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8590B -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8590B
CN104608590B CN201410784350.1A CN201410784350A CN104608590B CN 104608590 B CN104608590 B CN 104608590B CN 201410784350 A CN201410784350 A CN 201410784350A CN 104608590 B CN104608590 B CN 104608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el row
mode
blast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43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8590A (zh
Inventor
王磊
包永亮
唐连海
韩晓晨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43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8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8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8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2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the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amper doors; Air distribution between several outl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在车内设置后排鼓风机,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向车内出风,并设置有后排优先模式,可通过后排优先模式下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出风,增加了后排的出风量,在后排也可以感受到较好的制冷制热效果,且出风量和出风模式可选择,可以智能化地出风,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下的出风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是用人为的方法处理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的系统。可使某些场所获得具有一定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空气,以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室内气候条件。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空调系统也成为了汽车的标准配置,汽车上一般都设置有空调系统并通过前排的操作开启空调进行制冷制热或者开启其他功能模式,但是空调制冷或制热时仅通过前空调箱来吹风,在后排感受到的风量较小,后排制冷制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增加后排鼓风机来增加后排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包括:前空调箱和出风道,还包括:后排鼓风机和过渡风道;
所述后排鼓风机包括:
导入风道、扇叶、上壳体、电机和下壳体;
所述导入风道与所述过渡风道和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前空调箱吹出的空气流进入所述后排鼓风机;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形成将空气流引入出风道的空气通路;
所述扇叶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的空腔中,用于通过旋转产生空气流;
所述电机与所述扇叶相连接,用于驱动扇叶旋转。
优选地,所述后排鼓风机还包括:
冷却风道端盖和调速模块;
所述冷却风道端盖用于将冷却空气流引入到所述电机上,防止电机温度过高;
所述调速模块用于调节所述电机转动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前排风门和后排风门;
所述前排风门用于在前排出风;
所述后排风门用于在后排出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车内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后排优先激活指令,收到后判断当前出风模式是否为除霜模式,如果是,则保持除霜模式,如果否则激活后排优先模式;
进入后排优先模式后,确定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收到则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如果未收到则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
所述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包括:
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后排鼓风机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吹入车内;
所述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包括:
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并经出风道吹入车内。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确定的出风模式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
优选地,所述出风模式包括:
吹面模式、吹脚模式、吹面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
优选地,根据确定的出风模式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包括:
判断确定的出风模式是否为吹面模式或吹面吹脚模式,如果是则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否则判断确定的出风模式是否为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如果是,则未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
优选地,所述确定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包括:
接收预设目标温度;
判断是否设定有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如果有,则将其确定为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如果否,则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按照预设的规则自动选择对应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并确定为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优选地,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还包括,根据预设目标温度调节前排风门和后排风门的开度,使前后排的出风温度不发生变化。
本发明提供的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在车内设置后排鼓风机,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向车内出风,并设置有后排优先模式,可通过后排优先模式下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出风,增加了后排的出风量,在后排也可以感受到较好的制冷制热效果,且出风量和出风模式可选择,可以智能化地出风,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下的出风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控制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控制面板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为车内空调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前空调箱1和出风道,还包括:后排鼓风机3和过渡风道2;
所述后排鼓风机3包括:
导入风道6、扇叶7、上壳体8、电机9和下壳体10;
所述导入风道6与所述过渡风道2和所述上壳体8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前空调箱1吹出的空气流进入所述后排鼓风机3;
所述上壳体8与所述下壳体10相连接,形成将空气流引入出风道的空气通路;
所述扇叶7位于所述上壳体8与所述下壳体10形成的空腔中,用于通过旋转产生空气流;
所述电机9与所述扇叶7相连接,用于驱动扇叶7旋转。
本实施例中前空调箱1产生的空气流通过过渡风道2进入后排鼓风机3的导入风道6中,上壳体8和下壳体10形成的空腔中设置的电机9驱动扇叶7旋转产生空气流,后排鼓风机3产生的空气流与前空调箱1产生的空气流通过出风道例如中央吹面风道4和B柱风道5吹入车内。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车内空调系统实施例,在车内设置后排鼓风机,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向车内出风,增加了后排的出风量,在后排也可以感受到较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下的出风需求。
本发明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对比上一实施例,还包括:
冷却风道端盖11和调速模块12;
所述冷却风道端盖11用于将冷却空气流引入到所述电机9上,防止电机9温度过高;
所述调速模块12用于调节所述电机9转动的速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车内空调系统,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步骤:
步骤S101:接收后排优先激活指令;
当用户对车内空调系统进行操控时,先对系统下发后排优先的激活指令,如按动按钮或者在触摸屏幕上进行操控,如图4所示,为一种前排控制面板的示例图,前排控制面板安装于车内前排,由驾驶员或副驾驶进行操控,当图中的REAR按键按下后,向系统发送后排优先的激活指令;
步骤S102:收到激活指令后判断当前出风模式是否为除霜模式,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104;
系统接收到用户的后排优先激活指令后对当前的出风模式进行判断,在气温较低时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会有霜或雪,除霜模式就是通过吹出热风使霜雪融化,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步骤S103:保持除霜模式;
由于行车安全性的考虑,除霜模式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当前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时保持除霜模式。
步骤S104:激活后排优先模式;
汽车的出风模式不是除霜模式时激活后排优先模式,使后排的操作具有当下最高优先级。
步骤S105:进入后排优先模式后,确定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进入后排优先模式后,后排的乘客便可以在后排队空调系统进行操控,确定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步骤S106: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收到则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如果未收到则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
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命令,例如可以根据确定的出风模式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收到,则后排鼓风机进入工作,前空调箱与后排鼓风机同时向车内供风,如果未收到指令,则后排鼓风机不工作,只由前空调箱单独为车内供风。
如图3,所述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包括:
步骤S107: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后排鼓风机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吹入车内;
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包括:
步骤S108: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并经出风道吹入车内。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设置有后排优先模式,可在后排优先模式下在后排对车内空调系统进行调解,可以设置风模式和出风量,根据设置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判断是否用到后排鼓风机,增加了后排的出风量,在后排也可以感受到较好的制冷制热效果,且出风量和出风模式可选择,可以智能化地出风,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下的出风需求。
本发明车内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后排控制面板的示例图,后排控制面板安装于车内后排,由后排乘客进行操控,进入后排优先模式之后,后排乘客可通过TEMP加减按键调节温度进入AUTO模式,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设计相应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后排乘客也可以手动对出风模式和出风量进行选择调节,出风模式包括:吹面模式、吹脚模式、吹面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通过WIND加减按键调节风量,当出风模式为吹面模式或吹面吹脚模式时,后排鼓风机开启,当出风模式为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时,不开启后排鼓风机。
后排鼓风机工作时,后排鼓风机工作时,为避免对前排出风风量和温度的影响,实行风量补正策略和温度补正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风量补正策略:在后排鼓风机开启后,会提高前空调箱两端的电压,对前排风量进行补正,保证前排吹出风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温度补正策略:在后排鼓风机开启后,会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调节前排AM(温度混合)风门和后排AM(温度混合)风门的开启角度,保证前后排出风口吹出的风温度较后排鼓风机开启之前不发生变化。
风量补正策略和温度补正策略都是对前空调箱电压补正,根据后鼓风机的端电压值,适当提高前鼓风机端电压,同时为防止电压过高对鼓风机的损坏,在后排风量占比超过总风量的40%后,不对前鼓风机电压进行补正。
应用本实施例,后排乘客可对空调系统的温度。出风模式和出风量进行选择调节,满足乘客不同情况下的多种需求,通过后排鼓风机与前空调箱配合工作,加上温度和风量的补正策略,保证后排鼓风机开启后对于前排的出风量及出风口的吹风温度几乎无影响,同时满足了前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车内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车内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后排优先激活指令,收到后判断当前出风模式是否为除霜模式,如果是,则保持除霜模式,如果否,则激活后排优先模式;
进入后排优先模式后,确定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收到则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如果未收到则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
所述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机同时进行出风包括:
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后排鼓风机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通过过渡风道和导入风道将前空调箱吹出的风引入后排鼓风机内并且后排鼓风机的电机驱动扇叶产生空气流通过出风道吹入车内;
所述前空调箱单独进行出风包括:
前空调箱根据出风模式和出风量产生空气流并经出风道吹入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确定的出风模式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模式包括:
吹面模式、吹脚模式、吹面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出风模式判断是否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包括:
判断确定的出风模式是否为吹面模式或吹面吹脚模式,如果是则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如果否,则判断确定的出风模式是否为吹脚模式或吹脚除霜模式,如果是,则未收到后排鼓风机开启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包括:
接收预设目标温度;
判断是否设定有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如果有,则将其确定为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如果否,则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按照预设的规则自动选择对应的出风模式和出风量并确定为目标出风模式和出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前空调箱和后排鼓风 机同时进行出风还包括,根据预设目标温度调节前排风门和后排风门的开度,使前后排的出风温度不发生变化。
7.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前空调箱和出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排鼓风机和过渡风道;
所述后排鼓风机包括:
导入风道、扇叶、上壳体、电机和下壳体;
所述导入风道与所述过渡风道和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前空调箱吹出的空气流进入所述后排鼓风机;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形成将空气流引入出风道的空气通路;
所述扇叶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的空腔中,用于通过旋转产生空气流;
所述电机与所述扇叶相连接,用于驱动扇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鼓风机还包括:
冷却风道端盖和调速模块;
所述冷却风道端盖用于将冷却空气流引入到所述电机上,防止电机温度过高;
所述调速模块用于调节所述电机转动的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排风门和后排风门;
所述前排风门用于在前排出风;
所述后排风门用于在后排出风。
CN201410784350.1A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608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4350.1A CN104608590B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4350.1A CN104608590B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590A CN104608590A (zh) 2015-05-13
CN104608590B true CN104608590B (zh) 2017-01-18

Family

ID=5314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4350.1A Active CN104608590B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8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086A (zh) * 2015-07-31 2015-11-18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havc总成
US20170267065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Hyundai Motor Compan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CN107776358A (zh) * 2016-08-30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系统
CN107776359A (zh) * 2016-08-30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385962A (zh) * 2019-07-16 2019-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道系统
TWI716324B (zh) 2020-06-10 2021-01-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調箱及其風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11703272B (zh) * 2020-06-29 2022-05-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1102C1 (de) * 1999-10-23 2000-09-21 Daimler 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eine Fahrgastzelle eines Fahrzeugs
CN101439654A (zh) * 2008-12-08 2009-05-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21284U (zh) * 2010-07-06 2011-01-2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总成
CN10218991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座位空调系统
CN103347717A (zh) * 2011-02-18 2013-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暖通空调系统防止输出逆气流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6651B1 (ko) * 2012-11-12 2014-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1102C1 (de) * 1999-10-23 2000-09-21 Daimler 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eine Fahrgastzelle eines Fahrzeugs
CN101439654A (zh) * 2008-12-08 2009-05-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8991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座位空调系统
CN201721284U (zh) * 2010-07-06 2011-01-2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总成
CN103347717A (zh) * 2011-02-18 2013-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暖通空调系统防止输出逆气流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590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8590B (zh) 一种车内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386937B (zh) 汽车温度预调节控制系统及调节车厢内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5189162A (zh) 空气吹出装置
CN105377598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00190429A1 (en) Variable hvac airflow control
CN205059134U (zh)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排气系统
CN103807942B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设备
JP483288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095280A (ja) 車両の空調装置
CN109747373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KR101709981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107562B1 (ko) 디프로스터 시뮬레이터
KR10141884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00065882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68248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550251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04444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50129161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20100065896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331314B1 (ko) 자동차 공조장치의 성에 제거 방법
KR20140089092A (ko) 차량의 후석 공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65474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67967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119178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33552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