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6323A -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6323A
CN104846323A CN201510323577.0A CN201510323577A CN104846323A CN 104846323 A CN104846323 A CN 104846323A CN 201510323577 A CN201510323577 A CN 201510323577A CN 104846323 A CN104846323 A CN 104846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isc
automobile brake
roller bearing
platform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35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6323B (zh
Inventor
顾晓文
肖伟祥
赵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U HEAT TREATMEN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U HEAT TREAT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U HEAT TREATMEN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U HEAT TREAT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235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6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6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6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6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6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包括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所述流程架包括座体框架、第一承载滚台、以及第一止挡机构,所述流程转运车包括车架、第二承载滚台、以及第二止挡机构。利用流程架,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依序排放于承载滚台上,利用流程转运车,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摆放于承载滚台上并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流程架转运至热处理装置进行热处理或者将经经热处理后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热处理装置转运至流程架进行存放。通过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的相互配合,实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转运和存放,提高了厂区空间利用率,节省了劳力搬运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效率,更减少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周转时间。

Description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车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围绕高品质、节能、环保的各种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在汽车零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汽车零部件表面热处理而言,热处理的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汽车工业国产化的进程,也直接关系到汽车操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汽车刹车盘为例,对汽车刹车盘需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根据GMW16218标准,刹车盘在整个退火应力释放过程中必须保持垂直状态,确保刹车盘应力充分释放,同时避免刹车盘在整个退火过程中因本身的重力而产生应力。
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做法提供专用工装,用于置放汽车刹车盘。在一般情形下,将汽车刹车盘一个一个竖直放置于专用工装内,然后,将置放有汽车刹车盘的专用工装转运至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化炉等)内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再完成热处理之后,将置放有汽车刹车盘的专用工装从热处理装置中运出,或转运至下一工序的其他热处理装置进行下一热处理工序或转运至厂区的存放地进行存放。
在生产过程中汽车刹车盘的数量较多,一方面:汽车刹车盘及专用工装的存放是一个大问题,汽车刹车盘及专用工装不能随意存放,不仅大量占用了厂区空间场地,而且易导致未进行热处理的汽车刹车盘和热处理过的汽车刹车盘的混乱,更会因存放不当导致专用工装及汽车刹车盘的碰撞及损伤等事故;另一方面,若没有专用的转运工具和存放装置,转运和存放专用工装及汽车刹车盘,均通过人力实施,使用工人多,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且易出现专用工装及汽车刹车盘的碰撞、损伤以及转运、存放专用工装及汽车刹车盘中施工人员受伤等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随意堆放、取放及转运不便、增加劳动力、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其他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包括: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所述流程架用于存放供承托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包括:座体框架;设在所述座体框架的顶部、用于承载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一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具有第一装料端和与所述第一装料端相对的第一卸料端,其中,所述第一装料端要高于所述第一卸料端;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卸料端而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框架上、用于在所述第一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一止挡机构;所述流程转运车用于转运供承托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设在所述车架的顶部、用于承载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二承载滚台,所述第二承载滚台具有第二装料端和与所述第二装料端相对的第二卸料端,其中,所述第二装料端要高于所述第二卸料端;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而活动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于在所述第二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二止挡机构。
可选地,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为矩形体框架结构,内设有供竖直承托汽车刹车盘的多个承托区间;所述座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撑架和跨接于多个所述立撑架的两相对边侧的两个第一侧梁,所述立撑架包括两个支撑立柱、跨接于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的顶梁、以及跨接于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腰部的腰梁;以及所述车架包括四个支撑柱、跨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之间的底梁、以及跨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之间的顶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为沿着所述第一侧梁的两列第一滚轴排,其中,每一列所述第一滚轴排包括:跨接于所述立撑架且与所述第一侧梁并排的第一滚轴梁、沿着所述第一侧梁而依序设于所述第一侧梁上的第一滚轴安装部、沿着所述第一滚轴梁而依序设于所述第一滚轴梁上且与所述第一滚轴安装部相对的第二滚轴安装部、以及跨设于所述第一侧梁中第一滚轴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滚轴梁中第二滚轴安装部之间的滚轴;所述第一侧梁要高于所述第一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所述滚轴的滚面要高于所述第一滚轴梁;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为两列第二滚轴排,其中,每一列所述第二滚轴排包括:架设于所述车架顶部的一侧边的第二侧梁和架设于所述车架顶部居中位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滚轴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第二滚轴梁中相对的两个内侧的第三滚轴安装部和第四滚轴安装部,以及跨设于所述第二侧梁中第三滚轴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滚轴梁中第四滚轴安装部之间的滚轴;所述第二侧梁要高于所述第二滚轴梁,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中的所述滚轴的滚面要高于所述第二滚轴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梁为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滚轴梁为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一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一间距要大于所述第二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二间距;以及所述第二侧梁为第三槽钢,所述第二滚轴梁为第四槽钢,所述第三槽钢与所述第四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三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三间距要大于所述第四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四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一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一侧梁的腹板上的第一钢块,所述第一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一钩挂槽;所述第二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一滚轴梁的腹板上的第二钢块,所述第二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另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二钩挂槽;以及所述第三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二侧梁的腹板上的第三钢块,所述第三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三钩挂槽;所述第四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二滚轴梁的腹板上的第四钢块,所述第四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另一钩挂轴钩挂的第四钩挂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梁中腹板和上翼板在所述第一承载滚台的第一装料端处的交接区域还设有弯折凹缺,作为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装料导引弧口;以及所述第一侧梁中上翼板在所述第一承载滚台的第一装料端处还设有导引轴盘。
可选地,所述第一止挡机构设于所述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卸料端的最末一个所述立撑架上,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立撑架中腰梁中间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柱;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且穿设所述立撑架中顶梁的第一止挡柱;以及与所述第一止挡柱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止挡柱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作伸缩运动的第一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止挡柱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所述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所述滚轴的滚面以供止挡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以及所述第二止挡机构设于所述车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的位置,进一步包括:跨接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的两个所述支撑柱的腰部之间的腰梁;设于所述腰梁中间位置处的第二固定柱;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且穿设所述车架中顶梁的第二止挡柱;以及与所述第二止挡柱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止挡柱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作伸缩运动的第二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止挡柱在所述第二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所述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所述滚轴的滚面以供止挡承载于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结构包括:第一控制杆,具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枢接端和与所述第一枢接端对应的第一自由端;第一连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止挡柱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一控制杆的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拉簧,具有与所述支撑架拉结的第一拉结端和与所述第一控制杆拉结的第二拉结端;以及第一控制踏板,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杆的第一自由端处;所述第二控制结构包括:第二控制杆,具有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二枢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枢接端对应的第二自由端;第二连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止挡柱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杆的中部连接的第四连接端;第二拉簧,具有与所述腰梁拉结的第三拉结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杆拉结的第四拉结端;以及第二控制踏板,设于所述第二控制杆的第二自由端处。
可选地,所述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还包括提供所述流程转运车对接于所述流程架的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流程转运车的车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的插销套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插销套内的插销销钉;以及设于所述流程架的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装料端处的插销销扣。
可选地,所述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流程转运车中的行走轮配合的轨道,所述轨道为单边设置的单列轨道或并行设置的双列轨道,其中,所述轨道为凹槽轨道且所述行走轮限定于所述凹槽轨道内,或者,所述轨道为工字钢轨且所述行走轮为一侧带有凸轮的轨道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包括流程架和沿着轨道行走的流程转运车,所述流程架包括座体框架、第一承载滚台、以及第一止挡机构,所述流程转运车包括车架、第二承载滚台、以及第二止挡机构,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第一装料端要高于第一卸料端,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中的第二装料端要高于第二卸料端,便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移动。利用流程架,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依序排放于所述承载滚台上并能利用所述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第一装料端要高于第一卸料端)而向前滑移推进,而利用流程转运车,可将装载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摆放于所述承载滚台上并利用行走轮将承载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流程架转运至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进行热处理或者将经经热处理后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转运至流程架进行存放。通过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转运和存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随意堆放及对车间场地的非必要占用,使得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排放有序,拿取方便,节省了劳力搬运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增加了工作效率,更减少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周转时间,实现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堆放和拿取的一体化作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在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中的流程架在卸料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流程架中的第一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流程转运车中的第二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4,显示了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在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是应用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转运和存放,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为矩形体框架结构,内设有供竖直承托汽车刹车盘的多个承托区间,在这些承托区间内承托的汽车刹车盘为竖直放置,以确保这些汽车刹车盘独立放置而互不碰撞,确保汽车刹车盘在热处理中受热和冷却均匀,确保汽车刹车盘应力充分释放,确保汽车刹车盘质量稳定,提高工艺合格率。在这里,所述汽车刹车盘可以是单层实心刹车盘,也可以是双片式刹车盘,所述单层实心刹车盘包括刹车毂和刹车碟片,所述双片式刹车盘包括刹车毂和连接于所述刹车毂的一对风道盘,所述一对风道盘之间留有风道,并在所述风道内设有连接所述一对风道盘的散热筋。
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包括用于存放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流程架1和用于转运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流程转运车2。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中的流程架1在卸料端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中的流程架1包括:座体框架;设于座体框架的顶部的第一承载滚台13,第一承载滚台13具有第一装料端和与所述第一装料端相对的第一卸料端;对应于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卸料端而活动设于座体框架上的第一止挡机构15。
座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撑架111和跨接于多个立撑架111的两相对边侧的两个第一侧梁113。每一个立撑架111包括有两个支撑立柱、跨接于两个支撑立柱的顶部的顶梁、以及跨接于两个支撑立柱的腰部的腰梁。座体框架中的两个第一侧梁113之间的间距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相适配。
第一承载滚台13,设于座体框架的顶部,具有装料端和与装料端相对的卸料端。第一承载滚台13进一步包括沿着第一侧梁113的两列第一滚轴排,其中,每一列所述第一滚轴排包括:跨接于立撑架111且与第一侧梁113并排的第一滚轴梁115、沿着第一侧梁113而依序设于第一侧梁113上的第一滚轴安装部,沿着第一滚轴梁115而依序设于第一滚轴梁115上且与第一滚轴安装部相对的第二滚轴安装部、以及跨设于第一侧梁113中第一滚轴安装部和第一滚轴梁115中第二滚轴安装部之间的滚轴。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第一承载滚台13中的所述第一装料端用于提供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装载,第一承载滚台13中的所述第一卸料端用于提供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卸载,这样就可将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所述第一装料端装载且依序排放于第一承载滚台13上并能利用第一承载滚台13而向前滑移推进而从所述第一卸料端依序卸载,能很好地执行先进先出,体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先进先出原则。特别地,第一承载滚台13中的所述第一装料端要略高于所述第一卸料端,即,由所述第一装料端至所述第一卸料端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由此,第一承载滚台13形成自所述第一装料端至所述第一卸料端的倾斜面结构,如此设计,即可利用倾斜坡度和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更有利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第一承载滚台13上的转移及卸料,节省人工劳力并加快转移工效。优选地,在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如下原则来设定所述第一装料端和所述第一卸料端之间的高度差(倾斜坡度):设定的所述高度差(倾斜坡度)能确保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滑行原理(即,仅需利用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即可在第一承载滚台13上自行滑移)。其次,第一侧梁113要高于第一承载滚台13,由于两个第一侧梁113之间的间距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相适配,因此,将第一侧梁113设计为高于第一承载滚台13,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限定于第一承载滚台13上,避免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沿着第一承载滚台13移动过程中跳出或滑出第一承载滚台13。在一具体应用中,第一侧梁113为第一槽钢,第一滚轴梁115为第二槽钢,作为第一侧梁113的第一槽钢与作为第一滚轴梁115的第二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第一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一间距要大于所述第二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二间距。另外,第一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作为第一侧梁113的第一槽钢的腹板上的第一钢块,所述第一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滚轴117的第一钩挂轴钩挂的钩挂槽。第二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作为第一滚轴梁115的第二槽钢的腹板上的第二钢块,所述第二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滚轴117的第二钩挂轴钩挂的钩挂槽。再有,第一承载滚台13中的滚轴117的滚面要高于作为第一滚轴梁115的第二槽钢,以提供位于滚轴117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更顺畅地在滚轴117上移动。还有,作为第一侧梁113的第一槽钢的腹板和上翼板在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装料端处的交接区域还设有弯折凹缺(例如弧形扩展口),作为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装料导引弧口,进一步地,作为第一侧梁113的第一槽钢的上翼板在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装料端处还设有一排导引轴盘119(一个或间隔设置的多个)。
第一止挡机构15,对应于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卸料端而活动设于座体框架上,用于在第一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如前所述,第一承载滚台13中的所述第一装料端要略高于所述第一卸料端,为防止第一承载滚台13上所承载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所述第一卸料端自动滑下,故通过在所述第一卸料端设置第一止挡机构15来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3为第一止挡机构1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止挡机构15设于所述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卸料端的最末一个立撑架111上,进一步包括:设于腰梁中间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柱151;套接于第一固定柱151且穿设顶梁的第一止挡柱152;以及与第一止挡柱15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止挡柱152相对于第一固定柱151作伸缩运动的第一控制结构,其中,第一止挡柱152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第一固定柱151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滚轴117的滚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结构包括:第一控制杆153,具有设于立撑架111上的枢接端和与所述枢接端对应的自由端;第一连动杆154,具有与第一止挡柱15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一控制杆153的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拉簧155,具有与立撑架111拉结的第一拉结端和与第一控制杆153拉结的第二拉结端;以及第一控制踏板156,设于第一控制杆153的自由端处。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中的流程转运车2包括:车架21;设于车架21的顶部的第二承载滚台23;对应于第二承载滚台23的第二卸料端而活动设于车架21上的第二止挡机构25。
车架21为矩形体结构,包括四个支撑柱211、跨接于相邻两个支撑柱211的底部之间的底梁213、以及跨接于相邻两个支撑柱211的顶部之间的顶梁215。另外,在车架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支撑柱211与底梁213的相交处)设置有行走轮27。
第二承载滚台23,设于车架21的顶部,用于承载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第二承载滚台23具有第二装料端和与第二装料端相对的第二卸料端。需说明的是,第二承载滚台23进一步包括两列第二滚轴排,其中,每一列第二滚轴排包括:架设于车架21顶部的一侧边的第二侧梁231和架设于车架21顶部居中位置且平行于第二侧梁231的第二滚轴梁232,分别位于第二侧梁231和第二滚轴梁232中相对的两个内侧的第三滚轴安装部233和第四滚轴安装部(未图示),以及跨设于第二侧梁231中第三滚轴安装部233和第二滚轴梁232中第四滚轴安装部(未图示)之间的滚轴235。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第二承载滚台23的宽度(即,两列第二滚轴排中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侧梁231之间的间距)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宽度相适配。其次,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所述第二装料端用于提供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装载,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所述第二卸料端用于提供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卸载,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所述第二装料端的高度要略高于所述第二卸料端的高度,即,由所述第二装料端至所述第二卸料端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由此,第二承载滚台23形成自所述第二装料端至所述第二卸料端的倾斜面结构,如此设计,即可利用倾斜坡度和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更有利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第二承载滚台23上的转移及卸料,节省人工劳力并加快转移工效。优选地,在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如下原则来设定所述第二装料端和所述第二卸料端之间的高度差(倾斜坡度):设定的所述高度差(倾斜坡度)能确保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滑行原理(即,仅需利用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即可在第二承载滚台23上自行滑移)。再次,第二侧梁231要高于第二滚轴梁232,且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滚轴235的滚面要低于第二侧梁231但高于第二滚轴梁232。第二侧梁231高于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滚轴235的滚面,由于两个第二侧梁231之间的间距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相适配,因此,将第二侧梁231设计为高于第二承载滚台23,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限定于第二承载滚台23上,避免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置放于第二承载滚台23上转运过程中跳出或滑出第二承载滚台23;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滚轴235的滚面高于第二滚轴梁232,提供位于滚轴235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更顺畅地在滚轴235上移动。在一具体应用中,第二侧梁231为第三槽钢,第二滚轴梁232为第四槽钢,作为第二侧梁231的第三槽钢与作为第二滚轴梁232的第四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三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三间距要大于所述第四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四间距。再有,第三滚轴安装部233为焊接于作为第二侧梁231的第三槽钢的腹板上的第三钢块,所述第三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滚轴235的第一钩挂轴钩挂的钩挂槽,所述第四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作为第二滚轴梁232的第四槽钢的腹板上的第四钢块,所述第四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滚轴235的第二钩挂轴钩挂的钩挂槽。
第二止挡机构25,对应于第二承载滚台23的第二卸料端而活动设于车架21上,用于在第二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如前所述,第二承载滚台23中的所述第二装料端要略高于所述第二卸料端,为防止第二承载滚台23上所承载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所述第二卸料端自动滑下,故通过在所述第二卸料端设置第二止挡机构25来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图4为图1中流程转运车2中的第二止挡机构25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止挡机构25设于车架21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的位置,进一步包括:跨接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的两个支撑柱211的腰部之间的腰梁251;设于腰梁251中间位置处的第二固定柱252;套接于第二固定柱252且穿设顶梁215的第二止挡柱253;以及与第二止挡柱253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止挡柱253相对于第二固定柱252作伸缩运动的第二控制结构,其中,第二止挡柱253在所述第二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第二固定柱252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顶梁215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滚轴235的滚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结构包括:第二控制杆254,具有设于支撑柱211上的枢接端和与所述枢接端对应的自由端;第二连动杆255,具有与第二止挡柱253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二控制杆254的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二拉簧256,具有与腰梁251拉结的第一拉结端和与第二控制杆254拉结的第二拉结端;第二控制踏板257,设于第二控制杆254的自由端处;以及设于腰梁251和底梁213之间且对应框设于第二控制杆254的自由端的限位框258。
特别地,由上可知,在车架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行走轮27,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与流程转运车2中的行走轮27配合的轨道28,轨道28可以是单边设置的单列轨道,较佳地,所述单列轨道设置于临近于流程架1一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轨道28也可以是并行设置的双列轨道。针对轨道28以及与其配合的行走轮27,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轨道2为凹槽轨道而行走轮27则限定于所述凹槽轨道内,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轨道28为工字钢轨而行走轮27为一侧带有凸轮的轨道轮。
再有,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转运车2,在车架21的至少一侧边还设置有抓手29,较佳地,抓手29可设置在车架的两个侧边,便于操作人员在来回转运过程中的握持。
还有,为使得流程转运车2能与流程架1实现对接以提供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位置准确且顺畅地转移。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还包括提供流程转运车2对接于流程架1的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于流程转运车2的车架中对应于第二卸料端处的插销套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插销套内的插销销钉;以及设于流程架1的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装料端处的插销销扣。
以下对本发明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在转运汽车刹车盘时的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假设流程转运车2是用于将完成热处理之后的汽车刹车盘转运至流程架1上。在汽车刹车盘装料过程中:在第二承载滚台23的第二卸料端,第二止挡机构25中的第二拉簧256在初始状态下处于紧绷状态,拉紧第二连动杆255上拉,这样,第二止挡柱253凸出于顶梁215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滚轴235的滚面。在第二承载滚台23的第二装料端,将完成热处理之后需转运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内承托有竖直放置的汽车刹车盘)从所述第二装料端装载至第二承载滚台23,在第二承载滚台23装载了一个或若干个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之后,就利用行走轮27沿着轨道28推送流程转运车2并将所述流程转运车2从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处转运至存放区位置处的流程架1。当将流程转运车2推送并到至存放区之后,就可执行卸料作业,在汽车刹车盘卸料过程中:将流程转运车2的第二卸料端与存放区中用于存放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流程架1的第一装料端对齐(先对齐后利用插销结构将两者锁定在一起),在对齐之后,操作人员用脚脚踏流程转运车2的第二卸料端处的第二控制踏板257,第二控制杆254下移,第二拉簧256被拉伸,第二连动杆255被下拉并带动套接于第二固定柱252的第二止挡柱253收缩下移并拉低至低于第二承载滚台23中滚轴235的滚面,由于将所述第二装料端和所述第二卸料端之间的高度差(倾斜坡度)设定为能满足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滑行原理(即,仅需利用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即可在第二承载滚台23上自行滑移)时,只需给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一个很小的启动推力,即可触发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沿着第二承载滚台23自行滑移),如此,位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第二承载滚台23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即可无阻拦地从流程转运车2的第二卸料端卸下并由流程转运车2转移至流程架1上,在将流程转运车2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全部卸完之后,则操作人员只需松脚,使得控制第二控制踏板257在第二拉簧256的拉力作用下回复,第二控制杆254上移,第二连动杆255被上拉并带动套接于第二固定柱252的第二止挡柱253上移并凸出于顶梁215且凸出的高度高于滚轴235的滚面,随后,将流程转运车2再利用行走轮27沿着轨道28推送回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处进行下一批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转运。
另外,针对流程架1而言:在装料过程中,在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卸料端,第一止挡机构15中的第一拉簧155在初始状态下处于紧绷状态,拉紧第一连动杆154上拉,这样,第一止挡柱152凸出于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滚轴117的滚面。在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装料端,由流程转运车2载送过来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内承托有竖直放置的汽车刹车盘),操作人员在将流程转运车2与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装料端对齐后(先对齐后利用插销结构将两者锁定在一起),将上面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流程转运车2转移至流程架1中的第一承载滚台13上,并在后续有其他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则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通过第一承载滚台13朝着所述第一卸料端推移(由于所述第一装料端的高度要高于所述第一卸料端的高度,因此,推移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省时省力),较佳地,当我们将所述装料端和所述卸料端之间的高度差(倾斜坡度)设定为能满足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滑行原理(即,仅需利用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即可在第一承载滚台13上自行滑移)时,只需给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一个很小的启动推力,即可触发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沿着第一承载滚台13自行滑移),如此,可将各个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依序从所述第一装料端放置到第一承载滚台13上。另外,由于在所述第一卸料端有着第一止挡柱152的止挡,所以各个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均安稳地放置在第一承载滚台13上。而在卸料过程中,在第一承载滚台13的第一卸料端,操作人员用脚脚踏第一控制踏板156,第一控制杆153下移,第一拉簧155被拉伸,第一连动杆154被下拉并带动套接于第一固定柱151的第一止挡柱152收缩下移并拉低至低于第一承载滚台13中滚轴117的滚面,由于所述第一装料端和所述第一卸料端之间的高度差(倾斜坡度)设定为能满足承托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自重滑行原理,如此,位于所述第一卸料端处第一承载滚台13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即可无阻拦地从所述第一卸料端卸下。若要持续地卸下多个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则操作人员需一直脚踏着第一控制踏板156而不松开,确保第一止挡柱152始终处于收缩下移的状态,如此,原先均安稳地放置在第一承载滚台13上的各个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即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依序从所述第一卸料端卸下;若要结束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卸载,则操作人员只需松脚,使得控制第一控制踏板156在第一拉簧155的拉力作用下回复,第一控制杆153上移,第一连动杆154被上拉并带动套接于第一固定柱151的第一止挡柱152上移并凸出于顶梁且凸出的高度高于滚轴117的滚面,止挡住最邻近的一个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包括流程架和沿着轨道行走的流程转运车,所述流程架包括座体框架、第一承载滚台、以及第一止挡机构,所述流程转运车包括车架、第二承载滚台、以及第二止挡机构,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第一装料端要高于第一卸料端,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中的第二装料端要高于第二卸料端,便于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移动。利用流程架,可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依序排放于所述承载滚台上并能利用所述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第一装料端要高于第一卸料端)而向前滑移推进,而利用流程转运车,可将装载有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摆放于所述承载滚台上并利用行走轮将承载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流程架转运至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进行热处理或者将经经热处理后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从热处理装置(例如氮化炉或退火炉)转运至流程架进行存放。通过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转运和存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随意堆放及对车间场地的非必要占用,使得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排放有序,拿取方便,节省了劳力搬运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增加了工作效率,更减少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周转时间,实现了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堆放和拿取的一体化作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应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程架和流程转运车;
所述流程架用于存放供承托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包括:
座体框架;
设在所述座体框架的顶部、用于承载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一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具有第一装料端和与所述第一装料端相对的第一卸料端,其中,所述第一装料端要高于所述第一卸料端;以及
对应于所述第一卸料端而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框架上、用于在所述第一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一止挡机构;
所述流程转运车用于转运供承托汽车刹车盘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设在所述车架的顶部、用于承载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二承载滚台,所述第二承载滚台具有第二装料端和与所述第二装料端相对的第二卸料端,其中,所述第二装料端要高于所述第二卸料端;以及
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而活动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于在所述第二卸料端止挡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第二止挡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为矩形体框架结构,内设有供竖直承托汽车刹车盘的多个承托区间;
所述座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撑架和跨接于多个所述立撑架的两相对边侧的两个第一侧梁,所述立撑架包括两个支撑立柱、跨接于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的顶梁、以及跨接于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腰部的腰梁;以及
所述车架包括四个支撑柱、跨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之间的底梁、以及跨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之间的顶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为沿着所述第一侧梁的两列第一滚轴排,其中,每一列所述第一滚轴排包括:跨接于所述立撑架且与所述第一侧梁并排的第一滚轴梁、沿着所述第一侧梁而依序设于所述第一侧梁上的第一滚轴安装部、沿着所述第一滚轴梁而依序设于所述第一滚轴梁上且与所述第一滚轴安装部相对的第二滚轴安装部、以及跨设于所述第一侧梁中第一滚轴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滚轴梁中第二滚轴安装部之间的滚轴;所述第一侧梁要高于所述第一承载滚台,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中的所述滚轴的滚面要高于所述第一滚轴梁;以及
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为两列第二滚轴排,其中,每一列所述第二滚轴排包括:架设于所述车架顶部的一侧边的第二侧梁和架设于所述车架顶部居中位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滚轴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第二滚轴梁中相对的两个内侧的第三滚轴安装部和第四滚轴安装部,以及跨设于所述第二侧梁中第三滚轴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滚轴梁中第四滚轴安装部之间的滚轴;所述第二侧梁要高于所述第二滚轴梁,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中的所述滚轴的滚面要高于所述第二滚轴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梁为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滚轴梁为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一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一间距要大于所述第二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二间距;以及
所述第二侧梁为第三槽钢,所述第二滚轴梁为第四槽钢,所述第三槽钢与所述第四槽钢以腹板相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三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三间距要大于所述第四槽钢中两个翼板的第四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一侧梁的腹板上的第一钢块,所述第一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一钩挂槽;所述第二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一滚轴梁的腹板上的第二钢块,所述第二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另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二钩挂槽;以及
所述第三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二侧梁的腹板上的第三钢块,所述第三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一钩挂轴钩挂的第三钩挂槽;所述第四滚轴安装部为焊接于所述第二滚轴梁的腹板上的第四钢块,所述第四钢块的上端中央开设有供所述滚轴的另一钩挂轴钩挂的第四钩挂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梁中腹板和上翼板在所述第一承载滚台的第一装料端处的交接区域还设有弯折凹缺,作为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的装料导引弧口;以及
所述第一侧梁中上翼板在所述第一承载滚台的第一装料端处还设有导引轴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挡机构设于所述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卸料端的最末一个所述立撑架上,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立撑架中腰梁中间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柱;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且穿设所述立撑架中顶梁的第一止挡柱;以及与所述第一止挡柱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止挡柱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作伸缩运动的第一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止挡柱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所述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所述滚轴的滚面以供止挡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滚台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以及
所述第二止挡机构设于所述车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的位置,进一步包括:跨接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的两个所述支撑柱的腰部之间的腰梁;设于所述腰梁中间位置处的第二固定柱;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且穿设所述车架中顶梁的第二止挡柱;以及与所述第二止挡柱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止挡柱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作伸缩运动的第二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止挡柱在所述第二控制结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作伸出运动后凸出于所述顶梁且凸出的高度要高于所述滚轴的滚面以供止挡承载于所述第二承载滚台上的汽车刹车盘处理工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结构包括:
第一控制杆,具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枢接端和与所述第一枢接端对应的第一自由端;
第一连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止挡柱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一控制杆的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第一拉簧,具有与所述支撑架拉结的第一拉结端和与所述第一控制杆拉结的第二拉结端;以及
第一控制踏板,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杆的第一自由端处;
所述第二控制结构包括:
第二控制杆,具有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二枢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枢接端对应的第二自由端;
第二连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止挡柱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杆的中部连接的第四连接端;
第二拉簧,具有与所述腰梁拉结的第三拉结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杆拉结的第四拉结端;以及
第二控制踏板,设于所述第二控制杆的第二自由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所述流程转运车对接于所述流程架的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流程转运车的车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卸料端处的插销套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插销套内的插销销钉;以及
设于所述流程架的座体框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装料端处的插销销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流程转运车中的行走轮配合的轨道,所述轨道为单边设置的单列轨道或并行设置的双列轨道,其中,所述轨道为凹槽轨道且所述行走轮限定于所述凹槽轨道内,或者,所述轨道为工字钢轨且所述行走轮为一侧带有凸轮的轨道轮。
CN201510323577.0A 2015-06-07 2015-06-07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Active CN104846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3577.0A CN104846323B (zh) 2015-06-07 2015-06-07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3577.0A CN104846323B (zh) 2015-06-07 2015-06-07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6323A true CN104846323A (zh) 2015-08-19
CN104846323B CN10484632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84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3577.0A Active CN104846323B (zh) 2015-06-07 2015-06-07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63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1548A (zh) * 2020-11-13 2021-03-16 重庆大有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锌镍渗层处理的设备和锌镍渗层处理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7416A (zh) * 2006-04-18 2006-10-18 范本良 辊底式u型余热利用退火炉
CN201520788U (zh) * 2009-09-18 2010-07-07 北京机电研究所 大规格杆类件连续调质热处理生产线
CN201751421U (zh) * 2010-06-02 2011-02-23 杭州泰明顿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片热处理夹具及其专用操作工具
CN203487192U (zh) * 2013-10-08 2014-03-19 通富热处理(昆山)有限公司 制备汽车刹车盘的工装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7416A (zh) * 2006-04-18 2006-10-18 范本良 辊底式u型余热利用退火炉
CN201520788U (zh) * 2009-09-18 2010-07-07 北京机电研究所 大规格杆类件连续调质热处理生产线
CN201751421U (zh) * 2010-06-02 2011-02-23 杭州泰明顿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片热处理夹具及其专用操作工具
CN203487192U (zh) * 2013-10-08 2014-03-19 通富热处理(昆山)有限公司 制备汽车刹车盘的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1548A (zh) * 2020-11-13 2021-03-16 重庆大有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锌镍渗层处理的设备和锌镍渗层处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6323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2944B (zh) 自动整体装卸车
WO2014044006A1 (zh) 转向架柔性流水线布局结构及转向架柔性流水线装配方法
CN102442543A (zh) 一种车身输送装置
JP5399858B2 (ja) 重量物の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重量物の搬送方法
US20160311616A1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shuttle
CN102514839B (zh) 一种发动机料架
JPS6159801B2 (zh)
CN108750569A (zh) 一种防倾倒的agv小车
CN109533834B (zh)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CN104846323A (zh)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系统
CN204998586U (zh)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转运车
JP4477645B2 (ja) コイル搬送装置
CN204976592U (zh) 汽车刹车盘的流程架
CN217377195U (zh) 坯锭出料机构
JPS604118B2 (ja) プツシヤ−付きクロ−クレ−ン
CN211225041U (zh) 一种双工位卷材转运装置
CN113979039A (zh) 一种钢筋生产运输系统
CN103303805B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的双层岸桥
CN206915206U (zh) 一种冷轧钢卷用运输设备
CN202936029U (zh) 一种成品纱团运输称量装置
CN220562777U (zh) 一种缆线线轴周转车
CN205035035U (zh) 一种侧叉车
JPH0144162Y2 (zh)
CN109733825A (zh) 一种空中agv片料输送方法及系统
JPH01166819A (ja) コイル搬送台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