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119A -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1119A
CN104871119A CN201380063557.3A CN201380063557A CN104871119A CN 104871119 A CN104871119 A CN 104871119A CN 201380063557 A CN201380063557 A CN 201380063557A CN 104871119 A CN104871119 A CN 104871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or lines
mentioned
touch panel
pane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5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1119B (zh
Inventor
八代有史
木田和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1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1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提高面内的光透射率的均匀性的触摸面板基板和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在第1电极层(10)中排列有第1传感器电极(11),在第2电极层中排列有第2电极,在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第2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导体线(13)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具有相互绝缘的多个电极,通过检测使手指或输入用的笔接触检测面时的各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能检测检测对象物在检测面中的接触位置。通过将触摸面板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能一边目视显示图像一边在显示画面上进行操作输入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已知具有设置于相互不同的平面的2个电极层,基于设置于一方电极层的电极和设置于另一方电极层的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检测对象物的接触位置的技术。
对于这种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即使装配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也能抑制产生莫尔条纹的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膜的触摸面板,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适用于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导电片。
图25~28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图。图25是示出层叠导电性膜的截面图,图26是示出形成于第1导电性膜的第1导电图案的俯视图,图27是示出形成于第2导电性膜的第2导电图案的俯视图,图28是将第1导电性膜和第2导电性膜组合后的层叠导电性膜的俯视图。
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具备层叠导电性膜500,如图25所示,层叠导电性膜500具有第1导电性膜510A和第2导电性膜510B层叠而成的结构。另外,第1导电性膜510A具有第1透明基体512A和形成于第1透明基体512A的一主面上的第1导电部514A,第2导电性膜510B具有第2透明基体512B和形成于第2透明基体512B的一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514B。
如图26所示,第1导电部514A具有在图中m方向上延伸的包括金属细线516的第1导电图案520A和排列在第1导电图案520A的周围的第1辅助图案540A。
第1导电图案520A由2个以上的第1大格子530A连接而构成,各第1大格子530A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550组合而构成。
如图27所示,第2导电部514B具有在图中n方向延伸的包括金属细线516的第2导电图案520B和排列在第2导电图案520B的周围的第2辅助图案540B。
第2导电图案520B由2个以上的第2大格子530B连接而构成,各第2大格子530B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550组合而构成。
在将上述构成的第1导电性膜510A和第2导电性膜510B层叠而作为层叠导电性膜500时,第1导电图案520A和第2导电图案520B交叉地配置,以掩埋第1导电性膜510A的第1大格子530A的间隙的方式排列第2导电性膜510B的第2大格子530B。
此时,在俯视时,第1辅助图案540A和第2辅助图案540B相对地组合而形成图案560。其结果是,在从上方观看层叠导电性膜500时,如图28所示,成为铺满许多小格子550的形态,第1大格子530A和第2大格子530B的边界不明显,视觉识别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08845号公报(2012年6月7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4669号公报(2012年1月19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中,在将第1导电性膜510A和第2导电性膜510B层叠而设为层叠导电性膜500时,有时由于第1导电性膜510A和第2导电性膜510B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而不能利用第1辅助图案540A和第2辅助图案540B正常地进行组合来形成图案560,不能形成如图28中所示的均匀的图案。
即,由于第1导电性膜510A和第2导电性膜510B的贴合偏差,金属细线516在俯视时不能均匀地配置,层叠导电性膜500的光透射率不均匀。具体地说,第1大格子530A和第2大格子530B的边界部的光透射率相比于其它部分变高。
在将这种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组合的情况下,产生第1大格子530A和第2大格子530B的边界的亮度变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观看者视觉识别到沿着第1大格子530A和第2大格子530B的边界的花样等视觉上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设置在相互不同的平面的电极并且提高面内的光透射率的均匀性的触摸面板基板和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具有隔着绝缘层相互相对地设置的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在上述第1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多个第1电极,在上述第2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多个第2电极,在上述第1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该导体线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提供具备设置在相互不同的平面的电极并且提高面内的光透射率的均匀性的触摸面板基板和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使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重叠时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7的(a)是2个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的(b)是2个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8的(a)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的(b)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加宽部的大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电极层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视觉识别实验中使用的坎贝尔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加宽部的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第1传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13的(a)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的(b)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形成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使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重叠时的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1是使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重叠时的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22的(a)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2的(b)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24的(a)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4的(b)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没有用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作为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层叠导电性膜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形成于作为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第1导电性膜的第1导电图案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形成于作为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第2导电性膜的第2导电图案的俯视图。
图28是将作为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第1导电性膜和第2导电性膜组合后的层叠导电性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图1~1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备触摸面板基板2和显示装置3。
作为显示装置3,能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3具有:显示面板4;以及背光源5,其设置于显示面板4的背面侧(显示面的相反侧),向显示面板4照射光。显示装置3另外还具有用于控制在显示面板4的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像的各种驱动电路(未图示)。
作为显示面板4,例如,能使用在有源矩阵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夹着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触摸面板基板>
触摸面板基板2是设置于显示面板4的显示面侧(用户侧)的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基板。触摸面板基板2具备基板6、第1电极层10、第2电极层20、第1保护层8以及第2保护层7。在基板6的前面侧的面上形成有第1电极层10,在基板6的背面侧的面上形成有第2电极层20。即,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以夹着基板6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不相同的平面上。
基板6能由玻璃或塑料膜等绝缘体形成,作为使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绝缘的绝缘层发挥功能。
在第1电极层10的前面侧设置有第1保护层8。在第2电极层20的背面侧设置有第2保护层7。
第1保护层8是接触检测对象物的面,能由玻璃或塑料膜等透光性的绝缘体形成。另外,第2保护层7同样也能由玻璃或塑料膜等透光性的绝缘体形成。例如,第2保护层7可以粘接在显示面板4上。
<电极层>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的构成。触摸面板基板2具有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在俯视时相互重叠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第1电极层1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20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第1电极层10具有在图中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1传感器用的电极(以下,称为第1传感器电极11)。第1传感器电极11具有长条形状(长方形),相邻的第1传感器电极11相互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
如图3所示,第2电极层20具有在图中纵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2传感器用的电极(以下,称为第2传感器电极21)。第2传感器电极21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形状是在作为轴的长方形上形成有作为分支的多个长方形的形状。换言之,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形状是在长条形状的长边侧设置有长方形的多个凹部的形状。
在各第2传感器电极21中,相互相邻的凹部彼此的间隔与相互相邻的第1传感器电极11彼此的间隔相同。
图4是示出使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重叠时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触摸面板基板2具有以在俯视时在图中X方向上延伸的第1传感器电极11与在图中Y方向上延伸的第2传感器电极21交叉,而且第1传感器电极11与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凹部重叠的方式使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隔着基板6重叠的结构。
此时,如图中虚线框包围区域P所示,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平行。
更具体地说,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边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边相互接近地设置。
各第1传感器电极11和各第2传感器电极21与位置检测电路30连接。
在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形成静电电容。通过人的手指等检测对象物接触触摸面板基板2的表面来改变该静电电容的值。通过由位置检测电路30检测静电电容的值的变化,能确定检测对象物在触摸面板基板2的表面(第1保护层8)中的接触位置。
例如,通过将驱动电压施加给第1传感器电极11,测量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电压的变化,确定静电电容的值发生变化的第1传感器电极11(行)和第2传感器电极21(列)。
此外,能使用已知的电路作为用于检测检测对象物的坐标位置的位置检测电路30,不作特别限定。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更详细的构成。
<第1传感器电极>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10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5中虚线所示,具备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1导体线13的第1传感器电极11排列于第1电极层10。即,第1导体线13构成第1传感器电极11。
另外,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边与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平行。
并且,如图5中虚线所示,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部分的形状(边)由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规定。
并且,在上述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设置有宽度比第1导体线13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即,在俯视时,当将第1导体线13的加宽部40以外的部位的宽度设为d1时,加宽部40的宽度d2大于d1。
此外,加宽部40以与第1导体线13的交点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第1导体线13使用金属等电阻较低的材料。此外,在第1传感器电极11中实际上形成有无数的第1导体线13,但是在图5中,为了说明方便,简化了第1导体线13的图示。
另外,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的第1导体线13不是必需具有正方形的格子形状,也可以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形状的方式配置。
<第2传感器电极>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20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6中虚线所示,具备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2导体线14的第2传感器电极21形成于第2电极层20。即,第2导体线14构成第2传感器电极21。
另外,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在俯视时,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边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平行。
并且,如图6中虚线所示,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部分的形状(边)由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
并且,在上述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设置有宽度比第2导体线14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即,在俯视时,当将第2导体线14的加宽部40以外的部位的宽度设为d1时,加宽部40的宽度d2大于d1。
此外,加宽部40以与第2导体线14的交点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第2导体线14使用金属等电阻较低的材料。此外,在第2传感器电极21中实际上形成有无数的第2导体线14,但是在图6中,为了说明方便,简化了第2导体线14的图示。
另外,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的第2导体线14不是必需具有正方形的格子形状,也可以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形状的方式配置。
<透射率均匀性>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光透射率。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7的(a)是2个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的(b)是2个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光透射率的图,图8的(a)是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的(b)是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的(a)和(b)与图4的虚线框包围区域P部分的放大图对应。
作为触摸面板基板的电极所用的导体线,为了减小电阻,多使用不透明的导体线。在该情况下,入射到电极层的光被导体线遮挡,因而从没有设置导体线的部分透射。
在专利文献1等以往的触摸面板基板中,在2个电极层适当地对位并隔着绝缘层贴合的情况下,如图7的(a)所示,由一方电极层所包含的第1电极和辅助线以及另一方电极层所包含的第2电极和辅助线形成在俯视时均匀的网眼状的导体线。由此,光透射率在触摸面板基板的面内是均匀的。
然而,在触摸面板基板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电极层和电极层相互贴合时,有时电极层彼此的相互的相对位置关系按每个个体产生偏差。具体地说,如图7的(b)所示,有时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分离,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的区域变大。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俯视时在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的区域没有形成导体线,因此该区域的光透射率变高。
因此,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的区域的光透射率与第1传感器电极11或第2传感器电极21中的光透射率不同。更详细地说,该区域的光透射率高于第1传感器电极11或第2传感器电极21中的光透射率。
由此,在将以往的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组合的电子设备中,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者观看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光透射率的差而产生亮度差,能视觉识别到与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图案(花样),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显示性能)降低。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中,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的形状由设置有加宽部40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规定。另外,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的形状由设置有加宽部40的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
换言之,在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第1传感器电极11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第1导体线13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另外,在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第2导体线14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第2导体线14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
并且,在触摸面板基板2中,如图8的(a)所示,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在俯视时平行。
由此,由第1导体线13和第2导体线14形成在俯视时均匀的网眼状的导体线。因此,在触摸面板基板2中光透射率在面内是均匀的。
此外,优选地,第1导体线13的加宽部40和第2导体线14的加宽部40在俯视时相互重叠。这是因为通过使加宽部40彼此重叠,能抑制由加宽部40自身产生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中,即使在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没有相互适当地对位而贴合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触摸面板基板2的面内的光透射率的均匀性。
以下,具体地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第1电极层10中,设置有加宽部40的第1传感器电极1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小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同样地,在第2电极层20中,设置有加宽部40的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小于第2传感器电极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
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分离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在该区域(空白部)没有配置导体线,因此光透射率高,但是如上述那样,第1传感器电极11的端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低。
因此,在俯视时将第1传感器电极11的端部、空白部、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端部作为边界区域的情况下,在边界区域,空白部的光透射率的提高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端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的降低相抵销。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中心部附近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能抑制触摸面板基板2的检测面整体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根据以上所述,能提高在与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垂直的方向上行进的光的透射率的均匀性。由此,在将触摸面板基板2和显示装置3组合的电子设备1中,在电子设备1的使用者观看显示装置3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能使电极间的附近的亮度和电极的中心部附近的亮度的差处于人类能识别的极限以下。
即,与第1传感器电极11或第2传感器电极21的端部对应的图案,或者,与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图案难以被视觉识别,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加宽部>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中优选的加宽部40的大小。图9是用于说明加宽部40的大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电极层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人类用眼睛感知亮度差,从而将该亮度差识别为花样。一般地说,人类的眼睛的分辨率为70μm~80μm。然而,即使是70μm以下的大小的对象物,在人类的视野内的亮度和该对象物的周围的平均亮度的差为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下,人类也能视觉识别到该对象物。
如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那样,在将导体线的端部设为加宽部40时,由于加宽部40的部分的光透射率降低,因此由加宽部40自身引起光透射率的不均匀,在设置有加宽部40的部位和不设置加宽部的部位之间产生亮度差。
此时,在该亮度差为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下,由具备触摸面板基板2的电子设备1的观看者的眼睛感知亮度差,加宽部40有可能被识别为花样。
因此,优选地,加宽部40的大小为观看者的眼睛不能感知亮度差,不会将该亮度差识别为花样的范围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情况下,亮度差与开口率对应,开口率基于没有设置导体线的区域的面积相对于电极层的整个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在此,如图9所示,在将相互相邻的导体线彼此的间隔设为导体线间距a,将俯视时的导体线的宽度设为导体线宽度d时,在电极层中没有设置加宽部40的区域的开口率由下式表示:
(a2-2ad)/a2   式(1)。
另外,在将俯视时的加宽部40的面积设为S时,边界区域(设置有加宽部40的区域)的开口率由下式表示:
(a2-2ad-2S)/a2   式(2)。
求出用于作为基于由上述式(1)表示的开口率的亮度和基于由上述式(2)表示的开口率的亮度的差的亮度差(对比度差)不被感知且不被识别为花样的加宽部40的面积S的值的范围。
对比度灵敏度使用亮度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由(Max+Min)/(Max-Min)表示。
在此,通过设为
Max=(a2-2ad)/a2
Min=(a2-2ad-2S)/a2
将对比度灵敏度置换为开口率差时,
对比度灵敏度由
{a(a-2d)-S}/S
表示。
发明人等进行视觉识别实验,验证了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中加宽部40没有被视觉识别为花样的加宽部40的面积S的上限值。
图10是视觉识别实验中使用的坎贝尔图。
在图10的坎贝尔图中描述了沿着横轴改变空间频率,沿着纵轴改变对比度的条纹花样的图案。
在正面从离开50cm的位置看图10的坎贝尔图,在各空间频率中目视测量能视觉识别的对比度。考虑一般的传感器电极的大小、导体线间距等,在空间频率为0.5~30cpd(cycles/degree:周/度)的范围中进行目视测量。
其结果是,用于条纹花样不被视觉识别的容许极限点对于对比度灵敏度来说是134。此外,在0.5~30cpd的范围外的空间频率,容许极限的对比度灵敏度低于134,因此如果对比度灵敏度达到134以上,条纹花样不被视觉识别,在视觉上是容许的。
根据以上所述,如果为
{a(a-2d)-S}/S≥134,
则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中,确认为加宽部40不被视觉识别。
即,用于加宽部40不被视觉识别的加宽部40的面积S为:
S≤a(a-2d)/135。
而且,更优选地,在俯视时,加宽部40的宽度w为50μm以下。由此,能难以视觉识别加宽部4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中,将导体线间距设为500μm,将导体线宽度设为10μm,将加宽部40设为长径为50μm,短径为40μm的椭圆形状。
另外,导体线的交点部分与交点以外的部分相比线宽变大。因此,在加宽部40和导体线的交点的距离近的情况下,有时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过度降低,边界区域被视觉识别。
因此,通过使加宽部40与第1导体线13或第2导体线14的交点的距离k为100μm以上,能抑制第1传感器电极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边界部分被视觉识别。
<加宽部的形状>
图11是示出加宽部40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第1传感器电极1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加宽部40具有椭圆形状,但是加宽部40的形状不限于此。
可以如图11的(a)中示出的第1传感器电极11A那样,例如具有一边为35μm的正方形的加宽部40a,或者可以如图11的(b)中示出的第1传感器电极11B那样,例如具有40μm×25μm的长方形的加宽部40b,或者如图11的(c)中示出的第1传感器电极11C那样,具有三角形的加宽部40c,或者如图11的(d)中示出的第1传感器电极11D那样,具有十字形的加宽部40d,或者如图11的(e)中示出的第1传感器电极11E那样,具有半椭圆形的加宽部40e。另外,也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形状作为加宽部的形状。
另外,第2传感器电极21也可以具有图11(a)~(e)中示出的加宽部40a~e。
对于上述构成而言,在将触摸面板基板2和显示装置3组合的电子设备1中,显示装置3的显示图像的观看者难以视觉识别到与电极彼此之间的区域对应的花样(亮线),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图12~图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说明方便,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110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在本发明的第1电极层的外缘形状为长方形的电极中,只要是规定与相邻的电极相对的边中的一个边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是加宽部40即可。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110的电极中,规定与相邻的电极相对的2个边中的一个边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具有加宽部40。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光透射率的图,图13的(a)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的(b)是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13的(b)所示,只要是规定相互平行的第1传感器电极1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外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形状的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加宽部40即可。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与第1传感器电极11的中心部附近和第2传感器电极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在触摸面板基板2的检测面整体能抑制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102而言,在将触摸面板基板102和显示装置3组合的电子设备1中,显示装置3的显示图像的观看者难以视觉识别到与电极彼此之间的区域对应的花样(亮线),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电极层的形成方法>
说明实施方式1或2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制造方法。触摸面板基板2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第1电极层10的工序。图14是示出形成第1电极层10的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形成实施方式1或2的第1电极层10的工序可以包含以下的工序。
即,首先,如图14的(a)所示,将在第1电极层10的整个面均匀地配置为网眼状的第1导体线13的一部分设为加宽部40。此时,在与第1传感器电极11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一列地设置加宽部40。此外,加宽部40优选设置在作为第1导体线13相互交叉的部分的交点以外的位置。
其次,如图14的(b)所示,跨加宽部40地沿着电极形状将第1导体线13截断(切断)。由此,形成多个触摸传感器用电极。
通过跨加宽部40地将第1导体线13截断为多个电极,能以简单的方法形成如下构成:形成第1导体线13的一组端部,电极的外缘部的形状由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规定,第1导体线13的一组端部均具有加宽部40。
根据上述工序,能形成实施方式1的与第1传感器电极11对应的电极,形成第1电极层10。
另外,在截断第1导体线13时,如图14的(c)所示,也可以以穿过加宽部40的端部的方式截断第1导体线13。由此,能形成与图1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2的第1传感器电极111对应的电极,形成第1电极层110。
在此,在通过蚀刻形成导体线的情况下,导体线的交点部分与交点以外的部分相比宽度变大(宽)。因此,在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中的至少一方电极层,跨导体线的交点部分地截断导体线的情况下,由于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的贴合偏差,上述一方导体线的交点部分和另一方电极层的加宽部在俯视时相互影响,产生开口率(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与此相对,如图14的(b)所示,在避开交点部分截断导体线的情况下(即,在截断导体线的臂的部分的情况下),即使产生第1电极层10和第2电极层20的贴合偏差,也能降低开口率(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能根据同样的方法形成第2电极层20。
此外,实施方式1或2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制造方法并非一定包含如上所述预先截断将一部分作为加宽部的导体线的工序,也可以包含截断不具有加宽部40的导体线图案的工序和在截断的部位设置加宽部40作为辅助形状的工序。
但是,这样,在将导体线截断的部分(空白部)另外设置加宽部40作为分体结构的方法由于空白部狭窄而在制造技术上是困难的,在导体线间距小的结构中,有可能破坏导体线图案的均匀性。
与此相对,如图14所示,通过将截断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作为加宽部40,形成第1电极层110,能不加宽空白部地形成具有均匀的导体线图案的第1电极层110。通过这样形成第1电极层110,也能与导体线间距小的导体线图案对应,对导体线图案的均匀性保持是有利的。
说明实施方式1或2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另一制造方法。在触摸面板基板2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形成第1电极层10,也可以包含以下的工序。
首先,在基板上均匀地形成薄膜的金属层。作为金属,例如能使用铜。
其次,利用将金属层图案化为具有加宽部的网眼状和第1传感器电极11的形状的掩模,通过光刻工序形成第1电极层10。
具体地说,光刻工序能为以下的工序。首先,例如将正型的光刻胶涂布在上述金属层上。其次,盖上具有具备加宽部的网眼状的遮光部且上述遮光部沿着电极的外缘形状被挖空的掩模,进行曝光。之后,进行蚀刻。
由此,通过将在基板上均匀地配置为网眼状的导体线截断为电极形状,能形成多个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能形成具备上述触摸传感器用电极的电极层。
〔实施方式3〕
下面基于图15说明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说明方便,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第2传感器电极>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220的详细的构成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220,与实施方式1的第2电极层20同样,形成具备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2导体线14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与实施方式1的第2传感器电极同样,外缘部中的与图中X方向平行的部分的形状(边)由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与图中Y方向平行的边中的与相邻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接近地相对的边也由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
并且,在上述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设置有宽度比第2导体线14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
<透射率均匀性>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与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2同样,即使在没有相互适当地对位而贴合的情况下,也能使触摸面板基板2的光透射率在面内均匀。
由此,在将触摸面板基板202和显示装置3组合的电子设备1中,与第1传感器电极211或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端部对应的图案,或者,与第1传感器电极211和第2传感器电极221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图案难以被视觉识别,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在此,在第2电极层220设置有多个第2传感器电极221,为了使各第2传感器电极221相互绝缘,各第2传感器电极221相互空开间隔地设置。
因此,相互相邻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彼此之间的区域为没有配置导体线的空白部,导体线的开口率部分地上升,光透射率部分地变高。其结果是,在将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组合的电子设备中,有时与电极彼此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图案(花样)被视觉识别,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显示性能)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220中,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外缘部中的与相邻的第2传感器电极221接近地相对的部分的形状(边)由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并且,在上述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设置有加宽部40。
因此,在将相互相邻的2个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端部和空白部设为边界区域的情况下,在边界区域,空白部的光透射率的提高和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的降低相抵销。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和第2传感器电极2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能抑制第2电极层220整体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如以上那样,能提高在与第2电极层220垂直的方向上行进的光的透射率的均匀性。由此,在将触摸面板基板202和显示装置3组合的电子设备1中,在电子设备1的使用者观看显示装置3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能使电极间的附近的亮度和电极的中心部附近的亮度的差处于人类能识别的极限以下。
即,与上述边界区域对应的图案难以被视觉识别,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实施方式4〕
下面基于图16~图2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说明方便,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电极层>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1电极层31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2电极层320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310具有在图中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1传感器电极311。第1传感器电极311具有多个四边形的格子电极313,相邻的格子电极313具有经由顶点部分连接的结构。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320具有在图中纵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2传感器电极321。第2传感器电极321具有多个四边形的格子电极323,相邻的格子电极323具有经由顶点部分连接的结构。
图18是示出将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重叠时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302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18所示,触摸面板基板302具有以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311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交叉的方式使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隔着基板6重叠的结构。另外,在俯视时,在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格子电极313彼此之间配置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格子电极323,在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格子电极323彼此之间配置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格子电极313。
另外,如图18中虚线框包围区域Q所示,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外缘部平行。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302具有菱形图案的第1传感器电极311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
<第1传感器电极>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310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19所示,在第1电极层310形成有具备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1导体线13的第1传感器电极311。第1导体线13构成第1传感器电极311。
1个第1传感器电极311中包含的第1导体线13与其它的第1传感器电极311中包含的第1导体线13绝缘。
第1传感器电极311具有相邻的格子电极313经由第1桥式导体线50连接的结构。
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外缘部的形状由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规定。并且,规定上述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为加宽部40。
<第2传感器电极>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层320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20所示,在第2电极层320形成有具备以具有网眼状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2导体线14的第2传感器电极321。即,第2导体线14构成第2传感器电极321。
1个第2传感器电极321包含的第2导体线14与其它的第2传感器电极321中包含的第2导体线14绝缘。
第2传感器电极321具有相邻的格子电极313经由第2桥式导体线51连接的结构。
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外缘部的形状由第2导体线14的端部规定。并且,规定上述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2导体线14的端部为加宽部40。
<透射率均匀性>
图21是将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重叠时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30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302中,以在俯视时第1电极层310的加宽部40和第2电极层320的加宽部40相互重叠的方式将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隔着基板6设置在相互不同的平面上。
图中的虚线框包围区域R为与图18的虚线框包围区域Q对应,在俯视时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302的光透射率的图,是将图21的虚线框包围区域R放大的图。
图22的(a)是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30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2的(b)是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30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21和图22的(a)所示,通过使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外缘部在俯视时平行,能由第1导体线13和第2导体线14形成在俯视时均匀的网眼状的导体线。因此,在触摸面板基板302中,光透射率在面内是均匀的。
另外,如图22的(b)所示,即使在第1电极层310和第2电极层320没有适当地对位而贴合的情况下,在边界区域,空白部的光透射率的提高与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端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的降低也相抵销。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与第1传感器电极311的中心部附近和第2传感器电极3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能抑制触摸面板基板302的检测面整体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实施方式5〕
下面基于图23~图24说明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此外,为了说明方便,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402具备第1电极层410和第2电极层。由于第2电极层的构成与实施方式4的第2电极层320的构成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第1传感器电极>
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层410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23所示,第1电极层410的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外缘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4的第1电极层310同样由第1导体线13的端部规定。另一方面,与实施方式4的第1电极层310不同,规定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不是加宽部40。
<透射率均匀性>
图24的(a)是第1电极层410和第2电极层420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40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4的(b)是第1电极层410和第2电极层420没有适当地对位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基板402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24的(a)所示,通过使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外缘部和第2传感器电极421的外缘部在俯视时平行,能由第1导体线13和第2导体线14形成在俯视时均匀的网眼状的导体线。因此,在触摸面板基板402中,光透射率在面内是均匀的。
另外,如图24的(b)所示,即使在第1电极层410和第2电极层420没有适当地对位而贴合的情况下,在边界区域,空白部的光透射率的提高和第2传感器电极421的端部的光透射率的降低也相抵销。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与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中心部附近和第2传感器电极421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能抑制触摸面板基板402的检测面整体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规定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不是加宽部40,规定第2传感器电极42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2导体线14的端部为加宽部4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
相反地,也可以是规定第1传感器电极41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1导体线13的端部为加宽部40,规定第2传感器电极421的外缘部的形状的第2导体线14的端部不是加宽部40。
即,只要第1传感器电极411和第2传感器电极421中的一方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与另一方外缘部平行的部分的形状由该一方电极中包含的导体线的端部规定,该导体线的端部是加宽部即可。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2、102、202、302、402)具有隔着绝缘层(6)相互相对地设置的第1电极层(10、110、210、310、410)和第2电极层(20、120、220、320、420),在上述第1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13)的多个第1电极,在上述第2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14)的多个第2电极,在上述第1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该导体线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40、40a~40e)。
根据上述构成,规定第1电极的外缘部的形状的导体线的端部为加宽部。由此,在1个第1电极中,第1电极的端部的光透射率低于电极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
另一方面,在俯视时第1电极和第2电极分离地设置的情况下,该区域为没有配置导体线的空白部,该空白部的光透射率较高。
因此,在俯视时相互相邻的第1和第2电极中,在将第1、第2电极的端部和空白部设为边界区域的情况下,在边界区域,空白部的光透射率的提高和第1电极的端部的光透射率的降低相抵销。
由此,能缓和、减小边界区域的光透射率和第1、第2电极的中心部附近的光透射率的差。即,即使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分离地设置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电极层整体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由此,在将第1、第2电极作为电极的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组合的电子设备中,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者观看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能使电极间的附近的亮度和电极的中心部附近的亮度的差处于人类能识别的极限以下。
由此,与电极间的区域对应的图案难以被视觉识别,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本发明的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中,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是通过将上述导体线截断而形成的,上述外缘部的导体线是在俯视时上述导体线不交叉的部分被截断的。
根据上述构成,能以简单的构成、简单的方法形成具有导体线的电极。
另外,在将导体线不交叉的部分截断的情况下(即,在将导体线的臂的部分截断的情况下),即使产生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贴合偏差,也能降低开口率(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3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或2中,当将在俯视时上述导体线中的不是上述加宽部的部分的宽度设为d,将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相邻的导体线彼此的间隔设为a时,俯视时的上述加宽部的面积为a×(a-2d)/135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能抑制加宽部自身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3中的任一个中,俯视时的上述加宽部的宽度为50μm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能抑制加宽部自身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5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个中,在俯视时,上述加宽部和作为上述导体线交叉的部分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00μm以上。
根据上述构成,能抑制加宽部和导体线的交点引起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6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5中的任一个中,在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上述第1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上述第2电极的上述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该导体线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
上述第1电极中包含的导体线的端部具有的至少1个上述加宽部和上述第2电极中包含的导体线的端部具有的至少1个上述加宽部在俯视时相互重叠。
根据上述构成,能抑制加宽部自身的光透射率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7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6中的任一个中,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形状为在长方形的1个边设置有多个凹部的形状。
本发明的方式5的触摸面板基板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6中的任一个中,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外缘形状为多个四边形经由各顶点连接的形状。
本发明的方式9的电子设备(1)也可以是,具备上述方式1~8中的任一个上述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3)。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示出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具备包括导体线的电极的触摸面板基板。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子设备
2、102、202、302、402   触摸面板基板
3   显示装置
6   基板
10、110、210、310、410   第1电极层
20、120、220、320、420   第2电极层
13  第1导体线(导体线)
14  第2导体线(导体线)
40、40a~40e  加宽部
a   导体线间距
d   导体线宽度
S   加宽部的面积

Claims (9)

1.一种触摸面板基板,
具有隔着绝缘层相互相对地设置的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多个第1电极,
在上述第2电极层中排列有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多个第2电极,
在上述第1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该导体线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成为网眼状的导体线的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是通过将上述导体线截断而形成的,
上述外缘部的导体线是在俯视时上述导体线不交叉的部分被截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当将在俯视时上述导体线中的不是上述加宽部的部分的宽度设为d,
将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相邻的导体线彼此的间隔设为a时,
俯视时的上述加宽部的面积为a×(a-2d)/13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的上述加宽部的宽度为5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上述加宽部和作为上述导体线交叉的部分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00μ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部中的俯视时与上述第1电极的外缘部平行的部分,上述第2电极的上述导体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宽度比该导体线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加宽部,
上述第1电极中包含的导体线的端部具有的至少1个上述加宽部和上述第2电极中包含的导体线的端部具有的至少1个上述加宽部在俯视时相互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电极的外缘形状为在长方形的1个边设置有多个凹部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外缘形状为多个四边形经由各顶点连接的形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中的任1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1380063557.3A 2012-12-28 2013-12-24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871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922 2012-12-28
JP2012-288922 2012-12-28
PCT/JP2013/084513 WO2014104029A1 (ja) 2012-12-28 2013-12-24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119A true CN104871119A (zh) 2015-08-26
CN104871119B CN104871119B (zh) 2017-11-10

Family

ID=51021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557.3A Active CN104871119B (zh) 2012-12-28 2013-12-24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7109B2 (zh)
CN (1) CN104871119B (zh)
WO (1) WO20141040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859A (zh) * 2017-12-21 2019-07-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1352B2 (en) * 2014-04-04 2019-04-16 Sony Corporation Light dimmer module, light dimmer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TW201601035A (zh) * 2014-06-18 2016-01-01 Yi Cheng Prec Optronics Co Ltd 具觸控功能之導光裝置
KR102453234B1 (ko) * 2018-09-18 2022-10-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10095048A (ko) * 2020-01-22 2021-07-3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118082A (ko) * 2021-02-18 2022-08-2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KR20220118081A (ko) * 2021-02-18 2022-08-2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324A (zh) * 2010-06-28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式显示装置
CN101950230A (zh) * 2010-09-21 2011-0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及电容式触控装置
WO2012111819A1 (ja) * 2011-02-18 2012-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01014A (en) * 2007-06-28 2009-01-01 Sense Pad Tech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US8711105B2 (en) * 2008-08-21 2014-04-29 Wacom Co., Ltd. Touchscreen with extended conductive pattern
JP2010061384A (ja) * 2008-09-03 2010-03-18 Rohm Co Ltd 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US8766105B2 (en) 2009-11-20 2014-07-01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for using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12014669A (ja) 2009-11-20 2012-01-19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2108845A (ja) 2010-11-19 2012-06-07 Fujifilm Corp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フイルム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フイルム
WO2012115091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324A (zh) * 2010-06-28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式显示装置
CN101950230A (zh) * 2010-09-21 2011-0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及电容式触控装置
WO2012111819A1 (ja) * 2011-02-18 2012-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859A (zh) * 2017-12-21 2019-07-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37109B2 (en) 2018-07-31
WO2014104029A1 (ja) 2014-07-03
US20160018925A1 (en) 2016-01-21
CN104871119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1119A (zh)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CN107966864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23141A (zh) 触摸面板基板、触摸面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2932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96508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16203B (zh) 觸控螢幕及其製造方法
CN105009044A (zh) 触摸面板基板和电子设备
US10411353B2 (en) Transparent antenna and transparent antenna-equipped display device
TW201820092A (zh) 電子裝置
EP3477448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885042A (zh)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56272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EP3467627A1 (en)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56332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174986A1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79101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81639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US20170277304A1 (en)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Gra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JP2018081485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004519A (ja) 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
JP2016126731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9197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903584A (zh) 導電性膜、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EP3688565B1 (en) Touch control modul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7211775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