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214A -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0214A
CN104520214A CN201380040949.8A CN201380040949A CN104520214A CN 104520214 A CN104520214 A CN 104520214A CN 201380040949 A CN201380040949 A CN 201380040949A CN 104520214 A CN104520214 A CN 104520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motor
setting unit
retarder
bear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09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0214B (zh
Inventor
中村龙彦
内贵英男
三木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 Denki K K
Itoh Den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o Denk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Denki K K filed Critical Ito Denki K K
Publication of CN10452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02Belt- or chain-engaging elements
    • B65G23/04Drums, rollers, or wheels
    • B65G23/08Drums, rollers, or wheels with self-contained driving mechanisms, e.g. motors and associated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组件,其能够容易地实施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通过将具有旋转轴(15)的电动机(3)、将旋转轴(15)的旋转减速的减速器(4)、用于将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外部的部件的输出轴(16)直线地且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而形成一系列的轴列,将已形成的轴列收纳于箱体(2)的内部而形成电动机组件(1)。此时,在箱体(2)内,由轴承部件(5)支承轴列的至少三处,用于安装各轴承部件(5)的多个轴承设置部(40、41、42)一体地形成于箱体(2)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于滚筒输送装置等所使用的电动机内置滚筒中且用于旋转驱动电动机内置滚筒的电动机组件。另外,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内置滚筒。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工厂等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已知有滚筒输送装置。滚筒输送装置通常为在以平行二列地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输送架之间排列有多个圆筒状的输送用滚筒,且旋转驱动输送用滚筒的构造。通过该结构,能够将载置于输送用滚筒上的物品向规定的方向输送。
在旋转驱动滚筒输送装置的输送用滚筒时,期望以少的能量(电力量)使滚筒输送装置运转。为了实现该目的,已知将具有电动机等的驱动滚筒和不具有电动机等的从动滚筒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滚筒输送装置。
在此,驱动滚筒是滚筒主体与电动机等连接,并且自身可旋转的滚筒。另一方面,从动滚筒是以不与电动机等连接的状态相对于支轴能够自如旋转地安装的滚筒。而且,在将这些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组合使用时,在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架设有传送带部件,通过驱动滚筒的旋转,从动滚筒进行从动旋转。即,通过与驱动滚筒连接的电动机等的旋转力,不仅驱动滚筒也使从动滚筒旋转来使用。根据该结构,与在全部输送用滚筒上配备电动机等来进行旋转驱动那样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少的能量(电量)使滚筒输送装置运转。
在用作驱动滚筒的滚筒中,有称为电动机内置滚筒的滚筒。电动机内置滚筒是在滚筒主体的内部装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等,且通过驱动内部的电动机而外侧的滚筒主体进行旋转的滚筒。
作为电动机内置滚筒,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内置滚筒。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内置滚筒中,将电动机和减速器内置于与滚筒主体分体的箱体内,成为使电动机和减速器与箱体一起内置于滚筒主体内的结构。
即,在专利文献1中,将电动机和减速器组件化,然后将该电动机组件插入另外准备的滚筒主体内而完成电动机内置滚筒。
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不具有保持减速器的输出轴侧的轴承部件。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中,减速器的输出轴侧没有保持于箱体,而是突出。而且,减速器的输出轴侧通过安装于滚筒主体的内周的动力传递部件而被支承,被保持于滚筒主体的中心。
当利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时,能够将电动机组件插入切成任意长度的滚筒而制作任意全长的电动机内置滚筒。因此,当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时,部件的通用性提高。
另外,当采用将电动机和减速器内置于箱体而组件化且将该电动机组件内置于滚筒主体内的结构时,还具有易于将电动机和减速器从滚筒主体拆卸这种优点。
当进行具体说明时,在维修长期使用的电动机内置滚筒时,有时将电动机从滚筒主体内取出来进行分解整修。在此,考虑不将电动机和减速器内置于箱体,而是直接压入滚筒主体内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必然导致电动机和减速器被强固地固定于滚筒主体内,所以会导致维修时的电动机等的拆卸作业很困难。即,当要拆卸已强固地固定的电动机而施加强力时,电动机有可能因该力而破损。因此,必须施加不破坏电动机的程度的强力来拆卸已强固地固定的电动机,很费事。
与此相对,在将电动机和减速器内置于箱体而组件化的情况下,电动机和减速器经由箱体安装于滚筒主体内。即,电动机和减速器由于以由箱体覆盖的状态配置于滚筒主体内,因此不会因从滚筒主体内取出箱体时的安装作业而破损。另外,电动机和减速器不需要相对于箱体而强固地固定,仅设为打开箱体的状态,就能够简单地将电动机和减速器从箱体内取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9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虽然容易从滚筒主体内取出,但在插入滚筒主体内时,具有难以将输出轴206插入动力传递部件的问题。
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在容易进行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这种观点中,还有进一步的改善余地。
当对此进行具体说明时,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中,具有一分为二成纵向切割状态的大致圆筒状箱体。而且成为在该箱体的内部收纳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结构。即,在一分为二而成的各个箱体片中的一者配置电动机或减速器,进而以覆盖电动机或减速器的方式安装另一者的箱体片,由此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在此,电动机和减速器以可传递电动机的驱动力地连结在一起的状态位于箱体内。更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成为在箱体202的内部电动机203和减速器204配置为一列的状态,且成为电动机203的旋转轴205与减速器204连接的状态。
当进一步进行说明时,在电动机203中,成为与转子一体化而成的旋转轴205贯通由定子即线圈等构成的电动机主体203a的状态。即,成为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a从电动机主体203a的成对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侧突出,并且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b从另一端部侧突出的状态。
另外,成为在减速器204上连接有上述电动机203的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a和用于向位于箱体202的外部的部件(未图示)传递电动机203的驱动力的输出轴206的状态。这些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a和输出轴206分别与减速器204的成对的两端部连接。
因此,成为从箱体2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去,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b、电动机主体203a、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a、减速器204、输出轴206配置为一列的状态。而且,旋转轴205、减速器204、输出轴206形成一系列的轴列,成为将旋转轴205的旋转力经由减速器204、输出轴206而向外部输出的构造。
在此,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不具有保持减速器的输出轴侧的轴承部件。因此,没有将减速器204和输出轴206保持于电动机组件的中心的部件,减速器204和输出轴206会晃动而不稳定。
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在插入滚筒主体内时,存在难以将输出轴206插入动力传递部件这种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组件难以进行减速器204等的定位,且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的作业需要熟练。
另外,为了将减速器204和输出轴206保持于电动机组件的中心,应该在减速器204的输出轴侧设置轴承部件。即,应该利用轴承部件(未图示)等可旋转地支承由位于一系列轴列的两端侧的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b和输出轴206各自、和位于电动机主体203a与减速器204之间的旋转轴205的一部分205a构成的三个部分。即,为了将旋转轴205的旋转力高效地向外部的部件传递,三个部分的轴心应该成为同一轴心。
当假设如上所述地由轴承部件等可旋转地支承三个部分的情况时,在将电动机203和减速器204收纳于箱体202的内部时,需要在箱体202的内部对准配置三个轴承部件。即,在相对于三个轴承部件各个而插通轴体时,需要以插通的轴体的轴心成为同一轴心的方式对准三个轴承部件。
但是,作业者对各个轴承部件边进行微细的位置调节边进行配置的作业(以下称定心作业,或者简称为定心)是要求作业者具有熟练技能的很困难的作业。特别是,如上所述,在三处以上进行定心的情况下,与在一个轴体的两端部分安装轴承部件而定心那样的情况不同,作业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组件,其可容易地实施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或向滚筒主体的组装作业。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该电动机组件的电动机内置滚筒。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内置滚筒,其通过由内置在相对于固定轴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承的滚筒主体内的驱动源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到滚筒主体,而滚筒主体相对于固定轴旋转驱动。另外,涉及电动机组件,其成为电动机内置滚筒的驱动源。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组件,其插入另外准备的滚筒主体内而构成电动机内置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具有旋转轴的电动机、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的减速器、用于将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外部的部件的输出轴,所述旋转轴、所述减速器和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箱体内直线地且可传递动力地连接而形成一系列的轴列,具有支承所述轴列的至少三处的三个以上的轴承部件,用于安装各轴承部件的多个轴承设置部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箱体的内周面。
本发明的电动机组件采用的是如下的结构,即,具有支承由旋转轴、所述减速器和输出轴形成的轴列中的至少三处的三个以上的轴承部件,用于安装各轴承部件的多个轴承设置部分别一体地形成于箱体的内周面。而且,因为轴承设置部与箱体形成为一体,所以仅在轴承设置部安装轴承部件,就能够将轴承配置部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三处以上进行定心那样的情况下,也无需实施繁杂的轴承部件的对准作业,就能够安装轴承部件。由此,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很容易。
期望所述箱体是将成对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箱体片组合而形成的。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简单地将电动机、减速器、轴承部件等从箱体内取出。因此,维修时等的分解作业很容易。
所述轴承设置部期望具有与轴承的外周面接触的外周设置面和保持轴承的端面的端面保持部。
轴承设置部优选是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周面的圆环状平面。在箱体是将大致半圆筒状的箱体片组合而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成对的箱体片上形成有截面形状为大致C字状的设置部形成片。
所述箱体优选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和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移动的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在所述减速器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减速器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移动的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设有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和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因此能够将电动机和减速器相对于箱体的至少一部分暂时以限制了相对移动的状态放置。即,由于电动机和减速器相对于箱体的定位很容易,因此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所述箱体优选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和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旋转的电动机旋转限制单元,在所述减速器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减速器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旋转的减速器旋转限制单元。
电动机旋转限制单元也可以兼用所述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另外,减速器旋转限制单元也可以兼用所述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
根据本结构,能够抵抗施加于电动机等的反作用力。
所述箱体优选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在构成所述电动机设置部的箱体的壁面上设有开口,电动机设置部和外部经由所述开口而连通。
开口有助于电动机的冷却。
所述箱体优选是接合多个箱体片而在其内部形成空间的箱体,在箱体片彼此的接合面上设有凸缘部。
另外,优选在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或凸缘部的内表面附近设有卡合部,在接合了箱体片的状态时,相对的箱体片的卡合部彼此卡合。
优选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和所述轴承设置部,所述箱体的所述轴承设置部的部位的外轮廓形状比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小,在轴承设置部的外周部设有加强肋。
另外,优选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用于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之间设有轴承设置部,所述箱体的所述轴承设置部的部位的外轮廓形状比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小,在轴承设置部的外周部设有加强肋,该加强肋也与电动机设置部的外壁和减速器设置部的外壁接合。
通过将电动机组件插入滚筒主体内,能够完成电动机内置滚筒。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机组件因为轴承设置部与箱体形成为一体,所以仅在轴承设置部安装轴承部件,就能够将轴承部件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电动机组件无需实施繁杂的对准作业就能够安装轴承部件,具有将电动机和减速器收纳于箱体内时的组装作业很容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置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的电动机内置滚筒的主视图,局部透视表示内部构造。
图2是表示图1的电动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电动机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半圆筒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组装图1的电动机组件的情形的说明图,表示将电动机和减速器以安装有轴承的状态连结,且将已连结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载置于半圆筒壳体的情形。
图6是表示组装图1的电动机组件的情形的俯视图,表示已将电动机、减速器、轴承载置于半圆筒壳体的状态。
图7是示意地表示电动机组件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在组件壳体2(箱体)的内部收纳电动机3和减速器4而形成组件。电动机组件1内置于电动机内置滚筒6的滚筒主体7。电动机组件1为当电动机3进行驱动而旋转轴15旋转时,旋转轴15的旋转力(转矩)经由减速器4而传递到输出轴16的构造。即,电动机3的旋转轴15以未图示的卡合部而与减速器4卡合,旋转轴15的旋转力传递到减速器4。另外,减速器4以未图示的卡合部与输出轴16卡合,减速器4的旋转力传递到输出轴16。
而且,电动机内置滚筒6具有:电动机组件1、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的圆筒状的滚筒主体7、分别堵塞滚筒主体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盖部件8和贯通盖部件8而遍及滚筒主体7的内外地延伸的固定轴9。该盖部件8一体地安装于滚筒主体7,固定轴9经由轴承等轴承部件(未图示)而安装于盖部件8。由此,滚筒主体7成为相对于固定轴9可相对旋转的结构。
在此,在滚筒主体7的内部设有与滚筒主体7成为一体的动力传递部件10。该动力传递部件10成为与电动机组件1的输出轴16卡合在一起的状态。因此,当输出轴16旋转时,输出轴16的旋转力经由动力传递部件10传递到滚筒主体7,滚筒主体7相对于固定轴9而相对旋转。
该电动机内置滚筒6通过安装于并排配置的输送架之间,能够最适作为滚筒输送装置的滚筒使用。
接下来,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电动机组件1是在组件壳体2的内部收纳电动机3、减速器4、轴承5(轴承部件)而形成的,安装于减速器4的输出轴16成为从组件壳体2的内部向外部突出的状态。
组件壳体2是由适宜的树脂形成的外形为大致圆筒状的箱体。如图3所示,组件壳体2是将纵向切割组件壳体2而成的形状的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而形成的。换句话说,组件壳体2是由两个箱体片(半圆筒壳体20)构成的箱体,是将多个分割体组合而形成的。
在此,如图2所示,组件壳体2的外形形状形成有多个比其他部分直径小的安装用狭径部25。在此,安装用狭径部25是在内部安装轴承5的部位。
更具体而言,在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这三个安装用狭径部25。另外,在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和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之间,设有冷却用窗部33(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电动机旋转限制单元)。
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位于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且设置于与输出轴16接近的端部。该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是通过位于中心侧的圆筒状的狭径部主体34和从该狭径部主体34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片35成为一体而形成的。突出片35作为确保狭径部主体34的刚性的加强肋而发挥作用,设置于对应于轴承设置部75的外周部的位置。
突出片35的外形都为长方形平板状。
而且,突出片35中的两个成为用于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安装为一体的安装用突出片35a,其他突出片35成为用于提高组件壳体2(半圆筒壳体20)的刚性的加强用突出片35b。
此外,在半圆筒壳体20彼此的接合面上设有凸缘部76,加强用突出片35b构成该凸缘部76的一部分。
安装用突出片35a是从半圆筒壳体20的狭径部主体34的接合面分别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35,成为向构成与接合面同一平面的方向突出的状态。当以图2的姿势为基准进行说明时,两个安装用突出片35a中的一方从图2的狭径部主体34的上端向上方突出,两个安装用突出片35a中的另一方从狭径部主体34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在此,在各个安装用突出片35a上,设有在部件厚度方向贯通安装用突出片35a的安装用孔37。即,安装用孔37是在与组件壳体2(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和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贯通安装用突出片35a,其开口形状为圆形。
此外,如图3所示,该安装用突出片35a分别设置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详细而言,将组件壳体2在部件厚度方向上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个半圆筒壳体20上各设有一个。而且,如图2所示,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分别设置于半圆筒壳体20的安装用突出片35a的一部分彼此接触而形成突出片35。换句话说,一分为二的安装用突出片35a各自的端面彼此面接触,形成一个突出片35。由该两个安装用突出片35a形成的突出片35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为一体时,成为用于安装铆钉等紧固部件(紧固部件包括钉子、平头钉、螺钉、铆钉等)的部分。
此时,设置于由两个安装用突出片35a形成的突出片35的安装用孔37连通。即,在成形为在部件厚度方向一分为二的状态的安装用突出片35a上分别设有贯通孔,通过将安装用突出片35a重叠而成为各个贯通孔连通的状态,形成安装用孔37。
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形成于比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稍靠一侧端部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形成于比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靠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所在位置的端部的位置。该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也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同样,是通过位于中心侧的圆筒状的狭径部主体34和从该狭径部主体34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片35成为一体而形成的。
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突出片35也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同样,由安装用突出片35a和加强用突出片35b形成。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突出片35设置于相当于轴承设置部77的外周部的位置。
关于它们的详细内容,由于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的突出片35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的安装用突出片35a上形成有一个安装用孔37,与此相对,在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安装用突出片35a上形成有两个(多个)安装用孔37。
另外,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突出片35,三面与其他部位连接。即,突出片35的一边与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外轮廓部连接。另外的一边与电动机设置部71的外轮廓连接。其余的一边与减速器设置部70的外轮廓连接。
因此,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为外径比其他部位小且如同缩细了那样的形状,但通过由突出片35加强,具有与其他部位同样的刚性。
如图2所示,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形成于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即,接近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所在位置的端部成对的端部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形成于比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稍靠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
该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也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同样,是通过位于中心侧的圆筒状的狭径部主体34和从该狭径部主体34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片35成为一体而形成的。
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的突出片35设置于相当于轴承设置部78的外周部的位置。
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的突出片35也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同样,由安装用突出片35a和加强用突出片35b形成。关于它们的详细内容,由于与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的突出片35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第三安装用狭径部32的加强用突出片35b的数量比第一安装用狭径部30的加强用突出片35b的数量和第二安装用狭径部31的加强用突出片35b的数量多。
如图2所示,冷却用窗部33是贯通组件壳体2且沿组件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开口。即,通过冷却用窗部33,组件壳体2的内外成为连续的状态。另外,冷却用窗部33成为开口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状并且延伸方向的缘端部分带有圆弧的形状。
在此,冷却用窗部33形成于组件壳体2的收纳电动机3的部分(详细内容后面予以描述)。因此,当在组件壳体2内收纳电动机3时,成为电动机3的一部分从冷却用窗部33露出的状态。由此,能够将电动机3在驱动时所产生的热量排放到外部。
接下来,对组件壳体2(半圆筒壳体2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半圆筒壳体20的内侧部分形成有成为用于安装轴承5的轴承设置部的一部分的部分。更具体而言,在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有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设置部形成片)、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上述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分别在两个半圆筒壳体20上各设有一个(设置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未图示)。
另外,在半圆筒壳体20的内侧部分设有构成减速器设置部70的空间和构成电动机设置部71的空间。
构成减速器设置部70的空间通过边界壁85、86而被分隔。另外,构成电动机设置部71的空间通过边界壁87、88而被分隔。
另外,如图4所示,在半圆筒壳体20的内侧部分形成有成为用于安装电动机内置滚筒6的固定轴9a(参照图1)的固定轴安装部的一部分的单侧轴安装部44。该单侧轴安装部44也分别设置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设置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单侧轴安装部44未图示)。
因此,如图2所示,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分别设置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的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彼此、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彼此、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彼此分别接触,在组件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三个轴承设置部75、77、78(组件壳体2的内部构造,即,已形成的状态的轴承设置部未图示)。即,在组件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轴承设置部75、77、78,各轴承设置部的构造各不相同。
各轴承设置部75、77、78都具有与轴承部件5的外周面80接触的外周设置面81。各轴承设置部75、77、78的外周设置面81都为圆弧面,并且平滑。
另外,在轴承设置部75设有保持轴承部件5a的端面的端面保持部82a、b。端面保持部82a、b保持轴承部件5a的外环。
在轴承设置部77、78还设有保持轴承部件5b、c的端面的端面保持部82c、d。在轴承设置部77、78中,端面保持部82c、d仅设置于轴承部件5b、c的一侧的侧面侧。
另外,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由分别设置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的单侧轴安装部44形成用于安装上述的固定轴9(参照图1)的固定轴安装部。
参照附图进一步对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和单侧轴安装部44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形成于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单侧端部,具有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
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是构成上述端面保持部82a、b的部件。
第一板状体47是形成于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单侧端部的侧视时大致帽子状的板体。更具体而言,由侧视时大致“C”状的板体即中心侧部分47a和侧视时大致长方形状的板体即两个端部侧部分47b形成,中心侧部分47a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和两个端部侧部分47b各自成为连续在一起的状态。此外,第一板状体47的部件厚度方向与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相同。
另外,第二板状体48是形成于比第一板状体47更靠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的侧视时大致“C”字状板体,成为从半圆筒壳体20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状态。该第二板状体48的部件厚度方向也与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相同。
而且,在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在形成于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之间的空间49内配置轴承5(详细内容予以后述)。换句话说,轴承5成为由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夹着的状态。
因此,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彼此接触而形成的轴承设置部75,通过由两个板体夹着轴承5,而将轴承5以规定的姿势安装于组件壳体2的内部。即,该轴承设置部75成为通过由两个第一板状体47形成的环状连续的板体和由两个第二板状体48形成的大致圆环状的板体夹着轴承5的构造。
如图4所示,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成为弯曲成半圆弧状地延伸的突起。即,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侧视时的形状为大致“C”字状,成为向外侧鼓出的拱形。而且,在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在成为拱形的部分的内周面41a的一端侧形成有从周围突起的部分即凸起部41b。该凸起部41b形成于内周面41a的宽度方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且沿着内周面41a的延伸方向设置。即,该凸起部41b也形成为侧视时大致“C”字状。
而且,在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轴承5以其外周面接触内周面41a的除凸起部41b以外的部分的方式配置(详细内容予以后述)。
因此,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彼此接触而形成的轴承设置部77为从组件壳体2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突起,通过成为在圆环的中心嵌入有轴承5的状态,将轴承5以规定的姿势安装于组件壳体2的内部。即,该轴承设置部77成为环状包围轴承5的外侧部分的构造。
另外,当组合两个半圆筒壳体20时,由于凸起部41b彼此也接触,因此在上述的圆环状突起的内周面形成环状地凸起的部分。该环状地凸起的部分(端面保持部82c)作为限制嵌入圆环状突起的轴承5的向规定方向的移动的限制单元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具有主体部52、立壁部53、配线配置部54,它们形成为一体。
主体部52为弯曲成半圆弧状地延伸的突起。即,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侧视时的形状为大致“C”字状,成为向外侧鼓出的拱形。换句话说,在主体部52形成有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凹下去的部分。
立壁部53是形成于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单侧端部侧且侧视时为大致半圆形的板体。而且,立壁部53的弯曲成圆弧状的部分和主体部52的内周面成为连续的状态。即,该立壁部53形成为堵塞主体部52的凹下去的部分的一侧。
配线配置部54是形成于分别位于主体部5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的端面且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凹下去的槽状部分。换句话说,该配线配置部54成为截面大致长方形状的沿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间。
而且,在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轴承5以其外周面接触主体部52的成为拱形的部分的内周面52a的方式配置(详细内容予以后述)。
由以上可知,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彼此接触而形成的轴承设置部78是有底圆筒状(有底孔状)的部分。而且,通过成为在其中心部分嵌入轴承5的状态,将轴承5以规定的姿势安装于组件壳体2的内部。即,在该轴承设置部78中,由两个主体部52在组件壳体2的内周面形成圆环突起状的空洞部分,并且由两个立壁部53形成的部分成为封堵该圆环突起状部分的一端的状态。
单侧轴安装部44为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于与形成有第一板状体47的端部成对的端部。该单侧轴安装部44具有多个突起部44a。突起部44a都是从半圆筒壳体20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起,沿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且,在单侧轴安装部44,该多个突起部44a成为沿着半圆筒壳体20的周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状态。
由以上可知,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由两个单侧轴安装部44形成的固定轴安装部成为多个突起部44a沿组件壳体2的周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状态。换句话说,从组件壳体2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突起部44a列状(条状)地配置于周方向。即,固定轴安装部成为大致内齿齿轮状的部分,在固定轴安装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如齿轮的齿那样的部分。由此,能够将电动机内置滚筒6的固定轴9a经由大致齿轮状(大致外齿齿轮状)的卡合部等而安装于组件壳体2。
在此,当关注半圆筒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时,在分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端面的一者形成有以从周围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凹下去的定位槽部57,在端面的另一者形成有以从周围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凸起的定位突起部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半圆筒壳体20彼此的接合面上设有凸缘部76,定位槽部57和定位突起部58形成于凸缘部76。
定位槽部57,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状,为沿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间。更具体而言,以沿着半圆筒壳体20的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的端面的缘端的形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延伸。
定位突起部58,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状,为沿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起。更具体而言,以沿着半圆筒壳体20的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的端面的缘端的形状的方式弯曲并且延伸。
这些定位槽部57和定位突起部58分别形成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
此外,形成于两个半圆筒壳体20的一方的定位槽部57和定位突起部58未图示,但在以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两个半圆筒壳体20时,该定位槽部57(或定位突起部58)以分别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突起部58(或定位槽部57)相对的方式设置。
即,如果在两个半圆筒壳体20中的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附图的上侧形成有定位突起部58,则在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上侧形成有定位槽部57。另外,如果在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附图下侧形成有定位槽部57,则在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下侧形成有定位突起部58。在这种情况下,在与形成于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槽部57(或定位突起部58)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形成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突起部58(或定位槽部57)。
如图3所示,电动机3是由作为定子的线圈3a和作为转子的旋转轴15构成的无刷电动机。作为定子的线圈3a由外形为大致圆筒形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有多个铁制薄板而形成的芯体和卷绕于芯体的内周面侧的导线形成。旋转轴15在其局部(未图示)安装有永久磁铁。而且,旋转轴15的安装有永久磁铁的部分成为由线圈3a环状包围的状态。
即,在该电动机3中,旋转轴15成为插通圆筒状的线圈3a的状态,旋转轴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成为分别从线圈3a的成对的两端部突出的状态。
另外,在线圈3a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周围部分向外侧凸出的止转突起部63。该止转突起部63其外形为大致长方体状,并沿线圈3a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减速器4是在内部装设有未图示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形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该减速器4可分别在成对的两端部连接轴体,能够将与单侧端部侧连接的轴体的转速减速而输出到与另一端部侧连接的轴体。
另外,在减速器4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减速器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止转槽部64。该止转槽部64是从周围向内侧凹下去的部分,且是以截面大致长方形状延伸的空间。
轴承5是公知的滚珠轴承,是外形大致圆环状的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中,如图3所示,在组件壳体2内收纳有三个轴承5。而且,安装于输出轴16的轴承5a的外径比其他轴承5(轴承5b、轴承5c)的外径大。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成为具有外径不同的多个轴承5的结构。
输出轴16成为具有以截面形状为圆形延伸的部分和以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延伸的部分的轴体。
进一步按照推荐的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组件1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连接电动机3、减速器4、输出轴16。即,由电动机3的旋转轴15、减速器4、输出轴16形成一系列的轴列。
更具体而言,设为在电动机3的旋转轴15之中的从线圈3a的一端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即第一突出部15a和从线圈3a的另一端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即第二突出部15b分别嵌入有轴承5c、轴承5b的状态。进而,设为将该第二突出部15b的突出端侧部分和减速器4连结在一起的状态,且设为在减速器4上安装有输出轴16的状态。即,设为在减速器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中的一侧连接电动机3的旋转轴15,且在另一侧连接有输出轴16的状态。然后,设为在输出轴16的以截面形状圆形延伸的部分安装有轴承5a的状态。
通过设为这种状态,电动机3、减速器4、输出轴16成为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的状态。即,通过电动机3进行驱动,旋转轴15进行旋转,成为旋转轴15的转速能够以由减速器4减速后的状态传递到输出轴16的状态。
然后,如图5、图6所示,设为将这样连接在一起的电动机3、减速器4、输出轴16载置于半圆筒壳体20的状态。在此,在半圆筒壳体20的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和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减速器4的减速器设置部70,在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和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电动机3的电动机设置部71。
在此,在减速器设置部70设有壳体侧止转突起74(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减速器旋转限制单元)。该壳体侧止转突起74是从半圆筒壳体20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突起,沿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该壳体侧止转突起74成为设有多个而列状配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侧止转突起74设置为隔开间隔地并排排列的状态。
另外,在电动机设置部71设有上述的冷却用窗部33。
因此,当将减速器4载置于减速器设置部70时,减速器设置部70的壳体侧止转突起74嵌入形成于减速器4的外周面的止转槽部64。由此,减速器4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半圆筒壳体20的状态。
另外,减速器4由边界壁85、86夹着,构成轴方向的定位。
另外,当将电动机3载置于电动机设置部71时,电动机3的止转突起部63嵌入形成于电动机设置部71的冷却用窗部33。由此,电动机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半圆筒壳体20。即,冷却用窗部33是将电动机3在驱动时发出的热量排放到外部的散热单元,并且还作为限制电动机3与半圆筒壳体20相对旋转的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发挥作用。
另外,电动机3由边界壁87、88夹着,构成轴方向的定位。电动机3通过止转突起部63与冷却用窗部33卡合,也决定了轴方向的位置。
此外,在已将电动机3载置于电动机设置部71时,设为将从电动机3延伸设置的配线配置于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配线配置部54,且从电动机设置部71延伸到半圆筒壳体20(组件壳体2)的外侧的状态。
然后,如图6所示,将嵌入到输出轴16的轴承5a载置于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将嵌入到旋转轴15的一部分即第二突出部15b的轴承5b载置于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将嵌入到旋转轴15的一部分即第一突出部15a的轴承5c载置于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的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之间配置嵌入到输出轴16的轴承5a。即,轴承5a成为由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夹着的状态。此时,轴承5a的外周面的曲率和位于第一板状体47与第二板状体48之间的半圆筒壳体20的内周面的曲率大致相同。因此,轴承5a和半圆筒壳体20以贴紧(或稍隔开间隙地贴紧)的状态载置。
另外,在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内周面41a(参照图4)上载置嵌入到电动机3的旋转轴15(第二突出部15b)的轴承5b。在此,轴承5a的外周面的曲率和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内周面41a的曲率也大致相同。因此,轴承5b和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内周面41a以贴紧(或稍隔开间隙地贴紧)的状态载置。另外,通过这样配置轴承5b,成为在轴承5b的侧面抵接有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凸起部41b的端面保持部82c的状态。由此,轴承5b成为以限制了向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侧的移动的状态配置于内周面41a上的状态。
另外,在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内周面52a(参照图4)上载置嵌入到电动机3的旋转轴15(第一突出部15a)的轴承5c。在此,轴承5c的外周面的曲率和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内周面52a的曲率也大致相同。因此,轴承5c和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内周面52a以贴紧(或稍隔开间隙地贴紧)的状态载置。另外,通过这样配置轴承5c,成为在轴承5c的侧面抵接有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立壁部53的端面保持部82d的状态。由此,轴承5c成为以限制了向单侧轴安装部44侧的移动的状态配置于内周面41a上的状态。
如上所述,成为如下的状态,即,第一轴承5a通过第一板状体47的端面保持部82a和第二板状体48的端面保持部82b被限制了分别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移动,第二轴承5b通过凸起部41b的端面保持部82c被限制了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侧)的移动,第三轴承5c通过立壁部53的端面保持部82d被限制了向半圆筒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单侧轴安装部44侧)的移动。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板状体47、第二板状体48、凸起部41b和立壁部53,容易实现各个轴承5的定位。
即,第一轴承5a仅插入第一板状体47和第二板状体48之间,就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另外,第二轴承5b仅以与凸起部41b抵接的方式配置,就配置于规定的位置。而且,第三轴承5c也是仅以与凸起部41b抵接的方式,就配置于规定的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这样将各个轴承5配置于第一轴承座形成部40、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就会使插通于各轴承5的输出轴16和旋转轴15的轴心成为同一轴心。即,通过第二轴承座形成部41的内周面41a、第三轴承座形成部42的内周面52a等形成于规定的位置、规定的高度,仅对它们安装轴承5,就会使轴承5的内孔的中心位置对齐于直线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轴承5的位置对准很容易,输出轴16和旋转轴15的轴心简单地成为同一轴心。
然后,在这样载置有能够传递动力地与单方的半圆筒壳体20连接的电动机3、减速器4、输出轴16的状态下,设为以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覆盖它们的状态(参照图2)。即,组合两个半圆筒壳体20,形成组件壳体2。
在此,如上所述,在各个半圆筒壳体20上形成有定位槽部57和定位突起部58(参照图4)。而且,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时,在形成于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槽部57嵌入形成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突起部58来进行卡合,且形成于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突起部58嵌入形成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槽部57来进行卡合。由此,在组合两个半圆筒壳体20时,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相对于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很容易。
即,成为仅以形成于单侧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槽部57及定位突起部58和形成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的定位突起部58及定位槽部57相互卡合的方式组合两个半圆筒壳体20,就能够将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相对于另一方的半圆筒壳体20暂时固定于规定的位置的构造。
然后,在将两个半圆筒壳体20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将铆钉等棒状紧固部件插通于安装用孔37(参照图2),一体地固定两个半圆筒壳体20。由此,电动机组件1得以组装。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在电动机3的旋转轴15和输出轴16上安装有轴承5的例子,即,由轴承5支承旋转轴15和输出轴16的例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筒状部分的减速器4,且由轴承支承该筒状部分。支承一系列轴列中的哪一部分可以适当变更。
因此,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由轴承5支承的部分不局限于三处,也可以为四处。由该轴承5支承的部分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变更。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组件
2  组件壳体(箱体)
3  电动机
4  减速器
5  轴承(轴承部件)
6  电动机内置滚筒
7  滚筒主体
9  固定轴
15 旋转轴
16 输出轴
33 冷却用窗部(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
41 第二轴承座形成部(设置部形成片)
70 减速器设置部
71 电动机设置部
74 壳体侧止转突起(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

Claims (11)

1.一种电动机组件,其插入另外准备的滚筒主体内而构成电动机内置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具有旋转轴的电动机;
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的减速器;和
用于将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外部的部件的输出轴,
所述旋转轴、所述减速器和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箱体内直线地且可传递动力地连接而形成一系列轴列,
具有支承所述轴列的至少三处的三个以上轴承部件,
用于安装各轴承部件的多个轴承设置部,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箱体的内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是将成对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箱体片组合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设置部具有与轴承的外周面接触的外周设置面和保持轴承的端面的端面保持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和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移动的电动机移动限制单元,在所述减速器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减速器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移动的减速器移动限制单元。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和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旋转的电动机旋转限制单元,在所述减速器设置部设有限制所述减速器相对于所述箱体的相对旋转的减速器旋转限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在构成所述电动机设置部的箱体的壁面上设有开口,电动机设置部和外部经由所述开口而连通。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是接合多个箱体片而在其内部形成空间的箱体,在箱体片彼此的接合面上设有凸缘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或凸缘部的内表面附近设有卡合部,在接合了箱体片的状态时,相对的箱体片的卡合部彼此卡合。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和所述轴承设置部,所述箱体的所述轴承设置部的部位的外轮廓形状比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小,在轴承设置部的外周部设有加强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用于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部、设置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设置部,在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之间设有轴承设置部,所述箱体的所述轴承设置部的部位的外轮廓形状比所述电动机设置部和减速器设置部小,在轴承设置部的外周部设有加强肋,该加强肋也与电动机设置部的外壁和减速器设置部的外壁接合。
11.一种电动机内置滚筒,其特征在于:
是在滚筒主体内插入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组件而成的。
CN201380040949.8A 2012-07-31 2013-07-31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Active CN104520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9661 2012-07-31
JP2012169661 2012-07-31
PCT/JP2013/070712 WO2014021368A1 (ja) 2012-07-31 2013-07-31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モータ内蔵ロ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0214A true CN104520214A (zh) 2015-04-15
CN104520214B CN104520214B (zh) 2017-08-22

Family

ID=5002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949.8A Active CN104520214B (zh) 2012-07-31 2013-07-31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9044B2 (zh)
CN (1) CN104520214B (zh)
WO (1) WO20140213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886A (zh) * 2016-05-19 2019-01-11 伊东电机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96986B2 (es) 2017-07-21 2019-05-29 Grupo Tradebe Medioambiente S L Procedimiento para el tratamiento de residuos de hidrocarburos pesados que contienen calcio y otros metales pesados y producto obtenido
JP202010293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IT202000024745A1 (it) * 2020-10-20 2022-04-20 Rulli Rulmeca S P A Rullo, trasportatore a rulli, pluralità di trasportatori a rulli, metodo di manutenzione di rullo, metodo di gestione di un trasportatore a rulli, metodo di gestione di una pluralità di trasportatori a rulli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0202Y2 (zh) * 1981-02-05 1986-06-18
JPH10304618A (ja) * 1997-04-22 1998-11-13 Kyowa Seisakusho:Kk モーターローラ
JP2002087572A (ja) * 2000-09-19 2002-03-2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コンベアローラ用駆動装置、駆動ローラ装置
JP2002145438A (ja) * 2000-11-13 2002-05-22 Ito Denki Kk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用ローラユニット
JP2004107019A (ja) * 2002-09-18 2004-04-08 Ito Denki Kk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並びに、搬送装置
CN1538595A (zh) * 2003-03-27 2004-10-20 ס���ػ�е��ҵ��ʽ���� 内置电动机的辊的冷却结构
JP2004364494A (ja) * 2003-06-03 2004-12-24 Minebea Co Ltd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94255A1 (en) * 2004-12-08 2009-12-03 Szarkowski Stephen D Motorized Pulley
JP2011219185A (ja) * 2010-04-05 2011-11-04 Ito Denki Kk モータ、モータ内蔵ローラおよび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3249U (zh) * 1988-10-11 1990-04-17
JP2749221B2 (ja) * 1991-10-31 1998-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小形電動機
JPH11230275A (ja) * 1998-02-09 1999-08-2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モータ内蔵タイプのパイプ駆動構造
JP2005176588A (ja) * 2003-11-20 2005-06-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0202Y2 (zh) * 1981-02-05 1986-06-18
JPH10304618A (ja) * 1997-04-22 1998-11-13 Kyowa Seisakusho:Kk モーターローラ
JP2002087572A (ja) * 2000-09-19 2002-03-2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コンベアローラ用駆動装置、駆動ローラ装置
JP2002145438A (ja) * 2000-11-13 2002-05-22 Ito Denki Kk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用ローラユニット
JP2004107019A (ja) * 2002-09-18 2004-04-08 Ito Denki Kk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並びに、搬送装置
CN1538595A (zh) * 2003-03-27 2004-10-20 ס���ػ�е��ҵ��ʽ���� 内置电动机的辊的冷却结构
JP2004364494A (ja) * 2003-06-03 2004-12-24 Minebea Co Ltd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94255A1 (en) * 2004-12-08 2009-12-03 Szarkowski Stephen D Motorized Pulley
JP2011219185A (ja) * 2010-04-05 2011-11-04 Ito Denki Kk モータ、モータ内蔵ローラおよび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886A (zh) * 2016-05-19 2019-01-11 伊东电机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
CN109195886B (zh) * 2016-05-19 2021-08-06 伊东电机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21368A1 (ja) 2016-07-21
WO2014021368A1 (ja) 2014-02-06
CN104520214B (zh) 2017-08-22
JP6299044B2 (ja) 201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8338B2 (en) Harmonic pin ring gearing
CN104682620B (zh)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CN104520214A (zh) 电动机组件和电动机内置滚筒
CN103259365A (zh) 驱动装置
EP1764530B1 (en) Drive unit with speed reducer
CN105339236B (zh) 电动转向组件
CN105452715B (zh) 谐波齿轮装置
CN107406199B (zh) 传送带驱动的发电机
US9698650B2 (en) Electric device, gearbox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4823367B (zh) 马达装置
CN102001356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6461028A (zh) 波动齿轮装置的波动发生器及波动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CN103683611A (zh) 用于电动机器的狭槽衬垫
EP2811625A1 (en) Gearmotor with reduced axial space requirement
US8430781B2 (en) Gear lash control member for a differential gear set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gear lash
CN103891109B (zh) 驱动装置
US8438732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differential gearset
JP6962454B2 (ja) 回転電機
CN110062742B (zh) 用于输送机的轴向磁通电机
CN109417325A (zh) 用于电机的具有转子歪斜的转子和用于机动车的牵引驱动装置的电动机
CN204465223U (zh) 轴承机构以及马达装置
CN201051699Y (zh) 电动轮毂
CN108141103A (zh) 齿轮电动机
JP2014126048A (ja) ギア及び該ギアを用いた電動機
KR101892562B1 (ko) 모듈 베어링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동력전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