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2380B -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 Google Patents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2380B
CN104812380B CN201380050900.0A CN201380050900A CN104812380B CN 104812380 B CN104812380 B CN 104812380B CN 201380050900 A CN201380050900 A CN 201380050900A CN 104812380 B CN104812380 B CN 104812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s
glycoprotein
protein
hmp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09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2380A (zh
Inventor
林亨峻
金寒星
金度勳
申松锡
朴永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repacif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morepacif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repacific Corp filed Critical Amorepacific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3/00863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4051353A2/ko
Publication of CN104812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2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11Encapsulated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645Proteins of vegetable origin;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10General cosmetic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2Micr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tween 0.1 and 100 micr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2Stabilizers
    • A61K2800/522Antioxidants; Radical scaveng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 Cosme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此外,本发明提供具有氧化能力并且易于制备的微胶囊。通过所述抗氧化能力,可以预防包含在内部的物质的氧化和分解。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可以通过天然来源的组分使以前通过来源于原油的合成聚合物或通过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活性成分稳定。此外,由于在胶囊制备过程中不添加有机溶剂,因而制备是简单的并且环保的。

Description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背景技术
为了开发胶体稳定体系,包括可食用的生物聚合物与蛋白质的合成物,已经开发了稳定的新胶囊。可以认为,当糖蛋白来源于植物时,肽具有抗氧化活性,可能保护由胶囊运载的物质更稳定。特别地,已经对通过引入天然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取代传统的石油源合成聚合物来实现这种稳定性进行许多尝试。
本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可以以简单和便利的方式制备除了多糖和蛋白质之外还包含植物糖蛋白的胶囊并且该胶囊具有抗氧化活性,由此显著增加由这种胶囊运载的物质的稳定性。本发明基于这种认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提供具有抗氧化活性并易于制备的微胶囊。
【技术方案】
在一个总体方面,提供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微胶囊包括: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等电点(PI)为4-6的蛋白质,和具有负净电荷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
【优势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优点在于其可以通过使用天然生成的成分稳定乳液剂型的活性成分,根据现有技术,该活性成分通过植物源合成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稳定。另外,由于在这种胶囊制备期间,不单独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该制备更简单并且环保。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促进软微胶囊形式比如水凝胶、不硬微胶囊的有效成分稳定并且使该有效成分能够充分实现其效果。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特征在于,其根据PH值可逆地形成或分解稳定颗粒,并因此可用作pH敏感载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还具有抗氧化活性,并因此可以预防在其中运载的物质的氧化和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粒度分析结果图;
图2为表面电势结果图;
图3为为了比较混浊度和产生沉淀的拍摄的照片;
图4至图6展示了确定粒度和均匀性的结果(每条比例尺代表10微米);
图7为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图;
图8为ISP纳米颗粒的粒度分析图(A)和ISP水溶液的照片(B);
图9展示了为了比较混浊度和产生沉淀拍摄的实施例24-26的照片;
图10展示为了比较混浊度和产生沉淀拍摄的实施例23和27-30的照片;
图11至图15展示了确定实施例24-26和35-50的粒度和均匀性的结果(每条比例尺代表10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微胶囊,该微胶囊包含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等电点(PI)为4-6的蛋白质,和具有负净电荷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
在此使用的术语“多糖”是指在水溶液或水存在的情况下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特别地,在此使用的术语“多糖”在其官能团中可以具有阴离子官能团,如COOH,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多糖,并且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通过添加多糖官能团的所有电荷获得的净电荷是负的。更特别地,该多糖可以包含,但不限于,果胶、黄原胶、甜菜果胶、角叉菜胶、壳聚糖、阿拉伯胶、菊粉、甲基纤维素、黄原胶、亚麻籽胶、κ角叉菜胶、ι角叉菜胶、结冷胶、硫酸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褐藻胶(alginate)等。
在此使用的术语“蛋白质”是指其表面电势随pH的变化而改变的蛋白质,即,具有等电点的蛋白质。特别地,在此使用的术语“蛋白质”意为在pH 4-pH 6具有等电点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pH 7具有负电荷并且随着变化为酸性条件可以具有正电荷。在此公开的蛋白质在pH4-pH 6可以具有正净电荷以与多糖和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形成复合物,从而形成微胶囊。蛋白质可用作表面活性剂。例如,蛋白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大豆蛋白、酪蛋白、卵清蛋白、乳球蛋白等。
在此使用的蛋白质的等电点为至少4、至少4.2、至少4.6、至少4.8、或至少4.9,并且至多6、至多5.8、至多5.6、至多5.4、至多5.2,或至多5.1。
在此使用的大豆蛋白可以包括黄豆蛋白,但不限于此。在此可以使用可从豆类获得的任何蛋白质。
特别地,术语“大豆”可以为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ultiflorus Willd.for.albus Bailey,Canavalia lineata(Thunberg)DC,Cajanus cajan(L.)Millsp(pigeon pea),Dipteryx odorata(Aubl.)Willd,Rhynchosiaacuminatifolia Makino,Ceratonia siliqua(L.)Taub.,Lablab purpureus(L.)Sweet,Vicia faba L.,Cicer arietinum L.,Rhynchosai volubilis Loureira,Rhynchosianulubilis,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种子,Lathyrus odoratus Linne,Amphicarpaea bracteata subsp.edgeworthii(Benth.)H.Ohashi,Vicia angustifoliaLinne var.segetilis(Thuill.)K.Koch.,Lathurus vaniotii Leveille.,Dumasiatruncata Sieb.et Zucc.,Phaseolus multiflous Wild.,Lotus corniculatus Linnevar.japonicus Regel,Dolichos lablab L.,Amphicarpaea bracteata,Euchrestajaponica Hook fil.ex Regel.,Phaseolus lunatus L.,Lens culinaris Medik,Arachishypogaea L.,Glycine max Merrill,Glycine soja Sieb.et Zucc.,Canavalia gladiata(Jacq.)DC.,Phaseolus vulgaris,Lupinus luteus,Phaseolus radiatus L.var.aurea,Glycine max(L.)Merr.,和Phaseolus vulgaris L。
在此使用的大豆蛋白或黄豆蛋白可以为分离出的大豆蛋白(ISP)。
在此使用的术语“源自植物的糖蛋白”也意为在存在水溶液或水的情况下具有负净电荷的糖蛋白。在此使用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在糖或蛋白质官能团中可以具有阴离子官能团比如COOH,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源自植物的糖蛋白而没有特别限制,只要由添加官能团的所有电荷获得的净电荷是负的。特别地,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源自岩白菜(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ordifolia)的糖蛋白、源自绿茶的糖蛋白、源自人参的糖蛋白、源自松树叶的糖蛋白、源自红景天的糖蛋白和源自冷杉(西伯利亚冷杉)的糖蛋白等等。此外,源自植物的糖蛋白还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因此可以预防微胶囊运载的物质的氧化。
可以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正电荷的蛋白质与具有负电荷的糖蛋白和多糖络合稳定地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由于糖蛋白、天然生成的植物源成分作为表面活性剂,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引起极小的刺激。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不需要另外的有机溶剂以制备该微胶囊,并且因此易于以环保的方式制备。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的特征在于,该微胶囊根据PH可逆地形成或分解稳定的颗粒,并且因此可有利地用作pH敏感载体。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包括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源自岩白菜的糖蛋白、源自绿茶的糖蛋白、源自人参的糖蛋白、源自松树叶的糖蛋白、源自红景天的糖蛋白和源自冷杉的糖蛋白等等。该糖蛋白具有抗氧化活性以预防微胶囊运载的物质的氧化和分解,并且是天然生成的物质,其引起极小的刺激。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中,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可以具有羧酸官能团。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可以在其糖或蛋白质中具有羧酸官能团。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中,该多糖包括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果胶、黄原胶、甜菜果胶、角叉菜胶、壳聚糖、阿拉伯胶、菊粉、甲基纤维素、黄原胶、亚麻籽胶、κ角叉菜胶、ι角叉菜胶、结冷胶、硫酸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褐藻胶。优选地,果胶可以为高甲氧基果胶(HMP)。通过主链中被甲酯基替代的羧基的数量确定高甲氧基或低甲氧基果胶。在此使用的HMP意为至少50%羧基被甲酯基替代的果胶。特别地,这种高甲氧基果胶意为69-74%羧基被甲酯基替代的果胶。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蛋白质可以为选自大豆蛋白、酪蛋白、卵清蛋白,和乳球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多糖:蛋白质的重量比可以为1-9:1。当利用上述定义的重量比制备微胶囊时,可能获得大量的、具有较均匀的粒度的微胶囊。在本文中,多糖:蛋白质的重量比可以为1-8:1、1-7:1、1-6:1、1-5:1、1-4:1、1-3:1或1-2:1,特别为1-2.3:1。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多糖:蛋白质:糖蛋白的重量比可以为1-9:1:0.01-0.99。当利用上述定义的重量比制备微胶囊时,可能获得大量的、具有较均匀的粒度的微胶囊并且使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最大化。在本文中,多糖:蛋白质:糖蛋白的重量比可以为1-7:1:0.01-0.9、1-5:1:0.01-0.8或1-3:1:0.01-0.7。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该微胶囊可以包含在其界面内部的脂溶性物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因此可以预防该微胶囊中运载的脂溶性物质的氧化和分解。
在此使用的术语“脂溶性物质”包含与水溶性物质不混溶的并且存在于与水溶性物质分离的层中的物质。该脂溶性物质可包括脂肪中的化合物或提取液。该脂溶性物质可以包括具有有效或活性成分的物质以提供想要的效果。在制备化妆品、药物或保健产品和生产、分销和出售这些产品时,当脂溶性活性成分装入微胶囊中,由于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存在,预防氧化并引起极小的刺激是可能的。特别地,在此使用的术语“脂溶性物质”包含任何可以溶于酯基油、甘油三酸酯基油、硅酮基油(silicone-based oil)或烃基油中的油溶性活性成分,并且也涵盖属于类萜和类黄酮的有效成分。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该脂溶性物质可以为选自辅酶Q10、鼠尾草酸、ω-3和β-胡萝卜素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a)将脂溶性物质与水混合以形成油滴;
(b)使所述油滴与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等电点(PI)为4-6的蛋白质,和在pH 4-pH6具有负净电荷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反应。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中,步骤(a)和(b)可以在pH 6-pH 7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c)将已经进行二次乳化的乳液的pH降低至pH4-5.5,从而形成微胶囊。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步骤(c)的pH可以为pH 4.2-5.5、pH 4.4-5.5、pH4.5-5.5、pH 4.6-5.4、pH 4.7-5.3、pH 4.8-5.2,或pH 4.9-5.1。优选地,步骤(c)的pH可以为大约5、特别地为pH 4.8-5.2。
在此使用的术语“水溶性物质”可以包括不能与脂溶性物质混溶且融合成一体,并且存在于与脂溶性物质分离的层中的物质。特别地,在此使用的水溶性物质可以包括水,但不限于此。在此使用的术语“油滴”意为在水溶性物质的空隙中以滴液或微滴的形式存在的脂肪物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胶囊包括用作为表面活性剂的蛋白质包裹的油滴,并因此使该油滴的内部环境为更彻底无水的。除此之外,引入高粘性的多糖比如果胶以形成键合,从而更坚固地预防水溶性物质掺入。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步骤(b)可以包括使油滴在于蛋白质反应之后,与多糖和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反应。在该方法中,该油滴首先与蛋白质反应以有利地提供更加完善的无水环境。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可以通过使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首先反应,并且接着使多糖反应进行与多肽和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反应的步骤。当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首先反应时,其可以更密切地存在于微胶囊运载的物质中,使得该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最大化。此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存在于微胶囊的外部,并且该微胶囊具有这样的性质: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因此可能预防颗粒聚结,从而提高颗粒的稳定性。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步骤(a)中的脂溶性物质可以包括脂溶性物质与油的混合物。在此使用的油可以包括硅酮基油、烃基油、甘油三酸酯基油、或酯基油,和任何可以溶解脂溶性物质的油,并且可以使用高含量的活性成分而没有特别限制。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可以包括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源自岩白菜的糖蛋白、源自绿茶的糖蛋白、源自人参的糖蛋白、源自松树叶的糖蛋白、源自红景天的糖蛋白和源自冷杉的糖蛋白等等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该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可以具有羧酸官能团。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该多糖包括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果胶、黄原胶、甜菜果胶、角叉菜胶、壳聚糖、阿拉伯胶、菊粉、甲基纤维素、黄原胶、亚麻籽胶、κ角叉菜胶、ι角叉菜胶、结冷胶、硫酸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褐藻胶。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该蛋白质可以为选自大豆蛋白、酪蛋白、卵清蛋白,和乳球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多糖:蛋白质的重量比可以为1-9:1。当利用上述定义的重量比制备微胶囊时,可能获得大量的、具有较均匀的粒度的微胶囊。在本文中,多糖:蛋白质的重量比可以为1-8:1、1-7:1、1-6:1、1-5:1、1-4:1、1-3:1或1-2:1,特别为1-2.3:1。
在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方法中,多糖:蛋白质:糖蛋白的重量比可以为1-9:1:0.01-0.99。当利用上述定义的重量比制备微胶囊时,可能获得大量的、具有较均匀的粒度的微胶囊并且使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最大化。在本文中,多糖:蛋白质:糖蛋白的重量比可以为1-7:1:0.01-0.9、1-5:1:0.01-0.8或1-3:1:0.01-0.7。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在此公布的微胶囊或通过在此公布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获得的微胶囊的乳液组合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蛋白质的量可以占包含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0.1-1wt%。更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蛋白质的量可以占包含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0.01-5wt%、0.05-4.5wt%、0.1-4wt%、0.2-3.5wt%、0.3-3wt%、0.4-2.5wt%、0.5-2wt%、0.6-1.5wt%,或0.7-1wt%。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多糖的量可以占包含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1-3wt%。更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多糖的量可以占包括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0.1-5wt%、0.5-4wt%、1-3.5wt%、1.3-3wt%、1.6-2.7wt%,或2-2.4wt%。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脂溶性物质的量可以占包括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0.01-30wt%。更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液组合物中,该脂溶性物质的量可以占包括该微胶囊的最终组合物的总重0.001-30wt%、1-25wt%、10-20wt%、12-18wt%,或14-16wt%。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i)以等电点(PI)为4-6的蛋白质初步乳化脂溶性物质以形成初步o/w乳液;以及
ii)以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和具有负净电荷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二次乳化所形成的初步乳液。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方法可以在室温下进行。
在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方法中,步骤i)和ii)可以在pH 6-7下进行。
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iii)使二次乳化的乳液的pH下降至pH4-5.5,从而形成微胶囊。
在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胶囊的方法中,步骤iii)中的pH可以为pH 4.2-5.5、pH 4.4-5.5、pH 4.5-5.5、pH 4.6-5.4、pH 4.7-5.3、pH 4.8-5.2,或pH 4.9-5.1。优选地,步骤iii)中的pH可以为大约5,特别地为4.8-5.2。
结合实施例,在下文更充分地描述了本发明。下文的实施例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
[实施例I]HMP/SC胶囊的制备
根据下面的组合物进行以下实验。该实施例中使用的高甲氧基果胶为Pection(CP Kelco,丹麦)。在该果胶中甲酯基取代69-74%羧基。酪蛋白酸钠购自美国酪蛋白公司(American Casein Company)。
[表1]
[表2]
在搅拌下将HMP粉末溶于水中以获得3%水溶液(1-3%HMP浓度是充足的)。因为该溶液的pH低,将NaOH加入其中以将溶液pH调节至大约7。以这种方式制备3%HMP水溶液。此外,在搅拌下将SC粉末溶于水中以获得3%水溶液(控制SC浓度低于HMP浓度)。在进行充分搅拌后,形成胶束水溶液并且该胶束的平均粒度为约100-200nm。由此制备的溶液的pH为约7。当该溶液的pH极高或极低时,使用NaOH或柠檬酸将该溶液的pH调节至大约7。以这种方式制备3%SC水溶液。由此制备的3%HMP水溶液与3%SC水溶液以不同比率(9:1/7:3/5:5)混合以获得混合水溶液,随后搅拌。
当以预定速度连续搅拌各混合水溶液时,将柠檬酸水溶液逐渐加入其中,以使溶液的pH降低至约5。然后,SC胶束表面的负电荷转变成正电荷,其转而与带负电荷的HMP形成复合物。以这种方式,形成微胶囊(SC胶束的表面涂布有HMP)。
[实施例II]HMP/SC/糖蛋白胶囊的制备
当在实施例I中将HMP水溶液与SC水溶液混合时,进一步将源自绿茶的糖蛋白(ISAI-016,Doore Co.,Ltd.)粉末充分溶于其中。接着,调节所得溶液的pH以获得微胶囊,其中引入源自绿茶的糖蛋白作为构成该胶囊的成分。
[表3]
[表4]
[实施例III]在颗粒核中具有油的HMP/SC/糖蛋白胶囊的制备
使用以SC作为表面活性剂的o/w乳液型水溶液而不是上述实施例中所用的SC水溶液。为了制备该乳液型溶液,首先,将油引入水中之时,使用均质混合器以形成具有油滴的水溶液。接着,将预定量SC粉末引入其中并且进行均质混合以利用具有乳化活性的SC获得o/w型乳液。
[表5]
[表6]
[实施例IV]分离的大豆蛋白质(ISP)水溶液的制备
当在室温下,在agi-混合器中以适当的速度搅拌水时,将占最终水溶液组合物3wt%的分离的大豆蛋白Fuji Pro NT[中国,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JILIN FUJI PROTEINCo.)]引入其中。当在室温下连续搅拌该溶液时,可以保持6小时。将由此获得的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从中分离出不溶于水的部分(7000rpm,30分钟)。接着,弃除不溶于水的沉淀部分并取上清液。由此获得的ISP水溶液包含1.8wt%大豆蛋白。
[实施例V]HMP/ISP胶囊的制备
根据下面的组合物进行下面的实验。
[表7]
在搅拌下,将HMP粉末溶于水中以获得3%水溶液(1-3%HMP浓度是充足的)。因为该溶液pH低,将NaOH加入其中以将溶液pH调节至大约7。以这种方式制备3%HMP水溶液。此外,由此制备的3%HMP水溶液与从实施例IV获得的1.8%ISP水溶液以不同比率(1:1/2:1/4:1)混合以获得混合水溶液,随后搅拌。
当以预定速度连续搅拌各混合水溶液时,将柠檬酸水溶液逐渐加入其中,以使溶液的pH降低至约5。然后,ISP纳米颗粒表面上的负电荷下降从而引起正电荷的相对下降,其转而与负电荷的HMP形成复合物。以这种方式,形成微胶囊(ISP颗粒或ISP颗粒簇的表面涂布有HMP)。
[实施例VI]HMP/ISP/糖蛋白胶囊的制备
当在实施例V中将HMP水溶液与SC水溶液混合的同时,进一步将大约0.01-0.1wt%的源自绿茶的糖蛋白(ISAI-016,Doore Co.,Ltd.)粉末充分溶于其中。接着,(利用1M柠檬酸)调节所得溶液的pH以获得微胶囊,其中引入源自绿茶的糖蛋白作为构成胶囊的成分。在在此使用的源自绿茶的糖蛋白中,其糖基包括中性糖(49.3wt%)+糖醛酸(50.7wt%)。(可以认为,糖醛酸的负电荷与ISP纳米颗粒表面的正电荷络合)。
[表8]
根据以下表9,通过在搅拌下将1M柠檬酸逐渐加入从实施例23获得的ISP水溶液中并将pH降低至大约6、5.5、5和4.5,制备对应样品的实施例27-30。
[表9]
[实施例VII]颗粒核中具有油的HMP/ISP/糖蛋白胶囊或乳液的制备
使用以ISP作为表面活性剂的o/w乳液型水溶液而不是上述实施例中所用的SC水溶液。为了制备初步o/w乳液,在将预定量的油引入ISP水溶液时,使用均质混合器。在初步乳化之后,加入HMP水溶液(+糖蛋白)以获得混合物,并且将柠檬酸水溶液逐步加入其中以将pH降低至大约5。接着,从ISP产生的、正电荷的乳液颗粒表面与带负电荷的HMP/糖蛋白形成复合物以获得胶囊或乳液,该胶囊或乳液具有用ISP初步乳化并且涂布有HMP的油核。为了降低粒度并提高乳液稳定性,使用高压乳化系统,从而可以减小乳化颗粒的粒度。
根据以下表10,使用C.E.H.作为酯基油、CSA作为甘油三酸酯基油、DC200100cs作为硅酮基油并且LL14E作为烃基油获得实施例31-34,并且将各类油引入实施例23,接着进行均质混合(5分钟,7500rpm)。
[表10]
根据以下表11,通过将实施例1的HMP水溶液和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加入实施例31-34以形成混合物,进行均质混合(5分钟,5000rpm)并利用柠檬酸降低pH,从而通过静电键合的方式用糖蛋白和HMP涂布以ISP初步乳化的o/w乳液颗粒的表面,从而获得实施例35-38。在这种方式中,利用ISP提高乳液颗粒的稳定性是可能的。仅利用ISP通过具有多层结构的乳液的结构特征和将负电荷从HMP加入最外层显著提高o/w乳液的稳定性是可能的。
[表11]
根据以下表12,制备实施例39-42以观察利用甘油三酸酯基油、CSA用作油并改变oil/ISP/HMP的重量比获得的乳液颗粒中的乳液粒度的变化。由于ISP用作初步乳化剂并且用HMP和源自绿茶的糖蛋白涂布由此获得的乳液颗粒的表面,HMP的量保持比ISP的量更高。以与实施例35-38相同的方式制备实施例39-42。
[表12]
根据以下表13,以与实施例35-38相同的方式,通过用ISP初步乳化15%三类甘油三酸酯基油并且用HMP和糖蛋白涂布由此初步乳化的颗粒,制备对应样品的实施例43。实施例44是通过进一步用高压乳化系统减小实施例43的所得的乳化颗粒的粒度获得的样品。在此,高压乳化系统为模型APV 2000(Model APV 2000),在100巴的压力下按实施例43制备4个循环之后,立即用该高压乳化系统在高压下进行乳化。
[表13]
根据以下的表14,在设定ISP和HMP的比例时,通过将CSA的量改变为5%、10%和15%制备实施例45-47。在设定15%油含量以及ISP和HMP的量时,通过仅改变甘油三酸酯基油的种类制备实施例48-50。在此使用与实施例35-38相同的条件和过程,并且使用下面的组合物。此外,在实施例45-50中,以与上文相同的方式进一步使用高压乳化系统。
[表14]
[测试实施例1]粒度分析
使用动态光散射系统(购自Malvern Co.的Nano-ZS)对从实施例III获得的1.5%SC水溶液和从实施例IV获得的1.8%ISP水溶液(pH 6.3)进行粒度分析。
结果,就1.5%SC水溶液(图1)来说,表明其平均粒度为262.6nm而PDI为0.289,并且SC在水溶液相中形成具有下面的粒度分布的SC胶束。
此外,就1.8%ISP水溶液(图8中的A)来说,其平均粒度为287nm而PDI为0.428,并且ISP在水溶液相中形成具有下面的粒度分布的ISP胶束。
[测试实施例2]表面电势
使用动态光散射系统(购自Malvern Co.的Nano-ZS)测量从实施例III获得的1.5%SC水溶液的SC胶束和从实施例IV获得的1.8ISP水溶液(pH 6.3)的ISP胶束的表面电势。使用自动滴定系统将初始pH约为7的各样品的pH降低至约pH5,并且在特定pH下确定SC胶束表面电势。
结果,就SC胶束表面电势来说(图2),可以看出,在高pH下带负电荷表面电势的SC胶束在降低pH之后,大约在4.89的等电点下,表面电势变化成带正电荷的表面电势。
此外,就ISP胶束表面电势来说,该表面电势如下:在pH 7为-12.9mV(S.D.:3.02)、在pH 6为-9.33mV(S.D.:2.69)、在pH 5.5为-6.31mV(S.D.:4.08)、在pH 5为-4.54mV(S.D.:5.64),并且在pH 4.5为-0.86mV(S.D.:6.65)。可以看出,与SC胶束相似,ISP胶束的负电荷趋于随pH下降而下降。
[测试实施例3]混浊度和产生沉淀
为了在上述实施例中比较混浊度和产生沉淀,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利用数码相机摄取若干照片。
实施例1和2为半透明水溶液。实施例3为半透明样品,而实施例4引起沉淀产生。
实施例5-7为半透明水溶液,而实施例8-10的样品外观变化成不透明乳液。这是因为随着pH降低,正电荷的HMP与负电荷的SC胶束形成复合物,并且SC胶束的表面涂布有HMP。进一步地,随着HMP:SC的浓度比率从9:1变化成5:5,形成较大量的复合物从而提供高混浊度的样品。
实施例12和13的颜色根据pH引起轻微变化,但其外观没有明显变化。相反,可以看出,实施例14和15的混浊度根据pH产生变化并且引起小量沉淀产生。因此,可以看出,在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和SC胶束之间形成特定的复合物。
在实施例16和17中,可以看出,HMP/SC胶束/源自绿茶的糖蛋白的三种成分形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微胶囊。
此外,如实施例18-20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外观类似于传统乳液并不产生比如沉淀/分离/乳化现象。
从实施例21和22的照片可以看出,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微粒形成时不产生比如沉淀/分离/乳化现象。
此外,从实施例24-26的照片(图9)可以看出,随着HMP:ISP重量比从1:1下降至2:1和4:1,复合物的量下降以提供低混浊度的样品。从实施例24-26的照片(图9)可以看出,HMP/ISP/源自绿茶的糖蛋白三种成分形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微胶囊。
如实施例23和27-30(图10)的照片可以看出,ISP水溶液随pH从7下降至4.5丧失其亲水性,从而引起沉淀。这是因为ISP原本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pH下降,该负电荷与质子结合并丧失其电荷,导致亲水性丧失。相反,当这种ISP水溶液与HMP水溶液以预定比率混合并降低pH时,ISP不会引起沉淀并且正电荷的ISP与负电荷的HMP形成离子复合物,由此稳定地形成水分散型微胶囊,如图9所示。
[测试实施例4]粒度和均匀性的确定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含有从上述各实施例获得的微胶囊的溶液,以检测是否形成微粒并确定其结构。
从对应实施例8-10的光学显微图像(图4)可以看出HMP:SC比率的变化导致形成微胶囊的频率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当HMP与SC以等于或高于7:3的比率混合并且控制pH时,形成稳定的、粒度相对均匀的微胶囊(涂布有HMP的SC胶束)。
此外,如从对应实施例15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5)可以看出,出现在HMP与SC的混合物中的颗粒也部分地显示在源自绿茶的糖蛋白与SC的混合物的图像中。这间接表明,SC胶束的表面通过离子键合部分地涂布有源自绿茶的糖蛋白。然而,难以观察到像通过HMP和SC之间络合获得的微胶囊一样具有均匀粒度分布的均质球形颗粒。相反,如从对应实施例17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5)可以看出,通过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的结合获得的微胶囊为具有非常均匀的粒度分布的球形微胶囊。因此,可以看出,SC胶束通过离子键合均匀地涂布有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和HMP,以形成胶囊。
另外,如实施例18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6)所示,由于SC,乳液颗粒的粒度为约几微米-10微米,并提供作为o/w乳液。如实施例20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6)所示,相比实施例18,该颗粒的粒度略有增加并且形成被视为HMP涂层的多层结构。
此外,从对应实施例22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6)可以看出,形成的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的微胶囊在其核中具有CSA。
特别地,可以看出,从根据实施例20和22的胶囊的核来看,该胶囊具有CSA(油)、SC胶束、HMP(+源自绿茶的糖蛋白)的多层结构。
如实施例24-26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11)所示,根据HMP水溶液与ISP水溶液的混合比例,所得到的离子复合物的微胶囊具有可变的粒径。在实施例24至实施例26中,形成胶囊的核部分的ISP量减少,从而导致由显微图像观察到的微胶囊的粒度减小。因此,可以看出,较高量的ISP提供具有较大粒度的颗粒并且较少量的ISP提供具有较小粒度的颗粒。此外,也可以从光学显微图像看出,当ISP颗粒的负电荷与质子结合并丧失其亲水性时,HMP的存在使得HMP的负电荷和ISP的正电荷之间能进行离子键合,从而可以涂布ISP,并且因此所得的胶囊以球形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如实施例35-38的光学显微图像(图12)所示,使用甘油三酸酯基油或酯基油的实施例35和36的乳液颗粒比使用硅酮基油或烃基油的实例37和38的乳液颗粒明显较小。因此,可以认为,较小的乳液颗粒增加乳液系统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在乳液稳定性方面,使用甘油三酸酯基油或酯基油制备乳液颗粒(微胶囊)和包括该乳液颗粒的乳液是优选的。
如实施例39-42的光学显微图像(图13)所示,实施例40的乳液颗粒或乳液的粒度最小,并显示了最优选的乳液的稳定性。实施例39-42的测试包括占最终含量约0.178%-0.81%的ISP含量,而HMP含量范围为约1.35%至2.4%。可以认为,即使当ISP或HMP的含量高于或低于上述定义的范围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稳定的乳液颗粒。然而,预期随ISP/HMP的量增加可以获得更稳定的乳液颗粒。但是,考虑到为此使用的成品和剂型,草率地增加所述量不是优选的。因此,就在剂型,比如乳液来说,可以认为油含量占成品或剂型总重约0-30wt%、ISP含量占0.1-1wt%,并且HMP含量占约1-3%是优选的。
如实施例43和44的光学显微图像(图14)所示,与不使用高压乳化系统的实施例43相比,使用高压乳化系统的实施例44提供明显较小的乳液粒度。这证明高压乳化作用增加成品乳液的稳定性。此外,实施例44提供低粘度(<100cps)的悬浮乳液内容物,另外,该内容物不是通过使用传统乳化剂轻易获得的。
如实施例45-50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15)所示,随着实施例45-47中的o/w乳液的油相含量从5%增加至15%时,乳液颗粒的粒度稍有增加。此外,它从实施例48-50可以看出,当油含量保持在约15%时,即使在同一类别中改变特定的油种类,在乳液颗粒的尺寸上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测试实施例5]抗氧化活性的确定
为了评估抗氧化活性,进行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分析。在该测试中使用的样品(Doore Co.,Ltd.)如下。
[表15]
样品代码 样品名称
ISAI-016 源自绿茶的糖蛋白
ISAI-017 源自人参的糖蛋白
ISAI-018 源自松树叶的糖蛋白
ISAI-019 源自冷杉的糖蛋白
ISAI-020 源自红景天的糖蛋白
ISAI-021 源自岩白菜的糖蛋白
DPPH分析是利用称为DPPH的氧化剂启动氧化并确定待测试样品去除自由基的能力的测试。当DPPH遇见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DPPH供给电子导致自由基去除并使颜色从紫色变成黄色。因此,用肉眼很容易观察物质的氧化活性是可能的。
将10μl量的各样品引入96孔板中并且将190μl量的100μM DPPH引入其中。在37℃反应进行30分钟之后,测量517nm的吸光度。以维生素C作为正对照(10,5,2.5μg/ml)。
结果(图7),表明高抗氧化活性的顺序为:源自岩白菜的糖蛋白(ISAI-021)>源自绿茶的糖蛋白(ISAI-016)=源自冷杉的糖蛋白(ISAI-019)>源自松树叶的糖蛋白(ISAI-018)。
由于胶囊的两个主要成分,即,酪蛋白酸钠(ISAI-022)和果胶(ISAI-023)没有自由基清除活性,上述糖蛋白的引入增加抗氧化活性并增强载体的作用。
[测试实施例6]油核的内部成分的稳定性的确定
将一类化妆品活性成分,辅酶Q10,稳定在如上文所述获得的、具有油核的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多层微胶囊中,并且在稳定效果方面,与稳定在传统的o/w剂型中的辅酶Q10的稳定效果相比。
首先,使用下面的实施例52制备具有油核的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微胶囊。
[表16]
首先,将10%辅酶Q10(Q10)溶于CSA,并且将10%含Q10的油中的20%用3%SC以与实施例18所述的相同的方式乳化,从而获得实施例51。由此获得的Q10/CSA/SC乳液(实施例51)与实施例1的3%HMP水溶液以1:1的比率混合,并且进一步将0.1%源自绿茶的糖蛋白溶于其中。在充分搅拌溶液时,将1M柠檬酸逐渐加入其中以将pH从约7调节至约5。以这种方式,提供在其核中具有CSA油的HMP/SC/源自绿茶的糖蛋白微胶囊,该CSA油含有溶于其中的Q10。
此外,作为比较性实施例1,制备稳定在传统o/w乳液中的1%Q10作为微胶囊的对照,在该微胶囊中,按上文所述(实施例52)稳定1%Q10。比较性实施例1具有以下组合物。
[表17]
持续4周对对应实施例52和比较性实施例1的样品在室温下和40℃的Q10稳定性进行确定之后,将初始4周与初始Q10含量比较获得下面的稳定性结果。通过下面的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样品的Q10稳定性优于比较性实施例。
[表18]
[测试实施例7]皮肤安全性评估
为了确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样品的皮肤安全性,允许18名成年女性和12名成年男性(平均年龄:32.5)参加测试,该测试包括涂抹一块各样品。以这种方式评价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皮肤安全性。
具体地,涂抹各样品块,接着在28小时过去之后清除。30分钟后,进行第一次读取。然后,在96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读取。为了检查各样品引起的皮肤刺激强度,根据皮肤的阳性反应的程度给予加权值以计算平均皮肤反应性。以这种方式,用肉眼评估各样品引起的皮肤刺激。下表展示了结果。
[表19]
测试底物 平均反应性 评价等级
Ex.8 o 无刺激
Ex.9 o 无刺激
Ex.10 o 无刺激
Ex.17 o 无刺激
Ex.20 o 无刺激
Ex.22 o 无刺激
Ex.52 o 无刺激
Comp.Ex.1 o 无刺激
Ex.35 o 无刺激
Ex.36 o 无刺激
Ex.37 o 无刺激
Ex.38 o 无刺激
Ex.39 o 无刺激
Ex.40 o 无刺激
Ex.41 o 无刺激
Ex.42 o 无刺激
Ex.43 o 无刺激
Ex.44 o 无刺激
Ex.45 o 无刺激
Ex.46 o 无刺激
Ex.47 o 无刺激
Ex.48 o 无刺激
Ex.49 o 无刺激
Ex.50 o 无刺激
如表19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的实施例8、9、10、17、20、22,52、比较性实施例1和实施例35-50不引起皮肤刺激。
因此,证明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具有极好的皮肤安全性。
虽然展示并描述了典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对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本质和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8)

1.微胶囊,包括:
核;
具有负净电荷的多糖;
等电点为4-6的蛋白质;和
具有负净电荷和抗氧化活性的、源自植物的糖蛋白;
其中所述多糖为甲氧基果胶(MP);
其中所述蛋白质为选自酪蛋白酸钠(SC)和分离的大豆蛋白(ISP)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源自植物的糖蛋白为源自绿茶的糖蛋白;
其中多糖:蛋白质:糖蛋白的重量比为9-1:1:0.01-0.99;
其中,所述核包含脂溶性物质,并且
其中,从所述核看过去,所述微胶囊具有核、蛋白质、以及多糖和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多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自植物的糖蛋白具有羧酸官能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蛋白为Glycine max Merr.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脂溶性物质为可溶于酯基油、硅酮基油或烃基油的一种物质。
5.一种乳液组合物,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的量占包含微胶囊的乳液组合物总重的0.1-1w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的量占包含微胶囊的乳液组合物总重的1-3wt%。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溶性物质的量占包含微胶囊的乳液组合物总重的0.01-30wt%。
CN201380050900.0A 2012-09-28 2013-09-26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Active CN104812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09161 2012-09-28
KR20120109161 2012-09-28
KR10-2013-0110382 2013-09-13
KR1020130110382A KR102152751B1 (ko) 2012-09-28 2013-09-13 식물 유래 당단백질을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캡슐
PCT/KR2013/008632 WO2014051353A2 (ko) 2012-09-28 2013-09-26 식물 유래 당단백질을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캡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380A CN104812380A (zh) 2015-07-29
CN104812380B true CN104812380B (zh) 2018-05-22

Family

ID=5065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0900.0A Active CN104812380B (zh) 2012-09-28 2013-09-26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02064B2 (zh)
JP (1) JP6290899B2 (zh)
KR (1) KR102152751B1 (zh)
CN (1) CN104812380B (zh)
HK (1) HK1207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1902A (zh) * 2015-09-24 2016-02-24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蛋白质、油脂与多糖复合物及其自组装方法
KR102452395B1 (ko) 2015-09-30 2022-10-07 (주)아모레퍼시픽 콩 단백질 유화제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7712543B (zh) * 2017-09-20 2021-04-16 徐宝军 一种抗絮凝姜黄素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897915A (zh) * 2017-11-21 2018-04-13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负载姜黄素的莲子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9965B (zh) * 2018-08-15 2022-04-01 广东金妮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人参籽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
KR102623444B1 (ko) * 2019-03-14 2024-01-11 (주)아모레퍼시픽 연질캡슐용 피막 조성물
KR102619519B1 (ko) * 2020-11-06 2024-01-02 주식회사 디아이블 녹차 전성분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화장료 조성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123A (zh) * 2000-04-04 2003-06-04 澳大利亚食品工业科学中心 食品成分的包封
CN1731983A (zh) * 2002-11-04 2006-02-08 加拿大海洋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壳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0323A (zh) * 2007-08-28 2010-07-28 百事可乐公司 包囊亲脂性营养素的递送和受控释放
CN102481001A (zh) * 2009-09-02 2012-05-30 力保食品公司 用于食品制品的含盐微胶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3639B1 (fr) * 1996-09-25 1998-12-11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microcapsules de matieres actives enrobees par un polymere et nouvelles microcapsules notamment obtenues selon le procede
ES2162746B1 (es) * 1999-10-21 2003-02-16 Lipotec Sa Microcapsulas para la estabilizacion de productos cosmeticos, farmaceuticos o de alimentacion.
ATE272945T1 (de) * 2000-04-06 2004-08-15 Hannah Res Inst Protein-stabilisierte emulsionen
ATE424815T1 (de) * 2001-12-03 2009-03-15 Dor Biopharma Inc Stabilisierte umkehr-mizellen-zusammensetzungen und ihre verwendung
KR100560068B1 (ko) * 2002-03-14 2006-03-13 주식회사 태평양 구강용 마이크로 캡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마이크로 캡슐을 함유하는 구강용 조성물
KR100473422B1 (ko) 2003-06-12 2005-03-14 박원봉 렉틴 함유 천연물의 장용성 코팅용 조성물
WO2006065851A1 (en) 2004-12-13 2006-06-22 Agri-Polymerix, Llc Biopolymer including prolamin and methods of making it
KR100708810B1 (ko) * 2005-07-29 2007-04-17 서울향료(주) 난황, 난백 및 대두단백을 이용한 마이크로캡슐 및 그의제조방법
US20070141211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Solae, Llc Encapsulated Phospholipid-Stabilized Oxidizable Material
WO2008063158A2 (en) * 2006-10-31 2008-05-29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Method for nanoencapsulation
CA2675123C (en) 2007-01-10 2017-04-11 Ocean Nutrition Canada Limited Vegetarian microcapsules
WO2009061515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elf-assembling micelle-like nanoparticles for systemic gene delivery
DK2234502T4 (da) * 2007-12-21 2021-10-11 Basf Se Mikrokapsler, der omfatter et fedtopløseligt aktivt stof
US8785134B2 (en) 2008-11-10 2014-07-22 The Mitre Corporation Glycoprotein vesicles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KR101180867B1 (ko) * 2010-02-12 2012-09-07 주식회사 한국화장품제조 폴리리신을 이용한 생리활성물질 안정화 반투막 마이크로캡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123A (zh) * 2000-04-04 2003-06-04 澳大利亚食品工业科学中心 食品成分的包封
CN1731983A (zh) * 2002-11-04 2006-02-08 加拿大海洋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壳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0323A (zh) * 2007-08-28 2010-07-28 百事可乐公司 包囊亲脂性营养素的递送和受控释放
CN102481001A (zh) * 2009-09-02 2012-05-30 力保食品公司 用于食品制品的含盐微胶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2672A (ko) 2014-04-07
HK1207818A1 (zh) 2016-02-12
KR102152751B1 (ko) 2020-09-07
US20150265503A1 (en) 2015-09-24
JP6290899B2 (ja) 2018-03-07
CN104812380A (zh) 2015-07-29
JP2015531369A (ja) 2015-11-02
US9802064B2 (en)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380B (zh) 含有源自植物的糖蛋白的微胶囊
Cheng et al. Tunable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 (HIPEs) formulated using lactoferrin-gum Arabic complexes
Us-Medina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ray-dried chia oil microcapsules using by-products from chia as wall material
Qin et al. Preparation of camellia oil 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ed by glycated whey protein isolate and chitooligosaccharide: Effect on interfacial behavior and emulsion stability
CN101999475B (zh) 含β-葡聚糖的粉末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632746B2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を含む飲食品
CN105595158B (zh) 一种具有着色、加香功能的饮料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US8859003B2 (en) Preparation of an enteric release system
Ghiasi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ly stable colloidal dispersions of gelled-oil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cuminaldehyde
US8765030B2 (en) Preparation of an enteric release system
Han et al. Modul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β-carotene using alginate beads and emulsion stabilized by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gonad protein isolates
Hao et al.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lutein microparticles by electrostatic complexation
Copado et al. Multilayer microencapsulation of chia seed oil by spray-drying using electrostatic deposition technology
Prichapan et al. Utilization of multilayer-technology to enhanc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osmotic gradient tolerance of iron-loaded W1/O/W2 emulsions: Saponin-chitosan coatings
US20090087464A1 (en) Particle stabilised emulsion composition
Granillo-Guerrero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formulation of emulsions prepared with a mixture of vitamins D and E by means of an experimental design simplex centroid and analysis of colocalization of its components
Fernandes et al. Effect of the use of ethanol and chia mucilage on the obtainment and techn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hia oil nanoemulsions
CN116236402A (zh) 一种用于包裹活性成分的纳米脂质体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51359A (zh) 一种可掩盖油脂不良风味的植物基递送体系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4051353A2 (ko) 식물 유래 당단백질을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캡슐
WO2012028191A1 (de) Verfahren zur portionierung von flüssigem alkohol auf basis einer vorzugsweise kugelförmigen matrixverkapselung
Toragall et al. Lutein encapsulated oleic-linoleic acid nanoemulsion boosts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retinal protective carotenoid lutein in rat model
Marques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bio-based nanostructures in food systems
Guo et al.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digestion behaviors, and nutraceutical potential of the underutilized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kernel oil: A combined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
CN113303426A (zh) 一种可调控色彩的皮克林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78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