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5130B - 管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管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5130B
CN104755130B CN201480002763.8A CN201480002763A CN104755130B CN 104755130 B CN104755130 B CN 104755130B CN 201480002763 A CN201480002763 A CN 201480002763A CN 104755130 B CN104755130 B CN 104755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xis direction
inner cylinder
chimerism
se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7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5130A (zh
Inventor
千田高宽
木村恭大
桑野阳郎
桑野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55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5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27Quick-acting type 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38Union screw connectors, e.g. hollow screw or sleeve having external thr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A61M2039/267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having a sealing sleeve around a tubular or solid stem portion of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1)的特征在于,由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构成,第一连接器(2)具备:外筒(22);形成有在嵌合状态下能够使液体流通的液体通路(23c)的连通部(23);以及设置于连通部周围且在非嵌合状态下密闭外筒开口部(22a)的环状阀体(24),第二连接器(3)具备:在嵌合状态下将环状阀体(24)压入的内筒(32);内侧阀体,其在非嵌合状态下密闭内筒开口部(32a),并且在嵌合状态下被经由内筒开口部(32a)进入内筒(32)内的连通部压入;以及第一密封部件(41),其至少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在嵌合状态下,将穿插于内筒开口部(32a)的连通部(23)与内筒开口部(32a)之间液密地密封,在连通部(23)的、在嵌合状态下进入内筒(32)内侧的部分设置有液体通路(23c)。

Description

管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根管的连接的管连接构造,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将留置于患者体内的管与连接于各种医疗设备等的管连接的管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以维持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等为目的,有时将各种医疗设备与留置于患者体内的管连接而使用。具体地说,例如针对由于泌尿器的功能及其周围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难以通过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尿的患者,将所谓集尿袋、与一端侧从患者的尿道插入到膀胱而留置的导尿管连接而使用。而且,从患者体内排出的尿储存在与导尿管的另一端侧相连接的集尿袋中。
通常,上述导尿管的一端侧留置于患者的膀胱,因此上述集尿袋无法从患者分离而使用,由此,患者在进行所谓康复训练、沐浴等时也不得不与经由导尿管与膀胱相连的集尿袋一起移动。因而,考虑到使用集尿袋的患者有可能由于集尿袋的位置、状态导致尿液倒流至膀胱内而引发尿路感染症状。
因此,特别是,在使用这种集尿袋时,期望在导尿管的中途设置由能够拆卸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的管连接构造,使得患者能够在将集尿袋暂时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移动。
而且,作为这种由能够拆卸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的管连接构造,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管连接构造。在专利文献1的管连接构造中,在图8中示出管连接构造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剖视图,第一连接器100具备:第一连接部101,其在轴线方向一端侧(在图中为右侧)与未图示的一侧的管相连接;外筒102,其位于比第一连接部101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在图中为左侧)的位置;连通管103,其在外筒102内侧沿外筒102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形成能够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路;环状阀体104,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连通管103的周围;以及第一螺旋弹簧105,其包围连通管103周围而配置,对环状阀体104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施力,另外,第二连接器150具备:第二连接部151,其与未图示的另一侧的管相连接;内筒152,其位于比第二连接部151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进入外筒102内侧而将环状阀体104向轴线方向一端侧压入;内侧阀体153,其设置于内筒152的内侧;以及第二螺旋弹簧154,其对内侧阀体153向轴线方向一端侧施力。
根据该管连接构造,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150连接时,如图8所示液体能够在管连接构造内流通。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150非连接时,第一连接器10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通过被第一螺旋弹簧105施力的环状阀体104而被液密地密封,第二连接器150的轴线方向一端侧通过被第二螺旋弹簧154施力的内侧阀体153而被液密地密封。因而,如果在导尿管的中途设置上述管连接构造,则通过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患者能够在与集尿袋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1428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由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导尿管那样的对生物体使用的管的连接构造并使其能够分离的情况下,在将分离状态的两个连接器连接时,从防止发生感染等观点出发,需要预先对连接器的外表面进行消毒。
但是,在图8示出的现有技术的管连接构造中,通过第二连接器150的内筒152压入第一连接器100的环状阀体104,而使液体能够在管连接构造内流通,因此,为了防止液体从管连接构造内漏出,需要将内筒152与环状阀体104的抵接部分液密地进行密封。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管连接构造中,为了确保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150的连接状态下的、环状阀体104与内筒152的抵接部分处的密封,在环状阀体104的外表面设置从该外表面突出的环状凸部104a,并且在与环状阀体104的外表面相对的、内筒152的向内凸缘部152a的外表面设置用于供环状凸部104a嵌入的环状凹部152b。
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管连接构造中,当在用于生物体的管的连接构造中不可缺少的、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150的连接之前进行外表面的消毒时,例如难以使用浸润了药剂的布等对从外表面凹下的环状凹部152b内进行擦拭。
另外,特别是,在能够使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拆下并反复使用这些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在从第一连接器拆下第二连接器之后,需要从附着有在管内流动的液体的上述外表面去除该液体,但是在图8示出的管连接构造中,无法充分擦拭进入环状凹部152b内的液体。
由此,在将上述以往的管连接构造用作对生物体使用的管的连接构造时,存在由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150的外表面上的细菌的繁殖等导致的例如尿路感染增加和其它卫生方面的问题。
而且,在图8示出的管连接构造中,在从第一连接器100拆下第二连接器150之后的、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150的非连接状态下,特别是,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100的环状阀体104位于从外筒10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开口部102a较深地进入外筒102内侧(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由此环状阀体104的外表面也难以进行消毒和液体去除。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连接构造,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之前进行这些连接器的基于药剂涂覆的消毒等,从而能够在清洁的状态下使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为用于生物体的管的连接构造,由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该第一连接器在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与管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器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具有与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嵌合,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液体能够从所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内部通过而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之间流通,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非嵌合状态下,防止液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内部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漏出,以及防止液体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内部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漏出,该管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外筒,其位于比所述第一连接部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位置;连通部,其在该外筒的内侧从轴线方向一端侧延伸至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外筒开口部,并且形成有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能够使所述液体流通的液体通路;以及环状阀体,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连通部的周围,且在所述非嵌合状态下密闭所述外筒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外筒开口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内筒,其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接部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进入所述外筒的内侧而将所述环状阀体向轴线方向一端侧压入;内侧阀体,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内筒的内侧,在所述非嵌合状态下嵌入于该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内筒开口部而密闭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被经由所述内筒开口部而进入所述内筒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连通部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压入;以及第一密封部件,其至少设置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在所述嵌合状态下,将穿插于所述内筒开口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连通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在所述连通部的、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进入所述内筒内侧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液体通路。
在此,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内筒在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缩径部,该缩径部设置有所述内筒开口部并且内径缩小,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向所述缩径部的内面侧延伸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缩径部的内径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朝向轴线方向一端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延伸设置到所述缩径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延伸设置到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环状阀体与所述内筒的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面上设置有从该相对面突出并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与另一相对面抵接的环状的第二密封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备第一弹性体,该第一弹性体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对所述环状阀体朝向该外筒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施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具备第二弹性体,该第二弹性体对所述内侧阀体朝向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施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第一连接器的连通部的液体通路设置于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在第二连接器的内筒开口部中穿插而进入内筒内侧的部分,并且,第一密封部件至少设置于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在嵌合状态下将穿插于内筒开口部中的第一连接器的连通部的外周面与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因此在嵌合状态下液体能够在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与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之间流通,并且能够防止液体从管连接构造内漏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中,能够利用第一密封部件防止嵌合状态下的液体的漏出,因此无需在第一连接器的端面以及第二连接器的端面上形成用于防止嵌合状态下的液体漏出的凹部。因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这些端面的消毒,同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擦去附着于端面的液体、异物。
结果是,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在连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时能够在清洁的状态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后的状态表示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的(a)是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二连接器的内筒的主要部分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b)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一连接器的、与第二连接器相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分解第一连接器而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一连接器的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分解第二连接器而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二连接器的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后的状态表示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二密封部件的形成方式的变形例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二连接器的内筒上的引导槽部的形状的、内筒的外周面的展开图,(b)和(c)是表示引导槽部的变形例的形状的、内筒的外周面的展开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管连接构造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以从第二连接器拆下的状态表示图8的管连接构造的第一连接器的、沿管连接构造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的管连接构造1由第一连接器2以及安装于第一连接器2的第二连接器3构成,例如在相互连接构成导尿管的两根管时使用,该导尿管将从患者体内排出的尿从膀胱引导到集尿袋。
在此,如在图1和图2中用沿管连接构造1的轴线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右侧为轴线方向一端侧、左侧为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剖视图所示,第一连接器2在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与未图示的两根管中的一侧的管的端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另外,第二连接器3在第二连接器3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具有与另一侧的管的端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另外,在图1示出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器3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嵌合而成为嵌合状态,在图2示出的情况下,成为从第一连接器2拆下第二连接器3的非嵌合状态。
此外,与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相连接的管并不限定于导尿管,与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相连接的管也可以是一端侧留置于患者体内而供例如血液、腹水/胸水、胆汁、消化管液、手术区浸出液、手术区的清洗液、脑脊液的引流液(drainage liquid)、腹膜透析液等其它液体在内部流动的医疗和护理用的管。
在此,图1和2示出的第一连接器2具备:与导尿管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外筒22,其位于比第一连接部21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位置;连通部23,其在外筒22内侧与外筒2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从轴线方向一端侧延伸至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外筒开口部22a;以及环状阀体24,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连通部23的周围。
并且,在第一连接器2上设置有刚性支承部件25和螺旋弹簧等第一弹性体26,该刚性支承部件25沿环状阀体24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面而设置,该螺旋弹簧等第一弹性体26以包围连通部23周围的姿势设置在外筒22内侧,并经由刚性支承部件25对环状阀体24始终向外筒开口部22a侧施力。此外,刚性支承部件25在包围连通部23的状态下与环状阀体24一起沿外筒22的轴线方向滑动位移。因而,在刚性支承部件25与连通部23之间能够任意地以压缩姿势配置O型环25a,该O型环25a用于防止液体在刚性支承部件25的内周面与连通部23的外周面之间不经意地流动,由橡胶材料等形成。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作为第一弹性体26的螺旋弹簧能够替换为能够对环状阀体24始终朝向外筒2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施力的弹性体、例如圆筒状或者将内外表面形成为波纹形状的筒状的橡胶部件等。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代替螺旋弹簧而配置的第一弹性体26也能够与环状阀体24或者刚性支承部件25一体地形成,而设为所谓机械弹簧等。
如图1和2所示,第一连接部21由第一管状部分21a以及外径比第一管状部分21a大的圆盘状部分21b构成,该第一管状部分21a被插入到管的端部并具有形成有使端部摩擦接合的多个锥形状的层差的外表面,在第一管状部分21a和圆盘状部分21b的各自的中心轴线上形成有能够使液体流通的流路。
另外,如图1和2所示,外筒22的内外直径均比第一管状部分21a大,是从外筒2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至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外筒开口部22a为止具有大致相同内径(直径)的圆筒形状。而且,外筒2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被第一连接部21的圆盘状部分21b液密地密封。此外,图1等示出的外筒22的外周面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形,但是能够将外筒22的外周面设为任意的形状。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外筒2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向内突起部22b,该向内突起部22b在使后文中详细说明的第二连接器3与第一连接器2嵌合时使用。
连通部2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第一连接部21的圆盘状部分21b。而且,如图1和2所示,连通部23具有圆管状的主体部23b以及将主体部23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密闭的前端部分23a。另外,在主体部23b的侧壁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在图示中为三个的液体通路23c。因此,从第一连接部21流入的液体能够从连通部23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开口部分通过而流入到连通部23内,并且从液体通路23c向连通部23的外部流出。此外,液体通路23c形成于主体部23b的侧壁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部分。具体地说,液体通路23c形成于如下位置,即,在使后文中详细说明的第二连接器3与第一连接器2嵌合的图1示出的嵌合状态下,液体能够经由液体通路23c而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轴线方向一端、与外筒22内的比环状阀体24的轴线方向另一端的位置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空间之间流通。
环状阀体24在将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拆下的、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与连通部23一起将外筒开口部22a密闭,防止液体从第一连接器2的内部向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漏出,即防止液体从外筒开口部22a漏出。具体地说,环状阀体24设置于连通部23与外筒22之间,在位于外筒开口部22a的状态下,与位于环状阀体24的半径方向内侧的连通部23的前端部分23a一起密闭外筒开口部22a。此外,在将第一弹性体26设置于第一连接器2内侧的情况下,环状阀体24在未受到来自外部的输入的状态下,通过对环状阀体24始终朝向外筒22的外筒开口部22a施力的第一弹性体26而向外筒开口部22a移动。此外,环状阀体24例如能够由弹性材料形成。
在此,图1和2示出的第二连接器3具备:第二连接部31,其与构成导尿管的两根管中的、集尿袋侧的管等相连接;圆筒状的内筒32,其位于比第二连接部31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以及盖状的内侧阀体33,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内筒32的内侧且设置在内筒32的中心轴线上。
并且,第二连接器3在内筒32的内侧具有螺旋弹簧等第二弹性体34,该第二弹性体34对内侧阀体33始终朝向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施力。具体地说,第二连接器3具有弹性体支承部件35,该弹性体支承部件35设置有在嵌合状态下供盖状的内侧阀体33与第二弹性体34一起嵌入的圆柱状突起部分,第二弹性体34以包围弹性体支承部件35的圆柱状突起部分的周围的姿势设置。另外,盖状的内侧阀体33具有在图1示出的嵌合状态下收容第二弹性体34的弹性体收容部33a,第二弹性体34以与弹性体收容部33a的底部分和弹性体支承部件35抵接的状态配置。
另外,如图5所示,能够将支承第二弹性体34的弹性体支承部件35设置于内筒32与第二连接部31的圆台状部分31b之间。而且,作为弹性体支承部件35能够使用以下部件,即,将圆环状部分和配置于该圆环状部分内侧的圆盘状的弹簧支承部分例如在它们的周向的三处通过三根棒状连结部分进行连结、并且在弹簧支承部分上设置有圆柱状突起部分的部件。
而且,在该第二连接器3中,在图1示出的嵌合状态下,第二弹性体34被收容于弹性体收容部33a的内侧,因此能够尽可能防止第二弹性体34与在第二连接器3内流动的液体之间的接触,能够抑制尿液等液体向第二弹性体34附着。其结果,能够防止尿路结石等析出于第二弹性体34、弹性体收容部33a。
在此,与上述第一弹性体26同样地,作为第二弹性体34的螺旋弹簧能够替换为能够对内侧阀体33朝向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施力的弹性体、例如圆筒状或者将内外表面形成为波纹形状的筒状的橡胶部件等。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代替螺旋弹簧而配置的第二弹性体34还能够与内侧阀体33一体地形成而设为所谓机械弹簧(mechanical spring)等。
如图1和2所示,第二连接部31由第二管状部分31a和中空的圆台状部分31b构成,该第二管状部分31a被插入到管的端部并具有形成有使端部摩擦接合的多个锥形状的层差的外表面,该中空的圆台状部分31b位于第二管状部分31a与内筒32之间,内外径从第二管状部分31a朝向内筒32逐渐增加。
另外,如图1和2所示,内筒32呈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至轴线方向另一端侧而具有比外筒22的内径稍小的外径的圆筒形状。而且,在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置有在内筒32的中心轴线上开口的内筒开口部32a。具体地说,内筒32在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环状的缩径部32b,在该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置有内筒开口部32a。另外,内筒3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被第二连接部31的圆台状部分31b液密地封闭。另外,内筒32的内周面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形,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至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为止具有大致固定的内径。并且,缩径部32b的内径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朝向轴线方向一端侧逐渐减小。此外,内筒32的内周面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另外,内筒32的外周面能够设为能够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22嵌合的任意的形状。并且,只要缩径部32b的内径小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部分,则缩径部32b的内径可以不是逐渐减小,缩径部32b也可以具有大致固定的内径。
并且,内侧阀体33在内筒32的内侧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内筒32的中心轴线上。内侧阀体33例如由弹性材料形成,形成为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开口的盖状。而且,内侧阀体33在图1示出的、使第二连接器3与第一连接器2嵌合的嵌合状态下,被经由内筒开口部32a而进入内筒32内的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压入,位于内筒32的内侧。另外,内侧阀体33在图2示出的、将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拆下的非嵌合状态下,位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内筒开口部32a,盖状形状的底部分嵌入内筒开口部32a而将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密闭。此外,在第二连接器3的内侧设置有后述的第二弹性体34的情况下,内侧阀体33在未受到来自外部的输入的状态下,通过对内侧阀体33始终朝向内筒32的内筒开口部32a施力的第二弹性体34而向内筒开口部32a移动。
另外,这种管连接构造1在图1示出的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以及图2示出的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非嵌合状态下发挥以下功能。
在图1示出的嵌合状态下,进入外筒22内侧的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部分即缩径部32b与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抵接,同时反抗第一弹性体26的作用力而将环状阀体24向外筒22的内侧压入,并且,与第二连接器3的内侧阀体33抵接的连通部23反抗第二弹性体34的作用力而经由内筒开口部32a进入内筒32的内侧并将内侧阀体33向内筒32的内侧压入。由此,环状阀体24和内侧阀体33分别打开,例如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管的液体能够如图1的箭头所示从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连接部21经由设置于连通部23的侧壁的液体通路23c而在外筒22和内筒32内流动,并且流入到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连接部31。因而,能够使液体从一侧的管经由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向另一侧的管流通。
另一方面,在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通过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分离,如果设置有第一弹性体26,则在上述嵌合状态下被内筒32向外筒22的内侧压入的环状阀体24基于第一弹性体26从压缩姿势释放的回复力而滑动位移至外筒2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而且,环状阀体24嵌入到连通部23的前端部分23a与外筒开口部22a之间,由此外筒22的外筒开口部22a被密闭。另外,如果设置有第二弹性体34,则在上述嵌合状态下被连通部23向内筒32的内侧压入的内侧阀体33基于第二弹性体34从压缩姿势释放的回复力而朝向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位移。而且,内侧阀体33嵌入到内筒开口部32a,而内筒32的内筒开口部32a被密闭。
其结果,环状阀体24和内侧阀体33分别关闭,能够防止在各管内流动的液体从连接器漏出。
而且,在设置有上述那样的第一弹性体26和第二弹性体34时,在将第一连接器2从第二连接器3拆下之后的、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通过第一弹性体26和第二弹性体34的作用力,环状阀体24和内侧阀体33分别将外筒2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以及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密闭,因此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能够反复安装和拆下而使用多次。
于是,通过上述结构,特别是,在将管连接构造1设置于将一端侧留置于患者的膀胱并且将另一端侧安装于集尿袋的导尿管的中途的情况下,能够根据状况将集尿袋与患者分离而使用。因而,患者能够与集尿袋分开而进行所谓康复训练、沐浴等,并且,能够消除因集尿袋的位置、状态导致尿液向膀胱内部倒流、及由该倒流引起尿路感染的症状的隐患,这一点较理想。
此外,在一旦将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连接之后,就不会将第一连接器2从第二连接器3拆下而以始终使这些连接器2、3嵌合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不一定必须设置上述第一弹性体26和第二弹性体34,因此在本发明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能够省略第一弹性体26和第二弹性体34中的至少一个。
而且,在该管连接构造1中,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下,为了防止液体从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的内部漏出,如图1和2所示,第二连接器3具备第一密封部件41,该第一密封部件41至少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在嵌合状态下,将插入到内筒开口部32a中的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外周面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此外,由于第一密封部件41将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外周面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因此设置于连通部23的液体通路23c当然设置于在嵌合状态下进入内筒32的内侧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在嵌合状态下液体通路23c不位于比内筒开口部32a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内筒32的内侧)的位置,则无法经由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使液体流通。
此外,第一密封部件41只要在嵌合状态下能够将插入到内筒开口部32a中的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外周面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密封部件41能够由弹性部件形成。另外,第一密封部件41可以在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上如图5所示那样设置在整周上,或者,虽然并未图示,但是还能够构成为,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并在插入有连通部23时被挤压而在整周范围内将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1,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液体通路23c设置于在嵌合状态下穿插于第二连接器3的内筒开口部32a而进入内筒32的内侧的部分,并且第一密封部件41至少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在嵌合状态下将穿插于内筒开口部32a中的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外周面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因此在嵌合状态下液体能够在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一端与第二连接器3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之间流通,并且能够防止液体从管连接构造1内漏出。此外,若在嵌合状态下液体通路23c延伸至比内筒开口部32a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则在由第一密封部件41密封的内筒32的外侧形成液体的流路,液体有可能从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抵接面漏出。
另外,根据管连接构造1,在非嵌合状态下,在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面以及第二连接器3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不需要形成难以进行消毒或者难以去除液体的、用于防止嵌合状态下的液体的漏出的凹部,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这些端面的消毒,同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擦去附着于端面的液体、异物。其结果,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1在连接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时能够确保清洁的状态。
并且,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未嵌合的非嵌合状态下,第二连接器3的、内侧阀体33与内筒开口部32a夹持第一密封部件41而相互嵌合,因此与不夹持第一密封部件41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非嵌合状态下的内筒开口部32a处的液密性。因此,例如与不使用第一密封部件41的连接器相比,能够使用弹力低的第二弹性体34,其结果,能够减轻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时的使用者的负担。此外,在由弹性材料形成内侧阀体33的情况下,内侧阀体33与第一密封部件41良好地紧贴,能够进一步提高非嵌合状态下的内筒开口部32a处的液密性,因此即使进一步减小第二弹性体34的弹力,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液密性。因而,能够进一步减轻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时的使用者的负担。
在此,在装卸各连接器2、3时,特别是将第二连接器3一边扭转一边向第一连接器2压入或者将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拔出而装卸时,连通部23在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密封部件41的表面上沿轴线方向和内筒32的周向滑动。因而,期望第一密封部件41对于该滑动具有耐久性和耐漏液性。特别是,在用于患者长时间安装而使用的导尿管的管连接构造1中,要求对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反复进行的装卸具有耐久性和耐漏液性。
因而,如图1、图2以及3的(a)所示,第一密封部件41优选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向内筒32的内侧延伸设置。更具体地说,第一密封部件41优选向缩径部32b的内面32c侧延伸设置。根据该情况,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41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延伸设置并较大地设置第一密封部件41,能够增加第一密封部件41与内筒32的粘接面积,能够提高第一密封部件41的耐久性。而且,其结果,还能够提高耐漏液性。
另外,如图1、图2和3的(a)所示,在内筒32的缩径部32b的内径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朝向轴线方向一端侧逐渐减小的情况下,优选将延伸设置第一密封部件41的范围设为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到比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范围R内,如图示那样,更优选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根据该情况,如上所述,较大地设置第一密封部件41,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部件41相对于装卸各连接器2、3时的滑动的耐久性。而且,其结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漏液性。
此外,关于内筒32的内侧的、比缩径部32b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部位,比缩径部32b更靠内筒32内侧的位置的截面面积变大,因此在此流通的液体的流速降低。因而,例如在将管连接构造1应用于导尿管的情况下,在比缩径部32b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位置容易残留从患者体内经由导尿管排出的尿路结石等固体物。与此相对,当使第一密封部件41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超过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而延伸设置到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时,第一密封部件41在比缩径部32b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位置妨碍流速降低的液体的流通,从体内排出的尿路结石等更容易残留于内筒32的内侧。因而,优选将第一密封部件41设置于比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范围R内,从在抑制尿路结石等的残留的同时提高第一密封部件41的耐久性和耐漏液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
并且,在管连接构造1中,优选将第一密封部件41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具体地说,在图1、图2以及3的(a)示出的情况下,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根据该情况,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而较大地设置该第一密封部件41,能够增大第一密封部件41与内筒32的粘接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部件41相对于装卸各连接器时的滑动的耐久性。其结果,还能够提高耐漏液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在从嵌合状态转变为非嵌合状态时,能够通过与连通部23抵接的第一密封部件41更有效地擦去附着于进入内筒32内侧的连通部23周边的液体。并且,在嵌合状态下,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端面上的第一密封部件41与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抵接,能够提高环状阀体24与内筒32的端面相抵接的部分处的密封性。并且,在没有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端面上而是仅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设置到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情况下,难以充分确保第一连接器2的连通部23的、形成有液体通路23c的部分通过内筒开口部32a期间的密封性,然而,在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于内筒32的端面上的结构中,在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时,在环状阀体24和内侧阀体33分别打开之前,延伸设置于端面上的第一密封部件41就与环状阀体24抵接。因而,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过程中能够充分确保这些连接部处的液密性。
此外,如图1、图2以及3的(a)所示,特别优选将第一密封部件41配置成从内筒32的内面32c经由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到达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这是由于,如果使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的两侧而由第一密封部件41沿轴线方向夹持缩径部32a,则特别能够提高相对于向内筒32周向的滑动的耐久性。
在此,图3的(a)示出的、设置于内筒开口部32a的第一密封部件41的厚度T优选在0.5~1.0mm的范围内。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41的厚度T设为上述范围的厚度,能够确保内筒开口部32a处的密封性,同时将第二连接器3的端面设为清洁状态。
此外,在将第一密封部件41的厚度T设为小于0.5mm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密封性,或/及第一密封部件41的耐久性有可能降低。另外,在将厚度T设为大于1.0mm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时,难以在非嵌合状态下擦去附着于第二连接器3的端面的液体等,特别是,有可能在第一密封部件41周边的细微部分产生擦拭残留。
另外,在此,如图3的(a)所示,在将第一密封部件41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延伸设置到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的情况下,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到位于端面上的第一密封部件41的径向外端为止的沿径向测定的长度L优选在0.5~1.0mm的范围内。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41的长度L设为上述范围的长度,能够确保耐压性,并且能够消除基于擦拭的擦拭残留。
此外,在将第一密封部件41的长度L设为小于0.5mm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确保耐压性。另外,在将长度L设为大于1.0mm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基于擦拭的擦拭残留。
此外,在预先成形的内筒32的内侧使用公知的粘接剂来安装独立成形的第一密封部件41或者通过熔接等来安装独立成形的第一密封部件41,由此能够实现第一密封部件41向内筒32的安装。另外,也能够通过使用构成内筒32的材料以及构成第一密封部件41的材料,利用双色成形来形成内筒32和第一密封部件41,从而实现第一密封部件41向内筒32的安装。
而且,在该管连接构造1中,优选的是,如图1和2所示,在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以及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的相对面S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面上,设置从该相对面突出并在嵌合状态下与另一相对面抵接的环状的第二密封部件42,其中,在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时,相对面S1与第二连接器3的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相对,相对面S2与环状阀体24相对。此外,在图示中,在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42。根据该情况,在基于上述第一密封部件41实现的防止漏液的基础上,在嵌合状态下在整周范围内与另一相对面抵接的第二密封部件42还能可靠地密封第二密封部件42的抵接部分。因而,例如即使在向内筒32内反复插拔连通部23而导致第一密封部件41扭曲或者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向第二密封部件42的外侧漏出。并且,仅通过第一密封部件41难以充分确保连通部23的、形成有液体通路23c的部分通过内筒开口部32a期间的密封性,然而,在该结构中,在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时,在环状阀体24和内侧阀体33分别打开之前,第二密封部件42就进行抵接。因而,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过程中,能够充分确保这些连接部处的液密性。此外,使用第二密封部件42来确保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过程中的液密性的结构,在没有将第一密封部件41延伸设置于内筒32的端面上而是仅从内筒开口部32a的内周面设置到缩径部3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此外,第二密封部件42能够与所配置的相对面一体地形成,或者也能够制作成独立的环状部件并且例如使用公知的粘接剂或者通过熔接等来安装于所配置的相对面而形成。在像这样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为与环状阀体24、内筒32独立的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与环状阀体24、内筒32的材质无关地使用期望的材质形成第二密封部件42,由此,能够使用第二密封部件42来发挥预期的密封性,从这一点来看优选。
另外,从维持耐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上述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
并且,如果能够进行密封,则设置于一个相对面上的第二密封部件42和在嵌合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件42所抵接的另一相对面能够分别由弹性材料或者刚性材料形成,或者还能够由弹性材料形成一个相对面而由刚性材料形成另一相对面。但是,在将第二密封部件42形成于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的情况下,优选由弹性材料形成第二密封部件42,由刚性材料形成在嵌合状态下与第二密封部件42抵接的内筒32的相对面S2。根据该情况,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二密封部件42在嵌合状态下与内筒32的由刚性材料形成的相对面S2抵接并被挤压,从而在第二密封部件42的抵接部分更可靠地进行密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液体向第二密封部件42的外侧漏出。另外,内筒32在将环状阀体24向外筒22的内侧压入时使用,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
而且,在该管连接构造1中,优选的是,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未嵌合的非嵌合状态下,在第一连接器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面和第二连接器3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将除了第一密封部件41和第二密封部件42所处的部分以外的各自的表面区域S3、S4设为平坦面。
具体地说,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器2在位于外筒22的外筒开口部22a的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件42的情况下,在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使相对面S1的除第二密封部件42的形成区域以外的表面部分与连通部23的前端部分23a的外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由此,能够将位于外筒22的外筒开口部22a的、由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S1与连通部23的前端部分23a外表面形成的第一连接器2的端面,在除第二密封部件42以外的部分(表面区域S3)设为平坦面。另外,优选的是,第二连接器3在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使嵌入到内筒开口部32a中的内侧阀体33的外表面与内筒32的相对面S2的除第一密封部件41的形成区域(在相对面S2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件42的情况下,为第一密封部件41的形成区域和第二密封部件42的形成区域两者)以外的表面部分位于大致同一平面。由此,能够将在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由内侧阀体33的外表面和内筒32的相对面S2形成的第二连接器3的端面,在除第一密封部件41(在相对面S2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件42的情况下,为第一密封部件41和第二密封部件42两者)以外的部分(表面区域S4)设为平坦面。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中的任一个端面上均不存在现有技术那样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因此在将第一连接器2从第二连接器3拆下而设为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之后,能够使用布等容易而且不残留地可靠地擦去附着于这些连接器端面上的液体、异物。另外,后续的基于涂覆药剂进行的连接器端面的消毒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而且,在该管连接构造1中,在图2示出的非嵌合状态下,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中的任一个端面均不会深入至外筒22或者内筒32的内侧,而是在外筒2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或者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露出,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附着于这些端面上的液体的去除以及端面的消毒。
从这种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使第一连接器2的端面的表面区域S3位于与外筒22的另一端侧的端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另外,在此,如在图3的(b)中示出非嵌合状态下的第一连接器2的放大剖视图那样,优选将第二密封部件42从相对面突出的突出高度H设为,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件42通过与相对面抵接并被挤压而大致消失的程度的高度,具体地说设为0.5~1.5mm。由此,在嵌合状态下,环状阀体24的相对面与内筒32的相对面以相互接触的程度接近,能够大大提高基于第二密封部件42的密封性。
此外,在将突出高度H设为小于0.5mm的情况下,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下,有可能产生液体漏出,并且在将突出高度H设为大于1.5mm的情况下,难以擦去附着于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件的端面上的液体等,特别是,有可能在第二密封部件42的半径方向内侧和外侧的细微部分产生擦拭残留。
此外,在图3的(b)中示出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的形态,但是,如上所述,还能够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第二连接器3的内筒32,如图6所示,还能够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第一连接器2的环状阀体24和第二连接器3的内筒32两者。此外,在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环状阀体24和内筒32两者的情况下,各第二密封部件42可以配置于在嵌合状态下相互分离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在嵌合状态下相互抵接的位置、例如环状阀体24侧的第二密封部件42与内筒32侧的第二密封部件42相对的位置。此外,从充分提高第二密封部件42的密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如图6所示地将各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在嵌合状态下相互抵接的位置。
而且,优选将第二密封部件42的宽度W设为0.5~1.5mm。在第二密封部件42的宽度W小于0.5mm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密封性,另一方面,在宽度W大于1.5mm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件42的、与周围的表面部分之间的层差变大,担心无法充分得到由将端面设为平坦面而实现的容易擦去液体的优点。
另外,优选将第二密封部件42的内径D设为8~10mm。在将第二密封部件42的内径D设为小于8mm的情况下,被第二密封部件42包围的表面部分变窄,例如难以用拇指擦拭该表面部分,并且,在将内径D设为大于10mm的情况下,连接器端面的外周缘与第二密封部件42的距离接近,因此难以对该外周缘与第二密封部件42之间进行擦拭。
此外,在图1等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为圆环状,但是只要是能够在图1示出的嵌合状态下包围内筒开口部32a而密封内筒开口部32a的形状,则第二密封部件42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
并且,在除了第一密封部件41以外还将第二密封部件42设置于第一连接器2的相对面的情况下,优选以在嵌合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件42与第一密封部件41接触并包围第一密封部件41的形态配置第二密封部件42。这是由于,通过使密封部件41、42相互挤压来维持耐压性。
而且,由于在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将这些连接器相互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例如如图4所示地在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开口部22a的内周面上设置朝向外筒22的内侧突出的一个以上、优选彼此相对的两个向内突起部22b,并且,如图5所示地在第二连接器3的内筒32的外周面上,与向内突起部22b的配置位置和个数对应地设置引导槽部32d,在此设置两个引导槽部32d,其中,该引导槽部32d在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开口,并且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朝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延伸。
在此,在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开口部22a设置有上述那样的向内突起部22b时,能够于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非嵌合状态下通过第一弹性体26的作用力而位于外筒开口部22a的环状阀体24的、与各向内突起部22b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如图4所示那样设置供内突起部22b进入的凹部24a。通过设置凹部24a,能够在外筒22的外筒开口部22a设置向内侧突出的向内突起部22b,此外,能够使环状阀体24的表面部分如图2所示那样在非嵌合状态下位于与外筒2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而且,由于使由第一弹性体26的压缩和复原引起的、环状阀体24的与刚性支承部件25一起进行的在外筒22内的位移,始终与外筒22的轴线方向平行且以相对于外筒22相同的姿势进行,因此能够在外筒22的内面上如图4所示那样例如设置两个与外筒2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直线槽22c(在图4中仅图示下侧的直线槽22c),并且在刚性支承部件25的外周面的、与直线槽22c对应的各周向位置上设置嵌合凸部25b,该嵌合凸部25b也与外筒2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嵌合于直线槽22c内而在直线槽22c内滑动。
在此,如在图7的(a)中用内筒32的外周面32e的展开图所示那样,图5示出的引导槽部32d以在全长范围内比向内突起部22b的宽度稍宽的槽宽度,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在图7中为右侧)朝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在图7中为左侧),沿内筒32的外周面32e以相对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姿势延伸。而且,在引导槽部32d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形成有三处弯曲部位32f,引导槽部32d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朝向内筒3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以凸状的山形弯曲。
在形成这种向内突起部22b和引导槽部32d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相互嵌合状态下的固定能够通过如下步骤实现:为了使向内突起部22b在对应的引导槽部32d的内侧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滑动,将外筒22相对于内筒32拧入,并且在向内突起部22b到达引导槽部32d的弯曲部位32f之后,在对外筒22的稍大的拧入力作用下,使向内突起部22b越过引导槽部32d的、山形的弯曲部位32f,由此实现上述固定。此外,在使具有这种向内突起部22b和引导槽部32d的连接器2、3成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引导槽部32d以相对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姿势形成,因此与引导槽部32d以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平行的姿势形成的情况相比,使用者能够用更弱的力量使其处于嵌合状态。
在该引导槽部32d中,在向内突起部22b越过弯曲部位32f时,能够产生咔哒声,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被固定这一情况,并且,上述弯曲部位32f还发挥防止第一连接器2从第二连接器3不经意地脱落而将它们相互锁定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该引导槽部32d中,能够设为在对管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拉力时,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脱落,因此在将该管接合构造设置于上述说明的导尿管的中途的情况下,能够设为在对管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拉力时,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脱落。因而,能够避免发生如下情况,即,在管被大力拉拽时,第二连接器3不从第一连接器2脱落,留置于患者的膀胱中的导尿管从膀胱拔出。
此外,能够将引导槽部32d设为以下各种延伸形态:代替图7的(a)示出的引导槽部32d而如图7的(b)所示那样,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并在形成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弯曲部位32f处朝向内筒32的周向(在图7中上下方向)的一侧例如以直角折弯的形态;或者如图7的(c)所示那样,与图7的(b)示出的方式同样地与内筒3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并在弯曲部位32f处朝向内筒32的周向的一侧折弯,之后在弯曲部位32f处进一步折弯并朝向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稍微延伸而停止的形态等。
在设置有图7的(b)、(c)示出的形态的引导槽部32d时,将第一连接器2不拧动地压入第二连接器3,使向内突起部22b在引导槽部32d的内侧从内筒3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滑动,并且到达向内筒32的周向上的弯曲部位32f之后,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相对地旋转,由此,基于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体26和第二弹性体34的、轴线方向的回复力,在图7的(b)示出的方式中,向内突起部22b与引导槽部32d的沿内筒32的周向延伸的部分的槽壁面摩擦卡合,另外,在图7的(c)示出的方式中,向内突起部22b嵌入到引导槽部32d的朝向内筒32的另一端侧延伸的部分,从而能够分别进行固定。
另外,在该图7的(b)、(c)示出的引导槽部32d中,将第一连接器2不拧动地压入第二连接器3,并使向内突起部22b向弯曲部位32f滑动。因而,与图7的(a)的引导槽部32d相比,使各连接器成为嵌合状态时的连通部23对第一密封部件41的扭力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反复装拆引起的第一密封部件41的劣化。
此外,在上述各引导槽部32d中,均能够将上述弯曲部位设为未图示的弯曲部位。
由这种向内突起部22b和引导槽部32d构成的锁定机构不存在朝向管连接构造1的外侧突出的部位,因此即使管连接构造1例如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也不会损伤其皮肤,因此,特别是,在用于医疗和护理用的管的情况下有效。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能够对本发明的管连接构造适当地进行变更。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连接构造,在连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这些连接器的基于药剂涂覆的消毒等,能够在清洁的状态下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管连接构造
2:第一连接器
21:第一连接部
21a:第一管状部分
21b:圆盘状部分
22:外筒
22a:外筒开口部
22b:向内突起部
22c:直线槽
23:连通部
23a:前端部分
23b:主体部
23c:液体通路
24:环状阀体
24a:凹部
25:刚性支承部件
25a:O型环
25b:嵌合凸部
26:第一弹性体
3:第二连接器
31:第二连接部
31a:第二管状部分
31b:圆台状部分
32:内筒
32a:内筒开口部
32b:缩径部
32c:(缩径部的)内面
32d:引导槽部
32e:(内筒的)外周面
32f:弯曲部位
33:内侧阀体
33a:弹性体收容部
34:第二弹性体
35:弹性体支承部件
41:第一密封部件
42:第二密封部件
100:第一连接器
101:第一连接部
102:外筒
102a:开口部
103:连通管
104:环状阀体
104a:环状凸部
105:第一螺旋弹簧
150:第二连接器
151:第二连接部
152:内筒
152a:向内凸缘部
152b:环状凹部
153:内侧阀体
154:第二螺旋弹簧
D:(第二密封部件的)内径
H:(第二密封部件的)突出高度
L:(第一密封部件的从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到径向外端为止的)长度
R:(比缩径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范围
S1:(环状阀体的)相对面
S2:(内筒的)相对面
S3:(第一连接器的)表面区域
S4:(第二连接器的)表面区域
T:(第一密封部件的)厚度
W:(第二密封部件的)宽度

Claims (6)

1.一种管连接构造,其为用于生物体的管的连接构造,由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该第一连接器在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与管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器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具有与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嵌合,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液体能够从所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内部通过而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之间流通,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非嵌合状态下,防止液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内部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漏出,以及防止液体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内部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漏出,该管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外筒,其位于比所述第一连接部更靠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位置;连通部,其在该外筒的内侧从轴线方向一端侧延伸至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外筒开口部,并且形成有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能够使所述液体流通的液体通路;以及环状阀体,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连通部的周围,且在所述非嵌合状态下密闭所述外筒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外筒开口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内筒,其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接部更靠轴线方向一端侧的位置,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进入所述外筒的内侧而将所述环状阀体向轴线方向一端侧压入;内侧阀体,其以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内筒的内侧,在所述非嵌合状态下嵌入于该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内筒开口部而密闭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被经由所述内筒开口部而进入所述内筒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连通部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压入;以及第一密封部件,其至少设置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在所述嵌合状态下,将穿插于所述内筒开口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连通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
在所述连通部的、在所述嵌合状态下进入所述内筒内侧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液体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在轴线方向一端部具有缩径部,该缩径部设置有所述内筒开口部并且内径缩小,
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从所述内筒开口部的内周面向所述缩径部的内面侧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径部的内径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朝向轴线方向一端侧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延伸设置到所述缩径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延伸设置到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阀体与所述内筒的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面上设置有从该相对面突出并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与另一相对面抵接的环状的第二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备第一弹性体,该第一弹性体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对所述环状阀体朝向该外筒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施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具备第二弹性体,该第二弹性体对所述内侧阀体朝向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施力。
CN201480002763.8A 2013-01-28 2014-01-27 管连接构造 Active CN104755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3670 2013-01-28
JP2013-013670 2013-01-28
PCT/JP2014/000401 WO2014115566A1 (ja) 2013-01-28 2014-01-27 チューブ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5130A CN104755130A (zh) 2015-07-01
CN104755130B true CN104755130B (zh) 2018-05-11

Family

ID=51227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763.8A Active CN104755130B (zh) 2013-01-28 2014-01-27 管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58324A1 (zh)
JP (1) JP6242823B2 (zh)
CN (1) CN104755130B (zh)
WO (1) WO2014115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K1077154A2 (en) 2003-12-30 2006-02-03 Vasogen Ireland Ltd Valve assembly
US20070088294A1 (en) 2005-07-06 2007-04-19 Fangrow Thomas F Jr Medical connector with closeable male luer
US7998134B2 (en) 2007-05-16 2011-08-16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
US11229746B2 (en) 2006-06-22 2022-01-25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Antiseptic cap
US9259535B2 (en) 2006-06-22 2016-02-16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Antiseptic cap equipped syringe
US9078992B2 (en) 2008-10-27 2015-07-14 Pursuit Vascular, Inc. Medical device for applying antimicrobial to proximal end of catheter
US9168366B2 (en) 2008-12-19 2015-10-27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 with closeable luer connector
US10016587B2 (en) 2011-05-20 2018-07-10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Caps for needleless connectors
US10166381B2 (en) 2011-05-23 2019-01-01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Antiseptic cap
WO2013009998A2 (en) 2011-07-12 2013-01-17 Pursuit Vascular, Inc. Device for delivery of antimicrobial agent into trans-dermal catheter
CN108295373B (zh) 2011-09-09 2021-04-27 Icu医学有限公司 具有阻流配合界面的医用连接器
AU2015252808B2 (en) 2014-05-02 2019-02-21 Excelsior Medical Corporation Strip package for antiseptic cap
WO2016147558A1 (ja) * 2015-03-13 2016-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閉鎖式コネクタ
WO2016182822A1 (en) 2015-05-08 2016-11-17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s configured to receive emitters of therapeutic agents
SI3525865T1 (sl) 2016-10-14 2023-01-31 Icu Medical, Inc. Razkuževalni pokrovčki za medicinske konektorje
US10485483B1 (en) * 2016-10-17 2019-11-26 Srs Medical Systems, Llc Diagnostic drainage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s
SE1651467A1 (sv) 2016-11-09 2018-05-10 Tada Medical Ab Coupling device
JP6940591B2 (ja) * 2017-03-30 2021-09-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酸素測定デバイス及び酸素測定システム
WO2018204206A2 (en) 2017-05-01 2018-11-08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fluid connector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dditives in medical fluid lines
CN110997056B (zh) * 2017-10-11 2021-08-27 心脏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传输的干式断开/无气泡联接件
WO2019155661A1 (ja) * 2018-02-06 2019-08-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気腹器用コネクタおよび気腹装置
JP7525979B2 (ja) * 2018-09-27 2024-07-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コネクタ
US11534595B2 (en) 2018-11-07 2022-12-27 Icu Medical, Inc. Device for delivering an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 into an infusion device
US11517732B2 (en) 2018-11-07 2022-12-06 Icu Medical, Inc. Syringe wit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US11541221B2 (en) 2018-11-07 2023-01-03 Icu Medical, Inc. Tubing set wit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US11541220B2 (en) 2018-11-07 2023-01-03 Icu Medical, Inc. Needleless connector wit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US11400195B2 (en) 2018-11-07 2022-08-02 Icu Medical, Inc. Peritoneal dialysis transfer set wit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JP2022513096A (ja) 2018-11-21 2022-02-07 アイシーユー・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リング及びインサートを有するキャップを備える抗菌装置
CN110101941B (zh) * 2019-05-29 2024-01-30 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止血止液安全装置
USD937411S1 (en) 2019-08-30 2021-11-3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Unit end connector
GB2589134A (en) * 2019-11-22 2021-05-26 Overx Medical Ltd A connector
DE102020202941A1 (de) * 2020-03-06 2021-09-09 B. Braun Melsunge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selement und Kupplungssystem für ein geschlossenes Fluidtransfersystem
JP7075436B2 (ja) 2020-04-06 2022-05-25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AU2021396147A1 (en) 2020-12-07 2023-06-29 Icu Medical, Inc. Peritoneal dialysis cap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262392B (zh) * 2021-04-25 2022-08-09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8159327A (zh) * 2021-10-06 2024-06-07 诺信公司 具有密封隔离连接器的无菌联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9891A (en) * 1989-05-19 1992-07-14 Strato Medical Corporation Catheter attachment device
US5211197A (en) * 1992-01-03 1993-05-18 Aeroquip Corporation Quick disconnect liquid line coupling with volumertric expansion couping element
US5738143A (en) * 1996-08-08 1998-04-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Butterfly actuated quick coupling connector valve
WO2005107847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Occupational & Medical Innovations Ltd A one way valve that uses fluid pressure to open and close the valve
KR101321605B1 (ko) * 2005-07-26 2013-10-30 콜더 프로덕츠 컴패니 오버몰드 실링 구조를 가진 커플링 조립체와 그 형성 방법
US8636720B2 (en) * 2009-11-16 2014-01-28 Carefusion 303, Inc. Needleless access connectors and valve elements therefor
EP2332610B1 (de) * 2009-12-10 2013-02-13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Anschlusssystem für Nahrungsbehälter zur enteralen Ernährung
EP2469146B1 (en) * 2010-12-21 2017-08-30 CareFusion Corporation Connector part and fluid connection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5566A1 (ja) 2014-07-31
US20150258324A1 (en) 2015-09-17
CN104755130A (zh) 2015-07-01
JP6242823B2 (ja) 2017-12-06
JPWO2014115566A1 (ja) 2017-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5130B (zh) 管连接构造
CA2856583C (en) Male urinary catheter package
CN103816601A (zh) 带有阀的末端的导管
CN104958822B (zh) 带有可重复使用的阀的导管组件
JP5160623B2 (ja) 押し込み変位洗浄注射器
CA3006727C (en) Flexible cap for conical connectors
US2015029042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eptic irrigation, urine sampling, and flow control of urine for a catheterized bladder
US20230285735A1 (en) Peritoneal dialysis caps, systems & methods
RU2015105387A (ru) Внешняя трубка эндоскопа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через естественные отверстия тела
CN108472479B (zh) 擦除尖端
US20180344976A1 (en)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ing sealing member
CN103619369B (zh) 用于形成体液的连接通道的连接系统
CN107847725B (zh) 导液管连接用多功能帽
JP2016540618A (ja) 医療用ルアーコネクター
CN210933061U (zh) 一种医用肠道冲洗装置
JP6670437B2 (ja)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ー
JP4352771B2 (ja) カプラー連結具と該カプラー連結具を装着したカプラー
CN204411477U (zh) 一种带密闭接头的三腔导尿管
CN215309557U (zh) 高密封性防渗漏肾造瘘管
JP6927667B2 (ja) 経腸栄養用コネクタ
WO2014033776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チューブ接続構造
CN205268304U (zh) 一次性医用picc导管双管冲洗装置
CN213100411U (zh) 一种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用接头
TW201500074A (zh) 可旋轉式醫療用連接器
JP2015156935A (ja) 管継手装置及びポン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