CN104914911A -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911A
CN104914911A CN201410446793.XA CN201410446793A CN104914911A CN 104914911 A CN104914911 A CN 104914911A CN 201410446793 A CN201410446793 A CN 201410446793A CN 104914911 A CN104914911 A CN 104914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istor
voltage
resistance
contr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67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正臣
相泽裕俊
安田隆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14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7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eedback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Abstract

一种电压调节器,具备电阻电路,该电阻电路根据比较结果信号,切换将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第1电阻值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切断的第1状态、和将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切断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第2电阻值的第2状态。

Description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49210号主张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LDO型电压调节器中,为了检测输出电流而与输出晶体管独立地具备电流检测用晶体管,进行电流检测。在LDO型电压调节器的动作时,检测用晶体管和传感用晶体管完全开启,作为开关发挥功能。
通常,在流过大电流的LDO型电压调节器中,在使输出晶体管和检测用晶体管兼用的情况下,必须使电阻比完全匹配而取得成对性。但是,由于输出晶体管较大,所以不能取得成对性,实现困难。
此外,根据输出晶体管的尺寸,还有可能根据电流而电流密度变化、设备的电阻值变得不一样。
因而,在输入电压变动而输出晶体管的漏极-源极电压较大地变化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正确的电流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输入电压变动、也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电流检测的LDO型的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第1电压的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连接;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第2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第2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以及电阻电路,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1电阻值的第1电阻,在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2电阻值的第2电阻,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输出节点输出,另一方面,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上述输出节点输出。
此外,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第1电压的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连接;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可变电阻,配置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以及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第1电阻值,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设定为与上述第1电阻值不同的第2电阻值。
此外,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受电装置,对从送电装置通过无线供电送电的电力进行受电,将得到的电流整流并输出,其特征在于,具备:受电线圈,连接在第1受电端子与第2受电端子之间,与上述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电磁耦合;受电电容器,在上述第1受电端子与上述第2受电端子之间,与上述受电线圈串联地连接;整流装置,将第1受电端子与第2受电端子之间的电压整流,对电源端子供给第1电压;电压调节器,将从上述第1电压生成的输出电压从输出端子输出;负载电路,被供给上述输出电压;上述电压调节器具备: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第2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第2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以及电阻电路,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1电阻值的第1电阻,在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2电阻值的第2电阻,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输出节点输出,另一方面,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上述输出节点输出。
根据这些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即使输入电压变动,也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电流检测的LDO型的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1000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比较例的LDO型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与检测电压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与检测电压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200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1000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受电装置1000受电从送电装置(未图示)输出的电力。
该受电装置1000例如是内置电池的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便携设备或与这些设备连接的电池充电用的设备。除此以外,只要是受电从对应的送电装置输出的电力的设备,则作为受电装置1000,也可以是充电式的电动汽车、家电制品、面向水中应用的制品等。
这里,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1000的电力传送,通过使设在送电装置中的送电线圈(一次线圈)与设在受电装置1000中的受电线圈(二次线圈)Ls电磁耦合而形成电力传送变压器(transformer)来实现。由此,能够非接触地进行电力传送。
这样,受电装置1000从送电装置受电通过无线供电而送电的电力,将得到的电流整流并输出。
该受电装置1000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受电部101、LDO型电压调节器100和负载部102。
受电部101具备受电线圈Ls、受电电容器Cs和整流装置101a。
受电线圈Ls连接在第1受电端子AC1与第2受电端子AC2之间,与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电磁耦合。
受电电容器Cs在第1受电端子AC1与第2受电端子AC2之间,与受电线圈Ls串联地连接。
整流装置101a将第1受电端子AC1与第2受电端子AC2之间的电压整流,向电源端子TVDD供给。
LDO型电压调节器100将从电源端子TVDD的电压生成的输出电压VOUT从输出端子TOUT输出。
负载电路LO被供给输出电压VOUT。该负载电路LO例如是将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或系统IC等。
这里,LDO型电压调节器100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电源端子TVDD、输出端子TOUT、输出晶体管Ma、第1检测晶体管M1、第1控制晶体管T1、第1放大电路AMP1、第2检测晶体管M2、第2控制晶体管T2、第2放大电路AMP2、比较器COMP1、第3放大电路AMP3、电阻电路RC和模拟/数字变换电路10。
电源端子TVDD被从受电部101供给电源电压PVDD。在电源端子TVDD与固定电位(这里是接地)之间配置有用来使电源电压PVDD平滑化的电容器C。
输出端子TOUT将输出电压VOUT输出。
输出晶体管Ma一端(源极)连接在电源端子TVDD上,另一端(漏极)连接在输出端子TOUT上。
第1检测晶体管M1一端(源极)连接在电源端子TVDD上,栅极连接在输出晶体管Ma的栅极上。该第1检测晶体管M1流过将在输出晶体管Ma中流过的输出电流IOUT进行了电流镜的电流I1。
另外,该第1检测晶体管M1的尺寸设定得比输出晶体管Ma的尺寸小。
第1控制晶体管T1一端(源极)连接在第1检测晶体管M1的另一端(漏极)上。
第1放大电路AMP1控制第1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电压,以使输出晶体管Ma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与第1检测晶体管M1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相等。
第2检测晶体管M2一端(源极)连接在电源端子TVDD上,栅极连接在输出晶体管Ma的栅极上。该第2检测晶体管M2流过将在输出晶体管Ma中流过的输出电流IOUT进行了电流镜的电流I2。
另外,该第2检测晶体管M2的尺寸设定得比输出晶体管Ma的尺寸小。
第2控制晶体管T2一端(源极)连接在第2检测晶体管M2的另一端(漏极)上。
第2放大电路AMP2控制第2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电压,以使输出晶体管Ma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与第2检测晶体管M2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相等。
第3放大电路AMP3控制输出晶体管Ma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VR1与输出电压VOUT相等。
比较器COM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被输入电源电压PVDD,反转输入端子被输入对输出电压VOUT加上第2基准电压(基准值)VR2后的电压。并且,比较器COMP1根据这些输入,输出比较结果信号Sc。
即,比较器COMP1将电源电压PVDD和输出电压VOUT的电位差与基准值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Sc。
电阻电路RC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c,例如成为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固定电位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第1电阻值的第1状态(1)。
并且,电阻电路RC在上述第1状态(1)下,将基于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的检测电压Sd从输出节点N输出。
另外,电阻电路RC在比较结果信号Sc规定了该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被切换为已述的第1状态(1)。
此外,电阻电路RC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c,成为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固定电位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第2电阻值的第2状态(2)。
并且,电阻电路RC在上述第2状态(2)下,将基于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的检测电压Sd从输出节点N输出。
另外,电阻电路RC在比较结果信号Sc规定了该电位差小于该基准值的情况下,被切换为已述的第2状态(2)。
这样,电阻电路RC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c而切换上述第1状态(1)和第2状态(2)。
另外,已述的固定电位例如是接地电位。
另外,已述的第1电阻值例如设定为,在已述的第1状态(1)下,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此外,已述的第2电阻值例如设定为,在已述的第2状态(2)下,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的电压成为上述目标值。
这里,电阻电路RC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第1可变电阻R1、第2可变电阻R2和开关电路SW。
第1可变电阻R1一端连接在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上,另一端连接在该固定电位上。该第1可变电阻R1的电阻值被设定为已述的第1电阻值。
第2可变电阻R2一端连接在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上,另一端连接在该固定电位上。该第2可变电阻R2的电阻值被设定为已述的第2电阻值。
此外,开关电路SW在已述的第1状态(1)中,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成为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连接、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切断的状态。
另一方面,开关电路SW在已述的第2状态(2)中,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成为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切断、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连接的状态。
这样,开关电路SW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切换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连接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切断的第1状态(1)、和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切断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连接的第2状态(2)。
即,电阻电路RC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来切换开关电路SW,从而将已述的第1状态(1)和第2状态(2)切换。
由此,如后述那样,根据电源电压PVDD与输出电压VOUT的电位差,切换使用的第1、第2检测晶体管M1、M2,调整第1、第2控制晶体管T1、T2及电阻电路RC。结果,即使电源电压PVDD与输出电压VOUT之间的电压差变化,也能够使检测精度提高。即,在根据电流值而使电源电压PVDD的电压值变更的无线供电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的电流值的范围使检测精度提高。
此外,模拟/数字变换电路10将检测电压Sd进行模拟/数字变换,将输出信号SOUT输出。
该输出信号SOUT包含输出电流IOUT的信息,用于计算受电装置1000的受电电力。
接着,对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LDO型电压调节器100的动作特性的一例进行说明。
这里,图2是表示比较例的LDO型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与检测电压的关系的一例的图。此外,图3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与检测电压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图3中,所谓LDO状态,是输出晶体管的源极-漏极间电压较大的状态,所谓SW状态,是输出晶体管的源极-漏极间电压较小的状态,是开关动作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比较例中,由于没有第1、第2控制晶体管的调整,所以电源电压PVDD与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较小的SW状态的检测电压接近于理想值,但该电压差较大的LDO状态的检测电压变大。即,通过电源电压PVDD与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电流检测精度变化。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知,通过与状态匹配地调整第1、第2控制晶体管T1、T2及电阻电路RC,在各状态下电流检测特性被改善。即,因电源电压PVDD与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带来的对电流检测精度的影响被减轻。
如以上那样,根据有关本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即使输入电压变动,也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电流检测。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200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另外,在该图4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该图4所示的LDO型电压调节器200与图1所示的LDO型电压调节器100同样,被应用到受电装置1000中。
如图4所示,LDO型电压调节器20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备电源端子TVDD、输出端子TOUT、输出晶体管Ma、第1检测晶体管M1、第1控制晶体管T1、第1放大电路AMP1、第2检测晶体管M2、第2控制晶体管T2、第2放大电路AMP2、比较器COMP1、第3放大电路AMP3、电阻电路RC和模拟/数字变换电路10。
这里,电阻电路RC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c,切换已述的第1状态(1)和已述的第2状态(2)。
该电阻电路RC例如如图4所示,具备可变电阻Rx、开关电路SWa和控制电路CON。
可变电阻Rx一端连接在输出节点N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电位(如已述那样,例如是接地电位)上。
开关电路SWa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切换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连接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切断的第1状态(1)、和将第1控制晶体管T1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切断并将第2控制晶体管T2的另一端(漏极)与输出节点N之间连接的第2状态(2)。
控制电路CON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比较结果信号Sc规定了该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在第1状态(1)下,将可变电阻Rx的电阻值设定为已述的第1电阻值。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CON基于比较结果信号Sc(比较结果信号Sc规定了该电位差小于该基准值的情况下),在第2状态(2)下,将可变电阻Rx的电阻值设定为已述的第2电阻值。
这样,LDO型电压调节器200中,电阻电路RC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100不同。
另外,LDO型电压调节器200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100是同样的。
这里,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LDO型电压调节器200的动作特性与第1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100是同样的。
即,根据有关本第2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即使输入电压变动,也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电流检测。
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LDO型电压调节器仅通过简单地切换可变电阻Rx,就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即,即使没有第2检测晶体管M2、第2控制晶体管T1、第2放大器AMP2及开关电路SWa,也能够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c调整可变电阻Rx,所以能够使SW状态及LDO状态的电流检测精度提高。
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第1电压的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
第2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2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
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
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以及
电阻电路,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1电阻值的第1电阻,在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2电阻值的第2电阻,
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输出节点输出,
另一方面,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上述输出节点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阻值和上述第2电阻值是不同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阻值设定为,使得在上述电位差是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上述第2电阻值设定为,使得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为上述目标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及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尺寸比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尺寸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阻电路中,
上述第1电阻是第1可变电阻;
上述第2电阻是第2可变电阻;
上述电阻电路具备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切换将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连接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切断的第1状态、和将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切断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连接的第2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阻电路具备:
可变电阻,使上述第1电阻及上述第2电阻共通化而成,上述可变电阻配置在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
开关电路,配置在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及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之间;以及
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在上述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上述第1电阻值,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设定为上述第2电阻值,
上述开关电路,
在上述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并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切断;
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切断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检测电压进行模拟/数字变换的模拟/数字变换电路。
8.一种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输出第1电压的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
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
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
可变电阻,配置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以及
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第1电阻值,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设定为与上述第1电阻值不同的第2电阻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输出的检测电压进行模拟/数字变换的模拟/数字变换电路。
10.一种受电装置,对从送电装置通过无线供电送电的电力进行受电,将得到的电流整流并输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受电线圈,连接在第1受电端子与第2受电端子之间,与上述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电磁耦合;
受电电容器,在上述第1受电端子与上述第2受电端子之间,与上述受电线圈串联地连接;
整流装置,将第1受电端子与第2受电端子之间的电压整流,对电源端子供给第1电压;
电压调节器,将从上述第1电压生成的输出电压从输出端子输出;
负载电路,被供给上述输出电压;
上述电压调节器具备:
输出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
第1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1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1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
第2检测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栅极与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控制晶体管,电流路径的一端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上述电流路径的另一端连接;
第2放大电路,控制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与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相等;
第3放大电路,控制上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使第1基准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相等;
比较器,将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输出基于其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以及
电阻电路,在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1电阻值的第1电阻,在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具备具有第2电阻值的第2电阻,
在上述第1电压与上述输出电压的电位差是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输出节点输出,
另一方面,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的检测电压从上述输出节点输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阻值和上述第2电阻值是不同的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阻值设定为,使得在上述电位差是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上述第2电阻值设定为,使得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的电压为上述目标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检测晶体管及上述第2检测晶体管的尺寸比上述输出晶体管的尺寸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阻电路中,
上述第1电阻是第1可变电阻;
上述第2电阻是第2可变电阻;
上述电阻电路具备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切换将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连接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切断的第1状态、和将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切断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输出节点之间连接的第2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阻电路具备:
可变电阻,使上述第1电阻及上述第2电阻共通化而成,上述可变电阻配置在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固定电位之间;
开关电路,配置在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及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之间;以及
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信号,在上述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上述第1电阻值,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设定为上述第2电阻值,
上述开关电路,
在上述电位差为上述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并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切断;
在上述电位差比上述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出节点与上述第1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切断并将上述第2控制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检测电压进行模拟/数字变换的模拟/数字变换电路。
CN201410446793.XA 2014-03-12 2014-09-03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Pending CN104914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9210A JP2015172904A (ja) 2014-03-12 2014-03-12 Ldo型電圧レギュレータ、及び、受電装置
JP2014-049210 2014-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911A true CN104914911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7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6793.XA Pending CN104914911A (zh) 2014-03-12 2014-09-03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0459B2 (zh)
JP (1) JP2015172904A (zh)
KR (1) KR20150106805A (zh)
CN (1) CN104914911A (zh)
TW (1) TWI5404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2979B (zh) * 2015-09-28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充电器的输出电流的方法和终端
JP6641208B2 (ja) * 2016-03-18 2020-02-05 Ntn株式会社 入力電圧制御装置
US11977403B2 (en) * 2022-01-13 2024-05-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segment FET gate enhancement dete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594A1 (en) * 2000-02-29 2003-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Voltage converter having switching element with variable substrate potential
JP2005157743A (ja) * 2003-11-26 2005-06-16 Fujitsu Ten Ltd 負荷駆動装置及び負荷駆動システム
US20050194949A1 (en) * 2004-03-08 2005-09-08 N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having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US20060209577A1 (en) * 2003-08-27 2006-09-21 Michael Hackner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switch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switch
CN1841900A (zh) * 2005-01-19 2006-10-0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调节器电路
JP2007244128A (ja) * 2006-03-09 2007-09-20 Ricoh Co Ltd 過電流検出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19135A1 (de) * 2000-04-18 2001-10-31 Aventis Pharma Gmbh Polyamidnukleinsäure-Derivate, Mittel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7226392A (ja) 2006-02-22 2007-09-06 Seiko Npc Corp レギュレータ回路
JP2009027781A (ja) * 2007-07-17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受電制御装置、受電装置、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充電制御装置、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461897B2 (en) * 2010-06-07 2013-06-1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ell buffering
US8169203B1 (en) * 2010-11-19 2012-05-01 Nxp B.V. Low dropout regulator
US8878513B2 (en) * 2011-02-16 2014-11-0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Regulator providing multiple output voltages with different voltage levels
JP5793979B2 (ja) 2011-06-14 2015-10-1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ギュレータ用半導体集積回路
JP5895369B2 (ja) 2011-06-14 2016-03-3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ギュレータ用半導体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594A1 (en) * 2000-02-29 2003-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Voltage converter having switching element with variable substrate potential
US20060209577A1 (en) * 2003-08-27 2006-09-21 Michael Hackner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switch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switch
JP2005157743A (ja) * 2003-11-26 2005-06-16 Fujitsu Ten Ltd 負荷駆動装置及び負荷駆動システム
US20050194949A1 (en) * 2004-03-08 2005-09-08 N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having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CN1841900A (zh) * 2005-01-19 2006-10-0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调节器电路
JP2007244128A (ja) * 2006-03-09 2007-09-20 Ricoh Co Ltd 過電流検出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0406B (zh) 2016-07-01
US20150263533A1 (en) 2015-09-17
KR20150106805A (ko) 2015-09-22
TW201535089A (zh) 2015-09-16
JP2015172904A (ja) 2015-10-01
US9660459B2 (en) 2017-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1325B (zh) 确定电压电平的控制器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和方法
TW583816B (en) Regulato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030729B (zh) 用于功率变换与调节的装置
CN110299819A (zh) 一种数字化电源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03378738A (zh) 电源供给系统
WO2014141746A1 (ja) 計測装置および計測方法
CN106463045A (zh) 适应性线缆压降补偿
CN105281568A (zh) 降压电路
CN108021177A (zh) 基于nmos的电压调节器
CN104283430A (zh) 软启动切换电源转换装置
CN104914911A (zh) 电压调节器及受电装置
CN110880805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960752A (zh)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开关模式电源和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
CN105337497A (zh) 改善直流升压电路瞬态响应的系统
CN106374753A (zh) 电源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31255A (zh) 充电管理电路
CN102594140A (zh) 斜坡补偿产生电路及方法
CN203135728U (zh) 电压切换电路及开关电路
CN105471045B (zh) 一种多电压快速充电电路及多电压快充一体化芯片
CN205453078U (zh) 过流保护电路及稳压电源
CN113272663B (zh) 恒流源采样电路和方法
CN100370388C (zh) 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反馈电路及实现方法
KR101730236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CN107276570A (zh) 一种斜坡叠加pwm比较电路
CN104253545B (zh) 整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