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验例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1.提取溶媒及浓度的选择:
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和皂苷,都能溶于水和乙醇中,溶媒及其浓度是影响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为尽可能完全地提取出有效成分,以总黄酮、总皂苷产率、药效学解热作用为考察指标,设计以下试验:
按柴胡5重量份、黄芩4重量份、葛根4重量份、甘草3重量份的配比关系称取药材5份,每份160g,分别加入4倍量水和不同浓度乙醇,加热提取2小时,提取3次,趁热滤过,合并滤液,减压(0.095MPa,65℃)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溶媒提取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乙醇中,70%乙醇提取的总黄酮、总皂苷产率都最高。因此,确定用70%乙醇为优选提取溶媒。
2.正交实验优选提取条件:
影响乙醇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乙醇用量(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和乙醇浓度(D);乙醇浓度(D)已先期优选出。为正确选择正交试验的各因素水平,先进行各单因素的三水平试验,即其中一个因素设计高、中、低三水平,其它2个因素采用低水平,以确定该因素对提取效率影响最大的水平范围。
(1)药材吸醇量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120g,分别精确加入1000ml 70%乙醇,浸泡17小时,滤过,测量乙醇体积,乙醇的体积差即是120g药材的吸醇量。结果见表2
表2 药材吸醇量试验结果
因此,药材自身约吸入1.1倍量体积的70%乙醇。提取时乙醇用量应不少于药材量的2倍。
(2)乙醇用量(A)
乙醇用量设计三水平,3倍、7倍、10倍。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160g,分别加入3倍、7倍、10倍量70%乙醇,加热提取1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溶液,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3
表3 乙醇用量三水平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试验表明,乙醇用量(A)在药材量的3倍和7倍之间对提取效率影响最大。
(3)提取次数(B)
提取次数设计三水平,1次、3次、5次。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200g,加入3倍量70%乙醇,分别加热提取1次、3次、5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溶液,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4
表4 提取次数三水平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试验表明,提取次数(B)对提取效率影响较大,提取次数越多,提取率越大。考虑到生产便利和成本,提取次数(B)水平变化确定在2次和4次之间。
(4)提取时间(C)
提取时间设计三水平,0.5小时/次、2小时/次、4小时/次。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160g,加入3倍量70%乙醇,加热提取1次,每次分别0.5小时、2.0小时、4.0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溶液,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5
表5 提取时间三水平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约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试验表明,提取时间(C)0.5小时和2小时之间对提取效率影响最大。
(5)正交试验
每个因素设计2水平,同时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试验的总自由度为
f总=fA+fB+fC+fD+fA×B+fB×C+fA×C=4×1+3×[(2-1)×(2-1)]=7
所以,选用有交互作用的L8(2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乙醇浓度(D)已先期选出,此处列为空白列,作为误差项。因素水平见表6
表6 因素水平表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8份,每份200g,根据有交互作用的L8(24)正交表,分别进行回流提取,以总黄酮及总皂苷产率为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同时重复试验1次。结果见表7、8、9、10。
表7 L8(24)正交试验表(一)
Se2第二类离差平方和,由重复试验引起;Se1第一类离差平方和,空白列的离差平方和
直观分析,C是主要因子,B次之,A再次之,A×B存在。由于SA×C、SB ×C小于SD的2倍,A×C、B×C的交互作用可以认为不存在,将这2项都归入误差项,因此,Se1=SA×C+SB×C+SD=0.018本试验是有空白列的重复试验,为了提高分析精度,将2类离差平方和合并,记为Se
Se=Se1+Se2=0.018+0.244=0.262
fe=fe1+fe2=3×1+8=11
表8 方差分析表
F0.01(1,11)=9.65;F0.05(1,11)=4.84,F0.10(1,11)=3.23
从表8可知,C、B都是主要因子,且C>B;A×B、A是次要因子,A因素水平的选择应服从A×B。C2>C1,B2>B1,(A×B)2>(A×B)1,以黄酮产率为指标的优选提取工艺为A1B2C2,即以4倍于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提取4次,每次1.5小时;这也是正交试验中的最好项。
直观分析,B、C、A×B、A×C是主要因子,B>C>A×B>A×C,A、B×C是次要因子。SA、SB×C小于SD的2倍,将这2项都归入误差项,因此,Se1=SA+SB ×C+SD=0.036。本试验是有空白列的重复试验,为了提高分析精度,将2类离差平方和合并。记为Se
Se=Se1+Se2=0.036+0.212=0.248
fe=fe1+fe2=3×1+8=11
表10 方差分析表
F0.01(1,11)=9.65;F0.05(1,11)=4.84,F0.10(1,11)=3.23
从表10可知,B、C、A×C是主要因子,A×B是次要因子,且B2>B1,C2>C1,(A×C)1>(A×C)2;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认为不存在。因此以皂苷产率为指标的优选提取工艺为A2B2C2,即用7倍于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提取1.5小时,提取4次,这也是正交试验中的最好项。
以黄酮产率为指标的优选提取工艺为A1B2C2;从正交表(二)中可知,A1B2C2所对第4号实验仅次于最好的第8号实验,2条件皂苷产率相近。因此,从节约溶剂,降低成本出发,最后确定优选工艺条件是A1B2C2,即用4倍于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提取4次,每次1.5小时。
3.正交试验的验证试验
(1)改变(增大或减小)提取条件
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是显著因子,因此需考察提取次数大于4次,提取时间长于1.5小时能否提高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但进一步提高2因子的水平,使提取过程耗时过长,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试考察减少提取次数的前提下,增大乙醇用量能否提高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验证试验安排见表11。
表11 验证试验条件安排
按同样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160g,分别按表11的条件进行提取: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12。
表12 验证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总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总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试验结果表明,减少提取次数,即使增大提取溶剂用量,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也随之下降。证明提取次数的确是影响提取的最主要因子。因此,为保证提取完全,提取次数不能减少,在此条件下,经正交试验优选出的提取条件确是最好的。
(2)优选提取工艺重复试验
按照以上优选工艺重复试验:按表12比例称取药材3份,每份700g,用4倍于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提取4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溶液,回收溶剂,干燥,称重,测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计算总黄酮、总皂苷的产率。结果见表13,平均浸膏提取率为16.273%,总皂苷的平均产率为3.861%,总黄酮的平均产率为4.002%。
表13 优选提取工艺重复试验
a从药材计提取率=提取物重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总黄酮产率=提取物重量×黄酮含量/药材量×100%
c从药材计总皂苷产率=提取物重量×皂苷含量/药材量×100%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实验例2 本发明组合物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1.粗提物的浓缩工艺研究:
同样比例取四味药材共480g,加入1920ml 70%乙醇加热提取1.5小时,提取4次,趁热滤过,合并滤液,减压(0.095MPa,65℃)回收溶剂,浓缩至240ml,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
取10ml流浸膏干燥,加入40ml蒸馏水,超声处理(功率250W,工作频率29KHz)10分钟,冰箱中冷藏48小时,减压抽滤(0.095MPa),3小时完成,不溶固体干燥,称重。(方法一)
另取10ml流浸膏,直接加入30ml蒸馏水,搅拌,冰箱冷藏48小时,减压抽滤(0.095MPa),10分钟完成,不溶固体干燥,称重.(方法二)对上述不容物作定性反应,可以发现由方法一产生的沉淀盐酸-镁粉反应及醋酐-浓硫酸反应都呈阳性,而由方法二产生的沉淀上述两种反应呈阴性.
表14 不同浓缩工艺结果比较
70%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25℃)的流浸膏,直接加水使溶液总体积为药材重量的2倍,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即可。
其余220ml流浸膏加入660ml蒸馏水,搅拌,冰箱中冷藏48小时,减压抽滤(0.095MPa),滤液与前相同工艺制备的滤液合并,共910ml,作为大孔树脂的上样药液。
2.大孔树脂的选择
通过试验确定选用D101树脂。
1)洗涤树脂用水量试验
将前期制备的药液(约0.5g药材/ml)分别缓缓通过3根内径、长度相同的D101树脂桩(10g树脂/柱),至流出液醋酐-浓硫酸反应阳性时停止,以蒸馏水洗涤树脂,每50ml为一流份,每一份取2ml分别进行α-萘酚反应和茚三酮反应,至以上反应阴性时停止洗涤,水浴蒸干各份,称重,结果见表15。
表15 洗涤树脂用水量试验
表16 洗涤树脂用水量试验结果
表中显示,当洗涤用水收集到第10份时,即累计500ml时,柱内大部分糖等杂质已被洗出,洗涤即可终止。因此吸附饱和时,每克树脂洗涤用水量为50ml,即为树脂重量的50倍(V/W);而树脂每吸附1g药材需26.1ml水洗涤,即为药材重量的约26倍(V/W)。
2)洗脱溶剂
5根内径、长度相同的D101树脂柱(10g树脂/柱)分别缓缓通过30ml前期制备的药液(约0.5g药材/ml),刚400ml蒸馏水洗涤树脂,流出液α-萘酚反应和茚三酮反应都呈阴性,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10%,30%,50%,70%,95%)洗脱,每50ml为一流份,各流份浓缩,干燥,称重,测定黄酮的含量,计算黄酮得量。结果见表17、18;
表中显示,95%、70%乙醇作洗脱溶剂,黄酮产率都明显高于其它浓度的乙醇,且2者洗脱效率相当。从生产便利考虑,确定95%乙醇作为洗脱溶剂。当95%乙醇用量达到200ml,即为树脂重量的20倍,相当吸附药材重量的13.3倍时,大部分被吸附成分已洗脱出来:继续洗涤,虽可以最终达到完全洗脱,但从生产考虑,无实际意义。因此,洗脱剂95%乙醇的用量是相当吸附药材量的14倍,即树脂每吸附1g药材,就需用14ml 95%乙醇来洗脱。
另外,药效学试验表明,水洗部分和10%乙醇解吸部分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无退热作用。而95%乙醇解吸部分则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由此证明,大孔树脂的确起到一定纯化作用,本工艺也是合理的。
表17 不同浓度乙醇对解吸效果的影响(一)
表18 不同浓度乙醇对解吸效果的影响(二)
3.重复试验
同样比例取药材3份,每份约100g,分别每次以4倍于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提取1.5小时,提取4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g/ml的稠浸膏,加水至0.5g生药/ml转溶,过滤,滤液(约0.5g生药/ml)通过D101树脂柱(流出液皂苷反应呈阳性),以约14倍蒸馏水洗涤树脂,再用14倍药材重量95%乙醇解吸,解吸液减压浓缩至干,称重,测定皂苷、黄酮的含量。以上述优选条件考察总皂苷、总黄酮的产率:结果见表19:
表19 优选工艺条件重复试验结果
a从药材计黄酮产率(%)=黄酮总量/药材量×100%
b从药材计皂苷产率(%)=皂苷总量/药材量×100%
以上结果显示,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实验例3 本发明胶囊制剂辅料及其用量的筛选
以外观性状和崩解性为指标,试验考察了三种辅料--淀粉、糊精、β环糊精不同用量及不同混合用量比例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如表20所示的11个小样处方。
表20 辅料品种及用量试验
按上表的处方量称取药物及辅料,研磨混匀,过80目筛,装0号胶囊。将胶囊置于温度为40℃湿度为75%RH的条件下,分别在0天和14天时取出胶囊,观察内容物的外观性状:同时测定胶囊的崩解时限。试验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表示不结块;**:“×”表示2小时内药物不能完全通过筛网。
结论:结果表明糊精用量达到40%时胶囊的崩解时限能达到要求,内容物外观性状良好,不结块,若糊精用量为50%,60%时则辅料用量太大。故确定本发明硬胶囊剂所用辅料优选为糊精,用量为40%,即9号处方。
实验例4 本发明胶囊剂(柴芩克感清热胶囊)中试生产研究
按照技术方案所述的工艺条件和方法,进行六批中试生产,并进行各项数据检测。其结果见表22:
表22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中试生产结果
表中显示,中试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稳定.整个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容易,仅使用水和乙醇,乙醇又可回收反复利用;采用树脂法去除杂质效果好,损失少,树脂再生简便,可反复使用.因此本发明制备工艺完全适合于工业生产.
实验例5 本发明胶囊剂(柴芩克感清热胶囊)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1.线性关系
取黄芩苷对照品4mg,于2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20、40、60、80、100于1ml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分别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技术方案所述色谱条件测定。以黄芩苷的微克数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其回归方程为Y=46659+3188167x r=0.9996
黄芩苷含量测定在0.002-2.0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2.稳定性试验
吸取适量供试品溶液,按技术方案所述测定法操作,每隔60分钟重复测其峰面积,结果见表23:
表23 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在8小时之内样品稳定。
3.精密度试验
准确吸取等量对照品溶液,按技术方案所述测定法操作,重复测其含量,结果见表24:
表24 精密度试验结果
4.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技术方案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法操作,结果如下见表25:
表25 重复性试验结果
5.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即将已知含量的柴芩克感清热胶囊样品若干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黄芩苷对照品,按技术方案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法操作,计算结果见表26:
表26 回收率试验结果
平均回收率96.92% RSD%=0.98
6.样品的测定
按技术方案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法操作测定三批样品。以黄芩苷为对照品,用外标法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7:
表27 三批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
表28 三批样品的提取率
中国药典黄芩项下规定黄芩苷不得少于9.0%。
用最低提取率(见表28)进行计算,本发明胶囊每粒含黄芩苷为46.87mg(780×9.0%×66.77%=46.87mg)。
根据以上测定结果表明,为了保证安全用药,保证产品质量,本标准规定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0mg。
实验例6 本发明胶囊(柴芩克感胶囊以下简称柴克胶囊)的解热作用研究(一)对正常动物体温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柴芩克感胶囊三种不同剂量组),先测量正常体温(一般36.6-38.3℃)两次,间隔30min,选择体温正常者,口服灌胃给以各组药物,于给药后1、2、3、4、5、6h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见表29、30:
体温升高值=给药后体温-给药前体温
实验结果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对正常动物体温无明显影响,与蒸馏水组比较无差异(P>0.05);阳性对照药解热止痛片在给药后1~3小时可明显降低正常动物体温,与蒸馏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二)对发热动物体温的影响
1.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作用
选用体重150~190g大鼠,先测量正常体温。选用体温合格者,在背部皮下注射10%酵母混悬液5ml/Kg,待体温上升后选择升温显著者(0.8℃以上)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待试药、对照药等,给药后0.5、1、2、3、4、5h测体温一次,记录体温变化,以观察柴芩克感清热胶囊的解热作用。结果见表31、32。
2.对EPs所致发热家兔体温的作用
选用体重约2Kg的健康家兔提前禁食10h,待安静后用肛表(末端涂少许凡士林)插入肛门内5cm,选用体温在38.5~39.6℃的家兔供实验用.口服给予待试药、对照药等,30min后耳缘静脉注射EPs 3ml/Kg,于注射后0.5、1、1.5、2、3、4、5h测体温一次,记录体温变化,以观察柴芩克感清热胶囊的解热作用。结果见表33、34。
3.试验结果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可以降低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以大剂量作用最为明显,每个时间点与蒸馏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蒸馏水组与阳性对照药组在给药后第5小时出现体温反弹现象,给药各组均未见此现象,体温持续稳定下降.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可以降低Eps所致发热家兔的体温。在预实验中我们证明,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EP后,体温在1~1.5h达高峰,在此时间段中给药各组均使家兔体温降低,并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上述结果提示,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实验例7 本发明胶囊对正常小鼠的抗炎作用研究
1.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取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口服给以待试药及对照药,连续三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35min每只鼠腹部皮下注射5mg%组胺液(0.1ml/10g),随即尾静脉注射0.5%Evans Blue液(0.1ml/10g),20min后处死小鼠,剪下腹部皮肤根据色度作半定量评定,再将皮肤浸泡于丙酮:盐水为7∶3的液体5ml中,72h后取出离心1000转15min,取上清液测吸光度OD600nm,比较组间差异,判定药物的抗炎作用。见表35。
表35 对组胺所致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2。
由实验结果可知,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可以抑制组胺所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中剂量组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取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口服给以受试药、对照药,连续三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将4%巴豆油(0.4ml巴豆油+7.6ml乙醚+2ml无水乙醇)50ul滴于小鼠右耳片上,左耳为自身对照。4h后将小鼠脱颈椎致死,剪下两耳并打下圆耳片(直径9mm),电子天平称重,抗炎作用强度以{(右耳重-左耳重)/左耳重}作为肿胀率(%)表示,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肿胀率的差异。见表36。
表36 对巴豆油所致小耳肿胀的抑制作用(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2。
由实验结果可知,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可以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大剂量组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有作用趋势。
以上结果提示该药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实验例8 本发明胶囊对正常小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1.醋酸扭体法
取小鼠随机分为5组,口服给以待试药及对照药,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ml/10g。记录给予醋酸后10分钟内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和反应潜伏期。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见下表。
表37 给药3天对正常小鼠扭体次数及潜伏期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n=12。
2.热板法试验
取小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前先测定每只小鼠痛阈值,然后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于给药30分和90分钟时分测每只小鼠痛阈,以后连续给药7天。分别于第3,5天时给药后30分测每只小鼠痛阈,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观测指标以小鼠放入热板至第1次舔后足时间为痛阈时间。热板温度为55±0.5℃。实验结果见表38-41。
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痛阈-给药前痛阈)/给药前痛阈]×100%
表38 一次经药后对正常小鼠痛阈值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n=12.
表39 一次给药后对正常小鼠痛阈提高百分率(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 **P<0.01.n=12.
表40 给药7天对正常小鼠痛阈值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2。
表41 给药7天对正常小鼠痛阈提高百分率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2。
3.结果
醋酸扭体试验结果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具有延长小鼠痛阈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的作用,其中大剂量组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作用优于阳性药银翘解毒颗粒。
小鼠热板法结果显示,一次给药后30分即有明显镇痛作用,可持续90分钟。连续给药后5天各药痛阈值均大于对照组。但是由于样本误差较大,除大剂量外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结果提示柴芩克感胶囊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实验例9 本发明胶囊抗病毒作用研究
一、试验主要步骤
稀释病毒:
用肉汤将流感病毒稀释成2个LD50/0.05ml,置冰水浴中备用。
2)感染小鼠:
选14-16g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于乙醚轻度麻醉下滴鼻感染(小鼠用乙醚麻醉,使其头部仰起,用注射针头插入鼻腔,缓慢滴入流感病毒接种物),用0.25ml注射器每只小鼠接种50ul。
3)药物防治:
于病毒感染前一天开始口饲给药,每天两次,每次0.5ml,至感染后3天,共给药4天。同时设病毒、药物、阳性药和正常对照组等,观察14天,逐日记录动物发病症状和死亡数。
4)结果计算:
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
二.结果
表42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率的影响(X±S)
X2检验,与病毒对照组相比,*P<0.05。
三.结论
小鼠搞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可以改善感染动物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以大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实验例10 本发明胶囊抗菌作用研究
(一)体内抗菌实验
试验按如下步骤进行:
1)稀释菌液: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肉汤过夜培养物作系列稀释(10-1,10-2,10-3……),取每稀释液0.05ml腹腔注射于小鼠,引起小鼠全部死亡的最低细菌量(稀释度)为最小致死量(MLD),选取引起80-90%小鼠死亡的的细菌液备用。
2)感染小鼠:
选18-22g健康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腹腔注射经预试实验测得LD80-90稀释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感染各组小鼠,每鼠注射0.5ml。
3)药物防治:
于感染接种前1h,感染接种后6h,12h给药一次,每次0.5ml。同时设细菌、药物、阳性药和正常对照组等,观察7天,逐日记录动物发病症状和死亡数。
4)结果计算: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结果见表43。
表43 对小鼠抗菌作用的影响(X±S)
X2检验,与细菌对照组相比,*P<0.05。
小鼠体内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可以改善感染动物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经大剂量组表现为明显,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二)体外抗菌实验
实验菌株为147株实验室保存标准菌株和近两年北京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化脓链球菌16株、无乳链球菌3株、粪肠球菌16株、大肠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6株、肺炎克雷白杆菌14株、阴沟肠杆菌8株、产气肠杆菌7株和醋酸钙不动杆菌8株,质控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按照1999NCCLS标准,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和Denlay多点接种器进行药敏实验,药物MH肉汤二倍稀释成各种所需浓度,分别加适量到平皿中,MH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定量加入含药液平皿内混匀,柴芩克感清热胶囊(提取物)的终浓度为0.78,1.56,3.12……50和75mg/ml,CPZ的终浓度为0.03,0.06,0.125……128μg/ml,化脓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培养基内含5%脱纤维的羊血,平皿内培养基凝固后用多点接种器接种实验菌(105cfu/点),置35℃恒温培养18小时(化脓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置5%CO2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无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最小的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44。
表44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及其对147株临床分离菌的MIC测定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提取物),及其对照药头孢哌酮对147株临床分离菌的MIC测定结果见表44,头孢哌酮对质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MIC值分别为1、0.5、和8μg/ml,均在NCCLS规定范围内。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提取物)对金葡菌、表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强,MIC50和MIC90,分别为12.5和25mg/ml、6.25和25mg/ml,头孢哌酮对金葡菌和表葡菌的MIC50均为2μg/ml。
柴芩克感清热胶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强,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对大肠杆菌的MlC50和MIC90分别为25和50mg/ml,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均为25mg/ml,对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的MIC50和MIC90均分别为12.5和25mg/ml,对醋酸钙不动杆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12.5mg/ml,产气肠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25和75mg/ml。
实验例11 本发明胶囊增强免疫作用研究
一、试验
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取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连续口服给药7天。用10%BS-RPMI 1640培养液制备5×106cell/ml小鼠脾细胞悬液,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5ug/mlConA100ul,再加入100ul细胞悬液,对照组用10%BS-RPMI 1640培养液100ul加细胞悬液100ul.置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66h,取出加入20ulMTT继续培养4h,测定OD570nm·。
2.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粒廓清试验
取18-22g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给药组,连续口服给药三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05ml/10g体重,注射后2min、20min用寂量取血管分别从眶后静脉丛取血20ul溶于2ml0.1%Na2CO3溶液中摇匀,置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40nm下比色,测定光密度(OD)。按下式计算廓清指数K。
K=logOD1-logOD2/t2-t1
OD1、OD2为不同时间所取血样的光密度,t2-t1为取两血时间差。
二、结果
表45 对正常小鼠细胞史疫功能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0。
表46 对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X±S)
与蒸馏水组相比,*P<0.05,**P<0.01。n=12。
三、结论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具有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作用。以大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碳粒廓清试验表明,柴芩克感清热胶囊能明显提高K值,与蒸馏水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增强作用。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所述的效果。
实施例1: 本发明片剂
取柴胡500g、黄芩400g、葛根400g、甘草300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
实施例2: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975g、黄芩780g、葛根780g、甘草585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 本发明丸剂
取柴胡375g、黄芩500g、葛根300g、甘草375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丸剂。
实施例4: 本发明颗粒剂
取柴胡625g、黄芩300g、葛根500g、甘草225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滴丸
取柴胡975g、黄芩780g、葛根780g、甘草585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滴丸。
实施例6: 本发明口服液体制剂
取柴胡750g、黄芩1000g、葛根600g、甘草750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口服液体制剂。
实施例7: 本发明糖浆剂
取柴胡1250g、黄芩600g、葛根1000g、甘草550g,按常规制备步骤和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糖浆剂。
实施例8: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975g、黄芩780g、葛根780g、甘草585g,以上四味,用13L(4倍量)70%乙醇加热提取4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相当于50倍树脂重量的体积份的水(简称50倍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相当于14倍药材重量的体积份的95%乙醇(简称14倍药材量的95%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156g糊精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390g,装胶囊,得到胶囊1000粒(0.39g/粒)。
最小有效剂量为51.429mg/kg/day,按照平均体重50公斤计算,日服用量为2.571g/d/人,分三次服用,每次为857毫克,每次3~4粒。
实施例9: 本发明胶囊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鉴别:
A.取实施例8制备的胶囊内容物1.2g,加甲醇10ml,浸泡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g,加甲醇50ml,置80℃水浴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乙醇溶液,60℃加热全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及黄色荧光斑点。
B.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A项下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C.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A项下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6∶0.4∶0.4∶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mol/L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实施例8制备的胶囊内容物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70%乙醇约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出,放冷,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
实施例10: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500g、黄芩400g、葛根400g、甘草300g,以上四味,用3倍量90%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50倍(v/w)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14倍(v/w)药材量70%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适量淀粉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装胶囊,得到胶囊,0.39g/粒。
取上述制备的本发明胶囊剂,按实施例8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100∶0.05∶100);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
实施例11: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375g、黄芩500g、葛根300g、甘草375g,以上四味,用7倍量30%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50倍(v/w)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14倍(v/w)药材量95%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适量β-环糊精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装胶囊,得到胶囊,0.39g/粒。
取上述制备的本发明胶囊剂,按实施例8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8∶52∶0.1);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
实施例12: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625g、黄芩300g、葛根500g、甘草225g,以上四味,用5倍量60%乙醇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50倍(v/w)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10倍(v/w)药材量70%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适量淀粉、β-环糊精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装胶囊,0.39g/粒。
取上述制备的本发明胶囊剂,按实施例8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水-0.05mol/L磷酸水溶液(43∶57∶0.1);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
实施例13: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750g、黄芩1000g、葛根600g、甘草750g,以上四味,用4倍量80%乙醇加热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50倍(v/w)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14倍(v/w)药材量70%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适量淀粉、糊精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装胶囊,得到胶囊,0.39g/粒。
取上述制备的本发明胶囊剂,按实施例8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醋酸(40∶60);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
实施例14: 本发明胶囊剂
取柴胡1250g、黄芩600g、葛根1000g、甘草450g,以上四味,用6倍量50%乙醇加热提取3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流浸膏,加水制成每1ml含相当于0.5g药材的溶液,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用50倍(v/w)树脂量的水洗涤树脂,弃去水洗液,再用4倍(v/w)药材量的95%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溶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将所得干浸膏与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装胶囊,得到胶囊,0.39g/粒。
取上述制备的本发明胶囊剂,按实施例8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水溶液(25∶75);每粒胶囊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