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7490B -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7490B
CN104617490B CN201410601765.0A CN201410601765A CN104617490B CN 104617490 B CN104617490 B CN 104617490B CN 201410601765 A CN201410601765 A CN 201410601765A CN 104617490 B CN104617490 B CN 104617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group
spray point
voltage
pola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17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7490A (zh
Inventor
土志田孝之
张谷友和
笹田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 Corp filed Critical SM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17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7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7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7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6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ionising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对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并对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极性控制部,控制第1极性模式以及第2极性模式。极性控制部具有探测在第1组的放电针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中流过的直流电流的电流检测部,在由电流检测部探测到的第1组的放电针与第2组的放电针的电流值之差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切换第1极性模式与第2极性模式。

Description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利用对放电针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的正和负的离子来对带电了的工件(work)等进行电中和的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防止静电破坏、静电吸附等静电所导致的障碍,使用了对放电针施加高电压而通过电晕放电产生正和负的离子的除电装置、即离子发生器。这样的离子发生器主要分类为对放电针施加直流电压的方式(以下,记为DC方式。)、以及对放电针施加交流电压的方式(以下,记为AC方式。)。
其中,所述DC方式是这样的方式:具有发射正离子的放电针与发射负离子的放电针,通过对各个组的放电针施加正负的直流电压,从这些正负的各放电针同时发射正负的离子。因此,如果与对放电针施加交流电压的所述AC方式进行比较,则具有这样的优点:能够抑制正和负的离子的复合,其结果,能够将更多的正负各离子发射到远处,能够使除电速度更快。
然而,在这样的电晕放电式的离子发生器中,已知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放电针由于腐蚀、磨损等而劣化,这时,特别是正极的放电针比负极的放电针更容易劣化。因此,存在从正负的各放电针发射的离子平衡随时间而崩溃,除电性能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离子平衡的随时间的不均衡,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按如下方式构成的除电装置,即从第1组的放电针发射一种极性的离子,同时从第2组的放电针发射另一种极性的离子,并且针对每个恒定期间而使从所述各组发射的离子的极性颠倒。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的除电装置以0.05s以下这样的短的周期(恒定期间)来使所述各组的放电针的极性颠倒,所以在需要充分地发挥上述那样的DC方式的长处,并且防止离子平衡的随时间的偏斜的情况下,不一定能说这能够提供最佳的解决对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53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288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发挥上述那样的DC方式的离子发生器的长处,并且能够通过使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的放电针的腐蚀、磨损等所造成的劣化程度在各放电针之间均匀化来防止离子平衡的随时间的偏斜,同时还能够改善放电针全体的寿命的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包括:放电部,具有根据所施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而发射正或负的离子的2n个放电针,通过将这些放电针每n个地分组成第1组与第2组而构成,其中n为自然数;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极性控制部,控制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以及电源,与所述极性输出部连接,对该极性输出部供电。所述离子发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控制部具有分别检测在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中流过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部,所述极性控制部被构成为:当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一个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另一个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大于规定值时,对该极性输出部输出指令信号,该指令信号将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从到此时为止被输出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极性模式。
此时,在上述离子发生器中,所述极性输出部具有: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正极电路;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负极电路;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正极电路;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负极电路;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1正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1开关;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1负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2开关;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2正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3开关;以及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2负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4开关。所述极性输出部也可以被构成为:根据来自所述极性控制部的指令信号,通过使所述第1开关与所述第4开关接通并且使所述第2开关与所述第3开关断开,从而输出所述第1极性模式,通过使所述第1开关与所述第4开关断开并且使所述第2开关与所述第3开关接通,从而输出所述第2极性模式。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的控制方法中,其中该离子发生器包括:放电部,具有根据所施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而发射正或负的离子的2n个放电针,通过将这些放电针每n个地分组成第1组与第2组而构成,其中n为自然数;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以及电源,与所述极性输出部连接,对该极性输出部供电。所述离子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分别检测在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中流过的电流值,当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一个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另一个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大于规定值时,将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从到此时为止被输出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极性模式。
根据本发明,被构成为:设置有极性输出部,该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同时对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同时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分别检测在所述放电针的第1组以及第2组中流过的电流值,当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一个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另一个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大于规定值时,将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从到此时为止被输出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极性模式。
因此,当属于发射正离子的组的放电针的劣化程度加重而与属于发射负离子的组的放电针的劣化程度之差大于规定的基准值时,对这些放电针分别施加与在此之前相反的极性的直流电压。因此,能够充分地发挥DC方式的离子发生器的长处,并且也能够通过使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的放电针的腐蚀、磨损等所造成的劣化的程度在两组的各放电针之间均匀化,来防止离子平衡的随时间的偏斜,同时还能够改善作为属于两组的放电针全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的控制中的时序图。
【符号说明】
2 电源
2a 电源开关
10 放电部
11 第1组的放电针
12 第2组的放电针
20 直流电压输出部(极性输出部)
21b 第1正极电路
21c 第1开关
22b 第1负极电路
22c 第2开关
23b 第2正极电路
23c 第3开关
24b 第2负极电路
24c 第4开关
30 极性控制部
31 指令电路
31a 标记存储部
31b 指令部
31c 比较运算部
31d 标记更新部
33 电流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离子发生器1由以下部件构成:输出高频电压的电源2、对未图示的除电对象物发射正和负的离子的放电部10、对所述放电部10施加正和负的直流高电压的直流电压输出部(极性输出部)20、控制从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施加到所述放电部10的直流高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部30。
所述电源2与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连接,具有能够使针对该直流电压输出部20的供电接通/断开而使离子发生器1工作/停止的电源开关2a。
所述放电部10由根据所施加的直流高电压的极性,通过电晕放电产生正或负的离子的2n(n:自然数)个放电针11、12构成。然后,这2n个放电针11、12被分组为构成第1组的n个放电针11、与第2组的n个(即,与第1组相同数量)的放电针12。对这些第1组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11、12施加相互反极性的直流高电压,从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组的放电针发射正离子,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组的放电针发射负离子。
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针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与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分别输出1种极性的直流高电压与反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由以下部件构成: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1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1、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2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2、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3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3、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4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4。
所述第1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1包括:使从所述电源2输出了的高频电压升压的第1升压变压器21a、将通过该升压变压器21a被升压了的高频电压变换成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而输出到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的第1正极电路21b、能够单独地使所述电源2与该正极电路21b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1开关21c。同样地,所述第3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3包括:使从所述电源2输出了的高频电压升压的第3升压变压器23a、将通过该升压变压器23a被升压了的高频电压变换成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而输出到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的第2正极电路23b、能够单独地使所述电源2与该正极电路23b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3开关23c。
另外,所述第2以及第4直流电压输出电路22、24也同样地包括:使从所述电源2输出了的高频电压升压的第2以及第4升压变压器22a、24a;将通过这些升压变压器22a、24a被升压了的高频电压变换成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并分别输出到所述第1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11、12的第1以及第2负极电路22b、24b;能够分别单独地使所述电源2与这些负极电路22b、24b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2以及第4开关22c、24c。
在该离子发生器1中,被构成为:通过来自所述极性控制部30的指令信号来切换所述第1~第4开关21c~24c的接通/断开的组合。通过这样做,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放电部10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属于所述第1组的全部n个放电针11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并且对属于所述第2组的全部n个放电针12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pattern);以及对属于所述第1组的全部n个放电针11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并且对属于所述第2组的全部n个放电针12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即,按照当对所述放电部10输出所述第1极性模式时,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接通而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断开,另一方面,当对所述放电部10输出所述第2极性模式时,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接通而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断开的方式,通过所述指令信号来控制各开关21c~24c。
所述极性控制部30包括:输出与使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输出的极性模式对应的信号、即极性模式的识别信号的指令电路31;使从该指令电路31输出了的识别信号反相,并对所述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输出该反相了的信号来作为所述指令信号的逻辑反相电路32;分别从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检测在属于所述第1组的全部放电针11中流过的电流值Ia、以及在属于所述第2组的全部放电针12中流过的电流值Ib的电流检测部33。此外,来自所述指令电路31的识别信号不被反相而原样地作为所述指令信号输出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
然而,在这样的电晕放电式的离子发生器1中,已知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放电部10的各放电针11、12由于腐蚀、磨损等而逐渐劣化,此时,特别是正极的放电针与负极的放电针相比劣化更容易加重。因此,例如如果在长期间内,对第1组的放电针11仅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对第2组的放电针12仅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则存在如下担忧:相比于第2组的放电针12,第1组的放电针11的劣化更加加重,其结果,从放电部10发射的正负的离子平衡崩溃(即,离子平衡向负侧较大地偏斜),除电性能降低。另外,同时,作为属于两组的这些放电针11、12全体的寿命、即放电部10的寿命也降低。
因此,在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1中,所述极性控制部30的指令电路31具有:标记存储部31a,存储被分别分配给所述第1极性模式以及所述第2极性模式的标记i的某一个;指令部31b,输出与该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即极性模式)对应的所述识别信号;比较运算部31c,根据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与通过所述电流检测部33检测到的放电针的第1以及第2组的电流值Ia、Ib,将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放电针的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放电针的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电流差ΔI)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Ik(>0)进行比较,当该电流差ΔI大于阈值Ik(ΔI>Ik)时输出极性切换信号;标记更新部31d,根据来自该比较运算部31c的极性切换信号,将与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对应的标记i改写与另一种极性模式对应的标记i。
通过这样做,例如,当将与第1极性模式对应的标记i设为“接通(i=1)”并将与第2极性模式对应的标记i设为“断开(i=0)”时,在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是“接通(i=1)”的情况下,从所述指令部31b输出与第1极性模式对应的识别信号,根据该识别信号,使所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接通并使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断开的指令信号被从所述极性控制部30输出到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相反地,在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是“断开(i=0)”的情况下,从所述指令部31b输出与第2极性模式对应的识别信号,根据该识别信号,使所述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接通并且使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断开的指令信号被从所述极性控制部30输出到所述直流电压输出部20。
然后,每当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的组的放电针的劣化相对地加重而所述电流差ΔI超过阈值Ik,所述标记存储部31a的标记i通过标记更新部31d而被改写,对属于各组的放电针11、12施加与在此之前相反的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因此,能够充分地发挥能够抑制正和负的离子的复合并使更多的正负各离子移动到远处这样的DC方式(直流方式)的长处,并且也能够通过使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的放电针的腐蚀、磨损等所造成的劣化的程度在第1组的放电针11与第2组的放电针12之间均匀化,来防止离子平衡的随时间的偏斜,同时还能够改善作为属于两组的这些放电针11、12全体的寿命、即放电部10的寿命。
接着,根据图2的流程图,具体地说明所述离子发生器1的控制方法的第1实施方式。
首先,如果通过电源开关2a的操作来将电源2从断开切换到接通(S1),则根据来自该电源开关2a的电源接入信号,通过所述标记更新部31d将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复位为“断开(i=0)”(S2)。
然后,根据该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从指令部31b输出标记i=0、即与第2极性模式对应的“断开”的识别信号(S3)。这样的话,通过根据该识别信号而从极性控制部30输出的指令信号,在直流电压输出部20中,所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被断开,同时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被接通(S4),其结果,从第1负极电路22b对第1组的各放电针11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同时从第2正极电路23b对第2组的各放电针12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S5)。因此,从第1组的放电针11发射负的离子,同时,从第2组的放电针12发射正的离子。
接着,在步骤S6中,比较运算部31c判断从作为负极的第1组的放电针11的电流值Ia中减去作为正极的第2组的放电针12的电流值Ib而得到的电流差ΔI(Ia-Ib)是否为阈值Ik以下。
其结果,在该电流差ΔI为阈值Ik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为正极的放电针12的相对于作为负极的放电针11的相对劣化程度、即从放电部10发射的正负的离子平衡在容许范围内,处理前进到步骤S7并确认电源2的接通/断开。然后,在该电源2保持接通而未被断开的情况下,标记存储部31a的标记i维持为“断开(i=0)”,接着,从直流电压输出部20对第1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11、12施加第2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S3~S5)。此外,在步骤S7中,在电源2为断开的情况下,从该电源2对直流电压输出部20的供电被切断,所以来自所述第1、第2组的放电针11、12的离子的发射结束。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S6中,在所述电流差ΔI大于阈值Ik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为正极的放电针12的相对于作为负极的放电针11的相对劣化程度超出了容许范围。这样的话,根据来自所述比较运算部31c的极性切换信号,通过所述标记更新部31d,将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从与第2极性模式对应的“断开(i=0)”改写成与第1极性模式对应的“接通(i=1)”(S8)。
接着,根据该标记存储部31a的新存储了的标记i,从指令部31b输出标记i=1、即与第1极性模式对应的“接通”的识别信号(S9)。然后,通过根据该识别信号而从极性控制部30输出的指令信号,在直流电压输出部20中,所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被接通,同时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被断开(S10)。其结果,从第1正极电路21b对第1组的各放电针11施加正极性的直流高电压,同时,从第2负极电路24b对第2组的各放电针12施加负极性的直流高电压(S11),此次,从第1组的放电针11发射正的离子的同时,从第2组的放电针12发射负的离子。
接着,在步骤S12中,此次,判断从作为负极的第2组的放电针12的电流值Ib减去作为正极的第1组的放电针11的电流值Ia而得到的电流差ΔI(Ib-Ia)是否为所述阈值Ik以下。
其结果,在该电流差ΔI为阈值Ik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为正极的放电针11的相对于作为负极的放电针12的相对劣化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原样地前进到步骤S13并确认电源2的接通/断开。然后,在该电源2保持接通的情况下,标记存储部31a的标记i维持为“接通(i=1)”,接着,从直流电压输出部20对第1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11、12施加第1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S9~S11)。此外,在步骤S13中,在电源2断开的情况下,离子发生器1的工作停止,来自所述第1、第2组的放电针11、12的离子的发射结束。
另外,在所述步骤S12中,在所述电流差ΔI大于阈值Ik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为正极的放电针11的相对于作为负极的放电针12的相对劣化程度超出了容许范围。这样的话,根据来自所述比较运算部31c的极性切换信号,通过所述标记更新部31d,将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从与第1极性模式对应的“接通(i=1)”再次改写成与第2极性模式对应的“断开(i=0)”(S2)。之后,重复与上述各步骤同样的动作。
图3示出了通过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来控制离子发生器1时的时序图。
首先,在时刻t1,如果将电源2从断开切换到接通,则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被复位为“断开(i=0)”。然后,通过根据该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i(=0)而从极性控制部30输出的指令信号,所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断开,所述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接通。其结果,对放电部10施加第2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从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发射负的离子的同时从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发射正的离子。
这样,如果对放电部10持续施加所述第2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则相对于作为负极的第1组的放电针11,作为正极的第2组的放电针12的劣化加重,与之相伴地,相对于在该第1组中流过的电流值Ia,在第2组中流过的电流值Ib也降低。于是,当所述电流差ΔI(Ia-Ib)大于规定的阈值Ik时(t2),通过所述标记更新部31d,将标记i从被分配给第2极性模式的“断开(i=0)”改写成被分配给第1极性模式的“接通(i=1)”。
这样的话,所述第1以及第4开关21c、24c被接通,同时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被断开,对放电部10施加第1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从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发射正的离子的同时从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发射负的离子。
其结果,此次,作为正极的第1组的放电针11的劣化相对于第2组的放电针12而加重,所以两组的放电针11、12的劣化程度之差(电流差ΔI)暂时逐渐缩小,随着时间经过,此次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的劣化加重,电流差ΔI(Ib-Ia)再次逐渐扩大。于是,当该电流差ΔI再次大于规定的阈值Ik时(t3),通过所述标记更新部31d,将标记i从“接通(i=1)”再次改写成“断开(i=0)”,对放电部10施加第2极性模式的直流高电压,从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11发射负的离子的同时从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12发射正的离子。之后,每当所述电流差ΔI大于阈值Ik,重复同样的动作,两组的放电针11、12的劣化程度差被维持在规定的范围。
进一步地,在时刻t4,如果断开电源2,来自所述两组的放电针11、12的离子的发射停止。此时,所述标记存储部31a中存储了的标记被保持为“断开(i=0)”,所述第2以及第3开关22c、23c从接通变成断开。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压输出部20在极性模式的识别信号为“断开”时对放电部10输出第2极性模式,在“接通”时对放电部10输出第1极性模式,但也可以在识别信号为“接通”时输出第2极性模式,在识别信号为“断开”时输出第1极性模式。
另外,将在放电针11、12中流过的合计电流值分别设为Ia、Ib,但也可以在各组中将在n根的各根放电针11、12中流过的电流值的平均值分别设为Ia、Ib。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图2的步骤S2中将标记存储部31a的标记i复位为“i=1”,在步骤S8中改写成“i=0”。

Claims (3)

1.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
放电部,具有根据所施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而发射正或负的离子的2n个放电针,通过将这些放电针每n个地分组成第1组与第2组而构成,其中n为自然数;
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
极性控制部,控制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以及
电源,与所述极性输出部连接,对该极性输出部供电,
所述离子发生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极性控制部具有分别检测在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中流过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部,
所述极性控制部被构成为:当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一个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另一个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大于规定值时,对该极性输出部输出指令信号,该指令信号将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从到此时为止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极性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性输出部具有:
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正极电路;
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负极电路;
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正极电路;
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负极电路;
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1正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1开关;
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1负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2开关;
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2正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3开关;以及
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第2负极电路之间的电连接接通/断开的第4开关,
所述极性输出部被构成为:根据来自所述极性控制部的指令信号,通过使所述第1开关与所述第4开关接通并且使所述第2开关与所述第3开关断开,从而输出所述第1极性模式,通过使所述第1开关与所述第4开关断开并且使所述第2开关与所述第3开关接通,从而输出所述第2极性模式。
3.一种离子发生器的控制方法,该离子发生器包括:
放电部,具有根据所施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而发射正或负的离子的2n个放电针,通过将这些放电针每n个地分组成第1组与第2组而构成,其中n为自然数;
极性输出部,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以下极性模式中的某一个: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1极性模式、以及对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对所述第2组的放电针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第2极性模式;以及
电源,与所述极性输出部连接,对该极性输出部供电,
所述离子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分别检测在所述第1组的放电针以及第2组的放电针中流过的电流值,当从被施加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的一个组的电流值中减去被施加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的另一个组的电流值而得到的值大于规定值时,将从所述极性输出部输出的极性模式从到此时为止对所述放电部输出了的一种极性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极性模式。
CN201410601765.0A 2013-11-01 2014-10-31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617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8563A JP5945972B2 (ja) 2013-11-01 2013-11-01 イオナイザ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28563 2013-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7490A CN104617490A (zh) 2015-05-13
CN104617490B true CN10461749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82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1765.0A Active CN104617490B (zh) 2013-11-01 2014-10-31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38867B2 (zh)
JP (1) JP5945972B2 (zh)
KR (1) KR101644845B1 (zh)
CN (1) CN104617490B (zh)
DE (1) DE102014115817B8 (zh)
TW (1) TWI5816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5684B2 (ja) * 2014-12-02 2019-03-20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ナイザ
JP6399402B2 (ja) * 2015-02-20 2018-10-03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ナイ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5954A (ja) * 1997-03-11 1998-09-25 Aibitsuku Kogyo Kk 直流型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塗膜形成法
US5930105A (en) * 1997-11-10 1999-07-27 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 ionization
JP2005108742A (ja) * 2003-10-01 2005-04-21 Fuiisa Kk コロナ放電式除電装置
JP2006092888A (ja) * 2004-09-24 2006-04-06 Kasuga Electric Works Ltd 送風型イオン発生器の警報装置
JP4608630B2 (ja) * 2005-02-21 2011-01-12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イオン発生器及び除電器
US20070279829A1 (en) * 2006-04-06 2007-12-06 Mks Instruments, Inc. Control system for static neutralizer
JP4111348B2 (ja) * 2006-11-29 2008-07-02 ヒューグル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JP4818093B2 (ja) * 2006-12-19 2011-11-16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US7649728B2 (en) * 2006-12-20 2010-01-19 Keyence Corporation Electricity removal apparatus
JP5022775B2 (ja) 2007-05-18 2012-09-12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JP5212787B2 (ja) * 2008-02-28 2013-06-19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ナイザ
JP4747328B2 (ja) * 2008-07-31 2011-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5319203B2 (ja) * 2008-08-19 2013-10-16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除電器
JP4610657B2 (ja) * 2009-03-25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の有無判定方法
SG185998A1 (en) * 2009-06-09 2012-12-28 Sharp Kk Air blowing device and ion generating device
JP5435423B2 (ja) * 2009-12-09 2014-03-05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ナイザ及び除電方法
JP5909785B2 (ja) * 2010-12-07 2016-04-27 デス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イオン平衡測定及び調整のための遮蔽されたコンデンサ回路を有する電離平衡装置
JP5508302B2 (ja) * 2011-01-21 2014-05-28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除電器
CA2828788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Globalsep Corporation Capacitive charging power source for electrolytic reactors
JP5731879B2 (ja) * 2011-04-08 2015-06-10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除電装置及び除電制御方法
JP5945928B2 (ja) * 2012-03-30 2016-07-05 Smc株式会社 電荷発生装置
JP5504541B2 (ja) * 2012-09-10 2014-05-28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ナイ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5817A1 (de) 2015-05-07
KR20150051156A (ko) 2015-05-11
JP5945972B2 (ja) 2016-07-05
DE102014115817B4 (de) 2017-11-23
TW201531167A (zh) 2015-08-01
KR101644845B1 (ko) 2016-08-02
DE102014115817B8 (de) 2018-03-01
TWI581669B (zh) 2017-05-01
US20150124368A1 (en) 2015-05-07
CN104617490A (zh) 2015-05-13
JP2015088427A (ja) 2015-05-07
US9338867B2 (en) 201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2054B1 (ko) 복수의 권선 시스템을 구비한 구동 기계에 전류를 공급하기 위한 회로
CN105745806B (zh) 用于机动车车载电网在甩负荷情况下的过压保护
US8896149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ing system
CN104617490B (zh)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08129A (zh) 并联直流电源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的装置
EP2728731A3 (en) Stored electric power discharging circuit for inverter
CN104205593A (zh) 电源装置
CN106160436A (zh) 一种逐波限流方法、装置和逆变电路
DE102015222773A1 (de)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s Fehlers in einer Generatoreinheit
US9351386B2 (en) Ioniz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696740B (zh) 下电安全装置
CN105527498A (zh) 电动汽车及其高压部件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77725B (zh) 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42681B (zh) 一种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
CN206506329U (zh) 一种双电船的能源耦合装置
KR20150071461A (ko) 개별 제어가능한 전자기 펄스 용접 및 성형장치.
RU2017121057A (ru) Система зарядки пары аккумулятор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большой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сти, взаимно соединенных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большой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сти, воплощающее эту систему
CN105897101A (zh) 用于在电机的定子中产生电的旋转场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器件
CN204964625U (zh) 一种制动电阻测试结构
JP2015061340A (ja) 電池監視装置
CN103856190B (zh) 噪声过滤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US201702718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rack relay
CN208284123U (zh) 一种模拟机组放电系统
Kandyba et al. Control of transistors in AC voltage PWM controller with elimination of commutation overvoltages
TW201607224A (zh) 昇壓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