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2913A -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2913A
CN104562913A CN201410855077.7A CN201410855077A CN104562913A CN 104562913 A CN104562913 A CN 104562913A CN 201410855077 A CN201410855077 A CN 201410855077A CN 104562913 A CN104562913 A CN 104562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tower
ribbon
pier
low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2913B (zh
Inventor
龙刚
刘永健
侯宁
邱洁霖
孙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50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2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2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a combination of structures not covered as a whole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E01D2/00 - E01D11/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01D2101/268Composite concrete-met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该组合桥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主梁、布设在主梁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和两个位于主塔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主塔为拱形,两个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主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每个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该组合桥的施工工艺包括步骤:一、桥梁下部支撑结构施工;二、飘带下支撑结构施工;三、主梁施工;四、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造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桥梁技术和设计理论的发展,各种大跨、超长桥梁结构已较为多见。并且,组合结构桥以其整体受力和材料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景观效果较好等多重优点,在桥梁工程中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现有的桥梁设计方案,仍然存在常规结构桥梁大而不新、组合结构桥梁新而不简的问题,真正做到简洁而又能体现桥梁力学美感的新颖设计并不多见。无背索斜拉桥是斜拉桥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景观效果及力学美感均较为明显。而V形墩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刚度大,行车舒顺,并且造价较低。因而,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的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方的主梁、布设在主梁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和两个位于主塔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所述主塔为拱形,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布设在主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多道所述斜拉索由上至下布设且其均位于主塔前侧,每道所述斜拉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前侧倾斜;
每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多个所述下支撑墩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其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每个所述下支撑墩底部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紧固连接为一体,且所述下支撑墩以刚性连接节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支撑墩体,所述刚性连接节点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且其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部和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底部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顶部均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分别位于刚性连接节点的前后两侧上方;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连接结构,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下支撑墩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连接结构,每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主梁上。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和多道所述斜拉索组成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当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呈竖直向布设。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形状均相同,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形状均为V字形;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中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形状均相同,且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形状均为倒V字形;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位于最前侧的下支撑墩为前侧支撑墩,所述前侧支撑墩中位于前侧的支撑墩体为前端支撑墩体,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前端支撑墩体上端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接结构为钢连接结构或钢箱混凝土结构;当上连接结构为钢连接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均支撑于主梁上;当上连接结构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上连接结构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组成对主梁进行支撑的中承式受力拱,且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梁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方;
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均沿横桥向布设,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均位于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上方,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和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均通过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主塔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矩形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一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均沿主塔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一矩形钢套箱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一横隔板,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沿主塔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安装的第一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下支撑墩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支撑墩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矩形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二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均沿下支撑墩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二矩形钢套箱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二横隔板,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沿下支撑墩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安装的第二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刚性连接节点包括底部与前后两侧上部均开有连接口的第三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三钢套箱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三钢套箱内设置有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五内隔板、与第五内隔板呈垂直布设的第六内隔板和呈水平布设的第七内隔板,多个所述第五内隔板均呈平行布设,且第五内隔板和第六内隔板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第六内隔板沿纵桥向布设;所述第五内隔板、第六内隔板和第七内隔板组成位于第三钢套箱内的钢板分隔结构,所述钢板分隔结构将第三钢套箱内分隔为多个混凝土浇筑腔。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塔底加固结构,所述塔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底部内侧的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板,所述第一内隔板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二内隔板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板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一矩形钢套箱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板均位于第一矩形钢套箱中部;
所述下支撑墩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墩底加固结构,所述墩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底部内侧的第三内隔板和第四内隔板,所述第三内隔板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四内隔板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三内隔板和第四内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三内隔板和第四内隔板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二矩形钢套箱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和第二纵向加劲肋均为PBL加劲肋,所述PBL加劲肋为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钢板,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长条形钢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均为钢板;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与第一矩形钢套箱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与第一矩形钢套箱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与第二矩形钢套箱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与第二矩形钢套箱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
所述下支撑墩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内所设置的第二纵向加劲肋分别为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和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三钢套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三纵向加劲肋和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四纵向加劲肋;每道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和每道所述第四纵向加劲肋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三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和第四纵向加劲肋均为PBL加劲肋;
所述第六内隔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三内隔板分为上隔板和位于所述上隔板下方的下隔板两部分,所述下隔板与第六内隔板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主塔的顶部为水平面。
上述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每组所述支撑桥墩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支撑桥墩,多个所述支撑桥墩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数量相同且其分别支撑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下方;
每个所述支撑桥墩均包括水平承台和多根分别支撑于水平承台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支墩,所述水平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承台内设置有钢板内支撑体系,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由多块钢板拼装而成且其与所述钢板分隔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浇筑于水平承台内;所述刚性连接节点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与水平承台内的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
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工期短、施工效果好的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桥梁下部支撑结构施工: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桥梁下部支撑结构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二、飘带下支撑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三、主梁施工: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主梁进行拼装施工;
步骤四、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在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主梁上,对主塔和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上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并且,对主塔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主塔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施工,直至主塔施工完成;所述主塔施工过程中,由下至上在已施工完成的主塔与主梁之间挂拉斜拉索。
上述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中各下支撑墩底部的刚性连接节点同步进行施工;步骤二中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的各下支撑墩分别进行施工;且对下支撑墩进行施工时,在已施工成型的刚性连接节点的前后两侧上方分别施工一个所述支撑墩体;
步骤三中所述主梁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方;
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均沿横桥向布设;
步骤三中对主梁进行拼装施工时,先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进行施工;待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四进行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施工简便,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在不改变两种桥型优良受力特性的前提下,取得简单、飘逸的景观效果。
3、所采用的主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用钢量小,承载能力强,通过格构梁对用钢量进行降低的同时,也能有效减轻主梁自重,同时通过纵向承重梁达到优良的承重效果。
同时,所采用的主梁具有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等优点,主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支撑桥墩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支撑桥墩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拼接而成。对主梁进行拼装施工时,先在已施工完成的两个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两个纵向承重梁进行施工;待两个纵向承重梁施工完成后,进行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而主梁中格构梁的拼装施工时间比较随意,能有效降低运输和吊装的难度。
4、与常规钢箱混凝土结构相比,通过内带PBL带孔加劲肋的钢箱混凝土结构,加大主塔与下支撑墩的受力性能和跨越能力。
5、所采用的飘带形支撑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
6、整体桥型结构设计独特、轻盈,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巧妙结合,不增加多余构件,在发挥两种桥型优良受力特性的同时,取得简约而又具有力学美感的景观效果,坚持了在简单、合理的前提下,尽量追求美观的桥梁设计思路。
7、所采用的桥梁主体结构采用自重较轻的主梁,不仅降低了梁体自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结构重心,增强了结构抗震能力。采用墩与梁固结体系,确保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空间稳定性。
8、飘带形支撑结构能与主梁和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有效连接,并且能有效确保连接的刚度和可靠性。
9、适用面广,可根据跨径需要,对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进行调整,主塔与下支撑墩采用内设PBL开孔加劲肋的钢箱混凝土结构,其纵桥向宽度采用任意曲线变宽,以形成飘带随风飘逸之感。主塔与下支撑墩内均灌注混凝土作为主要受力结构,上连接结构可视实际受力需要灌注或不灌注混凝土;主梁与下支撑墩刚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并且,下支撑墩与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采用预埋式刚性连接。因而,本发明所采用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结构设计合理、类型独特且轻盈、使用效果好,可广泛用于控制造价而美观要求又相对较高的桥梁设计中。利用连续刚构桥和斜拉桥刚度较大的特点,尽量削减主梁用钢量,同时在主要受力构件(包括主塔和下支撑墩)上,采用钢箱混凝土结构提升其受力性能和造型能力。
10、施工工艺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主塔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A-A剖面图。
图2-3为图2-1的B-B剖面图。
图2-4为本发明所采用第一内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所采用第一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第一下支撑墩与刚性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11为图3-1的A-A剖面图。
图3-12为图3-1中第六内隔板与两个支撑墩体内第三内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第二下支撑墩与刚性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第三下支撑墩与刚性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飘带形支撑结构位于主梁上侧分带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飘带形支撑结构位于主梁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下支撑墩底部所连接刚性连接节点与支撑桥墩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1为图6中刚性连接节点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本发明第一上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第二上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本发明第三上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塔;                1-1—第一混凝土结构;
1-2—第一纵向加劲肋;    1-3—第一内隔板;      1-4—第一横隔板;
1-5—第二内隔板;        1-6—第一矩形钢套箱;  2—下支撑墩;
2-01—第一下支撑墩;     2-02—第二下支撑墩;
2-03—第三下支撑墩;     2-1—第二混凝土结构;
2-2—第二纵向加劲肋;    2-3—第三内隔板;      2-4—第二横隔板;
2-5—第四内隔板;        2-6—第二矩形钢套箱;  3—上连接结构;
3-01—第一上连接结构;   3-02—第二上连接结构;
3-03—第三上连接结构;   4—主梁;              4-1—纵向钢梁;
4-2—横向加劲梁;        4-3—纵向连接梁;      4-4—纵向悬挑梁;
5—斜拉索;              6—支撑桥墩;          6-1—水平承台;
6-2—钢筋混凝土支墩;    6-3—钢板内支撑体系;  7—刚性连接节点;
7-1—第三混凝土结构;    7-21—第三纵向加劲肋;
7-22—第四纵向加劲肋;   7-3—第五内隔板;      7-5—第六内隔板;
7-6—第三钢套箱;        7-7—第七内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方的主梁4、布设在主梁4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1和两个位于主塔1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所述主塔1为拱形,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布设在主塔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塔1与主梁4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5,多道所述斜拉索5由上至下布设且其均位于主塔1前侧,每道所述斜拉索5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前侧倾斜。
每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4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4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2,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其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每个所述下支撑墩2底部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7紧固连接为一体,且所述下支撑墩2以刚性连接节点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支撑墩体,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且其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部和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底部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顶部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分别位于刚性连接节点7的前后两侧上方。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连接结构3,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下支撑墩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每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主梁4上。并且,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下支撑墩2。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呈竖直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塔1、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和多道所述斜拉索5组成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
实际施工时,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当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跨径较小时,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并且,当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跨径较大时,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当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计算跨径大于100m时,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在主梁4上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既可以布设在主梁4上的侧分带所处位置处,详见图4-1;也可以布设在主梁4的左右两侧,详见图4-2。其中,侧分带为主梁4上机动车道两侧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因而,当桥面宽度较宽时,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布设在主梁4上的侧分带所处位置处;当桥面宽度较窄时,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布设在主梁4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下支撑墩2的数量为三个。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三个所述下支撑墩2由前至后分别为第一下支撑墩2-01、第二下支撑墩2-02和第三下支撑墩2-03。
并且,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中上连接结构3的数量为三个。如图7-1、图7-2和图7-3所示,三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由前至后分别为第一上连接结构3-01、第二上连接结构3-02和第三上连接结构3-03。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下支撑墩2的数量和飘带上连接结构中上连接结构3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塔1的顶部为水平面。因而,所述主塔1的塔顶无索区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这样,所述主塔1顶部的迎风面积小且其抗风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形状均相同,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形状均为V字形。
并且,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中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形状均相同,且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形状均为倒V字形。
实际使用时,所述下支撑墩2和上连接结构3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折线形、弧形、W形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位于最前侧的下支撑墩2为前侧支撑墩,所述前侧支撑墩中位于前侧的支撑墩体为前端支撑墩体,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前端支撑墩体上端紧固连接为一体。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连接结构3为钢连接结构或钢箱混凝土结构;当上连接结构3为钢连接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均支撑于主梁4上;当上连接结构3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2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上连接结构3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2组成对主梁4进行支撑的中承式受力拱,且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结构3为钢连接结构且其仅起装饰作用。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上连接结构3也可以采用钢箱混凝土结构,此时上连接结构3作为承重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4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6,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方。
如图5所示,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4-1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4-1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4-3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4-2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均沿横桥向布设,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均位于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上方,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和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均通过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还包括左右两道分别位于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两侧的纵向悬挑梁4-4,两道所述纵向悬挑梁4-4均沿纵桥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承重梁中纵向钢梁4-1的数量为三个,并且相邻两个所述纵向钢梁4-1之间通过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如图2、图2-1、图2-3、图2-3、图2-4和图2-5所示,所述主塔1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主塔1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矩形钢套箱1-6和浇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所述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一纵向加劲肋1-2,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均沿主塔1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一矩形钢套箱1-6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一横隔板1-4,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沿主塔1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安装的第一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塔底加固结构,所述塔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底部内侧的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所述第一内隔板1-3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二内隔板1-5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均位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中部。
实际布设安装时,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的数量均为一个且二者均位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侧中部。
如图3-1、图3-11、图3-12、图3-2和图3-3所示,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支撑墩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矩形钢套箱2-6和浇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2-6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2-1,所述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二纵向加劲肋2-2,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沿下支撑墩2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二矩形钢套箱2-6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二横隔板2-4,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沿下支撑墩2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安装的第二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墩底加固结构,所述墩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2-6底部内侧的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所述第三内隔板2-3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四内隔板2-5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实际布设安装时,所述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的数量均为一个且二者均位于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侧中部。
结合图6和图6-1,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包括底部与前后两侧上部均开有连接口的第三钢套箱7-6和浇筑于第三钢套箱7-6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7-1,所述第三钢套箱7-6内设置有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五内隔板7-3、与第五内隔板7-3呈垂直布设的第六内隔板7-5和呈水平布设的第七内隔板7-7,多个所述第五内隔板7-3均呈平行布设,且第五内隔板7-3和第六内隔板7-5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第六内隔板7-5沿纵桥向布设。所述第五内隔板7-3、第六内隔板7-5和第七内隔板7-7组成位于第三钢套箱7-6内的钢板分隔结构,所述钢板分隔结构将第三钢套箱7-6内分隔为多个混凝土浇筑腔。因而,第三钢套箱7-6的底部与前后两侧上部均开有连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内隔板7-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三内隔板2-3分为上隔板和位于所述上隔板下方的下隔板两部分,所述下隔板与第六内隔板7-5紧固连接为一体。同时,所述第五内隔板7-3和第六内隔板7-5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PBL加劲肋。
实际施工时,所述第六内隔板7-5为第三钢套箱7-6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五内隔板7-3底部伸出至第三钢套箱7-6底部的连接口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6,每组所述支撑桥墩6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支撑桥墩6,多个所述支撑桥墩6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数量相同且其分别支撑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下方。
并且,每个所述支撑桥墩6均包括水平承台6-1和多根分别支撑于水平承台6-1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支墩6-2,所述水平承台6-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承台6-1内设置有钢板内支撑体系6-3,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由多块钢板拼装而成且其与所述钢板分隔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浇筑于水平承台6-1内。
同时,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上设置有多道PBL纵向加劲肋,并且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中的多块钢板之间通过多道连接钢筋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多块所述钢板上均开有供所述连接钢筋穿过的钢筋穿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7-1与水平承台6-1内的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内所设置的第二纵向加劲肋2-2分别为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和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三钢套箱7-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四纵向加劲肋7-22。每道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每道所述第四纵向加劲肋7-2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三钢套箱7-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实际施工时,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前后两侧上部所开连接口的结构和尺寸分别与两个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2底部结构和尺寸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和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为PBL加劲肋,所述PBL加劲肋为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钢板,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长条形钢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第一横隔板1-4和第二横隔板2-4均为钢板;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第四纵向加劲肋7-22均为PBL加劲肋。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墩2和上连接结构3与主梁4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承重梁的三道所述纵向钢梁4-1中位于中间的纵向钢梁4-1为中部钢梁,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分别位于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的中部钢梁正下方。并且,所述中部钢梁的左右两侧腹板与位于其下方的下支撑墩2紧固连接为一体,并形成一个整体节点,以加强受力能力,并在拐点设置适当圆倒角。所述下支撑墩2底部与水平承台6-1之间采用预埋式刚性连接,具体是通过预埋在水平承台6-1内的刚性连接节点7进行紧固连接。
如图8所示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桥梁下部支撑结构施工: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桥梁下部支撑结构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二、飘带下支撑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三、主梁施工: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主梁4进行拼装施工。
步骤四、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在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主梁4上,对主塔1和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上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并且,对主塔1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主塔1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施工,直至主塔1施工完成;所述主塔1施工过程中,由下至上在已施工完成的主塔1与主梁4之间挂拉斜拉索5。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中各下支撑墩2底部的刚性连接节点7同步进行施工;步骤二中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的各下支撑墩2分别进行施工;且对下支撑墩2进行施工时,在已施工成型的刚性连接节点7的前后两侧上方分别施工一个所述支撑墩体。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对主梁4进行拼装施工时,先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进行施工;待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四进行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1-1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1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实际施工时,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的水平承台6-1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水平承台6-1内所设置的钢筋笼进行绑扎,并对钢板内支撑体系6-3进行安装,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与水平承台6-1内所设置的钢筋笼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钢板分隔结构与钢板内支撑体系6-3焊接固定为一体,之后对水平承台6-1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钢板内支撑体系6-3浇筑于水平承台6-1内,这样便完成刚性连接节点7的预埋过程。实际对主塔1和下支撑墩2进行施工时,采用满堂支架对第一矩形钢套箱1-6和第二矩形钢套箱2-6进行分段拼装,对第一矩形钢套箱1-6和第二矩形钢套箱2-6内的混凝土进行分节段浇筑,前一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入下一节段浇筑施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呈对称布设。
实际施工时,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进行调整,通过增加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增大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跨越能力。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连接关系和施工工艺均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方的主梁(4)、布设在主梁(4)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1)和两个位于主塔(1)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所述主塔(1)为拱形,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布设在主塔(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塔(1)与主梁(4)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5),多道所述斜拉索(5)由上至下布设且其均位于主塔(1)前侧,每道所述斜拉索(5)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前侧倾斜;
每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4)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4)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2),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其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每个所述下支撑墩(2)底部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7)紧固连接为一体,且所述下支撑墩(2)以刚性连接节点(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支撑墩体,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且其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部和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底部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顶部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分别位于刚性连接节点(7)的前后两侧上方;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连接结构(3),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下支撑墩(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每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主梁(4)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和多道所述斜拉索(5)组成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当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呈竖直向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形状均相同,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形状均为V字形;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中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形状均相同,且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形状均为倒V字形;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位于最前侧的下支撑墩(2)为前侧支撑墩,所述前侧支撑墩中位于前侧的支撑墩体为前端支撑墩体,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前端支撑墩体上端紧固连接为一体。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3)为钢连接结构或钢箱混凝土结构;当上连接结构(3)为钢连接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均支撑于主梁(4)上;当上连接结构(3)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2)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上连接结构(3)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2)组成对主梁(4)进行支撑的中承式受力拱,且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4)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6),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方;
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4-1)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4-1)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4-3)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4-2)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均沿横桥向布设,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均位于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上方,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和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均通过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紧固连接为一体。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主塔(1)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矩形钢套箱(1-6)和浇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所述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一纵向加劲肋(1-2),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均沿主塔(1)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一矩形钢套箱(1-6)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一横隔板(1-4),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沿主塔(1)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安装的第一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支撑墩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矩形钢套箱(2-6)和浇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2-6)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2-1),所述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二纵向加劲肋(2-2),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沿下支撑墩(2)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二矩形钢套箱(2-6)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二横隔板(2-4),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沿下支撑墩(2)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安装的第二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包括底部与前后两侧上部均开有连接口的第三钢套箱(7-6)和浇筑于第三钢套箱(7-6)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7-1),所述第三钢套箱(7-6)内设置有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五内隔板(7-3)、与第五内隔板(7-3)呈垂直布设的第六内隔板(7-5)和呈水平布设的第七内隔板(7-7),多个所述第五内隔板(7-3)均呈平行布设,且第五内隔板(7-3)和第六内隔板(7-5)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第六内隔板(7-5)沿纵桥向布设;所述第五内隔板(7-3)、第六内隔板(7-5)和第七内隔板(7-7)组成位于第三钢套箱(7-6)内的钢板分隔结构,所述钢板分隔结构将第三钢套箱(7-6)内分隔为多个混凝土浇筑腔。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塔底加固结构,所述塔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底部内侧的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所述第一内隔板(1-3)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二内隔板(1-5)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隔板(1-3)和第二内隔板(1-5)均位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中部;
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墩底加固结构,所述墩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2-6)底部内侧的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所述第三内隔板(2-3)沿纵桥向布设且其与第四内隔板(2-5)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三内隔板(2-3)和第四内隔板(2-5)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1-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2-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和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为PBL加劲肋,所述PBL加劲肋为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钢板,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长条形钢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第一横隔板(1-4)和第二横隔板(2-4)均为钢板;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1-4)与第一矩形钢套箱(1-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2-4)与第二矩形钢套箱(2-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紧固连接;
所述下支撑墩(2)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内所设置的第二纵向加劲肋(2-2)分别为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和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三钢套箱(7-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一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多道分别与多道所述第二墩体纵向加劲肋连接的第四纵向加劲肋(7-22);每道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每道所述第四纵向加劲肋(7-22)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三钢套箱(7-6)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三纵向加劲肋(7-21)和第四纵向加劲肋(7-22)均为PBL加劲肋;
所述第六内隔板(7-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三内隔板(2-3)分为上隔板和位于所述上隔板下方的下隔板两部分,所述下隔板与第六内隔板(7-5)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主塔(1)的顶部为水平面。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6),每组所述支撑桥墩(6)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支撑桥墩(6),多个所述支撑桥墩(6)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的数量相同且其分别支撑于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下方;
每个所述支撑桥墩(6)均包括水平承台(6-1)和多根分别支撑于水平承台(6-1)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支墩(6-2),所述水平承台(6-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承台(6-1)内设置有钢板内支撑体系(6-3),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由多块钢板拼装而成且其与所述钢板分隔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板内支撑体系(6-3)浇筑于水平承台(6-1)内;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7-1)与水平承台(6-1)内的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
9.一种对如权利要求1所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进行施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桥梁下部支撑结构施工: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的桥梁下部支撑结构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
步骤二、飘带下支撑结构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成型的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进行施工;
步骤三、主梁施工: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主梁(4)进行拼装施工;
步骤四、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在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主梁(4)上,对主塔(1)和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上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并且,对主塔(1)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主塔(1)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施工,直至主塔(1)施工完成;所述主塔(1)施工过程中,由下至上在已施工完成的主塔(1)与主梁(4)之间挂拉斜拉索(5)。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中各下支撑墩(2)底部的刚性连接节点(7)同步进行施工;步骤二中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对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的各下支撑墩(2)分别进行施工;且对下支撑墩(2)进行施工时,在已施工成型的刚性连接节点(7)的前后两侧上方分别施工一个所述支撑墩体;
步骤三中所述主梁(4)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6),所述主塔(1)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方;
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6)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4-1)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4-1)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4-3)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4-2)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4-3)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4-2)均沿横桥向布设;
步骤三中对主梁(4)进行拼装施工时,先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上,对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进行施工;待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四进行主塔及飘带上连接结构施工。
CN201410855077.7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Active CN104562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077.7A CN10456291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077.7A CN10456291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913A true CN104562913A (zh) 2015-04-29
CN104562913B CN104562913B (zh) 2016-04-13

Family

ID=5307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077.7A Active CN104562913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291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772A (zh) * 2015-05-11 2015-07-2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曲线形塔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CN104831615A (zh) * 2015-05-25 2015-08-12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回环体系的空间异形格构式组合斜拉钢结构拱桥
CN106758752A (zh) * 2016-12-21 2017-05-31 北京建筑大学 斜塔斜拉异形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19582A (zh) * 2017-06-14 2017-09-0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t型刚构桥背塔斜拉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04817A (zh) * 2017-09-28 2018-01-19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斜拉桥异形独柱塔分段施工方法
CN107761542A (zh) * 2017-11-14 2018-03-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拱斜拉组合体系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5287998A (zh) * 2022-09-28 2022-11-04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斜拉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456A1 (ja) * 2004-06-09 2005-12-22 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Agency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一箱桁二箱桁併用斜張吊橋
KR100876074B1 (ko) * 2008-09-22 2008-12-26 (주) 코리아에스이 사장교의 주탑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장교 시공방법
CN102286938A (zh) * 2011-07-28 2011-12-21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适用于大跨径箱梁桥、连续刚构桥的斜拉体系加固结构
CN102296525A (zh) * 2011-05-31 2011-12-28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支座体系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2644238A (zh) * 2012-05-03 2012-08-22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
CN204385604U (zh) * 2014-12-31 2015-06-10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456A1 (ja) * 2004-06-09 2005-12-22 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Agency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一箱桁二箱桁併用斜張吊橋
KR100876074B1 (ko) * 2008-09-22 2008-12-26 (주) 코리아에스이 사장교의 주탑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장교 시공방법
CN102296525A (zh) * 2011-05-31 2011-12-28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支座体系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2286938A (zh) * 2011-07-28 2011-12-21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适用于大跨径箱梁桥、连续刚构桥的斜拉体系加固结构
CN102644238A (zh) * 2012-05-03 2012-08-22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
CN204385604U (zh) * 2014-12-31 2015-06-10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虎平: "西安富裕路沣河大桥主桥结构设计", 《城市道桥与防洪》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772B (zh) * 2015-05-11 2016-09-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曲线形塔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CN104805772A (zh) * 2015-05-11 2015-07-2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曲线形塔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CN104831615A (zh) * 2015-05-25 2015-08-12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回环体系的空间异形格构式组合斜拉钢结构拱桥
CN104831615B (zh) * 2015-05-25 2016-08-17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回环体系的空间异形格构式组合斜拉钢结构拱桥
CN106758752B (zh) * 2016-12-21 2019-06-21 北京建筑大学 斜塔斜拉异形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8752A (zh) * 2016-12-21 2017-05-31 北京建筑大学 斜塔斜拉异形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19582A (zh) * 2017-06-14 2017-09-0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t型刚构桥背塔斜拉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19582B (zh) * 2017-06-14 2023-01-10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t型刚构桥背塔斜拉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04817A (zh) * 2017-09-28 2018-01-19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斜拉桥异形独柱塔分段施工方法
CN107604817B (zh) * 2017-09-28 2019-06-21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斜拉桥异形独柱塔分段施工方法
CN107761542B (zh) * 2017-11-14 2019-09-2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拱斜拉组合体系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61542A (zh) * 2017-11-14 2018-03-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拱斜拉组合体系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5287998A (zh) * 2022-09-28 2022-11-04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斜拉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287998B (zh) * 2022-09-28 2023-03-03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斜拉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913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2913B (zh)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
JP5319216B2 (ja) 橋桁架設装置及び橋桁架設方法
KR101391637B1 (ko) 강재트러스를 이용한 복합트러스 거더의 제작공법
KR100964067B1 (ko) 교량용 강관 합성거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34013B1 (ko) 단부 격벽 일체형 피에스씨 거더를 이용한 반일체식 교대 교량의 급속 시공방법
CN104018582A (zh) 一种上部带受弯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CN103147385B (zh) 双拼式矮塔斜拉桥
CN103669194A (zh)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CN105735101A (zh) 一种可转换为永久桥梁结构的高速铁路抢修梁及其抢修方法
CN108625486A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边部支撑节点结构
CN204385604U (zh) 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
CN111719409A (zh) 一种钢盖梁与混凝土桥墩连接结构
JP2017071964A (ja) 斜張橋の架設方法
KR100838409B1 (ko) 데크형 복공판
KR101546827B1 (ko) 우각부 강결성능이 개선된 강재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멘 또는 박스형 구조물 시공방법
CN104313994A (zh) 一种混合梁无背索矮塔斜拉桥
CN203639804U (zh)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CN103194982B (zh) 桥梁边跨现浇段短悬臂支架施工方法
CN204151663U (zh) 一种混合梁无背索矮塔斜拉桥
CN111021220A (zh) 用于拱桥循环施工的横桥向连接件、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KR101220678B1 (ko) 단면 최적화 리브 피씨슬래브
KR101344822B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유닛트 빔
CN105648898A (zh) 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承式梁单元、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284087B (zh) 适于窄桥的集束式拼装拱肋的施工方法
CN109296112A (zh) 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ong Gang

Inventor after: Liu Yongjian

Inventor after: Hou Ning

Inventor after: Sun Huping

Inventor after: Wu Junfeng

Inventor after: Zhao Kun

Inventor after: Jia Yuan

Inventor after: Qiu Jielin

Inventor after: Zhu Weiqing

Inventor before: Long Gang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jian

Inventor before: Hou Ning

Inventor before: Qiu Jielin

Inventor before: Sun Hu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06

Address after: The middle Suzaku Avenue Beilin District 710068 in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No. 50

Applicant after: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angan Univ.

Address before: The middle Suzaku Avenue Beilin District 710068 in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No. 50

Applicant before: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