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5265B -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5265B
CN104565265B CN201410427946.6A CN201410427946A CN104565265B CN 104565265 B CN104565265 B CN 104565265B CN 201410427946 A CN201410427946 A CN 201410427946A CN 104565265 B CN104565265 B CN 104565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outer ring
bearing
inner ring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7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5265A (zh
Inventor
西村优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65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5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5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5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 F16H2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between one of the shafts and an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intermediate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either of the shafts
    • F16H2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intermittently-driving members, e.g. with freewheel action between one of the shafts and an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intermediate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either of the shafts in which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s changed by adjustment of a crank, an eccentric, a wobble-plate, or a cam, on one of the shaf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保持变速比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避免特定部位的磨损。轴承具备:外圈;与外圈同轴地配置在外圈的内部的内圈;被配置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以及保持多个滚动体的保持器。保持器具备与外圈的内周面或内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构成为:在外圈或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和另一个方向时,该接触部与外圈的内周面或内圈的外周面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不同。

Description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结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将连杆的大端部与偏心盘连接,所述偏心盘和连接于发动机的输入轴一体地旋转,并且将连杆的小端部经单向离合器与输出轴连接。在该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通过单向离合器将因偏心盘的偏心旋转而产生的连杆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单向的旋转运动。
图7是示出偏心盘用的轴承的图,滚针轴承71被配置在偏心盘76与凸轮75之间,可以实现与变速动作相伴随的、偏心盘76的顺畅的旋转动作。在偏心盘76的外周设有连杆用的轴承78,连杆79被轴承78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
图8是示出将输入轴的旋转向输出轴侧传递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的图,P1表示输入中心轴线,P2表示凸轮75的中心轴,P3表示偏心盘76的中心轴。P4表示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连杆79的小端部的中心轴,P5表示输出轴的中心。设P1与P2之间的距离为链节L2,设P2与P3之间的距离为链节L1。通过控制链节L1与链节L2的相对的角度打开或闭合,由此能够调整偏心盘76的旋转半径(偏心量)。如果增大该偏心量,则传递至连杆79的摆动量增大,如果减小偏心量,则传递至连杆79的摆动量变小。
在链节L1和链节L2之间设定规定的角度而使偏心盘76旋转的情况下,链节L1及链节L2与连杆79所成的角度时刻发生变化(图8的(A))。在进行图8的(A)这样的驱动的情况下,经由偏心盘76输入到凸轮75侧的小齿轮70中的小齿轮扭矩如图8的(B)所示这样变动。图8的(B)的横轴表示驱动时间(秒),纵轴表示输入到小齿轮70中的小齿轮扭矩(Nm)。如图8的(B)所示,经由偏心盘76输入到小齿轮70中的小齿轮扭矩以下述方式进行正负变动:从正的小齿轮扭矩变动为负的小齿轮扭矩,再从负的小齿轮扭矩作用正的小齿轮扭矩。
图9是示出在小齿轮70上作用有扭矩时的滚针轴承71的旋转的图。图9的(A)是示出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作用于小齿轮70的状态的图,如果对小齿轮70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扭矩,则凸轮75的外径与偏心盘76之间的滚针轴承71微量旋转,直至小齿轮70的齿隙被填满。
图9的(B)是示出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作用于小齿轮70的情况下的滚针轴承71的旋转的图。滚针轴承71由下述部分构成:圆柱状的滚动体、即多个滚子71a;内圈72;以固定的间隔保持滚子71a的保持器73;和外圈74。在如图9的(A)这样经由偏心盘76对小齿轮70作用逆时针方向的扭矩时,外圈74绕箭头A方向旋转,与外圈74的旋转相对应,滚子71a也绕逆时针方向微量旋转。
图9的(C)是示出顺时针方向的扭矩作用于小齿轮70的状态的图,如果对小齿轮70施加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则凸轮75的外径与偏心盘76之间的滚针轴承71的滚子71a微量旋转,直至小齿轮70的齿隙被填满。
图9的(D)是示出顺时针方向的扭矩作用于小齿轮70的情况下的滚针轴承71的旋转的图。在如图9的(C)这样经由偏心盘76对小齿轮70作用顺时针方向的扭矩时,外圈74绕箭头B方向旋转,与外圈74的旋转相对应,滚子71a也绕顺时针方向微量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429号公报
可是,可以想到,如果在保持变速比的状态、即不存在滚针轴承的内外圈的差动旋转而使得滚针轴承71的滚子持续停留在固定的场所的状态下,反复进行微量的旋转,则只有滚子的特定部位被不断磨损(微动磨损)。作为抑制微动磨损的方法,存在这样的方法:如图10的(A)这样,使轴承的重心相对于轴的旋转中心稍微偏移(e1)而保持不平衡,由此,即使不存在内外圈的差动旋转,也可以利用微小的离心力的振摆回转使轴承的滚动体自转。
可是,在图8的(A)这样的偏心机构中,由于旋转中心大幅地偏移(e2)(图10的(B)),因此,滚动体由于离心力被向外圈按压而难以自转,因此不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和具有该轴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保持变速比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避免特定部位的磨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轴承,该轴承具备:外圈;内圈,其与外圈同轴地配置在外圈的内部;多个滚动体,它们被配置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之间;以及保持器,其保持多个滚动体,所述轴承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具备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构成为: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和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不同。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具有突起形状,所述突起形状具备:第1倾斜面,其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表面具有第1倾斜角;和第2倾斜面,其具有与所述第1倾斜角不同的第2倾斜角,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倾斜面接触,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接触。
另外,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具有的所述第2倾斜面的所述第2倾斜角是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角度。
另外,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具有突起形状,在所述突起形状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第1摩擦系数的第1摩擦系数部件;和具有与所述第1摩擦系数不同的第2摩擦系数的第2摩擦系数部件,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摩擦系数部件接触,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摩擦系数部件接触。
另外,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接触部上形成的所述第2摩擦系数部件的所述第2摩擦系数比所述第1摩擦系数小。
另外,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接触。
另外,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
另外,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中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无级变速器,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无级变速器具备:偏心凸轮,其与所述输入轴设置成一体;偏心部件,其形成有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于所述偏心凸轮的外周的齿圈;变速轴,其被配置成与所述输入轴同轴,且通过变速致动器而旋转;小齿轮,其被设置于所述变速轴,并与所述齿圈啮合;单向离合器,其被设置于所述输出轴;连杆,其与所述偏心部件和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连接而进行往复运动;以及变速比控制构件,其通过使所述变速轴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相对旋转来改变所述偏心部件相对于所述偏心凸轮的相位,由此改变所述偏心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而变更变速比,在所述连杆的输入轴侧的端部,构成具有圆形开口的环部,所述偏心部件的外周面经由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环部的所述圆形开口的内周面嵌合,所述轴承的外圈构成于所述环部的圆形开口的内周侧,所述轴承的内圈构成于所述偏心部件的外周侧。
根据技术方案1至7的结构,即使在保持变速比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避免特定部位的磨损。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8的结构,在作用有大离心力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承中,能够防止微动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示出实施方式的偏心机构、连杆、摆杆的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的动作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的动作的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以往的例子中的偏心盘用的轴承的图。
图8是示出使用以往的例子中的轴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例子中的滚针轴承的旋转的图。
图10是说明微动磨损的抑制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图。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无级变速器1,该无级变速器1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无级变速器1具备:中空的输入轴2,其接受来自省略了图示的内燃机即发动机或电动机等车辆用驱动源的旋转动力,由此以输入中心轴线P1为中心旋转;输出轴3,其与输入轴2平行地配置,并经由图外的差速器和传动轴等使旋转动力传递至车辆的驱动轮(省略图示);以及偏心机构4,其被设置于输入轴2。
各偏心机构4由固定盘5(偏心凸轮)和摆动盘6(偏心部件)构成。摆动盘6(偏心部件)形成有齿圈,该齿圈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与固定盘5(偏心凸轮)的外周嵌合。固定盘5(偏心凸轮)与输入轴2设置成一体。固定盘5是圆盘状,其以从输入中心轴线P1偏心且与输入轴2一体地旋转的方式2个成一组地分别设置于输入轴2。各偏心机构4的1组固定盘5以下述方式配置:分别使相位相差60度,以6组固定盘5绕输入轴2的周向一圈。另外,使圆盘状的摆动盘6偏心且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每1组固定盘5,该摆动盘6具备收纳固定盘5的收纳孔6a。将固定盘5的中心点作为P2,将摆动盘6的中心点作为P3。摆动盘6以下述方式相对于固定盘5偏心:输入中心轴线P1与中心点P2之间的距离Ra、和中心点P2与中心点P3之间的距离Rb相同。
在摆动盘6的收纳孔6a内,在1组固定盘5之间设有内齿6b。在输入轴2上,在1组固定盘5之间的、与固定盘5的偏心方向对置的部位,形成有使内周面和外周面连通的切孔2a。
输入轴2经由输入轴用轴承2b被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1a。输入轴用轴承2b被压入设置于变速器壳体1a上的孔中。输入轴2被压入输入轴用轴承2b中。并且,也可以使输入轴用轴承2b或输入轴2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a或输入轴用轴承2b以存在微小的间隙的方式嵌合,但如果压入,则能够防止松动,从而可以提高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比的调节精度。
在中空的输入轴2内,小齿轮轴7(变速轴)配置成与输入轴2同轴地相对旋转自如,该小齿轮轴7配置成与输入轴2同心,且在与摆动盘6对应的部位具备外齿7a(小齿轮)。小齿轮轴7的外齿7a经由输入轴2的切孔2a与摆动盘6的内齿6b啮合。
在小齿轮轴7上连接有差动机构8。差动机构8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其具备:太阳齿轮9;连结于输入轴2的第1齿圈10;连结于小齿轮轴7的第2齿圈11;和行星架13,其将带阶梯小齿轮12轴支承成能够自由地自转和公转,所述带阶梯小齿轮12由与太阳齿轮9及第1齿圈10啮合的大径部12a和与第2齿圈11啮合的小径部12b构成。
在太阳齿轮9上连结着驱动源14的旋转轴14a,该驱动源14由小齿轮轴7用的电动机构成。如果使驱动源14的转速与输入轴2的转速相同,则太阳齿轮9和第1齿圈10以同一速度旋转,太阳齿轮9、第1齿圈10、第2齿圈11和行星架13这4个构件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与第2齿圈11连结的小齿轮轴7与输入轴2以同一速度旋转。
如果使驱动源14的转速比输入轴2的转速慢,设太阳齿轮9的转速为Ns,设第1齿圈10的转速为Nr1,设太阳齿轮9与第1齿圈10的传动比(第1齿圈10的齿数/太阳齿轮9的齿数)为j,则行星架13的转速为(j·Nr1+Ns)/(j+1)。并且,如果设太阳齿轮9与第2齿圈11的传动比((第2齿圈11的齿数/太阳齿轮9的齿数)×(带阶梯小齿轮12的大径部12a的齿数/小径部12b的齿数))为k,则第2齿圈11的转速为{j(k+1)Nr1+(k-j)Ns}/{k(j+1)}。
在固定有固定盘5的输入轴2的转速与小齿轮轴7的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摆动盘6与固定盘5一体地旋转。在输入轴2的转速与小齿轮轴7的转速之间存在差的情况下,摆动盘6以固定盘5的中心点P2为中心在固定盘5的周缘上旋转。
如图2所示,由于摆动盘6相对于固定盘5以距离Ra和距离Rb相等的方式偏心,因此,还能够使输入中心轴线P1与中心点P3之间的距离、即偏心量R1为“0”,从而使摆动盘6的中心点P3位于与输入中心轴线P1相同的轴线上。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的内周侧经由滚针轴承16旋转自如地外嵌在摆动盘6的外周侧。滚针轴承16的外圈构成于大径环状部15a(环部)的圆形开口的内周侧,滚针轴承16的内圈构成于摆动盘6的外周侧。连杆15在一个端部(输入轴侧的端部)构成具有大径的圆形开口的大径环状部15a(环部),在另一个端部具备比大径环状部15a的直径小的小径环状部15b。在输出轴3上,经由作为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单向离合器17(单方向离合器),与连杆15对应地设置有6个摆杆18。
摆杆18形成为环状,在其上方设置有与连杆15的小径环状部15b连结的摆动端部18a。在摆动端部18a设有一对突片18b,该一对突片18b以在轴向上将小径环状部15b夹入的方式突出。在一对突片18b上贯穿设置有与小径环状部15b的内径对应的贯穿孔18c。在贯穿孔18c和小径环状部15b中插入有连结销19。由此,连杆15和作为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的摆杆18被连结在一起。
无级变速器1具备变速比控制部,通过使配置成与输入轴同轴、且通过变速致动器而旋转的变速轴相对于输入轴相对旋转,以使偏心部件相对于偏心凸轮的相位变化,由此使偏心部件相对于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变化来变更变速比。
如图2所示,偏心机构4、连杆15、摆杆18构成了四节连杆机构20。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总共具备6个四节连杆机构20。如果在偏心量R1不是“0”时使输入轴2旋转、并使小齿轮轴7与输入轴2以同一速度旋转,则各连杆15每隔60度改变相位,同时基于偏心量R1在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交替地反复向输出轴3侧推压或向输入轴2侧牵引。变速比控制部通过变更偏心量来进行变速比的变更控制。
连杆15的小径环状部15b与摆杆18连结在一起,该摆杆18经由单向离合器17设置于输出轴3,因此,只有在摆杆18向推压方向侧或牵引方向侧的任意一方旋转时,输出轴3才旋转,在摆杆18向另一方旋转时,摆杆18的摆动运动的力没有被传递至输出轴3,摆杆18空转。由于各偏心机构4配置成每隔60度改变相位,因此,输出轴3通过各偏心机构4依次旋转。
在此,对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使用的轴承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摆动盘6的外周面侧和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环部)的圆形开口的内周侧之间设有滚针轴承16。另外,如图1所示,在构成各偏心机构4的固定盘5的外周面与摆动盘6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偏心机构用的滚针轴承21。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轴承,基于图3对滚针轴承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以例示的方式对滚针轴承21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在摆动盘6的外周面侧和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环部)的圆形开口的内周侧之间设置的滚针轴承16、或输入轴用轴承2b等,也同样能够应用以下说明的结构。
如图3的(A)~(D)所示,滚针轴承21由下述部分构成:由圆柱状的“滚子”构成的多个滚动体21a;对多个滚动体21a相互以固定的间隔进行保持的保持器23;外圈24;以及内圈25。内圈25同轴地配置于外圈24的内部。滚动体21a被配置在外圈24的内周面和内圈25的外周部之间。保持器23具备与外圈24的内周面或内圈25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
图3的(A)、(B)所示的接触部23a例示了与外圈24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图3的(C)、(D)所示的接触部23b例示了与内圈25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23b。
接触部23a和23b具有突起形状,该突起形状构成为相对于保持器23表面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接触部23a和接触部23b的突起形状具有第1倾斜面23e和第2倾斜面23f。第1倾斜面23e的相对于保持器23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θ1(第1倾斜角),第2倾斜面23f的相对于保持器23表面的倾斜角度构成为与θ1不同的θ2(第2倾斜角)。通过像这样改变倾斜角度,由此能够构成为,在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和为另一个方向时,与接触部的摩擦(摩擦阻力)是不同的。
图3的(A)、(B)是示出接触部23a与外圈24的内周面接触的结构的图。例如,在接触部23a的倾斜角度的关系为θ1>θ2的情况下,由于接触部23a与外圈24的内周面的抵接所产生的摩擦(摩擦阻力),使得保持器23难以向箭头A方向移动,且容易向箭头B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图3的(C)、(D)是示出接触部23b与内圈25的外周面接触的结构的图。例如,在倾斜角度的关系为θ1>θ2的情况下,由于接触部23b与内圈25的外周面的抵接所产生的摩擦(摩擦阻力),使得保持器23容易向箭头A方向移动,且难以向箭头B方向移动。
接下来,利用图4、图5对滚针轴承2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图5所示的接触部23a、23b形成为用于根据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而产生不同的摩擦(摩擦阻力)的结构,且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倾斜面。
图4的(A)和图4的(B)是示出接触部23a与外圈24的内周面接触的结构中的滚针轴承21的动作的图。在图4的(A)中,当外圈24向箭头A方向旋转时,外圈24使滚动体21a滚动,滚动体21a使保持器23转动。该动作是通常的滚针轴承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图4的(B)中,当外圈24向箭头B方向旋转时,由于接触部23a的抵接所产生的摩擦(摩擦阻力)的作用,接触部23a卡挂于外圈24的内周面,外圈24使保持器23旋转。外圈24使滚动体21a滚动,并且,通过外圈24而旋转的保持器23在沿着内圈25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推压滚动体21a。这样,当外圈24向一个方向(箭头A方向)旋转时,滚动体21a进行旋转动作,当外圈24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箭头B方向)旋转时,滚动体21a在进行旋转动作的同时还进行在内圈25的外周面上打滑并移动的并进动作。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21a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能够避免滚动体的特定部位的磨损。图5的(A)和图5的(B)是示出接触部23b与内圈25的外周面接触的结构的图。在图5的(A)中,即使外圈24向一个方向(箭头A方向)旋转,由于接触部23b的抵接所产生的摩擦(摩擦阻力)的作用,接触部23b卡挂于内圈25的外周面,因此保持器23也难以移动。因此,与保持器23接触的滚动体21a的旋转被抑制,滚动体21a在外圈24的内周面上打滑。
另一方面,在图5的(B)中,当外圈24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箭头B方向)旋转时,外圈24使滚动体21a滚动,滚动体21a使保持器23转动。该动作是通常的滚针轴承的动作。滚动体21a通过图5的(A)中的动作而打滑,滚动体21a图5的(B)中的动作而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21a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能够避免滚动体的特定部位的磨损。并且,在图4、图5的例子中,对外圈24旋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内圈25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即使在保持变速比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避免特定部位的磨损。另外,在作用有大离心力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承中,能够防止微动磨损。
(第2实施方式)
作为根据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来产生不同的摩擦(摩擦阻力)的结构,在图3~图5所示的例子中,对由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构成的接触部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作为根据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来产生不同的摩擦(摩擦阻力)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接触部的形状,也可以通过改变摩擦系数来构成接触部。
图6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轴承的接触部23c的结构的图。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23c,在与外圈24或内圈25接触的部位形成有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的多个摩擦系数部件。
图6的(A)是示出接触部23c的结构的图,如图6的(A)所示,滚针轴承21由下述部分构成:由圆柱状的“滚子”构成的多个滚动体21a;对多个滚动体21a相互以固定的间隔进行保持的保持器23;外圈24;以及内圈25。内圈25同轴地配置于外圈24的内部。滚动体21a被配置在外圈24的内周面和内圈25的外周部之间。保持器23具备与外圈24的内周面或内圈25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23c。
图6的(B)是示出将接触部23c的末端部放大后的状态的图。在接触部23c的末端部,在当外圈24或内圈25向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外圈24或内圈25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具有第1摩擦系数的第1摩擦系数部件61。另外,在接触部23c的末端部,在当外圈24或内圈25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外圈24或内圈25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具有与第1摩擦系数不同的第2摩擦系数的第2摩擦系数部件62。根据该结构,当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外圈24的内周面或内圈25的外周面与第1摩擦系数部件接触。另外,当外圈24或内圈25的旋转方向为另一个方向时,外圈24的内周面或内圈25的外周面与第2摩擦系数部件接触。如果设第1摩擦系数和第2摩擦系数的关系例如为第1摩擦系数>第2摩擦系数,则能够得到与前面所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即使在保持变速比的运转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内外圈的微量的差动旋转使滚动体的位置一点一点地变化,避免特定部位的磨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本发明的轴承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滚针轴承,也可以是球轴承、滚柱轴承等任意的轴承。

Claims (8)

1.一种轴承,其具备:外圈;内圈,其与外圈同轴地配置在外圈的内部;多个滚动体,它们被配置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之间;以及保持器,其对多个滚动体相互以固定的间隔进行保持,
所述轴承的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备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构成为: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和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不同,
所述接触部具有突起形状,
在所述保持器的表面上具有所述突起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形状具备:第1倾斜面,其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表面具有第1倾斜角;和第2倾斜面,其具有与所述第1倾斜角不同的第2倾斜角,
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倾斜面接触,
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的所述第2倾斜面的所述第2倾斜角是比所述第1倾斜角小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形状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第1摩擦系数的第1摩擦系数部件;和具有与所述第1摩擦系数不同的第2摩擦系数的第2摩擦系数部件,
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摩擦系数部件接触,
在所述外圈或所述内圈的旋转方向为另一个方向时,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摩擦系数部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部上形成的所述第2摩擦系数部件的所述第2摩擦系数比所述第1摩擦系数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
8.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无级变速器,
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级变速器具备:
偏心凸轮,其与所述输入轴设置成一体;
偏心部件,其形成有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于所述偏心凸轮的外周的齿圈;
变速轴,其被配置成与所述输入轴同轴,且通过变速致动器而旋转;
小齿轮,其被设置于所述变速轴,并与所述齿圈啮合;
单向离合器,其被设置于所述输出轴;
连杆,其与所述偏心部件和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连接而进行往复运动;以及变速比控制构件,其通过使所述变速轴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相对旋转来改变所述偏心部件相对于所述偏心凸轮的相位,由此改变所述偏心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而变更变速比,
在所述连杆的输入轴侧的端部,构成具有圆形开口的环部,所述偏心部件的外周面经由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环部的所述圆形开口的内周面嵌合,
所述轴承的外圈构成于所述环部的圆形开口的内周侧,
所述轴承的内圈构成于所述偏心部件的外周侧。
CN201410427946.6A 2013-10-09 2014-08-27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04565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3-212340 2013-10-09
JP2013-212340 2013-10-09
JP2013212340A JP6130282B2 (ja) 2013-10-09 2013-10-09 軸受および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5265A CN104565265A (zh) 2015-04-29
CN104565265B true CN10456526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0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7946.6A Active CN104565265B (zh) 2013-10-09 2014-08-27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30282B2 (zh)
CN (1) CN104565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73135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6724B1 (en) * 1998-03-26 2001-03-06 Nsk Ltd.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CN1393645A (zh) * 2001-06-26 2003-01-29 株式会社Ntn 逆输入隔断式离合器及其回转驱动装置
CN2826065Y (zh) * 2005-10-18 2006-10-11 陈建权 新型单向轴承
JP2008164011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yota Motor Corp 転がり軸受
CN102345680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滚子的保持器及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WO2013001859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節リンク型無段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2584A (ja) * 2004-10-18 2006-04-27 Jtekt Corp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2006132705A (ja) * 2004-11-08 2006-05-25 Nsk Ltd 転がり軸受
JP5676380B2 (ja) * 2011-07-07 2015-0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節リンク型無段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6724B1 (en) * 1998-03-26 2001-03-06 Nsk Ltd.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CN1393645A (zh) * 2001-06-26 2003-01-29 株式会社Ntn 逆输入隔断式离合器及其回转驱动装置
CN2826065Y (zh) * 2005-10-18 2006-10-11 陈建权 新型单向轴承
JP2008164011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yota Motor Corp 転がり軸受
CN102345680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滚子的保持器及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WO2013001859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節リンク型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5265A (zh) 2015-04-29
JP6130282B2 (ja) 2017-05-17
JP2015075183A (ja) 201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516B (zh) 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
JP5868677B2 (ja) 減速装置
CN106461051A (zh) 差动装置
JP2013019429A (ja) 四節リンク型無段変速機
CN104565265B (zh) 轴承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6629106B2 (ja) ロボットの関節駆動構造
JP2012251613A (ja) 四節リンク型無段変速機
CN107084229A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CN104948697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3502690A (zh) 减速装置
JP5901270B2 (ja) 減速装置
CN10417990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4074938A (zh) 无级变速器
RU2313016C2 (ru) Эксцентриковая планетарная передача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зацепления
JP2000266154A (ja) 変速比無限大無段変速機
CN104776183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5276008A (zh) 径向推力轴承的预紧力调节结构以及使用其的无级变速器
US8376888B2 (en) Transmission
CN106838198A (zh) 一种摆线差速器
CN104968972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464811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5003611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JP6144121B2 (ja) 軸受及び無段変速機
CN104776182B (zh) 无级变速器
JP6141757B2 (ja) 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