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5991A - 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的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的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35991A CN104835991A CN201510065582.6A CN201510065582A CN104835991A CN 104835991 A CN104835991 A CN 104835991A CN 201510065582 A CN201510065582 A CN 201510065582A CN 104835991 A CN104835991 A CN 1048359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plate
- cooling device
- cooling
- batteries
- plate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2—Peltier elements or thermoelectric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设备(1),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其具有第一冷却板(2a),具有第二冷却板(2b),第二冷却板(2b)以牢固地粘合方式紧固至第一冷却板(2a),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板(2b)具有凹陷(3),使得处于彼此紧固状态的两个冷却板(2a、2b)在所述凹陷(3)的区域中形成用于冷却剂的流体导管(4),其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背向所述第二冷却板(2b)的一侧布置至少一个热电元件(5),其中,在所述第二冷却板(2b)面向所述第一冷却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湍流生成元件(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冷却设备的蓄电池组布置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这种蓄电池组布置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代混合动力和机动车辆中,锂离子蓄电池组通常用作可充电的能量存储装置。蓄电池组在寿命和最大能量存储容量方面是优化的,要求用于各个蓄电池组电池的相应高效的冷却系统,这能够防止蓄电池组被加热得超出最大操作温度。
在此背景下,冷却系统是现有技术公知的,冷却系统允许蓄电池组和冷却板之间通过两个冷却板进行热交换,两个冷却板以半壳的方式构造,处于彼此紧固状态,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冷却剂导管,其中,液体冷却剂蒸发所需的蒸发焓以热的形式从蓄电池组中被抽出。如果使用的是仅单个相位的冷却剂,即仅以液体形式存在,被使用,那么所述热交换能够由热电元件辅助,热电元件例如呈所谓的珀尔帖元件的形式,布置于待冷却的蓄电池组和冷却板之间的限定位置处。
在此背景下,EP1271085A2关注了一种依靠冷却剂来冷却车辆蓄电池组的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包括多个统一构造的冷却元件,它们能够被冷却剂流过并且能够与待冷却的蓄电池组邻接接触,这些冷却元件具有第一冷却元件侧和位于其反面的第二冷却元件侧。冷却元件侧具有连接开口,连接开口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入口或者单独的出口,并且以连通方式与冷却元件的内部连接。
GB2063450描述了一种呈板热交换器形式的类似的冷却设备,其中多个冷却板沿着堆叠方向彼此堆叠。为了改善热交换,各个冷却板中能够设置凹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冷却设备的改进实施例,依靠该冷却设备,尤其是能够实现对待冷却的蓄电池组(单个或者多个)的特别均质的冷却。
该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相应地,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在由两个冷却板形成的流体导管中设置多个湍流生成元件,湍流生成元件局部地生成湍流,即流经流体导管的冷却剂中的湍流流动。依靠这种湍流生成元件,冷却设备的传热系数能够在湍流生成元件的区域中局部地增加,因而实现了从待冷却的蓄电池组至冷却剂的提高的热流量。
当冷却剂在流经冷却板时由于从蓄电池组所吸的热而经历温度的增加时,这反过来又导致由于冷却剂和蓄电池组之间降低的温度差使得从蓄电池组流向冷却剂的热流量的减少,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是,沿着冷却剂流过流体导管的通流方向的方式布置湍流生成元件。以该方式,能够沿着通流方向均衡冷却剂和待冷却的蓄电池组之间的温度差,使得作为结果,从蓄电池组至冷却剂的热流量能够保持恒定。最终,这导致改善了蓄电池组的冷却性能,因为冷却是尤其均质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冷却板和以牢固地粘合方式紧固至第一冷却板的第二冷却板。此处,第二冷却板具有凹陷,使得处于彼此紧固状态的两个冷却板在所述凹陷的区域中形成用于冷却剂的至少一个流体导管。在第一冷却板的背向第二冷却板的第一侧布置至少一个热电元件,热电元件例如呈珀尔帖元件的方式被安置,辅助从蓄电池组至冷却设备的热传输。但是,正如已经解释过的,设置在第二冷却板的面向第一冷却板的第一侧上的多个湍流生成元件对本发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优选地,湍流生成元件能够分段构造相对于它们的元件密度和/或它们的数量和/或它们的直径,使得至少在一些段中、尤其在整个第一冷却板上,热流量d/dt Q至少在第一冷却板和流经流体导管的冷却剂之间是基本恒定的。此处,热流量d/dt Q根据公式d/dtQ=α*ΔT限定,其中,α是传热系数,ΔT是冷却剂和第一冷却板之间的温度差。此处,“元件密度”意思是每单元面积中的湍流生成元件的数量。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冷却设备中不是仅安装一个单个热电元件。相反,可能性本身提供至少两个、优选多个热电元件,热电元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能够通过供给电流来显著改善待冷却的蓄电池组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
关于本发明必要的湍流生成元件的结构配置,对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来说有多种开发的选择。这样的实施例可以被考虑为特别优选的,其中湍流生成元件分别构造为结点状凸起,尤其以截锥的方式,从第二冷却板朝向第一冷却板突出。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表明,这种凸起在特定程度上促进了冷却剂中的湍流期望形成为涡流点。此外,这种凸起的制造相对简单,例如通过合适的冲压工具的深拉器件,这引起生产整个冷却设备的成本优势。
在有利的进一步发展中,结点状凸起分别抵靠第一冷却板。以该方式,承载待冷却的蓄电池组的第一冷却板能够倚靠第二冷却板的结点状凸起,由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整个冷却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当结点状凸起以牢固地粘合方式(例如依靠焊料连接)紧固至第一冷却板时,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冷却板的尤其高刚度的布置。当蓄电池组电池(安装在第二冷却板的一侧,用于由第一冷却板进行冷却)能够具有相当大的自重时,因此第一冷却板能够在凸起的区域中不仅倚靠第二冷却板,而且在该区域额外地刚性固定至第二冷却板,这明显增加了整个冷却设备的结构完整性。
特别方便地,流体导管能够沿着平行于冷却板的纵向侧延伸的纵向方向延伸,使得相对于冷却剂流体导管的通流方向基本由所述纵向方向限定。可替换地,冷却设备可以,但是,还被这样构造使得流体导管沿着延伸平行于冷却板的横向侧延伸的横向方向延伸,使得通流方向基本由该横向方向建立。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湍流生成元件的元件密度沿着通流方向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显示出,随着元件密度增加,在冷却剂流中发生的湍流效果的强度明显增加。因此,在通流方向上流体导管的通流为使得冷却剂首先流过具有较小元件密度的冷却器件的区域的情况下,因为传热系数随着元件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蓄电池组和流经流体导管时冷却剂之间的温度差的减小通过增加的湍流流动而补偿。结果,蓄电池组和冷却剂或者冷却板之间的热流量密度能够保持基本或者甚至完全恒定。
如果在第二冷却板的顶视图上构造为结点状凸起的湍流生成元件的相应直径沿着冷却设备的通流方向减小,也可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在凸起具有呈截锥方式的几何形状的情况下,使得其直径从第二冷却板朝向第一冷却板变窄,例如直径能够为通过对其上侧和下侧区域中的凸起的直径进行算术平均来计算。
在此处提出的冷却设备包括多个热电元件(即具有至少两个这种元件)的情况下,出于成本原因,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推荐的是,不是将热电元件设置在冷却板的第一侧的所有区域,而是将它们的设置限定在各个区域或者相应段。针对这种考虑,有利的进一步发展例被证明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至少第一板段沿着冷却设备的通流方向设置,在第一板段中在第一冷却板的第一侧上布置至少一个热电元件。此外,另一方面,设置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板段,在第二板段中,热电元件未布置在第一冷却板的所述第一侧上。
特别优选地,至少两个第一板段和至少两个段板段能够沿着第一冷却板的纵向侧沿冷却设备的通流方向交替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冷却剂将因此接连地以及交替地流过至少两个第一板段和至少两个第二板段。
特别优选地,湍流生成元件在冷却设备中设置在至少第一板段中,用于在冷却剂流场的分段中生成湍流的区域。以该方式,冷却设备的传热系数能够在热电元件的区域中增加,在该区域,热在特别明显的程度上从蓄电池组传递至冷却剂,使得此处同样增加了从蓄电池组至冷却剂的热流量密度。
但是,如果湍流生成元件沿着通流方向仅设置在第一板段中而不设置在第二板段中,那么能够实现特别低的生产成本,在第二板段中,不存在用于增加蓄电池组和冷却板之间的热交换的热电元件。
此处,如果在第二冷却板的顶视图上湍流生成元件以网格状方式布置于其上,那么能够在流经流体导管的冷却剂中实现特别明显的湍流效果。湍流生成元件的这种网格状布置,如果这些元件构造为已提到的凸起的形式的话,还可辅助已经提到的第一冷却板在第二冷却板上的稳定支撑。
但是,在先前解释的湍流生成元件仅分段设置在板段上的实施例的可替换变型中,湍流生成元件还能够基本完全地分布在第二冷却板的整个第一侧上。
如果第二冷却板在至少一个凸起的区域中、优选所有凸起的区域中以牢固地粘合方式(尤其依靠锡焊)与第一冷却板连接,那么能够实现两个冷却板的尤其机械稳定的布置。
为了通过此处提出的冷却设备实现特别均质的冷却效率,在优选实施例中建议的是,在第一冷却板的第一侧上布置热分配板,也就是说,使得多个热电元件以夹层方式布置于第一冷却板和热分配板之间。以该方式,能够实现的是,热电元件不是仅以局部限定的方式对蓄电池组产生冷却效果,局部限定的方式将会抵消其旨在的均质冷却效率。同时,在使用这种热分配板的情况下,冷却设备中所需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热电元件的数量相比于没有这种分配板的冷却设备能够降低,这对于冷却设备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板构造成基本扁平的,这能够特别简单、因此相对经济地制造。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冷却设备中不是仅安装一个单个热电元件。相反,可能性本身提供至少两个、优选多个热电元件,热电元件能够通过供给电流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显著改善待冷却的蓄电池组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
关于本发明必要的湍流生成元件的结构配置,对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来说有多种开发的选择。这样的实施例可以被考虑为特别优选的,其中湍流生成元件分别构造为结点状凸起,尤其以截锥的方式,从第二冷却板朝向第一冷却板突出。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表明,这种凸起在特定程度上促进了冷却剂中的湍流期望形成为涡流点。此外,这种凸起的制造相对简单,例如通过合适的冲压工具的深拉器件,这引起生产整个冷却设备的成本优势。
在有利的进一步发展中,结点状凸起分别抵靠第一冷却板。以该方式,承载待冷却的蓄电池组的第一冷却板能够倚靠第二冷却板的结点状凸起,由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整个冷却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当结点状凸起以牢固地粘合方式(例如依靠焊料连接)紧固至第一冷却板时,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冷却板的尤其高刚度的布置。当蓄电池组电池(安装在第二冷却板的一侧,用于由第一冷却板进行冷却)能够具有相当大的自重时,因此第一冷却板能够在凸起的区域中不仅倚靠第二冷却板,而且在该区域额外地刚性固定至第二冷却板,这明显增加了整个冷却设备的结构完整性。
本发明还涉及蓄电池组布置,其具有蓄电池组,尤其具有锂离子蓄电池组,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先前提到特征的冷却设备。此处,蓄电池组热耦合于冷却设备。
最后,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先前提到的蓄电池组布置的机动车辆。
本发明的进一步重要的特征及优势将见于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结合附图的附图说明。
应该理解的是,以上提到的以及以下将进一步解释的特征不仅能够以组合示出,而且能够以其他组合或者单独使用,这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下列附图中,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并解释了本发明的优选示范实施例,其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者类似或者功能相同的部件。
这里示意地示出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第一例子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冷却设备的图解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例子的第一变型,
图4是图2的例子的第二变型,
图5是图2的例子的第三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组布置15的例子的部分截面图。蓄电池组布置15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1,冷却设备1具有第一冷却板2a和具有第二冷却板2b,第二冷却板2b以牢固地粘合方式紧固至第一冷却板2a。第二冷却板2b具有凹陷3,使得处于彼此紧固状态的两个冷却板2a、2b在凹陷3的区域中形成用于冷却剂的流体导管4。流体导管4沿着两个冷却板2a、2b的纵向方向L延伸,在图1的例子中,纵向方向L在正交于附图平面的方向上运行。在第一冷却板2a的背向第二冷却板2b的第一侧,布置多个热电元件5,在图1中作为示例仅示出单个元件5。
蓄电池组布置15进一步包括蓄电池组16,例如锂离子蓄电池组,其经由热分配板17与第一冷却板2a热耦合。热电元件5此处以夹层方式布置于第一冷却板2a和热分配板17之间。换句话说,第二冷却板2b、第一冷却板2a、热电元件5和热分配板17沿着冷却设备1的垂直方向H彼此堆叠。
热电元件5能够相对于纵向方向L还相对于横向方向Q彼此以一定距离布置,横向方向Q既正交于垂直方向H又正交于纵向方向L运行。用于热电元件5的电流供给的电连接线(未示出)可以安装在各个元件5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多个湍流生成元件6设置在第二冷却板2b面向第一冷却板2a的第一侧,为清楚起见在图1中仅示出其中的一个湍流生成元件。
湍流生成元件6分别构造为结点状凸起8,结点状凸起8以截锥方式从第二冷却板2b朝向第一冷却板2a突出。结点状凸起8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冷却板2b上,例如通过深拉或者通过另一合适的成型处理。结点状凸起8具有接触段7,在以截锥方式构造的情况下,接触段7是截锥的顶表面,利用接触段7,结点状凸起8分别抵靠第一冷却板2a。凸起8能够依靠接触段7以牢固地粘合方式(例如依靠焊料连接)额外地紧固在第一冷却板2a上。
现在图2以示意图的方式图示了在冷却设备1的第二冷却板2b上湍流生成元件6的可能布置几何形状。在图2的例子中,流体导管4沿着平行于冷却板2a、2b的纵向侧9运行的纵向方向L延伸,使得冷却剂4的通流方向D基本由纵向方向L限定。
在图2的例子中,第一板段沿着冷却设备1的通流方向D设置,在该第一板段中,热电元件5布置在第一冷却板2a的第一侧上。在图2中该板段以虚线标注并且通过附图标记10a指代。另一这种(第一)板段设置在第一板段10a的下游并且通过附图标记10c指代。热电元件5还在区域10c中布置在第一冷却板2a上。另一方面,热电元件5未设置在板段10a和10c之间的区域中,下文称为第二板段10b。因此第一板段10a和10c不同于第二板段10b至少在于,不同于板段10a、10c,在第二板段10b中未设置热电元件5。在该例子的进一步变型中,多个这种第一和第二板段10a、10c、10b能够沿着流体导管4的通流方向D交替设置。根据此处提出的命名法,第一板段10a上游的板段10d和第一板段10e下游的板段10e因此分别涉及不具有湍流生成元件6的第二板段。
从图2的例子中能够看出,本发明必要的湍流生成元件6也是仅设置在第一板段10a、10b的区域中,并不设置在第二板段10b、10d、10e中。这意味着,在冷却剂中尤其在流体导管4的区域中生成湍流,在流体导管中由于热电元件5的存在,特别密集的热交换发生在蓄电池组16和冷却剂之间。此处,如图2所示,在第二冷却板2b的顶视图上,湍流生成元件6能够以网格状方式布置于其上。
经证明有利的是,在第二冷却板2a上设置湍流生成元件6,使得湍流生成元件6的元件密度沿着流体导管4的通流方向D增加。这意味着,沿着通流方向D,湍流生成元件6的数量在第二冷却板2b的每单元面积内增加。在图2的例子中,元件密度在第一板段10c的区域中大于在布置于其上游的第一板段10a的区域中。在图1的例子中,元件密度的增加从板段10a至板段10c是非连续发生的,而在板段10a、10c内分别是恒定的。典型地,湍流生成元件6在板段10c中的元件密度可以是在板段10a中的元件密度的1.5至2.7倍。
从图2的例子方案中,还遵循了,在第二冷却板2b的顶视图上,凸起8的相应直径d沿着通流方向D减小。例如,在第一板段10a中凸起8的直径d能够在8mm和10mm之间,而在板段10c中凸起8的直径d呈现在值3mm和5mm之间。
上述减小同样能够适用于当沿着冷却板2a、2b的纵向方向L或者横向方向Q测量时两个相邻凸起6、8的距离,横向方向Q正交于纵向方向L运行。在图2的例子中,直径d或者距离的减小从(第一)板段10a至(第一)板段10c以非连续的形式发生。先前提出的规定,即沿着通流方向D增加元件密度,两个相邻湍流生成元件6之间降低的距离a以及降低的直径d,这些一起导致了沿着通流方向D增加了传热系数的效果,使得已经讨论过的冷却剂和蓄电池组16之间的温度差的降低能够相等,并且蓄电池组16和冷却剂之间的热流量能够保持几乎或者甚至完全恒定。
但是,在实现相同效果的变型中,湍流生成元件6的这种结构配置是可行的,即使得距离a和/或直径d沿着通流方向D不是非连续地减小,而是连续地即恒定地减小。这种方案以大概图示方式绘出于图3:在图3的方案中,湍流生成元件6完全分布在第二冷却板2b。这意味着,未设置这样的离散的板段:在其中专门地设置湍流生成元件6,并且与没有湍流生成元件6的板段沿着通流方向D交替设置,如图2所示。在图3的例子中,湍流生成元件6的设置还独立于热电元件5的定位,热电元件5的位置在图3中以大概图示方式通过虚线指示。在图3的例子中,正如在图2的例子中一样,湍流生成元件6的元件密度(数量/单元面积)沿着通流方向增加。在图3的例子的变型中,当然还能够仅应用上述建议设置之外的各种设置。
基本上情况是,湍流生成元件6能够在它们的密度和/或它们的数量和/或它们的直径方面分段构造,使得热流量d/dt Q至少在第一冷却板和至少分段流经流体导管的冷却剂之间是基本恒定的,尤其在整个第一冷却板上是基本恒定的。此处热流量d/dt Q根据公式d/dt Q=α*ΔT来限定,其中,α是传热系数,ΔT是冷却剂和第一冷却板之间的温度差。
尤其第二冷却板2b的相对于横向方向Q限定的边缘区域能够设置有密度增加的湍流生成元件6,这是为了相对于冷却板2b的剩余区域,还确保在所述边缘区域中具有恒定的热流量密度d/dt Q。
图4以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又一例子,其中若干流体导管4(在图4中仅以箭头形式示意地示出)的通流方向D分别基本沿着冷却板2a、2b的横向方向Q延伸,即平行于其横向侧11。在该方案中,冷却设备1的冷却板2a、2b包括共用的入口以及单独的出口区域,依靠该区域,冷却剂能够分布至各个流体导管4或者从各个流体导管4再次收集。在入口区域或者出口区域(在图4中分别由附图标记12指代),因此流体导管4不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而是在相对于纵向和横向方向L,Q的斜向方向上延伸。
在另一变型中,借助于图2至图4的例子所解释的特征还能够彼此结合。例如,在图4的流体导管中,湍流生成元件6的元件密度还能够连续地或者非连续地增加,即分段增加。关于凸起8直径d的减小和相邻凸起8间距离a的减少的考虑能够直接适用至图4的方案。
最后,图5示出了一变型,该变型能够与图2至图4的每个例子结合,在该变型中,三个流体导管4沿着冷却板2a、2b的纵向方向L彼此平行地运行。在每个流体导管4中设置流动屏障13,流动屏障13例如呈偏转元件的形式,流动屏障的设置是为了局部降低相应流体导管4的流动截面,因此相对于实现的传热系数α,有利于在冷却剂和待冷却的蓄电池组16之间的温度差降低的区域中加速冷却剂冷却。
Claims (15)
1.一种冷却设备(1),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
-具有第一冷却板(2a),
-具有第二冷却板(2b),其以牢固地粘合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一冷却板(2a),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板(2b)具有凹陷(3),使得处于彼此紧固状态的两个冷却板(2a、2b)在所述凹陷(3)的区域中形成用于冷却剂的至少一个流体导管(4),
-其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背向所述第二冷却板(2b)的一(第一)侧布置至少一个热电元件(5),
-其中,在所述第二冷却板(2b)面向所述第一冷却板(2a)的一(第一)侧设置多个湍流生成元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湍流生成元件(6)在它们的元件密度和/或它们的数量和/或它们的直径(d)方面分段构造,使得热流量(Q)至少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和至少分段流经所述流体导管(4)的冷却剂之间是基本恒定的,尤其在整个所述第一冷却板(2a)上是基本恒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管(4)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冷却板(2a、2b)的纵向侧(9)运行,使得所述流体导管(4)的通流方向(D)基本由所述纵向方向(L)限定,和/或
-所述流体导管(4)至少在一些段沿着横向方向(Q)延伸,所述横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冷却板(2a、2b)的横向侧(11)运行,使得所述通流方向(D)基本由所述横向方向(Q)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湍流生成元件(6)的元件密度沿着所述通流方向(D)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湍流生成元件(6)分别构造为结点状凸起(8),所述结点状凸起以截锥方式从所述第二冷却板(2b)朝向所述第一冷却板(2a)突出,
-在所述第二冷却板(2a)的顶视图上,所述凸起(8)的相应直径(d)沿着所述通流方向(D)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中3至5中一项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冷却设备(1)的所述通流方向(D)设置至少第一板段(10a、10c)和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板段(10b、10d、10e),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的所述第一侧上至少一个热电元件(5)布置在所述第一板段中,在所述第二板段中没有热电元件(5)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的所述第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通流方向(D)交替地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板段(10a、10c)和至少两个第二板段(10b、10d、10e)。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湍流生成元件(6)至少设置在第一板段(10a、10c)中。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一项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湍流生成元件(6)仅设置在至少第一板段(10a、10c)中,而不设置在第二板段(10b、10d、10e)中。
10.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冷却板(2b)的顶视图上,所述湍流生成元件(6)以网格状方式布置于其上。
11.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湍流生成元件(6)基本完全分布于所述第二冷却板(2a)的整个第一侧上。
12.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板(2b)在凸起(8)的区域中以牢固地粘合方式与所述第一冷却板(2a)连接,尤其依靠锡焊进行连接。
1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冷却板(2a)的第一侧设置热分配板(17),使得多个所述热电元件(5)以夹层方式布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板(2a)和所述热分配板(17)之间。
14.一种蓄电池组布置(15),
-具有蓄电池组(16),尤其锂离子蓄电池组,
-具有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设备(1),
-其中,所述蓄电池组(16)热耦合至所述冷却设备(1)。
15.一种机动车辆,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池组布置(1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202542.7A DE102014202542A1 (de) | 2014-02-12 | 2014-02-12 | Küh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Batt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02014202542.7 | 2014-02-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5991A true CN104835991A (zh) | 2015-08-12 |
CN104835991B CN104835991B (zh) | 2019-04-19 |
Family
ID=5367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655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5991B (zh) | 2014-02-12 | 2015-02-09 | 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的冷却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09898B2 (zh) |
CN (1) | CN104835991B (zh) |
DE (1) | DE102014202542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7133A (zh) * | 2019-06-21 | 2019-09-17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冷却板及液冷循环系统 |
CN110352139A (zh) * | 2017-02-17 | 2019-10-18 | 慕贝尔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 | 电池结构和保护器 |
CN111430835A (zh) * | 2019-01-10 | 2020-07-1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粘合的冷却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9242B (zh) * | 2016-07-04 | 2019-06-14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冷却换热器 |
CN106159378B (zh) * | 2016-08-26 | 2018-10-30 |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冷却装置的电池模块 |
WO2018080182A1 (ko) * | 2016-10-26 | 2018-05-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지 모듈 |
US10601088B2 (en) * | 2016-10-28 | 2020-03-24 | Tiveni Mergeco, Inc. | Battery module endplate with sealed hole for cooling tube connection |
JP7402808B2 (ja) | 2018-03-06 | 2023-12-21 |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 放射遮蔽デバイス及びそのような遮蔽デバイスを備えた装置 |
EP3895231A1 (en) * | 2018-12-14 | 2021-10-2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d plate assemblies |
DE102020207966A1 (de) * | 2019-11-25 | 2021-05-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Kühlanordnung für elektronische Komponenten eines Kraftfahrzeugs |
US12004322B2 (en) | 2020-12-26 | 2024-06-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ld plate with uniform plenum flow |
US11698233B2 (en) | 2020-12-26 | 2023-07-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duced pressure drop cold plate transition |
DE102021213356A1 (de) | 2021-11-26 | 2023-06-01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Kühlvorrichtung zur Kühlung von 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475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CN102216723A (zh) * | 2008-11-18 | 2011-10-12 | 地中海咖啡公司 | 流体流通管道 |
JP2012094371A (ja) * | 2010-10-27 | 2012-05-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組電池 |
CN202259594U (zh) * | 2010-06-24 | 2012-05-30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用于电池的冷却设备、电池以及机动车辆 |
US20120152500A1 (en) * | 2010-12-21 | 2012-06-21 | Pai-Ling Kao | Flow passage structure for water-cooling device |
JP2012164456A (ja) * | 2011-02-04 | 2012-08-30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二次電池用の放熱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放熱板を配した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
WO2013139908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 Coo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battery, and vehicle battery with cool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63450A (en) | 1979-11-17 | 1981-06-03 | Imi Marston Ltd | Plate Heat Exchanger |
US6653002B1 (en) * | 1997-05-09 | 2003-11-25 | Ronald J. Parise | Quick charge battery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
DE10130369A1 (de) | 2001-06-23 | 2003-01-02 | Behr Gmbh & Co |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r Fahrzeug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Batterie oder Brennstoffzelle |
KR20110024954A (ko) * | 2009-09-03 | 2011-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각용 유로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
CN103201870B (zh) * | 2010-10-29 | 2016-09-07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用于冷却导热蓄电池的热交换器和蓄电池单元结构 |
KR101230130B1 (ko) * | 2010-12-21 | 2013-02-05 |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 배터리 팩 |
DE102011004721A1 (de) | 2011-02-25 | 2012-08-30 | Behr Gmbh & Co. Kg | Temperier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s Energiespeichers |
US9605913B2 (en) * | 2011-05-25 | 2017-03-28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Turbulence-inducing devices for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
DE102012218102A1 (de) * | 2011-10-04 | 2013-06-06 | Behr Gmbh & Co. Kg | Batterie für ein Fahrzeug |
FR2989841B1 (fr) * | 2012-04-19 | 2016-05-27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pour module de batteries. |
TWI493775B (zh) * | 2012-05-22 | 2015-07-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電池模組 |
-
2014
- 2014-02-12 DE DE102014202542.7A patent/DE10201420254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
- 2015-02-09 CN CN201510065582.6A patent/CN1048359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2-11 US US14/620,160 patent/US101098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475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CN102216723A (zh) * | 2008-11-18 | 2011-10-12 | 地中海咖啡公司 | 流体流通管道 |
CN202259594U (zh) * | 2010-06-24 | 2012-05-30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用于电池的冷却设备、电池以及机动车辆 |
JP2012094371A (ja) * | 2010-10-27 | 2012-05-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組電池 |
US20120152500A1 (en) * | 2010-12-21 | 2012-06-21 | Pai-Ling Kao | Flow passage structure for water-cooling device |
JP2012164456A (ja) * | 2011-02-04 | 2012-08-30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二次電池用の放熱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放熱板を配した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
WO2013139908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 Coo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battery, and vehicle battery with cooling device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2139A (zh) * | 2017-02-17 | 2019-10-18 | 慕贝尔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 | 电池结构和保护器 |
US11760182B2 (en) | 2017-02-17 | 2023-09-19 | Mubea Carbo Tech Gmbh | Battery structure and protector |
CN111430835A (zh) * | 2019-01-10 | 2020-07-1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粘合的冷却板 |
CN110247133A (zh) * | 2019-06-21 | 2019-09-17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冷却板及液冷循环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29009A1 (en) | 2015-08-13 |
US10109898B2 (en) | 2018-10-23 |
DE102014202542A1 (de) | 2015-08-13 |
CN104835991B (zh) | 2019-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5991A (zh) | 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蓄电池组的冷却设备 | |
US20070119565A1 (en) | Cooling device | |
CN111052360A (zh) | 散热片 | |
US20150226469A1 (en) | Condenser | |
JP6350336B2 (ja) | 冷却器 | |
JP6477276B2 (ja) | クーリングプレート及びクーリングプレートを備える情報処理装置 | |
JP6183100B2 (ja) | 蓄冷熱交換器 | |
JP5775971B2 (ja) | 空気熱交換器 | |
JP4619387B2 (ja) | 半導体素子の冷却装置 | |
JP2017147291A (ja) | 冷却器、流路ユニット | |
JP2002164490A (ja) | 積層冷却器 | |
KR20180131220A (ko) |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
JP6322930B2 (ja) | 受熱器、冷却ユニット、電子機器 | |
US11031535B2 (en) |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JP6969978B2 (ja) | 伝熱装置 | |
JP5162538B2 (ja) | 液冷式冷却装置 | |
JP4697171B2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JP5899778B2 (ja) | 鉄道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 |
JP6844499B2 (ja) | 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 |
JP6075631B2 (ja) | 蓄電池の冷却装置 | |
JP2016046322A (ja) | 積層式冷却器 | |
JP2009228916A (ja) | 熱交換器 | |
JP2022060088A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 |
JP2013130332A (ja) | 気泡駆動冷却装置 | |
JP5133968B2 (ja) | 積層型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