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329A - 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329A
CN104604329A CN201380045904.XA CN201380045904A CN104604329A CN 104604329 A CN104604329 A CN 104604329A CN 201380045904 A CN201380045904 A CN 201380045904A CN 104604329 A CN104604329 A CN 104604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object
heater coil
heating
region
induc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9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濑洋一
北泉武
藤涛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4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18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s for heating zone state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3Heating plates made out of a matrix of heating elements that can define heating areas adapted to cookware randomly placed on the heating pl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5Heating plates with pan de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顶板(13),其用于载置被加热物;多个加热线圈(11),它们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逆变器(16),其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控制部(17),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输出;以及被加热物判别部(18),其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被加热物判别部(18)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判别为在由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中的、在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装置。特别涉及对载置在顶板上的金属制的烹调用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作为感应加热装置例如构成为:在顶板的正下方配置有1个或2个加热线圈,通过加热线圈对载置在顶板上的作为被加热物的金属制的烹调用锅等进行感应加热。
并且,提出了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顶板的正下方配设有多个加热线圈的多线圈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如下结构:布设在顶板下的多个加热线圈相邻地配置,无论将烹调用锅等被加热物载置于顶板上的哪个位置,都能够进行感应加热。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利用多个加热线圈对作为被加热物的烹调用锅进行加热的多线圈结构。
专利文献2所描述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如下结构:向各个加热单元提供无线频带的交流信号,并检测位于被加热物和加热单元之间的导电性环路中的感应信号。由于该感应信号因被加热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检测载置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的位置。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002854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欧洲专利第120616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加热烹调器中,具有无论将被加热物载置在顶板的哪个位置都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的结构,但是不清楚用于加热1个被加热物所需的加热线圈的个数。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检测在各个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有被加热物,但是,不能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等。因此,在以往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无法适当地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在顶板下方配设有多个加热线圈的多线圈结构中,能够判别载置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等,并能够恰当地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以往的课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
顶板,其用于载置被加热物;
多个加热线圈,它们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逆变器,其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输出;以及
被加热物判别部,其判别载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以如下方式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检测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在所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中,判别为在由对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进行判别的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出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来控制对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并且,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在检测出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的加热线圈时,判别为在由一定期间(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1个或临近的多个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一个被加热物。并且,当被加热物判别部在一定期间(判别期间)经过后进一步检测出加热线圈的情况下,判别为载置有与之前的一定期间(判别期间)中判别出的被加热物不同的被加热物。即,所述判别期间存在多个,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为在由各个判别期间中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新的其它被加热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将从载置第1被加热物起一定期间后载置的第2被加热物判别为其它锅,因此能够针对期望的被加热物进行使加热开始等加热控制。即,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在顶板下方配设有多个加热线圈的多线圈结构中,能够判别载置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等,从而适当地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通过图1中的A-A线剖开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来自电源的输入电流与逆变器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被加热物判别部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8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的被加热物判别部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被加热物判别部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载置了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载置了其它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
顶板,其用于载置被加热物;
多个加热线圈,它们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逆变器,其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输出;以及
被加热物判别部,其判别载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以如下方式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检测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在所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中,判别为在由对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进行判别的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出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来控制对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判别载置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的状态,因此,能够仅对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控制。例如,通过判别在判别期间内是否在顶板上载置了被加热物,能够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等。因此,能够控制为仅对所期望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具有操作显示部,所述操作显示部显示所述第1方式的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并向所述控制部输出动作指令,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操作显示部输出的所述动作指令,控制对所述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操作显示部中显示被加热物的状态,并且输出用于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动作指令。因此,能够提供对于使用者来说便于使用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第1或第2方式中的所述判别期间存在多个,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为在由各个判别期间中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新的其它被加热物。
通过这样的结构,被加热物判别部当检测出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的加热线圈时,判别为在由一定期间(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1个或临近的多个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一个被加热物。并且,当被加热物判别部在经过了一定期间(判别期间)后进一步检测出其它加热线圈的情况下,判别为载置有与之前的一定期间(判别期间)中判别出的被加热物不同的被加热物。因此,能够判别在各个判别期间中是否在顶板上载置了被加热物这样的情况等被加热物的状态,因此,能够仅对所期望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第1至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所述判别期间是从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检测出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时刻开始的。
通过这样的结构,当检测出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时,使判别期间开始,由此,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
并且,在被加热物的状态判别后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情况下,被加热物判别部能够更新并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在被加热物移动的情况下,被加热物判别部不再检测到与不再载置被加热物的位置对应的加热线圈。并且,被加热物判别部检测出与新载置有被加热物的位置对应的加热线圈,开始判别期间。在该判别期间中,判别为在由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以及与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临近的加热线圈中的已检测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一个被加热物。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以一定期间重复进行所述第1至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的所述判别期间。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被加热物判别部的结构简化,从而容易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第1至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根据由在所述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的个数来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个数。
通过这样的结构,被加热物判别部能够根据由检测出的加热线圈形成的区域的个数,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从而能够控制为仅对所期望的被加热物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第1至6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根据由在所述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形成的区域的尺寸和/或形状来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尺寸和/或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被加热物的尺寸和/或形状,而控制为仅对所期望的被加热物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具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所述第1至7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所述多个加热线圈的每一个的周围,以能够透过所述顶板而看到的方式点亮,
所述发光部构成为至少在由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形成的区域的周围进行点亮显示。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目视确认待进行加热操作的区域和/或正进行加热的区域,使用者难以进行错误操作。
下面,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下面所有的图中,向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在本发明中示意性示出主要的要素。图2是由图1的A-A线剖开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具有:顶板13;多个加热线圈11,它们排列配置在顶板13的下方;逆变器16,其向加热线圈11提供高频电流;以及控制部17,其控制逆变器16的输出。此外,还具有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等)的被加热物判别部18,并且具有显示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并向控制部17输出动作指令的操作显示部12。
下面,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顶板】
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在上部具有平板状的顶板13。如图1所示,在顶板13上载置有锅等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另外,顶板13由玻璃或陶瓷等电绝缘物质构成。
【加热线圈】
加热线圈11为具有多个加热线圈的多线圈结构。多个加热线圈11在顶板13的下方以具有规定间隔且排列成矩阵状的方式配设。例如,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可以是以纵向排列5个、横向排列9个的方式配设多个加热线圈11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中,从接近图1中的操作显示部12的加热线圈11的行起按顺序定义为a~e行,从图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左侧的列起按顺序定义为a~i列。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以加热线圈11aa~11ei的标号来表示多个加热线圈11。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加热线圈11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所有加热线圈11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加热线圈11进行感应加热动作。
【逆变器】
逆变器16与多个加热线圈11连接。逆变器16向多个加热线圈11的各个提供高频电流。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可以构成为,与多个加热线圈11对应地具有与它们分别连接的多个逆变器16。例如,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可以具有与各加热线圈11aa~11ei分别连接的逆变器16aa~16ei。或者,存在将几个加热线圈11集中地与逆变器16连接的结构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将逆变器16的连接切换到需要供电的加热线圈11的结构。
【控制部】
控制部17与逆变器16、操作显示部12以及被加热物判别部18连接。例如,控制部17从操作显示部12接受动作指令的指示,并控制逆变器16的输出。并且,控制部17也可以从被加热物判别部18接受被加热物的判别结果,并控制逆变器16的输出。此外,控制部17还可以根据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生成加热控制的操作所需的信息,并输出到操作显示部12。加热控制所需的信息例如有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等,此外还有被加热物被载置的位置等。
【操作显示部】
操作显示部12配置在顶板13中使用者侧(图1中的下侧)的中央,成为使用者易于使用的结构。操作显示部12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只要是使用者易于使用的结构即可,可以配置在任意的位置。
操作显示部12与控制部17连接。操作显示部12向控制部17输出电力供给的开始或停止以及电力调整等动作指令的信号。例如,当在顶板13上载置锅等第1被加热物14时,操作显示部12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向控制部17输出指示开始加热动作的动作指令的信号。
并且,也可以是,例如当在控制部17中从被加热物判别部18接收到被加热物的判别结果时,操作显示部12从控制部17接收与被加热物的显示相关的信号,显示加热控制的操作所需的信息(例如,被加热物的个数或尺寸等)。
【被加热物判别部】
被加热物判别部18与逆变器16和控制部17连接。例如,为了检测被加热物,利用电流检测部和/或电压检测部,对在逆变器16等、从电源到加热线圈11的电力传输的通电路径中流过的输入电流和/或产生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被加热物判别部18根据输入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的检测值来掌握例如在通电的加热线圈11的上方是否载置有锅等被加热物这样的、与加热线圈11磁耦合的被加热物的状态。即,被加热物判别部18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例如是被加热物的正下方的加热线圈11。并且,例如被加热物的检测结果、即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的结果可以作为信号向控制部17输出。
被加热物判别部18根据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来判别例如在顶板13上载置的是1个被加热物还是2个被加热物这样的被加热物的个数、或者被加热物的尺寸和/或形状等。
被加热物判别部18能够至少将被加热物的判别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7。由此,控制部17能够根据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进行适当的加热控制。
另外,也可以是,在根据各个加热线圈11的检测结果进行各加热线圈11的加热控制的情况下,被加热物判别部18在检测出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时刻,向控制部17输出加热线圈11的检测结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当在顶板13上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或第2被加热物15时,在被载置的区域中进行加热动作。
例如,如图1所示,当在顶板13上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时,向位于第1被加热物14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1bb、11bc、11cb、11cc提供高频电流,并对第1被加热物14进行适当的感应加热动作。
接着,如图1所示,当在顶板13上载置有第2被加热物15时,向位于第2被加热物15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1bd、11cd、11be、11ce提供高频电流,并针对第2被加热物15进行适当的感应加热动作。
【被加热物的检测方法】
对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顶板13上载置了锅等第1被加热物14的情况下的第1被加热物14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图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电路结构的一例。图5示出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用于被加热物判别部18进行判别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4示出由加热线圈11、逆变器16、控制部17、被加热物判别部18、交流电源40、电流检测部48以及电压检测部49构成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电路。逆变器16具有:二极管电桥41、扼流圈42、平滑电容43、第1开关元件44、第2开关元件45、谐振电容46以及缓冲电容47。
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电源40为了将交流转换成直流并进行平滑,连接有二极管电桥41、扼流圈42以及平滑电容43。为了向加热线圈11提供高频电流,在平滑电容43的两端串联连接有具有反向导通二极管的第1开关元件44以及同样具有反向导通二极管的第2开关元件45。
并且,与第2开关元件45并联地连接有用于与加热线圈11产生电流谐振的谐振电容46、以及用于降低在第1开关元件44和第2开关元件45截止时产生的开关损耗的缓冲电容47。
此外,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具有:电流检测部48,其用于检测从电源40提供给逆变器16的输入电流Iin;以及电压检测部49,其用于检测作为逆变器16内的谐振电容46的两端电压的输出电压Vc。电流检测部48和电压检测部49的检测值输出到被加热物判别部18。
根据电流检测部48检测出的输入电流Iin和电压检测部49检测出的输出电压Vc的检测值,图5能够在横轴为电流Iin,纵轴为电压Vc的坐标平面上示出输入电流Iin和输出电压Vc的检测值。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来自电源40的输入电流Iin与逆变器16中产生的输出电压Vc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可以这样设定条件:在设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的电源40的输入电压恒定、且在1个加热线圈11中与顶板13对置的面的加热区域(加热线圈11的上表面的加热区域)的50%以上的区域上载置有被加热物时,被加热物判别部18检测为存在被加热物。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在该条件下,在使第1开关元件44和第2开关元件45的动作频率或占空比等驱动变量变化的情况下,只要输入电流Iin和输出电压Vc(谐振电容46的两端电压)的检测值具有彼此影响的相关关系,就能够通过连接该检测值而描绘出图5所示的阈值曲线L。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也可以这样设定条件:例如在加热线圈11的上表面的加热区域的40%以上的区域上载置有被加热物时,检测为存在被加热物。即,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中,检测有无被加热物时的条件可以任意地设定。
阈值曲线L表示加热线圈11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存在被加热物的状态)与不能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的状态)之间的边界。在图5所示的坐标平面上,区域1(比阈值曲线L靠图示右侧的区域)表示加热线圈11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区域2(比阈值曲线L靠图示左侧的区域)表示加热线圈11不能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
例如,如果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没有载置被加热物,则输出电压Vc相对于输入电流Iin变大。因此,可以在加热线圈11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与不能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状态之间的边界处描绘出阈值曲线L,如果输入电流Iin与输出电压Vc的检测值位于图5中的区域1,则判别为能够加热(存在被加热物),如果位于区域2则判别为不能加热(没有被加热物)。
另外,被加热物的检测方法(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检测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能够检测出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是否载置有被加热物的方法即可,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方法,被加热物的检测方法是任意的。
【被加热物的判别方法】
接着,对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顶板13上载置了锅等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个数等的判别方法进行说明。
图6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被加热物判别部18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感应加热装置10a的操作显示部12的显示内容的图。图7是根据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而在操作显示部12中显示的图的一例。
在顶板13上没有载置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由电流检测部48和电压检测部49检测出的输入电流Iin和输出电压Vc的检测值位于图5所示的区域2。根据该检测结果,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图6中的“不存在被加热物”)。
这里,当将第1被加热物14载置于图1所示的区域时,在配置于第1被加热物14的下方的4个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中进行被加热物的检测。电流检测部48中的输入电流Iin和电压检测部49中的输出电压Vc的检测值位于图5中的区域1,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图6中的“存在被加热物”)。即,检测出与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
另外,配置在第1被加热物14的下方的4个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的检测时机相互错开是因为,例如当第1被加热物14以与顶板13的平面不平行的状态配置时,从第1被加热物14与顶板13下方的加热线圈11的距离较近的部位起进行检测。
并且,当间歇性地进行被加热物的检测动作、并且不在临近的加热线圈11中同时进行被加热物的检测动作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被加热物的检测时机是错开的。
如图1所示,在顶板13上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被加热物判别部18首先针对加热线圈11bb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然后,加热线圈11cb、11bc、11cc被依次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即,按顺序检测出与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这里,以被加热物判别部18最初在加热线圈11bb处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为触发,开始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等的判别期间Tc1。即,判别期间Tc1是从由被加热物判别部18检测出位于被加热物的正下方的加热线圈11时开始的。
被加热物判别部18将在判别期间Tc1中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上载置的第1被加热物14判别为1个被加热物。即,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在由判别期间Tc1中被检测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然后,将该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7。
接着,如图1所示,将第2被加热物15载置在顶板13上。如图6所示,与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时同样,被加热物判别部18依次判别为在加热线圈11bd、11cd、11be、11ce处“存在被加热物”。以被加热物判别部18最初判别为在加热线圈11bd处存在被加热物为触发,开始判别期间Tc2。接着,被加热物判别部18将在判别期间Tc2内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11bd、11cd、11be、11ce上载置的第2被加热物15判别为1个被加热物。即,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在由判别期间Tc2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bd、11cd、11be、11ce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然后,将该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7。
另外,判别期间Tc1、Tc2是用于被加热物判别部18根据由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形成的区域来判别被加热物的状态(个数、尺寸或形状等)的期间。判别期间Tc1、Tc2可以是相同的长度,也可以彼此不同。关于判别期间Tc1、Tc2,只要是至少能够在所有加热线圈11中进行被加热物的检测的期间即可,也可以是在此以上的期间。例如,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10a被设定为,以最初判别为在加热线圈11处存在被加热物为触发而开始判别期间Tc1,至少在所有加热线圈11中进行了检测动作后结束判别期间Tc1。并且,在为了防止被加热物的误检测而在加热线圈11中多次检测为存在被加热物后才确定为存在被加热物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在所有加热线圈11中进行了2次以上检测动作后结束判别期间Tc1。
感应加热装置10a不能像使用者那样通过目测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等。因此,例如也可以是,将被加热物判别部18从最初检测被加热物起一定期间中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所载置的被加热物判别为单一的被加热物,由此,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或形状等。例如,在判别期间Tc1内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即,位于被加热物的正下方的加热线圈11,并判别为在由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上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接着,判别为在由判别期间Tc2内新检测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上载置有其它被加热物。这样,可以通过判别在由各个判别期间内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上载置有新的其它被加热物,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等。
在图6中,在从在加热线圈11bb处最初检测出第1被加热物14起经过一定期间(判别期间Tc1)之后的时机,在加热线圈11bd处首次检测出第2被加热物15。因此,能够判别为第2被加热物15是与第1被加热物14不同的被加热物。
另外,即使在顶板13上同时载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被加热物判别部18也能够根据由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中的临近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的个数或尺寸,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或形状等。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对在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处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在加热线圈11ah、11bh、11ai、11bi处载置有第2被加热物15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判别期间Tc1中检测出在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11ah、11bh、11ai、11bi处载置有被加热物,各个加热线圈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在被加热物判别部18中判别为:在由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所形成的区域中存在1个被加热物,在由加热线圈11ah、11bh、11ai、11bi所形成的区域中存在1个被加热物。因此,即使在顶板13上同时载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被加热物判别部18也能够根据由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的1个或邻接的多个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的个数或尺寸,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或形状等。即,被加热物判别部18也能够在判别期间Tc1内判别多个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或形状等。
根据从被加热物判别部18输出的判别结果,控制部17向操作显示部12输出载置在顶板13上的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形状、或者被加热物被载置的位置等信息。
图7示出将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载置在顶板13上的情况下的操作显示部12的显示的一例。
如图7所示,操作显示部12例如显示与图1所示的第1被加热物14对应的显示31以及与图1所示的第2被加热物15对应的显示32。由于存在显示31和显示32这2个显示,因此在操作显示部12中能够容易地判断出被加热物的个数为2个。并且,根据在操作显示部12中显示的显示31和显示32的尺寸、形状以及位置,能够容易地判断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的尺寸、形状以及载置在顶板13上的位置。
这样,通过将与第1被加热物14对应的显示设为显示31,将与第2被加热物15对应的显示设为显示32,能够容易地判断被加热物和与其对应的显示。并且,操作显示部12例如具有触摸面板,由此,能够通过按下或滑动所显示的部分而进行操作,便于使用。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图8对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10b进行说明。
这里,在实施方式2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8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10b的被加热物判别部18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
在实施方式2中,将根据各个加热线圈11检测出被加热物的时机而识别为1个被加热物的期间设为一定期间,并重复进行识别,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8所示,被加热物判别部18通过以一定期间重复判别期间Tc3,从而根据由在各个判别期间Tc3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的个数等,进行被加热物的个数等的判别。例如,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10b从接通感应加热装置10b的电源时起开始判别期间Tc3,在至少在所有加热线圈11处进行了被加热物的检测后,结束判别期间Tc3,开始新的判别期间Tc3。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利用一定的判别期间Tc3重复进行被加热物的判别,由此,不需要对被加热物判别部18最初检测出被加热物时的触发进行检测。即,被加热物判别部18不需要将最初判别为在加热线圈11处存在被加热物的情况检测为开始判别期间Tc3的触发。因此,能够使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结构简化,容易判别被加热物。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9~10对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10c进行说明。
这里,在实施方式3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或2不同的部分,对于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10c上载置第3被加热物21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10c的被加热物判别部18来检测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情况下的被加热物的判别动作的时序图。图1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装置10c的操作显示部12的显示,是基于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的操作显示部12的显示的一例。
在实施方式3中,在顶板13上载置有大致长方形(例如,8个加热线圈的尺寸)的锅等第3被加热物21。实施方式3在一定期间Tc4内进行检测,在该一定期间Tc4内,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中的8个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11bd、11cd、11be、11ce被识别为1个被加热物,实施方式3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或2不同。
对将需要8个加热线圈11的第3被加热物21载置到本发明的多线圈结构的感应加热装置10c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被加热物判别部18检测出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8个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11bd、11cd、11be、11ce,各个加热线圈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由此,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载置有被加热物。
接着,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在判别期间Tc4内被判别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11bb、11cb、11bc、11cc、11bd、11cd、11be、11ce所形成的区域上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然后,将该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7。
在控制部17中,根据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判别结果,如图10所示,操作显示部12显示与被加热物的尺寸对应的1个显示33。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即使改变被加热物的尺寸,识别1个被加热物的区域的加热控制也为1个,因此也不需要进行多个操作,便于使用。
(实施方式4)
下面,使用图11~12对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10d进行说明。
这里,在实施方式4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3不同的部分,对于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10d上载置了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10d上载置了第3被加热物21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俯视图。
在实施方式4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发光部24配置在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每一个周围,该发光部24用于显示与在顶板13上载置的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区域,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3不同。
在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10d中,以至少包围载置有被加热物的顶板13的下方配置的加热线圈1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发光部24。通过该发光部24的发光,能够在顶板13上显示出由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形成的区域。因此,使用者能够在顶板13上确认被加热物的判别状态(个数、尺寸或形状),能够增强可视性。
并且,在使用者在感应加热装置10d的使用中视线最集中的被加热物的周围进行发光,从而便于使用。
图11示出在顶板13上载置有第1被加热物14和第2被加热物15的情况。在图11中,由于能够通过被加热物判别部18判别为载置有2个被加热物,因此,根据被加热物判别部18的结果,发光部24在顶板13上显示出2个加热区域25、26。例如,发光部24在由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所形成的加热区域25、26的周围呈四边形框状发光。
另一方面,在图12中,由于能够判别出载置有比图11的被加热物大的1个第3被加热物21,因此,显示与被加热物的尺寸匹配的长方形的加热区域27。这样,根据适当地显示在顶板13上所显示的区域的尺寸和个数,能够目视确认待进行加热操作的区域和正进行加热的区域,使得使用者不易错误操作。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如图1所示,纵列和横列的加热线圈配置在一直线上,但是,只要是成列的,就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效果,因此,并不限于该结构。
从本发明可知,根据检测出被加热物的时机来判别是否存在1个被加热物,由此,能够恰当地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控制。即,根据在一定期间的判别期间内被检测为存在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来判别被加热物的个数、尺寸或形状等,由此,能够恰当地进行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控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由于能够将从载置第1被加热物起经过了一定期间后载置的第2被加热物判别为其它被加热物,因此,能够对所期望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开始等加热控制,因此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用途上有效。
标号说明
10:感应加热装置;11:加热线圈;12:操作显示部;13:顶板;14:第1被加热物(锅);15:第2被加热物(锅);16:逆变器;17:控制部;18:被加热物判别部;21:第3被加热物(锅);24:发光部;25、26、27:加热区域;31、32、33:显示;40:电源;41:二极管电桥;42:扼流圈;43:平滑电容;44:第1开关元件;45:第2开关元件;46:谐振电容;47:缓冲电容;48:电流检测部;49:电压检测部。

Claims (8)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具有:
顶板,其用于载置被加热物;
多个加热线圈,它们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逆变器,其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输出;以及
被加热物判别部,其判别载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以如下方式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检测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在所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中,判别为在由对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进行判别的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1个被加热物,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出的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来控制对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还具有操作显示部,所述操作显示部显示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并向所述控制部输出动作指令,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操作显示部输出的所述动作指令,控制对所述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判别期间存在多个,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判别为在由各个判别期间中新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中载置有新的其它被加热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判别期间是从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检测出与载置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的时刻开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判别期间是以一定期间重复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根据由在所述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的个数来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被加热物判别部根据由在所述判别期间内检测出的加热线圈所形成的区域的尺寸和/或形状来判别所述被加热物的尺寸和/或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还具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的每一个的周围,以能够透过所述顶板而看到的方式点亮,
所述发光部构成为至少在由与载置有被加热物的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形成的区域的周围进行点亮显示。
CN201380045904.XA 2012-10-25 2013-10-24 感应加热装置 Pending CN1046043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5310 2012-10-25
JP2012-235310 2012-10-25
PCT/JP2013/006314 WO2014064941A1 (ja) 2012-10-25 2013-10-24 誘導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329A true CN104604329A (zh) 2015-05-06

Family

ID=5054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5904.XA Pending CN104604329A (zh) 2012-10-25 2013-10-24 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14058A4 (zh)
JP (1) JPWO2014064941A1 (zh)
CN (1) CN104604329A (zh)
WO (1) WO20140649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33A (zh) * 2015-06-10 2018-02-13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CN108293278A (zh) * 2015-12-04 2018-07-1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炉设备
CN110432747A (zh) * 2018-05-03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5951A (ja) * 2014-10-29 2016-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撹拌調理器
JP6817510B2 (ja) * 2015-05-14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008181B2 (ja) * 2016-08-30 2022-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誘導加熱装置における負荷検知方法
JP6851011B2 (ja) * 2016-08-30 2021-03-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WO2018042821A1 (ja) * 2016-08-30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誘導加熱装置における負荷検知方法
KR102069581B1 (ko) * 2017-06-26 2020-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및 유도 가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250802B1 (ko) * 2020-01-13 2021-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및 유도 가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27294A (ja) * 2005-01-07 2008-07-24 エーゲーオー エレクトロ・ゲレーテバウ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照明付きホブ、及びホブを照明する方法
EP2034800A1 (de) * 2007-08-07 2009-03-1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chvorrichtungsschaltung
JP2009238613A (ja) * 2008-03-27 2009-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DE102010031225A1 (de) * 2009-07-23 2011-02-1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chfeld mit einer Kochfeldplatte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s Zubereitungsbehälters auf einer Kochfeldplatte
EP2482613A1 (fr) * 2011-01-26 2012-08-01 FagorBrandt SAS Procédé d'optimisation de positionnement d'au moins un récipient disposé au dessus d'un ensemble d'inducteurs d'une table de cuisson à induction et table de cuisson à induction associée
CN10274052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19292B1 (it) 2000-11-08 2003-10-10 Whirlpool Co Dispositivo per rilevare la collocazione di utensili di cottura su unpiano di cottura ad elementi riscaldanti discreti e distribuiti.
ITMI20031602A1 (it) * 2003-08-04 2005-02-05 Whirlpool Co Piano di cottura a piazzamento casuale con interfaccia utente
ES2366511B1 (es) 2009-05-11 2012-10-09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Campo de cocción con un elemento de puent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27294A (ja) * 2005-01-07 2008-07-24 エーゲーオー エレクトロ・ゲレーテバウ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照明付きホブ、及びホブを照明する方法
EP2034800A1 (de) * 2007-08-07 2009-03-1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chvorrichtungsschaltung
JP2009238613A (ja) * 2008-03-27 2009-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DE102010031225A1 (de) * 2009-07-23 2011-02-1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chfeld mit einer Kochfeldplatte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s Zubereitungsbehälters auf einer Kochfeldplatte
EP2482613A1 (fr) * 2011-01-26 2012-08-01 FagorBrandt SAS Procédé d'optimisation de positionnement d'au moins un récipient disposé au dessus d'un ensemble d'inducteurs d'une table de cuisson à induction et table de cuisson à induction associée
CN10274052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33A (zh) * 2015-06-10 2018-02-13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US10772164B2 (en) 2015-06-10 2020-09-08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Hob comprising heating zone illumination means
CN107690833B (zh) * 2015-06-10 2021-11-3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CN108293278A (zh) * 2015-12-04 2018-07-1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炉设备
CN110432747A (zh) * 2018-05-03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方法
CN110432747B (zh) * 2018-05-03 2021-02-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64941A1 (ja) 2016-09-08
WO2014064941A1 (ja) 2014-05-01
EP2914058A4 (en) 2015-11-04
EP2914058A1 (en)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329A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05191494B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02257878B (zh) 具有至少一个感应器、至少一个逆变器和开关装置的炉圈
JP6341397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102144885B (zh) 感应加热炊具
KR102642315B1 (ko) 조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348765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KR101970524B1 (ko) 유도 가열 조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2711297A (zh) 感应加热炊具的控制方法
EP2068598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023861B (zh) 感应加热烹调设备
CN103416105B (zh) 感应加热调理器
KR101743495B1 (ko) 유도가열 조리기기
KR20100120015A (ko) 조리기기 및 그에 대한 제어방법
KR20110092073A (ko) 유도가열 조리기기
KR101611277B1 (ko) 유도가열 조리기기
KR20200122710A (ko) 사용자 경험 및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가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CN107567122A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KR102508227B1 (ko) 조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919893B1 (ko) 인덕션 렌지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11947B1 (ko) 조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501917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4186813A (ja) 誘導加熱装置
KR20170009147A (ko) 프리존 영역을 구비한 전기 레인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