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1199B - 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1199B
CN104641199B CN201380047886.9A CN201380047886A CN104641199B CN 104641199 B CN104641199 B CN 104641199B CN 201380047886 A CN201380047886 A CN 201380047886A CN 104641199 B CN104641199 B CN 104641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ipe
catc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8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1199A (zh
Inventor
赫伯特·霍夫曼
马丁·卡斯帕
托马斯·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64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1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1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1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conduits; with centrally arranged openings on th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28D9/007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1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 F28F9/0253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e.g. with combined inflow and out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3Condensers made by assembling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1、60、70)。所述冷凝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以及具有用于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26、31、42、52、67)。其中设有多个板片元件,所述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地在所述板片元件之间形成彼此相邻的通道。这些通道的第一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并且这些通道的第二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二流动通道(26、31、42、52、67)。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5、64、73、79)具有用于使蒸汽形式的制冷剂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3、80)以及具有用于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过冷的第二区域(4、81、62)。所述冷凝器还具有用于储存制冷剂的收集器(2)。从所述第一区域(3、80)进入所述第二区域(4、81、62)的制冷剂转移穿过所述收集器(2)。该冷凝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2)通过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区域(3、80)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构成所述收集器(2)的流体入口(12),其中,第二连接元件作为所述收集器(2)的流体出口(6)与所述第二区域(4、81、62)处于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动通道以及具有用于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其中,设有多个板片元件,这些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地在堆叠板片的元件之间形成彼此相邻的通道。
背景技术
在用于机动车辆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回路中,冷凝器被用来使制冷剂冷却到冷凝温度并且紧接着使制冷剂冷凝。通常,冷凝器具有收集器,在该收集器中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制冷剂,以便对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数量波动进行补偿并且实现制冷剂的稳定过冷。
常常是,在收集器中设有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干燥和/或过滤的附加装置。收集器在通常情况下设置在冷凝器上。收集器被已经流经冷凝器的一部分的制冷剂流过。在流过收集器之后,制冷剂被返回到冷凝器中并且在过冷区段中被过冷至低于冷凝温度。
在采用翅片管子结构形式的常规冷凝器中,为此将制冷剂从设置在管子翅片组件侧面的集流管从冷凝器中排出并且输入收集器中。
在被构造成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中,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将收集器作为堆叠板片的元件的附加层附加在冷凝器上的各种可能方案。
此外还已知的是,将制冷剂通过特殊的分配板从被构造成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中排出并且供给到外部收集器,并且使制冷剂经过收集器之后重新返回到冷凝器中。这个方案例如已在申请人的未公布申请DE 10 2010 026 507中公开了。
此外,US 2009/0071189 A1公开了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在该冷凝器中,第一堆叠的板片元件形成第一冷却和冷凝区域并且第二堆叠的板片元件形成过冷区域。第一堆叠与第二堆叠通过壳体隔开,该壳体包含收集器和干燥器。
现有技术装置的缺点是,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收集器和过冷器的集成迄今为止是相当复杂地得以解决。除了复杂结构之外,现有技术的冷凝器的特点是制造费用增加。因此,在冷凝器的使用方面产生使它们的应用变得不吸引人的额外费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该冷凝器适合于使制冷剂冷凝、储存制冷剂以及还使制冷剂过冷,其中,冷凝器的特征是简单的结构和紧凑的结构形式并且可成本低廉地制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得以解决。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动通道以及具有用于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其中,设有多个板片元件,这些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地在板片元件之间形成彼此相邻的通道,其中,这些通道的第一部分被分配给第一流动通道并且这些通道的第二部分被分配给第二流动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具有用于使蒸汽形式的制冷剂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并且具有用于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过冷的第二区域;该冷凝器还具有用于储存制冷剂的收集器,其中,从第一区域进入第二区域的制冷剂转移穿过收集器,其中,收集器通过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一区域处于流体连通,第一连接元件构成收集器的流体入口,其中,第二连接元件作为收集器的流体出口与第二区域处于流体连通。
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的结构可特别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实现。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多个相同的板片元件用于该结构。只有板片堆叠的外部边界板或者在板片堆叠内部中产生诸如使流动通道阻断或者转向之类的附加功能的板片元件才具有不同设计。
将输送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划分成用于使处于其汽相的制冷剂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和用于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过冷的第二区域,使得在冷凝器的末端处出现的始终是完全过冷的制冷剂。
为了使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数量保持恒定并且为了还对制冷剂进行干燥和/或过滤,此外还有利的是将收集器集成到制冷剂回路中。该收集器有利地在一个在制冷剂完全冷凝之后且在制冷剂的收集、干燥和/或过滤之前的位置上被集成到制冷剂的流动通道中。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连接元件被设计成通道并且该通道从第一区域穿过第二区域通向收集器的流体入口,其中,该通道仅仅与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区域处于流体流通。
也有利的是,第二连接元件被设计成通道并且该通道从收集器的流体出口穿过第一区域通向第二区域。
在这里适宜的是,所述通道是管子。
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特征是,第一连接元件或者第二连接元件是管子,该管子通过位于板片元件中的孔穿过多个板片元件。
通过使用管子来将收集器与第一流动通道连接,尽管收集器设置在冷凝器之外,但冷凝器仍可通过主要由相同的板片元件构成的板片堆叠构成。
在这里,所述管子被引导穿过一组彼此相邻的板片元件。在这里,所述管子优选被引导穿过板片元件的孔。所述管子在这里被插入板片堆叠中的深度使得它通向各通道中的被分配给期望流动通道的一个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流动通道中的一个通道。
也可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元件被设计成管子并且该管子从第一区域穿过第二区域通向收集器的流体入口,其中,该管子仅仅与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区域处于流体流通。
为了将收集器集成在对于冷凝器的整个工作过程有利的位置上,特别有利的是,收集器与降温和冷凝区域直接连接。冷凝器的该第一区域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看位于进行过冷的第二区域之前。
为了将所有制冷剂从第一流动通道的该第一区域输送到收集器中,所述管子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该管子穿过第二区域的所有板片元件并且通向第一区域的一个通道。以这种方式,制冷剂被输送从第二区域旁边经过直接进入收集器中。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规定,构成第一流动通道的那些通道能够串联和/或并联被制冷剂流过。
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式通流可以实现特别是在要实现的热传递方面的优点。可以产生这样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制冷剂相对于冷却剂顺流或者逆流地流经第一流动通道。
此外还可以是有利的是,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那些通道能够串联和/或并联地被冷却剂流过。
与第一流动通道的情况相同,可以实现在要获得的热传递方面的优点。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第一和第二流动通道的通流方向,可以实现制冷剂和冷却剂呈逆流的连续通流。
此外,通过影响通流原则可以实现冷凝器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有利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可以规定,第二流动通道的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具有第二管子,该第二管子与第二流动通道的另一通道处于流体连通。
通过第二流动通道与用作流体入口或者流体出口的管子连接可以实现,不仅流体入口而且流体出口也可以被设置在板片堆叠的共同的端部区域上。
此外还有利的是,所述另一通道是第二流动通道的最后通道中的与管子在板片堆叠中的插入侧基本相对的一个通道。
以这种方式实现,制冷剂或者冷却剂流经整个冷凝器或者流经设置在冷凝器中的流动路径,然后制冷剂或者冷却剂通过管子回流再次经过整个冷凝器并且也在板片堆叠的与制冷剂或者冷却剂流入板片堆叠中所处的端部区域相同的端部区域处再次流出。
此外还可优选的是,第二流动通道能够被串联地通流并且第二流动通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设置在板片堆叠的相同端部区域上。
通过将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设置在板片堆叠的相同的端部区域上,可以将冷凝器设计成特别紧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二区域与第三流动通道形成采用堆叠板片结构形式的内部换热器,其中,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能够被制冷剂流过。
第二区域的过冷区段在该实施例中被内部换热器代替。制冷剂的过冷在这里不是通过制冷剂与冷却剂之间的热传递来实现。
通过内部换热器,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冷却再次得到加强,这总体上提高了冷凝器的有效功率。在内部换热器中,在这里制冷剂通常是相对逆流地在两种不同的流动通道中流动。
在这里在两种流动通道中流动的制冷剂在这里从制冷剂回路的不同部分中被供给到内部换热器,由此在两种流动通道之间实现尽可能大的温差。
此外还适宜的是,第一流动通道具有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接在第二区域之后并且用于使制冷剂过冷,其中,第三区域具有用于流体的第三流动通道,其中,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能够至少部分地被设计成换热器,优选是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内部换热器。
将内部换热器设置在进行过冷的第二区域之后,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制冷剂的温度。这以比通过仅仅使用过冷区段或者内部换热器更大的程度使制冷剂过冷。
在这种情况下,冷凝器被构造成,使得在制冷剂被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中,在制冷剂与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传递。在制冷剂在流经收集器之后被过冷的第二区域中,同样在制冷剂与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传递。然后,在第三区域中,在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剂与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传递。
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在这里被引导穿过冷凝器,使得只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被通流并且冷却剂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后被从冷凝器中排出。
板片堆叠的第三区域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通过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第三流动通道可以被制冷剂流过。
根据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规定,第三流动通道能够与第一流动通道无关地被供给制冷剂或者与第二流动通道无关地被供给冷却剂。
独立地向第三流动通道供给制冷剂或者冷却剂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实现第三流动通道与第一流动通道之间的较大温差。特别地是在向第三流动通道供应被附加冷却的流体的情况下。
此外还可优选的是,收集器通过在板片堆叠的一部分中穿过且构成收集器的流体入口的管子仅仅与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区域处于流体连通,以及收集器的流体出口通过另一管子构成,该管子穿过板片堆叠的一部分且仅仅与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二区域处于流体连通。
通过借助于管子将收集器与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和第二区域连接,可以将收集器放置在板片堆叠之外并且同时通过使用多个相同的板片元件实现板片堆叠的简单结构。
所述管子在这里被引导穿过它们应当不与其处于流体连通的板片堆叠区域的板片元件,并且然后通向它们与其处于流体连通的板片堆叠通道中。这样,制冷剂可以有效地向收集器供应来自已经完全被冷凝的第一流动通道区域的制冷剂。
此外,制冷剂还可在流经收集器之后重新被供应到第一流动通道的接在第一区域之后的区域。在这里,所述管子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制冷剂从第一流动通道的通道中的一个通道被排出到收集器中并且紧接着重新被输入到第一流动通道的下一个通道中。第一流动通道的这两个通道在这里仅仅通过收集器相互处于流体连通。
制冷剂从其中被转移出的通道的板片元件的孔为此被封闭成使得不会发生液体直接转移到下一个通道中。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内部换热器的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通过管子构成。
内部换热器通过一根或者两根管子的连接之所以有利,是因为以这种方式可以保持冷凝器的板片堆叠的简单结构。流经内部换热器的第三流动通道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管子有针对性地被输送到第三流动通道的一个通道中并且也有针对性地被从第三流动通道的一个通道中排出。
此外还可优选的是,板片具有带有或者不带翻边的孔,以产生或者阻断相邻通道之间的流体连接。
如果直接相邻的板片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带有翻边的孔,那么流体直接流入板片堆叠的再下一个通道中。因此实现了,在板片堆叠中属于第一流动通道的通道与属于第二流动通道的通道之间的交替得以实现。在这里,可以产生均匀分布,从而接在第一流动通道的一个通道之后总是第二流动通道的一个通道。以这种方法也可以产生与此不同的分布。
此外还有利的是,所述管子被引导穿过板片元件并且与板片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特别是与翻边焊接。
通过将所述管子插入所述孔中并且将所述管子与板片元件且特别是与翻边焊接,实现紧凑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的特点是高强度。有利地,所述管子在这里在唯一的工序中与板片堆叠焊接。
这特别是优化的制造过程方面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还可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元件是管子且第二连接元件是法兰,或者反过来第一连接元件是法兰且第二连接元件是管子。
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的如上面描述的设计,可实现收集器与冷凝器有利地连接。通过法兰在这里特别是可实现特别稳定的连接,而管子可以被用于有针对性地将流体供应到冷凝器中。
根据另一种替代实施方式可以规定,收集器被设计成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过滤和/或干燥。
除了储存的功能之外,收集器有利地还通过适当的干燥装置实现对制冷剂进行干燥的功能以及另外还实现对制冷剂进行过滤。以这种方式可以简单地将过剩的湿气从制冷剂中抽出并且还清除了制冷剂中的污物。这些功能集成到唯一部件中特别是在零件多样性和结构空间利用方面是有利的。
特别有利的是,在第二通道中的第一部分具有多个被相继流过的流动路径,在这些流动路径中流动方向总是交替相反的。
也有利的是,在第二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具有多个被相继流过的流动路径,在这些流动路径中流动方向总是交替相反的。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以及在随后的附图描述中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冷凝器的示意图,该冷凝器具有用于使制冷剂降温的区域和用于使制冷剂过冷的区域,其中,收集器设置在冷凝器下面,
图2示出了如图1的冷凝器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两种流动通道,其中,制冷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并且冷却剂并联地流过冷凝器,
图3示出了如图1和2的冷凝器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两种流动通道,其中制冷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并且冷却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
图4示出了如图1至3的冷凝器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两种流动通道,其中,制冷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并且冷却剂不仅串联地而且并联地流过冷凝器,
图5示出了如图1至4的冷凝器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两种通道,其中,制冷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并且冷却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其中,冷却剂借助于一根管子被输送穿过冷凝器,
图6示出了如图1和2的冷凝器的示意图,其中,用于冷却制冷剂的区域通过内部换热器构成,该示意图示出了两种流动通道,其中,制冷剂串联地流过冷凝器,并且冷却剂并联地流过冷凝器,
图7示出了冷凝器的示意图,其中,接在降温区域之后是过冷区域,接在过冷区域之后是内部换热器,
图8示出了一根管子通向位于冷凝器内部的多个通道中的一个通道的连接位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两根管子通向冷凝器的彼此相邻的通道的连接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随后的附图1至7中示出了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1、60、70的不同实施方式。在这里涉及应用在机动车辆空调设备中的冷凝器1、60、70。所有示出的冷凝器1、60、70由多个板片元件构成,这些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得到板片堆叠11、68、87。
作为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1、60、70的结构的重要优点是,板片元件大部分是相同的,并且只有外部的连接板以及被安装在堆叠中使内部流动通道转向或阻塞的少数几个转向或者阻塞板与板片元件的基本相同的形状不同。这实现了成本低廉和简单的制造。
在图1至7中只通过原理草图示出了冷凝器1、60、70。冷凝器1、60、70的各个子区域,比如降温区域3、80或者过冷区域4、81以及内部换热器区域61、82,在附图中只作为长方体形元件示出。
这些长方体形元件的每一个实际上由多个板片元件构成。这些板片元件被相互堆叠并且通过可以具有翻边的孔的特殊设置形成多个单个通道,这些单个通道基于各个板片元件的设计被联合成要么输送冷却剂要么输送制冷剂的流动通道。
在这里,冷却剂的流动通道以及制冷剂的流动通道总是彼此相邻设置。在简单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用于制冷剂的通道和用于冷却剂的通道以均匀分布的交替顺序设置。同样可设想的是,选择与均匀分布不同的制冷剂通道相对于冷却剂通道的分布。可设想的是,实现冷却剂通道和制冷剂通道之间的比例不等于1:1的交替频率。
冷却剂以及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在图1至7中同样只是示意地示出。长方体形元件的每一个在图中分别只有一次被制冷剂流动通道以及冷却剂流动通道流经。该图示应当只是说明各个冷凝器1、60、70的通流原则并且不具有限制作用。
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64、73、79分别用虚线示出。冷却剂的流动通道26、42、52、67、76分别用实线示出。
在图1至7中示出的制冷剂以及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分别仅仅是个例子并且实际上可以被实施成与在图1至7中所示的方向正好相反。
图1示出了冷凝器1,该冷凝器由降温区域3以及过冷区域4构成。降温区域3用于使制冷剂降温以及使制冷剂冷凝,从汽相转变成液相。为了降温目的,制冷剂被置于与同样流经降温区域3的冷却剂热交换。接在降温区域3下面的是过冷区域4。在该过冷区域4中,完全为液态的制冷剂通过与制冷剂进一步热交换得到进一步冷却。
在冷凝器1下面设有收集器2,该收集器被制冷剂流过。收集器2的功能是对制冷剂进行储存、过滤和干燥。通过将收集器2引入制冷剂回路中可以确保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始终恒定的制冷剂数量,因为收集器2是补偿式贮存器,由此可以对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体积波动进行补偿。
收集器2在其流体入口12处具有管子5,该管子被引导穿过过冷区域4并且在降温区域3中与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处于流体连通。另一方面,收集器2的流体出口6在过冷区域4中与制冷剂的流动通道处于流体连通。以这种方式可确保,制冷剂从降温区域3被全部输送到收集器2中。
在流经收集器2之后,制冷剂被全部回输到过冷区域4中。因此,收集器2是特别是用于制冷剂的从降温区域3进入过冷区域4的流体转移点。
在冷凝器1的板片堆叠11的上端区域设有孔8、9、10。这些孔根据内部流动通道的设计可以是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同样地,在板片堆叠11的下端上示出了孔7,该孔根据内部流动通道的设计同样可以是流体入口或者流体出口。
图2同样示出了冷凝器1,该冷凝器基本上相当于在图1中所示的冷凝器1。除了图1之外,现在在图2中还示出了用于冷却剂和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26。制冷剂通过设置在板片堆叠11的上端区域上的流体入口21流入冷凝器1的降温区域3中。在那里,制冷剂流经由板片元件构成的通道,这些通道属于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
此外,制冷剂在这里还流经设置在各个板片元件之间的孔24。在流过降温区域3之后,制冷剂通过管子5流入收集器2中。在那里,制冷剂流经收集器2以便进行储存、过滤和干燥并且紧接着通过收集器2的流体出口6流入冷凝器1的过冷区域4中。在流经过冷区域4之后,制冷剂通过流体出口23从过冷区域4中流出。
冷却剂通过在冷凝器1的上端区域上的流体入口20流入降温区域3中。与串联地流经各个通道的制冷剂相反,冷却剂并联地流经降温区域3以及过冷区域4的各个通道。为此,冷却剂通过位于冷却剂的流体入口20的近似笔直的假想延长线上的内部孔24从上向下穿过板片堆叠11并且然后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在冷却剂在冷凝器1的整个宽度上流过之后,冷却剂然后通过在板片元件中的多个孔24从下向上通过冷却剂的流体出口22从冷凝器1中流出。
通过冷却剂的流动通道26采用并联通流以及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采用串联通流的实施方式,在冷凝器1中产生制冷剂相对于冷却剂逆流地流动的区域,但是也产生冷却剂相对于制冷剂顺流地流动的区域。
图3示出了与已在图1和2中所示相似的结构。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被设置成与图2类似地经过图3的冷凝器1。与图2不同,图3中的冷却剂现在不再是并联地流过冷凝器1的通道,而是与制冷剂一样串联地流经冷凝器。
为此,冷却剂通过位于冷凝器的下部区域上的流体入口30流入过冷区域4中。在那里,冷却剂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并且通过内部孔24向上流入降温区域3中。在那里,冷却剂同样分散在冷凝器1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向上通过另一内部孔24流入降温区域3的上部区域中并且最后在再次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之后通过流体入口31从冷凝器1中流出。也就是说,冷却剂的流动通道32在图3中与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一样串联地流经在冷凝器1内部中的各个通道。通过在图3中显示的图示,经过整个冷凝器1的制冷剂流相对于冷却剂呈逆流。
图4又示出了与图1至3类似的冷凝器1。制冷剂流动通道25被实施为类似于图2和3。与图2和3不同,现在冷却剂的流动通道42设置在冷凝器1内部,使得不仅产生冷凝器被并联地通流的区域,而且也产生冷凝器被串联地通流的区域。
为此,冷却剂通过流体入口40流入冷凝器1的过冷区域4中。在那里,冷却剂不仅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而且还向上通过内部孔24进入降温区域3中。在降温区域3中,冷却剂同样分散在冷凝器1的整个宽度上。在过冷区域4中的冷却剂流同样通过内部孔24向上流入降温区域3中,在那里,来自过冷区域4和降温区域3的冷却剂流重新汇合。类似地,冷却剂在那里通过另一内部孔24一起流入降温区域3的上部区域中并且在那里又分散在冷凝器1的整个宽度上并且最后通过冷却剂的流体出口41从冷凝器1中流出。
以这种方式,冷凝器1部分并联地且部分串联地被冷却剂流过。这产生冷却剂与制冷剂逆流地流动的区域,以及冷却剂与制冷剂顺流地流动的区域。
图5同样示出了与图1至4的实施方式相似的冷凝器1。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又被实施成相对于图2至4没有变化。与前面的附图不同,现在,冷却剂仅仅是串联地被输送经过冷凝器1并且在冷凝器上通过设置在冷凝器的一个端部区域上的流体入口50和流体出口51被输入和排出。
但是冷却剂不是如在前面的附图中那样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而是通过与流体入口50连接的管子53通过在板片元件中的孔54被向下输送到冷凝器1的过冷区域4中。在过冷区域4中冷却剂才离开管子53并且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
在冷凝器1的相对侧上,冷却剂又是通过内部孔24向上流入降温区域3中,在那里,冷却剂再次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然后,冷却剂通过另一内部孔24流入降温区段的上部区域中并且也在那里分散在冷凝器1的宽度上,然后通过冷却剂的流体出口51从冷凝器1中流出。
因此,冷却剂全部串联地流经冷凝器1的各区域。因此,在流动通道52中流动的冷却剂相对于在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在任何时候都是逆流地流动。
图6示出了冷凝器60,该冷凝器与图1至5的冷凝器1不同,现在在上部区域中具有降温区域3和设置在降温区域下面的内部换热器61,该内部换热器代替了图2至5的过冷区域4。制冷剂的流动通道25与图2至5类似地被引导经过冷凝器60。
冷却剂通过在冷凝器60的板片堆叠68的上侧上的流体入口65流入冷凝器60中。在那里,冷却剂通过内部孔24在低处分散在降温区域3上并且在那里紧接着分散在冷凝器60的宽度上,然后冷却剂向上通过孔24和流体出口66又从冷凝器60中流出。
在图6中,降温区域3并联地被冷却剂流过。降温区域3还串联地被经过冷却剂通道25的制冷剂流过,由此产生制冷剂与冷却剂之间的顺流区域和逆流区域。
形成内部换热器的区域61不被冷却剂流过。而是内部换热器61具有第三流动通道64,该第三流动通道同样被制冷剂流过。为此,制冷剂通过流体入口62流入内部换热器61中并且在那里分散在冷凝器60的宽度上,然后制冷剂通过流体出口63从冷凝器60中流出。在内部换热器61中,在流动通道64中的制冷剂以及在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相对呈逆流。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两种流动通道64、25之间的更佳的热传递。
流经内部换热器61的流动通道64的制冷剂与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一样来自相同的制冷剂回路。流动通道64中的制冷剂与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温度。由于目的在于使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在内部换热器61内进一步冷却,流动通道64中的制冷剂具有较低温度,由此可以从流动通道25中的制冷剂进一步提取热量。
在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在图1至5中所示的冷凝器1具有过冷区域3的实施方式的替代实施方式。在这里产生第一温度水平的制冷剂与第二温度水平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传递,来代替作为通过冷却剂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传递实现的过冷。
现在图7示出了冷凝器70,该冷凝器由板片堆叠87构成。在这里,冷凝器70是图1至6的实施例的组合。接在上部的降温区域80下面的是过冷区域81。接在过冷区域81下面的是内部换热器82。
冷凝器70的由降温区域80和过冷区域81构成的上部区域以已在图2中针对冷却剂所示的通流相应地被冷却剂流过。为此,冷却剂通过流体入口74流入降温区域80中并且在那里通过内部孔沿着冷凝器70的深度分散直到进入过冷区域81中。冷却剂然后在冷凝器70的宽度上均匀地流过冷凝器70,然后冷却剂在相对端部上通过内部孔向上流动并且通过流体出口75从冷凝器70中流出。冷却剂在它的流动通道76中全部并联地流经冷凝器70。
制冷剂通过流体入口71流入降温区域80中并且串联地流经降温区域80。制冷剂然后从降温区域80经过在过冷区域81和内部换热器82中穿过的管子84直接流入收集器2中。制冷剂从收集器2经过管子83回流到过冷区域81中并且在那里分散在冷凝器70的宽度上。紧接着制冷剂通过内部孔从过冷区域81流入位于过冷区域下面的内部换热器82并且同样串联地流经内部换热器82的各个通道,然后制冷剂从内部换热器82通过流体出口72从冷凝器70中流出。
内部换热器82还被制冷剂流过。为此,制冷剂通过可以被设计成管子85的流体入口77流入内部换热器82中。在那里,制冷剂分散在内部换热器82的宽度上并且通过内部孔流入内部换热器82的上部区域中。在那里,制冷剂同样又分散在冷凝器70的宽度上并且最后通过从内部换热器82的下部区域中穿过的管子86从冷凝器70中流出。管子86因此也构成制冷剂的流动通道79的流体出口78。
在图1至7中所示的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的位置分别是示例性的。与此不同的定位,比如在冷凝器的侧面,与将流体入口或者出口设置在冷凝器的中间区域中一样也是可设想的。更确切地说,图1至7应当示出了这样的实施例,它们说明将制冷剂流和冷却剂流不仅按照顺流原则而且也可以按照逆流原则输送经过冷凝器1、60、70的各个区域是可行的。因此产生对于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的设置的不同优点。根据所规定的冷凝器1、60、70的应用领域,可以对冷凝器1、60、70的板片堆叠11、68、87进行相应的内部设计。
此外,冷凝器1、60、70可以选择性地由降温区域3、80、过冷区域4、81和内部换热器61、82的组合产生。在这里,根据应用目的可以制定最优配置,所有这些最优配置遵循由各个板片元件构成的简单结构原则并且因此在它们的结构上是非常灵活的。
在图1至7中所示的管子同样可以成本低廉地制造并且在最简单情况下被插入板片堆叠11、68、87中并且在这里穿过板片元件的内部孔。有利地,这是在制造过程的较早阶段中进行,从而板片元件与各根管子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被焊接。在这里,所述管子特别是与具有翻边的孔焊接。
图8示出了连接元件的剖视图,通过该连接元件例如可以将收集器2分别与在图1至6中的冷凝器1、60的下部区域连接。为此,该连接元件具有管子90,该管子在流体入口93和流体出口94之间形成流动通道96。该管子90在图1至6中相当于将收集器2与降温区域3的下面部分连接的管子5。同时,收集器2通过在流体入口91与流体出口92之间形成的流动通道97与过冷区域4或者内部换热器61处于流体连通。
在图8中所示的连接元件的主要功能是,将制冷剂从冷凝器1、60内的不同通道中从降温区域3中排出并且紧接着又供给到设置在降温区域3下面的过冷区域4或者内部换热器61。
在这里,管子90如已经描述的那样穿过冷凝器1、60的板片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板片元件。冷凝器在图8中通过附图标记95标出。可看出的特别是,流动通道97完全包围管子90地延伸。
图9示出了另一替代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特别是可以用在与图7相符的设置中。在这里,第一管子100与第二管子101平行设置。管子100形成在流体入口102与流体出口103之间延伸的流动通道106。类似地,管子101形成在流体入口104与流体出口105之间延伸的流动通道107。冷凝器在图9中用附图标记108标出。
图9的连接元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流体从冷凝器1、60、70、108的一个区域排出并且供给到收集器2。这通过较长管子101进行。从收集器2进入冷凝器1、60、70、108的流体返回通过较短管子100进行。通过管子100、101的长度进而通过由此产生的流体出口103、105的不同高度,可以将流体相对于冷凝器1、60、70、108来看在不同高度上从冷凝器1、60、70、108中排出并且重新供给到冷凝器。
根据流动方向,在图8和9中所示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也分别可以相反设置。

Claims (9)

1.一种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动通道以及具有用于冷却剂的第二流动通道,其中,设有多个板片元件,所述板片元件相互堆叠地在所述板片元件之间形成彼此相邻的通道,其中,这些彼此相邻的通道的第一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并且这些彼此相邻的通道的第二部分被分配给所述第二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具有用于使蒸汽形式的制冷剂降温并冷凝的第一区域以及具有用于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过冷的第二区域;所述冷凝器还具有用于储存制冷剂的收集器,其中,从所述第一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制冷剂转移穿过所述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通过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区域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为构成所述收集器的流体入口的第一管子(84),其中,构成为第二管子(83)的第二连接元件作为所述收集器的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流体连通,所述收集器通过在所述板片元件堆叠的一部分中穿过的第一管子(84)仅仅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所述第一区域处于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收集器通过在所述板片元件堆叠的一部分中穿过的第二管子(83)仅仅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具有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接在所述第二区域之后并且用于使所述制冷剂过冷,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具有用于流体的第三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第三流动通道至少部分地被设计成采用堆叠板片的结构形式的内部换热器,所述内部换热器具有构成为所述内部换热器的流体入口的第三管子(85)和构成所述内部换热器的流体出口的第四管子(86),所述第三管子(85)和第四管子(86)与所述第三流动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流体入口或者流体出口具有第五管子(53),该第五管子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第一通道处于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第一通道是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最后通道中的与所述第五管子在板片元件堆叠中的插入侧基本相对的一个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能够被串联地通流并且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板片元件堆叠的相同的端部区域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动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无关地被供给制冷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元件具有带有或者不带翻边的孔,以产生或阻断相邻通道之间的流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管子被引导穿过位于所述板片元件中的孔并且与所述板片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焊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管子被引导穿过位于所述板片元件中的孔并且与所述板片元件的所述翻边焊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被设计成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过滤和/或干燥。
CN201380047886.9A 2012-09-21 2013-09-02 冷凝器 Active CN104641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7090.1 2012-09-21
DE102012217090.1A DE102012217090A1 (de) 2012-09-21 2012-09-21 Kondensator
PCT/EP2013/068092 WO2014044520A1 (de) 2012-09-21 2013-09-02 Kondens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1199A CN104641199A (zh) 2015-05-20
CN104641199B true CN104641199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08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886.9A Active CN104641199B (zh) 2012-09-21 2013-09-02 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0658B2 (zh)
EP (1) EP2909563B1 (zh)
KR (1) KR20150060779A (zh)
CN (1) CN104641199B (zh)
DE (1) DE102012217090A1 (zh)
WO (1) WO20140445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0183B1 (fr) * 2012-12-21 2018-09-1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ndenseur avec reserve de fluide frigorigene pour circuit de climatisation
DE102016001607A1 (de) 2015-05-01 2016-11-0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üssigkeit-zu-Kältemittel-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selben
FR3059400A1 (fr) * 2016-11-25 2018-06-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ntre un fluide refrigerant et un liquide caloporteur
CN109000389B (zh) * 2017-11-03 2021-07-27 株式会社电装 冷凝器及具备该冷凝器的制冷系统
CN107883616A (zh) * 2017-11-29 2018-04-06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过冷式水冷冷凝器
EP3765800A1 (en) * 2018-03-13 2021-01-20 Carrier Corporation Condenser architecture with multiple segments
EP3572753B1 (en) * 2018-05-24 2020-12-16 Valeo Autosystemy SP. Z.O.O. Heat exchanger
EP3572754B1 (en) * 2018-05-24 2020-12-16 Valeo Autosystemy SP. Z.O.O. Heat exchanger
CN108731307A (zh) * 2018-07-04 2018-11-02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式冷凝器
JP2020016379A (ja) * 2018-07-25 2020-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US11965700B2 (en) 2018-11-27 2024-04-2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multiple fluid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9953A (zh) * 2009-09-30 2012-08-15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增强集成度的汽车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5417B1 (en) * 1998-10-19 2005-08-30 Ebara Corporation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for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machine
FR2846733B1 (fr) 2002-10-31 2006-09-15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Condenseur, notamment pour un circuit de cimatisa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circuit comprenant ce condenseur
FR2924490A1 (fr) * 2007-11-29 2009-06-0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ndenseur pour circuit de climatisation avec partie de sous-refroidissement
FR2947041B1 (fr) * 2009-06-23 2011-05-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ndenseur avec reserve de fluide frigorigene pour circuit de climatisation
DE102010026507A1 (de) * 2010-07-07 2012-01-12 Behr Gmbh & Co. Kg Kältemittelkondensatormodul
JP5960955B2 (ja) * 2010-12-03 2016-08-02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Hyundai Motor Company 車両用コンデンサ
DE102011008429A1 (de) * 2011-01-12 2012-07-12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Wärmeübertragung für ein Fahrzeug
US9239193B2 (en) * 2011-02-17 2016-01-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tegral receiver and sub-cooler
US8899062B2 (en) * 2011-02-17 2014-12-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late-typ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for a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DE102011005177A1 (de) * 2011-03-07 2012-09-13 Behr Gmbh & Co. Kg Kondensator
KR101316859B1 (ko) * 2011-12-08 2013-10-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컨덴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9953A (zh) * 2009-09-30 2012-08-15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增强集成度的汽车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9563A1 (de) 2015-08-26
US20160161160A1 (en) 2016-06-09
KR20150060779A (ko) 2015-06-03
DE102012217090A1 (de) 2014-03-27
US10060658B2 (en) 2018-08-28
CN104641199A (zh) 2015-05-20
EP2909563B1 (de) 2018-08-15
WO2014044520A1 (de)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1199B (zh) 冷凝器
CN106091482A (zh) 液体到制冷剂换热器及操作该液体到制冷剂换热器的方法
CN103162474B (zh) 用于车辆的冷凝器
CN103256759B (zh) 热交换器
CN104620064B (zh) 冷凝器
JP4202928B2 (ja) 一体式熱交換器を有する浸水式蒸発器
CN103959004B (zh) 热交换器
CN105121992B (zh) 用于过冷的开口
CN103822406B (zh) 具有低压降分配管的热泵热交换器
CN103542620B (zh) 蒸发器和调节空气的方法
CN101978229A (zh) 冷凝器
CN106123403A (zh)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US10088204B2 (en) Condenser
CN103267390B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JP4254015B2 (ja) 熱交換器
CN206037370U (zh) 除湿装置
JPH10176874A (ja) 熱交換器
CN101600932A (zh) 改善冷凝水排出的多通道热交换器
JP6341099B2 (ja) 冷媒蒸発器
CN107074071A (zh) 车辆用空调的制冷循环
CN104596344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回水箱
JPWO201504627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5658866B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JP5998854B2 (ja) 冷媒蒸発器
CN106152614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