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4072A - 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 Google Patents
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54072A CN104854072A CN201380065853.7A CN201380065853A CN104854072A CN 104854072 A CN104854072 A CN 104854072A CN 201380065853 A CN201380065853 A CN 201380065853A CN 104854072 A CN104854072 A CN 104854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 ketone
- trimethylammonium
- alkene
- dimeth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NPJKDKWYLFHZIE-LVGNEAESSA-N CC(C)CCC[C@@H](C)CCC[C@@H](C)CCCC(C)(CC1)Oc(c(-c(cc(c(C)c2C)O)c2O)c2C)c1c(C)c2O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H](C)CCC[C@@H](C)CCCC(C)(CC1)Oc(c(-c(cc(c(C)c2C)O)c2O)c2C)c1c(C)c2O NPJKDKWYLFHZIE-LVGNEAES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double or triple bo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14—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7/186—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7/188—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with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or polonium
- B01J27/19—Molybden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reactions with formation of hydroxy groups, which may occur via intermediates being derivatives of hydroxy, e.g. O-metal
- C07C29/3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reactions with formation of hydroxy groups, which may occur via intermediates being derivatives of hydroxy, e.g. O-metal by reaction with aldehydes or ketones
- C07C29/4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reactions with formation of hydroxy groups, which may occur via intermediates being derivatives of hydroxy, e.g. O-metal by reaction with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triple carbon-to-carbon bonds, e.g. with metal-alky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4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 C07C41/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by reactions producing groups
- C07C41/5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by reactions producing groups by condensation of aldehydes, paraformaldehyde, or ket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30—Compounds having groups
- C07C43/313—Compounds having groups containing halo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5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pyrolysis, rearrangement or decomposition
- C07C45/51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pyrolysis, rearrangement or decomposition involving transformation of singly bound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to >C = O groups
- C07C45/515—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pyrolysis, rearrangement or decomposition involving transformation of singly bound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to >C = O groups the singly bound functional group being an acetalised, ketalised hemi-acetalised, or hemi-ketalised hydroxyl grou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6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 C07C45/6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double or triple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6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 C07C45/6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58—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other than with oxygen or sulphur atoms in position 2 or 4
- C07D311/70—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other than with oxygen or sulphur atoms in position 2 or 4 with two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and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in position 6
- C07D311/72—3,4-Dihydro derivatives having in position 2 at least one methyl radical and in position 6 one oxygen atom, e.g. tocopher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19/04—1,3-Dioxanes; Hydrogenated 1,3-dioxanes
- C07D319/06—1,3-Dioxanes; Hydrogenated 1,3-dioxane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多步合成的方式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其以有效的方式由起始产物的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形成期望的手性产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及其反应产物的领域。
发明背景
(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特别是对于合成(R,R)-异植醇[=(3RS,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烯-3-醇]、(R,R)-植醇和生育酚而言。
异植醇、植醇和生育酚是手性物质,其中后两种以“全R”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植醇包含2个立构中心以及另外的产生E/Z-立体异构体的三取代的碳-碳双键,而异植醇和生育酚具有3个立构中心。因此,存在多种异构体。
已证实,天然存在的生育酚的立体异构体(2R,4’R,8’R)-生育酚,特别是(2R,4’R,8’R)-α-生育酚,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生物效能)。
然而,由于(2R,4’R,8’R)-生育酚和(R,R)-植醇的天然来源非常有限,因此市场上对于(2R,4’R,8’R)-生育酚和(R,R)-异植醇以及(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有效合成有强烈的需求,(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为这些产物的起始物料,其适用于工业规模应用。
此外,由于例如H.Weiser等人在J.Nutr.1996,126(10),2539-49中已证实,在位于分子环中醚氧原子附近的手性中心处具有R-构型(即,2R-构型)的生育酚与具有S-构型的对应异构体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生物效能),因此对(2R,4’R,8’R)-生育酚,特别是(2R,4’R,8’R)-α-生育酚的有效工业规模合成有强烈的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此问题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来解决。已证实,可由起始物料的异构体混合物获得一种感兴趣的特定异构体,所述混合物即为(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允许通过使用顺式/反式异构化来利用非期望的异构体。不对称氢化是本发明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可通过将待被不对称氢化的酮缩酮化以及使用特定的添加剂来在质量和速度方面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方法允许由异构混合物高效且高质量地制备目标分子,从而允许其用于工业规模制备。所述方法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其以有效的方式由起始产物的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形成期望的手性产物。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为另外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多步合成的方式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
b)将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至少一种(5E)异构体和/或至少一种(5Z)异构体从步骤a)的混合物分离;
c)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进行不对称氢化并且生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
d)将(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化学转化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e)将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一种异构体从步骤d)中获得的混合物分离;
f)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进行不对称氢化并且生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其中所述步骤a)-f)的顺序为a、b、c、d、e、f。
在本文件中术语"彼此独立地"是指在取代基、部分或基团的上下文中,相同指定的取代基、部分或基团可在同一分子中同时以不同的含义出现。
“Cx-y-烷基”基团是包含x至y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即,例如C1-3-烷基基团是包含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烷基基团可为直链或支链。例如,-CH(CH3)-CH2-CH3被视为C4-烷基基团。
“Cx-y-亚烷基”基团是包含x至y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基团,即,例如C2-C6亚烷基基团是包含2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亚烷基基团可为直链或支链的。例如,基团-CH(CH3)-CH2-被视为C3-亚烷基基团。
在本文件中“酚醇”是指羟基与芳族基团直接结合的醇。
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R,R)-异植醇”是指(3RS,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烯-3-醇)。
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R,R)-植醇”是指(2E,7R,11R)-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
如本文件中使用时,以“聚”为首的物质名称如聚硫醇,是指在形式上每分子包含两个或更多个相应官能团的物质。
如本文件中使用时,术语“立体异构中心”是携带多个如下基团的原子,这些基团中的任何两个基团之间的互换导致产生立体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是这样的异构分子,该异构分子具有相同分子式和键合原子的顺序(构成)但它们的原子在空间上的三维取向不同。
立体异构中心处的构型被限定为R或S。确定立体化学中绝对构型的R/S概念和规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在本文件中,如果将分子氢加至碳-碳双键导致形成立体异构碳中心,则所述碳-碳双键被定义为“前手性的”。
顺式/反式异构体为在双键处具有不同取向的构型异构体。在本文件中,术语“顺式”的使用等同于“Z”(反之亦然),并且“反式”的使用等同于“E”(反之亦然)。因此,例如,术语“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等同于术语“E/Z异构化催化剂”。
“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是能够将顺式异构体(Z-异构体)异构化成顺式/反式异构体混合物(E/Z异构体混合物)或将反式异构体(E-异构体)异构化成顺式/反式异构体(E/Z异构体混合物)的催化剂。
术语“E/Z”、“顺式/反式”和“R/S”分别表示E和Z的混合物、顺式和反式的混合物以及R和S的混合物。
如果符号或基团的相同标记存在于数个式中,则在本文件中,一个具体的式的语境中对所述基团或符号所做的定义也适用于包括所述相同标记的其他式。
在本文件中,任何单虚线均表示取代基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结合的键。
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是一种已知的物质,可商购获得并且是(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不受其合成的影响,异构体(3E,5E)-和(3E,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是占主导地位的,通常总和占所有异构体的约95重量%。
在所述方法的第一步骤(步骤a)中,提供(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
分离
步骤b)和e)是分离步骤。步骤b)涉及将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至少一个(5E)-异构体和/或至少一个(5Z)异构体从步骤a)的混合物分离,并且步骤e)涉及将(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异构体中的一种从步骤d)中获得的混合物分离。
步骤b)和/或e)中的这种异构体分离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第一种可能是通过色谱法来分离。另一种优选的分离方式是通过蒸馏来进行步骤b)和/或e)中的异构体的分离。所述分离由于所述异构体具有不同沸点而成为可能。为了最小化异构体的热降解,可取的是在减压下通过蒸馏柱来进行蒸馏。
由于待分离的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沸点(参见表1),因此异构体可通过蒸馏来分离。通过使用特定的蒸馏技术和设备,可分离具有更高或更低沸点的异构体。
表1:异构体的沸点。
在本发明的观念中,重要的是认识到在3位上的双键不是前手性双键,因为在氢化时,它不会在3或4位形成立体异构碳中心。因此,为了分离,唯一有关的是(5E)-异构体和/或(5Z)-异构体可以尽可能好地被分离。
顺式/反式异构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蒸馏在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为使碳-碳双键异构化的催化剂。已发现,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催化5位和9位中双键的顺式/反式异构化的所述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具体为一氧化氮(NO)或有机硫化合物,具体为聚硫醇。
特别适合作为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是式(X)的聚硫醇或芳族聚硫醇
其中n1表示1至4的整数,特别是2,
并且m1表示2至8的整数,特别是3或4,优选4;
并且A表示分子量介于28g/mol和400g/mol之间,特别是介于90g/mol和150g/mol之间的脂族m1-价烃基。
聚硫醇季戊四醇四(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乙酸酯)、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2-乙基-2-(((3-巯基丙酰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双(3-巯基丙酸酯),2-ethyl-2-(((3-mercaptopropanoyl)oxy)methyl)propane-1,3-diyl bis(3-mercaptopropanoate))和乙二醇二-(3-巯基丙酸酯)已被证实是高度优选的式(X)的聚硫醇并且是所有上述聚硫醇中的优选聚硫醇。
特别优选的作为芳族聚硫醇的是4,4'-二巯基联苯或4,4'-硫代二苯硫醇。
将式(X)的聚硫醇用作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聚硫醇通常具有非常低的蒸气压(即高沸点),从而使得其可在高温下使用,例如同时蒸馏低沸点异构体。此外,每分子量的聚硫醇具有高密度的硫醇官能团,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仅需添加少量的催化剂。
将聚硫醇用作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其允许非常快速的异构化。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体并且可原样或以气体混合物(特别是与至少一种惰性的气体组合,特别是与氮气组合)的形式被引入待异构化的酮或缩酮中。如果使用气体混合物,则气体混合物中的一氧化氮的量按所述气体混合物的重量计优选地在1%-99%,特别是5%-95%的范围内。具体而言,鉴于腐蚀和毒性,气体混合物中的一氧化氮的量按所述气体混合物的重量计优选地在10%-60%的范围内。
将一氧化氮用作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种异构化催化剂可容易地从待异构化的酮或缩酮中移除。
优选地将一氧化氮在大气压力或至多1MPa的过压下引入酮或缩酮。过压优选地等于10至300kPa。
一氧化氮(NO)或一氧化氮(NO)与其它气体的混合物优选地通过管以连续的方式被引入,并且被鼓泡通过待异构化的酮或缩酮。
顺式/反式异构化的使用允许使纯的顺式或反式异构体或这些异构体的任意混合物转化,生成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热力学平衡的混合物。总之,这使得能够通过蒸馏来分离期望的异构体以及使得非优选异构体(残留异构体)能够转化(异构化)成期望的异构体。
蒸馏可在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一锅异构化或原位异构化),使得期望的异构体连续再形成并且可通过蒸馏来被分离。
此外,顺式/反式异构化可在单独/分开的容器中进行,在所述单独/分开的容器中,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被添加至蒸馏残余物中。因此,残留异构体通过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而被异构化,并且随后被添加至分别在步骤a)和d)中提供的异构体的相应混合物中。
在步骤b)和/或e)中使用顺式/反式异构化使得期望的异构体具有高收率。在优选的情况中,可实现基本上将所有的非期望异构体全部异构化成期望的异构体。
优选地,特别是在异构化催化剂不是一氧化氮的情况中,更优选地在聚硫醇作为异构化催化剂的情况中,在高于20℃的温度下、特别是在介于20℃和期望的异构体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特别是在介于50℃和期望的异构体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进行异构化。异构化可在环境压力下或在减压下进行。在一锅异构化的情况中,异构化优选地在减压下进行。
特别是对于一氧化氮为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情况,异构化在环境压力或过压下进行。
已进一步观察到,在采用聚硫醇的异构化中,添加极性溶剂诸如酰胺、吡咯烷酮、砜、亚砜、离子液体,特别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甲基-2-吡咯烷酮(NMP)、环丁砜、二甲基亚砜(DMSO)和1-丁基-3-甲基咪唑鎓溴化物对异构化具有加速作用。
因此,优选的是顺式/反式异构化的过程在极性溶剂,特别是在选自由离子液体,特别是1-丁基-3-甲基咪唑鎓溴化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2-吡咯烷酮(NMP)、环丁砜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成的极性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更优选的是顺式/反式异构化的过程在极性溶剂,特别是在选自由离子液体,特别是1-丁基-3-甲基咪唑鎓溴化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成的极性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相对于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异构体的量或(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量,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量优选地介于1重量%和20重量%之间。
缩酮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c)之前进行步骤co)
co)形成步骤b)中分离的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异构体的缩酮。
因此,在步骤c)中,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缩酮被不对称氢化,并且在不对称氢化后,经氢化的缩酮被水解成酮并且生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f)之前进行步骤fo)
fo)形成步骤e)中分离的(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异构体的缩酮
因此,在步骤f)中,(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被不对称氢化,并且在不对称氢化后,经氢化的缩酮被水解成酮并且生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由酮本身形成缩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不饱和酮的缩酮可优选地由上述不饱和酮和醇形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是存在替代的缩酮合成路线。原则上,缩酮还可通过用原酸酯处理酮或通过反式缩酮化来形成,例如公开于如Pério等人的Tetrahedron Letters 1997,38(45),7867-7870或Lorette和Howard的J.Org.Chem.1960,521-525中,这两篇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优选地,缩酮由上述不饱和酮和醇形成。
醇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羟基基团。醇可为酚醇或脂族或脂环族醇。优选地,醇具有一个或两个羟基基团。
如果醇具有一个羟基基团,则醇优选地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醇。具体而言,具有一个羟基基团的醇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甲基-1-丙醇、2-丁醇、戊烷-1-醇、3-甲基丁烷-1-醇、2-甲基丁烷-1-醇、2,2-二甲基丙-1-醇、戊烷-3-醇、戊烷-2-醇、3-甲基丁烷-2-醇、2-甲基丁-2-醇、己烷-1-醇、己烷-2-醇、己烷-3-醇、2-甲基-1-戊醇、3-甲基-1-戊醇、4-甲基-1-戊醇、3-甲基-2-戊醇、4-甲基-2-戊醇、2-甲基-3-戊醇、2,2-二甲基-1-丁醇、2,3-二甲基-1-丁醇、3,3-二甲基-1-丁醇、3,3-二甲基-2-丁醇、2-乙基-1-丁醇,以及庚醇、辛醇和卤代C1-C8-烷基醇的全部结构异构体,特别是2,2,2-三氟乙醇。特别合适的是伯醇或仲醇。优选地,将伯醇用作具有一个羟基基团的醇。具体而言,将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或2,2,2-三氟乙醇,优选甲醇、乙醇、1-丙醇、1-丁醇或2,2,2-三氟乙醇用作具有一个羟基基团的醇。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醇为二醇,因此具有两个羟基基团。优选地,二醇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乙烷-1,2-二醇、丙烷-1,2-二醇、丙烷-1,3-二醇、丁烷-1,4-二醇、丁烷-1,3-二醇、丁烷-1,2-二醇、丁烷-2,3-二醇、2-甲基丙烷-1,2-二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醇、1,2-二甲基丙烷-1,3-二醇、苯-1,2-二醇和环己烷-1,2-二醇。就两种环己烷-1,2-二醇而言,优选的立体异构体为同式-环己烷-1,2-二醇(syn-cyclohexane-1,2-diol)(=顺式-环己烷-1,2-二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羟基基团与两个相邻的碳原子结合,因此这些二醇为邻二醇。邻二醇形成缩酮中的5元环。
特别合适的是选自以下的邻二醇:乙烷-1,2-二醇、丙烷-1,2-二醇、丁烷-1,2-二醇、丁烷-2,3-二醇、2-甲基丙烷-1,2-二醇、苯-1,2-二醇和同式-环己烷-1,2-二醇,特别是乙烷-1,2-二醇。
其它特别合适的是这样的二醇,其中羟基基团被3个碳原子分隔,并从而形成缩酮中的非常稳定的6元环。特别合适的这种二醇为丙烷-1,3-二醇、丁烷-1,3-二醇、2-甲基丙烷-1,3-二醇、2-甲基丁烷-1,3-二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醇、1,2-二甲基丙烷-1,3-二醇、3-甲基戊烷-2,4-二醇和2-(羟甲基)环己醇。
优选地,将伯醇用作二醇。
用于缩酮形成的反应条件和化学计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优选的缩酮具有式(XI)或(XII)
其中波形线表示碳-碳键,其连接至相邻的碳-碳双键以使所述碳-碳双键呈Z-构型或E-构型;
并且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并且其中
Q1和Q2
单独或一起表示C1-C10烷基基团或卤代C1-C10烷基基团;
或一起形成C2-C6亚烷基基团或C6-C8亚环烷基基团。
Q1和Q2特别表示
直链C1-C10烷基基团或氟代直链C1-C10烷基基团,优选地直链C1-C4烷基基团或-CH2CF3基团
或式
的基团;
其中Q3、Q4、Q5和Q6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基团。
特别地,Q1和Q2一起表示氟代直链C1-C10烷基基团,优选地,直链C1-C4烷基基团或-CH2CF3基团或一起形成亚烷基基团CH2-C(CH3)2-CH2。
特别适当的式(XI)缩酮是如下缩酮,该缩酮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10,10-二甲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异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仲丁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己-2-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异戊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戊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己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4-二甲基-1,3-二氧戊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六氢苯丙[d][1,3]间二氧杂环戊烯(dioxole)、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1,3-二噁烷、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二甲基-1,3-二噁烷、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2,6-二甲基-10,10-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碳-2,6,8-三烯及其EE-、EZ-、ZE-和ZZ-异构体;
优选的式(XII)缩酮是如下缩酮,所述缩酮选自有如下组成的组: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2,2-二甲氧基-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2-二乙氧基-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2-二丙氧基-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2-二丁氧基-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一碳-3-烯-1-基)-1,3-二氧戊环、2,4-二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氧戊环、2-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2,5-二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2,5,5-三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及其所有E-异构体和Z-异构体。
特别地,Q1和Q2二者均表示氟化的线性C1-C10烷基基团,优选线性C1-C4烷基基团或-CH2CF3基团,或者一起形成亚烷基基团CH2-C(CH3)2-CH2。
因此,待不对称氢化的优选缩酮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2,6-二甲基-10,10-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碳-2,6,8-三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2,5,5-三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及其所有EE-、EZ-、ZE-和ZZ-异构体或其所有E-和Z-异构体。
将经氢化的缩酮水解成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特别合适的是通过酸水解并且分离所形成的酮,特别是通过萃取。
不对称氢化
步骤c)和f)包括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通过分子氢进行不对称氢化。
手性铱络合物是具有与中心铱原子配位的有机配体的化合物。手性铱络合物的手性归因于配体的手性或配体的空间排列。由络合物化学可熟知手性的概念。配体可为单齿配体或多齿配体。优选地,与铱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体为螯合配体。对于本发明,已证实特别是具有携带立体异构中心的有机配体的手性铱络合物是非常合适的。
优选的是,手性铱络合物与具有作为配位原子的N和P的螯合有机配体结合以及与两个烯烃或具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二烯结合,因此手性铱络合物优选地具有下式(III-0)
其中
P-Q-N表示包含立体异构中心的螯合有机配体或具有平面或轴向手性并且具有作为与络合物的铱中心的结合位点的氮和磷原子;
Y1、Y2、Y3和Y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12-烷基、C5-10-环烷基或芳族基团;或它们中的至少两个一起至少形成具有至少2个碳原子的二价桥连基团;前提条件是Y1、Y2、Y3和Y4并非全是氢原子;并且
为阴离子,特别是选自卤化物、PF6 -、SbF6 -、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BArF -)、BF4 -、全氟磺酸根,优选F3C-SO3 -或F9C4-SO3 -;ClO4 -、Al(OC6F5)4 -、Al(OC(CF3)3)4 -、N(SO2CF3)2 -N(SO2C4F9)2 -和B(C6F5)4 -。
在配体P-Q-N的化学式中氮和磷原子优选地被2至5个原子,优选被3个原子分隔。
螯合有机配体P-Q-N优选地选自式(III-N1)、(III-N2)、(III-N3)、(III-N4)、(III-N5)、(III-N6)、(III-N7)、(III-N8)和(III-N9)
其中G1表示C1-C4-烷基、C5-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1-5-烷基、C1-4-烷氧基、C1-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基团;
G2、G3和G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4-烷基、C5-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1-5-、C1-4-烷氧基、C1-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基团;
X1和X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4-烷基、C5-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1-5-烷基、C1-4-烷氧基、C1-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或二茂铁基;
Ph表示苯基;
n为1或2或3,优选地为1或2;
并且R1、Z1和Z2如后文针对式(III)所定义
如果Y1和Y2和/或Y3和Y4形成式Y1-=-Y2和/或式Y3-=-Y4的烯烃,则此烯烃或这些烯烃优选地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乙烯、丙-1-烯、2-甲基丙-1-烯、2-甲基丁-2-烯、2,3-二甲基丁-2-烯、(Z)-环辛烯、环己烯、环庚烯、环戊烯和降冰片烯。
如果Y1、Y2、Y3和Y4形成二烯,则其为环状的(双键在环中)或无环的(双键不在环中)。
二烯的两个碳-碳双键优选地通过两个碳键连接,即二烯优选地包含亚结构C=C-C-C-C=C。
优选的无环二烯的例子为己-1,5-二烯、庚-1,5-二烯、辛-1,5-二烯、辛-2,6-二烯、2,4-二烷基-2,7-辛二烯、3,6-二烷基辛-2,6-二烯、1,2-二乙烯基环己烷和1,3-丁二烯。
环状二烯的例子为环辛-1,5-二烯、环己-1,4-二烯、环己-1,3-二烯、3,4,7,8-四烷基环辛-1,5-二烯、3,4,7-三烷基环辛-1,5-二烯、3,4-二-烷基环辛-1,5-二烯、3,7-二-烷基环辛-1,5-二烯、3,8-二-烷基环辛-1,5-二烯、3-烷基环辛-1,5-二烯;降冰片二烯、1-烷基降冰片二烯、2-烷基降冰片二烯、7-烷基降冰片二烯、二环戊二烯、环戊二烯和(1s,4s)-二环[2.2.2]辛-2,5-二烯。
优选的二烯为环辛-1,5-二烯。
一类高度优选的手性铱络合物为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
其中
n为1或2或3,优选地为1或2;
X1和X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4-烷基、C5-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1-5-、C1-4-烷氧基、C1-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或二茂铁基;
Z1和Z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5-烷基或C1-5-烷氧基基团;
或Z1和Z2一起表示形成5至6元环的桥连基团;
为阴离子,特别是选自卤素离子、PF6-、SbF6 -、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BArF -)、BF4 -、全氟磺酸根,优选F3C-SO3 -或F9C4-SO3 -;ClO4 -、Al(OC6F5)4 -、Al(OC(CF3)3)4 -、N(SO2CF3)2 -N(SO2C4F9)2 -和B(C6F5)4 -;
R1表示苯基或邻甲苯基或间甲苯基或对甲苯基或者式(IVa)或(IVb)或(IVc)的基团
其中R2和R3二者均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表示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R4和R5二者均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R6和R7和R8各自表示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
R9和R10二者均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并且其中*表示式(III)的络合物的立体异构中心。
式(III)的络合物是中性的,即所述络合物由式(III’)的络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Y组成,如前所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阴离子和阳离子可以被解离。
X1和/或X2优选地表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金刚烷基、苯基、苄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4-甲氧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1-萘基、萘基、2-呋喃基、二茂铁基或被一至五个卤素原子取代的苯基基团。
在X1和/或X2表示被一至五个卤素原子取代的苯基基团的情况下,被氟原子取代的苯基基团是特别有用的,即C6H4F、C6H3F2、C6H2F3、C6HF4或C6F5。
在X1和/或X2表示被一至三个C1-4-烷基取代的苯基基团的情况下,被一个或多个甲基基团取代的苯基基团是特别有用的,特别是邻甲苯基和对甲苯基。
优选地,X1和X2表示相同的取代基。
最优选地,X1和X2均为苯基或邻甲苯基基团。
优选的是,在上述R2、R3、R4、R5、R6、R7、R8、R9和R10的定义中使用的C1-C4-烷基或烷氧基基团为伯或仲(优选为伯)烷基或烷氧基基团。
式(IVa)的特别合适的取代基R1为9-蒽基或1-萘基基团。
式(IVb)的另一个特别合适的取代基R1为2,4,6-三甲苯基(mesityl)基团。
式(IVc)的另一个特别合适的取代基R1为2-萘基基团。
优选地,R1由苯基(缩写为“Ph”)或式(IV-1)或(IV-2)或(IV-3),特别是(IV-1)或(IV-3)表示。
已发现,最优选的取代基R1为9-蒽基或苯基。
优选的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为式(III-A)、(III-B)、(III-C)、(III-D)、(III-E)和(III-F)的络合物。
最优选的作为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的是式(III-C)和(III-D)和(III-F)的络合物,特别是式(III-C)或(III-F)的络合物。
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可如Chem.Sci.,2010,1,72-78中详述来相应地合成,该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式(III)的铱络合物为手性的。由星号标记的所述手性中心的手性为S或R,即存在式(III)的手性络合物的两种对映体(IIIa)和(IIIb):
式(III)的络合物的各个对映体可以在络合步骤之后大部分从外消旋混合物分离。然而,如Chem.Sci.,2010,1,72-78所公开,式(III)的络合物的合成包括涉及非外消旋手性醇的反应。由于已知另外的反应步骤不改变所述络合物的手性,因此其异构体纯度(S:R比率)取决于所述醇的对映体纯度。由于所述相应的醇可分别以大于99%和低于1%的R/S比率获得,式(III)的络合物可以极高的对映体纯度获得,特别是分别以大于99%和低于1%的R/S比率获得。
优选地,以一种对映体过量地使用手性铱络合物。
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的各个对映体的摩尔量的比率R:S大于90:10或小于10:90,优选地在100:0至98:2或0:100至2:98的范围内。最优选的是,所述比率分别为约100:0和约0:100。最终优选比率分别为100:0和0:10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具有R-构型。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具有S-构型。
氢化剂为分子氢(H2)。
分别基于酮和缩酮的量,手性铱络合物的量优选为约0.0001至约5摩尔%,优选为约0.001至约2摩尔%,更优选为约0.01至约1摩尔%。
氢化可以本体进行或在惰性载体中进行,特别是在惰性溶剂或惰性溶剂的混合物中进行。优选地,氢化以本体(纯的)进行。
优选的合适溶剂为卤代烃、烃、碳酸酯、醚和卤代醇。
特别优选的溶剂为烃、氟化醇和卤代烃,特别是卤代脂族烃。
烃的优选例子为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和苯,特别是甲苯和庚烷。
优选的醚为二烷基醚。特别有用的醚为具有小于8个碳原子的二烷基醚。最优选的醚为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
优选的卤代醇为氟化醇。特别优选的氟化醇为2,2,2-三氟乙醇。
一类优选的卤代烃为卤代芳族化合物,特别是氯苯。
卤代脂族烃的优选例子为单或多卤代的直链或支链或环状的C1-至C15-烷烃。尤其优选的例子为单或多氯化或溴化的直链或支链或环状的C1-至C15-烷烃。更优选的是单或多氯化的直链或支链或环状的C1-至C15-烷烃。最优选的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氯仿和二溴甲烷。
用于氢化的最优选试剂为二氯甲烷。
所用溶剂的量并非很关键。然而,已证实,待氢化的酮或缩酮的浓度优选地介于0.05和1M之间,特别是介于0.2和0.7M之间。
氢化反应适宜地在约1至约100巴的分子氢绝对压力下,优选在约20至约75巴的分子氢绝对压力下进行。反应温度适宜地介于约0至约100℃之间,优选地介于约10至约60℃之间。
反应物和溶剂的添加顺序并非关键。
适用于氢化的技术和装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大体上是已知的。
通过不对称氢化,前手性碳-碳双键被氢化以在一个或两个碳原子处形成手性立体异构中心。
在步骤c)中,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缩酮被不对称氢化。
在步骤f中,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或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被氢化。
如果缩酮被不对称氢化,则在不对称氢化后,经不对称氢化的缩酮优选地具有式(XV)或(XVI)。
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并且其中Q1和Q2如针对式(XI)和(XII)所定义。
因此,已被不对称氢化的优选的缩酮优选地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2-(4,8-二甲基壬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6,10-二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烷、2,5,5-三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基)-1,3-二噁烷、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烷;
(R)-2-(4,8-二甲基壬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R)-6,10-二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烷、2,5,5-三甲基-2-((4R,8R)-4,8,12-三甲基十三基)-1,3-二噁烷和(6R,10R)-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烷。
当这些缩酮被水解成相应的酮时,它们分别生成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或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或(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或(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尽管在手性铱络合物(特别是式(III)的那些)的存在下通过分子氢对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和(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进行的不对称氢化已相当快速和有效并且表现出高转化率以及优异的选择性,但已观察到,当相应的酮的缩酮被不对称氢化时,不对称氢化甚至还可以得到改善。
已观察到,具有特定手性(R或S)的手性铱络合物将起始物料转化成带有特定立体异构中心的产物,所述产物由于不对称氢化而形成。
由于在本发明中希望通过不对称氢化产生带有具备R-构型的立构中心的产物,即分别为在步骤c)中的(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和在步骤f)中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因此需要根据分别在步骤b)和步骤e)中被分离的烯烃异构体是否具有Z-或E-构型来对手性铱络合物的手性进行选择。
已证实,当在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S-构型的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用于氢化E-异构体,即分别为(3E,5E)-和(3Z,5E)-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和(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时,获得在新形成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带有R-构型的相应产物,即在步骤c)中的(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和在步骤f)中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相应地,在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R-构型的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对Z-异构体(即分别为(3E,Z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进行氢化提供相同的产物,即获得在新形成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带有R-构型的在步骤c)中的(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和在步骤f)中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意外的是,已发现该结果与是否在步骤c)或f)中使用酮或缩酮无关。
因此,用于不对称氢化的步骤c)和/或f)中的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优选地具有如下特征:
当(3E,5E)-或(3Z,5E)-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其缩酮,或(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或其缩酮待被氢化时,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在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S-构型;
或
当(3E,5Z)-或(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其缩酮,或(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或其缩酮待被氢化时,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在由*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R-构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c)和/或步骤f)中的不对称氢化在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添加剂选自有机磺酸、有机磺酸的过渡金属盐、金属醇盐、铝氧烷、烷基铝氧烷和B(R)(3-v)(OZ)v;其中v表示0、1、2或3,R表示F、C1-6-烷基、卤代C1-6-烷基、芳基或卤代芳基基团;并且Z表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芳基或卤代芳基基团。
特别合适的添加剂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三氟甲磺酸、烷基铝氧烷,特别是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四烷氧基钛酸酯、B(R)(3-v)(OZ)v;特别是三-异丙基硼酸酯和三乙基硼烷以及BF3(优选地以BF3醚合物的形式)。
作为有机磺酸的过渡金属盐特别有用的是有机磺酸的钪、铟、钇和锆盐。
金属醇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此术语特别是指周期系的4族和13族的元素的醇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也已知的是,金属醇盐通常不形成良好界定的结构。在特性上,金属醇盐具有通过氧原子与金属中心结合的烃基基团。金属醇盐也可以具有由氧或含氧基团桥连的不同金属中心,例如(多核)铝氧代醇盐。
作为金属醇盐特别有用的是钛醇盐(也称为烷氧基钛酸酯/盐)、锆醇盐(也称为烷氧基锆酸酯/盐)或铝醇盐。
一类特别优选的金属醇盐具有多核铝氧代醇盐的类型,例如J.Chem.Soc.,Dalton Trans.,2002,259-266或Organometallics 1993,12,2429-2431中所公开。
烷基铝氧烷为特别适合用作齐格勒-纳塔类型的烯烃聚合的助催化剂的已知产物。它们通过三烷基铝化合物,特别是三甲基铝或三乙基铝的受控水解来制备。所述水解可例如通过水合金属盐(含有结晶水的金属盐)来实现。
优选地,添加剂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三氟甲磺酸、烷基铝氧烷,特别是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四烷氧基钛酸酯、B(R)(3-v)(OZ)v;特别是三-异丙基硼酸酯和三乙基硼烷以及BF3(优选地以BF3醚合物形式)。
更优选的是三氟甲磺酸、烷基铝氧烷,特别是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四烷氧基钛酸酯、B(R)(3-v)(OZ)v;特别是三-异丙基硼酸酯和三乙基硼烷。
尤其良好的结果已通过如下添加剂获得,所述添加剂已从三甲基铝氧烷和2,2,2-三氟乙醇中或从三烷基铝和2,2,2-三氟乙醇中获得。
已发现,当使用上述添加剂时,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进行的不对称氢化的质量和速度显著提高。
已进一步观察到,最显著的是,当上述添加剂与待不对称氢化的酮的相应缩酮(即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和(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一起使用时,不对称氢化的效率最大化。
提高的效率具有以下效果,手性铱络合物的量可通过使用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和/或通过添加上述添加剂(特别是与氟化醇、特别是2,2,2-三氟乙醇组合)而被显著降低,从而在与如同所述的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和(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相应不对称氢化相比的不对称氢化中实现给定的收率和立体特异性氢化。
当上述方法包括如上详述的顺式/反式异构化的步骤时,本发明的方法极具吸引力,因为对于所有起始物料的最佳使用,不必针对使用相反手性的氢化络合物对每个异构体进行的单独不对称氢化设置两条平行生产线。因此,非常优选的是如上所述的原位异构化。
化学转化
在步骤d)中,将(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化学转化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该化学转化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方法中,在步骤d)中,将(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至(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的化学转化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要么
d1)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
d2)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
要么
d1’)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对(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
然后是
要么
d3)将(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与2-甲氧基丙-1-烯反应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要么
d3’)在碱和/或酸的存在下将(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与乙酰乙酸烷基酯或双烯酮反应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使用步骤d1)的变型的反应类型和条件的细节公开于EP 1 532 092 B1中(特别是实施例2中),或WO 2003/029175A1(使用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所述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在步骤d2)中在林德拉催化剂(Lindlar catalyst)的存在下用分子氢进行氢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例如,A.Ofner等人,Helv.Chim.Acta 1959,42,2577-2584公开了步骤d1)和d2)的组合,该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例如,US 4,028,385公开了使用步骤d1’)的变型的反应类型和条件的细节以及针对步骤d1)和d2)的细节,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使用步骤d3)(Saucy-Marbet反应)的变型的反应类型和条件的细节公开于例如DE 1193490和DE 196 49 564 A1中,这两篇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步骤d3’)(卡莱尔重排)中第一种变型的反应类型和条件的细节公开于例如The Claisen Rearrangement的第8章“The Carroll Rearrangement”(Hatcher等人)中;Hiersemann,M.;Nubbemeyer,U.,Eds.;Wiley-VCH VerlagGmbH&Co.KGaA,2007;397-430,这两篇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在卡莱尔重排中,在碱(优选乙酸碱金属盐,例如乙酸钠)的存在下,用乙酰乙酸烷基酯(优选乙酰乙酸甲酯或乙酰乙酸乙酯)进行反应。
步骤d3’)中第二种变型的反应类型和条件公开于例如US 2,795,617或W.Kimel等人,J.Org.Chem.1957,22,1611-1618中,这两篇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分别在优选地吡啶和乙酸的存在下以及在醇盐的存在下,优选地用双烯酮进行上述反应。
如早先所述,(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并且特别可用于合成(R,R)-异植醇、(2-双型)-α-生育酚或(2R,4’R,8’R)-α-生育酚。
因此,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R,R)-异植醇((3RS,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烯-3-醇)的方法,其包括:
如上详述的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步骤g)和h)和h’)的条件对应于针对步骤d)中类似的步骤d1)和d2)和d1’)所描述的条件。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式(V)的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如上详述的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随后的步骤:
m)将(R,R)-异植醇与式(VI)的化合物缩合以生成式(V)的化合物,所述式(V)的化合物对由#指示的中心处的手性而言是异构混合物;
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步骤g)和h)和h’)的条件对应于针对步骤d)中类似的步骤d1)和d2)和d1’)所描述的条件。
如步骤m)所描述的(R,R)-异植醇与式(VI)的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对于这种缩合,可以使用一系列催化剂,例如ZnCl2/无机酸、BF3/AlCl3、Fe/HCl、三氟乙酸或硼酸/羧酸以及铟(III)或钪(III)盐,如WO 2005/121115 A1中所公开。此外,合适的催化剂为杂多酸,特别是12-钨磷酸或12-钨硅酸,例如EP 0 970 953 A1中所公开。
式(V)的化合物表示(2-双型)-α-生育酚,即对应的(2R,4’R,8’R)-α-生育酚和(2S,4’R,8’R)-α-生育酚)的混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式(V-A)的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如上详述的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随后的步骤:
m)将(R,R)-异植醇与式(VI)的化合物缩合以生成式(V)的化合物,所述式(V)的化合物对由#指示的中心处的手性而言是异构混合物;
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和
n)从式(V)的异构混合物分离式(V-A)的化合物
除了附加步骤n)之外,这种制备式(V-A)的化合物的方法与制备式(V)的化合物的方法相同。
将(2R,4’R,8’R)-α-生育酚从对应的(2-双型)-α-生育酚分离可借助于手性相通过色谱分离来实现,特别是如WO2012/152779 A1中所述。也优选的是,通过(2S,4’R,8’R)-α-生育酚中富含的级份的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来提高(2R,4’R,8’R)-α-生育酚的收率,如WO2012/152779 A1中步骤c)所公开。WO2012/152779 A1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如下物质对于生育酚、维生素K1的合成以及对于调味剂和芳香剂或药品而言是重要的中间体,所述物质为:(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缩酮、(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缩酮、(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缩酮、(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和(R,R)-异植醇。它们中的大部分具有典型的气味,这使其极具吸引力而被用作调味剂和芳香剂行业中产品的成分,例如香料中的成分。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至少一种式(XI)或(XII)的缩酮,和
-至少一种手性铱络合物。
式(XI)或(XII)的缩酮和手性铱络合物、其比率以及其优选的实施方案、性质和效果已在本文件中详述。
在最后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式(XX-A)或(XX-B)或(XX-C)或(XX-D)或(XX-E)的缩酮
其中上式中具有虚线的双键表示单碳-碳键或双碳-碳键;并且
其中波形线表示碳-碳键,其连接至相邻的单碳键(表示)或连接至相邻的碳-碳双键(表示)以使所述碳-碳双键呈Z-构型或E-构型;
并且其中
Q1和Q2单独或者二者均表示C1-C10烷基基团或卤代的C1-C10烷基基团;
或者一起形成C2-C6亚烷基基团或C6-C8亚环烷基基团
但排除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1,3-二氧戊环。
特别地,缩醛或缩酮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10,10-二甲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异丙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二仲丁氧基-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己-2-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异戊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戊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10,10-双(己基氧-2,6-二甲基十一碳-2,6,8-三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4-二甲基-1,3-二氧戊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六氢苯丙[d][1,3]间二氧杂环戊烯(dioxole)、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1,3-二噁烷、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二甲基-1,3-二噁烷、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2,6-二甲基-10,10-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碳-2,6,8-三烯及其EE-、EZ-、ZE-和ZZ-异构体;
或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2,5,5-三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及其所有E-异构体和Z-异构体。
最优选的是式(XX-C)和(XX-E)的缩酮。
因此,待不对称氢化的优选缩酮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2,6-二甲基-10,10-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一碳-2,6,8-三烯、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5,5-三甲基-1,3-二噁烷、6,10,14-三甲基-2,2-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2,5,5-三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及其所有EE-、EZ-、ZE-和ZZ-异构体或其所有E-和Z-异构体。
所有这些缩酮特别适用于如上详述的不对称氢化或为所述不对称氢化的产物。也如前所述,与对应的酮相比,不饱和酮的缩酮表现得极其有利。
附图
在下面的段落中,通过示意图1至6对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论述。然而,这不应理解为将本发明限于本文附图中所述的实施方式。
附图括号中的参考符号例如(R-V)是出于如下文所述的标识目的,并且不应与文件中其余部分中所用的式的标识例如(V)混淆。
图1至3示出从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至(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后续步骤。
图1至4示出从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二者分别至(R,R)-异植醇、(2-双型)-α-生育酚和(2R,4’R,8’R)-α-生育酚的后续步骤。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合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的三种不同的可能性(图1a)、1b)、1c))。作为图1中示出的所有可能性的第一步骤a),提供(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E/Z-I)。在图1a)中,5E-异构体(即(3E,5E)-和(3Z,5E)-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5E-I))和对应的5Z-异构体(即(3E,5Z)-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5Z-I))在步骤b)中从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分离。步骤b)中的分离优选地经由柱通过蒸馏来进行。在步骤c)中,用特定的手性铱络合物使5Z-异构体不对称氢化,而用相应的对映体手性铱络合物使E-异构体不对称氢化。优选的手性铱络合物为式(III)中的一者。在式(IIIa)的手性铱络合物(S-Ir-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使5E-异构体(5E-I)不对称氢化,所述手性铱络合物在式(III)中*所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S-构型。另一方面,在式(IIIb)的手性铱络合物(R-Ir-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使5Z-异构体(5Z-I)不对称氢化,所述手性铱络合物在式(III)中*所指示的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R-构型。两种不对称氢化路线提供相同的产物,即(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的3和9位处的双键也在不对称氢化期间被氢化。然而,由于这些双键不是前手性的,因此在氢化期间在此位置无手性中心形成。
在图1b)中,5-异构体中的仅一种(5E-异构体(5E-I))(此处:期望的异构体)被不对称氢化,如以上针对图1a)所描述。在步骤α)中通过添加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c/t-cat)和加热使其它5异构体(5Z-异构体(Z-I))(此处:非期望的异构体)经受顺式/反式异构化。优选使用的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为聚硫醇,特别是式(X)的聚硫醇。通过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作用,将(5Z-异构体(5Z-I))被异构化成(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E/Z-I),所述混合物可在步骤β)中添加至步骤α)中提供的混合物中。图1b)示出其中在5E-异构体是期望的异构体(即被不对称氢化的异构体)的情况下的过程。显然,在5Z-异构体是期望的异构体(即被不对称氢化的异构体)的情况下,异构化过程将以类似的方式适于5E-异构体的异构化过程。
在图1c)中,5-异构体中的仅一种(5Z-异构体(5Z-I))(期望的异构体)被不对称氢化,如以上针对图1a)所描述。将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c/t-cat)添加至步骤a)中提供的(3E,5E)-/(3E,5Z)-/(3Z,5E)-/and(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E/Z-I)的混合物中。在步骤b)中,(期望的)异构体(Z-异构体(Z-I))的分离在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一锅异构化或原位异构化)通过蒸馏来进行。由于期望的异构体是通过蒸馏分离,因此富含高沸点异构体的残余物被异构化,使得在蒸馏容器中连续地形成(3E,5E)-/(3E,5Z)-/(3Z,5E)-/和(3Z,5Z)-异构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此程序可允许步骤a)中提供的初始存在于异构体混合物中的全部非期望的异构体均转化成期望的异构体。
图2示出后续步骤d)。在步骤d)中,(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被化学转化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E/Z-R-III)的混合物。图2还示出此类化学转化的优选变型。
在图2示出的变型之一中,(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R-IIb)由(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形成,方式是通过在第一步骤即步骤d1)中使(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与乙炔(电石气)在碱(示出的是KOH)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以生成中间体(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R-IIa),然后在第二步骤即步骤d2)中与分子氢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在另一变型中,(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R-IIb)通过与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反应而被直接形成。在图2中,示出作为格氏试剂的乙烯基氯化镁。
随后,用于将(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R-IIb)转化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E/Z-R-III)的混合物的两种变型在图2中示出。在第一种变型中,(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R-IIb)与2-甲氧基丙-1-烯进行Saucy-Marbet反应(步骤d3))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E/Z-R-III)的混合物。在第二种变型中,(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R-IIb)与乙酰乙酸烷基酯(优选乙酰乙酸甲基酯)在碱(优选醋酸钠)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E/Z-R-III)的混合物(卡莱尔重排)。
图3示出后续步骤e)和f)。图3对应于图1,不同的是个别物质被C5单元扩展。类似地,(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E/Z-R-III)的至少一种异构体在步骤e)中被分离并且在步骤f)中被不对称氢化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
图4示出由(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分别至(R,R)-异植醇、(2-双型)-α-生育酚和(2R,4’R,8’R)-α-生育酚的后续步骤。
图4示出用于将(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转化成(R,R)-异植醇的两种变型。在第一种变型中,(R,R)-异植醇(R-V)由(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形成,方式是通过在第一步骤即步骤g)中使(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与乙炔(电石气)在碱(示出的是KOH)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以生成中间体(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R-IVa),然后在第二步骤即步骤h)中与分子氢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在示出的另一变型中,(R,R)-异植醇(R-V)通过与格氏试剂反应由(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形成。在图4中,示出作为格氏试剂的乙烯基氯化镁。
(R,R)-异植醇(R-V)可进一步在步骤m)中与2,3,5-三甲基苯-1,4-二醇缩合生成(2-双型)-α-生育酚(R/S-VI))。
在下一步骤n)中,将(2R,4’R,8’R)-α-生育酚(R-VI))从相应的(2-双型)-α-生育酚(R/S-VI)分离。分离优选地借助于手性相通过色谱分离来进行。
在图5和6中,示出不对称氢化的优选实施方案。图5涉及图1中的工艺步骤,图6涉及图3中的工艺步骤。
图5的左侧示出在步骤c0)中使用醇(图5中示出乙二醇)在酸的存在下分别形成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5E异构体(即(3E,5E)-和(3Z,5E)-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缩酮(5E-IK)(其在步骤b)中分离对应的异构体混合物后得到)。缩酮(5E-IK)优选随后在步骤c)中被不对称氢化,如图1中所讨论。此不对称氢化的直接产物为经不对称氢化的缩酮,其在步骤c’)中酸性水解后生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R-II)。在图5的右侧,示出用于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5Z-异构体的相应反应方案,即(3E,5Z)-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5Z-I),分别经由相应的缩酮中间体(5Z-IK)提供相同化合物(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I)。
图6的左侧示出在步骤fo)中形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E-R-III)的缩酮(E-R-IIIK),其在步骤e)中的异构体分离后使用醇(图6中示出乙二醇)在酸的存在下获得。缩酮(E-R-IIIK),优选(R,E)-2-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氧戊环,随后在步骤f)中被不对称氢化,如图3中所讨论。此不对称氢化的直接产物为经不对称氢化的缩酮,即2-甲基-2-((4R,8R)-4,8,12-三甲基十三基)-1,3-二氧戊环(R-IVK),其在步骤f’)中酸性水解后生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在图6的右侧,示出用于Z-异构体的相应反应方案,即(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Z-R-III),经由缩酮中间体提供相同化合物(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R-IV),优选地缩酮中间体为(Z,E)-2-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氧戊环(Z-R-IIIK)。
Claims (16)
1.一种以多步合成的方式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3E,5E)-、(3E,5Z)-、(3Z,5E)-和(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混合物;
b)将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至少一种(5E)-异构体和/或至少一种(5Z)-异构体从步骤a)的所述混合物分离;
c)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进行不对称氢化并且生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
d)将(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化学转化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e)将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一种异构体从步骤d)中获得的所述混合物分离;
f)在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分子氢进行不对称氢化并且生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其中所述步骤a)-f)的顺序为a、b、c、d、e、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前进行步骤co)
co)形成步骤b)中分离的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所述异构体的缩酮;
并且在步骤c)中,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的所述缩酮被不对称氢化,并且在所述不对称氢化后,经氢化的缩酮被水解成酮并且生成(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之前进行步骤fo)
fo)形成步骤e)中分离的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所述异构体的缩酮
并且在步骤f)中,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所述缩酮被不对称氢化,并且在所述不对称氢化后,经氢化的缩酮被水解成酮并且生成(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或步骤f)中的所述不对称氢化在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添加剂选自由有机磺酸、有机磺酸的过渡金属盐、金属醇盐、铝氧烷、烷基铝氧烷和B(R)(3-v)(OZ)v组成的组;
其中v表示0、1、2或3,并且
R表示F、C1-6-烷基、卤代C1-6-烷基、芳基或卤代芳基基团;并且
Z表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芳基或卤代芳基基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至(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的所述化学转化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要么
d1)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
d2)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
要么
d1’)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R)-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
随后是
要么
d3)将(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与2-甲氧基丙-1-烯反应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要么
d3’)在碱和/或酸的存在下将(7R)-3,7,11-三甲基十二碳-1-烯-3-醇与乙酰乙酸烷基酯或双烯酮反应以生成(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的混合物。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或e)中异构体的所述分离通过蒸馏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在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残留异构体通过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而被异构化,并且被添加至分别由步骤a)和d)提供的异构体的相应混合物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或f)中的所述手性铱络合物为式(III-0)的手性铱络合物
其中
P-Q-N表示包含立体异构中心的螯合有机配体或具有平面或轴向手性并且具有作为与所述络合物的铱中心的结合位点的氮和磷原子;
Y1、Y2、Y3和Y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12-烷基、C5-10-环烷基或芳族基团;或它们中的至少两个一起至少形成具有至少2个碳原子的双价桥连基团;并且
为阴离子,特别是选自由卤素离子、PF6 -、SbF6 -、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BArF -)、BF4 -、全氟磺酸根,优选F3C-SO3 -或F9C4-SO3 -;ClO4 -、Al(OC6F5)4 -、Al(OC(CF3)3)4 -、N(SO2CF3)2 -N(SO2C4F9)2 -和B(C6F5)4 -。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或f)中的所述手性铱络合物为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
其中
n为1或2或3,优选地为1或2;
X1和X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4-烷基、C5-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1-5-烷基、C1-4-烷氧基、C1-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或二茂铁基;
Z1和Z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1-5-烷基或C1-5-烷氧基基团;
或Z1和Z2一起表示形成5或6元环的桥连基团;
为阴离子,特别是选自卤素离子、PF6 -、SbF6 -、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BArF -)、BF4 -、全氟磺酸根,优选F3C-SO3 -或F9C4-SO3 -;ClO4 -、Al(OC6F5)4 -、Al(OC(CF3)3)4 -、N(SO2CF3)2 -N(SO2C4F9)2 -和B(C6F5)4 -;
R1表示苯基或邻甲苯基或间甲苯基或对甲苯基或者式(IVa)或(IVb)或(IVc)的基团
其中R2和R3二者均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表示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R4和R5二者均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R6和R7和R8各自表示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
R9和R10表示H或C1-C4-烷基基团或卤代C1-C4-烷基基团,或一起形成6元脂环族或芳族环的二价基团,其任选地被卤素原子或被C1-C4-烷基基团或被C1-C4-烷氧基基团所取代;
并且其中*表示式(III)的络合物的立体异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不对称氢化的步骤c)和/或f)中的所述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具有如下特征:
当(3E,5E)-或(3Z,5E)-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其缩酮,或者(R,E)-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或其缩酮待被氢化时,所述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在由*指示的所述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S-构型;
或
当(3E,5Z)-或(3Z,5Z)-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或其缩酮或(R,Z)-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或其缩酮待被氢化时,所述式(III)的手性铱络合物在由*指示的所述立体异构中心处具有R-构型。
12.一种制备(R,R)-异植醇((3RS,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烯-3-醇)的方法,其包括:
如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13.一种制备式(V)的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如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随后的步骤:
m)将(R,R)-异植醇与式(VI)的化合物缩合以生成式(V)的化合物,所述式(V)的化合物对由#指示的中心处的手性而言是异构混合物;
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14.一种制备式(V-A)的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
如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制备(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的方法;
随后的步骤:
要么
g)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使用乙炔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炔化以生成(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
h)在林德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分子氢对(7R,11R)-3,7,11,15-四甲基十六碳-1-炔-3-醇进行氢化以生成(R,R)-异植醇;
要么
h’)通过添加乙烯基格氏试剂对(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进行乙烯化以生成(R,R)-异植醇;
随后的步骤:
m)将(R,R)-异植醇与式(VI)的化合物缩合以生成式(V)的化合物,所述式(V)的化合物对由#指示的中心处的手性而言是异构混合物;
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和
n)从式(V)的异构混合物分离式(V-A)的化合物
15.组合物,其包含:
-至少一种式(XI)或(XII)的缩酮,和
-至少一种手性铱络合物
其中波形线表示碳-碳键,其连接至相邻的碳-碳双键以使所述碳-碳双键呈Z-构型或E-构型;
并且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并且其中
Q1和Q2
单独或二者均表示C1-C10烷基基团或卤代C1-C10烷基基团;
或一起形成C2-C6亚烷基基团或C6-C8亚环烷基基团。
16.式(XX-A)或(XX-B)或(XX-C)或(XX-D)或(XX-E)的缩酮
其中上式中具有虚线的双键表示单碳-碳键或双碳-碳键;并且
其中波形线表示碳-碳键,其连接至相邻的单碳键(表示——)或连接至相邻的碳-碳双键(表示)以使所述碳-碳双键呈Z-构型或E-构型;
并且其中
Q1和Q2单独或者二者均表示C1-C10烷基基团或卤代的C1-C10烷基基团;
或者一起形成C2-C6亚烷基基团或C6-C8亚环烷基基团;
但排除2-(4,8-二甲基壬-1,3,7-三烯-1-基)-2-甲基-1,3-二氧戊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2197846 | 2012-12-18 | ||
EP12197846.4 | 2012-12-18 | ||
PCT/IB2013/061084 WO2014097173A1 (en) | 2012-12-18 | 2013-12-18 | (6r,10r)-6,10,14-trimetylpentadecan-2-one prepared from 6,10-dimetylundeca-3,5,9-trien-2-on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4072A true CN104854072A (zh) | 2015-08-19 |
Family
ID=4745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5853.7A Pending CN104854072A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35190B1 (zh) |
CN (1) | CN104854072A (zh) |
MY (1) | MY195029A (zh) |
WO (1) | WO201409717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8167A (zh) * | 2020-07-22 | 2020-11-24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多取代环己-2-烯酮的一步合成方法 |
CN113880691A (zh) * | 2021-09-27 | 2022-01-04 | 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三甲基十二炔醇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92459A (en) * | 1975-07-16 | 1981-09-29 | Scm Corporation | Coupling reaction involving a Grignard and allylic halide |
CN101087774A (zh) * | 2004-12-22 | 2007-12-12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用手性铱络合物对烯烃的非对称氢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95617A (en) | 1957-06-11 | |||
BE634738A (zh) | 1962-07-11 | 1900-01-01 | ||
US4028385A (en) | 1974-09-02 | 1977-06-07 | Kuraray Co., Ltd. | Process for preparing stereospecific farnesylacetic acid and ester thereof |
DE2928944A1 (de) * | 1979-07-18 | 1981-02-12 | Basf Ag |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eheren ungesaettigten ketonen |
ES2091509T3 (es) * | 1992-04-16 | 1996-11-01 | Hoffmann La Roche |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derivados de isopreno. |
JP3725233B2 (ja) * | 1995-04-18 | 2005-12-07 | 株式会社カネボウ化粧品 | トレハロース誘導体及び界面活性剤 |
DE19649564A1 (de) | 1996-11-29 | 1998-06-04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amma,delta-ungesättigter Ketone durch Umsetzung tertiärer Allylalkohole mit Alkenylalkylethern |
EP0970953B1 (en) | 1998-07-10 | 2004-09-29 | DSM IP Assets B.V. | Manufacture of d,1-alpha-tocopherol |
KR100880081B1 (ko) | 2001-09-28 | 2009-01-23 | 디에스엠 아이피 어셋츠 비.브이. | 에티닐화 방법 |
KR20050056986A (ko) | 2002-08-16 | 2005-06-16 | 디에스엠 아이피 어셋츠 비.브이. | 에티닐화 방법 |
EP1778661B1 (en) | 2004-06-11 | 2014-01-22 | DSM IP Assets B.V. |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hroman derivatives, especially alpha-tocopherol and alkanoates thereof |
EP2522647B1 (en) | 2011-05-10 | 2014-04-30 | DSM IP Assets B.V. | Process of separating chiral isomers of chroman compoun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nd precursors |
-
2013
- 2013-12-18 CN CN201380065853.7A patent/CN104854072A/zh active Pending
- 2013-12-18 EP EP13828835.2A patent/EP293519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WO PCT/IB2013/061084 patent/WO201409717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18 MY MYPI2015701878A patent/MY195029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92459A (en) * | 1975-07-16 | 1981-09-29 | Scm Corporation | Coupling reaction involving a Grignard and allylic halide |
CN101087774A (zh) * | 2004-12-22 | 2007-12-12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用手性铱络合物对烯烃的非对称氢化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GOTTWALT FISCHER: "DIE SYNTHESE DES PHYTOLS",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8167A (zh) * | 2020-07-22 | 2020-11-24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多取代环己-2-烯酮的一步合成方法 |
CN111978167B (zh) * | 2020-07-22 | 2021-03-23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多取代环己-2-烯酮的一步合成方法 |
CN113880691A (zh) * | 2021-09-27 | 2022-01-04 | 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三甲基十二炔醇的方法 |
CN113880691B (zh) * | 2021-09-27 | 2023-09-01 | 四川众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三甲基十二炔醇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35190A1 (en) | 2015-10-28 |
MY195029A (en) | 2023-01-04 |
WO2014097173A1 (en) | 2014-06-26 |
EP2935190B1 (en) | 2018-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54069B (zh) | 由6,10‑二甲基十一碳‑5‑烯‑2‑酮或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 |
WO2012171969A1 (en) |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HAVING AT LEAST A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IN THE γ, δ-POSITION | |
JP6390048B2 (ja) | 組み合わされた不斉水素化によって特定の生成物を定量的に得るためのe/z異性体の混合物の使用 | |
EP2935191B1 (en) | Preparation of (6r,10r)-6,10,14-trimetylpentadecan-2-one from 3,7-dimetyloct-2-enal or 3,7-dimetylocta-2,6-dienal | |
CN104854071A (zh) | 由6,10,14-三甲基十五碳-5,9,13-三烯-2-酮或6,10,14-三甲基十五碳-5,9-二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 |
CN104884420A (zh) | 使用e/z异构体的混合物通过联合不对称氢化和异构化定量获得特定产物 | |
CN104854072A (zh) | 由6,10-二甲基十一碳-3,5,9-三烯-2-酮制备的(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 | |
CN104884446A (zh) | 缩酮和缩醛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 |
EP2935176B1 (en) | (6r,10r)-6,10,14-trimetylpentadecan-2-one prepared from (r)-3,7-dimetyloct-6-enal | |
EP2935175B1 (en) | (6r,10r)-6,10,14-trimetylpentadecan-2-one prepared from (r)-6,10,14-trimetylpentadec-5-en-2-o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