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872B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872B
CN103547872B CN201280024057.4A CN201280024057A CN103547872B CN 103547872 B CN103547872 B CN 103547872B CN 201280024057 A CN201280024057 A CN 201280024057A CN 103547872 B CN103547872 B CN 103547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chamber
temperature
refrigerating
freezer
evapori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0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872A (zh
Inventor
境寿和
西村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0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419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21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730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231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02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958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74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13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40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6Defroster control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3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2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25D2323/0026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ming air flow
    • F25D2323/00266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ming air flow through the bott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25D2323/0027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 F25D2323/0027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from the back 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02Sensors detecting door op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在箱体内设置有至少具有压缩机(19)、蒸发器(20)和冷凝器的制冷循环,冷凝器具有:强制空冷方式的主冷凝器(21);与该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连接的流路切换阀(3);和与该流路切换阀(3)的下游侧连接的副冷凝器,该副冷凝器具有并列连接的多个防露管(1、2),使制冷循环在高负载条件下运转时,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多个防露管(1、2)。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库,在具有防止壁面结露的冷凝器配管(以下称作“防露管”)的冷藏库中,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冷藏库,在冷冻室和冷藏室中分别具有阻断冷气的风门,使用一个蒸发器分别单独地冷却冷冻室和冷藏室,由此来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冷藏库,特别涉及在利用附着于冷却器的霜的潜热和显热来冷却储藏室的冷藏库中,抑制利用加热器除霜时的箱内升温的控制。
背景技术
基于节能的观点,在家用冷藏库中,除了利用风扇进行空冷的冷凝器外,还一同使用贴附在箱体外廓的内侧来防止壁面的结露的防露管。在此情况下,在家用冷藏库中,从防止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使用可燃性制冷剂,为了削减封入制冷剂量,利用配管内径小的防露管。
因此,为了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提出根据需要改变防露管的结构的冷藏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现有的冷藏库。
图21是现有的冷藏库的制冷循环结构图。
如图21所示,该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60、主冷凝器61、冷冻室用防露管62、冷藏室用防露管63、流路切换阀64。此外,该制冷循环还具有:冷藏用阻尼65、冷藏室蒸发器66、冷藏室风扇67、冷冻用阻尼68、冷冻室蒸发器69和冷冻室风扇70。
此处,现有的冷藏库是,利用冷藏室蒸发器66冷却冷藏室(未图示),利用冷冻室蒸发器69冷却冷冻室(未图示)。另外,冷藏室用防露管63设置于冷藏室(未图示)的开口部,以防止壁面的结露,冷冻室用防露管62设置于冷冻室(未图示)的开口部,以防止壁面的结露。
下面,说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现有的冷藏库的动作。
从压缩机60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61与冷冻室用防露管62中散热而液化后,被供给流路切换阀64。在冷藏室(未图示)需要冷却的情况下,切换流路切换阀64,在冷藏室用防露管63散热后,在冷藏用阻尼65减压,向冷藏室蒸发器66供给制冷剂并使其蒸发。此时,驱动冷藏室风扇67,由此进行冷藏室(未图示)的冷却。
另一方面,在冷冻室(未图示)需要冷却的情况下,切换流路切换阀64,在冷冻用阻尼68减压,向冷冻室蒸发器69供给制冷剂使其蒸发。此时,驱动冷冻室风扇70,进行冷冻室(未图示)的冷却。
结果,在进行冷冻室(未图示)的冷却时,能够不使制冷剂流经冷藏室用防露管63地进行运转,能够抑制起因于冷藏室用防露管63的压力损失。另外,还能够抑制使制冷剂流经冷藏室用防露管63并散热的部分热量侵入冷藏室(未图示)而变成热负载。
但是,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在进行冷藏室的冷却时,必须使制冷剂串列地流经冷冻室用防露管62和冷藏室用防露管63,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成为耗电量增大的原因。
另外,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无论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如何,都无法抑制起因于冷冻室用防露管62的压力损失和热负载。
因此,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和热负载成为一个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主冷凝器的下游侧经由流路切换阀并列连接多个防露管,从而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来调整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和热负载。
另外,在现有的家用冷藏库中,基于节能的观点,有一种冷藏库是,使用一个蒸发器分别单独冷却冷冻室和冷藏室,由此来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在冷却空气温度较高的冷藏室时,以比冷冻室高的蒸发温度来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
进而,还提出一种方案,使用分别设置于冷冻室和冷藏室中的阻断冷气的风门,在压缩机停止过程中利用冷藏室内的食品的热量对蒸发器进行除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在除去附着在蒸发器上的霜时,削减加热用加热器的电力,同时削减冷却冷藏室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实现节能化。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现有的冷藏库。
图22是现有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3是现有的冷藏库的制冷循环结构图,图23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和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动态的波形图,图24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除霜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图22和图23中,冷藏库11具有:箱体12、门13、支承箱体12的支脚14、设置于箱体12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冷藏室17、配置于箱体12下部的冷冻室18。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还具有: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中的压缩机56、收纳于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内的主冷凝器21。另外,冷藏库11还具有: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于分隔壁22的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冷的冷凝器风扇23、设置于压缩机56上部的蒸发盘57、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另外,冷藏库11还具有:设置于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连接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和箱体12的上部的连通风路28。此处,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成两室,在冷凝器风扇23的上风侧收纳主冷凝器21,在下风侧收纳压缩机56和蒸发盘57。
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冷藏库11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与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箱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37、位于防露管37的下游侧,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干燥的干燥器38、将干燥器38和蒸发器20结合,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阻尼39。另外,冷藏库11还具有:将在蒸发器20产生的冷气供给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蒸发器风扇50、阻断供给冷冻室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51、阻断供给冷藏室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52、向冷藏室17供给冷气的管道53、检测冷冻室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54、检测冷藏室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55。
下面,说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现有的冷藏库的动作。
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升高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在停止压缩机56的状态下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驱动蒸发器风扇50。由此,利用蒸发器20和附着在其上的霜的低温的显热和霜的融化潜热来冷却冷藏室17(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冷却”)。
从开始中止循环冷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驱动压缩机56、冷凝器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50。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压缩机56与蒸发盘57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56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向防露管37供给。通过防露管37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并冷凝。通过防露管37的液体制冷剂由干燥器38除去水分,在阻尼39被减压,在蒸发器20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藏室17,并且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56回流(以下将该动作称作“PC冷却”)。此时,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比冷冻室18的温度高,且由于中止循环冷却使得蒸发器20的温度升高,因此,在PC冷却时能够迅速达到高的蒸发温度。
下面,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的关(OFF)温度,或者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升高至规定的开(ON)温度时,打开冷冻室风门51,关闭冷藏室风门52,驱动压缩机56、冷凝器风扇23、蒸发器风扇50。下面,与PC冷却同样通过使制冷循环运转,将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与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冻室18(以下,将该动作称作“FC冷却”)。
在图24中,区间e与中止循环冷却对应,区间f与PC冷却对应,区间g与FC冷却对应,区间h与冷却停止的动作对应。压缩机56在区间f和区间g的期间驱动,在区间h和区间e的期间停止。另外,冷冻室18在区间g的期间被冷却,冷藏室17在区间e和区间f的期间被冷却。此处,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变化大的原因在于,其上部与温度高的外部空气邻接,而其下部与温度低的冷冻室18邻接,因此,在非冷却期间中,上下的温差增大,且在冷却时增加上部的风量以迅速地冷却高温的上部。
接着,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51和冷藏室风门52,停止压缩机56、冷凝器风扇23、蒸发器风扇5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冷却停止”)。在通常运转过程中,依次重复中止循环冷却、PC冷却、FC冷却、冷却停止的一系列动作。在继续规定时间的通常运转后,为了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实施较长时间的中止循环冷却(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除霜”)。
图25是表示从“除霜开始”至“判定除霜结束”中止循环除霜的控制的流程图。如图25所示,首先,在即将开始PC冷却之前,通常运转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除霜开始”,即中止循环除霜开始。这是因为是利用冷藏室17内的热量以融化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所以抓住冷藏室17内的温度较高、热量大的时机。在停止压缩机56的状态下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进行驱动蒸发器风扇50、与中止循环冷却相同的一系列的动作,实施蒸发器20的除霜。
然后,在检测蒸发器20的温度的DEF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超过0℃时,“判定除霜结束”,即,判定能够完全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结束中止循环除霜的动作,返回通常运转。
通过该中止循环除霜,能够削减蒸发器20除霜时通常所使用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力,同时,能够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另外,通过该一系列动作,与FC冷却时相比,PC冷却时的蒸发器20保持在更高的温度,由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并且,通过中止循环冷却能够再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融化潜热,由此,能够削减除霜时的加热器电力(未图示),并且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但是,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会产生根据冷藏室17内的食品收纳量的多少的不同,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大幅变化的问题。这是因为融化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热量依赖于收纳在冷藏室17内的食品的热量,在几乎没有食品收纳量的情况下,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不会完全融化,中止循环除霜也有可能不会结束。
另外,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追加加热用加热器以作为辅助热源,从而能够确实地融化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但是难以适当地调整辅助使用的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这是因为,根据冷藏室17内的食品收纳量,供给蒸发器20的中止循环除霜的热量不明确,并且处于所附着的霜的融化过程中的蒸发器20几乎没有温度变化,难以精确地判别除霜的进行速度。结果,即使追加加热用加热器作为辅助热源,在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异常长的情况下紧急使用,或者从开始就供给所需以上的输出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事先判别供给蒸发器20的中止循环除霜的热量,合理地调整辅助使用的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从而合理地控制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通过中止循环冷却,PC冷却的时间被削减,结果产生在PC冷却时无法获得高的制冷循环的效率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制冷循环的起动初期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处于过渡状态,不能够充分地发挥与蒸发温度相符的冷冻能力。
另外,在为了使蒸发器20的温度上升,连续进行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的情况下,难以合理地限制中止循环冷却的时间,确保PC冷却的时间。这是因为,由于蒸发器20的结霜状态和温度的不同,中止循环冷却的冷却速度大幅变化,另外也与PC冷却的冷却速度不同,因此,使用相对于冷藏室17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化存在延时的PCC温度传感器55,不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中止循环冷却与PC冷却的比率。
另外,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产生冷藏室17的温度变化、特别是上部的温度变化变大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单独冷却冷藏室17的情况下,与同时冷却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情况相比,冷藏室17的吹出口附近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并且不冷却冷藏室17的非冷却时间变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缩短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的时间,频繁地重复冷藏室17的冷却和非冷却,结果就会产生在PC冷却时无法获得高的制冷循环效率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并且抑制冷藏室的温度变化。
因此,下面,说明图22、图23所公开的现有的冷藏库的动作。
在图26中,箭头M1~箭头M11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冷却控制中的模式切换。
在同时停止冷凝器风扇23、压缩机56、蒸发器风扇50的冷却停止状态(以下,将该动作称作“关(OFF)模式”)下,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FCC_ON温度,或者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PCC_ON温度(即,满足箭头M1的条件)时,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驱动压缩机56和冷凝器风扇23、蒸发器风扇5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PC冷却模式”)。
在PC冷却模式下,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割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压缩机56和蒸发盘57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56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被供给防露管37。通过防露管37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并冷凝。通过防露管37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38被除去水分,在阻尼39被减压,在蒸发器20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藏室17,并且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56回流。
在P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上升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即,满足箭头M2的条件)时,进入关(OFF)模式。
另外,在P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高的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即,满足箭头M5的条件)时,打开冷冻室风门51,关闭冷藏室风门52,驱动压缩机56、冷凝器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50。以下,与PC冷却同样,使制冷循环运行,由此,使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与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冻室18(以下,将该动作称作“FC冷却模式”)。
在F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显示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以上(即,满足箭头M6的条件)时,进入PC冷却模式。
另外,在F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低的温度(即,满足箭头M4的条件)时,进入关(OFF)模式。
下面,对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冷却动作进行说明。
对设置于蒸发器20附近的除霜加热器(未图示)通电,并且停止压缩机56,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驱动蒸发器风扇5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除霜模式”),由此,将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融化除去,且利用正在被除去的霜的升华热或者融化热来冷却冷藏室17。
另外,不对设置于蒸发器20附近的除霜加热器(未图示)通电,停止压缩机56,关闭冷冻室风门51,打开冷藏室风门52,驱动蒸发器风扇5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由此,利用蒸发器20和附着在其上的霜的低温的显热和霜的升华热或者融化热来冷却冷藏室17。此时,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未被完全融化除去,但是通过再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能够削减除霜模式时的加热器(未图示)的电力,并且能够冷却冷藏室17。
在FC冷却模式中,从接入电源时或者从上一次的除霜结束时起经过规定时间Tx2(即,满足箭头M7的条件)时,为了将冷冻室18冷却至比通常低的温度,继续规定时间的FC冷却(以下,将该动作称作“预冷模式”)。接着,从预冷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x3(即,满足箭头M8的条件)时,进入除霜动作。接着,在除霜过程中,安装在蒸发器20上的DEF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DEF_OFF温度高的温度时,或者从除霜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x4(即,满足箭头M9的条件)时,进入中止循环冷却模式。
另外,在关(OFF)模式中,从关(OFF)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m(即,满足箭头M10的条件)时,进入中止循环冷却模式。
在中止循环冷却模式中,从中止循环冷却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d(即,满足箭头M11的条件)时,转移到关(OFF)模式。
此处,对过载条件下的冷却动作进行说明。
在现有的冷藏库中,通过切换单独冷却冷藏室17的PC冷却和单独冷却冷冻室18的FC冷却来进行冷却控制,因此,在高温的食材等被放入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中这样产生过高负载的情况下,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任意一方有可能长时间不能够冷却。
因此,如箭头M5的条件所示,在PC冷却中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值的FCC_ON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如箭头M6的条件所示,在FC冷却中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值的PCC_ON温度的情况下,在PCC温度传感器55所检测的温度达到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或者FCC温度传感器54所检测的温度达到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之前,交替地重复规定时间Txr的PC冷却和规定时间Txf的FC冷却(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交替冷却”)。由此,能够避免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任意一方长时间不被冷却的状态。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动作,将PC冷却模式的蒸发器20的温度保持在比FC冷却模式高的温度,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并且通过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再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融化潜热,从而削减除霜时的加热器电力(未图示),并且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但是,在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中,在一部分的过载条件下实施交替冷却时,存在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任意一方慢冷(钝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特定的过载条件下预先设定的冷却时间Txr、Txf中,对于接入电源时或夏季频繁进行门的开关等各种过载条件,难以适当地进行控制。结果,在一部分的过载条件下,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负载平衡与冷却时间Txr、Txf的比例不一致,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任意一方冷却不足。另外,在交替冷却中,如果不合理地调整冷冻室18变成非冷却的PC冷却模式的冷却时间Txr,那么也可能存在一部分的过载条件下冰激凌等冷冻食品融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保持高效的PC冷却模式,并且根据过载条件下的冷藏室或者冷冻室的负载平衡来合理地调整冷却量,抑制温度升高。
图27是现有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8至图31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图27中,具有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的冷藏库101,在内部具有与压缩机104、冷凝器(未图示)、减压单元(未图示)一同构成制冷循环,且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05。另外,冷藏库101具有:将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内的空气吸入冷却器105,再次向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送风的冷却风扇106。
另外,冷藏库101具有:利用冷却风扇106调节向冷冻室102内强制送风的冷气的疏通,独立冷却冷冻室102的冷冻室风门107;和利用冷却风扇106调节向冷藏室103内强制送风的冷气的疏通,独立冷却冷藏室103的冷藏室风门108。而且,冷藏库101还具有:检测冷冻室102内的温度的冷冻室传感器109;和检测冷藏室103内的温度的冷藏室传感器110。
另外,在冷却器105的下方,设置有用来融化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的除霜加热器111,且在冷却器105设置有检测冷却器105的温度的冷却器传感器112。
下面,根据图28至图31对冷藏库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冷藏库的通常冷却时,在冷冻室冷却模式下,在步骤S01中,在冷冻室传感器109的检测温度Tfc比某个基准温度Tfcon高的情况下,在步骤S02中如果压缩机104不工作则启动压缩机104(步骤S03),打开冷冻室风门107,关闭冷藏室风门108,运转冷却风扇106来冷却冷冻室102(步骤S04)。
接下来,在步骤S05中,在冷冻室传感器109的检测温度Tfc是某个基准温度Tfcoff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6,变成冷藏室冷却模式。
在步骤S06中,在冷藏室传感器110的检测温度Tpc比某个基准温度Tpcon高的情况下,在步骤S07中如果压缩机104不工作则启动压缩机104(步骤S08),关闭冷冻室风门107,打开冷藏室风门108,运转冷却风扇106来冷却冷藏室103(步骤S09)。
接着,在步骤S10中,在冷藏室传感器110的检测温度Tpc是某个基准温度Tpcoff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判断是否继续冷却运转。在步骤S11中,在冷冻室传感器109的检测温度Tfc比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fcon高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02,变成冷冻室冷却模式,在Tfcon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变成中止循环冷却模式。
在步骤S12中首先停止压缩机104,接着,在步骤S13中,在压缩机104的运转时间tcomp比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defrost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4,在冷藏室传感器110的检测温度Tpc比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pcoff2高的情况下,关闭冷冻室风门107,打开冷藏室风门108,运转冷却风扇106进行冷却冷藏室103的中止循环冷却运转。接下来,在冷藏室传感器110的检测温度Tpc变成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pcoff2以下时,关闭冷冻室风门107,关闭冷藏室风门108,停止冷却风扇106,停止中止循环冷却运转,返回步骤S1进行通常冷却。
另外,在步骤S13中,在压缩机104的运转时间tcomp是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defrost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变成除霜模式。
在除霜模式中,在步骤S18中关闭冷冻室风门107,关闭冷藏室风门108,停止冷却风扇106,对除霜加热器111通电,融化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接着,在步骤S19中,在冷却器传感器112的检测温度Tdf是某个一定的基准值Tdfoff以下时,断开对除霜加热器的通电,结束除霜模式,再次通过步骤S1进行通常冷却。
提出一种冷藏库,通过上述这样的控制,能够利用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的潜热或显热冷却冷藏室103,并且能够减小在除霜模式中融化霜时的功率,缩短除霜时间,由此能够降低耗电量(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例如,从全开的除霜模式结束起,无论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时间长还是短,都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开始下一次的除霜模式,但是实际上在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时间长的情况下,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量减少。
结果,虽然一次除霜模式的时间缩短,但是因为在结霜量少时进行除霜运转、单位时间的除霜模式的次数相同,所以存在储藏室内多余地升温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库,在设置有冷冻室风门107的冷藏库中,根据运转状态预测在冷却器105上的霜的附着量,控制除霜模式的间隔,由此能够抑制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36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774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在主冷凝器的下游侧经由流路切换阀并列连接多个防露管。
由此,特别是在制冷剂循环量大的高负载时,同时并列使用多个防露管,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此处,高负载时是指,例如假设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湿度较高的夏季频繁地进行门开闭的情况、收纳了温度高的食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循环的运转率增大,制冷剂循环量增大,并且必须防止配设有防露管的冷藏库箱体周围的结露。此时,同时并列使用防露管以减少每个防露管的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在实施中止循环除霜之前,检测冷藏室内的食品收纳量,选择辅助使用的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后,实施中止循环除霜。由此,能够控制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在实施中止循环除霜过程中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升高,并且削减除霜所需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量,从而能够使实现冷藏库的节能化。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冷冻室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检测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比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的冷藏库具有:打开冷冻室风门,关闭冷藏室风门,使制冷循环运转并且冷却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冷冻室风门,打开冷藏室风门,使制冷循环运转并且冷却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和关闭冷冻室风门,打开冷藏室风门,停止制冷循环并且使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蒸发器和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根据FCC温度传感器或P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的开/关(ON/OFF),并且根据DFP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开/关(ON/OFF)。
由此,能够合理地调整中止循环冷却的时间,充分确保PC冷却的时间,并且能够抑制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变化,在PC冷却时获得高的制冷循环的效率,由此能够实现冷藏库的节能化。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在通常条件下,组合FC冷却模式、PC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并且在过载条件下,组合同时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由此,在通常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高效的PC冷却模式,并且在过载条件下,继续冷冻室的冷却,并且能够自动合理地调整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却量,由此能够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升高。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的第一储藏室;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的第二储藏室;具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使在冷却器中生成的冷气向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循环的冷却风扇;使冷却风扇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第一储藏室的第一风门;使冷却风扇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第二储藏室的第二风门;以及利用热量来融化附着在冷却器上的霜的除霜加热器。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在制冷循环停止状态时使冷却风扇运转,打开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冷却第一储藏室或第二储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利用除霜加热器来融化附着在冷却器上的霜的除霜模式,在该冷藏库中,控制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直至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冷冻室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通过预测冷却器上的霜的附着量来调整除霜间隔,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节能的冷藏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正面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背面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控制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动态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除霜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动态的波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冷却控制中的状态转移和其切换条件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累计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门累计开放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外部空气湿度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库内温度设定的关系的图。
图21是现有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22是现有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3是现有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
图24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和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动态的波形图。
图25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除霜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冷却控制中的状态转移和其切换条件的图。
图27是现有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8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现有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正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背面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控制模式的示意图。
在图1中,冷藏库11包括:箱体12、门13、支承箱体12的支脚14,并且形成有设置于箱体12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设置于箱体12背面上部的上部机械室16、作为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储藏室的冷藏室17、配置于箱体12下部的冷冻室18。
制冷循环具有:收纳于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收纳于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在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内的冷凝器中散热量大的主冷凝器21。
另外,还具有: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在分隔壁22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冷的冷凝器风扇23、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蒸发盘24、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此处,主冷凝器21由在内径约4.5mm的制冷剂配管上卷绕带状的翅片的螺旋翅片管构成。
另外,在下部机械室15中设置有:设置于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连接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和上部机械室16的连通风路28。此处,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成两室,在冷凝器风扇23的上风侧收纳主冷凝器21,在下风侧收纳蒸发盘24。
由图2至图4所示,作为冷凝器,除主冷凝器21外,还具有:作为进行制冷循环的高温热的散热的副冷凝器、配设于冷冻室18的开口部的第一防露管1;和配设于箱体12的背面侧的第二防露管2。
另外,还包括:将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与作为副冷凝器的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连接的流路切换阀3;连接第一防露管1的下游侧和第二防露管2的下游侧的合流点4;设置于合流点4的下游侧的干燥器5;设置于干燥器5的下游侧的阻尼6。此处,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由内径约3.2mm的制冷剂配管形成,与箱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
下面,对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
在高负载条件下,切换流路切换阀3,打开与第一防露管1的连接,打开与第二防露管2的连接,与压缩机19的运转联动,驱动冷凝器风扇23。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蒸发盘24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通过流路切换阀3被供给第一防露管1与第二防露管2。此时,主冷凝器21的配管内处于制冷剂冷凝的初始阶段,与第一防露管和第二防露管2相比,存在更多的气体制冷剂,且流速较快,因此,能够采用内径比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粗的配管,优选内径为4mm以上的配管。
然后,通过第一防露管1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而且,通过第二防露管2的制冷剂加热箱体12的背面,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通过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5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6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
如以上所述,在高负载条件下,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由此,减少每个防露管的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
接下来,在通常条件下,切换流路切换阀3,关闭与第一防露管1的连接,打开与第二防露管2的连接。此时,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通过流路切换阀3向作为副冷凝器的第二防露管2供给。接着,通过第二防露管2的制冷剂加热箱体12的背面,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
另一方面,制冷剂不从流路切换阀3流入的第一防露管1不散热,与周围的温差消失。此时,高压制冷剂从合流点4流入,第一防露管1成为基本被液体制冷剂充满的状态。像这样,在制冷循环的高压侧不使用的第一防露管1的配管内液体制冷剂滞留,保持不移动的状态,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总量减少。因此,在切换第一防露管1或者第二防露管2使其不使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量的减少,使用内径比主冷凝器21细的配管,优选使用内径低于4mm的配管。
通过第二防露管2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5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6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
如以上所述,在通常负载条件下,不使用第一防露管1,使制冷剂流经第二防露管2,由此,能够削减起因于第一防露管1的热负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外部空气的湿度低,不需要防止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围的结露的情况,而不使用第一防露管1,但是,在冷藏库11的背面侧是开放空间而无需防止结露,外部空气的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不使用第二防露管2,使制冷剂流经第一防露管1。
另外,根据箱体12周围的结露状况,使用者选择使用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能够做出更适合设置环境的选择,避免发生结露的问题,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削减热负载。
另外,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条件下,停止冷凝器风扇23,且切换流路切换阀3,打开与第一防露管1的连接,打开与第二防露管2的连接。此时,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几乎不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地通过主冷凝器21后,通过流路切换阀3供给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
此处,停止冷凝器风扇23的理由是为了避免慢冷状态。当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条件下驱动冷凝器风扇23时,在主冷凝器21中所有的制冷剂就会冷凝,供给蒸发器20的制冷剂量不足,容易发生冷冻室18的制冷变缓的慢冷状态。特别是基于抑制高负载条件、通常负载条件下的压力损失的观点,主冷凝器21使用内径比作为副冷凝器的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大的配管,因此,在液体制冷剂滞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制冷剂量不足。
因此,停止冷凝器风扇23,且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由此,在抑制压力损失的同时确保制冷循环的冷凝能力。
通过第一防露管1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且通过第二防露管2的制冷剂加热箱体12的背面,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通过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5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6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
如以上那样,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条件下,停止冷凝器风扇23,且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由此,能够避免制冷剂量不足引起的慢冷状态,并且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
下面,对作为制冷循环的动作条件的高负载条件和通常条件和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的范围进行说明。
在图5中,横坐标表示设置有冷藏库11的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纵坐标表示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量,框所包围的范围表示制冷循环的动作范围的示意图。另外,P、Q和R所示的动作范围分别表示高负载条件、通常条件和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容易发生制冷剂量不足而引起的慢冷状态的外部空气温度是10℃以下,因此,优选将至少包括外部空气温度在10℃以下的范围的动作范围R设定成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的范围。另外,将外部空气温度比动作范围R高,且制冷剂循环量是规定值以上的动作范围P设定成高负载条件的范围,将外部空气温度比动作范围R高,且制冷剂循环量低于规定值的动作范围Q设定成通常条件的范围。
此外,在作为制冷剂使用R600a的情况下,特别是制冷剂循环量在1.5kg/小时以上时,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的压力损失增大,因此优选动作范围P中至少包含制冷剂循环量在1.5kg/小时以上的范围。
另外,在搭载了可变速型压缩机的家用冷藏库中,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压缩机的转速为42r/s以上时,制冷剂循环量超过1.5kg/小时,因此在规定转速至少为42r/s以上的情况下处于动作范围P时,也能期待同样的效果。同样,在搭载了可变速型压缩机的家用冷藏库中,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压缩机的转速为30r/s以下时,制冷剂循环量低于1.5kg/小时,因此在规定转速至少为30r/s以下的情况下处于动作范围Q时,也能期待同样的效果。
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和制冷循环的各部分的温度等,推定制冷循环的运转状态属于P、Q和R所示的哪一个动作范围,实施前述的高负载条件、通常条件和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和热负载。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中,在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经由流路切换阀3并列连接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并任意地选择,由此,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来调整和控制起因于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的压力损失和热负载。
由此,在制冷剂循环量大的高负载时,同时并列使用第一防露管1和第二防露管2,能够减少制冷剂循环量,抑制压力损失,在制冷剂循环量小的通常负载时,不使用第一防露管1,能够抑制起因于第一防露管1的热负载。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断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动态的波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除霜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图6和图7中,冷藏库11具有:箱体12、门13、支承箱体12的支脚14、设置于箱体12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设置于箱体12上部的上部机械室16、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冷藏室17、配置于箱体12下部的冷冻室18。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收纳于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收纳于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内的主冷凝器21。
另外,还具有: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于分隔壁22地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冷的冷凝器风扇23、设置于分隔壁22的下风侧的蒸发盘24、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
另外,还具有:设置于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连接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和上部机械室16的连通风路28。此处,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成两室,在冷凝器风扇23的上风侧收纳主冷凝器21,在下风侧收纳蒸发盘24。
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与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箱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41;位于防露管41的下游侧,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干燥的干燥器42;将干燥器42和蒸发器20结合,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阻尼43。
另外,还具有:将在蒸发器20中产生的冷气供给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蒸发器风扇30;阻断供给冷冻室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31;阻断供给冷藏室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32;向冷藏室17供给冷气的管道33;检测冷冻室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34;检测冷藏室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35;位于冷藏室17的上部,检测比PCC温度传感器35更靠上部的冷藏室17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36;设置于蒸发器20的下部,作为除霜时的辅助热源的加热用加热器44。
此处,管道33沿着冷藏室17和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壁面形成,将通过管道33的冷气的一部分从冷藏室的中央附近排出,大部分的冷气冷却上部机械室16所邻接的壁面,并且在通过后从冷藏室17的上部排出。
下面,对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
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在停止压缩机19的状态下关闭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蒸发器风扇30。
由此,利用蒸发器20和附着在其上的霜的低温的显热和霜的融化潜热来冷却冷藏室17(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冷却”)。接着,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31,关闭冷藏室风门32,停止蒸发器风扇3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冷却停止”)。
中止循环冷却或者冷却停止中,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冷凝器风扇23、蒸发器30。
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蒸发盘24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接着,从下部机械室15排出的空气通过连通风路28被送往上部机械室16,冷却压缩机19。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被供给防露管41。通过防露管41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并冷凝。
通过防露管41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42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43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藏室17,并且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以下,将该动作称作“PC冷却”)。
接下来,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或者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打开冷冻室风门31,关闭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冷凝器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30。
下面,与PC冷却同样,使制冷循环运转,由此,将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和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冻室18(以下,将该动作称作“FC冷却”)。接下来,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时,进行冷却停止的动作。
此外,中止循环冷却在冷却停止中相对于冷却停止优先动作,在PC冷却中和FC冷却中不动作。另外,与中止循环冷却相比,使PC冷却和FC冷却优先动作。
另外,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ON)温度高。结果,在通常运转中,将依次重复PC冷却、FC冷却、冷却停止的一系列动作作为基本动作,在不进行PC冷却和FC冷却的期间,多次反复地进行冷却停止和中止循环冷却。
在图8中,区间a与PC冷却对应,区间b与FC冷却对应,区间c与中止循环冷却对应,区间d与冷却停止的动作对应。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将PC冷却时的蒸发器20的温度保持在比FC冷却时高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而且通过中止循环冷却,再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融化潜热,从而削减除霜时的加热器电力(未图示),并且削减冷藏室17的冷却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另外,根据设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冷藏室17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36,在不进行PC冷却和FC冷却的动作的期间,进行多次的中止循环冷却,由此,能够高精确地调整冷却冷藏室17的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的比例,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
另外,随着PCC温度传感器35或者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的升高,即使处于中止循环冷却也将其中止,优先切换成PC冷却或FC冷却,从而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和FC冷却的运转时间,能够抑制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温度变化。
另外,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开(ON)温度高,由此,与PCC温度传感器相比,将设置于温度较高的冷藏室17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36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温度,并且进行中止循环冷却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开(ON)温度高,但是,即使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停止PC冷却的关(OFF)温度高,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与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冷藏室17的壁面形成管道33,由此,在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时,使冷却冷藏室17的冷气、特别是冷却冷藏室17的上部的冷气的温度升温,从而能够避免冷藏室17上部的过冷,进一步抑制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变动,并且能够避免冷藏室17的上部的过冷,因此在PC冷却时能够增加冷却冷藏室17的冷气的风量,能够提高蒸发器20的热交换效率,在PC冷却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制冷循环效率。
在继续规定时间的由PC冷却、FC冷却、中止循环冷却、冷却停止的一系列动作组成的通常运转后,为了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根据需要利用加热用加热器44,并且实施较长时间的中止循环冷却(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除霜”)。在图9中,从“冷冻室风门关闭”至“除霜结束的判定”是中止循环除霜的控制流程。
首先,在即将开始PC冷却之前,在通常运转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开始”。为了利用冷藏室17内的热量,融化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抓住冷藏室17内的温度较高且热量大的时机。
接下来,判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的多少,在食品量多的情况下,不对加热用加热器44通电,在食品量少的情况下,对加热用加热器44通电。然后,作为中止循环除霜的一系列动作,在停止压缩机19的状态下关闭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蒸发器风扇30,从而实施蒸发器20的除霜。
此处,对推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的方法进行说明。主要冷却冷藏室17的PC冷却基于PCC温度传感器35来控制,因此,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的平均值与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的温度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检测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36在PC冷却以外的模式(b、c、d)下,与PCC温度传感器35相比较高,在PC冷却(a)下,有接近PCC温度传感器35的趋势。这是因为,通过管道33主要从冷藏室17的上部供给冷气。
结果,在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较多,冷藏室17内的热容量大的情况下,从冷藏室17的上部供给的冷气总量增大,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与PCC温度传感器35为相同程度,或者下降至比PCC温度传感器35更低的温度。另一方面,在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较少,冷藏室17内的热容量小的情况下,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仅下降至相比于PCC温度传感器35较高的温度。
因此,例如,在PC冷却中的DFP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温度的最低值比同时刻的PCC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低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多。同样,根据中止循环冷却时的温度动态的不同,也能判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但是PC冷却时的温度变化更大,因此检测精度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根据DFP温度传感器36与PCC温度传感器35的PC冷却中的温度动态的差异,推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量,因此,能够直接推定收纳于冷藏室17内的食品所具有的热量,并且能够精确地调整加热用加热器44的输出。
然后,检测蒸发器20的温度的DEF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超过0℃时,“判定除霜结束”,即,判定能够完全除去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结束中止循环除霜的动作,并且在停止加热用加热器44的通电后,返回通常运转。
通过该中止循环除霜,特别是在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多的情况下,不使用加热用加热器44,同时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此时,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多,能够确保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所需的热量,因此能够在正确的时间结束中止循环除霜。
另外,通过该中止循环除霜,在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少的情况下,使用加热用加热器44,将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与加热用加热器44所输出的电力量这两者都作为热源,从而削减加热用加热器44的电量,并且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此时,用加热用加热器44所输出的电力量来补充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的热量,从而能够确保进行蒸发器20的除霜所需的热量,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时间结束中止循环除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切换加热用加热器44的开/关(ON/OFF)来调整中止循环除霜的热源,但是,以在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多的情况下采用大的输出,在收纳于冷藏室17中的食品量少的情况下采用小的输出的方式选择加热用加热器44的输出,也能期待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是,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17并且进行蒸发器20的除霜的中止循环除霜模式的冷藏库,在实施中止循环除霜之前,检测冷藏室内的食品收纳量,选择辅助使用的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后,实施中止循环除霜,由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在实施中止循环除霜的过程中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上升,并且削减除霜所需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量,从而能够使实现冷藏库的节能化。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动态的波形图。
在图10和图11中,冷藏库11具有:箱体12、门13、支承箱体12的支脚14、设置于箱体12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上部机械室16、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冷藏室17、配置于箱体12下部的冷冻室18。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收纳于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收纳于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内的主冷凝器21。另外,还具有: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于分隔壁22地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冷的冷凝器风扇23、设置于分隔壁22的下风侧的蒸发盘24、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
另外,还具有:设置于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连接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和上部机械室16的连通风路28。此处,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成两室,在冷凝器风扇23的上风侧收纳主冷凝器21,在下风侧收纳蒸发盘24。
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与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箱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37;位于防露管37的下游侧,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干燥的干燥器38;将干燥器38和蒸发器20结合,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阻尼39。
另外,还具有:将在蒸发器20中产生的冷气供给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蒸发器风扇30;阻断供给冷冻室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31;阻断供给冷藏室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32;向冷藏室17供给冷气的管道33;检测冷冻室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34;检测冷藏室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35;检测冷藏室17的上部、且比PCC温度传感器35更靠上部的冷藏室17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36。
此处,管道33沿着冷藏室17和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壁面形成,将通过管道33的一部分冷气从冷藏室的中央附近排出,大部分冷气冷却上部机械室16所邻接的壁面,并且在通过后从冷藏室17的上部排出。
下面,对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
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在停止压缩机19的状态下关闭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蒸发器风扇30。
由此,利用蒸发器20和附着在其上的霜的低温的显热和霜的融化潜热来冷却冷藏室17(以下,将该动作称作“中止循环冷却”)。接着,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31,关闭冷藏室风门32,停止蒸发器风扇30(以下,将该动作称作“冷却停止”)。
中止循环冷却或者冷却停止中,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和冷凝器风扇23。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蒸发盘24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然后,从下部机械室15排出的空气通过连通风路28被送往上部机械室16,冷却压缩机19。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被供给防露管37。通过防露管37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通过防露管37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38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39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藏室17,并且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以下,将该动作称作“PC冷却”)。
接下来,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或者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开(ON)温度时,打开冷冻室风门31,关闭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冷凝器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30。下面,与PC冷却同样,使制冷循环运转,由此,将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与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冻室18(以下,将该动作称作“FC冷却”)。接下来,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关(OFF)温度后,进行冷却停止的动作。
此外,中止循环冷却在冷却停止中优先于冷却停止地进行动作,在PC冷却中和FC冷却中不进行动作。另外,相对于中止循环冷却,使PC冷却和FC冷却优先动作。另外,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开(ON)温度高。结果,在通常运转中,将依次重复PC冷却、FC冷却、冷却停止的一系列动作作为基本动作,在不进行PC冷却和FC冷却的动作的期间,多次反复地进行冷却停止与中止循环冷却。
在图12中,区间a与PC冷却对应,区间b与FC冷却对应,区间c与中止循环冷却对应,区间d与冷却停止的动作对应。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将PC冷却时的蒸发器20的温度保持在比FC冷却时高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且通过中止循环冷却,再利用附着在蒸发器20上的霜的融化潜热,从而削减除霜时的加热器电力(未图示),并且削减冷却冷藏室17所需的制冷循环的能力,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另外,根据设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冷藏室17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36,在不进行PC冷却和FC冷却的动作的期间,进行多次的中止循环冷却,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冷却冷藏室17的中止循环冷却与PC冷却的比例,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
另外,随着PCC温度传感器35或者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的上升,即使处于中止循环冷却也将其中止,优先切换成PC冷却或FC冷却,从而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和FC冷却的运转时间,能够抑制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温度变化。
另外,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开(ON)温度高,由此,与PCC温度传感器相比,将设置于温度较高的冷藏室17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36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温度,并且进行中止循环冷却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开始PC冷却的开(ON)温度高,但是,即使将停止中止循环冷却的关(OFF)温度设定成比停止PC冷却的关(OFF)温度高,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与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冷藏室17的壁面形成管道33,由此,在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时,使冷却冷藏室17的冷气、特别是冷却冷藏室17的上部的冷气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避免冷藏室17上部的过冷,进一步抑制冷藏室17上部的温度变动。进而,由于能够避免冷藏室17上部的过冷,因此在PC冷却时能够增加冷却冷藏室17的冷气的风量,能够提高蒸发器20的热交换效率,在PC冷却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制冷循环效率。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是,在FC冷却模式(b)和PC冷却模式(a)之外,还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17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c)的冷藏库,其中,独立于FC冷却模式(b)和PC冷却模式(a)的控制,根据设置于比控制PC冷却的PCC温度传感器35更靠上部的位置、温度变化比PCC温度传感器35更大的DFP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温度来控制中止循环冷却模式(c),由此,能够适当地调整中止循环冷却的时间,能够充分地确保PC冷却的时间,并且能够抑制冷藏室17的温度变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冷却控制中的状态推移和其切换条件的图。
在图13和图14中,冷藏库11具有:箱体12、门13、支承箱体12的支脚14、设置于箱体12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上部机械室16、配置于箱体12上部的冷藏室17、配置于箱体12下部的冷冻室18。
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收纳于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收纳于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收纳于下部机械室15内的主冷凝器21。另外,还具有: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于分隔壁22地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冷的冷凝器风扇23、设置于分隔壁22的下风侧的蒸发盘24、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
此处,压缩机19是可变速压缩机,使用从20~80r/s中选择的6档转速。这是为了避免配管等的共振,并且将压缩机19的转速切换成低速~高速的6档从而调整冷冻能力。压缩机19在起动时低速运转,随着用于冷却冷藏室17或冷冻室18的运转时间变长而增速。
这是为了主要使用效率最高的低速,并且针对高外部空气温度或门开闭等引起的冷藏室17或冷冻室18的负载的增大,使用适当的较高的转速。
此时,独立于冷藏库11的冷却运转模式地控制压缩机19的转速,但是,也可以将蒸发温度高且冷冻能力较大的PC冷却模式的起动时的转速设定成比FC冷却模式低。另外,也可以随着冷藏室17或冷冻室18的温度下降,使压缩机19减速并且调整冷冻能力。
另外,还具有:设置于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于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连接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和上部机械室16的连通风路28。此处,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成两室,在冷凝器风扇23的上风侧收纳主冷凝器21,在下风侧收纳蒸发盘24。
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与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箱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37;位于防露管37的下游侧,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干燥的干燥器38;将干燥器38和蒸发器20结合,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阻尼39。
另外,还具有:将在蒸发器20中产生的冷气供给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蒸发器风扇30;阻断供给冷冻室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31;阻断供给冷藏室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32;向冷藏室17供给冷气的管道33;检测冷冻室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34;检测冷藏室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35;在冷藏室17的上部对比PCC温度传感器35更靠上部的位置的冷藏室17的温度进行检测的DFP温度传感器36。
此处,管道33沿着冷藏室17和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壁面形成,将通过管道33的一部分冷气从冷藏室的中央附近排出,大部分的冷气冷却上部机械室16所邻接的壁面,并且在通过后从冷藏室17的上部排出。
下面,对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
在图15中,箭头L1~箭头L15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冷却控制中的模式切换。此处,对于与图26所示的现有的冷藏库相同的冷却运转模式和模式切换条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中止循环冷却模式进行说明。
在关(OFF)模式中,当满足箭头L1的条件(即,箭头M1的条件),或者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DFP_ON温度(即,满足箭头L10的条件)时,转移到中止循环冷却模式。
然后,在中止循环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未超过规定值的FCC_ON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未超过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且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DFP_OFF温度(即,满足箭头L11的条件)时,进入关(OFF)模式。另外,在中止循环冷却模式中,满足箭头L1的条件(即,箭头M1的条件)时,转移到PC冷却模式。
由此,使用设置于冷藏室17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36,能够适当地调整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时间。在现有的冷藏库中,由于总是进行一定时间Td的中止循环冷却,因此,冷藏室17的温度有可能下降了所需以上的量。
下面,对过载条件下的冷却动作进行说明。
在P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高的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即,满足箭头L5的条件)时,进入FC冷却模式。此外,如箭头L5的条件所示,在PC冷却模式中,在经过规定时间Tx1后,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的差成为与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的差同等以上的值时,转移到FC冷却模式。
在FC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显示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以上(即,满足箭头L6的条件)时,进入PC冷却模式。此外,如箭头L6的条件所示,在FC冷却模式中,在经过规定时间Tx1后,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之差成为与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之差同等以下的值时,转移到PC冷却模式。
由此,在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均变成高温的接入电源时等的过载条件下,能够按照规定时间Tx1交互切换PC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且优先冷却与作为结束冷却的标准的关(OFF)温度的偏离更大的一方。结果,与在现有的冷藏库中所实施的时间固定的交替冷却相比,能够更灵活地分配冷却运转时间。
但是,即使进行使冷却运转时间具有自由度的交替冷却,也因为断续地进行冷冻室18的冷却,因此有可能超过冰激凌等冷冻食品的保存温度的上限。于是,仅在过载条件下,添加同时冷却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动作(以下,将该动作称作“同时冷却模式”)。
同时冷却模式是指,打开冷冻室风门31,打开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冷凝器风扇23、蒸发器风扇30。在同时冷却模式下,通过冷凝器风扇23的驱动,被分隔壁22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变成负压,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外部的空气,压缩机19与蒸发盘57一侧变成正压,将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9喷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剩余一部分气体地进行冷凝后,被供给防露管37。通过防露管37的制冷剂加热冷冻室18的开口部,并且经由箱体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通过防露管37的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器38中被除去水分,在阻尼39中被减压,在蒸发器20中蒸发并且与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并且作为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9回流。
此时,使蒸发器风扇30高速旋转,确保用于并列冷却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所需的风量。结果,与FC冷却模式相比,高温且高风速的空气流入蒸发器20,由此蒸发器20的吹出空气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优选以较高的转速使压缩机19运转以确保适当的冷冻能力。当在同时冷却模式下低速运转压缩机19时,蒸发器20的吹出空气温度升高,有可能无法将冷冻室18冷却至低温。
因此,在PC冷却模式中,在压缩机19的转速是规定转速以上(即,满足箭头L12的条件)的情况下,转移到同时冷却模式,并且在同时冷却模式中,在压缩机19的转速低于规定转速(即,满足箭头L13的条件)的情况下,进入PC冷却模式。
另外,箭头L12和箭头L13的模式切换是优先其他的状态推移而进行的。这是为了,根据压缩机19的转速增速至规定转速以上,检知冷藏库11处于过载条件而转移到同时冷却模式,并且,在压缩机19的转速低于规定转速时,避免蒸发器20的吹出空气温度升高而不能够将冷冻室18冷却至低温。
另外,在同时冷却模式中,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以下,或者在经过规定时间Tx5后,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FCC_ON温度高的规定值的FCC_LIM温度以上(即,满足箭头L14的条件)时,进入FC冷却模式。这是为了在FC冷却模式中抑制变成非冷却的冷藏室17的温度升高,继续实施同时冷却模式直至冷冻室18所容许的温度上限。
因此,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FCC_LIM温度优选是比作为通常冷却中的上限温度的FCC_ON温度高2~5℃的、相当于弱冷的规定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压缩机19的转速来规定转移到与过载条件对应的同时冷却模式的箭头L12的条件,但是,也可以在检知高外部空气温度下的电源接入时或频繁的门开闭等时转移到同时冷却模式。
压缩机19无需增速,只要明确冷藏库11处于过载条件,就能够更早地转移到同时冷却模式。
另外,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变更箭头L13的条件,使得在检知冷藏室17、冷冻室18的温度下降一定程度时解除同时冷却模式。由此,与本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更长时间地使用效率最高的PC冷却模式。
下面,对同时冷却模式中蒸发器20结霜时的除霜进行说明。
在同时冷却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34所检测的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FCC_LIM温度低的温度,且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表示比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高的温度,并且从开始同时冷却模式起经过规定时间Tx6后,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与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之差成为规定值α以下(即,满足箭头L15的条件)时,进入除霜模式。
这是为了在同时冷却模式中,在蒸发器20结霜而冷藏室17呈现慢冷趋势时,提早实施按照规定时间Tx2进行的通常的除霜,通过缩短蒸发器20的除霜间隔,能够尽快恢复冷藏室17的冷却能力。
在同时冷却模式中,使蒸发器风扇30高速旋转,确保对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这两者并行输送的风量,但是在蒸发器20上产生大量的结霜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充足的风量。此时,与形成于蒸发器20的最接近的前方的冷冻室18相比,从蒸发器20送风的路径较长的冷藏室17的风量大幅减少,比较靠近位于冷藏室17上部的冷气的吹出位置的DFP温度传感器36与位于冷藏室17的中央部附近的PCC温度传感器35的温差比规定值α小。
因此,利用PCC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的温度与DFP温度传感器36所检测的温度之差,能够检测同时冷却模式中的冷藏室17的冷却状态是否正常,或者是否由于蒸发器20的结霜而导致冷藏室17存在慢冷倾向,在冷藏室17存在慢冷倾向的情况下,缩短蒸发器20的除霜间隔,从而能够尽快恢复冷藏室17的冷却能力。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是在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外,还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冷藏库,其中,仅在过载条件下实现同时冷却模式,由此尽可能保持高效的PC冷却模式,并且自动适当地调整在过载条件下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却量,从而能够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升高。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累计时间的关系的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门累计开放时间的关系的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外部空气湿度的关系的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除霜模式的间隔与库内温度设定的关系的图。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具有:自由开闭冷冻室102的开口的密闭的冷冻室门113;和自由开闭冷藏室103的开口的密闭的冷藏室门114。
另外,在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的开口部102a和103a,设置有检测冷冻室门113和冷藏室门114的开闭的、例如由霍尔IC和磁体构成的冷冻室门传感器115和冷藏室门传感器116。
进一步,在冷藏库101的外壁侧设置有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17,并且在内部设置有控制部118,其控制制冷循环的运转,且根据制冷循环的控制状态、冷冻室门传感器115、冷藏室门传感器116和湿度传感器117的输出,进行制冷循环的运转控制。
利用图17至图20,说明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的动作。
在通常冷却时,在图30所示的步骤S12中压缩机104停止时,在步骤S13中压缩机104的运转时间tcomp是tdefrost以上的情况下,进入图31所示的步骤S18,变成除霜模式。
tdefrost具有某个一定的初始值tdefrostb,且根据中止循环冷却时间、门开闭时间、外部空气湿度、库内温度设定的不同,该值发生变动。
首先,使用图17说明中止循环冷却时间与tdefrost的关系。中止循环冷却时,关闭冷冻室风门107,打开冷藏室风门108,使冷却风扇106运转,由此,利用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的潜热或显热来冷却冷藏室103,并且从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夺取热量。因此,中止循环冷却时间越长,融化附着在冷却器105上的霜所需的热量就越少。
另一方面,由控制部118计数中止循环冷却的累计时间,以累计时间越长tdefrost越长的方式,由控制部118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与基于中止循环冷却的累计时间的向冷却器105结霜的程度相配合地改变tdefrost,能够最佳化除霜模式的运转次数,适当地防止库内的升温。
接下来,使用图18说明门开闭时间与tdefrost的关系。在冷藏库运转中,为了取出储藏室内的食品等,开闭冷冻室门113或冷藏室门114。此时,与由冷却器105除湿而循环的储藏室内空气相比,高温高湿的外部空气流入储藏室内。通过冷却风扇106的运转,流入库内的高温高湿的空气通过冷却器105,由此,在冷却器105上产生结霜。因此,门开闭时间长时,向冷却器105的结霜量增多,反之,时间短时结霜量减少。
另一方面,根据冷冻室门传感器115和冷藏室门传感器116对门开放累计时间进行计数,向控制部118输出,以门开闭累计时间越长tdefrost越短的方式,由控制部118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与基于门开闭累计时间的向冷却器105结霜的程度相配合地改变tdefrost,能够最佳化除霜模式的运转次数,适当地防止库内的升温。
接下来,使用图19说明外部空气湿度与tdefrost的关系。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被冷冻室门113和冷藏室门114密闭,但是并非完全密闭,而是有微小的间隙,室内与外部空气由此连通,外部空气的湿度流入库内。
另外,如前所述,在门开闭时外部空气的湿度会流入室内。因此,外部空气湿度高时,相应地进入库内的湿度也变高,向冷却器105的结霜量增多,反之,外部空气湿度低时,结霜量减少。
另一方面,外部空气湿度由湿度传感器117测定,计算从全开的除霜模式起的平均湿度并向控制部118输出,以外部空气湿度越高,tdefrost越短的方式,由控制部118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与基于外部空气湿度的向冷却器105结霜的程度相配合地改变tdefrost,能够最佳化除霜模式的运转次数,适当地防止库内的升温。
下面,使用图20说明库内温度设定与tdefrost的关系。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的温度设定低时,库内空气温度降低,冷却器105的温度也相应地降低。冷却器105的温度降低时,从通过的库内空气除湿的量也增多,向冷却器105的结霜也增多。反之,温度设定高时,冷却器105的温度升高,因此除湿量也减少,向冷却器105的结霜也减少。
另一方面,库内温度设定由控制部118控制,以库内温度设定越高,tdefrost越长的方式,由控制部118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与基于库内温度设定的向冷却器105结霜的程度相配合地改变tdefrost,能够最佳化除霜模式的运转次数,适当地防止库内的升温。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中,能够防止库内的升温,因此,能够构成冷却性能高的冷藏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与各个控制因素的增减成比例地控制tdefrost的控制方法,但是,根据每个控制因素的范围决定tdefrost的增减幅度而分段进行控制,也能获得效果,具有控制变得简单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根据冷藏室传感器110的检测温度结束中止循环冷却的控制,但是,例如决定中止循环冷却时间地进行控制,或者根据其他的控制因素进行控制的方法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双室的冷藏库,但是,例如具有蔬菜室的三室的冷藏库等,无论储藏室的数量如何,都能够通过同样的控制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检测外部空气湿度的控制,但是,通过测定外部空气湿度和外部空气温度,对于外部空气温度也进行改变tdefrost的控制,能够进行更佳的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说明的是通过使用了压缩机104的制冷剂压缩式制冷循环生成冷气的式样,但是,只要是由冷却器105生成冷气的制冷系统,则无论是何种制冷系统,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具有:强制空冷方式的主冷凝器;与上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侧连接的流路切换阀;和与上述流路切换阀的下游侧并列连接的多个防露管,是高负载时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多个防露管的冷藏库。
由此,特别是在制冷剂循环量大的高负载时,同时并列使用多个防露管,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此处,高负载时是指,例如假设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湿度较高的夏季频繁地进行门开闭的情况、收纳有温度高的食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循环的运转率增大,制冷剂循环量增大,并且必须防止配设有防露管的冷藏库箱体周围的结露。此时,同时并列使用防露管以减少每个防露管的制冷剂循环量,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力损失。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使制冷循环在通常条件下运转时所使用的防露管的数量比高负载时少。
由此,能够减少在制冷剂循环量小的通常负载时所使用的防露管,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热负载。此处,通常负载时是指,例如假设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湿度较低的秋季到春季长时间不进行门开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循环的运转率下降,制冷剂循环量减少,而且几乎不必防止配设有防露管的冷藏库箱体周围的结露。
此时,选择使用防露管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热负载。特别是在外部空气的湿度低,不必防止冷藏库的开口部周围的结露的情况下,选择配置在冷藏库背面这样的、在与周围的壁的间隙容易发生结露且隔热性较高难以成为库内的热负载的位置所配设的防露管,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热负载。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主冷凝器的配管的内径为4mm以上,防露管的内径低于4mm,因此气体制冷剂的比例高且流速较快的主冷凝器的配管内径增大为4mm以上,由此降低压力损失,并且使液体制冷剂的比例高的防露管的内径低于4mm,以削减内容积,从而能够抑制冷剂量。
特别是通过削减防露管内的内容积,能够削减在将多个防露管切换成不使用状态时滞留在不使用防露管内的制冷剂量,从而能够避免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使用者手动选择在通常条件下运转时所使用的防露管,因此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例如仅使用从外观上看结露成为问题的一部分的防露管,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任意调整并控制起因于防露管的热负载。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运转时停止主冷凝器的空冷风扇,并且使用多个防露管,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向主冷凝器的制冷剂滞留量过多导致的制冷循环的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该冷藏库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上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上述冷藏室和上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用于对上述蒸发器除霜的加热用加热器;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上述冷冻室风门,关闭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停止上述制冷循环并且使上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上述蒸发器与上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对上述加热用加热器通电,并且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停止上述制冷循环并且使上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将附着在上述蒸发器上的霜融化除去的中止循环除霜模式,在根据收纳于上述冷藏室内的食品量来选择上述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后,实施上述中止循环除霜模式,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中止循环除霜所需的时间,抑制在实施中止循环除霜过程中冷藏室、冷冻室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削减除霜所需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量,实现冷藏库的节能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即将开始PC冷却模式之前,判定可否实施中止循环除霜模式,因此,能够在即将冷却冷藏室之前的温度较高的时刻实施中止循环除霜模式,能够提高供给蒸发器的中止循环除霜的热量,进一步削减除霜所需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上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根据PC冷却模式或中止循环冷却模式中的PCC温度传感器与DFP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的差异,检测收纳于冷藏室内的食品量的多少,因此,能够直接推定收纳于冷藏室内的食品所具有的热量,高精度地调整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除霜所需的加热用加热器的电量。
另外,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该冷藏库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上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上述冷藏室和上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检测上述冷冻室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上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上述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上述冷冻室风门,关闭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和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停止上述制冷循环并且使上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上述蒸发器与上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根据上述FCC温度传感器或上述P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上述FC冷却模式和上述PC冷却模式的开/关,并且根据上述DFP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上述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开/关,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
这是根据设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冷藏室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来控制中止循环冷却的运转时间,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调整冷却冷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与PC冷却的比例,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FCC温度传感器或上述P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升高时,与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相比更优先实施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因此,能够抑制由中止循环冷却所导致的PC冷却和FC冷却的运转时间的减少,能够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随着PCC温度传感器或F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升高,即使处于中止循环冷却也将其中止,优先切换成PC冷却或FC冷却,从而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和FC冷却的运转时间,能够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变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将对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结束进行检测的DFP温度传感器的关(OFF)温度设定成高于对PC冷却模式的开始进行检测的PCC温度传感器的开(ON)温度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由中止循环冷却所导致的冷藏室上部的过冷,能够抑制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变化。这是将设置于温度较高的冷藏室上部的DFP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保持在比PCC温度传感器高的温度,并且进行中止循环冷却的控制,由此能够控制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变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压缩机;收纳上述压缩机,配置于冷藏室上部的上部机械室;和与上述上部机械室邻接,冷却上述冷藏室的冷气所流通的管道,因此,能够使冷却冷藏室的冷气的温度升高,能够进一步抑制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变动。这是在与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上部机械室邻接的冷藏室的壁面形成管道,由此使在中止循环冷却和PC冷却时冷却冷藏室的冷气、特别是冷却冷藏室上部的冷气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避免冷藏室上部的过冷,进一步抑制冷藏室上部的温度变动。另外,由于能够避免冷藏室上部的过冷,因此能够增加在PC冷却时冷却冷藏室的冷气的风量,提高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在PC冷却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制冷循环的效率。
另外,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上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上述冷藏室和上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阻断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检测上述冷冻室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上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上述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上述冷冻室风门,关闭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上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打开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使上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上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同时冷却上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同时冷却模式;和关闭上述冷冻室风门,打开上述冷藏室风门,停止上述制冷循环并且使上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上述蒸发器与上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在通常条件下,组合FC冷却模式、PC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并且在过载条件下,组合同时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在通常条件下,尽可能地维持高效率的PC冷却模式,并且在过载条件下,能够继续进行冷冻室的冷却,并且自动适当地调整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却量,能够抑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升高。
另外,本发明具有可变速压缩机,上述压缩机低于规定转速时,组合FC冷却模式、PC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上述压缩机为规定转速以上时,组合同时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能够抑制同时冷却模式时的蒸发器的温度升温,能够抑制冷冻室的冷却能力不足。
另外,本发明将从同时冷却模式切换成FC冷却模式时的FCC温度传感器的基准温度设定成高于开始冷却运转时的FCC温度传感器的基准温度,能够尽可能维持同时冷却模式直至冷冻室能够容许的温度上限,能够抑制冷藏室的冷却能力不足。
另外,本发明根据PCC温度传感器和DFP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动态来检测冷藏室的冷却速度的钝化,缩短蒸发器的除霜间隔,能够尽快恢复随着蒸发器的结霜而导致的同时冷却模式的冷藏室风量的减少,能够抑制冷藏室的冷却能力不足。
另外,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的第一储藏室;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的第二储藏室;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使在冷却器中生成的冷气向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循环的冷却风扇;使由冷却风扇送来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第一储藏室的第一风门;使由冷却风扇送来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第二储藏室的第二风门;和利用热量使附着在冷却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加热器,包括:在制冷循环停止状态时使冷却风扇运转,打开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冷却第一储藏室或第二储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利用除霜加热器使附着在冷却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模式,在该冷藏库中,控制从除霜模式结束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在设置有冷冻室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通过预测向冷却器的霜的附着量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累计时间,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累计时间来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分别自由开闭地密闭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的开口部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和检测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单元,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上述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开放次数,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门开闭次数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或时间的组合来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冷却器的霜残留,并且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分别自由开闭地密闭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的开口部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和检测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单元,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上述第一门和第二门的累计打开时间,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门累计开放时间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或时间的组合来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冷却器的霜残留,并且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检测冷藏库周围的湿度的湿度检测单元,根据上述湿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湿度,控制直到下一次的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冷藏库周围的湿度、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或时间和门开闭次数或累计开放时间的组合来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冷却器的霜残留,并且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设定上述第一储藏室和上述第二储藏室的温度的第一温度调节单元和第二温度调节单元,根据上述第一温度调节单元和上述第二温度调节单元的设定温度,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冷藏库的温度设定、冷藏库周围的湿度、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或时间和门开闭次数或累计开放时间的组合来预测结霜量,以调整除霜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冷却器的霜残留,并且能够防止储藏室的多余的升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冷藏库,在主冷凝器的下游侧经由流路切换阀并列连接多个防露管,从而能够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任意调整并抑制起因于防露管的压缩力损失和热负载,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商用冷藏库等其他冷冻冷藏应用商品。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冷藏库,在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外,还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除霜模式,在该冷藏库中,根据收纳于冷藏室中的食品量的多少来调整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由此,能够适当地调整中止循环除霜的时间,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商用冷藏库等其他冷冻冷藏应用商品。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冷藏库,在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外,还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在该冷藏库中,能够适当地确保PC冷却的运转时间,并且能够抑制冷藏室的温度变化,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商用冷藏库等其他冷冻冷藏应用商品。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冷藏库,在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外,还具有在制冷循环停止中冷却冷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在该冷藏库中,仅在过载条件下实现同时冷却模式,从而尽可能地维持高效的PC冷却模式,并且能够抑制过载条件下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升高,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商用冷藏库等其他冷冻冷藏应用商品。
另外,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压缩机停止中对冷藏库内进行冷却的冷藏库,其中,通过改变除霜运转的间隔来有效地进行储藏室的冷却。因此,本发明作为家用和商用等各个种类和大小的冷藏库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防露管
2第二防露管
3流路切换阀
4合流点
5干燥器
6阻尼
11冷藏库
12箱体
13门
14支脚
15下部机械室
16上部机械室
17冷藏室
18冷冻室
19压缩机
20蒸发器
21主冷凝器
22分隔壁
23冷凝器风扇
24蒸发盘
25底板
26吸气口
27排出口
28连通风路
30蒸发器风扇
31冷冻室风门
32冷藏室风门
33管道
34FCC温度传感器
35PCC温度传感器
36DFP温度传感器
37防露管
38干燥器
39阻尼
41防露管
42干燥器
43阻尼
44加热用加热器
50蒸发器风扇
51冷冻室风门
52冷藏室风门
53管道
54FCC温度传感器
55PCC温度传感器
56压缩机
57蒸发盘
60压缩机
61主冷凝器
62冷冻室用防露管
63冷藏室用防露管
64流路切换阀
65冷藏用阻尼
66冷藏室蒸发器
67冷藏室风扇
68冷冻用阻尼
69冷冻室蒸发器
70冷冻室风扇
101冷藏库
102冷冻室
102a开口部
103冷藏室
103a开口部
104压缩机
105冷却器
106冷却风扇
107冷冻室风门
108冷藏室风门
109冷冻室传感器
110冷藏室传感器
111除霜加热器
112冷却器传感器
113冷冻室门
114冷藏室门
115冷冻室门传感器
116冷藏室门传感器
117湿度传感器
118控制部

Claims (23)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箱体设置有至少具有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制冷循环,所述冷凝器具有:强制空冷方式的主冷凝器;与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侧连接的流路切换阀;和与所述流路切换阀的下游侧连接的副冷凝器,所述副冷凝器具有并列连接的多个防露管,所述多个防露管是配设在所述箱体的冷冻室的开口部的第一防露管和配设在所述箱体的背面侧的第二防露管,所述制冷循环在高负载条件下运转时,使制冷剂并列地流经所述第一防露管和所述第二防露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在通常条件下运转时,所使用的防露管的数量比高负载时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主冷凝器的配管的内径为4mm以上,防露管的内径低于4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用者手动选择在所述通常条件下运转时所使用的防露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在低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下运转时,停止主冷凝器的空冷风扇,并且使用多个防露管。
6.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所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用于对所述蒸发器除霜的加热用加热器;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和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
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所述冷冻室风门,关闭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停止所述制冷循环并且使所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对所述加热用加热器通电,并且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停止所述制冷循环并且使所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将附着在所述蒸发器上的霜融化除去的中止循环除霜模式,在根据收纳于所述冷藏室内的食品量来选择所述加热用加热器的输出后,实施所述中止循环除霜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即将开始所述PC冷却模式之前,判定可否实施所述中止循环除霜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所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根据PC冷却模式或中止循环冷却模式中的PCC温度传感器与DFP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的差异,检测收纳于冷藏室内的食品量。
9.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所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检测所述冷冻室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所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所述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
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所述冷冻室风门,关闭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和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停止所述制冷循环并且使所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根据所述FCC温度传感器或所述P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所述FC冷却模式和所述PC冷却模式的开/关,并且根据所述DFP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所述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FCC温度传感器或所述PCC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升高时,与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相比更优先实施FC冷却模式和PC冷却模式。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将对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结束进行检测的DFP温度传感器的关温度设定成比对PC冷却模式的开始进行检测的PCC温度传感器的开温度高的温度。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作为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压缩机;收纳所述压缩机,配置于冷藏室上部的上部机械室;和与所述上部机械室邻接,冷却所述冷藏室的冷气所流通的管道。
13.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制冷循环;作为所述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将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向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供给的蒸发器风扇;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阻断从所述蒸发器向所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检测所述冷冻室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藏室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比所述PCC温度传感器更靠上部的位置,检测所述冷藏室上部的温度的DFP温度传感器,
在该冷藏库中,具有:打开所述冷冻室风门,关闭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冻室的FC冷却模式;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冷却所述冷藏室的PC冷却模式;打开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使所述制冷循环运转并且供给在所述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气以同时冷却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同时冷却模式;和关闭所述冷冻室风门,打开所述冷藏室风门,停止所述制冷循环并且使所述蒸发器风扇运转,从而对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在通常条件下,组合FC冷却模式、PC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并且在过载条件下,组合同时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变速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低于规定转速时,组合FC冷却模式、PC冷却模式和中止循环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所述压缩机为规定转速以上时,组合同时冷却模式和FC冷却模式来进行冷却。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将从同时冷却模式切换成FC冷却模式时的FCC温度传感器的基准温度设定成高于开始冷却运转时的FCC温度传感器的基准温度。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根据PCC温度传感器和DFP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动态来检测冷藏室的冷却速度的钝化,缩短蒸发器的除霜间隔。
17.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的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使在所述冷却器中生成的冷气向所述第一储藏室和所述第二储藏室循环的冷却风扇;使由所述冷却风扇送来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所述第一储藏室的第一风门;使由所述冷却风扇送来的冷气有选择地流向所述第二储藏室的第二风门;和利用热量使附着在所述冷却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加热器,
该冷藏库包括:在所述制冷循环处于停止状态时使所述冷却风扇运转,打开所述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或所述第二储藏室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和利用所述除霜加热器使附着在所述冷却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模式,在该冷藏库中,控制从除霜模式结束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次数,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根据除霜模式结束后的中止循环冷却模式的累计时间,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分别自由开闭地密闭所述第一储藏室和所述第二储藏室的开口部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和检测所述第一门或所述第二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单元,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所述第一门或所述第二门的开放次数,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21.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分别自由开闭地密闭所述第一储藏室和所述第二储藏室的开口部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和检测所述第一门或所述第二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单元,根据从除霜模式结束起的所述第一门或所述第二门的累计打开时间,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22.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冷藏库周围的湿度的湿度检测单元,根据所述湿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湿度,控制直到下一次的除霜模式的间隔。
23.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设定所述第一储藏室和所述第二储藏室的温度的第一温度调节单元和第二温度调节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单元的设定温度,控制直到下一次除霜模式的间隔。
CN201280024057.4A 2011-05-18 2012-05-16 冷藏库 Active CN103547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0932A JP2012241949A (ja) 2011-05-18 2011-05-18 冷蔵庫
JP2011-110932 2011-05-18
JP2011-112194 2011-05-19
JP2011112194A JP5877301B2 (ja) 2011-05-19 2011-05-19 冷蔵庫
JP2011123110A JP5870237B2 (ja) 2011-06-01 2011-06-01 冷蔵庫
JP2011-123110 2011-06-01
JP2011195818A JP5927409B2 (ja) 2011-09-08 2011-09-08 冷蔵庫
JP2011-195818 2011-09-08
JP2011213951A JP5884010B2 (ja) 2011-09-29 2011-09-29 冷蔵庫
JP2011-213951 2011-09-29
PCT/JP2012/003181 WO2012157263A1 (ja) 2011-05-18 2012-05-16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872A CN103547872A (zh) 2014-01-29
CN103547872B true CN103547872B (zh) 2015-12-23

Family

ID=4717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057.4A Active CN103547872B (zh) 2011-05-18 2012-05-16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11654A4 (zh)
CN (1) CN103547872B (zh)
WO (1) WO20121572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9103B1 (ko) * 2011-10-06 2018-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4160224A (zh) * 2012-02-29 2014-11-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6101926B2 (ja) * 2012-12-05 2017-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197176B2 (ja) * 2013-06-18 2017-09-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189160B2 (ja) * 2013-09-26 2017-08-3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US10323875B2 (en) 2015-07-27 2019-06-1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 and freezer units to reduce consumed energy
JP6611905B2 (ja) * 2016-03-01 2019-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WO2017179500A1 (ja) * 2016-04-13 2017-10-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CN105783385B (zh) * 2016-04-20 2018-05-1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冷藏室化霜方法、化霜系统及冰箱
US20190205835A1 (en) * 2016-06-20 2019-07-04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JP6744830B2 (ja) * 2017-02-21 2020-08-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RU2654816C1 (ru) * 2017-05-22 2018-05-2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он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омпрессорный холодильник с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ым воздуш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конденсатора
CN107461986A (zh) * 2017-07-14 2017-12-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JP6872689B2 (ja) * 2017-11-30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8050752A (zh) * 2017-12-05 2018-05-18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US11480382B2 (en) * 2019-01-10 2022-10-25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US11415358B1 (en) 2019-06-20 2022-08-1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daptive perimeter heating in refrigerator and freezer uni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4870U (zh) * 1978-10-05 1980-04-14
JPH10176867A (ja) * 1996-12-13 1998-06-30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24902A (ja) * 2003-04-21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冷蔵庫
JP2005156111A (ja) * 2003-11-28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N101038121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JP2010169353A (ja) * 2009-01-26 2010-08-05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CN101984312A (zh) * 2010-11-23 2011-03-09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0878B1 (ko) 1995-11-23 1999-03-20 윤종용 냉장고 및 그 운전제어방법
JPH09236369A (ja) 1996-02-26 1997-09-09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H09264650A (ja) * 1996-03-28 1997-10-0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5135045B2 (ja) 2008-04-23 2013-01-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CN104160224A (zh) * 2012-02-29 2014-11-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4870U (zh) * 1978-10-05 1980-04-14
JPH10176867A (ja) * 1996-12-13 1998-06-30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24902A (ja) * 2003-04-21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冷蔵庫
JP2005156111A (ja) * 2003-11-28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N101038121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JP2010169353A (ja) * 2009-01-26 2010-08-05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CN101984312A (zh) * 2010-11-23 2011-03-09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872A (zh) 2014-01-29
WO2012157263A1 (ja) 2012-11-22
EP2711654A4 (en) 2015-08-12
EP2711654A1 (en)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7872B (zh) 冷藏库
CN102410691B (zh) 一种冰箱
US11287173B2 (en) Low energy evaporator defrost
CN102022887B (zh) 冰箱
US5941085A (en) Refrigerator having an apparatus for defrosting
JP6074596B2 (ja) 冷蔵庫
CN102374722B (zh) 冰箱
CN100483049C (zh) 冷却储藏库
EP3435014B1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30014080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568269B (zh) 冰箱
CN104412054A (zh) 冰箱
CN100520228C (zh) 冷冻系统
US20070277539A1 (e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Type Showcase
CN102479406A (zh) 自动售货机
JP5031045B2 (ja) 冷凍冷蔵庫
CN109780776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95131A (zh) 冰箱
JP200023076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が設置されるショーケース
JP2005257164A (ja) 冷却装置
JP2000283626A (ja) 冷蔵庫
JPWO2005038364A1 (ja) 冷却貯蔵庫及び冷却用機器
JP200723225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CN110249192A (zh) 冷藏库
CN212362560U (zh) 采用回收热化霜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