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3602A - 粘着带 - Google Patents

粘着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3602A
CN104893602A CN201510095979.XA CN201510095979A CN104893602A CN 104893602 A CN104893602 A CN 104893602A CN 201510095979 A CN201510095979 A CN 201510095979A CN 104893602 A CN104893602 A CN 104893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adhesion zone
weight
preferred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59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仁骏
蔡志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Nitto Denko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Nitto Denko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Nitto Denko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93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3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粘着带,是于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且于135℃、25分钟的加热前后依据JIS-Z-0237(2000)所测得的粘着力比(加热后/加热前)为10以下。借此,可提供一种耐热性及凹凸服贴性良好的粘着带,其可适用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以及包含加热步骤的物品的保护。即使被粘着体表面具有凹凸,于加热前后均可充分满足密着性(凹凸服贴性)的要求,且加热后亦具有良好加工性,不易产生破裂或残胶的情形。

Description

粘着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粘着带。
背景技术
众多领域中都会使用粘着带。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一种粘着带,于各种环境下均能谋求粘着带的保存及对被粘着体贴合保存的平衡,并获得稳定的辊剥离力等剥离特性,可用作电子零件等表面保护、或于切晶步骤中提升加工性或提供保护等。
又如专利文献2也揭示一种可用于半导体加工或LED切晶的粘着带,于晶圆固定于基座上进行切晶等步骤时,可有效抑制因基座发热所致过度密接等情况,防止晶圆破碎。
其他如物品的涂装作业等,亦有使用粘着带的情况。例如于涂装面的非涂装部分粘贴特定形状的粘着带作为保护膜,全面喷涂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使涂料干燥,再将该粘着带撕除,即成为具特定形状的涂装图案。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946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2908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将已知粘着带用于表面具有凹凸的物品的涂装作业时,由于粘着带与具凹凸的表面的密着性以及耐热性不足,不仅涂料会渗入保护部分导致图案外观不良,且加热干燥时稳定性不佳,加热后会有残胶甚至有无法剥离的问题。此外,于涂装、干燥后将粘着带自被粘着体剥离时,亦有附着于粘着带背面的涂料散落而成为污染源等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研究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性及凹凸服贴性良好的粘着带,其可适用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以及包含加热步骤的物品的保护。即使被粘着体表面具有凹凸,于加热前后均可充分满足密着性(凹凸服贴性)的要求,且加热后亦具有良好加工性,不易产生破裂或残胶的情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粘着带,是于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且于135℃、25分钟的加热前后依据JIS-Z-0237(2000)所测得的粘着力比(加热后/加热前)为10以下。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基材或粘着剂的至少之一含有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
于较佳之形态中,本发明的粘着带进而包含非粘着层,该非粘着层中聚硅氧烷(silicone)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1~1﹕5。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基材中的树脂材料包含聚氯乙烯。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粘着剂层中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粘着剂中的塑化剂含量为38wt%以上。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基材的厚度为20~200μm。
于较佳之形态中,上述粘着层的厚度为5~30μm。
于较佳之形态中,本发明的粘着带系用于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的保护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粘着带,其可适宜地作为涂装作业中的保护膜,由于对被粘着体的密着性(凹凸服贴性)良好,即使被粘着体具有复杂的形状亦能充分密着,涂料不会渗入保护部分,且具有良好耐热性,于涂装流程中反复高温干燥的严苛环境中,也可确实发挥保护功能,不易产生龟裂,并能有效抑制残胶产生,保有良好的剥离性。且本发明也可提供一种与涂料的结合性良好的粘着带,当其背面附着有涂料时,经高温干燥后,粘着带背面附着的涂料不会散落,故撕除时不会造成污染。此外,粘着带上亦可印刷进行对位调整标记等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着带是于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粘着剂层。此外,亦可于基材的与粘着剂层侧相反之面上进而包含非粘着层,或于粘着剂层表面进而具有剥离衬垫。又,基材及粘着剂层中至少之一,亦可进而包含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具体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粘着带于135℃、25分钟的加热前后依据JIS-Z-0237(2000)所测得的粘着力比(135℃加热后粘着力/加热前粘着力)为10以下,较佳为9以下,更佳为8以下。通过将粘着特性的变动设为上述范围,可兼顾且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的表面的服贴性、以及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尤其是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可抑制带材破裂。加热前粘着力与135℃加热后粘着力的测定方法将于后详述。
本发明的粘着带的加热前粘着力于温度23℃、湿度50%时,较佳为70gf/25mm以上,更佳为80gf/25mm以上,进而更佳为90gf/25mm以上。粘着带的加热前粘着力上限较佳为300gf/25mm以下,更佳为200gf/25mm以下,进而更佳为150gf/25mm以下。通过设定为上述范围,可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的服贴性。
本发明的粘着带的135℃加热后粘着力于温度23℃、湿度50%时,较佳为1300gf/25mm以下,更佳为1000gf/25mm以下,进而更佳为850gf/25mm以下。粘着带的135℃加热后粘着力下限较佳为120gf/25mm以上,更佳为150gf/25mm以上,进而更佳为300gf/25mm以上。通过设定为上述范围,可提升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
本发明的粘着带于23℃时的50%模量较佳为7kgf/20mm以下,更佳为5kgf/20mm以下,进而更佳为3kgf/20mm以下。粘着带于23℃时的50%模量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制,较佳为1kgf/20mm以上,更佳为2kgf/20mm以上。23℃时的50%模量的测定方法将于后详述。
本发明的粘着带于温度23℃、湿度50%时的伸长率较佳为100%以上,更佳为150%以上,进而更佳为200%以上。伸长率的上限较佳为500%以下,更佳为400%以下,进而更佳为300%以下。伸长率的测定方法将于后详述。
本发明的粘着带于涂装及135℃、25分钟加热后的伸长率较佳为50%以上,更佳为70%以上,进而更佳为100%以上。涂装及135℃、25分钟加热后的伸长率的上限较佳为400%以下,更佳为350%以下,进而更佳为300%以下。通过设定于上述范围,可提升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尤其是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可抑制带材破裂。
所谓涂装及135℃、25分钟加热后的伸长率,是指将样本贴附于SUS430BA板、且喷附涂料后,以135℃干燥25分钟,将样本自SUS板取下,依据JIS-K-7127(1999)进行拉伸试验,所测得断裂时的值。上述涂料只要为液状且可因溶剂(有机溶剂或水等)的挥发/干燥而硬化/密着,并于表面形成涂膜的涂料即可,并无特别限制,较佳为以有机溶剂稀释的丙烯酸系涂料。
本发明的粘着带的涂装及135℃、25分钟加热前后的根据JIS-K-7127(1999)测得的伸长率之比(加热前/加热后)较佳为4以下,更佳为3以下,进而更佳为2.5以下。通过设定于上述范围,于加热处理后亦可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的表面的服贴性与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尤其是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可抑制带材破裂。
《1.基材》
基材并无特别限定,可包含任意的适当的树脂材料。作为此种树脂材料,较佳为例如可列举:聚氯乙烯、聚烯烃、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等,更佳为可列举聚氯乙烯、聚烯烃,进而较佳为可列举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由于应力缓和性优异,特别可提升将粘着带贴合于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时的凹凸服贴性。
作为基材中的上述树脂材料的含有比例,根据目的、用途,可设定任意的适当的含有比例。作为此种含有比例,例如较佳为100重量%以下,更佳为95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90重量%以下。基材中的上述树脂材料的含有比例的下限较佳为50重量%以上,更佳为70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80重量%以上。
于基材中亦可包含塑化剂。基材中的塑化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该基材中的上述树脂材料,较佳为0.5重量%~50重量%,更佳为1.0重量%~40重量%。通过于基材中以上述含有比例包含塑化剂,可赋予基材柔软性,并可提升将粘着带贴合于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时的凹凸服贴性。
作为上述塑化剂,例如可列举:邻苯二甲酸酯系、偏苯三甲酸酯系(大日本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W-700、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等)、己二酸酯系(J-PLU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D620、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等)、磷酸酯系(磷酸三甲苯酯等)、己二酸系酯、柠檬酸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癸二酸酯、壬二酸酯、顺丁烯二酸酯、苯甲酸酯、聚醚系聚酯、环氧系聚酯(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仁油等)、聚酯(包含羧酸及二醇的低分子聚酯等)等。于本发明中,较佳为使用酯系塑化剂。塑化剂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于基材中,于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亦可包含任意的适当的其他成分。
基材依据JIS-K-7127(1999)所测得的伸长率较佳为100%以上,更佳为200%~1000%。通过使用呈现出上述伸长率的基材,可赋予本发明的粘着带适度的伸长率特性,并能提高对被粘着体的服贴性。
基材的厚度较佳为20μm以上,更佳为40μm以上,进而更佳为50μm以上。基材厚度的上限较佳为200μm以下,更佳为150μm以下,进而更佳为100μm以下。基材的厚度未达20μm的情形时,有操作性变差的担忧,尤其有于构成粘着带时难以进行贴合作业的担忧。若基材的厚度大于200μm,则有对于被粘着体的服贴性变差的担忧。
《2.粘着剂层》
本发明的粘着带是于基材的一面具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
粘着剂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较佳为5μm以上,更佳为10μm以上。粘着剂层厚度的上限较佳为30μm以下,更佳为20μm以下,进而更佳为15μm以下。通过设定于上述范围,可提升对被粘着体的润湿性,进而可提升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的密着性。
作为上述粘着剂层的材料,于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粘着剂。
作为粘着剂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天然橡胶;使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接枝而成的特殊天然橡胶;SBS、SBR、SEPS、SIS、SEBS、聚丁烯、聚异丁烯、聚异丁烯、丁基橡胶等合成橡胶等。于这些中,于对剥离后的被粘着体的糊剂残余较少,具有高粘聚性,透明性优异的方面,较佳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于粘着剂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情形时,粘着剂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含有比例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系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单体的单体成分的树脂。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有比例较佳为50重量%以上,更佳为70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90重量%以上,特佳为95重量%以上。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100重量%以下,更佳为97重量%以下。上述单体成分中的单体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较佳为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于这些(甲基)丙烯酸酯中,较佳为碳数为2~2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佳为碳数为4~18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为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
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为了充分地呈现作为粘着剂的效果,较佳为包含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及含有羧基的单体的至少一种。更佳为含有羧基的单体。又,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为了充分地呈现作为粘着剂的效果,可包含丙烯腈。
作为含有羟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烯丙醇等。含有羟基的单体亦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含有羧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丁烯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亚甲基丁二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于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包含含有羟基的单体的情形时,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0.8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1重量%以上。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20重量%以下,更佳为10重量%以下。于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包含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情形时,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0.8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1重量%以上。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20重量%以下,更佳为10重量%以下。如此,通过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包含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及含有羧基的单体的至少一种,而于使用交联剂的情形时,可高效率地产生与该交联剂的交联反应,而充分地呈现作为粘着剂的效果。进而,通过调整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或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使其维持于上述范围内,可有效地防止剥离操作时的被粘着体的破碎。于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或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超出上述范围过多时,会有粘着力过大,于剥离操作时易产生被粘着体的破碎的担忧。
粘着剂层较佳为包含交联剂。于粘着剂层包含交联剂的情形时,粘着剂层中的交联剂的含有比例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但较佳为相对于主要的树脂成分(较佳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0.1重量%~20重量%,更佳为2重量%~10重量%,进而更佳为3重量%~7重量%。通过将粘着剂层中的交联剂的含有比例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可产生适度的交联反应,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剥离操作时的被粘着体的破碎。
作为交联剂,例如可列举:环氧系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金属烷氧化物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酰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于这些交联剂中,于充分地呈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较佳为环氧系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又,交联剂视需要可适当选择,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系交联剂。
粘着剂层亦可包含塑化剂。于粘着剂层包含塑化剂的情形时,粘着剂层中的塑化剂的含有比例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但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10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38重量%以上。粘着剂层中的塑化剂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50重量%以下,更佳为48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44重量%以下。通过将粘着剂层中的塑化剂的含有比例维持于上述范围内,而更进一步有效地呈现本发明之效果。若粘着剂层中的塑化剂的含有比例大于50重量%,则存在粘着剂层过软,而易产生残胶或被粘着体受污染的担忧。
作为上述塑化剂,例如可列举:邻苯二甲酸酯系、偏苯三甲酸酯系(大日本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W-700、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等)、己二酸酯系(J-PLU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D620、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等)、磷酸酯系(磷酸三甲苯酯等)、己二酸系酯、柠檬酸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癸二酸酯、壬二酸酯、顺丁烯二酸酯、苯甲酸酯、聚醚系聚酯、环氧系聚酯(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仁油等)、聚酯(包含羧酸及二醇的低分子聚酯等)等。于本发明中,较佳为使用酯系塑化剂。塑化剂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粘着剂层为了促进交联反应等,亦可包含任意的适当的催化剂。于粘着剂层包含催化剂的情形时,粘着剂层中的催化剂的含有比例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但较佳为0.01重量%~10重量%。通过将粘着剂层中的催化剂的含有比例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可更进一步有效地呈现本发明的效果。若催化剂添加量太少,则自被粘着体剥离粘着带时容易产生残胶,另一方面,催化剂添加量太多时,粘着剂本身的凝聚力太强,使得粘着剂对被粘着体的贴合性下降。
作为此种催化剂,例如可列举: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辛酸亚锡、辛酸铅、辛酸钴、辛酸锌、辛酸钙、环烷酸铅、环烷酸钴、二乙酸二丁基锡、二辛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丁基胺、二丁基胺、己基胺、叔丁基胺、乙二胺、异佛酮二胺、咪唑、氢氧化锂、氢氧化钾、甲醇钠等碱性化合物;对甲苯磺酸、三氯乙酸、磷酸、磷酸单烷基酯、磷酸二烷基酯、丙烯酸β-羟基乙酯之磷酸酯、亚磷酸单烷基酯、亚磷酸二烷基酯等酸性化合物;苯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等胺树脂等。催化剂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于粘着剂层中,于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亦可含有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此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粘着赋予剂、颜料、染料、硅烷偶合剂等。
《3.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
本发明的粘着带的基材或粘着剂层的至少之一,可进一步包含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该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含有碳数1~4的亚烷基及碳数12~18的饱和脂肪酸残基。此处,亚烷基亦可为直链或支链的任一种。又,所谓饱和脂肪酸残基,是指自饱和脂肪族一元羧酸中去除羟基的基团。
此种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例如可以式(II)来表示。
(式中,R是表示碳数1~4的亚烷基,R1及R2是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1~17的饱和烃基。)
作为R的亚烷基,可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丙烯基、亚异丙基、n-亚丁基等。
作为R1及R2的饱和烃基,亦包含直链、支链、环状及这些的组合的任一种。例如可列举: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等链状烷基及这些的支链烷基等。
进而,作为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更佳为式(IV)所表示的化合物。
CH3-(CH2)n-CO-NH-(CH2)t-NH-CO-(CH2)m-CH3  (IV)
(式中,n及m是分别独立地表示10~16的整数,t是表示1或2。)
该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亦可单独或将两种以上组合而含有。更具体而言,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亦可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R1及R2亦可彼此不同,较佳为相同。
于式(II)中,R是较佳为碳数为1~3,更佳为碳数为1或2。
R1及R2适合直链或支链的饱和烃基,较佳为选自由碳数为11、13、15及17所组成之群中的一种以上,更佳为碳数15~17,或者更佳为十一烷基、十七烷基等。
于式(IV)中,n及m较佳为选自由碳数为10、12、14及16所组成之群中的一种以上,更佳为碳数14~16,或者更佳为10及16。
作为式(II)的具体的化合物,
N,N'-亚甲基双月桂酸酰胺,
N,N'-亚甲基双肉豆蔻酸酰胺,
N,N'-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
N,N'-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
N,N'-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
N,N'-亚乙基双肉豆蔻酸酰胺,
N,N'-亚乙基双棕榈酸酰胺,
N,N'-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
N,N'-丙烯双月桂酸酰胺,
N,N'-丙烯双肉豆蔻酸酰胺,
N,N'-亚丁基双棕榈酸酰胺,
N,N'-亚丁基双硬脂酸酰胺,
其中,较佳为N,N'-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N,N'-亚甲基双月桂酸酰胺、N,N'-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及这些的组合等,更佳为N,N'-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及N,N'-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的混合物。再者,N,N'-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及N,N'-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的含有率可列举: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0~10:10~0左右,较佳为5~8:2~5左右。
通常,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是如下所示通过饱和脂肪酸酰胺与醛的反应而生成的。又,饱和脂肪酸酰胺是通过饱和脂肪酸与氨的反应而工业性地生成的。
2Ra-CO-NH2+RbCHO→Ra-CO-NH-CH2-NH-CO-Ra
Ra-CO-NH2+RbCHO→Ra-CO-NH-Rb'OH
(式中,Ra、Rb及Rb'是表示饱和或不饱和烃基)。
于本发明的粘着带中,通过含有特定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可进一步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的服贴性及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尤其是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可提升被涂装侧的粘着带背面与涂膜的密着性,剥离粘着带时可防止涂膜脱落,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更可抑制带材破裂。因此,用于本发明的粘着带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是较佳为施加利用特定溶剂的萃取(亦包含清洗等)等而得以精制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
作为此处的溶剂,适合使用可溶解作为原料而使用的饱和脂肪酸酰胺但不溶解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的溶剂。再者,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过饱和脂肪酸酰胺与甲醛的反应而获得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的纯度,较佳为进而使用亦溶解作为脂肪酸酰胺的原料而使用的脂肪酸的溶剂。此处,所谓溶解,是指为了溶解溶质1g所需的溶剂量为10g以下,所谓不溶解,是指为了溶解溶质1g所需的溶剂量为100g以上。
作为该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氯仿、乙醇、甲醇及这些的加热溶剂等。其中,较佳为氯仿、加热乙醇、加热甲醇等。
作为萃取,亦可使用公知的方法的任一种。例如可列举:将通过饱和脂肪酸单酰胺与甲醛的反应而获得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浸渍于溶剂中清洗的方法、对所获得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使用溶剂进行索氏萃取的方法等。此时的条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添加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的30~100倍容量或重量左右的溶剂,进行30分钟~数小时左右的浸渍、渗透、清洗或萃取等。根据使用的溶剂的种类,亦可于室温~100℃左右下加热溶剂。又,亦可视需要而重复此种操作多次。通过过滤等公知的方法分离所获得的不溶物。
较佳为于萃取后对不溶物进行干燥。干燥亦可利用该领域通常进行的方法的任一种。干燥条件及温度并无特别限定,较佳为适当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于氯仿萃取的情形时,例如,于市售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约1g中添加氯仿40ml,使用渗透机渗透1小时,其后,通过抽气过滤而分离为不溶部分及可溶部分。任意地对所获得的氯仿不溶部分进而进行同样的操作两次左右,借此可获得精制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组合物。
又,于乙醇萃取的情形时,例如,于市售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约1g中添加乙醇40ml,于80℃(加热板温度)下加热萃取1小时。其后,分离为上清液(可溶部分)及沉淀物(不溶部分),任意地对所获得的乙醇不溶部分进而进行同样的操作两次,可获得精制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组合物。
如此,通过对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进行溶剂萃取,可去除生成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时所副生成/残存的脂肪酸单酰胺(较佳为进而去除脂肪酸),可获得纯度较高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
本发明中使用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较佳为去除脂肪酸单酰胺及/或脂肪酸而实质上不含有。所谓实质上不含有,是可例示:于通常的分析设备(液相层析装置、高速液相层析装置等)中,脂肪酸单酰胺及/或脂肪酸以单一种类而含有时,测定为未达0.5重量%,较佳为未达0.4重量%、未达0.25重量%、未达0.2重量%、未达0.1重量%、0.05重量%、检测极限以下;或者,以多种类而含有时,其合计含量未达2重量%,较佳为未达1.6重量%、未达1重量%、未达0.8重量%、未达0.5重量%、未达0.4重量%、未达0.3重量%、0.05重量%,检测极限以下。
即,本发明中使用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较佳为实质上不含有因原料/制法等所产生的脂肪酸单酰胺及与其同种或异种的脂肪酸,例如:月桂酸单酰胺、硬脂酸单酰胺、油酸单酰胺、芥酸单酰胺、癸酸单酰胺、棕榈酸单酰胺、肉豆蔻酸单酰胺、山萮酸单酰胺等。
又,本发明中使用的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较佳为不含有因原料等所产生的脂肪酸及与其同种或异种的脂肪酸,例如:癸酸、硬脂酸、油酸、芥酸、月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山萮酸等,尤其是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等。
于本发明的粘着带中,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于基材中的含量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0.2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0.3重量%以上。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于基材中的含量的上限较佳为5重量%以下,更佳为3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2重量%以下。
又,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于粘着剂层中的含量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0.2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0.3重量%以上。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于粘着剂层中的含量的上限较佳为5重量%以下,更佳为3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2重量%以下。
于在基材及/或粘着剂层中含有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的情形时,其含量较佳为0.1重量%以上,更佳为0.2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0.3重量%以上。其含量的上限较佳为5重量%以下,更佳为3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2重量%以下。
通过将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的含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可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的服贴性及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尤其是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可提升被涂装侧的粘着带背面与涂膜的密着性,剥离粘着带时可防止涂膜脱落,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更可抑制带材破裂。
《4.非粘着层》
本发明的粘着带亦可于基材的与粘着剂层侧相反之面上进一步包含非粘着层(背面处理)。非粘着层为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层。通过以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层作为非粘着层,非粘着层与基材的密着性提高,使本发明的粘着带可防止因延伸等变形所造成的非粘着层脱落。
关于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其计算Tg为10℃以上,较佳为20℃以上,更佳为30℃以上,进而较佳为45℃以上。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计算Tg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定,较佳为200℃以下,更佳为150℃以下,进而较佳为100℃以下。通过使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计算Tg维持于上述范围内,可提升非粘着层的耐热性。
本发明的共聚物(上述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等)的“计算Tg”是指关于源自构成共聚物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Tg,通过Fox的计算式而求出的计算玻璃转移温度。Fox之式是指如下所示的共聚物的玻璃转移温度Tg(℃)与使构成共聚物的单体的各物质单独聚合而成的均聚物的玻璃转移温度Tgi(℃)的关系式。再者,于以下Fox之式中,Tg(℃)表示共聚物的玻璃转移温度,Wi表示单体i的重量分率,Tgi(℃)表示单体i的均聚物的玻璃转移温度。
1/(273+Tg)=Σ(Wi/(273+Tgi))
再者,作为均聚物的玻璃转移温度Tgi(℃),具体而言,可使用“PolymerHandbook 3rd Edition”(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89年)中记载的值。
关于非粘着层,其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较佳为0.1μm以上,更佳为0.2μm以上,进而更佳为0.3μm以上,再进而更佳为0.5μm以上。上述非粘着层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较佳为3.0μm以下,更佳为2.0μm以下。
关于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其SP值较佳为9.0(cal/cm3)0.5~12.0(cal/cm3)0.5,更佳为9.5(cal/cm3)0.5~11.5(cal/cm3)0.5,进而较佳为9.5(cal/cm3)0.5~11.0(cal/cm3)0.5。SP值是通过Small之式而算出的溶解度参数。SP值的计算可通过公知的文献(例如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3,71,1953.等)中记载的方法而进行。
非粘着层较佳为具有相分离结构。通过使非粘着层具有相分离结构,可于该非粘着层的表面高效率地形成微小的凹凸结构。推测很可能为:因生成相分离结构时的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物质移动性的差异而生成凹凸。
非粘着层较佳为包含: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相比含有更多聚硅氧烷的聚硅氧烷富集相、及与聚硅氧烷相比含有更多(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更具体而言,非粘着层较佳为以上述聚硅氧烷富集相及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相互独立之相分离结构而包含,更佳为上述聚硅氧烷富集相存在于空气界面侧(基材之相反侧),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存在于基材侧。通过具有此种相分离结构,可通过存在于空气界面侧的聚硅氧烷富集相而有效地抑制粘连,通过存在于基材侧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而增进非粘着层与基材之适应性使变形服贴性良好。可通过如下所述地调整非粘着层中的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形成此种相分离结构。
非粘着层具有相分离结构的情况、以及如上所述的包含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相比含有更多聚硅氧烷的聚硅氧烷富集相、及与聚硅氧烷相比含有更多(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的情况,可通过任意的适当的方法而观察。作为此种观察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场发射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E-SEM,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等电子显微镜对非粘着层剖面进行形态观察的方法。两层分离结构可通过形态观察像的浓淡而判读。又,亦可列举如下方法:一面通过利用全反射法的红外线吸收光谱而自非粘着层空气界面侧向内部改变探测光深度,一面观测组成中所含的硅及碳等的含量的变化,借此进行观察。此外,亦可列举通过X射线显微分析仪或X射线光电子光谱进行观察的方法。又,亦可适当组合这些方法而进行观察。
非粘着层中的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较佳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1~1:5,更佳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2~1:3。通过设定上述非粘着层中的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可进一步提升粘着带对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表面的服贴性及加热处理后的耐热性(残胶性、剥离性)。此外,将该粘着带作为物品涂装作业时使用的保护带而使用时,被涂装侧的非粘着层表面与涂料的适应性提高,可提升非粘着层表面与涂料的密着性,剥离粘着带时可防止涂膜脱落,于涂装后剥离粘着带时更可抑制带材破裂。推测可能是由于大量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量多于聚硅氧烷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富集相,因而提升了与涂料的密着性。
作为聚硅氧烷,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聚硅氧烷。作为此种聚硅氧烷,例如可列举:加成型聚硅氧烷,其是将铂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通过加成反应而使含有烯基的聚二烷基硅氧烷及聚二烷基氢聚硅氧烷硬化而形成剥离性皮膜而获得;缩合型聚硅氧烷,其是使利用有锡系催化剂的含有羟甲基的聚二烷基硅氧烷与聚二烷基氢聚硅氧烷进行反应而获得的;等。作为加成型聚硅氧烷的实例,例如可列举信越硅利光(Shin-Etsu Silicones)制造的“KS-776A”、“KS-839L”等。作为缩合型聚硅氧烷的实例,例如可列举信越硅利光制造的“KS723A/B”等。再者,于制造聚硅氧烷时,除铂系催化剂或锡系催化剂以外,亦可适当使用其他交联剂、交联促进剂等。又,作为聚硅氧烷的性状,可分类为:溶解于甲苯等有机溶剂的类型;将其等乳化而成的乳状类型;仅包含聚硅氧烷的无溶剂类型等。又,除加成型聚硅氧烷及缩合型聚硅氧烷以外,可使用聚硅氧烷/丙烯酸接枝聚合物、聚硅氧烷/丙烯酸嵌段聚合物等。作为聚硅氧烷/丙烯酸接枝聚合物,例如可列举:SymacGS-30、GS101、US-270、US-350、US-380(以上为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作为聚硅氧烷/丙烯酸嵌段聚合物,例如可列举:MODIPER FS700、FS710、FS720、FS730、FS770(以上为日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只要计算Tg为10℃以上,则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再者,于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是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单体的单体成分的聚合物。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有比例较佳为50重量%以上,更佳为70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90重量%以上,再进而更佳为95重量%以上。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100重量%以下,更佳为97重量%以下。上述单体成分中的单体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较佳为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碳数为1~3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于这些(甲基)丙烯酸酯中,较佳为碳数为2~20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佳为碳数为4~18的烷基(亦包含环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为了充分地呈现本发明的效果,亦可含有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含有羧基的单体的至少一种。
作为含有羟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
作为含有羧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丁烯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亚甲基丁二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可仅为一种,亦可为两种以上。
关于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包含含有羟基的单体时,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较佳为2重量%以上,更佳为3重量%以上,进而更佳为5重量%以上。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的上限较佳为30重量%以下,更佳为25重量%以下,进而更佳为20重量%以下。通过将非粘着层中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有比例维持于上述范围,可更有效地于非粘着层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结构。
非粘着层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较佳为于除构成其的单体成分中含有羟基的单体以外的单体成分中,可含有(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于该情形时,(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较佳为0:100~20:80,更佳为0:100~10:90,进而较佳为0:100~5:95。
只要(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含有比例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则于非粘着层的表面更有效地形成微小的凹凸结构。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任意的适当的聚合方法而制造。
于非粘着层中,于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亦可包含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此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催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粘着赋予剂、颜料、染料、硅烷偶合剂等。
非粘着层的厚度较佳为0.01μm以上,更佳为0.1μm以上。非粘着层的厚度的上限较佳10μm以下,更佳为5μm以下,进而更佳为2μm以下。通过设定于上述范围,本发明的粘着带可防止因延伸等变形所造成的非粘着层脱落。
作为于基材的单面形成非粘着层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通过于基材的单面涂布非粘着层的材料并进行干燥,而形成非粘着层。作为上述涂布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用棒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旋转涂布机、辊式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及敷料器等的方法。
《5.剥离衬垫》
本发明的粘着带亦可于粘着剂层的表面具备剥离衬垫。
作为剥离衬垫,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隔片。作为此种剥离衬垫,例如可列举:具有通过聚硅氧烷系、长链烷基系、氟系及硫化钼等剥离剂进行表面处理的基材及纸等剥离层的基材;包含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系聚合物的低接着性基材;包含烯烃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无极性聚合物的低接着性基材等。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而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份”是指重量份。又,溶液中供给的试剂的量是由使溶液挥发而残留的固形物成分的量(固形物成分换算量)表示。
[评估项目及测定方法、条件]
<粘着力>
(加热前粘着力)
加热前粘着力是以JIS-Z-0237(2000)作为准则测定的。具体而言,以SUS430BA板作为被粘着体,以甲苯将该SUS430BA板表面洗净后,使2kg辊来回一次压着评价用样本,经过30分钟后,以英斯特朗拉力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自动立体测图仪)测定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时,180°剥离的粘着力。此时,测定环境是于温度23℃/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的。
(135℃加热后粘着率)
加热后粘着力是以JIS-Z-0237(2000)作为准则测定的。具体而言,以SUS430BA板作为被粘着体,以甲苯将该SUS430BA板表面洗净后,使2kg辊来回一次压着评价用样本,经过30分钟后,于135℃放置25分钟。其后,评价用样本回复至23℃后,以英斯特朗拉力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自动立体测图仪)测定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时,180°剥离的粘着力。此时,测定环境是于温度23℃/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的。
<50%模量>
将评价用样本切割成宽度20mm×长度150mm,使用“AutographASG-50D型”(岛津制作所制造)作为英斯特朗拉力试验机,以拉伸速度300mm/min、夹盘间距离50mm、温度23℃/湿度50%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求出应力-应变曲线。以粘着片伸长50%时的平均每单位面积的应力作为23℃下的50%模量。
<伸长率>
伸长率是依据JIS-K-7127(1999)并通过英斯特朗拉力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自动立体测图仪)而测定的。具体而言,自评价用样本分别切出宽度19mm(第1方向)×长度150mm(第2方向)的长方形样本(1)、及垂直于第2方向上宽度19mm×长度150mm的长方形样本(2),将这些作为测定样本。举例而言,可将样本的行进方向(MD、典型为样本的长边方向)设为第2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以夹盘间距离50mm设置上述样本(1)、(2)之后,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读取断裂时的值。各样品的断裂时的值中,以较大的值作为本发明的延伸率,若各值相同,则将该值作为本发明的延伸率。此时是以温度23℃/湿度50%作为测定环境及保存环境的。
此外,涂装及加热后的伸长率是将宽度19mm×长度150mm的样本贴附于SUS430BA板,喷上丙烯酸系涂料后,于135℃干燥25分钟;其后,自SUS板取下样本,以上述相同方法测定的伸长率。
<粘着带的破裂性试验>
自评价用样品切出宽度20mm×长度150mm的长方形样本,将其作为测定样本。将上述样本贴附于SUS430BA板,喷上丙烯酸系涂料后,于135℃干燥25分钟。其后,将样品于5℃放置30分钟后,于5℃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3m/min、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剥离样本,以进行粘着带的破裂性试验。上述试验是使用10个样本,根据以下评价基准而进行的。
所有样本均可无破裂地剥离时为○,只要有一个破裂即判为×。
<硅含量>
硅含量是根据以下测定条件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XRF)测定的。
X射线荧光分析仪:Rigaku公司制造的“Supermini”
X射线源:垂直型Rh管
分析范围:直径30mm的圆内
分光结晶:Si-Kα
输出:50kV,70mA
<加热后的浮起>
自评价用样品切出宽度20mm×长度150mm的长方形样本,将其作为测定样本。准备以5mm的间隔设有高度250μm、宽度5mm的突起的凹凸被粘着体,于23℃的环境下,以与凹部密着的方式贴附上述样本。测定样本与凹部的密着部分的面积作为初始状态。其后,喷上丙烯酸系涂料后于135℃干燥25分钟,待样本回复到23℃后,评估加热后的浮起。上述试验是以下述基准进行的:测定样本与凹部的密着部分的面积,该面积与上述初始状态相比无变化时判为○,面积减少时判为×。
<加热后残胶>
使用SUS430BA板作为被粘着体,以甲苯将该SUS430BA板表面洗净后,使2kg辊来回一次压着宽度25mm×长度150mm的评价用样本,经过30分钟后于135℃放置30分钟。其后,待评价用样本回到23℃后,以英斯特朗拉力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自动立体测图仪)于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剥离的条件剥离评价用样本。其后,以目视观察被粘着体SUS430BA板的表面,未确认有粘着剂残渣或仅有些微残渣(确认为点状)的情况为○,确认有粘着剂残渣的情况为×。
[制造例1]
准备以下的原料,预先利用亨舍尔混合机而掺合,将塑化剂渗入至树脂而干透。使用以班伯里混合机对其进行混练而获得的聚氯乙烯混和物,通过轧光成膜机获得厚度为70μm的聚氯乙烯膜(1)。
使用下表所示的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作为润滑剂。润滑剂是于班伯里混合机混练时添加的。
聚合度P=1050的聚氯乙烯                      100重量份
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J-PLUS制造       30重量份
稳定剂:Ba-Zn混合稳定剂                      3重量份
润滑剂:N,N'-亚甲基双硬脂酰胺、BISAMIDE LA(日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0.6重量份
[制造例2]
以压延法制造相对于聚合度P=1050的聚氯乙烯100重量份含有DOP塑化剂(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J-PLUS制造)27重量份的聚氯乙烯膜(2)。该聚氯乙烯膜的厚度为70μm。
[实施例1]
调制包含下述成分的粘着剂的甲苯溶液:由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丙烯酸(AA)=85/15/2.5(重量比)构成的丙烯酸共聚物100重量份、塑化剂(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J-PLUS制造)80重量份、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二异氰酸甲苯3聚体加成物,CORONATE L、日本聚氨酯工业社制造)2重量份、交联剂(丁基化三聚氰胺树脂,Super Beckamine J-820-60N,DIC公司制造)3重量份。
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制造例1所制造的聚氯乙烯膜(1)的单侧面后,以130℃×90秒干燥,形成厚度13μm的粘着剂层,以获得粘着带。
[实施例2]
于溶液状态混合下述成分而获得混合溶液(1):聚硅氧烷树脂(KS-723A,信越化学工业制造)25重量份、聚硅氧烷树脂(KS-723B,信越化学工业制造)15重量份、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基乙酯(HEA)=90/10/10)85重量份、及锡系催化剂(Cat-PS3,信越化学工业制造)12重量份。混合溶液(1)中的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2.5。
于制造例2所制造的聚氯乙烯膜(2)的单侧面上涂布上述混合溶液(1),形成厚度1.0μm的非粘着层,以获得基材膜。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着剂溶液涂布于基材膜的与非粘着剂层相反侧之面后,以130℃×90秒干燥,于基材膜的与非粘着剂层相反侧之面形成厚度13μm的粘着剂层,以获得粘着带。
[比较例1]
于溶液状态混合下述成分而获得混合溶液(2):聚硅氧烷树脂(KS-723A,信越化学工业制造)60重量份、聚硅氧烷树脂(KS-723B,信越化学工业制造)40重量份、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基乙酯(HEA)=90/10/10)50重量份、及锡系催化剂(Cat-PS3,信越化学工业制造)10重量份。混合溶液(2)中的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2:1。
于制造例2所制造的聚氯乙烯膜(2)的单侧面上涂布上述混合溶液(2),形成厚度1.0μm的非粘着层,以获得基材膜。
调制包含下述成分的粘着剂的甲苯溶液:由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丙烯酸(AA)=85/15/2.5(重量比)构成的丙烯酸共聚物100重量份、交联剂(丁基化三聚氰胺树脂,Super Beckamine J-820-60N,DIC公司制造)10重量份、DOP塑化剂(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J-PLUS制造)60重量份。
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上述基材膜的与非粘着剂层相反侧之面后,以130℃×90秒干燥,于基材膜的与非粘着剂层相反侧之面形成厚度13μm的粘着剂层,以获得粘着带。
将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基材 制造例1 制造例2 制造例2
135℃加热后的粘着力(gf/25mm) 750 815 1407
加热前的粘着力(gf/25mm) 102 102 67
粘着力比(加热后/加热前) 7.4 8.0 21
50%模量(kgf/20mm) 2.3 2.9 2.6
背面硅含量 - 0.038 0.099
涂装·加热前的延伸率A(%) 243 236 221
涂装·加热后的延伸率B(%) 197 138 53
A/B 1.3 2.5 4.2
破裂
加热后的浮起 ×
加热后残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带可用于任意的适当的用途。如上所述,即使被粘着体表面具有凹凸,本发明的粘着带于加热前后均可充分满足密着性(凹凸服贴性)的要求,且加热后亦具有良好加工性,不易产生破裂或残胶的情形。
本发明的粘着带可适宜地作为涂装作业中的保护膜,由于密着性(凹凸服贴性)良好,即使被粘着体具有复杂的形状亦能充分密着,涂料不会渗入保护部分,且具有良好耐热性,于涂装流程中反复高温干燥的严苛环境中,亦可确实发挥保护功能,不易产生龟裂,并能有效抑制残胶产生,保有良好的剥离性,撕除时背面所附着的涂料亦不会散落造成污染,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具有复杂结构且需进行多层涂装的物品,如自行车架、汽机车体、安全帽或其他具有凹凸或形状复杂的物品等的涂装流程。

Claims (9)

1.一种粘着带,其是于基材的一面包含粘着剂层的粘着带,且于进行135℃、25分钟的加热前后依据JIS-Z-0237(2000)所测得的粘着力比(加热后/加热前)为1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基材或粘着剂的至少之一含有亚烷基双饱和脂肪酸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其进而包含非粘着层,该非粘着层中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1~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基材中的树脂材料包含聚氯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粘着剂层中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粘着剂中的塑化剂含量为38wt%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基材的厚度为20~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中上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带,其是用于具有凹凸的被粘着体的保护带。
CN201510095979.XA 2014-03-07 2015-03-04 粘着带 Pending CN104893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8077 2014-03-07
TW103108077A TW201534680A (zh) 2014-03-07 2014-03-07 黏著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3602A true CN104893602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2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5979.XA Pending CN104893602A (zh) 2014-03-07 2015-03-04 粘着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3602A (zh)
TW (1) TW2015346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976A (zh) * 2016-08-22 2019-04-16 救急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贴附剂
CN113943541A (zh) * 2020-07-16 2022-01-18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976A (zh) * 2016-08-22 2019-04-16 救急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贴附剂
CN109640976B (zh) * 2016-08-22 2023-10-17 救急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贴附剂
CN113943541A (zh) * 2020-07-16 2022-01-18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680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7524B (zh) 粘合带用薄膜和粘合带
CN1293130C (zh) 含有自贴合分子的胶粘性组合物、胶粘剂、制品和方法
TWI576405B (zh) Adhesive tape and adhesive tape
CN104099032A (zh) 粘合带
CN103980826B (zh) 粘合带
CN103980825A (zh) 粘合带
CN104910824A (zh) 粘合带
CN103965797A (zh) 粘合带
CN104130724B (zh) 氯乙烯系胶粘片和胶带
CN104893602A (zh) 粘着带
KR102032066B1 (ko) 점착 테이프용 필름 및 점착 테이프
CN103045116A (zh) 压敏胶粘带用膜和压敏胶粘带
JP2010209190A (ja) 粘着シート
US20120315475A1 (en) Heat-resistant anti-static adhesive film
TW202038922A (zh) 皮膚黏貼用帶或片材
TWI605101B (zh) 黏著帶用膜及黏著帶
CN103045115A (zh) 压敏胶粘带用膜和压敏胶粘带
TWI568827B (zh) Adhesive tape and adhesive tape
CN104136217A (zh) 粘合带用薄膜及粘合带
JP2932715B2 (ja) 樹脂部品用洗浄液及び該部品の洗浄方法
TW202104492A (zh) 背面研磨帶
JP2010084034A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膜形成のためのシリコン酸化膜面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JPH02107683A (ja) 保護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