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1729A -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1729A
CN104771729A CN201510155897.XA CN201510155897A CN104771729A CN 104771729 A CN104771729 A CN 104771729A CN 201510155897 A CN201510155897 A CN 201510155897A CN 104771729 A CN104771729 A CN 104771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fructus
herba
se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58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蕾
王茂玉
朱同娥
崔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558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1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1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西洋参、党参、麦冬、蕨麻、当归、肉苁蓉、蒲公英、白术、绞股蓝、冬瓜子、天花粉、白薇、紫苏子、干姜、补骨脂、白茅根、白芨、粗叶卷柏、牛蒡子、白芥子、延胡索、竹茹、马兜铃、胡桃仁、石见穿、大乌金草、甘草、蛤蚧、白僵蚕。本发明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扶正固本、润肺清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散结消肿、止咳祛痰、理气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能提高患者的综合体能,对免疫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降低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能长期带瘤生活的具体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在西医中,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早期癌症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全面彻底切除大的肿瘤病灶,但患者身体经过手术的打击后,一般都比较衰弱,免疫系统低下,而未清除的微小肿瘤病灶可能会趁机成长,易造成癌症的复发。所以,手术治疗后并不意味着癌症已经治好了,还需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彻底清除癌细胞,防止肺癌、肝癌的复发。但目前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手术治疗能将癌症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手术后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后遗现象也是明显的;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是经长期的临床验证总结配置而成,从整体出发,针对引发肺癌的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病因对症下药,以扶正祛邪为主,辅以润肺清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咳祛痰、凉血止血、理气止痛,对病人进行全身调理,提高患者的综合体能,提高对患者免疫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缓解症状、降低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达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延长生存时间,能长期带瘤生活的具体疗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肺癌的辅助治疗效果较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扶正固本、润肺清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咳祛痰、凉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肺癌的辅助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72~90g 党参69~87g 麦冬66~84g 蕨麻63~80g
当归60~77g 肉苁蓉57~75g 蒲公英55~72g 白术52~68g
绞股蓝48~65g 冬瓜子45~61g 天花粉43~57g 白薇40~55g
紫苏子37~52g 干姜35~47g 补骨脂32~45g 白茅根30~42g
白芨27~40g 粗叶卷柏25~37g 牛蒡子22~35g 白芥子20~33g
延胡索18~30g 竹茹15~27g 马兜铃12~24g 胡桃仁10~20g
石见穿8~17g 大乌金草7~15g 甘草5~12g 蛤蚧3~9g 白僵蚕1~6g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75~87g 党参73~84g 麦冬70~81g 蕨麻67~77g
当归64~74g 肉苁蓉60~71g 蒲公英58~69g 白术55~65g
绞股蓝52~62g 冬瓜子49~59g 天花粉46~54g 白薇43~52g
紫苏子40~49g 干姜38~44g 补骨脂35~42g 白茅根33~40g
白芨30~37g 粗叶卷柏28~34g 牛蒡子25~32g 白芥子23~29g
延胡索21~27g 竹茹18~24g 马兜铃15~20g 胡桃仁13~17g
石见穿12~15g 大乌金草10~13g 甘草7~10g 蛤蚧4~7g 白僵蚕2~4g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84g 党参79g 麦冬76g 蕨麻73g 当归69g
肉苁蓉66g 蒲公英64g 白术60g 绞股蓝58g 冬瓜子55g
天花粉51g 白薇48g 紫苏子45g 干姜41g 补骨脂39g
白茅根36g 白芨34g 粗叶卷柏31g 牛蒡子28g 白芥子26g
延胡索23g 竹茹20g 马兜铃18g 胡桃仁15g 石见穿13g
大乌金草11g 甘草8g 蛤蚧5g 白僵蚕3g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西洋参、麦冬、蕨麻、蒲公英、白术、绞股蓝、冬瓜子、白薇、紫苏子、干姜、补骨脂、白茅根、白芨、粗叶卷柏、牛蒡子、竹茹、马兜铃、胡桃仁、石见穿、大乌金草、甘草、蛤蚧等中药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当归、肉苁蓉、天花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白芥子洗净晾干,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延胡索洗净晾干,用黄酒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白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8g的药丸。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肾经。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治:气虚阴专火旺,咳嗽痰血,虚热烦烦倦,内热消渴,口燥烟干。《本草求原》: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现代研究证明: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西洋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血两亏诸证。《德配本草》载:“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对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都有影响,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还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抗辐射、降压的作用。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名医别录》载:“麦冬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麦冬含有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同时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的产生,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
蕨麻:味甘;苦;寒。归脾;胃经。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现代研究证明:蕨麻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对平滑肌有一定影响,并有强心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慢性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治肾阳虚衰;腰痛脚弱。《本经》载:“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本草汇言》载:“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肉苁蓉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Ea花结的形成。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滇南本草》载:“治诸疮肿毒,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薄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功效,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本经逢原》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术有强壮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对白细胞减少症有升白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养心健脾、益气和血、清热解毒、祛痰化瘀。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中记载:绞股蓝补气养阴,清肺化痰,养心安神,生精固精。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治疗与保健。
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入肺;大肠经。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主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症。《本草述钩元》载:“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要药。”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冬瓜子有显著的免疫促进作用,增加宽斑形成细胞数,对胰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本经逢原》载:“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天花粉富含天花粉蛋白,有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繁衍,减少免疫细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细胞数,能降低血糖活性,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白薇: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肝经。清热益阴;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治湿热;身热斑疹;潮热骨蒸;肺热咳嗽;产后虚烦;热淋;血淋;咽喉肿痛;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本经》载:“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薇素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对肺炎球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等作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药品化义》载:“苏子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隔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苏子有降低血脂、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癌,以及显著的抑菌作用。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干姜浸剂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均有明显功效。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心包;脾;胃;肺经。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骨脂能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率。能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强阴道角化,增加子宫重量。有致光敏作用,内服或外涂皮肤,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能增强免疫和内分泌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骨髓造血。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尚有止血、抗肿瘤、延缓衰老、抑菌及杀虫作用。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本经》载:“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茅根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明显缩短血浆的复钙时间,对福氏及宋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作用。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肺;肝;胃经。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治咳嗽痰多;咳血;乳腺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日华子本草》载:“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芨富含胶质、淀粉、挥发油等,有效抵抗杆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外伤出血。
粗叶卷柏:味淡;性凉。归肝、肺、心三经。清热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肺痨;便血;痢疾;烫火伤;刀伤出血。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药品化义》载:“能升能降,力解热毒,苦能清火,辛能疏风,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牛蒡子可抑制尿蛋白排泄,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血糖,对子宫及肠管有抑制作用,所含的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肝;脾;胃;心包经。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纲目》载:”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芥子有显著的抗刺激、抗菌作用,增加支气管分泌活性,祛痰。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纲目》载:“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延胡索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催眠、安定作用,兴奋胃肠平滑肌,显著扩张冠状血管,能引起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对肌肉有松驰作用。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脾;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本草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瘀血,消痈痿肿毒。
马兜铃:味苦;辛;性寒。归肺经。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水肿。《本草求原》:治肺中湿热,声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儿麻疹内陷,喘满声喑,宜加用之。
胡桃仁:味甘;涩;性温。归肾;肝;肺经。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主治:腰痛脚弱;尿频;遗尿;阳痿;遗精;久咳喘促;肠燥便秘;石淋及疮疡瘰疬。《医学衷中参西录》: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证。其性又能消坚开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杖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现代医学证明:胡桃仁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胡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胡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石见穿: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大乌金草: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温肺祛痰;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治:风寒咳嗽;风湿性关节痛;胃痛;腹痛;牙痛。《湖南药物志》:补脾胃,益肺肾,祛痰,杀虫,止血。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
白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药性论》:《日华子》、苏颂、元素皆取其性属阳,风热为阳邪,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引发肺癌的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病因对症下药,有扶正固本、润肺清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咳祛痰、凉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能对病人进行全身调理,提高患者的综合体能,提高对患者免疫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缓解症状、降低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达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延长生存时间,能长期带瘤生活的具体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西洋参72~90g 党参69~87g 麦冬66~84g 蕨麻63~80g
当归60~77g 肉苁蓉57~75g 蒲公英55~72g 白术52~68g
绞股蓝48~65g 冬瓜子45~61g 天花粉43~57g 白薇40~55g
紫苏子37~52g 干姜35~47g 补骨脂32~45g 白茅根30~42g
白芨27~40g 粗叶卷柏25~37g 牛蒡子22~35g 白芥子20~33g
延胡索18~30g 竹茹15~27g 马兜铃12~24g 胡桃仁10~20g
石见穿8~17g 大乌金草7~15g 甘草5~12g 蛤蚧3~9g 白僵蚕1~6g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西洋参、麦冬、蕨麻、蒲公英、白术、绞股蓝、冬瓜子、白薇、紫苏子、干姜、补骨脂、白茅根、白芨、粗叶卷柏、牛蒡子、竹茹、马兜铃、胡桃仁、石见穿、大乌金草、甘草、蛤蚧等中药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当归、肉苁蓉、天花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白芥子洗净晾干,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延胡索洗净晾干,用黄酒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白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8g的药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西洋参75~87g 党参73~84g 麦冬70~81g 蕨麻67~77g 当归64~74g
肉苁蓉60~71g 蒲公英58~69g 白术55~65g 绞股蓝52~62g 冬瓜子49~59g
天花粉46~54g 白薇43~52g 紫苏子40~49g 干姜38~44g 补骨脂35~42g
白茅根33~40g 白芨30~37g 粗叶卷柏28~34g 牛蒡子25~32g 白芥子23~29g
延胡索21~27g 竹茹18~24g 马兜铃15~20g 胡桃仁13~17g 石见穿12~15g
大乌金草10~13g 甘草7~10g 蛤蚧4~7g 白僵蚕2~4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西洋参84g 党参79g 麦冬76g 蕨麻73g 当归69g
肉苁蓉66g 蒲公英64g 白术60g 绞股蓝58g 冬瓜子55g
天花粉51g 白薇48g 紫苏子45g 干姜41g 补骨脂39g
白茅根36g 白芨34g 粗叶卷柏31g 牛蒡子28g 白芥子26g
延胡索23g 竹茹20g 马兜铃18g 胡桃仁15g 石见穿13g
大乌金草11g甘草8g蛤蚧5g白僵蚕3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肺癌患者6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6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7.3岁。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本发明药物辅助治疗,口服,
每日3次,每次2丸,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肺癌的病况,分别予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
3、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癌病灶基本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癌病灶的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50%,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或出现新的病灶。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治愈率30%,总有效率83.3%。
对照组中治愈6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治愈率20%,总有效率63.3%。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赵××,男,45岁。该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一开始是咳嗽,后来咳痰及呼吸困难,开始其家人认为是支气管炎,整个治疗过程都是按照感冒和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情况愈发严重。后来来院检查,确诊为肺癌。在西医手术及化疗外,辅以本发明所述中药药丸辅助治疗,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3个疗程后,患者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病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消失,4周未有复发,已治愈。
2、孙××,女,58岁。患者有咳嗽、有浓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身体乏力、恶心等症状,来院检查,确诊为肺癌。在西医手术及化疗外,辅以本发明所述中药药丸辅助治疗,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3个疗程后,患者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病灶面积减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4周未扩散,病情基本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是经长期的临床验证总结配置而成,从整体出发,针对引发肺癌的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病因对症下药,方中肉苁蓉、补骨脂、胡桃仁、蛤蚧等中药可益肾补肺、纳气平喘;方中党参、麦冬、白术、西洋参等中药健脾补肺、补气养阴、润肺清心;方中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方中延胡索、石见穿等中药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中白茅根、白芨、粗叶卷柏等中药可止咳祛痰、凉血止血;方中绞股蓝、天花粉、白薇、蒲公英、冬瓜子、牛蒡子等中药可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中干姜、白芥子、大乌金草等中药可温肺化痰、化痰逐饮;方中紫苏子、竹茹、马兜铃等中药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中甘草可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具有扶正固本、润肺清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咳祛痰、凉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能对病人进行全身调理,提高患者的综合体能,提高对患者免疫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缓解症状、降低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达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延长生存时间,能长期带瘤生活的具体疗效。

Claims (4)

1.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72~90g 党参69~87g 麦冬66~84g 蕨麻63~80g
当归60~77g 肉苁蓉57~75g 蒲公英55~72g 白术52~68g
绞股蓝48~65g 冬瓜子45~61g 天花粉43~57g 白薇40~55g
紫苏子37~52g 干姜35~47g 补骨脂32~45g白茅根30~42g
白芨27~40g 粗叶卷柏25~37g 牛蒡子22~35g 白芥子20~33g
延胡索18~30g 竹茹15~27g 马兜铃12~24g 胡桃仁10~20g
石见穿8~17g 大乌金草7~15g 甘草5~12g 蛤蚧3~9g 白僵蚕1~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75~87g 党参73~84g 麦冬70~81g 蕨麻67~77g
当归64~74g 肉苁蓉60~71g 蒲公英58~69g 白术55~65g
绞股蓝52~62g 冬瓜子49~59g 天花粉46~54g 白薇43~52g
紫苏子40~49g 干姜38~44g 补骨脂35~42g 白茅根33~40g
白芨30~37g 粗叶卷柏28~34g 牛蒡子25~32g 白芥子23~29g
延胡索21~27g 竹茹18~24g 马兜铃15~20g 胡桃仁13~17g
石见穿12~15g 大乌金草10~13g 甘草7~10g 蛤蚧4~7g 白僵蚕2~4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84g  党参79g  麦冬76g  蕨麻73g  当归69g
肉苁蓉66g  蒲公英64g  白术60g  绞股蓝58g  冬瓜子55g
天花粉51g  白薇48g  紫苏子45g  干姜41g  补骨脂39g
白茅根36g  白芨34g  粗叶卷柏31g  牛蒡子28g  白芥子26g
延胡索23g  竹茹20g  马兜铃18g  胡桃仁15g  石见穿13g
大乌金草11g 甘草8g 蛤蚧5g 白僵蚕3g。
4.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西洋参、麦冬、蕨麻、蒲公英、白术、绞股蓝、冬瓜子、白薇、紫苏子、干姜、补骨脂、白茅根、白芨、粗叶卷柏、牛蒡子、竹茹、马兜铃、胡桃仁、石见穿、大乌金草、甘草、蛤蚧等中药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党参、当归、肉苁蓉、天花粉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白芥子洗净晾干,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延胡索洗净晾干,用黄酒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白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8g的药丸。
CN201510155897.XA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771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5897.XA CN104771729A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5897.XA CN104771729A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1729A true CN104771729A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1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5897.XA Pending CN104771729A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172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2699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夏修菲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肺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37684A (zh) * 2019-04-23 2019-12-06 辽宁抗风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治疗肺癌食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8439A (zh) * 2019-11-07 2020-06-05 陈海林 一种治疗肺癌和抗肺癌转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28520A (zh) * 2021-06-02 2022-02-11 陈凤羽 清肺修复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0808A (zh) * 2012-12-11 2013-02-27 魏海霞 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042971A (zh) * 2014-07-17 2014-09-17 宋海平 用于治疗阴虚毒热型肺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0808A (zh) * 2012-12-11 2013-02-27 魏海霞 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042971A (zh) * 2014-07-17 2014-09-17 宋海平 用于治疗阴虚毒热型肺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美凤等: "中药配伍对马兜铃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31 December 2010,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HTTP://WWW.SDA.GOV.CN/WS01/CL0844/10242.HTML》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2699A (zh) * 2015-12-18 2016-03-02 夏修菲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肺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37684A (zh) * 2019-04-23 2019-12-06 辽宁抗风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治疗肺癌食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8439A (zh) * 2019-11-07 2020-06-05 陈海林 一种治疗肺癌和抗肺癌转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28520A (zh) * 2021-06-02 2022-02-11 陈凤羽 清肺修复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56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771729A (zh) 一种用于肺癌辅助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440A (zh) 一种用于女性内分泌紊乱调理的药丸及制备方法
CN105148039A (zh) 一种用于缓解肿瘤放疗后反应的中药药丸及制备方法
CN1029408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432412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78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055984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92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86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寒饮咳嗽的中药片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5666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3899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口周皮炎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98555A (zh) 一种用于产后关节痛缓解与护理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687738A (zh) 一种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67696A (zh) 一种用于肾阴虚型慢性肾盂肾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840874A (zh) 一种用于动脉瘤术后康复治疗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358A (zh) 一种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丸及制备方法
CN1029496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935171B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气雾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9778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肾石症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63586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461A (zh) 一种用于防治小儿风热型感冒的中药片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6269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肺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9749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