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704A - 蓄冷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蓄冷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704A
CN104583704A CN201380043523.8A CN201380043523A CN104583704A CN 104583704 A CN104583704 A CN 104583704A CN 201380043523 A CN201380043523 A CN 201380043523A CN 104583704 A CN104583704 A CN 104583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
storage material
cool storage
refrigerant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35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704B (zh
Inventor
太田阿誉
长谷波大辅
安部井淳
鬼头佑辅
鸟越荣一
长泽聪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83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7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20/0004Particular heat storage apparatus
    • F28D2020/0013Particular heat storage apparatus the heat storage material being enclosed in elemen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l with heat exchang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具备以在之间具有多个间隙(46)的方式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冷媒管(45)、以及配置于多个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内的蓄冷材料(50)。多个间隙的至少另一个间隙成为空气通路。蓄冷材料配置于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间隙。另外,使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空气通路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小。由此,能够缩短蓄冷所需要的时间。

Description

蓄冷热交换器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83201,通过参考将其公开内容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的蓄冷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蓄冷热交换器,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热交换器,在该蓄冷热交换器中,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的冷媒管、促进空气与冷媒的热交换的翅片、以及在内部填充有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按照翅片、冷媒管、蓄冷材料容器、冷媒管、翅片的顺序排列配置。即,在该蓄冷热交换器中,与蓄冷材料容器相接的冷媒管的、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一侧是蓄冷材料的配置位置,另一侧是空气通路。
另外,在该蓄冷热交换器中,在全部冷媒管中,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冷媒管间距是从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1250号公报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在以往的蓄冷热交换器中,与蓄冷材料容器相接的全部冷媒管均为,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一侧是蓄冷材料的配置位置,另一侧是空气通路,因此,在蓄冷时,冷媒所具有的热量向空气侧与蓄冷材料侧移动。因此,蓄冷时间可能增长。对于所述的以往的蓄冷热交换器,迫切期望蓄冷时间的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蓄冷时间的蓄冷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之间具有多个间隙而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蓄冷材料,其配置于多个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内。多个间隙中的至少另一个间隙成为空气通路,蓄冷材料配置于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间隙。
根据第一方式,存在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成为蓄冷材料的配置位置的冷媒管。因此,在该冷媒管中,在蓄冷时,冷能不会从冷媒朝向空气侧移动,故而与冷媒管的两侧相邻位置的一方是空气通路的情况比较,能够增大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供给的冷能量。由此,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之间具有多个间隙而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蓄冷材料,其配置于多个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内。多个间隙中的至少另一个间隙成为空气通路,在将从多个冷媒管中的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多个冷媒管中的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定义为冷媒管间距时,之间存在蓄冷材料的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比之间存在空气通路的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小。
根据第二方式,与全部冷媒管中的冷媒管间距相同的蓄冷热交换器比较,从冷媒管的外表面到蓄冷材料的中心的距离缩短,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的冷能移动距离缩短。由此,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蓄冷材料,其配置在相邻的冷媒管之间。在将从多个冷媒管中的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多个冷媒管中的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定义为冷媒管间距时,多个冷媒管具有:多个第一冷媒管,其以第一冷媒管间距配置;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冷媒管,其配置在相邻的一对第一冷媒管之间,以比第一冷媒管间距小的第二冷媒管间距配置。另外的相邻的一对第一冷媒管之间的空间成为空气通路。蓄冷材料配置在第二冷媒管与位于第二冷媒管的旁边的两个冷媒管之间,第二冷媒管位于蓄冷材料之间。
在配置于相邻的第一冷媒管之间的第二冷媒管是一个的情况下,位于第二冷媒管的两侧相邻位置的两个冷媒管是第一冷媒管,在配置于相邻的第一冷媒管之间的第二冷媒管是两个以上的情况下,位于第二冷媒管的两侧相邻位置的两个冷媒管是第一冷媒管或第二冷媒管。
在第三方式中,由于第二冷媒管在其两侧配置有蓄冷材料,因此在蓄冷时,冷能不会从冷媒朝向空气侧移动。由此,与冷媒管仅由第一、第二冷媒管中的第一冷媒管构成,在第一冷媒管的一侧配置蓄冷材料且另一侧为空气通路的蓄冷热交换器比较,能够增大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供给的供给冷能量。
另外,在第三方式中,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之间配置有第二冷媒管,并且在第二冷媒管与位于其两侧相邻位置的冷媒管之间配置有蓄冷材料。因此,与冷媒管仅由第一、第二冷媒管中的第一冷媒管构成,蓄冷材料配置于第一冷媒管之间的蓄冷热交换器比较,从冷媒管的外表面到蓄冷材料的中心的距离缩短,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的冷能移动距离缩短。
另外,根据第三方式,与冷媒管仅由第一冷媒管构成且蓄冷材料配置于第一冷媒管之间的蓄冷热交换器比较,追加了第二冷媒管,因此,冷媒管整体的冷媒通路截面面积增大。由此,冷媒通路中的冷媒压力损失减少,冷媒的蒸发温度降低,故而蓄冷时的冷媒与蓄冷材料之间的温度差扩大,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的移动冷能量增大。
此外,在第三方式中,由于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之间,以被蓄冷材料夹着的状态配置第二冷媒管,因此,与冷媒管仅由第一冷媒管构成且蓄冷材料配置在第一冷媒管之间的蓄冷热交换器比较,单位体积的蓄冷材料的与冷媒管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从冷媒向蓄冷材料供给的供给冷能量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若假设配置于第一冷媒管之间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同而进行此时的比较,则能够容易理解单位体积的蓄冷材料的与冷媒管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大。
基于这些结果,根据所述第三方式,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简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从空气流动上游侧观察时的简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时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局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通过在先的方式说明的内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在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不仅可以将具体明示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会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即使没有明示,也可以将实施方式彼此局部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蓄冷热交换器应用于构成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
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压缩机10、散热器20、减压器30以及蒸发器(evaporator)40。这些构成部件通过配管连接为环状,构成冷媒循环路。
压缩机10由车辆的行驶用的动力源2即内燃机驱动。当动力源2停止时,压缩机10也停止。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源2也可以是电动机。压缩机10从蒸发器40吸引冷媒,对吸引的冷媒进行压缩,向散热器20排出。散热器20冷却高温冷媒。散热器20也被称作冷凝器。减压器30对通过散热器20冷却的冷媒进行减压。蒸发器40是冷却用热交换器,从向车室内送风的送风空气吸热,使通过减压器30减压后的冷媒蒸发,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
如图2、3所示,蒸发器40具备成组定位的集管容器41、42、43、44、以及使成组的集管容器之间连通的多个冷媒管45。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箭头X1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43、44表示位于空气流动上游侧的集管容器,带括弧的附图标记41、42表示位于空气流动下游侧的集管容器。
冷媒管45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冷媒管45是横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且在内部具有多个冷媒通路的多孔管。冷媒管45如图2、3所示那样从一端呈直线状延伸至另一端,内部的冷媒通路也呈直线状延伸,且沿着重力方向配置。冷媒管45是铝等金属制。
集管容器41、42、43、44分别与多个冷媒管45的一端或另一端连通,向多个冷媒管45分配冷媒,或者使从多个冷媒管45流出的冷媒集合。集管容器41、42、43、44是铝等金属制。
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第一集管容器41与第二集管容器42成组,以相互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平行配置。在第一集管容器41与第二集管容器42之间,多个冷媒管45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排列。各冷媒管45在其端部与对应的第一集管容器41与第二集管容器42内连通。通过所述的第一集管容器41、第二集管容器42、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冷媒管45形成第一热交换部401。
相同地,第三集管容器43与第四集管容器44成组,以相互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平行配置。在第三集管容器43、第四集管容器44之间,也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排列有多个冷媒管45。各冷媒管45在其端部与对应的第三集管容器43、第四集管容器44内连通。通过所述第三集管容器43、第四集管容器44、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冷媒管45形成第二热交换部402。
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蒸发器40具有配置为双层的第一热交换部401与第二热交换部402。在箭头X1所示的空气流动中,第二热交换部402配置在空气流动上游侧,第一热交换部401配置在空气流动下游侧。
在第一集管容器41的端部设置有作为冷媒入口的未图示的接头。第一集管容器41内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未图示的分隔板划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与此对应,多个冷媒管45被划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
冷媒向第一集管容器41的第一区域供给。冷媒从第一区域分配至属于第一组的多个冷媒管45。冷媒通过第一组而流入并集合到第二集管容器42。
冷媒从第二集管容器42再次分配至属于第二组的多个冷媒管45。冷媒通过第二组而流入至第一集管容器41的第二区域。这样,在第一热交换部401中形成使冷媒呈U字状流动的流路。
在第三集管容器43的端部设置有作为冷媒出口的未图示的接头。第三集管容器43内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未图示的分隔板划分成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
与此对应,多个冷媒管45被划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集管容器43的第一区域与第一集管容器41的第二区域邻接。第三集管容器43的第一区域与第一集管容器41的第二区域连通。
冷媒从第一集管容器41的第二区域流入到第三集管容器43的第一区域。冷媒从第一区域分配至属于第一组的多个冷媒管45。冷媒通过第一组而流入并集合至第四集管容器44。冷媒从第四集管容器44再次分配至属于第二组的多个冷媒管45。
冷媒通过第二组流入至第三集管容器43的第二区域。这样,在第二热交换部402中也形成使冷媒呈U字状流动的流路。第三集管容器43的第二区域内的冷媒从冷媒出口流出,朝向压缩机10流动。
如图2所示,蒸发器40具有多个形成在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的间隙46。在所述的多个间隙46中的一个间隙461中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47,在其他间隙462中配置有外侧翅片48。多个间隙46中的、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47的间隙461是蓄冷材料的收容部,配置有外侧翅片48的间隙462构成空气通路。
如图4、5所示,蓄冷材料容器47在内部收容石蜡、水等蓄冷材料50。具体而言,蓄冷材料容器47是铝等金属制。蓄冷材料容器47是扁平的筒状,其长边方向两端通过将筒在其厚度方向上压扁而关闭,在内部划分出用于收容蓄冷材料的空间。
蓄冷材料容器47与配置在其两侧的两个冷媒管45热结合。即,蓄冷材料容器47通过钎料等热传递方面优秀的接合材料而与邻接的两个冷媒管45接合。
外侧翅片48用于促进朝向车室内送风的送风空气与冷媒的热交换。外侧翅片48通过钎料与邻接的两个冷媒管45接合。作为外侧翅片48,使用具有将铝等的薄金属板弯曲成波状而成的形状的波纹翅片。
蓄冷材料容器47与外侧翅片48以规定的规则性配置。具体而言,如图4、5所示,外侧翅片48、冷媒管451、蓄冷材料容器47、冷媒管452、蓄冷材料容器47、冷媒管451、外侧翅片48依次排列。
换言之,如图2所示,蓄冷材料容器47配置于多个间隙46中的连续排列的两个间隙461中。冷媒管45被蓄冷材料容器47夹着。冷媒管45位于蓄冷材料50之间。被蓄冷材料容器47夹着的冷媒管45直接与蓄冷材料容器47接触。即,在冷媒管45中流动的冷媒在冷媒管45的排列方向上能够不经由空气地与蓄冷材料容器47中的蓄冷材料50进行热交换。配置于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间隙461内的蓄冷材料容器47中的蓄冷材料50能够在冷媒管45的排列方向上不经由空气地与划分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间隙461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冷媒管45的排列方向上,在将从一个冷媒管45的中心到另一个冷媒管45的中心的距离设为冷媒管间距时,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根据位于它们之间部件而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小。
此外,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是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的1/2倍。
换言之,如图5所示,多个冷媒管45具有以第一冷媒管间距Tp1配置有多个的第一冷媒管451、以及在一组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以第二冷媒管间距Tp2配置的第二冷媒管452。其他的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构成为空气通路,配置有外侧翅片48。
第二冷媒管452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配置有一个。蓄冷材料容器47配置在第二冷媒管452与位于其两侧相邻位置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即,蓄冷材料容器47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配置有两个。第二冷媒管间距Tp2比第一冷媒管间距Tp1小,是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的1/2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位于连续排列的蓄冷材料50之间的第二冷媒管452的、多个冷媒管45的排列方向上的外形尺寸即冷媒管高度Th2比与外侧翅片48相接的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小。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当有来自乘坐人员的空气调节要求、例如制冷要求时,压缩机10被动力源2驱动。压缩机10从蒸发器40吸入冷媒,进行压缩后排出。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经由散热器20散热。离开散热器20的冷媒通过减压器30减压,供给至蒸发器40。冷媒在蒸发器40中蒸发,冷却蓄冷材料容器47,并且经由外侧翅片48冷却空气。
当车辆暂时停止时,动力源2为了减少能耗而停止,压缩机10停止。之后,蒸发器40的冷媒逐渐丧失冷却能力。在该过程中,蓄冷材料50逐渐放冷,冷却空气。此时,空气的热量通过外侧翅片48、冷媒管45以及蓄冷材料容器47向蓄冷材料50传导。其结果是,即便制冷循环装置1暂时停止,也能够通过蓄冷材料50冷却空气。最终,当车辆再次开始行驶时,动力源2再次驱动压缩机10。因此,制冷循环装置1再次冷却蓄冷材料50并蓄冷。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在形成于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的间隙46中的连续排列的两个间隙461内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47。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存在多个冷媒管45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为蓄冷材料50的收容部的冷媒管452。因此,在利用该冷媒管452蓄冷时,冷能不会从冷媒向空气侧移动,故而,与冷媒管45的相邻两侧中的一方是空气通路的情况比较,能够增大从冷媒向蓄冷材料50供给的冷能。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2)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在蒸发器全部的冷媒管45中,与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相同的情况比较,从冷媒管45的外表面到蓄冷材料50的中心的距离短,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的冷能移动距离变短。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3)比较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
对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冷媒管45仅由上述的第一冷媒管451与第二冷媒管452中的、以第一冷媒管间距Tp1配置的第一冷媒管451构成。并且,按照外侧翅片48、第一冷媒管451、蓄冷材料容器47、第一冷媒管451、外侧翅片48的顺序排列。因此,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第一冷媒管451彼此的冷媒管间距与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第一冷媒管451彼此的冷媒管间距Tp1相同。该冷媒管间距Tp1的大小与本实施方式的冷媒管间距Tp1的大小相同。另外,与蓄冷材料容器47相接的第一冷媒管451的蓄冷材料容器47的相反侧是空气通路。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相对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而言,在一组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追加有第二冷媒管452。该第二冷媒管452以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比第一冷媒管间距Tp1小的第二冷媒管间距Tp2配置。并且,在该第二冷媒管452与位于其两侧相邻位置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配置有蓄冷材料5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能够使从第一冷媒管451与第二冷媒管452的外表面到蓄冷材料50的中心的冷能移动距离L2比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中的冷能移动距离L1短,能够减少冷媒管45与蓄冷材料50之间的热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由于相对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追加了第二冷媒管,冷媒管的根数增多,因此,冷媒管整体的冷媒通路截面面积增大。由此,冷媒通路中的冷媒压力损失减少,冷媒的蒸发温度降低,故而蓄冷时的冷媒与蓄冷材料之间的温度差增大,从冷媒向蓄冷材料移动的移动冷能量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相对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在位于蓄冷材料50的两侧相邻位置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追加了第二冷媒管452,因此,单位体积的蓄冷材料50的与冷媒管接触的接触面积约增大至2倍。由此,从冷媒向蓄冷材料50供给的供给冷能量增大。
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能够缩短蓄冷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47的内部配置有内侧翅片49。但是,即使配置有内侧翅片49,由于单位体积蓄冷材料的供给冷能量不变,因此也存在无法缩短蓄冷时间的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在代替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蒸发器的内侧翅片49而配置与内侧翅片49同体积的第二冷媒管452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蓄冷材料50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缩短蓄冷时间。
(4)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是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的1/2倍。
由此,对未搭载有蓄冷材料50的蒸发器进行设计变更以搭载蓄冷材料50时的变更位置较少即可,容易进行蓄冷材料50的搭载。即,在对未搭载蓄冷材料50的蒸发器搭载蓄冷材料50的情况下,无需改变划分空气通路的冷媒管彼此的冷媒管间距,只要在配置蓄冷材料的位置追加冷媒管45(第二冷媒管452)以及蓄冷材料容器47即可。
(5)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中,第二冷媒管452的冷媒管高度Th2比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小。
由此,与第二冷媒管452的冷媒管高度Th2和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相同的情况比较,蓄冷材料的收容部的容积增大,能够在蒸发器40上配置较多的蓄冷材料5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冷媒管452用于对蓄冷材料50进行蓄冷,因此,只要满足对蓄冷材料进行蓄冷所需的冷媒管高度,可以使第二冷媒管452的冷媒管高度Th2比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小。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蒸发器40在蓄冷材料容器47的内部追加了内侧翅片49。如此,也能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47,蓄冷材料50经由蓄冷材料容器47与冷媒管45相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蓄冷材料50直接与冷媒管45的外表面相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成U字状的板状部件51配置在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即第一冷媒管451与第二冷媒管452之间。板状部件51呈具有主壁511和两侧的两个侧壁512、513的形状,主壁511与相邻的冷媒管45的一方接合且与相邻的冷媒管45的另一方对置,两侧的两个侧壁512、513夹着主壁511。板状部件51的主壁511与第一冷媒管451接合,侧壁512、513的端部与第二冷媒管452接合。其结果是,通过板状部件51的主壁511、侧壁512、513与第二冷媒管452构成蓄冷材料容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冷媒管45用作蓄冷材料容器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发挥如下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二冷媒管452与蓄冷材料50之间不存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壁,因此与存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壁的情况比较,能够增加收容在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的蓄冷材料50的量。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以外的手段,将冷媒管45用作蓄冷材料容器的一部分。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配置有一个第二冷媒管45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配置有两个第二冷媒管452。
两个第二冷媒管452相对于位于旁边的冷媒管45以第二冷媒管间距Tp3配置。第二冷媒管间距Tp3是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的1/3倍。
蓄冷材料50配置在第二冷媒管452与位于其两侧相邻位置的冷媒管45之间。即,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按照蓄冷材料50、第二冷媒管452、蓄冷材料50、第二冷媒管452、蓄冷材料50的顺序,配置有蓄冷材料50和第二冷媒管452。因此,在第二冷媒管452与第一冷媒管451之间、第二冷媒管452与第二冷媒管452之间配置有蓄冷材料50。
另外,如图10所示,蓄冷材料50以与第二冷媒管452的外表面直接相接的状态收容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
具体而言,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配置有一个蓄冷材料容器52。形成在该蓄冷材料容器52的内部收容有按照蓄冷材料50、第二冷媒管452、蓄冷材料50、第二冷媒管452、蓄冷材料50的顺序排列的蓄冷材料50以及第二冷媒管452的状态。
蓄冷材料容器52通过将第一板状部件53与第二板状部件54接合成筒状而形成。第一板状部件53与第二板状部件54以使剖面形状成为大致L字状的方式弯折,第一板状部件53与第二板状部件54具有与第一冷媒管451接合的主壁531、541以及与主壁531、541相连的侧壁532、54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第一板状部件53与第二板状部件54的冷媒管45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与集管容器接合等,由此封闭蓄冷材料容器52。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还能发挥如下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冷媒朝向蓄冷材料的冷能移动距离L3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能移动距离L2短,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蓄冷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配置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的第二冷媒管452的数量设为三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二冷媒管间距为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的1/n倍。n是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连续排列的蓄冷材料50的数量。该连续排列的蓄冷材料50的数量等于配置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的第二冷媒管452的数量加一。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第二冷媒管452与第一冷媒管451之间、第二冷媒管452与第二冷媒管452之间分别配置蓄冷材料容器47。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所存在的蓄冷材料容器47的壁相应地,能够收容蓄冷材料50的容积减少。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蓄冷材料50以直接与第二冷媒管452的外表面相接的状态收容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因此,能够增加收容在相邻的第一冷媒管451之间的蓄冷材料50的量。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的间隙46中的连续排列的间隙46内配置有蓄冷材料50,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蓄冷材料50未配置于连续排列的间隙46内。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外侧翅片48、冷媒管45、蓄冷材料容器47、冷媒管45、外侧翅片48、冷媒管45、蓄冷材料容器47的顺序排列。换言之,在蒸发器40所具有的多个间隙46中交替配置外侧翅片48与蓄冷材料容器47。蓄冷材料50的收容部即间隙461与构成空气通路的间隙462交替排列。
另外,蒸发器40所具有的多个冷媒管45的冷媒管高度Th1全部相同。
并且,之间存在蓄冷材料50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外侧翅片48的相邻的冷媒管45的冷媒管间距Tp1小。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发挥通过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2)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冷媒管452的冷媒管高度Th2比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小,但也可以与第一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相同。
(2)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冷媒管间距Tp2、Tp3为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的1/n倍,但只要比第一冷媒管间距Tp1小,也可以不是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的1/n倍。
(3)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冷媒管间距Tp2比第一冷媒管间距Tp1小,但也可以与第一冷媒管间距Tp1相同。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相邻的冷媒管45之间的间隙46中的、成为空气通路的间隙462内配置有外侧翅片48,但也可以省略外侧翅片48。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40的内部的冷媒路径呈左右U回转型,但在具有其他冷媒路径的蒸发器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蓄冷热交换器应用于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在热水供给机等中使用的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8)

1.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中,具备:
多个冷媒管(45、451、452),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之间具有多个间隙(46、461、462)而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
蓄冷材料(50),其配置于所述多个间隙(46)中的至少一个间隙(461)内,
所述多个间隙(46)中的至少另一个间隙(462)成为空气通路,
所述蓄冷材料配置于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热交换器,其中,
在将从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定义为冷媒管间距时,之间存在所述蓄冷材料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所述空气通路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1)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热交换器,其中,
在连续排列的所述蓄冷材料的数量为n时,之间存在所述蓄冷材料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2)是之间存在所述空气通路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1)的1/n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热交换器,其中,
位于相邻的所述蓄冷材料之间的所述冷媒管(452)的冷媒管高度(Th2)比与空气通路相接的所述冷媒管(451)的冷媒管高度(Th1)小,所述冷媒管高度是所述冷媒管在所述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
5.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中,具备:
多个冷媒管(45),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之间具有多个间隙(46、461、462)而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
蓄冷材料(50),其配置于所述多个间隙(46)中的至少一个间隙(461)内,
所述多个间隙(46)中的至少另一个间隙(462)成为空气通路,
在将从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定义为冷媒管间距时,之间存在所述蓄冷材料的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2)比之间存在所述空气通路的相邻的冷媒管的冷媒管间距(Tp1)小。
6.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中,具备:
多个冷媒管(45),其各自在内部具有冷媒通路,且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以及
蓄冷材料(50),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冷媒管之间,
在将从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一个冷媒管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冷媒管中的另一个冷媒管的中心的距离定义为冷媒管间距时,
所述多个冷媒管具有:
多个第一冷媒管(451),其以第一冷媒管间距(Tp1)配置;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二冷媒管(452),其配置在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冷媒管之间,以比所述第一冷媒管间距小的第二冷媒管间距(Tp2、Tp3)配置,
另外的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冷媒管之间的空间成为空气通路,
所述蓄冷材料配置在所述第二冷媒管与位于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两侧相邻位置的两个冷媒管之间,所述第二冷媒管位于所述蓄冷材料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热交换器,其中,
配置于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间隙中的所述蓄冷材料能够在所述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不经由空气地与划分连续排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间隙的所述冷媒管进行热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冷热交换器,其中,
配置在所述第二冷媒管与位于所述第二冷媒管的旁边的两个冷媒管之间的所述蓄冷材料、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能够在所述多个冷媒管的排列方向上不经由空气地进行热交换。
CN201380043523.8A 2012-08-22 2013-08-01 蓄冷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3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3201A JP5910415B2 (ja) 2012-08-22 2012-08-22 蓄冷熱交換器
JP2012-183201 2012-08-22
PCT/JP2013/004663 WO2014030306A1 (ja) 2012-08-22 2013-08-01 蓄冷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704A true CN104583704A (zh) 2015-04-29
CN104583704B CN104583704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14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35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3704B (zh) 2012-08-22 2013-08-01 蓄冷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9732B2 (zh)
JP (1) JP5910415B2 (zh)
CN (1) CN104583704B (zh)
DE (1) DE112013004141T5 (zh)
WO (1) WO2014030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5726B2 (ja) * 2008-12-26 2014-06-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FR3025596B1 (fr) * 2014-09-08 2016-12-2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Tube a reservoir de materiau a changement de phas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KR102324016B1 (ko) 2015-04-23 2021-11-10 유미코아 리튬 이온 충전식 배터리용 캐소드 재료
JP6623912B2 (ja) * 2015-04-30 2019-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
JP6605338B2 (ja) * 2016-01-21 2019-11-1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695708B2 (ja) * 2016-02-19 2020-05-2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蓄冷エバポレータ
DE112017002560B4 (de) * 2016-05-19 2023-10-19 Denso Corporation Kälteenergiespeicherverdampfer und Fahrzeugkältekreislaufvorrichtung, die mit diesem versehen ist
CN109070697B (zh) * 2016-06-01 2021-10-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DE112017003449T5 (de) * 2016-07-08 2019-04-04 Denso Corporation Kaltspeicherwärmetauscher
JP6738233B2 (ja) * 2016-08-04 2020-08-12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蓄冷エバポレータ
JP7159757B2 (ja) * 2018-09-27 2022-10-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4165A (ja) * 2001-01-05 2002-09-25 Behr Gmbh & Co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01825377A (zh) * 2009-03-06 2010-09-0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37470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2145329A (ja) * 2004-11-30 2012-08-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蓄熱機能を備える熱交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0933A (ja) * 2001-09-13 2003-03-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701731B2 (en) * 2002-02-28 2004-03-09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cold storage unit
DE102004035818A1 (de) 2004-07-23 2006-03-16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Wärmetauscher mit Latentspeicher
JP2010030490A (ja) 2008-07-30 2010-02-12 Denso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システム
JP5444782B2 (ja) 2008-09-1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蓄冷熱交換器
JP5274175B2 (ja) 2008-09-19 2013-08-2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熱交換器
JP5276954B2 (ja) 2008-11-1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264442B2 (ja) 2008-11-28 2013-08-1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139201A (ja) 2008-12-15 2010-06-24 Showa Denko Kk 蓄冷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25726B2 (ja) 2008-12-26 2014-06-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408017B2 (ja) 2009-06-05 2014-0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蓄冷熱交換器
JP5542576B2 (ja) * 2010-08-23 2014-07-0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764335B2 (ja) * 2011-01-28 2015-08-1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732592B2 (ja) * 2011-05-04 2015-06-10 ハラ、ビステオン、クライメイト、コントロー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蓄冷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4165A (ja) * 2001-01-05 2002-09-25 Behr Gmbh & Co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2145329A (ja) * 2004-11-30 2012-08-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蓄熱機能を備える熱交換器
CN101825377A (zh) * 2009-03-06 2010-09-0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37470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9732B2 (en) 2017-08-01
CN104583704B (zh) 2017-03-08
WO2014030306A1 (ja) 2014-02-27
US20150211806A1 (en) 2015-07-30
DE112013004141T5 (de) 2015-05-07
JP5910415B2 (ja) 2016-04-27
JP2014040958A (ja)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704A (zh) 蓄冷热交换器
CN103292543B (zh) 蓄冷热交换器
US9732996B2 (en) Evaporator with cool storage function
CN10226456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US9340089B2 (en) Cooling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10006680B2 (en) Evaporator with cool storage function
US9511458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hermal storage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21288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vaporator with cool storage function
US9746217B2 (en) Evaporator with cool storage function
WO2012137487A1 (ja) 熱交換器
CN103998267A (zh) 热交换系统
CN104089436B (zh) 蓄冷型热交换器
WO2014017060A1 (ja) 蒸発器
JP6183100B2 (ja) 蓄冷熱交換器
US10179498B2 (en) Storage evaporator hav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use i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2237474A (ja) 蓄冷熱交換器
JP5920087B2 (ja) 蓄冷熱交換器
JP6658885B2 (ja) 蓄冷熱交換器
US20150241080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10107566B2 (en) Condenser
CN109070697B (zh) 蓄冷热交换器
KR101472368B1 (ko) 열교환기
KR101650088B1 (ko)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