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7200A -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7200A
CN104717200A CN201410759166.1A CN201410759166A CN104717200A CN 104717200 A CN104717200 A CN 104717200A CN 201410759166 A CN201410759166 A CN 201410759166A CN 104717200 A CN104717200 A CN 104717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lay
tunnel
connec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59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7200B (zh
Inventor
姉崎和也
泽柳一美
山田匡实
米田修司
内田弥
鸟越章宏
伊藤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17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7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4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with a server,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即使从网关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也能够恰当地确立网关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隧道通信且能够进一步降低网关的功耗。管理服务器(50)当在从云服务器(70)接受到面向设备(10b)的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与网关(30b)(与设备(10b)相对应)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在与代理网关(30a)之间的通信会话向代理网关(30a)发送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34)。代理网关(30a)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来使网关(30b)从省电模式恢复(S39)。之后,网关(30b)根据隧道连接请求在网关(30b)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S56)。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LAN外部的云服务器与LAN内部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实现云上的服务器(云服务器)与LAN内的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等)的联合的技术。
例如存在如下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本地侧(LAN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印刷输出保存在云上的服务器(云服务器)中的电子文档。
专利文献1示出了具备图像形成装置(设备)、通信中继装置(网关)以及云服务器的文档输出系统(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保存在云服务器中的电子文档经由网关等而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进行该电子文档的印刷输出。此外,网关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设备)设置在LAN的内部,云服务器设置在LAN的外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3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系统中,通常在LAN的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设备)与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之间设置有防火墙。
从LAN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向LAN外部的云服务器的访问通过防火墙,该访问被许可。
然而,反向的访问、即从LAN外部的云服务器向LAN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直接访问被防火墙拦截。即,不能从云服务器直接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的访问。
与此相对,考虑如下技术:在LAN外部的管理服务器与LAN内部的网关之间(作为防火墙的例外)确立消息会话(通信会话),从LAN外部的云服务器经由该管理服务器以及该网关来访问LAN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30是示出了这种技术的图。各网关30(30a,30b)在其启动时等在与预先指定的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消息会话(511,521)(参照图30的粗线)。之后,在从云服务器70向特定的设备10的访问请求发生时,通过利用管理服务器50与某个网关30(例如30b)之间的该消息会话,从管理服务器50向该网关30b发送隧道连接请求。该网关30b根据隧道连接请求,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然后,使用该隧道通信进行从云服务器70(经由网关30)向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访问。此外,关于这种技术将在后面叙述。
然而,在这种技术中,为了在网关30中随时接受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需要继续维持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之间的消息会话。例如,为了维持使用了“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的消息会话,需要继续发送“KeepAlive”数据包。因此,不能终断对发送“KeepAlive”数据包的处理部的供电,不能使网关30的动作模式迁移到特定的省电模式(停止对“KeepAlive”数据包发送用的该处理部的供电的深度休眠模式等)。特别是,在存在多个网关30的情况下,哪个网关都难以迁移到该特定的省电模式。
这样,多个网关30各自经由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单独的消息会话正常地接收来自云服务器70的隧道连接请求,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多个网关30都不能迁移到省电模式,妨碍网关30(通信中继装置)的功耗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即使从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也能够恰当地确立该通信中继装置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隧道通信,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该通信中继装置的功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设备,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内部;多个通信中继装置,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并对所述多个设备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管理服务器,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并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具备: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能够迁移到不具有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的状态的省电模式,且在其下层具有所述特定的设备;以及代理装置,是经由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的通信会话来而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的通信中继装置,所述管理服务器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来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并且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后根据从所述代理装置接收到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将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发送到所述代理装置之后,迁移到所述省电模式,所述代理装置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事先委托时,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生成不同于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已有的通信会话的新的通信会话,等待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备:信息收集单元,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后收集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下层的设备的信息;以及通信控制单元,以根据通过所述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到的信息来判定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5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通信控制单元,该通信控制单元对从所述代理装置转送来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6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备: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下层的设备的信息;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标准连接模式,以根据通过所述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到的信息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简易连接模式,对从所述代理装置转送来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标准连接模式和所述简易连接模式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
第7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当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当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时,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8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当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当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时,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9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代理装置具备:信息收集单元,通过与所述规定的LAN内的其它通信中继装置进行通信,收集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以及通信单元,将所述管理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所述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10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9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代理装置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不生成新的通信会话,使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已有的通信会话,等待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1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9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所述管理服务器赋予应该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由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的信息,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1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9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1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9方面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1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13方面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被构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第15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管理服务器,经由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多个通信中继装置中的某个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管理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管理服务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以及通信控制单元,与所述访问请求相应地发送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接受到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管理服务器和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相对应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转送。
第16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5方面的发明的管理服务器中,还具备保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17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5方面的发明的管理服务器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伴随应该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和应该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18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5的发明的管理服务器中,还具备保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19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5方面的发明的管理服务器中,还具备保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0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在经由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内部的多个通信中继装置中的某个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管理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以及b)与所述访问请求相应地发送应该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当在接受了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转送。
第2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0方面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步骤b)包括:b-1)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以及b-2)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2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0方面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在所述步骤b)中,伴随应该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来执行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和应该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第2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0方面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b-2)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b-3)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权利要求24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0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来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b-2)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b-3)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5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通信中继装置,在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代理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一部分动作,该通信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接受与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相应地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的、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当经由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并且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6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5方面的发明的通信中继装置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到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时,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第27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5方面的发明的通信中继装置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通信中继装置在设置于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8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5方面的发明的通信中继装置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通信中继装置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29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代理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一部分动作,该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接受从接收到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的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b)当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响应于由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作业请求而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并且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30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9方面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c)当在所述步骤b)之前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时,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第3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9方面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在设置于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b-2)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3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9的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b-2)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33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通信中继装置,是在使用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中继装置,该通信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动作控制单元,控制包含通常模式和功耗比所述通常模式少的省电模式在内的、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在迁移到所述省电模式之前发送,向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发送应该代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接收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该隧道连接请求是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
第34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在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向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发送应该代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接收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该隧道连接请求是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b)在所述步骤a)之后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迁移到其功耗小于通常模式的省电模式。
根据第1~32方面所述的发明,当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迁移到省电模式且在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管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代理装置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来向代理装置发送隧道连接请求,进而向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转送,因此能够确立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隧道通信。因而,能够使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迁移到省电模式而降低功耗,并且即使从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也能够恰当地确立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隧道通信。
根据第33方面以及第34方面所述的发明,在从通信中继装置向代理装置发送了代理事先委托之后,通信中继装置迁移到省电模式,因此能够降低功耗,并且即使从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也能够恰当地确立通信中继装置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隧道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MFP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网关以及管理服务器等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多个网关分别在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消息会话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网关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时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确立了新的消息会话的情形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网关恢复为深度休眠模式时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管理表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网关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最大值)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网关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最大值)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第5实施方式中网关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时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管理表的图。
图24是表示在第5实施方式中网关恢复为深度休眠模式时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管理服务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图24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管理服务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比较例的技术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通信系统;10:设备(MFP);30a:(代理)网关;30b:(特定的)网关;50:管理服务器;70:云服务器;90:客户端;310、350:管理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系统结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概要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具备多个设备10(10a,10b,10c)以及多个网关30(30a,30b)。另外,通信系统1还具备管理服务器计算机(下面还简称为管理服务器)50、云服务器计算机(下面还简称为云服务器)70以及客户端计算机(下面还简称为客户端)90。
各要素10、30、50、70、90能够经由网络108相互连接来执行网络通信。此外,网络108由LAN(局域网络)、WAN(广域网)以及因特网等构成。另外,向网络108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多个设备10以及多个网关30设置于企业内等构筑的某个LAN107的内部。另一方面,管理服务器50、云服务器70以及客户端90设置在LAN 107的外部。此外,客户端90也可以设置在LAN 107的内部。
这里,作为设备10,例示出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还简称为MFP)。MFP还被称为图像形成装置或者通信装置等。
另外,网关30在这里被构筑在与作为设备10的MFP不同的MFP中。具体地说,通过执行安装在作为硬件的MFP内的软件(程序)来实现网关30。
另一方面,管理服务器50、云服务器70以及客户端90使用所谓的个人计算机等来构筑。
在该通信系统1中,例如从客户端90向云服务器70送出的印刷指令经由管理服务器50以及网关30向设备10发送,在设备(MFP)10中进行印刷输出。
多个网关(通信中继装置)30具有对多个设备10与云服务器70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功能。
管理服务器50是管理云服务器70与多个网关30的通信等的装置。管理服务器50从云服务器70接受对多个设备10中的特定设备的访问请求,根据该访问请求向多个网关30的某个网关发送与云服务器70的隧道连接请求。
<1-2.MFP的结构概要>
图2是表示各MFP的结构的概要图。MFP是具备扫描仪功能、打印机功能、复印功能以及数据通信功能等的装置(还称为复合机)。
如图2所示,MFP具备有图像读取部2、印刷输出部3、通信部4、保存部5、输入输出部6以及控制器9等,通过使这些各部复合地进行动作来实现各种功能。
图像读取部2是通过光学的方式读取载置于MFP的规定位置上的原稿来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还称为原稿图像)的处理部。
印刷输出部3是根据与对象图像有关的图像数据来向纸张等各种介质印刷输出图像的输出部。
通信部4是能够进行经由公共线路等的传真机通信的处理部。而且,通信部4能够进行经由网络108的网络通信。在该网络通信中,通过利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以及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各种协议、并利用该网络通信,MFP能够在与所期望的对方(网关30、管理服务器50以及云服务器70等)之间收发各种数据。
详细地说,网关(MFP)30的通信部4能够利用在网关30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所确立的消息会话(后述)来与管理服务器50进行通信(特别是接收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数据)。另外,设备(MFP)10的通信部4还能够利用在网关30与云服务器70之间所确立的隧道连接(后述)经由该网关30来与云服务器70进行通信(特别是接收来自云服务器70的数据)。此外,通信部4具有向其它装置发送数据等的发送部以及从其它装置接收数据等的接收部。
保存部5由硬盘驱动器(HDD)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保存装置构成。
输入输出部6具备有接受对MFP的输入的操作输入部6a以及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的显示部6b。此外,输入输出部6还被称为操作部。
控制器9是总体地控制MFP的控制部,具备CPU、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而构成。
控制器9通过在CPU中执行保存在ROM(例如EEPROM等)内的规定的软件程序(还简称为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部。例如作为网关30进行动作的MFP的控制器9实现包含通信控制部41、信息收集部45以及动作控制部47(参照图3(后述))等的各种处理部。另外,只作为设备10而进行动作的MFP的控制器9也可以具有同样的处理部,但是也可以没有用于作为网关30而发挥功能的处理部。此外,该程序可以被例如记录在各种可移动记录介质(USB存储器等)中、并经由该记录介质安装到MFP。或者该程序也可以经由网络108等下载并安装到MFP。另外,通信控制部41的一部分(特别是与从休眠状态的恢复相关联的处理部)等还使用副控制器8(参照图2)来实现。
作为动作模式,该网关(MFP)30具有合计三个模式,详细地说具有通常模式以及2阶段的休眠模式(第1阶段的休眠模式(还被称为简易休眠模式)以及第2阶段的休眠模式(还被称为深度休眠模式))。
在这三个模式中,通常模式的功耗最大、深度休眠模式的功耗最小。例如在简易休眠模式中停止对印刷输出部3以及图像读取部2的电力供给,与此相对,在深度休眠模式中还停止向控制器(主控制器)9等的电力供给。在深度休眠模式中,对通信部4的一部分以及具有控制从休眠的恢复动作的恢复控制部(包含恢复用通信控制部)的副控制器8供给电力,停止对其它处理部的电力供给。在深度休眠模式中,不能进行利用了消息会话的通信动作以及利用了隧道连接的通信动作。
<1-3.各要素的结构概要>
图3是表示各要素30、50、70等的概要结构的图。参照图3说明这些各要素。
<云服务器70>
云服务器70具备通信控制部81。通信控制部81执行与管理服务器50的通信。另外,通信控制部81使用隧道通信(后述)来执行与各网关30的通信。
<管理服务器50>
管理服务器50具备通信控制部61、设备信息管理部65以及解析部67等各种处理部。
这些各种处理部通过在管理服务器50的CPU中执行保存在保存部(HDD等)中的规定的软件程序(还简称为程序)来实现。此外,该程序例如可以记录在各种可移动记录介质(DVD-ROM等)中、并经由该记录介质安装到管理服务器50。或者该程序也可以经由网络108等下载并安装到管理服务器50。
通信控制部61与通信部54(通信用硬件)协同地控制各种通信动作。例如通信控制部61执行与云服务器70的通信,接收来自云服务器70的访问请求。另外,通信控制部61使用消息会话(后述)来执行与各网关30的通信。此外,通信部54具有向其它装置发送数据等的发送部以及从其它装置接收数据等的接收部。
设备信息管理部65是管理从网关30接收到的设备信息(以及包含该设备信息的管理表69)的处理部。在管理表69中,保存有各网关30与各网关30的下层设备的关系等。此外,管理表69保存在管理服务器50的保存部(HDD(硬盘驱动器)等)内。
解析部67是解析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内容的处理部。
<网关30>
各网关30分别具备通信控制部41、信息收集部45以及动作控制部47等各种处理部。这些各种处理部通过在网关30(MFP)的控制器9以及副控制器8中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现。
通信控制部41是控制与其它装置的通信的处理部。通信控制部41具有消息会话通信控制部42和隧道通信控制部43。
消息会话通信控制部42是使用消息会话(后述)来执行与管理服务器50的通信的处理部。消息会话通信控制部42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消息会话(后述)来执行与管理服务器50的通信。消息会话通信控制部42还被称为对管理服务器通信部(或者管理服务器通信部)。
隧道通信控制部43是使用隧道通信(后述)来执行与云服务器70的通信的处理部。隧道通信控制部43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来对云服务器70与特定的设备10的通信进行中继。隧道通信控制部43还称为对云服务器通信部(或者云服务器通信部)。
如后所述,通过利用消息会话,能够从LAN 107的外部的装置(管理服务器50)向LAN 107的内部的装置(网关30)发送数据。另外,通过利用隧道连接,能够从LAN 107的外部的装置(云服务器70)向LAN 107的内部的装置(网关30以及设备10)发送数据。
信息收集部45是收集存在于该网关30的下层的设备10的信息的处理部。
动作控制部47是控制本装置(网关30)的动作模式的处理部。具体地说,由动作控制部47控制构成网关30的MFP的上述的动作模式(通常模式、简易休眠模式以及深度休眠模式)。
<1-4.动作概要>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如上述(参照图30)那样在LAN外部的管理服务器50与LAN内部的网关30之间确立(作为防火墙的例外的)消息会话,从LAN外部的云服务器70经由该管理服务器50以及该网关30访问LAN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下面,首先说明这种动作(基本动作)。
如上述(参照图30)那样,网关30在其启动时等中在与预先指定的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通信会话(详细地说为消息会话)(511、521)。之后,在从云服务器70向特定的设备10的访问请求发生时,通过利用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30b)之间的该消息会话(521),从管理服务器50向该网关30b发送隧道连接请求。该网关30b根据该隧道连接请求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然后,使用该隧道通信来进行从云服务器70(经由网关30的)向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访问。此外,该隧道通信还表现为基于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虚拟私人网)的通信。
更详细地说,首先,各网关30在各自的启动时等,向预先指定的管理服务器50发送消息会话的连接请求(确立请求)。与之相应,管理服务器50承认该确立请求,由此在各网关30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分别确立消息会话(511、521)。换句话说,与从LAN 107的内部的网关30向LAN 107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50的访问相应地,确立消息会话。此外,作为这种消息会话(通信会话),例示出例如使用了“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等协议的会话。另外,各网关30将各网关30的管理下的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管理信息)等向管理服务器50发送。
并且,能够利用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之间的该消息会话来进行从云服务器70向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访问。
详细地说,在云服务器70想要进行针对特定的设备10b的访问(通信)的情况下,首先将面向特定的设备10b的访问请求从云服务器7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50。
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来确定与特定的设备10相对应的网关30(在其下层具有特定的设备10b的特定的网关30b等)。另外,管理服务器50向被确定了的网关30发送隧道连接请求。
例如,在将对特定的设备10b的访问请求从云服务器7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50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来确定与特定的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b)。当管理服务器50与(对应于特定的设备10b的)特定的网关30b之间确立了消息会话521时,管理服务器50向该确定的网关30b经由该消息会话521发送隧道连接请求。“隧道连接请求”是应该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连接请求(确立请求)。这样,当在管理服务器50与特定的网关30b之间确立了消息会话521时,利用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b之间的该消息会话521来发送该隧道连接请求。
接收到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30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向云服务器70发送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会话(更详细地说为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Secure:超文本传输协议安全)会话)的确立请求。并且,云服务器70承认该确立请求,由此在该网关30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基于该HTTP会话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换句话说,与从LAN 107的内部的网关30向LAN 107的外部的云服务器70的访问相应地,确立隧道连接(隧道通信)。并且,使用基于该HTTP会话的隧道通信,云服务器70能够经由网关30向设备10发送各种数据。这种HTTP(HTTPS)会话的确立请求还被称为隧道连接的确立请求。此外,在图30中通过带砂地阴影的细长矩形示意性地示出了“隧道通信”。
另外,如上所述,在始终继续维持管理服务器50与各网关30之间的消息会话的技术(还称为比较例的技术)中,需要继续发送用于维持消息会话(521等)的信号(“KeepAlive”数据包等)(参照图30)。因此,存在无法使全部的网关30的动作模式迁移到规定的省电模式(例如停止对“KeepAlive”数据包的发送动作的控制处理部(主控制器9)的供电的深度休眠模式等)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使多个网关30中的某个网关30b迁移到省电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参照图6)、并且由其它网关30(例如30a)代替该网关30b来接收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参照图10)的技术。
具体地说,在由管理服务器50接受了来自云服务器70的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当管理服务器50和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特定的网关30b之间没有确立消息会话时(参照图6以及图7),管理服务器50视为特定的网关30b具有省电模式,进行如下的处理。即,如图10所示,管理服务器50经由代替网关30b接收隧道连接请求的其它网关30a(还称为代理网关)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消息会话(代替网关30b)向代理网关30a发送该隧道连接请求。
代理网关30a当从管理服务器50接收隧道连接请求时,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特定的网关30b、并且使特定的网关30b从省电模式恢复。
特定的网关30b在从省电模式恢复后根据从代理网关30a接收到的隧道连接请求,在特定的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对云服务器70与特定的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这种动作。
<1-5.向深度休眠模式的迁移>
图4是表示多个网关30(30a,30b)分别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消息会话(511、521)的状态的图。此时,设为网关30a、30b都以通常模式(非省电模式)进行动作。
各网关30与管理服务器50的各消息会话如上所述地在各网关30启动时被确立。另外,在各网关30启动时,通过各网关30(信息收集部45)来获取与在各网关30的管理下存在哪个设备10有关的信息。并且,该信息被从各网关3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50。并且,包含该信息的管理信息310被保存到管理服务器50的管理表69(69a)中。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管理表69(69a)的图。
如图11所示,在管理信息310中规定了多个网关30与多个设备10的对应关系(还被称为支配关系或主从关系)。具体地说,规定了在各网关30的下层存在的设备10的信息。例如在图11的管理信息310中,规定了在网关30a的下层存在设备10a和设备10c、且在网关30b的下层存在设备10b的意思。
管理服务器50能够根据该管理信息310来决定与各设备10相对应的网关30(下层具有各设备10的网关30)。例如作为与设备10a相对应的网关而决定网关30a、作为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而决定网关30b。
在图4的状态中,存在和与设备10a相对应的网关30a之间的消息会话511(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a之间的消息会话)。因而,在来自云服务器70的访问请求(面向设备10a的访问请求)被发送到管理服务器50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50能够使用该消息会话511来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网关30a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HTTP会话(隧道通信)。然后,能够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来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的管理下的设备10a的通信。
另外同样地,在图4的状态中,存在和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b之间的消息会话521(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b之间的消息会话)。因而,在来自云服务器70的访问请求(面向设备10b的访问请求)被发送到管理服务器50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50能够使用该消息会话521来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b。网关30b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HTTP会话(隧道通信)。并且,能够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b来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的管理下的设备10b的通信。
之后,进行如图5那样的动作,网关30b迁移到省电模式。下面,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网关30b迁移到基于省电模式(这里为深度休眠模式)的动作状态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图5是表示该动作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概念图。
如图5所示,当在网关30b中决定应该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的意思时,网关30b(通信控制部41)向网关30a发送代理事先委托(还简称为代理委托)(步骤S11)。该代理事先委托是向网关30a委托在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后代替网关3b接收(代理接收)发给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的指令。另外,这里,该代理事先委托还包含应该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给网关30b的意思。
网关30b(动作控制部47)在将该代理事先委托发送给网关30a时,将自己(网关30b)的动作模式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另外,与之相伴,网关30b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消息会话521被切断(参照图6)。这样,网关30b迁移到不具有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消息会话的状态的省电模式(深度休眠模式)。
另一方面,网关30a在从网关30b接收到该代理事先委托时,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生成和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已有的消息会话511不同的新的消息会话513。具体地说,使用规定的协议(这里为“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代理用的新的消息会话513(参照图5的步骤S12以及图7)。详细地说,网关30a向管理服务器50请求新的消息会话的确立,管理服务器50承认该请求,由此新的消息会话被确立。
图7是表示确立了该新的消息会话513的情形的概念图。如后所述,通过利用该新的消息会话513,从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面向网关30b的请求信号(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
这样,网关30a在从网关30b接收到代理事先委托时,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生成与网关30b有关的代理用的新的消息会话513,等待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后述)等。
另外,网关30a将基于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管理服务器50,管理服务器50在其保存部中保存该代理信息。在该代理信息中,包含与两个网关30a、30b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信息、例如包含“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通过网关30a进行代理接收”等。此外,该代理信息也可以保存到管理表69(69a)中。
<1-6.从深度休眠模式的恢复>
接着,参照图8~图10说明从云服务器70给出针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休眠状态)恢复到通常模式(非休眠状态)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图8是表示该动作的时序图,图9是表示该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a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0是表示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概念图。
用户操作客户端90的网页浏览器等来访问云服务器70上的云应用程序。然后,与使用了客户端90的用户操作相应地,使用该云应用程序向云服务器70给出云印刷指示(图8的步骤S31)。换句话说,云印刷指示(还被称为作业指示)被从客户端90发送到云服务器70。该云印刷指示是例如应当使用特定的MFP(这里为设备10b)来印刷保存在云服务器70上的特定的电子文档(印刷对象数据)的意思的印刷指示。
云服务器70(通信控制部81)向作为与该云应用程序相对应的服务器而预先登记的管理服务器50发送基于上述云印刷指示的访问请求(步骤S32)。该访问请求包含访问源的云服务器70的信息(IP地址的识别信息等)以及访问目的地的设备(这里为设备10b)的信息(装置ID的识别信息等)。
管理服务器50(解析部67)解析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的该访问请求的内容,执行基于该解析结果的处理。
在应该对基于该访问请求的隧道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30(例如30a)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被确立了的情况下(应该对基于访问请求的隧道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30以通常模式在动作中的情况等),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动作。例如管理服务器50使用和与设备10a相对应的网关30a之间的消息会话511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网关30a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而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HTTP会话(隧道通信)。并且,能够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的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a)的通信。
另一方面,在应该对基于该访问请求的隧道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30(例如30b)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没有被确立的情况下(应该对基于访问请求的隧道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30为在休眠中的情况等),“代理连接请求”被从管理服务器50向“代理网关”发送(步骤S33)。“代理网关”是代理特定的网关的动作的一部分的网关。“代理网关”还表现为代替该特定的网关接收(代理接收)面向特定网关的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管理服务器50根据上述的代理信息来决定网关30b的代理网关。这里,设为决定网关30a作为代替该网关30b而接收(代理接收)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代理网关)。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33中,“代理连接请求”被从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代理连接请求”是代替原来的网关30b而应该接收(代理接收)隧道连接请求的意思的指令。
另外,管理服务器50还向网关30a发送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34)。使用在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a之间为了网关30b的代理用而新预先确立的消息会话513来从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此外,这里,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作为单独的连接请求而被发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代理连接请求和隧道连接请求这两者也可以综合为一个连接请求而进行发送。另外,不需要必须发送代理连接请求。
如图9所示,网关30a使用为了网关30b的代理用而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预先确立的消息会话513(图7)来接收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35、S37)时,进入到步骤S39。在步骤S39中,网关30a向网关30b发送隧道连接请求。
网关30b在从网关30a接收到隧道连接请求时,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到通常模式(参照图8)。另外,网关30b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HTTP(HTTPS)会话(隧道通信)(步骤S56)。详细地说,网关30b向云服务器70请求隧道通信的确立,云服务器70承认该请求,由此确立该隧道通信。此外,在图10中,通过带砂地阴影的细长矩形示意性地示出了“隧道通信”。
然后,利用该隧道通信能够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的管理下的设备10b的通信(步骤S57)。由此,云服务器70能够经由从休眠状态恢复了的网关30b向设备10发送特定的电子文档(印刷对象数据等)。
此外,之后当经过规定的无操作时间时,网关30b再次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
在如以上那样的动作中,管理服务器50当在网关30b具有深度休眠模式的状态下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对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代替网关30b而向代理网关30a发送隧道连接请求。并且,代理网关30a在从管理服务器50接收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并且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并且,网关30b在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到通常模式后,根据从代理网关30a接收到的隧道连接请求在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
由此,在使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管理服务器50以及代理网关30a等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因而,即使从网关30b具有深度休眠模式的状态,也能够恰当地确立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
另外,网关30b能够对其它代理网关30a委托代理处理而使自装置(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网关30b的功耗(进而系统1整体的功耗)。
<2.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当深度休眠中的网关30b从代理网关30a接收到隧道连接请求时,对该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并且直接确立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的隧道通信。此外,这种隧道通信的连接模式是比下述的另外的连接模式(标准连接模式)更简易的连接模式,因此还被称为“简易连接模式”。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从代理网关30a接收隧道连接请求而从深度休眠恢复的网关30b也可以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再次生成消息会话521(参照图14)。然后,网关30b也可以经由该消息会话521从管理服务器50重新接受隧道连接请求,并根据该隧道连接请求来确立隧道连接(隧道通信)。另外,在再次生成(再次确立)消息会话521时,优选如下:网关30b检索其下层的设备10,由网关30b获取包含该检索结果的最新的信息并通知到管理服务器50。此外,这种隧道通信的确立模式(连接模式)还被称为“标准连接模式”。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上述的“标准连接模式”和“简易连接模式”这两个连接模式中的、由用户设定所指定的规定模式来执行云服务器70与从深度休眠恢复了的网关30b的隧道通信的方式。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从网关30b休眠开始的恢复动作等)的时序图,图13是表示该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b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更详细地说,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概念图。
参照图12~图14说明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休眠状态)恢复到通常模式(非休眠状态)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
在步骤S31~S35、S37、S39中,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参照图12以及图14等)。
网关30b在从网关30a接收到隧道连接请求时,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到通常模式,执行图13所示的动作。
具体地说,在步骤S50中,判定由用户设定(网关30b中的用户设定)指定“简易连接模式”和“标准连接模式”这两个模式中的哪个作为隧道通信的确立模式(连接模式),进行与该判定结果相应的分支处理。
在作为隧道通信的连接模式指定了“简易连接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51a。在步骤S51a中,执行基于简易连接模式的连接动作。基于简易连接模式的连接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直接进行步骤S56、S5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作为隧道通信的连接模式而指定了“标准连接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51b。
在步骤S51b中,执行基于标准连接模式的连接动作。
详细地说,首先,网关30b(信息收集部45)检索当前时刻的其下层设备10,根据其检索结果来获取最新的信息(设备信息)(步骤S52)。由此,例如能够获取包含在网关30b的休眠中设备10b的电源被关闭而设备10b当前时刻没有正常动作等的最新信息。
接着,网关30b(消息会话通信控制部42)以根据通过信息收集部45收集到的设备信息判定为设备10b在正常动作中的意思为条件,在管理服务器50和与该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b之间新生成(确立)消息会话521(参照图14等)(步骤S53)。然后,网关30b经由该新的消息会话521将与网关30b的下层的设备有关的最新的信息通知到管理服务器50(步骤S54)。另外,网关30b经由该新的消息会话521从管理服务器50重新接收隧道连接请求(新的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55)。然后,网关30b与该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步骤S56(S56b))。
然后,利用该隧道连接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b的通信(步骤S57)。网关30b(隧道通信控制部43)利用该隧道连接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由此,云服务器70能够经由从休眠状态恢复的网关30b向设备10发送特定的电子文档(印刷对象数据等)。
此外,在标准连接模式中,当判定设备10b不是正常动作中的意思时,从管理服务器50(或者网关30b)向云服务器70发送错误信息。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特别是,在基于标准连接模式的连接时,通过在网关30b的休眠中关闭设备10b的电源等,设备10b知道当前时刻没有正常动作(当前时刻不存在于网关30b的下层),因此能够进行恰当的错误应对处理。
另外,在基于简易连接模式的连接时,网关30b不进行下层设备的检索处理以及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消息会话的重新确立处理等,因此能够实现简化处理(进而处理的高速化)。
另外,用户能够通过设定操作来适当选择使用“简易连接模式”和“标准连接模式”这两个模式中的哪个,因此能够获得高的自由度。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通过“标准连接模式”和“简易连接模式”这两个连接模式中的、由用户设定所指定的规定的模式来再次确立隧道通信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始终通过“标准连接模式”来重新确立隧道通信。
<3.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假定网关30a、30b这两者在下层具有共用的设备10(这里为10b)的状况(参照图17以及图18)。
在第3实施方式中,当管理服务器50从云服务器70接受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10从两个网关30a、30b中选择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这里,设为网关30b被选择为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
然后,管理服务器50判定网关30b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没有被确立的意思,将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经由管理服务器50与代理网关30a的消息会话513发送到代理网关30a。与之相应地,网关30a接收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
接着,代理网关30a与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相应地,决定是否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代理网关30a知道设备10b也存在于本装置(代理网关30a)的下层,决定是否由自装置来处理隧道连接请求。
这里,作为该规定的条件,使用与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是否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例如“2”)有关的判定结果。
然后,在最终接收到该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30(30a或者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经由该确立了的隧道连接将印刷对象数据等从云服务器70发送到发送对象设备10b。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a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在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最大值)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时序图。另外,图17以及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更详细地说,从云服务器70给出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概念图。图17表示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最大值)的情况下的动作,图18是表示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最大值)的情况下的动作。
当从云服务器70给出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步骤S31、S32、S33、S34的动作(参照图16)。具体地说,管理服务器50在接收到来自云服务器70的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向网关30a发送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即,管理服务器50将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然后,网关30a执行图15所示的动作。
网关30a在接收到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时,经由步骤S35、S37而进入到步骤S41。
在步骤S41中,进行与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是否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例如“2”)有关的判定,执行基于其判定结果的分支处理。
在设置于云服务器70与网关(代理网关)30a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例如“2”)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2,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8)(或者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相同的处理。这里,为了简化,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
具体地说,如图17(还参照图8等)所示,网关30a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步骤S39)。然后,网关30b以简易连接模式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步骤S56),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步骤S57)。
另一方面,在设置于云服务器70与代理网关30a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43(图15)的处理。在该步骤S43中,执行步骤S58、S59的处理(下述)。
具体地说,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代理网关30a在代理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新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步骤S58),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利用该新的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
这样,在从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网关30a并不无条件地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网关30a根据状况来变更是否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
网关30a在自身资源有余量的情况下(在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的隧道连接数小于上限值的情况下),执行如图18那样的动作。具体地说,网关30a代替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而根据该隧道连接请求网关30a自身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网关30a自身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说清楚点的话,代理网关30a自身代替网关30b而进行基于隧道连接的与云服务器70的通信处理。
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网关30a的资源来维持为使网关30b尽可能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的恢复的电力消耗。
<4.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也假定网关30a、30b这两者在下层具有共用的设备10(这里为10b)的状况。
在第4实施方式中,当管理服务器50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10从两个网关30a、30b中选择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这里,也设为网关30b被选择为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
然后,管理服务器50判定没有确立网关30b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的意思,经由管理服务器50与代理网关30a的消息会话513向代理网关30a发送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与之相应地,网关30a接收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
接着,网关30a与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相应地,决定是否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然后,在最终接收到该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30(30a或者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了隧道连接,经由该确立的隧道连接将印刷对象数据等从云服务器70发送到发送对象设备10b。
其中,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设为作为该规定的条件而使用基于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大小关系的判定结果。
图1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a的动作)的流程图。
当从云服务器70给出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与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方式等)同样地执行步骤S31、S32、S33、S34的动作(参照图16)。具体地说,管理服务器50在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将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向网关30a发送。
另外,网关30a执行图19所示的动作。
当网关30a接收到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时,处理经由步骤S35、S37进入到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判定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大小关系,执行基于其判定结果的分支处理。
在这里,各网关30a、30b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各自的配置等而适当地设定的。例如在具有较高的私密性的部署中配置了网关30的情况下(网关30管理具有较高的私密性的信息的情况等),对该网关30设定较高的安全等级。相反地,在具有较低的私密性的部署中配置了网关30的情况下(网关30几乎不处理私密信息的情况等),对该网关30设定较低的安全等级。
例如当网关30b的安全等级被设定为“等级3”且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设定为“等级5”时,判定为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高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这里,示出了安全等级的数值越大,确保越高等级的安全性。
此外,在步骤S45中,优选比较与隧道连接路径等有关的安全项目相关的安全等级。例如优选比较隧道连接路径自身的“加密强度”以及/或者与隧道连接路径有关的“证书验证强度”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不考虑与隧道连接路径以外的安全性有关的项目(例如与PDF文件的加密有关的“加密PDF设定”、或者与网关30的HDD(硬盘驱动器)的加密有关的“HDD加密”)。
另外,设为网关30a在图19的动作之前预先获取网关30a的安全等级和网关30b的安全等级。例如只要通过与网关30b的通信等来获取各安全等级即可。
在步骤S45中判定为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低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6,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8)(或者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相同的处理。这里,为了简化而设为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
具体地说,进行图17(还参照图8等)所示的动作。详细地说,网关30a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步骤S39)。然后,网关30b以简易连接模式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步骤S56),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步骤S57)。
另一方面,在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为网关30b的安全等级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47(图19)的处理。在该步骤S47中,执行步骤S58、S59的处理。
具体地说,进行图16以及图18所示的动作。详细地说,代理网关30a在代理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新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步骤S58),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利用该新的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
这样,在从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了代理连接请求以及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网关30a也不是无条件地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
网关30a在自身的安全等级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相比不逊色的情况(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为网关30b的安全等级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如图18那样的动作。具体地说,网关30a代替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而根据该隧道连接请求在网关30a自身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网关30a自身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说清楚点的话,代理网关30a自身代替网关30b而进行基于隧道连接的与云服务器70的通信处理。
由此,能够抑制安全等级的下降、且维持为使网关30b尽可能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的电力消耗。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主要例示出网关30b以简易连接模式与云服务器70进行隧道连接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网关30b以标准连接模式与云服务器70进行隧道连接(参照图14)。特别是,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简易连接模式和标准连接模式中的由用户选择的模式来使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进行隧道连接。
<5.第5实施方式>
<5-1.概要>
第5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网关30b即将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网关30b向网关30a发送代理事先委托的方式(参照图5以及图6)。
另一方面,在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网关30b不向网关30a发送代理事先委托的方式。在第5实施方式中,网关30a以固定期间间隔获取与LAN 107内的其它网关30(30b等)有关的管理信息,将该管理信息随时转送到管理服务器50而保存到管理服务器50。然后,管理服务器50根据(最新的)该管理信息来决定网关30b的代理网关,向该决定了的代理网关(例如30a)发送隧道连接请求。
<5-2.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
图2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主要是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的动作)的时序图。图2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a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主要是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的动作)的概念图。而且,图23是表示保存在管理服务器50中的管理信息350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第5实施方式中,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5的动作而进行图20的动作。具体地说,在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不进行基于该网关30b的代理事先委托处理,而是统括多个网关30的网关30a(还被称为统括网关)(详细地说为该信息收集部45)获取与其它网关30(包含网关30b)有关的管理信息,向管理服务器50发送该管理信息。
图21是表示网关30a的该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21所示,当在步骤S21中判定为从前次的检索时刻起经过了固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意思时,进入到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网关30a(信息收集部45)发送确认是否存在LAN 107内的其它网关30(30b等)的检索指令(检索数据包)。另外,网关30a(信息收集部45)对响应于该检索指令而确认了存在于LAN 107内的其它的各网关30(30b等)发送应该返回与各网关30有关的管理信息的意思的管理信息发送请求(步骤S22)(还参照图22)。
各网关30在接收到来自网关30a的检索指令时,将自身(各网关30自身)存在于LAN 107内的意思返给网关30a。另外,各网关30在接收到来自网关30a的管理信息发送要求时,将与各网关30的下层的设备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各网关30的代理网关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网关30a。
此外,这里,检索指令和管理信息发送请求这两个指令是单独发送接收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发送接收与检索指令和管理信息发送请求相当的一个指令(信号)。
网关30a在接收到来自各网关30的信息(针对管理信息发送请求的响应)(步骤S23)时,将来自各网关30的该信息发送(转送)到管理服务器50(步骤S24)(还参照图22)。
由此,从各网关30发送到网关30a的信息通过网关30a向管理服务器50转送,并追加到管理服务器50内的管理表69(69e)(参照图22)来保存。
之后,网关30b在适当的定时下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参照图20)。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管理表69(69e)的图。在该管理表69e中保存有管理信息350。
如图23所示,在管理信息350中规定了多个网关30与多个设备10的对应关系(还被称为支配关系或主从关系)。详细地说,规定了在各网关30的下层中存在的设备10的信息。例如在图23的管理信息350中,规定了在网关30a的下层中存在设备10a和设备10c、且在网关30b的下层中存在设备10b的意思。
另外,在管理信息350中还规定了多个网关30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详细地说,能够代理各网关的其它网关)。例如在图23中,规定了网关30a能够代理网关30b的意思。
而且,在该管理信息350中还规定了与在各网关30和管理服务器50之间当前时刻是否有消息会话有关的信息。在图23中,规定了网关30a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具有消息会话的意思、并且规定了网关30b(以深度休眠中等为起因)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不具有消息会话的意思。此外,与消息会话的有无有关的信息不需要从网关30获取,只要通过管理服务器50自身获取并保存到管理表69即可。
这样,在第5实施方式中,网关30b不向网关30a发送代理事先委托,网关30b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
另外,网关30a不生成与网关30b有关的代理用的新的消息会话513(参照图7等)。网关30a使用已有的消息会话511来等待面向网关30a的隧道连接请求和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这两者。
<5-3.从深度休眠模式的恢复>
接着,参照图24~图26说明从云服务器70给出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并且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休眠状态)恢复到通常模式(非休眠状态)时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图24是表示该动作的时序图。另外,图25是表示该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管理服务器5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该动作的一部分动作(网关30a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24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步骤S31、S32。与之相应地,管理服务器50执行图25的流程图的动作。
首先,管理服务器50在从云服务器70接收到基于云印刷指示的访问请求(针对印刷输出目的地的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从步骤S71进入到步骤S72。
在步骤S72中,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50(图23)将网关30b决定为与访问目的地的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判定该网关30b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是否具有消息会话。
在该网关30b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具有消息会话的情况下,判定为网关30b具有非深度休眠状态(通常状态等),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b直接发送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73)。然后,在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经由该隧道连接进行从云服务器70向设备10b的数据发送等。
另一方面,当网关30b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没有消息会话的情况下,判定为网关30b为深度休眠状态,进入到步骤S74。
在步骤S74中,根据管理信息350来判定是否存在能够对网关30b进行连接、且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具有消息会话的网关30(换句话说,网关30b的有效的代理网关)。另外,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50来决定网关30b的有效的代理网关(与特定的网关30b相对应的有效的代理网关30a)。
在判定为不存在网关30b的有效的代理网关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50将错误信息发送到云服务器70(步骤S75)。
在判定为存在网关30b的有效的代理网关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50向该代理网关30(这里为30a)发送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76)。换句话说,管理服务器50将带向网关30b的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网关30a在经由在该网关30a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确立的已有的消息会话511(图22)接收到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隧道连接请求)时,从步骤S64进入到步骤S65(参照图26)。这里,设为在该网关30a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已经确立主要接受面向网关30a的消息的消息会话511。使用已有的该消息会话511来接收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
假设判定为该消息是面向本装置的消息(具体地说,面向网关30a的隧道连接请求)时,从步骤S65进入到步骤S67。在步骤S67中,在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经由该隧道连接进行从云服务器70向设备10a(或者10c等)的数据发送等。
这里,判定为该消息为面向其它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从步骤S65进入到步骤S66。在步骤S66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代理网关30a向网关30b转送隧道连接请求(步骤S39),网关30b从深度休眠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然后,在网关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步骤S56(参照图24)),经由该隧道连接进行从云服务器70向设备10b的数据发送等(步骤S57)。此外,当之后经过规定的无操作时间时,网关30b再次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
通过如以上那样的动作,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特别是在上述动作中,多个网关30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包含网关30a为网关30b的代理网关等)由网关30a预先获取并转送到管理服务器50而保存到管理表69中。然后,管理服务器50在接受来自云服务器70的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根据管理表69内的管理信息350来决定在下层中具有设备10b的网关(30b),并且决定该网关30b的代理网关为网关30a的意思。然后,将带向网关30b的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从管理服务器50发送到代理网关30a。其结果,隧道连接请求被从管理服务器50经由代理网关30a发送到网关30b。
根据这种动作,网关30b不需要在迁移到深度休眠模式之前将代理事先委托发送到代理网关30a。
而且特别是,代理网关30a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不生成新的消息会话,使用与管理服务器50之间的已有的消息会话511(面向网关30a的消息会话)来等待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接收该隧道连接请求(参照图22)。因而,与在管理服务器50与网关30a之间新生成面向网关30b的消息会话513(参照图7以及图1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通信负荷、有效地利用网关30a以及管理服务器50的资源。更详细地说,能够抑制网关30a以及管理服务器50中的存储器使用量等。
<6.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是第5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组合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50代替图25的流程图的动作而执行图27的流程图的动作。
步骤S71~S75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当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是”时,进入到步骤S77(而不是步骤S76)。
在步骤S77中,管理服务器50判定由用户设定指定了“简易连接模式”和“标准连接模式”的两个模式中的哪个作为隧道通信的确立模式(连接模式),进行与其判定结果相应的分支处理。此外,网关30b中的用户设定内容被预先转送到管理服务器50来保存。
管理服务器50将伴随应该通过两个模式(“简易连接模式”以及“标准连接模式”)中的、由用户指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和应该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向代理网关30a发送。
具体地说,在作为隧道通信的连接模式而指定了“简易连接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8。在步骤S78中,伴随应该执行基于简易连接模式的连接动作的意思的信息(给出该信息),从管理服务器50向代理网关30a发送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之后,隧道连接请求被从网关30a转送到网关30b(步骤S66(图26)),在网关30b中执行基于“简易连接模式”的隧道连接处理(步骤S56、S57)(参照图8以及图10)。
另一方面,在作为隧道通信的连接模式而指定了“标准连接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9。在步骤S79中,伴随应该执行基于标准连接模式的连接动作的意思的信息(给出该信息),从管理服务器50向代理网关30a发送面向网关30b的隧道连接请求。之后,隧道连接请求被从网关30a转送到网关30b(步骤S66(图26)),在网关30b中执行基于“标准连接模式”的隧道连接处理(步骤S53、S54、S55、S56、S57)(参照图12以及图14)。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7.第7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是第5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的组合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7实施方式中,假定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网关30a、30b这两者在下层具有共用的设备10(这里为10b)的状况(参照图17以及图18)。此外,在没有确立消息会话513的点上,与第5实施方式(参照图22)相同,与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17以及图18)不同。
在第7实施方式中,当管理服务器50从云服务器70接受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50从两个网关30a、30b中选择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这里,设为网关30b被选择为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
然后,管理服务器50在判定该网关30b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没有被确立的意思的情况下,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代理网关30a。其中,管理服务器50与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相应地,决定是否使应该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附带在该隧道连接请求中。第7实施方式中的该规定的条件与第3实施方式中的规定的条件相同。
在网关30a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换句话说,管理服务器50将带向网关30b的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与之相应地,网关30a向网关30b转送隧道连接请求。
另一方面,在网关30a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不伴随应该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而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然后,在最终接收到该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30(30a或者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经由该确立的隧道连接从云服务器70向发送对象设备10b发送印刷对象数据等。
在该第7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50代替图25的流程图的动作而执行图28的流程图的动作。
步骤S71~S75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当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是”时,进入到步骤S81(而不是步骤S76)。
在步骤S81中,管理服务器50向网关30a发送应该返回当前的隧道连接的连接数的意思的指令。网关30a对该指令进行响应,将网关30a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返回给管理服务器50。该指令及其响应经由消息会话511(参照图22)进行发送接收。
从网关30a向管理服务器50发送网关30a中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时,处理从步骤S82进入到步骤S83。
在步骤S83中,判定网关30a的隧道连接数是否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例如“2”),执行基于其判定结果的分支处理。
在设置于云服务器70与网关(代理网关)30a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例如“2”)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84的处理。在步骤S84中,管理服务器50伴随应该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将隧道连接请求向代理网关30a发送。即,将带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之后,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8)(或者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相同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7(还参照图8等)所示,网关30a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步骤S39)。然后,网关30b以简易连接模式(或者标准连接模式)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步骤S56),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步骤S57)。
另一方面,在设置于云服务器70与代理网关30a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85(图28)的处理。在步骤S85中,管理服务器50将不伴随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换句话说,管理服务器50将应该由网关30a自身执行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之后,执行步骤S58、S59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网关30a在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新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步骤S58),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利用该新的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
这样,管理服务器50将不伴随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向网关30a发送而在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能够使网关30a对云服务器70与特定的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获得与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8.第8实施方式>
第8实施方式是第5实施方式与第4实施方式的组合的变形例。下面,以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8实施方式中,假定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网关30a、30b这两者在下层具有共用的设备10(这里为10b)的状况(参照图17以及图18)。此外,在没有确立消息会话513的点上,与第5实施方式(参照图22)相同、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8实施方式中,当管理服务器50从云服务器70接受对设备10b的访问请求时,管理服务器50根据管理信息350从两个网关30a、30b选择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30。这里,设为网关30b被选择为与设备10b相对应的网关。
然后,管理服务器50在判定为网关30b与管理服务器50的消息会话未被确立的意思的情况下,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代理网关30a。其中,管理服务器50与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相应地,决定是否使应该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附带在该隧道连接请求中。第8实施方式中的该规定的条件与第4实施方式中的规定的条件相同。
在判定为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低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而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换句话说,管理服务器50将带向网关30b的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与之相应地,网关30a向网关30b转送隧道连接请求。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为网关30b的安全等级以上的情况下,不伴随应该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而将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然后,在最终接收到该隧道连接请求的网关30(30a或者30b)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经由该确立的隧道连接从云服务器70向发送对象设备10b发送印刷对象数据等。
在该第8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50代替图25的流程图的动作而执行图29的流程图的动作。
步骤S71~S75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当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是”时,进入到步骤S91(而不是步骤S76)。
在步骤S91中,判定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大小关系,执行基于其判定结果的分支处理。
此外,与各网关30的安全等级有关的信息在步骤S23、S24(参照图20以及图21)中预先从各网关30经由网关30a向管理服务器50发送。
在判定为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低于网关30b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92的处理。在步骤S92中,管理服务器50伴随应该将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的意思,而将隧道连接请求向代理网关30a发送。即,带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被发送到网关30a。
之后,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8)(或者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相同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7(还参照图8等)所示,网关30a将来自管理服务器50的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网关30b,使网关30b从深度休眠模式恢复(步骤S39)。然后,网关30b以简易连接模式(或者标准连接模式)在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隧道通信(步骤S56),利用该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b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b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步骤S57)。
另一方面,在代理网关30a的安全等级为网关30b的安全等级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93(图29)的处理。在步骤S93中,管理服务器50将不伴随转送请求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换句话说,管理服务器50将应该由网关30a自身执行的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网关30a。
之后,执行步骤S58、S59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网关30a在网关30a与云服务器70之间确立新的隧道连接(隧道通信)(步骤S58),对云服务器70与设备10b的通信进行中继(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利用该新的隧道通信经由网关30a执行从云服务器70向网关30a管理下的设备10(例如10b)的通信。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获得与第4实施方式以及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9.变形例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内容。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网关30使用MFP来构筑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网关30也可以使用其它装置(单功能打印机或者个人计算机等)来构筑。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设备10例示出了MFP,但是不限于此,设备10也可以是其它装置(单功能打印机或者个人计算机等)。

Claims (34)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设备,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内部;
多个通信中继装置,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对所述多个设备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管理服务器,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
其中,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具备:
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能够迁移到不具有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的状态的省电模式、且在其下层具有所述特定的设备;以及
代理装置,是经由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了的通信会话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接收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的通信中继装置,
所述管理服务器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并且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后,根据从所述代理装置接收到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将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发送到所述代理装置之后,迁移到所述省电模式,
所述代理装置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事先委托时,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生成不同于在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已有的通信会话的新的通信会话,等待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备:
信息收集单元,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后,收集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下层的设备的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以根据通过所述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到的信息而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根据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通信控制单元,该通信控制单元对从所述代理装置转送来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备:
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下层的设备的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
标准连接模式,以根据通过所述信息收集单元收集到的信息而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根据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简易连接模式,对从所述代理装置转送来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标准连接模式和所述简易连接模式这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
当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当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时,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代理装置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情况下,
当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当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时,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理装置具备:
信息收集单元,通过与所述规定的LAN内的其它通信中继装置进行通信,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以及
通信单元,将所述管理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针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所述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来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将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所述代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理装置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不生成新的通信会话,而使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已有的通信会话来等待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
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根据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确立所述隧道通信来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管理服务器赋予应该由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的信息,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构筑的。
15.一种管理服务器,在经由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内部的多个通信中继装置中的某个通信中继装置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管理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管理服务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针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接受到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管理服务器和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相对应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不同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转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到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将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
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伴随应该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和应该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来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
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来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
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0.一种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该管理服务器在经由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内部的多个通信中继装置中的某个通信中继装置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管理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以及
b)与所述访问请求相应地发送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当在接受了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没有确立通信会话时,经由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转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步骤b)包括:
b-1)当在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所述访问请求的情况下没有确立所述管理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时,判定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意思,并且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以及
b-2)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带有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转送请求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作为连接模式具有如下两个模式:
标准连接模式,以判定为所述特定的设备在正常动作中为条件,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确立新的通信会话,并且经由所述新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新的隧道连接请求,与该新的隧道连接请求相应地确立所述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简易连接模式,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接收进行响应而确立所述隧道通信,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所述步骤b)中,伴随应该通过所述两个模式中的由用户所设定的规定的模式来执行针对所述隧道连接请求的动作的意思和应该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从所述代理装置接受设置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代理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
b-2)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
b-3)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c)在所述步骤b)之前获取包含与所述多个通信中继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代理关系有关的代理信息在内的管理信息,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代理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根据所述管理信息决定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相对应的所述代理装置,并且获取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
b-2)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伴随应该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而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
b-3)在所述代理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向所述代理装置发送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而在所述代理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代理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5.一种通信中继装置,在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代理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一部分动作,该通信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接受与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相应地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的、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当经由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并且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到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时,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通信中继装置
在设置于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通信中继装置
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
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29.一种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通信中继装置在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代理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一部分动作,该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接受从接收了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访问请求的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的、面向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
b)当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具有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响应于由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针对所述特定的设备的作业请求而从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来面向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所述隧道连接请求时,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发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并且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c)当在所述步骤b)之前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接收到应该代替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接收所述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时,将基于所述代理事先委托的代理信息转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在设置于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已经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
b-2)在所述当前的隧道连接数尚未达到所述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设备存在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和所述通信中继装置这两者的下层,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低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将所述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而在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所述隧道通信;以及
b-2)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于所述特定的通信中继装置的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通信而对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特定的设备的通信进行中继。
33.一种通信中继装置,是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中继装置,该通信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动作控制单元,控制包含通常模式和其功耗比所述通常模式少的省电模式在内的、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在迁移到所述省电模式之前,向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发送应该代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接收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该隧道连接请求是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
34.一种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通信中继装置是使用设置在规定的LAN的外部的管理服务器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通信中继装置来执行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外部的云服务器与设置在所述规定的LAN的内部的特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中继装置,该通信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向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不同的通信中继装置即代理装置发送应该代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接收隧道连接请求且将该隧道连接请求转送到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意思的代理事先委托,该隧道连接请求是应该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意思的隧道连接请求;以及
b)在所述步骤a)之后使所述通信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迁移到其功耗小于通常模式的省电模式。
CN201410759166.1A 2013-12-12 2014-12-11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717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7345 2013-12-12
JP2013257345A JP5939242B2 (ja) 2013-12-12 2013-12-12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ゲートウエイ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7200A true CN104717200A (zh) 2015-06-17
CN104717200B CN104717200B (zh) 2018-01-09

Family

ID=5210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59166.1A Active CN104717200B (zh) 2013-12-12 2014-12-11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64563B2 (zh)
EP (2) EP2884703B1 (zh)
JP (1) JP5939242B2 (zh)
CN (1) CN1047172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855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6534179A (zh) * 2016-12-08 2017-03-22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方法及装置和安全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330B2 (ja) 2015-06-15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742719B2 (en) * 2015-10-13 2020-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xtualized analytics platform
JP6256455B2 (ja) * 2015-12-09 2018-01-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ー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04222B2 (ja) 2015-12-10 2018-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09759B2 (ja) 2015-12-10 2018-10-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86658A (ja) 2018-04-04 2019-10-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115395B2 (en) * 2019-07-23 2021-09-07 Harris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c. Cross-domain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2706A (ja) * 2005-08-19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センタサーバ
US20090180477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Shinichi Akahane Relay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CN101815145A (zh) * 2009-02-20 2010-08-25 佳能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228818A (ja) * 2010-04-15 2011-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30041931A1 (en) * 2011-08-08 2013-02-14 Ctera Networks Ltd. Remote access service for cloud-enabled network devices
WO2013172486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6040B2 (ja) * 2003-05-12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ビス代行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301999A (ja) * 2004-03-19 2005-10-27 Ricoh Co Ltd 遠隔管理システムとその被管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6293818A (ja) * 2005-04-13 2006-10-26 Canon Inc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印刷制御方法
JP5062007B2 (ja) 2008-04-05 2012-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96357A (ja) * 2008-06-05 2009-12-17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動作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77748A (ja)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録画再生装置
JP5760908B2 (ja) 2011-09-29 2015-08-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文書出力システム、印刷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2706A (ja) * 2005-08-19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センタサーバ
US20090180477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Shinichi Akahane Relay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CN101815145A (zh) * 2009-02-20 2010-08-25 佳能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228818A (ja) * 2010-04-15 2011-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30041931A1 (en) * 2011-08-08 2013-02-14 Ctera Networks Ltd. Remote access service for cloud-enabled network devices
WO2013172486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855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6330855B (zh) * 2015-07-01 2020-04-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6534179A (zh) * 2016-12-08 2017-03-22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方法及装置和安全通信系统
CN106534179B (zh) * 2016-12-08 2019-10-22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方法及装置和安全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7200B (zh) 2018-01-09
JP2015115831A (ja) 2015-06-22
EP2884703A2 (en) 2015-06-17
EP3160093A1 (en) 2017-04-26
US20150172493A1 (en) 2015-06-18
EP2884703A3 (en) 2015-07-22
US9264563B2 (en) 2016-02-16
JP5939242B2 (ja) 2016-06-22
EP2884703B1 (en) 2016-12-07
EP3160093B1 (en)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7200A (zh) 通信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02587B (zh) 中继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中继方法
JP468488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6056795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制御方法、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237499A (zh) 控制装置、终端装置、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
US976275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relay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EP2773092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function executing apparatus
CN101206556B (zh) 打印系统和打印作业处理方法
CN102196050B (zh) 网络接口装置
JP6714839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管理サーバ、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59598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8933876A (zh)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17016373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91850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仮想オフィスシステム
JP2003067267A (ja)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装置
JP2005057549A (ja) Mfpシステム、サーバ、遠隔操作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03731A (ja)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情報閲覧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情報通知方法
JP6222276B2 (ja) プログラム
JP4756822B2 (ja) データ格納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304978B2 (ja) 中継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159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08664B2 (ja) 出力指示装置、出力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出力システム
JP2023114275A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1526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Denko et al. Trust management in opportunistic pervasive healthcare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