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061A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1061A
CN104871061A CN201380066049.0A CN201380066049A CN104871061A CN 104871061 A CN104871061 A CN 104871061A CN 201380066049 A CN201380066049 A CN 201380066049A CN 104871061 A CN104871061 A CN 104871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mbination
imaging
lens combination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0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1061B (zh
Inventor
富冈右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1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值小且各像差被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透镜组(G1)、光阑(St)、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及聚焦时固定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构成。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所形成的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使第1透镜组(G1)、光阑(St)及第2透镜组(G2)在光轴上一体地移动,从而从无限远向有限距离进行聚焦。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数码相机、监控用相机及电影摄影用相机等电子相机中使用的摄像透镜及搭载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在数码相机、监控用相机及电影摄影用相机等电子相机中使用的更换用的摄像透镜,如专利文献1~3所示,公知有如下这样的摄像透镜,即,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且在聚焦时使第2透镜组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084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624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59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伴随近些年的数码相机或电影摄影用相机等电子相机的高精细化,要求良好地修正各像差的摄像透镜。并且,F值小的所谓明亮的摄像透镜的期望也提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摄像透镜的F值大,不满足明亮的摄像透镜的要求。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摄像透镜虽然F值小,但像散、像面弯曲及轴上色差的修正不充分,无法满足高精细化的要求。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值小且各像差被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及搭载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聚焦时固定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
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
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该接合透镜由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
使第1透镜组、光阑及第2透镜组在光轴上一体地移动,从而从无限远向有限距离进行聚焦。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由第1透镜组、光阑、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构成,但除了3个透镜组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放大率的透镜、玻璃罩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具有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凹凸、双凸、平凸及平凹等这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及负这样的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对于包含非球面的情况而言,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在近轴区域进行考虑。另外,在本发明中,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情况为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0.65<f12/f<0.90...(1)
其中,
f12:第1透镜组及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0<f1/f2<2.50...(2)
其中,
f1: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15<(R3mf-R3mr)/(R3mf+R3mr)<0.50...(3)
其中,
R3mf: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mr: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0.10<(R1mf-R1mr)/(R1mf+R1mr)<0.30...(4)
其中,
R1mf: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mr: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在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隔开空气间隔地配置有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1.0<R2pf/D2p<3.5...(5)
其中,
R2pf:构成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D2p:构成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中心厚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nd3n<1.60...(6)
其中,
nd3n:构成第3透镜组的双凹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3-1)、(4-1)、(5-1)及(6-1)中的至少一个。
0.72<f12/f<0.85...(1-1)
1.15<f1/f2<2.10...(2-1)
0.20<(R3mf-R3mr)/(R3mf+R3mr)<0.36...(3-1)
0.14<(R 1mf-R 1mr)/(R 1mf+R 1mr)<0.23...(4-1)
1.6<R2pf/D2p<2.8...(5-1)
nd3n<1.53...(6-1)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搭载有上述的本发明的摄像透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物侧起依次配置第1透镜组、光阑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使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且使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该接合透镜由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因此能够实现明亮的光学系统,且能够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另外,由于使第1透镜组具有负凹凸透镜,因此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像散及像面弯曲的劣化。
另外,在第2透镜组的像侧配置聚焦时固定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且使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因此能够良好地修正与聚焦相伴的像面弯曲的变动。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因此能够高性能地构成,且能够使用摄像元件而得到高精细的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5(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6(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7(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8(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另外,图2~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分别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2~4的摄像透镜。图1~图4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的结构彼此大致相同,图示方法也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
在图1中,将左侧作为物侧并将右侧作为像侧来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光学系统配置。该情况在后述的图2~图4中也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作为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及第3透镜组G3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配置有孔径光阑St。第2透镜组G2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组G3具有负的光焦度。第1透镜组G1可以形成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
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另外,优选在第1透镜组G1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隔开空气间隔地配置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正的第1-1透镜L11、双凸透镜即第1-2透镜L12与双凹透镜即第1-3透镜L13的接合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1-4透镜L14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的第1-5透镜L15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1-6透镜L16这6片透镜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2中,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正的第1-1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2透镜L12、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1-3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的第1-4透镜L14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1-5透镜L15这5片透镜构成。在实施例3中,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1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2透镜L12、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3透镜L13、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1-4透镜L14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的第1-5透镜L15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1-6透镜L16这6片透镜构成。在实施例4中,第1透镜组G1形成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
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所形成的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这3片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凹透镜即第2-1透镜L21与双凸透镜即第2-2透镜L22的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即第2-3透镜L23这3片透镜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第2透镜组G2也形成为同样的结构。
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这3片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3-1透镜L31、双凹透镜即第3-2透镜L32、及双凸透镜即第3-3透镜L33这3片透镜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第3透镜组G3也形成为同样的结构。
另外,图1所示的孔径光阑St未必表示大小或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另外,在此所示的Sim为成像面,如后述那样,在该位置配置有例如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构成的摄像元件。
另外,在图1中示出在第3透镜组G3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在将摄像透镜适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摄像装置侧的结构,多在光学系统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等。上述光学构件PP为假定了上述结构的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聚焦通过将第3透镜组G3固定并使第1透镜组G1、光阑St及第2透镜组G2成为一体而沿着光轴Z移动来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配置第1透镜组G1、光阑St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且使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并使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所形成的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因此能够实现F值为1.9左右的明亮的光学系统,且能够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差。另外,通过使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凹凸透镜,从而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像散及像面弯曲的劣化。
另外,在第1透镜组G1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隔开空气间隔地配置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从而能够抑制高次的球面像差的产生,并能够良好地修正轴上色差。
另外,在第2透镜组G2的像侧配置聚焦时固定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且使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与聚焦相伴的像面弯曲的变动。
接着,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具有的优选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的方式,既可以具有以下的任一个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具有将任意的2个以上组合的结构。
关于第1透镜组G1及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点距离,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0.65<f12/f<0.90...(1)
其中,
f12:第1透镜组G1及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时,由第1透镜组G1及第2透镜组G2构成的合成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增大,因此球面像差变得修正不足。当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时,导致全长的大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1)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1-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0.72<f12/f<0.85...(1-1)
关于第1透镜组G1及第2透镜组G2的焦点距离,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0<f1/f2<2.50...(2)
其中,
f1:第1透镜组G1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组G2的焦点距离
当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时,第1透镜组G1的正的光焦度增大,因此球面像差变得修正不足。当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时,导致全长的大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2)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2-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1.15<f1/f2<2.10...(2-1)
关于构成第3透镜组G3的负凹凸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15<(R3mf-R3mr)/(R3mf+R3mr)<0.50...(3)
其中,
R3mf:第3透镜组G3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mr:第3透镜组G3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当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或高于上限时,导致球面像差、像散及像面弯曲的劣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3)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3-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0.20<(R3mf-R3mr)/(R3mf+R3mr)<0.36...(3-1)
关于构成第1透镜组G1的负凹凸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0.10<(R1mf-R1mr)/(R1mf+R1mr)<0.30...(4)
其中,
R1mf:第1透镜组G1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mr:第1透镜组G1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当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或高于上限时,导致球面像差、像散及像面弯曲的劣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4)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4-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0.14<(R1mf-R1mr)/(R1mf+R1mr)<0.23...(4-1)
关于构成第2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1.0<R2pf/D2p<3.5...(5)
其中,
R2pf:构成第2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D2p:构成第2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中心厚度
当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时,接合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小而产生高次的球面像差。当高于条件式(5)的上限时,接合面处的消色的效果变弱,且轴上色差增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5-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1.6<R2pf/D2p<2.8...(5-1)
关于构成第3透镜组的双凹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nd3n<1.60...(6)
其中,
nd3n:构成第3透镜组G3的双凹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当高于条件式(6)的上限时,佩兹伐和增大且产生像面弯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还满足条件式(6-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nd3n<1.53...(6-1)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尤其是主要对数值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结构中的透镜组及各透镜的详细的说明如上述那样,因此以下,只要不是特别需要,则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2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同样,在表3~表8中示出实施例2~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其他的数据。以下,对于表中的记号的意思,采取实施例1的记号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2~4的记号也基本上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表1~8所示的各数值数据以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成为100的方式被标准化。
在表1的基本透镜数据中,在Si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物侧的面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面编号,在R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在D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的在光轴Z上的面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向像侧凸出的情况为负。
另外,在基本透镜数据中,在ndj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侧的透镜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构成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为587.6nm)的折射率,在vdj一栏中示出第j个构成要素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本透镜数据中也包含并示出孔径光阑St,在与孔径光阑St相当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载“面编号(光阑)”
在表2的其他数据中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后焦距(空气换算长度)Bf′、F值(FNo.)及全视场角(2ω)的值。
以上叙述的表1及表2的记载的方法在后述的表3~8中也同样。
另外,在以下记载的表中,全部使用度(°)作为角度的单位,但光学系统也可以放大比例或缩小比例地使用,因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62.5564 8.00 1.58913 61.14
2 -353.1144 0.30
3 50.3779 8.60 1.49700 81.54
4 -190.8274 2.21 1.71299 53.87
5 100.6451 4.37
6 1758.5215 2.22 1.51742 52.43
7 24.2843 9.40 1.49700 81.54
8 272.0234 1.71
9 32.8432 1.70 1.51742 52.43
10 21.7228 8.21
11(光阑) 5.58
12 -34.7794 1.96 1.48749 70.45
13 22.4549 8.55 1.49700 81.54
14 -51.5312 1.96
15 57.2476 4.89 1.51633 64.14
16 -67.3657 0.74
17 39.1910 8.13 1.85026 32.27
18 20.1195 5.48
19 -47.7619 1.16 1.43875 94.93
20 40.6835 5.34
21 36.5819 3.60 1.72916 54.68
22 -106.1727 19.53
23 1.93 1.51633 64.14
24 4.39
【表2】
实施例1·其他数据
f 100.00
Bf 24.52
FNo. 1.91
2ω[°] 13.4
在此,在图5(A)~(D)中分别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畸变)、倍率色差。各像差是以d线(波长为587.6nm)为基准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图中,也示出关于C线(波长为656.3nm)、F线(波长为486.1nm)及g线(波长为436nm)的像差,尤其是在倍率色差图中,示出关于C线(波长为656.3nm)、F线(波长为486.1nm)及g线(波长为436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用实线表示径向,用点线表示切向。球面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他的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场角。以上叙述的像差的表示方法在后述的图6~图8中也同样。
<实施例2>
在图2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但在如下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正的第1-1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2透镜L12、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1-3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的第1-4透镜L14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1-5透镜L15这5片透镜构成。
在表3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4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6(A)~(D)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2·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68.0017 7.47 1.58913 61.14
2 -552.9237 0.07
3 45.1294 5.92 1.49700 81.54
4 95.9944 3.24
5 703.2845 2.26 1.51742 52.43
6 26.8669 9.65 1.49700 81.54
7 118.4600 0.07
8 34.6741 2.23 1.63980 34.46
9 24.9221 7.88
10(光阑) 5.89
11 -53.8190 2.24 1.48749 70.23
12 20.4388 9.82 1.49700 81.54
13 -81.5480 2.99
14 83.2590 11.13 1.58913 61.14
15 -133.8019 2.97
16 33.4093 4.72 1.92286 20.88
17 20.8144 4.45
18 -61.3653 1.48 1.49700 81.54
19 36.7624 3.43
20 35.5866 3.94 1.80440 39.59
21 -140.2811 21.14
22 1.71 1.51633 64.14
23 3.68
【表4】
实施例2·其他数据
f 100.00
Bf 25.95
FNo. 1.90
2ω[°] 13.4
<实施例3>
在图3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但在如下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1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2透镜L12、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即第1-3透镜L13、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1-4透镜L14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的第1-5透镜L15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即第1-6透镜L16这6片透镜构成。
在表5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6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7(A)~(D)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3·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112.6204 3.40 1.54671 67.50
2 276.9647 0.07
3 66.7247 6.64 1.49700 81.54
4 638.4034 2.45
5 44.5807 4.00 1.54930 64.42
6 65.5622 3.53
7 196.5022 3.26 1.51000 53.26
8 26.3620 9.36 1.49700 81.54
9 146.5208 0.07
10 31.4791 2.22 1.55291 45.08
11 22.4484 8.87
12(光阑) 7.93
13 -45.1027 2.23 1.47999 61.90
14 21.4086 8.22 1.49700 81.54
15 -81.0686 0.07
16 82.6603 9.83 1.58650 62.33
17 -83.9300 1.48
18 33.2678 4.45 1.84666 23.78
19 18.9623 4.89
20 -45.3174 2.27 1.49700 81.54
21 43.2152 3.10
22 36.4700 4.23 1.80440 39.59
23 -100.2112 21.12
24 1.70 1.51633 64.14
25 3.73
【表6】
实施例3·其他数据
f 100.00
Bf 25.97
FNo. 1.90
2ω[°] 13.4
<实施例4>
在图4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在表7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8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8(A)~(D)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4·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57.1746 9.42 1.58913 61.14
2 -457.7296 1.09
3 50.8196 9.15 1.49700 81.54
4 -155.1633 2.23 1.72916 54.68
5 96.4373 2.25
6 287.2067 2.24 1.51742 52.15
7 24.2107 8.42 1.49700 81.54
8 122.6312 0.07
9 30.9571 2.23 1.51742 52.15
10 22.3594 7.48
11(光阑) 5.89
12 -44.1057 2.24 1.48749 70.45
13 18.6887 8.99 1.49700 81.54
14 -66.0952 0.07
15 71.8082 10.47 1.58913 61.14
16 -105.3220 2.97
17 33.8537 3.71 1.92286 20.88
18 20.4058 4.47
19 -43.7766 1.48 1.43875 94.93
20 35.5191 3.37
21 35.5120 4.10 1.80440 39.59
22 -105.6842 21.13
23 1.71 1.51633 64.14
24 3.67
【表8】
实施例4·其他数据
f 100.00
Bf 25.93
FNo. 1.90
2ω[°] 13.4
另外,在表9中,关于实施例1~4,分别示出上述的条件式(1)~(6)规定的条件、即文字式的部分的值。该表9的值是关于d线的值。如表9所示,实施例1~4的摄像透镜都全部满足条件式(1)~(6),还全部满足表示这些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的更优选的范围的条件式(1-1)~(6-1)。
【表9】
根据以上的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知,关于各实施例,能够实现F值为明亮的1.9左右且各像差被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在透镜系统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也可以取代配置低通滤光片或将特定的波长区域截止那样的各种滤光片等,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的各种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对任一透镜的透镜面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同样的作用的涂层。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在图9中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的摄像装置10的简要结构图。作为摄像装置,能够列举出例如数码相机、监控用相机及电影摄影用相机等电子相机。
图9所示的摄像装置10具备:摄像透镜1;在摄像透镜1的像侧配置的滤光片2;对通过摄像透镜1成像出的被拍摄体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3;对从摄像元件3输出的输出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的信号处理部4;以及用于进行聚焦调整的聚焦控制部5。
摄像透镜1具有正的第1透镜组G1、光阑St、正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t、负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光阑st及第2透镜组G2通过聚焦控制部5而在光轴上一体地移动来进行聚焦。第3透镜组G3在聚焦时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简要地示出各透镜组。摄像元件3对通过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进行摄像并输出电信号,其摄像面以与摄像透镜1的像面一致的方式配置。作为摄像元件3,例如可以使用CCD、CMOS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透镜具有上述的优点,因此能够小型且廉价地构成摄像装置10,且能够得到明亮的良好的影像。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没有限定为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示出的值,可以采取其他的值。

Claims (15)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聚焦时固定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至少1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至少1组接合透镜、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接合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该接合透镜由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所述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及双凸透镜构成,
使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光阑及所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上一体地移动,从而从无限远向有限距离进行聚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0.65<f12/f<0.90...(1)
其中,
f12: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0<f1/f2<2.50...(2)
其中,
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0.15<(R3mf-R3mr)/(R3mf+R3mr)<0.50...(3)
其中,
R3mf:所述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mr:所述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
0.10<(R1mf-R1mr)/(R1mf+R1mr)<0.30...(4)
其中,
R1mf:所述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mr:所述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隔开空气间隔地配置有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
1.0<R2pf/D2p<3.5...(5)
其中,
R2pf: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D2p: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中心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
nd3n<1.60...(6)
其中,
nd3n:构成所述第3透镜组的双凹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1),
0.72<f12/f<0.85...(1-1)
其中,
f12: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2透镜组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1),
1.15<f1/f2<2.10...(2-1)
其中,
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1),
0.20<(R3mf-R3mr)/(R3mf+R3mr)<0.36...(3-1)
其中,
R3mf:所述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mr:所述第3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1),
0.14<(R1mf-R1mr)/(R1mf+R1mr)<0.23...(4-1)
其中,
R1mf:所述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mr:所述第1透镜组的负凹凸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1),
1.6<R2pf/D32p<2.8...(5-1)
其中,
R2pf: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D2p: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双凸透镜的中心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1),
nd3n<1.53...(6-1)
其中,
nd3n:构成所述第3透镜组的双凹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1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
CN201380066049.0A 2012-12-21 2013-12-09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4871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8808 2012-12-21
JP2012278808 2012-12-21
PCT/JP2013/007227 WO2014097570A1 (ja) 2012-12-21 2013-12-09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061A true CN104871061A (zh) 2015-08-26
CN104871061B CN104871061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97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049.0A Active CN104871061B (zh) 2012-12-21 2013-12-09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23592B2 (zh)
JP (1) JP5785338B2 (zh)
CN (1) CN104871061B (zh)
WO (1) WO20140975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83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0501802A (zh) * 2019-08-13 2019-11-26 苏州源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远心曝光镜头
CN117075324A (zh) * 2023-10-13 2023-11-17 昆明明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望远镜光学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8354B2 (ja) 2014-04-15 2018-02-14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US9864167B2 (en) * 2014-09-17 2018-01-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lens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JP6266497B2 (ja) * 2014-11-25 2018-0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595262B (zh) * 2016-07-08 2017-08-11 黃俊裕 成像鏡頭
JP7086640B2 (ja) * 2018-02-28 202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7035839B2 (ja) * 2018-06-19 2022-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445070B (zh) * 2018-12-24 2024-03-29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清长焦镜头
JP7179627B2 (ja) * 2019-01-17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I771038B (zh) * 2021-06-04 2022-07-11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CN114176483B (zh) * 2021-12-16 2023-08-29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振光内窥镜装置摄像头光学系统、摄像头及内窥镜装置
CN115220181B (zh) * 2022-04-28 2023-05-09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靶面低温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418A (ja) * 1981-08-25 1983-02-28 Nippon Kogaku Kk <Nikon>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レンズ系
JPH0219814A (ja) * 1988-07-08 1990-01-23 Nikon Corp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レンズ
EP0655638A1 (en) * 1993-11-29 1995-05-31 Nikon Corporation Lens capable of short distance photographing with vibration reduction functionm
JPH1068880A (ja) * 1996-08-27 1998-03-10 Nikon Corp マクロ機構を有する収差可変光学系
EP2071379A1 (en) * 2007-12-13 2009-06-17 Nikon Corporation Macro lens of the telephoto type having three lens groups and front focusing,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102129113A (zh) * 2010-01-20 2011-07-20 株式会社尼康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1313A (ja) * 1989-10-27 1991-06-17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JP3084810B2 (ja) * 1991-07-17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望遠レンズ
DE19532111A1 (de) * 1994-09-15 1996-03-21 Zeiss Carl Fa Apochromat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JPH09159911A (ja) * 1995-12-07 1997-06-20 Canon Inc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の望遠レンズ
JP4624581B2 (ja) * 2001-03-15 2011-0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JP2012078397A (ja) * 2010-09-30 2012-04-19 Canon Inc 回折格子を含む光学系および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418A (ja) * 1981-08-25 1983-02-28 Nippon Kogaku Kk <Nikon>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レンズ系
JPH0219814A (ja) * 1988-07-08 1990-01-23 Nikon Corp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レンズ
EP0655638A1 (en) * 1993-11-29 1995-05-31 Nikon Corporation Lens capable of short distance photographing with vibration reduction functionm
JPH1068880A (ja) * 1996-08-27 1998-03-10 Nikon Corp マクロ機構を有する収差可変光学系
EP2071379A1 (en) * 2007-12-13 2009-06-17 Nikon Corporation Macro lens of the telephoto type having three lens groups and front focusing,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102129113A (zh) * 2010-01-20 2011-07-20 株式会社尼康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83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7092083B (zh) * 2016-02-18 2020-08-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0501802A (zh) * 2019-08-13 2019-11-26 苏州源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远心曝光镜头
CN117075324A (zh) * 2023-10-13 2023-11-17 昆明明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望远镜光学系统
CN117075324B (zh) * 2023-10-13 2023-12-15 昆明明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望远镜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5338B2 (ja) 2015-09-30
CN104871061B (zh) 2017-03-08
WO2014097570A1 (ja) 2014-06-26
US20150293327A1 (en) 2015-10-15
JPWO2014097570A1 (ja) 2017-01-12
US9423592B2 (en) 201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1061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229554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3917908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238086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5176367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919355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094157A (zh) 超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04094152B (zh)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204666943U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JP6711361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4238097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4583832A (zh)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4024912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4395808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WO2017086051A1 (ja) 撮像レンズ
JP2019090947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CN104541192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2015138174A (ja) 撮像レンズ
CN105008978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8508579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278088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3917911B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JP6711360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5204147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038399U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