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9554U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9554U
CN205229554U CN201520937751.6U CN201520937751U CN205229554U CN 205229554 U CN205229554 U CN 205229554U CN 201520937751 U CN201520937751 U CN 201520937751U CN 205229554 U CN205229554 U CN 205229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combination
thing side
combination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77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9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9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正的第一透镜组、光阑、正的第二透镜组、以及负的第三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一片以上的正单透镜、一组以上的接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负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且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摄影机、电影摄影用相机、数码相机、监控用相机等电子相机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影摄影用相机、数码相机的4K化、8K化不断发展,对在上述的相机中使用的摄像透镜,也要求应对更高像素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高性能的透镜。
关于在以这样的电影摄影用相机为代表的数码相机、摄影机、监控用相机等电子相机中使用的摄像透镜,已知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2中均公开了具有三组结构的摄像透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9757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3-141313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全长相对于焦距的比不够短,不利于小型化。另外,专利文献2的摄像透镜不能说各像差的修正充分。因此,要求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摄像透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一片以上的正单透镜、一组以上的接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负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且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
0<-f/f3<0.28...(1)
0.01<-f/f3<0.26...(1-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
0<-f12/f3<0.225...(2)
0.005<-f12/f3<0.22...(2-1)
其中,
f12: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
0<(R2f-R2r)/(R2f+R2r)<0.15...(3)
0.05<(R2f-R2r)/(R2f+R2r)<0.14...(3-1)
其中,
R2f: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r: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
0.18<L2/R2f<1.0...(4)
0.2<L2/R2f<0.6...(4-1)
其中,
L2: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中心厚度;
R2f: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1<(R1r-R1f)/(R1r+R1f)<4.0...(5)
0.5<(R1r-R1f)/(R1r+R1f)<3.0...(5-1)
其中,
R1r:第一透镜组中的、与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f:第一透镜组中的、与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在第一透镜组中,与负单透镜的物侧相邻而配置有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与正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1<(R3r-R3f)/(R3r+R3f)<1.65...(6)
0.2<(R3r-R3f)/(R3r+R3f)<1.6...(6-1)
其中,
R3r: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f: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另外,在对焦时,也可以使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第二透镜组一体地移动,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也可以使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以分离的方式向物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由~构成”是指,除了作为构成要素而举出的构件之外,也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光阑、掩膜、玻璃罩、滤光片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另外,上述的透镜的面形状、曲率半径、光焦度的符号在包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是在近轴区域考虑的。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一片以上的正单透镜、一组以上的接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负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使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使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此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因此,能够实现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摄像透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因此能够使装置小型化且能够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共用)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上述摄像透镜的光路图。图1、8所示的结构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结构共用。图1、8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透镜配置状态,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图示的孔径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另外,在图8中还一并示出轴上光束wa以及最大视场角的光束wb。
如图1、8所示,该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构成。
在将该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相机侧的结构,优选在光学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棱镜、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因此图1、8中示出了将假定有上述构件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构件PP配置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的例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一片以上的正单透镜、一组以上的接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构成。
另外,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将负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另外,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
另外,构成为使第三透镜组G3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使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向物侧移动,由此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
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第一透镜组G1以及第二透镜组G2均具有正的光焦度,由两个透镜组分担正的光焦度,从而能够抑制球面像差。
另外,作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而采用远摄型(telephototype)的结构,由此能够缩短透镜全长,并且能够减小对焦时的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
另外,在第一透镜组G1中,通过配置接合透镜,能够对色差良好地进行修正。并且通过其像侧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能够对像散、像面弯曲、倍率色差等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另外,通过在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配置负单透镜,能够缩短透镜全长相对于焦距的比,或者能够减小透镜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能够防止球面像差修正过度、像面弯曲修正不足:或者能够防止透镜全长伸长。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防止球面像差修正不足、像面弯曲修正过度;或者能够防止倍率色差的恶化。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1-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f/f3<0.28...(1)
0.01<-f/f3<0.26...(1-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的合成光焦度和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的比过于非对称,因此有利于透镜全长的缩短化、向最近距离物体的对焦。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2-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在此,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1)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变得过小,因此能够防止球面像差修正不足;或者能够防止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能够防止向最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球面像差修正过度、像面弯曲修正不足。
0<-f12/f3<0.225...(2)
0.005<-f12/f3<0.22...(2-1)
其中,
f12: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有利于透镜全长的缩短化。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有利于由第一透镜组G1产生的像差的修正,尤其有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3-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R2f-R2r)/(R2f+R2r)<0.15...(3)
0.05<(R2f-R2r)/(R2f+R2r)<0.14...(3-1)
其中,
R2f: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r: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有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有利于像散、像面弯曲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4-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18<L2/R2f<1.0...(4)
0.2<L2/R2f<0.6...(4-1)
其中,
L2: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中心厚度;
R2f:第一透镜组中的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以下,有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有利于像散、像面弯曲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5-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1<(R1r-R1f)/(R1r+R1f)<4.0...(5)
0.5<(R1r-R1f)/(R1r+R1f)<3.0...(5-1)
其中,
R1r:第一透镜组中的、与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f:第一透镜组中的、与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在第一透镜组G1中,与负单透镜的物侧相邻而配置有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与正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修正色差。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下限以下,有利于像散和像面弯曲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有利于球面像差和倍率色差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6-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1<(R3r-R3f)/(R3r+R3f)<1.65...(6)
0.2<(R3r-R3f)/(R3r+R3f)<1.6...(6-1)
其中,
R3r: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f: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将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与聚焦(focusing)相伴的像面弯曲的变动良好地进行修正。
另外,在对焦时,可以使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由此,对焦用的机构变得简单,因此能够提高对焦精度。另外,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可以使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以分离的方式向物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等像差变动。
另外,在将本摄像透镜用于严苛环境的情况下,优选施加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此外,除了保护用涂层以外,还可以施加用于降低使用时的重影光等的防反射涂层。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了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代替将低通滤光片、截止特定的波长区域那样的各种滤光片等配置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的各种滤光片,或者还可以在任意透镜的透镜面上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层。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1示出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与后述的实施例2~7对应的图2~7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图示的孔径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
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11、双凸透镜L12与双凹透镜L13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4与正弯月透镜L15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6、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7构成。第二透镜组G2由双凹透镜L21与双凸透镜L22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L23构成。第三透镜组G3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2、双凹透镜L33、以及双凸透镜L34构成。
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构成为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以分离的方式向物侧移动。此时,孔径光阑St与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孔径光阑St也可以与第一透镜组G1一体地移动,还可以与第一透镜组G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以不同的轨迹移动。
如上述那样,通过在第一透镜组G1中配置两组接合透镜,容易进行色差、球面像差的修正。另外,通过使正弯月透镜L11的凸面朝向物侧,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另外,通过使负透镜L16的凹面朝向物侧,容易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
表1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2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3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以下,关于表中的标号的含义,以实施例1的内容为例进行说明,但关于实施例2~7也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表1~22所示的数值以及图9~15的像差图以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成为100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面编号一栏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面编号,曲率半径一栏示出各面的曲率半径,面间隔一栏示出各面与其下一个面之间的在光轴Z上的间隔。另外,n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阿贝数。
这里,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向像侧凸出的情况为负。基本透镜数据中还一并示出孔径光阑St、光学构件PP。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与面编号一起记载有(孔径光阑)这样的语句。另外,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在变倍时间隔发生变化的面间隔一栏中分别记载为DD[i]。与该DD[i]对应的数值示于表3。
表2的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中间位置物体对焦时、最近处物体对焦时的各自的角倍率β、F值FNo.、全视场角2ω的值。
在基本透镜数据以及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中,角度的单位使用度,除此之外由于进行了标准化,因此没有单位。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55.16579 6.896 1.58913 61.13
2 337.19708 0.055
3 50.17570 7.727 1.49700 81.54
4 -1298.19947 1.389 1.51742 52.43
5 312.70604 1.111
6 194.56044 7.911 1.80400 46.58
7 25.33970 8.334 1.49700 81.54
8 473.46238 3.052
9 -105.12795 4.578 1.48749 70.24
10 -779.42142 0.803
11 22.73529 5.388 1.84666 23.88
12 19.08845 DD[12]
13(孔径光阑) 2.214
14 -51.75685 1.395 1.48749 70.44
15 17.89172 8.233 1.49700 81.54
16 -65.51820 1.975
17 44.27705 2.821 1.51633 64.147 -->
18 -3756.89680 DD[18]
19 37.46282 7.103 1.80000 29.84
20 19.27561 4.214
21 80.97188 2.078 1.43875 94.94
22 96.90971 5.456
23 -59.21829 0.834 1.51633 64.14
24 31.74653 0.781
25 27.53782 3.500 1.83481 42.72
26 -154.40556 14.206
27 1.278 1.51633 64.14
28 3.983
【表2】
实施例1·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0 1.96 2.17
2ω[°] 11.0 10.4 9.4
【表3】
实施例1·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2] 6.213 6.773 6.997
DD[18] 0.634 2.278 7.882
图9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需要说明的是,从图9中的上段左侧起依次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从图9中的中段左侧起依次示出中间位置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从图9中的下段左侧起依次示出最近处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在表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的各像差图中,示出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以实线、长虚线、短虚线示出关于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分别以实线和短虚线示出径向、切向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图中,分别以长虚线、短虚线示出关于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球面像差的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他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场角。
只要未特别说明,则上述的实施例1的说明所述的各数据的标号、含义、记载方法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接着,对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2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4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5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6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0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比,第一透镜组G1的负透镜L16为双凹形状这一点不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
【表4】
实施例2·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57.95431 7.141 1.58913 61.13
2 413.24908 0.055
3 48.22427 8.345 1.49700 81.54
4 -1677.67287 1.390 1.51742 52.43
5 330.30659 1.118
6 198.81522 7.975 1.80400 46.58
7 25.63471 8.339 1.49700 81.54
8 601.84344 3.236
9 -102.52716 2.909 1.48749 70.24
10 779.87177 2.130
11 22.66627 4.875 1.84666 23.88
12 19.19346 6.100
13(孔径光阑) 2.241
14 -60.76825 1.396 1.48749 70.44
15 17.06483 8.339 1.49700 81.54
16 -71.43467 1.976
17 43.85836 2.774 1.51633 64.14
18 -26754.05746 DD[18]
19 35.35346 7.132 1.80000 29.84
20 18.58751 4.215
21 68.12903 1.531 1.43875 94.94
22 71.30959 5.430
23 -53.89986 1.528 1.51633 64.14
24 34.54141 0.519
25 28.15397 3.502 1.83481 42.72
26 -130.49011 14.215
27 1.279 1.51633 64.14
28 4.174
【表5】
实施例2·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0 1.97 2.199 -->
2ω[°] 11.0 10.6 9.4
【表6】
实施例2·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8] 0.056 1.949 7.629
接着,对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3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7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8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9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1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中,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2、以及双凹透镜L33与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4的接合透镜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相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
【表7】
实施例3·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60.47081 5.544 1.58913 61.13
2 234.46500 0.056
3 50.09006 8.431 1.49700 81.54
4 -416.96297 1.406 1.51742 52.43
5 534.63464 1.132
6 154.83207 7.327 1.80400 46.58
7 26.69336 8.404 1.49700 81.54
8 874.70964 2.728
9 -103.49391 6.018 1.48749 70.24
10 415.49390 5.146
11 25.38863 6.645 1.84666 23.88
12 20.75901 6.223
13(孔径光阑) 4.301
14 -62.98479 1.476 1.48749 70.44
15 19.79094 6.724 1.49700 81.54
16 -88.11633 1.998
17 45.73709 5.208 1.51633 64.14
18 -1391.46217 DD[18]
19 35.23079 4.994 1.80000 29.84
20 16.93045 2.218
21 42.26351 1.398 1.43875 94.94
22 80.06690 1.717 10 -->
23 -112.43783 0.819 1.51633 64.14
24 16.48439 3.542 1.83481 42.72
25 13305.39045 14.375
26 1.293 1.51633 64.14
27 4.987
【表8】
实施例3·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0 1.98 2.24
2ω[°] 11.0 10.6 9.2
【表9】
实施例3·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8] 3.986 6.319 13.402
接着,对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4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0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1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12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2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中,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1、双凹透镜L32、以及双凸透镜L33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相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这样,通过使第三透镜组G3由三片透镜构成,从而与实施例2等的摄像透镜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表10】
实施例4·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72.81448 4.587 1.58913 61.13
2 301.94910 0.056
3 45.97738 8.360 1.49700 81.54
4 -1335.69178 1.392 1.51742 52.43
5 360.16938 1.114
6 116.55587 7.925 1.80400 46.58
7 25.49769 8.354 1.49700 81.54
8 429.52075 2.771
9 -110.66746 3.124 1.48749 70.24
10 325.97943 5.074
11 23.83798 6.481 1.84666 23.8811 -->
12 19.57657 5.858
13(孔径光阑) 1.651
14 -78.60247 1.398 1.48749 70.44
15 16.26192 8.100 1.49700 81.54
16 -92.98610 1.979
17 46.26987 2.699 1.51633 64.14
18 -844.30294 DD[18]
19 38.06157 7.884 1.80000 29.84
20 18.95929 10.974
21 -85.55349 0.874 1.51633 64.14
22 34.57863 0.177
23 26.91339 3.508 1.83481 42.72
24 -269.95078 14.240
25 1.281 1.51633 64.14
26 4.284
【表11】
实施例4·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0 1.98 2.20
2ω[°] 11.0 10.6 9.4
【表12】
实施例4·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8] 0.056 2.009 7.896
接着,对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5示出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3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4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15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3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中,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凸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12、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3与正弯月透镜L14的接合透镜、双凹透镜L15、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6构成,且第二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21与正弯月透镜L22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L23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相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这样,通过使第一透镜组G1由六片透镜构成,从而与实施例2等的摄像透镜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通过使透镜L12为正弯月透镜,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
【表13】
实施例5·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124.58434 3.983 1.58913 61.13
2 -1223.33480 0.056
3 38.09190 8.338 1.49700 81.54
4 226.71194 1.112
5 108.78360 6.655 1.80400 46.58
6 24.51302 8.338 1.49700 81.54
7 156.24007 5.027
8 -98.45208 1.946 1.48749 70.24
9 331.32846 1.921
10 26.40716 8.338 1.84666 23.88
11 21.20325 6.010
12(孔径光阑) 2.085
13 147.88258 1.952 1.48749 70.44
14 15.95701 8.087 1.49700 81.54
15 225.97578 1.976
16 47.28812 3.850 1.51633 64.14
17 -590.89544 DD[17]
18 38.83063 7.885 1.80000 29.84
19 19.30086 3.311
20 72.60732 1.946 1.43875 94.94
21 98.68357 4.540
22 -70.26332 2.443 1.51633 64.14
23 32.30374 0.510
24 26.80944 3.502 1.83481 42.72
25 -245.19662 14.214
26 1.279 1.51633 64.14
27 3.796
【表14】
实施例5·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0 1.97 2.20
2ω[°] 11.0 10.4 9.4
【表15】
实施例5·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7] 0.556 2.542 8.579
接着,对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6示出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6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7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18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4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中,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12、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3与正弯月透镜L14的接合透镜、双凹透镜L15、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6构成,且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1、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2、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3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相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
【表16】
实施例6·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71.28732 3.336 1.58913 61.13
2 121.03273 0.056
3 39.59767 8.071 1.49700 81.54
4 261.03112 4.057
5 83.89538 1.674 1.80400 46.58
6 24.81448 9.451 1.49700 81.54
7 393.71051 3.328
8 -120.81951 2.052 1.48749 70.24
9 1397.47845 8.315
10 24.21978 7.824 1.84666 23.88
11 19.02643 5.983
12(孔径光阑) 2.650
13 -47.97491 1.502 1.48749 70.24
14 18.74442 6.898 1.49700 81.54
15 -88.64604 1.976
16 49.65865 2.691 1.51633 64.14
17 -370.54408 DD[17]
18 43.43435 7.992 1.80000 29.84
19 24.05323 8.713
20 58.08512 0.911 1.56384 60.67
21 20.45822 1.584
22 20.50448 3.502 1.81600 46.62
23 69.14279 14.216
24 1.279 1.51633 64.1414 -->
25 3.690
【表17】
实施例6·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3 1.99 2.25
2ω[°] 11.0 10.4 9.2
【表18】
实施例6·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7] 2.555 5.004 12.550
接着,对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7示出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9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20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21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15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中,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1、和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32与正弯月透镜L33的接合透镜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相同。另外,构成为在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一体地移动。这样,通过使透镜L32与透镜L33接合,从而与透镜片数为和第三透镜组G3相同的三片的实施例4、实施例6相比,不提高组装精度就能够减小接合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因此有利于色差、像面弯曲的修正。
【表19】
实施例7·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76.53859 2.811 1.58913 61.13
2 138.67549 0.056
3 40.33840 8.039 1.49700 81.54
4 285.06877 4.064
5 89.21612 1.693 1.80400 46.58
6 25.82680 9.557 1.49700 81.54
7 687.79116 3.244
8 -124.46781 3.376 1.48749 70.24
9 739.63977 8.428
10 25.43092 8.239 1.84666 23.88
11 19.87277 6.859
12(孔径光阑) 3.391
13 -39.81321 1.411 1.48749 70.4415 -->
14 21.51804 6.441 1.49700 81.54
15 -62.48646 1.998
16 52.61954 3.151 1.51633 64.14
17 -279.42877 DD[17]
18 46.03998 7.340 1.80000 29.84
19 21.87633 7.360
20 60.14841 0.849 1.51633 64.14
21 19.03296 3.137 1.83481 42.72
22 78.30130 14.375
23 1.293 1.51633 64.14
24 3.305
【表20】
实施例7·各种因素(d线)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β 0 -0.026 -0.134
FNo. 1.92 1.99 2.25
2ω[°] 11.0 10.4 9.2
【表21】
实施例7·移动面间隔
对焦位置 无限远 中间 最近处
DD[17] 4.370 6.767 14.088
表22示出实施例1~7的摄像透镜的与条件式(1)~(6)对应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实施例均以d线作为基准波长,下述的表22所示的值是该基准波长下的值。
【表22】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7的摄像透镜全部满足条件式(1)~(6),是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各种像差的摄像透镜。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图16示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中简要地示出各透镜组。作为该摄像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将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固体摄像元件作为记录介质的摄影机、电子静像相机等。
图16所示的摄像装置10具备摄像透镜1、配置在摄像透镜1的像侧且具有低通滤光片等功能的滤光片6、配置在滤光片6的像侧的摄像元件7、以及信号处理电路8。摄像元件7将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可以使用CCD、CMOS等作为摄像元件7。摄像元件7以其摄像面与摄像透镜1的像面一致的方式配置。
由摄像透镜1拍摄到的像在摄像元件7的摄像面上成像,与该像相关的来自摄像元件7的输出信号由信号处理电路8进行运算处理,并将像显示在显示装置9上。
该摄像装置10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因此能够使装置小型化且能够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值不限定于在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示出的值,也能够采用其他值。

Claims (18)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构成,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一片以上的正单透镜、一组以上的接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单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单透镜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负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所述第三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
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光阑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0<-f/f3<0.28...(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
0<-f12/f3<0.225...(2)
其中,
f12: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0<(R2f-R2r)/(R2f+R2r)<0.15...(3)
其中,
R2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r: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
0.18<L2/R2f<1.0...(4)
其中,
L2: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中心厚度;
R2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
0.1<(R1r-R1f)/(R1r+R1f)<4.0...(5)
其中,
R1r: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与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与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中,与所述负单透镜的物侧相邻而配置有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与正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
0.1<(R3r-R3f)/(R3r+R3f)<1.65...(6)
其中,
R3r:所述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f:所述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将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和双凸透镜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对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光阑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组一体地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以分离的方式向物侧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1):
0.01<-f/f3<0.26...(1-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1):
0.005<-f12/f3<0.22...(2-1)
其中,
f12: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1):
0.05<(R2f-R2r)/(R2f+R2r)<0.14...(3-1)
其中,
R2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r: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1):
0.2<L2/R2f<0.6...(4-1)
其中,
L2: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中心厚度;
R2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5<(R1r-R1f)/(R1r+R1f)<3.0...(5-1)
其中,
R1r: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与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f: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与所述负弯月单透镜的物侧相邻的负单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2<(R3r-R3f)/(R3r+R3f)<1.6...(6-1)
其中,
R3r:所述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f:所述第三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8.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CN201520937751.6U 2014-11-25 2015-11-23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2052295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7595A JP6266497B2 (ja) 2014-11-25 2014-11-25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237595 2014-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9554U true CN205229554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7751.6U Active CN205229554U (zh) 2014-11-25 2015-11-23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9976B2 (zh)
JP (1) JP6266497B2 (zh)
CN (1) CN2052295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2417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12147832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CN11214783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WO202110274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9890B1 (ja) 2017-11-30 2019-05-29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移動体
JP7086640B2 (ja) * 2018-02-28 202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WO2019220616A1 (ja) * 2018-05-18 2021-04-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光学機器、および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12166360B (zh) * 2018-05-29 2022-12-16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JP2020086307A (ja) * 2018-11-29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7353876B2 (ja) * 2019-09-05 202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1190267A (zh) * 2020-02-21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光学成像镜头
CN114114616B (zh) * 2021-11-01 2024-03-01 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超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1313A (ja) 1989-10-27 1991-06-17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WO2014097570A1 (ja) * 2012-12-21 2014-06-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2417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09782417B (zh) * 2017-11-14 2022-07-0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12147832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CN11214783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CN112147833B (zh) * 2019-06-28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CN112147832B (zh) * 2019-06-28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WO202110274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39976B2 (en) 2017-08-22
JP6266497B2 (ja) 2018-01-24
US20160147042A1 (en) 2016-05-26
JP2016099552A (ja) 2016-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9554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203941337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3882004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3981955U (zh) 摄像镜头和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JP5735712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20064173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5176367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871061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635327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395808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182509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4666943U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CN104583832A (zh)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JP640142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008978B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988202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094157A (zh) 超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05467564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8885333B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094152A (zh)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JP2019090947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CN104865684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8333727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541192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8508579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