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438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4389A
CN104714389A CN201410751658.6A CN201410751658A CN104714389A CN 104714389 A CN104714389 A CN 104714389A CN 201410751658 A CN201410751658 A CN 201410751658A CN 104714389 A CN104714389 A CN 104714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nsification
fixing
image
pag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516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4389B (zh
Inventor
桝元孝介
田中敏明
石原康弘
近泽幸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1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4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4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4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空开纸间隔被搬运的记录片材上依次形成调色剂像,并通过由加热旋转体实现的定影位置来进行热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获取各页的图像信息,基于该图像信息决定各页的目标定影温度,在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第一温度、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当从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差值超过规定值时,确保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和两页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时间即纸间隔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期间,并调整所确保的期间中的升温量,以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在开始下一页的热定影动作之前达到第二温度的方式进行升温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页的图像热定影来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为了节省能量而按每一页来决定与页的图像对应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对页间的定影温度的温度变更进行控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依次在多张记录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像,并使该记录片材通过由加热旋转体实现的定影位置而对该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来执行打印处理。使调色剂像热定影所需的定影温度根据调色剂向记录片材的附着量、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的种类等条件而不同。
为了即使这些条件不同也不产生定影不良,也可考虑将在记录片材的页的热定影时为了维持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定影温度设定为在通常进行热定影时需要最多的加热量的打印条件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定影性的温度,但在进行了这样的设定的情况下,当进行不需要上述那样的加热量的页的调色剂像的热定影时会消耗必要以上的电力,从节能的观点出发不优选。
作为减少这样的电力消耗量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各页的图像内容使在各个页的热定影时为了维持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定影温度变化的技术。由此,能够根据页的图像内容而以不产生定影温度的过量或不足的方式来调整定影温度,可减少热定影所需要的电力消耗量。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降低在如上述那样根据页而使目标定影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进行使目标定影温度从低的温度上升到高的温度的动作而产生的等待时间的技术。
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能够在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比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高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利纸张间期间(依次进行页的热定影的情况下的、先行页与紧接着该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纸间隔通过由加热旋转体实现的定影位置的时间)使比先行页靠前的页的定影温度阶段性上升(比对于该前一页决定出的目标定影温度上升),来控制成在该下一页的热定影时之前,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针对该下一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由此,即使在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为了使升温量增加,不用延长纸间隔期间就能够降低因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396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689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等待时间降低技术中,当在先行页之前连续存在与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相同的目标定影温度的页时,能够降低等待时间,但在不存在那样的页的情况(例如,先行页是第一页的情况)下,不能降低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产生无法降低等待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按每一页来决定目标定影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不管先行页的存在位置地降低因使定影温度从针对先行页决定了的目标定影温度升温到针对下一页决定了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空开纸间隔被搬运的多张记录片材上依次形成调色剂像,并使该记录片材通过由加热旋转体实现的定影位置来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获取单元,其获取应该打印的各页的图像信息;定影温度决定单元,其基于获取到的图像信息,来决定在各个页的热定影时应该维持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定影温度;以及温度控制单元,其在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第一温度、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当从该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差值超过规定值时,确保上述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和上述先行页与上述下一页之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时间即纸间隔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上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期间,并调整所确保的期间中的升温量,来进行升温控制以使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在开始上述下一页的热定影动作之前达到第二温度。
这里,上述规定值是在上述先行页与上述下一页的纸间隔的大小为规定值时的纸间隔期间,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是能够升温的最大值。
这里,当将所确保的上述纸间隔期间的纸间隔的大小设为上述规定值时,在所确保的期间内不能进行与上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单元使上述纸间隔的大小比上述规定值增加与上述一部分的升温量相当的量来调整上述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而进行上述升温控制。
这里,上述判定单元能够根据上述图像信息是否表示文字图像来进行上述判定,在上述图像信息不是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另外,上述判定单元能够根据上述图像信息来计算调色剂附着量,并根据计算出的调色剂附着量是否超过阈值来进行上述判定,在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另外,上述判定单元能够根据上述图像信息是否表示彩色图像来进行上述判定,在上述图像信息表示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
通过具备上述结构,在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比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高的情况下,由于在两者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确保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和两者的页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时间即纸间隔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该差值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期间,所以即使在两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被确保为应该进行上述升温的期间的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将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减少进行升温的量。结果,能够减少因页间的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相应地能够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
这里,可以具备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基于上述先行页的图像信息来进行上述先行页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上述温度控制单元在判定为上述先行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与上述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相比抑制上述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的升温量以使其不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并以使上述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增加抑制了升温量的量的方式进行调整来进行上述升温控制。
由此,由于进行先行页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在判定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与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相比抑制所确保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升温量以使其不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并以所确保的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增加抑制了升温量的量的方式进行升温控制,所以即使在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进行升温,也能够不使先行页产生光泽不均。
这里,也可以具备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按将上述先行页在搬运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应该形成在各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上述温度控制单元使被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比上述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受到抑制以便不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并以使上述纸间隔期间中的升温量增加抑制了升温量的量的方式进行调整来进行上述升温控制。
由此,由于按将先行页在搬运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应该形成在各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在被判定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所确保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被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中的升温量比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相受到抑制,以所确保的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增加升温量被抑制的量的方式进行升温控制,所以即使在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进行升温,也能够不使先行页产生光泽不均。
并且,由于在判定为该分割区域的图像不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将该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设为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的升温量,所以与以页为单位进行上述的判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先行页是包含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页的情况下的升温率提高能够将判定为不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比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多的量。
因此,相应地能够减少分配给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结果,能够降低因页间的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相应地能够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
这里,上述温度控制单元在上述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与紧挨着该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目标定影温度相同,不能在所确保的期间内进行与上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目标定影温度相同的页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期间、和上述紧挨着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至少任意一个期间作为应该进行该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来进行上述升温控制。
由此,由于在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与紧挨着该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目标定影温度相同,并且,不能够在所确保的期间内进行与两者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相当的温度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情况下,确保目标定影温度相同的页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时间和上述紧挨着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至少任意一个作为应该进行该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所以能够不延长纸间隔期间地使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升温到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
结果,在紧挨着先行页的之前的页中存在目标定影温度与先行页相同的页的情况下,能够与不存在该之前的页的情况相比降低因页间的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可进一步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控制部60的结构和成为控制部60的控制对象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
图4表示定影温度选择表的具体例。
图5表示纸间隔升温表的具体例。
图6表示热定影期间升温表的具体例。
图7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接受了步骤S707的通知的定影控制部50根据该通知进行的纸间隔升温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接受了步骤S707的通知的定影控制部50根据该通知进行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定影温度控制处理来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的效果的具体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1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1的剩余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2以及图13的变形例中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2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2的剩余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3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3的剩余一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以将本发明涉及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应用于串联型彩色数字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1]打印机的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该打印机1具备图像工序(process)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以及控制部60。
打印机1与网络(例如LAN)连接,若从外部的终端装置(未图示)、未图示的具有显示部的操作面板接受打印指示,则基于该指示来形成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各色的调色剂像,并将它们多重转印至记录片材来形成全彩色的图像,从而执行对记录片材的打印处理。以下,将黄色、品红、青色、黑色各再现色表示为Y、M、C、K,对与各再现色相关联的构成要素的编号附加该Y、M、C、K作为下标。
图像工序部3具有成像部3Y、3M、3C、3K、曝光部10、中间转印带11、二次转印辊45等。由于成像部3Y、3M、3C、3K的结构均为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主要对成像部3Y的结构进行说明。
成像部3Y具有感光体鼓31Y、配设在该感光体鼓31Y的周围的带电器32Y、显影器33Y、一次转印辊34Y、以及用于清扫感光体鼓31Y的清洁器35Y等,在感光体鼓31Y上形成Y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器33Y与感光体鼓31Y对置,将带电调色剂搬运至感光体鼓31Y。中间转印带11是无接头状的带,被张挂于驱动辊12和从动辊13而沿箭头C方向旋转驱动。另外,在从动辊13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除去的清洁器21。
曝光部10具备激光器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根据来自控制部60的驱动信号而发出Y~K色的图像形成用的激光L,对成像部3Y、3M、3C、3K的各感光体鼓进行曝光扫描。通过该曝光扫描,在通过带电器32Y而带电的感光体鼓31Y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成像部3M、3C、3K的各感光体鼓上以同样的方式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各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被成像部3Y、3M、3C、3K的各显影器显影而在各感光体鼓上形成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像。在所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成像部3Y、3M、3C、3K的各一次转印辊(在图1中,仅对与成像部3Y对应的一次转印辊标注符号34Y,对于其他的一次转印辊省略了符号。),以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相同位置重叠的方式,被错开时刻地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之后,通过二次转印辊45的静电力的作用将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统一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被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片材被进一步搬运至定影装置5,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像(未定影图像)在定影装置5中被加热以及加压而热定影于记录片材之后,通过排出辊71被排出至排纸托盘72。
供纸部4具备收容记录片材(图1的用符号S表示的)的供纸盒41、将供纸盒41内的记录片材逐张陆续导出到搬运路43上的导出辊42、以及采取将被导出的记录片材送出至二次转印位置46的定时来搬运记录片材的定时辊44等。
供纸盒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为记录片材,可利用大小、厚度不同的纸张(普通纸、厚纸)、OHP片材等胶片片材。在有多个供纸盒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大小或者厚度或者材质不同的记录片材收纳于多个供纸盒。
定时辊44按照将以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相同位置重叠的方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搬运到二次转印位置46的定时,将记录片材搬运到二次转印位置46。而且,在二次转印位置46,通过二次转印辊45将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统一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导出辊42、定时辊44等各辊以搬运电机(未图示)为动力源,经由齿轮、带等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被驱动而旋转。作为该搬运电机,例如可使用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旋转速度的控制的步进电机。
[2]定影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结构的剖视图。该图的符号S表示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片材。如该图所示,定影装置5由定影控制部50、定影辊51、加热辊53、被定影辊51和加热辊53架设的定影带52、经由定影带52按压定影辊51而形成定影辊隙n的加压辊54、旋转驱动加压辊54的加压辊驱动电机55、加热器电源56、加热器57、以及温度传感器58等构成,通过定影控制部50来控制定影装置5整体的动作。另外,在比定影辊隙n靠搬运方向(该图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游侧配置检测记录片材的前端的走纸传感器81,将检测结果输出至定影控制部50。
通过由加压辊驱动电机55沿箭头A方向旋转驱动加压辊54,定影辊51、定影带52、加热辊53沿箭头B方向从动旋转。由定影控制部50控制加压辊驱动电机55的驱动,由此来控制定影带52以及加压辊54的旋转速度。在定影带52的隔着走纸区域而与加热辊53对置的区域内,配置有检测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8。
定影控制部50根据温度传感器58检测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加热辊53的加热量,并以各页的热定影时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成为在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由控制部60针对该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这里,“目标定影温度”是指在各页的热定影时应该维持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温度。
另外,定影控制部50通过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在被确保为应该进行升温的期间的、特定的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或者特定的页与其下一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被分配升温量的情况下,以在该热定影动作期间或者纸间隔期间的期间,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被分配的升温量的方式控制加热辊53的加热量。
具体而言,定影控制部50通过执行后述的纸间隔升温处理、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来控制向被配置在加热辊53的内部的加热器57的电力供给量来控制其加热量,在该热定影动作期间或者纸间隔期间,以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被分配的升温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这里,“纸间隔期间”是指依次进行页的热定影的情况下的、先行页与紧接着该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纸间隔(先行页的能够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以下称为“图像区域”。)与下一页的图像区域之间夹持的区域)通过定影位置(定影辊隙n)的时间。
定影辊51构成为被弹性层512覆盖圆筒状的金属制的芯棒511的外周面。定影辊51例如可以在壁厚2~5mm的圆柱状的芯棒511的外周面形成厚度2~10mm的弹性层512而构成为外径20~50mm的辊。作为芯棒511所使用的金属,例如能够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弹性层512,能够使用硅酮橡胶、硅胶海绵等弹性体。
定影带52是被旋转驱动的无接头状的带,被加热辊53加热,在热定影动作时与记录片材S接触而使记录片材上的未定影图像热定影。定影带52按照基层、弹性层、分型层的顺序层叠这些层而构成。作为定影带52,例如能够使用外径为60~120mm、基层的厚度为50~100μm、弹性层的厚度为50~200μm、分型层的厚度为10~30μm的部件。
作为基层,能够使用聚酰亚胺、聚酰胺等耐热性的树脂。作为弹性层,能够使用硅酮橡胶等耐热弹性材料。作为分型层,例如能够使用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TFE(四氟化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P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含氟树脂。
加热辊53具有中空圆筒状的金属制的芯棒531、和覆盖该芯棒531的外周面的涂层532,在芯棒531的内部(中空部)配置有加热器57。作为加热辊53,例如能够使用外径约25mm(芯棒531的厚度约1mm,涂层532的厚度约20μm)的辊。作为芯棒531所使用的金属,例如能够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为了防止因与定影带52的磨耗引起的劣化而设置涂层532。作为涂层532,例如能够使用PTFE。另外,作为加热器533,例如能够使用卤素加热灯。
加压辊54由中空圆筒状的金属制的芯棒541、覆盖该芯棒541的外周面的弹性层542、以及覆盖弹性层542的外周面的分型层543构成。作为加压辊54,例如能够使用外径35mm(芯棒541的厚度2mm、弹性层542的厚度4mm、分型层543的厚度约30μm)的辊。
作为芯棒541所使用的金属,例如能够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弹性层542,例如能够使用硅酮橡胶、硅胶海绵、含氟橡胶等弹性材料。作为分型层543,能够使用与定影带52的分型层相同的材料。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定影装置5设置有支承定影辊51、加热辊53、加压辊5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且覆盖这些部件的框架。对于该框架,根据需要在记录片材的出口入口部、支承定影辊51、加热辊53、加压辊5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附近设置有缝隙。
[3]控制部的结构
图3是表示控制部60的结构与成为控制部60的控制对象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控制部60是所谓的计算机,如该图所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601、通信接口(I/F)部60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03、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604、图像数据存储部605、调色剂附着量计算部606、图像区域判定部607、以及阈值存储部608等。
通信I/F部602是用于与LAN卡、LAN板等LAN连接的接口。ROM603中储存有用于控制图像工序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操作面板7、图像读取装置8等的程序、执行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的程序、定影温度选择表等。
这里,“定影温度选择表”是指由调色剂附着量计算部606计算出的、表示后述的每一页的调色剂附着量与该调色剂附着量的页的热定影所使用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对应关系的表。定影温度选择表在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被用于决定每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根据页的调色剂附着量,从定影温度选择表中选择对应的目标定影温度来作为该页的目标定影温度。图4是表示定影温度选择表的具体例。在该具体例中,根据页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范围,对应有130℃、135℃、150℃、160℃各目标定影温度。
返回到图3的说明,RAM604被用作CPU601执行程序时的工作区域。图像数据存储部605存储有经由通信I/F部602、图像读取装置8被输入的打印用的图像数据。
调色剂附着量计算部605按每一页计数使打印用的图像数据的Y、M、C、K各色的调色剂附着的像素(以下称为“调色剂附着像素”。)的数,在计算出针对各色计数的调色剂附着像素数的总数后,通过进行重量换算,来计算该页的调色剂附着量。
重量换算所使用的换算系数预先通过打印机1的制造者进行试验等来设定。另外,也可以不进行重量换算地将各色的调色剂附着像素数作为调色剂附着量来使用。
图像区域判定部607判定各页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是否是文字图像。判定是否是文字图像的技术是公知的技术,作为该判定技术,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能够通过获取在图像数据存储部605中存储的1页量的打印用的图像数据的像素的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的总像素数的分布,并检测该分布的周期性,来进行该判定。
在是文字图像的情况下,由于在文字排列的行间、列间调色剂附着像素的总像素数为0,所以承认该总像素数为0的部分以一定的间隔连续这一周期性。能够通过检测该周期性来进行该判定(参照日本特开2007-259466号公报、第0058段~第0060段的记载、图6、图7的记载)。
在对1页量的图像数据整体承认该周期性的情况或者该图像数据由该被承认周期性的部分和留白区域构成的情况下,判定为该页的图像是文字图像,在仅对图像的一部分承认该周期性的情况(判定为包含文字图像和文字图像以外的图像(以下称为“非文字图像”。)的情况)或者对图像的全部没有承认该周期性、图像整体是非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文字图像。
这里,非文字图像例如相当于照片、图形图像等图案图像、黑白、单一彩色的实心图像等。
在使用了以下的代替判定方法的情况下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判定。即,在页的图像仅包含文字图像、或者包含文字图像和留白区域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文字图像”,在页的图像仅包含非文字图像、或者包含文字图像和非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文字图像”。
作为是否是文字图像的代替的判定方法,能够使用以下所示的基于边缘检测处理的方法。将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依次作为关注像素,提取出该关注像素和周边像素并对这些像素实施使用了边缘检测滤波器的滤波处理,来进行对构成图像的轮廓的边缘像素加以检测的边缘检测处理。而且,在通过该边缘检测处理检测出边缘像素的情况下,将该关注像素判定为边缘像素,计算出该关注像素和与该关注像素邻接的像素之间的像素值(灰度值)的差值,在有一定个数以上的具有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值的差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关注像素是构成文字图像的边缘像素,在存在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如此判定出的边缘像素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文字图像,在小于该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文字图像(参照日本特开2013-74495号公报、第0065段的记载)。
另外,在从终端装置取得由页面描述语言(PDL)描述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PDL进行解析而是否包含与文字相关联的指令(例如指定文字尺寸的指令、设定字体的指令等)来判定在文字图像中是否有各页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阈值存储部608存储有在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使用的各种阈值。具体而言,存储有纸间隔升温上限值、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上述的各种阈值通过打印机的制造者预先进行试验等来设定。
这里,“纸间隔升温上限值”是指纸间隔期间为默认时间(例如0.5秒)的情况下的能够升温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最大值,具体是指在将向加热器57供给的供给电力设为最大值(例如占空比为100%的1200W)时在默认时间能够升温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升温量。这里,将纸间隔升温上限值设为8℃。
这里,“默认时间”是指纸间隔的大小为规定值(这里,是在打印机1中能够设定的最短的纸间隔的大小)时的与纸间隔期间相当的时间。
另外,“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是指在定影辊隙n中对1页量的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所需要的期间(能够形成1页量的图像的图像区域通过定影位置(定影辊隙n)的时间(以下称为“热定影动作期间”。)),能够升温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最大值,具体是指在将向加热器57供给的供给电力设为最大值时在热定影动作期间(例如2秒)能够升温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升温量。这里,将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设为23℃。
另外,“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是指在热定影动作期间中使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了的情况下,当肉眼观察时,允许热定影后的调色剂像的光泽不均的、在热定影动作期间中产生的该表面温度的温度差的极限值。这里,将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设为15℃。
CPU601通过执行储存于ROM603的各种程序,来控制图像工序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操作面板7、图像读取装置8等,执行后述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CPU601构成为能够与定影控制部50相互通信,经由定影控制部50来控制定影装置5。
定影控制部50由CPU、ROM、RAM等构成,在ROM中存储有执行后述的纸间隔升温处理、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的程序、升温表等。升温表由纸间隔升温表和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构成,通过打印机1的制造者预先进行试验等来创建。
“纸间隔升温表”是指用于在后述的纸间隔升温处理中,确定出在纸间隔期间使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分配给该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所需要的供给电力的表,具体是指对升温开始时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以下称为“升温开始时温度”。)、默认时间的升温量、以及所需供给电力的对应关系进行表示的表。图5表示纸间隔升温表的具体例。
如该图所示,在纸间隔升温表中,按每个升温开始时温度,示有到纸间隔升温上限值(这里是8℃)为止的针对默认时间的各升温量的所需供给电力。
另外,“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是指用于在后述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中,确定出在该热定影动作期间使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分配给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所需要的供给电力的表,具体是指表示升温开始时温度、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以及所需供给电力的对应关系的表。图6表示热定影期间升温表的具体例。
如该图所示,在热定影期间升温表中,按每个升温开始时温度,示有到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这里是23℃)为止的针对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各升温量的所需供给电力。
返回到图3的说明,操作面板7由液晶显示器、层叠于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用于输入各种指示的操作按钮等构成,经由触摸面板、操作按钮等的操作从用户接受各种指示的输入。图像读取装置8由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构成,读取记载于纸张等记录片材的文字、图形、照片等图像的信息,来形成图像数据。
[4]定影温度控制处理
图7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若控制部60经由通信I/F部602或者操作面板7、图像读取装置8,获取表示图像数据以及打印条件的打印任务(步骤701),则进行获取到的打印任务的各页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步骤S702),获取位图形式的打印用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信息(步骤703),对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进行解析,按每一页来计数Y、M、C、K各色的调色剂附着像素的数量,并计算出各页的调色剂附着量(t)(步骤S704)。
接下来,控制部60参照存储于ROM603的定影温度选择表来确定与各页的调色剂附着量(t)对应的目标定影温度,将确定出的目标定影温度决定为该页的目标定影温度(步骤S705)。
并且,控制部60进行后述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步骤S706),将在步骤S705中决定出的各页的目标定影温度以及与在步骤S706中确保为应该进行升温的期间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以及纸间隔期间相关的页码、在所确保的期间中分配的升温量、以及该纸间隔期间的设定时间通知给定影控制部50(步骤S707)。
接下来,对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上述动作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将表示页码的变量i初始化为0后(步骤S801),使变量i的值增加1(步骤S802),计算出针对(i+1)页决定了的目标定影温度(Ti+1)和针对i页决定了的目标定影温度(Ti)的差值d(d=Ti+1-Ti)(步骤S803),并判定差值d是否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步骤S804)。
在差值d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的情况下(步骤S804:是),控制部60确保i页与(i+1)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这里,纸间隔期间被初始设定为默认时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分配与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的升温量(步骤S807),并判定差值d的升温量内分配了T01后的剩余的升温量(d-T01)是否超过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步骤S808)。
在差值d未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的情况下(步骤S804:否),控制部60进一步判定差值d是否是比0大且为T01以下(步骤S805),在步骤S805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805:是),确保i页与(i+1)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全部的期间,分配差值d的升温量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的升温量(步骤S806)。
接下来,控制部60在步骤S808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808:是),通过借助图像区域判定部607判定i页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是否是文字图像,来判定i页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还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步骤S810)。即,在i页的图像不是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在该图像是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
这里,“文字图像”是指仅由文字图像构成的图像或者由文字图像和留白区域构成的图像,包含文字图像和非文字图像的图像被判定为不是文字图像。
而且,在步骤S810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810:是),控制部60确保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分配与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811),计算出不足量的升温量(差值d的升温量-(分配完毕的升温量的总量))(步骤S814)。
这里,在步骤S810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810:否),控制部60进一步判定上述的剩余的升温量(d-T01)是否超过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步骤S812),在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812:是),确保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在分配了与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后(步骤S813),移至步骤S81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812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812:否),控制部60确保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剩余的一部分的期间,分配上述的剩余的升温量(d-T01)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809),并判定(i+1)页是否是最终页(步骤S817)。
另外,在步骤S808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808:否),控制部60同样地紧接着步骤S809的处理而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并且,在步骤S805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805:否),控制部60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而且,在步骤S814中进行了不足量的升温量的计算之后,当将向加热器57供给的供给电力设为最大值(例如占空比为100%的1200W)时,控制部60计算出为了升温该不足量的升温量所需要的、从默认时间起的纸间隔延长时间(te)(步骤S815),将确保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的、i页与(i+1)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设定为从默认时间延长了计算出的纸间隔延长时间(te)量的时间(步骤S816),然后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接下来,对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接受了步骤S707的通知的定影控制部50根据该通知而进行的纸间隔升温处理的动作加以说明。图9是表示上述的动作的流程图。
定影控制部50监视来自走纸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若检测为形成有与确保为应该进行升温的期间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相关的页码的页(以下称为“升温页”。)的图像的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步骤S901),则起动第一计时器来开始时间测量(步骤S902),根据从起动了第一计时器的时刻(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来判定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辊隙n(步骤S903)。
这里,预先由打印机1的制造者测定从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的时刻开始到该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后端通过定影辊隙n为止的时间(ta),按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的每个尺寸存储到定影控制部50的ROM。而且,定影控制部50通过对由计时器测量出的经过时间和存储于ROM的ta进行比较,来进行步骤S903的判定。
此外,也可以基于从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该记录片材中的图像区域的前端为止的距离、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的图像区域的尺寸、搬运速度、以及从走纸传感器81到定影辊隙n为止的距离,来预先计算出ta,并存储到定影控制部50的ROM。
在步骤S903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903:是),定影控制部50从温度传感器58获取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St)(步骤S904),并且将第一计时器复位而停止时间测量(步骤S905)。
接下来,定影控制部50参照存储于ROM的纸间隔升温表来确定与获取到的St以及分配给升温页和该升温页的下一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在纸间隔期间比默认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换算为默认时间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并且起动第二计时器,开始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对该纸间隔期间设定的设定时间的时间测量(步骤S906),使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升温,直到经过该纸间隔期间(设定时间)为止(步骤S907:是)。
其中,为了与所设定的纸间隔期间对应,在控制部60侧,执行图像工序部3的图像形成速度的控制、用于调整记录片材向定影装置5供给的供纸定时的定时辊44的驱动的控制等。
接下来,对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接受了步骤S707的通知后的定影控制部50根据该通知所进行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的动作加以说明。图10是表示上述的动作的流程图。
定影控制部50监视来自走纸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若检测到形成有升温页的图像的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走纸传感器81(步骤S1001),则起动第三计时器开始时间测量(步骤S1002),根据从起动了第三计时器的时刻(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来判定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前端是否到达了定影辊隙n(步骤S1003)。
这里,预先由打印机1的制造者测定从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的时刻开始到该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前端通过定影辊隙n为止的时间(tb),并存储至定影控制部50的ROM。而且,定影控制部50通过对利用第三计时器测量出的经过时间和存储于ROM的tb进行比较,来进行步骤S1003的判定。
此外,也可以基于从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该记录片材中的图像区域的前端为止的距离、搬运速度、以及从走纸传感器81到定影辊隙n为止的距离,来预先计算出tb,并存储至定影控制部50的ROM。
在步骤S1003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003:是),定影控制部50从温度传感器58获取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St)(步骤S1004)。然后,定影控制部50参照存储于ROM的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来确定与所获取的St以及分配给升温页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并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步骤S1005)。
然后,定影控制部50以与图9的步骤S903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判定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辊隙n(步骤S1006),在通过了的情况下(步骤S1006:是),对第三计时器进行复位而停止时间测量,结束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步骤S1007)。
以下,举出具体例来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对打印任务的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60℃)比对第一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30℃)高30℃的情况下,仅利用两页间的纸间隔期间来使定影温度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
该图的双箭头1A表示第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双箭头DI表示默认时间,双箭头DE表示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所需要的默认时间的延长时间(以下称为“纸间隔延长时间”。),双箭头2A表示第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
在该图中,将热定影动作期间1A、2A设为2.0秒,将默认时间DI设为0.5秒,将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设为8℃。在以该条件升温的情况下,如该图所示,为了使定影温度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若不使纸间隔期间比默认时间DI延长1.4秒(即,若不将纸间隔延长时间DE设为1.4秒,将第一页与第二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设为1.9秒),则不能够升温到该目标定影温度。
图11(b)与图11(a)同样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60℃)比对第一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30℃)高30℃的情况下,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使定影温度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
该图的双箭头1B表示第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双箭头DI表示默认时间,虚线双箭头DED2表示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纸间隔延长时间,双箭头2BD1表示第一页的图像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第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虚线双箭头2BD2表示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第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另外,该图的用符号D1表示的直线部分的倾斜表示第一页的图像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率,用符号D2表示的虚线的直线部分的倾斜表示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率。
在该图中,与图11(a)的情况同样,将热定影动作期间2BD1、2BD2设为2.0秒,将默认时间DI设为0.5秒,将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设为8℃。而且,将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设为23℃,将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设为15℃。
在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而升温了的情况下,如该图所示,与如图11(a)所示仅利用纸间隔期间来使定影温度升温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短的纸间隔期间(0.5秒~0.9秒)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
具体而言,在第一页的图像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文字图像的情况下,由于作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升温率D1下的升温量),得到与T02相当的升温量(23℃),所以在默认时间应该升温的升温量成为默认时间的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即8℃以下的升温量(7℃),能够在默认时间内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结果,能够不延长默认时间(0.5秒)就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
另外,即使在第一页的图像是包含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非文字图像的图像的情况下,也由于作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升温率D2下的升温量),得到与Tl相当的升温量(15℃),所以在默认时间应该升温的升温量为15℃,与在图11(a)的情况下的默认时间应该升温的升温量(22℃)相比,升温量降低,相应地能够以比图11(a)的情况下的纸间隔延长时间DE(1.4秒)短的纸间隔延长时间DED2(0.4秒)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当与先行页相比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目标定影温度较高,两者之差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时,由于确保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和两页间的纸间隔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两者的差值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期间,对两个期间分配与该温度量相当的升温量,所以即使在两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结果,因页间的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变少,相应地能够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实施以下那样的变形例。
(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以页为单位来判定该页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在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当在该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升温时,分配了不产生光泽不均的范围的升温量(与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相当的升温量),但也可以对将页在搬运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后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上述判定,根据该判定结果来进行升温量的分配。
具体而言,也可以将页的图像区域在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例如四等分,将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变形。图12以及图13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1的流程图。在图12以及图13中,对于与图8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中的处理内容相同的处理内容标注与图8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来省略针对该处理内容的说明,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在步骤S810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810:是),控制部60确保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并且将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i页的图像区域在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四等分(步骤S1201),对等分后的每个分割区域基于该分割区域的图像信息来判定该分割区域所表示的图像是否是文字图像,由此按每个分割区域判别该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还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步骤S1202)。
以下,将等分后的4个分割区域内搬运方向的最前部的分割区域称为“第一分割区域”,将紧接着第一分割区域的分割区域称为“第二分割区域”,将紧接着第二分割区域的分割区域称为“第三分割区域”,将紧接着第三分割区域的、搬运方向的最后部的分割区域称为“第四分割区域”。
然后,控制部60对判别为“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分割区域,预分配T02/4作为该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对判别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分割区域,预分配Tl/4作为该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1203),并计算出预分配给各分割区域的升温量的合计升温量(tT)(步骤S1204)。
接下来,控制部60判定差值d的升温量中分配了T01后的剩余的升温量(d-T01)是否超过预分配给第一分割区域~第四分割区域各分割区域的升温量的合计升温量(tT)(步骤S1205)。然后,在步骤S1205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205:是),控制部60以确保了的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成为tT的方式,分配了在步骤S1203中预分配给各分割区域的升温量作为该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1206),然后移至步骤S814的处理。
在步骤S1205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205:否),控制部60分配对在步骤S1203中预分配给第一分割区域~第四分割区域各分割区域的升温量乘以(d-T01)与tT之比(d-T01)/tT而得到的升温量作为所确保的i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中的该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1207)。
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图12以及图13的变形例)中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其中,本变形例中的纸间隔升温处理与图9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纸间隔升温处理同样地进行。
在图14中,对于与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相同的处理内容,标注与图10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省略了针对该处理内容的说明,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在进行了步骤S1004的处理后,定影控制部50参照存储于ROM的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来确定与获取到的St以及分配给升温页的第一分割区域的升温量(换算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具体而言,是分配给分割区域的升温量的4倍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步骤S1301)。
接下来,定影控制部50判定与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第二分割区域相当的区域的前端是否到达了定影辊隙n(步骤S1302)。
这里,预先由打印机1的制造者按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的每个尺寸测定从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了走纸传感器81的时刻开始到与该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第二分割区域相当的区域的前端通过定影辊隙n为止的时间(tc),并存储至定影控制部50的ROM。而且,定影控制部50通过对由计时器测量出的经过时间和存储于ROM的与该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的尺寸对应的tc进行比较,来进行步骤S1302的判定。
此外,也可以基于从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该记录片材中的图像区域的前端为止的距离、该图像区域的尺寸、搬运速度、以及从走纸传感器81到定影辊隙n为止的距离,来预先计算出tc,并存储至定影控制部50的ROM。
另外,也可以与步骤1302的判定同样地进行后述的步骤S1305、步骤S1308的判定。
在步骤S1302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302:是),定影控制部50从温度传感器58获取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St2)(步骤S1303),参照存储于ROM的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来确定与获取到的St2以及分配给升温页的第二分割区域的升温量(与步骤S1301的情况同样地换算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并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步骤S1304)。
然后,若与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第三分割区域相当的区域的前端到达定影辊隙n(步骤S1305:是),则定影控制部50从温度传感器58获取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St3)(步骤S1306),参照存储于ROM的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来确定与获取到的St3以及分配给升温页的第三分割区域的升温量(与步骤S1301的情况同样地换算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并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步骤S1307)。
并且,若与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第四分割区域相当的区域的前端到达定影辊隙n(步骤S1308:是),则定影控制部50从温度传感器58获取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St4)(步骤S1309),参照存储于ROM的热定影期间升温表来确定与获取到的St4以及分配给升温页的第四分割区域的升温量(与步骤S1301的情况同样地换算为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对应的供给电力,并将确定出的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辊53的加热器57(步骤S1310),然后移至步骤S1006的处理。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对页的图像区域进行了四等分,但分割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5个,还可以是3个以下。另外,分割只要预先确定分割区域的大小即可,并不限于等分。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按将页的图像区域在记录片材的搬运方向分割为多个的每个分割区域,判别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还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并对于被判别为难以光泽不均的分割区域,分配比不产生光泽不均的范围的升温量(Tl/4)多的升温量(T02/4),所以与按页为单位进行上述判别来分配升温量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应地增加包含非文字图像的图像的页中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
结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按页为单位进行上述判别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先行页是包含非文字图像的图像的情况下的、先行页与紧接着该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因此,能够减少因页间的定影温度的升温动作引起的等待时间,相应地可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率。
图11(c)与图11(a)、(b)同样,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60℃)比对第一页(这里,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这里,第一分割区域~第三分割区域的图像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第四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130℃)高30℃的情况下,通过本变形例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使定影温度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
该图的双箭头1C表示第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双箭头DI表示默认时间,双箭头DE3表示纸间隔延长时间,双箭头2C表示第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另外,该图的用符号DD1表示的实线部分的直线的倾斜表示从第一分割区域到第三分割区域的区域中的升温率,用符号DD2表示的虚线部分的直线的倾斜表示第四分割区域中的升温率。
在该图中,与图11(a)的情况同样,将默认时间设为0.5秒,将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设为8℃。而且,将热定影动作期间设为2秒,将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设为23℃,将光泽不均极限值设为15℃。
在通过本变形例而升温的情况下,在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与图11(b)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短的纸间隔期间(0.6秒)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
具体如图11(c)所示,能够以比图11(b)的情况缩短与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区域(第四分割区域)中的升温率DD2相比可增大分割区域的图像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区域(从第一分割区域到第三分割区域的区域)中的升温率DD1的量的纸间隔延长时间(比第一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图11(b)的纸间隔延长时间DED2(0.4秒)短的纸间隔延长时间DE3(0.1秒))来升温到对第二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
(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邻接的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d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即使对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分配升温量也不能够升温差值d的量时,使纸间隔期间比默认时间延长了不足的量的升温量的量(图8的步骤S816),但在先行页的前一页存在目标定影温度与先行页相同的页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两者的页间的纸间隔期间以及该前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该不足量的升温量的升温的期间,对两者的期间分配不足量的升温量。
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那样变形。图15以及图16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2的流程图。在图15以及图16中,对于与图8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中的处理内容相同的处理内容,标注与图8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省略了针对该处理内容的说明,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控制部60在进行了步骤S814的处理后,在具有(i-1)页(步骤S1401:是),对于(i-1)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Ti-1)与对于i页决定的目标定影温度(Ti)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402:是),判定在步骤S814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是否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步骤1403)。
在步骤S1403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3:否),控制部60确保(i-1)页与i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1)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升温的期间,在分配了不足量的升温量(ld)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1)的升温量之后(步骤S1404),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在步骤S1403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3:是),控制部60确保(i-1)页与i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1)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分配与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1)的升温量(步骤S1405),并判定分配了T01后的剩余的升温量(ld-T01)是否超过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步骤S1406)。
在步骤S1406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6:是),与图8的步骤S810的判定处理同样地判定(i-1)页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还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步骤S1407)。
在步骤S1406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6:否),控制部60确保(i-1)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在分配了上述的剩余的升温量(ld-T01)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后(步骤S1408),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在步骤S1407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7:是),控制部60确保(i-1)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分配与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步骤S1409),计算出不足量的升温量ld’(在步骤S814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分配完毕的升温量的总量))(步骤S1412),然后计算出升温不足量的升温量ld’所需要的从默认时间起的纸间隔延长时间(te’)(步骤S1413),将(i-1)页与i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1)设定为比默认时间延长了计算出的纸间隔延长时间(te’)的量的时间(步骤S1414),然后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在步骤S1407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7:否),控制部60判定上述剩余的升温量(ld-T01)是否超过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步骤S1410),在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10:是),确保(i-1)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在分配了与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后(步骤S1411),移至步骤S1412的处理。
另外,在步骤S1410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410:否),控制部60移至步骤S1408的处理。
其中,纸间隔期间以及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处理与图9、图10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纸间隔升温处理、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同样地进行。
这里,在上述的变形例中,在邻接的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d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即使对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分配升温量也不能升温差值d的量的情况下,优先向先行页的前一页与先行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分配不足量的升温量,但也可以对前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优先分配不足量的升温量。
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那样变形。图17以及图18是表示控制部60所进行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的动作的变形例3的流程图。在图17以及图18中,对于与图15以及图16的升温量分配控制处理中的处理内容相同的处理内容,标注与图15以及图16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省略针对该处理内容的说明,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步骤S1402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2:是),控制部60判定在步骤S814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是否超过光泽不均允许极限值(Tl)(步骤S1501)。
在步骤S1501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501:否),控制部60确保(i-1)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升温的期间,在分配了与在步骤S814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后(步骤S1502),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在步骤S1501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501:是),控制部60进行步骤S1407的判定处理,在步骤S1407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7:是),移至步骤S1409、步骤S1412的处理。
在步骤S1407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407:否),控制部60判定在步骤S814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是否超过热定影期间升温上限值(T02)(步骤S1503),在超过的情况下(步骤S1503:是),移至步骤S1411、步骤S1412的处理,在未超过的情况下(步骤S1503:否),移至步骤S1502、步骤S817的处理。
另外,控制部60在进行了步骤S1412的处理后,判定在步骤S1412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是否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步骤S1504),在超过的情况下(步骤S1504:是),确保(i-1)页与i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1)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ld’)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分配与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1)的升温量(步骤S1505),然后移至步骤S1413、步骤S1414、步骤S817的处理。
在步骤S1504的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步骤S1504:否),控制部60确保(i-1)页与i页之间的纸间隔期间(i-1)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ld’)的升温的期间,在分配了与在步骤S1412中计算出的不足量的升温量(ld’)相当的升温量作为该纸间隔期间(i-1)的升温量后(步骤S1506),移至步骤S817的处理。
这样,在本变形例(2)中,在邻接的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d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即使对确保为应该进行与差值d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一部分的期间的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分配升温量也不能升温差值d的情况下,由于也在先行页的前一页存在目标定影温度与先行页相同的页的情况下,重新确保两者的页间的纸间隔期间或者前一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升温的期间,对重新确保的期间分配不足量的升温量,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或者消除进行不足量的升温量的升温所需要的纸间隔延长时间。
结果,在先行页的前一页存在目标定影温度与先行页相同的页的情况下,能够使伴随定影温度的升温处理的打印处理的生产率比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提高。
(3)在(2)的图15以及图16、图17以及图18这2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在步骤S1407的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进行与(1)的变形例的步骤S1201~步骤S1207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对于(i-1)页,也按分割出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该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量的分配。
(4)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当邻接的页间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差值超过纸间隔升温上限值(T01)时,对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分配了与该差值相当的升温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量,但在上述差值未超过T01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该热定影动作期间分配与该差值相当的升温量内的一部分。本变形例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变形例(1)~(3)。
(5)在本实施方式以及(1)~(4)的变形例中,在定影温度控制处理中,根据页或者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否是文字图像,来进行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还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判定。
例如,也可以根据页或者页的分割区域的调色剂附着量来进行该判定。具体而言,也可以在该调色剂附着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在是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该判定所使用的阈值通过预先由打印机1的制造者实施试验等来设定。
另外,也可以根据页或者分割区域的图像是否是彩色图像来进行该判定。即,也可以在是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在不是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是难以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在上述说明中,“是彩色图像的情况”也包含一部分包含彩色图像的图像(例如,由彩色图像和白黑图像构成的图像)。
是否是彩色图像的判定能够基于通过图像处理而得到的Y、M、C、K各色的调色剂附着像素数来判定。具体而言,能够在Y、M、C各色的调色剂附着像素数为0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彩色图像”,在Y、M、C任意颜色的调色剂附着像素数不是0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彩色图像”。
(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定影期间升温处理中,当升温页的记录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前端到达了定影辊隙n时(步骤S1003:是),将供给电力供给至加热器57,开始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但只要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升温开始的定时是在热定影动作期间内能够供给使温度上升在步骤S1005中分配的升温量所需要的供给电力的时间即可,并不限于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开始时,也可以从热定影动作期间的中途开始。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页的图像热定影来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能够作为为了节约能量而按每一页来决定与页的图像对应的目标定影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对页间的定影温度的温度变更进行控制的技术来利用。
符号说明
1…打印机;3…图像工序部;3Y~3K…成像部;4…供纸部;5…定影装置;7…操作面板;8…图像读取装置;10…曝光部;11…中间转印带;12…驱动辊;13…从动辊;21、35Y…清洁器;31Y…感光体鼓;32Y…带电器;33Y…显影器;34Y…一次转印辊;41…供纸盒;42…导出辊;43…搬运路;44…定时辊;45…二次转印辊;46…二次转印位置;50…定影控制部;51…定影辊;52…定影带;53…加热辊;54…加压辊;55…加压辊驱动电机;56…加热器电源;57…加热器;58…温度传感器;60…控制部;71…排出辊;72…排纸托盘。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空开纸间隔被搬运的多张记录片材上依次形成调色剂像,并使该记录片材通过由加热旋转体实现的定影位置来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获取单元,获取应该打印的各页的图像信息;
定影温度决定单元,基于获取到的图像信息,来决定在各个页的热定影时应该维持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定影温度;以及
温度控制单元,在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第一温度、紧接着先行页的下一页的目标定影温度被决定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当从该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差值超过规定值时,确保所述先行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和所述先行页与所述下一页之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时间即纸间隔期间作为应该进行与所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的升温的期间,并调整在确保的期间中的升温量来以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在开始所述下一页的热定影动作之前达到第二温度的方式进行升温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值是在所述先行页与所述下一页的纸间隔的大小为规定值时的纸间隔期间,加热旋转体的表面温度能够升温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基于所述先行页的图像信息来进行所述先行页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在判定为所述先行页的图像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情况下,使所述热定影动作期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的升温量比所述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受到抑制以便不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并以使在所述纸间隔期间中的升温量增加对升温量进行了抑制的量的方式调整来进行所述升温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按将所述先行页在搬运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应该在各分割区域形成的图像是否是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图像的判定,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使被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的分割区域的热定影动作期间中的升温量比所述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的升温量受到抑制以便不超过光泽不均被允许的极限值,并以使在所述纸间隔期间中的升温量增加对升温量进行了抑制的量的方式调整来进行所述升温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在所述先行页的目标定影温度与紧挨着该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目标定影温度相同,在确保的期间内不能进行与所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情况下,确保目标定影温度相同的页间的纸间隔通过定影位置的期间、和所述紧挨着先行页的之前的页的热定影动作期间的至少任意一个期间作为应该进行该一部分的升温的期间,来进行所述升温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使确保的所述纸间隔期间的纸间隔的大小为所述规定值时,在所确保的期间内不能进行与所述差值相当的温度量内的一部分的升温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使所述纸间隔的大小比所述规定值增加与所述一部分的升温量相当的量而调整所述纸间隔期间的升温量来进行所述升温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所述图像信息是否表示文字图像来进行所述判定,在所述图像信息不是文字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
8.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所述图像信息来计算调色剂附着量,根据计算出的调色剂附着量是否超过阈值来进行所述判定,在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
9.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所述图像信息是否表示彩色图像来进行所述判定,在所述图像信息表示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容易产生光泽不均。
CN201410751658.6A 2013-12-11 2014-12-1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714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164 2013-12-11
JP2013256164A JP5900474B2 (ja) 2013-12-11 2013-12-1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4389A true CN104714389A (zh) 2015-06-17
CN104714389B CN104714389B (zh) 2017-05-10

Family

ID=5327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51658.6A Active CN104714389B (zh) 2013-12-11 2014-12-1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0727B2 (zh)
JP (1) JP5900474B2 (zh)
CN (1) CN1047143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7414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3377B2 (ja) * 2016-07-21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JP6887771B2 (ja) * 2016-09-06 2021-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00667B2 (ja) 2016-09-13 2020-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1720B2 (ja) * 2018-07-30 2022-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1696B2 (ja) * 2019-03-28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28106B2 (ja) * 2019-10-01 2023-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95345B2 (ja) * 2019-12-27 2023-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49663A (ja) 2021-09-29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2681A (ja) * 1995-04-24 1996-11-05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3701A (ja) * 2004-09-07 2011-01-20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2752A (ja) * 2011-05-23 2012-12-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34104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US20130209127A1 (en) * 2012-02-09 2013-08-15 Ippei Fujimoto Fix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ed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6964B2 (ja) * 1996-06-21 2000-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918087A (en) 1996-07-19 1999-06-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25041B2 (ja) 1996-07-19 2003-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16435A (ja) 1999-06-30 2001-01-1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11895B2 (ja) * 2001-11-22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5189A (ja) * 2004-08-30 2006-03-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1870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3771B2 (ja) 2007-04-17 2009-09-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3229A (ja) * 2008-03-18 2009-10-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01B2 (ja) 2010-11-04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703B2 (ja) 2011-09-28 2015-02-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8418B2 (ja) * 2012-04-25 2015-08-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2681A (ja) * 1995-04-24 1996-11-05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3701A (ja) * 2004-09-07 2011-01-20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2752A (ja) * 2011-05-23 2012-12-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34104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US20130209127A1 (en) * 2012-02-09 2013-08-15 Ippei Fujimoto Fix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ed therei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7414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0474B2 (ja) 2016-04-06
CN104714389B (zh) 2017-05-10
US20150160593A1 (en) 2015-06-11
JP2015114481A (ja) 2015-06-22
US9310727B2 (en) 2016-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438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5688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607964A2 (en) Fixing device
US75936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30061627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739049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4556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化方法
US2014022700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031463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031461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38806B2 (en) Fuser assemblies, xerographi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fusing toner on media
JP4757046B2 (ja) 定着装置
JP200428699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87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218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206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90920A (ja) 光沢付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35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98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84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加熱装置
US107685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03146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24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804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