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8464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8464A
CN104808464A CN201410526589.9A CN201410526589A CN104808464A CN 104808464 A CN104808464 A CN 104808464A CN 201410526589 A CN201410526589 A CN 201410526589A CN 104808464 A CN104808464 A CN 104808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image
transferred
medium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65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8464B (zh
Inventor
原瞳子
中岛崇晴
池田美穗
柿岛彩
汤浅宏一郎
原岛康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08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8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环状的转印构件、第一转印部、第二转印部及介质转印部。在所述转印构件循环期间图像被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所述第一转印部利用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所述第二转印部利用不含扁平金属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所述第二转印部在所述转印构件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上游。所述介质转印部通过转印电流将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用于所述第一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小于用于所述第二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6-317632号公报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金色色调剂图像与非金色色调剂图像的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堆叠在图像载体上,此后被定影而形成图像,其中,在图像载体上,金色色调剂图像堆叠在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形成图像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成这样的姿势,其中颜料颗粒的扁平面沿记录介质的片材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环状的转印构件,在该转印构件循环期间图像被转印至该转印构件;第一转印部,该第一转印部利用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第二转印部,该第二转印部利用不含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所述第二转印部在所述转印构件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上游;以及介质转印部,该介质转印部通过转印电流将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其中,用于所述第一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小于用于所述第二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介质转印部通过这样的转印电流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用于该介质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使由所述第一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低于由所述第二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
与用于第一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等于用于第二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情况相比,借助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使形成图像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成这样的姿势,其中颜料颗粒的扁平面沿记录介质的片材面延伸。
与由第一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等于由第二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的情况相比,借助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使形成图像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成这样的姿势,其中颜料颗粒的扁平面沿记录介质的片材面延伸。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含有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姿势的剖面图;图1B是示出由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含有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姿势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含有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姿势的平面图;
图3A与图3B分别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的色调剂中含有的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平面图与侧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在二次转印辊附近的部分的前视图;
图5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感光鼓等的前视图;
图6示出了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部的构造;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以及
图8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作用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图中,箭头H表示对应于设备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并且箭头W表示对应于设备宽度方向的水平方向。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7是示出从前侧看时图像形成设备10的总体构造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图像形成部12,该图像形成部借助电子照相系统使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构件P上;传送片材构件P的介质传送装置50;以及后处理部60,该后处理部在已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上进行后处理等。
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控制器70,该控制器控制先前描述的各个部分以及稍后要描述的电源部80;以及电源部80,该电源部向包括控制器70在内的上述各个部分供电。
图像形成部12包括: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该转印装置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以及定影装置40,该定影装置将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
介质传送装置50包括:介质供应部52,该介质供应部向图像形成部12供应片材构件P;以及介质排出部54,该介质排出部排出其上已形成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介质传送装置50还包括用于在片材构件P的两面上均形成图像的介质返回部56以及稍后要描述的中间传送部58。
后处理部60包括:介质冷却部62,该介质冷却部使在图像形成部12中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冷却;校正片材构件P的卷曲的校正装置64;以及检查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的图像的图像检查部66。形成后处理部60的各个部分布置在介质传送装置50的介质排出部54中。
除形成介质传送装置50的介质排出部54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外,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个部分都容纳在壳体90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90可分成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邻接的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这减小了图像形成设备10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的传送尺寸。
第一壳体91容纳图像形成部12的主要部分(除稍后要描述的定影装置40外)以及介质供应部52。第二壳体92容纳形成图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装置40、除排出介质接收部541外的介质排出部54、介质冷却部62、图像检查部66、介质返回部56、控制器70以及电源部80。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借助例如诸如螺栓和螺母(未示出)之类的紧固单元相互联接。在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相互联接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之间形成用于片材构件P的连通开口部90C1以及用于片材构件P的连通通路90C2,该连通开口部90C1从图像形成部12的转印咬合区NT延伸至定影咬合区NF(稍后要论述的),该连调通路90C2从介质返回部56延伸至介质供应部52。
(图像形成部)
如先前所述,图像形成部12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以及定影装置40。设置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以形成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六种颜色(即,第一特殊颜色(V)、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
图7中使用符号(V)、(W)、(Y)、(M)、(C)以及(K)表示上述相应的颜色。转印装置30将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从已通过一次转印转印有六种相互叠加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带31转印至转印咬合区NT处的片材构件P。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特殊颜色(V)是银色,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银色色调剂用于赋予图像金属光泽。同时,第二特殊颜色(W)是专门针对使用者的企业色,该颜色是相比其它颜色频繁使用的颜色。稍后将描述银色色调剂的细节及通过控制器70在各个部分上进行的用于使用金属色色调剂(例如,诸如银色及金色之类)形成图像的控制。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
用于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除要使用的色调剂外基本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因此,以下将在不做具体区分的情况下描述用于各个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4。如图5中所示,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作为图像保持构件的实施例的感光鼓21、充电单元22、曝光装置23、作为显影单元的实施例的显影装置24、清洁装置25以及静电消除装置26。
[感光鼓]
感光鼓21形成为筒状、接地并被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从而绕其本身的轴线旋转。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提供例如带负极性电的感光层。如图7中所示,从前方看时,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沿设备宽度方向相互布置成一排。
[充电单元]
如图5中所示,充电单元22使感光鼓21的表面(感光层)充电成负极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充电单元22是电晕放电型(非接触充电型)的格栅电晕管型充电单元。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具体地说,根据从形成控制器70的图像信号处理部71(参见图7)接收的图像数据,曝光装置23向感光鼓21的已被充电单元22充电的表面发射调制曝光的光L。借助由曝光装置23发射的曝光的光L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24利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G使形成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1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填充有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7向显影装置24供应色调剂。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25形成为刮板,在色调剂图像从感光鼓21表面上转印至转印装置30后,该刮板刮去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色调剂。
[静电消除装置]
静电消除装置26通过向转印后的感光鼓21发射光而消除静电。这会删除感光鼓21表面充电历史记录。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30使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以相互叠加的状态一次转印到作为转印构件的实施例的转印带31上,并且使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以下将具体描述转印装置30。
[转印带]
如图6中所示,转印带31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缠绕多个辊32从而限定其姿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带31具有倒钝角三角形的姿势,从前方看时,该倒钝角三角形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多个辊32之中,辊32D(图6中所示)用作驱动辊,该驱动辊运用马达(未示出)的动力使转印带31在箭头A的方向上循环。
在多个辊32之中,辊32T(图6中所示)用作张力施加辊,该张力施加辊将张力施加至转印带31。在多个辊32之中,辊32B(图6中所示)作为用于稍后要描述的二次转印辊34的对置辊。转印带31的下端顶点缠绕辊32B,该下端顶点构成采取先前描述的倒钝角三角形姿势的转印带31的钝角。以先前描述的姿势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印带31的上侧从感光鼓21的下方接触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
[一次转印辊]
在转印带31的内侧布置有作为转印构件的实施例的一次转印辊33,其将各个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33隔着转印带31与用于相应颜色的感光鼓21对置。一次转印辊33被施以转印偏电压,该转印偏电压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
具体地说,为各个一次转印辊33提供电压施加部72(参见图5)以向各个一次转印辊33施加电压。电压施加部72向一次转印辊33施加转印偏压,使得转印电流在一次转印辊33与感光鼓21之间流动。转印电流使由带有负极性的色调剂构成并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借助恒定电流控制来控制转印电流的电流值。
因此,用作第一转印部的实施例的转印部74V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与一次转印辊33V,该转印部利用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图像,并且借助转印电流将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同时,用作第二转印部的实施例的转印部74K、74C、74M、74Y及74W分别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20C、20M、20Y及20W与一次转印辊33K、33C、33M、33Y及33W,该转印部利用不含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图像,并且借助转印电流将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
[二次转印辊]
转印装置30还包括作为介质转印部的二次转印辊34,该二次转印辊将转印带31上叠加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二次转印辊34被布置成使转印带31插设在辊32B与二次转印辊34之间,从而在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辊34之间形成转印咬合区NT。片材构件P以适当正时从介质供应部52供应至转印咬合区NT。二次转印辊34由电压施加部76(参见图4)施加转印偏电压,该转印偏电压使转印至转印带31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转印偏电压的施加使转印电流在二次转印辊34与辊32B之间流动。转印电流使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穿过转印咬合区NT的片材构件P。转印电流的电流值借助恒定电流控制而被控制。
[清洁装置]
转印装置30还包括清洁装置35,该清洁装置在二次转印后清洁转印带31。清洁装置35在转印带31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转印咬合区NT)的下游并且在进行一次转印的位置的上游。清洁装置35包括刮板351,该刮板从转印带31表面刮去残留在转印带31表面上的色调剂。
[定影装置]
如图6中所示,定影装置40使在转印装置30中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40构造成通过在由缠绕多个辊413及加压辊42的定影带411形成的定影咬合区NF处加热并加压色调剂图像而使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辊413H用作加热辊,该加热辊包括例如内置加热器,并且该加热辊借助从马达(未示出)传递的驱动力旋转。这使定影带411沿箭头R的方向循环。
加压辊42也借助从马达(未示出)传递的驱动力以大致与定影带411的圆周速度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介质传送装置)
如图7中所示,介质传送装置50包括介质供应部52、介质排出部54、介质返回部56以及中间传送部58。
[介质供应部]
介质供应部52包括储存相互堆叠的片材构件P的容器52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两个容器521沿设备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转印装置30的下方。
介质供应通道52P由从各个容器521延伸至作为二次转印位置的转印咬合区NT的多个传送辊对522、引导装置(未示出)等形成。介质供应通道52P沿设备宽度方向在两个转弯部分52P1与52P2处一边上升一边折回而形成通向转印咬合区NT的形状(大致“S”形)。
馈送储存在容器521中的片材构件P中最上面一者的馈送辊523布置在各个容器521的上侧。在多个传送辊对522之中,位于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传送辊对522S用作分离辊,该分离辊使由馈送辊523从容器521馈送的呈相互叠加状态的片材构件P分离。在多个传送辊对522之中,在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上位于转印咬合区NT的紧上游的传送辊对522R操作成使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的移动正时与片材构件P的传送正时相互匹配。
介质供应部52包括初始传送通道52Pr。初始传送通道52Pr始于与第二壳体92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91的开口部91W,与介质供应通道52P的转弯部分52P2汇合。初始传送通道52Pr作为这样的传送通道,该传送通道使从与第一壳体91的开口部91W相邻布置的光学记录介质供应装置(未示出)馈送的片材构件P馈送至图像形成部12。
[中间传送部]
如图6中所示,中间传送部58布置成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区NT延伸至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区NF,并且包括多个带传送构件581,这些带传送构件均包括缠绕辊的环形传送带。
中间传送部58通过使具有用于抽吸空气(以产生负压)以将片材构件P吸至传送带表面的带传送构件581的传送带循环而传送片材构件P。
[介质排出部]
如图7中所示,介质排出部54将已借助图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装置40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从形成在与第一壳体91相对的第二壳体92的端部处的排出口92W排出至壳体90的外部。
介质排出部54包括排出介质接收部541,该排出介质接收部接收从排出口92W排出的片材构件P。
介质排出部54具有介质排出通道54P,片材构件P借助该介质排出通道从定影装置40(定影咬合区NF)传送至排出口92W。介质排出通道54P由带传送构件543、多个辊对542、引导装置(未示出)等形成。在多个辊对542之中,布置在片材构件P排出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辊对542E用作排出辊,该排出辊将片材构件P排出至排出介质接收部541上。
[介质返回部]
介质返回部56包括多个辊对561。多个辊对561形成反转通道56P,在要求于片材构件P的两面上都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已穿过图像检查部66的片材构件P会馈送至该反转通道。反转通道56P具有分支路径56P1、传送路径56P2以及反转路径56P3。分支路径56P1从介质排出通道54P分支。传送路径56P2将从分支路径56P1接收的片材构件P馈送至介质供应通道52P。反转路径56P3设置在传送路径56P2的中部,并且通过将传送通过传送路径56P2的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改变至相反方向(通过Z字形传送)反转片材构件P的正反面。
(后处理部)
形成后处理部60的介质冷却部62、校正装置64及图像检查部66布置在设置于介质排出部54的介质排出通道54P的、在片材构件P的排出方向上位于分支路径56P1的分支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并以所述顺序从上游侧开始沿排出方向依次布置。
[介质冷却部]
介质冷却部62包括吸收片材构件P的热的吸热装置621及按压片材构件P抵靠吸热装置621的按压装置622。吸热装置621布置在介质排出通道54P的上侧。按压装置622布置在介质排出通道54P的下侧。
吸热装置621包括环形的吸热带6211、支撑吸热带6211的多个辊6212、布置在吸热带6211内侧上的散热片6213及冷却散热片6213的风扇6214。
吸热带6211的外周表面接触片材构件P以便能够与片材构件P交换热量。在多个辊6212之中,辊6212D用作将驱动力传递至吸热带6211的驱动辊。散热片6213在预定范围上沿介质排出通道54P使可滑动的表面接触吸热带6211的内周表面。
按压装置622包括环形的按压带6221及支撑按压带6221的多个辊6222。按压带6221缠绕多个辊6222。按压装置622在按压片材构件P抵靠吸热带6211(散热片6213)的同时与吸热带6211一起传送片材构件P。
[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64在介质排出部54中设置在介质冷却部62的下游。校正装置64校正从介质冷却部62接收的片材构件P的卷曲。
[图像检查部]
形成图像检查部66的主要部分的内嵌传感器661在介质排出部54中布置在校正装置64的下游。内嵌传感器661基于发射至片材构件P并从片材构件P反射的光检测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浓度、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的有无及其程度。
<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操作(作用)>
接着,将描述借助图像形成设备10在片材构件P上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及后处理过程的概述。
如图7中所示,在收到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器70启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及定影装置40。如图6中所示,这使图像形成单元14的感光鼓21及用于各个颜色的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旋转从而使转印带31循环。这还使加压辊42旋转从而使定影带411循环。控制器70还与这些操作同步地启动介质传送装置50等。
这致使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在旋转的同时被充电单元22充电。控制器70将已由图像信号处理部进行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各个曝光装置23。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输出曝光的光L以使带电感光鼓21被曝光。于是,在感光鼓21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24供应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因此,在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形成第一特殊颜色(V)、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之中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通过借助用于各个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施加转印偏电压使形成在用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至循环的转印带31。这使得通过叠加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获得的叠加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转印带31上。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借助转印带31的循环传送至转印咬合区NT。
如图7中所示,片材构件P由介质供应部52的传送辊对522R以与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的传送匹配的正时供应至转印咬合区NT。在转印咬合区NT处转印电流的施加致使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片材构件P。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由中间传送部58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区NT传送至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区NF。定影装置40向正在穿过定影咬合区NF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及压力。这使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
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片材构件P在由介质排出部54传送至设备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的同时由后处理部60处理。在定影过程中被加热的片材构件P首先在介质冷却部62中冷却。然后,由校正装置64校正片材构件P的卷曲。图像检查部66检查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有无色调剂浓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及缺陷程度。片材构件P排出至介质排出部54。
同时,在要在片材构件P的未形成有图像的无图像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用于已穿过图像检查部66的片材构件P的传送通道从介质排出部54的介质排出通道54P切换至介质返回部56的分支路径56P1。这致使片材构件P在借助反转通道56P反转其正反面的情况下馈送至介质供应通道52P。在与先前描述的在正面上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一样的过程中,图像形成(定影)在片材构件P的反面上。通过与先前描述的在图像形成在正面后进行的过程相同的过程,片材构件P由介质排出部54排出至设备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
<主要部分的构造>
接着将描述用于各个颜色的转印部74的布置位置、用于第一特殊颜色(V)的金属色调剂112、由控制器70执行以将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的控制等。
(转印部的布置)
如图6中所示,转印部74K、74C、74M、74Y及74W在转印带31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使用金属色调剂的转印部74V的上游并在二次转印辊34的下游。换而言之,转印部74V在转印带31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的下游。
因此,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未因穿过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而增加。
(色调剂)
如图4中所示,用于第一特殊颜色(V)的金属色调剂112包含作为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实施例的颜料颗粒110及包封颜料颗粒110的粘合剂树脂111,并用于赋予图像金属光泽。被赋予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实施例包括使用金属色调剂112与除银色外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形成的图像以及仅使用金属色调剂112形成的图像。
颜料颗粒110由铝制成。如图3B中所示,颜料颗粒110成形成:当放置在扁平面上并且从侧面看时,其在图中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图中垂直方向上的尺寸。
当从图中的上方看图3B中所示的颜料颗粒110时,颜料颗粒110具有如图3A中所示的比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更伸展的形状。颜料颗粒110具有一对在颜料颗粒110置于扁平面上时面向上及面向下的反射面110A(扁平面)(参见图3B)。因此,颜料颗粒110具有扁平的形状。
另一方面,用于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除银色外的其它颜色的色调剂(下文有时简称为“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含有不含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颜料颗粒(例如有机颜料及无机颜料)及粘合剂树脂。
(控制器)
控制器70控制用于各个颜色的电压施加部72,使得用于一次转印辊33V的转印电流小于用于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K、33C、33M、33Y及33W的转印电流。
<主要部分的作用>
接着将描述主要部分的作用。
当接收到为图像的至少一部分赋予金属光泽的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器70使金属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操作(参见图6)。
具体地说,在感光鼓21V表面上形成与图像的待被赋予金属光泽的部分对应的静电潜像。即,在要向片材构件P的整个表面赋予金属光泽的情况下,在感光鼓21V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要向片材构件P的部分表面赋予金属光泽的情况下,在感光鼓21V的表面的相应部分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从显影装置24V供应的含有金属色调剂112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鼓21V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这使金属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1V上。
在将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后,将金属色调剂图像转印至循环的转印带31。
具体地说,如前所述,在一次转印辊33与感光鼓21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借助静电力致使由带负极性电的色调剂构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
如前所述,银色转印部74V在转印带31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的下游。因而,由金属色调剂112形成并转印至转印带31的金属色调剂图像不穿过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因此,与这种图像穿过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的情况相比,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不会增加。
而且,控制器70控制用于各个颜色的电压施加部72,使得流经用于银色的一次转印辊33V的转印电流小于流经用于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的转印电流。例如,流经一次转印辊33V的转印电流是22.5[μA],并且流经用于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的转印电流是45[μA]。
因此,由用于金属色调剂112的转印电流引起的色调剂带电量的增加小于由用于其它颜色的色调剂的转印电流引起的色调剂带电量的增加。而且,如前所述,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不会因穿过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而增加。这致使构成转印至片材构件P之前的金属色调剂图像的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小于其它颜色的色调剂的带电量。
这致使通过叠加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获得的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转印带31上。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下文简称作“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转印咬合区NT处的片材构件P。具体地说,色调剂图像借助流经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电流从转印带31转印至转印咬合区NT处的片材构件P。
因为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小于其它颜色的色调剂的带电量,所以如图4中所示大量的金属色调剂(再转印色调剂)残留在转印带31上。这使得由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薄(例如单层)。
转印至转印带31的金属色调剂112的颗粒之间作用的附着力低于金属色调剂112与转印带31之间的附着力。因此,金属色调剂112的以重叠的方式堆叠在转印带31上的上侧优选残留在(附着至)转印带31上。这使得由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薄。即,重叠的金属色调剂112移离片材构件P,从而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倾向于是单层(减少金属光泽感的金属色调剂112残留在转印带31上移离片材构件P)。
如图6中所示,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由中间传送部58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区NT传送至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区NF。定影装置40向正穿过定影咬合区NF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及压力。这使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
在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层薄的实施例与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层厚的比较例之间进行对比。
图1A示出了根据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B示出了根据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的比较例的剖面图。
在比较例中,如图1B中所示,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层厚。因此,每单位面积色调剂中含有的颜料颗粒110的量很大,使得颜料颗粒110以反射面110A面向不同方向的方式相互重叠。
与之相比,在实施例中,如图1A中所示,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层薄。因此,防止了色调剂中含有的颜料颗粒110相互重叠。因此,当在穿过定影咬合区NF期间被施加压力时,颜料颗粒110的反射面110A面朝垂直于片材构件P的片材面的方向(在图中的X方向上)。
颜料颗粒110布置在沿片材构件P的片材面的方向上(在图中的Y方向上)。换而言之,使构成色调剂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110成这样的姿势,其中颜料颗粒110的反射面110A沿片材构件P的片材面延伸。如图2中所示,与先前所述的比较例相比,颜料颗粒110均匀分布在片材构件P上,反射面110A面朝垂直于片材面的方向。
因此,当颜料颗粒110布置在沿片材面的方向上,反射面110A面朝垂直于该片材面的方向时,从图像反射的光的漫射被抑制。这提高了动态色指数值(flop indexvalue),该动态色指数值是表示金属光泽感的指标。根据ASTM E2194测量动态色指数值,并且较大的动态色指数值表示增强的金属光泽感。
如上所述,银色转印部74V在转印带31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的下游,并且流经一次转印辊33V的转印电流小于流经用于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的转印电流。这使金属色调剂112的带电量小于成其它颜色的色调剂的带电量,从而使由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层薄。因而,金属色调剂112的不沿片材面延伸的颗粒减少,这增大了基本沿片材面延伸的金属色调剂112的颗粒的比例,从而增强金属光泽感。
此外,由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层薄。因而,构成金属色调剂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110布置成使得颜料颗粒110的反射面110A沿片材构件P的片材面延伸。
当颜料颗粒110布置成使得颜料颗粒110的反射面110A沿片材构件P的片材面延伸时,动态色指数值提高。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从而省略其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未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的部件。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辊34通过这样的转印电流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参见图6),该转印电流使由银色转印部74V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低于由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
具体地说,控制器70控制电压施加部76以控制流经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电流(参见图4)。
将描述图8中所示的图表。在该图表中,水平轴代表流经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电流,并且垂直轴代表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该图表显示转印电流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及银色(V)的转印效率之间的关系。
如从图表所见,与其它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相比,由金属色调剂112构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效率显著受转印电流大小的影响。因此,通过控制(选择)流经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电流,使得由银色转印部74V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低于由用于其它颜色的转印部74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
这使由银色转印部74V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转印效率低,从而有效使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金属色调剂图像层薄。其它作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作用相同。
以下将描述先前所述的转印效率的计算方法。
1.不含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的转印效率
利用反射浓度计(由X-Rite Incorporated制造的X-Rite 938)测量记录纸上的图像的浓度D1及残留在转印带上的图像的浓度D2,并且将D1、D2代入下面的公式(A)中来获得转印效率。
转印效率={(D1/(D1+D2)}×100%------公式(A)
2.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的转印效率
(1)利用透明胶带将残留在转印带上的色调剂胶带式转印到黑色纸上。
(2)利用荧光分光浓度计(由Konica Minolta Incorporated制造的FD-7)测量胶带式转印有色调剂的部分的亮度L*,将亮度L*转化成单位面积色调剂的量,并代入以下公式(B)中的“二次转印后带上单位面积色调剂的量”。
(3)测量二次转印前转印带上色调剂的量,并将其代入以下公式(B)中的“二次转印前带上单位面积色调剂的量”。
转印效率=(1-(二次转印后带上单位面积色调剂的量)/(二次转印前带上单位面积色调剂的量))×100%------公式(B)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各种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会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其它颜色的多个转印部74。然而,可存在用于另一颜色的一个(单个)转印部74。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环状的转印构件,在该转印构件循环期间图像被转印至该转印构件;
第一转印部,该第一转印部利用含有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
第二转印部,该第二转印部利用不含扁平金属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并且通过转印电流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所述第二转印部在所述转印构件的循环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上游;以及
介质转印部,该介质转印部通过转印电流将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其中,用于所述第一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小于用于所述第二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介质转印部通过这样的转印电流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用于该介质转印部的所述转印电流使由所述第一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低于由所述第二转印部转印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
CN201410526589.9A 2014-01-23 2014-10-09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808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724A JP2015138203A (ja) 2014-01-23 2014-01-2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0724 2014-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8464A true CN104808464A (zh) 2015-07-29
CN104808464B CN104808464B (zh) 2018-02-09

Family

ID=53544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6589.9A Active CN104808464B (zh) 2014-01-23 2014-10-0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718B2 (zh)
JP (1) JP2015138203A (zh)
CN (1) CN1048084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815A (zh) * 2017-06-15 2019-01-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91225A (zh) * 2017-09-13 2019-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57018A (ja) * 2015-02-25 2016-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9397B2 (ja) * 2015-08-10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6855714B2 (ja) * 2016-09-13 2021-04-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8124379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35901B1 (en) 2019-11-25 2021-03-02 Xerox Corporation Metallic toner particl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293A (ja) * 2001-02-02 2002-08-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317632A (ja) * 2005-05-11 2006-1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41117A (ja) * 2006-03-10 2007-09-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1077A (ja) * 2009-03-12 2010-09-24 Kyocera Mita Corp 湿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湿式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CN104281033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8017A (ja) * 2001-08-20 2003-02-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537A (ja) * 2001-10-30 2003-05-0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又は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077931A (ja) * 2002-08-20 2004-03-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0465B2 (ja) 2005-05-11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89740A (ja) * 2006-09-29 2008-04-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306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406642B2 (en) * 2010-06-03 2013-03-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moving toner from longitudinal member in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293A (ja) * 2001-02-02 2002-08-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317632A (ja) * 2005-05-11 2006-1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41117A (ja) * 2006-03-10 2007-09-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1077A (ja) * 2009-03-12 2010-09-24 Kyocera Mita Corp 湿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湿式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CN104281033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815A (zh) * 2017-06-15 2019-01-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91225A (zh) * 2017-09-13 2019-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91225B (zh) * 2017-09-13 2022-06-17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05229A1 (en) 2015-07-23
CN104808464B (zh) 2018-02-09
JP2015138203A (ja) 2015-07-30
US9285718B2 (en)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846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997612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0375933C (zh) 转印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4216256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145019B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76387A (zh) 定影装置
CN1053199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89691C (zh) 中间转印带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5010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flat pigment
CN104777733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62873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5210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4424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ifference in lightness between colors in toner image forming units
CN10482035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73088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3088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38131A (ja)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67B2 (ja) トナー像の画像ずれ補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4595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71193B (zh) 曝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432068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3419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8084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59295C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