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3316A -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3316A
CN104553316A CN201410531570.3A CN201410531570A CN104553316A CN 104553316 A CN104553316 A CN 104553316A CN 201410531570 A CN201410531570 A CN 201410531570A CN 104553316 A CN104553316 A CN 104553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balladeur train
printer
paper
functio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1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3316B (zh
Inventor
有贺勇一
矢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53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3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3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33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不具备用于捕捉墨雾的结构的情况下,抑制墨雾向搭载于滑架的纸检测器的检测部的附着。打印机具备:输送路,其经过印刷头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滑架,其搭载印刷头;滑架移动机构,其使滑架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滑架上搭载有对纸检测器以及纸检测器的检测部进行开闭的开闭器。在滑架位于移动范围的一端时,在与滑架对置的第二侧方框架上设置有开闭器操作部件,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与开闭器抵接,并使配置于封闭位置以及开放位置的一方的开闭器向另一方移动。

Description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纸检测器搭载于滑架的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串行打印机中,沿着经过印刷头的印刷位置的输送路输送印刷纸张,将印刷纸张上的印刷开始预定位置定位成印刷位置。之后,反复交替进行印刷动作和送纸动作,所述印刷动作是在印刷位置处,使印刷头在沿着与印刷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输送路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同时实施印刷的动作,所述送纸动作是沿着输送路将印刷纸张每次输送规定的送纸量的动作。印刷头搭载于滑架,滑架通过滑架移动机构而在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处,在对预先设定于印刷纸张上的印刷对象区域实施位置精度较高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在进行定位时,需要准确地把握印刷纸张的位置。因此,在串行打印机中,具有将用于对通过印刷位置的印刷纸张的前端部、印刷位置处的印刷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纸检测器安装于滑架的装置。
作为纸检测器,通常,使用作为检测部而具备朝向印刷位置射出检测光的发光部和接收被印刷纸张反射的检测光的受光部的光学式的纸检测器。此处,在串行打印机搭载了喷墨头以作为印刷头的情况下,从印刷头喷出的墨液滴的一部分有时会在到达印刷纸张的期间成为墨雾而在壳体内漂浮。墨雾容易附着在安装于滑架的纸检测器的检测部上,当墨雾向检测部的附着量增多时,发光部、受光部被墨液覆盖,导致在需要检测时无法对输送路上的印刷纸张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抑制墨雾向壳体内的各部位附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壳体内配置风扇和过滤器,利用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将墨雾捕捉到过滤器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0802号公报
在将用于捕捉墨雾的风扇以及过滤器搭载于打印机的情况下,需要配置它们的空间,因此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需要驱动风扇的驱动源,存在导致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输送路,在该输送路将印刷纸张向第一方向输送;印刷头,其喷出墨液而对所述印刷纸张进行印刷;滑架,其搭载所述印刷头;滑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滑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纸检测器,其搭载于所述滑架,且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检测光的检测部;开闭器,其在覆盖所述纸检测器的所述检测部的封闭位置和与所述封闭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搭载印刷头的滑架具备纸检测器和覆盖纸检测器的检测部的开闭器。因此,即使在漂浮有墨雾的环境下,通过利用开闭器来覆盖纸检测器的检测部,能够抑制墨雾向检测部的附着。因此,在打印机中,无需为了抑制墨雾向纸检测器的检测部的附着,而具备捕捉墨雾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的小型化,并抑制打印机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打印机具有在所述滑架处于规定的位置时使所述开闭器移动的开闭器操作部件。
滑架具备对开闭器进行开闭的开闭器操作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开闭器操作部件,而使开闭器向封闭位置以及开放位置移动,因此即使在漂浮有墨雾的环境下,通过利用开闭器来覆盖纸检测器的检测部,从而抑制墨雾向检测部的附着。并且开闭器通过滑架的移动而被开闭。因此,在打印机中,无需为了对开闭器进行开闭,而搭载致动器等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印刷纸张向第一方向输送,使滑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滑架搭载有印刷头和光检测器,所述印刷头喷出墨液,所述光检测器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检测光的检测部,通过所述光检测器对所述印刷纸张进行检测,在将所述滑架移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规定位置时利用开闭器来遮挡所述检测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需要印刷纸张的检测时,将开闭器配置于开放位置实施有无印刷纸张的检测,在不需要印刷纸张的检测时,将开闭器配置于封闭位置。因此,即使在漂浮有墨雾的环境下,在不实施印刷纸张的检测时,能够通过开闭器来覆盖纸检测器的检测部,因此能够抑制墨雾向检测部的附着。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中,基于所述光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印刷纸张的纸张端位置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在印刷纸张向输送路供给时,检测印刷纸张的前端位置,因此能够实现输送方向上的纸张的定位。另外,在印刷开始时,检测印刷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位置,因此能够设定准确的印刷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3是从打印机前方观察取下了壳体以及排纸托盘的打印机时的立体图。
图4时从打印机后方观察取下了壳体以及排纸托盘的打印机时的立体图。
图5是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滑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从水平输送路部分侧观察客场(away)位置的周边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从下方观察搭载了印刷头的状态的滑架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开闭器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的说明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0是对开闭器进行开闭的开闭动作的流程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1是对开闭器进行开闭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2是从下方观察搭载了印刷头的状态的滑架时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开闭器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5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的滑架时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6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开闭器打开位置时的滑架时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是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8是开闭器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9是从下方观察搭载了印刷头的状态的滑架时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20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21是纸检测器、开闭器以及开闭器移动机构的说明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22是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第三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排纸口8的方向(称为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时的外观立体图。打印机1具有打印机主体部2和翻转单元3。打印机主体部2整体呈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长的长方体形状。翻转单元3安装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背面的中央部分处的凹部4。翻转单元3是用于使印刷纸张P正反翻转的单元。
在打印机主体部2上设置有供纸盒安装部5。供纸盒安装部5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前表面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部分处,向打印机前方Y1(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开口。在供纸盒安装部5上从打印机前方Y1能够装卸地安装有供纸盒6。在供纸盒安装部5的上侧安装有排纸托盘7。排纸托盘7的前端部分从打印机主体部2向打印机前方Y1突出。在排纸托盘7的上侧形成有向打印机后方Y2(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延伸的矩形的排纸口8。
如上所述,在以排纸口8成为前方的方式将打印机1正置成水平状态时,X表示打印机宽度方向,Y表示打印机前后方向,Z表示打印机上下方向。特别是,在Y方向中,将Y1方向称为打印机前方,将Y2方向称为打印机后方。另外,在Z方向中,将Z1方向称为打印机上方,将Z2方向称为打印机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打印机宽度方向X是与打印机前后方向Y以及打印机上下方向Z相互正交的方向。以下,其他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记载也依照上述内容。
打印机主体部2的壳体9在排纸口8的上侧的前面部分具备操作面9a。在操作面9a上排列有电源开关等操作开关9b。在壳体9上,在排纸托盘7以及排纸口8的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打印机1前面部分安装有矩形的开闭门10a、10b。当打开这些开闭门10a、10b时,墨盒安装部10(参照图3)开口,从而能够实施墨盒(未图示)的更换等。
(内部结构)
图2是表示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有从供纸盒6经由印刷头12的印刷位置A延伸至排纸口8的输送路13、使印刷纸张P的正反翻转的翻转用输送路14。输送路13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Y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2,翻转用输送路14设置于翻转单元3。
输送路13由以下的各输送路部分构成。
(a)从安装有供纸盒6的供纸盒安装部5的后端部分(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与开口部对置的位置)朝向打印机后方Y2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输送路部分13a。
(b)与倾斜输送路部分13a的后端连续朝向上方且向打印机前方Y1弯曲的弯曲输送路部分13b。
(c)从弯曲输送路部分13b的上侧的前端朝向打印机前方Y1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输送路部分13c。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经由印刷头12的印刷位置A到达排纸口8。
翻转用输送路14呈环状,以连续的方式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连接。翻转用输送路14具备上侧路径16、朝下路径17、下侧路径18以及朝上路径19。上侧路径16向打印机后方Y2大致水平地延伸。朝下路径17与该上侧路径16连续,向下方弯曲并以直线状延伸。下侧路径18与该朝下路径17连续,向打印机前方Y1弯曲并延伸。朝上路径19从该下侧路径18向上方弯曲并延伸。另外,朝上路径19的上侧的部分向打印机前方Y1倾斜弯曲,并与弯曲输送路部分13b合流。朝上路径19的一部分和弯曲输送路部分13b的一部分为共用路径20。
另外,在打印机1的内部安装有将以层叠状态收纳于供纸盒6的印刷纸张P向输送路13供给的供纸辊21、沿着输送路13输送印刷纸张P的输送机构22、沿着翻转用输送路14输送印刷纸张P的翻转用输送机构23。
供纸辊21配置于供纸盒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端部分的上方。供纸辊21通过供纸马达24的驱动而旋转,并将印刷纸张P向输送路13送出。
输送机构22具备沿着输送路13配置的第一输送辊对30、第二输送辊对31、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第一输送辊对30、第二输送辊对31、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从供纸盒6朝向排纸口8的第一输送方向M1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第一输送辊对30配置于弯曲输送路部分13b,第二输送辊对31、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输送机构22的驱动源是向正方向以及反方向驱动的输送马达36。输送马达36是DC马达,配置于供纸盒6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侧方。输送机构22通过输送马达36向正方向驱动,将印刷纸张P向朝向排纸口8的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另外,输送机构22通过输送马达36向反方向的驱动,将印刷纸张P向与第一输送方向M1为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M2输送。
翻转用输送机构23将通过输送机构22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送入至上侧路径16的印刷纸张P向沿着翻转用输送路14的一个方向输送并从朝上路径19返回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翻转用输送机构23具备配置于上侧路径16与朝下路径17之间的第一翻转用输送辊对37、配置于下侧路径18与朝上路径19之间的第二翻转用输送辊对38。翻转用输送机构23的驱动源是与输送马达36不同的翻转用输送马达40,且搭载于翻转单元3。
印刷头12是喷墨头。印刷头12以其墨液喷嘴面12a朝向下方的状态搭载于滑架45。滑架45能够滑动地支承于在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印刷头12的下方隔开恒定的间隙配置有压印板51。压印板51规定印刷位置A。
滑架引导轴46与滑架支承轴47平行,滑架引导轴46配置于比滑架支承轴47靠打印机后方Y2。在滑架引导轴46的打印机后方Y2配置有使滑架45沿着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48。滑架驱动机构48的驱动源是滑架马达49。滑架引导轴46、滑架支承轴47、滑架驱动机构48以及滑架马达49构成滑架移动机构50。滑架45以及滑架移动机构50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
另外,在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配置有使滑架45升降的滑架升降机构52。滑架升降机构52通过使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升降而使滑架45以及印刷头12升降。通过滑架升降机构52,使滑架45在压印板51与印刷头12之间的间隙成为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45A(未图示)、和该间隙成为比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45B(未图示)之间移动。滑架升降机构52的驱动源是升降马达53。升降马达53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以将水平输送路部分13c夹在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滑架马达49的相反侧。
此处,在打印机1上搭载有搭载了CPU、存储器的控制部54。控制部54基于从作为主机装置的外部的设备(未图示)供给的印刷数据,对印刷头12、滑架马达49、输送马达36、翻转用输送马达40以及升降马达53进行驱动控制。
当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供给印刷数据时,控制部54基于印刷数据中所包含的印刷纸张P的纸张种类对升降马达53进行驱动控制而使滑架45升降,从而将印刷头12与压印板5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另外,控制部54驱动供纸马达24,通过供纸辊21将收纳于供纸盒6的印刷纸张P向输送路13送出。并且,控制部54向正方向驱动输送马达36,通过输送机构22将送出至输送路13的印刷纸张P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然后,控制部54将印刷纸张P的表面的印刷开始预定位置定位成印刷位置A。
之后,控制部54驱动印刷头12、滑架马达49以及输送马达36,对通过印刷位置A的印刷纸张P的表面实施印刷处理。在印刷处理中,交替实施使印刷头12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朝向印刷纸张P喷出墨液滴的印刷动作、通过输送机构22将印刷纸张P每次输送规定的送纸量的送纸动作。
当印刷处理结束时,控制部54向反方向驱动输送马达36。另外,控制部54驱动翻转用输送马达40。由此,印刷纸张P通过输送机构22向第二输送方向M2输送,从输送路13送入至翻转用输送路14。送入至翻转用输送路14的印刷纸张P通过翻转用输送机构23沿着翻转用输送路14输送,以正反翻转了的状态返回至输送路13。
此处,控制部54在印刷纸张P向翻转用输送路14的送入结束的时刻停止输送马达36向反方向的驱动。然后,控制部54在印刷纸张P返回至输送路13之前向正方向驱动输送马达36。由此,返回至输送路13的印刷纸张P通过输送机构22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之后,控制部54将印刷纸张P的背面的印刷开始预定位置定位成印刷位置A。
接下来,控制部54驱动印刷头12、滑架马达49以及输送马达36,对通过印刷位置A的印刷纸张P的背面实施印刷处理。在印刷处理中,交替实施使印刷头12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朝向印刷纸张P喷出墨液滴的印刷动作、和通过输送机构22将印刷纸张P每次输送规定的送纸量的送纸动作。当向印刷纸张P的背面的印刷处理结束时,控制部54进一步驱动输送马达36,通过输送机构22将印刷纸张P继续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并通过排纸口8排出。
(滑架移动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对滑架45、滑架移动机构50以及滑架升降机构52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从打印机前方Y1的斜上方观察取下了壳体9以及排纸托盘7的打印机1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打印机后方Y2的斜上方观察取下了壳体9以及排纸托盘7的打印机1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侧的上方观察配置于初始位置B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侧的上方观察客场位置C的周边时的立体图。
如图3、图4所示,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的一个端部分支承于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一方向X1的端部分处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以及上方延伸的第一侧方框架55。第一侧方框架55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的另一个端部分支承于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二方向X2的端部分处与第一侧方框架55平行地延伸的第二侧方框架56。第二方向X2是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方向。第二侧方框架56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第一侧方框架55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以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能够沿打印机上下方向Z移动的状态对该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进行支承。另外,第一侧方框架55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以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能够绕它们的轴线旋转的状态对该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进行支承。
如图3所示,滑架驱动机构48具备分别配置于第一侧方框架55的附近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的附近的一对同步带轮48a、架设于上述一对同步带轮48a的同步带48b。同步带48b的一部分固定于滑架45。通过利用滑架马达49来驱动一方的同步带轮48a,滑架45沿着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移动。
如图4所示,滑架升降机构52具备:偏心凸轮52a,其安装于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的两端部分;凸轮支承部(未图示),其从下方与各偏心凸轮的外周的凸轮面抵接;驱动力传递机构52b,其将升降马达53的驱动力分别传递至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并使它们绕轴线旋转。凸轮支承部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方框架55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当通过控制部54驱动升降马达53时,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同步旋转。由此偏心凸轮52a旋转,因此随着偏心凸轮52a的旋转而使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升降。
在水平输送路部分13c与第一侧方框架55之间设置有印刷头12的初始位置B。在初始位置B配置有印刷头12的维护机构57。维护机构57具备头盖58与盖升降机构(未图示)。头盖58以与配置于初始位置B的印刷头12的墨液喷嘴面12a对置的方式配置。盖升降机构使头盖58在与配置于初始位置B的印刷头12的墨液喷嘴面12a接近的方向或远离的方向上升降。印刷头12每经过预先确定的恒定时间通过滑架驱动机构48而配置于初始位置B。如图4以及图5所示,配置于初始位置B的印刷头12实施朝向头盖58喷出墨液滴的冲洗动作。冲洗动作是用于消除因墨液的增稠等而产生的喷嘴的堵塞的维护动作。另外,印刷头12在打印机1处于待机状态时通过滑架驱动机构48而配置于初始位置B,并被设为通过头盖58覆盖其墨液喷嘴面12a的状态。
如图3、图4、图6所示,在水平输送路部分13c与第二侧方框架56之间为印刷头12的客场位置C。客场位置C是在使印刷头12在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对印刷纸张P实施印刷的印刷动作中,在印刷印刷纸张P的第二方向X2的端部分时用于使印刷头12以及滑架45的一部分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向外侧退让的空间。通过滑架驱动机构48使滑架45移动,从而印刷头12能够在初始位置B与客场位置C之间沿着滑架引导轴46直线地往复移动。
(滑架)
图7是从下方观察搭载了印刷头12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8(a)、(b)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73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8(a)表示开闭器85配置于封闭位置85A的状态,图8(b)表示开闭器85配置于开放位置85B的状态。图9是支轴77、纸检测器80、开闭器85、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滑架45具备底板部60和从底板部60的外周缘向上方延伸的周壁部61。印刷头12从上方插入由底板部60和周壁部61形成的凹部。在底板部60上形成有长方形的开口部62。开口部62以其长度方向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一致的方式设置。印刷头12的墨液喷嘴面12a从开口部62向下方露出。
周壁部61具备位于比开口部62靠打印机后方Y2的后侧周壁部分63、比开口部62靠打印机前方Y1的前侧周壁部分64。另外,周壁部61具备使后侧周壁部分63与前侧周壁部分64在第一方向X1(第一侧方框架55侧)连续的第一周壁部分65、以及使后侧周壁部分63与前侧周壁部分64在第二方向X2(第二侧方框架56侧)连续的第二周壁部分66。在后侧周壁部分63设置有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大致水平延伸的筒部67。在筒部67上插入有滑架引导轴46。在前侧周壁部分64设置有能够与滑架支承轴47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68。
在滑架45的底板部60上,在开口部62的第一方向X1侧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四个压纸肋70。四个压纸肋70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平行地延伸,并彼此以等间隔设置。各压纸肋70的下端位于比从开口部62露出的印刷头12的墨液喷嘴面12a靠下方。在各压纸肋70上,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位于开口部62的相反侧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朝向外侧(第一方向X1)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引导面70a。
在滑架45的底板部60中的开口部62的第二方向X2侧设置有纸检测器安装部71。如图7以及图8(a)、(b)所示,纸检测器安装部71具备矩形的框部72和纸检测器罩73。框部72从底板部60的下表面朝向下方以恒定高度突出,纸检测器罩73以覆盖框部72的下端开口的方式安装。框部72以使其宽度方向朝向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相同的方向、使其长度方向朝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方式配置。
如图5所示,在框部72中,在第二方向X2的端部分处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Y延伸的框部分72a上下设置有两个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排列形成的一对狭缝。即,在框部分72a上设置有一对上侧狭缝75a、75b、位于上侧狭缝75a、75b的下方的一对下侧狭缝76a、76b。上侧狭缝75a以及上侧狭缝75b设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的相同的高度位置。另外,下侧狭缝76a以及下侧狭缝76b也设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的相同高度位置。各狭缝75a、75b、76a、76b形成为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细长。
如图7所示,在纸检测器罩73上设置有矩形的检测器用开口部73a。另外,图8(a)、(b)所示,纸检测器安装部71具备支轴77。支轴77呈圆柱形状,并从被框部72包围的底板部60的下表面部分朝向下方突出。
在纸检测器安装部71上配置有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参照图9)。在从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方观察滑架45时,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配置于重叠的位置。纸检测器80是光学式,且如图9所示,具备检测部81和电路部82。检测部81构成为包括发光部81a、受光部81b。发光部81a朝向印刷位置A射出检测光,受光部81b接收被印刷纸张P反射的检测光。在检测部81中,发光部81a的射出面以及受光部81b的受光面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同一个平面上。电路部82接受来自控制部54的指示,驱动发光部81a射出检测光,对受光部81b的输出进行放大以及波形成形而向控制部54传递。
另外,在纸检测器安装部71上搭载有对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进行开闭的开闭器85。开闭器85配置于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开闭器85以能够在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封闭位置85A、和将检测部81设为开放状态的开放位置85B之间移动的状态支承于支轴77。如图8(a)所示,在开闭器85配置于封闭位置85A的状态下,检测器用开口部73a通过开闭器85从上方被封闭(参照图7)。另外,如图8(b)所示,在开闭器85配置于开放位置85B的状态下,开闭器85向偏离检测器用开口部73a的位置移动。因此,在从下方观察开闭器85配置于开放位置85B的状态的滑架45时,检测部81经由检测器用开口部73a露出。
如图9所示,开闭器85具备支轴77、筒部86、突出部87、第一臂部88以及第二臂部89。在筒部86中插入有支轴77,突出部87从筒部86向径向的外侧以直线状突出。第一臂部88从突出部87的前端部分朝向周向的一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第二臂部89向另一侧突出。第一臂部88具备第一平板部(第一操作部)88a、倾斜平板部88b以及遮挡板部88c。第一平板部(第一操作部)88a在与突出部87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倾斜平板部88b从第一平板部88a的前端向接近筒部86的内侧弯折并延伸,在其前端具备遮挡板部88c。遮挡板部88c是在开闭器85配置于封闭位置85A时配置在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的部位。第二臂部89具备从突出部87朝向上方延伸的纵板部89a、从纵板部89a的上端向与第一平板部88a相反的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平板部(第二操作部)89b。
开闭器85将支轴77插入筒部86从而配置于纸检测器安装部71。在如此配置的状态下,第二臂部89的第二平板部89b位于与框部72的形成于上方的一对上侧狭缝75a、75b(参照图5)中的打印机前方Y1的狭缝75a对置的位置。另外,第一臂部88的第一平板部88a位于与框部72的形成于下方的一对下侧狭缝76a、76b(参照图5)中的打印机后方Y2的狭缝76b对置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客场位置C附近的第二侧方框架56的内侧面安装有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第二侧方框架56的内侧面在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时与滑架45的第二周壁部分66对置。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设置于比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靠打印机前方Y1。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为相同形状,且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另外,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是朝向第一方向X1突出的平板,且能够插入形成于滑架45的框部72的一对狭缝75a、75b、或一对狭缝76a、76b。
此处,滑架驱动机构48通过控制部54对滑架马达49的驱动控制而被驱动。在进行印刷动作时,滑架驱动机构48在输送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印刷纸张P的范围内使滑架45移动。此时,滑架驱动机构48将滑架45控制为不会从印刷纸张P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偏离。另一方面,在进行开闭器85的开闭时,滑架驱动机构48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
(开闭器的开闭动作)
图10是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的开闭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图11(a)的左侧的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45A的滑架45刚刚配置于客场位置C之前的状态。如前文所述,第一位置45A是通过滑架升降机构52而使压印板51与印刷头12之间的间隙成为第一距离的滑架45的Z方向上的位置。图11(a)的右侧的图表示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对开闭器85进行操作的状态。图11(b)的左侧的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45B的滑架45刚刚配置于客场位置C之前的状态。第二位置45B是压印板51与印刷头12之间的间隙成为比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的滑架45的Z方向上的位置。图11(b)的右侧的图表示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对开闭器85进行操作的状态。在本例子的打印机1中,如图7、图8(a)所示,开闭器85通常配置于封闭位置85A。
当从外部的设备向打印机1供给印刷数据时,控制部54基于印刷数据而实施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供给用于对预先设定于印刷纸张P的表面的印刷对象区域实施位置精度较高的高精度印刷处理的印刷数据。在用于实施高精度印刷处理的印刷数据中,包含命令对第一输送方向M1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以及印刷纸张P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纸张位置检测指令。
当接收到纸张位置检测指令的供给时(图10的步骤ST1),控制部54打开开闭器85。即,控制部54驱动升降马达53,使滑架45向第一位置45A移动(图10的步骤ST2)。之后,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图10的步骤ST4)。
如图11(a)所示,在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时,首先,将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插入一对上侧狭缝75a、75b。然后,在将滑架45完全配置于客场位置C之前,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与开闭器85的第二臂部89的第二平板部89b抵接。之后,随着滑架45向客场位置C移动,开闭器85从封闭位置85A向开放位置85B移动。即,在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与开闭器85抵接之后,通过滑架45向客场位置C移动(向第二方向X2移动),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向第一方向X1按压开闭器85的第二臂部89,以支轴77为中心而使开闭器85沿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然后,在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的时刻,开闭器85成为配置于开放位置85B的状态。
此处,在开闭器85从封闭位置85A向开放位置85B移动时,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克服作用在开闭器85的筒部86与滑架45的支轴77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开闭器85移动。因此,在将开闭器85配置于开放位置85B之后,开闭器85通过作用在开闭器85的筒部86与滑架45的支轴77之间的摩擦力,而维持在开放位置85B。即,开闭器85的筒部86的内周面86a(与滑架45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9)以及滑架45的支轴77的外周面77a(与开闭器85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9)成为摩擦面,并作为维持开闭器85的位置的位置维持机构93而发挥功能。
之后,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将滑架45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此后,控制部54驱动供纸马达24和输送马达36,将印刷纸张P从纸张盒向印刷位置A输送。
此处,当印刷纸张P到达印刷位置A时,通过纸检测器80检测到印刷纸张P的前端。因此,控制部54能够掌握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另外,当检测到印刷纸张P的前端时,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使滑架45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由此,检测部81能够检测到印刷纸张P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因此,控制部54能够掌握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
当控制部54掌握了印刷纸张P的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时,控制部54实施使开闭器85返回封闭位置85A的动作(图10的步骤ST1)。即,控制部54驱动升降马达53,使滑架45从第一位置45A上升至第二位置45B(图10的步骤ST3)。之后,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使滑架45向客场位置C移动(图10的步骤ST4)。
如图11(b)所示,当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时,首先,将第一开闭器操作部件91以及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插入一对下侧狭缝76a、76b。接下来,在将滑架45完全配置于客场位置C之前,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与开闭器85的第一臂部88的第一平板部88a抵接。之后,随着滑架45向客场位置C移动,开闭器85从开放位置85B向封闭位置85A移动。即,在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与开闭器85抵接之后,通过滑架45向客场位置C移动(向第二方向X2移动),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向第一方向X1按压开闭器85的第一臂部88,以支轴77为中心而使开闭器85沿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然后,在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的时刻,开闭器85成为配置于封闭位置85A的状态。
此处,在开闭器85从开放位置85B向封闭位置85A移动时,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92克服作用在开闭器85的筒部86与滑架45的支轴77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开闭器85移动。因此,在将开闭器85配置于封闭位置85A之后,开闭器85通过作用在开闭器85的筒部86与滑架45的支轴77之间的摩擦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85A。即,开闭器85的筒部86的内周面86a(与滑架45的滑动接触部)以及滑架45的支轴77的外周面77a(与开闭器85的滑动接触部)成为摩擦面,并作为维持开闭器85的位置的位置维持机构93而发挥功能。
(印刷动作)
之后,基于印刷数据实施印刷处理。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将滑架45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接下来,控制部54基于印刷数据中所包含的印刷纸张P的纸张种类,驱动控制升降马达53而使滑架45升降,并将印刷头12与压印板5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之后,控制部54驱动印刷头12、滑架马达49以及输送马达36,对通过印刷位置A的印刷纸张P的表面实施印刷处理。印刷处理基于由纸检测器80检测出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准确的位置而实施。即,交替实施使印刷头12在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朝向印刷纸张P喷出墨液滴的印刷动作、和通过输送机构22将印刷纸张P每次输送规定的送纸量的送纸动作。当印刷处理结束时,控制部54继续驱动输送马达36将印刷纸张P从排纸口8排出。
(作用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打印机1具备覆盖搭载于滑架45的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开闭器85。因此,通过开闭器85覆盖检测部81,从而即使在从印刷头12喷出的墨液滴的一部分在到达印刷纸张P的期间成为墨雾而在壳体9内漂浮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墨雾向检测部81的附着。因此,在打印机1中,无需为了抑制墨雾向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附着,而设置用于捕捉墨雾的结构。另外,搭载于滑架45的开闭器85通过与开闭器操作部件91、92抵接而移动,并对检测部81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将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的机构设为简单的结构,从而无需重新设置用于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的驱动源。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控制部54通过将滑架45配置于第一位置45A或第二位置45B,之后将滑架45配置于客场位置C,能够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因此,通过不将用于开闭开闭器85的开闭器操作部件91、92配置在滑架45的移动范围内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侧,而是配置在一侧,能够使开闭器85在开放位置85B与封闭位置85A之间位移。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开闭器85通过滑架45的移动而被开闭,因此无需搭载对开闭器85进行开闭的专用的致动器等驱动机构。另外,开闭器85通过作用在开闭器85的筒部86与滑架45的支轴77之间的摩擦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85A或开放位置85B。因此,无需为了维持开闭器85的位置而设置特别的位置维持机构93。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开闭器85的筒部86的内周面86a、滑架45的支轴77的外周面77a作为位置维持机构93,通过作用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来维持开闭器85的位置。然而,位置维持机构93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位置维持机构93,可以搭载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具备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85的一方的突起、和为了与突起卡合而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85的另一方的凹部。此时,可以将棘轮机构构成在开闭器85与滑架45的底板部60之间、或开闭器85与纸检测器罩73之间。
(第二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架升降机构52通过使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升降而使滑架45升降。然而,作为滑架升降机构52,可以在位置被固定的滑架引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上,使用使滑架45升降的机构。
(第三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从上述实施方式变更开闭器85的形状,在控制部54将滑架45配置于第一位置45A并使其向客场位置C移动时,使开闭器85从开放位置85B向封闭位置85A移动。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控制部54将滑架45配置于第二位置45B并使其向客场位置C移动时,开闭器85从封闭位置85A向开放位置85B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4以及图12~图17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从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搭载了印刷头12的状态的滑架时的立体图。图13(a)、(b)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73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13(a)表示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的状态,图13(b)表示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开放位置185B的状态。图14是开闭器185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说明图。图15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初始位置B时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16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开闭器打开位置D(后述)时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17是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图17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内容,使附图标记相同并省略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在客场位置C与第二侧方框架56之间还存在有开闭器打开位置D。详细内容后述,开闭器打开位置D是用于使配置于滑架45的开闭器185(参照图12~图14)从封闭位置185A向开放位置185B移动的位置。滑架45在通过滑架驱动机构48(参照图2)的驱动而被配置于客场位置C之后,通过进一步驱动滑架驱动机构48而被配置于开闭器打开位置D。
如图12以及图13(a)、(b)所示,在纸检测器安装部71上搭载有对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进行开闭的开闭器185。开闭器185配置在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开闭器185以能够在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封闭位置185A、将检测部81设为开放状态的开放位置185B之间移动的状态支承于支轴77。如图13(a)所示,在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的状态下,通过开闭器185从上方封闭检测器用开口部73a(参照图12)。另外,如图13(b)所示,在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开放位置185B的状态下,开闭器185向偏离检测器用开口部73a的位置移动。因此,在从下方观察开闭器185配置于开放位置185B的状态的滑架45时,检测部81经由检测器用开口部73a露出。
如图14所示,开闭器185由突出部187、第一臂部188、第二臂部189以及第三臂部190构成。突出部187从支轴77向径向的外侧以直线状突出,从突出部187的端部延伸有第一臂部188、第二臂部189以及第三臂部190。第一臂部188具备朝向支轴77的周向的一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一平板部188a、从第一平板部188a的前端向接近支轴77的内侧弯折并延伸的倾斜平板部188b、设置于倾斜平板部188b的前端的遮挡板部188c。遮挡板部188c是在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时配置在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的部位。第二臂部189具备朝向第一臂部188的相反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平板部189a、从第二平板部189a的端部向支轴77的轴向延伸的圆柱部189b。圆柱部189b是与后述的开闭器操作部件210滑动接触的部位。第三臂部190是从第一臂部188与第二臂部189的接合部朝向支轴77的径向的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倾斜平板,从第一臂部188侧向第二臂部189侧倾斜延伸。另外,第三臂部19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发挥作为第三开闭器操作部件的功能。
另外,作为第四开闭器操作部件的开闭器操作部件210是长形的平板部件。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抵接部210a,在另一端具备第二抵接部210b。第二抵接部210b是在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端部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其突出部分与平板部相比为厚壁。第二抵接部210b是与开闭器185的圆柱部189b滑动接触的部位。另外,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并行且形成有直线部的两个长孔215,通过贯穿长孔215的位置限制销220,从而以能够沿滑架45的往复移动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滑架45(参照图12、图13(a)、(b)参照)。
(开闭器操作部件的作用)
图13(a)表示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的状态。当通过箭头F2的力而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二方向X2按压第一抵接部210a时,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在由长孔215与位置限制销220限制的范围内,向第二方向X2靠近。因此,开闭器185的圆柱部189b与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第二抵接部210b滑动接触并被按压,从而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
图13(b)表示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开放位置185B的状态。当通过箭头F1的力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一方向X1按压第三开闭器操作部件的第三臂部190时,开闭器185以支轴77为中心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Y1方向转动。由此,第二抵接部210b和与第三臂部190一体化的圆柱部189b滑动接触并被按压,因此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在由长孔215与位置限制销220限制的范围内,被配置于靠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一方向X1。
图15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初始位置B时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10a在初始位置B处与作为和滑架对置的固定部件的打印机1的第一侧方框架55抵接。因此,当滑架45向第一方向X1移动时,抵接部210a被第一侧方框架55按压,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向第二方向X2移动(参照图13(a))。
另外,图16是从上方观察移动至开闭器打开位置D时的滑架45的立体图。开闭器185的第三臂部190在开闭器打开位置D处与作为和滑架对置的其他固定部件的打印机1的第二侧方框架56的突起部56a抵接。因此,当滑架45向第二方向X2移动时,第三臂部190被第二侧方框架56的突起部56a按压,开闭器185向Y1方向转动。此时,开闭器操作部件210被圆柱部189b按压而向第一方向X1移动(参照图13(b))。
(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
图17是开闭器185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当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向打印机1供给印刷数据时,控制部54基于印刷数据来实施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供给用于对预先设定于印刷纸张P的表面的印刷对象区域实施位置精度较高的高精度印刷处理。以下,基于图17,依次对开闭器185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1:在用于实施高精度印刷处理的印刷数据中,包含有命令对第一输送方向M1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以及印刷纸张P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纸张位置检测指令。因此,控制部54将印刷数据同纸张位置检测指令一起接收。
步骤ST2:当接收到纸张位置检测指令的供给时,控制部54驱动滑架移动机构50,使滑架45向开闭器打开位置D移动。在滑架45向开闭器打开位置D移动时,开闭器185的第三臂部190与打印机1的第二侧方框架56的突起部56a抵接而被按压(参照图16)。其结果是,开闭器185以支轴77为中心向前方Y1方向转动(参照图13(b))。因此,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开闭器185的遮挡板部188c向开放位置185B移动,而使检测部81开放。此时,开闭器操作部件210被圆柱部189b按压而向第一方向X1移动。
此处,如图12所示,设置于第一臂部188的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相互滑动接触。因此,在使开闭器185从封闭位置185A向开放位置185B移动时,开闭器185克服作用在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运动。因此,在将开闭器185移动至开放位置185B之后,开闭器1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开放位置185B。即,滑动突起195的上表面以及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成为摩擦面,并作为维持开闭器185的位置的位置维持机构93而发挥功能。
步骤ST3:在步骤ST2中,覆盖纸检测器80的开闭器185被打开之后,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将滑架45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并将纸检测器80设为开启(能够检测状态)。即,从发光部81a朝向印刷纸张P射出检测光,并且将受光部81b设置为能够受光状态。
步骤ST4:控制部54驱动供纸马达24和输送马达36,将印刷纸张P从纸张盒向印刷位置A输送。此处,当印刷纸张P到达印刷位置A时,印刷纸张P反射从发光部81a射出的检测光,因此受光部81b检测到检测光。因此,基于由受光部81b实施的有无检测光的检测,来检测有无印刷纸张P,因此能够检测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电路部82对受光部81b的检测输出进行放大以及波形成形并向控制部54输出。因此,控制部54能够掌握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另外,当检测到印刷纸张P的前端时,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在使滑架45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使受光部81b检测有无检测光。由此,检测部81能够检测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印刷纸张P的有无,因此能够掌握控制部54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
步骤ST5:控制部54使纸检测器80恢复关闭(非检测状态),驱动滑架移动机构50,使滑架45向初始位置B移动。在滑架45向初始位置B移动时,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10a与打印机1的第一侧方框架55抵接而被按压(参照图15)。伴随于此,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第二抵接部210b与开闭器185的圆柱部189b滑动接触,以支轴77为中心而使开闭器185向后方Y2方向转动。其结果是,将开闭器185配置于封闭位置185A,从而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参照图13(a))。
此处,在开闭器185从开放位置185B向封闭位置185A移动时,与上述的从封闭位置185A向开放位置185B移动时相同,开闭器185克服作用在设置于第一臂部188的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移动。因此,在使开闭器185移动至封闭位置185A之后,开闭器1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185A。
如上所述,控制部54基于来自主机装置的指令,将滑架45移动至开闭器打开位置D,从而打开开闭器185,之后实施由纸检测器80进行的印刷纸张P的纸端检测。而且,在纸端检测结束后,将滑架45移动至初始位置B而关闭开闭器185,从而覆盖纸检测80的检测部81。即,在开闭器185打开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开放时实施印刷纸张P的纸端检测。
(印刷动作)
之后,基于印刷数据实施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印刷处理。
(作用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打印机1具备覆盖搭载于滑架45的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开闭器185。因此,通过开闭器185覆盖检测部81,从而即使在从印刷头12喷出的墨液滴的一部分在到达印刷纸张P的期间成为墨雾而在壳体9内漂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向检测部81的附着。因此,无需为了抑制墨雾向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附着,而具备捕捉墨雾的风扇以及过滤器的结构。其结果是,由于不需要配置它们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还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开闭器185通过作用在开闭器185上的滑动突起195与纸检测器罩73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185A或开放位置185B。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开闭器185的位置维持机构93。
(第四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纸张位置检测指令包含于印刷数据而送出至控制部54,但也可以独立于印刷数据在任意的时刻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送出至控制部54。
(第五变形例)
另外,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一起构成位置维持机构93的滑动突起195也可以设置于突出部187。另外,滑动突起195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臂部188或突出部187的与滑架45对置的面(与纸检测器罩73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在该情况下,滑动突起195相对于滑架45滑动,开闭器1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195与滑架45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开放位置185B。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滑动突起195,第一臂部188或突出部187相对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或滑架45滑动。
(第六变形例)
并且,作为位置维持机构93,可以搭载如下的棘轮机构,其具备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185的一方的突起、为了与突起卡合而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185的另一方的凹部。此时,可以将棘轮机构构成在开闭器185与滑架45的底板部60之间、或开闭器185与纸检测器罩73之间。
(第七变形例)
另外,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并不限定于长形的平板部,可以由圆棒、方棒之类的棒状部件构成,也可以组合平板部件与棒状部件而构成。
(第八变形例)
图18是对开闭器185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210的变形例(第八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以下,参照图18对第八变形例的开闭器385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4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内容,使附图标记相同并省略说明。
如图18所示,开闭器385除不具备相当于作为第三开闭器操作部件的第三臂部190的部位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器185的结构(参照图14)相同。因此,开闭器385的各部位、即387、388、388a、388b、388c、389、389a、389b、395相当于开闭器185的各部位、即187、188、188a、188b、188c、189、189a、189b、195。另外,对于如下情况而言,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器操作部件210(参照图14)的结构相同,即,开闭器操作部件410由长形的平板部件形成、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抵接部410a、具备两个长孔415。此外,开闭器操作部件410具备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两个第二抵接部410b和第三抵接部410c。第二抵接部410b彼此并行延伸,且与平板部相比形成为厚壁。两个第二抵接部410b将开闭器385的圆柱部389b夹在其之间并滑动接触。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三抵接部410c发挥作为第三开闭器操作部件的功能。因此,本变形例的开闭器操作部件410是用一个部件构成第三开闭器操作部件以及第四开闭器操作部件并发挥其功能的共用操作部件。
(开闭器操作部件的作用与开闭器的开闭动作)
当滑架45向开闭器打开位置D移动时,通过开闭器操作部件410的第三抵接部410c与打印机1的第二侧方框架56抵接,而使开闭器操作部件410向第一方向X1移动。于是,开闭器操作部件410的两个第二抵接部410b夹持开闭器385的圆柱部389b并滑动接触,因此开闭器385以支轴77为中心而转动。其结果是,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开闭器385的遮挡板部388c向第二方向X2移动,使检测部81开放。
当滑架45向初始位置B移动时,通过开闭器操作部件410的第一抵接部410a与打印机1的第一侧方框架55抵接,而使开闭器操作部件410向第二方向X2移动。于是,与开闭器操作部件410滑动接触的开闭器385以支轴77为中心而转动,遮挡板部388c向第一方向X1移动并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将检测部81关闭。
(第九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了第八变形例的开闭器385以及开闭器操作部件410的打印机1中,也可以如上述的第四变形例~第七变形例那样进行变形。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4以及图19~图22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从下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搭载了印刷头12的状态的滑架的立体图。图20(a)、(b)是从下方观察取下了纸检测器罩73的状态的滑架45时的立体图。图20(a)表示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封闭位置285A的状态,图20(b)表示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开放位置285B的状态。图21是开闭器285以及开闭器移动机构290的说明图。图22是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图22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内容,使附图标记相同并省略说明。
如图19以及图20(a)、(b)所示,在纸检测器安装部71上搭载有对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进行开闭的开闭器285。开闭器285配置在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开闭器285以能够在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的封闭位置285A、将检测部81设为开放状态的开放位置285B之间移动的状态支承于支轴277。如图20(a)所示,在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封闭位置285A的状态下,通过开闭器285从上方封闭检测器用开口部73a(参照图19)。另外,如图20(b)所示,在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开放位置285B的状态下,开闭器285向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偏离的位置移动。因此,在从下方观察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开放位置285B的状态的滑架45时,检测部81经由检测器用开口部73a露出。
如图21所示,开闭器285由从支轴277向径向的外侧以直线状突出的突出部287、从突出部287的端部朝向周向的一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一臂部288构成。第一臂部288具备在与突出部287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平板部288a、从第一平板部288a的前端向接近支轴277的内侧弯折并延伸的倾斜平板部288b、设置于倾斜平板部288b的前端的遮挡板部288c。遮挡板部288c是在将开闭器285配置于封闭位置285A时配置在检测部81与检测器用开口部73a之间的部位。另外,在突出部287的与同第一臂部288相连的端部对置的位置的端部,具备固定于电动致动器286的旋转轴的支轴277。电动致动器286是构成开闭器移动机构290的驱动源。固定于电动致动器286的旋转轴的开闭器285的支轴277是构成开闭器移动机构290的传递机构。而且,电动致动器286通过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而使开闭器285在封闭位置285A与开放位置285B之间移动。
另外,开闭器移动机构290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以与开闭器285的支轴277位置偏离的方式配置旋转动作型的电动致动器286。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轮列等作为传递机构而将驱动力传递至开闭器285,从而使开闭器285转动。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旋转动作型的电动致动器,而是使用直线马达,使具备旋转轴的开闭器转动。另外,也可以使用直线马达,使能够滑动移动结构的开闭器直接前进后退移动。在该情况下,开闭器移动机构290无需传递机构,能够仅由驱动源的直线马达构成。
(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
图22是开闭器285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当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向打印机1供给印刷数据时,控制部54基于印刷数据而实施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供给用于对预先设定于印刷纸张P的表面的印刷对象区域实施位置精度较高的高精度印刷处理的印刷数据。以下,基于图22依次对开闭器285的开闭动作以及纸位置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1:在用于实施高精度印刷处理的印刷数据中,包含有命令对第一输送方向M1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以及印刷纸张P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纸张位置检测指令。因此,控制部54将印刷数据同纸张位置检测指令一起接收。
步骤ST2:当接收到纸张位置检测指令的供给时,控制部54打开开闭器285。即,控制部54输出用于驱动电动致动器286的驱动信号。接收到该驱动信号的电动致动器286开始进行旋转动作,使与其旋转轴(支轴277)结合的开闭器285从封闭位置285A向开放位置285B转动。
此处,在开闭器285从封闭位置285A向开放位置285B移动时,开闭器285克服作用在设置于第一臂部288的滑动突起289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移动。因此,在将开闭器285移动至开放位置285B之后,开闭器2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289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开放位置285B。即,滑动突起289的上表面(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19、图21)以及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与滑动突起289的上表面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19、图21)成为摩擦面,并作为维持开闭器285的位置的位置维持机构93而发挥功能。
步骤ST3:在步骤ST2中,覆盖纸检测器80的开闭器285被打开之后,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将滑架45配置于水平输送路部分13c的上方,将纸检测器80设为能够检测状态。即,从发光部81a朝向印刷纸张P射出检测光,并且将受光部81b设置为能够受光状态。
步骤ST4:控制部54驱动供纸马达24和输送马达36,将印刷纸张P从纸张盒向印刷位置A输送。此处,当印刷纸张P到达印刷位置A时,印刷纸张P反射从发光部81a射出的检测光,因此受光部81b检测到检测光。因此,基于由受光部81b实施的有无检测光的检测,检测出有无印刷纸张P,从而能够检测出印刷纸张P的前端。电路部82对受光部81b的检测输出进行放大以及波形成形并向控制部54输出。因此,控制部54能够掌握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另外,当检测到印刷纸张P的前端时,控制部54驱动滑架马达49,在使滑架45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同时使受光部81b检测有无检测光。由此,检测部81能够检测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印刷纸张P的有无,因此控制部54能够掌握印刷位置A处的输送路13上的印刷纸张P的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
步骤ST5:控制部54使纸检测器80返回至非检测状态,使开闭器285返回至封闭位置285A。即,控制部54输出用于使电动致动器286转动的驱动信号,使开闭器285从开放位置285B向封闭位置285A旋转移动。
此处,在开闭器285从开放位置285B向封闭位置285A移动时,开闭器285克服作用在设置于第一臂部288的滑动突起289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移动。因此,在将开闭器285移动至封闭位置285A之后,开闭器2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289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285A。即,滑动突起289的上表面(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19、图21)以及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与滑动突起289的上表面的滑动接触部:参照图19、图21)成为摩擦面,并作为维持开闭器285的位置的位置维持机构93而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控制部54基于来自主机装置的指令,打开开闭器285,实施由纸检测器80进行的印刷纸张P的纸端检测,之后关闭开闭器285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即,在开闭器285被打开,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被开放时实施印刷纸张P的纸端检测。
(印刷动作)
之后,基于印刷数据,实施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印刷处理。
(作用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打印机1具备搭载于滑架45的开闭器285。开闭器285通过开闭器移动机构290而移动,并能够覆盖纸检测器80的检测部81。因此,即使在从印刷头12喷出的墨液滴的一部分在达到印刷纸张P的期间成为墨雾并在壳体9内漂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向检测部81的附着。因此,打印机1无需具备捕捉墨雾的风扇以及过滤器等结构。因此,无需配置它们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的小型化,还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开闭器285搭载于滑架45,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接收指令,通过开闭器移动机构290而使该开闭器285移动,对检测部81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在需要印刷纸张P的检测时自由地对开闭器285进行开闭。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开闭器285通过作用在开闭器285上的滑动突起289与纸检测器罩73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285A或开放位置285B。因此,能够由简单的结构来构成开闭器285的位置维持机构93。
需要说明的是,纸张位置检测指令可以如上所述包含于印刷数据而送出至控制部54,也可以独立于印刷数据在任意的时刻从外部的设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送出至控制部54。
另外,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一起构成位置维持机构93的滑动突起289也可以设置于突出部287。另外,滑动突起289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臂部288以及突出部287的至少一方的与滑架45对置的面(与纸检测器罩73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在该情况下,滑动突起289相对于滑架45滑动,开闭器285通过作用在滑动突起289与滑架45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维持在开放位置285B。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滑动突起289,第一臂部288以及突出部287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纸检测器罩73的内表面或滑架45滑动。
并且,作为位置维持机构93,可以搭载如下的棘轮机构,其具备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285的一方的突起、为了与突起卡合而设置于滑架45以及开闭器285的另一方的凹部。此时,可以将棘轮机构构成在开闭器285与滑架45的底板部60之间、或开闭器285与纸检测器罩73之间。

Claims (12)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路,在该输送路将印刷纸张向第一方向输送;
印刷头,其喷出墨液而对所述印刷纸张进行印刷;
滑架,其搭载所述印刷头;
滑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滑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纸检测器,其搭载于所述滑架,且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检测光的检测部;
开闭器,其在覆盖所述纸检测器的所述检测部的封闭位置和与所述封闭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具有开闭器操作部件,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在所述滑架处于规定的位置时使所述开闭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具有:
压印板,其与所述印刷头对置;
滑架升降机构,其使所述滑架移动以使所述压印板与所述印刷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和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在所述压印板与所述印刷头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第一距离时使所述开闭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具有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所述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在所述压印板与所述印刷头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第二距离时使所述开闭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随着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一端移动,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使所述开闭器从所述开放位置向所述封闭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随着所述滑架向所述一端移动,所述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使所述开闭器从所述封闭位置向所述开放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方,
所述第二开闭器操作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具有与所述滑架对置的框架,
所述开闭器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具有纸检测器罩和滑动突起,
所述开闭器通过作用于所述滑动突起和所述纸检测器罩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被维持在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
11.一种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印刷纸张向第一方向输送,
使滑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滑架搭载有印刷头和纸检测器,所述印刷头喷出墨液,所述光检测器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检测光的检测部,
通过所述纸检测器对所述印刷纸张进行检测,
在将所述滑架移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规定位置时利用开闭器来遮挡所述检测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纸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印刷纸张的纸张端位置进行检测。
CN201410531570.3A 2013-10-11 2014-10-10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3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469 2013-10-11
JP2013213469 2013-10-11
JP2014-141187 2014-07-09
JP2014-141186 2014-07-09
JP2014141187 2014-07-09
JP2014141186 2014-07-09
JP2014178820A JP6459314B2 (ja) 2013-10-11 2014-09-03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の紙位置検出方法
JP2014-178820 2014-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3316A true CN104553316A (zh) 2015-04-29
CN104553316B CN104553316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80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15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3316B (zh) 2013-10-11 2014-10-10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96226B2 (zh)
JP (1) JP6459314B2 (zh)
CN (1) CN1045533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1846A (zh) * 2020-08-19 2022-03-1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0195B1 (en) * 2017-02-17 2024-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177A (ja) * 2001-10-30 2003-07-03 Hewlett Packard Co <Hp> 媒体前縁部センサ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87262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45630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US20100054836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Dwight Beardsley Selectively coupling a device to a carriage
JP2010064266A (ja) * 2008-09-08 2010-03-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75376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Murray Richard A Lead edge detector for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7176A (ja) 1998-02-19 1999-08-24 Canon Inc スキャナープリンタ及び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2001328266A (ja) * 2000-05-19 2001-11-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657311B1 (ko) * 2005-01-26 2006-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잉크젯 헤드 및 이를 채용한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118438A (ja) 2005-10-28 2007-05-17 Canon Inc プリンタ
JP2007130802A (ja) 2005-11-08 2007-05-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62910A (ja) * 2008-09-04 2010-03-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6309A (ja) 2009-07-09 2011-01-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070854B (zh) * 2013-03-27 2016-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177A (ja) * 2001-10-30 2003-07-03 Hewlett Packard Co <Hp> 媒体前縁部センサ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87262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45630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US20100054836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Dwight Beardsley Selectively coupling a device to a carriage
JP2010064266A (ja) * 2008-09-08 2010-03-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75376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Murray Richard A Lead edge detector for prin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1846A (zh) * 2020-08-19 2022-03-1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14161846B (zh) * 2020-08-19 2023-06-3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96226B2 (en) 2016-03-29
JP6459314B2 (ja) 2019-01-30
JP2016026906A (ja) 2016-02-18
CN104553316B (zh) 2017-04-12
US20150103127A1 (en) 2015-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31696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2114594A1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590411B (zh) 卡片打印机对准支架
CN101444991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8777342B2 (en) Ink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553316A (zh)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纸位置检测方法
US88273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CN104708915A (zh) 打印装置
JP2023502162A (ja) 印刷機械、および少なくとも1つの印刷モジュール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ノズルバーをクリーニングする方法
KR20100024368A (ko) 기록 장치 및 반송 롤러의 원점 검출 방법
US202001017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ody
US7175354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CN102189770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0861405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N104723676B (zh) 液体喷出设备和传感器单元
EP3093143A2 (en) Connector for supplying fluid to a print system
TW201238782A (en)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US8091979B2 (en) Apparatus for free-spraying an inkjet printhead
JP54289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14637B2 (en) Print 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31590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52284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mounting-removing mechanism for ink cartridge
JP2011218627A (ja) 記録装置
CN107336522B (zh) 记录装置
JP2005041067A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