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7795A -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7795A
CN104627795A CN201410612736.4A CN201410612736A CN104627795A CN 104627795 A CN104627795 A CN 104627795A CN 201410612736 A CN201410612736 A CN 201410612736A CN 104627795 A CN104627795 A CN 104627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circular
circular shells
actuating device
elevator
pipelin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2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7795B (zh
Inventor
格斯纳·拉尔夫
托马斯·诺贝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tu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ttu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tur GmbH filed Critical Wittu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62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梯驱动装置(1)的电梯,其包括驱动轮(2)、用于保持该驱动装置在预定位置上的驱动支座和至少一根升降索以及沿导轨导向移动的轿厢,其特征是,该驱动支座具有半环壳(5),该驱动装置(1)安放在该半环壳上并且该半环壳从下方抱住该驱动装置(1),该驱动支座还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抱住该驱动装置(1)的顶侧并将该驱动装置固定在该半环壳内。

Description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电梯。
背景技术
本发明同样可被用于轿梯和货梯。在这里,电梯一般是指竖向升降机,即具有轿厢的电梯,轿厢大多在轿厢轨道上导向移动并且竖向上下运动。此外,轿厢挂在一根或通常多根并行的吊索上,吊索移动经过驱动轮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升降电梯厢。在大多数情况下设有对重,其安装在所述移动经过驱动轮的吊索的另一端上。
已经知道了各种形式的用于驱动轮电梯的电梯驱动装置。
在近年来几乎只安装所谓的无机器空间型电梯后,电梯驱动装置一般如此构成:该驱动轮活动安装即安放在一个轴上,该轴仅在驱动轮的一侧支承。通过这种方式,该驱动装置侧向就位在电梯井内,在井壁的壁龛中或者在紧邻电梯井的侧旁,并且驱动轮利用驱动装置的相应长形构成的轴头突入井道中。
这导致电梯驱动装置整体遇到朝向进入电梯井的方向的较大倾覆力矩,因而必须具有相应笨重的壳体,该壳体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仅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驱动轮作用于驱动轴的大横向力可以被驱动装置承受住。
因此缘故,不可避免地出现电机壳体相应庞大且因而笨重地构成。
同样情况也适用于以下电梯,其适于安装在独立的机器空间内并且大多是用于重型负载的电梯。
这尤其在现代化中带来了麻烦。
虽然电梯驱动装置在新建筑中还在加顶之前适当地借助起重机从上方被装入建筑中,但电梯驱动装置在现代化中在许多场合下必须穿过建筑物内部被置于其安放地点,所述安放地点大多在井道头区域内。在此情况下,电梯驱动装置的大自重及其庞大尺寸都已被证明是不利的,其在现代化实践中偶尔会强迫拆除现有门柱,以提供足够的地方以供电梯驱动装置通过。
发明内容
为解决该问题,电梯驱动装置按照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特征来构成。
由于驱动支座具有半环壳,驱动装置一般整面或大面积地贴靠在该半环壳上并且该半环壳从下侧直到其侧面区域包围该驱动装置,而该驱动支座还具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从上方包围驱动装置并且定位机构通常是可与驱动支座其他部分拆分开的构件,故该驱动装置一方面即使在大的驱动轮横向力作用下也能可靠保持在其在井道内的规定位置上。另一方面,该驱动装置和驱动支座为了运输而包括可相互拆分开的零件,这些零件可相互独立运输。此时,该驱动支座和驱动装置如此构成,即,驱动支座可以与驱动装置拆分开,而不必露出易受脏东西影响的驱动装置内部,即,驱动支座不是“相对于环境遮挡该驱动装置”的壳体的组成部分,而是与之独立地构成的。
此外,相对于外界遮挡该驱动装置的壳体可以根据本发明像这样比较轻型地构成,因为它在安装完毕的驱动装置中被驱动支座优选基本完全卡箍住并由此被稳定化,虽然自身稳定性降低;与这样的驱动装置壳体相比:所述驱动装置壳体只在底侧配设有可拧松的支脚,因而整个负载卸除基本通过自身相应庞大构成的驱动装置壳体来完成。
由于呈用作驱动装置支座的半环壳和与之合作的定位机构为了运输而最好也能够相互分开,故不只是该驱动装置能容易穿过建筑物地安装到其应用位置,相反,余下的驱动支座也可以更好地运输和搬运。
原则上可行的是,将驱动装置压入下方半环壳中的定位机构以一根或多根钢丝绳或一个或多个可弯曲的卡圈形式构成。还是有利的是该定位机构也呈半环壳状构成。该半环壳本身最好也基本是坚硬的。
通过这种方式,电机在其外周面被四面八方地基本刚性包围或卡箍住,由此被很可靠地保持在其位置上。因为在采用可弯曲的卡圈或钢丝绳来压紧驱动装置在其下方的半环壳中时,该真正的驱动装置壳体本身必然是庞大地构成的,以便能截挡住由可弯曲的卡圈或钢丝绳所施加的压紧力而没有有害变形。
各半环壳被适当地设计成是厚壁并且由钢或者铸铁构成。被证明有利的是,各半环壳连续地具有≥12mm的壁厚W,或者更好是≥20mm的壁厚W。
各半环壳适当地具有至少一个、更好是两个侧向突出的凸缘。该凸缘用于将半环壳与定位机构或者说另一半环壳连接起来,从而牢固抱住该驱动装置的外周面。
此外,所述半环壳和相应的定位机构或者说多个半环壳适当地被紧固到被它们包围的驱动装置的外罩上,从而在驱动装置的外置和半环壳的内表面之间出现摩擦配合。该摩擦配合将在运行中出现的转矩的主要部分且优选大部分从驱动装置传递到驱动支座。
恰好针对驱动装置利用半环壳的这种支承结构适合的是,该驱动装置是无齿轮地、即没有传动装置地构成的。因为传动装置将会不必要地增大被半环壳包围的空间。
另外,传动装置将会并非仅仅不明显地增大驱动装置重量,由此抵消掉要由本发明获得的优点,即,驱动装置及其支座由多个单独零件组成,其中每个单独零件本身不太重,因而能方便地穿过建筑物安置在其位置上。
优选该驱动装置具有驱动装置壳体,其外罩面(最好大部分)形成一个沿周向闭合的管段,该管段外轮廓与这个半环壳或这些半环壳的内轮廓互补地构成。
此时特别有利的是,该管段最好是连续光面构成。
该管段如此设计,在出现在其和半环壳之间的力的作用下,该管段在其内侧面上没有显著变形,因而由半环壳施加的力没有不利影响到电机轴的安装精度和/或电机气隙。
即,该管段构成固定的壳体部,在它和半环壳之间的大的力可通过管段被卸除。
该管段最好允许在它和半环壳之间的大的力,从而管段基本上或至少主要通过摩擦配合被固定在半环壳上。由此阻止该驱动装置壳体在“针对在驱动轮上出现的力矩”的反作用力矩的作用下,因管段在半环壳之间滑转而绕自身回转。
尤其合适的是,管段壁厚W(基本四处)大于12mm,更好是至少20mm。
该管段理想地由钢或铸铁构成。
管段本身适当地带有至少一个孔,突入半环壳中的螺栓或突入半环壳中的销插入该孔,所述螺栓或销构成抗转动机构。当然特别合适的是,设置在管段内的相应数量的孔、多个这样的螺栓和/或销。
还特别合适的是,管段完全光面地构成并且理想的是以圆柱形表面构成。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规定,该管段至少在一端优选在两端通过一个径向外凸的定位凸起来镶边。这样的定位凸起有助于防止驱动装在驱动装置纵轴线L方向上相对于半环壳位移。这样的定位凸起,尤其当它适当地以周向闭合的环形凸缘形式构成时,还提供以下可能性:额外地将该管段与驱动支座上部或驱动支座下部螺栓连接并由此产生额外强度。
特别合适的是,这个半环壳或者所述多个半环壳以及驱动装置的管段相互匹配,从而该半环壳基本沿其整个内表面贴靠该管段,使得在运行中出现的驱动装置废热直接从驱动装置壳体被传走至这个半环壳或这些半环壳。
最后要在此指出,特别有利的是其中一个半环壳配设有底架用于可靠安放并安装该半环壳在建筑物顶、建筑物梁或与之相似的规定用于安放驱动装置的井道平台上。这于是形成一种该驱动装置在安装时能被置入的“摇篮”,用于随后可方便地安置上半环壳或者替代的定位卡圈或定位绳索并且拧紧或系紧,现在该驱动装置借此被最终定位。上、下半环壳之间的接合缝于是基本水平方向延伸。
但尤其出于专利权考虑,现在还要总结性指明,以便先行制止随后的规避企图:在所有权宜之计中不一定要半环壳之间的接合缝基本水平延伸。
因其缘故,或者也要求单独保护具有电梯驱动装置的电梯,其包括驱动轮、用于将驱动装置保持在规定位置的驱动支座和至少一根升降绳索以及沿导轨导向移动的轿厢,其中,该驱动支座具有从第一侧包围驱动装置的一个半环壳,并且该驱动支座具有从另一侧包围驱动装置的第二半环壳。此外,这些半环壳可分离地相连,优选相互螺栓连接。该半环壳配属有底架,底架保持该半环壳,并且被半环壳包围或卡箍的驱动装置在其安装地点安放在底架上并且底架可与建筑物连接。两个半环壳之间的接合缝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基本竖向延伸。
理想的是,在两个半环壳的每个上安装有底架的一部分。
此外也要求保护这样的构造,其中,该驱动支座由三个部分或多个部分如此构成,例如一分为三,即,驱动支座上部由两个部分构成,或者甚至一分为四,即此时四个半环壳相互连接形成沿周向完全包围该驱动装置的半环壳。但最好不是这样的构造,因为它们使连接变得很复杂。
要记住,当驱动支座根据该例子构成时,优选每个所述半环壳理想地配设有两个加强板,就像针对第一替代方案所描述的那样。用于两个或更多的半环壳(和或许其加强板)的直接相互连接的凸缘也适当地按照针对第一实施例所详细描述的方式来构成。
另外,与迄今所提出的权利要求无关地也要求保护应用。应用保护在于将驱动系统用于更新现有电梯设备或事后改装电梯设备,该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本身不具有用于安放在建筑物内和/或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支脚或底架,在这里,该驱动系统附加具有一个优选配备有支脚的支架,其设计用于安放在建筑物内和/或安装在建筑物上。此外,该支架自身具有至少两个卡圈件,所述卡圈件构成优选呈管夹形式的可开且可闭的卡箍。其卡圈件将驱动装置牢固保持在期间并且同时优选在其间抗转动地夹紧它。驱动装置壳体此时最好基本由管构成,其强度匹配于卡圈件的夹紧力。
如果该卡圈件呈管夹形式即具有面状连续的管段,则出现特别完美的驱动装置夹紧。
最后,为了用专利权涵盖配件交易,也针对要装入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电梯中的驱动装置要求单独保护,在这里,要求保护的驱动装置的特点优选在于,驱动装置的外罩大部分由在其外周面(完全和优选基本上)为光面圆形的管构成。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到其它实施可能性、工作方式和优点。
图1示出处于组装完成状态的本发明电梯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支座,但没有驱动轮。
图2以侧视图示出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连同安装的驱动轮和制动器。
图3示出图2所示的驱动装置的中央纵剖视图,此时驱动轮被拆下且没有驱动支座。
图4从背对驱动轮侧的背侧观察示出驱动支座下部。
图5从朝向驱动轮侧的前侧观察示出驱动支座下部。
图6从上方观察示出根据图4和图5的驱动支座下部。
图7从侧面观察示出根据图4、图5和图6的驱动支座下部。
图8从背对驱动轮侧的背侧观察示出驱动支座上部。
图9从上方观察示出了根据图8的驱动支座上部。
图10从侧面观察示出根据图8和图9的驱动支座上部。
图11从朝向驱动轮侧的前侧观察示出根据图8至图10的驱动支座上部。
图12以细节放大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本发明驱动装置的驱动支座上部,但在其它方面对应于图8至图11。
图13以细节放大图示出根据图1的本发明驱动装置的驱动支座下部,但在其它方面对应于图4至图7。
图14示出了分解图,其示出在取掉驱动轮情况下被示出的驱动装置如何容置在驱动支座下部和驱动支座上部的半环壳之间。
附图标记列表
1电梯驱动装置;2驱动轮;3驱动支座下部;4驱动支座上部;5驱动支座下部的半环壳;6驱动支座下部的第一支撑板;7驱动支座下部的第二支撑板;8驱动支座下部的底板;9驱动支座下部的凸缘;10驱动装置壳体的管段;11驱动装置壳体的定位凸起;12驱动支座上部的半环壳;13驱动支座上部的第一加强板;14驱动支座上部的第二加强板;15制动器支座;16平台;17大轴承端盖;18加强筋;19从动轴或马达轴;20制动器;21驱动支座上部的半环壳的端面;22驱动支座下部的半环壳的端面;24小轴承端盖;25风机;27贯穿孔;L驱动纵轴线,同时是驱动轮转动轴线;B驱动支座的最大宽度;T驱动支座的最大深度;R半环壳的曲率半径;HO上部的最大高度;HU下部的最大高度;W半环壳的壁厚;WF底板的壁厚;WR管段壁厚;WS支撑板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很好地结合图14来理解。
图14示出这样的概览图:本发明电梯的电梯驱动装置1如何通过驱动支座来保持,该驱动支座由驱动支座下部3和驱动支座上部4组成。
驱动支座下部3又基本由半环壳5构成。半环壳5作为驱动装置1的支承。它从下侧抱住驱动装置的周面。为此,半环壳5呈空心圆柱体部分的形式构成。相对于驱动装置的中心纵轴线L,半环壳从下方经过超过约175°的角度α抱住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概括地讲,下半环壳应以至少120°且更好是至少140°至最大180°抱住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于是像在摇篮中那样位于半环壳5中,参见图14。所述半环壳理论上也可具有空心四角多边形的形状,如十二角形状。但显然优选空心圆柱形。
半环壳5适当地具有至少12mm的壁厚W,更好是至少20mm的壁厚,参见图14。
它最好由变形成空心圆柱形部的钢板或者也可以是由铸铁构成。该半环壳是驱动支座下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最好不单独构成它。
取而代之,驱动支座下部3的半环壳在其外周由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保持。这两个支撑板最好基本竖向取向。该支撑板具有这样的部分,其匹配于该半环壳的外周面所具备的轮廓,从而这两个支撑板6、7紧密且优选基本连续地贴靠包围该半环壳的外周面。半环壳5适当地由钢或可焊铸钢构成,于是与两个支撑板6、7焊接在一起,这两个支撑板尤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由这样的材料构成。
这两个支撑板6、7优选具有至少18mm的厚度WS(见图1),更好的是至少22mm厚。
这两个支撑板6、7分别在其两侧的区域内安放在各自一个底板8上。每个底板8最好具有多个通孔,这两个底板可借助相应的锚栓或销子或螺栓通过所述孔被固定在建筑物上。每个底板适当地具有一垂直于其表面的壁厚WF(见图1),其基本上一般大于半环壳及其支撑板的相应测量的壁厚。该壁厚最好至少等于30mm,更好的是至少40mm。
底板最好相对于这个或这些半环壳如此就位,即,每个底板至少在对置两侧突出于该半环壳,这显著增大结构的稳定性,如见图6。
优选设有其它的加强结构,比如三角形加强结构18,该加强结构分别安装在底板的两个外侧面,和/或设有倾斜延伸的也未详细示出的分别设置或焊接到两个底板之间的板,用于其彼此相对支承和支承到半环壳5上。
驱动支座下部3的最大高度HU一般大于300mm,在这里在500mm范围内,见图5。
还要记住,由铸件制造的半环壳在件数较多的情况下允许很合理的制造,尤其当半环壳成为由一件浇铸出的驱动支座下部的一体组成部分时。
驱动支座上部4优选相似地构成。
于是,驱动支座上部4也基本由一个半环壳12构成,其配设有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14。所述两个加强板13、14最好也基本竖向取向。这两个加强板13、14分别具有这样一个部分,它匹配于半环壳12的外周轮廓,从而该加强板13、14紧密且优选基本连续地贴靠在半环壳12的外周面上。这种接合在这里也主要通过焊接来实现,于是以上的材料条件也是相应适用的。加强板13、14最好不一样大;相反地,设置在直接朝向驱动轮的一侧的加强板较大。也有利的是,两个加强板之一且理想的是远离驱动轮的加强板具有连接点或索眼用于起重机的接合。
以上针对驱动支座下部的相应构件所描述的内容相应适用于半环壳12和加强板13、14的优选要采用的尺寸。驱动支座上部4的最大高度HO一般大于300mm,在这里在530mm范围内,见图5。
通常,第一和第二支撑板6、7和这两个加强板13、14尤其都发挥下列作用:增大对应于它们的半环壳的抗弯强度,即,使它们更坚硬,从而半环壳5、12在由作用于活动安装的驱动轮的绳索负载所引起的弯曲的作用下没有不允许地变形,反而可通过凸缘9的螺栓连接来产生足够大的夹紧力。
还值得注意的是,驱动支座上部的第二加强板配设有制动器支座15,其在这里呈板状并且在基本平行于驱动装置纵轴线L的方向上悬伸。
还有利的是,在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14之间的半环壳12的外周面上设有平台16,该平台用于安放夹紧盒(Klemmenkasten)并且或许也用于固定制动器布线。
参见详细示出驱动装置的图3,人们可以确定以下几点:
电梯驱动装置1最好是“无齿轮(gearless)”地构成的。因此,它基本上由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内的电动机构成。在其中一侧,从动轴19从驱动装置壳体突出。从动轴19与驱动轮2连接,大多借助棱键,如图1所示。
驱动装置壳体的外罩主要由一管段10构成。在这里,管段10在其外周面上是光面构成的。它一般呈在周向上优选完全闭合的管子形状。管段的外半径一般在250mm到450mm之间,相应匹配的是该半环壳的内径或曲率半径R,例如见图5和8。
该管段10也是厚壁构成的并且在径向上具有至少等于10mm的壁厚W。通过这种方式,管段10能承受相对高的径向作用力,而不会出现就内置电机受到不利影响意义上的明显变形,这种变形例如因为支座被不利地夹紧或者气隙受到影响。电机轴或从动轴19的直径分成多级并且从靠近驱动轮的一侧朝向远离驱动轮的一侧逐步缩小。在其靠近驱动轮的一侧,直接在管段10上可取下地法兰安装上大轴承端盖17。大轴承端盖17将优选呈自动调位滚子轴承形式的滚动轴承保持在管段10(在管段10外)和驱动轮之间。在其远离驱动轮的一侧,直接在管段上法兰安装上小轴承端盖24。大轴承端盖17将优选呈自动调位滚子轴承形式的滚动轴承保持在该管段之外和之后。
与本发明相关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驱动装置配备有风机25,其驱动冷风流过电机,参见图3。由此补偿了管段10散热非最佳的情况,这是因为该管段被半环壳5、12以面的形式包围住,因而管段10不能具备改善对流冷却的散热翅片,本身也不能直接被环境空气从外侧吹拂。
管段10的外侧罩面和半环壳5、12的向内罩面优选如此相互协调匹配,即,这两个半环壳5、12分别在其主要的或甚至基本整个面上贴靠管段10的外周面。对此要记住,一个半环壳的内表面或许在“中性线”区域内(相对于绕从动轴19的弯曲而言)即在中心区域内可具有内凹部或凹陷,从而它在那里局部没有贴靠管段10。于是,这允许合理的制造,因为牵涉到较紧公差的半环壳内表面加工只需在半环壳主要负责承担负载的地方进行。
通过这种方式,管段依靠摩擦配合被固定在这两个半环壳5、12之间。这意味着,在运行中出现的“反作用于由驱动轮所施加的力矩”的反作用力矩的至少主要部分通过摩擦配合可从管段10被传递到驱动支座或其下部3和其下部4。
管段10和半环壳5、12有利地构成和相互匹配,从而该反作用力矩的大部分可通过这种方式通过摩擦配合来传递。
在大多数情况下合适的是或许还设有其它的抗转动机构。
尤其有利的是如下实现这种抗转动机构:两个半环壳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通孔,拧入厚壁管段10螺纹中的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仅设有一个这样的螺栓,而且设有多个螺栓。或者,完全可以规定销连接,例如呈至少一个刻槽销形式,其穿过至少一个半环壳的一个直径匹配的通孔并插入厚壁管段10的相应盲孔中。前述的螺栓连接在此具有以下好处,即,它在电机拆除情况下可容易拆下以便维护。销的抽拔是麻烦的。
也结合图3能看到地,最好管段10本身配设有至少一个至少基本径向突出于周面的定位凸起11。该定位凸起最好呈在周向上是闭合的圆环状。一般,它本身有多个贯穿孔27用于与半环壳的相应端面21、22螺栓连接(优选)或销连接。这允许提供管段1的附加形状配合固定和/或传力配合固定,其优选还有助于可靠避免管段相对于半环壳5、12的滑转。
为了能相应相互连接或者说相对紧固半环壳5、12,每个半环壳5、12上装有基本径向向外突出的、安装在大多基本径向对置的部位的凸缘9。
优选地,这些凸缘9均呈多角形的夹子状。这种形状允许凸缘不仅直接与半环壳5或12连接,而且它也与驱动支座下部的支撑板6或7或者驱动支座上部的加强板13或14直接连接,一般在呈铸件形式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焊接或者一体式单种材料接合。尤其有利的是,凸缘9在向外突出的地方借助附加的在此呈三角形的筋条18或加强结构被接合到该半环壳和/或加强板或者说支撑板上,如见图7和9。驱动支座下部和驱动支座上部的相互接触的凸缘9优选相互螺栓连接。
此时,设置用于螺栓连接的贯穿孔或螺纹孔如图6和9所示地就位。每个所述凸缘不仅可以在半环壳5、12的紧邻区域内螺栓连接,也在支撑板6、7或加强板13、14的紧邻区域内螺栓连接。因此缘故,不仅在表示每个凸缘9的“多角形夹子”的中央部内,而且在其每个支腿内,优选设有多个贯穿孔/螺纹孔。理想地,在远离驱动轮的一侧,在凸缘的支腿内甚至设有双排贯穿孔或螺纹孔。
通过这种方式,该半环壳和优选还有各一个支撑板和一个加强板都可以直接相互螺栓连接。
尤其有利的是,该驱动装置的管段10的外径和半环壳5、12的内径如此相互匹配,即,两个半环壳5、12可借助其凸缘9按下述方式螺栓连接:在同一侧相互对置的凸缘9在螺栓拧紧后相互顶到头,于是在半环壳5、12和驱动装置壳体的管段10之间的压紧“自动”大到足以通过在没有绳索负载时尚且已被预紧的所谓“箍紧结构”产生在管段10和半环壳5、12之间的、对主要或至少大部分的转矩消除而言足够的摩擦配合,而没有以有害的方式使管段10弹性变形。
还要注意,管段10无间隙地基本全面贴靠半环壳5、12的内表面还有以下优点:电机损耗热可被更好散走,即如此散热,转移到管段10的损耗热可直接由管段被传走至半环壳5、12,该半环壳可以说用作散热体。
最后,总体而言要注意的是,针对以下解决方案或结构性的实施方式,不仅要求单独保护保护本文所要保护的其它独立特征,也要求与其它要求保护的特征或者一个或多个所提出的权利要求相结合的保护:
电梯,其特征是,这个半环壳5或多个半环壳5、12基本上沿其整个内周面贴靠驱动装置1的壳体,从而驱动装置1的在运行中出现的废热直接从驱动装置壳体被传走到这个半环壳5或这些半环壳5、12。
就上述意义而言,也要求保护具有包括驱动轮2的电梯驱动装置1的电梯,该电梯具有用于将驱动装置保持在规定位置的驱动支座和至少一个升降绳索以及沿导轨引导移动的轿厢,其特点是,该驱动支座具有一半环壳,其从第一侧包围驱动装置;并且该驱动支座具有第二半环壳,其从另一侧包围驱动装置,其中,这些半环壳可分离地相互连接,优选相互螺栓连接,并且所述半环壳配设有底架,该底架保持该半环壳,并且由半环壳箍夹的驱动装置在其安装地点安放在该底架上并能与建筑物连接,在这里,两个半环壳之间的接合缝最好基本沿竖向延伸并且理想地在两个半环壳的每个上安装有底架的一部分。
就上述意义而言,也要求对电梯进行保护,其具有驱动装置,但优选并非只根据以下权利要求1及其后面的权利要求之一的驱动装置,其特点是,该驱动装置或其壳体本身不具有支脚或底架用于安放在建筑物中和/或安装在建筑物上,并且电梯还包括优选配备有支脚的支架用于安放在建筑物内和/或固定在建筑物上,其具有至少两个卡圈件,卡圈件构成一个可打开和闭合的优选呈管夹形式的卡箍,在其卡圈件之间固定并且优选同时抗转动地夹紧该驱动装置,在此优选的是,驱动装置壳体基本上由一个管构成,管的强度匹配于卡圈件的夹紧力。

Claims (17)

1.一种具有电梯驱动装置(1)的电梯,所述电梯驱动装置(1)包括驱动轮(2),所述电梯具有用于把该驱动装置保持在预定位置上的驱动支座和至少一根升降索以及沿导轨导向移动的轿厢,
其特征是,
该驱动支座具有半环壳(5),该驱动装置(1)安放在该半环壳上并且该半环壳从下方抱住该驱动装置(1),该驱动支座还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抱住该驱动装置(1)的顶侧并将该驱动装置固定在该半环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定位机构也呈半环壳(12)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所述半环壳(5)基本上抗弯地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各半环壳(5,12)基本上抗弯地构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各半环壳(5,12)呈厚壁状由钢或铸铁构成并且基本连续地具有≥12mm的壁厚W,更好的是具有≥20mm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各半环壳(5,12)具有两个侧向凸出的凸缘(9);借助所述凸缘,所述半环壳(5,12)能与另一半环壳(12,5)或者与前述的定位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设有多个凸缘(9),它们不仅直接与各半环壳(5,12)连接,而且与该驱动支座下部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撑板连接或者与该驱动支座下部的一个或更多个加强板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凸缘最好具有对应于一个多角形夹子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所述半环壳(5)和所述定位件或多个半环壳(5,12)被如此紧固到被它们抱住的驱动装置(1)的外罩上,即,出现摩擦配合,该摩擦配合将在运行中出现的转矩的主要部分或者最好是大部分从该驱动装置传递至该驱动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驱动装置(1)是按照“无齿轮”的方式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驱动装置(1)具有壳体,该壳体的外罩面最好在大部分上形成一个沿周向闭合的管段(10),该管段的外轮廓与所述半环壳(5,12)的内轮廓互补地形成,其中,该管段(10)最好连续光面地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管段(10)是厚壁的,最好按如下方式:壁厚WR≥10mm,其中,该管段(10)理想地由钢或铸铁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管段(10)本身上有至少一个孔,突入该半环壳中的且构成抗转动机构的机器部件被装入该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管段(10)在外侧是完全光滑的并且在外侧最好形成有圆柱形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该管段(10)至少在一端且最好在两端通过一个径向朝外突出的定位凸起(11)镶边。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至少该定位凸起(11)能直接固定在该驱动支座上,其中,它为此最好配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孔,每个贯穿孔分别容纳一个螺栓,利用该螺栓将该定位凸起与驱动支座连接起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是,这个或这些定位凸起(11)呈在周向上至少基本上且最好完全连续的环形凸缘形式。
17.一种包括固定在驱动轴上的驱动轮的驱动装置,其用于安装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梯中,其特征是,该驱动装置的外罩大部分且最好超过70%由在其外周面为光面圆形的管构成。
CN201410612736.4A 2013-11-07 2014-11-04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Active CN104627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3105006.7U DE202013105006U1 (de) 2013-11-07 2013-11-07 Aufzug mit Rohrmotor und geteilter Motorhalterung
DE202013105006.7 2013-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7795A true CN104627795A (zh) 2015-05-20
CN104627795B CN104627795B (zh) 2019-05-31

Family

ID=5184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2736.4A Active CN104627795B (zh) 2013-11-07 2014-11-04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871147B1 (zh)
CN (1) CN104627795B (zh)
DE (1) DE202013105006U1 (zh)
ES (1) ES2648589T3 (zh)
RU (1) RU2679791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381A (zh) * 2019-06-17 2019-10-18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块式制动内转子曳引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905346A2 (zh) * 2019-04-09 2020-10-21 Eds Inovasyon Makine Ve Otomasyon Ltd Sti
CN110713109A (zh) * 2019-11-29 2020-01-21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螺栓吊装底架
CN111884398B (zh) * 2020-07-15 2022-0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电机支架、电机总成及车辆
EP4008674A1 (en) * 2020-12-02 2022-06-08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Lifting frame for lifting a transformer or reactor
DE202022103375U1 (de) * 2022-06-15 2022-06-21 Wittur Holding Gmbh Aufzug mit Glattrohr-Aufzugsantrieb und Antriebsträger mit einstückiger Vollring-Scha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0137A (en) * 1953-09-18 1956-06-12 Gen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US2756953A (en) * 1953-05-13 1956-07-31 Nat Pneumatic Co Inc Motor mounting bracket
US5287029A (en) * 1991-10-09 1994-02-15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Casing with integral mount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H10336938A (ja) * 1997-05-29 1998-12-18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モータ実装用ホルダ
US6448124B1 (en) * 1999-11-12 2002-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pitaxial bipolar BiCMOS
EP1818303A1 (de) * 2006-02-09 2007-08-15 Aufzugteile BT GmbH Maschinenraumloser Aufz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9661A (en) * 1986-02-24 1987-07-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dular gearless elevator drive
SU1427495A1 (ru) * 1987-02-13 1988-09-30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Завод Им.Владимира Ильич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 машина
RU2119234C1 (ru) * 1997-01-27 1998-09-20 Евгений Степанович Ватолин Вращатель поршневой
US6488124B1 (en) * 1997-09-26 2002-12-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vator
DE202009013155U1 (de) * 2009-09-30 2009-12-17 Wittur Holding Gmbh Kompakter, getriebefreier Aufzugsantrieb für eine Schraubbefestigung
RU2462619C1 (ru) * 2011-03-28 2012-09-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центробежных и роторных компрессоров им. В.Б.Шнеппа" Блочный компрессорный агрегат
KR101211638B1 (ko) * 2012-09-27 2012-12-12 우현범 냉각 기능을 갖는 전기 자동차용 모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6953A (en) * 1953-05-13 1956-07-31 Nat Pneumatic Co Inc Motor mounting bracket
US2750137A (en) * 1953-09-18 1956-06-12 Gen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US5287029A (en) * 1991-10-09 1994-02-15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Casing with integral mount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H10336938A (ja) * 1997-05-29 1998-12-18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モータ実装用ホルダ
US6448124B1 (en) * 1999-11-12 2002-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pitaxial bipolar BiCMOS
EP1818303A1 (de) * 2006-02-09 2007-08-15 Aufzugteile BT GmbH Maschinenraumloser Aufzu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381A (zh) * 2019-06-17 2019-10-18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块式制动内转子曳引机
CN110342381B (zh) * 2019-06-17 2023-12-22 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块式制动内转子曳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4144488A3 (zh) 2018-05-28
EP2871147B1 (en) 2017-08-23
RU2679791C2 (ru) 2019-02-12
CN104627795B (zh) 2019-05-31
ES2648589T3 (es) 2018-01-04
RU2014144488A (ru) 2016-05-27
EP2871147A1 (en) 2015-05-13
DE202013105006U1 (de) 2015-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7795A (zh) 带有管状电机和分体电机支座的电梯
US8764082B2 (en) Arrangement for lifting a tower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 tower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US8851309B2 (en) Method of conducting service on a wind turbine using equipment mounted on the hub
CN101607677B (zh) 可伸缩起重机吊臂
EP2307301B1 (en) Trolley of overhead crane
US7475867B1 (en) Fairleads for building platforms
US11279593B2 (en) Compensation line storing apparatus, jump lift and the usage method thereof
CN103663063A (zh) 无齿轮曳引机及其安装维修装置
KR101507626B1 (ko) 지게차의 안전작업을 위한 카메라 장치
CN104310175A (zh) 一种可拆分曳引机防护罩
US11059703B2 (en) Crane trolley
JP427001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7250501A (zh) 悬挂支架
CN210064874U (zh) 矿井提升机
KR101639597B1 (ko) 해양구조물의 터빈발전기 해체방법
CN112110379A (zh) 工装辅助车
CN112173919A (zh) 用于室内施工升降机的天梁组合
CN205953267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导轮保护钩一体装置
JP6552731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軸受装置
CN106114471B (zh) 一种半挂车用危急应险作业平台
JP2015107844A (ja) エレベータ用釣合錘装置
CN216072653U (zh) 曳引机机座及曳引机
KR20190019358A (ko) 진동방지용 이동식 난간 지지체 및 그 설치 방법
CN217894847U (zh) 用于塔筒的吊装设备
CN104743463A (zh) 一种钢丝绳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旋挖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