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4618B -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4618B
CN104894618B CN201510208525.9A CN201510208525A CN104894618B CN 104894618 B CN104894618 B CN 104894618B CN 201510208525 A CN201510208525 A CN 201510208525A CN 104894618 B CN104894618 B CN 104894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manium
ionic liquid
electrodeposition
film
aluminum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85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4618A (zh
Inventor
赵九蓬
郝健
李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085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4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4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4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4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4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铝纳米薄膜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锗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粉化,制备时需要较高的温度,能耗大,工艺复杂和不能一步法制备锗‑金属复合材料的问题。方法:一、配制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二、恒电位沉积;三、清洗、干燥,得到锗/铝纳米薄膜。本发明可以直接将锗和铝同时沉积在基底上,而且沉积过程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大大节省了试验的能耗问题;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分别可达到1736mAh/g和1290mAh/g。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也成为了各个国家大力开发的热点。但是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类碳材料的理论容量很小,仅为373mAh/g,难以满足航天、军工、电动车等发展的需求,因此寻找高理论容量的锂电负极材料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同为IVA族元素的硅和锗,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硅负极的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锗负极的理论容量高达1600mAh/g)成为了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最佳替代材料。锗基材料相对于硅基材料来讲,虽然其理论容量低于硅材料,但是其容量远远高于石墨类材料,而且由于锗具有较低的能带(EgGe=0.67ev,EgSi=1.12ev)使得锂离子在其中的传导速率为在硅中的400倍。而电荷的传导速率为硅材料中的104倍,从而使得锗基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使其在动力汽车方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硅锗负极材料在与锂离子发生合金反应时会发生具大的体积膨胀(400%),从而使得活性材料无法还原,逐渐从集流体上脱落,失去导电性,材料结构被破坏,不再具有嵌锂能力,使得电池的储能性能及稳定性远远达不到应用标准。因此需要制备出可以减缓体积膨胀的高容量负极材料来降低锂电负极材料粉化引起的困扰,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制备复合材料是目前解决活性材料体积膨胀的最佳方法之一。电极活性材料通过与各种介质的复合,可以有效提高电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电极材料因体积变化造成活性物质的脱落,进而失去电接触,导致比容量降低等问题,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能。由于金属具有较高电子传递速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将其与活性物质复合会有效减缓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如果复合材料中的金属为非活性物质则其可以起到束缚活性物质体积膨胀,增加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结合力,防止活性物质的脱落的作用。如果复合材料中的金属为活性物质与锂离子可以发生合金反应,由于其与活性材料的嵌锂电位不同,则可以在活性物质反应时束缚活性物质体积膨胀,防止活性物质的脱落,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当金属自身发生合金反应时则可以为电极材料提供相应的容量,同时电极材料对金属起到束缚的作用,可增加电极材料整体的导电性,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容量。因此制备金属复合材料是解决锗基材料体积膨胀的重要方法。
然而目前为止大多制备锗基材料的方法为热蒸镀、电子束沉积、等离子体沉积、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这些方法大多需要较高的温度能耗较大,而且制备工艺复杂,而且很难实现一步法制备锗-金属复合材料。
电沉积技术是一种简单成熟的制备金属及合金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得到的产物的形貌和组成可控。但是由于电沉积锗所用的锗原GeX4(X=Cl,Br,I)在空气和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下会迅速地水解,因此在电沉积过程中就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而传统的锗沉积的电解质均为高温熔融盐,反应中会带来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且还浪费能源,不适合大量的生产。故使得电沉积锗基材料的发展比较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锗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粉化,制备时需要较高的温度,能耗大,工艺复杂和不能一步法制备锗-金属复合材料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100℃下蒸馏24h~48h,得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60℃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r/min下搅拌48h~72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05mol/L~0.15mol/L;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1.5mol/L~3.0mol/L;
二、恒电位沉积:将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加入到电解池中,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
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2.3V,电流密度为0.003A/m2~0.009A/m2;沉积时间为60min~7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
三、清洗、干燥:将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从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取出,使用无水异丙醇清洗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3次~5次,再放入水套箱中晾干,即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
本发明的优点:
一、本发明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直接将锗-铝纳米材料沉积在集流体上,大大简化了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调节电解液的组成、电流密度、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工艺参数来控制沉积产物的组成和晶粒大小;本发明与现有的工艺相比,电沉积可以直接将锗和铝同时沉积在基底上,而且沉积过程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大大节省了试验的能耗问题;
二、本发明电沉积锗铝工艺步骤简便,通过一步法共沉积便可以得到锗-铝纳米材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电沉积试验可以直接在集流体上进行,与现有的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相比,该法制备的负极材料不需要粘合剂与集流体相连,且其沉积出来的材料分布比较均匀与基底的结合力好,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三、由于锗-铝纳米材料中的金属铝在电极材料充放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束缚活性物质体积膨胀,增加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结合力,防止活性物质的脱落的作用;而且由于锗与铝的嵌锂电位不同,当金属铝自身发生合金反应时则可以为电极材料提供相应的容量,同时电极材料对金属起到束缚的作用,可增加电极材料整体的导电性,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且电沉积出的粒子粒径比较小,可以使得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充分的浸润形成相对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提高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速率,使其在循环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其在循环过程中能持续发挥纳米结构的较大比表面积等优势,有利于锂离子电池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
四、本发明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一步法制备出锗-铝纳米材料,用其制作锂离子负极可以增加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性,减少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锂离子及电子在负极材料中的传输速率,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
五、本发明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可达到1736mAh/g和1290mAh/g,从第二周期循环开始,电池的可逆性明显提高,在整个充分电的过程中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电极表现出了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可高达783mAh/g;
六、本发明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同时该材料在完成大倍率充分电后,当恢复倍率到0.1C时其容量可恢复到1104mAh/g。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SEM图;
图2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EDS分析图;
图3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循环性能图;图3中1为第1次充放电循环,2为第2次充放电循环,3为第10次充放电循环,4为第30次充放电循环,5为第50次充放电循环,6为第100次充放电循环;
图4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倍率性能图,图4中1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0.1C的倍率性能曲线,2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0.5C的倍率性能曲线,3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1C的倍率性能曲线,4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2C的倍率性能曲线,5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5C的倍率性能曲线,其中C=1600mAh/g,“■”代表放电,“●”代表充电。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100℃下蒸馏24h~48h,得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60℃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r/min下搅拌48h~72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05mol/L~0.15mol/L;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1.5mol/L~3.0mol/L;
二、恒电位沉积:将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加入到电解池中,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
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2.3V,电流密度为0.003A/m2~0.009A/m2;沉积时间为60min~7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
三、清洗、干燥:将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从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取出,使用无水异丙醇清洗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3次~5次,再放入水套箱中晾干,即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一、本实施方式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直接将锗-铝纳米材料沉积在集流体上,大大简化了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调节电解液的组成、电流密度、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工艺参数来控制沉积产物的组成和晶粒大小;本实施方式与现有的工艺相比,电沉积可以直接将锗和铝同时沉积在基底上,而且沉积过程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大大节省了试验的能耗问题;
二、本实施方式电沉积锗铝工艺步骤简便,通过一步法共沉积便可以得到锗-铝纳米材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电沉积试验可以直接在集流体上进行,与现有的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相比,该法制备的负极材料不需要粘合剂与集流体相连,且其沉积出来的材料分布比较均匀与基底的结合力好,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三、由于锗-铝纳米材料中的金属铝在电极材料充放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束缚活性物质体积膨胀,增加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结合力,防止活性物质的脱落的作用;而且由于锗与铝的嵌锂电位不同,当金属铝自身发生合金反应时则可以为电极材料提供相应的容量,同时电极材料对金属起到束缚的作用,可增加电极材料整体的导电性,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且电沉积出的粒子粒径比较小,可以使得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充分的浸润形成相对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提高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速率,使其在循环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其在循环过程中能持续发挥纳米结构的较大比表面积等优势,有利于锂离子电池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
四、本实施方式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一步法制备出锗-铝纳米材料,用其制作锂离子负极可以增加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性,减少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锂离子及电子在负极材料中的传输速率,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
五、本实施方式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分别可达到1736mAh/g和1290mAh/g,从第二周期循环开始,电池的可逆性明显提高,在整个充分电的过程中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电极表现出了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可高达783mAh/g;
六、本实施方式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同时该材料在完成大倍率充分电后,当恢复倍率到0.1C时其容量可恢复到1104mAh/g。
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得到的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的含水量小于2pp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60℃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min下搅拌48h~72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是在手套箱中进行的GeCl4的浓度为0.05mol/L~0.15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1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2.5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电解池是由聚四氟制成的圆形的容器。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铂环的纯度为99.999%,银丝的纯度为99.999%。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是在手套箱中进行的。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电流密度为0.005A/m2~0.008A/m2;沉积时间为6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的厚度为1μm~3μ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采用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一: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100℃下蒸馏24h,得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和搅拌速度为1200r/min下搅拌48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1mol/L;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2.5mol/L;
二、恒电位沉积:将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加入到电解池中,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
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电流密度为0.006A/m2;沉积时间为6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
三、清洗、干燥:将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从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取出,使用无水异丙醇清洗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3次,再放入水套箱中晾干,即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
本试验步骤一中得到的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的含水量小于2ppm;
本试验步骤二中所述的铂环的纯度为99.999%,银丝的纯度为99.999%;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的厚度为2μm。
通过SEM表征我们可以直观看到试验一步骤三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的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图1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SEM图;从图1可知,试验一中直接电沉积出的薄膜为小晶粒聚集而成的;
图2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EDS分析图;从图2可以看出,试验一步骤三中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主要含有锗元素和铝元素,通过以上表征和分析可以得出试验一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可以成功制备出锗-铝纳米材料,且该方法简单高效。
将试验一步骤三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组装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使用的扣式电池的型号为CR2032,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隔膜为聚丙烯薄膜,使用的电解液为LiPF6/EC/DEC,其中EC与DEC的体积比为1:1,LiPF6浓度为1M;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装配成模拟电池,组装好的模拟电池静置18h后使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在进行恒流充放电模式下进行电池充放电曲线、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测试。
图3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循环性能图;图3中1为第1次充放电循环,2为第2次充放电循环,3为第10次充放电循环,4为第30次充放电循环,5为第50次充放电循环,6为第100次充放电循环;
从图3看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736mAh/g和1290mAh/g,从第二周期循环开始,电池的可逆性明显提高,在整个充分电的过程中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电极表现出了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可高达783mAh/g;
对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电极的倍率性能测试,分别在0.1C、0.5C、1C、2C和5C倍率下进行,如图4所示;
图4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的倍率性能图,图4中1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0.1C的倍率性能曲线,2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0.5C的倍率性能曲线,3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1C的倍率性能曲线,4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2C的倍率性能曲线,5为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在5C的倍率性能曲线,其中C=1600mAh/g,“■”代表放电,“●”代表充电。
从图4可知,从图4可知,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同时该材料在完成大倍率充分电后,当恢复倍率到0.1C时其容量可恢复到1104mAh/g,可进一步试验一制备的锗/铝纳米薄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见试验一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法制备出的锗/铝纳米薄膜不仅其制备工艺简单,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材料可有效缓解负极材料的粉化问题,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Claims (9)

1.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100℃下蒸馏24h~48h,得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60℃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r/min下搅拌48h~72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05mol/L~0.15mol/L;
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1.5mol/L~3.0mol/L;
二、恒电位沉积:将离子液体电沉积液加入到电解池中,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
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2.3V,电流密度为0.003A/m2~0.009A/m2;沉积时间为60min~7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
三、清洗、干燥:将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从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取出,使用无水异丙醇清洗带有电沉积层的工作电极3次~5次,再放入水套箱中晾干,即在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
步骤三中所述的工作电极表面得到锗/铝纳米薄膜的厚度为1μm~3μm;
步骤三中所述的锗/铝纳米薄膜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可达到1736mAh/g和1290mAh/g,在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可高达783mAh/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得到的蒸馏后的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的含水量小于2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GeCl4和AlCl3加入到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中,再在温度为50℃~60℃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min下搅拌48h~72h,得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是在手套箱中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GeCl4的浓度为0.1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AlCl3的浓度为2.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电解池是由聚四氟制成的圆形的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铂环的纯度为99.999%,银丝的纯度为99.99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以铂环作为对比电极,以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镍箔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浸入到离子液体电沉积液中,采用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是在手套箱中进行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恒电位沉积法沉积锗铝层的电压为-1.9V,电流密度为0.005A/m2~0.008A/m2;沉积时间为60min,电沉积的温度为室温。
CN201510208525.9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Active CN104894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525.9A CN104894618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525.9A CN104894618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4618A CN104894618A (zh) 2015-09-09
CN104894618B true CN104894618B (zh) 2017-05-03

Family

ID=5402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8525.9A Active CN104894618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46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4577B (zh) * 2017-05-09 2019-07-26 东北大学 一种纳米级磷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CN107015661B (zh) * 2017-05-11 2023-03-28 浙江大学 基于碳纳米管薄膜的传感与驱动一体化的数据手套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5828A1 (de) * 2008-12-19 2010-07-01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metallbeschichteter Partikel
CN101880901A (zh) * 2010-02-03 2010-11-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硅锗合金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32921A (zh) * 2012-07-17 2012-10-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三维有序大孔锗硅、锗铝异质薄膜材料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方法
CN103606683A (zh) * 2013-11-26 2014-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线团状的锗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7464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Nevada, Las Vegas Room temperature electrodeposition of actinides from ionic solu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5828A1 (de) * 2008-12-19 2010-07-01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metallbeschichteter Partikel
CN101880901A (zh) * 2010-02-03 2010-11-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硅锗合金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32921A (zh) * 2012-07-17 2012-10-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三维有序大孔锗硅、锗铝异质薄膜材料的离子液体电沉积方法
CN103606683A (zh) * 2013-11-26 2014-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线团状的锗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4618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6475B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钾离子电池
CN10499312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3O4/Ni/C的制备方法
CN105226285B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763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锂硅合金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5390702B (zh) 一种泡沫镍基碳纳米管掺杂Sn/SnO/SnO2层状三维多孔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2540A (zh) 石墨烯/SnS2复合纳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3940B (zh) 一种块状NiS2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5355925B (zh) 一种三维有序镍骨架负载锗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09208A (zh) 一种在铜片集流体上两步法合成纳米Ni2O3/Co3O4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3956483A (zh) 钴酸锌/氧化镍核壳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0633A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6836B (zh) 一种合金化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199003A (zh) 一种三维大/介孔锑负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85001A (zh) 一种三维多孔碳的制备工艺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8365172A (zh) 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保护的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00267B (zh) 石墨烯/钛氧化物复合材料制作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Li et al. Unique 3D bilayer nanostructure basic cobalt carbonate@ NiCo–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s on carbon cloth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
CN103400980A (zh) 三氧化二铁/氧化镍核壳纳米棒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94630A (zh)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三维锗/碳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
CN109921016A (zh) 一种卤素离子协助的硫化铜微米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94618B (zh) 一种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锗/铝纳米薄膜的方法
CN110364709A (zh) 一种锂电池用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5364A (zh) 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的纳米硫/三硒化二锑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8596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钼/镍/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84750A (zh) 一种TiO/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