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7696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7696A CN104747696A CN201410137233.6A CN201410137233A CN104747696A CN 104747696 A CN104747696 A CN 104747696A CN 201410137233 A CN201410137233 A CN 201410137233A CN 104747696 A CN104747696 A CN 1047476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outlet side
- opening portion
- side opening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9—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aling the gearboxes, e.g. to improve airtightne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2—Se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抑制由于润滑脂的漏出而发生的不良状态。减速装置(G1)具备:封入有润滑脂的外壳(58)、从外壳突出的输出轴即突出轴(70)、在外壳外设置于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18)、及设置在外壳与输出轴之间的输出侧油封(86),该减速装置还具备在外壳内的压力上升时使润滑脂向该外壳外的输出小齿轮的周边漏出的漏出机构(94)。该漏出机构具备形成于输出轴中的漏出通道(96),该漏出通道的一端在比输出侧油封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输出侧油封更靠外侧开口。在该漏出通道设置有能够安装用于封闭该漏出通道的封闭部件(104)的安装部(101W)。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273591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固定于短舱侧并容纳减速机构的外壳、与该减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并从外壳突出的输出轴、及在外壳外设置于该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在外壳内封入有润滑脂,在外壳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设置于输出轴的所述输出小齿轮与固定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塔侧的回转齿轮啮合。马达的旋转通过减速机构减速,若输出轴通过减速旋转使得小齿轮旋转,则该小齿轮绕回转齿轮的轴心进行公转。由此,固定有动力传递装置外壳的短舱相对于固定有回转齿轮的塔进行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6355号公报(图1、图6)
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若外壳内的内压上升,则封入于该外壳内的润滑脂有时会漏出,例如,存在如下问题,若该漏出的润滑脂进入到马达和制动器等,就会成为发生不良情况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润滑脂的漏出而发生的不良情况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其具备:容纳变速机构并且封入有润滑脂的外壳、与所述变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并从所述外壳突出的突出轴、在所述外壳外设置于所述突出轴上的小齿轮、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突出轴之间的密封部件,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在所述外壳内的压力上升时,使所述润滑脂向该外壳外的所述小齿轮的周边漏出的漏出机构,该漏出机构具备形成于所述突出轴中的漏出通道,该漏出通道的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外侧开口,并且,在该漏出通道设有能够安装用于封闭该漏出通道的封闭部件的安装部。
本发明并非构成为即使外壳内的内压上升润滑脂也不会漏出,而是采用在内压上升时容许漏出,但漏出点为不会发生问题的小齿轮周边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抑制由于润滑脂的漏出而发生的不良情况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
图2是沿图1的减速装置的箭头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减速装置的箭头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整体概要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减速装置的漏气测试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G1-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6-短舱,18-输出小齿轮,22-回转齿轮,28-减速机构(变速机构),58-外壳,70-输出轴,84-输入侧油封,86-输出侧油封,94-漏出机构,96-漏出通道,101-第1通道,101A-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W-安装部,102-第2通道,102A-第2出口侧开口部,104-封闭部件,106-盖部件,110-漏气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图2、图3是沿箭头II-II线及III-III线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该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整体概要图。另外,图1表示正常使用状态,图5表示对图1的减速装置进行漏气测试(后述)时的状态。
参考图4,该偏航驱动装置14具备多个(图4的例中为4个)马达M1和减速装置G1(动力传递装置)。减速装置G1固定于风力发电设备12的短舱16侧,并具有输出小齿轮18。输出小齿轮18与固定于风力发电设备12的塔20侧的回转齿轮22啮合。
若通过马达M1使减速装置G1的输出小齿轮18旋转,则该输出小齿轮18与固定于塔20侧的回转齿轮22啮合的同时绕该回转齿轮22的轴心O1公转。通过该公转能够使固定有减速装置G1的短舱16整体绕该轴心O1旋转。由此,能够使头锥23面向规定的方向(例如迎风的方向),并能够有效地承受风压。
另外,图4中的符号24为节距驱动装置。节距驱动装置24也具备带输出小齿轮25的减速装置G2。输出小齿轮25与内齿轮26啮合从而能够改变风车叶片27的角度。
在此,利用图1~图3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偏航驱动装置14的减速装置G1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减速装置G1的减速机构(变速机构)28进行说明。
马达M1的马达轴29上连结有连接轴30。在连接轴30的前端部以直切方式形成有输入小齿轮31。输入小齿轮31同时与多个(该实施方式中为3个)偏心体轴齿轮32啮合。每个偏心体轴齿轮32通过花键34与偏心体轴36连结。每个偏心体轴36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1、42支承在后述第1、第2轮架38、40上。
偏心体轴36上一体地形成有第1、第2偏心体44、46。在第1、第2偏心体44、46的外周,通过第1、第2滚子48、50安装有第1、第2外齿轮52、54。第1偏心体44、第1滚子48及第1外齿轮52的偏心相位与第2偏心体46、第2滚子50及第2外齿轮54的偏心相位偏离180度。在图3中表示有第2外齿轮54侧的截面,第1外齿轮52侧也是与图3同样的结构,但除偏心相位偏离180度之外。
第1、第2外齿轮52、54均与内齿轮56内啮合。内齿轮5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与外壳58的外壳主体58A一体化的内齿轮主体56A、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内齿轮主体56A并构成该内齿轮56的内齿的外销56B构成。内齿轮56的内齿个数(外销56B的根数)比第1、第2外齿轮52、54的外齿个数稍微多一点(在该例中为1个)。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外壳58由作为该内齿轮主体56A发挥作用的外壳主体58A、在轴向上配置于该外壳主体58A的马达M1侧的输入侧外壳体58B、及配置于外壳主体58A的输出小齿轮18侧的输出侧外壳体58C构成。
第1、第2外齿轮52、54的轴向两侧配置有第1、第2轮架38、40。第1、第2轮架38、40通过从第2轮架40侧一体地突出形成的轮架销64及从第1轮架38侧插入的轮架螺栓66相互连结。第1轮架38通过滚子轴承6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主体58A。第2轮架40与输出轴70(本发明中的突出轴)一体化,输出轴70通过自动调心滚子轴承72(并间接地通过所述滚子轴承68)支承于外壳主体58A。输出轴70从外壳58、具体而言从外壳58的输出侧外壳体58C向外壳58外突出。并且输出轴70在外壳58外通过花键部74与所述输出小齿轮18连结。另外,输出小齿轮18通过按压体76及螺栓78防止从输出轴70向轴向脱离。
输出小齿轮18与(固定于塔20侧的)所述回转齿轮22啮合。该实施方式中,回转齿轮22由内齿轮构成,输出小齿轮18内啮合于该回转齿轮22。但是,也可以由外齿轮构成回转齿轮并使输出小齿轮外啮合于该回转齿轮。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小齿轮可以是与对象齿轮内啮合的小齿轮,也可以是外啮合的小齿轮。
输出小齿轮18与回转齿轮22的啮合部80上塗布有润滑脂。
在此,对与润滑脂的密封及漏出有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G1的减速机构28容纳于外壳58内并通过润滑脂润滑。因此,在连接轴30与外壳58的输入侧外壳体58B之间,作为密封部件并排配置有2个输入侧油封84。
并且,在减速装置G1的输出侧,环状体82与自动调心滚子轴承72相邻,且以压入方式嵌入于输出轴70。并且,在该环状体82与输出侧外壳体58C之间,作为密封部件并排配置有2个输出侧油封86,以防止润滑脂向外壳58外漏出。
输入侧外壳体58B的外周配置有供脂口88。在该供脂口88装卸自如地配置有润滑脂嘴90。关于润滑脂嘴在日本工业标准(JIS)中规定有详细的规格。在该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带盖的密封式(让空气通过,但完全不让润滑脂通过)的润滑脂嘴90。并且,在外壳58的外壳主体58A上的第2轮架40的径向外侧配置有排脂口91。排脂口91中嵌入有封闭栓92。封闭栓92为不让润滑脂和空气通过的完全密封式的密封部件。另外,在进行后述的漏气测试时,利用该供脂口88作为空气注入口。
在该减速装置G1的外壳58安装有这些密封部件84、86、90、92,而且外壳主体58A、输入侧外壳体58B及输出侧外壳体58C的连结面被液态衬垫密封。并且,在外壳58的内部空间P1,润滑脂以几乎装满的状态被封入。这些密封部件84、86、90、92和液态衬垫在减速装置G1的内压处于稳定状态时可确保不使润滑脂漏出的密封功能。
在此,所谓内压处于稳定状态是指在常温下(20℃±15℃(5-35℃)的大气温度时:JISZ8703)风力发电设备12未运转或以额定发电输出以下运行的状态。具体而言,具有在内压为0.03kg/cm2~0.1kg/cm2左右时维持润滑脂不会漏出的状态的特性。
并且,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置G1具备在减速装置G1的外壳58内的内压上升时使润滑脂向该外壳58外的输出小齿轮18周边漏出的漏出机构94。在此,所谓“使漏出的润滑脂向外壳58外的输出小齿轮18周边漏出”是指“向原本就存在润滑脂,且使润滑脂漏出也不会出现问题的小齿轮周边漏出”,与漏出的润滑脂是否有助于小齿轮的润滑无关。
漏出机构94具有形成于输出轴70中的漏出通道96。漏出通道96的一端在比输出侧油封86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该输出侧油封86更靠外侧开口。漏出通道96主要由第1通道101及与该第1通道101连通的第2通道102构成。
漏出通道96的第1通道101在输出轴70的径向中央沿轴向形成。第1通道101在一侧(一端)即比输出侧油封86更靠减速机构侧(输出侧油封86的内侧)具备在外壳58的内侧开口的入口侧开口部101E。具体而言,入口侧开口部101E在第2轮架40的减速机构侧端面开口。并且,在另一侧(另一端)即比输出侧油封86更靠减速机构的相反侧(输出侧油封86的外侧)具备安装部101W、及在外壳58的外侧(具体而言为输出轴70的前端面)开口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
在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能够安装封闭漏出通道96(具体而言为第1通道101)的封闭部件104(参照图5:图1中没有安装)。具体而言,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由形成于该安装部101W内周的安装部螺纹(内螺纹)101Ws构成。如图5所示,封闭部件104具有螺合于该安装部螺纹101Ws的锥螺纹(外螺纹)104s,通过第1通道101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能够螺合和安装于安装部101W的安装部螺纹101Ws。因此,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内径D101A设定为大于封闭部件104的外径d104(D101A>d104)。封闭部件104在正常使用时从安装部101W卸下(图1的状态),仅在进行后述漏气测试时安装在安装部101W(图5的状态)。
参考图1,第1通道101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在输出轴70的前端面开口。在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可装卸地设置有能够封闭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盖部件106。具体而言,在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内周形成有开口部螺纹(内螺纹)101As,在盖部件106形成有螺合于该开口部螺纹101As的锥螺纹(外螺纹)106s。盖部件106通过使该盖部件106的锥螺纹106s螺合于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开口部螺纹101As,能够封闭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盖部件106在为了进行漏气测试而将封闭部件104安装在安装部101W时拆卸下来,而在减速装置G1正常使用时将其安装。
另一方面,漏出通道96的第2通道102从第1通道101分支并沿输出轴70的径向形成。第2通道102与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的与减速机构相反的一侧连通(比安装部101W更靠外部侧:在该例中为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与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之间),并且具备在外壳58的外侧开口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更具体而言,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输出轴70的侧面开口。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输出小齿轮18通过花键部74与输出轴70连结,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该花键部74开口。另外,第2通道102具体形成为从输出轴70的花键部74的最外周侧向输出轴70内插入钻头来与第1通道101连通。
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中,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的内径D102A表示为稍大,但实际上设定为在外壳58内的内压欲超过容许值而上升时,润滑脂开始通过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向花键部74的微小的间隙漏出的大小。另外,第2通道102(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形成有1个,但也可以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通过这些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终漏出通道96的一侧(一端)通过在比输出侧油封86更靠内侧开口的第1通道101的入口侧开口部101E而在外壳58的内侧开口。并且,漏出通道96的另一侧(另一端)通过第1通道101的(封闭部件104被卸下的)安装部101W、及在比该安装部101W更靠外部侧与第1通道101连通的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比输出侧油封86更靠外侧开口。换言之,对润滑脂的漏出而言第1通道101与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连通,但除了该以漏出为目的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外还与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连通。由此,通过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可将能够封闭第1通道101(以及漏出通道96)的封闭部件104安装在安装部101W。
接着对本减速装置G1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通过马达M1的马达轴29的旋转使连接轴30旋转,则形成于该连接轴30前端的输入小齿轮31旋转,并且3个偏心体轴齿轮32同时向相同方向旋转。由此3根偏心体轴36向相同方向同步旋转,第1外齿轮52通过第1偏心体44、第1滚子48摆动,并且第2外齿轮54通过第2偏心体46、第2滚子50摆动。第1、第2外齿轮52、54在摆动的同时与内齿轮56啮合,因此偏心体轴36每旋转1次,第1、第2外齿轮52、54摆动1次,相对于固定状态的内齿轮56仅偏离(自转)1齿量的相位。该第1、第2外齿轮52、54的自转成分作为偏心体轴36的公转传递给第1、第2轮架38、40。并且,与第2轮架40一体化的输出轴70旋转,通过花键部74连结于该输出轴70的输出小齿轮18旋转。输出小齿轮18绕固定于塔20侧的回转齿轮22的轴心O1公转(图4),其结果,固定有减速装置G1的外壳58的短舱16相对于塔20进行相对旋转。
以下,关于与润滑脂的密封及漏出有关的结构的作用进行特别说明。
如果设计成即使内压上升润滑脂也不会从外壳58漏出,则密封外壳58内外的所有的密封部件84、86、90、92会直接承受巨大的内压。因此,这些密封部件84、86、90、92的耐久性会下降,寿命会缩短。尤其是像输入侧油封84或输出侧油封86这样的密封相对于外壳58进行相对旋转的轴之间的密封部件,存在越提高密封特性则动力的传递损失越大的倾向。并且,如果动力的传递损失增大则很容易发热,因此,尤其导致旋转速度较高的输入侧油封84的耐久性更容易下降。输入侧油封84是防止润滑脂向马达M1侧漏出的重要的密封部件,因此劣化过早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这种不良情况均不会发生。
首先,在外壳58内几乎满满地封入有润滑脂,输入侧油封84、输出侧油封86、供脂口88的润滑脂嘴90及排脂口91的封闭栓92的各密封部件及漏出机构94在内压处于稳定状态时,即在常温下风力发电设备12未运转或以额定发电输出以下运行的状态时,均确保不让润滑脂漏出的密封特性。因此在内压处于稳定状态时,从这些密封部件84、86、90、92或漏出机构94不会有润滑脂漏出,不仅在马达M1侧,供脂口88、排脂口91的附近或输出侧油封86的附近也不会发生润滑脂的漏出。
另一方面,若外壳58内的内压上升并接近所述稳定状态的上限,则(尤其是通过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的直径的设定)润滑脂开始从上述密封部件84、86、90、92漏出之前,通过漏出机构94自动开始润滑脂的漏出。
更具体而言,由于内压的上升,外壳58内的润滑脂从漏出通道96的一端侧的入口侧开口部101E进入到该漏出通道96的第1通道101内。第1通道101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通过盖部件106被封闭,因此进入到第1通道101内的润滑脂通过(封闭部件104被卸下的)安装部101W、及在比该安装部101W更靠外部侧与第1通道101连通的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向外壳58的外侧漏出。由于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输出轴70与输出小齿轮18连结的花键部74开口,因此漏出的润滑脂供给到该花键部74。由于第1通道101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通过盖部件106被封闭,因此从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不会有润滑脂漏出。即,从外壳58的内侧漏出的润滑脂主要从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漏出并有助于花键部74的润滑。
在输出小齿轮18上为了其与回转齿轮22的啮合部80的润滑,原本就涂布有充足的润滑脂,在该输出小齿轮18的附近存在大量的润滑脂。因此,即使外壳58内的润滑脂漏出一些,只会得到可更好地进行花键部74的润滑等优点,而不会产生缺点。
并且,通过该漏出通道96使润滑脂漏出,能够抑制外壳58内的内压进一步上升。因此,输入侧油封84、输出侧油封86、润滑脂嘴90及封闭栓92的各油封部件在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的内压下,能够充分发挥其原有的密封功能。换言之,密封部件84、86、90、92只要在内压处于稳定状态时具有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的特性足矣。因此,尤其是像输入侧油封84或输出侧油封86这样的密封外壳58与作为旋转轴的连接轴30或输出轴70之间的油封,也不需要过度提高密封特性,因而能够降低动力的传递损失。并且,能够抑制输入侧油封84或输出侧油封86的滑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劣化,且包括防止润滑脂向怕润滑脂流入的马达M1侧的漏出在内,能够长期维持高密封性能。
在此,关于漏气测试进行详细说明。
输入侧油封84、输出侧油封86的不良情况是减速装置G1内的润滑脂漏出的原因。输入侧油封84、输出侧油封86的不良情况有时随着使用逐渐进行,但有时还因在组装减速装置G1时没有以正确的接触状态进行安装或安装时部件本身受损等所谓初始不良而产生。因此,在该减速装置G1中,为防止油封的初始不良导致的润滑脂的漏出而进行被称作“漏气测试”的检查。
该实施方式中,前述润滑脂的供脂口88兼作注入(用于进行该漏气测试的)空气的空气注入口89。即,如图5所示,如下进行漏气测试:在卸下该润滑脂的供脂口88的润滑脂嘴90的状态下,将该供脂口88作为空气注入口89连接漏气检测单元110。
更详细地说明,从未图示的气泵输出的空气通过漏气检测单元110的减压阀110A减压至规定的压力,减压后的压缩空气从空气注入口89注入到减速装置G1的外壳58内。由此,减速装置G1的外壳58内能够提高至与所注入的压缩空气相等的空气压。在此状态下,停止压缩空气的注入并关闭阀110B后放置规定的时间,通过压力计110C检测规定时间后的压力。在输入侧及输出侧油封84、86等密封机构正常发挥作用时,即使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减速装置G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也几乎不下降。因此,通过检测压力的下降小于规定值,能够确定密封机构是否在正常发挥作用。
然而,上述结构所涉及的减速装置G1中具备若外壳58内的内压提高到规定值以上,则使润滑脂自动漏出的漏出机构94。因此,(如果是仅具备润滑脂能够漏出的结构)在进行该漏气测试时,空气会从漏出机构94的漏出通道96漏出,从而导致漏气测试本身无法正确进行的不良状态的发生。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进行漏气测试之前在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安装封闭部件104从而封闭该第1通道101。由于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内径D101A大于封闭部件104的外径d104,因此能够通过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将封闭部件104插入至第1通道101内,并使封闭部件104的锥螺纹104s螺合于该第1通道101的安装部101W的安装部螺纹101Ws。
由于第2通道102在比安装部101W更靠外部侧与第1通道101连通,因此,通过在安装部101W安装封闭部件104,能够防止漏气测试的空气通过漏出通道96漏出。即,在该状态下进行的漏气测试中,如果空气泄露,则应考虑原本不应泄露的任意一个密封部件发生不良情况,因此能够确定该密封部件并重新安装或更换。
漏气测试结束后,通过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将封闭部件104从安装部101W移除,将盖部件106的锥螺纹106s螺合于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的开口部螺纹101As并通过该盖部件106封闭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由此,能够设为图1的状态,根据上述作用能够使外壳58内的润滑脂通过第2通道102仅从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适当地漏出。另外,该实施方式中,盖部件106装卸自如的设置于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A上,但并非一定要装卸自如,例如,若在漏气测试后安装,则也可以是此后无法拆卸的盖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小齿轮18通过花键部74连结于输出轴70,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该花键部74开口。此时,不仅仅是使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仅在花键部74开口,也可以采用该花键部74的齿(输出轴70侧的齿及输出小齿轮18侧的齿)在该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所开口的轴向位置沿周向被切掉的结构。由此,能够使漏出的润滑脂更顺畅地遍布整个花键部74,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花键部74的润滑。
并且,如图6所示,也可代替该缺口的形成或在形成缺口的同时在该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所开口的轴向位置的输出轴70及输出小齿轮18的至少一个(图6的例中为输出小齿轮18)上形成沿周向环绕一周的槽部18A。由此,能够使漏出的润滑脂更顺畅地遍布整个花键部74,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花键部74的润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漏出通道96在输出轴70的径向中央沿轴向形成第1通道101的同时沿径向形成第2通道102,并使该第2通道102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102A在输出小齿轮18与输出轴70之间的花键部74开口。然而,本发明所涉及的漏出通道的形成方式并不只限于此。
例如,可构成为第2通道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不是在花键部开口)可在部件之间不通过液态衬垫或O型环等密封部件接触而形成的空间开口,例如以图6为例,在环状体82与输出小齿轮18之间的空间S1或输出小齿轮18与按压体76之间的空间S2等开口。这些空间S1、S2中,部件通常通过液态衬垫等密封部件接触,以防止润滑脂漏出。但是,通过使部件之间不通过密封部件接触(或者有目的地形成微小的间隙或槽而接触),能够使这些空间S1、S2等作为第2通道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发挥作用。
该结构例如在输出轴70与输出小齿轮18(并不是通过花键连结)作为1个部件从开始就一体化的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在输出轴70与输出小齿轮18作为1个部件从开始就一体化的结构的情况下,原本就不存在花键部本身当然也就不需要该花键部的润滑。因此,通过该结构漏出的润滑脂作为输出小齿轮18与回转齿轮22之间原本就大量存在的润滑脂的一部分而加入其中。
总而言之,只要漏出通道的一端在比突出轴(之前的例中为输出轴70)的密封部件(输出侧油封86)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该密封部件更靠外侧开口,则例如另一端的开口部即使构成为为看起来位于外壳的径向内侧也能够作为本发明的漏出通道发挥作用。换言之,也可以说是变速机构的容纳空间与外部空间通过密封部件被隔开时,漏出通道的一端在变速机构的容纳空间开口,另一端在外部空间开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本发明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的例子,但如前述,节距驱动装置上也使用有具有输出小齿轮的减速装置,因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节距驱动装置并可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从一开始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用途并非特别限定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减速装置的用途,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施工机械的旋转用的减速装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均示出了采用在从减速机构的轴心沿径向分离的位置具有多个偏心体轴的偏心摆动型的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但本发明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并非只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减速机构的径向中央部具有1个偏心体轴的类型的偏心摆动型的减速机构。
并且,并非一定要具有偏心摆动型的减速机构,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各种减速机构,并且从一开始也没有必要是减速机构。即,也可以是具有加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从这方面讲,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但是,此时的“变速”一词为减速与加速的统称,而并非一定指输出轴的转速可变。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轴(突出轴)上设有小齿轮,但本发明所涉及的突出轴只要是从外壳突出,并在外壳外设置有小齿轮的突出轴即可,例如是输入轴。如上叙述,小齿轮可以是与突出轴分体构成的,也可以是一体构成的。
Claims (5)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容纳变速机构并且封入有润滑脂的外壳、与所述变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并从所述外壳突出的突出轴、在所述外壳外设置于所述突出轴上的小齿轮、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突出轴之间的密封部件,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在所述外壳内的压力上升时使所述润滑脂向该外壳外的所述小齿轮的周边漏出的漏出机构,
该漏出机构具备形成于所述突出轴中的漏出通道;
该漏出通道的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外侧开口,并且,
在该漏出通道设置有能够安装用于封闭该漏出通道的封闭部件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出通道具备第1通道及与该第1通道连通的第2通道,
所述第1通道具备: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开口的入口侧开口部、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开口的第1出口侧开口部、及所述安装部,
所述第2通道具备:在比所述安装部更靠外部侧与所述第1通道连通并且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开口的第2出口侧开口部,
所述封闭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1出口侧开口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并且
在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设有能够封闭该第1出口侧开口部的盖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出口侧开口部在所述突出轴的前端面开口,
所述第2出口侧开口部在所述突出轴的侧面开口,
所述第1出口侧开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封闭部件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齿轮通过花键部与所述突出轴连结,
所述第2出口侧开口部在该花键部开口,并且,
在该第2出口侧开口部所开口的轴向位置,该花键部的齿沿周向被切掉。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出口侧开口部在部件之间不通过封闭部件接触而形成的空间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73591 | 2013-12-27 | ||
JP2013273591A JP6131182B2 (ja) | 2013-12-27 | 2013-12-27 | 動力伝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7696A true CN104747696A (zh) | 2015-07-01 |
CN104747696B CN104747696B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358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37233.6A Active CN104747696B (zh) | 2013-12-27 | 2014-04-04 | 动力传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31182B2 (zh) |
CN (1) | CN10474769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48756A (ja) * | 1989-03-22 | 1990-10-04 | Honda Motor Co Ltd |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におけるオイルポンプの圧油洩れ逃がし構造 |
JPH03204396A (ja) * | 1989-12-30 | 1991-09-05 | Toyota Motor Corp | 航空機用減速機 |
JPH07301308A (ja) * | 1994-04-28 | 1995-11-14 | Hino Motors Ltd | 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
CN101839213A (zh) * | 2009-03-16 | 2010-09-22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机 |
WO2013047018A1 (ja) * | 2011-09-29 | 2013-04-04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25542Y1 (zh) * | 1969-01-21 | 1973-07-25 | ||
JPS586041U (ja) * | 1981-07-07 | 1983-01-14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変速機入力軸の給油構造 |
-
2013
- 2013-12-27 JP JP2013273591A patent/JP6131182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4 CN CN201410137233.6A patent/CN1047476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48756A (ja) * | 1989-03-22 | 1990-10-04 | Honda Motor Co Ltd |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におけるオイルポンプの圧油洩れ逃がし構造 |
JPH03204396A (ja) * | 1989-12-30 | 1991-09-05 | Toyota Motor Corp | 航空機用減速機 |
JPH07301308A (ja) * | 1994-04-28 | 1995-11-14 | Hino Motors Ltd | 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
CN101839213A (zh) * | 2009-03-16 | 2010-09-22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机 |
WO2013047018A1 (ja) * | 2011-09-29 | 2013-04-04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27524A (ja) | 2015-07-09 |
CN104747696B (zh) | 2017-04-19 |
JP6131182B2 (ja)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283756A1 (en) | Manifold for gas turbine engine | |
AU2010329172B2 (en) | Seal structure of mechanical device,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 |
CN113039379A (zh) | 风力发电设备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 |
CN103732925A (zh) | 在旋转机械中使用的夹具及旋转机械的输送方法 | |
EP3036411A1 (en) | Reduced misalignment gear system | |
US11085543B2 (en) | Butterfly valve including a valve body, shaft, groove portion and seal ring | |
CN103925373A (zh) | 一种迷宫式停机双向密封装置 | |
CN103925368B (zh) | 一种迷宫式停机密封装置 | |
CN104712724A (zh) | 减速装置 | |
CN201902286U (zh) | 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式液压离心马达 | |
JP6407267B2 (ja) | 遠心ポンプを備えたターボ機械アクセサリギアボックス | |
CN207005289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机械的组合式油封 | |
CN104747696A (zh) | 动力传递装置 | |
JP2010223249A (ja) | 浮動式すべり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内燃機関の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
CN107795693A (zh) | 一种膜片弹簧补偿式机械密封装置 | |
CN204201093U (zh) | 一种双向滑环密封装置 | |
CN104062084B (zh) | 密封环工作状态对比试验台 | |
JP5145252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の給油方法 | |
US10641278B2 (en) | Sealing device and rotating machine | |
JP5917362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CN205715684U (zh) | 一种主动式迷宫密封结构 | |
CN203796969U (zh) | 迷宫式停机密封装置 | |
CN203796968U (zh) | 迷宫式停机双向密封装置 | |
CN105339665A (zh) | 涡旋式流体设备及其垫圈 | |
CN204201097U (zh) | 一种外向滑环密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