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2269A -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2269A
CN104562269A CN201310472662.4A CN201310472662A CN104562269A CN 104562269 A CN104562269 A CN 104562269A CN 201310472662 A CN201310472662 A CN 201310472662A CN 104562269 A CN104562269 A CN 104562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hange material
preparation
additive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26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毅
张玉梅
张超峰
杨雪红
宋铮
张恩杰
王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726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2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2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腈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将水性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NaSCN水溶液和少量纺丝原液三者按一定比例调配成均匀的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添加剂,再将添加剂的pH值调节至7.0-9.0;(2)将添加剂加热至40~45℃,通过多级静态混合器与纺丝原液在线混合后直接送入纺丝机纺丝,纺丝原液与添加剂的流量比为100:(2.0~5.0)。本发明充分利用腈纶纺丝线原有消光剂调配加入系统,无需大量设备改造投入,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腈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功能性和舒适性纺织服装的需求增多,传统纺织品简单的保温和御寒功能已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具有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纺织品应运而生,其中保暖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
蓄热调温纤维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开始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2000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Avantex高科技服装面料和时装工程的国际论坛上,美国Acordis公司展示了一种新型纤维即Outlast纤维(也称蓄热调温纤维),Outlast纤维最初是太空总署为登月计划而研发的,用于宇航员服装和保护太空实验精密仪器等,它为世人首次引入了热调节功能纺织品的概念。其通过将包裹有相变材料石蜡烃的微胶囊,加入到纺丝液中进行制备。Outlast纤维于1988年开发成功,1994年首次用于商业用途,1997年在户外服装中使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服饰和床上用品。Outlast纤维具有调温和贮热保温功能,可使人体皮肤处在外界温度和体温之间的舒适温度范围之内。之后美国Outlast公司与德国Kelheim纤维公司合作开发出Outlast粘胶纤维,并获得专利。在此期间,欧洲和日本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德国成功研制出硫酸钠蓄热微胶囊整理材料,以及在中空纤维充入溶剂与隋性气体的织物,日本东洋纺公司推出了以塑性晶体为芯材的鞘-芯复合丝。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工作。天津工业大学功能纤维研究所自1993年开始从事蓄热调温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2000年底成功完成相变物质熔融复合纺丝,研制出了相变物质含量在16%以上、单丝纤度为5.55dtex的蓄热调温聚酯纤维,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另外,功能纤维研究所还开发了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和熔融纺丝储热调温纤维技术,其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内部温度较普通纺织品低或高3℃以上,持续时间可达30min。2005年7月初,江苏丹盛纺织有限公司研发的奥特佳(热敏材料)腈纶基智能调温纤维棉型机织面料产品通过了江苏省省级鉴定,这是国内公开的第一个开发智能调温纤维机织面料。河北省保定雄亚纺织集团与美国安伯士国际集团合作,采用美国太空总署开发的相变调温纤维,结合高级洛科绒,开发出“安伯士”调温洛科绒2950型号绒线。2008年3月在中国国际纺织技术展览会上,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智能调温纤维纺织品最新研究进展,推出了微胶囊复合纺丝法生产的粘胶基智能调温纤维——丝维尔,该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推出,不仅填补了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的一项空白,更使得中国在相同领域研究的水平进入国际的前列。
蓄热调温纤维是将相变材料(简称PCM)微胶囊化技术与纤维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一类新型功能性产品,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纤维中包含的相变材料发生相变,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储存于纤维内部;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从液态变为固态,释放出储存的热量,这种热转换在服装内起缓冲作用,减小皮肤温度的变化,保持体表温度,使人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智能调温纤维的这种吸热和放热过程是自动的、可逆的、无限次的(见图1)。
与传统保温衣物有明显不同:传统衣物主要是利用空气热传导率极小的特点,采用提高织物内部静止空气的方法来避免热量散失的,其绝热效果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厚度和密度,且其保温效果受外界压力和水分的影响;而蓄热调温纤维是利用其内部的相变材料来调节热量而不是隔绝热,是一种对水分和外界压力影响不敏感的,能为人体提供舒适微气候环境的全新保温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腈纶纺丝线原有消光剂调配加入系统,无需大量设备改造投入,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先把水性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与NaSCN溶剂调配成含一定浓度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添加剂,再通过多级静态混合器在线混入纺丝原液,直接送入纺丝机纺丝,从而制得一种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性的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NaSCN水溶液和少量纺丝原液三者按比例调配成均匀的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添加剂,再将添加剂的pH值调节至7.0-9.0;其中:水性的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由相变材料微胶囊与水组成,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占添加剂的5-15wt%;纺丝原液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的重量比为1:(0.05~0.15)。(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添加剂加热至40~45℃,通过多级静态混合器与纺丝原液在线混合后直接送入纺丝机纺丝,纺丝原液与添加剂的流量比为100:(2.0~5.0)。
上述步骤(1)中,NaSCN水溶液浓度在51-58wt%之间。纺丝原液中含13wt%的聚丙烯腈;相变材料微胶囊中的芯材相变材料为石蜡,外壳微胶囊为三聚氰胺-甲醛,核壳比为1:(0.30~0.50),平均粒径是4.0-9.0μm,添加剂的pH值用28wt%氨水进行调节。
上述步骤(2)中,纺丝的工艺参数如下:纺丝浆液温度35-45℃,凝固浴温度10-12℃,NaSCN凝固浴浓度10-12wt%,负牵伸为68-78%,预牵伸比为1.2-1.8,一道热牵伸比为3.0-4.0,二道热牵伸比为4.45-5.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充分利用一条腈纶湿法生产线的原有消光剂调配加入系统,无需大规模的设备改造投入,成本可控,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变材料(PCM)的吸热和放热作用示意图。
图2为蓄热调温纤维横截面的SEM照片(10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5
(1)将一定量的含固30wt%水性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微胶囊中的芯材相变材料为石蜡,外壳微胶囊为三聚氰胺-甲醛,核壳比为1:(0.30~0.50),平均粒径D50≤5.0μm,由上海无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加入空烧杯中,于超声波清洗器水浴槽中超声震荡60分钟后,用粒度分析仪测试粒径分布,符合单位比表面积(s/v)值≥1.0m2/cm3后待用。
(2)取一个1000ml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去皮,称取800g的51wt%NaSCN水溶液,然后使用强力电动搅拌机,调节至一定的转速(≤250rpm),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地加入少量13.0wt%聚丙烯腈纺丝原液,搅拌充分后,再加入所需量上述待用的水性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再滴入28wt%氨水进行pH值调节至7.0-9.0,搅拌10分钟以上,直至完全混和均匀,得到含12-18wt%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混合添加剂。
(3)把上面调配好的含有一定量相变材料微胶囊混合添加剂,在搅拌的条件下,与含固量为13.0wt%一步法的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共混,搅拌15分钟以上,直至完全混和均匀,静置脱泡8小时以上待用,得到含10wt%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纺丝原液。步骤(1)、(2)、(3)中涉及到的具体工艺参数见表1。
(4)把上述配制好的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纺丝原液加热后,在已调配好的含NaSCN水溶液的凝固浴中进行纺丝,先经过预牵伸后,再经过二道热牵伸,纺出的纤维细丝卷绕在塑料筒子上,把筒子放入烘箱内,进行4~6小时干燥,可以得到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纤维。纺丝时:计量泵供料量为0.8ml/转,喷丝板规格为200孔*0.08mm,喷丝过滤网规格为300目。其它纺丝工艺参数见表2;实得到的相变材料微胶囊纤维的主要质量指标见表3。图2为蓄热调温纤维横截面的SEM照片(1000倍)。
肉眼观察凝固浴中丝束成型情况,成型好无断丝,说明可纺性好,喷丝孔无堵塞现象。
表1
表2
表3

Claims (7)

1.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NaSCN水溶液和少量纺丝原液三者按一定比例调配成均匀的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添加剂,再将添加剂的pH值调节至7.0-9.0;其中: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由相变材料微胶囊与水组成,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占添加剂的5-15wt%,纺丝原液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的重量比为1:(0.05~0.15);
(2)添加剂加热至40~45℃,通过多级静态混合器与纺丝原液在线混合后送入纺丝机纺丝,纺丝原液与添加剂的流量比为100:(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NaSCN水溶液的浓度在51-58wt%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相变材料微胶囊中的芯材相变材料为石蜡,微胶囊外壳为三聚氰胺-甲醛,核壳比为1:(0.30~0.50),平均粒径是4.0-9.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纺丝原液中含有13wt%的聚丙烯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添加剂的pH值用28wt%氨水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的含固量为30.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纺丝的工艺参数如下:纺丝浆液温度为35-45℃,凝固浴温度为10-12℃,NaSCN凝固浴浓度为10-12wt%,负牵伸率为68-78%,预牵伸比为1.2-1.8,一道热牵伸比为3.0-4.0,二道热牵伸比为4.45-5.2。
CN201310472662.4A 2013-10-11 2013-10-11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562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2662.4A CN104562269A (zh) 2013-10-11 2013-10-11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2662.4A CN104562269A (zh) 2013-10-11 2013-10-11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269A true CN104562269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7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2662.4A Pending CN104562269A (zh) 2013-10-11 2013-10-11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226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3043A (zh) * 2015-09-23 2015-12-02 天津工业大学 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60163A (zh) * 2020-08-14 2021-01-01 闽江学院 一种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802214A (zh) * 2021-10-26 2021-12-17 杭州地衣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药墨相变微胶囊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160A (zh) * 2021-11-09 2022-01-11 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囊壁储能调温微胶囊、聚丙烯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412A (zh) * 2005-09-23 2006-03-01 陈惠敏 添加型功能性粘胶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14673A (zh) * 2008-07-18 2008-12-03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消光锦纶6切片的制造方法
CN101376800A (zh) * 2008-10-07 2009-03-04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耐高温型相变材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4495A (zh) * 2008-08-12 2009-08-26 上海士林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采用纺前注入技术制造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01586260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腈纶的制造方法
CN102002771A (zh) * 2010-10-21 2011-04-06 大连工业大学 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及其湿法纺丝制备方法
CN102220656A (zh) * 2011-04-25 2011-10-19 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细旦涤纶预取向丝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412A (zh) * 2005-09-23 2006-03-01 陈惠敏 添加型功能性粘胶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1586260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腈纶的制造方法
CN101314673A (zh) * 2008-07-18 2008-12-03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消光锦纶6切片的制造方法
CN101514495A (zh) * 2008-08-12 2009-08-26 上海士林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采用纺前注入技术制造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01376800A (zh) * 2008-10-07 2009-03-04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耐高温型相变材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2771A (zh) * 2010-10-21 2011-04-06 大连工业大学 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及其湿法纺丝制备方法
CN102220656A (zh) * 2011-04-25 2011-10-19 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细旦涤纶预取向丝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鸣波 等: "《高分子材料手册 (上)》", 31 July 2009,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3043A (zh) * 2015-09-23 2015-12-02 天津工业大学 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3043B (zh) * 2015-09-23 2017-04-12 天津工业大学 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60163A (zh) * 2020-08-14 2021-01-01 闽江学院 一种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802214A (zh) * 2021-10-26 2021-12-17 杭州地衣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药墨相变微胶囊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160A (zh) * 2021-11-09 2022-01-11 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囊壁储能调温微胶囊、聚丙烯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160B (zh) * 2021-11-09 2023-08-15 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囊壁储能调温微胶囊、聚丙烯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3319C (zh) 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调温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671858A (zh) 椰碳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2002771B (zh) 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聚丙烯腈纤维及其湿法纺丝制备方法
CN1693551B (zh) 一种超特细异性复合加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32177B (zh) 一种纳米碳化锆感应蓄热保温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9576B (zh) 一种多功能服装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9112688B (zh) 一种防紫外且吸湿速干纱线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
CN104562269A (zh) 一种蓄热调温腈纶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WO201506628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luffy temperature regulating warmth retention material and fluffy temperature regulating warmth retention material
CN101787598A (zh) 一种相变调温混纺纱及其生产工艺
CN103276464B (zh) 一种锦纶高功能性凉爽丝的制造方法
CN110129916A (zh) 一种石蜡/聚丙烯腈智能调温纳米纤维
CN110685025A (zh) 一种多孔涤纶短纤维的生产工艺
CN104389039A (zh) 一种调温粘胶纤维生产方法
CN102181978A (zh) 一种调温羊绒纱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37128A (zh) 一种负离子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7232A (zh) 一种线束材料专用黑色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295500A (zh) 一种使纯棉面料具备仿丝光凉感的面料整理方法
CN109706545A (zh) 一种微孔中空石墨烯海岛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78740A (zh) 胶原蛋白与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67253A (zh) 一种调温蓄热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1585A (zh) 一种拒水聚酯功能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9126A (zh) 一种吸湿凉感面料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284231A (zh) 一种透气导湿抑菌生物质纱线的制备方法
CN206173540U (zh) 一种袜用纱线的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