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1181A - 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41181A CN104641181A CN201380048442.7A CN201380048442A CN104641181A CN 104641181 A CN104641181 A CN 104641181A CN 201380048442 A CN201380048442 A CN 201380048442A CN 104641181 A CN104641181 A CN 104641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ous metal
- metal bodies
- damping device
- humidification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24F6/1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using nozz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2006/04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with a water pum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25—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8—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8—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6/1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heated electrical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15—Duct humidifi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41—Pad retaining means in humidifiers and air conditio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能够抑制在加湿构件的下部生成粘膜、积垢和水滴的架桥、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该加湿装置具备:作为一个以上的加湿构件的多孔金属体(5),该多孔金属体(5)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部(15);风扇(9),该风扇向多孔金属体(5)送风;以及供水部件(供给配管(1)、供给部(2)和喷嘴(3)),该供水部件向多孔金属体(5)供给水;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设置了由突起或角构成的前端部(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对于占地面积在3000[m2]以上的商业设施或办公楼等特定建筑物,根据所谓的建筑卫生管理法(关于确保建筑物的卫生环境的法律),规定了作为空气环境的管理标准值,应当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7[℃]~28[℃]、以及将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其中,随着空气调节器的普及,室内温度比较容易地得到管理。但是,很难说相对湿度得到充分的管理,特别是冬季的加湿量不足已然成为问题。
作为以往的室内加湿方法,有汽化式、蒸汽式和水喷雾式等。其中,汽化式是如下方法:通过向具有吸水性能的过滤器通风而使过滤器所含有的水分与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水分从过滤器蒸发,进行室内的加湿。另外,蒸汽式是如下方法:通过向对蓄水槽内的水加热的加热部件通电而使水分蒸发,从而进行室内的加湿。然后,水喷雾式是如下方法:通过对水分加压来使其微细化,该微细化了的水分与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室内的加湿。
作为以往的利用了汽化式加湿方法的加湿装置,提出了如下装置:在上部腔和下部腔之间,以配置有适当的通风间隙的方式垂直地平行竖立设置了大量板状含水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各含水部件的上缘嵌装在狭缝内,该狭缝设置于上部腔的底板并在两侧形成有小孔,各含水部件的下缘保持在设置于下部腔的槽中。另外,记载了作为含水部件使用多孔金属、烧结金属、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等集结材料和其他的多孔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305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加湿装置中,当嵌在腔的槽中的板状含水部件即加湿构件的下端部分有水积存时,容易生长细菌、霉菌。存在如下问题:当细菌、霉菌生长时,会形成粘膜,形成的粘膜会散发臭气物质,从而污染吹出口的空气。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形成的粘膜、积垢会堵塞构成加湿构件的多孔金属体的孔、或在加湿构件彼此的间隙发生水滴积存的称为架桥的现象,从而空气的流通恶化,热交换效率下降,加湿性能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能够抑制在加湿构件的下部生成粘膜、积垢以及水滴的架桥,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具备: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的加湿构件;向上述加湿构件送风的送风部件;以及向上述加湿构件供给水的供水部件;在上述加湿构件的下端部,形成有由突起或角构成的突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水在加湿构件的下部积存。因此,能够抑制加湿构件的下部的细菌、霉菌等的生长以及水滴的架桥的生成,从而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来观察的多孔金属体5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由金属纤维构成的加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加湿装置的比较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多孔金属体5的间隙形成了水滴的架桥303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来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了根据安托万方程推导出的水的蒸汽压的温度相关性的特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的其他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的传感器21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下部支承件8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2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来观察的多孔金属体5的结构图。
图24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10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非由以下所示附图的方式限定。此外,在各图中,对同一或对应的结构标记同一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具备:供给配管1,该供给配管1用于向加湿空间供给加湿水;供给部2,该供给部2积存从供给配管1输送的加湿水;喷嘴3,该喷嘴3将该供给部2内的加湿水做为水滴301向下方供给;以及多孔金属体5,该多孔金属体5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并保持被供给的加湿水,作为加湿构件。另外,加湿装置具备: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及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该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及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支承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下部支承件8,该下部支承件8支承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风扇9,该风扇9作为用于使空气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送风部件;以及排水盘11,该排水盘11用于接收从多孔金属体5渗出的水滴302并向外部排出。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及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安装在壳体12,该壳体12在内部收纳供给部2和喷嘴3。另外,下部支承件8在加湿装置的面前侧(图1的纸面左侧)和里侧(图1的纸面右侧)与收纳排水盘11的壳体13接合(没有在图1中图示)。在风扇9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吹出加湿后的空气的吹出口10。
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有时会将图1的纸面左侧称为空气流动的上游侧或面前侧,将图1的纸面右侧称为空气流动的下游侧或里侧。
供给配管1、供给部2和喷嘴3是用于向多孔金属体5供给加湿水的供水部件。该供水部件向多孔金属体5进行的加湿水的供给,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来控制。
喷嘴3设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正上部,是使从供给配管1输送来的加湿水滴下并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的部件。喷嘴3为中空形状,其外形和内径根据多孔金属体5的大小来选择即可。另外,喷嘴3的前端形状可以是三棱锥形状、圆管形状或四方管形状等中的任意一种形状,但在此优选的形状是前端为三棱锥形状、出口的孔径为0.5[mm]。前端为锐角时,水滴的断水性好。虽然尽可能优选锐角,但若使锐角过小,则操作会变难而在强度方面也会变弱,所以作为锐角的角度,优选10度~45度的范围。另外若喷嘴3的出口孔径过大,则水会供给过量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若孔径过小,则喷嘴3容易被混入水中的颗粒、积垢堵塞,所以作为孔径,优选0.3[mm]~0.7[mm]的范围。另外,喷嘴3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钨、钛、银或铜等金属,或者采用特氟龙(Teflon)(注册商标)、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但喷嘴3的材料并不限定于这些。
另外,喷嘴3的数量能够根据多孔金属体5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来设定,与多孔金属体5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情况相比,在多孔金属体5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要增加喷嘴3的数量。例如,若多孔金属体5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在60[mm]以下,则喷嘴3只要1个即可,而超过60[mm]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多个喷嘴3。
喷嘴3向多孔金属体5供给的加湿水的量需要比实际加湿所使用的水量多,但水量过多也只是造成浪费,所以优选控制在适宜的量。例如若使多孔金属体5的加湿性能为2000[mL/h/m2]、使多孔金属体5的尺寸为200[mm]×50[mm]、使多孔金属体5的里外都能够加湿,则每片多孔金属体5的加湿量为40[mL/h],因此优选在该加湿量的1.5倍~5倍的60[mL/h]~200[mL/h]的范围内将加湿水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
以加湿空间的加湿为目的的情况下,加湿水可以使用纯水、自来水、软水或硬水中的任何一种,但为了减少由积垢导致的多孔金属体5空隙堵塞,优选含有钙离子或镁离子的矿物质成分少的加湿水。这是因为:当使用矿物质成分多的加湿水时,溶液中的离子成分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而生成固态物质,可能会使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堵塞。因此,也可以采用已使用阳离子及阴离子用的离子交换膜等除去了离子成分的加湿水。
(多孔金属体的结构)
多孔金属体5是由多孔金属构成的,该多孔金属具有具备多个空隙的三维网格构造,本实施方式1的多孔金属体5大致为平板形状。多孔金属体5的平板面与空气流动大致平行且以大致铅垂方向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孔金属体5是五边形。更详细地说,多孔金属体5的上端部分是水平的,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设置有由朝向下方突出的角形状构成的前端部16。前端部16相当于本发明的突部。在本实施方式1中,前端部16设置成:角的前端位于多孔金属体5的进深方向的中心。另外,前端部16的内角的值称为角度θ1。通过设置这样的前端部16,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从上向下平滑地变小。
此外,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直线性的倾斜,也可以是例如圆弧状。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来观察的多孔金属体5的结构图。在图2中,仅图示了多孔金属体5、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和下部支承件8。本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设有多个多孔金属体5,多个多孔金属体5是以其平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隙设置的。
此外,多孔金属体5的平板面不是必须以铅垂方向设置,例如也可以使平板面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设置多孔金属体5。
另外,不是必须使多个多孔金属体5的平板面相互平行,例如也可以使一部分多孔金属体5倾斜地设置。
如图2所示,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相当于本发明的加湿构件支承件,相对于壳体12、13支承多孔金属体5。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也发挥保持多个多孔金属体5的间隔固定不变的作用。在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分别切出用于嵌入多孔金属体5的一部分的槽。
此外,在图2中是使多孔金属体5的片数为5片,但多孔金属体5的片数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1片以上的任意片数。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材料可以是任意材料,但优选构成为与多孔金属体5一体化而没有间隙。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多孔金属体5的三维网格构造。如图3所示,多孔金属体5为三维网格构造,是与海绵等树脂泡沫一样的构造。多孔金属体5是由金属部14以及形成在金属部14中的大量空隙部15形成的。
多孔金属体5一般来说是作为过滤器、催化剂载体以及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等用途使用的,能够利用公知方法来制造。例如,向含有作为多孔金属的原料的金属粉末和溶剂的浆料中导入泡沫(气泡),然后使该浆料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之后进行烧结,由此能够制造多孔金属体。或者,使含有作为多孔金属的原料的金属粉末、会通过高温烧制而分解消失的粘结剂树脂以及溶剂的浆料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之后,进行脱脂和烧结,也能够制造多孔金属体。
该多孔金属体5的气孔率和平均微孔孔径比多孔陶瓷的大。由此,抑制加湿水含有的杂质在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15中导致的气孔堵塞。另外,由于多孔金属体5具有毛细管力,所以通过该毛细管力,不需要泵等驱动部就能够将来自供给部2的水滴301高效地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的内部。
另外,构成多孔金属体5的金属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金属种类,可以列举有例如钛、铜、铝或镍等金属,金、银或铂等贵金属,或者,镍合金或钴合金等合金。它们能够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钛不易受到腐蚀的影响,能够长时间保持多孔金属体5的形状并稳定地进行加湿,所以是最优选的金属种类。另外,作为多孔金属的制造所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水。另外,作为多孔金属的制造所使用的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对于烧结温度也没有特别限定,按照使用的材料酌情调整即可。
另外,也可以在以树脂为材料形成的多孔体上涂敷金属的粉末来作为多孔金属体5使用。
另外,从增大加湿水的保持量以及防止吸水性能劣化的角度来看,优选在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层实施亲水化处理。该亲水化处理的方法的种类并不限定,可以实施例如用亲水化树脂进行涂敷的亲水化处理、或者利用电晕放电、大气压等离子体进行的亲水化处理。下面,说明多孔金属体5的亲水化处理的一个例子。
(亲水化处理方法)
将亲水化的材料涂敷于多孔金属体5的具体方法的一个例子如下所示。在400℃、30分钟的条件下对多孔金属体5进行大气氧化处理,并且以提高表面的耐腐蚀性为目的进行了磷酸铬酸盐处理之后,使多孔金属体5在硅酸钠水溶液100[mg/L]中浸渍10分钟,并在80℃、5小时的条件下干燥,从而在表面形成二氧化硅的涂层膜。
涂层的膜厚度优选在0.01[μm]~10[μm]的范围,若使膜过厚,则会堵塞泡沫部分的微孔,因此不优选。相反地,若是膜过薄,则随着时间的经过,膜会剥离,导致表面的亲水性降低而含水能力降低,因此不优选。
作为亲水类的材料,可以采用硅烷偶联剂或二氧化钛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来代替二氧化硅。另外也可以是有机类高分子树脂,可以采用例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纤维素、或环氧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由于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光滑能够使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所以可以进行消除表面凹凸的处理。在此情况下,优选对有机类高分子树脂的膜进行层叠。通过进行以上的处理,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亲水化,发挥迅速地向多孔金属体5吸水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实施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作为涂敷处理的预处理。由此,能够强化涂层膜和金属泡沫的粘接力,提高时间耐久性。
多孔金属体5在制成了厚度为0.5[mm]以上2[mm]以下的片状的多孔金属之后,切割成所期望的形状并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状即可。该加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利用例如线切割、激光切割、冲压、切削、手工切割或折弯等各种方法来进行。
多孔金属体5的气孔率优选在60[%]~90[%],由此,充分确保多孔金属体5的吸水量,并且,适度地保持多孔金属体5的强度。另外,多孔金属体5的微孔孔径优选在50[μm]~600[μm],由此,保持多孔金属体5的强度,抑制由杂质导致的空隙部15的气孔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由多孔金属体5构成加湿构件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金属纤维作为加湿构件,来代替多孔金属体5。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由金属纤维构成的加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所示的加湿构件形成为φ0.1mm左右的大量金属纤维4复杂地缠绕的结构。在相互缠绕的金属纤维4彼此之间,形成多个空隙部,在该空隙部保持水。金属纤维4的材料与多孔金属体5一样可以是任何材料,能够采用例如钛、铜、铝或镍等金属,金、银或铂等贵金属,或者,镍合金或钴合金等合金。也可以将这样的金属纤维加工成与图1所示的多孔金属体5一样的形状来构成加湿构件。
(加湿装置的工作)
下面,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工作。本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选择性地进行加湿运转。
首先,说明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
从供给配管1供给的水积存在供给部2,积存在供给部2的水作为加湿水向喷嘴3输送。输送到喷嘴3的加湿水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方朝向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从喷嘴3的前端作为水滴301滴下。由此,加湿水被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利用多孔金属体5所具有的毛细管力和加湿水的重力,加湿水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15,均匀地扩散到整个多孔金属体5,从而多孔金属体5保持一定量的水。
当风扇9工作时,空气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图1的纸面左侧)朝向下游侧(图1的纸面右侧)流动(图1的箭头200),通过多孔金属体5,被风扇9所吸引(图1的箭头201)而向加湿装置的外部输送(图1的箭头202)。保持在多孔金属体5的水,通过与由于风扇9的工作而流动的空气的气液接触而蒸发散失,从而加湿空气。
未使用于加湿的多孔金属体5内的剩余的水,由于重力而汇集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的前端部16,从前端部16漏出并向下方滴下。从多孔金属体5漏出的水被排水盘11承接,并排出到加湿装置的外部。
通过这样的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能够将加湿了的空气供给到作为加湿对象的空间。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干燥运转。
加湿装置在进行了规定时间的加湿之后,进行停止从喷嘴3滴水且风扇9仍以原状态在一定时间之内送风的干燥运转。通过该干燥运转来使多孔金属体5干燥,由此抑制多孔金属体5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当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生长时,多孔金属体5会变得不卫生,当再次进行加湿运转时,微生物、霉菌的孢子可能会混入空气中,因此不优选。此外,在干燥运转中,可以直接吹送空气,也可以吹送通过未图示的加热器等加热部件加热了的暖风。吹暖风更能够缩短干燥时间,但由于加热需要能源,所以根据作为目标的设计来选择其中一种。
关于干燥运转的频率,优选由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来确定。例如考虑到大肠杆菌只要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就会在1天时间内大量繁殖,则优选在1天的加湿运转结束了之后,进行干燥运转。但,若使多孔金属体5干燥的频率高,则水中的积垢会析出而使加湿性能降低,所以优选为对细菌、霉菌的生长速度以及自来水的硬度酌情考虑后再确定干燥运转的频率。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如上述结构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剩余的水从前端部16排出。因此,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不易积存水滴,所以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
在此,图5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作用的比较结构例。图5是表示加湿装置的比较例的图,不同于本实施方式1,多孔金属体5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如图5所示,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是水平的,沿着多孔金属体5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整个下端部,都容易积存水。因此,在干燥运转中干燥多孔金属体5的运转时间需要加长,从而产生能量的浪费。另外,在水滴302由于干燥时间不足而残存在多孔金属体5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粘膜,因此容易发生吹出口10处的臭气、以及微生物或霉菌的孢子向加湿空气的混入。
另外,当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有水积存时,可能会在多个多孔金属体5彼此的间隙发生水滴连接的称为架桥的现象。在此,图6表示在多孔金属体5的间隙形成了水滴的架桥303的状态。当形成如图6所示的水滴的架桥303时,不仅会成为粘膜产生的温床,还会因为在该部分空气不通过而导致多孔金属体5的加湿性能的降低。
这样,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水的排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容易生长,另外,容易发生加湿性能的降低。
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1这样地,不使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水平,而是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设置由向下方突出的角构成的前端部16,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的水高效地排出。通过这样将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的水高效地排出,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并更长时间地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此外,下部支承件8并不是支承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分,而是优选构成为如图1所示地支承下游侧的侧壁部分。假设下部支承件8构成为支承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情况下,水容易在下部支承件8和多孔金属体5的接合部分堆积,可能会促进粘膜的生成。但是,通过使下部支承件8支承多孔金属体5的相对于下端部更上方的侧壁部分,能够得到水不易在下部支承件8和多孔金属体5的接合部分堆积的效果。
另外,对于前端部16的角度θ1,若角度θ1过大,则使水不堆积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效果变差,若角度θ1过小,则多孔金属体5的加工变得困难并且强度也变弱。因此,前端部16的角度θ1优选是对水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堆积程度、多孔金属体5的加工、以及前端部16的强度进行考虑而选择的适当的角度,优选30度~150度的范围。
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使前端部16为角状(三角形状)的例子,但前端部1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是使前端部16为向下方突出的矩形的突起状。更详细地说,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表面的进深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阶梯状地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由该突起部分构成了前端部16。前端部16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相对于该前端部16更上侧的多孔金属体5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这样使前端部16的形状为突起状,也能够使水汇集在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从而将多孔金属体5的剩余的水高效地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多孔金属体5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此外,若构成前端部16的突起的宽度(进深方向的宽度)变大,则排水的效果变差,若突起的宽度变小,则多孔金属体5的加工变得困难并且在强度方面也会变弱。因此,作为构成前端部16的突起的宽度(进深方向的宽度),存在适当的宽度,优选2[mm]~10[mm]的范围。另外,构成前端部16的突起的形状除了棱柱状之外,也可以是圆柱状、圆锥状、截头圆锥状等。
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使多孔金属体5构成为五边形、并使该五边形的角部中的一个为前端部16的例子,但也可以如图8这样地构成。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湿装置的多孔金属体5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以沿进深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长方形状的多孔金属体5,使长方形的下侧的两个角中的一个角相对于另一个角位于下侧。然后,使位于下侧的角部分为前端部16。因此,多孔金属体5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越向下部越小。这样使长方形状的多孔金属体5的角部分为前端部16,也与图1和图7的结构例一样,能够高效地排出多孔金属体5的水。因此,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实施方式2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将前端部16设在了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中心。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9所示,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之中的空气流动的上游部(图9的纸面左侧),设置了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16。在本实施方式2的例子中,多孔金属体5的下表面从前端部16朝向进深方向,向上方倾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2的多孔金属体5之上,设置了作为上部加湿构件的上部多孔金属体17。
图10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来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上部多孔金属体17构成为覆盖所有多个多孔金属体5的上端。另外,通过从上部多孔金属体17的上部施加载荷,从而使上部多孔金属体17紧贴多孔金属体5。该上部多孔金属体17并不承担加湿空气的作用,而是发挥用于向多孔金属体5传递水的缓冲件的作用。即,从喷嘴3滴下的水,一旦被上部多孔金属体17吸收并遍布整个上部多孔金属体17之后,会从上部多孔金属体17的下部传递到多孔金属体5。
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的工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一样。
在此,加湿运转时,空气在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部分(图9的纸面左侧)向下游侧部分(图9的纸面右侧)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加湿,所以相对于位于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部分的空气,位于下游侧部分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变高。因为加湿能力与蒸汽压成比例,所以当空气中的湿度高时,加湿性能降低。即,当从水均匀地浸透多孔金属体5的状态起进行加湿运转时,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的水开始先使用于加湿,所以可以看到残存在上游侧部分的水相对地变少、残存在下游侧部分的水变多的现象。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考虑到该现象,将前端部16设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部分。由此,水会容易聚集在前端部16及其上部,从而水被较多地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部分。因此,能够减小加湿运转中的整个多孔金属体5的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2中,水一旦被吸到上部多孔金属体17,就会经由上部多孔金属体17流通到多孔金属体5,所以能够减少水在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的不均匀性。
此外,在图9中,对于所有的多孔金属体5,都是在上游侧设置了前端部16,但也可以按例如“上游侧-中央部-上游侧-中央部-上游侧”、“上游侧-下游侧-上游侧-下游侧-上游侧”的方式在交错的位置设置前端部16,使邻接的多孔金属体5彼此的前端部16在进深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另外,也可以对所有的多孔金属体5都在上游侧设置前端部16,并且使各多孔金属体5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使前端部16高低交错。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图6所示的架桥303的产生。
干燥运转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2的效果)
通过如以上结构这样地在多孔金属体5设置了前端部16,与实施方式1一样,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水高效地排出。因此,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将前端部16设在了多孔金属体5中的送风方向上游侧,所以能够抑制多孔金属体5中的水分分布的不均匀。因此,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水分高效地利用于加湿运转,从而能够提高加湿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设置了紧贴在多个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并覆盖它们的上部多孔金属体17,将从供给部2供给的水经由上部多孔金属体17供给到各多孔金属体5。因此,能够抑制多孔金属体5内的水分分布的不均匀,从而能够高效地加湿。
实施方式3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加湿装置。
本实施方式3的加湿装置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一样。但是,本实施方式3的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由导热性好的材料构成,另外与壳体12、13无间隙地接合。作为导热性好的材料,能够采用钛、铜、铝或镍等金属,金、银或铂等贵金属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3的多孔金属体5和壳体12、13也以导热性好的金属作为材料。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导热性等于或高于多孔金属体5的导热性。
图11是表示根据安托万方程导出的水的蒸汽压的温度相关性的特性图。
安托万方程用以下的式(1)表示。
[数1]
在此,p是蒸汽压。另外,A、B、C是与物质和温度的单位相关的安托万常数,当在水的情况下使p的单位为mmHg、T的单位为摄氏度时,A=8.0275,B=1705.62,C=231.41。
如图11所示,可知蒸汽压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蒸汽压越高。因为蒸汽压与加湿能力成比例,所以通过提高多孔金属体5的温度,能够提高加湿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加湿所产生的蒸发潜热,导致多孔金属体5的温度降低。因为当多孔金属体5的温度降低时加湿能力会降低,所以从多孔金属体5迅速地排出由于蒸发潜热而产生的冷能,对于加湿性能的维持是很有效的。
因此,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可以采用多孔金属体5和金属纤维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加湿构件,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根据以下的理由,优选采用多孔金属体5作为加湿构件。若对图3所示的多孔金属体5和图4所示的金属纤维进行比较,则图4的金属纤维彼此的接点是点、接触面积小,与此相对地,图3的多孔金属体5的金属彼此实际上是几乎成一体的。由于这样的接触面积的差异,在两者之间导热性能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即,相对于多孔金属体5,金属纤维的导热性能低下,加湿性能也低下。因此,优选采用多孔金属体5作为加湿构件。
加湿装置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3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3中,采用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构成的多孔金属体5作为加湿构件,并且由具有与多孔金属体5相同或比多孔金属体5好的导热性的金属构件或陶瓷构成了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另外,使多孔金属体5与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以及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与壳体12和壳体13分别无间隙地接合而一体化。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将由蒸发潜热而产生于多孔金属体5的冷能高效地向外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并且在干燥运转中,由于与加湿运转一样地能够将蒸发潜热高效地向外部排出,所以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的水的干燥,缩短干燥运转的时间。通过这样高效地干燥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水,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实施方式4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在图12中,区别于上述的图9的不同点是,将作为加热构件的加热器18设置在壳体12。该加热器18用于加热多孔金属体5。加热器18只要是发热部件即可,例如可以是镍铬电热丝,也可以是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热泵、珀尔帖元件等。作为设置位置,因为尽量靠近多孔金属体5的位置导热好,所以优选为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或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的附近。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利用由加热器18产生的热来加热多孔金属体5。
本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在干燥运转中,对加热器18施加电压来加热多孔金属体5,从而使干燥运转高效化。除此之外的加湿装置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4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4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3一样,采用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构成的多孔金属体5作为加湿构件,并且由具有与多孔金属体5相同或比多孔金属体5好的导热性的金属构件或陶瓷构成了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另外,使多孔金属体5与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以及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与壳体12及壳体13分别无间隙地接合而一体化。通过这样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一样,能够将由蒸发潜热而产生于多孔金属体5的冷能高效地向外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壳体12设置加热器18,在干燥运转中通过加热器18来加热多孔金属体5。因此,在干燥运转中,也能够与加湿运转一样将蒸发潜热高效地向外部排出,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的水的干燥,从而能够缩短干燥运转的时间。通过这样将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水高效地干燥,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此外,虽然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设有加热器18的例子,但除此之外也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的其他的结构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以铝等为材料的散热片19安装于壳体12,以代替加热器18。多孔金属体5的热会经由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或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壳体12,传导到壳体12。这样设置散热片19,也能够得到与设有加热器18的情况一样的效果。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将包括用于使该加湿装置工作的电路零件等在内的基板电路设置在与多孔金属体5之间传导热的位置,以代替加热器18。由于基板电路在工作时会发热,所以在例如与加热器18相同的位置上设置了基板电路的情况下,基板电路的热会经由壳体12、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传导到多孔金属体5,从而能够得到与设有加热器18的情况一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将加热多孔金属体5的加热部件(加热器18或基板电路)和将从多孔金属体5传导的热散出的散热部件(散热片19)设置在壳体12的例子,但加热部件和散热部件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壳体12。只要是能够发挥上述的加热部件和散热部件的功能的位置,就能够在任意的位置设置加热部件和散热部件。
实施方式5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
本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在干燥运转中,使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风速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风速上升。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在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设置有风挡20。风挡20是用于改变朝向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流路的构件。如图14所示,风挡20构成为:在减小了流路截面面积的状态下,优先使空气流通到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的附近。水滴302由于表面张力而附着在前端部16,但通过施加超过表面张力的外力,能够强制性地使水滴飞散。另外,通过利用风挡20减小流路截面面积,能够加快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风速,所以残存在前端部16的水滴302的干燥也会变快,多孔金属体5的干燥时间变短。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的工作。在加湿运转中,风挡20被控制成使得朝向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流路截面面积处于最大。加湿运转中的除此之外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另外,在干燥运转中,风挡20如图14所示地对流向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流路节流,并且控制该空气优先流通到前端部16的附近。干燥运转中的除此之外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5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5,由于使在干燥运转中通过多孔金属体5附近的空气的风速比加湿运转中的空气的风速快,所以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一样的效果之外,也能够在干燥运转中高效地进行多孔金属体5的干燥。因此,能够缩短干燥运转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在干燥运转中使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优先流通空气。因此,能够高效地使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干燥。因此,能够抑制前端部16处的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设置风挡20来作为使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风速上升的部件的例子,但也可以增大干燥运转中的风扇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来代替风挡20或者在此基础上追加。由于这样设置也能够加快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气的风速,所以能够缩短干燥运转的时间。
实施方式6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
图15是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5所示,在壳体13,在与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相向的位置,设置有传感器21,作为用于检测前端部16有无水滴302的水分检测部件。传感器21是以例如光散射方式为原理来探测检测区域内有无水滴302的装置。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的传感器21的图。如图16所示,传感器21具备:作为发光的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22;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信号的光电倍增管23;向LED22供电的电源24;放大光电倍增管23的输出的放大电路25;以及根据放大电路25的输出来判别有无水滴302的判别部件26。LED22所发出的光的波长并没有特别限定,从紫外线到红外线都可以使用。另外,光源并不限定于LED,也可以采用发光的其他构件作为光源。另外,判别部件26是由例如能够判别放大电路25的输出和预先设定的阀值的大小的电路零件构成的。判别部件26的判别结果输入到未图示的加湿装置的控制装置。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6的加湿装置的工作。
在干燥运转中,当在由LED22发出的光的光路上存在水滴302时,来自LED22的光发生散射,散射光的一部分照射到光电倍增管23。因为照射到光电倍增管23的光会产生电动势,所以在放大电路25中会升压到一定电压,并输入到判别部件26。判别部件26根据预先设定的电压的阀值与输入的值的大小,判别有无水滴302,并将判别结果输入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判别为存在水滴302的情况下,继续干燥运转,在判别为不存在水滴302的情况下,停止干燥运转。
此外,也可以不在判别部件26根据设定的阀值来判别有无水滴302,而是与放大电路25的输出对应地控制风扇9的转速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6中,示出了采用光散射方式的传感器21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检测湿度的传感器,以代替这样的传感器21。在采用检测湿度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与光散射方式的传感器21一样,可以根据检测出的湿度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阀值的大小来判别有无水滴302,也可以与放大电路25的输出对应地控制风扇9的转速的大小。
此外,加湿运转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6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6中,利用传感器21检测出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附近有无水滴302,根据该检测结果实施干燥运转。由于在水滴302残存在前端部16的期间内能够继续干燥运转,所以能够抑制多孔金属体5处的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另外,由于只要残存在前端部16的水滴302消失就能够停止干燥运转,所以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干燥运转而实现节能化。
实施方式7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
(加湿装置的结构)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除了图1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导体电极27和电源28。该导体电极27以与多孔金属体5之间设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该电源28对该导体电极27施加电压。另外,在多孔金属体5安装有接地部29。
导体电极27是用于在与多孔金属体5之间的空间(间隙)形成电场的部件。导体电极27需要具有导电性,以便在与多孔金属体5之间的空间形成电场,作为导体电极27的材料,优选例如金属、金属合金或导电性树脂等。另外,导体电极27只要电阻低即可,从通用性和加工性的角度来看,优选铝、铜或不锈钢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导体电极27的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按照要制造的加湿装置的尺寸酌情调整即可。
电源28连接到导体电极27,对该导体电极27施加电压。通过电源28对导体电极27施加电压,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空间形成电场。
在此,多孔金属体5为了进行加湿,可以采用如下的任何一种结构:如图17所示地将多孔金属体5接地到接地部29、对设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相向部的导体电极27施加直流负极性电压,或者对多孔金属体5施加直流正极性电压、使设置在相向部的导体电极27接地(未图示)。但是,在对含水的多孔金属体5施加直流正极性电压的情况下,因为存在由于电腐蚀而使多孔金属体5劣化的可能性,所以更为优选如图17所示地使多孔金属体5接地、对设置在相向部的导体电极27施加直流负极性电压。
另外,作为电源28对导体电极27施加的电压值,在施加直流负极性电压的情况下,优选施加-10[kV]以上-4[kV]以下的电压。这是因为:若施加电压大于-4[kV]小于0[kV],则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小而无法将水从多孔金属体5中拉出;另一方面,若施加电压小于-10[kV](即,施加电压的绝对值大于10[kV]),则电源28的载荷变大而绝缘设计变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的工作的说明中如下所述,由于要防止在加湿装置中发生放电,所以优选将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设定为小于作为气体的绝缘破坏电场强度的30[kV/cm]。这是因为若通过电源28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形成30[kV/cm]的电场强度,则存在如下问题: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会发生火花放电而造成多孔金属体5的短寿命化,以及由于发热而导致无效耗电量增大。
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空间的间隙长度优选在3[mm]以上20[mm]以下。这是因为:在间隙长度小于3[mm]的情况下,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的空间狭窄,所以风扇9送风的压力损失变大,风扇9的电力载荷变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若间隙长度比20[mm]长,则达不到从多孔金属体5将水拉出所用的足够的电场强度,所以存在加湿能力下降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7的多孔金属体5,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作为接地电极的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设置具有吸水性并且朝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16。前端部16在本实施方式7中,相对于导体电极27位于下侧位置。
此外,前端部16的形状只要是水滴302容易滴下的形状即可,可以是例如图7、图8所示的形状,也可以如图9所示地在多孔金属体5的进深方向的端部设置前端部16。
另外,只要用具有吸水性的材料构成前端部16即可,前端部16可以是由与多孔金属体5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于多孔金属体5的材料构成的。
(加湿装置的工作)
下面,参照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7的加湿装置的工作。
首先,说明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
从供给配管1供给的水积存到供给部2,积存在供给部2的水作为加湿水被向喷嘴3输送。输送到喷嘴3的加湿水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方,朝向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从喷嘴3的前端作为水滴301滴下。由此,加湿水被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利用多孔金属体5所具有的毛细管力和加湿水的重力,加湿水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15,均匀地扩散到整个多孔金属体5,从而多孔金属体5保持一定量的水。
此时,当通过电源28对与多孔金属体5以相向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的导体电极27施加电压时,在大地接地的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会形成电场,电荷移动到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附近。移动到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附近的电荷使存在于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15的水感应带电,感应带电了的水利用由电场产生的库仑力,沿着朝向导体电极27的方向形成三棱锥形状的泰勒锥。该泰勒锥通过感应带电了的水从电场受到的库仑力与表面张力的平衡而保持成三棱锥形状。提高由电源28施加在导体电极27的输入电压的值,使电场强度增加,当库仑力超过形成泰勒锥的水的表面张力时,从多孔金属体5拉出的泰勒锥会以雾状向空间喷出,并由于瑞利(Rayleigh)分裂而微粒化成数十[nm]尺寸。但是,在本实施方式7中,通过电源28控制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电场强度以免发生放电现象,由此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上的水会保持在泰勒锥的状态,。
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层的水以及被电场从多孔金属体5拉出的泰勒锥,通过与被处理气体进行气液接触而蒸发散失,从而加湿加湿空间,该被处理气体是通过设置在由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构成的加湿部的上游部或下游部的风扇9吹送的空气。此外,由风扇9吹送被处理气体的送风方向与形成于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空间的电场方向垂直。
另外,由于通过使电源28施加在导体电极27的电压上升、增加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电场强度来促进泰勒锥的形成,所以与被处理气体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能够增加加湿性能。
在多孔金属体5的水的蒸发散失量比来自供给部2的加湿水的供给量少的情况下,多孔金属体5所含有的未使用于加湿的剩余水会利用重力汇集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的前端部16,从前端部16漏出并向下方滴下。从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漏出的水被排水盘11承接,并向加湿装置的外部排出。
(实施方式7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7,在多孔金属体5和导体电极27之间形成电场,从多孔金属体5拉出泰勒锥。因此,除了多孔金属体5的表面层的水的蒸发散失之外,也能够通过泰勒锥的蒸发散失来进行加湿对象空间的加湿。因此,能够提高加湿性能。
另外,在多孔金属体5的水的蒸发散失量比来自供给部2的加湿水的供给量少的情况下,剩余水会到达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形成水滴并滴落到排水盘11而排出。此时,若水滴302和导体电极27的空间距离过短,则可能会发生异常放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7中,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设置前端部16,从该前端部16使剩余水作为水滴302向排水盘11滴下。而且,使导体电极27相对于前端部16配置在上侧。因此,能够扩大水滴302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能够抑制水滴302和导体电极27之间的异常放电。
另外,由于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的水从前端部16高效地排出,所以能够抑制多孔金属体5的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7中,示出了由多孔金属体5或金属纤维4构成加湿构件的例子,但也可以由多孔陶瓷构成加湿构件。在上述实施方式7中,通过由具有导电性的多孔陶瓷构成加湿构件,能够在该加湿构件和导体电极27之间形成电场。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7所示的结构能够相互组合使用。特别是,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所例示的多孔金属体5和前端部16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
实施方式8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8的加湿装置。
(加湿装置的结构)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示出了侧面的概略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8中,区别于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1和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9的不同点是,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端部分的形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如图1或图9所示,形成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边全部是水平的,下表面是水平面。另一方面,在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图18和图19中,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不是水平的,而是倾斜的。形成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边全部是直线状的,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是平坦的倾斜面。由于形成了这样的下表面,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形成为下侧的水平截面面积相对于上侧的水平截面面积变小,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端部是朝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将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端部的突形状称为前端部31。
另外,如图20所示,与多孔金属体5相接的下部支承件8的上边8a是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形成上坡的直线状的边。并且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与其正交的方向倾斜。
与多孔金属体5不同,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都不是多孔体,而是作为例如树脂成型品或金属成型品提供的部件。在加湿运转时,水从多孔金属体5或上部多孔金属体17向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传递,并且水在其表面扩散。流过了树脂或金属制的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表面的水,沿着它们的倾斜的下表面向下方流动,并从前端部31滴落。另外,从多孔金属体5传递到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的水、以及从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滴落到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的水,沿着下部支承件8的倾斜的上边8a和上表面流下。
在图18、图19所示的例子中,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的下表面是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形成下坡的倾斜面,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的下表面是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形成上坡的倾斜面,任一个的下表面都是越靠近多孔金属体5越向下。因此,在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和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的表面流动并从前端部31滴下的水,被配置在多孔金属体5之下的排水盘11承接。另外,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是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形成上坡的倾斜面,从下部支承件8的前端部31滴下的水滴304也被排水盘11承接。
此外,对于多孔金属体5,能够采用实施方式1、2所示的结构,即通过构成为下部的水平截面面积从上侧朝向下侧呈阶梯状或平滑地变小而形成前端部16。
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和干燥运转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8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8中,并非使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端部分为水平,而是使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为倾斜面,并在它们的下端部设置了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31。因此,流到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水会利用重力而汇集到前端部31并滴下,因此能够高效地排水。通过这样将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的水高效地排出,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而更长时间地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8中,由于使与多孔金属体5相接的下部支承件8的上边8a倾斜,所以从多孔金属体5传递到下部支承件8的上部的水会顺利地沿着上边8a向下流动,从而能够将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高效地排出。通过这样将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高效地排出,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而更长时间地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8中,使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能够使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的水顺利地朝向该上表面的最低部分(角部分)流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8中,由于使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倾斜方向一致,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容易聚集在前端部31,从而能够将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高效地排出。
此外,也可以不使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所有下表面为倾斜面来设置前端部31,而是例如仅使水流下最多的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为倾斜面来设置前端部31。
另外,前端部31的形状可以与设置在实施方式1的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一样采用角状(三角形状),也可以与图7的前端部16一样采用矩形的突起状。
另外,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倾斜方向,以及下部支承件8的上边8a和上表面的倾斜方向,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可以在空气的流动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或这两个方向上倾斜。
实施方式9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8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9的加湿装置。
(加湿装置的结构)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图,示出了侧面的概略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9中,不同于实施方式8的是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和上部的形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8中,如图18所示,形成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边全部是直线,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是平坦的倾斜面,而本实施方式9的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是朝向上方凹进、弯曲成圆弧状的倾斜面。如图21所示,形成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边的从侧面看的形状是圆弧状。如图20、图21所示,在下部支承件8的最下部,形成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形状的前端部3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8中,与多孔金属体5相接的下部支承件8的上边8a是直线状的,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倾斜面。但是,本实施方式9的上边8a弯曲成圆弧状,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也是弯曲成圆弧状的倾斜面。
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和干燥运转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9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9中,使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倾斜面,在下部支承件8的最下部设置了突出形状的前端部31。因此,从多孔金属体5扩散到下部支承件8并流过下部支承件8的水会聚集到前端部31,作为水滴304滴下。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8一样,能够将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的水高效地排出,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而更长时间地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9中,由于使与多孔金属体5相接的下部支承件8的上边8a形成为圆弧状地倾斜,所以从多孔金属体5传递到下部支承件8的上部的水会顺利地沿着上边8a向下流动,从而能够将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高效地排出。通过这样将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水高效地排出,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而更长时间地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9中,由于使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倾斜面,所以能够使附着在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的水顺利地流向该上表面的最低部分(角部分)。
此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9所示的下部支承件8一样,使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和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的下表面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倾斜面。
另外,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和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8所示的由平坦的一个面构成的倾斜面、或实施方式9所示的弯曲的倾斜面。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下部支承件8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是由接连的多个平坦的面构成的,在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31。除了这样的形状之外,只要是下部支承件8的下部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则下部支承件8的下表面的形状并不限定。这对于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和上部下游侧支承件7的上表面、以及下部支承件8的上表面也是一样的。
实施方式10
以区别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10的加湿装置。
图2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加湿装置的上游侧观察的多孔金属体5的结构图。在图23中,仅图示了多孔金属体5、上部上游侧支承件6和下部支承件8。在本实施方式10的加湿装置,设置有多个多孔金属体5,多个多孔金属体5是以其平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隙竖立设置的。在图23的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设置有前端部16。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10的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呈现为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来观察、越向下方宽度越窄的前端变细的形状,多孔金属体5的正面剖面大致构成为铅笔状。因此,多孔金属体5的前端部16的下侧的水平截面面积相对于上侧的水平截面面积变小。
多孔金属体5的从侧方来观察时的形状可以与图5一样是矩形形状,但优选如图1所示地形成为下侧的宽度相对上侧狭窄的突出形状的前端部16。另外,此情况的前端部16的形状可以是图7所示的矩形的突起状或图9所示的从侧面看呈三角形的突起状,也可以如图8所示地使侧面看呈矩形状的多孔金属体5倾斜设置。
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和干燥运转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一样。
(实施方式10的效果)
在如以上结构这样的本实施方式10中,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16,使该前端部16的形状为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正面侧)来观察、在宽度方向上变窄的前端变细的形状。因此,多孔金属体5的剩余水会聚集在前端部16,从前端部16漏出并向下方滴下,所以能够将下端部的水高效地排出。因此,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维持初始状态的加湿性能。
实施方式11
在本实施方式11中,参照附图说明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加湿装置的结构)
图24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100的结构图。图24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0使用加湿装置进行加湿运转,并且在加湿运转的同时或者独立地进行制冷制热运转。此外,图24所示的加湿装置与实施方式1~10所示的加湿装置有一部分结构的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对与实施方式1~10所示的结构对应的部件标记同一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在构成空气调节器100的外廓的壳体35中,设置加湿装置。在壳体35的内部,设置有供给部2、喷嘴3、多孔金属体5、风扇9、以及排水盘11。在图24的例子中,风扇9配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上游侧,但不限定于该配置,风扇9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10一样配置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游侧。在空气调节器100的壳体35内,在风扇9和多孔金属体5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33。另外,在作为空气流入壳体35的入口的吸入口34,设置有收集尘埃垃圾的过滤器32。
被加热或冷却的制冷剂在热交换器33流动,在热交换器33的周围流动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33是与多孔金属体5相向配置的,从风扇9吹送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33之后流入多孔金属体5。
多孔金属体5的形状以沿着与该多孔金属体5相向的热交换器33的外形形状的方式,从侧面看呈现为大致菱形形状。多孔金属体5的下表面沿上下方向倾斜,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前端部16。此外,前端部16的具体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4的例子,可以采用例如图1、图7、图8、图9或图23所示的其他形状。另外,多个板状的多孔金属体5是相互隔开间隙平行地竖立设置的,加湿用的水经由供给部2和喷嘴3被供给到该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一样。
(加湿装置的工作)
下面,参照图24,说明本实施方式11的加湿装置的工作。
具有本实施方式11的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100,具备在进行加湿运转的同时进行制冷制热运转的功能。空气调节器100具备探测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的传感器(未图示),并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条件,同时或选择性地进行加湿运转和制冷制热运转。
加湿运转与实施方式1一样,积存在供给部2的水作为加湿水被向喷嘴3输送。被输送到喷嘴3的加湿水从多孔金属体5的上方朝向多孔金属体5的上部,从喷嘴3的前端滴下。由此,加湿水被供给到多孔金属体5。利用多孔金属体5所具有的毛细管力和加湿水的重力,加湿水通过多孔金属体5的空隙部15,均匀地扩散到整个多孔金属体5,从而多孔金属体5保持一定量的水。
当风扇9工作时,空气从吸入口34被吸入到壳体35内,在依次通过了过滤器32、风扇9、热交换器33之后通过多孔金属体5,从形成于空气调节器100的壳体35的吹出口10向空气调节器100的外部(室内)输送。保持在多孔金属体5的水通过风扇9的工作与流动的空气进行气液接触而蒸发散失,从而加湿空气。
多孔金属体5内未使用于加湿的剩余的水由于重力而汇集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部的前端部16,从前端部16漏出并作为水滴302向下方滴下。从多孔金属体5漏出的水由排水盘11承接,并向加湿装置的外部排出。
通过这样的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能够将已加湿的空气供给到作为加湿对象的空间。
此时,通过使加热或冷却了的制冷剂在热交换器33内流动,使热交换器33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从而能够改变空气的温度。通过热交换器33对空气的加热或冷却、以及多孔金属体5中的水的蒸发,能够创造空调对象空间所希望的温度环境及湿度环境。
设置在空气调节器100的加湿装置的干燥运转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进行了规定时间的加湿之后,停止从喷嘴3滴下水,风扇9仍然以原状态进行规定时间的送风。通过实施该干燥运转使多孔金属体5干燥,抑制多孔金属体5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在干燥运转中,也可以不使制冷剂流到热交换器33而是将从吸入口34吸入的空气直接吹送到多孔金属体5,也可以将利用加热了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33而被加热了的暖风吹送到多孔金属体5。
(实施方式11的效果)
如以上结构这样,具有本实施方式11的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100能够将多孔金属体5的剩余的水从前端部16排出。因此,水滴不易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积存,所以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给配管,2供给部,3喷嘴,4金属纤维,5多孔金属体,6上部上游侧支承件,7上部下游侧支承件,8下部支承件,8a上边,9风扇,10吹出口,11排水盘,12壳体,13壳体,14金属部,15空隙部,16前端部,17上部多孔金属体,18加热器,19散热片,20风挡,21传感器,22LED,23光电倍增管,24电源,25放大电路,26判别部件,27导体电极,28电源,29接地部,31前端部,32过滤器,33热交换器,34吸入口,35壳体,100空气调节器,200箭头,201箭头,202箭头,301水滴,302水滴,303架桥,304水滴。
Claims (22)
1.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具备:
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的加湿构件;
向所述加湿构件送风的送风部件;以及
向所述加湿构件供给水的供水部件;
在所述加湿构件的下端部,形成有由突起或角构成的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设置在所述加湿构件的送风方向上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
多个所述加湿构件;以及
上部加湿构件,所述上部加湿构件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并覆盖所述多个加湿构件的上端部;
来自所述供水部件的水经由所述上部加湿构件供给到所述多个加湿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加湿构件支承件,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具有与所述加湿构件相同或比所述加湿构件好的导热性,并相对于壳体支承所述加湿构件,
所述加湿构件与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以及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与所述壳体是无间隙地接合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加热所述加湿构件的加热部件、或排出从所述加湿构件传导的热的散热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选择性地进行加湿运转和干燥运转,
在所述加湿运转中,所述供水部件向所述加湿构件供给水,并且所述送风部件向所述加湿构件送风,
在所述干燥运转中,不向所述加湿构件供给水,所述送风部件向所述加湿构件送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运转中,向所述加湿构件吹送比所述加湿运转快的风速的风。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运转中,相比所述加湿构件的除所述突部之外的部分,优先向所述加湿构件的所述突部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水分检测部件,所述水分检测部件检测出所述加湿构件的所述突部有无水,
根据所述水分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是否继续进行所述干燥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
导体电极,所述导体电极与所述加湿构件隔开间隔地相向配置;以及
电源,所述电源在所述加湿构件和所述导体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电极相对于所述加湿构件的所述突部,配置在上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湿构件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是竖立设置的板状的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的下部构成为水平截面面积从上侧朝向下侧呈阶梯状或平滑地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是由使金属或陶瓷发泡的多孔材料、或者金属或陶瓷的纤维构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5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的下表面是倾斜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的下表面是平坦的倾斜面或圆弧状的倾斜面。
18.根据权利要求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加湿构件相接的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的上边是倾斜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加湿构件相接的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的上边形成为直线状或圆弧状。
20.根据权利要求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构件支承件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倾斜面或圆弧状的倾斜面。
21.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具备:
多个加湿构件,所述加湿构件由对泡沫金属实施了亲水性的表面处理的构件构成,并相互隔开间隔地相向配置;
供水部件,所述供水部件向所述多个加湿构件供给水;以及
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向所述加湿构件送风;
所述加湿构件构成为下部的水平截面面积从上侧朝向下侧呈阶梯状或平滑地变小,前端部由突起或突部构成。
22.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4713 | 2012-09-18 | ||
JP2012-204713 | 2012-09-18 | ||
PCT/JP2013/054731 WO2014045609A1 (ja) | 2012-09-18 | 2013-02-25 | 加湿装置及び加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41181A true CN104641181A (zh) | 2015-05-20 |
CN104641181B CN104641181B (zh) | 2018-06-12 |
Family
ID=5034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8442.7A Active CN104641181B (zh) | 2012-09-18 | 2013-02-25 | 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16715B2 (zh) |
JP (1) | JP5955395B2 (zh) |
CN (1) | CN104641181B (zh) |
WO (1) | WO2014045609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5091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247461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403034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440037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8472395A (zh) * | 2015-08-24 | 2018-08-31 | 约翰·B·海登 | 空气清洁喷泉 |
CN110260439A (zh) * | 2019-05-23 | 2019-09-2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加湿器、加湿器的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
CN110548165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株式会社纳能喜得 | 液体蒸腾装置 |
WO2021035925A1 (zh) * | 2019-08-30 | 2021-03-04 | 成都中邦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蒸发器上置式加湿器 |
TWI806419B (zh) * | 2022-02-11 | 2023-06-21 | 陳冠宏 | 散熱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16715B2 (en) * | 2012-09-18 | 2017-1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umidifi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humidifier |
US10202511B2 (en) * | 2013-12-18 | 2019-02-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ydrophilic coating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humidification element, and humidification device |
CN106461248B (zh) | 2014-05-09 | 2019-05-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和带加湿装置的空调机 |
TWI559947B (en) * | 2014-10-09 | 2016-12-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Humidifier fo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
WO2016181535A1 (ja) * | 2015-05-13 | 2016-11-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 |
WO2016190675A1 (en) * | 2015-05-27 | 2016-1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umidifying apparatus |
EP3120719A1 (en) * | 2015-07-20 | 2017-01-25 | Imperiali Industries SA | Container system with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
US10329180B2 (en) | 2015-08-24 | 2019-06-25 | John B. Hayden | Air cleaning fountain |
DE112016006379B4 (de) * | 2016-02-09 | 2020-07-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Befeuchter und Klimaanlage |
KR102665126B1 (ko) * | 2016-10-06 | 2024-05-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11320158B2 (en) * | 2017-05-11 | 2022-05-03 | Coway Co., Ltd. | Multifunctional circulation system enabling purification of outside air |
US11698064B2 (en) * | 2017-12-29 | 2023-07-1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ump in a humidifier |
US20210364176A1 (en) * | 2018-02-12 | 2021-11-25 | Noritake Co., Limited | Liquid atomizing apparatus |
US11274367B2 (en) * | 2018-07-24 | 2022-03-15 | Lintec Co., Ltd. | Vaporizer |
US11340019B2 (en) * | 2018-10-24 | 2022-05-24 |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
CN210399418U (zh) * | 2019-08-30 | 2020-04-24 | 成都中邦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可用于加湿器的蒸发器上置式结构 |
KR20210098046A (ko) * | 2020-01-31 | 2021-08-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가습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99009A (en) * | 1935-11-13 | 1937-11-16 | Walter H Finley | Humidif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
JPS62175537A (ja) * | 1986-01-27 | 1987-08-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加湿装置 |
JPH01178539U (zh) * | 1988-06-03 | 1989-12-21 | ||
JPH0684230U (ja) * | 1993-05-07 | 1994-12-02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加湿器の天材 |
TW284842B (zh) * | 1994-08-30 | 1996-09-01 | William Allem Trusts Pty Ltd | |
US5624610A (en) * | 1995-02-17 | 1997-04-29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Humidifier |
US20030137064A1 (en) * | 2001-05-29 | 2003-07-24 | Emerson Electric Co. | Dry out mechanism for humidifier |
JP2005201507A (ja) * | 2004-01-15 | 2005-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機 |
JP2007278576A (ja) * | 2006-04-05 | 2007-10-25 | Saga Denshi Kogyo Kk | 加湿器具 |
CN101201197A (zh) * | 2006-11-22 | 2008-06-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用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
CN101920230A (zh) * | 2009-06-15 | 2010-12-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静电雾化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
CN201992755U (zh) * | 2011-03-07 | 2011-09-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725A (en) * | 1898-04-21 | 1900-07-31 | Gustavus F Swift | Air-cooling apparatus. |
US684217A (en) * | 1900-07-30 | 1901-10-08 | Gustavus F Swift | Air-cooling apparatus. |
DE19910441C1 (de) * | 1999-03-10 | 2000-06-21 |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 Luftbefeuchtung |
US1283950A (en) * | 1917-02-17 | 1918-11-05 | John W Stiefel | Radiator for automobiles. |
US1903250A (en) * | 1930-11-11 | 1933-03-28 | Tenney Dwight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US1965255A (en) * | 1932-07-25 | 1934-07-03 | Andrew J Peabody | Air cooling device |
US2161834A (en) * | 1936-12-09 | 1939-06-13 | Utica Radiator Corp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US2204016A (en) * | 1937-06-25 | 1940-06-11 | Parks Cramer Co | Ventilating and humidifying system |
US2251734A (en) * | 1939-07-20 | 1941-08-05 | Fuld | Diffusion and drip apparatus |
US2326089A (en) * | 1941-07-30 | 1943-08-03 | Richard C Wittman | Humidifier |
GB1121161A (en) * | 1965-01-16 | 1968-07-24 | Singer Cobble Ltd | Filter for a humidifier |
US3378238A (en) * | 1965-07-15 | 1968-04-16 | Robert S. Babington | Porous block humidification |
US3523681A (en) * | 1968-09-12 | 1970-08-11 | Richard C Jaye | Evaporator unit |
US3722838A (en) * | 1969-12-22 | 1973-03-27 | J Swimmer | Humidifier |
BE758570A (fr) * | 1970-11-06 | 1971-04-16 | Lefebvre Simon | Procede et appareillage pour la mise en contact de fluides et le transfert de matiere et de chaleur entre ceux-ci. |
JPS5636028U (zh) * | 1979-08-27 | 1981-04-07 | ||
US4389352A (en) * | 1982-03-12 | 1983-06-21 | Acme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Cooling pad support assembly |
CH667514A5 (en) * | 1984-07-06 | 1988-10-14 | Intersensor S A | Humidifying element for transporting moisture sensitive goods - has porous or cellular material saturated with soluble substance in water enclosed by plastics film |
JPH01178539A (ja) | 1987-12-29 | 1989-07-14 | Toyoda Gosei Co Ltd | 水素添加ニトリルゴム系配合物 |
JPH02192528A (ja) * | 1989-01-20 | 1990-07-30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加湿器 |
US5226935A (en) * | 1989-12-08 | 1993-07-13 | Skandinavisk Miljo System A/S | Air 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
JPH04143536A (ja) * | 1990-10-05 | 1992-05-18 | Hitachi Ltd | 自然蒸発式加湿器 |
JPH04363528A (ja) * | 1991-06-10 | 1992-12-16 | Memo Raidaa Hanbai Kk | 加湿装置 |
JPH0684230A (ja) | 1992-09-03 | 1994-03-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ビデオテープレコーダ |
JP3197705B2 (ja) | 1993-09-30 | 2001-08-13 |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
JPH07305883A (ja) | 1994-05-11 | 1995-11-21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加湿装置 |
JP3390534B2 (ja) | 1994-07-20 | 2003-03-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US6669626B1 (en) * | 1999-12-23 | 2003-12-30 | Hill-Rom Services, Inc. | Humidifier for a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
US20050133942A1 (en) * | 2003-12-19 | 2005-06-23 | Rps Products, Inc. | Cartridge humidifier |
JP2006010135A (ja) * | 2004-06-23 | 2006-01-12 | Zojirushi Corp | 加湿器 |
US7513126B2 (en) * | 2005-01-25 | 2009-04-07 | Boland David V | Outdoor cooling device |
TW200743247A (en) * | 2006-05-04 | 2007-11-16 | Ind Tech Res Inst | External gas humidifying apparatus of fuel cell |
US7931991B2 (en) * | 2006-12-26 | 2011-04-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ell |
US8550075B2 (en) * | 2007-06-28 | 2013-10-08 | Resmed Limited | Removable and/or replaceable humidifier |
US20100207286A1 (en) * | 2009-02-18 | 2010-08-19 | Jursich Donald N | Humidifier with adjustable air flow |
EA022663B1 (ru) * | 2009-10-09 | 2016-02-29 | Филип Моррис Продактс С.А. | Аэрозольный генератор, содержащий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й фитиль |
JP2011185501A (ja) * | 2010-03-08 | 2011-09-22 |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 気化式加湿器 |
US9234667B2 (en) * | 2010-12-02 | 2016-01-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ehumidifying system |
CN110269990B (zh) * | 2011-01-24 | 2022-07-08 | 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 增湿器 |
CA2738326A1 (en) * | 2011-04-26 | 2012-10-26 | Jeri Rodrigs | Room vent humidifier(a.k.a. rumidifier) |
US9228752B2 (en) * | 2011-08-29 | 2016-01-05 | Mitsbu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umidifier |
US20130106004A1 (en) * | 2011-11-01 | 2013-05-02 | William C. Stumphauzer | Humidifier assembly |
US9285133B2 (en) * | 2012-01-21 | 2016-03-15 | Air System Components, Inc. | Air humidification system |
US8943851B2 (en) * | 2012-02-17 | 2015-02-03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Evaporative cooler including one or more rotating cooler louvers |
AU2013201234A1 (en) * | 2012-03-08 | 2013-09-26 | Ff Seeley Nominees Pty Ltd | Wetting of Evapoartive Cooler Pads |
JP5936054B2 (ja) * | 2012-06-15 | 2016-06-15 |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 加湿処理装置 |
US9816715B2 (en) * | 2012-09-18 | 2017-1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umidifi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humidifier |
JP5925326B2 (ja) * | 2012-09-20 | 2016-05-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湿器、加湿器の制御方法、加湿材の親水化処理方法 |
JP2014163580A (ja) * | 2013-02-25 | 2014-09-08 | Sharp Corp | 気化式空気調和機 |
CN105143777B (zh) * | 2013-04-22 | 2018-11-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以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调机 |
JP6080965B2 (ja) * | 2013-09-18 | 2017-02-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及び加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US10202511B2 (en) * | 2013-12-18 | 2019-02-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ydrophilic coating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humidification element, and humidification device |
-
2013
- 2013-02-25 US US14/417,470 patent/US98167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5 WO PCT/JP2013/054731 patent/WO20140456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2-25 CN CN201380048442.7A patent/CN10464118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2-25 JP JP2014536615A patent/JP595539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99009A (en) * | 1935-11-13 | 1937-11-16 | Walter H Finley | Humidif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
JPS62175537A (ja) * | 1986-01-27 | 1987-08-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加湿装置 |
JPH01178539U (zh) * | 1988-06-03 | 1989-12-21 | ||
JPH0684230U (ja) * | 1993-05-07 | 1994-12-02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加湿器の天材 |
TW284842B (zh) * | 1994-08-30 | 1996-09-01 | William Allem Trusts Pty Ltd | |
US5624610A (en) * | 1995-02-17 | 1997-04-29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Humidifier |
US20030137064A1 (en) * | 2001-05-29 | 2003-07-24 | Emerson Electric Co. | Dry out mechanism for humidifier |
JP2005201507A (ja) * | 2004-01-15 | 2005-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機 |
JP2007278576A (ja) * | 2006-04-05 | 2007-10-25 | Saga Denshi Kogyo Kk | 加湿器具 |
CN101201197A (zh) * | 2006-11-22 | 2008-06-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用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
CN101920230A (zh) * | 2009-06-15 | 2010-12-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静电雾化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
CN201992755U (zh) * | 2011-03-07 | 2011-09-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2395A (zh) * | 2015-08-24 | 2018-08-31 | 约翰·B·海登 | 空气清洁喷泉 |
CN106225091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247461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403034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6440037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0548165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株式会社纳能喜得 | 液体蒸腾装置 |
CN110548165B (zh) * | 2018-06-01 | 2021-01-15 | 株式会社纳能喜得 | 液体蒸腾装置 |
CN110260439A (zh) * | 2019-05-23 | 2019-09-2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加湿器、加湿器的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
WO2021035925A1 (zh) * | 2019-08-30 | 2021-03-04 | 成都中邦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蒸发器上置式加湿器 |
TWI806419B (zh) * | 2022-02-11 | 2023-06-21 | 陳冠宏 | 散熱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19346A1 (en) | 2015-08-06 |
JPWO2014045609A1 (ja) | 2016-08-18 |
US9816715B2 (en) | 2017-11-14 |
WO2014045609A1 (ja) | 2014-03-27 |
CN104641181B (zh) | 2018-06-12 |
JP5955395B2 (ja) | 2016-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41181A (zh) | 加湿装置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 |
US20210131684A1 (en) | Humidifier system | |
CN105556216A (zh) | 加湿装置及具备加湿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 |
JP5646068B2 (ja) | 加湿装置 | |
JP6076553B1 (ja) | 加湿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8518761B (zh) | 空调器 | |
CN101216196A (zh) | 一种分体式家用空调的加湿装置 | |
JP5989236B2 (ja) | 加湿装置及び加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6461248B (zh) | 加湿装置和带加湿装置的空调机 | |
CN101504170B (zh) | 空调机 | |
JPWO2016098791A1 (ja) | 加湿装置、及び加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JP2011038652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574636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KR101153858B1 (ko) | 강제증발식 공조용 가습기 | |
EP2516934A1 (en) |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in a ventilation system | |
JP2011131214A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4841700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4841698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5522631B2 (ja) | 降雨装置 | |
JP2014129892A (ja) | 加湿装置 | |
JP5627639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5213811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5159722B2 (ja) |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22109882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 |
JP2005249367A (ja) | 空調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