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4206A -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4206A
CN104754206A CN201410815724.1A CN201410815724A CN104754206A CN 104754206 A CN104754206 A CN 104754206A CN 201410815724 A CN201410815724 A CN 201410815724A CN 104754206 A CN104754206 A CN 104754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rasting
contrasting signal
brightness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57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泽伊织
西口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4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4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使得在被拍摄体为点光源等的条件时,也能够合焦。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是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和控制部分,该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该控制部分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根据亮度强度的大小来放大或缩小分割区域的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Description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在监视摄像机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摄像机等众多的摄像装置中搭载有自动调整焦距的自动对焦功能。作为上述自动对焦功能中的合焦方式,已知有对比度方式,其利用拍摄图像的对比度信号的振幅变为最大值的位置正好处于合焦状态这一原理来调整焦距。
在摄像装置中,随着对焦透镜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拍摄图像变为散聚状态或者合焦状态,并且对比度信号的振幅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最基本的对比度方式中,首先使对焦透镜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然后根据移动前后的对比度信号的振幅的大小检测出合焦方向,并使对焦透镜朝着该合焦方向移动。
可是,在自动对焦功能的合焦方式中,往往难以将焦点对准黑暗场所中的点光源。其原因是,在点光源不处于合焦状态时,点光源的像与合焦时相比扩大,对比度信号的振幅变为最大值时的透镜位置有时会出现在与合焦位置不同的位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将拍摄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区域评价亮度等级,并根据亮度等级来选择自动对焦控制时的曝光条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7-065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仅仅改变曝光条件,在某些透镜位置,仍然有可能出现所拍摄到的点光源的像扩大的现象,导致经常难以合焦。
本发明是在考虑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其在被拍摄体为点光源等的条件下,也能够合焦。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是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和控制部分,该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该控制部分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根据亮度强度的大小放大或者缩小分割区域的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对焦控制时,即使被拍摄体是点光源等被拍摄体,也能够提高合焦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波框的形状和位置的说明图。
图3表示作为摄像画面的被拍摄体存在有黑暗场所的街灯等点光源的场合。
图4是焦点没有对准点光源的被拍摄体的状态下的摄像画面的示意图。
图5表示在存在有点光源的被拍摄体的场合对焦透镜组偏离了合焦位置时的对比度信号的特性。
图6表示求取本实施例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时的图像与检波区域。
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一例。
图8的列表表示亮度强度与偏移值之间的关系。
图9表示与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控制处理有关的具体的自动对焦控制处理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摄像装置1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
摄像装置1的透镜单元2具有对来自被拍摄体的光束进行缩放的变焦透镜组3、调整受光光量的光圈4以及具有焦点调节功能的对焦透镜组5。
在透镜单元2中设置有例如由光遮断器等构成的透镜原点检测器6以及温度检测器7。透镜原点检测器6检测变焦透镜组3和对焦透镜组5的绝对位置,并且将检测结果作为透镜绝对位置信息发送到控制部分19。温度检测器7检测透镜单元2内的温度,并且将检测结果作为透镜单元内温度信息发送到搭载在摄像装置1上的控制部分19或者能够与摄像装置1进行通信的系统。并且,具有分别对变焦透镜组3、光圈4以及对焦透镜组5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6~28。电动机26~28根据分别来自电动机驱动器23~25的电动机控制信号进行驱动。
摄像元件8在由CCD等构成的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拍摄体的光学图像。对形成在受光面上的被拍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将所得的摄像信号发送到杂波去除电路9。并且,在杂波去除电路9中实施规定的杂波去除处理后,输入至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Auto GainController)10中。在AGC中,将图像信号放大到最适当的电平,并在之后将其输出到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11,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作为数字摄像信号输出到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12。
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12具有信号转换电路13、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信号生成电路14以及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
信号转换电路13对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11输出的数字摄像信号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例如将数字摄像信号变换为以NTSC(National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规格或者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逐行倒相)规格等规定的电视方式为基准的标准电视信号后输出到外部。
在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信号生成电路14中,根据上述电视信号,生成具有与当前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透镜单元2的光圈4的开度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等相对应的信号电平的自动光圈(Auto Iris)信号AE,并将其发送到控制部分19。
此外,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中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16a~i以及积分器17a~i。高通滤波电路16a~i能够自由变更截止频率的值。在此,由高通滤波电路16a~i以及积分器17a~i构成的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设置成能够从任意的电视信号的区域获取值。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能够通过高通滤波电路(HPF)组16a~i分别提取图2所示那样的检波区域A~I的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波框的形状和位置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划分为9个大小相同的检波区域的示例。但是,检波区域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可以任意设定。
以下返回图1进行说明。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根据分别在积分器组17a~i中提取出的高频分量进行积分处理,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12对上述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进行合计,生成对比度信号VFs。将由此获得的对比度信号VFs输出到控制部分19中。
控制部分19具有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内部存储器20等。内部存储器20具有后焦点调整程序18、自动光圈数据处理部分(AEP)21以及自动对焦数据处理部分(AFP)22。此外,根据自动光圈信号AE求出当前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并且计算相对于光圈4的开度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等的评价值即自动光圈评价值。并且,根据自动光圈评价值、基于来自透镜原点检测器6的透镜绝对位置信息而获得的表示当前的变焦倍率的变焦倍率信息、从温度检测器7输出的透镜单元内温度信息以及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0内的追踪曲线数据来生成第一电动机控制信号和第二电动机控制信号,并将该等信号分别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23,24。此后,电动机驱动电路23根据第一电动机控制信号对电动机26进行驱动控制,使透镜单元2的变焦透镜组3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电动机驱动电路24根据第二电动机控制信号对驱动透镜单元2的光圈的第二电动机27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自动光圈控制。此外,控制部分19根据自动对焦评价值检测合焦方向以及合焦位置,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第三电动机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三电动机驱动电路25。此后,第三电动机驱动电路25根据第三电动机控制信号对第三电动机28进行驱动控制,使透镜单元2的对焦透镜组5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由此进行自动对焦控制。
(2)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控制方式
以下说明在上述摄像装置中拍摄图3所示那样的被拍摄体的场合对焦透镜组5偏离了合焦位置时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s。
图3表示作为摄像画面的被拍摄体存在有黑暗场所的街灯等点光源的场合。在拍摄上述被拍摄体时,在对焦透镜组5偏离了合焦位置的场合,图3中的点光源的像与合焦时相比扩大,拍摄到的图像如图4所示。图4是焦点没有对准点光源的被拍摄体的状态下的摄像画面的示意图。
图5表示例如如图4所示对焦透镜组5偏离了合焦位置时的点光源的被拍摄体的对比度信号VFs的特性。
从图5可以知道,对比度信号VFs在与理想停止位置不同的位置具有峰值。其原因是对焦透镜组5偏离了合焦位置而使得如图4所示明亮区域增加的缘故。因此,如果控制部分19控制成在检测到对比度信号VFs的峰值的时间点使透镜单元2的对焦透镜组5停止移动,则对焦透镜组5将停止在与理想停止位置不同的位置,导致无法获得适当的合焦精度。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构造成在根据从高通滤波电路16a~i和积分器17a~i获得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进行对焦控制时,能够降低包括点光源的区域的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设置成例如在图2的检波区域A~I中,能够降低明亮度比其他区域大的区域的第一对比度信息对合焦控制的影响即可。
在控制部分19中,在对焦控制开始时,将检波区域A~I的亮度信号的强度作为亮度强度Ba~i提取。在求出作为亮度强度Ba~i的合计值的亮度强度Bs的同时,针对各个检波区域A~I,求出亮度强度Bs除以亮度强度Ba~i而得到的值即商(Bs/Ba~i)。在此,在画面上不存在高亮度的场合,因为亮度强度Ba~i的值小于亮度强度Bs,所以除出的值即商(Bs/Ba~i)为较大的值。另一方面,在画面上存在高亮度的场合,因为高亮度的被拍摄体所在的检波区域的亮度强度Ba~i与亮度强度Bs相比为较大的值,所以除出的值即商(Bs/Ba~i)为较小的值。
图6表示求取本实施例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时的图像与检波区域。作为图像的被拍摄体,示出了与图4相同的街灯等的场合。
图6(A)表示本实施例的检波区域H的第二对比度信号VFa′。
在检波区域H中,由于不存在高亮度的被拍摄体,所以商Bs/Ba的值较大。由于检波区域H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a与商Bs/Ba相乘,所以第二对比度信号VFa的绝对值为较大值VFa′。也就是说,构造成在不存在高亮度的被拍摄体的场合,第二对比度信号VFa′对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影响变大。
图6(B)表示本实施例的检波区域B的第二对比度信号VFb′。
在检波区域B中,由于存在高亮度的被拍摄体,所以商Bs/Bb的值较小。由于检波区域B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b与商Bs/Bb相乘,所以第二对比度信号VFb的绝对值为较小值VFb′。也就是说,构造成在存在高亮度的被拍摄体时,对比度信号VFb′对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影响变小。
此外,在检波区域A、C~G、I中也以同样方法求出对比度信号VFc′~VFi′,并在控制部分19对该等值进行合计,由此求出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
作为合计值的亮度强度Bs,可以不是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区域中的所有区域的亮度强度的合计值,而可以是任意的多个区域的亮度强度的合计值。但是,该任意的区域优选包括存在高亮度被拍摄体的区域。在求出任意区域的亮度强度Bs的合计值后,求出任意区域的商(Bs/Ba~i)。并且,根据该商与任意区域的对比度信号的乘法值进行对焦控制。此时,也可以设置成求出任意区域的乘法值的合计值即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并根据该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将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乘以商(Bs/Ba~i)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VFa~i,由此来计算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示例,但本结构只是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根据各个分割区域的亮度强度的大小放大或者缩小各个区域的第一对比度信号,并进行加权处理。也就是说,构造成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亮度强度的倒数放大或者缩小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存在高亮度的被拍摄体的场合,也能够降低具有点光源的检波区域中的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影响,并且在没有点光源的检波区域,能够获得进一步对第一对比度信号进行强调而得到的对比度信号,所以峰值在对焦透镜组位于合焦位置时出现。
在存在有点光源的场合,作为降低点光源影响的其他方法,可以采用去除点光源区域,并根据其他区域的对比度信号来进行合焦的方法。可是,在采用这一结构时,当在黑暗环境中作为被拍摄体存在点光源的情况下,根据黑暗环境中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合焦。此时,可能无法合焦。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于构造成不去除点光源区域,而是降低点光源区域的对比度信号的影响,所以能够防止上述无法合焦的情况出现。
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一例。
防止在不使用本实施例的场合,例如像图5所示的对比度信号VFs那样出现多个峰值,并获得峰值在对焦透镜组5位于合焦位置时出现那样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
针对上述作为除出的值的商(Bs/Ba~i),能够在控制部分19中对检波区域A~I的偏移值C进行相乘。在此,对偏移值C的相乘并不是必须的,偏移值C用于在考虑了被拍摄体和实施条件等的基础上,使各个摄像装置和摄像系统变得容易合焦。例如,进一步强调明暗,对偏移值C进行相乘,使对比度信号的形状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对焦透镜组5在各种被拍摄体条件下精确地停止在合焦位置上。
图8的列表表示亮度强度与偏移值之间的关系。
以在考虑了被拍摄体和实施条件等的基础上,使各个摄像装置和摄像系统变得容易合焦的方式,针对所取得的各个亮度强度,通过预先进行计算或者测定等获得偏移值C,并将其保存在亮度关系表中。此时,为了使对焦透镜组5停止在合焦位置上,能够对该偏移值C进行设定,使得在通过自动对焦控制使对焦透镜组5移动时增加的对比度信号中的在包括点光源的检波区域出现的不利于对焦的增加量降低一定量以上。此外,亮度关系表预先存储在控制部分19的内部存储器20中。
在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期间,在使对焦透镜组5朝着合焦位置移动时,控制部分19根据此时的亮度强度,设定在亮度关系表中规定的偏移值。并且,监视上述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在该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达到峰值的时间点,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25,使对焦透镜组5停止移动。
图9表示与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控制处理有关的具体的自动对焦控制处理内容。
控制部分19根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0中的上述自动对焦数据处理程序22执行图9所示的自动对焦控制处理。
在接通电源后,控制部分19开始进行自动对焦控制处理。
首先,驱动电子快门29进行摄像元件的曝光,由此来获取一个帧的量的摄像信号(SP1)。
此后,将从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12获取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输入至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15(SP2)。
接着,在控制部分19中,根据在步骤SP2中获取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以及提取出的亮度强度Ba~i进行式1的运算,算出亮度强度Bs(SP3)。
Ba+Bb+…+Bh+Bi=Bs  式1
然后,在控制部分19中,随着Ba~i,从内部存储器20读取值,设定偏移值C作为Ca~i(SP4),通过执行式2的运算来计算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SP5)。
(VFa×Bs/Ba×Ca)+(VFb×Bs/Bb×Cb)+…+
+…+(VFh×Bs/Bh×Ch)+(VFi×Bs/Bi×Ci)=VFMB  式2
此后,将式2中的乘以偏移值C而得到的值作为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此时,如上所述,并不一定要乘以偏移值C,也可以按照不乘以偏移值C的方式来计算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
接着,控制部分19将此时所获取的自动对焦评价值输出至电动机驱动电路25以驱动电动机28,由此使对焦透镜组5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SP6)。
此后,通过控制部分19,在步骤SP1中驱动电子快门29,并在经过了相当于1个帧的时间(1/60秒)而到达获取下一个摄像信号的时间后,再次驱动电子快门29,对摄像元件8进行曝光(SP7)。另一方面,将在步骤SP5获取的1个帧前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作为1个帧前的透镜位置评价值pVFMB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0内(SP8)。
接着,控制部分19获取从摄像机信号生成部分13输出的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SP9),根据所获取的对比度信号VFa~i的信号电平进行式2的运算,由此算出该帧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SP10)。
此后,控制部分19读取临时保存在内部存储器20内的1个帧前的透镜位置评价值pVFMB,并执行下式的运算,由此来计算1个帧前的透镜位置评价值pVFMB与当前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之间的差分值DIFF(SP11)。
DIFF=pVFMB-VFMB  式3
然后,控制部分19判断在步骤SP11中算出的差分值DIFF是等于0,小于0还是大于0(SP12)。
在该判断的结果是DIFF<0时,表示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还没有达到峰值。此时,控制部分19根据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等生成电动机控制信号,通过将该信号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25来控制电动机28,使得对焦透镜组5继续在与步骤SP6中指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SP13)。
另一方面,在该判断的结果是DIFF>0时,表示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达到并超过了峰值。此时,控制部分19根据此时获得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等生成电动机控制信号,通过将该信号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25来控制电动机28,使得对焦透镜组5朝着与步骤SP6中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SP14)。
并且,控制部分19在此后返回到步骤SP7并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SP7~12)。
与此相对,在步骤SP12的判断的结果是DIFF=0时,表示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达到了峰值。透镜是否位于合焦位置的判断并不仅限于DIFF=0的场合,还可以判断DIFF的绝对值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在判断为在规定值以内时,作出对焦透镜组5正好位于合焦位置的判断。此时,控制部分19判断为对焦透镜组5正好位于合焦位置(SP15),并结束本自动对焦控制处理(SP16)。
如上所述,在本摄像装置1中,在进行对焦控制时,监视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在该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使对焦透镜组5停止移动。同时,通过设定偏移值C,能够在多种被拍摄体条件下高精度地使对焦透镜组5停止在合焦位置上,使得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在透镜单元2的对焦透镜组5位于合焦位置时达到峰值。
因此,根据本摄像装置1,即使在被拍摄体是点光源等而使得对比度的峰值在与合焦位置不同的位置出现的场合,也能够通过进行起因于根据商(Bs/Ba~i)算出的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自动对焦控制,使对焦透镜组5高精度地停止在合焦位置。因此,能够提高自动对焦控制时的合焦精度。
本控制中的到算出Ba~i和Bs为止的步骤,不仅可以在自动对焦控制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自动对焦控制期间(也就是在向对焦透镜组5发出驱动指示后)进行。具体来说是,优选在获取SP13或者SP14后的对比度信号时(SP9),也与SP2一样还提取亮度强度,以更新Ba~i和Bs。并且,也可以设置成在该时间点设定偏移值C后,计算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
(3)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应用于图1所示结构的摄像装置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其他各种结构的摄像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计算或者测定来设定偏移值C的值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定成按照摄像元件8获得拍摄图像时的亮度强度,根据整体的亮度强度来修正对比度信号VFa~i,通过使用该透镜位置评价值VFMB的自动对焦控制来使对焦透镜组5停止在合焦位置上。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分割成9个长方形的检波区域来获取第一对比度信号VFa~i,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检波区域也可以不是长方形而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并且检波区域只要是一个以上的区域即可。
符号说明
1 摄像装置
2 透镜单元
3 变焦透镜组
4 光圈
5 对焦透镜组
6 透镜原点检测器
7 温度检测器
8 摄像元件
9 杂波去除电路
10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11 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
12 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
13 信号转换电路
14 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信号生成电路
15 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
16 高通滤波电路(HPF)组
17 积分器组
18 后焦点调整程序
19 控制部分
20 内部存储器
21 自动光圈数据处理部分(AEP)
22 自动对焦数据处理部分(AFP)
23,24,25 电动机驱动电路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是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所述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
所述控制部分针对各个所述分割区域,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根据所述亮度强度的大小放大或者缩小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所述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所述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对比度信号是所述第一对比度信号乘以所述亮度强度的倒数而得到的对比度信号。
3.一种摄像装置,是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所述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
所述控制部分针对各个所述分割区域,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求出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亮度强度的合计值,并且针对各个所述分割区域,求出所述合计值除以所述分割区域的亮度强度而得到的商,求出作为所述商与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对比度信号的乘法值的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所述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所述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区域包含存在高亮度被拍摄体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区域是所述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区域中的全部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分根据亮度强度设定相对于所述商的偏移值。
7.一种摄像方法,是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所述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
针对各个所述分割区域,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根据所述亮度强度的大小放大或者缩小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所述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8.一种对焦控制装置,是进行对焦控制的对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对比度信号生成部分将摄像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针对各个分割区域,根据图像信号提取频率分量,并根据所述频率分量生成第一对比度信号,
所述控制部分针对各个所述分割区域,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提取亮度强度,根据所述亮度强度的大小放大或者缩小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对比度信号的大小而求出第二对比度信号,并且求出作为所述第二对比度信号的合计值的透镜位置评价值,根据所述透镜位置评价值进行对焦控制。
CN201410815724.1A 2013-12-27 2014-12-24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Pending CN1047542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0799 2013-12-27
JP2013270799A JP6151176B2 (ja) 2013-12-27 2013-12-27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4206A true CN104754206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48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5724.1A Pending CN104754206A (zh) 2013-12-27 2014-12-24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992B2 (zh)
JP (1) JP6151176B2 (zh)
CN (1) CN10475420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2302A (zh) * 2016-10-17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791441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8702459A (zh) * 2017-05-18 2018-10-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机的自动曝光方法和装置
CN108833770A (zh) * 2018-05-23 2018-11-16 释码融和(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调焦的图像清晰度计算方法、计算设备及调焦系统
CN110941076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770274A (zh) * 2020-07-03 2020-10-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聚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822410A (zh) * 2021-04-19 2021-05-18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3424B2 (ja) * 2014-01-27 2017-12-27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6474693B2 (ja) * 2015-06-19 2019-0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焦点検出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5141849B (zh) * 2015-09-21 2019-03-01 济南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夜视聚焦统计信息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223A (en) * 1996-01-17 2000-07-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Automatic focus sensing device
US20060227238A1 (en) * 2005-04-11 2006-10-12 Tsutomu Kuroki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and focusing method
US20080159728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Altek Corporation System for backlight detection using brightness values of subareas in focus area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238325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安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成像装置与相关的物件检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6687B2 (ja) * 1995-05-24 2002-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ビデオカメラ
JP2005156597A (ja) * 2003-11-20 2005-06-16 Canon Inc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588583B2 (ja) 2005-08-29 2010-1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CN101344702B (zh) * 2007-07-13 2011-01-19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系统及自动对焦方法
JP5523143B2 (ja) * 2010-02-25 2014-06-18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自動焦点調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223A (en) * 1996-01-17 2000-07-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Automatic focus sensing device
US20060227238A1 (en) * 2005-04-11 2006-10-12 Tsutomu Kuroki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and focusing method
US20080159728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Altek Corporation System for backlight detection using brightness values of subareas in focus area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238325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安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成像装置与相关的物件检测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2302A (zh) * 2016-10-17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572302B (zh) * 2016-10-17 2019-07-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791441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6791441B (zh) * 2017-01-23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8702459B (zh) * 2017-05-18 2021-03-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机的自动曝光方法和装置
CN108702459A (zh) * 2017-05-18 2018-10-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机的自动曝光方法和装置
CN108833770A (zh) * 2018-05-23 2018-11-16 释码融和(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调焦的图像清晰度计算方法、计算设备及调焦系统
CN108833770B (zh) * 2018-05-23 2020-11-06 释码融和(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调焦的图像清晰度计算方法、计算设备及调焦系统
CN110941076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941076B (zh) * 2018-09-21 2022-07-05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770274A (zh) * 2020-07-03 2020-10-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聚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822410A (zh) * 2021-04-19 2021-05-18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822410B (zh) * 2021-04-19 2021-06-22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4992B2 (en) 2016-09-13
JP6151176B2 (ja) 2017-06-21
US20150189155A1 (en) 2015-07-02
JP2015125348A (ja) 201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4206A (zh) 对焦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JP625342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4885156B2 (ja)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2010122301A (ja)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10258933A (ja) 画像変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TW201109761A (en) Imaging apparatus, focu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JP2008170508A (ja) 撮像装置
US834515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6267221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US8471954B2 (en) Electronic camera
US20170276902A1 (en) Focus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JP2002122773A (ja) 合焦装置、電子カメラ及び合焦方法
US20100141791A1 (en) Video camera
JP2006184742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US8320754B2 (en) Electronic camera
US111907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erforming live view display of a tracked object
CN104796587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US2014035484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8041205B2 (en) Electronic camera
US20110249140A1 (en) Electronic camera
JP6603892B2 (ja) 撮像装置
JP5167222B2 (ja) 固体電子撮像装置の白バランス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10193048A (ja) 電子カメラ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29460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8067136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