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916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916A
CN104870916A CN201380068075.7A CN201380068075A CN104870916A CN 104870916 A CN104870916 A CN 104870916A CN 201380068075 A CN201380068075 A CN 201380068075A CN 104870916 A CN104870916 A CN 104870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pecified
storehouse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916B (zh
Inventor
佐藤喜一郎
高冈久晃
藤本祐介
栗山英明
伊贺纪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28Quick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制冷装置(1)进行冷却库内的冷藏运转,以使库内温度达到在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设定的设定温度(SP)。制冷装置(1)具备在冷藏运转过程中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运转控制部(52),其中,能力控制以低于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运转控制部(52)进行下拉控制直到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达到设定温度(SP)为止。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冷藏运转的制冷装置,尤其涉及在冷藏运转过程中,根据库内的温度使冷却能力适当地不同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集装箱等的制冷装置中,切换进行将库内温度冷却至低于摄氏零度的设定温度来冷冻库内的货物的冷冻运转和将冷却能力抑制为低于冷冻运转来冷藏库内的货物的冷藏运转。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根据集装箱的库内的设定温度切换进行冷冻模式(冷冻运转)和冷藏模式(冷藏运转)的技术。而且,专利文献1还记载了在冷藏模式根据被收容在端子盒的监视用集聚品(货物)的温度状态是否在接近设定温度的适温范围,切换进行将冷却器的能力设定为100%并使库内温度快速收敛到设定温度的降温(下拉控制)或者对冷却器的能力进行PID控制而进行细微的能力调整(能力控制),其中,所述端子盒被设置在向库内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和从库内吸入空气的空气吸入口。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技术的冷藏运转中,例如图6(a)所示,当货物的温度下降至接近设定温度的适温范围时从下拉控制切换至能力控制,因此,例如榴莲等放出气体的蔬菜水果即热装货物大量保管在库内的情况下,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因从热装货物放出气体时的呼吸热,库内温度有可能比估计的快速上升。此时,如果想要以冷却能力低于下拉控制的能力控制来使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存在降低库内温度需要长时间的问题。此外,根据库内温度的上升程度不同,有可能无法以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将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18176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冷藏运转的制冷装置,在冷藏运转中,能够缩短将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制冷装置进行冷却库内的冷藏运转,以使库内温度达到在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设定的设定温度,其包括:运转控制部,在冷藏运转过程中,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其中,所述能力控制以低于所述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所述下拉控制直到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为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冷藏运转中运转控制部切换进行多个控制的情况的说明图,其中,(a)表示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情况,(b)表示在能力控制中切换进行多个冷藏模式的情况。
图3是表示运转控制部进行的切换冷藏运转中的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运转控制部进行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的控制时的库内温度的时序变化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运转控制部进行的在能力控制中切换多个冷藏模式的控制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冷藏运转中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而发生的问题的说明图,其中,(a)表示吹出空气的温度比设定温度高出规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时的一例,(b)表示吹出空气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时的一例。
图7是表示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制冷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主要机构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运转控制部进行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控制时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以及吸入空气的温度的时序变化的一例且表示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运转控制部进行的在冷藏运转中切换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各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用于冷却在海上运输等中使用的集装箱的库内。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1具备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
第一实施方式
在制冷剂回路10,压缩机11、冷凝器12、膨胀阀13以及蒸发器(库内热交换器)14通过配管而连接,制冷剂循环。
压缩机11例如由压缩机马达的旋转速度恒定的固定容量型的涡旋压缩机构成。冷凝器12被配置在库外,构成所谓的空冷冷凝器。在冷凝器12附近设有用于向冷凝器12输送库外空气的库外风扇15。在冷凝器12,库外风扇15输送的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阀13例如由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膨胀阀13在后述的控制部50的控制下被调节为随着库外的气温(外气温度)变高而开度变大。据此,随着外气温度变高,流到蒸发器14的制冷剂量变多,蒸发器14的热交换能力提高。
蒸发器14被配置在集装箱内,构成用于冷却库内的冷却热交换器。在蒸发器14附近设有库内风扇16a、16b,其一边使集装箱库内的库内空气循环,一边向蒸发器14输送库内空气。在蒸发器14,库内风扇16a、16b输送的库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在该制冷装置1设有两个库内风扇16a、16b,但库内风扇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只设有一台的结构。
压缩机11的喷出管21经由止回阀31以及喷出压力调整阀32而连接于冷凝器12的流入端。冷凝器12的流出端经由接收器(receiver)33、液电磁阀41以及节能热交换器34的高压侧流路34a而连接于膨胀阀13。压缩机11的吸入管22经由吸入比例阀35而连接于蒸发器14的流出端。蒸发器14的流入端连接于膨胀阀13。
节能热交换器34用于使在高压侧流路34a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低压侧流路34b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压侧流路34b的流入端经由毛细管36以及节能电磁阀42而连接于接收器33与液电磁阀41之间的配管。低压侧流路34b的流出端连接于压缩机11的中间吸入口11a。中间吸入口11a在压缩机11的压缩机构中连通于制冷剂的压缩途中(靠近低压)的位置。
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构成通过调节吸入到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来调节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流量调整阀。吸入比例阀35被控制为:在后述的冷藏运转中进行能力控制时,将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相对于用户设定的规定温度(设定温度)维持在例如±0.5℃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吸入比例阀35在后述的冷藏运转中进行能力控制时,在后述的控制部50的控制下被调节为其开度随着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而变小。据此,在如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而库内过度被冷却的情况下,使吸入到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减少来降低蒸发器14的热交换能力,避免库内过度被冷却。
与此相反,吸入比例阀35在后述的冷藏运转中进行能力控制时,在后述的控制部50的控制下被调节为其开度随着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变大。据此,在如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想进一步冷却库内的情况下,使吸入到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增多来提高蒸发器14的热交换能力,促进库内的冷却。
此外,在制冷剂回路10连接有第一除霜管23、第二除霜管24、喷出气体旁通管25以及液喷射管26。
第一除霜管23以及第二除霜管24是以从压缩机11的喷出管21分支的方式连接,将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导入到蒸发器14,并溶化附着于蒸发器14的霜的除霜运转用的配管。第一除霜管23以及第二除霜管24的各自的一端连接于止回阀31与喷出压力调整阀32之间,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于膨胀阀13与蒸发器14之间。
在第一除霜管23设有除霜运转时开放的热气电磁阀43。在第二除霜管24设有除霜运转时开放的除霜电磁阀44以及接水盘加热器37。接水盘加热器37被设置在图略的接水盘内,该接水盘用于接收在集装箱内从蒸发器14的表面剥离的霜和结露水。因此,如果除霜运转时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流通于接水盘加热器37,则回收到接水盘内的霜和结露水的冰块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吸热而溶化。
喷出气体旁通管25是用于在蒸发器14的冷却能力过剩的情况等下将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送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配管。此外,喷出气体旁通管25兼用作油返送配管,其将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中的制冷机油返送至压缩机11的吸入侧。喷出气体旁通管25的一端连接于止回阀31与除霜电磁阀44之间,另一端连接于蒸发器14与吸入比例阀35之间。在喷出气体旁通管25设有在后述的冷藏运转中进行能力控制时根据规定的运转条件适当开放的喷出气体旁通电磁阀45。
液喷射管26是将在冷凝器12冷凝的液体制冷剂返送至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所谓的液体喷射用的配管。液喷射管26的一端连接于接收器33与液电磁阀41之间,另一端连接于吸入比例阀35与压缩机11之间。在液喷射管26设有例如在后述的冷藏运转中进行能力控制等时根据规定的运转条件适当开放的喷射电磁阀46。
此外,在制冷装置1设有各种传感器。在蒸发器14附近设有检测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的吹出温度传感器SS和检测送入蒸发器14的库内空气(吸入空气)的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RS。此外,在蒸发器14的入口侧设有检测蒸发器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的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EIS,在蒸发器14的出口侧设有检测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的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EOS。另外,在冷凝器12附近设有检测外气温度的外气温度传感器ES。
在压缩机11的喷出管21设有检测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喷出温度传感器DCHS和检测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高压压力传感器HPT。在压缩机11的吸入管22设有检测吸入到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低压压力传感器LPT。
另外,制冷装置1具备统括制冷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50。控制部50例如由具备CPU以及ROM和RAM等存储器的微电脑构成,通过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器的各种控制程序来进行各部的动作控制。控制部50例如通过由CPU执行作为指示受理部51及运转控制部52发挥作用的控制程序,基于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控制制冷剂回路10的运转控制。
指示受理部51受理用户利用遥控器等而操作输入的库内的目标温度(设定温度)、后述的运转模式的选择指示等涉及制冷装置1的运转的各种指示输入。
运转控制部52在制冷剂回路10切换进行冷冻运转、冷藏运转以及除霜运转,其中,所述冷冻运转将库内温度冷却至低于摄氏零度的设定温度(例如-20℃),对库内的货物进行冷冻,所述冷藏运转使冷却能力低于冷冻运转,对库内的货物进行冷藏,所述除霜运转溶化被收容在图略的接水盘内的、从蒸发器14的表面剥离的霜和结露水。另外,以下只说明运转控制部52进行的冷藏运转的详细内容,省略说明冷冻运转和除霜运转的详细内容。
具体而言,运转控制部52例如在设定温度为高于规定温度(例如-10℃)的温度(例如10℃)的情况下进行冷藏运转。此外,运转控制部52在设定温度为低于该规定温度(例如-10℃)的温度(例如-20℃)的情况下进行冷冻运转。
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冷藏运转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1连续地运转,用蒸发器14持续冷却库内空气。另外,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冷藏运转的情况下,始终开放液电磁阀41,并根据需要开闭其他的电磁阀42至46。此外,使库外风扇15及库内风扇16a、16b以规定的旋转速度驱动。
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冷藏运转的情况下,在压缩机11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喷出管21流入冷凝器12。在冷凝器12制冷剂向室外空气释放热而冷凝。然后,制冷剂经由接收器33并通过节能热交换器34的高压侧流路34a。液体制冷剂之后在通过膨胀阀13时被减压后流入蒸发器14。在蒸发器14,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而蒸发。据此,库内被冷却。在蒸发器14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吸入比例阀35后被吸入压缩机11。
冷藏运转设有多个运转模式。具体而言,设有:用于冷却库内收容的榴莲等放出气体的集聚品(货物)、即热装货物(热负荷高的货物)的热装货物模式;以及用于冷却热装货物以外的通常的货物(热负荷低的货物)的通常货物模式。热装货物模式与通常货物模式的切换(运转模式的选择)可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经由通信装置等来进行。运转模式例如由用户使用遥控器等选择的运转模式被指示受理部51受理而被设定。
如图2(a)所示,在该冷藏运转中,运转控制部52即使设定有通常货物模式或热装货物模式的任一个模式,均进行切换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
下拉控制是使吸入比例阀35全开,根据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并驱动压缩机11,从而将库内快速冷却的控制。
能力控制是如下的控制:根据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而且,根据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调整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并驱动压缩机11,从而以低于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将库内维持在适度的温度状态,以使库内温度不超过对于设定温度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设定温度±5℃)(即,使库内温度处于该温度范围内)。
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下拉控制时,如果满足对应于被设定的运转模式的转移条件(transition condition),则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在满足后述的第一判定条件或第二判定条件的情况下,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此外,运转控制部52进行的切换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而且,如图2(b)所示,能力控制包含冷却能力不同的多个冷藏模式。具体而言,作为冷藏模式设有循环量控制模式、喷出气体旁通电磁阀控制模式(BSV控制模式)、除霜电磁阀控制模式(DSV控制模式)以及热气电磁阀控制模式(HSV控制模式)。运转控制部52切换这些多个冷藏模式而进行能力控制。
在循环量控制模式,运转控制部52根据吹出空气的温度调整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从而调整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的制冷剂量。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循环量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一过冷却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高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BSV控制模式。
在BSV控制模式,运转控制部52打开喷出气体旁通电磁阀45,使压缩机11的喷出气体的一部分返回到吸入侧,从而降低冷却能力。然后,如果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运转控制部52根据此使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变大,使吸入到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BSV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二过冷却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BSV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高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DSV控制模式。此外,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BSV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一冷却不足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BSV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低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循环量控制模式。
在DSV控制模式,运转控制部52通过开闭除霜电磁阀44将吹出空气的温度维持为恒定。具体而言,运转控制部52通过打开除霜电磁阀44,使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二除霜管24,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后,关闭除霜电磁阀44,避免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此外,如上所述,除霜电磁阀44原本用于使从压缩机11喷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流到接水盘加热器37,以溶化被回收到图略的接水盘内的霜和结露水的冰块。
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DSV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三过冷却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DSV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高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HSV控制模式。此外,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DSV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二冷却不足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DSV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低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BSV控制模式。
在HSV控制模式,运转控制部52关闭膨胀阀13(将开度设为0%)并使吸入比例阀35全开,而且,通过打开热气电磁阀43,使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一除霜管23,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此外,如上所述,热气电磁阀43原本用于进行热气除霜,在除霜运转过程中将从压缩机11喷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供应至蒸发器14并使其在与压缩机11之间循环。
运转控制部52在进行HSV控制模式时,在制冷装置1处于满足后述的第三冷却不足条件的状态从而判断为以HSV控制模式则冷却能力过低的情况下,将冷藏模式切换为DSV控制模式。
下面,使用图3说明运转控制部52在冷藏运转中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流程。
例如,由用户使用遥控器等输入的库内的设定温度SP被指示受理部51受理,当该被受理的设定温度SP为高于规定温度(例如-10℃)的温度(例如10℃)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52开始冷藏运转。如果开始冷藏运转,运转控制部52首先进行下拉控制而快速冷却库内(步骤S1)。
然后,作为运转模式设定有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通常货物模式),运转控制部52在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为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例如1.5℃)的温度以上的期间,持续步骤S1的下拉控制(步骤S3;“否”)。
另一方面,作为运转模式设定有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热装货物模式),运转控制部52在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为设定温度SP以上的期间,持续步骤S1的下拉控制(步骤S4;“否”)。
然后,作为运转模式设定有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通常货物模式),如果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设定温度SP高预先规定的温度△T(SP+△T)的温度(步骤S3;“是”),则运转控制部52停止下拉控制而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运转中的控制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步骤S5)。
此外,作为运转模式设定有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热装货物模式),如果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SP(步骤S4;“是”),运转控制部52将冷藏运转中的控制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步骤S5)。另外,关于能力控制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也就是说,在热装货物模式,例如图4的实线曲线所示,通过下拉控制,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降低至达到设定温度(SP)。即,相比于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和通常货物模式同样,如图4所示的虚线曲线所示,在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的温度(SP+△T)的时刻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的情况,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当初的库内温度变低。
因此,例如在库内大量保管热装货物的情况等,即使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库内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如图4的粗线箭头部所示,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和通常货物模式相比较,通过能力控制将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SP)的温度范围减小,因此,能够缩短使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SP)所需的时间。
返回到图3,运转控制部52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为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2(例如5℃)的温度(SP+T2)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6;“否”),继续进行能力控制。并且,如果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SP+T2)(步骤S6;“是”),停止能力控制而开始下拉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运转中的控制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步骤S1)。
此外,当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大于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例如50%)(步骤S7;“是”)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温度(SP+T1)的状态(步骤S8;“是”)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Td(例如1分钟)以上时(步骤S9;“是”),运转控制部52判断库内温度为处于例如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等过度上升的情况,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已不能完全冷却,将表示“是”的热装货物判定标记存储(设置)于RAM(步骤S10),其中,所述初期开度APO是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切换时初期设定的开度,所述温度(SP+T1)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1(例如1℃),该温度T1低于上述预先规定的温度T2(例如5℃)。然后,运转控制部52停止能力控制而开始下拉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运转中的控制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步骤S1)。
另一方面,1)在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小于上述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的情况下(步骤S7;“否”)、或者2)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不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1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8;“否”)、或者3)在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大于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例如90%)(步骤S7;“是”)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1(例如1℃)的温度的状态(步骤S8;“是”)未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Td时(步骤S9;“否”),继续进行能力控制(步骤S5)。
也就是说,由步骤S7、S8、S9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热装货物模式中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即第一判定条件的一例,由步骤S6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通常货物模式中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即第二判定条件的一例。
此外,即使在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当吸入比例阀35打开到初期开度APO以上(步骤S7;“是”)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阈值(SP+T1)的状况(步骤S8;“是”)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Td时(步骤S9;“是”),也进行向下拉控制的切换。
此外,运转控制部52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5后,不进行步骤S6而进行步骤S7以后的处理而简化构成。此外,运转控制部52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5后,在进行步骤S6后不执行步骤S7以后的处理而简化构成。另外,运转控制部52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5后,不进行步骤S6以后的处理而简化构成。
另外,运转控制部52也可以简化为不进行步骤S2以及步骤S3的处理,且在执行步骤S1后进行步骤S4的处理并在执行步骤S5后不进行步骤S6以后的处理而简化构成。
以下,使用图5说明运转控制部52在能力控制中切换进行多个冷藏模式的控制的流程。
运转控制部52在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判断该向能力控制的切换是否为第一次(步骤S21)。此外,运转控制部52根据表示进行了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的切换标记是否存储在RAM中来判断该向能力控制的切换是否为第一次。
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21根据切换标记未存储在RAM中而判断为该向能力控制的切换是第一次(步骤S21;“是”)的情况下,在RAM中存储表示进行了该切换的切换标记后(步骤S33),判断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是否在预先规定的范围(例如0kPa至3000kPa)内且是否低于预先规定的上限值(例如1500kPa)(步骤S34)。
此外,运转控制部52即使在判断为该向能力控制的切换不是第一次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当RAM中未存储有表示“是”的热装货物判定标记时(步骤S22;“否”),也执行步骤S34。
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34判断为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且低于预先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34;“是”),以冷却能力低于循环量控制模式的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以使库内的温度快速降低(步骤S25)。
另一方面,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34判断为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不在上述预先规定的范围内(例如0kPa至3000kPa)的情况下、或者为上述预先规定的上限值(例如1500kPa)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4;“否”),以冷却能力最高的冷藏模式、即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以不让冷却能力与下拉控制相比过于降低(步骤S23)。
另外,运转控制部52即使在判断为该向能力控制的切换不是第一次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当RAM中存储有表示“是”的热装货物判定标记时(步骤S22;“是”),也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步骤S23)。
然后,在以循环量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一过冷却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4;“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循环量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开始以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从循环量控制模式切换为BSV控制模式(步骤S25)。
此外,作为第一过冷却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2℃的温度(SP-0.2℃)的状态持续30分钟的情况等。
此外,在以B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一冷却不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6;“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B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切换为循环量控制模式(步骤S23)。
另外,作为第一冷却不足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20分钟的情况、2)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900KP的情况或者设定温度SP为-3℃以上的情况下,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1℃的温度(SP+1℃)且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大于根据设定温度SP而预先规定的开度(设定温度SP低于-5℃的情况下为36%,设定温度SP为-5℃以上且低于-3℃的情况下为29%,设定温度SP为-3℃以上的情况下为21%等)的状态持续5分钟的情况等。
此外,在以B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二过冷却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7;“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B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D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从BSV控制模式切换为DSV控制模式(步骤S28)。
另外,作为第二过冷却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膨胀阀13的开度为75%以下、且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低于3%、且吹出空气的温度为从设定温度SP减去2℃的温度(SP-2℃)以下的状态持续30秒的情况、2)从用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EOS检测出的蒸发器14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减去用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EIS检测出的蒸发器14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而获得的温度差超过5℃的状态、或者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3)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2℃的温度(SP-0.2℃)的状态持续30分钟的情况等。
然后,在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二冷却不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9;“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切换为BSV控制模式(步骤S25)。
此外,作为第二冷却不足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1℃的温度(SP+1℃)的状态持续5分钟的情况、3)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13℃以下且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850KPa的情况、或者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高于13℃且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1350KPa的情况下,处于除霜电磁阀44打开的状况、且用喷出温度传感器DCHS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100℃、且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SP、用高压压力传感器HPT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预先规定的范围(例如0kPa至3000kPa)内的情况、4)设定温度SP被设定为高于25℃,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在该设定温度SP加上0.6℃的温度(SP+0.6℃)的状态持续3小时的情况等。
此外,在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三过冷却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30;“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D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H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从DSV控制模式切换为HSV控制模式(步骤S31)。
另外,作为第三过冷却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从设定温度SP减去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处于用喷出温度传感器DCHS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超过105℃的状态的情况等。
然后,在以H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时,在满足预先规定的第三冷却不足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32;“是”),运转控制部52停止以HSV控制模式进行能力控制,并以D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模式切换为DSV控制模式(步骤S28)。
另外,作为第三冷却不足条件,基于试验运转等的实验值而预先规定有例如1)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在设定温度SP加上0.5℃的温度(SP+0.5℃)的状态持续10分钟的情况、2)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在设定温度SP加上1℃的温度(SP+1℃)的状态持续5分钟的情况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根据被设定的运转模式,将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转移条件切换为步骤S3或步骤S4的任一个。因此,例如在库内保管有热装货物的情况下,选择热装货物模式来作为运转模式,并通过进行下拉控制直至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库内的设定温度SP,从而与将通常货物模式设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
也就是说,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即使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与将通常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变低,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能力控制使库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SP所需的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此外,在库内保管有不是热装货物的货物的情况下,将通常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并进行下拉控制直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库内的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的温度为止,从而与将热装货物模式设定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的温度。
也就是说,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与选择热装货物模式作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库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SP的可能性,能够减轻过于冷却货物而使其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在进行能力控制时,例如在蒸发器14附着霜等而不能以原有的冷却能力进行冷却从而处于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的状态时,认为处于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已不能使库内完全冷却的状况。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在进行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6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如上所述的基于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不能使库内完全冷却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进行能力控制时,例如在蒸发器14未附着霜但是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打开至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切换时初期设定的初期开度APO以上,也就是说,成为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与吸入调整阀35的初期开度APO对应的温度、且吹出空气的温度并不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但是高于在设定温度SP加上预先规定的温度T1的温度的情况的持续时间比预先设想的时间Td长的状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如上所述地进行能力控制时,通过是否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来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的情况。
此外,在步骤S6使用的第一预先规定的温度T1是低于在步骤S8使用的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因此,通过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而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情况下,与通过满足步骤S6而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的情况相比较,以吹出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因此,能够减轻能力控制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此外,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的全部条件而进行步骤S10,也就是说,判定为处于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等而库内温度上升的状况,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则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时,当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22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因此,以与冷却能力不是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成为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的可能性。
另外,在第一次切换为能力控制的情况以及并不全部满足步骤S7至步骤S9而未进行步骤S10的情况下,当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通过步骤S34,根据压缩机1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适当地切换是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还是以冷却能力低于循环量控制模式的BSV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能够减轻过于冷却库内的可能性。
另外,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设定为大于在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时初期设定的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例如50%)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60%)来开始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并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为比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大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以下。也就是说,与将吸入比例阀35调整为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时相比较,能够增大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此外,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膨胀阀13的开度为作为能力控制中的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而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以上时,也可以将膨胀阀13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根据外气温度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例如35%至50%)的开度(例如75%)来开始能力控制。
另一方面,当膨胀阀13的开度低于上述的膨胀阀13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时,也就是说,当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低于与上述的膨胀阀13的预先规定的开度(例如50%)相对应的温度时,也可以不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而直接开始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并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膨胀阀13的开度为能力控制中的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以上,也就是说,外气温度为与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相对应的温度以上,要求提高冷却能力的状况时,与将膨胀阀13的开度调整为与外气温度相对应的初期开度时相比,能够使流入蒸发器14的制冷剂量增多,据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制冷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冷却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6的库内。图7所示的制冷装置1具备上述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10。
如图7所示,制冷装置1以堵塞呈矩形状箱体的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的方式被安装。在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设有主体壁2和分隔壁5。主体壁2由隔热件等形成,被固定于集装箱6的前面开口部而堵塞开口部。主体壁2包含上部3和下部4,下部4构成与上部3相比向内侧(库内侧)凹陷的凹状部。分隔壁5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与主体壁2相比被设置在库内S4侧。
主体壁2的下部4(凹状部4)在库内S4的外侧形成外侧空间S1。此外,主体壁2的上部3与分隔壁5之间形成有内侧上部空间S2。主体壁2的下部4与分隔壁5之间形成有内侧下部空间S3。在外侧空间S1配置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库外风扇15等。在内侧上部空间S2配置有蒸发器14、库内风扇16a、16b等。在库内S4(货物室S4)收容货物。
在分隔壁5的上部设有将内侧上部空间S2与库内S4连通的吸入口5a,在分隔壁5的下部设有将内侧下部空间S3与库内S4连通的吹出口5b。如果库内风扇16a、16b运转,库内S4的空气通过吸入口5a流入内侧上部空间S2,并输送到蒸发器14。被输送到蒸发器14的吸入空气在蒸发器14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经由内侧下部空间S3并通过吹出口5b而向库内S4吹出。被吹向库内S4的吹出空气在库内S4循环,并通过吸入口5a再次流入内侧上部空间S2。图7中,用箭头表示了在库内S4循环的空气的大致的流动,但空气流动并不限定于该箭头所示的路径。
吸入温度传感器RS在内侧上部空间S2设置在蒸发器14的上游侧,检测被输送到蒸发器14的库内S4的空气的温度(吸入空气的温度)。吹出温度传感器SS在内侧下部空间S3被设置在吹出口5b附近,检测被吹出到库内S4的空气的温度(吹出空气的温度)。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为固定值(即设定温度SP),而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这些构成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是表示制冷装置1的控制系统以及主要机构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8所示,控制部50基于各种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压力等,进行压缩机11、膨胀阀13、库外风扇15、库内风扇16a、16b等的运转控制。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控制部50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一样的构成,而且还具备作为温度修正部53的功能和作为库内风扇控制部54的功能。温度修正部53根据库内S4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形成吸入空气以及吹出空气的流动的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即,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库内风扇16a、16b的风量。库内风扇16a、16b是能够变更旋转速度的风扇。库内风扇控制部54能够从速度互不相同的多个旋转速度中选择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能从高速和低速中选择,但也可以从速度互不相同的三个以上的多个旋转速度中选择。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预先规定有多个控制目标值。多个控制目标值被存储在例如控制部50的存储器等,也可由用户变更设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包含第一控制目标值、第二控制目标值以及第三控制目标值。第一控制目标值是与库内S4的目标温度(设定温度SP)相同的值(例如10℃)。第二控制目标值是在吸入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即,库内S4的温度高的情况),为了促进库内S4的冷却而设置的值,是小于第一控制目标值的值(例如8℃)。第三控制目标值是在从第二控制目标值返回到第一控制目标值时为了将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而设置的值,是小于第一控制目标值且大于第二控制目标值的值(例如9℃)。此外,各控制目标值的具体的数值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先规定有作为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时的基准的基准值和作为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时的基准的基准值。这些基准值被存储在例如控制部50的存储器等,也可由用户变更设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时的基准的基准值包含第一基准值和第二基准值,作为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时的基准的基准值包含第三基准值和第四基准值。第一基准值是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库内S4的冷却不足的值,是大于库内S4的目标温度(设定温度SP)的值(例如12℃)。第二基准值是用于判断库内S4的冷却不足是否缓和的值,是小于第一基准值的值(例如11℃)。第三基准值是用于判断库内S4的冷却是否过度被促进的值,是小于第二基准值的值(例如10.5℃)。第四基准值是用于判断在库内S4的冷却不足缓和后,是否再次发生库内S4的冷却不足的值,是大于第一基准值的值(例如13℃)。此外,各基准值的具体的数值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
图9是表示冷藏运转中运转控制部52进行的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的控制例的说明图。图9表示该控制时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以及吸入空气的温度的时序变化的一例,并且,表示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例。在图9中,用实线表示的折线表示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时序变化,用虚线表示的折线表示吸入空气的温度的时序变化。图10是表示运转控制部52进行的冷藏运转中切换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的控制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9及图10具体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例。
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例中,如果满足例如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例同样的条件,则运转控制部52开始冷藏运转。并且,在开始冷藏运转时,首先进行运转模式的选择(步骤S41)。在图9及图10所示的控制例中,举出选择热负荷高的热装货物用的设定(即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运转模式的选择可例如与图3所示的控制例同样地进行,此外也可以由用户手动操作、通过通信装置等而进行。
如果进行运转模式的选择,运转控制部52首先进行下拉控制而快速冷却库内S4(步骤S42)。运转控制部52进行下拉控制直到朝向库内S4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达到设定温度SP(第一控制目标值)为止。如果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例如在图9中到达点A而低于第一控制目标值(步骤S43;“是”),运转控制部52将冷藏运转的控制从下拉控制切换为能力控制(步骤S44)。能力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说明的控制一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运转控制部52在能力控制中,判断是否满足向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步骤S45)。作为向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例如可使用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一样的切换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52在步骤S45可基于与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S6至步骤S9的切换条件一样的条件,判断是否满足从能力控制向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52在图10所示的步骤S45也可采用简化的切换条件,在进行与步骤S6一样的处理后,不进行步骤S7至S9的处理。
运转控制部52在满足向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45;“是”),停止能力控制而开始下拉控制,也就是说,将冷藏运转中的控制从能力控制切换为下拉控制(步骤S42)。另一方面,运转控制部52在不满足向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45;“否”),继续进行能力控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只有吹出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控制目标值,则不判断为库内S4的温度充分降低,还参照吸入空气的温度。即,例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容积大的库内S4收容有热负荷高的大量的热装货物的情况下,即使吹出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控制目标值,也因从热装货物释放出的气体等的影响而库内S4有时处于未充分被冷却的状态。
对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吹出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且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第一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46;“是”),由于依然判断为库内S4冷却不足,因此,温度修正部53将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从第一控制目标值修正为第二控制目标值(步骤S47)。据此,运转控制部52以使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第二控制目标值的方式控制制冷剂回路10。
另一方面,在吹出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且吸入空气的温度为第一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6;“否”),不进行控制目标值的修正而继续进行能力控制(步骤S44)。
如果控制目标值被修正为第二控制目标值,库内S4的冷却强化,吹出空气的温度逐渐接近第二控制目标值,伴随于此,吸入空气的温度的下降也得以促进。并且,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库内的冷却不足消除。具体而言,吸入空气的温度例如在图9中到达点B而低于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48;“是”),温度修正部53将控制目标值修正为第一控制目标值(步骤S49)。
另一方面,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为第二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8;“否”),不进行控制目标值的修正而继续进行能力控制(步骤S44)。
另外,在步骤S49,控制目标值优选从第二控制目标值向第一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具体而言,例如图9所示的控制例中,控制目标值从第二控制目标值提高至第三控制目标值。然后,如果满足预先规定的修正条件,控制目标值从第三控制目标值提高至第一控制目标值。作为所述预先规定的修正条件,可例示例如控制目标值提高至第三控制目标值后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这样,通过阶段性地提高控制目标值,能够抑制库内S4的温度上升,能够缩小温度变化导致的对货物的影响。具体而言,例如能够抑制因温度变化而导致货物(例如精密设备)结露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步骤S49,也可以在温度修正部53进行将控制目标值修正为第一控制目标值的控制的基础上,还由库内风扇控制部54进行减小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的控制。
接着,运转控制部52判断是否满足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的变更条件(步骤S50)。具体而言,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例如在图9中到达点C而低于第三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50;“是”),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库内风扇16a、16b,使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变小(步骤S5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低速。据此,降低库内风量使库内S4的冷却减弱,并能够减少耗电。另外,即使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三基准值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的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为下限值,则不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
此外,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例如在图9中到达点D而高于第四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50;“是”),库内风扇控制部54控制库内风扇16a、16b,以使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变大(步骤5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高速。据此,能够提高库内风量来再次冷却库内S4整体。此外,即使在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第四基准值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的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为上限值,则不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
另外,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为第三基准值以上且第四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50;“否”),不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继续进行能力控制(步骤S44)。
此外,步骤S50的旋转速度的变更条件除了包含基于上述的第三基准值和第四基准值的条件以外,优选还包含吹出空气的温度处于第一控制目标值(设定温度SP)的范围内的这一条件。由此,将库内S4的温度(吹出空气的温度)在第一控制目标值(设定温度SP)附近稳定的情况作为条件而追加,从而能够减小因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而导致的温度变动。
在能力控制中,例如以吹出空气的温度在相对于第一控制目标值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第一控制目标值±0.5℃)内的方式控制制冷剂回路10。因此,在步骤S50提高旋转速度时的优选的变更条件包含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三基准值且吹出空气的温度在相对于第一控制目标值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此外,在步骤S50降低旋转速度时的优选的变更条件包含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第四基准值且吹出空气的温度在相对于第一控制目标值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
另外,在图9及图10所示的控制例中,例示了如果吹出空气的温度在图9中到达点A而低于第一控制目标值(设定温度SP),则运转控制部52进行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的控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种控制,也可以进行例如以下的变形例的控制。
在该变形例中,在下拉控制,如果用实线表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在图9中到达点A而低于第一控制目标值(设定温度SP),则如用点划线的折线所示,在维持下拉控制的状态下,进行如图10所示的步骤S46、S47的处理。在该变形例中,吹出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控制目标值、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第一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46;“是”),温度修正部53将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从第一控制目标值修正为第二控制目标值(步骤S47)。并且,运转控制部52继续进行下拉控制,以使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第二控制目标值的方式控制制冷剂回路10。然后,如果用点划线表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在图9中到达点E而低于第二控制目标值,则运转控制部52进行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的控制,温度修正部53将控制目标值修正为第一控制目标值(步骤S49)。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具备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10。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调节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来调节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在压缩机11中进行制冷剂的容量控制来调节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进行。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图1中所示的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调节也可以并用在压缩机11进行的制冷剂的容量控制和通过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进行的对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的调节。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省略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的情况下,在下拉控制中,根据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并驱动压缩机11,从而库内快速被冷却。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省略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35的情况下,在能力控制中,根据用外气温度传感器ES检测出的外气温度调整膨胀阀13的开度,还根据用吹出温度传感器SS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在压缩机11进行制冷剂的容量控制,从而以低于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并将库内维持在适度的温度状态,以使库内温度在相对于设定温度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设定温度±0.5℃)内。
具体而言,压缩机11在能力控制时,以伴随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SP而使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变小的方式被控制。据此,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而库内过度被冷却的情况下,减少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量来降低蒸发器14的热交换能力,以避免库内过度被冷却。
与此相反,压缩机11在能力控制时,以伴随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SP而使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变大的方式被控制。据此,在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想要进一步冷却库内的情况下,增大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量来提高蒸发器14的热交换能力,以促进库内的冷却。
例如在压缩机11为可通过逆变器进行容量变更的容量可变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调整压缩机11的马达的频率(转速),来控制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即,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向压缩机11的马达供应电力。如果使从逆变器供应到马达的交流的频率(即,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发生变化,则马达的旋转速度变化,其结果,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变化。此外,例如在压缩机11为马达的旋转速度恒定的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下,通过使压缩机11的马达间歇地动作,能够控制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进行与图2至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控制,而且能够进行与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控制。以下,使用图3所示的控制和图5所示的控制简单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图3的控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7将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大于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作为判断条件。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图3的步骤S7将压缩机的运转容量大于预先规定的运转容量作为判断条件。作为所述预先规定的运转容量,可例示从逆变器向马达供应的预先规定的交流的频率(例如预先规定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图3所示的其他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图5所示的控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在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吸入比例阀35的开度设定为大于初期开度APO的预先规定的开度,并开始能力控制。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图5的步骤S23以循环量控制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设定为大于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初期设定的预先规定的运转容量的预先规定的运转容量,并开始能力控制。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其他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图5说明了在能力控制中设有多个冷藏模式(循环量控制模式、BSV控制模式、DSV控制模式以及HSV控制模式)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而在能力控制中只设有一个冷藏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图5的步骤S24至S32,不依据步骤S21、S22、S34的条件而执行步骤S23来简化构成。此外,该步骤S23代替循环量控制模式而执行该只有一个的冷藏模式,即执行具有最大的冷却能力的冷藏模式。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包含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和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的控制这两者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修正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的控制,而省略基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变更库内风扇16a、16b的旋转速度的控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制冷装置1冷却在海上运输等使用的集装箱的库内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制冷装置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海上运输等中使用的集装箱。制冷装置1也能使用于例如冷却仓库等的库内的情况。
此外,上述图1至图10所示的构成以及处理只不过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例示,并不用于将本发明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括
所述制冷装置(1)进行冷却库内的冷藏运转,以使库内温度达到在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设定的设定温度(SP),其包括:运转控制部(52),在冷藏运转过程中,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其中,所述能力控制以低于所述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所述运转控制部(52)进行所述下拉控制直到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达到所述设定温度(SP)为止。
根据该构成,通过下拉控制,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降低至达到设定温度(SP)。也就是说,相比于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同样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设定温度(SP)高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温度的时刻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的情况,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降低。
因此,例如在库内保管有大量的热装货物的情况等,即使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库内温度快速上升,但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相比,能够减小通过能力控制将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SP)的温度范围,因此,能够缩短将库内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SP)所需的时间。
此外,所述制冷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膨胀阀(13),用于调整流到库内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量;以及吸入调整阀(35),用于调整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其中,作为所述冷藏运转中的运转模式,预先设定有用于冷却热装货物的热装货物模式以及用于冷却热装货物以外的通常的货物的通常货物模式,所述运转控制部(52),在所述下拉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并使所述吸入调整阀(35)全开并驱动所述压缩机(11);在所述能力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还根据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调整所述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11),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SP),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的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根据所选择的运转模式,能够切换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转移条件。
例如在库内保管有大量的热装货物的情况等下,考虑到库内温度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快速上升的情况,将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温度条件设定得低。但是,此时,在库内保管有不是热装货物的通常货物的情况下,例如图6(b)所示,在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库内温度比设定温度还要低(下冲),有可能过度冷却货物而使其损伤。
但是,根据运转模式切换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转移条件,例如在库内保管有热装货物的情况下,选择热装货物模式作为运转模式,并进行下拉控制直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库内的设定温度(SP)为止,从而与选择通常货物模式作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
也就是说,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即使在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快速上升的情况下,也与将通常货物模式选择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低,因此,能够减轻通过能力控制使库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SP)所需的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此外,在库内保管有不是热装货物的货物的情况下,选择通常货物模式来作为运转模式,将下拉控制进行至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库内的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的温度为止,从而与选择热装货物模式作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的切换初期的库内温度。
也就是说,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过渡期,与将热装货物模式选择为运转模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库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SP)的可能性,能够减轻过度冷却货物而使其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所述制冷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膨胀阀(13),用于调整流到库内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量,其中,作为所述冷藏运转中的运转模式,预先设定有用于冷却热装货物的热装货物模式以及用于冷却热装货物以外的通常的货物的通常货物模式,所述运转控制部(52),在所述下拉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11);在所述能力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11),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SP),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在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的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在该构成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在压缩机(11)进行制冷剂的容量控制来调节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进行。在该构成中,能够获得与通过上述的吸入调整阀(35)调整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的情况同样的效果。即,根据该构成,根据所选择的运转模式,能够切换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的转移条件。
此外,优选:作为从所述能力控制向所述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预先设定有第一判定条件和第二判定条件,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采用比所述第二判定条件低的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作为阈值且采用满足该温度条件的持续时间作为阈值的条件。
根据该构成,在能力控制中,例如因蒸发器(14)附着有霜等而不能以原来的冷却能力进行冷却,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第二判定条件中采用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不能完全冷却的状况,并切换为冷却能力高于能力控制的下拉控制,能够适当地冷却库内。
另外,在能力控制中,例如在蒸发器(14)并未附着霜但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而库内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虽然吹出空气的温度并没有超过第二判定条件采用的阈值,但有时成为低于该阈值的温度状态长时间持续的状态。根据该构成,能够根据第一判定条件判断该状态,在该判断时,切换为冷却能力高于能力控制的下拉控制,能够适当冷却库内。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大于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第一预先规定温度(T1)的温度的状态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Td)的情况,所述第二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第二预先规定温度(T2)的温度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二预先规定温度(T2)高于所述第一预先规定温度(T1)。
在进行能力控制时,当处于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设定温度(SP)高出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的状态时,认为成为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已不能完全冷却库内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在进行能力控制时,能够根据是否满足第二判定条件来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不能完全冷却库内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进行能力控制时,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打开至初期开度(APO)以上,也就是说,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与吸入调整阀(35)的初期开度(APO)相对应的温度,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虽然不高于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但高于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1)的温度的状态的持续时间长于预先估计的时间(Td)的状态认为是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在进行能力控制时,能够根据是否满足第一判定条件来适当地判定在能力控制中是否发生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
另外,第一预先规定温度(T1)是低于第二预先规定温度(T2)的温度。因此,在满足第一判定条件的情况下,与满足第二判定条件的情况相比较,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下从能力控制切换到下拉控制,因此,能够减轻能力控制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容量大于预先规定的容量、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第一预先规定温度(T1)的温度的状态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Td)的情况,所述第二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SP)高出第二预先规定温度(T2)的温度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二预先规定温度(T2)高于所述第一预先规定温度(T1)。
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在进行能力控制时,能够根据是否满足第二判定条件来适当地判定是否发生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不能完全冷却库内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进行能力控制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容量大于预先规定的容量,也就是说,吹出空气的温度高于与所述预先规定的容量相对应的温度,且吹出空气的温度虽然不高于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但高于比设定温度(SP)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T1)的温度的状态的持续时间长于预先估计的时间(Td)的状态认为是以能力控制则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在进行能力控制时,能够根据是否满足第一判定条件来适当地判定在能力控制是否发生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
此外,第一预先规定的温度(T1)是低于第二预先规定的温度(T2)的温度。因此,在满足第一判定条件的情况下,与满足第二判定条件的情况相比较,在吹出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下从能力控制切换为下拉控制,因此,能够减轻能力控制时间变长的可能性。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所述运转控制部(52),在满足所述第一判定条件后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在满足第一判定条件时,也就是说,处于因热装货物的呼吸热等而库内温度上升的状况,而判定为处于以能力控制的冷却能力则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时,之后,从下拉控制向能力控制切换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因此,与冷却能力不是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轻成为冷却能力不足的状况的可能性。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所述运转控制部(52),在满足所述第二判定条件后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当所述压缩机(1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或者为预先规定的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另一方面,当所述压缩机(1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在所述预先规定的范围内且低于所述预先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以冷却能力比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低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在满足第二判定条件时,之后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根据压缩机(1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适当地切换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还是以冷却能力低于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能够减轻库内过于被冷却的可能性。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所述运转控制部(52),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的开度,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当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成为比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大的开度以下。也就是说,与将吸入调整阀(35)的开度调整为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APO)时相比较,能够增大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能够提供冷却能力。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运转控制部(52),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容量设定为大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容量的容量,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当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压缩机的运转容量成为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容量大的容量以下。也就是说,与将压缩机的运转容量调整为所述预先规定的容量时相比较,能够增大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量,能够提供冷却能力。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所述运转控制部(52),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当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为作为所述能力控制中的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而预先规定的开度以上时,将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根据外气温度而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的开度,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另一方面,当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低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开度时,不对所述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直接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根据该构成,当从下拉控制切换到能力控制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膨胀阀(13)的开度为能力控制中的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以上,也就是说,外气温度为与膨胀阀(13)的开度的上限值相对应的温度以上,而处于要求提高冷却能力的状况时,与将膨胀阀(13)的开度调整为对应于外气温度的初期开度时相比较,能够增大流到蒸发器14的制冷剂量,据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所述制冷装置也可以还包括:温度修正部,修正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其中,作为所述控制目标值设定有第一控制目标值和第二控制目标值,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是与所述设定温度相同的值,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是小于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的值,在所述控制目标值被设定为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而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通过进行所述下拉控制达到所述设定温度、并且从库内输送到蒸发器的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预先规定的第一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变更为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控制使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
在该构成中,当通过进行下拉控制而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在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预先规定的第一基准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库内冷却不足。即,在该情况下,库内的温度并未充分下降而判断为库内的温度高,控制目标值被变更为第二控制目标值。然后,制冷装置以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第二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被控制。因此,在该构成中,与控制目标值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促进库内的冷却,因此,能够使库内温度在更短的时间内接近设定温度。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变更为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
在该构成中,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库内的冷却不足得到解决,控制目标值从第二控制目标值变更为第一控制目标值,因此,能够抑制库内的温度过度地下降。
此外,在所述制冷装置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至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
在该构成中,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库内的冷却不足得到解决,控制目标值从第二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至第一控制目标值。因此,在该构成中,能够抑制库内的温度过于降低。而且,在阶段性地进行控制目标值的变更的本构成与控制目标值从第二控制目标值一下子返回到第一控制目标值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抑制库内温度的上升。
所述制冷装置也可以还包括:库内风扇,形成所述吸入空气以及所述吹出空气的流动;以及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的动作,其中,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三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使所述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小,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大的预先规定的第四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使所述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大。
在该构成中,在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三基准值的情况下,库内风扇被控制为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库内的温度过于降低,并能够减少耗电。并且,之后吸入空气温度高于第四基准值的情况下,库内风扇被控制为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大,因此,能够抑制库内的温度过于上升。
符号说明
1   制冷装置
10  制冷剂回路
11  压缩机
12  冷凝器
13  膨胀阀
14  蒸发器(库内热交换器)
35  吸入比例阀(吸入调整阀)
50  控制部
52  运转控制部
APO  (吸入调整阀的)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
ES  外气温度传感器
SP  设定温度
SS  吹出温度传感器
T1  第一预先规定温度
T2  第二预先规定温度
Td  预先规定的时间

Claims (15)

1.一种制冷装置,进行冷却库内的冷藏运转,以使库内温度达到在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设定的设定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转控制部,在冷藏运转过程中,切换进行下拉控制和能力控制,其中,所述能力控制以低于所述下拉控制的冷却能力冷却库内,
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所述下拉控制直到朝向库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至少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膨胀阀,用于调整流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以及
吸入调整阀,用于调整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量,其中,
作为所述冷藏运转中的运转模式,预先设定有用于冷却热装货物的热装货物模式以及用于冷却热装货物以外的通常的货物的通常货物模式,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下拉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并使所述吸入调整阀全开并驱动所述压缩机;在所述能力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还根据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调整所述吸入调整阀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
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的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膨胀阀,用于调整流到库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其中,
作为所述冷藏运转中的运转模式,预先设定有用于冷却热装货物的热装货物模式以及用于冷却热装货物以外的通常的货物的通常货物模式,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下拉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在所述能力控制中,根据外气温度调整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并驱动所述压缩机,
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热装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当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运转模式在选择所述通常货物模式的情况下,在进行所述下拉控制时,如果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预先规定的温度的温度,则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从所述能力控制向所述下拉控制的切换条件,预先设定有第一判定条件和第二判定条件,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采用比所述第二判定条件低的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作为阈值且采用满足该温度条件的持续时间作为阈值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吸入调整阀的开度大于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第一预先规定温度的温度的状态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的情况,
所述第二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第二预先规定温度的温度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二预先规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先规定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容量大于预先规定的容量、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第一预先规定温度的温度的状态持续预先规定的时间的情况,
所述第二判定条件是指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超过比所述设定温度高出第二预先规定温度的温度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二预先规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先规定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满足所述第一判定条件后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以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满足所述第二判定条件后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当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或者为预先规定的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另一方面,当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在所述预先规定的范围内且低于所述预先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以冷却能力比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低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吸入调整阀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的开度,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容量设定为大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容量的容量,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控制部,当从所述下拉控制切换到所述能力控制时,在以所述冷却能力为最大的冷藏模式开始所述能力控制的情况下,当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为作为所述能力控制中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上限值而预先规定的开度以上时,将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设定为大于根据外气温度而预先规定的初期开度的开度,并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另一方面,当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低于所述预先规定的开度时,不对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直接开始所述能力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修正部,修正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的控制目标值,其中,
作为所述控制目标值设定有第一控制目标值和第二控制目标值,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是与所述设定温度相同的值,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是小于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的值,
在所述控制目标值被设定为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而且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通过进行所述下拉控制达到所述设定温度、并且从库内输送到蒸发器的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预先规定的第一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变更为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控制使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二控制目标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变更为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温度修正部将所述控制目标值阶段性地提高至所述第一控制目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库内风扇,形成所述吸入空气以及所述吹出空气的流动;以及
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的动作,其中,
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低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小的预先规定的第三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使所述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小,
在所述吸入空气的温度高于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大的预先规定的第四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库内风扇控制部控制所述库内风扇,使所述库内风扇的旋转速度变大。
CN201380068075.7A 2012-12-28 2013-12-27 制冷装置 Active CN104870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225 2012-12-28
JP2012288225 2012-12-28
PCT/JP2013/007700 WO2014103339A1 (ja) 2012-12-28 2013-12-27 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916A true CN104870916A (zh) 2015-08-26
CN104870916B CN104870916B (zh) 2017-05-03

Family

ID=5102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075.7A Active CN104870916B (zh) 2012-12-28 2013-12-27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9242B2 (zh)
JP (1) JP5594425B2 (zh)
CN (1) CN104870916B (zh)
DK (1) DK179086B1 (zh)
WO (1) WO20141033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298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
CN110573811A (zh) * 2017-05-09 2019-12-13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0304A (ja) * 2014-10-21 2016-05-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冷却庫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KR20160084149A (ko) * 2015-01-05 2016-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JP6406214B2 (ja) * 2015-11-04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収納装置
JP6483061B2 (ja) * 2016-07-14 2019-03-13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チラー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013545A1 (en) * 2016-07-14 2018-01-18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6474108B2 (ja) * 2016-07-14 2019-02-27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チラー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009192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Phononic, Inc. Control scheme for beverage coolers optimized for beverage quality and fast pulldown tim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4278A (ja) * 1985-10-08 1987-04-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オ−プンシヨ−ケ−スの庫内温度制御装置
JPS63187061A (ja) * 1987-01-28 1988-08-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3181766A (ja) * 1989-12-11 1991-08-07 Daikin Ind Ltd コンテナ冷凍装置
CN1340684A (zh) * 2000-08-24 2002-03-20 东芝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464962A (zh) * 2001-06-26 2003-12-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1233374A (zh) * 2005-07-29 2008-07-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1568779A (zh) * 2007-09-28 2009-10-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2725597A (zh) * 2009-11-25 2012-10-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JP2012255631A (ja) * 2011-06-10 2012-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0197A (en) * 1979-01-02 1980-09-02 Dunham-Bush, Inc. High speed variable delivery helical screw compressor/expande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and waste heat energy _recovery system
US6047557A (en) * 1995-06-07 2000-04-11 Copeland Corporation Adaptive control f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pulse width modulated duty cycle scroll compressor
US6826917B1 (en) * 2003-08-01 2004-12-07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itial pull down control for a multiple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system
US7730732B2 (en) 2003-10-20 2010-06-08 Hoshizaki Denki Co., Ltd. Refrigerating storage cabinet
US7237395B2 (en) * 2003-12-22 2007-07-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s
JP3864989B1 (ja) * 2005-07-29 2007-01-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20090038322A1 (en) * 2006-03-30 2009-02-12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JP5027443B2 (ja) * 2006-05-19 2012-09-19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JP5405009B2 (ja) * 2007-09-06 2014-02-05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の庫内温度制御装置
CN101910770B (zh) * 2007-11-09 2015-11-25 开利公司 运输制冷系统和操作方法
EP2245387B1 (en) * 2008-01-17 2017-12-20 Carrier Corporation Capacity modulation of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US20090248218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for a transport unit
CN102232167B (zh) * 2008-10-01 2013-08-14 开利公司 跨临界制冷循环中的液体蒸气分离
US9297548B2 (en) * 2008-10-31 2016-03-29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rol of multiple zone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s
US9160258B2 (en) * 2009-07-27 2015-10-13 Rocky Research Cooling system with increased efficienc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4278A (ja) * 1985-10-08 1987-04-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オ−プンシヨ−ケ−スの庫内温度制御装置
JPS63187061A (ja) * 1987-01-28 1988-08-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3181766A (ja) * 1989-12-11 1991-08-07 Daikin Ind Ltd コンテナ冷凍装置
CN1340684A (zh) * 2000-08-24 2002-03-20 东芝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464962A (zh) * 2001-06-26 2003-12-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1233374A (zh) * 2005-07-29 2008-07-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1568779A (zh) * 2007-09-28 2009-10-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2725597A (zh) * 2009-11-25 2012-10-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JP2012255631A (ja) * 2011-06-10 2012-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298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
CN110573811A (zh) * 2017-05-09 2019-12-13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装置
CN110573811B (zh) * 2017-05-09 2021-03-23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29242B2 (en) 2017-11-28
DK201500341A1 (en) 2015-07-13
US20150330703A1 (en) 2015-11-19
JP5594425B2 (ja) 2014-09-24
CN104870916B (zh) 2017-05-03
DK179086B1 (en) 2017-10-16
JP2014142171A (ja) 2014-08-07
WO2014103339A1 (ja)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916A (zh) 制冷装置
CN102648384B (zh)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101568779B (zh) 冷冻装置
CN103717981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逻辑
CN100529595C (zh) 制冷设备的加热器的运行循环方法和制冷设备
DK1912029T3 (en) COOLING UNIT
US7866167B2 (en) Icemaker system for a refrigerator
CN103547872B (zh) 冷藏库
JP2007071505A (ja) 冷凍装置
CN104024752A (zh)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3608630B (zh) 制冷装置
CN106461306A (zh) 制冷装置
JP4609590B2 (ja) 冷凍装置
JP6805612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JP2010078230A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03086097B (zh) 操作用于货物集装箱的制冷系统的方法
JP6143585B2 (ja) ショーケース冷却装置
JP2008014545A (ja) 冷却装置
JP2009174803A (ja) 冷凍・冷蔵設備の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174802A (ja) 冷凍・冷蔵設備の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JP5256622B2 (ja) 冷凍装置
CN107110586A (zh) 制冷装置
JP2006038257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CN113294924A (zh) 冷冻装置
JP2010236729A (ja) 冷凍・冷蔵設備の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