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2584B -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2584B
CN104822584B CN201380063822.8A CN201380063822A CN104822584B CN 104822584 B CN104822584 B CN 104822584B CN 201380063822 A CN201380063822 A CN 201380063822A CN 104822584 B CN104822584 B CN 104822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shell
straddle
holder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8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2584A (zh
Inventor
加藤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4822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2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2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2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9/00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mirrors for use on cy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10a)具备:基端部(30a)安装于摩托车(跨乘式车辆)的车身的镜架(30);和具有镜子(60),设置于镜架(30)的梢端部(30b)的镜部(32);镜架(30)具有从基端部(30a)分叉为两部分而向梢端部(30b)延伸的第一架部(34)以及第二架部(36)。

Description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如摩托车等的跨乘式车辆的车身上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的一个示例已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这些后视镜具有由铁等的金属形成为一根杆状的镜架、和安装于镜架的梢端部的镜部,镜架的基端部安装于车身。镜部具有镜子,驾驶员通过镜子可以看到车身的后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7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5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中,镜架形成为一根杆状,因此镜架容易振动,从而存在因振动而难以观察镜子担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镜架的振动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具备:基端部安装于跨乘式车辆的车身的镜架;和具有镜子,且设置于所述镜架的梢端部的镜部;所述镜架具有从所述基端部分叉为两部分而向所述梢端部延伸的第一架部以及第二架部。
在该结构中,镜架具有分叉为两部分的第一架部以及第二架部,因此可以提高镜架的强度,可以抑制镜架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以抑制镜架的振动,可以防止因该振动而难以观察镜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的摩托车(跨乘式车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镜架以及镜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镜架、镜壳、镜支持板以及镜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镜架上安装镜支持板以及镜子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变形例的镜支持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的优选的实施形态。另外,本发明的后视镜除了以下实施形态所示的摩托车以外还可以使用于跨乘式的三轮车辆或四轮车辆等。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方向是乘坐摩托车的驾驶员所观察的方向,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图1是示出使用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10a、10b的摩托车12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12具有车身14,在车身14的前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后视镜10a、10b。车身14具有:车身框架16;搭载于车身框架16的发动机17;在车身框架16的前部支持于前叉(图示省略)的前轮18;和在车身框架16的后部支持于摇臂(图示省略)的后轮20。又,车身14具有为了操纵前轮18而由驾驶员向左右摇动的转向把手22;和配置在转向把手22的后方的燃料箱24;和配置在燃料箱24的后方的座椅26。在转向把手22上设置有驾驶员握住的两个手柄28a、28b。
如图1所示,后视镜10a、10b安装于转向把手22的位于手柄28a、28b的基端部附近的部分。跨坐在座椅26上的驾驶员可以借助于后视镜10a、10b观察后方。两个后视镜10a、10b形成为左右对称,因此以下着眼于左侧的后视镜10a并说明其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10a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后视镜10a的结构的后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后视镜10a具备:其基端部30a安装于车身14(图1)上的镜架30;和设置于镜架30的梢端部30b上的镜部3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镜架30具有:从基端部30a分叉为两部分而向梢端部30b延伸的第一架部34以及第二架部36;设置于基端部30a的螺栓38;和在梢端部30b上连接第一架部34和第二架部36的连接部40。第一架部34和第二架部36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在它们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的空间S。在将镜架30安装于转向把手22时,采用双螺母方式,螺母42a、42b、42c以规定的顺序与螺栓38螺纹结合。
图4是示出镜架30以及镜壳44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镜架30的连接部40具有构成镜壳44的周壁46的一部分的壁部48、和从壁部48的背面侧的端缘向镜壳44的内侧延伸而形成的连接板部50。壁部48具有形成于第二架部36的梢端部36a的屈曲部48a、从屈曲部48a向左上方延伸形成的上壁部48b、和从屈曲部48a向左下方延伸形成的下壁部48c。下壁部48c架设在第二架部36的梢端部36a与第一架部34的梢端部34a之间,并且通过下壁部48c连接第一架部34与第二架部36。
如图4所示,连接板部50是连接部40中的配置于镜壳44的内侧的部分。该连接板部50以连接上壁部48b的梢端部中的背面侧的端缘、和下壁部48c的梢端部中的背面侧的端缘的形式形成为板状。连接板部50中的位于镜壳44的中央部的部分处形成有支持镜子60以及镜支持板68的镜支持部54。借助于此,在镜壳44的中央部配置有镜支持部54。又,连接板部50中的位于镜支持部54的周围的部分处形成有被螺栓56(图5)插通的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三个)的孔58。镜支持部54具有使形成于镜支持板68的半球状的突部72可滑动地嵌入的半球状的凹部54a。在凹部54a的底部形成有支柱54b,在支柱54b的梢端面上形成有内螺纹54c。
返回至图2以及图3,镜部32具有镜子60、和容纳镜子60的镜壳44的至少一部分。镜子60以与镜壳44的开口部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为板状。镜壳44具有与镜架30形成为一体的上述连接部40(包含壁部48)、和与镜架30相独立地形成的外壳构成构件62。在本实施形态中,镜架30整体由金属形成,外壳构成构件62整体由合成树脂形成。因此,在镜壳44中,由外壳构成构件62形成的梢端部比由镜架30的连接部40形成的基端部轻。在制造镜架30时,为了能够形成轻量且设计性能优异并具有复杂形状的镜架30,因此优选的是使用铝压铸法。
如图4所示,外壳构成构件62具有构成镜壳44的背面的底板部62a、和构成镜壳44的周壁46的一部分的壁部62b。在底板部62a的周缘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镜架30的一部分嵌入的缺口部64。在底板部62a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内螺纹部66,该多个内螺纹部66具有与形成于镜架30上的孔58相对应的内螺纹66a。在将外壳构成构件62安装于镜架30时,外壳构成构件62的多个内螺纹66a分别被定位在镜架30的对应的孔58中。之后,螺栓56(图5)分别插通多个孔58,并且分别与多个内螺纹66a螺纹结合。
图5是示出镜架30、镜壳44、镜支持板68以及镜子60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镜部32还具有镜支持板68。镜支持板68具有借助于如双面胶那样的接合材料(图示省略)接合镜子60的板状的镜接合部70。镜接合部70形成为比镜子60小以不从镜子60的外周缘突出的结构。在镜接合部70的中央部上向背面侧突出地形成有大致半球状的突部72,在突部72的底部形成有被镜支持部54的支柱54b插通的孔72a。孔72a的内径充分大于支柱54b的外径。
图6是示出在镜架30上安装镜支持板68以及镜子60的安装结构74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安装结构74具有设置于镜架30的镜支持部54、镜支持板68、固定器76、螺旋弹簧78、弹簧锁定构件80和螺栓82。固定器76配置在设置于镜支持板68的突部72的背面侧。螺旋弹簧78以在其一侧端部上向突部72的背面按压固定器76的形式在被压缩的状态下配置于支柱54b的周围。弹簧锁定构件80是锁定螺旋弹簧78的另一侧端部的板状的构件,并且配置在支柱54b的梢端部。在弹簧锁定构件80的中央部形成有使螺栓82插通的孔80a。螺栓82以通过其头部82a锁定弹簧锁定构件80的形式插通孔80a后与支柱54b的内螺纹54c螺纹结合。形成于突部72的孔72a的内径充分大于插通此处的支柱54b的外径。因此,可以使突部72在全方向上相对于凹部54a转动,从而可以适当地调节镜支持板68以及镜子60的支持角度。另外,图6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变更了镜支持板68以及镜子60的支持角度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形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发挥以下各种效果。即,如图2所示,镜架30具有分离为两部分的第一架部34以及第二架部36,因此可以提高镜架30的强度,从而可以抑制镜架30的振动。借助于此,可以防止镜子60因振动而难以观察。
如图2所示,在第一架部34和第二架部36之间形成有空间S,因此在摩托车12(图1)行驶时,可以使风通过该空间S,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如图4所示,第一架部34与第二架部36通过连接部40连接,因此可以提高镜架30的强度。又,镜支持部54形成于作为镜架30的一部分的连接部40上,因此镜支持部54难以振动。
如图5所示,能够通过配置在镜壳44的中央部的镜支持部54从背面侧支持镜子60以及镜支持板68的中央部,因此与支持镜子60以及镜支持板68的端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镜子60的振动。又,镜支持部54形成为能够变更镜子60的支持角度的结构,因此可以使镜子60朝向驾驶员容易观察的方向。
如图4所示,镜壳44的一部分由利用金属形成的镜架30的一部分(连接部40)构成,因此可以提高镜壳44的强度。又,在镜壳44中与由镜架30的一部分(连接部40)形成的部分相比位于靠近梢端方位置的部分(外壳构成构件62)由合成树脂形成,因此可以在提高镜壳44的强度的同时谋求轻量化。因此,可以抑制安装有后视镜10a、10b的转向把手22的操作性受损。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第一架部34和第二架部36在基端部30a以及梢端部30b的两处相连接,然而它们还可以在位于基端部30a和梢端部30b之间的位置的一处以上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连接第一架部34和第二架部36的连接部(图示省略)配置在空间S内。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后视镜10a、10b安装于车身14的转向把手22,然而后视镜10a、10b也可以安装于车身14的其他部分(例如前整流罩)。
图7是示出根据变形例的镜支持板90的局部剖视图。在图7所示的镜支持板90中,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镜接合部92的外周部形成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突条94,突条94覆盖镜96的外周缘。因此,镜96的外周缘不会与镜壳44接触,可以防止镜壳44损伤。
符号说明:
10a、10b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12 摩托车(跨乘式车辆);
14 车身;
30 镜架;
30a 基端部;
30b 梢端部;
32 镜部;
34 第一架部;
36 第二架部;
60 镜子。

Claims (4)

1.一种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具备:
基端部安装于跨乘式车辆的车身的金属制的镜架;和
具有镜子,设置于所述镜架的梢端部的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从所述基端部分叉为两部分而向所述梢端部延伸的第一架部以及第二架部、连接所述第一架部和所述第二架部的连接部、和支持所述镜子的镜支持部;
容纳所述镜子的镜壳具有所述镜架的所述连接部,和与所述镜架相独立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构成构件;
所述镜支持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具有构成所述镜壳的周壁的一部分的壁部、和从所述壁部的背面侧的端缘向所述镜壳的内侧延伸而形成的连接板部,
所述外壳构成构件具有构成所述镜壳的背面的底板部、和构成所述镜壳的所述周壁的另外一部分的壁部,
在所述镜壳中所述第一架部以及所述第二架部侧的所述镜壳的基端部由所述镜架的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镜壳中与所述连接部相比位于靠近梢端方位置的所述镜壳的梢端部由所述外壳构成构件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架部和所述第二架部之间形成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支持部以从背面侧支持所述镜子的形式配置在所述镜壳的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支持部形成为能够变更所述镜子的支持角度的结构。
CN201380063822.8A 2012-12-14 2013-07-19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Active CN104822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3346 2012-12-14
JP2012273346A JP5839715B2 (ja) 2012-12-14 2012-12-14 鞍乗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
PCT/JP2013/004422 WO2014091640A1 (ja) 2012-12-14 2013-07-19 鞍乗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2584A CN104822584A (zh) 2015-08-05
CN104822584B true CN104822584B (zh) 2017-08-04

Family

ID=5093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822.8A Active CN104822584B (zh) 2012-12-14 2013-07-19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3378B2 (zh)
EP (1) EP2933175B1 (zh)
JP (1) JP5839715B2 (zh)
CN (1) CN104822584B (zh)
WO (1) WO2014091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1935A1 (ja) * 2013-11-15 2015-05-2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401949B2 (ja) * 2014-07-09 2018-10-1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可動式車載装置
USD784873S1 (en) 2015-02-27 2017-04-2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isc for motorcycles
CN109018113B (zh) * 2018-08-08 2024-03-19 广州雷利诺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后视镜
IT202000024751A1 (it) * 2020-10-20 2022-04-20 Rizoma Ip S R L Specchietto retrovisore convertib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620A (en) * 1985-12-25 1988-07-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ck-mirror device for small-sized vehicles
CN201086780Y (zh) * 2007-06-25 2008-07-16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两轮摩托车后视镜的安装结构
CN202294520U (zh) * 2011-11-11 2012-07-0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装置
CN202429299U (zh) * 2011-08-18 2012-09-12 汤建新 一种新型车辆后视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6344U (zh) * 1975-08-14 1977-02-24
JPS62149576A (ja) * 1985-12-25 1987-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JPS62234755A (ja) * 1986-04-03 1987-10-1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バツクミラ−取付装置
CA2251522C (en) * 1998-10-27 2008-04-15 Ian Boddy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US6206529B1 (en) * 1999-06-09 2001-03-27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Vehicle mirror device
US6764056B1 (en) 2003-02-06 2004-07-20 Shiow-Lih Wu Rearview mirror structure
CN2931210Y (zh) * 2006-06-28 2007-08-08 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镜壳可分离的外后视镜
US7780298B2 (en) * 2007-08-17 2010-08-24 Richard Greathouse Extenders for motorcycle mirrors
JP2009107562A (ja)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924181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urakami Corp 車両装備品
JP5534744B2 (ja) 2008-09-19 2014-07-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ラムダクトユニット
JP5687851B2 (ja) * 2010-06-07 2015-03-2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の配線構造
US9046652B2 (en) * 2012-10-29 2015-06-02 Honda Motor Co., Ltd. Mirror assembly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620A (en) * 1985-12-25 1988-07-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ck-mirror device for small-sized vehicles
CN201086780Y (zh) * 2007-06-25 2008-07-16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两轮摩托车后视镜的安装结构
CN202429299U (zh) * 2011-08-18 2012-09-12 汤建新 一种新型车辆后视镜
CN202294520U (zh) * 2011-11-11 2012-07-0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33175A4 (en) 2016-08-24
WO2014091640A1 (ja) 2014-06-19
US20150307148A1 (en) 2015-10-29
EP2933175A1 (en) 2015-10-21
CN104822584A (zh) 2015-08-05
EP2933175B1 (en) 2018-05-23
US10093378B2 (en) 2018-10-09
JP2014117996A (ja) 2014-06-30
JP5839715B2 (ja)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2584B (zh) 跨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EP2810862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540601A1 (en) Motorcy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JP62389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WO2015151575A1 (ja)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デムグリップ・ユニット
TWI682868B (zh) 跨坐型車輛之前部構造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4676281B2 (ja) 車両のフラップ
JP613011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412309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JP404803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バイザ取付け構造
JP519623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保持構造
WO2019193797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7406112B (zh) 摩托车的头灯防护结构
CN106170436B (zh) 用于摩托车的控制单元安装结构
JP2017065667A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及び車両
JP201322692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3277565A1 (en) Inner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CN110392654A (zh) 鞍乘型车辆的后挡泥板支承结构
CN100455476C (zh) 越野车辆
JPH0722828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ップ取り付け構造
JP6773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114845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484422B2 (ja) 車両
PH12013000286B1 (en)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Akashi,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