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4838A -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4838A
CN104644838A CN201510043266.9A CN201510043266A CN104644838A CN 104644838 A CN104644838 A CN 104644838A CN 201510043266 A CN201510043266 A CN 201510043266A CN 104644838 A CN104644838 A CN 104644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de drug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radix
rhizoma rhe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3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4838B (zh
Inventor
裴妙荣
孔祥鹏
李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ine
Original Assignee
裴妙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裴妙荣 filed Critical 裴妙荣
Priority to CN201510043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44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44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4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4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4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制备获得:栀子4-15份、大黄6-18份、黄柏6-18份。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较好抑制采用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HBeAg和HBsAg抗原的表达,发挥一定的抗HBV活性作用,能够明显抑制感染HCV(JFH1-luc)报告病毒Huh7.5.1细胞培养液中Rluc的表达,降低HCV-RNA含量,表现出好的抗HCV活性,尤其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Description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均具有活性,尤其对于丙型肝炎病毒具有更显著的活性。
背景技术
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多与其它类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肝炎类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已居于各类肝炎疾病之首,其中以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发病率高、治愈困难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现代医学多采用对应治疗的方式,以抗肝炎病毒药物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辅以保肝降酶药和免疫调节剂改善肝功和免疫调节障碍,防止肝硬化、肝腹水以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但目前专门针对肝炎病毒的高效、低毒药物尚少,且多数治疗药物停药后反弹性高。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病毒性肝炎多为感受湿热疫毒或湿热毒邪,内郁肝胆而成。湿热疫毒损伤肝体,进而影响到其它脏腑,出现肝郁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中医临床以清热利湿为主,辨证配伍相应药味施治,在抑制肝炎病毒复制、抗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以及缓解各类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由此可知,湿热内蕴阻滞肝胆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特点,清热利湿是其主要治法之一。但目前在此方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长期服用中药汤剂患者难以依存,无法推广应用。因此,亟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针对病毒性肝炎主要证候湿热内蕴阻滞肝胆的有效中成药制剂。
大黄硝石汤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大黄、芒硝、黄柏、栀子组成,为治疗湿热黄疸兼里实证的黄疸阳黄证代表方。我国历代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该方进行化裁,治疗黄疸兼有里热便秘腹满症候,有力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现代此方多用于治疗湿热所致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引起的黄疸,或肝硬化导致的黄疸及各种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等,效果显著。
但是目前还未发现关于大黄硝石汤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期提供一种服用方便的有效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代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制备获得:栀子4-15份、大黄6-18份、黄柏6-18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的组成重量份优选为:栀子13.5份、大黄9份、黄柏6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按照下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栀子,以9-14倍重量水煎煮1-3次,每次1-1.5h,合并煎煮液,滤过,低温减压浓缩至0.5g生药/mL,以HPD-100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1.5g,水洗至澄清,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栀子精制组分。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大黄,粉碎,以8-12倍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1h,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至0.75g生药/mL,以AB-8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0.94g,水洗至澄清,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大黄精制组分。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黄柏,以9-14倍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1.5h,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至浸膏,以水溶解稀释至0.5g生药/mL,以AB-8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1g,水洗至澄清,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
将上述栀子、大黄、黄柏精制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合适量的辅料,制成任意一种口服制剂。
具体地,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等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抗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作用,用于治疗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特别是针对湿热内蕴阻滞肝胆型的病毒性肝炎药效明确,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病毒性肝炎多为感受湿热疫毒或湿热毒邪内郁肝胆而成。湿热疫毒损伤肝体,进而影响到其它脏腑,出现肝胆瘀热、肝郁脾虚等证型。湿性粘腻,易与热结,出现中焦热盛征象,盖土壅则木郁,胃脘之腑热结,则肝胆湿热愈甚。湿热蕴结肝胆日久,则化火伤阴,且湿性重着趋下,常出现湿热下注及阴伤征象。由此可知,湿热内蕴阻滞肝胆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特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日久则化火伤阴或耗伤正气,宜清利肝胆郁热为主,同时辅以清热利湿之品,以解肝胆郁热,并清胃烷及下焦湿热蕴结。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以栀子为君,其味苦性寒,能解热郁,行结气,能疏泄内蕴肝胆之湿热以治其本。木郁日久则克伐脾土,湿土之气无从施化,则易伤足少阴之气。其入于足阳明经,而善清胃脘之火,能行土壅而解木郁。其性屈曲下行,能降肝胆、三焦及弥漫粘滞之湿热由下而解。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以大黄为臣,黄柏为佐。盖土壅则木郁,大黄苦寒且入于手足阳明经,助栀子清泻胃脘三焦之火,胃脘三焦之火得清,则内蕴肝胆之湿热易解。“胃之三脘,皆根于任脉。肾之阴气不足,则热易自结于胃,胃壅结热,则湿土之阴气无从施化”(清·《本草述钩元》)。黄柏味苦性寒,入于足少阴经,佐大黄清泻胃脘之腑热结而不伤阴。其为足太阳膀胱之引经药,佐栀子屈曲下行之性,而清利肝胆、胃脘、下焦之湿热伏火由小便而解。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皆为性寒、清泻之品,然又各有所偏。方以栀子为君,疏泄内蕴肝胆之湿热以治其本;伍以大寒峻下之大黄,清胃脘结热及小肠瘀热留结,以行土壅而解木郁;伍以苦寒燥性之黄柏,清下焦湿热且不伤阴。全方配伍有度,气力强弱有制,具有增进功效,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其对于湿热内蕴阻滞肝胆型的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对病毒性肝炎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高元元等研究表明,大黄提取物原液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唐智敏等采用HCV体内感染裸鼠模型进行灌胃给药,结果表明,栀子提取液可降低HCV动物模型血清中HCV-RNA含量。另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含药味均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药效作用,这就能够更好地改善病毒性肝炎所致的免疫障碍。
实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较好抑制采用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HBeAg和HBsAg抗原的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的抗HBV活性作用;能够明显抑制感染HCV(JFH1-luc)报告病毒Huh7.5.1细胞培养液中Rluc的表达,降低HCV-RNA含量,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抗HCV活性。而同样条件下,大黄硝石汤原方却未表现出抗HBV、HCV的作用,或仅表现出微弱的此类方面的活性。因此,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产生了经方大黄硝石汤所不具备的抑制肝炎病毒活性的新的治疗作用,尤其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拉米夫定的细胞毒性和对HBV的抑制作用。
图2是大黄硝石汤的细胞毒性和对HBV的抑制作用。
图3是中药配伍组分的细胞毒性和对HBV的抑制作用。
图4是利巴韦林的细胞毒性和对HCV的抑制作用。
图5是大黄硝石汤的细胞毒性和对HCV的抑制作用。
图6是中药配伍组分的细胞毒性和对HCV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栀子270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32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栀子生药量1.5g上样HPD-100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200g栀子精制组分。
取大黄18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入18L水煎煮0.5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3次煎煮液,浓缩至0.75生药g/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大黄生药量0.94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170g大黄精制组分。
取黄柏1200g,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入14L 75%乙醇回流1.5h,提取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并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黄柏生药量1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65g。
分别将上述各味药组分采用干法制粒技术制粒,过20目筛,取栀子、大黄、黄柏所得颗粒各160g、136g、52g(相当于栀子、大黄、黄柏原药材量配伍比例13.5:9:6),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得胶囊剂1000粒。
实施例2
取栀子405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40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栀子生药量1.5g上样HPD-100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300g栀子精制组分。
取大黄270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40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7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大黄生药量0.94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252g大黄精制组分。
取黄柏1800g,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入20L75%乙醇回流1h,提取液趁热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并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黄柏生药量1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105g。
将上述各味药组分,加入适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按常规片剂制备方法制备成片剂,即得片剂1000粒。
实施例3
取栀子675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入8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3次煎煮液,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栀子生药量1.5g上样HPD-100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52g栀子精制组分。
取大黄45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5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7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大黄生药量0.94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43g大黄精制组分。
取黄柏300g,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入3.5L 75%乙醇回流1h,提取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并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黄柏生药量1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16g。
将上述各味药组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PEG4000、PEG6000,按常规滴丸剂制备方法制备成滴丸剂,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4
取栀子180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20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栀子生药量1.5g上样HPD-100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129g栀子精制组分。
取大黄12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入12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3次煎煮液,浓缩至0.7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大黄生药量0.94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117g大黄精制组分。
取黄柏800g,75%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加入8L 75%乙醇回流1.5h,提取液趁热过滤,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并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黄柏生药量1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41g。
将上述各味药组分,加入适量缓释药物辅料,混合均匀,按常规缓释片剂制备方法制备成缓释片剂,得缓释片剂1000粒。
实施例5
取栀子2700g,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入25L水煎煮1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煎煮液,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栀子生药量1.5g上样HPD-100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189g栀子精制组分。
取大黄180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入20L水煎煮0.5h,煎煮液趁热过滤,合并3次煎煮液,浓缩至0.7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大黄生药量0.94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165g大黄精制组分。
取黄柏1200g,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入10L 75%乙醇回流1.5h,提取液趁热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并浓缩至0.5g生药/mL,按照每mL树脂上样黄柏生药量1g上样AB-8型大孔树脂,水洗至澄清后,再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后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60g。
将上述各味药组分,加入适量缓释药物辅料,混合均匀,按常规缓释胶囊剂制备方法制备成缓释胶囊剂,得缓释胶囊剂1000粒。
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会长期吸附在肝细胞内进行繁殖,并导致机体肝功调节及免疫调节异常。以下通过体外抗HBV、HCV实验,评价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病毒性肝炎的药效作用。
应用例1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和药物
细胞:HepG2来源的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细胞系(HepAD38细胞系),实验室传代保存。培养条件:DMEM/F12+10%胎牛血清,37℃,5% CO2
测试药物:大黄硝石汤药液,实验室自制,0.5g/mL;中药配伍组分,实施例1胶囊剂内容物;阳性对照药物:拉米夫定(3TC)。
1.2 试剂
AlamarBlue®(Invitrogen)试剂盒,HBeAg和HBsAg ELISA抗原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DNA/PCR纯化试剂盒(碧云天)、DMEM/F12(Gibco),荧光定量试剂盒(BioRad)、胎牛血清(Gibco),PSAD(Epicentre)。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配制
用DMSO将各实验药物(拉米夫定、大黄硝石汤、中药配伍组分)以最大可溶浓度进行溶解并储存。由于DMSO具有毒性作用,各实验药物最大使用浓度为其储存浓度的1%。
将各实验药物从200倍起始浓度3倍梯度连续稀释成6个梯度,然后用细胞维持液(DMEM+4%血清)稀释成含药物的培养液。
各实验药物浓度梯度设置如下:
拉米夫定浓度为50、16.7、5.56、1.85、0.61、0.2μM;
大黄硝石汤浓度为5000、1667、556、185、61.7、20.6、6.90、2.30µg/mL;
中药配伍组分浓度为1129、377、126、42.0、14.0、4.66、1.55、0.52、0.17µg/mL,即相当于原药材量14883、4970、1661、554、185、61.4、20.4、6.86、2.24µg/mL。
2.2 中药配伍组分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将HepAD38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贴壁后备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含药培养液,每个浓度梯度3个复孔。
加药培养72h后,弃去培养上清,加入含有AlamarBlue®的培养基,37℃孵育2h后,采用多功能检测仪分别测量荧光和吸光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活性(%)=(样品孔-空白对照)/(细胞对照-空白对照)*100%。
2.3 中药配伍组分抗HBV活性检测方法
将撤去Dox(四环素,调控HepG2细胞中HBV的复制)2天的HepAD38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参照2.1项下各实验药物浓度,加入200µL含各种药物的维持培养基,于37℃培养96h后,取培养上清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HBeAg和HBsAg的表达含量。
抑制率(%)=(细胞对照组-药物组)/(细胞对照-空白对照)*100%。
3 实验结果
分别按2.2-2.3项下方法对各组实验药物的细胞毒性、HBeAg和HBsAg抗原分泌抑制作用进行测定,中药配伍组分浓度以相当于原药材量表示,见图1至图3。
由上述结果可知,拉米夫定、大黄硝石汤在测试浓度下均未检测出其对HBV转染的HepAD38细胞HBeAg、HBsAg两种抗原的抑制作用。而对组方优选后的中药配伍组分对于HBeAg、HBsAg两种抗原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较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应用例2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和药物
细胞:HCV病毒株,为含Rluc报告基因的HCV 2a型JFH1-Luc病毒株,由实验室保存。检测所用细胞系为HCV易感的Huh7.5.1细胞系,由实验室传代保存。培养条件:DMEM+10%胎牛血清,37℃,5% CO2
测试药物:大黄硝石汤药液,实验室自制,0.5g/mL;中药配伍组分,实施例1胶囊剂内容物;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
1.2 试剂
Renilla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试剂盒,AlamarBlue®(Invitrogen)试剂盒,DMEM(Gibco)、胎牛血清(Gibco),PBS(pH7.4)。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配制
用DMSO将各实验药物(利巴韦林、大黄硝石汤、中药配伍组分)以最大可溶浓度进行溶解并储存。由于DMSO具有毒性作用,各实验药物最大使用浓度为其储存浓度的1%。
将各实验药物从200倍起始浓度3倍梯度连续稀释成6个梯度,然后用DMEM完全培养液稀释成含药物的培养液。
各实验药物浓度梯度设置如下:
利巴韦林浓度为400、135、45、15、3、1.67、0.56μM;
大黄硝石汤浓度为5000、1667、556、185、61.7、20.6、6.90、2.30µg/mL;
中药配伍组分浓度为1133、378、126、42.0、14.0、4.66、1.55、0.52µg/mL,即相当于原药材量14924、4979、1660、553、184、61.4、20.4、6.85µg/mL。
2.2 中药配伍组分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将Huh7.5.1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贴壁后备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含药培养液,每个浓度梯度2个复孔。
加药培养72h后,弃去培养上清,加入含有AlamarBlue®的培养基,37℃孵育2h后,采用多功能检测仪分别测量荧光和吸光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活性(%)=(样品孔-空白对照)/(细胞对照-空白对照)*100%。
2.3 中药配伍组分抗HCV活性检测
将Huh7.5.1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贴壁后备用。参照2.1项下各实验药物浓度,将含各实验药物的DMEM完全培养基加入细胞孔,同时感染HCV报告病毒JFH1-luc培养液。病毒感染培养72h后,用Renilla Luciferase Assay Kit检测Rluc读值。
抑制率(%)=100-(样品组-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0%。
3 实验结果
分别按2.2-2.3项下方法对各组实验药物的细胞毒性、及HCV感染细胞中Rluc报告基因的表达抑制作用进行测定,中药配伍组分浓度以相当于原药材量表示,见图4至图6。
由上述结果可知,阳性药利巴韦林及中药配伍组分均能够明显抑制感染HCV(JFH1-luc)报告病毒Huh7.5.1细胞培养液中Rluc的表达,而表现出较好的抗HCV活性,且选择性高(阳性药EC50=0.25IU/mL,选择指数SI>400;中药配伍组分EC50=19.12IU/mL,SI=17.07),而大黄硝石汤药液在测试浓度下未表现出对HCV病毒的抑制作用。

Claims (6)

1.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制备获得:栀子4-15份、大黄6-18份、黄柏6-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原料药的组成重量份为:栀子13.5份、大黄9份、黄柏6份。
3.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栀子,以9-14倍重量水煎煮1-3次,每次1-1.5h,合并煎煮液,滤过,低温减压浓缩至0.5g生药/mL,以HPD-100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1.5g,水洗至澄清,以7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栀子精制组分;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大黄,粉碎,以8-12倍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1h,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至0.75g生药/mL,以AB-8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0.94g,水洗至澄清,以95%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大黄精制组分;
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黄柏,以9-14倍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1.5h,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至浸膏,以水溶解稀释至0.5g生药/mL,以AB-8型大孔树脂精制,每mL树脂上样生药量1g,水洗至澄清,以50%乙醇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浸膏,低温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到黄柏精制组分;
将上述栀子、大黄、黄柏精制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合适量的辅料,制成任意一种口服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中的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的应用。
CN201510043266.9A 2015-01-28 2015-01-28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Active CN104644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3266.9A CN104644838B (zh) 2015-01-28 2015-01-28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3266.9A CN104644838B (zh) 2015-01-28 2015-01-28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4838A true CN104644838A (zh) 2015-05-27
CN104644838B CN104644838B (zh) 2017-09-19

Family

ID=5323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3266.9A Active CN104644838B (zh) 2015-01-28 2015-01-28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448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473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李秋红 一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860A (zh) * 2016-03-17 2016-06-15 张敏 一种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3852A (zh) * 2011-09-01 2011-12-28 山西中医学院 一种大黄硝石汤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3852A (zh) * 2011-09-01 2011-12-28 山西中医学院 一种大黄硝石汤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庞国胜等: "《药到病除小绝招:一贴灵千家妙方》", 31 May 2014,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473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李秋红 一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473B (zh) * 2015-08-05 2018-06-19 李秋红 一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860A (zh) * 2016-03-17 2016-06-15 张敏 一种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4838B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2748B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2580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
CN101085079B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44838B (zh) 具有高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CN195799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5194421A (zh) 一种夏枯草降血脂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27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85891B (zh) 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041B (zh) 一种治疗h1n1流感引起的病毒性肺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47866A (zh) 一种改善脑循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878470B (zh) 一种清开灵药物组合物
CN104623031B (zh) 具有抗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21508B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027401B (zh) 一种用于儿童抗病毒、清热消炎的双黄连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659A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47270B (zh) 治疗急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14211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草药
CN10304128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中药组成及制备工艺
CN105168662A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通淋排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4858B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7378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435239A (zh) 一种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6599C (zh) 鬼针草总黄酮在制备防治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057552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用途
CN106377575A (zh) 一种治疗肝炎愈肝龙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5

Address after: 030619 Jinzhong University Park, Shanxi university street, No. 121

Applicant after: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030024 Shanxi city of Taiyuan province Jinci road section of No. 69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nt before: Pei Miaor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