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2978B - 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2978B
CN104812978B CN201480003170.3A CN201480003170A CN104812978B CN 104812978 B CN104812978 B CN 104812978B CN 201480003170 A CN201480003170 A CN 201480003170A CN 104812978 B CN104812978 B CN 104812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drive member
handle device
spring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1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2978A (zh
Inventor
F·卡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ele Opens Solutions Swedish Co
Original Assignee
Asahele Opens Solutions Swedis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ele Opens Solutions Swedish Co filed Critical Asahele Opens Solutions Swedish Co
Publication of CN104812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2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9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57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 E05B47/0665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locking the handle, spindle, follower or the like radial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3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7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 E05B47/068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axially, i.e. with an axially disengaging coupl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7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 E05B47/0684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radial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7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 E05B47/0684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radially
    • E05B47/0692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by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radially with a rectilinearly moveable coupl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05B2015/0403Wound springs
    • E05B2015/0406Wound springs wound in a cylindrical shape
    • E05B2015/0413Wound springs wound in a cylindrical shape loaded by compre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5Output elements of actuators
    • E05B2047/0017Output elements of actuators with rotary mo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6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 E05B2047/0031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of the elastic typ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操作门或窗户等的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元件(3)、第二元件(8,108,208,308)和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被设计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旋转。所述联接装置包括:第一联接构件(15,115,215,315,515,615),该第一联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元件;第二联接构件(8,150,208,350),该第二联接构件连接至构成的所述第二元件;和至少一个接合构件(19,119,219,319,519),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能够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同时接合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由此防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分离,由此允许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驱动构件(21,121,221,321,421,521,621)被布置成能够通过电动机(6,106,206,306,406,506)与所述旋转轴线同心地轴向移位,所述电动机具有旋转输出轴(36,136,236,336,436,536,636)。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相互作用接触表面,所述相互作用接触表面被布置成在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移位过程中使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移位到所述接合位置。所述驱动构件呈现内部凹部(27,127,227,327,427,527)。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36,136,236,336,436a,536,636)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凹部。螺旋线圈弹簧(38,138,238,338,538,638)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同心地围绕所述输出轴,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输出轴有限地轴向移位,并且被阻止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或所述输出轴自由旋转。所述输出轴或所述驱动构件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弹簧接合构件(37,137,237,337,537,637),所述弹簧接合构件被布置成接合所述螺旋线圈弹簧,以使所述驱动构件在所述输出轴旋转时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轴向移位。

Description

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操作门、窗户、大门、舱门等的把手装置。本发明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包括: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第二元件;以及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旋转。本发明例如使用在能够使用例如某些类型的把手(例如杠杆把手、球形把手、指旋器或者窗户把手类型的把手)进行操作的门、窗户、锁柜、大门、舱门等上。
背景技术
在设置有可旋转把手的许多门、窗户和其他这种元件中,期望的是,能够通过把手转动或旋转的部分能够选择性联接至另一个部分或从另一个部分分离。其他部分可以是类似的可旋转部分或固定部分。
当两个部分都是可旋转的时,可能期望例如在分离位置时允许把手转动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而在联接位置时允许把手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其他部分。其他部分因而可以例如是旋转销(诸如把手柄或杠杆把手柄,该旋转销又能够将旋转运动传递到随动件)、螺栓、长插销、锁或用于影响门或窗户的状态的一些其他装置。在联接位置中,正常操作因此通过把手来进行。相比而言,在分离位置,如果把手转动,门或窗户的状态也保持不受影响。
把手从另一个可旋转部分分离有时被称为“自由摆动”。这种选择性分离可以例如用作儿童安全措施,以便防止外门或窗户从内部打开,或者用来防止如果在锁位于锁定位置时向把手施加过大力损坏联接至把手的锁等。
当其他部分是固定的、不可旋转部分时,可旋转把手可以以传统方式通过把手柄或杠杆把手柄固定或连续地联接到例如螺栓、长插销或锁或影响门或窗户的状态的一些其他装置。可旋转把手和固定部分之间的分离和联接因而可以用来在分离位置时允许操作而在联接位置时阻碍把手柄由此防止操作门或窗户。把手和固定部分之间的联接在这方面可以说成自身构成了锁。可旋转把手和固定部分之间的这种选择性分离和联接例如可以用作儿童安装措施,或者用来防止未授权人员操作门或窗户。
在这两种情况下,可旋转把手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分离和联接都可以手动实现,例如通过操作机械按钮或锁芯等。然而,近年来,通过机电装置进行分离和联接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使得例如只有在授权用户已经通过键盘首先输入编码或者已经通过用于电子卡的读卡器提供身份识别时才允许进行分离和/或联接。
现有技术
WO 2009/078800描述了一种把手装置,通过该把手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分离和联接第一可旋转元件和第二元件。第一元件例如可以是把手抓手,而第二元件可以是把手板或孔盖。该装置包括内联接构件和外联接构件以及还有接合构件。通过轴向移动致动构件,可以将接合构件置于与内联接构件和外联接构件同时接合并且可以将接合构件从与内联接构件和外联接构件的同时接合移除。当接合构件与两个联接构件二者同时接合时,阻止它们之间的相对旋转。当接合构件从同时接合移除时,允许这两个联接构件进行相对旋转。手动获得或通过电动螺线管获得致动构件的轴向移动。
WO 2011/119097A1描述了一种类似的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第一可旋转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根据该文献,致动构件的轴向移动通过具有旋转输出轴的电动机实现。该输出轴具有中央螺纹部,该中央螺纹部与致动构件上的对应螺纹部配合,从而该输出轴在任一方向上的旋转都驱动致动构件在对应方向上轴向移位。通过在任一方向上旋转所述轴足够的圈数,可以使致动构件与所述轴脱离螺纹接合。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布置在致动构件的相对轴向两端,用于朝向轴的螺纹部按压致动构件,以由此当轴接着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使致动构件再次与轴接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型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允许第一可旋转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选择性的分离和联接。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在制造和组装时需要相对较低的公差。
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可以以较小尺寸构成并且具有较小的轴向和径向安装尺寸。
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使用可靠。
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需要较低的电能。
再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具有高度安全性以及改进的承受非授权操纵的能力。
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允许相对简单的电控制。
再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具有高水平的操作安装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再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简单、具有较少活动部件,但是仍然允许两个元件之间非常可靠的联接。
这些以及其他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规定类型的把手装置实现,该把手装置具有在特征部分规定的特定技术特征。该把手装置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被设计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旋转。所述联接装置包括:第一联接构件,该第一联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元件或形成所述第一元件的组成部分;和第二联接构件,该第二联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元件或形成所述第二元件的组成部分。至少一个接合构件能够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同时接合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由此防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分离,由此允许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驱动构件被布置成能够通过电动机与所述旋转轴线同心地轴向移位,所述电动机具有旋转输出轴。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相互作用接触表面,所述相互作用接触表面被布置成在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移位过程中使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移位到所述接合位置。所述驱动构件呈现内部凹部。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凹部。螺旋线圈弹簧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同心地围绕所述输出轴。所述线圈弹簧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输出轴有限地轴向移位,并且被阻止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或所述输出轴自由旋转。所述输出轴或所述驱动构件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弹簧接合构件,所述弹簧接合构件被布置成接合所述螺旋线圈弹簧,以使所述驱动构件在所述输出轴旋转时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轴向移位。
联接装置的第一联接构件、第二联接构件和可移位接合构件的布置,允许相配合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具有多种不同的配置。例如,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二者都可以布置成可旋转的,从而在接合构件的接合位置,联接装置将第一元件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二元件。在释放位置,第一元件的旋转运动不传递至第二元件,从而实现所谓的自由摆动模式。如果第一元件连接至例如把手,则在接合位置,把手的致动将因而被传递至连接至第二元件的任何锁定构件等,以便致动锁定构件。在自由摆动模式中,把手的致动不会被传递至锁定构件,从而整个锁装置不可操作或者说被锁定。
另选地,所述第二元件可以是固定的,即可固定至门、窗户或锁壳体等。旋转的第一元件然后可以一方面操作地连接至把手等,另一方面连接至平坦主轴、随动件或用于操纵例如锁螺栓、长插销或其他一些锁定构件的一些其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当接合构件位于接合位置时,第一旋转元件被防止旋转,由此防止通过把手的致动而操纵锁定构件,从而整个锁装置被锁定。在释放位置,允许第一元件和把手旋转,从而可以通过把手操纵锁定构件,由此将整个锁装置解锁。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允许接合构件能够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和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另选地,接合构件可以被布置成能够轴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和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在这两种情况下,被布置成能够与第一元件的旋转轴线同心地轴向移位的驱动构件的中央定位使得把手装置的设计非常节省空间。在接合构件可径向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在轴向安装长度方面优化减小的安装尺寸。对应地,当所述接合构件被可轴向移位地布置时,可以在径向尺寸方面优化安装尺寸。
此外,驱动构件、电动机输出轴、螺旋线圈弹簧和弹簧接合构件的创新布置提供了许多优点。首先,线圈弹簧节距可以被选择成显著大于弹簧接合构件的厚度,同时仍然在这两个组成部件之间实现期望的驱动接合。这又允许线圈弹簧和弹簧接合构件可以以对制造公差的要求相对较低地制造。实际上,根据所选择的实施方式,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标准螺旋线圈弹簧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构件,只要所述螺旋线圈弹簧被防止相对于驱动构件或相对于输出轴自由旋转即可。弹簧接合构件可以具有任何尺寸,只要弹簧接合构件可插入在弹簧的相邻线圈之间并且具有确保与弹簧接合的径向延伸即可。与此相反,在WO 2011/119097A1中公开并包括与螺纹轴进行螺纹接合和分离的致动构件的之前已知的装置在对配合螺纹进行加工时需要非常高的公差。在用于驱动致动构件的电动机高转速旋转时,已经证明,特别是配合螺纹的端部需要以非常高的精度进行加工,以在致动构件已经被驱动而与轴的螺纹部分分离时再次与配合螺纹接合。另外,在之前已知的装置中,已经证明,需要配合螺纹部件非常精确地对准,以便实现正常发挥功能的致动构件。通过弹簧接合构件的创新布置和线圈弹簧布置,根据本发明,已经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了该问题。
在之前已知的装置中,高转速和致动构件与轴之间的螺纹接合相组合在一些操作条件下可以导致螺纹接合被卡住。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因而会无法释放被卡住的接合,而不管在哪个旋转方向上驱动电动机。该问题已经通过本发明的装置解决,该装置包括柔性可压缩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在所有情况下都允许线圈弹簧和弹簧接合构件之间相对旋转。
另外,通过线圈弹簧和弹簧接合构件的创新布置,可以将弹簧的刚性选择得足够高,从而可以将通过向把手装置施加轴向重击或击打来操作联接装置的风险保持较低。
将线圈弹簧布置在凹部(该凹部布置在驱动构件中)进一步方便了线圈弹簧的安装,并由此方便了联接装置和整个把手装置的组装。
线圈弹簧可以具有敞开端部。由此,弹簧接合构件可以容易与弹簧接合和分离。这在弹簧接合构件与弹簧的对应轴向端部分离时又允许弹簧可被轴向压缩,以在任一方向上对驱动构件预张紧。
线圈弹簧可以稀疏地卷绕。由此,可以通过最小摩擦实现弹簧接合构件和螺纹线圈弹簧之间的接合,从而可以使驱动构件以最小能量损失线性移位。
线圈弹簧的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弹簧接合构件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这还使得弹簧接合构件和线圈弹簧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降低。
弹簧接合构件可以被固定至输出轴并径向向外突出。这限定了其中防止线圈弹簧相对于驱动构件自由旋转的实施方式。
另选地,弹簧接合构件可以被固定至驱动构件并径向向内突出。这限定了其中防止线圈弹簧相对于输出轴自由旋转的实施方式。
线圈弹簧可以包括径向或切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端部支腿。所述端部支腿可以被布置成与布置在驱动构件或布置在输出轴处的支腿支撑件或止动件配合,以由此限制或防止弹簧分别与驱动构件或输出轴之间的相对旋转。通过该措施,容易确保弹簧接合构件或线圈弹簧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驱动构件的轴向线性移位。
线圈弹簧可以包括两个端部支腿,这两个端部支腿布置在线圈弹簧的相应端部处并且在线圈弹簧的轴向方向上基本对准。通过该布置,可靠地防止线圈弹簧在其整个长度上相对于驱动构件或输出轴旋转。
至少一个端部支腿可以向外突出,且驱动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支腿支撑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腿支撑件被布置成允许所述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进行有限的旋转。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因而防止了线圈弹簧相对于驱动构件自由旋转,并且弹簧接合构件被固定至输出轴,以将弹簧接合构件的旋转转换成线圈弹簧和驱动构件的轴向移位。通过在电动机的每个驱动循环允许线圈弹簧进行有限旋转,可以降低对电动机起动转矩的要求,由此可以减少电动机的尺寸和功耗。
所述支腿支撑件可以被布置成允许所述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旋转30°到350°,优选大约180°。这限定了简单且对称的构造,同时仍允许适当地降低电动机所需的起动转矩。
所述支腿支撑件可以形成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相应的轴向延伸的内壁表面。通过该措施,以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方式实现了用于每个支腿的可靠的且界限分明的支撑件或止动件。
另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端部支腿可以向内突出,并且所述输出轴可以设置有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端部支腿的轴向延伸的缝隙。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因而防止了线圈弹簧相对于输出轴自由旋转,并且弹簧接合构件被固定至驱动构件,以将螺旋弹簧的旋转转换成弹簧接合构件和驱动构件的轴向移位。
所述缝隙可以具有圆周延伸部,从而允许所述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进行有限的旋转。由此,可以降低电动机的起动转矩。
所述输出轴可以包括布置在所述凹部外部的柔性部分。这允许可将电动机不与第一元件的旋转轴线共线地布置。通过该措施,可以将电动机布置在不与旋转轴线对准的部分中,例如布置在把手颈部中,从而可以将把手的整个轴向长度保持最小。
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可以能够径向移位成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和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通过该措施,可以容易地实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可靠的可释放连接,同时将联接装置的轴向长度保持最小。该实施方式还允许在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施加高转矩并且接合构件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时,接合构件经受压缩载荷而不是剪切载荷。这又使得接合构件可以承受非常高的转矩而不会发生失效。
另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可以被布置成能够轴向移位成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和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通过该措施,可以实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保持联接装置的径向尺寸最小。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可以被布置成在向第一元件施加转矩时经受剪切载荷。例如,如果接合构件应该构成安全销,则这可能是有利的,当接合构件与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时,该安全销在第一元件被施加特定转矩时断裂。
所述第二元件可以是可连接到锁装置的旋转轴。这样的实施方式考虑到了这样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的释放位置通过构成自由摆动模式而限定所述把手装置的锁定状态。
另选地,所述第二元件可以是能够固定至门、窗户、锁柜或锁壳体等的固定构件。通过该措施,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的接合位置实现所述把手装置的锁定状态,该位置防止第一元件和可手动致动的构件旋转。
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以及所附权利要求,所述把手装置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给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放大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包含在图1中所示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
图4是穿过图3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5a至图5c是图3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一些组成部件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这些组成部件的不同操作位置;
图6是包含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驱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穿过图7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纵向视图;
图11是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的局剖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部分立体部分纵向剖面的视图,示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的一些组成部件;
图14是立体图,示出了包括图13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把手装置的一些组成部件;
图15是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的一些组成部件;
图16是包含在图15中所示的联接装置中的驱动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7a和图17b是穿过图15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这些组成部件的不同操作位置;
图18是沿着与图17a和17b中所示的剖面垂直的平面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该说明书中,术语“把手”是指用于操作门、窗户、锁柜、大门、舱门等的锁机构的任何类型的可手动操纵的机构。这种可手动操纵的机构的示例为门把手、窗户把手、杠杆把手、指旋器、球形把手等。当没有不同规定时,术语“轴向”、“同轴”和“径向”是指旋转轴线,可手动操纵的机构可以围绕该旋转轴线旋转或枢转。
在附图中,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其中接合构件可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接合,并且可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分离。
图7至图8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也旋转的第二元件,其中接合构件可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接合,并且可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分离。
图9至图10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其中接合构件可轴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接合,并且可轴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分离。
图11至图12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也旋转的第二元件,其中接合构件可轴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接合,并且可轴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分离。
图13至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运行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15至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一些组成部件,该第六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其中接合构件可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接合,并且可径向移位成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同时分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螺旋线圈弹簧固定至输出轴并且弹簧接合构件固定至驱动构件而不是如实施方式1到5那样相反地布置,所以联接装置相对于以上提到的实施方式被倒置。
图1至图6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包括手动操作的窗户把手1,把手1包括形成为把手的抓握部的可手动操纵的构件2。形成把手1的圆柱形颈部的第一旋转元件3与可操纵构件2刚性地连接。把手1及其第一元件3可围绕与第一元件3同心并沿中心穿过第一元件3的旋转轴线旋转。在可操纵构件2处布置有用于输入授权代码的包括五个按钮4的键盘。按钮4电连接至接收在可操作构件2内的电控制单元5,用于验证授权代码和控制电动机6,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电池7a可以被插入电池架7b,该电池架7b又可以被插入穿过可操纵构件2的自由端部并电连接至控制单元5,以给控制单元5和电动机6供电。
该把手装置还包括第二元件8,第二元件8被布置成固定至窗户、落地窗的框架(未示出)或门等。第二元件8形成把手孔盖或把手板并且构成固定构件。第二元件8呈现中央贯穿开口9。开口9为大体圆柱形并且呈现两对彼此相对地轴向延伸并径向布置的接合凹部10、11。第二元件8还呈现两个安装孔12,用于接收相应的安装螺钉13,通过安装螺钉13可将第二元件8固定地附装至框架或门。罩板14附装至第二元件8并且被布置成隐藏和防止接近安装螺钉13。
如在图2和图3中最佳所示,该把手装置包括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被布置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第一元件3和把手1相对于第二元件8旋转。该联接装置包括形成驱动构件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15。第一联接构件15接收在第一元件3中并设置有平坦外侧表面16,平坦外侧表面16与布置在第一元件3内的内平坦表面(未示出)相配合而防止第一联接元件15和第一元件3之间相对旋转。第一联接元件15呈现与旋转轴线同轴地延伸的纵向贯穿开口17。贯穿开口17呈现两个彼此相对的平坦侧表面。第一联接元件15还呈现两个彼此相对的接合孔18,每个接合孔18都从贯穿开口17延伸至第一联接元件15的外部。采取钢球形式的相应的接合构件19被接收在每个接合孔18中。止动板20被插入在贯穿开口17中并通过布置在贯穿开口17中的腰部17a(参见图5a)而被阻止在一个方向上轴向移位。
驱动构件21可轴向移位地布置在贯穿开口17中。驱动构件21具有与贯穿开口17的横截面对应的横截面,从而驱动构件21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5的旋转被阻止。驱动构件21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滑块22和由刚强度材料(诸如钢)制成的接合构件止动元件23。止动元件23被接收在布置在滑块22中的端部凹部24(参见图6)中,并通过分别布置于止动元件23和滑块22处的相配合的卡合机构25、26而附装至该端部凹部。驱动构件21呈现布置在滑块22中的内部空腔或凹部27。内部凹部27在两个轴向方向上通过相应的止动表面28、29确定界限。一个止动表面28由滑块22的内端壁形成,另一个止动表面29由止动元件23的面向滑块22的端部表面形成(参见图3、图5a和图6)。
如在图5a至图5c中最佳所示,驱动构件21在其轴向延伸上在与两个接合孔18相交的轴向平面内呈现可变的径向尺寸。沿着布置在滑块22处的第一轴向部分30,所述驱动构件呈现位于所述平面内的最小径向厚度。沿着布置在止动元件23处的第二轴向部分31,所述驱动构件呈现对应的最大厚度。沿着布置在第一轴向部分30和第二轴向部分31之间的中间轴向部分32,滑块22的对应外表面渐缩从而连接第一部分30和第二部分31。
联接装置还包括接收在电动机架33中的电动机6。电动机架33被接收在第一联接构件15的贯穿开口17中,并在该贯穿开口中形成配合以防止电动机架33和电动机6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5旋转。电动机6和电动机架33通过布置在电动机架处的肩部34(参见图5a)和围绕第一联接构件15的轴向端部固定的端帽35(参见图2)而被阻止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5轴向运动。电动机架33的轴向端壁33a(从止动板20看时,电动机架33布置在驱动构件21的相对侧)形成了用于驱动构件22的止动件。
电动机6设置有旋转输出轴36,旋转输出轴36与旋转轴线同轴地延伸穿过布置在电动机架33、滑块22和止动元件23中的对应贯穿开口。输出轴36设置有弹簧接合构件37,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弹簧接合构件37形成为径向延伸的销,该销牢固地固定至轴36。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销37是圆柱形的。螺旋线圈弹簧38围绕输出轴36布置,并布置在驱动构件21的内部凹部27中。螺旋弹簧38是稀疏地卷绕、端部敞开的压缩弹簧,且线圈节距大于销37的直径。销37从轴36和第一元件3的旋转轴线的径向延伸大于弹簧38的线圈半径。该弹簧设置有两个径向延伸的端部支腿39、40。
如在图6中最佳所示,驱动构件21的滑块22呈现内壁表面41、42、43,这些内壁表面径向限定内部凹部27,并在凹部27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内壁表面包括容纳螺旋弹簧38的径向部分的半圆柱形部分41和相互平行且彼此径向相对布置的两个平坦支腿支撑表面42、43。滑块的形成止动表面28的端壁呈现钥匙状贯穿开口44,开口44在组装过程中允许插入具有径向销37的输出轴36,并且在安装时输出轴延伸通过开口44。
参照图2和图4,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包括平坦主轴(plain spindle)45,该平坦主轴45被插入第一联接构件15中的方形孔46中,从而第一联接构件15的旋转被传递至平坦主轴45。平坦主轴45可以连接至锁装置的随动件或任何其他操作构件,以便在旋转时完成锁螺栓或任何类似的锁定构件的操作运动。
现在主要参照图5a至图5c,说明根据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的操作。
在图5a中,驱动构件21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在该位置,驱动构件21的第一轴向部分30(具有最小径向厚度)与接合孔18对准。接合构件19因而被允许径向收回,从而它们不径向突出到第一联接构件15的外部。在该位置,径向销已经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从而径向销已经与螺旋线圈弹簧38的任何两个相邻的线圈分离。相反,销37抵靠在弹簧38的端部线圈的外侧并由此压缩该弹簧,从而通过止动表面29向驱动构件21施加预张紧力,弹簧38的相对端部支撑在止动表面29上。由被压缩的弹簧38施加的预张紧力向右侧挤压驱动构件21,如图5a中所示。在该位置,驱动构件21由止动板20支撑。在图5a中所示的位置中,弹簧的两个端部支腿39、40靠在下(在图中看时)支腿支撑表面43上。第一联接构件15以及由此第一旋转元件3和整个把手在该位置被允许相对于形成把手孔盖的第二元件8旋转。在该位置,把手1因而可以用于手动操作连接至平坦主轴45的任何锁构件,并且因而可以说该把手装置处于未锁定操作状态。
当将把手装置切换到锁定操作状态时,用户通过按压键盘的一个或若干个按钮4而致动电动机。电控制单元5可以布置成或可以不布置成要求在允许电动机6致动之前给出授权代码。在电动机致动之后,输出轴36在与初始向上移动径向销37对应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如图5a所示。在输出轴36的初始旋转过程中,最左侧弹簧线圈比弹簧38的其他线圈稍微更多地被压缩。由此,与最左侧弹簧线圈接触的销37的旋转将施加在与端部支腿39正交的方向上作用的驱动力分量。该驱动力分量与销37和弹簧38之间的摩擦接合一起将超过弹簧的最右侧线圈和止动表面29之间的摩擦力。这又将致使弹簧38相对于驱动构件21旋转,直到弹簧的两个端部支腿39、40与上(在图中看时)支腿支撑表面42形成抵靠接触。因而,在输出轴36的初始旋转过程中允许弹簧38相对于驱动构件21旋转180°。这减小了电动机所需的起动转矩,由此允许降低电动机尺寸和功率输入。
当端部支腿39、40已经与支腿支撑表面42抵靠接触时,轴36的继续旋转将致使径向销37通过进入弹簧38的相邻线圈之间而与弹簧38接合。输出轴36和销37恒定地维持在同一轴向位置,并且销在弹簧38的连续线圈之间的接合将首先允许弹簧延伸而松弛,从而弹簧38的左端(在图中看时)与止动表面28进入支撑接触。然后,销37的进一步继续旋转将致使弹簧38在止动表面28上施加轴向力,从而使得驱动构件21向左轴向移位,如图5a至图5c所示。在驱动构件21的该轴向移位过程中,驱动构件的中间部分32将经过接合孔18并与接合构件19接触,从而径向向外挤压它们,如可在图5b中看到的。输出轴36和销37的进一步继续旋转将导致驱动构件21继续轴向移位,直到驱动构件21与电动机架33的端壁33a进入抵靠接触。当通过该手段防止驱动构件21进一步轴向移位时,轴36的继续旋转将致使弹簧38压缩,从而使得弹簧38在止动表面28和驱动构件上向左施加增加的预张紧力,如图5c中所示。该预张紧力将增加,直到销37从弹簧38的相邻线圈之间分离。在该位置(该位置在图5c中示出),在输出轴36的旋转终止之后,销37也将通过抵靠弹簧38的端部而维持所达到的预张紧力。在该位置,驱动构件21的第二部分31已经与接合孔18对准,以由此将接合构件移位到它们完全径向向外突出的位置,并将接合构件保持在该位置。接合构件19由此已经到达一位置,在该位置,它们与第一联接构件的接合孔18和布置在第二元件8中的所述凹部中的一对凹部10或11(取决于把手1的旋转方向)同时接合。在这种同时接合过程中,第一联接构件15以及由此第一元件3和整个把手被阻止相对于第二元件8旋转。平坦主轴45因而不可以被旋转来操作锁螺栓等,并且把手装置由此已经采取锁定操作状态。
应该注意的是,在驱动构件21的同时接合位置,接合构件19由驱动构件21的高强度止动元件23径向向内支撑。接合构件19由此将被保持在向外移位的同时接合位置,即使向把手施加较大转矩以试图强制接合构件19径向向内移动而与第二固定元件8分离也是如此。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正如在第二和第六实施方式中一样,在向位于同时接合位置的把手施加转矩时,接合构件经受压缩载荷。通过该措施,接合构件能够承受非常高的转矩,而不会有材料失效的风险。
此外,如果在输出轴36旋转以将驱动构件21和接合构件19驱动到同时接合位置的过程中,接合孔18没有与相应对的接合凹部10、11对准,或者如果接合构件以任何其他方式被阻碍,则输出轴36和销37可以仍然旋转,使得销37在线圈弹簧38的对应端部处与线圈弹簧38分离。然后,抵靠在线圈弹簧38的端部上的销37将使弹簧和驱动构件21的预张紧力增加,并在电动机6已经停止旋转之后也在朝向同时接合位置的方向上保持弹簧和驱动构件21的预张紧力。接合孔18一与接合凹部10、11对准或者接合构件18的阻碍一被移除,驱动构件21就可以通过线圈弹簧38的增加的预张紧力而完成其到达同时接合位置的轴向移位(如图5c中所示),而无需电动机6进行任何附加旋转。
当要解锁把手装置以允许操作锁螺栓等时,用户通过键盘插入授权代码,电子控制单元由此致动电动机6在旋转方向上旋转,该旋转方向与将接合构件19径向向外移位的旋转方向相反。于是,在与以上描述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径向销37和弹簧38之间的接合,并且驱动构件21在相反的轴向方向上移位,直到其再次到达图5a中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接合构件19可以通过轻轻地枢转把手1和第一联接构件15而容易地与第二元件8分离,由此接合凹部10、11的半圆柱形状与接合构件19的球形形状的配合将径向向内推动接合构件19而使得接合构件19与第二元件8的凹部10、11分离。
由于径向销37可以旋转而从弹簧38的相邻线圈之间分离,同时仍然在驱动构件上产生在期望方向上的预张紧力,所以与螺旋弹簧相对于销37从一端行进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相比,可以更长时间地致动电动机旋转。这极大地方便了电动机6的控制,这是因为针对电动机的每次致动将旋转时间设定成任何预定时间段就够了,该预定时间段比驱动构件相对于径向销37完成全部轴向行进距离所必需的时间段长。
图7和图8示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的联接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未示出)和第二元件108可围绕公共旋转轴线旋转。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第一元件由连接至可手动操纵的把手抓握部(未示出)的把手颈部(未示出)构成。第二元件108由可连接至锁螺栓(未示出)等的旋转平坦主轴构成。第一联接构件115布置在把手颈部中。通过形状锁定防止把手颈部和第一联接构件115之间的相对旋转。第二元件108通过延伸穿过第二元件108和第二联接构件150中的径向孔的径向栓钉151而连接至第二联接构件150。
采取钢球形式的两个径向可移位的接合构件119布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50的圆柱形部分152中的径向接合孔118中,径向接合孔118从外侧延伸至居中布置的轴向延伸的圆柱形孔155。圆柱形部分152被接收在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115中的大致圆柱形的轴向孔109中。穿过第一联接构件115延伸到圆柱形部分152中的周向凹槽154内的径向固定销153防止第二联接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15轴向移位。圆柱形孔109呈现两个径向相对的轴向延伸的接合凹部110。接合构件119可以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115和150同时接合,并且可以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115和150同时分离。当位于同时接合中时,接合构件118已经径向向外移位,从而它们既接合相应的接合孔118又接合相应的接合凹部110。
联接装置还包括轴向可移位的驱动构件121,驱动构件121被接收在第一联接构件115中布置的轴向延伸的驱动构件空腔117中。驱动构件121包括滑块122和接合构件推动器123。推动器123被布置成滑块122的轴向延伸部并且被接收在圆柱形孔155中。推动器123包括具有最小直径的第一圆柱形部分123a、具有最大直径(其与圆柱形孔155的内径对应)的第二圆柱形部分123b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部分123a和123b的中间圆锥形部分123c。推动器123通过被接收在滑块122的端壁中的对应孔122a中的第四圆柱形部分123d而轴接至滑块122。轴凹部123e轴向并居中地延伸穿过第四圆柱形部分123d。
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该联接装置还包括电动机106,电动机106具有带径向销137的输出轴136。输出轴136与第一元件的旋转轴线同轴地延伸,并延伸穿过布置在端部插塞133中的贯穿开口、驱动构件121的滑块122的内部凹部127而进一步延伸到轴凹部123e中。螺旋线圈弹簧138围绕输出轴136布置在内部凹部127中。弹簧138的端部可以抵靠布置在滑块133的端壁处和推动器123的第四部分123d的端部表面处的止动表面上。
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以通过在对应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输出轴从而使与弹簧138接合的径向销137使驱动构件121轴向移位来在任一轴向方向上移位驱动构件121。
当驱动构件121被定位成使得推动器123的第一部分123a与接合孔118对准时,接合构件119可以径向向内移位并且与第二联接构件150的接合凹部110分离。第一联接构件115由此从第二联接构件断开,因此把手和第一联接构件可以自由地旋转,而不会影响第二联接构件或第二元件108的任何旋转。该把手装置因而处于锁定状态。
通过旋转输出轴136和径向销137,使得驱动构件121向左侧(在附图中看时)移位,推动器的中间部分123c将与接合构件119接触而径向向外推动接合构件,使得它们与径向接合孔118和第二联接构件中的轴向接合凹部110同时进行接合。输出轴136的进一步旋转将使第二部分123b与接合孔118对准,使得接合构件119被牢固地保持在同时接合中。由此,该把手装置已经被解锁,并且该把手可以被手动操作,以使连接至第二元件108的锁构件进行操作运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被布置成滑块的轴向延伸部的推动器123允许减小驱动构件121的径向尺寸。由此,可以就整个联接装置和把手装置的径向尺寸保持最小。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把手装置包括诸如把手(未示出)之类的第一旋转元件和固定地固定至门、窗户等的第二元件208。联接装置包括第一联接构件215和驱动构件221,第一联接构件215固定至第一元件,驱动构件221位于第一联接构件215内与第一元件的旋转轴线同轴的可轴向移位。两个接合构件219被布置成径向相对的接合销,所述接合销被固定至驱动构件221,并且从驱动构件121的相应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接合构件还径向向外延伸穿过第一联接构件215中的相应的轴向延伸的接合构件缝隙218。也构成了第二联接构件的第二元件208设置有两个对应的径向相对的接合凹部210。
正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一样,联接装置还包括:电动机206,电动机206具有带径向销237的输出轴236;和螺旋弹簧238,该螺旋弹簧238围绕输出轴布置并位于驱动构件221的内部空间227中。电动机架233的端壁233a限制驱动构件221在一个方向上的轴向运动。在相反方向上,驱动构件221的轴向运动由缝隙218的对应端部限制,该对应端部形成了用于接合构件219的止动件,如图10所示。另选地,在缝隙延伸至右侧的情况下,如在图中所见,驱动构件221的轴向运动可以由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215中的止动插塞220来限制。止动插塞220进一步设置有方形凹部220a,用于接收可连接至锁螺栓或另一个操作锁构件(未示出)的平坦主轴(未示出)。当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旋转轴236而使驱动构件221向右轴向移位时,如在图中所见,接合构件轴向移位而与相应的接合构件缝隙218和相应的接合凹部210同时接合。第一连接构件215和把手由此被阻止旋转,并且把手装置采取锁定操作模式。
当输出轴236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如图中所见,驱动构件221向左移位,由此接合构件219从它们与相应的接合凹部210的接合中退出。把手装置于是采取解锁操作模式,并且把手可以被旋转,以使平坦主轴旋转,以便操作连接至该主轴的任何锁构件。
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把手(未示出)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308都是旋转的。第二元件308构成了可以连接至螺栓等的平坦主轴。第一联接构件315在内部接收驱动构件321,驱动构件321如上所述那样可通过布置在电动机架333中的电动机306、具有径向销337的输出轴336和螺旋线圈弹簧338轴向移位。第一联接构件315设置有两个径向相对、轴向延伸的接合构件缝隙318。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单个棒形接合构件319固定在驱动构件321的端部处。接合构件319径向延伸到接合构件缝隙318二者内。第二元件308连接至第二联接构件350,该第二联接构件350设置有两对径向相对的接合凹部310、311。
当电动机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驱动构件321向附图中的右侧轴向移位,由此接合构件319与一对接合凹部310或311接合。由于接合构件319与接合缝隙318恒定地接合,该移位使接合构件319与第一联接构件315和第二联接构件350二者同时接合,从而将把手装置解锁,并且把手可以用于通过第二元件308来操作螺栓。当电动机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驱动构件321远离第二联接构件350移位,并且接合构件319与接合凹部310或、311分离,从而第一联接构件315和把手可以自由地旋转,而不会使第二元件308产生任何旋转运动。由此,把手装置采取锁定状态。
图13和图14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其中联接装置包括连接至电动机的输出轴436,该输出轴436呈现延伸穿过驱动构件421的内部凹部427的刚性轴部436a。输出轴436还包括布置在电动机406和刚性轴部436a之间的柔性轴部236b。如图14所示,该布置使得电动机不必与把手或第一元件的旋转轴线成直线布置。通过该措施,可以大大减小把手装置的轴向长度,特别是当把手具有与把手的旋转轴线不平行地布置的颈部403时。
图15至图18示出了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的一部分。该联接装置可以被说成相对于包含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联接装置是倒置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弹簧被固定成用于相对于输出轴进行有限旋转,并且弹簧接合构件被固定至驱动构件,而不是包括固定至驱动构件的弹簧接合构件和固定成用于相对于输出轴进行有限旋转的螺旋线圈弹簧。
联接装置包括被容纳在电动机架533中的电动机506。电动机架533和电动机506被固定地插入第一联接构件515的纵向延伸的贯穿开口517中,第一联接构件515呈现具有接合构件519的接合孔518。止动板520插入在贯穿开口517中并抵靠在腰部517a上。驱动构件521可轴向移位地布置在贯通开口517中,位于止动板520和电动机506的前端之间。电动机506和止动板520形成限制驱动构件521的轴向运动的轴向止动表面。
驱动构件包括具有内部凹部527的滑块522和止动元件523。驱动构件521在其轴向延伸部上在与两个结合孔518相交的轴向平面内呈现可变径向尺寸。沿着布置在滑块522处的第一轴向部分530,驱动构件呈现位于所述平面内的最小径向厚度。沿着布置在止动元件523处的第二轴向部分531,驱动构件呈现对应的最大厚度。沿着布置在第一轴向部分530和第二轴向部分531之间的中间轴向部分532,滑块522的对应外表面渐缩而连接第一部分530和第二部分531。
电动机506呈现输出轴536,该输出轴536延伸通过滑块522的端壁528中的开口,延伸到内部凹部527中。止动元件523呈现对应的开口523a,当驱动构件521已经朝向电动机506移位时,输出轴536可以延伸穿过开口523a。输出轴536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缝隙536a。螺旋线圈弹簧538围绕输出轴536布置。线圈弹簧的外径小于壁528中的开口和开口523a的直径。线圈弹簧538是稀疏地卷绕的、端部敞开并且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端部支腿539、540。端部支腿539、540与输出轴536的缝隙536a轴向对准并接收在该缝隙中。由此,防止线圈弹簧538相对于输出轴536旋转。每个端部支腿539、540可在缝隙536a中轴向移位,并且缝隙536a的轴向长度大于线圈弹簧536的轴向长度(当线圈弹簧处于卸载状态下时)。整个线圈弹簧538及其相应的端部由此可沿着缝隙536a轴向移位。
驱动构件521的轴向延伸的内壁541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弹簧接合构件537。弹簧接合构件537能够通过被插入线圈弹簧38的相邻线圈之间而接合线圈弹簧538。在所示的示例中,弹簧接合构件形成为向内突出的柱螺栓。然而,该弹簧接合构件可以以许多其他方式形成,只要其能够到达线圈弹簧538的相邻线圈之间以由此接合线圈弹簧即可。
在图17a和图18中,驱动构件21位于第一端部位置。在该位置,驱动构件521的第一轴向部分530(具有最小径向厚度)与接合孔518对准。接合构件519由此可径向收回,从而它们不径向突出到第一联接构件515之外,在该位置,输出轴536和线圈弹簧538已经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从而弹簧接合构件537已经从螺旋线圈弹簧538的任何两个相邻线圈之间分离。弹簧接合构件537转而抵靠在弹簧538的最右侧(如图17a和图18中一样)的端部线圈的外侧上。由缝隙536a的最左侧端部轴向支撑的弹簧被略微压缩,从而向弹簧接合构件537施加预张紧力并由此向驱动构件521施加预张紧力。驱动构件521因而被压靠在止动板520上,以便维持第一部分530与接合孔518对准。
当联接装置要切换至同时接合位置时,即将驱动构件521如在图中所见向左侧移位从而使接合构件519径向向外移位时,电动机被加电而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弹簧接合构件537由此进入线圈弹簧538的敞开的右端,并接合在线圈弹簧538的连续的相邻线圈之间。在电动机506继续旋转过程中,线圈弹簧如图中所见向右侧移位,直到最左侧端部支腿540到达并抵靠在缝隙536a的最右侧端部上。同时或之后,弹簧接合构件537和驱动构件521在图中所见时向左轴向移位,直到驱动构件521抵靠在由电动机506的前端形成的止动表面上。在电动机506、输出轴506和线圈弹簧538的继续旋转过程中,弹簧接合构件537将压缩弹簧538并且最终从线圈之间分离,从而其抵靠在弹簧538的左端部上。即使弹簧接合构件537在该图中不可见,也在图17b中示出该位置。在该位置,弹簧的压缩向弹簧接合构件537施加在图中看时指向左侧的预张紧力,该力被传递至驱动构件。通过该措施,驱动构件521被压靠并且维持在电动机506的前端上,并且第二部分531保持与接合孔518对准,从而将接合构件牢固地维持在径向向外突出的位置,以与第一联接构件515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第二联接构件没有在图15至图17b中示出,但是容易理解的是,可以形成第二联接构件,该第二联接构件的功能与根据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联接构件相当。
当要将联接装置再次切换到图17a和图18所示的非接合位置时,电动机被加电而在相反方向旋转。在电动机506、输出轴536和线圈弹簧538的旋转过程中,驱动构件521与弹簧接合构件537和线圈弹簧538一起以相反顺序执行相反轴向移位,从而再次采取图17a和图18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驱动构件被压靠并且保持靠在止动板520上。
在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把手装置中,甚至可以进一步减小联接装置的径向尺寸,这是由于螺旋线圈弹簧的端部支腿如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一样径向向内而不是向外突出。
例如,可以通过延长缝隙536a的轴向长度从而使其在输出轴536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来改变第六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弹簧相对于输出轴的轴向位移可以由电动机的前端和止动板来限制,线圈弹簧的相应端部可以从电动机的前端和止动板获得支撑。
布置在输出轴中的缝隙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加宽,从而允许线圈弹簧相对于输出轴进行一些有限的旋转。正如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一样,这种有限的相对旋转降低了电动机的起动转矩。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增加线圈的长度。这种增加使得可以通过相同的有限电动机转矩获得更大的压缩。还可以减小由线圈弹簧施加的预张紧力,同时仍然确保驱动构件牢固地保持在其相应的轴向端部位置。通过该措施,可以降低线圈弹簧、具有缝隙的输出轴以及弹簧接合构件的磨损。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不增加联接装置的总长度的情况下实现线圈弹簧长度的增加。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自由地改变。例如,代替设置用于输入授权代码的键盘,把手装置可以具有用于验证用户授权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装置。这种装置的示例包括RFID读取器、机械或机电锁芯和用于以相对较长距离远程控制的RF接收器。另外,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变接合构件的数量和形状。所述把手装置可以例如设置有单个或多个形成为轴向延伸的圆柱形杆的接合构件,所述圆柱状杆可径向或轴向移位。可轴向移位的接合构件可以还形成有径向或轴向延伸的齿,这些齿能够接合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中的对应的凹部或空腔。还应理解的是,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方面和特征可以在实施方式之间进行改变。例如,在既包括径向可移位的接合构件又包括轴向可移位的接合构件的把手装置中,可以采用:包括旋转弹簧接合构件和固定至驱动构件的线圈弹簧的联接装置;以及包括固定至输出轴的线圈弹簧和固定至驱动构件的弹簧接合构件的联接构件。对应地,在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的把手装置中以及其中第一和第二元件都是旋转的这种把手装置中,可以利用这两种类型的联接装置。
应进一步理解的是,可以增加不同实施方式的各种方面。例如,根据以上未示出或描述的可能实施方式,把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旋转元件和两个第二元件,两个第二元件中的一个第二元件是固定的,而两个第二元件中的另一个是旋转的。联接装置因而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一元件的第一联接构件和连接至固定和旋转的第二元件中的对应一个的两个第二联接构件。联接装置因而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接合构件,在第一操作位置,所述接合构件与第一联接构件和连接至固定元件的第二联接构件接合,但是与连接至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二联接构件分离。在这种操作位置,第一元件因而相对于固定第二元件锁定,并且旋转的第二元件相对于第一元件和固定的第二元件自由摆动。当接合构件已经移位至第二操作位置,接合构件可以与第一联接构件和连接至旋转的第二元件的第二联接构件接合,但是与连接至固定的第二元件的第二联接构件分离。在该操作位置,第一元件可以旋转,并且第一元件的旋转运动被传递至第二旋转元件,以便使连接至第二旋转元件的锁螺栓或任何其他锁部件或装置执行操作运动。
此外,在其中接合构件可轴向移位并接收在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的缝隙中的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和缝隙之间的接合可以用来防止驱动构件旋转。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和第一联接构件中的凹部或空腔(驱动构件被接收在该凹部中)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
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柔性轴部可以布置在电动机和轴部之间,如其他附图所示,所述轴部延伸穿过所有类型的把手装置的驱动构件的内部凹部。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操作门或窗户的把手装置,该把手装置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被布置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旋转,所述联接装置包括:
第一联接构件,该第一联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元件或形成所述第一元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联接构件,该第二联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元件或形成所述第二元件的组成部分;
至少一个接合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能够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同时接合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由此防止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分离,由此允许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相对旋转,
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被布置成能够通过电动机与所述旋转轴线同心地轴向移位,所述电动机具有旋转输出轴,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相互作用接触表面,所述相互作用接触表面被布置成在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移位过程中使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移位到所述接合位置,其中,
所述驱动构件呈现内部凹部;
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凹部;
螺旋线圈弹簧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同心地围绕所述输出轴,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输出轴有限地轴向移位,并且被阻止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或所述输出轴自由旋转;
所述输出轴或所述驱动构件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弹簧接合构件,所述弹簧接合构件被布置成接合所述螺旋线圈弹簧,以使所述驱动构件在所述输出轴旋转时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轴向移位;并且其中
所述螺旋线圈弹簧被允许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进行30°至350°的有限旋转或者所述所述螺旋线圈弹簧被允许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进行有限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弹簧具有敞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弹簧被稀疏地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的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接合构件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接合构件被固定至所述输出轴并径向向外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接合构件被固定至所述驱动构件并径向向内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弹簧包括径向或切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端部支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弹簧包括在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的轴向方向上基本对准的两个端部支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支腿向外突出,且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第一支腿支撑件和第二支腿支撑件,所述第一支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支撑件被布置成允许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进行有限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支撑件被布置成允许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旋转30°至35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支撑件形成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相应的轴向延伸的内壁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支腿向内突出,并且所述输出轴设置有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端部支腿的轴向延伸的缝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缝隙具有圆周延伸部,从而允许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进行有限的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轴包括布置在所述凹部外部的柔性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能够径向移位成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以及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被布置成能够轴向移位成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接合以及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同时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是能够连接到锁装置的旋转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元件是能够固定至门或窗户的固定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支撑件被布置成允许所述螺旋线圈弹簧相对于所述驱动构件旋转180°。
CN201480003170.3A 2013-10-08 2014-10-06 把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2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87689.8 2013-10-08
EP13187689.8A EP2860331B1 (en) 2013-10-08 2013-10-08 Handle device
PCT/EP2014/071277 WO2015052102A1 (en) 2013-10-08 2014-10-06 Handl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978A CN104812978A (zh) 2015-07-29
CN104812978B true CN104812978B (zh) 2019-03-22

Family

ID=4930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1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2978B (zh) 2013-10-08 2014-10-06 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9850686B2 (zh)
EP (1) EP2860331B1 (zh)
JP (1) JP6386545B2 (zh)
KR (1) KR20160105381A (zh)
CN (1) CN104812978B (zh)
AU (1) AU2014333993B2 (zh)
CA (1) CA2924384A1 (zh)
DK (1) DK2860331T3 (zh)
EA (1) EA031442B1 (zh)
ES (1) ES2600925T3 (zh)
HK (1) HK1206088A1 (zh)
IL (1) IL240081B (zh)
NZ (1) NZ717903A (zh)
PL (1) PL2860331T3 (zh)
UA (1) UA117034C2 (zh)
WO (1) WO2015052102A1 (zh)
ZA (1) ZA201601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3666C9 (de) * 2014-03-18 2019-06-06 Günter Uhlmann Türdrücker
DE102014112319A1 (de) * 2014-08-27 2016-03-03 Mitteldeutsche Tresorbau Gmbh Kompakt bauende Bedieneinheit für ein Tresorschloss
WO2016138224A1 (en) * 2015-02-25 2016-09-01 Triteq Lock And Security Llc Lock
DK3241961T3 (en) * 2016-03-21 2018-11-19 Salto Systems Sl CLUTCH ACTUATING MECHANISM OF AN ELECTRONIC CYLINDER TO LOCK
CN106246003B (zh) * 2016-09-20 2018-11-27 东莞市锁之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锁定装置的电动机构
DK3299553T3 (da) 2016-09-23 2020-04-27 Assa Abloy Opening Solutions Sweden Ab Håndtagsindretning
EP3318703B1 (en) 2016-11-07 2022-09-07 Assa Abloy AB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locking system
US11313149B2 (en) * 2017-01-20 2022-04-26 Sam Morrison Systems, devices, and/or methods for managing door locks
CN107119999A (zh) * 2017-06-12 2017-09-01 南京格锐盖特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锁芯结构
AT520252B1 (de) * 2017-08-08 2019-11-15 Evva Sicherheitstechnologie Kupplungssystem für ein elektromechanisches Schloss
CN109509653B (zh) * 2017-09-15 2022-07-19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和相关联的开关
GB201807750D0 (en) * 2018-05-13 2018-06-27 Safehinge Ltd Door, lock, operator,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11306508B2 (en) * 2018-06-23 2022-04-19 Glen LU Door locking system
EP3626917A1 (de) * 2018-09-24 2020-03-25 Hoppe Ag Betätigungshandhabe mit zutrittskontrollsystem
EP3696349A1 (de) * 2019-02-18 2020-08-19 BKS GmbH Drücker zur betätigung einer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einer tür, eines fensters oder dgl
US11072944B2 (en) * 2019-08-29 2021-07-27 Fu Chang Locks Mfg. Corp. Electronic lock
CN111042661A (zh) * 2019-12-16 2020-04-21 杭州柚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DE202020103687U1 (de) * 2020-06-26 2020-07-20 Burg F.W. Lüling KG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CN112252838A (zh) * 2020-11-12 2021-01-22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执手结构及锁具
SE544858C2 (en) * 2020-12-22 2022-12-13 Zyax Ab Locking device with a plunger, a driver and a transmission construction with a central ball and two outer balls and cavities
EP4273355A1 (en) * 2022-05-03 2023-11-08 Uhlmann & Zacher GmbH Clutch actuator for a door loc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5983Y (zh) * 2008-05-05 2009-02-18 宁波高新区瑞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
CN201843394U (zh) * 2010-10-01 2011-05-25 佛山市恒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子执手锁
CN102791941A (zh) * 2010-03-23 2012-11-21 亚萨Oem公司 具有马达的选择性可脱离和可联接的把手
CN203145609U (zh) * 2013-03-27 2013-08-21 黄璟 智能电子执手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0257U (ja) * 1983-11-09 1985-06-0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US5121618A (en) * 1991-07-25 1992-06-16 Rita Scott Attachment for transforming lock cylinders into interchangeable cores
US5933086A (en) * 1991-09-19 1999-08-03 Schlage Lock Company Remotely-operated self-contained electronic lock security system assembly
US5421178A (en) 1993-01-19 1995-06-06 Best Lock Corporation Motorized lock actuator for cylindrical lockset
US5428873A (en) * 1993-04-29 1995-07-04 Bw/Ip International, Inc. Ball Latch mechanism
US5628216A (en) * 1995-01-13 1997-05-13 Schlage Lock Company Locking device
US6354121B1 (en) * 2000-07-21 2002-03-12 Harrow Products, Inc. Mortise lockset with internal clutch
ES2191522B1 (es) * 2000-12-11 2004-11-01 Talleres De Escoriaza, S.A. Dispositivo de embrague para cerrajeria.
US6598909B2 (en) * 2001-10-15 2003-07-29 Ez Trend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 door lock
EP1485556B1 (de) * 2002-03-16 2006-08-23 Burg-Wächter Kg Schloss
GB2390394B (en) * 2002-07-03 2004-05-26 Shyang Feng Electric & Machine Improved electronic lock
US6856221B1 (en) * 2003-03-07 2005-02-15 Raymond E. Zehrung Reversible solenoid
US8011217B2 (en) * 2003-05-09 2011-09-06 Simonsvoss Technologies Ag Electronic access control handle set for a door lock
AT501753B1 (de) * 2006-02-22 2006-11-15 Evva Werke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schlösser
SE530926C2 (sv) * 2007-12-18 2008-10-21 Assa Oem Ab Handtagsanordning
US8302438B2 (en) * 2009-11-12 2012-11-06 Pang-Cheng Lui Driv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lock latch
DE102010018243B4 (de) * 2010-04-23 2012-03-22 ASTRA Gesellschaft für Asset Management mbH & Co. KG Schließzylinderanordnung
DE102011013730B4 (de) * 2011-03-12 2013-11-28 Heike Bedoian Einrichtung zur Veränderung eines Verriegelungszustandes
DE102014205720A1 (de) * 2014-03-27 2015-10-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orrichtung für eine Betätigungshandhabe, Betätigungshandhabe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Übermittlung eines energieautark erzeugten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5983Y (zh) * 2008-05-05 2009-02-18 宁波高新区瑞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
CN102791941A (zh) * 2010-03-23 2012-11-21 亚萨Oem公司 具有马达的选择性可脱离和可联接的把手
CN201843394U (zh) * 2010-10-01 2011-05-25 佛山市恒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子执手锁
CN203145609U (zh) * 2013-03-27 2013-08-21 黄璟 智能电子执手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52102A1 (en) 2015-04-16
DK2860331T3 (en) 2016-11-28
CN104812978A (zh) 2015-07-29
AU2014333993B2 (en) 2016-12-15
EP2860331A1 (en) 2015-04-15
IL240081A0 (en) 2015-08-31
CA2924384A1 (en) 2015-04-16
EP2860331B1 (en) 2016-08-03
KR20160105381A (ko) 2016-09-06
AU2014333993A1 (en) 2016-04-28
EA031442B1 (ru) 2019-01-31
NZ717903A (en) 2020-03-27
US9850686B2 (en) 2017-12-26
ES2600925T3 (es) 2017-02-13
PL2860331T3 (pl) 2017-01-31
JP2016532793A (ja) 2016-10-20
ZA201601885B (en) 2017-06-28
JP6386545B2 (ja) 2018-09-05
UA117034C2 (uk) 2018-06-11
HK1206088A1 (zh) 2015-12-31
IL240081B (en) 2020-01-30
EA201690647A1 (ru) 2016-07-29
US20160251876A1 (en)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978B (zh) 把手装置
CN101903607B (zh) 把手装置
KR200469274Y1 (ko) 클러치 연결이 용이한 전자식 문 잠금장치
EP1746225A2 (en) Lock device
JP2013522505A (ja) 選択的に離脱自在であり、連結自在なモータ付きハンドル
KR101503780B1 (ko) 잠금 장치
AU2017331936B2 (en) Handle device
CN106168082A (zh) 门锁机构
CN105625814B (zh) 四方内置多功能机械锁
FI129016B (fi) Sähköriippulukko
CN206625693U (zh) 中控门锁和车辆
CN109653602B (zh) 包括弹键闩自动松开结构的数字门锁
CN208456294U (zh) 轮式字码锁
CN205422198U (zh) 四方内置多功能机械锁
WO2015001559A1 (en) Key blank and lock
CN110886543A (zh) 用于门配件的联接装置、门配件系统和用于联接装置的联接或断开联接的方法
WO2019210988A1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selectively engaging and disengag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sh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4

Address after: The Swedish Eskil, meaningful

Applicant after: Assa OEM AB

Address before: The Swedish Eskil, meaningful

Applicant before: ASSA AB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0

Address after: The Swedish Eskil, meaningful

Applicant after: Asahele Opens Solutions Swedish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he Swedish Eskil, meaningful

Applicant before: Assa OEM AB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