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6587A -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6587A
CN104796587A CN201510028708.2A CN201510028708A CN104796587A CN 104796587 A CN104796587 A CN 104796587A CN 201510028708 A CN201510028708 A CN 201510028708A CN 104796587 A CN104796587 A CN 104796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ignal
focusing
threshold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7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泽伊织
西口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96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6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144Movemen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144Movement detection
    • H04N5/145Movement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能够避免因进行不必要的对焦透镜驱动而使得耐久性下降以及输出图像的焦点对不准,同时迅速检测出被摄体的变化而驱动对焦透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根据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对焦透镜的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主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一判断后,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副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二判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执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其中,所述副阈值的值是按照具有比所述主阈值的值大或者小的初始值,并且从所述初始值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别减少或者增加的方式来设定的。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在监视摄像机、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摄像机等众多的摄像装置中搭载有自动调整焦距的自动对焦功能。作为上述自动对焦功能中的调焦方式,已知有对比度方式,在该对比度方式中,使摄像图像的对比度信号的振幅变为最大值的位置处于调焦状态来调整焦距。
在摄像装置中,通过使对焦透镜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摄像图像变为非调焦状态或者调焦状态,并且对比度信号的振幅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基本的对比度方式中,使对焦透镜沿着其光轴方向移动,然后根据移动前后的对比度信号的振幅的大小检测出调焦方向,并使对焦透镜朝着该调焦方向移动以进行调焦。
可是,在自动对焦控制中,为了使透镜单元内的对焦透镜沿着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这种不必要的自动对焦控制会使透镜单元产生过度的消耗,导致摄像装置的耐久性下降。
例如无论是否处于调焦状态,都有可能发生被摄体突然出现在摄像机装置的前方,并在瞬间从画面内消失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判断为被摄体发生了变化,并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则会导致摄像机装置进行不必要的自动对焦控制,使得摄像装置的耐久性下降。此外,由于频繁进行不必要的调焦控制,透镜在偏离了原来的调焦位置的位置处停止的风险增加。并且,在响应瞬间出现在画面内的被摄体而连续进行对焦控制时,由于对焦透镜在调焦位置与焦点偏移了的位置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图像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因此,需要防止因不必要的自动对焦再启动而导致摄像装置的耐久性下降,使得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有日本特开2006-20881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该公报中记载了:“在以对比度方式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摄像机中,在检测到用于检测调焦/非调焦状态的评价值从调焦状态变化达到了作为自动对焦再启动的判断基准的阈值以上时,首先等待经过待机时间Tw。在经过了该待机时间Tw的时间点,如果先前检测出的评价值没有恢复到小于阈值的状态而继续维持在阈值以上的话,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由此,关于该摄像机装置,能够将动作控制成即使在评价值的变化瞬间达到了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也不响应”(参照说明书摘要)。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判断为处于上述非调焦状态时使自动对焦控制启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08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构造成进行一定时间的待机,并且仅在评价值保持在一定变化量以内的情况下使自动对焦控制启动。可是,在该技术中,即使在需要使自动对焦控制立刻再启动的情况下,也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待机后才进行再启动的判断,所以存在判断耗时长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自动对焦控制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自动对焦控制启动的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根据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对焦透镜的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主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一判断后,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副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二判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执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其中,所述副阈值的值是按照具有比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和所述主阈值的值大或者小的初始值,并且从所述初始值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别减少或者增加的方式来设定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其在进行自动对焦控制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自动对焦控制的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波区域的图。
图3是表示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自动对焦动作停止后,被摄体进入检波框中,之后在瞬间移动到检波框外部时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出现了伴随对比度信号大幅度变化的被摄体变化时,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大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时的本实施方式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变化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小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时的本实施方式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变化例的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控制的再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摄像装置
2 透镜单元
3 变焦透镜组
4 光圈
5 对焦透镜组
6 透镜原点检测器
7 温度检测器
8 摄像元件
9 噪声去除电路
10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11 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
12 摄像机信号处理部
13 信号转换电路
14 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信号生成电路
15 对比度信号生成部
16 高通滤波电路(HPF)组
17 积分器组
18 控制部
19 内部存储器
20 自动光圈数据处理部(AEP)
21 自动对焦数据处理部(AFP)
22、22、23 电动机驱动电路
25、26、27 电动机
28 电子快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
在摄像装置1中,透镜单元2具有对来自被摄体的光束进行变焦的变焦透镜(variator lens)组3、用于调整受光光量的光圈4以及具有焦点调节功能的对焦透镜组5。
在透镜单元2中设置有例如由光遮断器等构成的透镜原点检测器6以及温度检测器7。透镜原点检测器6检测出变焦透镜组3和对焦透镜组5的绝对位置,并且将检测结果作为透镜绝对位置信息发送到控制部18或者能够与摄像装置1进行通信的外部系统。温度检测器7检测出透镜单元2内的温度,并且将检测结果作为透镜单元内温度信息发送到搭载于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18或者能够与摄像装置1进行通信的外部系统。并且,透镜单元2具有分别对变焦透镜组3、光圈4以及对焦透镜组5进行驱动的电动机25~27。电动机25~27能够根据分别来自电动机驱动器22~24的电动机控制信号进行驱动。
摄像元件8在由CCD等构成的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图像。对形成在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将所得到的摄像信号发送到噪声去除电路9。并且,在噪声去除电路9中实施规定的噪声去除处理后,输出至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Auto Gain Controller)10中。然后,将图像信号放大到最适当的水平,并将其输出到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11而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作为数字摄像信号输出到摄像机信号处理部12。
摄像机信号处理部12具有信号转换电路13、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信号生成电路14以及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信号转换电路13通过对从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11输入的数字摄像信号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将数字摄像信号变换为以例如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规格或者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逐行倒相)规格等规定的电视方式为基准的标准电视信号而输出到外部。在AE信号生成电路14中,根据所输入的电视信号,生成具有与当前的摄像图像的明亮度、透镜单元2的光圈4的开度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等相对应的信号等级的自动光圈(Auto Iris)信号AE,并将其发送到控制部18。
此外,在摄像机信号处理部12中设置有由HPF(高通滤波电路)16和积分器17构成的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HPF电路16能够自由变更截止频率的值,生成任意的比截止频率小的对比度信号VF,并将其输出到积分器17中。积分器17将所输入的对比度信号VF进行积分,输出到控制部18中。此外,由HPF电路16和积分器17构成的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能够从任意的电视信号的区域获取值。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波区域。
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可以如图2所示将输出画面29的大致中央的区域作为检波区域30,并且也可以将对输出画面29进行分割得到的多个区域(未图示)中的各个区域作为检波区域30。
返回到图1,摄像机信号处理部12通过经由高通滤波电路16分别提取由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生成的电视信号中的图2所示那样的检波区域的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在积分器17中对其进行积分处理,从而生成对比度信号VF,并将其发送给控制部18。
控制部18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内部存储器19等信息处理资源构成。在内部存储器19中具有自动光圈数据处理部(AEP)20以及自动对焦数据处理部(AFP)21。控制部18根据自动光圈信号AE求出当前的摄像图像的明亮度,并且计算出针对光圈4的开度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等的评价值、即自动光圈评价值。此外,获取对比度信号VF的值、即自动对焦评价值。
控制部18根据自动光圈评价值、基于来自透镜原点检测器6的透镜绝对位置信息而获得的表示当前的变焦倍率的变焦倍率信息、从温度检测器7提供的透镜单元内温度信息以及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9内的追踪曲线数据,来生成第一电动机控制信号和第二电动机控制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分别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22、23。电动机驱动电路22根据所输入的第一电动机控制信号对电动机25进行驱动控制,该电动机25使透镜单元2的变焦透镜组3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电动机驱动电路23根据所输入的第二电动机控制信号对驱动透镜单元2的光圈的第二电动机26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自动光圈控制。
进而,控制部18根据自动光圈评价值控制电子快门28的快门速度,由此来调整形成在该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光量。此外,根据自动光圈评价值进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0中的增益调整。
进而,控制部18根据自动对焦评价值检测出调焦方向以及调焦位置,并且生成第三电动机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24。电动机驱动电路24根据第三电动机控制信号对电动机27进行驱动控制,该电动机27使透镜单元2的对焦透镜组5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进行自动对焦控制,使得在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能够调焦。
(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方法
图3表示在发生了通常的被摄体变化时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
在图3中,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是指:从每个帧获取的自动对焦控制的动作停止了的时间点的对比度信号的值即对比度信号VFp、与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差分的绝对值(|VFn-VFp|)。
时间点t0是通过自动对焦控制获得了调焦状态后自动对焦控制的动作停止的时间点。将该自动对焦控制的动作停止了的时间点的对比度信号的值作为自动对焦评价值VFp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9中。
在自动对焦控制中,在自动对焦控制停止了的时间点t0后,在有被摄体等进入了摄像区域的情况下,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会发生变化。在图3的时间点t0~t1之间,示出了例如由于在调焦后新的被摄体等进入而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增大了的情况。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控制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相对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是否出现了一定值以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判断自动对焦评价值VFp与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差分绝对值、即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是否达到预先设定在内部存储器19中的第一阈值th1以上(|VFn-VFp|≥th1)。在图3中,示出在时间点t1后,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变化到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
在这里,在现有的自动对焦控制中,具有以下构造,即,只有在从时间点t1起直到经过了一定的任意的待机时间为止的时间点维持着一定值以上的对比度信号VF(或者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情况下,在经过了一定的待机时间后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也就是说,在进行判断时,需要经过预先设定的一定的待机时间,所以需要花费时间。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特点是采用了第二阈值th2,在时间点t1具有作为初始值的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可以在时间点t1前后的任意时间生成。另外,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大于第一阈值th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阈值从其初始值th2b开始下降。其中,第二阈值的减法处理是以不下降到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以下的方式进行的。在时间点t1后,示出以下的情况: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以增大的趋势变化,在时间点t2,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VFn-VFp|)达到了第二阈值th2以上(|VFn-VFp|≥th2)。此时,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并且使第二阈值th2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另外,也可以设置成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变得小于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使第二阈值th2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并且也可以设置成在第二阈值进行初始化的时间点进行第二阈值th2的减法处理,在达到了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时,使第二阈值th2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或者也可以设置成在任意的时间点进行上述处理。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第二阈值,在本来不需要进行再启动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被摄体瞬间进入到输出画面的情况下,不进行再启动,并且在本来需要进行再启动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再启动。后述的图4和图5是强调这种效果来表示所示出了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形例的图。
图4表示在自动对焦动作停止后,被摄体进入检波框中,并在此后瞬间移动到检波框外部时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的图。
在图4中,首先判断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相对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是否示出了一定值以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判断自动对焦评价值VFp与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差分绝对值、即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在内部存储器19中的第一阈值th1以上(|VFn-VFp|≥th1)。在图4中,示出在时间点t1后,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变化到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在时间点t1后,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以增大的趋势变化,但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VFn-VFp|)没有达到第二阈值th2以上,而是降低到了第一阈值th1以下。因此,不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再启动,在时间点t2使第二阈值th2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在上述示例中,将第二阈值初始化的时间点设定成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低于第一阈值th1时,但也可以设定成在对第二阈值th2进行减法处理而达到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时,使第二阈值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或者也可以设置成在任意的时间点进行上述处理。
在上述图4的示例中,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时,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会达到第一阈值th1以上,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那样的第二阈值,所以能够防止在本来没有必要进行再启动的、被摄体瞬间进入输出画面的情况下进行基于对比度信号值瞬间上升的不必要的再启动。另一方面,在例如将第二阈值设定为一定值的情况下,由于对比度信号的值的瞬间上升,根据第二阈值th2进行了再启动判断,得不到抑制不必要的再启动的效果。
此外,虽然示例了作为第二阈值th2,采用从时间点t1的初始值th2b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单调减少的值的情况,但不限于单调减少的值,可以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存在减小趋势的值。
图5表示在出现了伴随对比度信号大幅度变化的被摄体变化时的与时间的推移相对应的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的变化例。
与上述图3一样,在时间点t1,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超过了第一阈值th1,并且在时间点t2,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超过了第二阈值th2,进行自动对焦的再启动。
从图5可以知道,与图3相比,由于伴随着对比度信号的大的变化,所以图5中的时间点t2与时间点t1的时间差小于图3中的时间点t2与时间点t1的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被摄体应该进行自动对焦的再启动、且对比度信号的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自动对焦的再启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根据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进行判断,而根据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值来进行判断。
此时,如果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大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则在超过了值大于VFp的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根据从超过了第一阈值th1的时间点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的第二阈值th2,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超过了第二阈值th2时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再启动(图6)。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小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例如,设定其值小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的第三阈值th3,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低于第三阈值th3的情况下,根据从变得小于第三阈值th3的时间点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初始值小于第三阈值th3的第四阈值th4进行判断,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低于第四阈值th4时,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再启动。此时,第四阈值th4以不超出第四阈值的最大值th4_max的方式增大(图7)。
通过在判断中使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与使用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情况相比,能够期待减轻处理负荷。
在这里,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是与对比度信号的值比较大小的阈值,在本说明书等中称为主阈值。另外,第二阈值是设定为值比第一阈值大、且其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的阈值。进而,第四阈值是设定为值比第三阈值小、且其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的阈值。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在本说明书等中称为副阈值。
图8是本实施例的自动对焦的再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在这里,示出了根据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作为主阈值的第一阈值th1以及作为副阈值的第二阈值th2进行判断的示例。上述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判断也采用相同的处理流程。此外,图8所示的处理是在摄像装置1中控制部18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9内的程序而得到的处理顺序。
首先,在以对比度方式进行的自动对焦控制结束后,将从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获得的对比度信号即自动对焦评价值VFp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9中(SP1)。
接着,在拍摄持续的期间,在控制部18中针对每个帧获取从对比度信号生成部15获得了的对比度信号VFn(SP2)。
此后,在控制部18中,计算上述自动对焦评价值VFp与评价值VFn之间的差即绝对值|VFn-VFp|,作为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SP3)。
进而,在控制部18中判断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是否在第一阈值th1以上(VFd≥th1)(SP4)。
当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在第一阈值th1以上(VFd≥th1)时(SP4为“是”),以使第二阈值从其初始值th2b开始减少的方式对第二阈值th2进行减法处理(SP5)。
另一方面,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小于第一阈值th1(VFd<th1)时(SP4为“否”),使第二阈值返回到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SP6)。
在第二阈值中设置有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当绝对值|VFn-VFp|在第一阈值th1以上时,每隔单位时间对第二阈值th2进行减法处理,但以第二阈值th2不下降到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以下的方式进行减法处理。具体来说,判断第二阈值th2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SP7)。在第二阈值th2小于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时(SP7为“是”),进入到SP8。另一方面,在第二阈值th2大于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时(SP7为“否”),进入到SP9。
在SP8中,将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代入到第二阈值th2。由此,能够防止第二阈值th2下降到第二阈值的最小值th2_min以下。
接着,判断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是否在第二阈值th2以上(VFd≥th2)(SP9)。
当在SP9中判断为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在第二阈值th2以上时(SP9为“是”),对自动对焦控制进行再启动(SP10)。
另一方面,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小于第二阈值th2时(SP9为“否”),不对自动对焦控制进行再启动而返回到SP2。
关于第一阈值th1、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的设定值,可以通过摄像装置任意设定,但通过设定较大的设定值,能够使得即使在对比度信号出现大幅度变化时也难以再启动自动对焦控制。也就是说,能够降低针对被摄体的变化的自动对焦功能的再启动判断的灵敏度。另一方面,通过设定较小的第一阈值th1或者第二阈值的初始值th2b,能够提高自动对焦功能的再启动判断的灵敏度。
关于第二阈值th2的减法处理的方法也可以根据摄像装置任意进行设定,但通过将每一单位时间的减去值设定为较大的减去值,在差分对比度信号值VFd超过了第一阈值th1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第二阈值th2,所以能够迅速进行自动对焦功能的再启动。另一方面,通过设定较小的减去值,能够推迟自动对焦功能的再启动。
第一阈值th1、第二阈值th2、第二阈值th2的初始值th2b和第二阈值th2的最小值th2_min可以设定为任意的值。不过,例如将这些阈值设定为与自动对焦评价值VFp成一定比例的值,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被摄体环境,自动对焦评价值VFp和当前的对比度信号VFn的趋势会发生变化,所以通过将比例设定为阈值,能够方便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例如,在为了能够在明亮的场所适当地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而以绝对值设定了阈值的情况下,在昏暗的场所,由于对比度信号的变动小,所以通过被设定为绝对值的阈值,无法适当地进行自动对焦的再启动。相反,在为了能够在昏暗的场所适当地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而将阈值设定为绝对值的情况下,在明亮的场所,由于对比度信号的变动大,所以微小的被摄体变化也有可能使得自动对焦再启动发生。如上所述,通过按照比例来设定阈值,能够抑制上述现象,能够更为适当地判断自动对焦的再启动。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本来没有必要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的被摄体出现在检波区域30的情况下,防止进行不必要的自动对焦再启动,所以对焦透镜没有发生不必要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机械老化和消耗等,进而能够防止因对焦透镜过度移动而导致的图像紊乱。也就是说,能够避免因对焦透镜进行不必要的驱动而导致耐久性下降,并且能够避免发生输出图像的焦点没有对准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本来应该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的被摄体出现在了监测区域30时,根据上述主阈值和副阈值来判断对比度信号的变化以进行再启动判断,由此,在本来需要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进而,通过按照被摄体来变更各个阈值以及减去值,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高摄像装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图1所示地构成的摄像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具有其他各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调焦停止时,将对比度信号作为自动对焦评价值临时进行存储,但这并不仅限于调焦停止时,只要将某一任意的时间点起的被摄体、环境的变化作为指标,可以在任意的时间点存储判断条件。也就是说,在希望按照任意的时间点起的自动对焦评价值的变化来启动自动对焦控制时,能够通过获取任意时间点的对比度信号等的自动对焦评价值,并在此后按照本发明的步骤启动自动对焦控制来实现。例如,适用于不论是否在调焦停止期间,在摄像装置的曝光控制中,因开闭光圈而使得曝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后,伴随有对比度信号变化的场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对副阈值进行一定量的减法处理时,将用于减法处理的值设定为一定值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考虑每隔一定时间增加减去值等。也就是说,可以设置成在超过了主阈值后,对副阈值进行减法处理,从而在相对于被摄体的变化的对比度信号的变化是瞬间的变化时,不进行反应,而在被摄体发生了有意的变化时等的情况下,进行副阈值的减法处理,以使自动对焦控制再启动即可。由此,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再启动的判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将对比度信号作为自动对焦评价值使用,但也可以使用亮度强度来进行自动对焦再启动的判断,此时,也可以设置成将自动对焦控制停止后的亮度强度Bp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9中,此后,在亮度强度Bp与当前的亮度强度Bn之间的差的绝对值|Bn-Bp|超过了第一阈值th1’时,对第二阈值th2’进行减法处理,而在某一时间点绝对值|Bn-Bp|超过了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使自动对焦控制启动。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阈值th1’称为主阈值,将第二阈值th2’称为副阈值。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其根据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对焦透镜的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主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一判断后,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副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二判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执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
其中,所述副阈值的值是按照具有比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和所述主阈值的值大或者小的初始值,并且从所述初始值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别减少或者增加的方式来设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是任意的对比度信号的值与所述判断中的任意时间点的对比度信号的值之差的绝对值即差分对比度信号值时,所述副阈值大于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和所述主阈值的值,
当在所述第一判断中判断为所述差分对比度信号值在所述主阈值以上时,在所述第二判断中对所述差分对比度信号值和所述副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差分对比度信号值在所述副阈值以上时,进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任意的对比度信号的值是所述对焦透镜的调焦状态下的对比度信号的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阈值的增加量或者减少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判断或者第二判断中,不根据所述对比度信号,而是根据亮度强度来进行判断。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进行的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是所述对焦透镜的再启动。
7.一种摄像方法,其根据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对焦透镜的控制,所述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主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一判断后,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副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二判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执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
其中,所述副阈值的值是按照具有比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和所述主阈值的值大或者小的初始值,并且从所述初始值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别减少或者增加的方式来设定的。
8.一种对焦控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号进行对焦透镜的控制,所述对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主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一判断后,将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与副阈值的值进行比较以进行第二判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的结果执行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控制,
其中,所述副阈值的值是按照具有比所述对比度信号的值和所述主阈值的值大或者小的初始值,并且从所述初始值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别减少或者增加的方式来设定的。
CN201510028708.2A 2014-01-20 2015-01-20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47965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7424A JP6302679B2 (ja) 2014-01-20 2014-01-20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2014-007424 2014-0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6587A true CN104796587A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4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708.2A Pending CN104796587A (zh) 2014-01-20 2015-01-20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09896B2 (zh)
JP (1) JP6302679B2 (zh)
CN (1) CN10479658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3424B2 (ja) * 2014-01-27 2017-12-27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6234261B2 (ja) * 2014-02-10 2017-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319340B2 (ja) * 2016-02-16 2018-05-09 Smk株式会社 動画撮像装置
CN110072057B (zh) * 2019-05-14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8818A (ja) * 2005-01-28 2006-08-10 Sony Corp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CN101098406A (zh) * 2006-06-30 2008-01-02 索尼株式会社 自动对焦装置、图像捕获装置和自动对焦方法
JP201116999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Sharp Corp 撮像装置、コンティニュアスafの探索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WO2012081647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and le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7325A (ja) * 2001-09-28 2003-04-09 Nikon Corp カメラ
JP3934954B2 (ja) * 2002-02-07 2007-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KR100689420B1 (ko) * 2004-06-02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오토포커싱 방법
JP4874669B2 (ja) * 2006-02-22 2012-02-15 Hoya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ユニット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727534B2 (ja) * 2006-08-28 2011-07-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088118B2 (ja) * 2007-12-07 2012-12-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
US20130083232A1 (en) * 2009-04-23 2013-04-04 Hiok Nam Tay Auto-focus image system
JP5292175B2 (ja) * 2009-05-15 2013-09-18 株式会社エルモ社 撮像装置、焦点調節方法
US8724009B2 (en) * 2010-05-05 2014-05-13 Hiok Nam Tay Auto-focus image system
US9036075B2 (en) * 2011-11-14 2015-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4178739A (ja) * 2013-03-13 2014-09-25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34261B2 (ja) * 2014-02-10 2017-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TWI552602B (zh) * 2014-08-19 2016-10-01 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畫面的模糊偵測方法、監視裝置及監視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8818A (ja) * 2005-01-28 2006-08-10 Sony Corp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CN101098406A (zh) * 2006-06-30 2008-01-02 索尼株式会社 自动对焦装置、图像捕获装置和自动对焦方法
JP201116999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Sharp Corp 撮像装置、コンティニュアスafの探索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WO2012081647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and le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JP2012128316A (ja) * 2010-12-17 2012-07-05 Canon Inc 自動焦点調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09896B2 (en) 2016-11-29
US20150207982A1 (en) 2015-07-23
JP2015135446A (ja) 2015-07-27
JP6302679B2 (ja) 201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635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focus control apparatus
US1086309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9961269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body, and lens barrel that can prevent an image diaphragm value from frequently changing
US9800776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body, and lens barrel
JP2013097082A (ja)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
US882386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277554B2 (en) Control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5227995A5 (zh)
US10284767B2 (en) Shooting device, shoo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4796587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对焦控制装置
US1124043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hal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6197202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US9769376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body, and lens barrel
US903607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240420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setting apparatus, wavelength acquir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1907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erforming live view display of a tracked object
JP642544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8163322A5 (zh)
US20140168467A1 (en) Focus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10643310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1022404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10409636A1 (en)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080575A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led movement of focus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mag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433237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04182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