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898B -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3898B
CN104823898B CN201510309358.7A CN201510309358A CN104823898B CN 104823898 B CN104823898 B CN 104823898B CN 201510309358 A CN201510309358 A CN 201510309358A CN 104823898 B CN104823898 B CN 104823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zooplankter
chlorella
pond
duo l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9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3898A (zh
Inventor
黄洋
周银环
黄海立
杜涛
孙成波
曹剑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Yonghe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093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3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3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3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及其培育、筛选、投喂方法,属于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是在经过干法消毒、水体消毒的高位池中进行培育和筛选,通过水体消毒、施肥、小球藻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培养、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培育、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和筛选等步骤获得。本发明的开口饵料可满足多鳞鱚仔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促使其健康成长。饵料的培育、筛选、投喂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筛选与投喂技术可为完善仔稚鱼人工培育技术,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一新品种奠定技术基础,对多鳞鱚养殖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饵料的培育、筛选及其投喂方法,具体是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和筛选及其投喂方法,属于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ál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鱚科Sillaginidae、鱚属Sillago。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都有分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近海也都有分布,体长可达300mm。多鳞鱚俗称沙钻、船丁鱼、麦穗,捕捞的渔期以春、夏两季为旺汛,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曾在我国近海捕捞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近几年来的过度捕捞,个体低龄化,群体趋小化,产量逐年减少。
多鳞鱚成品鱼规格小,养殖管理较为容易,养殖成活率高和养殖方式多样,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养殖前景。迄今为止,未见有关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和筛选及其投喂方法相关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筛选及投喂方法,可为多鳞鱚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其培育和筛选包括如下步骤:
(1)高位池选择:选择两口高位池,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先把两口池塘里的水排干后再进行干法消毒;所述高位池是指: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或薄膜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03~0.27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池塘;所述干法消毒是指:池塘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225~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所述蓄水是指:抽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2m;所述水体消毒是指: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15g/m3;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45~150kg的尿素、4.5~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所述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是指: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30×104~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所述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是指:当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104~10×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所述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于筛选是指: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4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薄膜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07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75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5g/m3;消毒后第4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75kg的尿素、7.5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9×104~10×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本发明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13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2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g/m3;消毒后第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120kg的尿素、12.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4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8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7×104~8×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4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优选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本发明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1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8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 g/m3;消毒后第3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150kg的尿素、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3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104~6×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3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本发明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用于投喂多鳞鱚仔鱼,其投喂方法是: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是在经过干法消毒、水体消毒的高位池中进行,通过水体消毒、施肥、小球藻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培养、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培育、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和筛选获得,在培育过程中,当大型浮游动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后,随即浮游动物的卵开始大量发育、生长,此时,刚刚开始生长的浮游动物数量大,个体小,因此,当池塘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时,特别是浮游动物的快速增长初期,必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小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幼体;此时可分进行分类收集和筛选,获得批量的小型浮游动物,作为多鳞鱚仔鱼的开口饵料。此种开口饵料可满足多鳞鱚仔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促使其健康成长,饵料的培育、筛选、投喂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筛选与投喂技术可为完善仔稚鱼人工培育的技术,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一新品种奠定技术基础,对多鳞鱚养殖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
一、方法
1、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和筛选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取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两口Φ28m、面积615m2,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的水泥底池塘,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0 g/m3;消毒后第4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75kg的尿素、7.5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标记为1号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4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标记为2号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1号池的小球藻液,使2号池小球藻密度保持在7×104~8×104个细胞/ml;第8~10天,浮游动物的卵开始大量发育、生长,此时,刚刚开始生长的浮游动物数量大,个体小;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2号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2、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二、结果: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培育和筛选得到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按所述投喂方法进行育苗,结果显示多鳞鱚育苗成活率25.8%。
实施例2 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
一、方法
1、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和筛选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取雷州市汇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东海岛基地两口面积0.13 hm2,位于潮间带以上,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增氧设施和铺有地膜的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排干池塘里的水,每公顷用30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 g/m3;消毒后第4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75kg的尿素、7.5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标记为1号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标记为2号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1号池的小球藻液,使2号池小球藻密度保持在9×104~10×104个细胞/ml,保持浮游动物的指数生长,进行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培育;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2号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4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2、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二、结果: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培育和筛选得到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按所述投喂方法进行育苗,结果显示多鳞鱚育苗成活率20.7%。
实施例3 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
一、方法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取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两口Φ28m、面积615m2,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的水泥底池塘,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2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5 g/m3;消毒后第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120kg的尿素、12.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标记为1号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8天,在2号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1号池的小球藻液,使2号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8×104~9×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2号池塘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4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2、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二、结果: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培育和筛选得到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按所述投喂方法进行育苗,结果显示多鳞鱚育苗成活率27.2%。
实施例4 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
一、方法
(1)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取雷州市汇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东海岛基地两口面积0.13 hm2,位于潮间带以上,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增氧设施和铺有地膜的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排干池塘里的水,每公顷用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8m;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5 g/m3;消毒后第3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150kg的尿素、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标记为1号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 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标记为2号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 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1号池塘的小球藻液,使2号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9×104~10×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2号池塘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3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2、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二、结果: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培育和筛选得到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按所述投喂方法进行育苗,结果显示多鳞鱚育苗成活率22.8%。

Claims (2)

1.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如下步骤:
(1)高位池选择:选择两口高位池,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为小球藻培养池;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为浮游动物培育池;先把两口高位池里的水排干后再进行干法消毒;所述高位池是指: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或地膜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03~0.27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池塘;所述干法消毒是指:高位池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225~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所述蓄水是指:抽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高位池中使水位达到1.5~2m;所述水体消毒是指: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15g/m3;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45~150kg的尿素、4.5~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所述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是指: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30×104~50×10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所述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是指:当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104~10×104个细胞/ml;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所述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是指: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绢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0m长、300目的筛绢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4小时,收集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绢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浮游动物培育池。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用于投喂多鳞鱚仔鱼,其投喂方法是:当多鳞鱚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绢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CN201510309358.7A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Active CN104823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9358.7A CN104823898B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9358.7A CN104823898B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898A CN104823898A (zh) 2015-08-12
CN104823898B true CN104823898B (zh) 2017-06-06

Family

ID=5380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9358.7A Active CN104823898B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3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792B (zh) * 2015-10-06 2017-11-10 宁波大学 一种筛选滩涂贝类幼苗微藻饵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59220B (zh) * 2016-08-18 2019-12-13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
CN108935246B (zh) * 2018-10-10 2021-04-20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乌贼育苗活饵料收集与室内暂养方法
CN112741025B (zh) * 2019-10-31 2022-08-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
CN112741030B (zh) * 2019-10-31 2022-08-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饵料培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233B2 (zh) * 1973-03-30 1981-01-29
JPS5840462B2 (ja) * 1980-11-10 1983-09-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微細藻類の培養方法
JPS59192083A (ja) * 1983-04-15 1984-10-31 Asahi Glass Co Ltd 単細胞緑藻類の製造方法
CN1164344A (zh) * 1996-05-02 1997-11-12 孙成明 海洋酵母饵料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JP4953118B2 (ja) * 2005-07-14 2012-06-13 エーケイブイエー グループ デンマーク エイ/エス 橈脚類を含む海水魚給餌源を使用した養殖魚を生産するための水産養殖システム
CN101822230B (zh) * 2010-05-21 2011-09-14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滇池金线鲃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2273431B (zh) * 2011-06-01 2013-03-20 深圳大学 一种淡水轮虫和小球藻的共培养方法
CN102919186B (zh) * 2012-12-05 2014-02-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931481B (zh) * 2014-05-13 2016-09-2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对虾高位池养殖中培养翼茧形藻调节水质的方法
CN104082248B (zh) * 2014-06-23 2016-01-20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规模简易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
CN104115738B (zh) * 2014-07-29 2016-09-2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诱导雷州马尾藻离体生殖托同步成熟的育苗方法
CN104221840B (zh) * 2014-09-29 2016-04-1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雷州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898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8797B (zh)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00403884C (zh) 河蟹养殖方法
CN104823898B (zh) 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投喂方法
CN104285868B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鱼虾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3636540B (zh) 一种长江刀鲚池塘大棚生态早繁方法
CN104472412B (zh) 一种刀鲚阶梯式繁育方法
CN101461337A (zh) 石斑鱼池塘养殖方法
CN111436391B (zh) 一种使拟穴青蟹苗种适应盐碱地水域养殖的驯化方法
CN105309338A (zh) 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
CN106719184A (zh) 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5557569A (zh) 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6305548A (zh) 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育苗方法
CN105918185A (zh)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1946728B (zh) 科学利用秋季炮头青虾苗进行高产大规格养殖方法
CN108142329A (zh) 海生梭鱼苗种淡化培育及高效益、低排污的生态养殖方法
KR102037627B1 (ko) 성게 육상 축양을 위한 양식수조, 이를 이용한 성게 육상 양식 방법
CN106035177B (zh) 鳖、鳝、鱼、莲共生种养方法
CN110432190A (zh) 一种低盐度海区小黄鱼苗种高成活率繁殖方法
CN105145413B (zh) 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167334C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CN102524116B (zh) 中华仙影海葵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0397983C (zh) 盐碱地对虾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优化调控方法
CN102077789B (zh) 大獭蛤的人工养殖方法
Macintosh Aquaculture in coastal lago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1

Address after: 571499 rooms 1-101, building B3, Xinghai Middle Road (Xintian jiaboyuan phase II), Jiaji Town, Qionghai City, Hai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an Yongh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4000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