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2858B -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2858B
CN104582858B CN201380042943.4A CN201380042943A CN104582858B CN 104582858 B CN104582858 B CN 104582858B CN 201380042943 A CN201380042943 A CN 201380042943A CN 104582858 B CN104582858 B CN 10458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water
generating device
releasing por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9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2858A (zh
Inventor
品川英司
笹木宏格
小嶋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8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40Steam gener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25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spraying and depositing by electrostatic forces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8Means for supplying cleaning or surface treating agents
    • A47L11/4086Arrangements for steam gen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2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with driven tools for special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e.g. charging power
    • B05B5/0533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7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using a gun or nozz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3Laundry 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3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by 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搭载了雾产生装置(10)。所述雾产生装置(10)具有雾放出部以及给水部。雾放出部放出雾。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已吸收的水供应至雾放出部。

Description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有关于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先前,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考虑到了具有雾产生装置的家用电器,所述雾产生装置放出具有除菌作用等功用的雾。然而,这种雾产生装置具有储水槽的结构,所述储水槽储存为了作为雾而放出的水。因此,装置整体大型化,从而限制了安装空间。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9292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谋求雾产生装置的小型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搭载了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具有雾放出部以及给水部。雾放出部放出雾。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已吸收的水供应至雾放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冰箱的结构的纵切侧面图。
图3是扩大表示雾产生装置及其周边的纵切侧面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超音波加湿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洗衣机的结构的纵切侧面图。
图6是水槽的背面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电动吸尘器的本体部的结构的纵切侧面图。
图8是扩大表示雾产生装置及其周边的纵切侧面图。
图9是相当于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扩大表示雾产生装置及其周边的纵切侧面图。
图10(a)、图10(b)表示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略结构,其中图10(a)为冰箱的纵切侧面图,图10(b)为在相异于(a)的部位的冰箱的纵切侧面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4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5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6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图14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7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关于第9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40、50、60:雾产生装置
11、21、31、41、51、61:壳体
11a:壳本体
11b:盖部
12、22、32、42、52、62:放电极构件
13:保持构件
14:导电构件
15:导电棒
15a:高电压电源
16、26a、26b:异性电极
31a:外壳本体
33、43、53:保水构件
44:圆筒构件
54:保持构件
61a:超音波振动单元
100:冰箱
101:绝热箱体
102:冷藏室
102a:冰温室
103:蔬果室
104:制冰室
105:冷冻室
106:冷藏用冷却器
107:冷冻用冷却器
108:机械室
109:压缩机
110:除霜水蒸发皿
111:控制装置
112:冷冻用冷却器室
112a:冷气吹出口
112b:返回口
113:冷冻用送风扇
114:排水沟
120:冷藏用冷却器室
120a:前部壁
121:冷藏用送风扇
122:冷气供给管
123:绝热材料
124:冷气供给口
125:排水沟
126:送风管
127:吸入口
128:连通口
130:加湿用管
131:管道构成构件
130a:冷气供应口
130b:高湿冷气吹出口
132:高湿冷气吹出管
133:高湿冷气吹出口
140:超音波加湿装置
141:贮水容器
141a:容器本体
141b:覆盖物
141c:前部室
141d:后部室
142:超音波振动单元
143:加湿口
144:开口部
145:分隔板
200:洗衣机
201:框体
202:自来水用给水口
203:洗澡水用给水口
204:门
205:操作控制板
206:控制装置
207:水槽
208:筒
209、210、211:开口部
212:风箱
213:旋转平衡器
214:孔
215:档板
216:温风导入孔
217:温风出口
218:温风入口
219:给水软管
220:给水盒
221:给水阀
222:排水口
225:洗衣机马达
224:排水阀
226:旋转轴
227:悬吊器
228:台板
229:通风管
230:吸风口
231:接续软管
232:还风管
223:排水软管
233:循环用送风机
234:套管
235:出口部
236:接续软管
237:给风管
238:循环管路
239:离心叶轮
240:马达
241:蒸发器
242:凝结器
243:压缩机
244:热泵
245:分隔板
245a:檐部
300:电动吸尘器
301:本体部
302:本体外壳
303:第1隔壁
304:第2隔壁
305:第3隔壁
306:第4隔壁
307:一阶过滤器
308:二阶过滤器
309:集尘室
310:第1吸气室
311:第2吸气室
312:第3吸气室
313:第4吸气室
314:送风机室
315:第1通风管路
316:第2通风管路
317:第3通风管路
318:循环管路
319:本体排气口
321:电动送风机
321a:吸气口
321b:排气口
322:控制装置
331:第1开关阀
332:第2开关阀
333:第3开关阀
341:对向部
342:突出部
343:延伸部
344:吸气筒部
345:开口部
351:除尘装置
352:第4开关阀
353:第5开关阀
354:第6开关阀
361:外气过滤器
360:外气连通口
400:冰箱
401:绝热箱体
402:冷藏室
402a:冰温室
403:冷冻室
404:蔬果室
410:绝热分隔板
411:绝热分隔壁
412:管构件
413:冷却器室
414:冷却器
415:除霜加热器
416:送风机
417:冷冻用冷气供给口
418:吸入口
419:冷藏室用管构件
420:冷藏用冷气管
421:冷气供给口
422:闸板
423:吸入口
424:蔬果室用管
425:蔬果室用冷气供给口
426:下容器
427:上容器
428:回风管
429:回风口
431:蔬果室温度感测器
432:压缩机
433:控制装置
m1、m2:雾
A1、B1、B2、B3、C1、F1、F2:箭头符号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10的图。雾产生装置10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包括配置于壳体11上的放电极构件12,所述壳体11配置在所述雾产生装置10的外壁。在这样的情况下,雾产生装置10包括复数个放电极构件12。壳体11包括具有底部的箱状的壳本体11a以及覆盖壳本体11a的开口部的盖部11b。
放电极构件12是以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所形成,在前端部形成尖针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包含单一构件的放电极构件12的前端部构成雾放出部,放电极构件12中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构成给水部。即,放电极构件12其全体包含于同一个的构件。又,在所述放电极构件12中,前端部的雾放出部设为与在基端侧的给水部的一端部无接缝的一体。而且,放电极构件12的前端部,即雾放出部露出于壳体11的外部。又,放电极构件12的基端部,即给水部中与雾放出部相反侧的端部露出于壳体11的外部。此外,作为构成放电极构件12的多孔质材料,例如,可考虑包含纤维状的聚酯纤维的毛毡材料等。
这些放电极构件12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的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借此,当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到达规定值以上时,放电极构件12会发挥自发地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的自我吸水性。作为具有这样的自我吸水性的物质,例如,可考虑不需要外部而来的能量、会自发地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溶解的潮解性物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这样的潮解性物质的磷酸系的高分子中的多磷酸钾被浸渗入放电极构件12。借此,放电极构件12包含雾放出部和给水部的全体形成为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的自我吸水性的结构。
浸渗了作为潮解性物质的多磷酸钾的放电极构件12,例如在周围的温度为5℃、湿度超过40%时会开始从周围的空气中吸吸水。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周围的湿度维持在40~50%的程度,从而稳定持续放电极构件12的吸水作用。借此,透过对应浸渗入放电极构件12的物质的特性来调整周围的温度与湿度,可对放电极构件12的吸水开始条件进行控制,又,能够安定化放电极构件12的吸水作用。
此外,浸渗入放电极构件12的潮解性物质,较佳地采用尽可能难以离子化的物质,例如可采用分子量300以上的高分子。例如氯化钠等低分子量的潮解性物质,当所述物质潮解时会离子化而从放电极构件12溶出,逐渐地潮解性物质的含量减少而会使放电极构件12的自我吸水性劣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子量300以上的潮解性物质,至少有1种被浸渗入放电极构件12即可。进一步而言,在至少含有1种分子量300以上的潮解性物质的条件下,亦可在放电极构件12浸渗入分子量相异的2种以上的潮解性物质。又,亦可在放电极构件12浸渗入分子量300以上的潮解性物质以及分子量未满300的潮解性物质。即,亦可在放电极构件12浸渗入例如分子量约400的潮解性物质与例如分子量约200的潮解性物质。虽然在放电极构件12仅浸渗入分子量约200的潮解性物质,所述潮解性物质离子化而容易从放电极构件12溶出。但是,通过将分子量约200的潮解性物质与分子量300以上的潮解性物质一起浸渗入放电极构件12,能够抑制所述低分子量的潮解性物质从放电极构件12溶出。又,透过在放电极构件12浸渗入分子量相异的2种以上的潮解性物质,能够确实使放电极构件12的自我吸水性的不易劣化。
又,放电极构件12亦可为如下的结构,即,不在其全体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而在其一部分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即,放电极构件12亦可为如下的结构,例如,不在雾放出部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而是在所述雾放出部以外的部分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又,放电极构件12亦可为如下结构,即,前端部的雾放出部与基端部的给水部由相异的构件所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亦可不在构成雾放出部的构件中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另一方面,在构成给水部的构件中,可在其全部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也可以在其一部分浸渗入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
在壳体11的内部,具有包括绝缘性材料的保持构件13。放电极构件12是以穿过所述保持构件13的状态而固定在所述保持构件13。此外,作为构成所述保持构件13的绝缘性材料,例如可考虑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树脂材料。
在壳体11的内部,除了保持构件13外,可包括含有例如碳(carbon)等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构件14。所述导电构件14被复数个放电极构件12穿过而被插入。又,在所述导电构件14中,导电棒15由壳体11的外部插入。所述导电棒15的基端部连接于未图示的电源线路的高电压电源15a的负极。借此,来自高电压电源15a的负的电压,通过导电棒15和导电构件14而被施加到放电极构件12,使所述放电极构件12带负电。即,构成了由这些导电棒15与高电压电源15a,向放电极构件12施加高电压从而使所述放电极构件12带电的高电压施加手段的一例。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电压电源15a的输出电压例如设定约为6kV。
在壳体11的外部,设置有异性电极16,所述异性电极16相对于放电极构件12的前端部,即雾放出部而设置。所述异性电极16连接于高电压电源15a的正极。所述异性电极16例如是由金属等材料所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为圆环状。此外,异性电极16亦可不是圆环状,例如可形成为板状或球状。
根据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10,空气中的水份被具有自我吸水性的放电极构件12自发地吸收而不需要由外部而来的能量。即,根据潮解性物质分散在从构成放电极构件12的多孔质材料的表面至内部的构成,存在于与空气接触的多孔质材料的表面附近的潮解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水份进行化学结合。而且,被吸收的水,透过多孔质材料的毛细管凝缩而被保水于所述多孔质材料中。之后,水份被供给向雾放出部。这样的机制(machanism)有如下的考虑。即,当由多孔质材料的毛细管凝缩的力超过潮解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水份之间的化学结合力,水从潮解性物质分离。并且,所述已分离的水,从多孔质材料中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附近,朝向多孔质材料中不与空气接触的内部移动。借此,保持于多孔质材料的一部分的水,朝向存在于内部的潮解性物质移动,所述内部与水的结合相较于表面附近相对地较少。如此,水份被预测从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附近,朝向靠近雾放出部的一侧移动。
如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在放电极构件12之中露出于壳体11的部分,空气中的水份变得容易被吸收。并且,已吸收于放电极构件12的水份,浸渗入所述放电极构件12内并被提供向前端部的雾放出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雾放出部1,作为具有自我吸水性的放电极构件12的一部分,所述雾放出部自身当然具有自我吸水性。因此,雾放出部除了含有从给水部供给的水份之外,也含有所述雾放出部分自身吸收的水份。
并且,如此一来,向雾放出部供给水的放电极构件12中,从高电压电源15a来的负的高电压被施加在介于导电棒15以及导电构件14之间。此时,电荷朝向放电极构件12的前端部,也就是朝向雾放出部集中,对所述雾放出部中所含有的水给予超过表面张力的能量(energy)。如此一来,含于放电极构件12的雾放出部的水会分裂并且以雾状而被释放出。即,含于放电极构件12的雾放出部的水,透过所谓的雷利分裂而以雾状被释放出。换言之,产生静电雾化现象。在此,以雾状而被释放出的水粒子携带负电,并含有通过所述能量而生成的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因此,具有强力氧化作用的羟基自由基与雾一同被放出,如此一来,能够除菌以及除臭。
然后,对搭载有雾产生装置10的家庭电器中的冰箱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冰箱100,在开口于前面的纵长矩形箱状的绝热箱体101内,构成设有收纳作为对象物的食品等贮藏物的复数个贮藏室。具体而言,在绝热箱体101内,作为贮藏室,从上方起依序设置冷藏室102、蔬果室103,在其下方设置有左右并设的制冰室104与未图示的小冷冻室,在此下方设置了冷冻室105。冷藏室102以及蔬果室103都具有例如冷却在1~4℃的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又,在冷藏室102内的最下部,设置有冰温(chilled)室102a。制冰室104、小冷冻室、以及冷冻室105都具有例如例如冷却在-10~-20℃的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另外,各贮藏室中,设置有转动式或抽屉式的绝热门。又,绝热箱体101,具有绝热材料的结构,所述绝热材料设置在钢板制的外箱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之间。
在冰箱100内,配置有具备2个冷却器的冷冻循环(cycle)。即,所述冷冻循环包括用以冷却冷藏室102以及蔬果室103的冷藏用冷却器106,以及包括用以冷却制冰室104、小冷冻室、冷冻室105的冷冻用冷却器107。在冰箱100的下端部的背面侧设有机械室108。在机械室108中,设置有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109以及凝结器、冷却扇(fan)、除霜水蒸发皿110、控制整体的控制装置111。
在冰箱100中的冷冻室105的背部设有冷冻用冷却器室112。在冷冻用冷却器室112中,设置有冷冻用冷却器107以及冷冻用送风扇113。此外,在冷冻用冷却器107中,设有未图示的除霜加热器(heater)。
在这样的构成中,冷冻用送风扇113一被驱动,透过冷冻用冷却器107所生成的冷气,从冷冻用冷却器室112的前面的冷气吹出口112a向制冰室104、小冷冻室、冷冻室105供应之后,以从冷冻用冷却室112的下部的返回口112b向冷冻用冷却室112内返回的方式循环。如此一来,制冰室104、小冷冻室、以及冷冻室105冷却于冷冻温度带。又,在冷冻用冷却器107的下方部,设置有排水沟114,所述排水沟114接收所述冷冻用冷却器107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被排水沟114接收的除霜水,被导向除霜水蒸发皿110而蒸发,所述除霜水蒸发皿110设置于冰箱外的机械室108内。
在冰箱100内的冷藏室102以及蔬果室103的背部设有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内,配设有冷藏用冷却器106以及冷藏用送风扇121。此外,在冷藏用冷却器106,也设有未图示的除霜加热器。
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上方,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冷气供给管。在冷气供给管122的下端部,与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上端部连通。如图3所示,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前部壁120a比冷气供给管122更向前方凸出。又,在前部壁120a的内侧,设有具有绝热性的绝热材料123。在冷气供应管122的前部,设有向冷藏室102内开口的复数个冷气供给口124。
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内的下部,位于冷藏用冷却器106的下方,设有排水沟125,所述排水沟125接收在冷藏用冷却器106的除霜时所产生的除霜水。排水沟125接收的除霜水也被导向除霜水蒸发皿110而蒸发,所述除霜水蒸发皿110设置于冰箱外的机械室108内。
在蔬果室103的后方,位于排水沟125的下方,设有冷藏用送风扇121。又,在蔬果室103的后方,设有送风管126以及吸入口127。送风管126的上端部是以绕过排水管125的方式延伸,并向冷藏用冷却器室120、进一步向冷气供给管道122连通。吸入口127在蔬果室103的后部开口。此外,在构成冷藏室102的底部的隔墙的后部的左右的两隅部分,形成着与冷藏室102和蔬果室103连通的连通口128。
在这样的构成中,冷藏用送风扇121一被驱动,如图2白色箭头所示,透过冷藏用冷却器106所生成的冷气,通过冷气供给管122而从复数的冷气供给口124向冷藏室102或是冰温室102a供给后,通过连通口128而亦向蔬果室103内供给,最终以从吸入口127向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吸入的方式循环。如此一来,冷藏室102、冰温室102a以及蔬果室103被冷却在冷藏温度带。
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前面侧,位于冰温室102a的后方,设有加湿用管130。加湿用管130,如图3所示,是以管道构成构件131形成,所述管道构成构件131是安装在冷藏用冷却器室的前面。进一步,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内的下部,位于加湿用管130的下方,配设有超音波加湿装置140。
超音波加湿装置140包括构成贮水部的贮水容器141以及设置于贮水容器141的底部的超音波振动单元142。贮水容器141,亦如图4中所示,包括形成为矩形容器状的容器本体141a以及安装于容器本体141a的上面的覆盖物141b,贮水容器141位于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内中冷藏用冷却器106与排水沟125之间,靠近前部之处。
在贮水容器141的覆盖物141b中,位于前部的上面,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加湿口143。又,在覆盖物141b,位于后部的位置,形成着矩形状的开口部。加湿口143的上端部,由加湿用水槽(tank)130内的下方插入。开口部144位于冷藏用冷却器106的下方。在冷藏用冷却器106的除霜时从所述冷藏用冷却器106滴下的除霜水,通过开口部144被容器本体141a接收而贮留。
又,在覆盖物141b中,位于加湿口143与开口部144之间处,设有向下方的分隔板145。贮水容器141内,通过分隔板145,将前部室141c与后部室141d分隔。分隔板145的下端部,从容器本体141a的底面向上方分离。借此,前部室141c与后部室141d在下部连通。贮水容器141,在冷藏用冷却器室120已安装的状态下,其上部从冷藏用冷却器106分离,其后部从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后面内面分离,其下部从排水沟125分离。
超音波振动单元142,配置于容器本体141a的底部之中的前部室141的底部。超音波振动单元142通过振动而将贮水容器141内的雾化,作为雾m2从加湿口143而自加湿用管130放出。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超音波振动单元142可设定为各种不同的振动周期。借此,例如,一方面将超音波振动单元142的振动周期设定为适合由水生成过氧化氢溶液的周期数,另一方面亦可将超音波振动单元142的振动周期设定为适合将雾化的周期数。
加湿用管130的后部的上部中设有冷气供应口130a。冷气供应口130a,其后部与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上部连通,其前部连接于加湿用管130。如图3的箭头符号A1所示,流入冷藏用冷却器室120的冷气的一部分,从冷气供应口130a向加湿用管130内供应。在加湿用管130的前部的上部设有高湿冷气吹出口130b。从冷气供应口130a向加湿用管130内供应的冷气,通过加湿用管130内的雾m2加湿,如图3的箭头符号B1所示,从高湿冷气吹出口130b向冰温室102a内供应。
此外,在加湿用管130的上部,设有朝向冷藏室的高湿冷气吹出管132。如图3的箭头符号B2所示,加湿用管130的雾m2的一部,从朝向冷藏室的高湿冷气吹出管132,通过冷气供应管122向冷藏室102内供应。进一步而言,在加湿用管130的下部,设有朝向蔬果室的高湿冷气吹出口133。朝向蔬果室的高湿冷气吹出口133,通过连通口128而与蔬果室103连通。如图3的箭头符号B3所示,加湿用管130内的雾m2的一部分,从朝向蔬果室的高湿冷气吹出口133,通过连通口128而亦朝向蔬果室103供给。
如上所述,冰箱100向贮藏室供给高湿的冷气,所述贮藏室使用产生于冷藏用冷却器106的霜。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供应高湿的冷气的贮藏室包括冷藏室102、冰温室102a以及蔬果室103等。
在如此构成的冰箱100中,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10,在这种情况下,搭载于加湿用管130的内部,即,搭载于与高湿的空气接触的位置,所述高湿的空气由超音波加湿装置140加湿。借此,雾产生装置10所生成的包含羟基自由基的雾m1,与超音波加湿装置140所生成的加湿用的雾m2一同从贮藏室内放出。借此,贮藏室内的除菌与除臭变得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出雾m1、m2的贮藏室包括冷藏室102、冰温室102a以及蔬果室103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雾产生装置10,利用由空气中吸收的水作为以雾而放出的水。如此,不必具备贮水部,所述贮水部贮存着向雾放出部供给的水。又,如此一来,由于不需要贮水部,因此也不需要具备将贮水部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借此,可谋求雾产生装置10的小型化,在空间有限的冰箱100的内部,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卓越地提高。
又,雾产生装置10,利用由空气中吸收的水作为以雾而放出的水。如此,不必利用从冷却器产生的除霜水。借此,不必要为了接受从冷却器滴下的除霜水,而将雾产生装置10设置在冷却器的下方,而能够设置在冷却器下方以外的位置,设置位置的自由度可提高。
此外,雾产生装置10,若可为从贮藏室内放出雾的构成,则可以搭载于冰箱100的适宜的位置。
然后,对搭载有雾产生装置10的家庭电器中的洗衣机2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构成洗衣机200的外壁的框体201,其前面形成为大致平滑倾斜的矩形箱状。在框体201的上方,设有自来水用给水口202以及洗澡水用给水口203。
在框体201的前面,设有大致圆形状的门204,以及设有开启所述门204的未图示的操作按钮。又,在框体201的前面上部,设有操作控制板205与未图示的清洁剂置入口,操作控制板205,与设置于框体201的里侧的控制装置206连接。又,在操作控制板205,设有为了启动运转的各种开关,所述开关选择例如各种运转模式。此外,控制装置206为如下构成,即,具备以微电脑(microcomputer)作为中心的ROM、RAM等,基于各种输入讯号与预先记忆的控制程式(program),对洗衣机200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
在框体201的内部配设有水槽207,在水槽207的内部,以旋转槽为一例配设有筒208。
水槽207以及筒208,两者皆形成一端封闭的有底圆筒状,在前侧的端面部,分别具有开口部分209、210。筒208的开口部210被水槽207的开口部209围绕。水槽207的开口部209在开口部211透过风箱(bellows)212水密地排列,所述开口部211形成于框体201的前面部。在开口部211,设有能够开关的门204。包括开口部209、210、211、用以取出或放入洗濯物的置入口透过门204而开启或关闭。
在筒208的开口部210的周围,设有例如为液体填入型的旋转平衡器213。在构成筒208的主体部分的周侧部的大致全区域中,形成有复数个孔214。孔214在清洗过程时、漂洗过程时以及脱水过程时,作为通水孔的功能,在干燥过程时作为通风孔的功能。在筒208的周侧部的内面,设有向内方突出的复数个挡板(baffle)215。在筒208的后侧的端面部,以与其中心轴成同心而环状配置的方式,形成着复数的温风导入孔216。水槽207,在前侧的端面部的上部具有温风出口217。此外,水槽207,在后侧的端面部的上部,具有温风入口218,所述温风入口218与温风导入口216的旋转轨迹对向。
在水槽207的上部,通过给水软管219而连接着给水盒(case)220。在给水盒220中,通过给水阀221而连接着自来水用给水口202以及洗澡水用给水口203。从自来水用给水口202来的自来水或是从洗澡水用给水口203来的洗澡水,通过给水阀221、给水盒220、给水软管219而向水槽207的内部供给。此外,在给水盒220,通过清洁剂类置入部而将清洁剂、柔软精、漂白剂等清洁剂置入。清洁剂类,与自来水或是洗澡水被一起供给至水槽207。
在水槽207的底部的最后部,形成着排水口222。在排水口222,连接着排水软管223,所述排水软管223连接至洗衣机200的外部。在排水软管223的中途设有排水阀224。如此一来,水槽内的水向机外排水。
在水槽207的背面部,安装着洗衣机马达225。洗衣机马达225的旋转轴226朝向水槽207内突出。在旋转轴226的前端部,安装着筒208的后侧的端面部的中心部分。如此一来,筒208,在水槽207以同轴状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持。即,洗衣机200,筒208具有通过洗衣机马达225直接地旋转驱动筒208的结构,采用了通过洗衣机马达225直接驱动(direct drive)的方式。又,洗衣机马达225,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外转子(outer rotor)型的无刷式直流马达(brushless DC motor)。
水槽207,通过复数个悬吊器(suspension)227而弹性支持于框体201。此支持型态为,水槽207的轴方向大致为前后方向的横轴状的形态,此外,水槽207的轴方向为向前上倾斜的倾斜状的形态。因此,支持于此水槽207内的筒208,也是形成为同样的支持型态。
在框体201的底面上,位于水槽207下方的位置,配置着台板228。在台板228上配置有通风管229。通风管229在前端部的上部具有吸风口230。在吸风口230,通过接续软管231以及还风管232,而接续着水槽207的温风出口。此外,还风管232以绕过水槽207的开口部209的侧部的方式配管。
在通风管229的后方,连接着循环用送风机223的套管(casing)234。套管234的出口部235,通过接续软管236以及给风管237,而连接于水槽207的温风入口218。此外,给风管237,如图6所示,从水槽207的背面观看,以绕过洗衣机马达225的右侧的方式配管。通过还风管232,接续软管231,通风管229,循环用送风机233的套管234,接续软管236,给风管237,构成了连通接续于水槽207的循环风路238。
循环用送风机233,在这样的情况下,构成了离心风扇(fan)。即,循环用送风机233,在套管234的内部具有离心叶轮239,以及在套管234的外部具有旋转所述离心叶轮239的马达240。循环用送风机233,作为一例而发挥将包含筒208的水槽207内的空气,通过循环风路238进行循环的功效。
循环风路238中,于通风管229的内部,位于前部的位置,配设著作为除湿手段的一例的蒸发器241,而位于后部的位置,配设著作为加热手段的一例的凝结器242。蒸发器241以及凝结器242为如下构成,即,为以细小的间距配设着多数的传热风扇的管式风扇,其热交换性优良。如图5实线箭头符号所示,通风管229内流动的风,在传热风扇之间流通。
蒸发器241以及凝结器242,构成了压缩机243以及图未示的流量控制阀与热泵(heat pump)244。热泵244,通过冷媒流通管,依照压缩机243,凝结器242,流量控制阀,蒸发器241的顺序循环连接,如此一来,构成了冷冻循环。热泵244,通过压缩机243的作动而使冷媒循环。进一步,热泵244,将循环风路238内流动的空气,通过蒸发器241冷却除湿,并透过凝结器242加热而温风化。
在如此构成的洗衣机200中,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10在循环风路238的中途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搭载于给风管237的下部。借此,雾产生装置10所生成的含有羟基自由基的雾m1,与循环风路238内流动的空气一同被朝向水槽207放出。如此一来,可使水槽内的除菌以及除臭变得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雾产生装置10,利用由空气中吸收的水作为以雾而放出的水。如此,不必具备贮水部,所述贮水部贮存着向雾放出部供给的水。又,如此一来,由于不需要贮水部,因此也不需要具备将贮水部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借此,可谋求雾产生装置10的小型化,在空间有限的洗衣机200的内部,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卓越地提高。
又,雾产生装置10之中在雾产生装置10所设置的位置处,设置着分隔板245。分隔板245,具有向下方倾斜的檐部245a,并且与雾产生装置10的放电极构件12的上方对向。借此,如图5的箭头符号所示,循环风路238内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朝向雾产生装置10供给并通过放电极构件12与其周边部分后,合路于循环风路238。
又,于循环风路238中搭载着雾产生装置10的洗衣机200中,在干燥运转时,将通过蒸发器241除湿与通过凝结器242加热的空气,即,干燥后的高温的空气,向雾产生装置10供给。如此,在干燥运转时,形成了使放电极构件12的自我吸水性难以发挥的环境。但,例如在清洗运转时以及漂洗运转时,水槽207的湿气通过循环风路238而亦到达雾产生装置10。因此,可使得空气中的水份被充分地吸收于放电极构件12。即,于循环风路238搭载着雾产生装置10的洗衣机200,在干燥运转时如果产生雾的情况下,设定为实行干燥运转中的放电极构件12中所吸收的水份不会形成雾化,干燥运转以外时的放电极构件12中所吸收而蓄积在所述放电极构件12中的水份,在干燥运转时雾化的方式而达到效果。
又,雾产生装置10,亦可搭载于循环风路238的中途部分,例如还风管232的下部。在此部分,流动着通过蒸发器241而被除湿的先前为湿的空气。如此,放电极构件12的自我吸水机能可以被充分地发挥。
又,不具备循环风路238的洗衣机中亦可搭载雾产生装置10。例如,在具备着风路的洗衣机中,在吸气风路的内部搭载着雾产生装置10,所述风路将从机外将空气吸入,使所述空气通过水槽或是旋转槽而向机外排出,所述吸气风路位于所述风路中比水槽或是旋转槽更上游部分处。或是,在吸气风路的入口附近搭载着雾产生装置10。借此,雾产生装置10所产生的雾,可与吸气风鹿内流动的空气一同被导向水槽内或是旋转槽内。
又,若循环风路与吸气风路中连接着其他风路,也可在所述风路内搭载着雾产生装置10。
又,在具备循环风路与吸气风路等风路的洗衣机中搭载雾产生装置10亦是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水槽或是旋转槽的附近搭载雾产生装置。进一步,通过旋转水槽内的旋转槽而使所述水槽内形成负压,雾产生装置10所产生的雾能够以朝向水槽内或是旋转槽内被吸入的方式而被回收。
总而言之,雾产生装置10只要是以能够使水槽内或是旋转槽内的雾放出的方式构成,并不限制于风路,而能够搭载于洗衣机的适宜的位置。
接着,对搭载有雾产生装置10的家庭电器中的电动吸尘器3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电动吸尘器300的本体部301,具备了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中空状的本体外壳302。在本体外壳302的内部中,从前部朝向后部,依序形成着第1隔壁303、第2隔壁304、第3隔壁305以及第4隔壁306。又,在第1隔壁303与第2隔壁304之间,配置着一阶过滤器307。在第2隔壁304与第3隔壁305之间,配置着二阶过滤器308。借此,在本体外壳302的内部,集尘室309在第1隔壁303与一阶过滤器307之间被分隔,第1吸气室310在一阶过滤器307与第2隔壁304之间被分隔,第2吸气室311在第2隔壁304与二阶过滤器308之间被分隔,第3吸气室312在二阶过滤器308与第3隔壁305之间被分隔,第4吸气室313在第3隔壁305与第4隔壁306之间被分隔,且送风机室314在第4隔壁306与本体外壳302的后部之间被分隔。
进一步,在本体外壳302的外部,形成着第1通气风路315与第2通气风路316,所述第1通气风路315与第2吸气室311以及集尘室309气密地连接,所述第2通气风路316与第1吸气室310以及第4吸气室313气密地连接。又,在本体外壳302的内部,形成着第3通气风路317,所述第3通气风路317与送风机室314以及第2吸气室311连通。
通过第3通气风路317与第2吸气室311与第1通气风路315,形成了由送风机室314向集尘室309侧循环的循环风路318。又,在本体外壳302的前部,设置着图未示的本体吸入口。在本体吸入口,可依照使用者的手动操作,通过可挠性软管而连接着图未示的吸入单元。一方面,在本体外壳302的后部,形成着与送风机室314和外部空气连通的复数的本体排气口319。
在送风机室314的内部,配设着电动送风机321。又,在送风机室314的外部,配设着对电动吸尘器300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22。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构成循环管路318的一部分的第3通风管路317内,搭载着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10。
第1隔壁303,位于与图未示的本体吸入口的后部对向的位置。又,在第1隔壁303,安装着对本体吸入口与集尘室309之间的连通以及遮断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阀331。第1开关阀331,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进一步,在第1隔壁303,第1通风管路315连通且气密地连接于集尘室309。在第2隔壁304,安装着对第1吸气室310与第2吸气室311之间的连通以及遮段进行切换的第2开关阀332。第2开关阀332,亦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在第3隔壁305,安装着对第3吸气室312与送风机室314之间的连通以及遮段进行切换的第3开关阀333。第3开关阀333,亦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
第4隔壁306具有对向部341、突出部342以及延伸部343,所述对向部341构成为对向于第3隔壁305的下部,所述突出部342由对向部341的上端部向前方大致水平状地突出,所述延伸部343从突出部342向上方延伸。
在对向部341,形成着朝第3隔壁305向前方突出的吸气筒部344。吸气筒部344上游侧的端部的先端部,换言之,即前端部,透过图未示的密封构件等连接于第3隔壁305的后面。又,于吸气筒部344的下部,连通于第4吸气室313的开口部345形成着开口。突出部342为构成第3通风管路317的下侧的一部分。又,在突出部342的下方,配置着二阶过滤器308。
一阶过滤器307,通过过滤含有灰尘的空气中的灰尘以将灰尘与空气分开。因此,集尘室309内构成为收集灰尘的形式。二阶过滤器308,例如具有作为最终过滤器的功能。即,二阶过滤器308能够收集一阶过滤器307所无法收集的尘埃(细尘),使用了例如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折(pleats)的折过滤器等等的表面集尘过滤器。又,在二阶过滤器308的后部,安装着除尘装置351,所述除尘装置351通过给予二阶过滤器308振动以去除二阶过滤器308所收集到的尘埃。
第1通风管路315,从第2吸气室311的二阶过滤器308的前部的位置朝向下方延伸,经由第1吸气室310以及集尘室309的下侧,连接于集尘室309的前端部。进一步,在第1通风管路315内,安装着第4开关阀352,所述第4开关阀352切换第2吸气室311与集尘室309之间的连通与遮断。第4开关阀352,亦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
第2通风管路316,从第1吸气室310的一阶过滤器307的后部的位置朝向下方延伸,经由第2吸气室311以及第3吸气室312的下部,连接于第4吸气室313的下部。又,在第2通风管路316内,安装着第5开关阀353,所述第5开关阀353切换第1吸气室310与第4吸气室313之间的连通与遮断。第5开关阀353,亦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
如图8所示,第3通气风道317,是以从送风机室314的上部向前部延伸的方式,沿着第4隔壁306的突出部342而形成。进一步,在第3通气风道317,安装着第6开关阀354,所述第5开关阀353切换第3通气风道317与第2吸气室311之间的连通与遮断。第6开关阀354,亦例如是以电磁阀等常开型的阀所构成。
在本体外壳302的上部设有外气连通口360。在外气连通口360,有着为了防止往本体外壳302内的尘埃等物的侵入而安装的外气过滤器361。
又,电动送风机321在前端部具备吸气口321a,在后端侧的外周具备排气口321b。进一步,电动送风机321的吸气口321a,是透过未图示的密封构件等而气密地连接在第4隔壁306的吸气筒部344的后端部。
如此构成的电动吸尘器300在实施平常的打扫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22首先,作为准备,将第1开关阀331、第2开关阀332、以及第3开关阀333分别维持在开启状态,并将第4开关阀352、第5开关阀353、以及第6开关阀354分别维持在关闭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装置322驱动电动送风机321。此时,从吸入部通过可挠性软管而向本体外壳302内吸入的含尘空气,如图7的箭头符号所示,首先,通过开启状态的第1开关阀331而抵达集尘室309,接着,通过一阶过滤器307而使比较大的尘埃,即粗尘与空气分离。如此,被分离的粗尘被集尘室309收集。进一步,通过一阶过滤器307而向第1吸气室310流入的空气,通过开启状态的第2开关阀332而向第2吸气室311流入,通过二阶过滤器308而使比较小的尘埃,即细尘与空气分离。如此,被分离的细尘被二阶过滤器308的上游侧的面收集。进一步,通过二阶过滤器308而朝向第3吸气室312流入的空气,通过开启状态的第3开关阀333,而进一步通过吸气筒部344而向电动送风机321从吸气口321a被吸入。进一步,从电动送风机321的排气口321b向送风机室314流出的排气,是通过本体排气口319向本体外壳302的外部,即本体部301的外部而被排出。
一方面,在电动吸尘器300的内部进行实施清洁模式(clean mode)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22首先,作为准备,将第1开关阀331、第2开关阀332、以及第3开关阀333分别维持在关闭状态,并将第4开关阀352、第5开关阀353、以及第6开关阀354分别维持在开启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装置322驱动电动送风机321。于此情况下,电动送风机321的输出例如为比在打扫模式中的电动送风机321的最大输出还要低。
进一步,随着电动送风机321的驱动,其吸气负压依序向吸气筒部344内、开口部345、第4吸气室313、第2通风管路316、第1吸气室310、集尘室309、第1通风管路315、第2吸气室311、以及、第3通风管路317作用。借此,从电动送风机321的排气口321b向送风机室314排出的空气,如图7的虚线箭头符号F2所示,通过第3通风管路317而向第2吸气室311流入。又,本体外壳302的外部的空气,从外气连通口360向第3通风管路317吸入而向第2吸气室311流入。进一步,向第1吸气室310流入。进一步,向第1吸气室310流入的空气,通过第2通风管路316而向第4吸气室313以及吸气筒部344流入,并向电动送风机321的吸气口321a吸入。
在如此构成的电动吸尘器300中,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10,在循环管路318的中途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搭载于第3通风管路317之中靠近外气连通口360的部分。更具体而言,雾产生装置10,是被搭载于比外气连通口250更略为下游侧的部分。借此,在内部清洁模式中,雾产生装置10所生成包含羟基自由基的雾,与循环管路318内流动的空气一同从第2吸气室311内被放出。借此,使第2吸气室311内的除菌以及除臭变得可能。进一步,电动送风机321的排气,通过循环管路318而向集尘室309循环,伴随与此,雾向循环管路318、集尘室309、第1吸气室310、第2通风管路316、第4吸气室313以及吸气筒部344而飞散至本体外壳302的各个角落。借此,使本体外壳302的整体的除菌以及除臭变得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雾产生装置10,利用由空气中吸收的水作为以雾而放出的水。如此,不必具备贮水部,所述贮水部贮存着向雾放出部供给的水。又,如此一来,由于不需要贮水部,因此也不需要具备将贮水部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借此,可谋求雾产生装置10的小型化,在空间有限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卓越地提高。
又,雾产生装置10,较佳地搭载于空气流通容易的循环管路318内,只要是在循环管路318内,亦可搭载于例如第2吸气室311内或是在第1通风管路315内。进一步而言,雾产生装置10可搭载于集尘室309、第1吸气室310、第2通风管路316等电动吸尘器300的其他的构成部分。即,雾产生装置10,只要是以能够将本体外壳302内的雾放出的构成,则可搭载于电动吸尘器300的适宜的位置。
又,亦可将雾产生装置10搭载于在平常的打扫模式下空气流动的位置。借此,在打扫模式中,本体外壳302内的除菌与除臭亦变得可能。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为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图3的对应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备冰箱、超音波加湿装置140。进一步,冰箱具备了冷藏用冷却器106,所述冷藏用冷却器106位于雾产生装置10的下方,即,位于图3中超音波加湿装置140所配置的位置处。又,在本实施方式,在图3中冷藏用冷却器106配置着的位置形成着流动着冷气的空间部。
根据此结构,通过图未示的除霜加热器(heater)进行除霜,使附着于冷藏用冷却器106的霜融化,且周边的空气高湿化。之后,在进行冰箱内的冷却时,通过送风机121送风的冷气,通过冷藏用冷却器106冷却,并通过冷藏用冷却器106周边的高湿度的空气高湿化。此高湿度的冷气的一部分,如图9的箭头符号C1所示,通过已配置有雾产生装置10的加湿用管130,而向冷气供给管122运送。进一步,在冷气供给管122中运送的冷气,从复数个冷气供给口124而向冷藏室102内或是冰温室102a内供给。此时,雾产生装置10,配置于在空气流动方向中比冷藏用冷却器10更下游侧。
此外,冰箱在通过未图示的除霜加热器对冷藏用冷却器106的除霜运转开始后的箱内冷却时,对执行雾产生装置10的运转进行设定,所述除霜加热器为除霜单元的一例。
紧随着冷藏用冷却器106开始除霜之后,通过通过除霜而高湿化的空气,使得雾产生装置10的周围的空气形成为湿度高的高湿度状态。进一步,在这样的高湿度状态中,运转着雾产生装置10。因此,雾产生装置10,从所述雾产生装置10的周围的高湿度的空气吸收水分,可向放电极构件12供给充分的水,借此,可向冷藏室102与蔬果室103稳定地提放出雾。
又,不须具备贮存着向雾产生装置10供给水的贮水部以及将贮水部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因此,雾产生装置10可谋求小型化,在空间有限的冰箱100的内部中,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卓越地提高。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冰箱不具备2个冷却器,即,不具备冷藏用冷却器以及冷冻用冷却器。并且,冰箱中的蔬果室被邻接配置于冷冻室的下侧。
如图10(a)、图10(b)所示,冰箱400,将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403邻接配置于冷藏室402的下侧。又,冰箱400,将蔬果室404邻接配置于冷冻室403的下侧。在这样的情况下,冰箱400形成为如下的构成,即,将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的冷藏室402与蔬果室404上下分离,在这些冷藏室402与蔬果室404芝间沛治着冷冻室403。又,冰箱400所具备的冷却器仅为1个。冰箱400形成为如下构成,即,通过此1个的冷却器414冷却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与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
具体而言,在冰箱400的绝热箱体401的内部中,从上依序设置着冷藏室402、冷冻室403、蔬果室404。冷藏室402与冷冻室403之间设置着绝热分隔板410。冷冻室403与蔬果室404之间亦设有绝热分隔壁411。进一步,在冷冻室403的后部,如图10(a)所示,设有管构件412。管构件412形成冷却器室413。在冷却器室413,配设着冷却器414、除霜加热器415、送风机416。在管构件412的上部形成着冷冻用冷气供给口417。在管构件412的下部形成着吸入口418。
在冷藏室402的后部,设有冷藏室用管构件419。冷藏室用管构件419形成冷藏用冷气管420。冷藏用冷气管420向上下方向延伸着,下端部连通于冷却器室413。冷藏室用管构件419在复数个位置形成冷藏用冷气供给口421。在冷藏用冷气管420与冷却器室413之间的连接部分设有闸板(damper)422。闸板422开启或关闭冷藏用冷气管420。
在冷藏室用管构件419的下部的特定位置,如图10(b)所示,形成着吸入口423。进一步,在冷藏室402的天井部具备着雾产生装置10。又,在冷藏室402的最下部,设置着密闭空间的一例的冰温室402a。在冰温室402a的内部的后方具备了雾产生装置10。进一步,在冷冻室403的后部的特定部位,如图10(b)所示,设有蔬果室用管424。蔬果室用管424以避开冷冻室403的方式向上下延伸,上端部连通于吸入口423。蔬果室用管424的下端部有着蔬果室用冷气供给口425。蔬果室用冷气供给口425配置于蔬果室404的后部中的下容器426以及上容器427的后方。因此,蔬果室用冷气供给口425设置于避开与上容器427的上面开口部对向的位置,而不朝向上容器427的上面开口部。在蔬果室404的上侧的绝热分隔壁411,如图10(a)所示,设置着回风管428。回风管428的蔬果室404侧的开口部为回风口。回风管428的上端部连通于冷却器室413。进一步,在蔬果室404内的回风口429附近具备着雾产生装置10。
蔬果室404为抽屉式,在内部配设着能够拉出的下容器426以及上容器427。又,在形成蔬果室404的天井的绝热分隔壁411的下面,位于上容器427的上方的位置,设有蔬果室温度感测器43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冰箱400,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仅形成为冷冻室403。但是,在冷藏室402与蔬果室404之间,除了冷冻室403以外亦可设置制冰室与小冷冻室。压缩机432、除霜加热气415、送风机416、闸板422、雾产生装置10,是透过控制装置433来控制。
在上述构成中,在闸板422关闭的状态下驱动送风机416的话,通过冷却器414冷却的冷气自冷冻用冷气供给口417向冷冻室403内供给。进一步,冷冻室403内的冷气以自吸入口418向冷却器室413内返回的方式进行循环,借此以冷却冷冻室403。
又,若在闸板422开启的状态下驱动送风机416,通过冷却器414所冷却的冷气的一部份,通过冷藏用冷气管420,自各冷藏用冷气供给口421向冷藏室402供给,借此,冷藏室402内被冷却。配置于冷藏室402的天井部的雾产生装置10,将雾供应于从冷藏用冷气管420的上端部吹出的冷气。又,以冷却器414冷却的冷气的剩余部分,向冷冻室403内供给。冷藏室402内冷却的冷气,从下部的吸入口423向蔬果室用管424侧流出,于所述蔬果室用管424向下方流动而从蔬果室用冷气供给口425向蔬果室404内供应,将蔬果室404内冷却。即,蔬果室用管424,作为连通冷藏室402与蔬果室404的管路而发挥功能。依据这样的构成,在冷藏室402中比蔬果室404的温度更高的情况下,一部分的水分从蔬果室通过蔬果室用管424向冷藏室402内移动,冷藏室402内的湿度可被提高。借此,向冷藏室402内的从空气中的水分吸水的雾产生装置10提供水分,可在冷藏室402内产生雾。蔬果室404内已冷却的冷气,从回风口429通过回风管428而回到冷却器室413。
在蔬果室404内的回风口429附近所具备的雾产生装置10,将雾供应于蔬果室404内循环的冷气。
在回风管428附近所具备的雾产生装置10,可以从高湿度化的蔬果室404内的空气中将湿气吸收,所述高湿度化的空气是由贮藏于蔬果室404内的蔬果所蒸散的。借此,雾产生装置10可以稳定地运转并放出雾。
密闭空间的冰温室402a内所具备的雾产生装置10,将雾于冰温室402a内放出。借此,雾可被供给至冷藏室402的天井部所具备的雾产生装置10无法供给的冰温室402内。又,雾产生装置10,通过从高湿化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吸水,从而可以稳定地产生雾,所述高湿化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是由冰温室402a内的贮藏品所蒸散的。
此外,密闭空间并不被限制于配置在冷藏室402内的冰温室402a。例如,亦可为如下构成,即,在蔬果室404内的天井部设有前面开口的箱型的上容器安装部,在所述上容器安装部插入上容器427构成可拉出的贮藏空间,以及于上容器427的前面部构成闭塞上容器安装部的前面开口的密封空间。又,在蔬果室404内,亦可具备其他构成的密闭空间。
又,不必具备贮存着向雾产生装置10提供的水的贮水部以及将贮水部内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借此,可谋求雾产生装置10的小型化,在空间有限的冰箱400的内部中,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可以卓越地提高。
进一步,不必使用由冷却器414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与由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及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之间的温度差所产生的结露现象所产生的水,而能向雾产生装置10供给水分。因此,雾产生装置1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冷却器414的周边与冷冻室403的周边。因此,任意个数的的雾产生装置10可以配设于例如从冷却器414与冷冻室403远离的位置等任意的场所。
冰箱400,在冷藏室402内,冰温室402a内以及蔬果室402内分别具备了雾产生装置10。借此,可从复数个雾产生装置10在冰箱内的广大范围放出雾。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中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为相异的构成。以下,仅对差异点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具备雾产生装置20的放电极构件22,在具有吸水性及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因此,放电极构件22周围的环境空气的湿度形成为特定值以上,从而发挥自发性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进一步,放电极构件22为如下构成,即,不仅在给水部的一端而是在两端设有雾放出部,所述给水部贯通壳体21内的保持构件13以及导电构件14。即,放电极构件22具有如下构成,即,设有在给水部其中一方的雾放出部、以及设有在反对侧的端部的另一雾放出部。在这样的情况下,雾产生装置20,具备了相对于放电极构件22的两前端部的雾放出部的二个异性电极26a、26b。
根据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20,可从放电极构件22的两前端部放出的包含羟基自由基的雾,除菌效果与除臭效果可更加地提高。
根据使用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20,例如,在有密闭空间的冰温室内使雾产生装置20的雾放出部的一端插入并露出,并使雾放出部的另一端以露出于密闭空间外的方式,可以从密闭空间内以及密闭空间外的两者的空间中的一个雾产生装置20同时放出雾。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的构成相异。以下,仅对差异点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具备雾产生装置30的壳体31,包括有底箱状的外壳本体31a,其不具有与壳体11的盖部11b对应的构件。在壳体31的内部、代替保持构件13而具备有保水构件33,所述保水构件33在具有吸水性与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着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由于壳体31不具备盖部,因此没有盖部覆盖着,保水构件33的一部分露出于壳体31的外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水构件33的上面部露出于壳体31的外部。在具有吸水性与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着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的放电极构件32,是以穿透保水构件33的状态而固定于保水构件33。此外,作为构成保水构件的保水性材料,考虑为例如聚氨酯海绵(Urethane sponge)等具有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因此,保水构件33本身也具有自我吸水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水构件33也可作为给水部而发挥功效。
根据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30,空气中的水分被自发地吸收于具有自我吸水性的保水构件33,而不需要从外部而来的能量。进一步,被保水构件33所吸收的水分,浸渗于所述保水构件33中而向放电极构件32供给,最后向雾放出部的前端部供给。即,雾产生装置30,进一步具备了作为把水向放电极构件32供应的给水部的保水构件33。借此,可以向放电极构件32的雾放出部供给充足量的水,并可以充足地确保包含羟基自由基的雾的放出量。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的构成相异。以下,仅对差异点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雾产生装置40中,作为雾放出部而具备的放电极构件42使用了具有导电性的直线状的纤维材料的碳纤维(carbon fiber),复数的碳纤维是以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捆束。在捆束复数的碳纤维的放电极构件42的基端部以及侧部的一部分,接触着保水构件43,所述保水构件43于具有吸水性以及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着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放电极构件42,自与保水构件43接触的端部及侧部,利用毛细管现象而从所述保水构件43吸水。进一步,放电极构件42,将自保水构件43吸收的水向雾放出部供给。使用于放电极构件42的碳纤维的纤维直径约为数个μm左右,以复数的碳纤维一同互相接触来进行捆束的方式构成整体的放电极构件42,并维持于能够通电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捆束碳纤维的捆束单元的一例,使用了包括聚烯烃(Polyolefin)的圆筒构件44。在放电极构件42之中,圆筒构件44是以至少上端部以及基端部从所述圆筒构件44的端部突出的构成。
保水构件43使用了作为多孔质材料的聚氨酯海绵,并使用作为有自我吸水性的潮解性物质的多磷酸钾(Potassium polyphosphate)。此处,在多孔质材料中,从其表面至内部分散着潮解性物质。
在保水构件43中,在与空气接触的多孔质材料的表面附近的潮解性物质中,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化学结合。进一步,被吸收的水,透过多孔质材料的毛细管凝缩而被保水于所述多孔质材料中。之后,水份被供给向雾放出部。这样的机制(mechanism)有如下的考虑。即,当由多孔质材料的毛细管凝缩的力超过潮解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水份之间的化学结合力,水从潮解性物质分离。并且,所述已分离的水,从多孔质材料中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附近,朝向多孔质材料内部移动,所述多孔质材料内部相较于表面附近与水结合相对地少。借此,水分被预测从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附近移动至放电极构件42的附近。进一步,移动至放电极构件42的附近的水分,在构成放电极构件42的碳纤维与保水构件43接触的部分中,通过所述碳纤维的毛细现象,向放电极构件42的内部给水。
此外,放电极构件42并非以穿过壳体41内的保水构件43的状态而保持在所述保水构件43上。进一步,放电极构件42的基端部接触于保水构件43。因此,在放电极构件42中,通过保水构件43所保持的水以及导电构件14而被施加了负的高电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水构件43作为给水部的功能。
根据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40,使用了如碳纤维这种具有数个μm左右的纤维直径的材料。因此,纤维之间的间隙变得小,可以放出1nm左右粒径的雾。
此外,捆束复数个碳纤维而形成的放电极构件42中,至少与保水构件43接触而进行给水的基端部以及侧部的一部分,自圆筒构件44的端部突出。借此,包括碳纤维的放电极构件42的基端部以及侧部可以与保水构件43良好地接触,能够更确实地进行给水。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的构成相异。以下,仅对差异点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雾产生装置50中,作为雾放出部而具备的放电极构件52使用了具有导电性的直线状的纤维材料的碳纤维(carbon fiber),复数的碳纤维是以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捆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了作为捆束碳纤维的捆束单元的一例的保水构件53。保水构件53,在具有吸水性与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含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具体而言,保水构件53为如下方式构成,即在聚酯纤维(polyester)的纤维材料混织固定后,浸入含有多磷酸钾的潮解性物质中。其形状为,不覆盖上端部,而是覆盖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的有底筒状的形状,所述上端部于放电极构件52中放出雾的侧的侧端。保水构件53,作为雾放出部的功能而保持放电极构件52。保水构件53,自其周边的空气吸收水分。复包括复数个碳纤维的放电极构件52,从其上端部以外的部份,也就是,从接触于保水构件53的基端部以及侧部,利用毛细管现象从所述保水构件53吸水。进一步,放电极构件52,将自保水构件53吸收的水向雾放出部供给。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水构件53作为给水部而发挥功能。
放电极构件52,通过保水构件53以复数的碳纤维一同互相接触的状态来进行捆束,作为整体的放电极构件而构成为能够通电。进一步,放电极构件52,通过在壳体51的上端所具备的保持构件54而被保持着。保持构件54,例如是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绝缘材料所构成。又,保水构件53的底面与导电构件14接触着。因此,在放电极构件52,通过保水构件53而施加负的高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在放电极构件52以及保水构件53两方施加负的高电压。但是,放电极构件52的电传导率比保水构件53的电传导率高。因此,相较于保水构件53,电压形成为具有给向放电极构件52的倾向,雾主要是从放电极构件52产生。
根据如此构成的雾产生装置50,使用了如碳纤维这种具有数个μm左右的纤维直径的材料。因此,纤维之间的间隙变得小,可以放出1nm左右粒径的雾。
此外,通过以保水构件53捆束的纤维材料,能够以一个构件就能达到捆束纤维的功能以及保水功能的两种功能。因此,雾产生装置的构成能够简略化。
保水构件53以覆盖于碳纤维的上端部以外的方式形成,碳纤维的基端部以及侧部予保水构件53的接触面积变大。借此,向放电极构件52的给水可以更确实地进行。
作为变形例,在雾产生装置50不需具备导电构件14,导电棒15亦能够以直接地连接于放电极构件52或保水构件53的方式向放电极构件52供应负的高电压。
依照此构成,由于不需具备导电构件14,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实现雾产生装置50的小型化。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的放电极构件中负载了白金纳米胶体(Platinum nano-colloid)。白金纳米胶体,例如是将放电极构件浸渍入含有所述白金纳米胶体的处理液,通过将其进行烧制而能能够被负载。
白金例如是小至粒径2~5nm的纳米尺寸,也就是微粒子化,此微粒子即白金纳米粒子变得带有电位。进一步,如此白金纳米粒子中通过放电极构件而释出负的电荷,所述白金纳米粒子的电位即氧化还原电位变得为负(minus)。当空气接触于氧化还原电位为负的白金纳米粒子,促进了在所述白金纳米粒子上来自氧分子的电位移动,并产生携带负电荷的氧原子。携带负电荷的氧原子,通过其能量而形成氧自由基(radical),并从白金纳米粒子脱离而释出。释出的氧自由基,与以雾状释出的水粒子接触,借此生成羟基自由基。
此外,即使将未小至纳米尺寸的白金粒子负载于放电极构件时,由于这样的白金粒子带有正(plus)的电荷,不能产生具有强力氧化作用的氧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
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通过负载于放电极构件的白金纳米胶体以产生羟基自由基,可以进一步提升由雾产生装置的除菌功能以及除臭功能。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将对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冰箱、洗衣机、电动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所搭载的雾产生装置的构成相异。以下,仅对差异点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雾产生装置60,代替高电压施加手段而在壳体61的底面具备了超音波振动单元61a。即,雾产生装置60,将自超音波振动单元61a所产生的振动传向放电极构件62,所述放电极构件62在具有吸水性及保水性的多孔质材料中浸渗具有自我吸水性的物质。借此,雾产生装置60,对由放电极构件62所放出的雾,照射从例如以紫外线LED所构成的图未示的紫外线照射部而来的紫外线。借此,羟基自由基可产生于雾中,如此一来能够通过所形成的含有羟基自由基的雾进行除菌以及除臭。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产生含有强氧化力的羟基自由基的雾,能够充分地发挥除菌功能与除臭功能。
上述已说明的关于各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搭载了雾产生装置,雾产生装置具备了雾放出部以及给水部,所述雾放出部放出雾,并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所述给水部将已吸收的水向雾放出部供给。依照这样的构成,不必要具备贮存着向雾放出部供给的水的贮水部,也不必要具备将贮水部内的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可谋求雾产生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雾产生装置亦可将对应于放电极构件的异性电极设置在所述放电极构件的附近。即,在搭载着雾产生装置的家庭电器中,可存在着通过例如框体和地线而接地的构件。借此,如此接地的构件,以作为相对于放电极构件的异性电极的方式构成。借此,来自放电极构件的放电自体变得非常稳定,可以抑制在放电极构件与异性电极之间产生的尖端放电(corona discharge),并可抑制臭氧与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又,在雾产生装置设置空间宽裕的话,辅助地或是附加地,亦可具备容器状的贮水部,所述贮水部插入放电极构件的一端。依据这样的构成,除了空气中的水分以外,贮水部内的水也可以辅助地向放电极构件供给,即使在例如空气中的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以来自贮水部的水向放电极构件补充给予充分的水。在放电极构件中水过剩地吸收的状态下,贮水部可具有作为受水部的功能,所述受水部接受从所述放电极构件溢出的水。然后,例如在雾产生装置的周围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具体而言湿度在特定值以下等情况中,可以再次向放电极构件提供。
又,亦可对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示的说明,并非意图用以限制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亦可以实施为其他各种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精神,也包含于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的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家用电器,搭载着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包括:
雾放出部,放出雾;以及
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其中所述给水部由纤维状的构件构成,且具有被浸渗入的潮解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潮解性物质为分子量300以上的高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还包括:
高电压施加手段,对所述雾放出部施加高电压,
通过以所述高电压施加手段对所述雾放出部施加高电压的方式,从所述雾放出部放出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雾放出部的异性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雾放出部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给水部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给水部之中与所述雾放出部相反侧的端部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在所述给水部之中与所述雾放出部相反侧的端部设有所述雾放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雾产生装置不包括贮存着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的水的贮水部以及将所述贮水部内的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雾放出部为捆束着具有导电性的复数的纤维材料的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给水部保持所述雾放出部并且所述给水部还包括保水构件,所述保水构件将已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由所述保水构件所吸收的水分,从所述雾放出部作为雾而放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保水构件与所述雾放出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用电器,还包括捆束所述雾放出部的所述纤维材料的捆束单元,
所述雾放出部中与所述保水构件接触侧的端部,从所述捆束单元的端部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保水构件是作为捆束所述雾放出部的所述纤维材料的捆束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保水构件以覆盖所述雾放出部中放出雾的一侧的端部以外的部份的方式捆束所述纤维材料。
15.一种冰箱,包括:
贮藏室,所述贮藏室收纳作为对象物的食品等贮藏物;
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包括:
雾放出部,放出雾;以及
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其中所述给水部由纤维状的构件构成,且具有被浸渗入的潮解性物质,
所述雾产生装置在所述贮藏室内放出雾。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冷却所述贮藏室,
所述雾产生装置搭载于在空气流动方向中比冷却器更下游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还包括除霜单元,所述除霜单元对所述冷却器进行除霜,
在所述除霜单元运转开始之后冰箱内冷却中时,所述雾产生装置运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还包括冷藏室以及冷藏用冷却器,所述冷藏室作为所述贮藏室,所述冷藏用冷却器冷却向所述冷藏室供给的空气,
并且所述冰箱构成如下:使用所述冷藏用冷却器所产生的霜,加湿向所述贮藏室供给的空气,
所述雾产生装置搭载于接触已加湿的空气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雾产生装置搭载于所述冷藏用冷却器下方以外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还包括作为所述贮藏室的蔬果室,所述雾产生装置搭载于所述蔬果室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还包括作为贮藏室的冷藏室及蔬果室,且包括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连通所述冷藏室与所述蔬果室,
所述雾产生装置搭载于所述冷藏室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中搭载着复数个所述雾产生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中贮藏室内包括密闭空间,所述雾产生装置向所述密闭空间内放出雾。
24.一种冰箱,包括:
贮藏室,所述贮藏室收纳作为对象物的食品等贮藏物;
密闭空间,具备于所述贮藏室内;
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包括:
雾放出部,放出雾;以及
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其中所述给水部由纤维状的构件构成,且具有被浸渗入的潮解性物质,
在所述给水部之中与所述雾放出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也设有所述雾放出部,所述雾产生装置从一端部的所述雾放出部向所述密闭空间内放出雾,并且从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雾放出部向所述密闭空间外的所述贮藏室内放出雾。
25.一种洗衣机,包括:
水槽,配设于外箱内;
旋转槽,可旋转地配设于所述水槽内,收纳作为对象物的清洗物;
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包括:
雾放出部,放出雾;以及
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其中所述给水部由纤维状的构件构成,且具有被浸渗入的潮解性物质,
所述雾产生装置向所述旋转槽内放出雾。
26.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
本体外壳,具备集尘室;
雾产生装置,所述雾产生装置包括:
雾放出部,放出雾;以及
给水部,具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自我吸水性,并将吸收的水向所述雾放出部供给;
其中所述给水部由纤维状的构件构成,且具有被浸渗入的潮解性物质,
所述雾产生装置向所述本体外壳内放出雾。
CN201380042943.4A 2012-08-23 2013-07-09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4582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4191 2012-08-23
JP2012184191 2012-08-23
JP2013-050399 2013-03-13
JP2013050399 2013-03-13
JP2013-089322 2013-04-22
JP2013089322A JP6362830B2 (ja) 2012-08-23 2013-04-22 家電機器
PCT/JP2013/068734 WO2014030449A1 (ja) 2012-08-23 2013-07-09 家電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2858A CN104582858A (zh) 2015-04-29
CN104582858B true CN104582858B (zh) 2017-11-21

Family

ID=5014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943.4A Active CN104582858B (zh) 2012-08-23 2013-07-09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362830B2 (zh)
KR (1) KR20150013754A (zh)
CN (1) CN104582858B (zh)
MY (1) MY172466A (zh)
TW (2) TWI609723B (zh)
WO (1) WO20140304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4964A (ja) * 2012-09-24 2014-04-17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ミスト発生装置
CN105476551A (zh) * 2015-11-18 2016-04-13 黄叶玉 一种电动化雾器
CN108998919B (zh) * 2017-06-06 2023-12-05 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 织物脱臭处理方法、洗衣机衣物脱臭处理方法及织物除味装置
CN108036564A (zh) * 2017-11-30 2018-05-15 中山市兆普科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冷冻、冷冻设备
CN108400681B (zh) * 2018-04-13 2023-12-26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立式电机空水冷却器冷凝水收集系统
JP7173946B2 (ja) * 2019-10-30 2022-11-1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0681505B (zh) * 2019-11-19 2022-05-1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电喷雾装置
JP6964226B2 (ja) * 2020-02-03 2021-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20220031822A (ko) * 2020-09-04 2022-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CN113531699A (zh) * 2021-06-09 2021-10-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4739091B (zh) * 2022-04-18 2024-02-20 安徽省万爱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型保鲜冰箱及其加湿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3516A (ja) * 1991-01-23 1992-08-31 Fujitsu Ltd 除湿装置
JP2009285538A (ja) * 2008-05-27 2009-12-1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
CN101671935A (zh) * 2008-09-12 2010-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涤烘干机
CN101846433A (zh) * 2009-03-27 2010-09-29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102106708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6171A (en) * 1991-03-11 1993-03-23 In-Vironmental Integrity, Inc. Electrostatic vapor/aerosol/air ion generator
JPH06257933A (ja) * 1993-03-02 1994-09-16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05193082A (ja) * 2003-12-26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静電霧化装置
JP4052352B2 (ja) * 2004-07-22 2008-0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収納庫および冷蔵庫
JP2006316402A (ja) * 2005-01-17 2006-11-24 Masaki Kai 砂漠緑化用水分採取装置
EP1788327A2 (en) * 2005-11-17 2007-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Refrigerator having independent sterilization duct
JP4735466B2 (ja) * 2006-08-08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943500A (zh) * 2006-08-18 2007-04-11 黄江 吸尘器
JP4656051B2 (ja) * 2006-12-15 2011-03-2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5298503B2 (ja) * 2007-11-06 2013-09-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EP2319979B1 (en) * 2008-09-12 2013-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JP5324177B2 (ja) * 2008-09-30 2013-10-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還元水ミスト発生装置、還元水ミスト発生方法
CN101737884A (zh) * 2008-11-12 2010-06-16 洪旗 新型负离子制冷发生器
JP4929297B2 (ja) * 2009-02-16 2012-05-09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乾燥機
JP5330123B2 (ja) * 2009-07-01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5585029B2 (ja) * 2009-08-31 2014-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1695580B (zh) * 2009-10-21 2012-09-19 佛山市顺德区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 纳米带电水粒子发生装置
JP2011117666A (ja) * 2009-12-03 2011-06-16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5558924B2 (ja) * 2010-05-31 2014-07-23 株式会社東芝 静電霧化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2032016A (ja) * 2010-07-28 2012-02-16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4768864B1 (ja) * 2010-03-09 2011-09-07 株式会社セラフト 放出ピン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静電霧化装置
JP2011234999A (ja) * 2010-05-13 2011-11-24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12063059A (ja) * 2010-09-15 2012-03-29 Toshiba Corp 冷蔵庫
KR101768265B1 (ko) * 2011-01-21 2017-08-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세라프토 방출핀부재, 미스트 발생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전무화장치
JP5385314B2 (ja) * 2011-01-26 2014-01-08 義邦 大倉 連結構造
JP2013240764A (ja) * 2012-05-22 2013-12-05 Ceramics Craft Co Ltd 放出ピン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静電霧化装置
KR102117721B1 (ko) * 2012-07-09 2020-06-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세라프토 조해성 성분 함유 미스트 방출 핀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전 무화장치
JP5690854B2 (ja) * 2013-01-10 2015-03-25 株式会社セラフト ミスト放出ピン及び静電霧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3516A (ja) * 1991-01-23 1992-08-31 Fujitsu Ltd 除湿装置
JP2009285538A (ja) * 2008-05-27 2009-12-1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
CN101671935A (zh) * 2008-09-12 2010-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涤烘干机
CN101846433A (zh) * 2009-03-27 2010-09-29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102106708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9172A (ja) 2014-10-23
TW201410330A (zh) 2014-03-16
TW201601848A (zh) 2016-01-16
MY172466A (en) 2019-11-26
CN104582858A (zh) 2015-04-29
JP6362830B2 (ja) 2018-07-25
TWI609723B (zh) 2018-01-01
TWI513513B (zh) 2015-12-21
WO2014030449A1 (ja) 2014-02-27
KR20150013754A (ko)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2858B (zh) 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及电动吸尘器
US7866061B2 (en) Clothes dryer
US7458171B1 (en) Dehumidifier clothes dryer apparatus
CN101818930B (zh) 能对空气除湿的多功能空调扇及其除湿方法
US2031055A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device
CN110274417A (zh) 冰箱及其湿度调节方法
CN106661815B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CN111058257A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106765648A (zh) 除湿空调一体机
CN110448243A (zh) 尘盒组件和自移动清洁装置
CN212057874U (zh) 一种冷藏柜
TWI221895B (en) Refrigerator
CN206410246U (zh) 除湿空调一体机
CN205641664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1221496A (ja) 除湿機
KR101957682B1 (ko) 제가습 장치
CN107449072A (zh) 具有电子制冷片的除湿装置
JP2017153994A (ja) 洗濯機
CN207081114U (zh) 室外一体式空调器
JP6734050B2 (ja) 家電機器、冷蔵庫、並びに洗濯機
JP2007313141A (ja) 臭気成分分解フィルタ,洗濯乾燥機,真空掃除機,空調機及び冷蔵庫
JP4557467B2 (ja) 冷却装置
CN109043890A (zh) 恒温恒湿装置以及具有恒温恒湿的储物柜
JP2012202615A (ja) 家電機器
CN114279178B (zh) 一种金属合成杂环化合物生产用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6

Address after: Tokyo city at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plum Guangzhou Ting two chome 9 times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6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Corp.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area, Japan, 1, a number of Zhi Pu Ding,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