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5238A -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5238A
CN104515238A CN201410497862.XA CN201410497862A CN104515238A CN 104515238 A CN104515238 A CN 104515238A CN 201410497862 A CN201410497862 A CN 201410497862A CN 104515238 A CN104515238 A CN 104515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ccommodation space
blow
supply arrangemen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8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5238B (zh
Inventor
中岛聪
川田宗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3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447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5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5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5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5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61/00Ward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61/00Wardrobes
    • A47B61/04Wardrobes for shoes, hats, umbrella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20/00General furniture construction, e.g. fittings
    • A47B2220/0091Electronic or electric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在谋求结构的简单化的同时,还能够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有效循环。该收纳结构设置有在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2)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1),并设置有对该收纳空间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的门体(9),其特征为,以在隔板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3)的方式,设置将上述收纳空间分区的隔板(7),并以在上述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上上述隔板的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朝向与上述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上述送风装置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

Description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在收纳空间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的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设有在收纳空间内进行除菌或除臭等的装置的收纳库,已为众所周知。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带除臭功能的收纳库,该带除臭功能的收纳库在收纳库的内侧端,设置往上下端延伸设置的通气管道,并在该通气管道内的中部配设具有风扇等的除臭装置。该带除臭功能的收纳库构成为以在由多个搁板按上下所分区的分区部位上使之开口的方式,在通气管道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吹出口及吸入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46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就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收纳库而言,是以在按上下分区成多个的分区部位上使之开口方式,设置多个吹出口及吸入口的结构,期望进一步改善。另外,还要考虑易于由搁板上所载置的收纳物,遮挡吹出口或吸入口这样的状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在谋求结构的简单化的同时,还能够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有效循环的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结构设有在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并设有对该收纳空间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的门体,其特征为,以在其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设置将上述收纳空间分区的隔板,并以在上述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上上述隔板的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朝向与上述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上述送风装置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吸入口及吹出口。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送风装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内面所安装的长筒状。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长边方向沿着上下方向,来设置上述送风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送风装置的上述吹出口,以从该吹出口所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上述收纳空间的顶面上的方式,在和上述顶面之间隔开预定的空间而设置于上端侧。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送风装置,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并使之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底面的形式来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送风装置,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并使之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顶面的形式来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收纳空间内,设置按该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延伸并在该进深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杆状吊挂构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用来使用于上述任一个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中。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因为形成为如上的结构,所以可以在谋求结构的简单化的同时,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有效循环。
附图说明
图1(a)、(b)全都模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及使用于其中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一例,(a)是与图2中的X1-X1线箭头相对应的一部分断裂概略纵截面图,(b)是与(a)中的X2-X2线箭头相对应的一部分断裂概略纵截面图。
图2是模式表示同一收纳结构一例的概略正面图。
图3(a)、(b)全都是同一送风装置的一部分断裂概略立体图。
图4(a)是与图1(a)中的Y1-Y1线箭头相对应的概略横截面图,(b)是与图1(a)中的Y2-Y2线箭头相对应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5是同一送风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6(a)是模式表示同一送风装置具备的第1通气组件一例的一部分省略概略分解立体图,(b)是模式表示同一送风装置具备的第2通气组件一例的一部分省略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是模式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的一部分省略概略立体图。
图8是模式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的一部分省略概略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送风装置
2、2A 收纳空间
3  前方开口侧区域(空气流通空间)
4  顶面(内面)
4A 底面(内面)
4B 内侧面(内面)
7  搁板(隔板)
8  吊挂构件
9  平开门(门体)
12 吸入口
13 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
图1~图6是模式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及使用于其中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一例的附图。
还有,在一部分的附图中,省略了在其他附图中所附的详细符号的一部分。
另外,在图1(a)中,设为使装入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收纳结构的门体闭锁后的状态,进行图示,在图2中,设为使该门体打开后的状态,进行图示。另外,在图1(b)中,在不断开该送风装置中所设置的各设备或过滤器等的状况下,进行图示。另外,在图7及图8中,省略了门体等的图示。
另外,在下面的各实施方式中,将以与该收纳结构的收纳空间面对的状态为基准,把近前侧作为前方,把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并且以该状态为基准,来说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等的方向。
使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中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如图1~图3所示,构成为在长边方向两端侧设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此外,送风装置1具备将从吸入口12所吸入的空气朝向吹出口13进行送风的送风器3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通过将从吸入口12所吸入的空气由吹出口13吹出,就可以搅动设置该送风装置1后的空间的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将该送风装置1,如图1及图2所示,装入到设有门体9的收纳结构中的例子,该门体9用来对一个方向(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构成为在该收纳空间2内进行送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如图2所示,能够在收纳空间2内,收纳大衣、上衣等的衣物或靴子等的鞋类或小物品、长筒靴等的长物品等,作为适宜设置于门厅房间或门厅地面等上的门厅收纳结构的例子。
收纳空间2如图1(a)及图2所示,由构成收纳空间2内面的顶面4、底面4A、左右的内侧面4B、4B及后侧面5,进行了分区。这些顶面4、底面4A、左右的内侧面4B、4B及后侧面5也可以由住宅等的建筑物内的天花板面或地面(门厅房间)、壁面等构成。也就是说,将收纳结构适用于建筑物内所设置的收纳室(壁橱),也可以。此外,也可以是由板材构成这些顶面4、底面4A、左右的内侧面4B、4B及后侧面5之中的任一个的形式。 例如,也可以是将顶面4、底面4A及后侧面5分别作为天花板面、地面(门厅房间)及壁面,并由纵向隔板(侧板)等构成左右的内侧面4B、4B的双方或者一个的形式等。再者,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而将具备顶板、底板(地板)、左右的侧板及背板的呈大致箱形状的收纳箱体的内面,作为对收纳空间2进行分区的顶面4、底面4A、左右的内侧面4B、4B及后侧面5,来掌握。
门体9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合页等的转动连结构件转动自如地所支承的平开门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设为双开门(左右对开的两扇门)的例子,该双开门由作为彼此相同的结构的二扇平开门9、9对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这些平开门9、9其各自的一侧端部通过转动连结构件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左右的内侧面4B、4B的前方侧部位上。此外,这些平开门9、9的构成为,在闭锁状态下彼此的另一侧端部之间接近或者抵接。
还有,也可以在这些平开门9、9之中的一扇平开门9的另一侧端部,设置作为另一扇平开门9的另一侧端部的门挡的门挡部。此外,还可以在收纳空间2的顶面4或底面4A等上,设置这些平开门9、9的另一侧端部抵接的门挡部。
另外,作为对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的平开门9、9,不限于双开门,也可以是由一扇平开门9开闭的单开门。再者,作为对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的门体,不限于这种通过转动连结构件而转动自如的平开门9。例如,也可以使门体9成为按对拉状滑动自如的多扇拉门,或者成为折叠展开自如地连结了多扇门板的折叠门。还有,在将门体9形成为拉门的情况下,下述门体9的闭锁状态的背面同打开状态的背面,在收纳空间2的进深方向上成为同一平面状,并且,在按对拉状设置了多扇门体9的情况下,作为后侧的门体9的背面来掌握,也可以。此外,如上所述,在将收纳结构适用到建筑物内所设置的收纳室(壁橱)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设置门体9被附带建造的门框等。
另外,在收纳空间2内,如图2所示,设有将该收纳空间2分区的隔板7。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结构为,如图1(a)所示以在隔板7的前端和闭 锁状态的平开门9、9的背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设置该隔板7。此外,其结构为,以在收纳空间2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上隔板7的前端和闭锁状态的平开门9、9的背面之间朝向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1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
只要形成为这种收纳结构,则可以是在送风装置1的长边方向两端侧设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简单结构,与此同时仍使收纳空间2内的空气有效循环。也就是说,从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向收纳空间2的包括上述空气流通空间在内的前方开口侧的区域(前方开口侧区域)3所吹出的空气在前方开口侧区域3被从吸入口12吸入。因此,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气流及朝向吸入口12的气流不易由收纳物等阻挡,可以使之在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有效循环。
从该隔板7的前端到闭锁状态的平开门9、9背面的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按照送风装置1的设置形式等适当设定,以便由送风装置1而产生的气流在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顺畅地循环。如果从该隔板7的前端到闭锁状态的平开门9、9背面的沿前后方向的尺寸(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前后尺寸)过小,则存在由送风装置1而产生的气流难以在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顺畅地循环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该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前后尺寸过大,则存在收纳空间2内的收纳效率下降的趋势。
从如上的各种观点等出发,例如也可以将该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前后尺寸设为30mm~300mm左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送风装置1成为沿着收纳空间2的内面4B所安装的长筒状。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和按埋入状设置了送风装置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谋求结构的简单化,并且,能够使送风装置1的维护性等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长边方向沿着上下方向,来设置送风装置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收纳空间2内的空气以上下搅动的方式有效循环。因此,如下所述,只要将送风装置1制成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的设备,就可以使在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下方侧区域或上方侧区域滞留的空气循环,能够有效地进行除臭及除菌。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结构为,使长边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并沿着将收纳空间2的左右分区的一个内侧面4B,来设置呈长筒状的送风装置1。此外,其结构为,朝向作为与收纳空间2的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个内侧面4B,使送风装置1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开口。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彼此上下间隔来设置,并且设置为,一个在收纳空间2的上下方向一侧开口,另一个在收纳空间2的上下方向另一侧开口。也可以以从收纳空间2的顶面4及底面4A的各自开始在上下方向上四分之一左右的区域内开口的方式,设置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其结构为,呈长筒状的送风装置1,以其整体位于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方式,沿着一个内侧面4B来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以从该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收纳空间2的顶面4的方式,在和顶面4之间隔开预定的空间而设置在上端侧。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抑制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直接吹到收纳空间2内的顶面4那样的状况。因此,可以使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在收纳空间2内有效扩散、循环。
从该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到收纳空间2的顶面4的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按照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的里面侧的内部结构或收纳空间2的收纳间开口尺寸等,适当设定。如果从该吹出口13到顶面4的沿上下方向的尺寸过小,则存在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的大部分在到达另一个内侧面4B之前直接吹到顶面4上而成为沿着顶面4朝向另一个内侧面4B侧的气流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从吹出口13到顶面4的沿上下方向的尺寸过大,则存在来自吹出口13的气流难以向前方开口侧区域3的上方侧区域扩散的趋势。
从这样的各种观点等出发,例如也可以将从该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到收纳空间2的顶面4的沿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100mm~500mm左右。还有,关于从送风装置1的吸入口12到收纳空间2的底面4A的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按照上述相同的观点或设置于吸入口12的里面侧的下述过滤部21的结构等,设为和上述尺寸同等的程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空间2内设有按收纳空间2的进深方 向伸长并且在进深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杆状吊挂构件8。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在该吊挂构件8上,悬挂将大衣或上衣等的衣物挂上后的衣架等的吊挂用具。此外,由于吊挂构件8按进深方向伸长并且在进深方向上滑动自如,因而可以通过将该吊挂构件8向前方侧拉出,轻易进行衣物的挂上和摘下等,并且,能够使所吊挂的衣服位于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因此,可以使来自送风装置1的气流与衣物有效地接触,并且如下上述,只要将送风装置1制为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的设备,就可以对衣服有效地进行除臭/除菌。此外,由于可以在将衣物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挂起,因而例如和以按收纳间开口方向(左右方向)伸长的方式设置吊挂构件的结构相比,送风装置1的气流不易由衣服阻挡,可以使之在收纳空间2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有效循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将收纳空间2按上下分区的使厚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的多个搁板(横向隔板)7,来作为隔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在收纳空间2的左右方向一侧空间及另一侧空间内分别设置了多个搁板7的例子。在图例中表示出,将这些左右方向一侧空间及另一侧空间的左右尺寸(沿收纳间开口方向的尺寸)设为彼此相同的尺寸的例子。
另外,在图例中,将收纳空间2的左右方向一侧空间的下方侧区域形成为按上下较大的收纳单元格,作为能够按前后方向排列来收纳挂在衣架等上的大衣或上衣等多件衣物的衣物收纳单元格。其结构为,在将该衣物收纳单元格的顶面侧分区的搁板7的下方侧,设置上述的吊挂构件8。
该吊挂构件8如图1(a)及图2所示,相对搁板7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下面所固定的支承构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被支承。作为这种吊挂构件8,也可以采用滑动衣架轨道等。
还有,该吊挂构件8不限于通过支承构件支承在搁板7上的形式,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承构件,支承在收纳空间2的顶面4或内侧面4B、后侧面5等上。
另外,在图例中表示出,将收纳空间2的左右方向另一侧空间形成为与一侧空间相比按上下更细地分区后的细分单元格,并在最下层设置长物品收纳单元格的例子。此外,还表示出,在将该长物品收纳单元格的顶面 侧分区的搁板7的下方侧,设置按收纳间开口方向伸长,挂住靴子挂钩等靴子支承用具的杆状吊挂构件8A的例子。还有,作为长物品收纳单元格,也可以是能收纳伞等的地方。
另外,各搁板7也可以是能变更上下的配设位置的形式。在图例中,不是使各搁板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由收纳空间2的内侧面4B、4B或纵向隔板等支承的形式,而是通过支架等的支承用具使之支承在按上下呈长的柱状(杆状)构件6、6上的形式。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能够将收纳空间2按左右方向分区为多个,同时例如和由纵向隔板支承的结构相比,还可以在由各搁板7按上下所分区的各收纳单元格内,轻易地使由送风装置1产生的气流扩散。
在图例中表示出,使3根柱状构件6、6、6,分别沿着收纳空间2的后侧面5来设置的例子。还有,不限于这样使搁板7的后端侧由左右的柱状构件6、6支承的形式,也可以是使搁板7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位或多个部位,由左右的柱状构件6、6支承的形式。再者,也可以取代这种由左右的柱状构件6、6支承的形式,而成为使各搁板7由收纳空间2的内侧面4B、4B或纵向隔板等支承的形式。
另外,也可以将多张搁板7之中的至少一张(或者全部),形成为例如设置了按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孔的多孔状。
送风装置1如图1(b)及图5所示,具备筒状管道10,至少长边方向一端开口,并且在一个侧面部11的一端侧设置了作为构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中的一个的第1通气口的吸入口12。另外,送风装置1具备作为第1通气组件的吸入组件20,从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一端的开口10a插入进行安装,使之位于吸入口12的里面侧,使吸入口12和筒状管道10内的送风通路19连通。另外,送风装置1具备将一端的开口10a遮盖的第1盖部29。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中的至少一个的周围表面侧的美观度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没有在作为构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中的一个的第1通气口的吸入口12的周围形成接缝等的状况,可以使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吸入口12周围的美观度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入组件20,具有以沿着吸入口12的里面 侧的方式来配设的过滤部2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和其构成为将过滤部21另行组装于筒状管道10内的情形相比,可以对筒状管道10轻易组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过滤部21,对筒状管道10拆装自如。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构成吸入组件20的过滤部21的维护性得到提高。还有,有关吸入组件20的具体结构的一例,将在下面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及图5所示,其构成为使筒状管道10成为长边方向两端被开口的构件,在一个侧面部11的另一端侧设置作为构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中的另一个的第2通气口的吹出口13。此外,其构成为在送风装置1中设置作为第2通气组件的吹出组件30,从筒状管道10的另一端的开口10b插入进行安装,使之位于吹出口13的里面侧,使吹出口13和筒状管道10内的送风通路19连通。另外,其构成为,在送风装置1上设置将另一端的开口10b遮盖的第2盖部39。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没有作为在构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中的另一个的第2通气口的吹出口13的周围形成接缝等的状况,可以使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吹出口13周围的美观度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筒状管道10的两端侧所设置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周围形成接缝等,可以使它们的周围表面侧的美观度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1通气组件及第2通气组件之一的吹出组件30中,设有送风器3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和其构成为将送风器31另行组装于筒状管道10内的情形相比,可以对筒状管道10轻易组装。还有,有关吹出组件30的具体结构的一例,将在下面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以将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从吹出口13及朝向该吹出口13的送风通路19隔离的方式,在筒状管道10内设置隔离部34、35。此外,其构成为,在筒状管道10内比隔离部34、35更靠另一端侧,设置与送风器31连接的电源部33。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通过筒状管道10的另一端的开口10b组装电源部33,例如和将电源部33装入筒状管道10的中间部位等那样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组装性得到提高。此外,由于该电源部33由隔离部34、35隔离,设置在另一端侧,因而不存在该电源部33成为朝向吹出口13的气流的压力损耗原因那样的状况,例如和将电源部33装入筒状管道10的中间部位等的结 构相比,可以使送风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吹出口13邻接的方式,设有送风器3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和将送风器31设置到筒状管道10的中间部位或吸入口12的旁边那样的结构相比,可以缩短连接电源部33和送风器31的电线,能够使电线的布线性得到提高。另外,虽然还要考虑将这种电线在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内布线的情况,但是和这样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内因布线导致的压力损耗等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筒状管道10,成为按长筒状被挤压成形的结构。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按照设置单元格(在本实施方式为收纳空间2)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下尺寸)等,通过切断等进行尺寸调整,以此可以轻易地适用于各种设置单元格,能够使通用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从筒状管道10的设置了吸入口12的一侧的长边方向一端面到吸入口12的沿长边方向的尺寸相比,将从筒状管道10的设置了吹出口13的一侧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面到吹出口13的沿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更大的尺寸。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在其设置形式为使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将吸入侧配设于下端侧,将吹出侧配设于上端侧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可以抑制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直接吹到收纳空间2内的顶面4上那样的状况。因此,可以使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在收纳空间2内有效扩散、循环。另外,由于筒状管道10按长筒状被挤压成形,因而可以按照设置单元格(收纳空间2)的上下尺寸等,通过切断等进行尺寸调整,将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形成于适当的位置上,能够轻易地适用于各种设置单元格。
从该筒状管道10的一个端面到吸入口12的尺寸和从筒状管道10的另一端面到吹出口13的尺寸的尺寸比也可以按照该送风装置1的长度尺寸或该送风装置1的设置单元格的尺寸、筒状管道10的收存设备等,适当设定。例如,也可以将从筒状管道10的另一端面到吹出口13的尺寸,设为从筒状管道10的一个端面到吸入口12的尺寸的1.5倍~5倍左右。
筒状管道1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呈大致四方筒状,其构成为,在其一个侧面部(在图例中,是朝向收纳空间2的另一内侧面4B侧的面部)11的长边方向两端侧,设置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该筒状 管道10的内部空间构成使吸入口12和吹出口13连通的送风通路19,送风器31以在该送风通路19内进行送风的方式来设置。
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使呈大致薄板状的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按厚度方向贯通来设置。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通过对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进行冲压或切割等,来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按开口方向观看到的状态下吸入口12的开口面积相比,将按开口方向观看到的状态下吹出口13的开口面积设为更小的面积。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变得比较大。在图例中表示出,将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一个侧面部11的沿宽度方向(横向方向)的尺寸设为彼此相同的尺寸,并使吸入口12的一个侧面部11的沿长边方向的尺寸,比吹出口13的一个侧面部11的沿长边方向的尺寸更大的例子。还有,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将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开口面积设为彼此相同的面积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成为下述百叶窗状的结构,该百叶窗状的结构将按一个侧面部11的宽度方向细长的多个横挡状部,沿着一个侧面部11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来设置。换言之,使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成为由多个缝隙状开口构成的结构。这些多个缝隙状开口通过对一个侧面部11进行冲压或切割等,来形成。也就是说,多个横挡状部在一个侧面部11上被整体形成。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能够提高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或它们的周围表面侧的美观度,同时还可以抑制往筒状管道10内的异物等的进入。还有,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使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成为由单一开口构成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在下述各组件20、30上设置了横挡状部的那种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图3(b)及图4所示,在对着作为该筒状管道10之安装对象的收纳空间2一个内侧面4B的一侧,在全长的范围内设有朝向一个内侧面4B侧开口并按长边方向伸长的布线用凹槽15。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在筒状管道10的布线用凹槽15内,对到送风器31等的电源部33的来商业电源电的电源电线(电缆)等进行布线。此外,在使筒状管道10的安装对象侧沿着一个内侧面4B进行了安装的状态下,布线用凹槽15及在该布线用凹槽15内布线后的电源电线等 不易外露,可以美观度良好地进行布线。此外,虽然还要考虑以布线不外露的方式在筒状管道10内进行布线,但是和这种结构相比,可以抑制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内因布线导致的压力损耗等的产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筒状管道10成为按长筒状被挤压成形的结构,因而可以在全长的范围内,轻易且有效地设置这种布线用凹槽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布线用凹槽15,对设置了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一个侧面部11呈大致平行状,并设置在作为对着一个内侧面4B侧的面部的另一侧面部14侧,其构成为使另一侧面部14本身的形状成为凹槽形状,来设置布线用凹槽15。还有,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成为在与一个侧面部11邻接的侧面部侧设置布线用凹槽15的那种形式,或者成为在构成该侧面部的板部的厚度内设置布线用凹槽15的形式。
另外,还表示出将布线用凹槽15设置到另一侧面部14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上的例子,并且表示出,在另一侧面部14的布线用凹槽15的槽宽度方向两侧,设置与作为安装对象的一个内侧面4B抵接的部位的例子。
另外,其构成为,在该另一侧面部1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将该送风装置1安装于安装对象(一个内侧面4B)上所用的安装部14a、14b。在图例中,将另一侧面部1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形成为使之与另一面部相比更向长边方向外方侧伸出那样的突片状的形状,把该部位作为安装部14a、14b(参见图1(b)及图3(b))。在这些长边方向两端侧的安装部14a、14b上,设有将该送风装置1固定于安装对象上所用的螺丝或钉子等紧固件的插通孔。还有,作为将送风装置1(筒状管道10)安装于安装对象上所用的安装部14a、14b,不限于这种结构,此外能够采用各种安装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及图3(b)所示,筒状管道10的另一侧面部14上,设有使收存电源部33后的部位和布线用凹槽15连通的布线孔16。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和通过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的开口10b将电源电线进行布线的那种结构相比,可以将电源电线美观度良好地进行布线。
该布线孔16使另一侧面部14按厚度方向贯通来设置。此外,该布线孔16设置在比下述隔离部34、35更靠长边方向另一端的开口10b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筒状管道10上设有引导部17,该引导部17与吸入组件20及吹出组件30上所设置的被引导部24、38卡合,对插入该筒状管道10内的各组件20、30进行引导。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之在筒状管道10的引导部17上结合各组件20、30的被引导部24、38,进行引导。因此,可以将各组件20、30轻易地安装于筒状管道10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筒状管道10按长筒状被挤压成形,因而可以在全长的范围内轻易且有效地设置这样的引导部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组件20、30的被引导部24、38形成为被引导突片部24、24、38、38,该被引导突片部24、24、38、38以沿着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里面的方式来配设,形成为向沿着该一个侧面部11之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突出。此外,将筒状管道10的引导部17,形成为分别接纳各组件20、30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38、38的引导凹槽17、17。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一边使各组件20、30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38、38与筒状管道10的引导凹槽17、17结合,进行引导,一边将各组件20、30轻易地安装于筒状管道10内。此外,由于可以一边使之沿着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一边将各组件20、30安装于筒状管道10内,因而能够使各组件20、30与各通气口(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12、13有效地接近或者紧密连结。
这些两侧的引导凹槽17、17沿着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开口,在筒状管道10全长的范围内进行了设置。
另外,在图例中表示出,由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里面、与之邻接的各对置侧面部的内侧面以及从这些对向侧面部的内侧面向彼此面对的方向所突出的突片部,将各引导凹槽17、17分区后的例子。另外,在图例中表示出,在将各引导凹槽17、17分区的突片部的前端部,设置朝向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突出的小突片部的例子。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抑制各突片部的变形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管道10上,设有安装各组件20、30所用的组件安装部18、18。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将组件安装部18、18,设置在相对于彼此按平行状所设置的一个侧面部11及另一侧面部14分别 按正交状所设置的剩余的上述对向侧面部的彼此对向的内侧面侧的各自上的例子。此外,还将这些组件安装部18、18作为紧固件的固置部(紧固件孔状部),在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全长的范围内进行了设置。还有,作为将各组件20、30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所用的组件安装部18、18,不限于这种结构,此外能够采用各种组件安装部。
吸入组件2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及图5所示,其构成为,具备彼此为分体、能够组装为一体状的过滤部21和作为第1盖部的吸入侧盖体29。此外,吸入组件20的构成为,在将吸入侧盖体29安装到筒状管道10上的状态下,对于这些吸入侧盖体29及筒状管道10使过滤部21拆装自如。还有,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去除吸入侧盖体29的过滤部21作为吸入组件20,来掌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设置施力部24a,以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形式,对吸入组件20的过滤部21进行施力。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该吸入组件20的过滤部21与吸入口12有效地近接或者紧密连结。
吸入侧盖体29的构成为,设置凸缘状部29a,以将筒状管道10的作为长边方向一端的开口的下端开口10a遮盖的方式,形成得比该下端开口10a更大,在其外周边缘部上,与筒状管道10的作为长边方向一个端面的下端面抵接。也可以在该吸入侧盖体29的凸缘状部29a上设置突片部,该突片部遮盖在筒状管道10的安装对象侧配设的除另一侧面部14之外的圆周侧面部的下端边缘部。
另外,在该吸入侧盖体29上,设有与筒状管道10上所设置的组件安装部18、18相应的被安装部。在图例中,是将以与作为固置部(紧固件孔状部)的组件安装部18、18匹配的方式所设置的紧固件插通孔,设置到吸入侧盖体29上来作为被安装部的形式。其构成为,使插通到该吸入侧盖体29上所设置的紧固件插通孔内的紧固件,固置于筒状管道10的组件安装部18、18上,该吸入侧盖体29(和过滤部21一起)被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
另外,在该吸入侧盖体29上,设有拔插过滤部21的过滤器开口29b。该过滤器开口29b按作为和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相同方向的吸入侧盖体29的厚度方向贯通,进行了设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组件 20的过滤部21对于将筒状管道10的下端侧遮盖的吸入侧盖体29沿着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进行拔插,对筒状管道10拆装自如。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例如和在筒状管道10的圆周侧面部等上设置用来拔插过滤部21的开口部那样的结构相比,可以使圆周侧面部的美观度得到提高。该吸入侧盖体29的过滤器开口29b形成为与下述俯视过滤部21的状态下的轮廓形状相应的形状。
另外,在吸入侧盖体29上,设有将筒状管道10的下端侧的安装部14a遮盖的安装遮盖片部29c。在该安装遮盖片部29c上,以与筒状管道10的安装部14a上所设置的紧固件的插通孔匹配的方式,设有紧固件的插通孔。还有,也可以将该吸入侧盖体29,在把筒状管道10安装到安装对象上之后,组装于筒状管道10中。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安装遮盖片部29c上设置紧固件的插通孔。
过滤部21如图5及图6(a)所示,具备过滤器27、28和保持过滤器27、28的过滤器支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滤部21内,设有配设于吸入口12侧(一个侧面部11侧、吸入上游侧)的前置过滤器27和配设于该前置过滤器27的吸入下游侧的除臭过滤器28。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具有除臭功能。
作为前置过滤器27,也可以采用捕捉异物的网状过滤器等,或者取而代之或除此之外,由具有尘埃等的捕捉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片状或百褶状的吸尘过滤器等。
作为除臭过滤器28,也可以是设置了多个网眼状通气孔的蜂窝状结构。作为这种除臭过滤器28,也可以吸附或分解臭气或各种气体、臭氧等。此外,作为这种除臭过滤器28,也可以使各种触媒或吸附剂、除臭剂,在形成多个网眼状通气孔的蜂窝状基底材料上添加附着、承载等。例如,也可以在构成蜂窝状基底材料的箱板纸或牛皮纸质等的纸材料,或者由各种纤维材料构成的无纺布等的基底织物上,涂敷、混入或浸渗各种触媒或吸附剂、除臭剂,使之承载。另外,作为触媒或吸附剂、除臭剂,也可以是任何物质,例如也可以是活性炭或沸石、臭氧分解触媒等。
过滤器支架22具备:吸入侧板状部23,以沿着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的形式来配设;保持部25,设置于该吸入侧板状部23的里 面侧(吸入下游侧),以嵌入的形式收存及保持各过滤器27、28。保持部25形成为按一个侧面部11的厚度方向开口的短筒状,在其内圆周面上,适当设有防止各过滤器27、28脱落的突片部等。
吸入侧板状部23形成为在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厚度方向上沿着厚度方向的薄板状。在该吸入侧板状部23上,以在安装到筒状管道10上的状态下,使吸入口12和过滤器27、28的保持部25连通的方式,设有开口23a。在图例中表示出,设置由多个横挡状部分区后的多个开口23a的例子。还有,也可以将前置过滤器27,形成为设置于这些多个开口23a各自的里面侧的多个前置过滤器。
该吸入组件20的构成为,通过该过滤部21的开口23a及过滤器27、28,使筒状管道10的吸入口12和送风通路19连通。
另外,该吸入侧板状部23的沿一个侧面部11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端部如图4(b)所示,构成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可以一边使这些被引导突片部24、24插入筒状管道10两侧的引导凹槽17、17内,将该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沿筒状管道10进行引导,一边将该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往筒状管道10内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以在将吸入侧盖体29安装到筒状管道10上的状态下,通过该吸入侧盖体29的过滤器开口29b来拔插过滤部21,此时也同样进行引导。还有,也可以以在送风装置1的下方侧设置过滤部21的拔插空间的方式,设置该送风装置1,以便能够这样从筒状管道10的下端侧拔插过滤部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吸入侧板状部23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上设有施力部24a、24a,以将该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形式进行施力。这些施力部24a、24a还作为以抑制筒状管道10中所插入的该过滤部21意外的脱落等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保持部,来发挥作用。还有,作为抑制筒状管道10内所插入的该过滤部21意外的脱落等的保持部,也可以取代作为这种施力部24a、24a的形式,或者除此之外,例如是与过滤部21结合来保持过滤部21的转动操作片等。
这些被引导突片部24、24的施力部24a、24a如图6(a)所示,作为在被引导突片部24、24上按切断翘起状所形成的弹簧片部24a、24a。
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伴随向大致沿一个侧面部11厚度方向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被插入筒状管道10的各引导凹槽17、17内。此外,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在插入到筒状管道10的各引导凹槽17、17内的状态下,与将各引导凹槽17、17的另一侧面部14侧分区的突片部弹性地接触。也就是说,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的复原力在插入到筒状管道10的各引导凹槽17、17内的状态下,按将过滤部21朝向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方向起作用。还有,在图4(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出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的自然状态。
在图例中,其构成为,将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按外伸状设置在各被引导突片部24、24上,以便各自的自由端侧位于比吸入侧板状部23更靠吸入下游侧(另一侧面部14侧)。另外,在图例中表示出,将这些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的固定端侧,设置在过滤部21的对筒状管道10(吸入侧盖体29)的插入方向前侧(上方侧)的例子。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当使过滤部21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插入筒状管道10的引导凹槽17、17内时,可以抑制两侧的弹簧片部24a、24a被挂住那样的状况,能够使之平滑地插入。
另外,其构成为,在过滤部21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上,沿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于多个部位(在图例中为3个部位)上设置弹簧片部24a、24a。
还有,作为以将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形式进行施力的施力部24a,不限于上面那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取代将过滤部21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24、24自身的一部分作为弹簧片部24a、24a的形式,而是在被引导突片部24、24的反向一个侧面部侧(另一侧面部14侧)设置适当的弹簧件等的形式等。此外,也可以取代在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侧设置施力部的形式,或者除此之外,而是在筒状管道10的内面等上,设置以将吸入组件20(过滤部21)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形式进行施力的施力部那样的形式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支架22上设有把持部26,当从吸入侧盖体29(筒状管道10)拔出该过滤部21时,进行把持。通过设置这样 的把持部26,可以将该过滤部21从吸入侧盖体29(筒状管道10)轻易地拔出。在图例中表示出,在吸入侧板状部23的作为反向插入方向前侧的下端部侧,设置将吸入侧盖体29的过滤器开口29b堵塞的片部,并在该片部上以朝向插入方向相反侧(下方侧)使之突出的方式设置把持部26的例子。
还有,该过滤部21的沿吸入口12开口方向的尺寸(厚度尺寸)如同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其构成为于吸入口12的正里侧配设过滤器27、28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抑制因它们导致的压力损耗的观点等出发,设为适当的尺寸。例如,也可以将该过滤部21的厚度尺寸,设为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的沿吸入口12开口方向的尺寸的2/3以下左右,优选的是,也可以设为1/2以下左右。在图例中表示出,将过滤部21的厚度尺寸,设为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的沿吸入口12开口方向的尺寸的1/3左右的例子。还有,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而是在吸入组件20中设置下述引导送风通路的结构,并且是在其下游侧设置过滤器27、28的结构等,该引导送风通路将从吸入口12所吸入的空气朝向吹出口13侧进行引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能够对筒状管道10上所安装的吸入侧盖体29拔插过滤部21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也可以是将过滤部21和吸入侧盖体29作为整体的吸入组件20,能够对筒状管道10拆装自如地组装该吸入组件20的结构。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将作为第1盖部的吸入侧盖体29和该盖部侧的作为通气组件的吸入组件20,轻易地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此外,作为吸入组件2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而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吹出组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和第2盖部39形成为整体状,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的结构。另外,在第2盖部39上,设有与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面抵接的凸缘状部39a。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将第2盖部39和该盖部侧的作为通气组件的吹出组件30,轻易地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吹出组件30,如图1(b)及图5所示,形成为具备彼此为分体、能够安装为整体状的组件主体部和作为第2盖部的吹出侧盖体39的结构。
吹出侧盖体39形成为使上述吸入侧盖体29大致倒置的那种结构。该 吹出侧盖体39的构成为,以将筒状管道10的作为长边方向另一端的开口的上端开口10b遮盖的方式,形成得比该上端开口10b更大,并且在其外周边缘部上,设置与筒状管道10的作为长边方向另一端面的上端面抵接的凸缘状部39a。也可以在该吹出侧盖体39的凸缘状部39a上设置突片部,遮盖在筒状管道10的安装对象侧配设的除另一侧面部14以外的圆周侧面部的上端圆周边缘部。
另外,在该吹出侧盖体39上,设有与筒状管道10上所设置的组件安装部18、18相应的被安装部。在图例中,是将以与作为固置部(紧固件孔状部)的组件安装部18、18匹配的方式所设置的紧固件插通孔,设置在吹出侧盖体39上来作为被安装部的形式。其构成为,使插通到该吹出侧盖体39上所设置的紧固件插通孔内的紧固件,固置于筒状管道10的组件安装部18、18上,该吹出侧盖体39(和组件主体部一起)被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
另外,在该吹出侧盖体39上,取代上述过滤器开口29b,设有固定组件主体部的固定部39b。在该固定部39b上,抵接下述组件主体部的吹出侧板状部37的固定片部37b,利用螺丝等的紧固件来连结、固定组件主体部(参见图3、图5及图6(b))。
另外,在吹出侧盖体39上,设有安装遮盖片部39c,遮盖筒状管道10的上端侧的安装部14b。在该安装遮盖片部39c上,以与筒状管道10的安装部14b上所设置的紧固件的插通孔匹配的方式设有紧固件的插通孔。还有,也可以和上面相同,将该吹出侧盖体39,在把筒状管道10安装到安装对象上之后组装于筒状管道10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安装遮盖片部39c上设置紧固件的插通孔。
另外,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具备送风器31和释放具有除菌/除臭作用的离子的离子产生部32。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具有除菌功能。此外,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具备:设备外壳34,收存这些送风器31及离子产生部32;电源部33,给这些送风器31及离子产生部32供应驱动电源。另外,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具备吹出侧板状部37,以沿着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的方式来配设,固定于电源部33及设备外壳3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吹出组件30中设有隔离部34、35,将电源部33从吹出口13及朝向该吹出口13的送风通路19隔离。此外,使该隔离部34、35,成为含有软质发泡体35的构件,该软质发泡体35以在筒状管道10的内周面上伴随压缩变形进行抵接的方式来配设。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利用软质发泡体35有效封堵因连接送风器31和电源部33的电线的布线而产生的间隙,或者如下所述形成于设备外壳34的外周和筒状管道10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使朝向吹出口13的气流,更加难以向长边方向另一端侧(上端侧)分散,能够使送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送风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图4(a)及图6(b)所示,设置在送风通路19内,以便其吹出部的吹出方向成为沿着吸入口12和吹出口13的并置方向(在图例中为上下方向)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送风器31,使之位于送风通路19内的吸入口12和吹出口13之间。在图例中表示出,以把送风通路19在空气流通方向(上下方向)上分区的方式,使之与筒状管道10内吹出口13的吸入口12侧邻接来设置送风器31的例子。
该送风器31将其吸入部朝向由该送风器31分区后的送风通路19的吸入口12侧,将其吹出部朝向由该送风器31分区后的送风通路19的吹出口13侧,进行了配设。
作为这种送风器31,也可以是使轴向沿着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的轴流风扇。还有,作为送风器31,不限于轴流风扇,也可以是西洛克风扇或横流风扇等,并且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适当使配设位置等产生变形。另外,在图例中,虽然表示出配设单个送风器3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配设多个送风器31。例如,也可以是在吸入组件20侧也设置送风器那样的形式。
设备外壳34如图1(b)及图6(b)所示,形成为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侧及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下端侧)开口的大致箱形形状。
在该设备外壳34的吸入口12侧的端部,设有收存送风器31的收存部。此外,在该送风器31的收存部的吹出侧(下游侧)设有引导送风通路34a,使送风器31的吹出部和筒状管道10的吹出口13连通,以将从送风器31 所吹出的气流朝向吹出口13侧变更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引导送风通路34a上,以连接下述后侧壁部和吹出口13的反向吸入口侧(图示上侧)边缘部的方式,设有构成呈凹弯曲面形状的引导面部的引导壁部34b,该后侧壁部以沿着筒状管道10的另一侧面部14的里面的方式来设置。该引导壁部34b在沿一个侧面部11宽度方向的方向上看上去,形成为以吹出口13的吸入口侧(图示下侧)边缘部旁边为圆心的大致圆弧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引导送风通路34a上设有引导壁部34c、34c,将该引导送风通路34a分区为多个,以把从送风器31所吹出的气流朝向吹出口13侧变更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图例中表示出,设置多个引导壁部34c、34c的例子。这些引导壁部34c、34c和上面相同,在沿一个侧面部11宽度方向的方向上看上去,形成为以吹出口13的吸入口侧边缘部旁边为圆心的大致圆弧状。
只要形成为设置了这种引导壁部34b(及引导壁部34c、34c)的结构,则可以将从送风器31的吹出部所吹出的空气顺利地朝向吹出口13进行引导。因此,可以减低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内送风器31的吹出侧的压力损耗,能够使送风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在设备外壳34的引导送风通路34a的反向吸入口侧(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上端侧))上,设有收存离子产生部32的设备收存空间34d。该设备收存空间34d由设备外壳34的沿一个侧面部11宽度方向的方向两侧的壁部、反向吸入口侧壁部、另一侧面部14侧的后侧壁部及引导壁部34b进行分区,朝向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开口。
还有,在图6(b)中,符号36是以将设备收存空间34d的开口侧遮盖的方式配设的绝缘片。
另外,也可以在该设备收存空间34d等内设置控制部,该控制部内置了控制送风器31或离子产生部32的各种电路等。
离子产生部32如图1(b)所示,以其离子吹出部同送风器31的吹出部大致对向的方式进行了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构成引导面部的引导壁部34b上使之开口的方式,设有该离子产生部32的离子吹出部。在引导壁部34b上,以使该离子吹出部在引导送风通路34a上开口的方式,设有开口(也参见图6(b))。
另外,该离子产生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种静电雾化装置32,释放具有除菌/除臭作用的带电微粒子水。
该静电雾化装置32虽然其详细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但是其构成为,通过对水粒子释放部和与之对向的对向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而使水粒子释放部的水分雾化,从离子释放部释放纳米尺寸的带电微粒子水。带电微粒子水是含有纳米尺寸(例如5nm~20nm左右)粒子直径的物质的、带电的微粒子液滴,能够在空气中以雾态的状态漂浮。
还有,作为离子产生部32,不限于这种静电雾化装置,也可以采用释放具有除菌/除臭作用的离子的离子产生器,或者释放负离子的负离子产生器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设备外壳34的反向吸入口侧端部的外周,设有构成隔离部的软质发泡体35。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沿着作为下述吹出侧板状部37侧的除开口侧以外的设备外壳34的外周,来设置软质发泡体35,该吹出侧板着部37沿着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来配设。也就是说,该软质发泡体35如图4(a)所示,以封堵在设备外壳34的除开口侧以外的外周和筒状管道10的另一侧面部14及与之邻接的两侧的对向侧面部的内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方式,设置在设备外壳34的外周上(也参见图6(b))。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设备外壳34和软质发泡体35,从吹出口13及朝向该吹出口13的送风通路19(引导送风通路34a)隔离电源部33。
作为该软质发泡体35,只要是能够适度压缩变形的物品就可以,例如,也可以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或聚乙烯泡沫、橡胶海绵等的发泡材料来制造。
还有,也可以将该软质发泡体35,沿着设备外壳34的其他部位的外周来设置,或者在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上空出间隔,设置于设备外壳34的多个部位的外周上。另外,也可以将该软质发泡体35,作为以将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方式进行施力的施力部,来掌握。
再者,也可以不设置这种软质发泡体35,例如,将设备外壳34的轮廓形状形成为与筒状管道10的内周形状相应的形状,将该设备外壳34作为隔离部来掌握。
电源部33与设备外壳34的反向吸入口侧壁部的上端开口10b侧邻接来设置。
作为该电源部33,也可以是对市电进行整流等,给送风器31的电机等驱动部或离子产生部32供电的电源组件。该电源部33和送风器31及离子产生部3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通过适当的电线进行了连接。此外,在该电源部33上,通过上述筒状管道10的另一侧面部14上所设置的布线孔16,连接来自市电的电源电线。
吹出侧板状部37形成为在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厚度方向上沿着厚度方向的薄板状,以将设备外壳34的开口侧遮盖的方式来配设。此外,该吹出侧板状部37的沿筒状管道10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与使这些沿筒状管道10长边方向的尺寸相加后的尺寸相应的尺寸,以便能够固定电源部33及设备外壳34。
在该吹出侧板状部37上如图1(b)及图6(b)所示,以在安装到筒状管道10上的状态下,使吹出口13和设备外壳34的引导送风通路34a连通的方式,设有开口37a。该吹出组件30的构成为,通过该吹出侧板状部37的开口37a及设备外壳34(引导送风通路34a),使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和吹出口13连通。
另外,该吹出侧板状部37的沿一个侧面部11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端部如图4(a)所示,构成吹出组件30的被引导突片部38、38。可以一边使这些被引导突片部38、38插入筒状管道10两侧的引导凹槽17、17内,使该吹出组件30在筒状管道10内进行引导,一边把该吹出组件30在筒状管道10内插入。
另外,在吹出侧板状部37上,设有与电源部33及设备外壳34上所设置的紧固件的固置部匹配的紧固件的插通孔。利用通过该吹出侧板状部37的插通孔固置在电源部33及设备外壳34上的紧固件,电源部33及设备外壳34被固定于吹出侧板状部37上,组装组件主体部。
另外,在该吹出侧板状部37的反向吸入口侧端部(上端开口10b侧端部)上,设有固定于吹出侧盖体39的固定部39b上的固定片部37b。该固定片部37b以从沿着一个侧面部11的吹出侧板状部37的反向吸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侧面部14侧突出的方式来形成。在该固定片部37b上,设有与 吹出侧盖体39的固定部39b上所设置的紧固件的插通孔匹配的固置部。
还有,在吹出侧板状部37两侧的被引导突片部38、38上,也可以取代上述的软质发泡体35,或者除此之外,设置以将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方式进行施力的上述相同的施力部。另外,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或者除此之外,而是在筒状管道10的内面等上设置以将吹出组件30(组件主体部)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方式进行施力的施力部的形式等。此外,作为吹出组件3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而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另外,也可以设置表示该吹出组件30上所设置的送风器31等的工作状态的显示部等。例如,也可以是在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一部分上,设置透光窗口部,在该透光窗口部的里面侧,设置按照工作状态点亮的发光部等来作为显示部的形式等。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该发光部收存于上述的设备收存空间34d内,在吹出侧板状部37上设置与透光窗口部相应的开口。
另外,也可以在筒状管道10的适当位置或其他部位(例如收纳空间2的内面或其他壁面)等上,设置对送风器31或离子产生部32进行ON/OFF操作的操作部。另外,这些送风器31及离子产生部32也可以是能分别进行ON/OFF操作的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同步进行ON/OFF的设备。此外,也可以在该送风装置1吸入侧的适当位置等上,设置臭味的传感器或尘埃传感器等的检测部,根据该检测部的检测对送风器31或离子产生部32进行ON/OFF控制。此外,也可以是在操作部中设置定时器等,能够对送风器31或离子产生部32进行定时驱动的形式。
在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1中,只要使送风器31及离子产生部32启动,从吸入口12所吸入的空气就通过吸入组件20的过滤部21,进行集尘、除臭等。另外,经过该过滤部21后的空气在筒状管道10的送风通路19内朝向吹出口13侧进行送风,和从离子产生部32释放出的离子一起,从吹出口13朝向设置单元格(收纳空间2)吹出。
还有,作为装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收纳结构的收纳空间2的分区形式,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形式,也可以是各种分区形式。
另外,作为将收纳空间2分区的隔板,也可以取代搁板7那样的横向 隔板,而成为将收纳空间2按左右分区的使厚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纵向隔板等。
另外,作为送风装置1的设置形式,不限于上述的形式,例如,也可以象下述的实施方式那样,是沿着收纳空间2的作为内面的顶面4或底面4A所设置的形式等。也就是说,也可以是使长边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来设置送风装置1的形式等。此外,也可以是将送风装置1设置成埋入状的形式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其构成为,在送风装置1(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设置吸入口12,但是也可以是在长边方向一端侧设置吹出口13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将设置了吹出口13的一侧作为送风装置1(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一端侧,来掌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在筒状管道10上设置布线用凹槽15及布线孔16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它们的双方或者一方。此外,作为筒状管道10的引导部17及各组件20、30的被引导部24、38,不限于上述的形式,而能够采用各种结构。再者,也可以不将这种引导部17及被引导部24、38设置于筒状管道10及各组件20、30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设置以将两个组件20、30的双方或者一方的通气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筒状管道10的一个侧面部11的里面按压的方式进行施力的施力部24a、24a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种施力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能够将设置过滤部21后的吸入组件20和设置送风器31后的吹出组件30,从筒状管道10的长边方向各自的开口10a、10b插入,进行安装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也可以不将它们之中的一个或者双方组件化,而分别安装于筒状管道10上。再者,也可以是不将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一个或者双方的通气口设置于筒状管道10上,而把设置该通气口后的组件与筒状管道的端部连接进行组装的形式。此外,作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中使用的送风装置1,也可以采用各种结构的送风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将筒状管道10制成被挤压成形的的构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通过射出成形或铸造成形等而形成为上述形状。 再者,不限于这样被成形的构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接合多个构件而形成为上述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其构成为,在筒状管道10内设置隔离部34、35,在筒状管道10内比隔离部34、35更靠另一端侧(上端侧),设置与送风器31连接的电源部33,但是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也可以不设置这种隔离部34、35,进而也可以将电源部33设置于筒状管道10的中间部位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将具有除臭性的除臭过滤器28和释放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离子的离子产生部32,设置在送风装置1中来作为除臭功能构件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也可以只设置这些除臭过滤器28及离子产生部32之中的任一个。此外,不限于这样在送风装置1中设置除臭功能构件,把送风装置1当作除臭装置1的形式。例如,也可以在送风装置1中设置加热器等的暖风功能构件,把送风装置1当作干燥装置1,或者在送风装置1中设置除湿器或除湿件等的除湿功能构件,把送风装置1当作除湿装置1。此外,也可以在送风装置1中,组合设置这些除臭功能构件、暖风功能构件、除湿功能构件之中的2个以上,把送风装置1当作多功能送风装置1。
下面,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图7是模式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的附图。
还有,将对于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主要说明,有关相同的结构,则附上相同的符号,将其说明省略或者简化。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左右方向)并沿着收纳空间2A的底面4A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收纳空间2A内的空气以向左右搅动的形式有效循环。因此,只要如上将送风装置1制成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的设备,则可以使在收纳空间2A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特别是下方侧区域滞留的空气循环,能够有效地进行除臭/除菌。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结构为,以使长边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并沿着将收纳空间2A的底侧分区的底面4A的方式,设置呈长筒状的送风 装置1。此外,其构成为,朝向作为与收纳空间2A的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上方(顶面4),使送风装置1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开口。
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彼此按左右分离来设置,并且以一个在收纳空间2A的左右方向一侧开口,另一个在收纳空间2A的左右方向另一侧开口的方式,进行了设置。也可以以从收纳空间2A的各内侧面4B、4B的各自开始在左右方向上四分之一左右的区域内开口的方式,设置这些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风装置1的吹出口13,以从该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收纳空间2A的吹出口侧的内侧面(图示左侧的内侧面)4B上的方式,在和该吹出口侧的内侧面4B之间隔开预定的空间,设置在一端侧。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可以抑制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直接吹到收纳空间2A内的吹出口侧的内侧面4B上那样的状况。因此,可以使从吹出口13所吹出的空气在收纳空间2A内有效扩散、循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风装置1的长度尺寸设为与收纳间开口(左右)尺寸大致相应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将送风装置1按埋入状设置在收纳空间2A的底面4A侧。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使送风装置1变得不太明显。在图例中,其构成为,使送风装置1沿着收纳空间2A的底面4A,以埋入该送风装置1和后侧面5之间的方式设置隔片状构件40,并沿着送风装置1的前方开口侧的侧面部,设置帘板状的装饰面板41。也就是说,在图例中,表示出由隔片状构件40及装饰面板41形成送风装置1的埋入部的例子。这些隔片状构件40及装饰面板41的设置为,它们的上面同送风装置1的上面(一个侧面部11的表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状。根据这种结构,由送风装置1的一个侧面部11的表面以及隔片状构件40及装饰面板41的上面构成收纳空间2A的实际底面。还有,也可以取代这种形式,而按挖入状设置送风装置1的埋入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以在和将收纳空间2A的左右分区的左右的内侧面4B、4B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设置作为将收纳空间2A按上下分区的隔板的搁板7。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前方 开口侧区域3之外,还在收纳空间2A的左右两侧各自上设置能进行空气流通的两侧区域。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可以和如上设置了送风装置1的结构相互作用,使收纳空间2A内的空气,通过这些两侧区域以更加有效地搅动的方式循环。另外,可以还在搁板7间通过两侧区域,轻易地使空气扩散。
在图例中,表示出在收纳空间2A的左右两侧各自上,按上下空出间隔来设置多张搁板7的例子。此外,还表示出将收纳空间2A的左右两侧空间的各自,形成为由多张搁板7按上下比较细致地所分区的细分单元格的例子。此外,是使这些左右的各搁板7、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由上述相同的柱状构件6、6、6支承的形式。
还有,也可以取代上面那样的形式,而在收纳空间2A内设置上述相同的衣服收纳单元格或长物品收纳单元格,并且作为收纳空间2A的分区形式,此外也可以是各种的分区形式。
另外,在象本实施方式那样,将送风装置1设置成埋入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在设置后的状态下过滤部21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1。也就是说,也可以在送风装置1的过滤部21的拔插侧,以形成过滤部21的拔插空间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1。或者,也可以是能够从一个侧面部11侧拆装过滤部21的形式等。
下面,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图8是模式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一例的附图。
还有,将对于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主要说明,有关相同的结构,则附上相同的符号,将其说明省略或简化。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结构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左右方向)并沿着收纳空间2A的顶面4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1。只要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可以使收纳空间2A内的空气以向左右搅动的形式有效循环。因此,只要如上将送风装置1制成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的设备,则可以使在收纳空间2A的前方开口侧区域3特别是上方侧区域滞留的空气循环,能够有效地进行除臭/除菌。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以使长边方向沿着左右方向 并沿着将收纳空间2A的顶侧分区的顶面4的方式,设置呈长筒状的送风装置1。此外,其构成为,朝向作为与收纳空间2A的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下方(底面4A),使送风装置1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开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将送风装置1,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地按埋入状设置到收纳空间2A的顶面4侧。此外,其构成为,使送风装置1沿着收纳空间2A的顶面4,以埋入该送风装置1和后侧面5之间的方式设置隔片状构件40A,并沿着送风装置1的前方开口侧的侧面部来设置帘板状的装饰面板41A。这些隔片状部材40A及装饰面板41A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设置为它们的下面同送风装置1的下面(一个侧面部11的表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状。根据这种结构,由送风装置1的一个侧面部11的表面以及隔片状构件40A及装饰面板41A的下面构成收纳空间2A的实际顶面。
还有,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将送风装置1设置成埋入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之沿着收纳空间2A的顶面4或底面4A,设置为附设状。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除前方开口侧区域3以外,还在收纳空间2A的左右两侧各自上设置能进行空气流通的两侧区域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些两侧区域的双方或者一方。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出,其构成为设置在收纳空间2、2A内进行送风的单个送风装置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设置了在收纳空间2、2A内进行送风的多个送风装置1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收纳结构,设置有在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并设置有对该收纳空间的前方开口进行开闭的门体,其特征为,
以在隔板的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设置将上述收纳空间分区的隔板,并以在上述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上上述隔板的前端和闭锁状态的上述门体的背面之间朝向与上述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上述送风装置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吸入口及吹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上述送风装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内面所安装的长筒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使长边方向沿着上下方向,来设置上述送风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将上述送风装置的上述吹出口,以从该吹出口所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上述收纳空间的顶面上的方式,在和上述顶面之间隔开预定的空间而设置在上端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将上述送风装置,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并使之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底面的方式来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将上述送风装置,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收纳间开口方向并使之沿着上述收纳空间的顶面的方式来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1项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为,
在上述收纳空间内,设置按该收纳空间的进深方向延伸且在该进深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杆状吊挂构件。
8.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为,
使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1项所述的收纳结构中。
CN201410497862.XA 2013-09-26 2014-09-25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Active CN104515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599 2013-09-26
JP2013199599 2013-09-26
JP2014003106A JP6344711B2 (ja) 2013-09-26 2014-01-10 収納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送風装置
JP2014-003106 2014-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5238A true CN104515238A (zh) 2015-04-15
CN104515238B CN104515238B (zh) 2017-06-23

Family

ID=5279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62.XA Active CN104515238B (zh) 2013-09-26 2014-09-25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1523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7374A (ja) * 2000-12-13 2002-06-25 Sekisui House Ltd 靴箱消臭材及び靴箱
CN201167692Y (zh) * 2008-04-02 2008-12-24 阳建华 智能鞋柜
CN201436908U (zh) * 2009-07-06 2010-04-14 深圳市怡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消毒鞋柜
JP2011152180A (ja) * 2010-01-26 2011-08-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玄関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CN202664778U (zh) * 2012-05-17 2013-01-16 徐金保 一种具有通风管道的鞋柜
CN103300610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存放装置
CN103301496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7374A (ja) * 2000-12-13 2002-06-25 Sekisui House Ltd 靴箱消臭材及び靴箱
CN201167692Y (zh) * 2008-04-02 2008-12-24 阳建华 智能鞋柜
CN201436908U (zh) * 2009-07-06 2010-04-14 深圳市怡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消毒鞋柜
JP2011152180A (ja) * 2010-01-26 2011-08-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玄関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CN103300610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存放装置
CN103301496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CN202664778U (zh) * 2012-05-17 2013-01-16 徐金保 一种具有通风管道的鞋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5238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0445A (en) Air register filter/cover
JP6072354B2 (ja) 送風装置
WO2006105086A2 (en) Wall-embeddable air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344711B2 (ja) 収納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送風装置
TW201526842A (zh) 收納構造
CN104515238A (zh)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KR20120036142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KR102392628B1 (ko) 공기 조화기
TWI575195B (zh) 送風裝置
CN213955445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180002978U (ko) 소형 공기청정기
JP6146240B2 (ja) 送風装置
JP6064852B2 (ja) 送風装置
JP478458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02127A (ja) 除湿機
JP2006003058A (ja) 空気清浄機付喫煙所
JP6146239B2 (ja) 送風装置
JP4741828B2 (ja) 生活臭脱臭システム
KR20060024836A (ko) 자동판매기
CN20893630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40888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110003935U (ko) 흡입공기와 탈취필터와의 접촉면적을 증대시킨 탈취장치
KR102505742B1 (ko) 전열교환기
JPH1163607A (ja) 換気装置
JP3583911B2 (ja)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