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5529A - 电池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5529A CN104865529A CN201510054848.7A CN201510054848A CN104865529A CN 104865529 A CN104865529 A CN 104865529A CN 201510054848 A CN201510054848 A CN 201510054848A CN 104865529 A CN104865529 A CN 1048655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producing part
- pressure
- judging unit
- storag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测试装置(10)包括:加压板(16),用于按压电池(B);驱动部(18),产生用于使加压板(16)移动的驱动力;以及控制部(20),控制驱动部(18)。控制部(20)具备结束判断单元,该结束判断单元判断由驱动部(18)移动的加压板(16)是否到达结束位置。据此,本发明的电池测试装置(10)能够正确地判断测试的结束时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日本专利公报第4408058号及日本专利公报第5060623号所公开那样的用于评估电池安全性的电池测试装置。在日本专利公报第4408058号及日本专利公报第5060623号公开的电池测试装置中,当对电池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监视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之间的电压。当两端子之间的电压成为基准电压以下时,电池测试装置判断为内部发生短路。如果判断为内部发生短路就结束测试。
如日本专利公报第4408058号及日本专利公报第5060623号公开的电池测试装置那样,对于当电池电压成为基准电压以下时判断为内部发生短路而决定结束测试的测试装置而言,不能正确地判断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的测试结束时机。例如,在充放电的情况下进行挤压测试时,由于在测试开始时的电池电压变动,因此,如果采用成为基准电压以下时判断为内部发生短路的方法,则有可能无法正确地判断测试结束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测试的结束时机的电池测试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是对电池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的电池测试装置,包括:加压部件,用于按压所述电池;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所述加压部件移动的驱动力;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具备结束判断单元,该结束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结束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的测试结束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所述电池测试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所述电池测试装置的第1结束条件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所述电池测试装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所述电池测试装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利用负荷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加压板与电池的接触判断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利用加压板的移动速度的加压板与电池的接触判断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中所设置的加压板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10具备测试槽12、配置于测试槽12的外侧的作为固定体的一例的架台14、作为按压电池B的加压部件的一例的加压板16、产生使加压板16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部18以及控制驱动部18的控制部20。
测试槽12具备能够容纳作为测试对象的电池B的测试室21。在测试室21内设有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部(图中省略)。测试室21具备前侧开口的槽主体25和使槽主体25的前侧开口开闭的门(图中省略)。为了方便起见,图1中描绘门被省略的状态。门能够由图中省略的锁定部锁定到槽主体25上。
在槽主体25的顶板部25a形成有一对(两个或四个)第1插通孔25b、以及配置于两个第1插通孔25b之间的第2插通孔25c。第1插通孔25b和第2插通孔25c贯穿顶板部25a。
在空调部配设有加热器、冷却器、风扇等。通过空调部能够将测试室21内的空气调整为规定的温度条件。即,测试槽12由恒温槽或恒温恒湿槽等环境测试装置构成。
架台14具备配置于测试槽12的上方的上面部14a和分别支承上面部14a的两端部的一对腿部14b。上面部14a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或棒状的构件构成。
一对(两根、四根等)导轴30悬吊于架台14的上面部14a。各导轴30插通于设置在槽主体25的顶板部25a的第1插通孔25b中。因此,导轴30的上端部位于测试室21的外侧,导轴30的下端部位于测试室21内。
在导轴30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载置作为测试对象的电池B的测试台32。
用于使加压板16上下移动的驱动部18具备缸(cylinder)18a、以能够相对于缸18a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杆18b以及作为杆18b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18c。通过驱动伺服马达18c,能使移动杆18b进退移动。通过控制伺服马达18c的旋转量,能够控制杆18b的移动量。不过,杆18b不被限定于由伺服马达18c驱动控制。例如,也可以由液压缸或气压缸进行驱动控制。
缸18a被固定于架台14的上面部14a。在上面部14a形成有供杆18b插通的插通孔。缸18a以使插通在插通孔中的杆18b从缸18a的下端部向下伸出的方式,载置在上面部14a上。
加压板16被固定于杆18b的下端部。导轴30贯穿加压板16。因此,随着杆18b上下移动,加压板16在被导轴30引导的状态下进行上下移动。
在杆18b的下端部配设有作为压力检测部的一例的负荷传感器(load cell)36,用于检测加压板16从电池B接受的负荷。
控制部20控制伺服马达18c,从而控制加压板16(杆18b)的移动量。控制部20具备键盘等输入单元41,由ROM、RAM等构成的存储单元42、显示单元43和CPU等计算单元44。其中,输入单元41也可以是如触摸屏那样的具备显示单元43的结构。此时,也可以省略显示单元43。
另外,在控制部20上电连接有与电池的正极端子相连的接线(图中省略)和与负极端子相连的接线(图中省略),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之间的端子间电压被输入到控制部20。
通过输入单元41能够输入测试条件等。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挤压量、电池厚度、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加压板速度和保持时间。这些设定值中的电池厚度、挤压量、加压板速度和保持时间均由测试者通过输入单元41进行输入。
挤压量是电池B从初始厚度开始到测试结束为止的期间内被压缩的量(上下方向的长度),例如以毫米为单位被存储。电池厚度是进行测试之前的电池B的厚度(初始厚度),例如以毫米为单位被存储。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是从预先设定的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测试台32的上面的距离,例如以毫米为单位被存储。加压板速度是直至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为止的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保持时间是在满足测试结束条件而停止加压板16的移动时使加压板16静止在该位置的时间。
另外,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测试开始时的电池B的电压(初始电压)和电压下降量。电压下降量由测试者通过输入单元41进行输入。为了开始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而图中省略的开始键被打开时,就将测试开始时的初始电池电压读入并存储到存储单元42。
此外,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用于判断测试结束的负荷设定值(负荷值)。该负荷值是在测试时施加于加压板16的负荷的容许值,由测试者通过输入单元41进行输入。
伺服马达18c能够识别加压板16位于原点位置时的回转器的方向。因此,通过对伺服马达18c进行驱动控制就能够使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在测试结束后或测试开始前,控制部20控制伺服马达18c以使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
其中,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只要是加压板16从电池B向上方离开的位置,任何位置都可以。当进行钉刺测试时,以使钉的顶端位于从电池B离开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
控制部20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发挥规定的功能。该功能包含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第3结束判断单元20c、无效设定单元20d和保持控制单元20e(参照图2)。
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是根据第1结束条件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控制单元。根据第1结束条件的判断是根据加压板16是否到达结束位置来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方式,该结束位置是加压板16在开始移动并接触到电池B后移动了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挤压量(基准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在加压板16移动了如下移动量时判断为到达了结束位置,该移动量相当于将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和电池设置面之间的距离中减去初始电池厚度后的值与挤压量相加而得的值。即,如图3所示,设加压部件(即,加压板16)位于原点位置时的加压板16的按压面与测试台32的电池设置面之间的距离为L1、初始的电池B的厚度为L2、挤压量为L3。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判断加压板16的移动量是否达到相当于L1-L2+L3的距离。即,加压板16的移动距离达到了相当于L1-L2+L3的距离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为结束位置。
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是根据第2结束条件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控制单元。根据第2结束条件的判断是根据是否达到如下电压值来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方式,该电压值是从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初始电池电压减去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电压下降量而得的电压值。当达到从初始电池电压下降了电压下降量后的电压值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为结束位置。
第3结束判断单元20c是根据第3结束条件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控制单元。根据第3结束条件的判断是根据加压板16受到的负荷的值、即负荷传感器36的检测值是否达到存储在存储单元42的负荷值来判断测试结束时机的方式。当负荷传感器36的检测值达到了存储在存储单元42的负荷值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为结束位置。
无效设定单元20d是用于将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和第3结束判断单元20c中的一个或两个单元的判断设为无效的控制单元。具体而言,在不使用根据挤压量的结束判断、根据电压下降量的结束判断及根据负荷值的结束判断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下,无效设定单元20d进行用于将不使用的结束判断设为无效的设定。此时,设为无效的判断由测试者通过输入单元41进行输入。
保持控制单元20e是当加压板16到达结束位置而被判断为到了测试结束时机时执行用于使加压板16静止在该位置的计时控制的控制单元。保持控制单元20e在被设定的规定时间内使杆18b停止,在计时到规定时间后执行将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的控制。其中,由保持控制单元20e的计时时间可以针对根据挤压量判断的情况、根据电压下降量判断的情况、根据加压板16所受负荷判断的情况分别设定不同的值,也可以设定相同的值。
在此,参照图4说明对电池B进行挤压测试时的控制操作。当进行钉刺测试时的控制操作也与挤压测试时的控制操作同样。
首先,输入测试条件。通过输入单元41输入的测试条件被存储到存储单元42(步骤ST11)。在该步骤ST11,输入电池B的厚度、电池B的挤压量、电压下降量、负荷值、加压板速度、保持时间。此时,加压板16位于原点位置。并且,在步骤ST11中,如果想要将根据挤压量的结束判断、根据电压下降量的结束判断及根据负荷值的结束判断中的任一个设为无效,还进行该设定。此外,也可以控制加压板16使其在后述的步骤ST12后立即移动到原点位置。
接着,当用于开始测试的开始键被操作时(步骤ST12),此时的电池B的电压作为初始电压被存储到存储单元42。通过开始键被操作,杆18b驱动,使得加压板16下降。
在加压板16移动期间,反复判断是否满足第1结束条件(步骤ST13)、第2结束条件(步骤ST14)及第3结束条件(步骤ST15)。
在步骤ST13中,判断加压板16的移动量S是否达到相当于L1-L2+L3的距离。即,判断在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后电池B是否被挤压了预先设定的挤压量。在步骤ST13中被判断为“是”时,停止杆18b的驱动。据此,加压板16停止,开始计时(步骤ST16)。在计时到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保持时间后,将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步骤ST17)。
在步骤ST13中被判断为“否”时,转移到步骤ST14。在步骤ST14中,判断电池B的电压值是否达到从初始电压减去预先设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在步骤ST14中被判断为“是”时,停止杆18b的驱动。据此,加压板16停止,在等待被设定的保持时间后将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
在步骤ST14中被判断为“否”时,转移到步骤ST15。在步骤ST15中,判断负荷传感器36的检测值是否达到被设定的负荷值。在步骤ST15中被判断为“是”时,停止杆18b的驱动。据此,加压板16停止,在等待被设定的保持时间后将加压板16返回到原点位置。
其中,在根据第1结束条件的结束判断被设为无效的情况下,将步骤ST13的判断控制设为无效,转移到步骤ST14。在根据第2结束条件的结束判断被设为无效的情况下,将步骤ST14的判断控制设为无效,转移到步骤ST15。在根据第3结束条件的判断被设为无效的情况下,将步骤ST15的判断控制设为无效,转移到步骤ST13。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当使加压板16移动而按压电池B时,在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后移动了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挤压量的情况下,此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成为测试结束位置。因而,在结束测试时的电池B的被挤压量成为固定的值。所以,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B的被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时机。此外,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挤压量是通过输入单元41所输入的,因而,测试者能够存储对应于电池B的种类、测试目的等的所需挤压量。因此,能够提高电池测试装置10的通用性。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L1是包含电池B的厚度L2的距离。因而,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L1中减去初始电池厚度L2后的值是从原点位置到加压板16与电池B的接触面的距离。在进行根据第1结束条件的判断的情况下,加压板16移动相当于L1-L2与L3相加而得的值的移动量,其中L1-L2是从原点位置到加压板16与电池B的接触面的距离,L3是挤压量。因此,从加压板16与电池B相接触的位置起移动规定的距离(挤压量)后的位置成为结束位置。所以,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B的被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时机。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之外还具备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所以,也能够根据电压下降量来判断测试结束位置。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无效设定单元20d,因而能够进行符合测试者的意图的测试。即,当想要进行从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时起挤压规定挤压量的挤压测试时,可以通过无效设定单元20d将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的判断设为无效。由此,能够避免在达到从初始电压减去规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时就结束测试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无效设定单元20d将根据第1结束判断单元20a的判断设为无效,则能够在达到从初始电压减去规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时就可靠地结束测试。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判断为加压板16到达了结束位置后的保持时间内,将加压板16保持在该位置。因而,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再现性。即,如果在被判断为加压板16到达了结束位置后立即使加压板16返回,测试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在加压板16到达了结束位置后使其在该位置保持一定时间,这样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再现性。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根据电压下降量的第2结束判断单元20b。另外,也可以省略根据负荷值的第3结束判断单元20c。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用于说明设置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10中的控制部20所包含的功能的图。其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测试装置10的控制部20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挤压量。另一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存储单元42中不存储电池厚度以及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测试装置10的控制部20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电压下降量。另一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存储单元42中不存储测试开始时的电池B的电压(初始电压)。
控制部20的功能包含接触判断单元20f。接触判断单元20f根据负荷传感器36的检测值的变动来判断加压板16是否接触到电池B。因此,在存储单元42中不存储电池厚度以及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计算从由接触判断单元20f检测出加压板16与电池B相接触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起的加压板16的移动量,使其作为电池B的挤压量。另外,将在接触判断单元20f检测出加压板16与电池B相接触时的电池B的电压读入并存储到存储单元42,以代替将初始电压存储到存储单元42。
因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当开始键被操作从而开始测试时(步骤ST12),读入负荷传感器36的输出值。并且,根据反复读入的负荷传感器36的输出值是否发生变动,判断加压板16是否接触到电池B(步骤ST21)。例如,如图7所示,在加压板16未接触到电池B的情况下,控制部20读入的负荷传感器36的输出值以低值保持在一定值。而在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时,随着加压板16的移动,负荷传感器36的输出值急剧增大。因而,在负荷传感器36的输出值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R1以上时,可以判断为加压板16与电池B发生接触。
当被判断为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时,之后的加压板16的移动量作为电池B的挤压量而被记录。对于该被记录的电池B的挤压量与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作为基准值的挤压量(基准挤压量)进行比较(步骤ST22)。当加压板16与电池B接触后的加压板16的移动量达到基准挤压量时,转移到步骤ST16。
另外,当被判断为加压板16与电池B发生接触时,此时的电池B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而被读入。在步骤ST14中,判断电池B的电压值是否达到从基准电压减去预先设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当被判断为达到了该电压值时,转移到步骤ST16。其它控制操作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因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施加于加压板16的压力的变动来检测加压板16与电池B的接触时机。所以,即使在存储单元42中没有存储初始电池厚度及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只要在存储单元42中存储有作为基准值的挤压量,就能够判断从接触时机起的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位置。
对于其它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说明,它们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第3实施方式)
图8是用于说明设置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测试装置10中的控制部20所包含的功能的图。其中,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的功能包含获取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的速度获取单元20g。速度获取单元20g基于来自传感器(图中省略)的信号运算伺服马达18c的转速,根据该运算结果获取杆18b(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所述传感器配设在伺服马达18c内,用于检测与回转器的转速相对应的信号。
接触判断单元20f根据速度获取单元20g获取的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判断加压板16是否接触到电池B。因此,在存储单元42中不存储电池厚度以及从加压板16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计算从接触判断单元20f检测出加压板16与电池B相接触时的加压板16的位置起的加压板16的移动量,使其作为电池B的挤压量。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图6所示的控制操作同样地,当开始键被操作从而开始测试时(步骤ST12),由伺服马达18c内的传感器检测与回转器的转速相对应的信号,并由速度获取单元20g获取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并且,根据反复获取的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是否发生变动,判断加压板16是否接触到电池B(步骤ST21)。例如,如图9所示,在加压板16未接触到电池B的情况下,获取的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保持在一定值。而在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时,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急剧变动。因而,在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的变动量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R2以上时,可以判断为加压板16与电池B发生接触。其中,所述“移动速度的变动量”是指针对加压板16未接触到电池B的无负荷状态下的移动速度而言的变动量,可以通过预试验等设定阈值R2。
当被判断为加压板16与电池B发生接触时,之后的加压板16的移动量作为电池B的挤压量而被记录。对于该被记录的电池B的挤压量与存储于存储单元42的作为基准值的挤压量(基准挤压量)进行比较(步骤ST22)。当检测到的电池B的挤压量达到基准挤压量时,转移到步骤ST16。
另外,当被判断为加压板16与电池B发生接触时,此时的电池B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而被读入。在步骤ST14中,判断电池B的电压值是否达到从基准电压减去预先设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当被判断为达到了该电压值时,转移到步骤ST16。其它控制操作均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
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速度获取单元20g获取的加压板16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检测加压板16接触到电池B的时机,获得与电池B接触时的电压值(基准电压值)。因而,能够获得针对接触到该电池B时的基准电压值而言的电压下降量。并且,能够将从基准电压值下降了预先存储的电压下降量后的位置作为结束位置来结束测试。据此,即使在如充放电测试等那样电池B的电压发生变动的状态下进行挤压测试时,也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到达测试结束位置。
对于其它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说明,它们均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改善等。例如,对于控制部20的功能而言,虽然说明了控制部20包含无效设定单元20d和保持控制单元20e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其中至少一个。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压板16由悬吊于架台14的导轴30引导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导轴30也可以支承于测试槽12而非架台14。另外,也可以省略导轴30。此时,测试台32也可以载置于测试室21内。
也可以省略架台14。此时,缸18a也可以固定于测试槽12上。
如图10所示,加压板16也可以是设有钉部16a的结构。当加压板16为这样的结构时,可以用于钉刺测试。
在此,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概述。
(1)上述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池测试装置,对电池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包括:加压部件,用于按压所述电池;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所述加压部件移动的驱动力;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具备结束判断单元,该结束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结束位置。
在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设置有结束判断单元,该结束判断单元在按压电池的加压部件移动时判断加压部件是否到达结束位置。因此,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能够正确地判断结束时机。
(2)所述控制部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输入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至少挤压量(即,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各值中的至少挤压量)。在此情况下,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根据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在接触到所述电池后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当使加压部件移动而按压电池时,在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后移动了存储于存储单元的挤压量的情况下,该位置成为测试结束位置。因而,结束测试时的电池的被挤压量成为固定的值。所以,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的被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时机。此外,存储于存储单元的挤压量是通过输入单元所输入的,因而,测试者能够存储对应于电池的种类、测试目的等的所需挤压量。因此,能够提高测试装置的通用性。此外,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除了在充放电的状态下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之外,在将规定电压施加于电池的状态下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也能够正确地判断测试结束时机。
(3)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初始电池厚度以及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在此情况下,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当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移动了如下移动量时判断为该加压部件到达了所述结束位置,该移动量相当于将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中减去所述初始电池厚度后的值与所述挤压量相加而得的值。
在该结构中,从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是包含电池的厚度的距离。因而,从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中减去初始电池厚度后的值是从原点位置到加压部件与电池的接触位置的距离。加压部件移动相当于该距离与挤压量相加而得的值的移动量。因此,从加压部件与电池相接触的位置起移动规定的距离(挤压量)后的位置成为结束位置。所以,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正确地判断电池的被挤压量成为固定的测试结束时机。
(4)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存储测试开始时的初始电池电压以及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此时,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备另一结束判断单元,当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了从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初始电池电压减去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电压下降量而得的电压值时,所述另一结束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加压部件到达了所述结束位置。
在该结构中,除了结束判断单元之外还具备另一结束判断单元,所以,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也能够根据电压下降量来判断测试结束位置。
(5)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无效设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及所述另一结束判断单元中任一方的判断设为无效。
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进行符合测试者的意图的测试。即,当想要进行从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时起挤压规定挤压量的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可以通过无效设定单元将另一结束判断单元的判断设为无效。由此,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避免在达到从初始电压减去规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时就结束测试的情况。另一方面,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可以通过无效设定单元将结束判断单元的判断设为无效。此时,在达到从初始电压减去规定的电压下降量的电压值时,能够可靠地结束测试。
(6)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于所述加压部件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备接触判断单元,该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此外,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根据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该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位置起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可以根据施加于加压部件的压力的变动来检测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的时机。所以,即使在存储单元中没有存储初始电池厚度及从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只要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有挤压量,就能够判断从接触时机起的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位置。
(7)所述控制部还具备:速度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以及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在此情况下,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根据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该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位置起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可以根据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检测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的时机。所以,即使在存储单元中没有存储初始电池厚度及从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只要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有挤压量,就能够判断从接触时机起的挤压量为固定的测试结束位置。
(8)所述电池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于所述加压部件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备:输入单元;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以及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将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规定位置判断为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电压下降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时的位置。
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根据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变动来检测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的时机,获得与电池接触时的电压值(基准电压值)。因而,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获得针对接触到该电池时的基准电压值而言的电压下降量。并且,该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将从基准电压值下降了预先存储的电压下降量后的位置作为结束位置来结束测试。据此,即使在如充放电测试等那样电池的电压发生变动的状态下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也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到达测试结束位置。
(9)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备:输入单元;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速度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以及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在此情况下,所述结束判断单元也可以将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规定位置判断为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电压下降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时的位置。
该方式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根据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检测加压部件接触到电池的时机,获得与电池接触时的电压值(基准电压值)。因而,该方式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获得针对接触到该电池时的基准电压值而言的电压下降量。并且,该方式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将从基准电压值下降了预先存储的电压下降量后的位置作为结束位置来结束测试。据此,即使在如充放电测试等那样电池的电压发生变动的状态下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时,也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到达测试结束位置。
(10)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保持时间。在此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加压部件到达所述结束位置后,在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保持时间内将所述加压部件保持于该结束位置。
在该结构中,在判断出加压部件到达了结束位置后的保持时间内,将加压部件保持在该位置。因而,该方式结构的电池测试装置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再现性。即,如果在被判断为加压部件到达了结束位置后立即使加压部件返回,测试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在加压部件到达了结束位置后使其在该位置保持一定时间,这样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再现性。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测试装置,对电池进行挤压测试或钉刺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部件,用于按压所述电池;
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所述加压部件移动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备结束判断单元,该结束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结束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具备:
输入单元;以及
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至少挤压量,其中,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根据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在接触到所述电池后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初始电池厚度以及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当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移动了如下移动量时判断为该加压部件到达了所述结束位置,所述移动量相当于将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原点位置到电池设置面的距离减去所述初始电池厚度后的值与所述挤压量相加而得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测试开始时的初始电池电压以及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
所述控制部还具备另一结束判断单元,当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了从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初始电池电压减去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电压下降量而得的电压值时,所述另一结束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加压部件到达了所述结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无效设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及所述另一结束判断单元中任一方的判断设为无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于所述加压部件的压力,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具备接触判断单元,该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该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位置起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具备:
速度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以及
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其中,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加压部件是否到达规定位置来判断该加压部件是否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加压部件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该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位置起移动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挤压量而到达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于所述加压部件的压力,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具备:
输入单元;
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以及
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其中,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将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规定位置判断为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电压下降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时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具备:
输入单元;
存储单元,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电压下降量;
速度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以及
接触判断单元,根据所述速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来判断所述加压部件是否接触到所述电池,其中,
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将由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规定位置判断为所述结束位置,所述规定位置是从由所述接触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到所述电池时的电压下降了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时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保持时间,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结束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加压部件到达所述结束位置后,在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保持时间内将所述加压部件保持于该结束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33859A JP2015158442A (ja) | 2014-02-25 | 2014-02-25 | 電池試験装置 |
JP2014-033859 | 2014-0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5529A true CN104865529A (zh) | 2015-08-26 |
CN104865529B CN104865529B (zh) | 2019-07-12 |
Family
ID=5391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54848.7A Active CN104865529B (zh) | 2014-02-25 | 2015-02-03 | 电池测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5158442A (zh) |
KR (1) | KR101702740B1 (zh) |
CN (1) | CN104865529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4106A (zh) * | 2015-10-16 | 2016-02-17 |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用挤压机 |
CN105334467A (zh) * | 2015-10-16 | 2016-02-17 |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用针刺装置 |
CN107179507A (zh) * | 2016-03-09 | 2017-09-19 |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 电池测试装置及电池测试方法 |
WO2021179173A1 (zh) * | 2020-03-10 | 2021-09-16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弯曲测试系统及电池弯曲测试方法 |
CN113966560A (zh) * | 2020-05-20 | 2022-01-21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包括配置为测量内部压力的压力感测装置的袋形二次电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48222B2 (ja) * | 2017-01-13 | 2022-10-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池の内部短絡試験法と内部短絡試験装置 |
KR102106451B1 (ko) * | 2018-06-18 | 2020-05-07 | 비씨에스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압축 및 관통 시험을 위한 다축 압축 관통 시험 장치 |
CN108931737B (zh) * | 2018-08-10 | 2023-11-21 | 苏州阿达施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汽车电池检测的封闭式检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902372B (zh) * | 2019-02-20 | 2023-04-1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池卷芯模拟方法 |
JP7171491B2 (ja) * | 2019-03-29 | 2022-1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部短絡状態量の計測装置及び計測方法 |
US11774512B2 (en) | 2019-04-10 | 2023-10-03 | Honda Motor Co., Ltd. | Cell evaluation method and cell evaluation device |
CN117147078B (zh) * | 2023-10-31 | 2024-01-26 | 良正阀门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闸阀检测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43337A1 (en) * | 2006-12-15 | 2008-06-19 | Masato Fujikawa | Evaluation method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evaluation device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100433446C (zh) * | 2004-05-14 | 2008-11-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评价装置 |
CN101452057A (zh) * | 2007-12-07 | 2009-06-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电池试验装置和电池试验方法 |
CN102077107A (zh) * | 2009-01-19 | 2011-05-2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的内部短路评价装置 |
CN102680900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包的测试装置及驱动该测试装置的方法 |
WO2013027251A1 (ja) * | 2011-08-19 | 2013-02-28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51571A (ja) * | 2003-05-29 | 2004-12-16 | Fanuc Ltd | ノズル隙間調整方法 |
KR101098197B1 (ko) * | 2007-09-15 | 2011-12-2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지셀 시험장치 및 시험방법 |
JP3169620U (ja) * | 2011-03-25 | 2011-08-11 | 株式会社山本金属製作所 | 熱伝対付破壊測定器具 |
KR20130043478A (ko) * | 2011-10-20 | 2013-04-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관통 실험 장치 및 방법 |
-
2014
- 2014-02-25 JP JP2014033859A patent/JP2015158442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1-28 KR KR1020150013303A patent/KR10170274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2-03 CN CN201510054848.7A patent/CN1048655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3446C (zh) * | 2004-05-14 | 2008-11-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评价装置 |
US20080143337A1 (en) * | 2006-12-15 | 2008-06-19 | Masato Fujikawa | Evaluation method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evaluation device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101452057A (zh) * | 2007-12-07 | 2009-06-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电池试验装置和电池试验方法 |
CN102077107A (zh) * | 2009-01-19 | 2011-05-2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池的内部短路评价装置 |
CN102680900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包的测试装置及驱动该测试装置的方法 |
WO2013027251A1 (ja) * | 2011-08-19 | 2013-02-28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4106A (zh) * | 2015-10-16 | 2016-02-17 |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用挤压机 |
CN105334467A (zh) * | 2015-10-16 | 2016-02-17 |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用针刺装置 |
CN107179507A (zh) * | 2016-03-09 | 2017-09-19 |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 电池测试装置及电池测试方法 |
CN107179507B (zh) * | 2016-03-09 | 2020-07-14 |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 电池测试装置及电池测试方法 |
WO2021179173A1 (zh) * | 2020-03-10 | 2021-09-16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弯曲测试系统及电池弯曲测试方法 |
CN113966560A (zh) * | 2020-05-20 | 2022-01-21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包括配置为测量内部压力的压力感测装置的袋形二次电池 |
CN113966560B (zh) * | 2020-05-20 | 2024-10-18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包括配置为测量内部压力的压力感测装置的袋形二次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5529B (zh) | 2019-07-12 |
KR101702740B1 (ko) | 2017-02-22 |
KR20150100501A (ko) | 2015-09-02 |
JP2015158442A (ja) | 2015-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65529A (zh) | 电池测试装置 | |
CN102129145B (zh) | 一种带有电容测量电路的微机电系统设备驱动器 | |
EP2472246A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falling state of falling body for viscometer of falling body type, falling-body velocity measuring sensor, and viscometer of falling body type including same | |
CN109946510B (zh) | 用于识别负载电流的方法和电池传感器 | |
CN106536177B (zh) | 控制系统、压力机及压力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6457343A (zh) | 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用模具 | |
KR20100021584A (ko) | 고속 회복 전류 복귀를 갖는 용량성 측정 | |
CN106324270A (zh) | 检测移液针的接触的方法 | |
CN105865765B (zh) | 一种变速率逼近检测压力开关切换值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7650350B (zh) | 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及程序 | |
CN105930809B (zh) | 指纹识别控制方法、指纹识别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1093936B (zh) | 运算处理装置、运算处理装置的运算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3163284A (zh) | 一种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 | |
JP7418225B2 (ja) | ピペットの検証手順 | |
CN101936765A (zh) | 一种单体热电池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10096565A (ko) | 저렴하게 실현할 수 있는 성형품 배출 확인장치 | |
CN207487636U (zh) | 一种弹簧内外径的检测装置 | |
EP2472245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a falling body in a falling-body viscometer, falling-body sending device, and falling-body viscometer provided therewith | |
CN214621708U (zh) | 一种高度阀试验台性能检测设备 | |
CN201277916Y (zh) | 继电器机械性能综合测试机 | |
EP3855156A1 (en) | Material test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aterial test machine | |
CN210742302U (zh) | 一种形貌信息检测系统 | |
CN111093935B (zh) | 运算处理装置、运算处理装置的运算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2343882B (zh) | 用于触发车辆的人员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205816561U (zh) | 级进冲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