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0930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0930A
CN104880930A CN201510074037.3A CN201510074037A CN104880930A CN 104880930 A CN104880930 A CN 104880930A CN 201510074037 A CN201510074037 A CN 201510074037A CN 104880930 A CN104880930 A CN 104880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ource
fixing band
fixing
recording medium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40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0930B (zh
Inventor
金松良治
山岸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80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0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9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influence of heat loss, e.g. due to the contact with the copy material or other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both a stationary and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29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s, the latter not being a cool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8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加压部件、加热部件、按压部件和热源。定影带和加压部件能够旋转。加压部件与定影带压接来形成定影区域。加热部件能够旋转,并被配置成将定影带夹在加热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按压部件被配置成将定影带夹在按压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并且朝向加压部件侧按压定影带。热源被配置在定影带的径向内侧且加热部件的径向外侧。从热源放射出的辐射热直接到达定影带、加热部件和按压部件。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定影带的升温时间,并使调色剂图像切实地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和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存在采用带定影方式的装置。所谓带定影方式为通过使定影带和加压辊压接来形成定影区域的方式。
作为带定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具有如下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被设置为能够旋转;加压部件,与定影带压接来形成定影区域;加热部件,被配置成将定影带夹在该加热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按压部件,被配置成将定影带夹在该按压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和卤素灯等热源,被配置在加热部件的径向内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加压部件、加热部件、按压部件和热源。所述定影带能够旋转。所述加压部件能够旋转,并与所述定影带压接来形成定影区域。所述加热部件能够旋转,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定影带夹在该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所述按压部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定影带夹在该按压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并且朝向所述加压部件侧按压所述定影带。所述热源被配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径向内侧且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外侧。而且,从所述热源放射出的辐射热直接到达所述定影带、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定影带的升温时间,并使调色剂图像切实地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况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Ⅵ-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采用图1,对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说明。
打印机1具备箱型形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收容有用于收纳纸张(记录介质)的供纸盒3,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排纸托盘4。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沿排纸托盘4的侧方能够开闭地安装有上盖5,在上盖5的下方收纳有调色剂容器6。
对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来说,在排纸托盘4的下方配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器7,在曝光器7的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部8。在图像形成部8中能够旋转地设置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0,在感光鼓10的周围沿感光鼓10的旋转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X)配置有带电器11、显影器12、转印辊13和清洁装置14。
在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纸张的运送路径15。在运送路径15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16,在运送路径15的中游部设置有由感光鼓10和转印辊13构成的转印部17,在运送路径15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8,在运送路径15的下游端设置有排纸部19。在运送路径15的下方形成有双面打印用的反转路径20。
接下来,对具备这种结构的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对打印机1接通电源,则将各种参数初始化,执行定影装置18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而且,从连接到打印机1的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数据,若下达打印开始的指示,则以如下方式执行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在使用带电器11使感光鼓10的表面带电之后,通过来自曝光器7的激光(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P)对感光鼓10进行与图像数据相应的曝光,在感光鼓1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显影器12通过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通过供纸部16从供纸盒3取出的纸张与上述的图像形成动作时机吻合地运送至转印部17,并且在转印部17中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由运送路径15向下游侧运送并进入到定影装置18中,在该定影装置18中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从排纸部19排出到排纸托盘4。此外,通过清洁装置14回收感光鼓10上残留的调色剂。
接下来,使用图2和图3,对定影装置18进行详细说明。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图2中的纸面靠前侧设为定影装置18的前侧(正面侧)。图2中的箭头Y表示纸张的运送方向。在各图中适当地使用的箭头Fr表示定影装置18的前侧(正面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定影装置18具备:定影框架21(在图2中省略图示);定影带22,内置在定影框架21的上部;加压辊23(加压部件),内置在定影框架21的下部;加热辊24(加热部件),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按压部件26,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且加热辊24的右侧(径向外侧);和加热器27(热源),与按压部件26相同地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且加热辊24的右侧(径向外侧)。
如图3所示,定影框架21由上框架32和下框架33构成。上框架32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下框架33升降。
定影框架21的上框架32具备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的上侧基板34。前后一对的上侧基板34的上端部通过连结框架35而连结。在各上侧基板34的上表面抵接有左右一对的螺旋弹簧36(偏压部件)的下端部。螺旋弹簧36使上框架32向下侧(下框架33侧)偏压。在各上侧基板34的外表面固定有支撑片37。在支撑片3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凹陷设置有安装槽38。
定影框架21的下框架33具备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的下侧基板41。前后一对的下侧基板41的下部通过连结板42而连结。在连结板42的左右两边缘部固定有导向板43。各导向板43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弯曲且延伸至加压辊23的侧方。在各下侧基板41的外表面固定有轴承板44。
定影带22呈前后方向较长的圆筒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定影带22的轴线方向。定影带22具有可挠性。定影带22通过前述的螺旋弹簧36向下侧(加压辊23侧)偏压。
如图2所示,定影带22以上部具有松弛的状态架设在加热辊24和按压部件26上。定影带22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图2中的箭头A表示定影带22的旋转方向。
定影带22例如为直径24mm。定影带22例如由基体材料层、圆周设置于该基体材料层的弹性层和覆盖该弹性层的离型层构成。定影带22的基体材料层例如由厚度50μm的PI(聚酰亚胺)形成。定影带22的弹性层例如由厚度200μm的硅胶形成。定影带22的离型层例如由厚度10μm的PFA涂层形成。此外,在各图中,不特别区分定影带22的各层(基体材料层、弹性层、离型层)。
加压辊23呈前后方向较长的圆柱状。如图3等所示,加压辊23被配置在定影带22的下侧(径向外侧)。加压辊23的前后两端部被轴支撑在下框架33的各轴承板44上。由此,加压辊23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下框架33上。在加压辊23的后端部固定有传递齿轮51。传递齿轮51被连接到电动机等驱动源52。由这种结构构成为,驱动源52经由传递齿轮51被连接到加压辊23,并且驱动源52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51传递到加压辊23,从而使加压辊23旋转。即,被构成为通过驱动源52使加压辊23旋转。
如图2所示,加压辊23例如具备圆柱状(实心状)的芯材53和圆周设置于该芯材53的弹性层54。加压辊23的芯材53例如由铝等金属形成。加压辊23的弹性层54例如由直径20mm、厚度5mm且硬度44°的发泡硅胶形成。加压辊23的弹性层54的摩擦系数高于加压辊23的芯材53。
加热辊24呈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圆筒状。加热辊24被配置成将定影带22夹在该加热辊24与加压辊23之间。加热辊24例如具备基体材料层61和覆盖该基体材料层61的涂层62。加热辊24的基体材料层61例如由直径15mm、厚度1mm的铝形成。加热辊24的涂层62例如由氟系树脂、PI(聚酰亚胺)、陶瓷系材料等形成,摩擦系数高于加热辊24的基体材料层61。加热辊24的涂层62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接触。
加热辊24的前后两端部通过轴承(未图示)轴支撑在上框架32(参照图3)的支撑片37上。由此,加热辊24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S(参照图3)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上框架32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加热辊24的旋转轴方向。
按压部件26(参照图2)呈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按压部件26例如由铝、SUS、铁等金属或PI(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形成。按压部件26的前后两端部被固定于上框架32(参照图3)的各上侧基板34。由此,按压部件26被支撑在上框架32上。
如图2所示,按压部件26具备:按压部71;导向部72,从按压部71的右端部(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上侧(与加压辊23分离一侧)弯曲;和弯曲部73,从导向部72的上端部(与加压辊23分离一侧的端部)朝向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弯曲。在按压部71与导向部72的分界部分及导向部72与弯曲部73的分界部分没有棱边,是弯曲的。
按压部71被配置成将定影带22夹在该按压部71与加压辊23之间。按压部71朝向下侧(加压辊23侧)按压定影带22。按压部71沿加压辊23的外周面弯曲成弧状。
在按压部71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片材部件(未图示)。片材部件例如由玻璃布片材等低摩擦材料形成,摩擦系数低于按压部件26。使用PFA等氟系树脂对片材部件的表面实施涂层。
导向部72沿大致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导向部72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接触,并且能够滑动地支撑定影带22。
弯曲部73长度短于按压部71及导向部72。弯曲部73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分离。
加热器27呈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加热器27例如由800W的卤素加热器构成。加热器27被构成为通过通电而发热,并且放射辐射热。
加热器27被配置在加热辊24与按压部件26之间。加热器27的下侧(加压辊23侧)被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覆盖。加热器27的右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被按压部件26的导向部72覆盖。加热器27的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被加热辊24覆盖。加热器27的上侧没有被加热辊24和按压部件26覆盖。
加热器27与通过按压部件26的弯曲部73的左端部(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铅垂线Z相比被配置在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由此可知,加热器27与按压部件26的弯曲部73相比被配置在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加热器27的前后两端部与上框架32(参照图3)的支撑片37卡合。由此,加热器27被支撑在上框架32上。
如图2所示,在定影带22与加压辊23的压接部分形成有定影区域90。定影区域90具备:第一定影区域部91;第二定影区域部92,与第一定影区域部91相比被形成在右侧;第三定影区域部93,被形成在第一定影区域部91与第二定影区域部92之间。
第一定影区域部91被形成在加压辊23和加热辊24夹着定影带22的部分。通过加热辊24从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支撑第一定影区域部91。第一定影区域部91的形成宽度例如为1.5mm。
第二定影区域部92被形成在加压辊23和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夹着定影带22的部分。通过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从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支撑第二定影区域部92。第二定影区域部92在定影带22的旋转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A)上与第一定影区域部91相比被设置在上游侧。施加到第二定影区域部92的力的总和大于施加到第一定影区域部91的力的总和。即,加压辊23和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夹着定影带22的力大于加压辊23和加热辊24夹着定影带22的力。第二定影区域部92的形成宽度例如为9mm。
第三定影区域部93被设置在与加热辊24的下端部和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94相应的位置。因此,未从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支撑第三定影区域部93。第三定影区域部93的形成宽度例如为1.5mm。
对如上述所构成的定影装置18来说,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使驱动源52驱动。如此使驱动源52驱动,则驱动源52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51传递到加压辊23,从而加压辊23如图2中箭头B所示进行旋转。如此通过驱动源52使加压辊23旋转,则如图2中箭头A所示,定影带22从动于加压辊23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如图2中箭头C所示,加热辊24从动于定影带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此外,定影带22在被夹在加压辊23与加热辊24之间的状态下从按压部件26侧朝向加热辊24侧旋转。
另外,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使加热器27运转(点灯)。如此加热器27进行运转,则从加热器27放射出辐射热。如图2中箭头H1所示,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定影带22的内周面。由此,通过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来直接加热定影带22。
如图2中箭头H2所示,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的另一部分直接到达加热辊24的外周面。由此,通过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直接加热加热辊24。随此,通过来自加热辊24的传热来加热定影带22。
如图2中箭头H3所示,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的又一部分直接到达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导向部72和弯曲部73。由此,通过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来直接加热按压部件26。
如上,在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进行旋转的同时通过加热器27对定影带22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纸张通过定影区域90。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及加压而定影在纸张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通过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来直接加热定影带22。因此,与仅通过来自加热辊24的传热来对定影带22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定影带22的升温时间,并且能够使调色剂图像切实地定影在纸张上。
另外,通过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而直接加热按压部件26。随此,按压部件26的温度难以下降,能够抑制定影带22的热被按压部件26夺走。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定影带22的升温时间,并且能够使调色剂图像进一步切实地定影在纸张上。
另外,加热器27的下侧(加压辊23侧)被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覆盖,加热器27的右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被按压部件26的导向部72覆盖,加热器27的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被加热辊24覆盖。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使用简易的结构来确保加热器27的设置空间。
另外,加热器27与按压部件26的弯曲部73相比被配置在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加热器27放射出的辐射热易于直接到达定影带22。因此,能够更进一步缩短定影带22的升温时间,并且能够使调色剂图像更进一步切实地定影在纸张上。另外,按压部件26具有弯曲部73,由此防止定影带22被导向部72的上端部损坏的同时,能够将定影带22顺利地向导向部72侧引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摩擦系数高于加热辊24的基体材料层61的加热辊24的涂层62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接触。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用加压辊23和加热辊24来强力夹紧定影带22,从而能够在定影区域90的第一定影区域部91中向左侧(定影带2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拉拽定影带22。随此,由于定影带22张紧架设在定影区域90的第一定影区域部91与第二定影区域部92之间,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定影带22在定影区域90的第三定影区域部93中的挠曲和压曲,从而能够抑制图像劣化。
另外,按压部件26的导向部72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接触,并且能够滑动地支撑定影带22。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不仅利用来自按压部件26的按压部71的传热,而且也利用来自导向部72的传热来对定影带22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提高定影带22的加热效率。另外,能够将定影带22顺利地向定影区域90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按压部件26和加热器27被配置在加热辊24的右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按压部件26和加热器27配置在加热辊24的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加压辊23上固定传递齿轮51,经由该传递齿轮51对加压辊23连接驱动源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加热辊24上固定传递齿轮51,将加热辊24经由该传递齿轮51和齿轮组95与驱动源52连接。此时,通过驱动源52使加热辊24旋转,则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从动于加热辊2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螺旋弹簧36(偏压部件)使定影带22向下侧(加压辊23侧)偏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时方式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螺旋弹簧36(偏压部件)向上侧(定影带22侧)偏压加压辊2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定影带22以上部具有松弛的状态架设在加热辊24和按压部件26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定影带22以无松弛的状态架设在加热辊24和按压部件2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定影带22的基体材料层由树脂(PI(聚酰亚胺))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2的基体材料层也可以由SUS或镍等金属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压辊23具有芯材53和弹性层5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加压辊23除芯材53和弹性层54之外也可以具备包覆弹性层54的离型层。加压辊23的离型层例如由PFA管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加热器27作为热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碳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作为热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打印机1中适用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适用本发明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5、图6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定影装置100具备:定影框架21(在图5中省略图示);定影带22,内设在定影框架21的上部;加压辊23(加压部件),内设在定影框架21的下部;加热辊24(加热部件),被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按压部件26,被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且加热辊24的右侧(径向外侧);加热器101(热源),与按压部件26同样被配置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且加热辊24的右侧(径向外侧);和辅助加热器102(辅助热源),被配置在加热辊24的径向内侧。此外,关于除定影带22、加热器101和辅助加热器102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定影带22具备第一通纸区域R1和被设置在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两侧(第一通纸区域之外)的第二通纸区域R2。第一通纸区域R1为供第一尺寸纸张(例如,A5尺寸的纸张)通过的区域。第二通纸区域R2为供前后方向宽度比第一尺寸纸张宽的第二尺寸纸张(例如,A4尺寸的纸张)通过的区域。关于定影带22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加热器101具备加热区域L。在此,所谓“加热区域”为具有放射出辐射热的功能的区域。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及第二通纸区域R2对应。关于加热器10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2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辅助加热器102与加热器101相比被配置在左侧(纸张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辅助加热器102具备加热区域M。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对应。关于辅助加热器102的其他结构与加热器10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对如上述所构成的定影装置100来说,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一尺寸纸张上时,使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比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长。例如,在将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设为1时,将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设为0.3。或者,在将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设为1时,将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设为0。即,不使加热器101运转。
如此通过使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比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长,即使第一尺寸纸张从第一通纸区域R1夺走热,第二通纸区域R2相对于第一通纸区域R1也难以过升温。随此,能够提高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一尺寸纸张上时的生产率(固定时间的可定影张数)。
另外,在第一尺寸纸张为厚纸的情况下,与第一尺寸纸张为普通纸或薄纸的情况相比,第一尺寸纸张从第一通纸区域R1夺走的热量变多,因此第二通纸区域R2相对于第一通纸区域R1易于过升温。然而,通过使用如上述的结构,即使在第一尺寸纸张为厚纸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第二通纸区域R2相对于第一通纸区域R1的过度升温。因此,能够提高介质对应性(对于纸张厚度的对应性)。
另一方面,对如上述所构成的定影装置100来说,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二尺寸纸张上时,使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比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长。例如,在将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设为1时,将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设为0.3。或者,在将加热器101的运转时间设为1时,将辅助加热器102的运转时间设为0。即,不使加热器101运转。由此,能够使调色剂图像切实地定影在第二尺寸纸张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加热辊24的径向内侧的辅助加热器102与加热器101分别设置。随此,能够提高通过来自加热辊24的传热对定影带22进行加热的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定影带22的升温时间,并且能够使调色剂图像更进一步切实地定影在纸张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及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使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及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及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并且使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一尺寸纸张上时,使辅助加热器102运转。由此,与本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抑制第二通纸区域R2相对于第一通纸区域R1过升温。随此,能够提高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一尺寸纸张上时的生产率(固定时间的可定影张数)。另一方面,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二尺寸纸张上时,使加热器101和辅助加热器102这两个加热器都运转。由此,能够使调色剂图像切实地定影在第二尺寸纸张上。
此外,在图7中,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并且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另一方面,进一步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加热器101的加热区域L与定影带22的第一通纸区域R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并且使辅助加热器102的加热区域M与定影带22的第二通纸区域R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影带,被设置为能够旋转;
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接来形成定影区域,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
加热部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定影带夹在该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
按压部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定影带夹在该按压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并朝向所述加压部件侧按压所述定影带;和
热源,被配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径向内侧且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外侧,
从所述热源放射出的辐射热直接到达所述定影带、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被配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内侧的辅助热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带具备:
第一通纸区域,供第一尺寸记录介质通过;和
第二通纸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纸区域外,供宽度比所述第一尺寸记录介质宽的第二尺寸记录介质通过,
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一个具备与所述第一通纸区域对应的加热区域,
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另一个具备与所述第一通纸区域及所述第二通纸区域对应的加热区域,
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第一尺寸记录介质上时,使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所述一个的运转时间比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所述另一个的运转时间长,
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第二尺寸记录介质上时,使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所述另一个的运转时间比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所述一个的运转时间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带具备:
第一通纸区域,供第一尺寸记录介质通过;和
第二通纸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纸区域外,供宽度比所述第一尺寸记录介质宽的第二尺寸记录介质通过,
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一个具备与所述第一通纸区域对应的加热区域,
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另一个具备与所述第二通纸区域对应的加热区域,
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第一尺寸记录介质上时,使所述热源或所述辅助热源中的所述一个运转,
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第二尺寸记录介质上时,使所述热源和所述辅助热源双方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
按压部,朝向所述加压部件侧按压所述定影带;和
导向部,从所述按压部的在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与所述加压部件分离一侧弯曲,
所述热源的所述加压部件侧被所述按压部覆盖,
所述热源的在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被所述导向部覆盖,
所述热源的在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被所述加热部件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进一步具备从所述导向部的与所述加压部件分离一侧的端部朝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热源在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相比被配置在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定影带。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510074037.3A 2014-02-28 2015-02-12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0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7657 2014-02-28
JP2014037657A JP6093723B2 (ja) 2014-02-28 2014-02-28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0930A true CN104880930A (zh) 2015-09-02
CN104880930B CN104880930B (zh) 2017-10-31

Family

ID=5262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40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0930B (zh) 2014-02-28 2015-02-12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4448B2 (zh)
EP (1) EP2927752B1 (zh)
JP (1) JP6093723B2 (zh)
CN (1) CN1048809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0751A (zh) * 2017-02-17 2018-09-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983570A (zh) * 2017-05-30 2018-12-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922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92424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0002510A (ja) * 2008-06-18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09115A1 (en) * 2012-02-09 2013-08-15 Takamasa HAS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0787A (ja) * 1995-09-20 1997-04-04 Hitachi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ベルト定着装置の定着方法
JP2003302852A (ja) 2002-04-10 2003-10-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定着装置
JP4422995B2 (ja) * 2002-09-19 2010-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JP2004191758A (ja) * 2002-12-12 2004-07-0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819A (ja) * 2003-01-24 2004-08-12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714A (ja) * 2004-04-05 2005-10-20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4654704B2 (ja) * 2005-02-10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662B2 (ja) * 2008-09-11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8964B2 (ja) * 2012-03-16 2016-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熱量調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922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92424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0002510A (ja) * 2008-06-18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09115A1 (en) * 2012-02-09 2013-08-15 Takamasa HAS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0751A (zh) * 2017-02-17 2018-09-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983570A (zh) * 2017-05-30 2018-12-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3723B2 (ja) 2017-03-08
US9164448B2 (en) 2015-10-20
US20150248088A1 (en) 2015-09-03
EP2927752B1 (en) 2016-10-05
CN104880930B (zh) 2017-10-31
EP2927752A1 (en) 2015-10-07
JP2015161843A (ja) 201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454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 rotation failure of fixing belt
US8977178B2 (en) Fixing device
JP6415226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705244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24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700810B2 (ja) 定着装置
CN105022250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73414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6243497A (ja) 定着装置
US958194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80930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766237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US20230244176A1 (en) Heating device
CN10457067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04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659866A (en) Fixing heat roller of electrophotographic recording system
US11442386B2 (en) Heat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member to be heated
CN106353985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2087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8093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1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7201112B2 (ja) 定着装置
JP7031297B2 (ja) 定着装置
JP2006293224A (ja) 定着装置
JP2006308944A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