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2693A -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 Google Patents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2693A
CN104802693A CN201510201787.2A CN201510201787A CN104802693A CN 104802693 A CN104802693 A CN 104802693A CN 201510201787 A CN201510201787 A CN 201510201787A CN 104802693 A CN104802693 A CN 104802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bunk
floating ceiling
middle level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17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平
马知才
何兴华
徐长生
杨亦
唐晓冬
刘金山
金佳白
唐燕
汪赟
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017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2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2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2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行走底盘;与行走底盘连接的车头;车厢,设在行走底盘上,厢腔内设座椅,座椅与座椅铰接,座椅靠背配合座椅演变为宿营椅铺,特点:还包括车厢浮动顶棚和浮动顶棚驱动机构,车厢浮动顶棚与车厢配合,浮动顶棚驱动机构设在车厢浮动顶棚上;车厢腔内设中层宿营机构,中层宿营机构的上方设顶层宿营机构,当车厢浮动顶棚下行至与车厢厢体闭合的状态时,构成于顶层宿营机构与车厢浮动顶棚之间的宿营空间消失,当由浮动顶棚驱动机构驱使车厢浮动顶棚上行时,顶层宿营机构与车厢浮动顶棚之间的宿营空间建立。能满足坐乘与随车宿营的双重要求;增加宿营人数;封闭性及宿营环境好;减少车辆的投用数量。

Description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背景技术
以野外作战部队即野战部队为例,担负着诸如野外训练、野外试射各种武器乃至战时野外作战任务;以武警部队为例,担负着对诸如火灾、水灾、灾区的灾后救援以及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维稳之类的任务;以科考部门为例,担负着对诸如地形地貌、山脉、海洋乃至冰川之类的勘察勘探任务,等等。
为了给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部队战士和科考队员等提供相对舒适、安全的临时宿营环境,具有宿营功能的车辆颇受青睐。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相应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407981Y推荐的“运兵宿营车”,该专利方案以载重车辆为基础,将车箱一侧的侧板(专利称主侧板)通过铰链与车箱底板连接并且同时用铰链与另一侧的侧板(专利称后侧板)连接,在该一侧以及另一侧的侧板即在主、副侧板的相背一侧的下方各焊接T形槽卡座,进而在副侧板的外侧上方设置用于固定帐篷立杆的篷杆安装座(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第2段)。该专利相对于先有技术如CN1057030A及CN1169928A而言具有结构简单的长处,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结构丧失了坐乘功能(无座椅),因而部队只能以站姿或席地而坐的方式坐于车箱底板上,增加战士的劳累与困顿;其二,由于在车辆抵达驻地并宿营时需要搭建篷布,因而操作麻烦并且效率低;其三,由于只能以车箱底板作为床铺,因而得以宿营的人数受到限制;其四,由于其属于敞篷车范畴,因而封闭效果差,部队在随车远途跋涉过程中易受风雨雪之类的侵袭;其五,如果将车箱作为与主车连接的挂车,那么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影响行进速度,再一方面安全性有失可靠。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044500A介绍有“软篷防弹运兵宿营车”,该专利申请方案在宿营时虽然能以可折展的座椅作为床铺,但是由于需将座椅靠背向车箱的箱腔外翻转至趋于水平的状态,因而表现为露天宿营,并且该专利申请方案的宿营人数受到较大的限制(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6至0022段)。
如业界所知,不论是普通的客车还是特种车辆,依据不同的用途对其底盘的长度和整车的高度等均受相应的设计规范的约束,否则会影响安全性。也就是说通常不允许随心所欲地增大车辆底盘的长度和整车的高度。于是在受到设计规范制约的车辆的车厢高度、车厢长度及底盘长度与尽可能满足较多人员宿营之间产生了矛盾,以目前见诸的底盘长度为12m并且整车高度为4m的封闭式车厢的车辆为例(车厢的长度仅为9.6m),如果凭借可翻转的座椅,那么在驻地宿营时仅能供十来个人躺卧。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一次运兵时投用的车辆数量,但是既带来资源浪费又造成对兵员管理(例如向战士下达任务、贯彻精神等等)的影响。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乘坐与宿营功能兼备而藉以满足战士在驻地随车宿营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车厢的有限空间而藉以显著增加宿营人数、有益于保障车厢与外界的封闭性而藉以体现优异的宿营环境、有便于显著减少车辆的投用数量并且方便地对随车战士管理而藉以节约车辆资源并且及时向随车战士下达各类任务和/或临时贯彻相关精神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包括一行走底盘;一用于牵引所述行走底盘行进的并且与行走底盘连接的车头;一车厢,该车厢设置在所述的行走底盘上,在该车厢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座椅,该座椅的座椅靠背通过角度调节器与座椅铰接,并且当座椅靠背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器调节至水平状态时,该座椅靠背配合所述座椅演变为宿营椅铺,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在宿营时用于增加所述车厢的车厢腔高度的车厢浮动顶棚和一用于驱动车厢浮动顶棚向上或向下位移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车厢浮动顶棚对应于车厢的顶部并且与车厢相配合,浮动顶棚驱动机构设置在车厢浮动顶棚上并且与所述厢体活动连接;在所述车厢腔内并且以腾空于所述座椅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一中层宿营机构,而在对应于该中层宿营机构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顶层宿营机构,其中:当由所述浮动顶棚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下行并且下行至与所述车厢的车厢厢体相闭合的状态时,构成于顶层宿营机构与车厢浮动顶棚之间的宿营空间消失,而当由所述浮动顶棚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上行时,所述顶层宿营机构与车厢浮动顶棚之间的宿营空间建立。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车厢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左端隔设有一洗手间,而在车厢腔的右端配设有一饮水机,并且在车厢的右端配设有一后厢门,而在车厢的前侧和/或后侧配设有侧厢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厢的前侧和后侧的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车厢窗。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车厢浮动顶棚朝向所述车厢的车厢腔的一侧具有一浮动顶棚框架,所述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设置在浮动顶棚框架上,该浮动顶棚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换向主传动齿轮箱、第一、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第一、第二、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支承在所述浮动顶棚框架上,该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上,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具有一第一输出轴和一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与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与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以及第二中间主传动齿轮箱三者彼此对应,并且位于浮动顶棚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其中: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的前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固定,该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的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与第一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换向齿轮箱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的前侧左端,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的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与第二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换向齿轮箱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的前侧右端,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的后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固定,该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的第一齿轮箱输出轴与第三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而该第三换向齿轮箱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的后侧左端,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的第二齿轮箱输出轴与第四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而该第四换向齿轮箱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的后侧右端,第一螺杆的上端与第一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上,下端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二螺杆的上端与第三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上,下端与车厢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三螺杆的上端与第二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上,下端与车厢的顶部转动配合,第四螺杆的上端与第四换向齿轮箱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上,下端与车厢的顶部转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浮动顶棚框架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螺杆轴承座,在螺杆轴承座上配设有一螺杆轴承,第一、第二、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的中部与螺杆轴承相配合;在所述的车厢的顶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的位置各固定有一螺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的下端构成有螺杆螺纹,该螺杆螺纹与螺套的螺套内螺纹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层宿营机构包括中层铺位支承架、中层前铺位、中层后铺位和中层中间铺位,中层铺位支承架与车厢的车厢腔固定,中层前铺位和中层后铺位在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侧的座椅的上方的位置与中层铺位支承架连接,该中层前、后铺位的位置相互对应,中层中间铺位在位于中层前、后铺位之间的位置铰接在中层铺位支承架上,并且相邻中层中间铺位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子让位腔,所述的顶层宿营机构同时对应于所述中层前、后铺位以及中层中间铺位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层宿营机构包括顶层铺位支承架、顶层前铺位、顶层后铺位和顶层中间铺位,顶层铺位支承架在对应所述中层铺位支承架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车厢的车厢腔固定,顶层前铺位在对应于所述中层前铺位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上,顶层后铺位在对应于所述中层后铺位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上,并且顶层前、后铺位的数量彼此相等以及位置相互对应,顶层中间铺位在位于顶层前、后铺位之间的位置支承在顶层铺位支承架上,并且相邻顶层中间铺位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让位腔。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中层中间铺位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中层铺位支承架铰接,而该中层中间铺位朝向中层前铺位的一侧通过挂钩与中层前铺位挂着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厢浮动顶棚上并且位于车厢浮动顶棚的顶部设置有兼有逃生功能的换气窗,并且还设置有检修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设置于车厢的车厢腔内的座椅供战士坐乘并且在宿营时将座椅靠背翻转至水平状态而使座椅靠背配合座椅演变为宿营椅铺,因而能满足坐乘与随车宿营的双重要求;之二,由于增设了中层宿营机构和顶层宿营机构,因而有利于充分利用车厢的有限空间,增加宿营人数;之三,由于车厢浮动顶棚能与车厢良好配合,因而能体现理想的封闭性并营造良好的宿营环境;之四,由于可容纳的宿营人员得以显著增加,因而既可减少车辆的投用数量而节约资源,又能依需向随车战士下达各类任务及贯彻相关精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浮动顶棚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车厢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将车厢浮动顶棚向上举升时的状态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将车厢浮动顶棚向下位移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行走底盘1,依据专业常识,所谓的行走底盘1是指凭借轮子11运动,在行走底盘1上还配设有行李箱12以及备附有活动拉梯13(下面还要提及);给出了一用于牵引所述行走底盘1行进的并且与行走底盘连接(传动连接)的车头2;给出了一车厢3,该车厢3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在该车厢3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前侧和后侧)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座椅31,该座椅31的座椅靠背311通过角度调节器3111与座椅31铰接,并且当座椅靠背311通过前述角度调节器3111调节至水平状态时,该座椅靠背311配合前述座椅31演变为宿营椅铺312(图7示)。
由于本发明是以行走底盘1的长度为12m、整车高度为4m(自地坪至下面将要提及的车厢浮动顶棚4的顶部)以及车厢长度为9.6m为例的,因而前述的对应于车厢腔两侧的座椅31的数量各有七个,每个座椅31供两人乘坐,于是本实施例可供二十八人乘坐,车头2的驾驶室通常为两人,整车累计人员达三十人。此外,前述的角度调节器3111既可以采用铰链,也可以使用目前车辆上广为使用的汽车座椅调角器。由于前述的行走底盘1和车头2的详细结构为公知技术范畴,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宿营运兵车还包括有一在宿营时用于增加前述车厢3的车厢腔高度的车厢浮动顶棚4和一用于驱动车厢浮动顶棚4向上或向下位移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车厢浮动顶棚4对应于车厢3的顶部并且与车厢3相配合,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设置在车厢浮动顶棚4上并且与厢体3活动连接;在前述车厢腔内并且以腾空于前述座椅31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一中层宿营机构6,而在对应于该中层宿营机构6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顶层宿营机构7。其中:当由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4下行并且下行至与车厢3的车厢厢体相闭合的状态时,构成于顶层宿营机构7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消失(也可称没收),而当由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4上行时,顶层宿营机构7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建立。
在本实施例中,在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驱使车厢浮动顶棚4向上位移即向上浮起的程度设计为0.55m(即55㎝),藉以满足构成前述宿营空间的要求,同时不致以使车厢3过度超高。
仍请参见图1并且结合图4和图5,在前述车厢3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左端隔设有一洗手间32a,而在车厢腔的右端配设有一饮水机32b,并且在车厢3的右端配设有一后厢门33a,前述的活动拉梯13在行走底盘1上的配置位置对应于该后厢门33a。在车厢3的前侧和后侧配设有侧厢门33b。当然如果仅在车厢3的前侧或后侧设置侧厢门33b,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此外,在前述的车厢3的前侧和后侧的中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车厢窗34。
前述车厢浮动顶棚4朝向前述车厢3的车厢腔的一侧具有一浮动顶棚框架42,由此可知呈罩壳状的车厢浮动顶棚4是以浮动顶棚框架42为载体的,前述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设置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
请参见图2,作为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的第一个(也可称第一种)实施例结构,其包括电机51、减速箱52、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第一、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4、55、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支承在前述浮动顶棚框架42上,该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具有一第一输出轴531和一第二输出轴532,第一输出轴531与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532与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以及第二中间主传动齿轮箱55三者彼此对应,并且位于浮动顶棚框架4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具体而言,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和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彼此形成前、中和后的位置关系。其中:前述的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前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42固定,该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1与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前侧左端,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2与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前侧右端,由图所示,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以及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三者保持于左、中和右的位置关系。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后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42固定,该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的第一齿轮箱输出轴551与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传动连接,而该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后侧左端,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的第二齿轮箱输出轴552与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传动连接,而该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后侧右端,由此可知,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以及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三者保持于左、中和右的位置关系,第一螺杆56的上端与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前述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二螺杆57的上端与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三螺杆58的上端与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四螺杆59的上端与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
由图2所示,在前述的浮动顶棚框架42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螺杆轴承座41,在螺杆轴承座41上配设有一螺杆轴承411,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中部与螺杆轴承411相配合。由图2的示意可知,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以前述螺杆轴承411为界,上部为光杆段,而下部为螺纹段。
请参见图4并且仍结合图2,在前述的车厢3上即在车厢3的顶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位置各采用螺套固定螺钉351固定有一螺套35,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下端构成有螺杆螺纹(即前述的螺纹段),该螺杆螺纹与螺套35的螺套内螺纹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与车辆的车载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请见图10和图11并且结合图1和图2,当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工作,例如电机51以逆时针运动的方式工作时,由电机51带动减速箱52,由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带动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由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第一输出轴531带动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由该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1带动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由该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带动第一螺杆56上升,并且由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2带动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由该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带动第三螺杆58上行。与此同时,由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第二输出轴532带动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由该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的第一齿轮箱输出轴551带动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由该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带动第二螺杆57上行,并且由第二中部传动齿轮箱55的第二齿轮箱输出轴552带动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由该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带动第四螺杆59上行,随着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同步上行而将浮动顶棚框架42向上举升,由浮动顶棚框架42使车厢浮动顶棚4向上浮起,浮起程度如前述为0.55m,其状态由图10所示,具体而言,下面还要提及的顶层宿营机构7的顶层前、中后铺位72、74、73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即睡眠空间建立。电机51反向工作时,那么车厢浮动顶棚4下行并且处于与构成于车厢3的上部的四周边缘部位的车厢台阶面36(图4所示)相配合的状态,即车厢浮动顶棚4与车厢3闭合,前述的顶层前、中、后铺位72、74、73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即供战士睡眠的空间消失(没收),该状态由图11所示。
请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其是在对应于前述车厢3的车厢台阶面36的四个角部各设置一作用缸37,将作用缸37的作用缸柱371与浮动顶棚框架42的角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作用缸37采用油缸,由管路与车辆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控制连接。当作用缸37工作例如作用缸柱371向缸体外伸展时,则由作用缸柱371将浮动顶棚框架42向上托举,反之亦然。
请参见图4至图6和图8,前述的中层宿营机构6包括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中层前铺位62、中层后铺位63和中层中间铺位64,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与车厢3的车厢腔固定,中层前铺位62和中层后铺位63在分别对应于前述两侧的座椅31的上方的位置与中层铺位支承架61连接,该中层前、后铺位62、63的位置相互对应,中层中间铺位64在位于中层前、后铺位62、63之间的位置铰接在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上,并且相邻中层中间铺位6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子让位腔641,前述的顶层宿营机构7同时对应于所述中层前、后铺位62、63以及中层中间铺位64的上方。当使用时,可在对应于爬铺梯子让位腔641的位置临时放置支承于车厢3的底板上的爬铺梯子65。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中层前铺位62有三张,中层后铺位63有四张,而中层中部铺位64有三张,以供十人宿营。
请参见图9并且继续结合图4至图6,前述的顶层宿营机构7包括顶层铺位支承架71、顶层前铺位72、顶层后铺位73和顶层中间铺位74,顶层铺位支承架71在对应前述中层铺位支承架61的上方的位置与车厢3的车厢腔固定,顶层前铺位72在对应于前述中层前铺位62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顶层后铺位73在对应于所述中层后铺位63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并且顶层前、后铺位72、73的数量彼此相等以及位置相互对应,顶层中间铺位74在位于顶层前、后铺位72、73之间的位置支承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并且相邻顶层中间铺位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让位腔741。当使用时,可在对应于爬铺梯让位腔741的位置临时放置支承于车厢3的底板上的爬铺梯75。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顶层前铺位72以及顶层后铺位73各有四张,而顶层中间铺位64有三张,以便供十一人宿营。此外,由于顶层宿营机构9的右端尚存在冗余空间,因而可以增设一附加铺位76,以供另一人宿营。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车厢3的车厢腔的右端设置一后爬梯38(图1、图4和图5示)。
优选地,前述的中层中间铺位64的一侧即朝向中层后铺位63的一侧通过铰链642与中层铺位支承架61铰接,但也可以通过铰链642与中层后铺位63铰接,而中层中间铺位64朝向中层前铺位6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挂钩643,该组挂钩643与中层前铺位62挂着连接。由图5示意的箭头可知,在宿营状态下中层中间铺位64由挂钩643挂着于中层前铺位62的骨架上,而在非宿营状态下将挂钩643与中层前铺位62分离并将其向上翻转到与用于吊挂中层后铺位63的中层后铺位吊杆631相贴靠的竖直状态。当然,也可以将中层中间铺位64朝向中层前铺位62的一侧通过铰链642与中层铺位支承架61铰接,但也可以通过铰链642与中层前铺位62铰接,中层中间铺位64朝向中层后铺位63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一组挂钩643,该组挂钩643与中层后铺位63的骨架挂着连接,在非宿营状态下将挂钩643与中层后铺位63分离并将其向上翻转到与用于吊挂中层前铺位62的中层前铺位吊杆621相贴靠的竖直状态。之所以在非宿营状态下需将中层中间铺位64向上翻起,是因为其位置恰好对应于车厢3的车厢腔的过道的上方,过道即为两侧的两排座椅31之间的空间,因此如果不将中层中间铺位64翻起,那么会影响车厢腔内的行人通行。
优选地,在前述的车厢浮动顶棚4上并且位于车厢浮动顶棚4的顶部设置有兼有逃生功能的换气窗43,并且还设置有检修窗44。进而,还可在车厢浮动顶棚4的左端设置一空调45。
请见图7,如前述,由于座椅31有分别位于车厢腔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侧的两列,并且具有十四个(每列七个),因而当座椅靠背311翻转至趋于水平状态时,配合座椅31共有八张即八个宿营椅铺312,以供八名人员宿营。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的车厢3可供三十人或三十一人宿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包括一行走底盘(1);一用于牵引所述行走底盘(1)行进的并且与行走底盘(1)连接的车头(2);一车厢(3),该车厢(3)设置在所述的行走底盘(1)上,在该车厢(3)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座椅(31),该座椅(31)的座椅靠背(311)通过角度调节器(3111)与座椅(31)铰接,并且当座椅靠背(311)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器(3111)调节至水平状态时,该座椅靠背(311)配合所述座椅(31)演变为宿营椅铺(3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在宿营时用于增加所述车厢(3)的车厢腔高度的车厢浮动顶棚(4)和一用于驱动车厢浮动顶棚(4)向上或向下位移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车厢浮动顶棚(4)对应于车厢(3)的顶部并且与车厢(3)相配合,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设置在车厢浮动顶棚(4)上并且与所述厢体(3)活动连接;在所述车厢腔内并且以腾空于所述座椅(31)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一中层宿营机构(6),而在对应于该中层宿营机构(6)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顶层宿营机构(7),其中:当由所述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4)下行并且下行至与所述车厢(3)的车厢厢体相闭合的状态时,构成于顶层宿营机构(7)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消失,而当由所述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车厢浮动顶棚(4)上行时,所述顶层宿营机构(7)与车厢浮动顶棚(4)之间的宿营空间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3)的车厢腔内并且位于车厢腔的左端隔设有一洗手间(32a),而在车厢腔的右端配设有一饮水机(32b),并且在车厢(3)的右端配设有一后厢门(33a),而在车厢(3)的前侧和/或后侧配设有侧厢门(33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厢(3)的前侧和后侧的上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车厢窗(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浮动顶棚(4)朝向所述车厢(3)的车厢腔的一侧具有一浮动顶棚框架(42),所述的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设置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该浮动顶棚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减速箱(52)、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第一、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4、55)、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支承在所述浮动顶棚框架(42)上,该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具有一第一输出轴(531)和一第二输出轴(532),第一输出轴(531)与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532)与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传动连接,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以及第二中间主传动齿轮箱(55)三者彼此对应,并且位于浮动顶棚框架(4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其中: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前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42)固定,该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1)与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前侧左端,第一中间传动齿轮箱(54)的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输出轴(542)与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前侧右端,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在对应于换向主传动齿轮箱(53)的后侧的位置与浮动顶棚框架(42)固定,该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的第一齿轮箱输出轴(551)与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传动连接,而该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后侧左端,第二中间传动齿轮箱(55)的第二齿轮箱输出轴(552)与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传动连接,而该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固定在浮动顶棚框架(42)的后侧右端,第一螺杆(56)的上端与第一换向齿轮箱(541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所述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二螺杆(57)的上端与第三换向齿轮箱(551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三螺杆(58)的上端与第二换向齿轮箱(542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第四螺杆(59)的上端与第四换向齿轮箱(5521)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浮动顶棚框架(42)上,下端与车厢(3)的顶部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浮动顶棚框架(42)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螺杆轴承座(41),在螺杆轴承座(41)上配设有一螺杆轴承(411),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中部与螺杆轴承(411)相配合;在所述的车厢(3)的顶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位置各固定有一螺套(35),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56、57、58)和第四螺杆(59)的下端构成有螺杆螺纹,该螺杆螺纹与螺套(35)的螺套内螺纹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层宿营机构(6)包括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中层前铺位(62)、中层后铺位(63)和中层中间铺位(64),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与车厢(3)的车厢腔固定,中层前铺位(62)和中层后铺位(63)在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侧的座椅(31)的上方的位置与中层铺位支承架(61)连接,该中层前、后铺位(62、63)的位置相互对应,中层中间铺位(64)在位于中层前、后铺位(62、63)之间的位置铰接在中层铺位支承架(61)上,并且相邻中层中间铺位(6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子让位腔(641),所述的顶层宿营机构(7)同时对应于所述中层前、后铺位(6263)以及中层中间铺位(64)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宿营机构(7)包括顶层铺位支承架(71)、顶层前铺位(72)、顶层后铺位(73)和顶层中间铺位(74),顶层铺位支承架(71)在对应所述中层铺位支承架(61)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车厢(3)的车厢腔固定,顶层前铺位(72)在对应于所述中层前铺位(62)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顶层后铺位(73)在对应于所述中层后铺位(63)的上方的位置连接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并且顶层前、后铺位(72、73)的数量彼此相等以及位置相互对应,顶层中间铺位(74)在位于顶层前、后铺位(72、73)之间的位置支承在顶层铺位支承架(71)上,并且相邻顶层中间铺位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爬铺梯让位腔(7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层中间铺位(64)的一侧通过铰链(642)与所述中层铺位支承架(61)铰接,而该中层中间铺位(64)朝向中层前铺位(62)的一侧通过挂钩(643)与中层前铺位挂着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厢浮动顶棚(4)上并且位于车厢浮动顶棚(4)的顶部设置有兼有逃生功能的换气窗(43),并且还设置有检修窗(44)
CN201510201787.2A 2015-04-24 2015-04-24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Pending CN104802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1787.2A CN104802693A (zh) 2015-04-24 2015-04-24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1787.2A CN104802693A (zh) 2015-04-24 2015-04-24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2693A true CN104802693A (zh) 2015-07-29

Family

ID=5368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1787.2A Pending CN104802693A (zh) 2015-04-24 2015-04-24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269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9794Y (zh) * 2003-03-03 2004-04-07 孙学年 双层升降式房车
US20060130231A1 (en) * 2004-11-22 2006-06-22 Gardner Stewart E Stow-away bed
CN101365607A (zh) * 2006-01-05 2009-02-11 英提尔汽车公司 可折叠平放的座椅组件
CN202264694U (zh) * 2011-10-24 2012-06-06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越野型野外展开式宿营车
CN204124028U (zh) * 2014-09-05 2015-01-28 张兴洪 适用于带斗车型的背驮式房车结构
CN204623278U (zh) * 2015-04-24 2015-09-09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9794Y (zh) * 2003-03-03 2004-04-07 孙学年 双层升降式房车
US20060130231A1 (en) * 2004-11-22 2006-06-22 Gardner Stewart E Stow-away bed
CN101365607A (zh) * 2006-01-05 2009-02-11 英提尔汽车公司 可折叠平放的座椅组件
CN202264694U (zh) * 2011-10-24 2012-06-06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越野型野外展开式宿营车
CN204124028U (zh) * 2014-09-05 2015-01-28 张兴洪 适用于带斗车型的背驮式房车结构
CN204623278U (zh) * 2015-04-24 2015-09-09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2475B1 (en) Multi-level expandable trailer
CN103857592A (zh) 可转换为双层床的飞机沙发椅
US5018778A (en) Pickup truck attachment apparatus
CN109789918A (zh) 用于客机的舱室模块及布局
US2152713A (en) Automobile trailer
CN204623278U (zh)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2609794Y (zh) 双层升降式房车
CN204623279U (zh) 具有车厢临时增高功能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US2577836A (en) Mobile dwelling
CN204567413U (zh) 具有三层铺位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201249682Y (zh) 一种由首尾相接的双层床铺组成的床组
CN104802692A (zh) 具有车厢临时增高功能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104802693A (zh) 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104228643B (zh) 一种车载卧铺及车辆
FR2552727B1 (fr) Installation de couchage pour cabines de conduite de vehicules routiers
JP6029129B1 (ja) トレーラーハウス
DE202010014492U1 (de) Transportable Wohnraumzelle, Wohnmobil sowie teilintegriertes Wohnmobil
CN104802694B (zh) 具有三层铺位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WO2008073026A1 (en) Bed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CN109653538A (zh) 应急保障方舱
CN207241499U (zh) 一种可以独立变形成床的车辆座椅
CN2728877Y (zh) 升降式客车
CN201506288U (zh) 乘坐宿营多用途客车
CN2936866Y (zh) 新型卧铺、座双过道多用客车
CN205381318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上层卧铺的爬梯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