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4616A -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4616A
CN104724616A CN201510046583.6A CN201510046583A CN104724616A CN 104724616 A CN104724616 A CN 104724616A CN 201510046583 A CN201510046583 A CN 201510046583A CN 104724616 A CN104724616 A CN 10472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device
super lifting
transporter
arm
surpa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65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磊
佟雪峰
杨敏
兰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65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4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4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超起装置(200)的支撑主体(110)、用于将支撑主体(110)固定连接于运输车的车辆连接部(140)和用于将超起装置(200)固定于支撑主体(110)的超起装置固定部(130)。利用该转运装置可以将超起装置稳固、紧凑的与运输车约束在一起,避免超起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磕碰、划伤、滑落、倾翻等现象。

Description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重大装备类的工程起重机被广泛应用,从国内市场来看,风电项目、大型石化项目日渐增多,市场对大吨位起重机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以其移动灵活、转场迅速,能够快速投入作业,受到市场的青睐。
超起装置是一种安装在起重机起重臂的基本臂前端用于减小起重臂变形从而提高起重量的装置,是大吨位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单独运输,在吊装场地现场安装。超起装置一般由超起卷扬、超起臂、变幅油缸、展开油缸、后平衡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轮式起重机用超起装置就是一种在大吨位起重机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辅助设备,其自重达到整机重量的10%,起重机上路行驶时,需拆掉超起装置以满足国家法规的相关限制要求。
拆掉超起装置后,通常做法是将超起装置放置到运输车上(一般为平板车)进行长距离的运输。起重机工作的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路况较差,因此,如果运输不恰当,会造成超起装置零部件的磕碰损伤,同时,超起装置也有从运输车上翻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可以将超起装置稳固、紧凑的与运输车约束在一起,避免超起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磕碰、划伤、滑落、倾翻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超起装置的支撑主体、用于将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于运输车的车辆连接部和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的超起装置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分别支撑所述超起装置的第一超起臂和第二超起臂的并排设置的两个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第一超起臂和所述第二超起臂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超起臂和所述第二超起臂之间距离的距离调整部,所述距离调整部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连接部包括车辆连接索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的连接索连接件,所述车辆连接索分别与所述运输车和所述连接索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超起装置固定部包括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捆绑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的超起装置连接索。
进一步地,所述超起装置固定部包括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定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支撑面上的定位楔。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超起装置的支撑高度的高度调整部,所述高度调整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零件放置部,所述零件放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放置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的至少一个U型支架和与所述U型支架对应设置的用于封闭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的锁销。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超起装置的第一超起臂和第二超起臂的超起臂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超起臂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超起臂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超起臂的尾部的连接拉杆。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超起装置的支撑主体、用于将支撑主体固定连接于运输车上的车辆连接部和用于将超起装置固定于支撑主体的超起装置固定部,利用该转运装置可以通过支撑主体、车辆连接部和超起装置固定部将超起装置稳固、紧凑的与运输车约束在一起,避免超起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磕碰、划伤、滑落、倾翻等现象。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在运输过程中与超起装置和运输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运装置与超起装置和运输车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以下的描述中,“前”指的是在超起装置运输过程中运输车的车头方向、“后”指的是在超起装置运输过程中运输车的车尾方向,“左”和“右”则是指面向前方时形成的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超起装置200的转运装置100包括支撑主体110、零件放置部120、超起装置固定部130、车辆连接部140、高度调整部150、分隔部160、距离调整部170和超起臂连接部190。
支撑主体110用于支撑超起装置200,运输时承担超起装置200平放时的部分重量。由于超起装置200通常包括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10包括分别支撑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的、并排设置的两个支撑部,分别为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
分隔部160的设置是为了使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相互碰撞,分隔部160设置于两个支撑部之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60包括设置于两个支撑部之间的立柱。该立柱为矩形柱。
距离调整部170的设置是为了调整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在运输过程中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超起装置200的运输需要。距离调整部170设置于分隔部160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距离调整部170包括分别设置在立柱朝向两个支撑部的两侧侧面上的第一调整垫块。第一调整垫块优选地由尼龙等弹性材料制成或者包括尼龙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在与超起装置200接触一侧的弹性层,该设置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超起装置200磕碰或损伤。第一调整垫块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立柱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主体110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具有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如图2所示,支撑框架的上底面形成超起装置200的支撑面,支撑框架的下底面坐落在作为运输车的平板车上。将支撑主体110设置为具有梯形截面的支撑框架的形式使得支撑主体110在可以稳定地支撑在运输车上。
车辆连接部140用于将支撑主体110固定连接于运输车上。本实施例中,车辆连接部140包括车辆连接索142和设置于支撑主体110上的连接索连接件141,车辆连接索142分别与运输车和连接索连接件141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索连接件141为挂在支撑主体110上的连接环,具体地,连接环为D形焊接环。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连接索142包括多根栓紧带。D形焊接环分别设置在支撑主体110上,在支撑主体110的前后左右各焊接一个,用来将超起装置200与转运装置100通过栓紧带与运输车连接在一起。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转运装置100,共采用了6根栓紧带,包括栓紧带a、在图中未体现的与栓紧带a位置对称的一根栓紧带、栓紧带b、栓紧带b’、栓紧带c和栓紧带c’。
栓紧带a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左侧前后位置与左侧D形焊接环位置大致相同的挂环上。与栓紧带a对称的栓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右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右侧前后位置与右侧D形焊接环位置大致相同的挂环上。栓紧带a和与栓紧带a位置对称的栓紧带用于限制支撑主体110及其上的超起装置200沿左右方向移动。
栓紧带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左侧前后位置比前侧D形焊接环位置更靠近车头的挂环上。栓紧带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右侧前后位置比前侧D形焊接环位置更靠近车头的挂环上。栓紧带b和栓紧带b’主要限制转运装置100及其上的超起装置200向车运输车的后部滑动。
栓紧带c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左侧前后位置比后侧D形焊接环位置更靠近车尾的挂环上。栓紧带c’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侧的D形焊接环和运输车右侧前后位置比后侧D形焊接环位置更靠近车尾的挂环上。栓紧带c和栓紧带c’则主要限制转运装置100及其上的超起装置200向车运输车的前部滑动。
同时,栓紧带b、栓紧带b’、栓紧带c和栓紧带c’还能辅助栓紧带a和与栓紧带a对称的栓紧带限制转运装置100及其上的超起装置200向左右方向滑动。
超起装置固定部130用于将超起装置200固定于支撑主体110。
超起装置固定部130包括超起装置连接索131,超起装置连接索131将超起装置200捆绑于支撑主体110上。本实施例中,超起装置连接索131为一根栓紧带,该栓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运装置100左、右两端的D形焊接环上,从而将超起装置200固定于支撑主体110上。
超起装置固定部130还包括定位部132。定位部132用于将超起装置200定位于支撑主体110,限制超起装置200相对于转运装置100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如图1所示,定位部132包括设置于支撑主体110的支撑面上的定位楔。本实施例中,定位楔的截面为圆形,上半段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导向段,下半段为圆柱形定位段。在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上均设有圆形定位孔,圆形定位孔与定位楔的定位段配合。
转运装置100的高度调整部150主要用来调节超起装置200的支撑高度,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超起装置200的运输需要,使超起装置200与转运装置100连接到一起时更加紧凑。高度调整部150设置于支撑主体110的支撑面上。
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部150包括设置于支撑主体110的支撑面上的第二调整垫块。第二调整垫块优选地由尼龙等弹性材料制成或者包括尼龙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设置在与超起装置200接触一侧的弹性层,该设置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超起装置200磕碰或损伤。第二调整垫块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主体110上。
超起装置200的前拉板230等零件在转运过程中往往被拆解下来与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分开放置。零件放置部120的设置可以防止前拉板230等零件丢失。零件放置部120设置于支撑主体110上。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零件放置部120包括设置于支撑主体110上的至少一个U型支架121和与U型支架121对应设置的用于封闭U型支架121的开口的锁销122。具体地,在支撑主体110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组U型支架121和锁销122,每组U型支架121和锁销122的数量均为两个。运输时,超起装置200的前拉板230的两端分别置于一组内的两个U型支架121上,并用相应的锁销122限制前拉板230的移动。
超起臂连接部190用于连接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以防止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超起臂连接部190包括连接第一超起臂210的尾部和第二超起臂220的尾部的连接拉杆。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对零部件整合度高。能够通过栓紧带将其与超起装置栓紧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运输平稳,不会前后、左右滑动,不会倾翻,安全性高,能更好的适应超起运输过程中的恶劣路况。同时,转运装置能放置超起装置的前拉板等零部件,零部件放置整齐,不易丢失。
以上实施例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
转运装置的支撑主体可以不是梯形截面,也可以是矩形截面,也可以不是框架结构而是箱体结构。拉板放置部可以是例如放置槽等其它形式的放置部,拉板放置部的设置位置或者U形支撑架的形状、数量均可以适当改变。车辆连接部中D型焊接环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前后左右侧,个数也不限于每侧1个;D型焊接环也可以用连接钩等其它形式的连接索连接件代替;车辆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等等。
以下说明采用以上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转运超起装置的超起装置的转运方法。
将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放置到转运装置100上;将超起装置200与转运装置100连接成一体;再将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的尾部(卷扬侧)由分离结构连接成一体结构;将超起装置200与转运装置100一起吊起放置到运输车上;超起装置200放置到运输车上后,将转运装置100与超起装置200连接成的整体固定到运输车上;超起装置的前拉板230等零散的部件,放置到零件放置部120上以约束到超起装置200上,随超起装置200一并运输。
当然,本发明利用前述转运装置转运超起装置的转运方法不是唯一的,其中多个步骤之间的次序可以调换位置。例如,以上实施例的转运方法中,转运装置与超起装置在地面上连接在一起,但是,转运装置与超起装置也可以在运输车上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超起装置的转运方法更加规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起装置的运输方法较为随意的问题,避免超起装置因运输方法不当造成的磕碰、零部件丢失等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超起装置(200)的支撑主体(110)、用于将所述支撑主体(110)固定连接于运输车的车辆连接部(140)和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200)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110)的超起装置固定部(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10)包括分别支撑所述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的并排设置的两个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第一超起臂(210)和所述第二超起臂(220)的分隔部(160),所述分隔部(160)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超起臂(210)和所述第二超起臂(220)之间距离的距离调整部(170),所述距离调整部(170)设置于所述分隔部(16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连接部(140)包括车辆连接索(142)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0)上的连接索连接件(141),所述车辆连接索(142)分别与所述运输车和所述连接索连接件(14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装置固定部(130)包括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200)捆绑于所述支撑主体(110)上的超起装置连接索(13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装置固定部(130)包括用于将所述超起装置(200)定位于所述支撑主体(110)的定位部(1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2)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0)的支撑面上的定位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超起装置(200)的支撑高度的高度调整部(150),所述高度调整部(150)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还包括零件放置部(120),所述零件放置部(120)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放置部(12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0)上的至少一个U型支架(121)和与所述U型支架(121)对应设置的用于封闭所述U型支架(121)的开口的锁销(12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超起装置(200)的第一超起臂(210)和第二超起臂(220)的超起臂连接部(19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臂连接部(190)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超起臂(210)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超起臂(220)的尾部的连接拉杆。
CN201510046583.6A 2015-01-21 2015-01-21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Pending CN104724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6583.6A CN104724616A (zh) 2015-01-21 2015-01-21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6583.6A CN104724616A (zh) 2015-01-21 2015-01-21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4616A true CN104724616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4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6583.6A Pending CN104724616A (zh) 2015-01-21 2015-01-21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461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9562C2 (de) * 1983-10-28 1985-11-14 Goldhofer Fahrzeugwerk Gmbh & Co, 8940 Memmingen Kranfahrzeug mit einem Ausleger
EP0665185A1 (de) * 1994-01-31 1995-08-02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Kran, insbesondere schienengebundener Mobilkran
CN201580913U (zh) * 2009-11-27 2010-09-1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起重机转场辅助装置、运输拖车
CN202156888U (zh) * 2011-06-15 2012-03-07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臂支撑装置及起重机
CN202609827U (zh) * 2012-05-22 2012-12-1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
CN103863956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拆装超起装置的起重机及超起装置的装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9562C2 (de) * 1983-10-28 1985-11-14 Goldhofer Fahrzeugwerk Gmbh & Co, 8940 Memmingen Kranfahrzeug mit einem Ausleger
EP0665185A1 (de) * 1994-01-31 1995-08-02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Kran, insbesondere schienengebundener Mobilkran
CN201580913U (zh) * 2009-11-27 2010-09-1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起重机转场辅助装置、运输拖车
CN202156888U (zh) * 2011-06-15 2012-03-07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臂支撑装置及起重机
CN202609827U (zh) * 2012-05-22 2012-12-1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
CN103863956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拆装超起装置的起重机及超起装置的装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5619U (zh) 一种车身骨架总成转运吊具
CN205819284U (zh) 一种管道转运小车
CN102826447A (zh) 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及其下车结构、转点方法
CN214191981U (zh) 放线架总成
CN103738841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吊具
CN106143622A (zh)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103663121A (zh) 一种起重机吊钩防护装置
CN101734583B (zh)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作业平台
CN206067890U (zh)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103086254B (zh) 履带起重机组合吊具
CN102229355B (zh) 船体分段的合拢方法
CN104724616A (zh) 超起装置的转运装置
CN204525407U (zh) 车辆换向翻转平台
CN105152004A (zh) 箱形输煤栈道内侧顶面加固梁吊装装置
CN104552191A (zh) 车辆换向翻转平台
CN203159081U (zh) 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及其下车结构
CN210915034U (zh) 一种吊车
CN102937375B (zh) 一种烧结机尾部移动装置的安装方法
CN103693582B (zh) 车辆提升装置和提升方法
CN103318777B (zh) 一种超大吨位起重机的前后车连接装置及起重机
CN206783133U (zh) 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的起吊搬运工作的塔筒搬运机
CN204259538U (zh) 一种稳定型树木移栽车
CN104828688A (zh) 一种用于辅助移动起重机超起配重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21079Y (zh) 高空作业工程机械
CN106346393B (zh) 一种柴油机飞轮安装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