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565A -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3565A
CN104603565A CN201380046386.3A CN201380046386A CN104603565A CN 104603565 A CN104603565 A CN 104603565A CN 201380046386 A CN201380046386 A CN 201380046386A CN 104603565 A CN104603565 A CN 104603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machine
main body
machine main
pipe holder
handled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63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3565B (zh
Inventor
片冈正树
野口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3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3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moisture under reduced pressure, e.g. in a vacuum
    • F26B5/06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moisture under reduced pressure, e.g. in a vacuum the process involv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3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ry or oscillating container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ry floors
    • F26B17/3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ry or oscillating container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ry floors the movement being in a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A)包括:干燥机主体(11),边在旋转的同时将从其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W)运送至其另一端侧,边对所述处理物进行干燥;多个加热管(18),排列于所述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部,并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中心轴线(O)方向上延伸;及多个管支架(22),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加热管(18)。所述多个管支架(22)中,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第一管支架(23)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而向该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方向(T)排列。

Description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本申请以2012年9月11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2-199342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该申请的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对煤这样的、在干燥前后体积、休止角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处理物或大量处理物进行干燥,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作为这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已知一种下述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可绕随着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略向下方地横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圆筒状的干燥机主体,在该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排列有多根沿上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加热管。加热管由从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面突出的管支架支撑。在这样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中,使干燥机主体旋转的同时,将从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运送至另一端侧,同时,使其干燥后排出。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针对这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提出了防止损坏发生的技术,上述损坏的原因是由于因干燥机主体的旋转、自重及来自加热管的热的作用所导致的变形而使得于管支架的根部处发生应力集中。具体而言,提出了:以通过管支架的安装位置或其附近的方式在干燥机主体的整个内周面设置加强环。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特别是在管支架为在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面呈环状连续的环状支撑板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处理物滞留于管支架的一端侧(上游侧)而被过度干燥,在管支架上设置可使处理物通过的通过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57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1-355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使用这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对火力发电厂用的煤、焦炭炉用的煤等进行干燥时,处理量大,尤其在如褐煤这样的水分高的煤的情况下,有可能损害干燥机主体一端侧的供给部的处理物运送性能。因此,为了面向大量的处理物能够确保足够的运送性能,有时会提高干燥机主体的转速、或增大干燥机主体从一端向另一端的向下的倾斜。
然而,提高干燥机主体的转速会增加所需的动力,从而有可能增加运行费用。
另一方面,增大干燥机主体的倾斜会使中心轴线方向的轴向载荷增大,并增大支撑干燥机主体且使其可旋转的支撑辊的负担,因此,需要使用具有高耐负荷性能的大型支撑辊。进一步地,增大干燥机主体的倾斜会抬高处理物供给部的高度。因此,被迫从更高位置处供给处理物,供给费事,且可能增加成本。
此外,在使用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对如煤这样的在干燥前后体积、休止角等会发生大幅变化的处理物进行干燥时,在作为处理物供给部的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处理物的填充率大,而在作为排出部的另一端侧,处理物的填充率小。对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而言,优选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全长上均匀地为30%左右的填充率。然而,当供给部中的填充率大于该填充率时,处理物无法被充分搅拌,从而可能降低干燥效率。此外,如果排出部中的填充率小于上述优选的填充率,则处理物与加热管的接触面积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干燥效率下降。
如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地,当将在干燥机主体的整个内周面延伸的加强环或环状支撑板设置于如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该另一端侧的处理物的填充率。然而,由于该构造易拦截处理物,因此,无法设置从内周面的突出高度过大的环或支撑板,导致填充率的增大幅度有限。另外,环或支撑板会妨碍粒径较大的处理物的运送,这种大粒径的处理物与加热管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仍有降低干燥效率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所述干燥机可以增大在作为处理物排出部的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处理物填充率,即使在干燥煤这样的处理量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整个干燥机主体内获得较为均匀的填充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包括:干燥机主体,形成为能绕横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圆筒状,边在旋转的同时将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向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输送,边对所述处理物进行干燥;多个加热管,在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并列排列,并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管支架,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加热管。所述多个管支架对应至少一根所述加热管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多个位置,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管支架彼此也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所述多个管支架中,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第一管支架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所述干燥机主体的旋转方向排列。
在这样构成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中,从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边随着干燥机主体的旋转而被运送至另一端侧,边与被从干燥机主体内周面处突出的多个管支架支撑的多个加热管接触而被干燥。这些多个管支架中,在干燥机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管支架彼此之间在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因而可以防止拦截运送中的处理物。此外,在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这些多个管支架中的多个第一管支架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而向该干燥机主体的旋转方向排列成螺旋状。由此,尽管处理物被运往另一端侧,但由于第一管支架的排列所构成的螺旋,处理物受到欲将其推回一端侧的力。
从而,在该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部侧,处理物受到欲将其推回一端侧的力,因此,可以将处理物的运送速度抑制得小,并能增大另一端侧的填充率,可以使处理物与加热管充分接触而提高干燥效率。即,通过上述构成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可以促进整个干燥机主体的填充率的均匀化,即使是大量处理煤这样的干燥前后的体积、休止角等发生大幅变化的处理物、特别是大量处理褐炭这样的水分多的处理物的情况下,也能实施高效的干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管支架通常形成为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地形成有可使1根或多根上述加热管插入并通过的贯通孔的板状。在这样的管支架中的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的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部上也可以设置随着往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旋转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根据这种构成,除第一管支架的所述螺旋状排列以外,第一管支架自身的第一倾斜部也使得处理物受到将其退回一端侧的力。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另一端侧的填充率。
另外,在作为来自干燥机主体的处理物的排出部的另一端侧以外的部分,管支架的排列也可以为通常的锯齿状。不过,也可以使多个管支架中的位于干燥机主体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与第一管支架相反地随着往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排列。通过这种构成,处理物因第二管支架的排列所构成的螺旋而受到被推往另一端侧的力。因此,即使不提高干燥机主体的转速或增大倾斜也能提高作为处理物供给部的一端侧上的运送速度,并能减小一端侧上的填充率,从而能够使整个干燥机主体的处理物的填充率进一步均匀化。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位于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的第二管支架的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部上设置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与另一端侧的第一倾斜部相反地随着往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根据这种构成,可以提高处理物在一端侧的运送速度并实现一端侧上的填充率的降低。当设置该第二倾斜部时,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既可以如上所述地排列成螺旋状,也可以排列成一般的锯齿状。
发明效果
如上述所说明地,通过本发明,可以增大作为处理物排出部的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填充率,提高干燥效率。并且,可以使整个干燥机主体的填充率均匀化,即使在大量处理煤这样的处理物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地进行干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的立体图。
图2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支架的正面图。
图2B为从图2A中A-A箭头方向观察的图。
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支架排列的干燥机主体的展开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管支架排列的干燥机主体的展开图。
图5A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管支架的正面图。
图5B为从图5A中B-B箭头方向观察的图。
图6为示出相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例中的管支架排列的干燥机主体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A中,其干燥机主体11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长圆筒状,在该干燥机主体11的外周的两端侧,两个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环状的环12向外侧突出设置,并且,在这些环12之间的、中心轴线O方向的一端侧(图1中的左后侧)的外周设置有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环状的齿轮13。
在这样的干燥机主体11中,环12被各自载置于一对辊14上,并被支撑为可绕中心轴线O旋转。干燥机主体11在其中心轴线O从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图1中的右前侧)略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被横向放置。进一步地,齿轮13与电动机等旋转驱动单元15的齿轮15A咬合,通过旋转驱动单元15的驱动,使干燥机主体11可以绕中心轴线O向一定的旋转方向T(参照图3)旋转。
此外,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处设置有未被图示的圆环板状的端板,并且,用于向干燥机主体11内供给处理物W的螺旋给料机16从一端侧沿中心轴线O插入该端板中央的开口部。
该螺旋给料机16具有以下结构:圆筒状的壳套16A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插入所述端板的中央开口部,螺旋轴16C沿中心轴线O插入并通过壳套16A内,在螺旋轴16C上,螺旋状的螺旋叶片16B设置于其外周部。该螺旋轴16C由电动机等旋转驱动单元16D驱动旋转,使供给至从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突出的壳套16A的上部的供给口16E的处理物W被送出并投入到干燥机主体11内。由此,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部成为处理物W的供给部。
需要说明的是,也从螺旋给料机16的供给口16E供给(吸引)载气G,载气G伴随由在干燥机主体11内被干燥后的处理物W蒸发产生的蒸汽而排出。此外,所述端板的中央开口部与螺旋给料机16的壳套16A之间在允许与干燥机主体11一体旋转的上述端板的旋转的状态下被密封。
在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部以覆盖该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外周部的方式设置有盒状的出口室17。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在其旋转被允许的状态下被密封并贯通该出口室17内。此外,多个出料槽11A在所述出口室17内的干燥机主体11上开口,并且,在出口室17的上部设置有载气G的排气口17A,在下部设置有干燥后的处理物W的排出口17B。因此,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部成为干燥处理后的处理物W的排出部,从作为供给部的所述一端部朝着作为该排出部的另一端部的方向成为处理物W的运送方向F(参照图3)。
在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部,与其内周面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沿中心轴线O方向延伸的多个(许多)加热管18。这些加热管18与中心轴线O平行地延伸,以在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径向及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分别构成多列的方式呈同心圆状地设置在干燥机主体11的整周上。此外,这些加热管18的另一端部与岐管19相连接,岐管19设置为可与贯通出口室17的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部一体地旋转。在该岐管19的中央部连结有蒸汽等加热介质的供给管19A。
另一方面,这些加热管18的一端部贯通上述端板而从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突出,加热管18所贯通的端板的贯通部被密封。进一步地,用于排出残留于加热管18内的空气的总管20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呈环状地安装设置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部外周。该总管20与从端板突出的各加热管18的一端部经由连结管21以相互连通的方式而连接。
这样的加热管18被图3所示的管支架22支撑并安装于干燥机主体11内,所述管支架22设置成从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从中心轴线O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管支架22为呈图2A所示的扇形的板状部件。该板状的管支架22与中心轴线O方向垂直,其构成扇形的长圆弧(径向外侧的圆弧)的侧面通过焊接等与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接合而被安装。
即,本实施方式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A包括:干燥机主体11,形成为可绕横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旋转的圆筒状,并且,边在旋转的同时将从其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W运送至其另一端侧,边进行处理物W的干燥;多个加热管18,在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并列排列,并沿中心轴线O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管支架22,从所述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突出设置并支撑所述多个加热管18。
在管支架22上形成有截面圆形的贯通孔22A,加热管18插入并通过所述贯通孔22A并与之接合,贯通孔22A在管支架2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板状的管支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图2A中为6个)贯通孔22A在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径向与圆周方向上排列形成,以便如上所述地在径向和圆周方向上构成多列的多个加热管18中的其中一部分的多根加热管18可由一个管支架22支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管支架22逐根地支撑加热管18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管支架22上只形成有一个贯通孔22A。
这样的管支架22构成为,多个管支架22对应被支撑的各加热管18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例如隔开数米左右的大的间隔而安装于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管支架22彼此也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隔开比上述间隔小的间隙而被安装。图3为示出展开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时的多个管支架22的配置的展开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供给部的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图3中的左侧)的隔开上述小的间隙的管支架22,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管支架22彼此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交替排列成锯齿状,这样的管支架22隔开上述大的间隔配置成两列。
相对于该一端侧的管支架22,对于位于作为处理物W的排出部的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图3中的右侧)的管支架22,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隔开上述小的间隙的管支架22随着往该另一端、即、随着往处理物W的运送方向F,朝着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方向T排列。需要注意的是,下面有时将位于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管支架22称为多个第一管支架23。即,第一管支架23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向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方向T排列。换言之,第一管支架23在圆筒状的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呈螺旋状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述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23的列所构成的螺旋的导程(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相邻的螺旋列的间隔)是一定的,每隔所述导程,由多个第一管支架23支撑上述一部分的多根加热管18。
进一步地,对于这样地排列成螺旋状的板状的第一管支架23,在朝着其旋转方向T的侧部上通过焊接等而接合安装有呈截面(圆周方向的截面)为图2B所示的三角形状的柱状的倾斜部件23B。由此,在所述侧部上设有第一倾斜部23C,第一倾斜部23C在第一管支架23的整个厚度方向和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整个径向上与朝向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的侧面相连,并随着往另一端(参照图2B中的符号F)而向旋转方向T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以锯齿状排列的管支架22上并没有设置这样的第一倾斜部23C,其朝着旋转方向T的侧部为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平面状。
在这样构成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A中,煤等处理物W按上述这样从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的螺旋给料机16的供给口16E投入而被供给至干燥机主体11内,通过该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与倾斜,在干燥机主体11内的底部被运送而被送至另一端侧。处理物W在被运送的同时与加热管18接触,被在加热管18中流动的蒸汽等加热介质间接加热而被干燥。像这样被干燥的处理物W从在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的多个部位开口的出料槽11A经由位于出口室17下部的排出口17B而排出。另外,干燥处理物W所产生的水蒸气等与载气G一起从排气口17A排出。
处理物W在被运送至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时,也与支撑加热管18的多个管支架22接触。在这些多个管支架22中,位于作为干燥机主体11的排出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23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而向旋转方向T排列成螺旋状。由此,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一管支架23中的、位于往旋转方向T一侧的第一管支架23接触后的处理物W随着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而与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一管支架23接触时,处理物W受到欲将其推回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的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管支架23之间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隔开间隔,且第一管支架23(管支架22)的径向内侧(干燥机主体11的中心部)为开放式,因此,防止处理物W被全部推回至一端侧、或全部被拦截。由此,虽然处理物W被整体运送至另一端侧,但其运送速度可被抑制为较一端侧更小。因此,即使对如煤这样的在干燥后体积、休止角会显著减小的处理物W进行大量干燥时,也可以增大在作为排出部的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处理物W的填充率,实现与一端侧间的均匀化。因此,可以使处理物W与加热管18长时间接触而提高干燥效率,对如褐炭这样的水分多的处理物W也可以促成充分的干燥处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排列成螺旋状的第一管支架23上,在朝着其旋转方向T的侧部安装有倾斜部件23B,并设置有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而向旋转方向T倾斜的第一倾斜部23C。由此,在各个第一管支架23上,通过与该第一倾斜部23C接触也可以使处理物W受到欲将其推回至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的力。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大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填充率而实现整个干燥机主体11内的均匀化,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仅依靠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23的螺旋状排列就可以使填充率足够增大时,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第一倾斜部23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23的侧部安装了倾斜部件23B,并在第一管支架23的整个厚度方向和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整个径向上设置了第一倾斜部23C,然而,如果设置第一倾斜部23C,则既可以使倾斜部件23B的厚度较第一管支架23的板厚更厚,也可以较板厚更薄,并且,也可以只在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径向的一部分上设置第一倾斜部23C。进而,也可以代替安装倾斜部件23B,而改为在第一管支架23的朝着旋转方向T的侧部上通过切削加工等而形成第一倾斜部23C。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干燥机主体11的供给部的一端侧的管支架22,如图3所示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隔开上述小的间隙的管支架22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交替排列成锯齿状。当处理物W为湿润状态、尤其为煤的情况下,在该供给部处,处理物W的体积、休止角大,运送性能差,有可能填充率大。因此,为了抑制该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的填充率,有必要采取如上所述的提高干燥机主体11的转速或增大倾斜,但无论哪种措施都有可能导致运行成本增大,且使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填充率低,有损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参照使用与图3相同的符号加以表示的图4、5A、5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用于在不降低作为排出部的干燥机主体11另一端侧的填充率的情况下抑制作为供给部的一端侧的填充率。图4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展开干燥机主体11的内周面时多个管支架22的配置的展开图。如图4所示,另一端侧的管支架22(第一管支架23)的排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随着往另一端,呈朝向旋转方向T的螺旋状。另一方面,一端侧的多个管支架22与第一管支架23相反地,随着往另一端,排列成朝向旋转方向T的反方向的螺旋状。以下,有时会将位于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的多个管支架22称作多个第二管支架24。即,第二管支架24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朝向与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方向T相反的方向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在中心轴线O方向上的干燥机主体11中央部的管支架2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端侧的管支架22相同地排列成锯齿状。
由此,通过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增加处理物W在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的填充率,并且,在一端侧则与在另一端侧相反,与第二管支架24接触后的处理物W受到被推出至另一端侧、即被推向运送方向F一侧的力。即,可以防止运送性差的湿润状态的处理物W滞留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可实现处理物W的迅速运送,并能抑制一端侧的填充率。由此,可以在干燥机主体11的整个中心轴线O方向上实现处理物W的填充率的均匀化,使处理物W均等地与加热管18接触而实现更高效率的干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位于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的管支架22(第二管支架24)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端侧的管支架22同样,在干燥机主体11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面与中心轴线O平行、即、与和中心轴线O方向相对的扇面(板面)垂直。不过,例如也可如图5A、5B所示,在朝向旋转方向T的侧部上设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端侧的第一管支架23的第一倾斜部23C相反地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侧而向与旋转方向T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部24C。该第二倾斜部24C既可以接合倾斜部件24B而形成于一端侧的管支架22的侧部,也可以通过对一端侧的管支架22的侧部进行切削加工等而形成。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倾斜部24C,可以使更大的推出力作用于被供给至干燥机主体11一端侧的处理物W,从而能进一步降低填充率。
然而,即使不如第二实施方式这样地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24随着往干燥机主体11的另一端而向与旋转方向T相反的方向排列成螺旋状,这样的第二倾斜部24C也是可以适用的。即,也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列成锯齿状的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侧的管支架22上设置随着往另一端侧而向与旋转方向T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部24C。
实施例
下面例举本发明的实施例来验证其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具有内径为965mm、长度为8000mm的干燥机主体11,并针对该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制造了基于图3所示的展开图排列多个管支架22而成的干燥机、以及基于图4所示的展开图排列多个管支架22而成的干燥机。依次将这两种干燥机作为实施例1、2。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实施例1、2中,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管支架22上均未设置倾斜部(第一倾斜部23C及第二倾斜部24C)。为此,为了确认倾斜部的效果,在基于图4所示的展开图排列多个管支架22而成的干燥机的另一端侧的管支架22(第一管支架23)上设置了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一倾斜部23C,并在一端侧的管支架22(第二管支架24)上设置了如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二倾斜部24C。将其作为实施例3。
另外,作为相对于实施例1至3的比较例,还制造了在与实施例1至3相同大小的干燥机主体11上基于图6所示的展开图排列不具有倾斜部的管支架而成的干燥机。即,在该比较例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中,排列成锯齿状的管支架在干燥机主体11的中心轴线O方向上隔开大的间隔地设置有4列。需要注意的是,在图6中,与图3及图4共同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符号。另外,实施例1至3与比较例在其它规格上是相同的。
对这些实施例1至3及比较例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供给平均粒径为1mm、水分含量为35mass%的煤,在干燥至水分含量变为25mass%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通过使用从干燥机主体11的一端至另一端形成于隔2000mm的位置的检测窗(共计3个),来测定上述干燥处理中的处理物W的填充高度,并算出其填充率。其结果,比较例的填充率从一端侧起依次为35%、25%、12%。与之相对地,实施例1中为36%、30%、28%,实施例2中为32%、30%、28%,实施例3中为30%、30%、30%,从而可以确认,实施例1至3依次改进了填充率的均匀化。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干燥处理物用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符号说明
11   干燥剂主体
15   旋转驱动单元
16   螺旋给料机
17   出口室
18   加热管
22   管支架
23   第一管支架
24   第二管支架
23C  第一倾斜部
24C  第二倾斜部
A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W    处理物
O    干燥机主体11的中心轴线
T    干燥机主体11的旋转方向
F    处理物W的运送方向

Claims (5)

1.一种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包括:
干燥机主体,形成为能绕横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圆筒状,边在旋转的同时将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供给的处理物向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输送,边对所述处理物进行干燥;
多个加热管,在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并列排列,并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延伸;以及
多个管支架,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加热管,其中,
所述多个管支架对应至少一根所述加热管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多个位置,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管支架彼此也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多个管支架中,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第一管支架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所述干燥机主体的旋转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其中,
在所述第一管支架的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部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所述旋转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其中,
在所述多个管支架中,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而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其中,
在所述多个管支架中,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而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其中,
在所述多个管支架中的位于所述干燥机主体的一端侧的多个第二管支架的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部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随着往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另一端侧而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CN201380046386.3A 2012-09-11 2013-06-26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Active CN104603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9342 2012-09-11
JP2012199342A JP6059473B2 (ja) 2012-09-11 2012-09-11 間接加熱型回転乾燥機
PCT/JP2013/067489 WO2014041869A1 (ja) 2012-09-11 2013-06-26 間接加熱型回転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3565A true CN104603565A (zh) 2015-05-06
CN104603565B CN104603565B (zh) 2017-05-10

Family

ID=5027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6386.3A Active CN104603565B (zh) 2012-09-11 2013-06-26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59473B2 (zh)
CN (1) CN104603565B (zh)
IN (1) IN2015DN01705A (zh)
WO (1) WO20140418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034A (zh) * 2015-09-15 2017-05-24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对苯二酸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8831B1 (ja) * 2014-03-31 2015-09-16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被処理物の乾燥方法、および横型回転式乾燥機
JP6578597B2 (ja) * 2015-09-15 2019-09-25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石膏の加熱方法、石膏の加熱装置および石膏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4088A (ja) * 1991-04-24 1992-11-13 Kawasaki Steel Corp 粉粒体の間接加熱式回転乾燥機
JP2001235281A (ja) * 2000-02-24 2001-08-31 Asahi Sangyo Kk スクリュウコンベアを備えた乾燥装置
JP4197505B2 (ja) * 2004-08-18 2008-12-17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横型回転乾燥機
CN101828089A (zh) * 2007-10-16 2010-09-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间接加热干燥装置、被干燥物的间接加热干燥方法、以及固态燃料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4724674B2 (ja) * 2007-02-15 2011-07-13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連続式乾燥機
CN102374757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4088A (ja) * 1991-04-24 1992-11-13 Kawasaki Steel Corp 粉粒体の間接加熱式回転乾燥機
JP2001235281A (ja) * 2000-02-24 2001-08-31 Asahi Sangyo Kk スクリュウコンベアを備えた乾燥装置
JP4197505B2 (ja) * 2004-08-18 2008-12-17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横型回転乾燥機
JP4724674B2 (ja) * 2007-02-15 2011-07-13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連続式乾燥機
CN101828089A (zh) * 2007-10-16 2010-09-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间接加热干燥装置、被干燥物的间接加热干燥方法、以及固态燃料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2374757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034A (zh) * 2015-09-15 2017-05-24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对苯二酸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CN106716034B (zh) * 2015-09-15 2020-06-12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对苯二酸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1869A1 (ja) 2014-03-20
JP6059473B2 (ja) 2017-01-11
JP2014055687A (ja) 2014-03-27
IN2015DN01705A (zh) 2015-05-22
CN104603565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311B (zh) Indirect heated rotary dryer
CN102374757B (zh)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CN104603565A (zh)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JP6121719B2 (ja) 汚泥乾燥装置
EP2681502B1 (en) Steam drier
CN108700374B (zh) 具有多个干燥腔室的旋转干燥机
RU2476793C2 (ru) Печь вращающаяся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цементного клинкера
JP6038548B2 (ja) 焼成装置
CN207192163U (zh) 无芯轴清壁螺旋输送机
CN111365983A (zh) 一种回转窑
CN107076514B (zh) 带间接加热管的旋转干燥机及干燥方法
JP2005016898A (ja) 間接加熱型回転乾燥機
CN101806532B (zh) 多层多列组合干燥筒箱式粉体烘干机
KR102567630B1 (ko) 세분화된 온도 제어를 할 수 있는 회전 소성로
CN101818989A (zh) 一种烘干机滚筒
JP5491370B2 (ja) 間接加熱型回転乾燥機
JP2006057880A (ja) 横型回転乾燥機
CN115823835B (zh) 一种蒸汽回转干燥机
JP4968897B2 (ja) 間接加熱型回転乾燥機
CN104864688B (zh) 大型多管扩散气流回转干燥机及干燥方法
JPH11210897A (ja) ロータリバルブ
JP5188065B2 (ja) 焼成炉
JP7279276B2 (ja) 乾燥品の剥離機構を具えた乾燥機
JP3894499B2 (ja) 間接加熱管付回転乾燥機
RU235186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огрева зер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