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878B - 盒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878B
CN104583878B CN201280074639.3A CN201280074639A CN104583878B CN 104583878 B CN104583878 B CN 104583878B CN 201280074639 A CN201280074639 A CN 201280074639A CN 104583878 B CN104583878 B CN 104583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sitioning region
axis
photosensitive drums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878A (zh
Inventor
佐久间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3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盒,在具有感光鼓(20)的鼓盒(18)中,在感光鼓(20)的旋转方向上,将相对于感光鼓(20)相对配置在下侧的底座框架(52)和相对于感光鼓(20)相对配置在上侧的罩盖框架(53)在互相错开基本90°的位置上进行定位。采用本发明,即使在第1框架产生变形的场合,也能确保第1框架相对于第2框架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盒,安装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盒,已知有一种具有感光体且可将收容显影剂的显影盒予以装拆的感光体盒。
作为这种感光体盒,例如提出了一种以如下方式组装的鼓盒:组装有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及清洁部件的上侧框体,从上方罩在组装有感光鼓的下侧框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30880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鼓盒中,上侧框体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长。
因此,在上侧框体上,有时会产生在左右方向上的翘曲或扭转等的意外变形。
当上侧框体产生变形时,上侧框体相对于下侧框体的定位精度就下降,有时难以确保转印辊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相对于感光鼓的定位精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盒,即使第1框架产生变形,也可确保第1框架相对于第2框架的定位精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盒具有:图像承载体,该图像承载体具有第1轴线,且该图像承载体构成为以第1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并承载显影剂图像;第1框架,该第1框架与图像承载体相对地配置在与第1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一方侧;以及第2框架,该第2框架与图像承载体相对地配置在正交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且该第2框架与第1框架组合。
第1框架具有:第1被定位部,该第1被定位部设于第1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以及第2被定位部,该第2被定位部设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
第2框架具有:第1定位部,该第1定位部设于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该第1定位部与第1框架的第1被定位部抵接;以及第2定位部,该第2定位部设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该第2定位部与第1框架的第2被定位部抵接。
第1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配置成,当投影到轴线方向时,在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互相错开基本90°。
采用这种结构,在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互相错开基本90°的位置,可将第1框架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相对于第2框架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进行定位。
因此,在第1框架产生翘曲和扭转等的意外变形的场合,可在互相大致正交的二个方向将第1框架相对于第2框架进行定位,以矫正该变形。
其结果,即使在第1框架产生变形的场合,也可确保第1框架相对于第2框架的定位精度。
(2)另外,本发明的盒也可还具有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压接于图像承载体,第1框架将图像承载体支承成可旋转。
在该场合,第1定位部也可与第1被定位部相对地配置于转印部件的压接方向上的下游侧。
采用这种结构,可利用转印部件的相对于图像承载体的压接力,将第1被定位部定位于第1定位部。
因此,能可靠地将第1框架的轴线方向两端部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第2框架进行定位。
(3)另外,本发明的盒,也可还具有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不可相对旋转地设于图像承载体的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该从动部件被输入来自外部的驱动力。
采用这种结构,可在设有第1定位部的轴线方向一方侧,将驱动力输入图像承载体。
因此,在确保轴线方向一方侧的第1框架与第2框架的定位精度的基础上,可将驱动力输入图像承载体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端部。
其结果,可防止第1框架和第2框架彼此之间因驱动力输入图像承载体而产生游隙。
(4)另外,第1框架在第1框架的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正交方向上的一方侧突出。
在该场合,从轴线方向看,突出部形成为以第1轴线为中心的半圆形状,且在突出部的径向中央突出部将图像承载体支承成可旋转。
采用这种结构,可将图像承载体可旋转地支承于第1框架的突出部。
因此,在突出部的周向上可均匀地产生相对于图像承载体的摩擦力,可将图像承载体的旋转速度保持为一定。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盒,即使在第1框架产生变形的场合,也能确保第1框架相对于第2框架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作为本发明盒的一实施形态的鼓盒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鼓盒的右前侧看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鼓盒的左后侧看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图1所示的鼓盒的左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3所示的罩盖框架的右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6是从图5所示的罩盖框架的左后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的鼓盒的俯视图,表示将罩盖框架卸下后的状态。
图8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后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左侧视图。
符号说明
18 鼓盒
20 感光鼓
21 转印辊
52 底座框架
53 罩盖框架
61 承受部
65 承受部
83 鼓齿轮
95 定位部
111 嵌合凸部
112 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大致箱形状的主体外壳2。
另外,打印机1在主体外壳2内具有:用于供给纸张S的供纸部3;以及用于在所供给的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另外,关于打印机1,当提到方向时,以水平方向放置打印机1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来说,以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1)主体外壳
在主体外壳2上形成有:用于装拆处理盒15(后述)的盒开口部5;以及用于导入纸张S的纸张开口部6。
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向上下方向贯通形成盒开口部5。
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向前后方向贯通形成纸张开口部6。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设有上罩盖7,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上设有供纸罩盖8。
上罩盖7以其后端部为支点设置成可在将盒开口部5予以闭合的闭合位置和将盒开口5予以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进行摆动(移动)。
供纸罩盖8以其下端部为支点设置成可在将纸张开口部6予以闭合的第1位置和将纸张开口部6予以开放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摆动(移动)。
(2)供纸部
供纸部3具有设在主体外壳2的底部上的纸张放置部9。
纸张放置部9通过纸张开口部6而与主体外壳2的外部连通。
并且,在供纸罩盖8配置在第2位置的状态下,纸张S的前侧部分被堆叠在供纸罩盖8的上表面上,同时纸张S的后侧部分通过纸张开口部6而被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内。
另外,供纸部3具有:配置在纸张放置部9后端部上侧的拾取辊11;配置在拾取辊11后侧的供纸辊12;相对地配置在供纸辊12后下侧的供纸垫13;以及从供纸垫13的后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的供纸通道14。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4具有处理盒15、扫描单元16及定影单元17。
(3-1)处理盒
处理盒15构成为可相对于主体外壳2进行装拆,在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安装于主体外壳2。
处理盒15具有:构成为可相对于主体外壳2进行装拆的作为盒的一例子的鼓盒18;以及构成为可与该鼓盒18进行装拆的显影盒19。
鼓盒18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一例子的感光鼓20;作为转印部件一例子的转印辊21;以及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感光鼓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轴线方向)上长的大致圆筒形状,并设于鼓盒18的后侧部分。感光鼓20可以其中心轴线A(第1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转印辊21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且从后侧压接在感光鼓20上。
详细来说,转印辊21以其中心轴线相比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稍位于下侧的状态地配置在感光鼓20的后侧。另外,转印辊21的下端缘相比于感光鼓20的下端缘而配置在上侧。具体来说,将转印辊21的中心轴线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与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假想直线(未图示)所形成的锐角角度约是3°。因此,转印辊21压接在感光鼓20上的压力(转印压力)不受转印辊21的自重影响。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详细来说,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配置成,相对于转印辊21,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将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与转印辊21的中心轴线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和将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与充电金属线23(后述)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约是120°。
另外,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具有充电金属线23以及栅极24。
充电金属线23向左右方向延伸地被张紧设置,且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栅极24形成为向前上侧开放的侧面看时的大致U字状,并设成从后下侧围住充电金属线23。
显影盒19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具有显影框架25。
在显影框架25内,前后排列地形成有调色剂收容室26和显影室27。调色剂收容室26和显影室27它们的容积分别形成大致相同,且彼此之间通过连通口28而连通。
调色剂收容室26收容有调色剂(显影剂),在调色剂收容室的前后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设有搅拌器29。即,搅拌器29配置在感光鼓20的下侧。
在显影室27的下壁的内表面(上表面),形成有供给辊槽30、显影辊相对面31以及下薄膜粘附面32。
供给辊槽30是沿供给辊33(后述)周面的大致半圆形状,并形成为向后下方凹陷。
显影辊相对面31是沿显影辊34(后述)周面的大致圆弧形状,并形成为从供给辊槽30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上侧延伸。
下薄膜粘附面32形成为,从显影辊相对面31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即,下薄膜粘附面32配置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侧。
另外,下薄膜粘附面32,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下薄膜粘附面32配置成,当向上下方向(正交方向)投影时,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重叠。
另外,显影室27设有:供给辊33;显影辊34;层厚限制片35;以及下薄膜36。
供给辊33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且以供给辊33的下侧部分配置在供给辊槽30内的状态设于显影室27的前侧部分。供给辊33配置在调色剂收容室26的后侧,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与调色剂收容室26大致相同的高度(相比于调色剂收容室26稍微位于上侧)。供给辊33可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显影辊34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且以显影辊34的下侧部分的周面与显影辊相对面31互相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状态设于显影室27的后侧部分。显影辊34可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显影辊34设成,其上侧及后侧部分从显影室27露出。显影辊34从后上侧与供给辊33接触,显影辊34从前下侧与感光鼓20接触。即,显影辊34配置在供给辊33的后上侧,同时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且,供给辊33的中心轴线、显影辊34的中心轴线及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配置在沿感光鼓20径向的大致同一直线上。
另外,显影辊34,相对于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配置成,将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与充电金属线23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和将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与显影辊34的中心轴线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约是120°。即,显影辊34、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及转印辊21分别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开大致等间隔(约120°)地配置。
层厚限制片35的上端部固定于显影室27的上壁的后端部,层厚限制片35的下端部从前侧与显影辊34接触。
下薄膜36的后侧部分固定于下薄膜粘附面32上,下薄膜36的前端部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侧与显影辊34的周面接触。
(3-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配置在处理盒15的前侧,即在前后方向与感光鼓20隔开间隔地相对。
扫描单元16,基于图像数据而将激光束L向感光鼓20射出,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详细来说,激光束L从扫描单元16向后方射出,使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曝光。即,感光鼓20被曝光的曝光点(感光鼓20前端部的周面),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而设定在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所接触的夹持部分的相反侧。
此时,显影盒19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上侧。
另外,在对应于扫描单元16与感光鼓20之间的主体外壳2的内侧面,设有对处理盒15的装拆进行导向的导向部37。并且,当处理盒15脱离主体外壳2时,处理盒15由导向部37导向,由此,安装在鼓盒18上的显影盒19就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此时,设在处理盒15上的各种辊(转印辊21、供给辊33及显影辊34)也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7配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的上侧。详细来说,定影单元17具有:配置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上侧的加热辊38;以及从后上侧与加热辊38压接的加压辊39。
即,加热辊38配置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的栅极24上端部(开放侧端部)近旁。
(4)图像形成动作
显影盒19的调色剂收容室26内的调色剂,随着搅拌器29的旋转而经由连通口28被供给到供给辊33,再被供给到显影辊34,在供给辊33与显影辊34之间调色剂被摩擦带电为正极。
供给到显影辊34上的调色剂的厚度随着显影辊34的旋转而由层厚限制片35限制,作成一定厚度的薄层而承载在显影辊34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表面,在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而被均匀带电后,由扫描单元16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承载在显影辊34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鼓20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鼓20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显影剂图像)。
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上的纸张S随着拾取辊11的旋转而被送到供纸辊12与供纸垫13之间,且随着供纸辊12的旋转而一张一张分开。然后,分开后的纸张S随着供纸辊12的旋转而被输送到供纸通道14,并以规定的时间而被一张一张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
并且,纸张S从下侧向上侧被输送到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此时,调色剂像被转印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
并且,纸张S当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时就被加热及加压。此时,图像被热定影在纸张S上。
然后,纸张S被输送到排纸辊40,由排纸辊40排出到形成于主体外壳2上表面的排纸托盘41上。
如此,从纸张放置部9供给纸张S,纸张S通过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夹持部分),接着,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后,被排出到排纸托盘41上,如此,沿侧面看为大致C字状的输送通道输送纸张S。
2.鼓盒
如图2及图3所示,鼓盒18具有鼓框架51。
鼓框架51具有:作为第2框架一例子的底座框架52;以及作为第1框架一例子的罩盖框架53。
另外,在下面的鼓盒18的说明中,当提到方向时,将配置有感光鼓20的一侧作为鼓盒18的后侧,将配置有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的一侧作为上侧。即,有关鼓盒18的上下前后方向,与有关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稍许不同,鼓盒18以其后侧为打印机1的后上侧,其前侧为打印机1的前下侧的状态而安装在打印机1上。
(1)底座框架
底座框架52形成为俯视时大致为矩形的有底框形状。底座框架52具有左右一对侧壁54、下壁55、后壁57及前壁56。
右侧的侧壁54(下面记作右壁54R)形成为前后方向上的长的大致平板形状。在右壁54R的后端部形成有:嵌合凹部60、相对部59,以及作为第2定位部一例子的承受部61。
嵌合凹部60具有侧视时为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该缺口从右壁54R的上端缘向下侧被切去,且上侧开放。
相对部59在右壁54R的左侧一半,形成为从嵌合凹部60的内周面及右壁54R的上端缘向上侧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相对部59上形成有鼓轴插通孔62。
鼓轴插通孔62与嵌合凹部60的中心对应地配置在相对部59的前后方向中央,且贯通形成为侧视时的大致圆形状。鼓轴插通孔62的内径是比感光鼓200的鼓轴80外径稍大的大径(基本相同直径)。
承受部61在嵌合凹部60的前侧,从右壁54R的右侧一半的上端缘向上侧稍微鼓出地形成为上表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视时的大致矩形状。
左侧的侧壁54(下面记作左壁54L)形成为前后方向上的长的大致平板形状。在左壁54L的后端部上形成有:嵌合凹部63、突出部66、相对部64以及鼓齿轮露出部69。
嵌合凹部63具有从左壁54L的上端缘向下侧被切去,且上侧开放的侧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的缺口。
突出部66形成为从嵌合凹部63的前侧周缘部向上侧突出的侧视时为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在突出部66上设有作为第1定位部一例子的承受部65。
承受部65在突出部66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从其左侧一半的后端部向后侧稍微鼓出地形成为后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视时的大致矩形状。更具体地说,承受部65配置成,当投影到左右方向时,相对于右壁54R的承受部61而在右侧面看时绕逆时针方向上游侧(即,左侧面看时绕顺时针方向上游侧)错开基本90°(参照图9)。
相对部64设在突出部66的前侧。相对部64在左壁54L的右侧一半,形成为从嵌合凹部63的内周面及左壁54L的上端缘向上侧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相对部64上形成有鼓轴插通孔58和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67。
鼓轴插通孔58,当投影到左右方向时与右臂54R的鼓轴插通孔62一致地配置在相对部64的前后方向中央,且贯通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圆形状。鼓轴插通孔58的内径是与右壁54R的鼓轴插通孔62大致相同的直径。
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67形成为从相对部64的上端部向上侧延伸的侧面看时为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在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67的上端部上形成有卡止孔68。
卡止孔68贯通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
鼓齿轮露出部69在嵌合凹部63的下侧,以从左壁54L的后下侧端部向后上侧凹陷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后下侧开放的侧面看时的大致圆弧形状的凹部。
下壁55如图2及图4所示,以架设在两侧壁54的下端部间的状态而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长的大致平板形状。另外,下壁55的后端部与鼓齿轮露出部69的前下端部连接。
后壁57如图1、图3及图4所示,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下壁55的后端部后侧,且架设在两侧壁54的后端部间。后壁57与下壁55之间起到供纸开口的功能,以将纸张S导入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
另外,在后壁57上设有转印辊支承部70。另外,在后壁57上形成有鼓齿轮露出用开口72。
转印辊支承部70形成为从后壁57向后侧鼓出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局部的圆筒形状。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被闭合,同时向上侧及前侧开放。转印辊支承部70的右端部配置在右壁54R的左右方向内侧(左侧)。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端部配置在左壁54L的左右方向内侧(右侧)。
另外,在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个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
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形成为向连接后下侧和前上侧的方向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两端部被开放的大致方管形状。在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的左右方向内壁上形成有导向用开口73。导向用开口73向连接后下侧和前上侧的方向(图1所示的X方向)延伸。导向用开口73的开口宽度(相对于左右方向和导向用开口73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转印辊轴86(后述)的外径稍宽(大致同宽度)。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转印辊支承部70的后侧上端部形成有突条76,多个(三个)嵌合突起77,以及卡止凹部78(图3)。
突条76在两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间从转印辊支承部70的内表面(前表面)向前侧突出,且向左右方向延伸。
多个嵌合突起77在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互相在左右方向隔开等间隔地排列配置。嵌合突起77形成为从转印辊支承部70的后侧上端部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后视时的大致矩形状。
卡止凹部78在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形成为从转印辊支承部70的后表面向前侧凹陷的后视时的矩形状。
在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端部与左壁54L之间,鼓齿轮露出用开口72贯通形成为与鼓齿轮露出部69对应的后视时的大致矩形状(参照图8)。
前壁56以从下壁55的前端部连续地向上侧延伸且架设在两侧壁54的前端部间的状态而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大致平板形状。
(2)罩盖框架
罩盖框架53如图3及图4所示,配置在底座框架52的后端部上侧。
罩盖框架53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向下侧及前侧被开放的大致方管形状。罩盖框架53具有左右一对侧壁91、上壁92和后壁93。
右侧的侧壁91(下面记作右壁91R)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为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在右壁91R上形成有作为突出部一例子的嵌合凸部94;以及作为第2定位部一例子的被定位部95。
嵌合凸部94形成为从右壁91R的下端部向下侧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大致半圆形状。嵌合凸部94的上下方向长度(突出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嵌合凹部60的上下方向长度(深度)稍短。嵌合凸部94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嵌合凹部60的前后方向长度稍短。另外,在嵌合凸部94上形成有鼓轴插通孔96。
鼓轴插通孔96以与嵌合凸部94的中心对应的状态而在嵌合凸部94的前后方向中央贯通形成为侧视看时的大致圆形状。鼓轴插通孔96的内径,是比感光鼓20的鼓轴80的外径稍大的大径(基本相同的直径)。
被定位部95在嵌合凸部94的前侧,从右壁91R的下端缘向下侧稍微鼓出地形成为下表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另外,被定位部95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承受部61的前后方向长度短。
另外,右壁91R具有金属线电极97、栅极电极98和电极罩盖99。
金属线电极97配置在右壁91R的前上侧端部。金属线电极97与充电金属线23电连接。另外,金属线电极97具有多个(二个)触点104。
多个触点104互相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触点104向右侧突出地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直线形状。
栅极电极98配置在右壁91R的后上侧端部,且形成为上下方向上的长的侧面看时为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另外,栅极电极98的右表面配置在金属线电极97的触点104的左右方向内侧(左侧)。另外,栅极电极98向与金属线电极97的触点104所延伸的方向(从前上侧向后下侧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栅极电极98与栅极24电连接。另外,在栅极电极98的上下方向两端部上设有卡止爪102。
电极罩盖99设在右壁91R的上端部。电极罩盖99以将金属线电极97及栅极电极98予以覆盖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在电极罩盖99上,形成有金属线电极用覆盖部100以及栅极电极露出用开口101。
金属线电极用覆盖部100配置在电极罩盖99的前端部,且形成为从电极罩盖99的右表面向右侧延伸的大致方柱形状。在金属线电极用覆盖部100上形成有触点露出用开口103。
触点露出用开口103在金属丝电极用覆盖部100的右壁,使金属线电极97的多个触点104全部露出地贯通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
并且,在金属线电极用覆盖部100内,以使触点104通过触点露出用开口103而向右侧露出的状态收容有金属线电极97。换言之,金属线电极97,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被金属线电极用覆盖部100从外侧覆盖。
栅极电极露出用开口101在电极罩盖99的后端部贯通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在栅极电极露出用开口101内,以栅极电极98的上下方向周缘部卡止有卡止爪102卡止的状态而支承栅极电极98。由此,栅极电极98通过栅极电极露出用开口101而向右侧露出。
左侧的侧壁91(下面记作左壁91L)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左壁91L上,形成有嵌合凸部111以及作为第1被定位部一例子的被定位部112。
嵌合凸部111形成为从左壁91L的下端部向下侧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嵌合凸部111的上下方向长度(突出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嵌合凹部63的上下方向长度(深度)稍短。另外,嵌合凸部111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嵌合凹部63的前后方向长度稍短。另外,在嵌合凸部111上形成有鼓轴插通孔113。
当投影到左右方向时,鼓轴插通孔113以与右壁91R的鼓轴插通孔96一致的状态,在嵌合凸部111的前后方向中央贯通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大致圆形状。鼓轴插通孔113的内径,是与右壁91R的鼓轴插通孔96的内径相同的直径。
在左壁91L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被定位部112以从左壁91L的前端缘向前侧稍微鼓出的状态形成为前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大致矩形状。即,被定位部112相对于右壁91R的被定位部95,在左侧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大致错开90°地配置。另外,被定位部112的上下方向长度,比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的上下方向长度短。更具体地说,当投影到左右方向时,被定位部112相对于右壁91R的被定位部95,在右侧面看时绕逆时针方向上游侧(即,左侧面看时绕顺时针方向上游侧)错开基本90°地配置。
上壁92以架设在两侧壁91的上端部间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向下侧被开放的大致方管形状。在上壁92的内部支承有上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壁92上形成有通气开口110以及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插通孔114。
通气开口110在上壁92的上端部,以沿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的充电金属线23(图1)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直线形状。
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插通孔114,形成在上壁92的左端部中与左壁91L的边界部分上。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插通孔114,以上下方向贯通上壁92的状态而形成为前后方向上长的俯视时的大致矩形状。
另外,上壁92支承有金属线清洁器115。
金属线清洁器115,可向左右方向滑动地支承于上壁92的上端部。金属线清洁器115形成为俯视时大致为矩形的平板形状。另外,金属线清洁器115通过通气开口110而与充电金属线23卡合,在该卡合部分,金属线清洁器115擦去充电金属线23的污垢。另外,金属线清洁器115具有被卡止部116。
被卡止部116形成为从金属线清洁器115的左表面向左侧突出的大致方柱形状。被卡止部116的上下方向外侧尺寸及前后方向外侧尺寸,比底座框架52的卡止孔68(参照图3)的上下方向内侧尺寸及前后方向内侧尺寸短。
后壁93以从上壁92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下侧延伸且架设在两侧壁91的后端部间的状态而形成为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平板形状。在后壁93上形成有排纸开口121以及覆盖部122。
排纸开口121以从后壁93的后下侧端部向前上侧被切去的状态而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后视时的大致矩形状。排纸开口121,与底座框架52的转印辊支承部70(参照图3)的两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间的部分对应地形成在后壁9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另外,排纸开口121的左右方向长度与转印辊支承部70(参照图3)的两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间的部分的左右方向长度大致相同。排纸开口121用于排出通过了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的纸张S。
覆盖部122以将排纸开口121的后下侧端部予以闭合的状态而架设在排纸开口121的后下侧端部内。覆盖部122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时大致为矩形的平板形状。覆盖部122的左右方向长度与转印辊支承部70(参照图3)的两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间的部分的左右方向长度大致相同。
另外,在覆盖部122的后端部上,形成有抵接部125和多个(三个)嵌合孔123和卡合爪124。
抵接部125形成为从覆盖部122的后端缘向下侧突出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突条。
在覆盖部122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多个嵌合孔123互相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嵌合孔123贯通形成为俯视时的大致矩形状。
在覆盖部122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卡合爪124从覆盖部122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形成为在其下端部向前侧屈曲的大致钩子形状。
(3)转印辊及感光鼓
如图3及图7所示,在鼓盒18上支承有上述的转印辊21及感光鼓20。
转印辊21具有:转印辊轴86、辊主体85、转印辊轴承87,以及转印辊电极88。
辊主体85配置在两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间。辊主体85由导电性的软质树脂(例如橡胶等)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辊主体85的内径是与转印辊轴8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直径。
转印辊轴86不能相对旋转地插通在辊主体85内。转印辊轴86由金属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另外,转印辊轴86相比于辊主体85形成为左右方向长,其左右两端部从辊主体85突出。转印辊轴8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的导向用开口73而突出到所对应的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内。转印辊轴86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导向用开口73内,且可向导向用开口73的延伸方向(图10中的X方向)移动。
转印辊轴承87设于转印辊轴86的左端部。转印辊轴承87由绝缘性的硬质树脂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转印辊轴承87的内径是比转印辊轴86的外径稍大的大径(基本相同的直径)。在左侧的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内,转印辊轴承87被外嵌(从转印辊轴86的径向外侧嵌合)在转印辊轴86上。
转印辊电极88设于转印辊轴86的右端部。转印辊电极88由导电性的硬质树脂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向前侧被开放的半圆筒形状。转印辊电极88的内径是比转印辊轴86的外径稍大的大径(基本相同的直径)。在右侧的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内,转印辊电极88从后侧可相对旋转地被外嵌(从转印辊轴86的径向外侧嵌合)于转印辊轴86。
感光鼓20具有鼓主体81;凸缘部件82;作为被动部件一例子的鼓齿轮83;以及鼓轴80。
在转印辊21的前侧,鼓主体81配置在右壁54R的相对部59与左壁54L的相对部64之间。鼓主体81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详细地说,鼓主体81具有: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金属制的管件;以及覆盖管件表面的树脂制的感光层。
凸缘部件82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于鼓主体81的右端部。凸缘部件82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另外,在凸缘部件82上,在其径向中央部贯通形成有插通鼓轴80的插通孔(未图示)。
鼓齿轮83以配置在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与转印辊支承部70的左端部之间的状态(参照图4)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于鼓主体81的左端部。鼓齿轮83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且在其周面具有齿轮齿。另外,在鼓齿轮83上,在其径向中央部贯通形成有插通鼓轴80的插通孔(未图示)。另外,鼓齿轮83的后下侧端部,在左侧面看时以从左壁54L的鼓齿轮露出部69露出的状态,而通过鼓齿轮露出用开口72向后下侧露出(参照图8及图10)。
鼓轴80以沿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A的状态而插通在鼓主体81内。鼓轴80是金属制,且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另外,鼓轴80相比于鼓主体81而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鼓轴80的右端部,可旋转地插通于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鼓轴插通孔62及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鼓轴插通孔96(参照图9)。另外,鼓轴80的左端部,可旋转地插通于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鼓轴插通孔58及罩盖框架53的左壁91L的鼓轴插通孔113(参照图10)。
(4)鼓盒的安装
要安装鼓盒18,则如图2及图3所示,首先,在底座框架52上如上述那样组装转印辊21及感光鼓20(除鼓轴80外)。
接着,在底座框架52的后端部以将转印辊21及感光鼓20覆盖的状态而从上侧组合罩盖框架53。
详细来说,首先,使罩盖框架53的卡合爪124的顶端(下端部)具有游隙地嵌合在底座框架52的卡止凹部78内,同时,使罩盖框架53的抵接部125抵接于底座框架52的转印辊支承部70的后端部上表面。
然后,使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嵌合凸部94嵌合于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嵌合凹部60,同时,使罩盖框架53的左壁91L的嵌合凸部111嵌合于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嵌合凹部63。另外,此时金属线清洁器115配置在罩盖框架53的左右方向中途。
这样,底座框架52的嵌合突起77分别具有游隙地嵌合在罩盖框架53的对应的嵌合孔123内。另外,底座框架52的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67插通在罩盖框架53的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插通孔114内。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鼓轴插通孔96与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鼓轴插通孔62相对。另外,罩盖框架53的左壁91L的鼓轴插通孔113与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鼓轴插通孔58相对。
另外,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被定位部95相对配置在底座框架52的右壁54R的承受部61上侧。另外,罩盖框架53的左壁91L的被定位部112相对配置在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前侧。
此时,由于卡止爪124具有游隙地嵌合在卡止凹部78内,因此,允许卡止爪124以卡止爪124相对于卡止凹部78的间隙(间隔)量在罩盖框架53的后端部进行相对移动。
并且,在该状态下,罩盖框架53的被定位部(95、112)可靠地与底座框架52的对应的承受部(61、65)抵接。
另外,然后通过将金属线清洁器115配置于罩盖框架53的左端部,从而将金属线清洁器115的被卡止部116卡止在金属线清洁器用卡止部67的卡止孔68内。
接着,要装配鼓盒18,则介由底座框架52及罩盖框架53的各鼓轴插通孔(58、62、96、113)而将鼓轴80插通于鼓齿轮83及鼓主体81。
这样,在鼓轴80的左右方向两端部,感光鼓20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底座框架52及罩盖框架53。另外,底座框架52和罩盖框架53通过鼓轴80而被连接成一体。
由此,鼓盒18的装配结束。
另外,在鼓盒18上,在感光鼓20的前侧(由下壁55、前壁56、右壁54R及左壁54L的前侧部分所划分的部分),安装显影盒19。
3.处理盒向主体外壳的安装
(1)处理盒向主体外壳的安装动作
要将安装有显影盒19的鼓盒18(即处理盒15)安装于主体外壳2,则首先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使主体外壳2的上罩盖7配置在开放位置。
接着,握持鼓盒18前壁56的上端部,并以使感光鼓20的鼓轴80的左右方向端部嵌合于主体外壳2的导向部37的状态而将处理盒15插入主体外壳2内。
然后,将处理盒15沿导向部37推入后下侧,然后,以感光鼓20的鼓轴80为支点而使处理盒15在右侧面看时绕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在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即将结束之前,随着处理盒15的转动,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侧栅极电极(未图示)就从后侧与栅极电极98抵接,同时,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侧金属线电极(未图示)从下侧与金属线电极97抵接。
由此,主体侧栅极电极(未图示)与栅极电极98电连接。另外,主体侧金属线电极(未图示)与金属线电极97电连接。主体外壳2内的电源(未图示)电力,通过主体侧栅极电极(未图示)或主体侧金属线电极(未图示)供给到栅极电极98或金属线电极97。
然后,如图1所示,当感光鼓20的鼓轴80配置在导向部37的后端部内,处理盒15的前端部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时,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就结束。
然后,使主体外壳2的上罩盖7配置在闭合位置。
(2)向处理盒输入驱动力
当处理盒15安装在主体外壳2内时,则如图3及图8的假想线所示,设在主体外壳2内的金属制的施力部件131介由转印辊轴承支承部71的后端部而从后侧分别与转印辊21的转印辊轴承87及转印辊电极88抵接。另外,来自主体外壳2内的电源(未图示)的电力介由施力部件131而供给到转印辊电极88。
由此,转印辊21通过施力部件131的施力而向前侧被按压向感光鼓20。
即,如图10所示,当从左侧投影到右侧时,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就从前侧(转印辊21的向感光鼓20的压接方向X中的下游侧)支承罩盖框架53的左壁54L的被定位部112。
另外,当处理盒15安装在主体外壳2内时,设在主体外壳2内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就从后侧与鼓齿轮83啮合。
并且,当驱动力介由驱动齿轮(未图示)输入鼓齿轮83时,感光鼓20就通过该驱动力而绕左侧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参照图10中的箭头)。
即,当从左侧投影到右侧时,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就从感光鼓20的旋转方向中的下游侧支承罩盖框架53的左壁54L的被定位部112。
另外,转印辊21随着感光鼓20的旋转而绕左侧面看时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具体来说,在转印辊21上不设有齿轮等,转印辊21通过因转印辊21周面与感光鼓20周面的压接所产生的摩擦而进行旋转。
4.作用效果
(1)采用这种鼓盒18,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感光鼓20的旋转方向(左侧面看时绕顺时针方向),在互相错开基本90°的位置,可分别将罩盖框架53的左右两侧的被定位部(95、112)分别相对于底座框架52的左右两侧的承受部(61、65)进行定位。具体来说,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承受部61和承受部65,当投影到左右方向(轴线方向)时,则在感光鼓20的旋转方向互相错开基本90°。
因此,在罩盖框架53产生翘曲和扭转等意外变形的场合,可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将罩盖框架53相对于底座框架52进行定位,以矫正该变形。
其结果,即使罩盖框架53产生变形的场合,也可确保罩盖框架53相对于底座框架52的定位精度。
(2)另外,采用这种鼓盒18,如图10所示,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相对配置在罩盖框架53的左壁54L的被定位部112的前侧(转印辊21的向感光鼓20的压接方向X中的下游侧)。
因此,可利用转印辊21对感光鼓20的压接力,而将罩盖框架53的左壁54L的被定位部112定位在底座框架52的左壁54L的承受部65上。
因此,能可靠地将罩盖框架53的左端部相对于底座框架52进行定位。
(3)另外,根据该鼓盒18,如图10所示,在感光鼓20的左端部,具有被输入来自主体外壳2的驱动力的鼓齿轮83。
因此,如上所述,可确保罩盖框架53的左端部与底座框架52的定位精度,在该基础上,可向感光鼓20的左端部输入驱动力。
其结果,可防止因向感光鼓20输入驱动力所产生的罩盖框架53和底座框架52之间的游隙。
(4)另外,根据该鼓盒18,如图9所示,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嵌合凸部94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大致半圆形状,在其径向中央的鼓轴插通孔96内,将感光鼓20支承成可旋转。
因此,可将感光鼓20可旋转地支承于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嵌合凸部94。
其结果,在罩盖框架53的右壁91R的嵌合凸部94周向可均匀地产生相对于鼓轴80的摩擦力,可将感光鼓20的旋转速度保持一定。
5.变形例
上述打印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
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上述的黑白打印机外,也可构成为彩色打印机。
在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彩色打印机的场合,也可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体和记录介质输送部件的直接式串联型彩色打印机,或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和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式串联型彩色打印机。
另外,处理盒15除了上述那样的鼓盒18和显影盒19分离的分离型外,也可构成为一体地具有鼓盒18和显影盒19的一体型。
此外,显影盒19也可构成为,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具有显影辊34的框架。
另外,作为图像承载体,除了上述的感光鼓20外,也可适用例如感光带等。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状的辊等的显影剂承载体,来代替上述的显影辊34。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刷状的辊等的供给部件,来代替上述的供给辊33。
也可适用例如螺旋螺杆或输送带等的输送部件,来代替上述的搅拌器29。
另外,作为转印部件,除了上述的转印辊21外,也可适用例如转印带、转印刷、转印板和薄膜型转印装置等的接触型转印部件,或适用例如电晕式等的非接触型转印部件等。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电晕式充电器、锯齿状的放电部件等的非接触型的冲电器,或使用例如充电辊等的接触型充电器等,来代替上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LED单元等的曝光部件,来代替上述的扫描单元16。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具备图像读取部等,构成为多功能一体机。

Claims (4)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承载体,该图像承载体具有第1轴线,且该图像承载体构成为以所述第1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并承载显影剂图像;
第1框架,该第1框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地配置在与所述第1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一方侧;以及
第2框架,该第2框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地配置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且该第2框架与所述第1框架组合,
所述第1框架具有:
第1被定位部,该第1被定位部设于所述第1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以及
第2被定位部,该第2被定位部设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
所述第2框架具有:
第1定位部,该第1定位部设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该第1定位部与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第1被定位部抵接;以及
第2定位部,该第2定位部设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该第2定位部与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第2被定位部抵接,
所述第1定位部和所述第2定位部配置成,当投影到所述轴线方向时,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互相错开基本90°,并且
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配置成,通过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旋转轴而被连接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压接于所述图像承载体,
所述第1框架将所述图像承载体支承成可旋转,
所述第1定位部与所述第1被定位部相对地配置于所述转印部件的压接方向上的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不可相对旋转地设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该从动部件被输入来自外部的驱动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框架在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及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端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一方侧突出,
从所述轴线方向看,所述突出部形成为以所述第1轴线为中心的半圆形状,且在所述突出部的径向中央所述突出部将所述图像承载体支承成可旋转。
CN201280074639.3A 2012-07-09 2012-11-29 Active CN104583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143A JP6011085B2 (ja) 2012-07-09 2012-07-09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154143 2012-07-09
PCT/JP2012/080834 WO2014010122A1 (ja) 2012-07-09 2012-11-29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878A CN104583878A (zh) 2015-04-29
CN104583878B true CN104583878B (zh) 2019-02-05

Family

ID=4991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639.3A Active CN104583878B (zh) 2012-07-09 2012-11-29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11085B2 (zh)
CN (1) CN104583878B (zh)
WO (1) WO2014010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73863U (zh) * 2016-09-21 2017-10-2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7646A2 (en) * 2005-04-27 2006-1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rry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CN201170841Y (zh) * 2008-01-31 2008-12-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鼓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7450A (ja) * 1998-07-29 2000-02-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614078B2 (ja) * 2000-03-24 2005-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41A (ja) * 2000-07-13 2002-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筐体連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7646A2 (en) * 2005-04-27 2006-1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rry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CN201170841Y (zh) * 2008-01-31 2008-12-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鼓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1085B2 (ja) 2016-10-19
CN104583878A (zh) 2015-04-29
JP2014016491A (ja) 2014-01-30
WO2014010122A1 (ja)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26643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housing and gear
JP541342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4412173B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28721B (zh) 显影盒
CN104471490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54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10A (zh) 设有线圈形电极构件的盒
CN104765256A (zh) 显影盒
US93170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housing, exposing member disposed in the housing, and process cartridge mounted in the housing
CN104520772B (zh) 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83878B (zh)
CN104520774B (zh) 处理盒
CN104428722B (zh) 感光体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6466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596727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US10025228B2 (en) Collecting member to collect image forming powder
JP5807666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4471489B (zh) 显影盒
JP6493816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4698784B (zh)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CN104520773B (zh)
JP5494876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94725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203773230U (zh) 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572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