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2626B -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2626B
CN104542626B CN201410788094.3A CN201410788094A CN104542626B CN 104542626 B CN104542626 B CN 104542626B CN 201410788094 A CN201410788094 A CN 201410788094A CN 104542626 B CN104542626 B CN 104542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ga
bacterium azoles
methylsulfonyl bacterium
complex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80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2626A (zh
Inventor
蒙博
刘妤玲
李现玲
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80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2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40~1):(1~40),进一步优选为(10~1):(1~10)。复配组合物占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本发明复配组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使用剂量,降低防治亩本。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适用防治多种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两种杀菌剂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逐年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较好的药剂欠缺或产生强的抗性,防效降低。且在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同时,真菌性病害也严重为害作物的生长。目前市场上能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药剂缺乏,农户通常采用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两个药剂进行现场混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农户一般加大用药量,随意混配。由于农户的不科学用药,不仅达不到提高防治效果,反而降低了防治效果,浪费药剂。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广谱高效的复配组合物。
为此,贵州大学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专利号为ZL201110314246.2)”,其结构式为:
该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
(1)不同取代酸甲酯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有机酸和无水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回流反应6-10小时,减压脱甲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7后分液得到不同的甲酸甲酯;
(2)不同取代的甲酰肼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甲酸甲酯溶于甲醇,然后缓慢加40%-80%水合肼,回流反应完全为止,冷却后析出不同取代的甲酰肼;
(3)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制备的甲酰肼和KOH、二硫化碳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完全,脱乙醇,调PH=5得到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
(4)2-硫醚-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为原料,加氢氧化钠水溶解后,与1-2被摩尔量的硫酸二甲(乙)酯或卤代烃等反应得到相应的硫醚化合物;
(5)2-甲基(乙基)磺酰基-5-取代-1,3,4-噁二唑的制备。
以相应的硫醚为原料,溶解于冰醋酸中,2%-7%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30%双氧水氧化得到相应的砜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对于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申请人进一步研发,当Rn选自卤原子中的氟,R2选C1-C5烷基的甲基即得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其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简称甲磺酰菌唑。
化合物甲磺酰菌唑的具体制备路线如下:
(1)对氟苯甲酰肼的合成
(2)2-巯基-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3)2-甲基硫醚-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4)制备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目标化合物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甲磺酰菌唑是一种新型的杀菌性,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可以经过组织传到运输到靶标叶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经过大量实验表明甲磺酰菌唑对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柑橘溃疡病、花生青枯病、白菜软腐病等系列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并且杀菌谱广,对多种细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安全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开发为大吨位产品潜质的新型绿色农药。甲磺酰菌唑单用易产生抗药性,防治谱窄,使用成本高。
咯菌腈是一种触杀性农药,可以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咯菌腈杀菌普广,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于防治种子病害、土传病害,及茎叶类病害,在多种作物上面都有运用。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该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防治成本,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
为了保证复配组合物具有更好的防效和增效作用,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作为优选,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40~1):(1~40)。
优选地,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20~1):(1~20)。
更优选地,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10~1):(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包括本发明以上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农用杀菌剂。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为了保证杀菌剂能更好的发挥杀菌活性,作为优选,复配组合物占上述农用杀菌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91%。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优选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农用杀菌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0%。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发明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中,所制成的农用杀菌剂有多种剂型。在本发明提供一些实施例中,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悬浮种衣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提供的农用杀菌剂中,所述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和助剂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辅料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只要跟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兼容,通常用于配制农药的任何辅料均可以使用。
上述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陶土、膨润土、硅藻土、泥土粉、凹凸棒土、尿素、腐植酸、淀粉或细沙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溶剂选自乙醇、溶剂油、甲基萘、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或油酸甲酯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助剂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崩解剂和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本行业常用的其他助剂。
乳化剂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钠与丙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二异丁基萘磺酸钠、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脱糖并分级的木质素磺酸钠。
润湿、分散剂选自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二异丁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甲基双荼磺酸钠、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聚丙烯酸钠、脱糖并分级的木质素磺酸钠、脱糖、缩合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酰胺N-甲基磺酸盐、月桂醇硫酸钠。
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硅酸镁铝、阿拉伯胶、果胶。
防冻剂包括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乙二醇、尿素。
成膜剂包括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乙基纤维素。
崩解剂包括硫酸铵、碳酸铵。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如番茄青枯病、花生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草莓细菌性叶斑病、黄瓜立枯病、黄瓜猝倒病、番茄枯萎病、白菜霜霉病、柑橘疮痂病、花生根腐病、草莓灰霉病等。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可以通过普通方法施用,如加水喷雾茎叶处理,也可以根施,还可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使用。主要适用于水稻、番茄、柑橘、花生、大豆、辣椒、葡萄、烟草、黄瓜等作物。
本发明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2、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持效期长,第二次药后14天防治效果达74%以上。
4、延缓新药剂甲磺酰菌唑的使用寿命,减少新药剂的开发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的甲磺酰菌唑原药由贵州大学提供,其他使用的原药及制剂均为市购。其中活性组分(A)为甲磺酰菌唑;活性组分(B)为咯菌腈。
制剂制备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一、微乳剂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透明的混合液;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乳化剂,搅拌至乳化剂完全溶解;在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余量的水加入到上述溶解有乳化剂的混合液中,搅拌30min,再加入防冻剂,搅拌均匀,得到本发明杀菌剂的微乳剂。配方组成:
二、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咯菌腈、润湿剂、分散剂、白炭黑、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本发明杀菌剂的可湿性粉剂。
三、悬浮剂的配制
将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依次加入甲磺酰菌唑、咯菌腈,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悬浮剂。
四、水乳剂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咯菌腈、乳化剂、溶剂混合,溶解成均匀的油相液体;将部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水相液体;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液体加入水相液体,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补足,剪切约半小时,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水乳剂。
五、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咯菌腈、润湿剂、分散剂、白炭黑、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经捏合,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得到本发明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
六、乳油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加入溶剂和乳化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透明的混合液,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乳油
七、悬浮种衣剂
将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经过气流粉碎,加乳化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与水完全混合后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3μm,D90<8μm,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悬浮种衣剂。
八、颗粒剂
将甲磺酰菌唑、咯菌腈、湿润剂、崩解剂、填料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颗粒剂。
含有本发明复配组合物的杀菌剂除可以配成以上剂型外,还可以制成微胶囊悬浮剂、注干剂、超低容量等多种剂型。
室内毒力测定
以下室内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防治番茄青枯病
试验方法:将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在NA培养基上活化后,用无菌水配成菌原液,将菌原液稀释成涂板100ul后长出的菌落数为100个左右的菌悬液,备用。
取400ul菌悬液与等量农药单剂混匀,用移液枪取100ul,置于已经做好的NA平板上,用灭过菌的“L”形玻璃棒将菌悬液涂布均匀,28℃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按公式计算抑菌率,菌落抑制率(%)=(对照菌落数-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每处理重复4次,以无菌水代替农药处理为对照,所得的结果采用Excel软件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表1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复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13.64 100.00 / /
咯菌腈(B) 75.49 18.07 / /
A:B=40:1 11.43 119.34 98.00 121.77
A:B=30:1 10.97 124.34 97.36 127.71
A:B=20:1 10.26 132.94 96.10 138.34
A:B=14:1 9.29 146.82 94.54 155.31
A:B=10:1 9.38 145.42 92.55 157.12
A:B=9:1 9.17 148.75 91.81 162.02
A:B=5:1 9.04 150.88 86.34 174.75
A:B=2:1 8.76 155.71 72.69 214.21
A:B=1:1 10.54 129.41 59.03 219.21
A:B=1:2 13.47 101.26 45.38 223.15
A:B=1:5 21.53 63.35 31.72 199.70
A:B=1:9 31.28 43.61 26.26 166.04
A:B=1:10 34.67 39.34 25.52 154.18
A:B=1:14 36.83 37.04 23.53 157.39
A:B=1:20 42.31 32.24 21.97 146.74
A:B=1:30 49.65 27.47 20.71 132.64
A:B=1:40 55.16 24.73 20.07 123.23
A:B=1:50 58.72 23.23 19.68 118.06
由表1可见,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按以上比例复配,在(40~1):(1~40)之间的14个配比中,不同配比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增效作用;当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其共毒系数大于150,增效尤为显著。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二:防治花生根腐病
试验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移液管吸取预先熔化的灭菌培养基36ml于无菌锥形瓶中,再加入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的药液4ml,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打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置于26℃恒温箱中保湿培养。当空白对照的菌落直径占到皿径的一半以上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表2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复配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26.34 100.00 / /
咯菌腈(B) 1.59 1656.60 / /
A:B=50:1 17.29 152.34 130.52 116.72
A:B=40:1 15.49 170.05 137.97 123.25
A:B=30:1 12.31 213.97 150.21 142.45
A:B=20:1 10.48 251.34 174.12 144.34
A:B=10:1 7.06 373.09 241.51 154.48
A:B=6:1 4.91 536.46 322.37 166.41
A:B=3:1 3.15 836.19 489.15 170.95
A:B=2:1 2.19 1202.74 618.87 194.35
A:B=1:1 1.26 2090.48 878.30 238.01
A:B=1:2 1.21 2176.86 1137.74 191.33
A:B=1:3 1.370 1922.63 1267.45 151.69
A:B=1:6 1.120 2351.79 1434.23 163.98
A:B=1:10 1.13 2330.97 1515.09 153.85
A:B=1:20 1.19 2213.45 1582.48 139.87
A:B=1:30 1.24 2124.19 1606.39 132.23
A:B=1:40 1.32 1995.45 1618.64 123.28
由表2可见,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按以上比例复配,在(40~1):(1~40)之间的14个配比中,不同配比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增效作用;当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其共毒系数大于150,增效尤为显著。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三:防治草莓灰霉病
试验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移液管吸取预先熔化的灭菌培养基36ml于无菌锥形瓶中,再加入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的药液4ml,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打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置于26℃恒温箱中保湿培养。当空白对照的菌落直径占到皿径的一半以上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表3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复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35.680 100.00 / /
咯菌腈(B) 0.050 71360.00 / /
A:B=50:1 2.063 1729.52 1497.25 115.51
A:B=40:1 1.572 2269.72 1838.05 123.49
A:B=30:1 1.081 3300.65 2398.71 137.60
A:B=20:1 0.727 4907.84 3493.33 140.49
A:B=10:1 0.352 10136.36 6578.18 154.09
A:B=4:1 0.154 23168.83 14352.00 161.43
A:B=2:1 0.071 50253.52 23853.33 210.68
A:B=1:1 0.042 84952.38 35730.00 237.76
A:B=1:2 0.033 108121.21 47606.67 227.11
A:B=1:4 0.036 99111.11 57108.00 173.55
A:B=1:10 0.035 101942.86 64881.82 157.12
A:B=1:20 0.036 99111.11 67966.67 145.82
A:B=1:30 0.039 91487.18 69061.29 132.47
A:B=1:40 0.041 87024.39 69621.95 125.00
由表3可见,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按以上比例复配,在(40~1):(1~40)之间的14个配比中,不同配比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增效作用;当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其共毒系数大于150,增效尤为显著。
田间药效实施例
为了明确甲磺酰菌唑与咯菌腈复配对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并与单剂比较,验证室内毒力测定的增效结果在田间是否适用。本专利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下面列举几个具体实施例来加以说明。
对照药剂1: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自制),配方见可湿性粉剂的配制实施例。
对照药剂2:12%咯菌腈悬浮剂,LS20130482,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市购。
田间试验实施例一: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NY/T 1464.32-201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32部分:杀菌剂防治番茄青枯病;
防治对象:番茄青枯病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武鸣
试验小区:选取个36小区,随机排列,共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共9对应9个处理。
试验方法:采用定向喷雾法,第一次施药距第二次施药时间间隔为7天。
调查方法:药前,药后7天及14天,分别调查各小区全部植株,记录总株数和病株数
表4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试验结果表4可知,在防治番茄青枯病时,甲磺酰菌唑+咯菌腈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咯菌腈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情况下,甲磺酰菌唑+咯菌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7d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25g/667m2)分别比单剂甲磺酰菌唑(有效成分用药量25g/667m2)及咯菌腈(有效成分用药量25g/667m2)的防效高30.71%、39.84%;并且在14d仍能达77%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
田间试验实施例二: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及药效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88-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8部分:杀菌剂防治大豆根腐病;
防治对象:花生根腐病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武鸣
试验小区:田间选取36个小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随机编号;
试验方法:分别用试验药剂处理不同小区采用定向喷雾法,第一次施药距第二次施药时间间隔为7天。
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挖取花生植株30株,记录总株数及各级病株数。
表5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试验结果表4可知,在防治花生根腐病时,甲磺酰菌唑+咯菌腈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咯菌腈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较少的情况下,甲磺酰菌唑+咯菌腈防治花生根腐病的7d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20g/667m2)分别比单剂甲磺酰菌唑(有效成分用药量25g/667m2)及咯菌腈(有效成分用药量25g/667m2)的防效高25.88%、30.69%;并且在14d仍能达76%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
田间试验实施例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17980.120-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20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
防治对象:草莓灰霉病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双桥
试验小区:选取36个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20㎡,每个处理4个重复,共9个处理;
试验方法:采用定向喷雾法,第一次施药距第二次施药时间间隔为7天。
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0个结果,记录病果数及总果数。施药前,药后7天及14天分别调查。
表6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试验结果表4可知,在防治草莓灰霉病时,甲磺酰菌唑+咯菌腈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咯菌腈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甲磺酰菌唑+咯菌腈防治草莓灰霉病的7d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分别比单剂甲磺酰菌唑(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及咯菌腈(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的防效高30.84%、33.32%;并且在14d仍能达74%以上的防效,说明持效期长。

Claims (9)

1.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40~1: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重量比为10~1:1~10。
4.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农用杀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 ~ 9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 ~ 80% 。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农用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悬浮种衣剂或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和助剂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或真菌性病害中的应用。
CN201410788094.3A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Active CN104542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094.3A CN104542626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094.3A CN104542626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2626A CN104542626A (zh) 2015-04-29
CN104542626B true CN10454262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06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8094.3A Active CN104542626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2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6956A (zh) * 2017-11-28 2018-04-20 谭贵友 一种含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9247B (zh) * 2011-10-17 2014-04-23 贵州大学 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262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8901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抗生素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7372557A (zh) 一种协同除草组合物
CN103651476B (zh) 含有Pyrasulfotole和甲基二磺隆的除草剂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2203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敌磺钠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894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4542626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咯菌腈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6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有机铜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54269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毒氟磷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8207985A (zh) 一种水稻田三元除草组合物
CN104542625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恶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06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噻霉酮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4488897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2715168A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521992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0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乙蒜素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898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4488899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噻唑锌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522030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604904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2117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06417333B (zh) 一种含烯酰吗啉与霜霉威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及其应用
CN105052998B (zh) 一种含毒氟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7926956A (zh) 一种含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4488904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