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9050B -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9050B
CN104649050B CN201410677962.0A CN201410677962A CN104649050B CN 104649050 B CN104649050 B CN 104649050B CN 201410677962 A CN201410677962 A CN 201410677962A CN 104649050 B CN104649050 B CN 104649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carrier band
receiver sheet
supply unit
ba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7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9050A (zh
Inventor
金子健郎
金子健一郎
酒井收
酒井收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WEL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WEL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WEL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WEL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49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9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9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9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30Lifting, transporting, or removing the web roll; Inserting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5/00Attaching articles to cards, sheets, strings, webs, or other carriers
    • B65B15/04Attaching a series of articles, e.g. small electrical components, to a continuous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26Cutting-off the web running to the wound web ro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29Securing the trailing end of the wound web to the web ro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B65H26/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responsive to a predetermined dia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4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 two end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2585/6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 B65D2585/8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4Winding
    • B65H2301/4141Preparing win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4Winding
    • B65H2301/4144Finishing winding process
    • B65H2301/41445Finishing winding process after winding process
    • B65H2301/41447Finishing winding process after winding process discharging roll by, e.g. rolling it down a slo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30Means for preventing damage of handled material, e.g. by controlling atmosp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使卷取有载带的卷盘受伤、能够安全地将其载置到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上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具备:卷取单元(103),其将载带(T)卷取到卷盘(R);和储料器(7),其具有配置在卷取单元(103)的下方的卷盘接受板(7a)。输送卷盘(R)的输送单元(8)在卷取单元(103)正下的待机位置(P1)与卷盘接受板(7)的正下的下端位置(P2)之间升降。

Description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卷取收纳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将保持有电子部件的载带卷取到卷盘、将卷取有载带的卷盘收纳到储料器(stocker)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
这样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具备:卷取单元,其将卷盘支撑为垂直,并且向卷盘卷取载带;和储料器,其配置在卷取单元的下方,层叠收纳卷取有载带的卷盘,储料器具有载置卷盘的卷盘接受板。
在以往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中,载带在卷取单元中被卷取到卷盘,卷取有载带的卷盘从卷取单元移交载置到作为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该卷盘接受板向下方移动,下一卷盘被移交到卷盘接受板。
但是,在以往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中,在从卷取单元向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移交卷盘时,有时会对卷盘施加冲击而卷盘受伤。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这一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会使在卷取单元卷取了载带的卷盘受伤、安全地将其载置到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上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将保持有电子部件的载带卷取到卷 盘,将卷取有载带的卷盘收纳到储料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卷取单元,其将卷盘支撑为垂直,并且向该卷盘卷取载带;储料器,其配置在卷取单元的下方,具有在横向上载置完成了载带的卷取的卷盘的卷盘接受板,并且层叠收纳多个卷盘;以及输送单元,其在卷取单元的正下的待机位置与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的正下的下端位置之间升降,从卷取单元获取卷盘并向卷盘接受板输送。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单元具有分别保持垂直的卷盘的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的保持单元,在卷盘接受板形成有用于供输送单元的保持部通过的切口。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盘接受板被配置成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单元的保持单元将卷盘保持为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载置于卷盘接受板的卷盘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将保持有电子部件的载带卷取到卷盘,将卷取有载带的卷盘收纳到储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卷取工序,通过卷取单元将载带卷取到保持为垂直的卷盘;输送工序,在卷取单元的正下的待机位置处,输送单元从卷取单元获取完成了载带的卷取的卷盘,一边保持卷盘一边朝向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下降;载置工序,在保持卷盘的输送单元下降时,卷盘被载置到卷盘接受板;以及恢复工序,到达卷盘接受板后的输送单元在不保持卷盘的状态下上升至待机位置。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单元具有分别保持垂直的卷盘的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的保持单元,在卷盘接受板形成有用于供输送单元的保持部通过的切口。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卷盘接受板被配置成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单元的保持单元 将卷盘保持为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本发明是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载置于卷盘接受板的卷盘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会使卷取有载带的卷盘受伤,能够安全地将其载置到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主视图。
图2(a)(b)(c)是表示卷盘的说明图。
图3(a)(b)是表示载带的说明图。
图4(a)(b)(c)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输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4(c)的Y方向向视图。
图7(a)(b)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a)(b)(c)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9是图8(b)中的区域N1的放大立体图。
图10(a)(b)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1(a)(b)(c)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2是图11(b)中的区域N2的放大立体图。
图13(a)(b)(c)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4(a)(b)(c)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 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5(a)(b)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和输送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机构与比较例的机构之间的差异的图。
图17是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卷取部的图。
图19(a)(b)(c)是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说明图。
图20(a)是图19(a)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图20(b)是图19(b)中的区域F的放大图,图20(c)是图19(c)中的区域G的J方向向视放大图,图20(d)是图19(c)中的区域G的放大图。
图21是表示卷取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卷取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卷取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卷取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卷取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6(a)(b)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7(a)(b)(c)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8是图27(c)中的区域M1的放大立体图。
图29(a)(b)(c)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0是图29(c)中的区域M2的放大图。
图31(a)(b)(c)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2是图31(c)中的区域M3的放大图。
图33(a)(b)(c)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 作用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5(a)(b)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6(a)(b)(c)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7(a)(b)是表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储料器的作用的问题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载带卷取收纳装置;
7:储料器;
7a:卷盘接受板;
7ac1、7ac2:切口;
8:输送单元;
8a1、8a2:引导部;
8h1、8h2:卷盘保持板;
9:缸;
103:卷取部;
R:卷盘;
T:载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6和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图。
在此,图1是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主视图。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具备:空卷盘储存部102,其装载收纳多个空卷盘R0;作为卷取单元的卷取部103, 其将从空卷盘储存部102供给的空卷盘R0支撑为垂直并卷取载带;带送出切断部104,其在将载带T以预先规定的长度送入到保持于卷取部103的卷盘R之后切断载带T;密封带制作粘贴部105,其制作密封带并将其粘贴于载带的卷取结束部分;带储存部106,其蓄积在从将完成卷取的卷盘R自卷取部103卸下起到将下一空卷盘R0保持于卷取部103为止的期间内传送过来的载带;储料器7,其装载收纳完成卷取而从卷取部103卸下的卷盘R;以及升降自如的输送单元8,其将卷盘R从卷取部103输送到储料器7。
在此,储料器7配置在卷取部103的下方,输送单元8在卷取部103与储料器7之间沿着上下方向升降。
接着,使用图2(a)(b)(c),对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所处理的卷盘进行说明。图2(a)是卷盘的俯视图,图2(b)是卷盘的主视图,图2(c)是卷盘的后视图。如图2(a)(b)(c)所示,卷盘R具有将树脂等成形为薄的圆板状而得到的第1侧板Rs1和第2侧板Rs2,第1侧板Rs1和Rs2平行配置,两侧板Rs1、Rs2之间在中心附近通过成形为圆柱状的卷芯Rc而连接。卷芯Rc是卷绕后述载带T的构件,第1侧板Rs1和第2侧板Rs2是用于引导卷绕于卷芯Rc的载带T从而防止走形的构件。
图3(a)表示载带T的俯视图。载带T由长条的带形成,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Tc和多个输送孔Th。凹部Tc的上面开口,下面封闭。即,在图3(a)中,凹部Tc从纸面的外方向内凹陷。另外,输送孔Th形成为从纸面的外方向内贯通载带T。
通过未图示的封合装置(taping machine),在凹部Tc中插入芯片形电子部件W。图3(b)的俯视图表示将芯片形电子部件W插入到凹部Tc后的样子。然后,将具有与载带T同样的形状的长条的顶带(未图示)粘贴于载带T,从而封闭凹部Tc的上面。在该状态下,保持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载带T被卷绕到图2(a)所示的卷盘R的卷芯Rc。此时,为了通过马达等的旋转使卷盘R旋转,在卷盘R的中心位置形成有用于使通过马达等而旋转的旋转轴插通的中心孔Ra(图2(b)(c))。
以后,为了简单,将“将载带T卷绕到卷盘R的卷芯Rc”记载为“将载带T卷取到卷盘R”。此外,在上述封合装置中,使在外周具有多个齿形的圆板状的带轮绕其中心轴旋转,将该齿形插入到输送孔Th来输送载带T。
在此,如上所述,在卷取于卷盘R的载带T的凹部Tc保持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每当使用该芯片形电子部件W时,载带T的长度变短,卷绕于卷盘R的载带T的量减少。因此,如图2(b)所示,在第1侧板Rs1形成有用于通过目视来确认卷取于卷盘R的载带的剩余量的4个孔Rh1、Rh2、Rh3、Rh4。同样,如图2(c)所示,在第2侧板Rs2形成有4个孔Rh5、Rh6、Rh7、Rh8。此外,这些孔的形状基于标准而形成,不限于1个种类。图2所示的卷盘R的孔的形状是其标准中的一例。
接着,使用图18对卷取部103的结构进行说明。卷取部103具有在将图2(a)(b)(c)所示的卷盘R保持为垂直的状态下卷取如图3(b)所示的在凹部Tc收纳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载带T的功能。
如图18所示,卷取部103具有:基部103b;第1引导板103g1,其沿着垂直方向配置于图1中的基部103b的面前侧,形成为平板状且将卷盘R定位为垂直;第1保持部103h1,其保持被定位的卷盘R,截面为圆板状;以及第1缸103c1,其驱动第1保持部103h1。
另外,在第1引导板103g1的下方设置有卷盘阻挡件103s,该卷盘阻挡件103s由互相成钝角的3张细长的长方形的平板形成,卷盘阻挡件103s的各平板的长度方向与基部103b平行,且各平板的成钝角的3面朝向卷取部103的上方。
另外,在图18中,第1连结柱103j1和第2连结柱103j2被螺栓固定。如图18所示,第1连结柱103j1连结第1引导板103g1和基部103b。另外,在第1引导板103g1的基部103b侧配置有平板状的第2引导板103g2,该第2引导板103g2与第1引导板103g1同样地将对卷盘R定位为垂直。并且,第2连结柱103j2连结第1引导板103g1和第2引导板103g2。此外,第2引导板103g2的下部103d2与第1引导板103g1平行,上部103u2向 基部103b侧倾斜。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1引导板103g1的左侧的纵边上螺栓固定有第3连结柱103j3和第4连结柱103j4,第3连结柱103j3和第4连结柱103j4具有与第1连结柱103j1和第2连结柱103j2同样的功能。
第1保持部103h1与第1缸103c1的杆103r1连结,通过第1缸103c1的作用而在箭头S1和S2方向上进退自如。另外,在第1保持部103h1的基部103b侧,与第1保持部103h1相对地配置有与第1保持部103h1同样的截面为圆板状的第2保持部103h2。在第2保持部103h2上,在与第1保持部103h1相对的一侧的圆板的中心位置突出有与图2(b)(c)所示的卷盘R的中心孔Ra嵌合的固定突起103f。
另外,在该中心位置的基部103b侧,贯通基部103b地延伸有未图示的轴。并且,该轴与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轴连接,第2保持部103h2通过马达的作用,能够在图17中绕该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方向旋转。并且,第2保持部103h2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杆103r2连接,通过该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箭头U1和U2方向上进退自如。另外,在第1引导板103g1形成有第1保持部103h1能够通过的开口103g1h。同样,在第2引导板103g2形成有第2保持部103h2能够通过的开口103g2h。进而,卷盘阻挡件103s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杆103r3连结,通过该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箭头V1和V2方向上进退自如。
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储料器7配置于卷取部103的正下。
并且,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配置有卷盘接受板7a。卷盘接受板7a的正面开放,剩余三面分别由左侧面7s1、右侧面7s2、背面7b包围。另外,在卷盘接受板7a的下方连接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7av。垂直面7av固定于背面7b。并且,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7a被固定成相对于输送单元8的升降方向朝上成锐角α。
在背面7b沿着垂直方向形成有2条细长的开口7o1、7o2。在储料器7的最上部,在左侧面7s1配置有卷盘传感器光源7rs,在与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相对的右侧面7s2配置有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卷盘传感器光源7rs 与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的位置关系与后述图20(b)中的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与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与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输送单元8通过后述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图1的箭头A1和A2方向上升降自如。在图1中,输送单元8位于储料器7的最上部,这是待机位置。输送单元8具有2个引导部8a1、8a2。
图4(a)(b)(c)表示储料器7和输送单元8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5表示输送单元8的立体图。如图4(a)(b)(c)所示,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1、8a2贯通开口7o1、7o2,输送单元8位于由左侧面7s1、右侧面7s2、背面7b包围的储料器7的内侧和背面7b的外侧的双方。
此外,虽然背面7b的外侧成为了处于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与储料器7的背面7b之间的空间,但在图4(a)(b)(c)中,为了简单而省略上述基部103b。另外,图4(c)的侧视图是省略了图1中的右侧面7s2的透视图。在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引用的侧视图都是省略了图1中的右侧面7s2的透视图。
另外,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配置有卷盘接受板7a。如图4(b)(c)所示,卷盘接受板7a在其下方具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7av,垂直面7av固定于背面7b。由此,如图4(c)所示,卷盘接受板7a被配置成相对于输送单元8的升降方向即箭头A1、A2朝上成锐角α。另外,在储料器7的背面7b的外侧以长度方向处于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作为输送单元8的驱动机构的缸9。
缸9具备通过后述缸9的驱动作用而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自如的工作台9t。此外,如图4(b)所示,由上述卷盘传感器光源7rs和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构成卷盘传感器7r。如后所述,工作台9t与输送单元8连接,由此,当工作台9t由缸9的作用驱动而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时,输送单元8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
接着,使用图5对输送单元8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输送单元 8具有2个纵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引导部8a1、8a2。并且,引导部8a1、8a2在各自的上部具有倾斜面8a1s、8a2s,在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连接有卷盘输送杆8rt1、8rt2。
卷盘输送杆8rt1、8rt2相互大致平行,与大致直角地将它们之间连接的固定杆8f成形为一体。即,卷盘输送杆8rt1、固定杆8f、卷盘输送杆8rt2成形为コ字形状。并且,引导部8a1、8a2的倾斜面8a1s、8a2s向同一方向倾斜,该方向是上述コ字的外侧。
另外,在卷盘输送杆8rt1、8rt2的靠近引导部8a1、8a2的一侧连接有卷盘保持板8h1、8h2。卷盘保持板8h1、8h2与引导部8a1、8a2同样地在上部具有倾斜面8h1s、8h2s。卷盘保持板8h1、8h2的倾斜面8h1s、8h2s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且向倾斜面的顶端边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即朝向上述コ字的外侧倾斜。由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构成保持单元。
另外,如图4(a)(b)所示,在卷盘接受板7a的4个边中的位于靠近输送单元8的升降路径的一侧的边、即与背面7b接触的边上,在两端的边角部形成有切口7ac1、7ac2。该切口具有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的大小。
使用图6,对在图1中使输送单元8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图6是图4(c)的Y方向向视图。但是,为了简单而仅记载缸9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在图6中,缸9在长度方向两端具备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另外,轨道9r沿着长度方向在缸9的内部延伸。
并且,在轨道9r上配置有通过空气推进力的作用而在轨道9r上沿着箭头A1、A2方向升降自如的工作台9t,所述空气推进力是通过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的一方向缸9供给的空气自另一方排出而产生的空气推进力。另外,工作台9t通过2根螺栓8fs1、8fs2与输送单元8的固定杆8f连接。因此,输送单元8通过工作台9t的升降而升降。
接着,对缸9使轨道9r升降的作用进行说明。在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分别连接有未图示的空气管的一端。并且,各空气管的另一端与未图 示的空气产生排出部连接。空气产生排出部例如能够通过切换阀来选择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的功能和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的功能。
在图6中,输送单元8处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附近的待机位置P1。从该状态起,与位于缸9的上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与位于缸9的下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2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
此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向缸9内供给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在缸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2排出。通过该作用,工作台9t沿着箭头A1方向下降。伴随于此,输送单元8也下降,并在空气供给排出口9io2附近的下端位置P2(参照图11)停止。从该状态起,相反地,与位于缸9的下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2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与位于缸9的上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
在该情况下,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2向缸9内供给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在缸9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排出。通过该作用,工作台9t沿着箭头A2方向上升。
伴随于此,输送单元8也上升,并在与图6相同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附近的待机位置停止。即,通过未图示的空气管与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连接的未图示的空气产生排出部的一方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另一方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由此,输送单元8在待机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升降。此时,输送单元8不会在中途停止。此外,在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向缸9供给的压缩空气的量的调整螺栓9io1a、9io2a。
接着,对包括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21~图25对卷取部103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1是卷取部103的初始状态。第1保持部103h1、第2保持部103h2、卷盘阻挡件103s的位置与图18相同。
从该状态起,如图22所示,卷盘阻挡件103s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 的作用而沿着箭头V1方向行进。然后,在设置于第1引导板103g1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的空间的正下位置停止。接着,在图23中,装载收纳于图17所示的空卷盘储存部102的空卷盘R0在配置于空卷盘储存部102的未图示的斜面上滑落,从箭头D方向落下。由此,空卷盘R0被供给到卷取部103。
在该情况下,第1引导板103g1被配置成大致垂直,且第2引导板103g2的下部103d2被配置成与第1引导板103g1平行即大致垂直,上部103u2向基部103b侧倾斜。因此,从箭头D方向倾斜落下的空卷盘R0由大致垂直的第1引导板103g1和第2引导板103g2的倾斜的上部103u2引导而进入到设置于第1引导板103g1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的空间,并在下端载置于卷盘阻挡件103s上的状态下稳定停止。
此时,在图23中,空卷盘R0的第1侧板Rs1(图2(b))与第1引导板103g1侧相对。接着,在图24中,第1保持部103h1通过第1缸103c1的作用而沿着箭头S1方向行进。同时,第2保持部103h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U1方向行进。然后,空卷盘R0被通过第1引导板103g1的开口103g1h后的第1保持部103h1和通过第2引导板103g2的开口103g2h后的第2保持部103h2夹持而固定。此时,形成于第2保持部103h2的固定突起103f与空卷盘R0的中心孔Ra嵌合。
接着,如图25所示,卷盘阻挡件103s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V2方向退出,并在图21所示的位置停止。从该状态起,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作用,第2保持部103h2在图1中绕其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方向旋转。由此,图25所示的第1保持部103h1和空卷盘R0也在图1中绕其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方向旋转。接着,将收纳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载带T(图3(b))卷取到空卷盘R0,通过图1所示的带送出切断部104的作用,在将预先规定的长度的载带T送入到空卷盘R0之后进行切断。然后,通过图1所示的密封带制作粘贴部105的作用,制作密封带并将其粘贴于载带T的卷取结束部分。于是,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完成。
当在卷取部103中完成了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时,接着从卷取部103卸下该卷盘R,将其收纳到储料器107。使用图7~图15,对此时的储料器107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7(a)是表示在卷取部103完成了载带T(图3(b))向卷盘R的卷取的状态下、在储料器7的卷盘接受板7a上没有载置卷盘R且输送单元8处于待机位置P1的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7(b)是图7(a)的立体图。此外,在图7(a)中,省略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的记载。从该状态起,第1保持部103h1通过第1缸103c1的作用而沿着图18中的箭头S2方向退出。同时,图18所示的第2保持部103h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U2方向退出。并且,嵌合于卷盘R的中心孔Ra的固定突起103f也与第2保持板103h2一起沿着上述箭头U2方向退出,脱离中心孔Ra。
由此,卷盘R成为不被任何物体支撑的状态,通过重力的作用而沿着图7(a)(b)中的箭头B的方向落下。落下的卷盘R与位于正下的输送单元8的卷盘保持板8h1、8h2(图5)和引导部8a1、8a2抵接而被保持。
图8(a)(b)(c)表示该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9表示图8(b)中的区域N1的放大立体图。
在此,在图8(a)(b)(c)和以后的同一部位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中,为了简单而省略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的记载。另外,在图9中,也为了简单而仅记载输送单元8和卷盘R。如图8(a)(b)(c)和图9所示,落下的卷盘R的周缘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与卷盘保持板8h1、8h2上部的倾斜面8h1s、8h2s抵接而分别被保持。同时,第1侧板Rs1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与形成于引导部8a1、8a2的倾斜面8a1s、8a2s抵接而分别被保持。
通过这样保持于倾斜面8a1s、8a2s,如图8(c)所示,卷盘R向配置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的卷盘接受板7a的方向倾斜。当输送单元8从卷取部103获取到卷盘R时,通过缸9的作用,输送单元8在保持有卷盘R的状态下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1方向下降。图10(a)(b)表示该样子的主 视图和侧视图。下降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
图11(a)(b)(c)表示此时的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12表示图11(b)中的区域N2的放大立体图。
如上所述,在卷盘接受板7a的4个边中的与背面7b接触的边上,在两端的边角部形成有切口7ac1、7ac2。该切口具有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的大小。因此,如图11(a)(b)(c)和图12所示,当保持有卷盘R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而到达卷盘接受板7a的正下的下端位置(P2)时,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通过切口7ac1、7ac2。另一方面,由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保持的卷盘R与处于切口7ac1、7ac2之间的卷盘接受板7a和背面7b的边界线7ax附近抵接。然后,抵接后的卷盘R离开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而原样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即,当保持有卷盘R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时,仅输送单元8通过到下方,卷盘R离开输送单元8而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
此时,卷盘R虽然由输送单元8保持而与边界线7ax附近抵接,但不会因重力的作用而落到卷盘接受板7a上与边界线7ax附近抵接。因此,与后述比较例相比,抵接时几乎没有冲击,卷盘R不会在抵接后向上方跳起。由此,也不会有如下情况:卷盘R在跳起之后,在改变了姿势的状态下再次载置到卷盘接受板7a上,保持倚靠于储料器7的背面7b等不易倒下的姿势。
另外,在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的情况下,即使下一卷盘R抵接于其上,根据上述理由,抵接时也几乎没有冲击,所以已经载置的卷盘R的第2侧板Rs2(图2(c))不会受伤。另外,即使在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且该卷盘R的孔Rh5、Rh6、Rh7、Rh8(图2(c))的某一方位于抵接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理由,抵接时也几乎没有冲击。因此,不会有如下情况:之后抵接的卷盘R的下端嵌入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的卷盘R的孔Rh5、Rh6、Rh7、Rh8的某一方,原样 成为大致垂直站立的姿势。
进而,如上所述,由于卷盘R以向卷盘接受板7a的方向倾斜的姿势保持于输送单元8,所以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通过重力的作用而更可靠地沿着图11(c)和图12中的箭头C方向倒下。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后述比较例中所述的推出板103p(图17)。另外,在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倒下而载置到先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上时,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的第1侧板Rs1倾斜地倒在先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的第2侧板Rs2上而与其抵接。因此,在抵接时,在双方的卷盘R几乎不产生冲击,在该情况下卷盘也不会受伤。
接着,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后的输送单元8在下端位置停止。图13(a)(b)(c)表示该样子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如上述所述,卷盘R沿着图11(c)和图12中的箭头C方向可靠地倒下,第2侧板Rs2朝上地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接着,在该下端位置停止的输送单元8在不保持卷盘R的状态下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2方向上升。此时,引导部8a1、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也会通过形成于卷盘接受板7a的切口7ac1、7ac2,所以输送单元8不与卷盘接受板7a和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抵接而从下向上通过。因此,在输送单元8上升时卷盘R也不会受伤。
接着,如图14(a)(b)(c)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所示,输送单元8恢复为待机位置并停止。然后,输送单元8在该位置待机,在此期间,从空卷盘储存部102向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供给下一空卷盘R0并保持于卷取部103,向卷盘R卷取图3(b)所示的载带T。然后,通过上述步骤,输送单元8从卷取部103获取并保持完成了载带T的卷取的卷盘R。以下,同样地重复该动作。
该重复的结果,在图1中,每当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1个卷盘R时,所载置的最上的卷盘R的位置大致上升相当于1个卷盘R的厚度的距离。因此,需要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 时刻停止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的动作,并向作业者通知。以下,对该步骤进行说明。
图15(a)表示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有预先规定的数量的卷盘R的样子的侧视图。另外,图15(b)表示立体图。
在图15(a)中,卷盘接受板17a上载置的卷盘R中,最上的卷盘R与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的位置重叠。与此相对,在表示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低于预先规定的个数的情况的图8(c)、图10(b)、图11(c)、图13(c)、图14(c)等中,不存在遮挡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的物体。即,在卷盘R遮挡住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时,图4(b)所示的卷盘传感器7r检测出该情况。
即,卷盘传感器7r检测出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数量、即收纳于储料器7的卷盘R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数量。当成为该状态时,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图1)停止动作,并且使报警器鸣叫或者使灯点亮来向作业者通知。
作业者接着从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的储料器7内搬出卷盘R。由此,成为在卷盘接受板7a上没有载置卷盘R的状态。然后,进行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的再启动。再启动的方法例如有按下按钮开关(未图示)。
通过再启动,在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中卷取了载带T(图3(b))的卷盘R(图2(a)(b)(c))通过上述步骤而载置到卷盘接受板7a上。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会使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受伤,能够安全地将其载置到卷盘接受板上。
比较例
接着,对作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进行叙述。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的储料器107在图17中配置于卷取部103的正下。在储料器107的最下部配置有马达107m,并设置有通过电动机107m的驱动而在箭头A1和A2方向上升降的卷盘接受板107a。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107a形成为相对于其升降路径向上成锐角。卷盘接受板107a的正面开放,剩余 三面分别由左侧面107s1、右侧面107s2、背面107b包围。在背面107b上沿着垂直方向形成有2条细长的开口107o1、107o2。在储料器107的最上部,在左侧面107s1上配置有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在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相对的右侧面107s2上配置有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进而,在左侧面107s1上,在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稍下方的位置配置有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在与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相对的右侧面107s2上配置有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另外,在储料器107的最下部,在左侧面107s1上配置有满载传感器107f。
图19(a)(b)(c)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储料器107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在此,记载了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其上限位置的状态。另外,图19(c)的侧视图是省略了图17中的右侧面107s2的透视图。在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引用的侧视图都是省略了图17中的右侧面107s2的透视图。另外,图20(a)表示图19(a)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图20(b)表示图19(b)中的区域F的放大图,图20(c)表示图19(c)中的区域G的J方向向视放大图。进而,图20(d)表示图19(c)中的区域G的放大图。
如图19(a)(c)和图20(a)(c)所示,在背面107b的上端附近配置有圆形的旋转自如的辊107r。辊107r的周围形成为平滑,如图19(c)和图20(c)所示,在辊107r的周围搭挂有链条107c。并且,如图19(c)所示,链条107c搭挂在与配置在背面107b的下端附近的马达107m的旋转轴嵌合的齿轮107g的周围。链条107c的齿距与齿轮107g的齿距一致,链条107c与齿轮107g嵌合。因此,通过马达107m双向旋转,链条107c在齿轮107g与辊107r之间上下移动。
通过该链条107c的移动,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107a在图19(c)所示的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此外,卷盘接受板107a被配置成相对于作为所述链条的移动方向即升降方向的箭头A1、A2向上成锐角α。另外,如图19(b)(c)和图20(b)(d)所示,在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面中接近左侧面107s1的一边上,具有与左侧面107s1和右侧面107s2大致平 行的平面的检测板107d从该下面垂直向下突出。
在此,对使作为比较例的卷盘接受板107a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9(b)(c)和图20(b)(d)所示,在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方连接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10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107av。如图20(a)(d)所示,垂直面107av在背面107b侧固定于长方形状的输送固定面107tf。另外,输送固定面107tf的左右两端弯曲成大致直角,分别形成第1输送面107t1、第2输送面107t2。
如图20(a)(c)所示,第1输送面107t1和第2输送面107t2分别贯通开口107o1和开口107o2而突出到背面107b的外侧。此外,背面107b的外侧成为了处于图17所示的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与储料器107的背面107b之间的空间,但在图19(a)(b)(c)和以后的同一部位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中,为了简单而省略上述基部103b。
如图20(a)所示,在背面107b的外侧,链条107c位于第1输送面107t1与第2输送面107t2之间。在此,为了简单,图20(a)中的链条107c仅示出水平方向的截面。并且,通过将连接于第1输送面107t1的コ字形的连接体107j与链条107c连接,卷盘接受板107a和链条107c成为一体。在此,如图20(c)所示,连接体107j通过螺栓107s1和107s2与第1输送面107t1连接,通过螺栓107s3和107s4与链条107c连接。
另外,在图20(c)中,在第1输送面107t1的上端附近安装有第1车轮107w1,并且在下端附近安装有第2车轮107w2。同样,在第2输送面107t2的上端附近安装有第3车轮107w3,并且在下端附近安装有第4车轮107w4。
在图20(d)中,示出了这4个车轮中的安装于第2输送面107t2的第3车轮107w3和第4车轮107w4。第3车轮107w3和第4车轮107w4均形成为圆柱状,中心侧的固定部107w3f和107w4f均固定于第2输送面107t2。并且,外周侧的旋转部107w3r和107w4r分别绕固定部107w3f和107w4f旋转自如。这些旋转部107w3r和107w4r抵接于背面107b的外侧面。第1车轮107w1和第2车轮107w2的构造也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连接于第1输送面107t1的コ字形的连接体107j与链条107c连接。另外,与第1输送面107t1成形为一体的输送固定面107tf固定于与卷盘接受板10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107av。因此,当链条107c通过图19(c)所示的马达107m的旋转而上下移动时,第1车轮107w1、第2车轮107w2、第3车轮107w3、第4车轮107w4一边在抵接于背面107b的外侧面上的状态下同时旋转,一边使卷盘接受板107a平滑地升降。
接着,使用图20(b)(d),对卷盘接受板107a的上限位置附近的传感器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图20(b)中,由配置在左侧板107s1上的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和配置在右侧板107s2上的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构成载置传感器107p。在此,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和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配置在相对位置,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检测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所发出的光。当两者的中间存在物体时,光会被该物体遮挡,所以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检测不到光。由此,检测出两者的中间存在物体。同样,由配置在右侧板107s2上的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和配置在左侧板107s1上的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构成上限传感器107u。
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和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功能分别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和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相同,检测出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和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中间存在物体。
此外,在载置传感器107p和上限传感器107u中,光源和检测部的配置左右相反。这是因为,由于这2个传感器107p、107u的配置位置非常接近,所以在两传感器107p、107u中使光源和检测部的配置左右相同时,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可能会误检测到从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发出的光,或者相反,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可能会误检测到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发出的光。
接着,使用图20(d),对图20(b)中的载置传感器107p和上限传感器107u与卷盘接受板107a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20(d)中,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上限位置,与配置于左侧面107s1的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开口部107i的位置重叠。
开口部107i与配置于右侧面107s2(图20(b))的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形状相同,且处于相对位置。因此,从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发出的光被卷盘接受板107a遮挡而不到达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开口部107i。由此,上限传感器107u(图20(b))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上限位置。
另外,在图20(d)中,在左侧面107s1上,在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正上位置配置有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并且,由于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卷盘R(图2(a)(b)(c)),所以不存在遮挡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的物体。开口部107o与配置于右侧面107s2(图20(b))的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形状相同,且处于相对位置。因此,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发出的光不被遮挡而到达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由此,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有卷盘R(图2(a)(b)(c))。
接着,对比较例的作用进行叙述。图26(a)是表示在卷取部103完成了载带T(图3(b))向卷盘R的卷取的状态下、储料器107的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上限位置且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有卷盘R的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26(b)是图26(a)的区域K的放大立体图。在此,图26(a)的X方向向视图是在图25中空卷盘R0成为了完成了载带T的卷取的卷盘R的图。
此外,在图26(a)中,省略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的记载。从该状态起,第1保持部103h1通过第1缸103c1的作用而沿着图18所示的箭头S2方向退出。同时,图18所示的第2保持部103h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U2方向退出。并且,嵌合于卷盘R的中心孔Ra的固定突起103f也与第2保持板103h2一起沿着上述箭头U2方向退出,脱离中心孔Ra。由此,卷盘R成为不被任何物体支撑的状态,通过重力的作用而沿着图26(a)(b)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落下。落下的卷盘R以 直立状态与位于正下的卷盘接受板107a抵接。图27(a)(b)(c)表示该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28表示图27(c)中的区域M1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在图28中,为了简单,对于卷取部103省略了卷盘阻挡件103s及其周边以外的所有记载。
如图26(b)和图27(c)所示,落下的卷盘R与卷盘接受板107a上的靠近背面107b的卷盘抵接位置107ap抵接。然后,沿着图27(c)和图28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
在此,在图26(b)中,将卷盘R的直径设为D,同样,在图26(b)中,将第1引导板103g1的下边103e1与卷盘抵接位置107ap的高度之差设为H。此时,在D≥H的情况下,在沿着箭头B方向落下的卷盘R与卷盘抵接位置107ap抵接时,成为卷盘R的上端附近插入在第1引导板103g1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图27(c)和图28中,卷盘R无法沿着箭头C的方向倒下。因此,在图26(b)中,设定H的长度,以使得在卷盘R的直径D和第1引导板103g1的下边103e1与卷盘抵接位置107ap的高度之差H之间,满足D<H的关系。
另外,从图27(c)的状态起,为了对卷盘R沿着箭头C的方向倒下的动作进行辅助,卷盘阻挡件103s和推出板103p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图18所示的箭头V1方向行进。此时,卷盘R被推出板103p推动而沿着箭头C的方向倒下。然后,卷盘阻挡件103s和推出板103p在图25的位置停止,因此,从此处起,通过上述步骤,从图17所示的空卷盘储存部102向卷取部103供给下一空卷盘R0并保持。然后,卷取部103向该空卷盘R0卷取图3(b)所示的载带T。此外,在从卷取部103完成载带T的卷取起直到将下一空卷盘R0保持于卷取部103为止的期间,载带T也被朝向卷取部103送出。因此,通过图17所示的带储存部106的作用,蓄积在自将完成了载带卷取的卷盘R从卷取部103卸下起直到将下一空卷盘R0保持于卷取部103为止的期间内传送过来的载带。
在图27(c)和图28中,当卷盘R沿着箭头C的方向倒下时,卷盘R被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图29(a)(b)(c)表示该状态的俯视图、 主视图、侧视图。如上所述,在图23中,供给到卷取部103的空卷盘R0的第1侧板Rs1(图2(b))与第1引导板103g1侧相对。因此,在图28中,第1侧板Rs1位于卷盘接受板107a侧。
在图27(c)和图28中,当卷盘R沿着箭头C方向倒下时,第2侧板Rs2(图2(c))向上地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另外,图30表示图29(c)中的区域M2的放大图。在图30中,与图20(d)同样,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上限位置。并且,与配置于左侧面107s1的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开口部107i的位置重叠。由此,与图20(d)同样,上限传感器107u(图20(b))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上限位置。
另外,在图30中,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有卷盘R,该卷盘R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的位置重叠。由此,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发出的光被遮挡而不到达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由此,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检测出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有卷盘R。
这样,当上限传感器107u(图20(b))和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双方均检测到遮挡光的物体时,图29(c)所示的马达107m旋转,链条107c经由齿轮107g移动,以使卷盘接受板107a沿着图19(c)所示的箭头A1方向下降。并且,从图30的状态起,直到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检测不到遮挡光的物体为止、即直到即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不与卷盘R的位置重叠为止,卷盘接受板107a下降。然后,马达107m(图29(c))停止,由此,卷盘接受板107a也停止。图31(a)(b)(c)表示该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32表示图31(c)中的区域M3的放大图。在图31(b)(c)中,一并记载有表示卷盘接受板107a下降至这些图的状态的箭头A1。
在图32中,最初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的卷盘R与配置于左侧面107s1的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开口部107i的位置重叠。因此,从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发出的光被卷盘R遮挡而不到达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开口部107i。由此,上限传感器 107u(图20(b))检测出存在卷盘R。并且,由于在卷盘R上没有载置任何物体,所以不存在遮挡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的物体。因此,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发出的光不被遮挡而到达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图20(b))的开口部(未图示)。此时,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检测出在卷盘R上没有载置任何物体。
卷盘接受板107a在该位置待机,在此期间,从空卷盘储存部102向图17所示的卷取部103供给下一空卷盘R0并保持,向卷盘R卷取图3(b)所示的载带T。然后,完成了载带T的卷取的卷盘R通过上述步骤而载置到图32所示的卷盘R上,与开口部107o的位置重叠。然后,卷盘接受板107a下降直到开口部107o不与新载置的卷盘R的位置重叠,然后停止。以下,同样地重复该动作。
该重复的结果,在图17中,每当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1个卷盘R,卷盘接受板107a大致下降相当于1张卷盘R的厚度的距离。因此,需要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时刻停止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的动作,并向作业者通知。以下,对该步骤进行说明。图33(a)(b)(c)表示预先规定的数量的卷盘R载置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的样子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34表示立体图。
在图33(a)(b)(c)和图34中,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下限位置,如后所述,由满载传感器107f来检测该状态。另外,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中的最上的卷盘R与图30的卷盘R同样,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的位置重叠。在此,图35(b)表示图33(c)的区域Q的放大图。
相对于图35(b),图35(a)表示如下状态:当再有1张卷盘R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从而卷盘接受板107a通过图33(c)所示的马达107m的作用而下降时,就到达下限位置。即,当从图35(a)的状态起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卷盘R,从而卷盘接受板107a沿着图31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下降时,就成为图35(b)的状态。
在图35(a)中,满载传感器107f的检测窗107fw的前面开放。在该 检测窗107fw的内部配置有光源(未图示)和检测器(未图示),光源向检测窗107fw的外部送出光,检测器检测出从光源送出的光被检测窗107fw的外部存在的物体反射而从检测窗107fw入射。在图35(a)中,如上所述,由于检测窗107fw的前面开放,所以检测器不会检测到光。与此相对,在图35(b)中,在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面突出的检测板107d覆盖检测窗107fw的前面。此时,从上述光源通过检测窗107fw射出到外部的光被检测板107d反射而再次通过检测窗107fw而由内部的检测器检测出。即,当成为图35(b)的状态时,满载传感器107f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下限位置。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图33(c)中,与图30同样,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开口部107o的位置与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中的最上的卷盘R的位置一致。因此,图20(b)中的载置传感器107p检测出载置有卷盘R。即,如图35(b)所示,由满载传感器107f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下限位置。同时,如图30所示,当由载置传感器107p(图20(b))检测出卷盘R载置于卷盘接受板107a时,收纳于储料器107的卷盘R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量。
当成为该状态时,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图17)停止动作,并且使报警器鸣叫或者使灯点亮来向作业者通知。作业者从该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的储料器107内搬出卷盘R。由此,成为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卷盘R的状态。然后,进行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的再启动。再启动的方法例如有按下按钮开关(未图示)。
通过再启动,如图36(a)(b)(c)所示,没有载置卷盘R的卷盘接受板107a通过马达107m的作用而沿着箭头A2方向上升。然后,恢复为与图19(a)(b)(c)相同的上限位置并停止。从该状态起,在图17所示的卷取部103中卷取了载带T(图3(b))的卷盘R(图2(a)(b)(c))通过上述步骤而被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
但是,在这样的比较例中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中,存在如下问题。如上所述,在图26(b)中,为了使得卷盘R在沿着箭头B方向落下而抵 接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之后,能够沿着图27(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在图26(b)中,设定H的长度,以使得在卷盘R的直径D与第1引导板103g1的下边103e1和卷盘抵接位置107ap的高度之差H之间,满足D<H的关系。
在此,卷盘R的直径D基于标准设定,最小为18cm。
即,在图26(b)中,卷盘R从卷取部103落到卷盘接受板107a的距离比18cm大。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的状态下、下一卷盘R落到处于它们的最上位置的卷盘R上的情况下,下一卷盘R会落18cm以上的距离。此时,落下的卷盘R的圆弧状的下端与处于最上位置的卷盘R的上面、即第2侧板Rs2(图2(c))抵接。因此,因落下时的加速度而产生的冲击集中于抵接部位这一点,有时在第2侧板Rs2产生损伤。
为了防止该损伤,可考虑在使卷盘R落下时将卷盘接受板107a的位置设为更上方,从而缩短落下距离来降低上述抵接时的冲击。但是,这样一来,在卷盘R的直径D与第1引导板103g1的下边103e1和卷盘抵接位置107ap的高度之差H之间,满足D>H的关系。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成为如下状态:卷盘R落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在保持大致垂直的姿势的状态下,卷盘R的上端附近插入到第1引导板103g1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该状态下,卷盘R无法沿着图27(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因此,在卷盘R落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之后,通过图26(a)所示的马达107m的作用,使卷盘接受板107a沿着图17中的箭头A1方向下降,并在上述D与上述H的关系成为D<H的位置使其停止。
于是,卷盘R的上端附近从第1引导板103g1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抽出,从卷取部103向下方分离而成为图27(a)(b)(c)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卷盘R能够沿着上述箭头C的方向倒下。但是,在该情况下,从卷盘R在图26(b)的状态下从卷取部103落下起直到成为从卷取部103分离的位置、即图27(c)的状态为止,需要时间。直到经过这段时间为 止,无法从图17所示的空卷盘储存部102向卷取部103供给下一空卷盘R0并保持,无法开始将载带T(图3(b))卷取到卷盘R的作业。即,处理速度下降。
另外,在图27(a)(b)(c)中,在卷盘R落下而与卷盘接受板107a抵接时,立即沿着图27(c)的箭头C方向倒下是正常的,但有时不是这样。使用图37(a)(b),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37(a)(b)是图27(c)的区域M1的放大图,但不同于图27(c),是卷盘R不沿着箭头C方向倒下的情况的说明图。在图37(a)中,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卷盘R。此时,卷盘R从卷取部103(图26(a)(b))落下,在抵接位置107ap处与卷盘接受板107a抵接。此时,由于抵接时的冲击,有时卷盘R会在抵接位置107ap处向上方跳起而稍微离开卷盘接受板107a,然后姿势变化,卷盘R的上部向背面107b侧倾斜而再次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图37(b))。
此时,卷盘R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与推出板103p成角度β,在倚靠于推出板103p的姿势下处于稳定,不会沿着图27(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
此外,在图37(a)(b)中,虽然设为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没有载置卷盘R而进行了说明,但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有卷盘R、下一卷盘R落到其最上位置的卷盘R上的情况下,有时也会成为同样的状态。以下对该状态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例如,如图29(a)所示,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的第2侧板Rs2朝上。即,图2(c)所示的4个孔Rh5、Rh6、Rh7、Rh8朝上。
然而,在从上观察所载置的卷盘R时,这些孔Rh5、Rh6、Rh7、Rh8的位置按卷盘R而不同。即,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的状态下、下一卷盘R落到处于它们的最上位置的卷盘R上的情况下,关于是处于最上位置的卷盘R的上述孔Rh5、Rh6、Rh7、Rh8以外的部位位于落下位置、还是上述孔Rh5、Rh6、Rh7、Rh8的某一方位于落下位置, 完全是随机的。
其中,在最上位置的卷盘R的上述孔Rh5、Rh6、Rh7、Rh8以外的部位位于落下位置的情况下,可能成为与图37(a)(b)同样的状态。并且,在最上位置的卷盘R的上述孔Rh5、Rh6、Rh7、Rh8的某一方位于落下位置的情况下,有时落下的卷盘R的下端因落下时的冲击而嵌入该孔,原样成为大致垂直站立的姿势。在该情况下,落下的卷盘R也在保持该姿势的状态下处于稳定,不会沿着图27(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
为了在以上那样的落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的卷盘R以不沿着图27(c)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倒下的姿势处于稳定时强制性地使其沿着箭头C方向倒下,配置有推出板103p(参照图17)。即,在卷取部103中,如图22所示,在卷盘阻挡件103s为空卷盘R0的落下做准备而沿着箭头V1方向行进时,与卷盘阻挡件103s一体化的推出板103p也沿着箭头V1方向行进。由此,如图37(b)那样以倚靠于推出板103p的姿势处于稳定的卷盘R0沿着图27(c)的箭头C方向倒下。
同样,如上所述,在落下的卷盘R的下端嵌入到卷盘接受板107a的最上位置的卷盘R的上述孔Rh5、Rh6、Rh7、Rh8的某一方并以大致垂直站立的姿势处于稳定的情况下,也通过沿着图22中的箭头V1方向行进的推出板103p,使成为了大致垂直站立的姿势的卷盘R沿着图27(c)的箭头C方向倒下。这样,通过推出板103p的作用,强制性地使成为了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不沿着图27(c)的箭头C方向倒下的姿势的卷盘R倒下。
另外,卷盘R的重量根据图3所示的载带T的材质和收纳于凹部Tc的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重量而取各种各样的值。另外,在图37(a)的抵接位置108ap处抵接的卷盘R的下端或卷盘接受板107a的表面上,存在微妙的凹凸。因此,根据落下的卷盘R的重量,另外,根据落下的卷盘R的下端的哪个部位与卷盘接受板107a上的哪个部位抵接,卷盘R从图37(a)的状态跳起时的角度、方向、高度各种各样。
因此,在图37(b)中,卷盘R与推出板103p所成的角β也各种各样。 并且,当β大过某种程度时,无法通过推出板103p使卷盘R沿着箭头C(图27(c))方向倒下。在该情况下,卷盘R不会如图30那样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上,所以图20(b)所示的载置传感器107p无法检测出卷盘R。
因此,卷盘接受板107a不会沿着图31(b)(c)所示的箭头A1方向下降。然后,在该状态下,在图26(b)所示的卷取部103将下一空卷盘R0(图25)保持为垂直并卷取载带T(图3(b))之后,作为下一卷盘R而使其落到保持图37(b)的状态的卷盘接受板107a上。
若这样的状况继续,则会在卷盘接受板107a停止的状态下,在其之上持续增加图37(b)的姿势的卷盘R。为了防止该情况,需要追加检测出卷盘R处于图37(b)的状态的传感器,但如上所述,由于卷盘R与推出板103p所成的角β各种各样,所以利用传感器的检测极为困难。
另外,图17所示的作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在储料器107的最上部具有图20(b)所示的载置传感器107p和上限传感器107u,在最下部具有图35(a)(b)所示的满载传感器107f。其中,满载传感器107f中,如上所述,在图35(a)(b)所示的检测窗107fw的内部配置有光源(未图示)和检测器(未图示)。这被称为反射形传感器,价格低廉。但是,由于使检测对象物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所以在图35(a)(b)所示的卷盘接受板107a那样的与检测窗107fw平行的方向的长度极短的检测对象物的情况下,检测精度降低。
因此,需要使在与检测窗107fw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长度的检测板107d向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方突出。另外,关于图20(b)所示的载置传感器107p和上限传感器107u,如图30和图32所示,需要检测出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
如图2(a)(b)(c)所示,卷盘R的外周为圆形,在该形状的检查对象物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满载传感器107f那样的反射形传感器。因此,如图20(b)所示的载置传感器107p和上限传感器107u那样,使用使光源与检测部相对的传感器。这被称为相对形传感器,价格是反射形传感器 的大约6倍,价格高昂。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所具有的3处传感器中,2处是高价的相对形传感器,所以整体上成本升高。
另外,关于用于使卷盘接受板107a在图19(c)所示的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的驱动机构也同样,部件数多,价格高昂。具体而言,作为驱动机构的部件,有图19(c)所示的马达107m、齿轮107g、链条107c、辊107r、以及图20(c)所示的输送固定面107tf和第1输送面107t1、第2输送面107t2、连接体107j、第1车轮107w1、第2车轮107w2、第3车轮107w3、第4车轮107w4等,与卷盘接受板107a的升降相关联的部位的构成要素即构件非常多。而且,构件彼此的组装部位多,制造需要时间。
另外,在将图19(c)所示的链条108c搭挂到齿轮107g和辊107r的周围时,使用未图示的调整机构,首先使马达107m的位置向上移动,在松弛的状态下将链条107c搭挂到齿轮107g和辊107r的周围,然后,通过上述调整机构使马达107m的位置向下移动,对链条107c赋与足够的张力,使其可靠地嵌合于齿轮107g。这样的调整作业也需要时间。即,与比较例中的卷盘接受板107a的升降相关联的部位的构件数多,组装和调整需要时间,所以成本升高。
进而,上述升降的控制也复杂。如上所述,在将卷盘R载置于卷盘接受板107a时,一边确认配置在储料器107的最上部的载置传感器107p、上限传感器107u和配置在最下部的满载传感器107f的检测信息,一边驱动马达107m,但此时,每当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1个卷盘R时,使卷盘接受板107a从上限位置朝向下限位置下降相当于大致1张卷盘R的的厚度的距离并使其停止。并且,如上所述,在储料器107中收纳有预先规定的数量的卷盘R而作业者从储料器107内搬出卷盘R之后,在再启动中,使卷盘接受板107a从下限位置一下子上升到上限位置。这样的控制通过软件来进行,但一边确认载置传感器107p、上限传感器107u以及满载传感器107f的检测信息,一边在每当卷盘R被载置到卷盘接受板107a时使卷盘接受板107a一点一点地下降并使其停止。进而,在对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时刻进行检测时,必须确认载 置传感器107p和满载传感器107f双方的检测信息。即,软件复杂,其规模变大。这也是成本升高的要因。
接着,将关于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和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对构件费、制造和调整时间、软件规模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6。
在图16中,通过比而示出将比较例的机构中的各项目的值设为1时的、本发明的机构中的对应的项目的值。
如图16所示,第1差异在于,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的机构与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机构相比,构件的数量大幅减少,构件费也随之大幅减少。
如上所述,比较例中的构件是图19(c)所示的马达107m、齿轮107g、链条107c、辊107r、以及图20(c)所示的输送固定面107tf和第1输送面107t1、第2输送面107t2、连接体107j、第1车轮107w1、第2车轮107w2、第3车轮107w3、第4车轮107w4等。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的构件是图5中的输送单元8即引导部8a1s和8a2s、卷盘保持板8h1和8h2、卷盘输送杆8rt1和8rt2、卷盘固定杆8f、以及图6中的缸9等。本发明的机构中的构件明显较少。进而,在比较例中,使用了2个高价的相对形传感器和1个廉价的反射形传感器合计3个传感器,但在本发明中,高价的相对形传感器变为1个,整体上有助于构件费的减少。并且,如图16所示,相对于比较例的机构,本发明的机构的构件费削减了38%。
第2差异在于,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机构与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机构相比,制造和调整所需的时间减少。第1原因在于,构件的数量减少。通过构件的数量减少,制造时间减少。第2原因在于,在比较例的机构中,使用图19(c)所示的马达107m作为用于使图17所示的卷盘接受板107a升降的驱动机构,而在本发明的机构中,使用图6所示的缸9作为用于使图1所示的输送单元8升降的驱动机构。
在与比较例的机构中的马达107m相关联的制造中,如上所述,在将 图19(c)所示的链条108c搭挂到齿轮107g和辊107r的周围时,需要通过使马达107m的位置上下移动而在松弛的状态下将链条107c搭挂到齿轮107g和辊107r的周围,然后对链条107c赋与足够的张力,使其可靠地嵌合于齿轮107g。该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与此相对,在与本发明的机构中的缸9相关联的制造中,调整从图9所示的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向缸9内供给的压缩空气的量。该方法是:首先使设置在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的调整螺栓9io1a、9io2a旋转来设定上述压缩空气的量,接着通过空气供给排出口9io1、9io2相对于缸9进行压缩空气的供给和排出,通过秒表来计测此时的待机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工作台9t的升降时间,使其进入到预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但是,这不是利用试错的调整,工作台9t的升降时间进入到上述时间范围内的调整螺栓9io1a、9io2a的转速基于过去的调整实际成绩,例如设定为“使调整螺栓从充分紧固的位置旋转2圈”。由此,调整所需的时间远远少于与上述比较例的机构中的马达107m相关联的调整。根据这2个原因,如图16所示,相对于比较例的机构,本发明的机构的制造和调整时间削减了47%。这与成本削减了47%是等价的。
第3差异在于,本发明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机构与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的机构相比,软件的规模减小。在比较例的机构中,在驱动图17所示的马达107m来使卷盘接受板107a升降时,软件基于图20(b)所示的载置传感器107p、上限传感器107u和图17所示的满载传感器107f共计3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驱动的控制。此时,如上所述,在使接受板107a下降时,每当在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1个卷盘R时,使卷盘接受板107a从上限位置朝向下限位置下降大致相当于1张卷盘R的厚度的距离并使其停止。进而,在对卷盘接受板10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时刻进行检测时,确认载置传感器107p和满载传感器107f双方的检测信息。另外,在储料器107中收纳有规定的数量的卷盘R而作业者从储料器107内搬出卷盘R之后的再启动时,驱动马达107m而使卷盘接受板107a从下限位置一下子上升到上限位置。进行这些控制的软件复 杂,其规模大。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机构中,在驱动图6所示的缸9来使输送单元8升降时,仅使输送单元8在待机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升降,不会使其在中途停止。另外,在对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时刻进行检测时,仅确认图4(b)所示的卷盘传感器7r的检测信息即可。并且,输送单元8的升降与卷盘传感器7r的检测信息无关。进而,在再启动时,输送单元8处于待机位置,所以不需要使其升降。进行这些控制的软件非常简单,其规模小。
这样,与本发明的机构中的输送单元8的升降相关联的软件规模相比于与比较例的机构中的卷盘接受板107a的升降相关联的软件规模非常小。如图16所示,相对于比较例的机构,本发明的机构的软件规模削减了57%。这与成本削减了57%是等价的。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卷盘R与形成于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的倾斜面抵接、向卷盘接受板7a的方向倾斜而被保持,但在将卷盘R保持于输送单元8时,也可以不在引导部形成倾斜面而将卷盘保持为大致垂直。

Claims (10)

1.一种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将保持有电子部件的载带卷取到卷盘,将卷取有载带的卷盘收纳到储料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取单元,其将卷盘支撑为垂直,并且向该卷盘卷取载带;
储料器,其配置在卷取单元的下方,具有在横向上载置完成了载带的卷取的卷盘的卷盘接受板,并且层叠收纳多个卷盘;以及
输送单元,其在卷取单元的正下的待机位置与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的正下的下端位置之间升降,从卷取单元获取卷盘并向卷盘接受板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送单元具有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分别保持垂直的卷盘的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
在卷盘接受板形成有用于供输送单元的保持部通过的切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盘接受板被配置成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送单元的保持单元将卷盘保持为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对载置于卷盘接受板的卷盘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6.一种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将保持有电子部件的载带卷取到卷盘,将卷取有载带的卷盘收纳到储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取工序,通过卷取单元将载带卷取到保持为垂直的卷盘;
输送工序,在卷取单元的正下的待机位置处,输送单元从卷取单元获取完成了载带的卷取的卷盘,一边保持卷盘一边朝向储料器的卷盘接受板下降;
载置工序,在保持卷盘的输送单元下降时,卷盘被载置到卷盘接受板;以及
恢复工序,到达卷盘接受板后的输送单元在不保持卷盘的状态下上升至待机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送单元具有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分别保持垂直的卷盘的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
在卷盘接受板形成有用于供输送单元的保持部通过的切口。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卷盘接受板被配置成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送单元的保持单元将卷盘保持为从输送单元侧朝向与输送单元相反侧向上倾斜。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带卷取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对载置于卷盘接受板的卷盘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CN201410677962.0A 2013-11-22 2014-11-21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Active CN104649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2294 2013-11-22
JP2013242294A JP6195784B2 (ja) 2013-11-22 2013-11-22 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取収納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取収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9050A CN104649050A (zh) 2015-05-27
CN104649050B true CN104649050B (zh) 2016-11-30

Family

ID=5324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7962.0A Active CN104649050B (zh) 2013-11-22 2014-11-21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95784B2 (zh)
KR (1) KR101674520B1 (zh)
CN (1) CN104649050B (zh)
TW (1) TWI615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342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nent carrier ta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67972B1 (ko) * 2015-08-21 2016-10-28 주식회사 은일 테이프릴 개별공급기능을 갖는 테이프릴 보관장치
CN113716090B (zh) * 2021-09-17 2023-02-03 红蜂维尔(山东)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式带膜输送装置
CN117416784B (zh) * 2023-12-18 2024-03-26 珠海市鼎胜胶粘塑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生产收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8906U (zh) * 1990-07-26 1992-04-02
JP2516146B2 (ja) * 1992-06-22 1996-07-10 株式会社山田ドビー 巻取機の巻取リ―ルの交換方法と交換装置
JP2747417B2 (ja) * 1993-12-28 1998-05-06 日本リトル株式会社 テープ巻き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0812081A (ja) * 1994-06-27 1996-01-16 Saya Giken:Kk 苗箱自動積込み装置
JPH08295001A (ja) * 1995-04-27 1996-11-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蓋材とキャリアテープ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テーピング
JPH1095509A (ja) * 1996-09-24 1998-04-14 Nippon Steel Corp 自動仕分け方法および自動仕分け装置
JP4001468B2 (ja) * 2001-05-28 2007-10-31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テープ体
ATE336371T1 (de) * 2001-06-26 2006-09-15 Sumitomo Bakelite Co Abdeckstreifen zum verpacken von 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NL1018425C2 (nl) * 2001-06-29 2003-01-07 Food Processing Systems Inrichting voor het afleveren van in hoofdzaak bolvormige producten in een in hoofdzaak rechthoekige houder.
CN103879664B (zh) * 2007-04-11 2016-06-29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包装体
CN201597771U (zh) * 2009-12-22 2010-10-06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全自动卷盘封带机
JP5628099B2 (ja) * 2011-06-13 2014-11-19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取収納装置及び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取収納方法
CN103029963B (zh) * 2011-10-10 2015-07-15 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608A (zh) 2015-11-01
JP2015101363A (ja) 2015-06-04
JP6195784B2 (ja) 2017-09-13
TWI615324B (zh) 2018-02-21
KR20150059595A (ko) 2015-06-01
KR101674520B1 (ko) 2016-11-09
CN104649050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9050B (zh) 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
CN104221488B (zh) 拼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04885589B (zh) 连接装置及连接带检测方法
CN104221487B (zh) 自动拼接装置
US10654091B2 (en) Rebar cage assembly apparatus
JP2732829B2 (ja) キャリア移送装置
CN101827768B (zh) 纤维幅材的处理和/或生产线以及与其相关的方法
JP2007217079A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
CN104221486A (zh) 自动拼接装置
TWI518005B (zh) 工件插入裝置
CN109152700A (zh) 药剂分发装置
JP4807890B2 (ja) 電子部品の整列装置および整列方法
EP2540630A2 (en)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defective medicines
JP2928195B2 (ja) ロッド状物品用の容器のための搬送システム
CN104255088A (zh) 拼接带
JP6152322B2 (ja) Icチップ供給装置及び錠剤製造装置
US20070034217A1 (e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toring and making available semi-manufactured tobacco products
CN106470920A (zh) 零件给料器
JPH0480107A (ja) 自動調剤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キャリーストッカー
CN104981141B (zh) 排针供料器
CN103204271B (zh) 料管自动供给机构
JP5231864B2 (ja) 貯蔵設備
KR101665198B1 (ko) 냉간 단조용 냉간 인발 바의 제작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4069706A1 (en) Auto exchang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an wind reel for semiconductor carrier tape
CN101783307A (zh) 适合于半导体封装系统的在线连续式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