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4329A -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4329A
CN104704329A CN201380051950.0A CN201380051950A CN104704329A CN 104704329 A CN104704329 A CN 104704329A CN 201380051950 A CN201380051950 A CN 201380051950A CN 104704329 A CN104704329 A CN 104704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landria
liquid level
sensor
level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19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4329B (zh
Inventor
落合康敬
齐藤信
亩崎史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4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4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01F23/24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resistance of resistors due to contact with conductor fluid
    • G01F23/246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resistance of resistors due to contact with conductor fluid thermal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液面检测装置(1A)至少具有将容器(9)加热的加热体(102),设置在加热体(102)的与容器(9)相反侧的温度测量元件(103),设置在加热体(102)和容器(9)之间的导热体(101),以恒定的力推压加热体(102)的弹性体(104),向加热体(102)供电的端子(105)、端子(106),以覆盖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导热体(101)、弹性体(104)以及端子(105)、端子(106)的状态将这些部件固定在容器(9)上的固定部件(108),并构成为在导热体(101)和固定部件(108)中的至少一方不适当地设置在容器(9)上的状态下,加热体(102)与端子(105)、端子(106)不接触。

Description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判断容器内的液面位置的液面检测装置和具有用该液面检测装置而被测量的容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通过在内部装有液体的容器的外表面上贴附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容器内部的液面的位置的液面检测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面检测装置具有长条状的传感器主体,所述长条状的传感器主体是将测量容器表面的温度的温度测量层和用于加热容器的加热层层叠而构成的。关于传感器主体,其长边方向成为容器的上下方向,并且,以温度测量层位于容器侧的方式被贴附在容器的外表面上来使用。加热层的热量经由温度测量层到达容器表面,由于该热量和容器内部的气体、液体各自的热传导率的差异的影响,在温度测量层中,在与容器内的液体相对的部分和与容器内的气体相对的部分之间产生温度差。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该温度差来检测液面位置。
另外,作为设置在容器上的方法,有将利用超声波的液面检测传感器的吸附面与容器紧密接触的磁铁吸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9726号公报(第6、7页项、图1~5等)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378668号公报(实施例1、2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面检测装置是将长条状的传感器主体以其长边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贴附在容器的表面上而使用的。在使用这样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将传感器主体以跨过气体部和液体部之间的方式设置在容器表面上。因此,由于例如在大的容器中,液体部的高度位置可能取到的范围大,所以预想到这一点则需要使传感器主体长,而缺乏结构上的通用性。因此,如果能够在容器的表面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传感器并通过各个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值来进行液面检测的话,则能够构成不受容器的大小影响的通用性高的液面检测装置。
但是,即使使用多个传感器(具有温度测量层和加热层的传感器),也存在如下的问题。
即,存在这样的问题:由加热层产生的热经由温度测量层传递到容器表面,因此,温度测量层的测量值的偏差比在气体部、液体部产生的温度差大,而无法进行液面检测。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容器和加热层之间的热阻不均匀。这个主要原因中存在后述的四个原因。
首先,作为第一个原因,可以举出根据传感器的不同容器和加热层之间的紧密接触的程度不同,在紧密接触的程度差的传感器中,介入存在有传热差的空气层。
作为第二个原因,可以举出在容器和加热器之间存在温度测量层。
作为第三个原因,可以举出加热器和容器之间的紧密接触力存在差异。
作为第四个原因,可以举出受到外界的风或雨等干扰的影响。
如上所述,即使使用多个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感器(具有温度测量层和加热层的传感器),也存在由于各个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层的测量值的偏差而无法准确地执行液面检测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磁铁吸附部件是将利用超声波的液面检测传感器的吸附面紧密接触在容器上的部件。如果将该专利文献2的磁铁吸附部件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面检测传感器上,乍一看,似乎能够抑制液面检测传感器的偏差,但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在没有适当地设置液面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传感器部与容器之间或者固定部件与容器之间夹有异物的情况、在容器表面上存在凹凸的情况等),从加热层向容器放热的热量变小,加热层成为异常发热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不至于成为危险的状态,也存在由于测量值显示异常值而错误地判断气液状态的可能性。
第二个问题是,从传感器加热层向容器的放热面上会产生偏差。在使用不变形的加热层的情况下,无法与容器紧密接触,成为点接触,因此偏差变大。即使构成为将变形的导热体夹在容器和加热层之间并紧密接触,也存在导热体发生变形并从加热层突出的情况,不能使从加热层向容器的放热面均匀,而产生偏差。
第三个问题是,在传感器加热层变形的情况下,无法适用专利文献2的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所述液面检测装置在利用加热容器的加热体和多个温度测量层来检测容器内的液面时,能够抑制多个温度测量层的测量值的偏差并进行气液判断。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面检测装置将作为液面测量对象的容器的多个位置加热并测量温度,并根据测量到的温度来检测所述容器的内部的液面,具有:设置在所述容器的表面上并加热所述容器的加热体;温度测量元件;将所述加热体向所述容器侧推压的弹性体;将所述加热体、所述温度测量元件、和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容器上的安装部件,根据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用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并将用上述液面检测装置而被进行液面检测的容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液面检测装置,构成为根据安装部件相对于容器的设置状态来加热容器,因此,能够抑制多个温度测量层的测量值的偏差并进行气液判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具有用上述液面检测装置而被进行液面检测的容器,因此,廉价、测量值偏差降低、传感器设置容易,并能够检测制冷剂回路的剩余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设置在制冷循环装置的主要设备即容器上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控制测量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使液体储存在容器中且容器的外部比容器的内部温度高的状态下测量容器的表面温度的结果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液体储存在容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状态时的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图表。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液体储存在容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状态时的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图表。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液体储存在容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状态时的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图表。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导热体和容器之间存在异物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固定部件和容器之间存在异物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液面检测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面检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面检测装置的结构、液面检测原理、气液判断方法和设置方法。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中的主要部件,以将设置在低压侧并储存制冷剂的容器作为测量对象的一例为基础进行说明。此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的大小关系不同的情况。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用同一符号表示的部件是同一部件或与之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都通用。此外,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只是例示,而不限定于这些记载的内容。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1A设置在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主要设备的容器9上的状态的概略图。图2和图3是表示液面检测装置1A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根据图1~图3来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A。此外,图1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另外,图2表示将液面检测装置1A设置在容器9上之前的状态的概略结构,图3表示将液面检测装置1A设置在容器9上之后的状态的概略结构。
<作为测量对象的容器>
首先,参照图1说明作为液面测量对象的容器9。液面测量对象即容器9如上所述,是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要素部件之一。制冷循环装置在容器9以外,至少还具有压缩机、冷凝器(散热器)、节流装置(膨胀阀)和蒸发器(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并具有供制冷剂依次在这些部件中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容器9设置在制冷循环装置的低压侧(从节流装置经由蒸发器到达压缩机的部分)。设置容器9的目的有两个。
首先,设置容器9的第一个目的是,储存用于压缩机润滑的润滑油。这是为了:在容器9下游设置有压缩机,该压缩机的运转需要润滑油,在压缩机上游侧的容器9中储存油并使一定量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中。
设置容器9的第二个目的是,储存制冷循环装置的剩余液体制冷剂。关于制冷循环装置,由于根据运转状态、控制状态,制冷循环装置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发生变化,所以通常将需要量最多时的制冷剂量填充在制冷循环装置内。因此,根据运转状态、控制状态而所需要的制冷剂量变少时,液体制冷剂会剩余。将该剩余的制冷剂称为剩余液体制冷剂,容器9具有储存该剩余液体制冷剂的作用。
另外,容器9为了耐压而是铁制的,壁厚例如是3~4mm,无法使内部的液面从外部可视化。此外,容器9通常具有圆筒状的主体。也就是说,容器9的外表面形成为圆筒面。
如图1所示,在容器9上设置有入口配管9a和出口配管9b这两个配管。入口配管9a和出口配管9b以沿上下方向贯通容器9的内外的方式配置在容器9的上部。入口配管9a使制冷剂流入容器9内。出口配管9b使制冷剂从容器9内流出。
出口配管9b从正面看时整体成大致J字形,在J字的弯曲部分的最下部形成有回油孔9c,上端部从容器9的上部突出并与压缩机连接。另外,位于出口配管9b的容器9的内部的前端成为吸引存在于容器9内的制冷剂的吸引口9d。构成为这样的结构是因为需要使一定量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中。另外,在出口配管9b的最下部开设回油孔9c,由此,由于从吸引口9d被吸入的气体制冷剂的吸引流速,出口配管9b的内部的压力下降,从回油孔9c吸引油并向压缩机返油。
回油孔9c不设置在容器9的最下部,而是设置在比容器9的最下部靠上部的位置。由此,在容器9内,油或溶于油的液体制冷剂总是储存到回油孔9c的高度为止,液体不会从容器9的内部消失。
<液面检测装置1A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图3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A的结构。
液面检测装置1A具有设置在容器9的表面的多个传感器10a~10d(在不需要区分各个传感器10a~10d的情况下,统称为传感器10)、和控制传感器10并测量来自传感器10的传感器信号的控制测量装置20。
传感器10a~10d分别是相同的结构,具有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弹性体104、端子105、端子106、引导件107和固定部件108。另外,传感器10a~10d经由供电线110和供电线111以及信号线112和信号线113与控制测量装置20连接。并且,传感器10a~10c如图1所示,设置成在容器9的外部表面上彼此的高度位置不同。
导热体101作为热传导层发挥作用。加热体102是将容器9加热的部件。温度测量元件103作为温度测量层发挥作用。弹性体104以恒定的力将加热体102向容器9侧推压。端子105和端子106用于向加热体102通电。引导件107使加热体102相对于容器9沿铅垂方向移动。固定部件108以覆盖这些部件(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弹性体104、端子105、端子106和引导件107)的状态集中固定在容器9上。部件保持部109保持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和引导件107中的至少一方。
(导热体101)
导热体101由热传导率和厚度在遍及片材整个面上是恒定值的片材构成,例如由热传导率高的硅等的高分子或以铁、铜、铝等为代表的金属构成。设置导热体101的目的是,使构成液面检测装置1A的多个传感器10的加热体102与容器9之间的热阻相等。由于传感器10与容器9的紧密接触,存在导热体101发生变形并从加热体突出而不能使传热面积相等的情况。因此,使导热体101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外形比加热体102(在实施方式2、3中是电阻(自发热热敏电阻120(参照图22)))小,从而即使变形热传导面积也是均等的。通过这样构成,使传热面积在多个传感器中相等,能够抑制偏差。
(加热体102)
加热体102通过端子105、端子106紧密接触而被供电,从而发热。为了消除各个传感器10彼此之间的传感器测量值的偏差,加热体102由电阻值、发热量在各个传感器10中彼此相等的部件构成。另外,加热体102是难以加工的例如矩形的电阻。由于容器9的外表面是曲面,因此考虑到紧密接触的容易性优选小型的电阻。此外,加热体102可以其本身是电阻,也可以是用陶瓷等保护电阻而成的部件。
(温度测量元件103)
温度测量元件103是采用以热电偶为代表的热电转换元件或以热敏电阻为代表的测温电阻的部件,通过信号线112、信号线113与控制测量装置20连接。为了抑制偏差,温度测量元件103优选尽可能小型且热容量小的部件。
(弹性体104)
弹性体104由以恒定的力弹性变形的弹簧或板簧、橡胶等构成。在传感器10没有设置在容器9上的如图2那样的情况下,弹性体104将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等推压在部件保持部109的下端。像这样,通过弹性体104将各要素以规定的力以上的恒定的力推压,从而能够抑制各要素的位置的变动。另外,此时可知,加热体102或引导件107被部件保持部109保持,因此,从部件保持部109突出导热体101的厚度,另外端子105和端子106与加热体102电短路。
固定部件108与容器9紧密接触,在传感器10由恒定的力被固定在容器9上的如图3那样的情况下,以从固定部件108突出的导热体101的厚度退回的方式,即厚度减少的方式从容器9受到斥力。因此,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成为相对于部件保持部109浮起的形式。此时的斥力如果加上固定部件108与容器9紧密接触的力,则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即使在传感器10上施加过度的力,容器9将固定部件108推回的斥力增加,推压传感器10的力和斥力的多余部分相抵消。
根据以上内容,如果以固定部件108与容器9紧密接触的力来设置传感器10的话,则加热体102和容器9经由导热体101能够在多个传感器10中以相等的力紧密接触,能够抑制测量值的偏差。此外,这时,端子105、端子106和加热体102经由引导件107而通电,因此加热体102的温度上升。
(端子105、端子106、引导件107)
端子105、端子106、引导件107由金属等导体构成。由于加热体102难以加工,因此用引导件107使加热体102在固定部件108内部相对于容器9沿垂直方向移动。
如果传感器10在容器9上的设置适当的话,端子105、端子106与引导件107接触,如果传感器10在容器9上的设置不适当的话,则端子105、端子106与引导件107不接触。按照这样,能够将传感器10构成为:如果设置得适当的话,电力流向加热体102,如果设置得不适当的话,电力不流向加热体102。此外,不适当的设置是指传感器10没有被设置在发挥作用的规定状态。
(固定部件108)
固定部件108是为了使加热体102和容器9的紧密接触力相等而必不可少的主要部件。以加热体102经由导热体101能够相对于容器9的外表面的曲率紧密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在水平截面观察的状态下的日文文字コ字形状(在水平截面观察的状态下是四边形的四边中的一边开口的形状),在开口端部的两点与容器9紧密接触。按照这样,能够使在多个传感器10中推压导热体101的距离相等,并能够使弹性体104的斥力相等,因此加热体102与容器9的紧密接触力经由导热体101而相等,能够抑制测量值的偏差。
在图2中,示出了固定部件108以覆盖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弹性体104、端子105、端子106和引导件107的状态集中固定在容器9上的一例,但这些部件也可以不固定在容器9上。即,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弹性体104、端子105、端子106和引导件107经由固定部件108安装在容器9上即可。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固定部件108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部件”。
此外,固定部件108不需要将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弹性体104、端子105、端子106和引导件107全部安装在容器9上,至少将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和弹性体104安装在容器9上即可。这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3中也是同样的,在用自发热电阻(自发热热敏电阻120)构成加热体102和温度测量元件103的情况下,至少将电阻和弹性体104安装在容器9上即可。
另外,固定部件108具有作为隔热材料的功能。这是因为,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通过被固定部件108包围而阻断向外部的放热,并不易受到外界的风的影响。固定部件108具有作为隔热材料的功能,由此,能够使传感器测量值的偏差小。
另外,用将聚苯乙烯泡沫或酚醛泡沫、聚氨酯泡沫等合成树脂发泡了的发泡类隔热材料、或以玻璃棉为代表的纤维类隔热材料等隔热材料覆盖固定部件108的内部,构成为使来自加热体102的发热不向外部泄漏的结构即可。由此,能够使从加热体102向容器9的放热以经由导热体101的形式进行,能够使从加热体102向容器9的放热在多个传感器10中相等,因此能够抑制偏差。
以上,构成为如下结构:在固定部件108中配置部件保持部109、端子105、端子106和弹性体104,在部件保持部109中设置引导件107和加热体102,在加热体102和容器9的紧密接触部隔着导热体101。
具有如下结构:在传感器10没有适当地设置在容器9上的情况下,引导件107和加热体102被弹性体104推压在部件保持部109的下部,与端子105、端子106分离,由此电力不流向加热体102,加热体102不被加热。另一方面,如果传感器10的固定部件108与容器9紧密接触,则导热体101、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引导件107从容器9受到与从固定部件108突出的部分相应的斥力,从部件保持部109的下端浮起,端子105、端子106与引导件107接触,电力从供电线110、供电线111流通,加热体102成为发热状态。
通过构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测量值的偏差,另外能够提供在没有适当地设置的情况下加热体102的温度不上升的、安全的液面检测装置1A。
图4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液面检测装置1A的控制测量装置20的电结构的框图。控制测量装置20具有加热体控制部201、传感器测量部202、存储部203、气液判断部204,输入部205和输出部206相连接。
加热体控制部201是以使构成多个传感器10的多个加热体102同时开关的方式来进行控制的部分。传感器测量部202是同时测量构成多个传感器10的多个温度测量元件103的部分。存储部203是存储由传感器测量部202测量到的各测量值的部分。气液判断部204是对由传感器测量部202测量到的各测量值和存储在存储部203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判断容器9的液面位置的部分。
输入部205是将来自外部的信息输入的部分,例如,在输入制冷循环装置的传感器信息时使用。输出部206在将由控制测量装置20处理的信息、例如液面位置向外部输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具有该输出部206,能够附加远程发送信息等远程监视功能。
<液面检测装置1A的设置方法>
接下来,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A的设置方法。该液面检测装置1A能够使用如下方法:将液面检测装置1A单独地安装在容器9上,确认该容器9的液面位置并将该信息用输出部206输出而使用的方法;从组装时装入制冷循环装置等设备中的方法;以在维护时与已设置的设备连接的形式装入的方法等。
液面检测装置1A的具体的设置方法是,以固定部件108与容器9紧密接触的力设置在容器9的表面的没有凹凸或腐蚀的部分。在紧密接触的力大的情况下,在固定部件108和容器9之间产生斥力。通过产生该斥力,即使施加了超过用于紧密接触所需要的力,该力与斥力相互抵消,因此在容器9和导热体101之间只作用有均等的力。
液面检测装置1A的设置能够用多个方法,在图5~图9中例示。
图5表示将板簧90设置在容器上,用设置的板簧90来固定的方法。
图6表示将固定部件108直接焊接在容器9上,用焊接部91来固定的方法。
图7表示用磁铁固定引导件92和磁铁93来固定的方法。
图8表示用胶带或油灰等粘接剂94固定在容器上的方法。
图9表示用带95围绕容器9来固定传感器10的方法。
此外,优选地多个传感器10的设置间隔是以等间隔设置。设置成等间隔是为了能够使传感器10的位置和液面高度之间的关联容易。但是,在限定为变动的液面位置的情况下,或在限定了想要检测的液面位置的范围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不使各个传感器10的设置位置成为等间隔,而是在以高分辨率测量的部分使间隔窄,并在以低分辨率测量的情况下使间隔宽。像这样,也可以仅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数量来减少传感器10的个数。
<液面检测原理>
接下来,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A的液面检测的原理。在液面检测装置1A中,与容器9的内部的气体的部分和液体的部分相对应的容器9的表面部分的温度彼此不同,利用这样的原理来检测液面。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果比较气液中的热传导率,则在液相中热传导率比气相高。因此,在容器9的内部存在气相和液相,在容器9的内外存在温度差,在容器9的外部的温度比内部高的情况下,容器9的内部为气相的部分由于容器9的内部的热传导率低而热通量变小。另外,容器9的内部为液相的部分由于容器9的内部的热传导率高而热通量变大。由此,若比较容器9的内部为气相的部分和容器9的内部为液相的部分各自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则容器9的内部为气相的部分比容器9的内部为液相的部分表面温度高。
图10表示在将液体储存在容器9中并且容器9的外部比容器9的内部温度高的状态下测量容器9的表面温度的结果。图10的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液面高度。在图10中,A表示液面高度,B表示容器9的每个高度上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由该图10可知,在积存于容器9的下部的液体部分中温度是恒定的,在比液体部分靠上方的气体部中,随着远离液面而温度上升。由此,通过该表面温度的差异来进行液面检测。
传感器10通过将加热体102加热,来制造容器9的外部的温度比内部高的情况。因此,如上所述,若比较容器9的内部为气相的部分和容器9的内部为液相的部分各自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则容器9的内部为气相的部分比容器9的内部为液相的部分表面温度高。
<液面检测装置1A的气液判断方法>
在液面检测装置1A中,如上所述,在传感器10的最外侧设置兼作为隔热材料的固定部件108,通过加热体102来在容器9的内外产生温度差。通过构成这样的结构,利用固定部件108防止来自容器9的外部的热量的进出,能够将热通量仅限定为从加热体102朝向容器9的热通量。并且,通过使加热体102的加热量和容器9与加热体102之间的热阻在多个传感器10中彼此相等,从而气液中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的差异表现在各个加热体102中的容器9的相反侧的表面上。
这是因为在内部流体是气相、液相的不同情况下,加热器温度不同。加热体102的温度不同是因为:在加热体102的加热量相等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容器9的内部的流体是气相时,与液相相比热通量小,难以将热量传递给容器9的内部,加热器温度容易上升,与此相比,在容器9的内部的流体是液相时,与气相相比热通量大,容易将热量传递给容器9的内部,加热器温度难以上升。
并且,从设置在容器9的表面上的多个传感器10a~10c中,选定作为基准的传感器,通过将该基准传感器的测量值与其它各个传感器10的测量值比较,从而进行气液判断。根据液体从容器9的下部储存、液体部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大致相等、气体部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随着远离液面而温度上升这三点理由,将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容器9的最下部的传感器10a选定为基准传感器。
将该最下部的传感器10a作为基准传感器,基准传感器10a的测量值与设置在容器9的侧面的其它传感器10b、传感器10c、传感器10d比较。并且,将与基准传感器10a的测量值相等的测量值的传感器10的设置部分判断为液相,将比基准传感器10a的测量值温度高的传感器10的设置部分判断为气体部,来进行气液判断、液面检测。
此外,气液判断方法不限于与基准传感器值比较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即,若在制冷循环装置等含有容器9的设备上设置有压力、温度传感器,则通过使用这些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或通过另行设置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容器9的内部的温度。并且,通过考虑加热体102的发热量和导热体101、加热体102的热阻,计算出理想状态下的液体部、气体部中的容器9的表面温度。通过将该液体部、气体部的理想表面温度与各个传感器10的测量值比较,从而能够判断各个传感器设置部的状态。
<具体的判断方法的说明>
参照图11~16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A的具体判断方法。图11、图13和图15是示意地表示液体储存在容器9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图14和图16是表示图11、图13和图15的状态时的传感器10a~传感器10d的测量值的图表。在图11、图13、图15各自中用灰色表示的部分表示储存在容器9内的液体。另外,在图12、图14、图16各自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液面高度。
图11表示容器9内的液面位于传感器10c和传感器10d之间,图12表示图11的状态下的传感器10a~传感器10d的测量值。
在该图11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传感器10a、传感器10b、传感器10c的测量值显示相等的值,传感器10d的测量值显示比传感器10a、传感器10b、传感器10c高的温度。由此,在存在与基准传感器即传感器10a相比温度高的部分的情况下,则能够判断得出液面存在于该温度高的部分的下部。即,根据图12的测量值,检测出液面存在于图11的传感器10c和传感器10d之间。
图13表示容器9内的液面位于比传感器10d靠上部的位置,图14表示图13的状态下的传感器10a~10d的测量值。
在该图13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全部的测量值显示彼此相等的值。由此,在全部的测量值显示彼此相等的值的情况下,检测出液面存在于传感器最上部,即图13中的传感器10d的上部。
图15表示积存在容器9中的液体是最小量的情况下的容器9的内部的液体状态,图16表示图15的状态下的传感器10a~10d的测量值。
在容器9的内部,如上述那样在比容器9的最下部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回油孔9c(参照图1),因此,液体最少也存在到回油孔9c的下方为止。由此,如图16所示,传感器10a的测量值成为比其它传感器10b~传感器10d的测量值低的温度。由此,如图16所示,在只有传感器10a的测量值是低的值的情况下,检测出液面存在于传感器10a和传感器10b之间。
<传感器设置得不适当的状态>
参照图17、图18说明在传感器设置得不适当时加热体102的温度不上升的理由。
图17是表示在液面检测装置1A的导热体101和容器9之间存在异物(异物a)的情况的示意图。像这样,当在导热体101和容器9之间夹有异物a的情况下,在不存在异物a的一侧(图17的左侧),端子105和引导件107不紧密接触,因此电力不流向加热体102,加热体102的温度不上升。
图18是表示在液面检测装置1A的固定部件108和容器9之间存在异物(异物b)的情况的示意图。像这样,当在固定部件108和容器9之间夹有异物b的情况下,在存在异物b的一侧(图18的右侧),端子106和引导件107不紧密接触,因此电力不流向加热体102,加热体102的温度不上升。
<液面检测流程>
图19是表示液面检测装置1A的液面检测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接下来,参照图19说明液面检测的流程。在此,以将加热体102开关的情况下的液面检测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在此说明的液面检测流程的主体是控制测量装置20。
首先,由全部的传感器10测量温度(S101)。这里的测量值(即加热体102的加热前的测量值)用于温度测量元件103的异常检测。接下来,确认在步骤S101中测量到的全部的测量值是否彼此相等(S102)。在测量到了不同的测量值的情况下(S102;No),则考虑到有传感器10脱落或断线等传感器异常,因此进行该异常的报警(S104)。
另一方面,如果全部的测量值彼此相等(S102;Yes),则进行加热体102的加热(S103)。并且,加热体102加热开始后,进行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2分钟)的判断(S105),如果没有经过一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104,如果经过了一定时间,则停止加热体102的加热(S106)。并且,在将加热体102的加热停止后,再次用全部的传感器10进行温度测量(S107)。在这个时刻进行温度测量是因为,在刚刚将加热体102的加热停止后容器9的内外的温度差最大,在气相部和液相部热通量的差异表现得最显著,即加热体102的温度变化表现得最显著。并且,使用在步骤S107中测量到的测量值并按照上述那样进行液面判断(S108),液面检测结束。
以上,记载了在加热体102的加热停止后进行温度测量的一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加热体102的加热停止前进行温度测量。这是因为,加热器加热刚刚停止前和刚刚停止后是气液相中的热通量的差异容易显著表现的时间段。
另外,记载了利用与最下部的温度差来判断液面的方法,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比较温度测量元件103的测量值成为一定温度为止的时间(与温度测量元件103的测量值相关联的指标)来判断液面。这是利用在加热体102加热时与气体部相对应的传感器10的测量值容易变高而与液体部相对应的传感器10的测量值难以上升这一点来进行气液的判断。
此外,在此将全部的传感器10设置在容器9的侧面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容器9的下部安装作为基准的传感器10,与该基准传感器比较来进行气液的判断。在该情况下,将设置在下部的传感器10作为基准传感器使用即可。
另外,关于加热器加热,可以使加热器一直加热,也可以用控制测量装置20使加热体102开和关。在使加热体102开和关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不进行液面检测的时间段内的不必要的加热。
实施方式2
图20和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面检测装置1B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根据图20和图21来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B。此外,实施方式2的液面检测装置1B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1A的结构相同。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部分适用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适用。
液面检测装置1B的结构是,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1A中,去掉具有向加热体102供电的作用的端子105、端子106,而用弹性体104a兼作为通电路径(供电线)。图20表示传感器10离开容器9的状态,图21表示传感器10与容器9紧密接触的状态。
液面检测装置1B和液面检测装置1A的不同点是,在液面检测装置1A中具有端子105、端子106,而在液面检测装置1B中去掉了端子,而代之具有弹性体104a,所述弹性体104a在液面检测装置1B与容器9紧密接触时产生将引导件107向容器9侧推压的力。弹性体104a由分别由板簧构成的弹性体104b和弹性体104c构成。弹性体104b和弹性体104c是导体,在传感器10被适当地设置在容器9上时,能够使电力流向加热体102。
像这样,通过将弹性体104a构成为导体,能够防止以点接触的端子和加热体102的接触不良,能够使接触良好。
实施方式3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面检测装置1C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根据图22来说明液面检测装置1C。此外,实施方式3的液面检测装置1C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1A的结构相同。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部分适用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同样适用。
液面检测装置1C的结构是,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液面检测装置1A中,去掉加热体102、温度测量元件103,而使用自发热的电阻即自发热热敏电阻120。通过使用自发热热敏电阻120,能够去掉信号线112、信号线113,能够制作更小型的传感器。另外,由于配线少,所以能够使设置传感器的作业效率化。
另外,也可以从液面检测装置1C中去掉端子105和端子106,而代之具有在与容器9紧密接触时产生将引导件107向容器9侧推压的力的弹性体104a。即,也可以将液面检测装置1C构成为:采用具有自发热热敏电阻120的结构,并构成为具有液面检测装置1B所具有的弹性体104a的结构。通过构成这种结构,液面检测装置1C起到与液面检测装置1B同样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3中,以含有引导件107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使加热体102兼顾引导件107的作用而不设置引导件107的结构。通过构成为不设置引导件107的结构,能够减少构成部件,相应地能够实现液面检测装置的简单化。另外,在将引导件107包含在结构中的情况下,考虑将引导件107包含在加热体102中。
在实施方式1~3中,以包含导热体10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设置导热体101。将导热体101包含在结构中是因为,考虑到了在涂装时产生于在容器9的表面上的高度0.1~0.2mm的微小的凹凸的影响。即,通过设置厚度1mm左右的导热体101,能够吸收容器9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在容器9的表面上不产生微小的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导热体101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3中,以将多个传感器10设置在容器9上的多个位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只使用一个传感器10来作为液面开关来使用液面检测装置。具体地说,在规定位置(例如,液面上限位置、液面下限位置等)设置一个传感器1,并能够在液体增加至该位置以上的情况下发送信号,或能够相反地在液体减少至该位置以下的情况下发送信号。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检测出容器9的内部的液体的增加和不足。
实施方式4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5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根据图23来说明制冷循环装置5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和动作。制冷循环装置500例如适用于空气调节装置、冰箱、冰柜、热水器等。在此,以将制冷循环装置500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制冷循环装置500的结构>
制冷循环装置500主要具有: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502、与其并列连接的多台(在图23中图示了两台)作为使用单元的室内单元504(室内单元504A、504B)、连接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的制冷剂延长配管(液体侧延长配管506、气体侧延长配管507)。即,制冷循环装置500具有通过用制冷剂延长配管将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连接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510。
液体侧延长配管506是供液体制冷剂通过的配管,并将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A、504B连接。液体侧延长配管506由液体主管506A、液体支管506a、液体支管506b构成。另外,气体侧延长配管507是供气体制冷剂通过的配管,并将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A、504B连接。气体侧延长配管507由气体主管507A、气体支管507a、气体支管507b构成。
[室内单元504]
室内单元504A、504B接受来自室外单元502的冷能或热能的供给并向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供给制冷空气或制热空气。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省略室内单元504后面的“A”、“B”,在该情况下表示室内单元504A、504B两者。另外,在“室内单元504A”系统的各个设备(也包括回路的一部分)的符号的后面附加“A(或a)”,在“室内单元504B”系统的各个设备(也包括回路的一部分)的符号的后面附加“B(或b)”来进行图示。在这些说明中,有时省略符号后面的“A(或a)”、“B(或b)”,当然,该情况是表示两者的设备。
室内单元504通过嵌入或悬吊于大楼等的室内的天花板、或挂在室内的墙面上等而设置。室内单元504A用液体主管506A、液体支管506a、气体支管507a和气体主管507A与室外单元50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的一部分。室内单元504B用液体主管506A、液体支管506b、气体支管507b和气体主管507A与室外单元50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的一部分。
室内单元504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在室内单元504A中是室内侧制冷剂回路510a,在室内单元504B中是室内侧制冷剂回路510b)。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主要将作为节流装置的膨胀阀541和作为使用侧换热器的室内换热器542沿直线连接而构成。
膨胀阀541为了进行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等,设置在室内换热器542的液体侧,使制冷剂减压并膨胀。该膨胀阀541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阀(例如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即可。
室内换热器542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作用并将室内空气加热,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并将室内空气冷却,并在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等)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或蒸发气化。室内换热器542的形式不特别地限定,可以用例如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的换热器构成。
室内单元504具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并使空气在室内换热器54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向室内供给(省略图示)。鼓风机能够使向室内换热器542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可变,例如由被直流风扇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扇或多翼风扇等构成即可。但是,室内换热器542也可以用制冷剂和与空气不同的热介质(例如水或载冷剂等)来执行热交换。
另外,室内单元504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504的各个设备的动作的室内侧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并且,室内侧控制部具有为了进行室内单元504的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或存储器等,能够与用于对室内单元504进行单独操作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和接收,或能够与室外单元502(详细地说是控制测量装置20)之间经由传输线(也可以是无线)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和接收。
[室外单元502]
室外单元502具有向室内单元504供给冷能或热能的功能。室外单元502设置在例如大楼等的室外,用液体侧延长配管506、气体侧延长配管507与室内单元504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的一部分。即,从室外单元502流出并在液体主管506A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液体支管506a和液体支管506b分流,并分别流入室内单元504A、室内单元504B。同样地,从室外单元502流出并在气体主管507A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气体支管507a和气体支管507b分流,并分别流入室内单元504A、504B。
室外单元50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510c。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510c主要将压缩机521、流路切换机构即四通阀522、作为热源侧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523和容器9串联连接而构成。
压缩机521将制冷剂吸入,并将该制冷剂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该压缩机521能够使运转容量可变,例如由容积式压缩机等构成,所述容积式压缩机由通过变频器控制频率F的电机驱动。此外,在图23中,以压缩机521是一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室内单元504的连接台数等,将两台以上的压缩机521并列连接而搭载。
四通阀522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制冷运转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四通阀522在制冷运转时,如实线所示地进行切换,连接压缩机521的排出侧和室外换热器523的气体侧并连接容器9和气体主管507A侧。由此,室外换热器523作为被压缩机5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另外,室内换热器54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四通阀522在制热运转时,如虚线所示地进行切换,连接压缩机521的排出侧和气体主管507A并连接容器9和室外换热器523的气体侧。由此,室内换热器542作为被压缩机5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另外,室外换热器52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室外换热器52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作用,在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等)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该制冷剂蒸发气化或冷凝液化。室外换热器523的形式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用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换热器构成较好。此外,室外换热器523的气体侧与四通阀522连接,液体侧与液体主管506A连接。
室外单元502具有鼓风机(省略图示),所述鼓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使空气在室外换热器52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外排出。该鼓风机能够使向室外换热器523供给的空气的风量可变,例如由螺旋桨风扇等构成,所述螺旋桨风扇被由直流风扇电机构成的电机驱动。但是,室外换热器523也可以在制冷剂和与空气不同的热介质(例如水或载冷剂等)之间执行热交换。
容器9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与压缩机521的吸入侧连接,能够根据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配管的运转负荷的变动等来积存在制冷剂回路5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容器9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并且必须是遵照法规考虑耐压强度而设计制作的压力容器。
在检测制冷剂回路510的制冷剂泄漏时,需要检测出储存在容器9内的剩余液体制冷剂的量。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500中,搭载有容器9,所述容器9具有在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的液面检测装置中的任一个。
另外,室外单元502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502的各个要素的动作的控制测量装置20。并且,控制测量装置20具有变频器回路等,所述变频器回路等对为了进行室外单元502的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或电机进行控制,能够与室内单元504的室内侧控制部之间经由传输线(也可以是无线)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和接收。即,控制测量装置20通过与室内侧控制部协同工作来进行制冷循环装置500整体的运转控制。
(延长配管)
延长配管(液体侧延长配管506、气体侧延长配管507)是用于连接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并使制冷循环装置500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循环而必不可少的配管。
延长配管由液体侧延长配管506(液体主管506A、液体支管506a、506b)和气体侧延长配管507(气体主管507A、气体支管507a、507b)构成,是在将制冷循环装置500设置在大楼等设置场所时在现场构建的制冷剂配管。将根据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的组合而分别确定的管径的延长配管用于延长配管。
如上所述,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510a和510b、室外侧制冷剂回路510c、延长配管(液体侧延长配管506和气体侧延长配管507)连接来构成制冷剂回路510。并且,本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500通过室内侧控制部和控制测量装置20,由四通阀522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而进行运转,并根据各个室内单元504A、504B的运转负荷进行室外单元502和室内单元504A、504B各个设备的控制。
该制冷循环装置500搭载有容器9,因此能够抑制多个温度测量层的测量值的偏差,能够进行气液判断,所述容器9具有在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的液面检测装置中的任一个。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500,廉价、测量值偏差降低、传感器设置容易,并能够起到检测制冷剂回路的剩余制冷剂的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A液面检测装置,1B液面检测装置,1C液面检测装置,9容器,9a入口配管,9b出口配管,9c回油孔,9d吸引口,10传感器,10a传感器,10b传感器,10c传感器,10d传感器,20控制测量装置,90板簧,91焊接部,92磁铁固定引导件,93磁铁,94粘接剂,95带,101导热体,102加热体,103温度测量元件,104弹性体,104a弹性体,104b弹性体,104c弹性体,105端子,106端子,107引导件,108固定部件(安装部件),109部件保持部,110供电线,111供电线,112信号线,113信号线,120自发热热敏电阻,201加热体控制部,202传感器测量部,203存储部,204气液判断部,205输入部,206输出部,500制冷循环装置,502室外单元,504室内单元,504A室内单元,504B室内单元,506液体侧延长配管,506A液体主管,506a液体支管,506b液体支管,507气体侧延长配管,507A气体主管,507a气体支管,507b气体支管,510制冷剂回路,510a室内侧制冷剂回路,510b室内侧制冷剂回路,510c室外侧制冷剂回路,521压缩机,522四通阀,523室外换热器,541膨胀阀,542室内换热器,a异物,b异物。

Claims (17)

1.一种液面检测装置,所述液面检测装置将作为液面测量对象的容器的多个位置加热并测量温度,并根据测量到的温度来检测所述容器的内部的液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所述容器的表面上并加热所述容器的加热体;
温度测量元件;
将所述加热体向所述容器侧推压的弹性体;
将所述加热体、所述温度测量元件和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容器上的安装部件,
根据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容器之间的导热体;
通过与所述加热体接触来向所述加热体供电的端子,
所述安装部件,
构成为以覆盖所述加热体、所述温度测量元件、所述导热体、所述弹性体、和所述端子的状态将这些部件安装在所述容器上,
并构成为根据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所述加热体和所述端子成为接触、非接触,通过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端子接触,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容器之间设置导热体,
所述弹性体同时具有作为输电线的功能,
所述安装部件,
构成为以覆盖所述加热体、所述温度测量元件、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弹性体的状态将这些部件安装在所述容器上,
并构成为根据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弹性体成为接触、非接触,通过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弹性体接触,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体和所述温度测量元件由自发热的电阻构成,
具有:
设置在所述电阻和所述容器之间的导热体;
通过与所述电阻接触来向所述电阻供电的端子,
所述安装部件,
构成为以覆盖所述电阻、所述导热体、所述弹性体和所述端子的状态将这些部件安装在所述容器上,
并构成为根据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所述电阻和所述端子成为接触、非接触,通过所述电阻与所述弹性体接触,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体和所述温度测量元件由自发热的电阻构成,
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容器之间设置导热体,
所述弹性体同时具有作为输电线的功能,
所述安装部件,
构成为以覆盖所述电阻、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弹性体的状态将这些部件安装在所述容器上,
并构成为根据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的设置状态,所述电阻和所述弹性体成为接触、非接触,通过所述电阻与所述弹性体接触,来用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容器。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没有以规定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时,不向所述加热体供电。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安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没有以规定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时,不向所述电阻供电。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体相对于所述容器的推压力小于规定的力时,
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端子成为非接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体相对于所述容器的推压力小于规定的力时,
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弹性体成为非接触。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体相对于所述容器的推压力小于规定的力时,
所述电阻与所述端子成为非接触。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体相对于所述容器的推压力小于规定的力时,
所述电阻与所述弹性体成为非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在水平截面观察的状态下,至少在端部的两个位置与所述容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作为隔热材料的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面检测装置安装在外表面是曲面的所述容器上,
所述导热体根据所述容器的外表面的曲率而变形。
15.如权利要求2、3或从属于权利要求2或3的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体的外形构成为比所述加热体小。
16.如权利要求4、5或从属于权利要求4或5的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体的外形构成为比所述电阻小。
17.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用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
并将用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面检讨装置进行液面检测的容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CN201380051950.0A 2012-10-05 2013-05-21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4704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6013 WO2014054180A1 (ja) 2012-10-05 2012-10-05 液面検知装置
JPPCT/JP2012/076013 2012-10-05
PCT/JP2013/064000 WO2014054312A1 (ja) 2012-10-05 2013-05-21 液面検知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329A true CN104704329A (zh) 2015-06-10
CN104704329B CN104704329B (zh) 2018-01-02

Family

ID=50434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950.0A Active CN104704329B (zh) 2012-10-05 2013-05-21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0043B2 (zh)
JP (1) JP5933021B2 (zh)
CN (1) CN104704329B (zh)
WO (2) WO20140541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0268A (zh) * 2016-12-07 2017-02-01 陈飞帆 一种利用热电阻自发热效应的感温式液位开关
CN108367671A (zh) * 2015-12-17 2018-08-03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填充水平的系统
CN109540252A (zh) * 2018-11-29 2019-03-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储罐液位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1896068A (zh) * 2020-07-08 2020-11-06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用水量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8704A4 (en) * 2015-03-10 2018-11-14 Thermobar AB Control device and water tank for watering of cattle and horses
WO2017189010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cting fluid levels using a voltage comparator
US11022544B2 (en) * 2017-09-19 2021-06-01 Sparrow Detect, Inc. Generating signatures based on sensing gas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
WO2019064480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面検知装置、アキュムレータ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9655130B (zh) * 2019-02-15 2021-09-03 盐地碱蓬基因生物科技(辽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炉套防冻液位计装置
WO2021100080A1 (ja) * 2019-11-18 2021-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面検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3028A (ja) * 1992-03-30 1993-10-22 Kurita Water Ind Ltd 容器の液面レベル検出装置
JPH11253915A (ja) * 1998-03-09 1999-09-21 Ishizuka Electronics Corp 生ゴミ処理装置、同装置用水分検出器およびレベル検出器、そのセンサ
JP2002214020A (ja) * 2001-01-15 2002-07-31 Erumekku Denshi Kogyo Kk 液位測定装置
CN1749565A (zh) * 2004-09-15 2006-03-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油位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电动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7606A (en) * 1979-06-11 1981-12-29 Johnson Hugh G Thermal transition zone sensing and indicating system
DE3115776A1 (de) * 1981-04-18 1983-01-05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Thermoelektrische fuellstandsmesseinrichtung
US5097248A (en) * 1989-02-10 1992-03-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de for level detection
US5174153A (en) * 1992-03-27 1992-12-29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level of a liquid in a receptacle
JP4378668B2 (ja) 1999-11-25 2009-12-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磁石吸着具
CA2398211A1 (en) * 2001-08-20 2003-02-20 Datacom Wireless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level of the contents
JP2006023009A (ja) * 2004-07-08 2006-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8039726A (ja) 2006-08-10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面検出センサ
JP5183609B2 (ja) 2009-10-23 2013-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3028A (ja) * 1992-03-30 1993-10-22 Kurita Water Ind Ltd 容器の液面レベル検出装置
JPH11253915A (ja) * 1998-03-09 1999-09-21 Ishizuka Electronics Corp 生ゴミ処理装置、同装置用水分検出器およびレベル検出器、そのセンサ
JP2002214020A (ja) * 2001-01-15 2002-07-31 Erumekku Denshi Kogyo Kk 液位測定装置
CN1749565A (zh) * 2004-09-15 2006-03-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油位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电动压缩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文彩: "《汽车检测与诊断》", 31 March 2007,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671A (zh) * 2015-12-17 2018-08-03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填充水平的系统
CN108367671B (zh) * 2015-12-17 2021-06-01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填充水平的系统
US11118958B2 (en) 2015-12-17 2021-09-14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filling level in a fuel tank
CN106370268A (zh) * 2016-12-07 2017-02-01 陈飞帆 一种利用热电阻自发热效应的感温式液位开关
CN106370268B (zh) * 2016-12-07 2023-12-26 河北君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热电阻自发热效应的感温式液位开关
CN109540252A (zh) * 2018-11-29 2019-03-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储罐液位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1896068A (zh) * 2020-07-08 2020-11-06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用水量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CN111896068B (zh) * 2020-07-08 2022-09-30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用水量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80043B2 (en) 2018-01-30
US20150292932A1 (en) 2015-10-15
JP5933021B2 (ja) 2016-06-08
WO2014054312A1 (ja) 2014-04-10
CN104704329B (zh) 2018-01-02
JPWO2014054312A1 (ja) 2016-08-25
WO2014054180A1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329A (zh) 液面检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1258369B (zh) 制冷装置
JP4111246B2 (ja) 冷凍装置
CN10401148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6184503B2 (ja) 油面検知装置及びこの油面検知装置を搭載した冷凍空調装置
CN105264305A (zh) 利用空调单元或水泵预加热水的设备和方法
JPWO2014017161A1 (ja) 冷凍空調装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及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US20070199335A1 (en) Heating And Defros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3001123A1 (en) Heat reclaim for a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nd a muntifunc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2348940A (zh) 空调装置
CN101903715A (zh) 用于冷却装置的冷凝器
US20060168973A1 (en) Cold climate air-source heat pump
CN102725598A (zh) 热泵系统
JP200817005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348944A (zh) 空调装置
EP3173714A1 (en) Refrigerating cycle system and liquid flow-back prevention method
JP2016153700A (ja) 空気調和機
JP629715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及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WO2015111222A1 (ja) 冷凍装置
CN104334985B (zh) 用于冷却超导磁体的封闭制冷剂冷却系统和方法
JP2016099095A (ja) 制御装置、空調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EP2811241A1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railway vehicle
CN109154516B (zh) 液体检测系统
KR101382493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US10557655B2 (en) System for deicing the external evaporator in a heat pump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