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480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4800A
CN104514800A CN201410466366.8A CN201410466366A CN104514800A CN 104514800 A CN104514800 A CN 104514800A CN 201410466366 A CN201410466366 A CN 201410466366A CN 104514800 A CN104514800 A CN 104514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positions
display unit
linkag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63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4800B (zh
Inventor
木下宏晃
篠原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4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4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即使在设置有与显示部的转动动作连动的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该机构、铰链机构增加较大的负担。在电子设备(10)的主体部(16)设置有:连杆机构(40),其与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的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连动,并相对于该主体部(16)的主体壳体(22)在前后方向移动;和作为与该连杆机构(40)的移动连动地从主体部(16)的外面进退的可动部件的边框(20b)以及腿部(24),连杆机构(40)具备能够将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与可动部件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的缓冲部(44)。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铰链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连结成能够转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但没有物理键盘的平板型个人计算机(平板型PC)迅速普及。平板型PC由于容易携带且输入作业也可以通过触摸面板来进行,所以操作很容易。
然而,平板型PC由于没有物理键盘,所以存在例如在长文的输入作业等中产生阻碍的情况。鉴于此,提出了一种使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相对于具有键盘的主体部能够转动超过180度至360度的可翻转(convertible)平板型个人计算机(可翻转型PC)。在可翻转型PC中,由于能够实现通常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PC)与平板型PC这两种的使用方法,所以使用者的便利性非常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用于该构成的双轴结构的铰链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5874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可翻转型PC中,当使显示部转动到360度位置而变形成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的设置有键盘的面(上面)在该使用方式中成为下面。因此,在放置到桌子上等来作为平板型PC使用时,由于在下面露出的键盘与坚硬的桌子的上表面接触,所以稳定性较低,还有可能对键盘等造成损伤、产生破损。
鉴于此,当利用上述那样的铰链机构中的双轴结构,例如使显示部成为作为平板型PC的利用方式而从180度位置转动到360度位置时,可考虑设置与控制该转动范围的转动轴连动动作的连杆机构的构成。如果通过该连杆机构使键盘周边的部件可动,则能够防止键盘与坚硬的桌子的上表面直接接触等。
可是,在应用了这样的可动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当使用者想要在用手指按压了可动的部件的状态下变形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时,担心连杆机构无法正常动作,对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设置有与显示部的转动动作连动的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该机构、铰链机构增加较大的负担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通过铰链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连结成能够转动,并能够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显示部从显示器与键盘相面对的0度位置经过显示器与键盘朝向同一方向而相互平行的180度位置,转动至显示器与键盘的背面彼此相面对的360度位置,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连杆机构,其与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连动,并相对于该主体部的主体壳体在前后方向移动;和可动部件,其与该连杆机构的移动连动而从所述主体部的外面进退,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缓冲部,该缓冲部能够将所述显示部的转动动作与所述可动部件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保持从主体部的外面进退的可动部件例如被使用者的手按压的状态对显示部进行了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缓冲部将由连杆机构实现的显示部的转动动作与可动部件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因此,能够避免对显示部、铰链机构、以及连杆机构的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而在各部产生破损等。
也可以为,所述连杆机构具备:连杆部件,其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在前后方向移动;和滑动部件,其通过与所述连杆部件一同移动,来使所述可动部件进退,所述缓冲部是将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连结的弹簧部件。于是,能够容易地通过弹簧部件的伸长作用将连杆部件与滑动部件之间的连结状态解除。
也可以为,所述可动部件是被配设在所述键盘的周围的边框(bezel),该边框在所述显示部从所述0度位置位于所述18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为比键盘的各键的顶面靠下的下降位置,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上升,在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36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为与键盘的各键的顶面近似处于同一面的上升位置。
也可以为,所述可动部件是被配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腿部,该腿部在所述显示部从所述0度位置位于所述18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成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埋没的位置,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上升,在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36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成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突出的位置。
所述铰链机构是第一轴旋转到旋转终点位置之后,第二轴开始旋转的双轴结构,并且是所述第一轴从所述0度位置旋转到所述180度位置,所述第二轴从所述180度位置旋转到所述360度位置的结构,所述连杆机构若是与所述第二轴的旋转连动动作的部件,则不仅是简单的构成,而且可将显示部与主体部连结成能够从0度位置转动到360度位置,并且,由于以180度位置为界来切换第一轴与第二轴的旋转,所以能够利用该铰链机构顺利地进退驱动可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保持从主体部的外面进退的可动部件例如被使用者的手按压的状态对显示部进行了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缓冲部将由连杆机构实现的显示部的转动动作与可动部件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因此,可避免对显示部、铰链机构、以及连杆机构的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而在各部产生破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作为笔记本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状态使显示部向打开方向转动而成为180度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使显示部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而成为360度位置的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中设置的铰链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铰链机构的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6(A)是表示0度位置的图,图6(B)是表示45度位置的图,图6(C)是表示135度位置的图,图6(D)是表示180度位置的图,图6(E)是表示225度位置的图,图6(F)是表示315度位置的图,图6(G)是表示360度位置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主体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对腿部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8(A)是表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腿部以及连杆机构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270度位置处的腿部以及连杆机构的状态的图,图8(C)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腿部以及连杆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对边框的上下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9(A)是表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边框以及连杆机构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边框以及连杆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边框以及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边框以及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为了说明驱动线的动作而示意性地表示该驱动线的一端侧的俯视图,图12(A)是表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驱动线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驱动线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对介于边框与下罩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对边框、键与下罩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4(A)是表示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状态的图,图14(B)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于对缓冲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15(A)是表示螺旋弹簧没有伸长的状态的图,图15(B)是表示螺旋弹簧伸长、缓冲部的缓冲作用发挥功能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将处于上升位置的边框强制按下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动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2、12L、12R-铰链机构;14-显示部;16-主体部;16a-上表面;16b-下表面;18-显示器;20-键盘;20a-键;20b-边框;20c-横框;20d-纵框;21-孔部;22-主体壳体;22a-上罩;22b-下罩;24-腿部;26-连杆销;28-第一轴;30-第二轴;39-卡合凹部;40-连杆机构;42-连杆部件;42a-卡合臂;42b-导轨;44-缓冲部;44a-螺旋弹簧;46-滑动部件;46a-滑块;46b-桥;46c-滑动框;48-驱动线;48a-卡合部;48b-第一臂部;48c-第二臂部;48d-第三臂部;48e-基底部;48f-按压部;49-狭缝;50-按压台;52-基底部件;54-承受台;55、62-扭转螺旋弹簧;60-壁部件;64-键限位器;66-切口;70、72-底面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以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详细进行说明。
1.电子设备的整体构成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的立体图,表示通过铰链机构12L、12R将显示部14从主体部16打开,使两者近似正交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在笔记本型PC中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状态使显示部14向打开方向转动而成为180度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使显示部14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而成为360度位置的在平板型PC中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是在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到90度前后的角度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优选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参照图1以及图2),在使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到360度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优选作为平板型PC使用(参照图4)的所谓的可翻转平板型个人计算机(可翻转型PC)。如图4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如果从360度位置使显示部14稍微立起,则也可以作为以主体部16为基底的立式(stand)平板型PC而使用。除了这样的可翻转型PC以外,例如若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或者电子记事本等能够使显示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到360度位置的电子设备,则可优选应用本发明。
以下,以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笔记本型PC中的使用方式为基准,在从一边目视确认设置于显示部14的前面14a的显示器18、一边对设置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键盘20、点击板(click pad)19进行操作的使用者观察的方向,将近前侧称为前侧(前方),将里侧称为后侧(后方),将主体部16的厚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由铰链机构12L、12R形成的主体部16与显示部14的角度位置,作为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完全关闭的状态,将显示器18与键盘20相面对的姿势称为0度位置(未图示)。而且,以该0度位置为基准,在使显示部14向打开方向转动的方向刻画角度来进行说明,例如将显示器18与键盘20朝向相同方向(图3中为上方)而相互平行的姿势称为180度位置(参照图3),将显示器18与键盘20的背面彼此相面对、即显示部14的背面14b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相面对的姿势称为360度位置(参照图4)。其中,对于0度位置、180度位置、以及360度位置而言,由于主体部16、显示部14或者铰链机构12L、12R的结构,当然也会发生从角度数字所表示的准确的角度位置变为稍微错移的角度位置的情况,包括这些错移的角度位置在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都称为0度位置等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具有显示器18的显示部14、和具有键盘20的主体部16,显示部14与主体部16通过左右一对铰链机构12L、12R(以下统一成为“铰链机构12”)连结成能够从0度位置转动至360度位置。
显示部14利用经过了铰链机构12的未图示的线缆而与主体部16电连接。显示器18例如由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
主体部16在形成为扁平的箱状的主体壳体22的后端边缘部设置有铰链机构12,并且,在主体壳体22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基板、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各种电子部件。
设置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键盘20由多个键20a、和在各键20a的周围设置的边框20b构成。边框20b是在一枚板状部件形成了插入各键20a的多个孔部21(参照图10)的框体。边框20b能够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开口内上下移动,具体而言,能够在形成于主体壳体22的上罩22a的键盘20的配设用开口23内上下移动(参照图4以及图9),该上下动作(进退动作)与通过铰链机构12实现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连动。
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后方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腿部(垫部)24、24。腿部24能够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开口出没,具体而言从形成于主体壳体22的上罩22a的开口25出没(参照图4以及图8),该出没动作(进退动作)与通过铰链机构12实现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连动。
2.铰链机构的说明
2.1铰链机构的构成的说明
接下来,对铰链机构12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中设置的铰链机构12的构成的立体图,表示了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从0度位置位于180度位置的情况下的左侧的铰链机构12L的状态。以下,作为铰链机构12,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例示左侧的铰链机构12L来进行说明,由于右侧的铰链机构12R与左侧的铰链机构12L是左右对称结构,除了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连杆销26的安装位置为左右相反侧以外,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铰链机构12L(12R)具备: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第一轴)28、与第一轴28平行设置的第二轴(第二轴)30、和将第一轴28以及第二轴30分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左右一对导向板32、32。在一对导向板32、32间由第一轴28与第二轴30夹持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在第一轴28与第二轴30之间往复移动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浮动销34。
第一轴28通过其两端被嵌入固定于在显示部14的壳体设置的未图示的嵌合孔而以相对于该显示部14不能旋转的状态与该显示部14连结。第二轴30通过其两端被嵌入固定于在主体部16的主体壳体22设置的未图示的嵌合孔而以相对于该主体部16不能旋转的状态与该主体部16连结。
各导向板32是两端形成为圆弧状的带状的板部件,在两端的圆弧状部分分别贯通形成有轴孔32a、32b。第一轴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轴孔32a,第二轴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轴孔32b。由此,显示部14与第一轴28一同被支承为相对于导向板32能够旋转,主体部16与第二轴30一同被支承为相对于导向板32能够旋转。
在各导向板32的成为轴孔32a、32b之间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轴孔32a、32b的排列方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32c。长孔32c中被插入浮动销34两端的小径部34a。
对浮动销34而言,两端的小径部34a分别从内面侧插入左右的导向板32的长孔32c,并且通过中央的大径部34b进行防止从长孔32c的脱离。由此,浮动销34在左右的导向板32、32间且成为第一轴28与第二轴30之间的位置,能够沿长孔32c的长边方向移动、且以长孔32c为轴承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
在第一轴28以及第二轴30的位于左右的导向板32、32间的中央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嵌合浮动销34的大径部34b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的槽部28a以及槽部30a。如图5所示,槽部28a、30a形成在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处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状态下朝向上方的位置。因此,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因重力而位于长孔32c内的下部的浮动销34其大径部34b嵌合于第二轴30的槽部30a(参照图6(A)~图6(D))。
如图5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铰链机构12L(12R)具有箱状的铰链壳体36。铰链壳体36通过在其内面固定各导向板32的周端面来将包括该导向板32的铰链机构12L(12R)的全部构成要素收容于其内部,只有第一轴28两端以及第二轴30两端从铰链壳体36的左右两侧面向外部突出,分别与显示部14以及主体部16连结。
在铰链壳体36的一个侧面且成为第二轴30的前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连杆销26(参照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连杆销26)。连杆销26是用于使铰链机构12与边框20b以及腿部24连动的部件,其设置于左右的铰链机构12L、12R的内侧面,与后述的连杆机构40连结(还参照图7)。
在铰链壳体36的另一个侧面且成为长孔32c的后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限位片37(参照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限位片37)。限位片37是与成为180度位置的显示部14抵接,用于限制进一步的转动的部件(还参照图6(D))。
2.2通过铰链机构实现的转动动作的说明
接下来,对通过铰链机构12实现的显示部14与主体部16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铰链机构12的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的转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代表性地表示了左侧的铰链机构12L的动作。在图6中,图6(A)是表示0度位置的图,图6(B)是表示45度位置的图,图6(C)是表示135度位置的图,图6(D)是表示180度位置的图,图6(E)是表示225度位置的图,图6(F)是表示315度位置的图,图6(G)是表示360度位置的图。
在使显示部14向从主体部16打开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首先,在图6(A)~图6(D)所示的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由于浮动销34嵌合于槽部30a,所以第二轴30的旋转被限制,主体部16以及第二轴30与铰链壳体36一体化。因此,相对于这些主体部16、第二轴30、以及铰链壳体36,显示部14与第一轴28一同以该第一轴28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例如能够作为图2所示那样的笔记本型PC而使用。
在图6(D)所示的180度位置(还参照图3),显示部14的背面14b与设置于铰链壳体36的限位片37抵接,以第一轴28作为转动轴的转动被限制。在该状态下,第一轴28的槽部28a朝向下方,成为能够收容浮动销34的位置。
接着,如果使显示部14比180度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则这次如图6(E)所示,显示部14以及第一轴28与铰链壳体36借助限位片37成为一体,开始以第二轴30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伴随于该转动,浮动销34从第二轴30的槽部30a脱离而嵌入第一轴28的槽部28a,主体部16以及第二轴30与铰链壳体36的一体化被解除。由此,如图6(E)~图6(G)所示,从180度位置开始在打开方向,显示部14、第一轴28、以及铰链壳体36成为一体,相对于主体部16以第二轴30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
最终,如图6(G)所示,显示部14绕入主体部16的背面侧,如果限位片37与主体部16的背面抵接则转动被限制而成为360度位置,例如,能够作为图4所示那样的平板型PC而使用。
3.与通过铰链机构实现的转动动作连动的可动结构的说明
3.1连杆机构的说明
接下来,对使边框20b以及腿部24与通过铰链机构12实现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连动的连杆机构40进行说明。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主体部1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拆下主体壳体22的上罩22a,示意性地表示了与铰链机构12连动地使边框20b以及腿部24可动的连杆机构40。在图7中,左侧的铰链机构12L以及与之连动的连杆机构40表示0度位置处的状态,右侧的铰链机构12R以及与之连动的连杆机构40表示360度位置处的状态。
如图7所示,连杆机构40被收容配置在主体部16的主体壳体22内部,具备与铰链机构12连结的连杆部件42、和经由缓冲部44而与连杆部件42连结的滑动部件46。
连杆部件42具备一端与铰链机构12的连杆销26卡合的L字状的卡合臂42a、和从卡合臂42a的另一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导轨42b,被设置成在下罩22b的上表面(内面)上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卡合臂42a的前端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且下方开口的卡合凹部39(参照图8以及图9)。通过使卡合凹部39从上方与连杆销26卡合,可使连杆销26与卡合臂42a(连杆机构40)连结,并且连杆销26被保持为在卡合凹部39内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旋转的状态。
滑动部件46具备与连杆部件42的导轨42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的前后一对滑块46a、46a、和通过桥(bridge)46b与滑块46a连结的滑动框46c,被设置成在下罩22b的上表面(内面)上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在滑块46a的前端侧与导轨42b的后端侧之间,架设有构成缓冲部44的螺旋弹簧(弹簧部件)44a。即,连杆部件42与滑动部件46通过螺旋弹簧44a连结,在通常时,若连杆部件42伴随着铰链机构12的转动动作而移动,则螺旋弹簧44a实际上作为硬质的棒体发挥功能,滑动部件46也与连杆部件42一同移动。另一方面,在滑动部件46受到外力而不能移动的状态下铰链机构12被转动的情况下,螺旋弹簧44a伸长,仅连杆部件42进行移动。缓冲部44也可以是采用螺旋弹簧44a的构成以外的构成。
在滑动框46c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被边框20b的下表面轴支承并与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驱动线48的端部卡合的狭缝49。另外,在滑动框46c的外侧后端部,设置有被配置在腿部24的下方的按压台50。按压台50具有朝向滑动框46c的前进运动方向即后方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按压侧倾斜面50a、和从按压侧倾斜面50a的顶部向前方延伸的台座50b。滑动框46c通过从下罩22b立足的导销51插入到其前后方向的长孔46d而被沿前后方向引导(参照图10以及图11)。
3.2腿部的可动结构的说明
接下来,对腿部24的可动结构进行说明。
3.2(1)腿部的构成的说明
首先,对腿部24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对腿部24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8(A)是表示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腿部24以及连杆机构40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270度位置处的腿部24以及连杆机构40的状态的图,图8(C)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腿部24以及连杆机构40的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腿部24是被配置在主体壳体22的上罩22a的开口25的由橡胶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的腿部件。腿部24通过其下端部(基端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主体部16内的基底部件52支承而沿上下方向进退,能够从开口25出没。
基底部件52是在其上端面固定有腿部24的板状的部件。基底部件52在其前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轴销52a,轴销52a被在上罩22a的下表面弯曲形成的轴承部43轴支承。基底部件52具备承受台54,该承受台54具有朝向后侧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承受侧倾斜面54a、和从承受侧倾斜面54a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台座54b。承受侧倾斜面54a与形成于滑动框46c的按压台50的按压侧倾斜面50a对置,能够滑动接触。其中,在图7中,为了确保附图观看性,省略了基底部件52。
基底部件52如图8(A)~图8(C)所示,能够以轴销52a作为转动轴而相对于主体壳体22在上下方向转动,通过该基底部件52的上下移动,腿部24从开口25出没。在基底部件52配设有一端将该基底部件52向下方按压、另一端将上罩22a的下表面向上方按压的扭转螺旋弹簧55。基于扭转螺旋弹簧55的施加力,基底部件52总是被向下方施力,由此腿部24也总是被向埋没到开口25内的后退移动方向施力。
3.2(2)腿部的进退动作的说明
接下来,对腿部24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
在通过铰链机构12实现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时,从铰链壳体36的侧面突出的连杆销26在图6(A)~图6(D)所示的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与其位置不变化的铰链壳体36一同被保持在同一位置,停留在成为第二轴30的前方侧的位置。然后,如果显示部14向超过180度位置的打开方向转动,则这次伴随着以第二轴30为轴心转动的铰链壳体36,连杆销26也逐渐向后方移动(参照图6(E)以及图6(F)),在360度位置,移动至成为第二轴30的后方侧的位置(参照图6(G))。
这样,在铰链机构12中,在显示部14的转动角度到180度位置为止的期间,连杆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化,但在超过180度位置之后,随着其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向后方侧逐渐移动。
因此,如图8(A)所示,在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如上述那样连杆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化而停留在位置P1,构成连杆机构40的滑动框46c的位置也停留在初期位置。此时,按压台50的按压侧倾斜面50a与承受台54的承受侧倾斜面54a处于相互对置并接近或者稍微接触的位置关系。因此,基底部件52位于基于扭转螺旋弹簧55的施加力而向下方转动后的后退移动位置,腿部24埋没于开口25内,其上表面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位于同一面或者近似位于同一面。即,在作为图2所示那样的笔记本型PC使用时(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腿部24形成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的一部分,在该电子设备10的使用时不会成为阻碍,另外也无损其外观。
接下来,若显示部14超过180度位置进行转动,则连杆销26通过以第二轴30为轴心向打开方向转动的铰链壳体36,以该第二轴30为转动轴进行旋转动作而向上方移动,同时其前后方向位置向后方移动。而且,例如在270度位置,连杆销26成为图8(B)所示的位置P2(还参照图6(E)以及图6(F))。由此,如图8(B)所示,连杆销26在连杆部件42的卡合臂42a的卡合凹部39内向上方移动,同时将该连杆部件42向后方拉动而使其移动。
若如图8(B)所示,连杆部件42向后方移动,则滑动部件46的滑动框46c也向后方移动,按压台50的按压侧倾斜面50a与承受台54的承受侧倾斜面54a相互滑动接触。于是,被轴销52a限制了前后方向位置的承受侧倾斜面54a受到来自向后方移动的按压侧倾斜面50a的推顶力。因此,基底部件52以轴销52a为轴心,克服扭转螺旋弹簧55的施加力而向上方转动,腿部24向上方前进运动而从开口25突出。此时,例如在图8(B)所示的270度位置,承受侧倾斜面54a完全越过按压侧倾斜面50a,成为按压台50的台座50b与承受台54的台座54b相互抵接的位置。
若显示部14进一步转动,则连杆销26以第二轴30为轴心进行旋转动作而逐渐向下方移动,同时其前后方向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移动,例如在360度位置,成为图8(C)所示的位置P3(还参照图6(G))。因此,如图8(C)所示,连杆销26在连杆部件42的卡合臂42a的卡合凹部39内这次向下方移动,同时将该连杆部件42进一步向后方拉动而使其移动。
如图8(C)所示,若连杆部件42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则滑动部件46的滑动框46c也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由于按压台50的台座50b与承受台54的台座54b相互在水平方向滑动接触,所以腿部24保持从开口25突出的位置不变。即,在作为图4所示那样的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360度位置)或作为立式平板型PC使用时(例如,270度位置),腿部24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在图4中成为下面)突出,作为将该电子设备10载置到桌子上等时的腿部发挥功能。此时,对基底部件52而言,由于承受台54的台座54b与按压台50的台座50b面接触而稳定,所以可防止腿部24的松动。
另一方面,在使处于360度位置的显示部14向关闭方向转动动作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与上述的向打开方向的转动动作相反方向的动作,所以伴随着显示部14从360度位置向180度位置转动,连杆销26向前方移动。由此,伴随着按压台50与承受台54从台座50b与台座54b的滑动接触状态再次移至按压侧倾斜面50a与承受侧倾斜面54a的滑动接触状态,基底部件52也基于扭转螺旋弹簧55的施加力而向下方后退移动。而且,在显示部14小于180度位置之后,如图8(A)所示,腿部24再次埋没于开口25。
3.3边框的可动结构的说明
接下来,对边框20b的可动结构进行说明。
3.3(1)边框的构成的说明
首先,对边框20b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对边框20b的上下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9(A)是表示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边框20b以及连杆机构40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边框20b以及连杆机构40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边框20b以及键20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边框20b以及键20a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9所示,边框20b是被配置在键盘20的键20a的周围的框状的板部件,能够在开口23内上下移动。边框20b通过其下表面(内面)被驱动线48按压而上下移动,其上表面可以从比键20a的顶面靠下的下降位置(参照图2、图9(A)、以及图10)移动到其上表面与键20a的顶面处于同一面或者稍微靠上的上升位置(参照图4、图9(B)、以及图11)。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边框20b在其横框20c、纵框20d的内部适当介入有从下罩22b立足的多个导销56。边框20b被导销56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引导,其上下动作变得没有松动的顺畅动作。
3.3(2)驱动线的构成的说明
对使边框20b上下动作的驱动线48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为了说明驱动线48的动作而示意性地表示了该驱动线48的一端侧的俯视图,图12(A)是表示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的驱动线48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360度位置处的驱动线48的状态的图。
如图7所示,驱动线48被架设在左右的滑动框46c、46c的狭缝49、49间。驱动线48是由SUS材料等形成的硬质的线材,例如直径为1mm左右并具有足够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前后方向并列7根驱动线49。对各驱动线48而言,其端部以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与左右的狭缝49、49卡合,以能够旋转的状态与为了掩埋形成于各键20a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隙而左右延伸的边框20b的横框20c的下表面连结(参照图9~图12)。
在驱动线48的两端形成有:当以图12(A)所示的从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的姿势观察时在前端侧沿左右方向延伸而与狭缝49卡合的卡合部48a、从卡合部48a的基端向上方弯曲的第一臂部48b、从第一臂部48b的基端在左右方向向内侧延伸的第二臂部48c、和从第二臂部48c的基端向后方弯曲的第三臂部48d。从左右两端的第三臂部48d在左右方向向内侧弯曲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底部48e被边框20b的横框20c的下表面轴支承。在基底部48e形成有朝向前方并弯曲成V字状的按压部48f。按压部48f在基底部48e的左右方向形成有多个,被配置成与为了掩埋形成于各键20a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隙而前后延伸的边框20b的纵框20d的下表面位置对应。驱动线48的两端的构成为左右对称结构。
如图9以及图12所示,驱动线48的基底部48e被插入至形成于壁部件60的上下方向的长孔60a,被保持为能够在该长孔60a内旋转且能够上下移动。壁部件60如图1所示,按照包围键盘20的外周的方式从主体壳体22的下罩22b直立。其中,在图10以及图11中,为了确保附图的观察性而省略了壁部件60。
3.3(3)边框的上下动作的说明
接下来,对使用了这样的驱动线48的边框20b的上下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如图9(A)所示,连杆销26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变化而停留在位置P1,构成连杆机构40的滑动框46c的位置也停留在初期位置。此时,驱动线48如图9(A)以及图12(A)所示,基底部48e着于下罩22b上,按压部48f也以横倒姿势着于下罩22b上。因此,在壁部件60的长孔60a内保持的从基底部48e弯曲的第三臂部48d也着于下罩22b上,成为图9(A)所示的水平姿势(0度姿势)。其中,在图9(A)以及图9(B)中,为了明示边框20b、驱动线48的动作而将滑动部件46(滑动板46c)透明化来进行图示。
在该状态下,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了驱动线48的基底部48e的边框20b也被基底部48e拉动而位于下降位置,如图10所示,边框20b的上表面比键20a的顶面靠下,能够良好地操作键20a。另外,如图13所示,在边框20b的下表面与下罩22b的上表面之间,介入有总是对边框20b向下方施力的扭转螺旋弹簧62。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2的施加力,在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边框20b被可靠地保持在规定的下降位置,不会产生松动。扭转螺旋弹簧62例如在边框20b的纵框20d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多个。
接下来,如果显示部14转动超过180度,则连杆销26以第二轴30为轴心进行旋转动作,其前后方向位置向后方移动。于是,如图9(B)以及图12(B)所示,通过向后方移动的滑动板部46c,使得驱动线48的卡合部48a向后方移动。因此,对驱动线48而言,由于卡合部48a在滑动板部46c的狭缝49内旋转并上升,基底部48e在壁部件60的长孔60a内旋转并上升,所以基底部48e被向上方举起,按压部48f在V字的顶点一边在下罩22b上滑动接触一边立起。
最终,在图9(B)所示的360度位置,连杆销26变为位置P3,构成连杆机构40的滑动部件46的滑动框46c也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因此,如图9(B)以及图12(B)所示,从着于下罩22b上的第二臂部48c的基端侧弯曲的第三臂部48d从下罩22b上直立,成为图9(B)所示的近似垂直姿势(80度姿势)。此外,在图12(B)中,为了确保附图的观察性,图示了使驱动线48旋转90度、使第三臂部48d成为垂直姿势(90度姿势)的状态,但实际上成为与图9(B)同样的80度姿势。
在该状态下,基底部48e处于从下罩22b上升后的上升位置,与该基底部48e连结的边框20b也克服扭转螺旋弹簧62的施加力被基底部48e举起而处于上升位置。因此,如图11所示,边框20b的上表面与键20a的顶面处于同一面或者稍微靠上,键盘20的上表面成为近似平面(还参照图14(B))。即,由于各键20a成为被边框20b实际遮盖的状态,所以在作为平板型PC而使用时,键盘20不会成为阻碍。
另一方面,在使处于360度位置的显示部14向关闭方向转动动作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与上述的向打开方向的转动动作相反方向的动作,所以伴随着显示部14从360度位置向180度位置转动,连杆销26向前方移动。由此,伴随着驱动线48如图9(A)以及图12(A)所示,返回到基底部48e以及按压部48f着于下罩22b上、第三臂部48d着于下罩22b上的水平姿势(0度姿势),边框20b也被基底部48e拉动而成为下降位置。此时,基于扭转螺旋弹簧62的施加力,能够使边框20b可靠地返回到下降位置。
这里,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在边框20b的与键20a对应的孔部21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向该孔部21的内侧突出的键限位器64。
因此,在如图14(B)所示成为360度位置而边框20b变为上升位置的情况下,键限位器64上升到保持键20a的下端的位置。由此,由于边框20b成为上升位置的情况的键20a的按下操作被阻止,所以在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时,能够防止键20a被错误操作、以及键20a产生松动。另外,如图14(A)所示,在下罩22b的与键限位器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插入该键限位器64的切口(避让部)66。由此,当在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之间边框20b处于下降位置时,能够使键限位器64退避到充分远离键20a的位置,能够充分确保键20a的行程。
4.缓冲部的说明
接下来,对缓冲部44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电子设备10中,通过设置与铰链机构12的转动动作连动的连杆机构40,能够在使显示部14从180度位置转动至360度位置时,使作为可动部件的边框20b以及腿部24从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a进退。
然而,设想例如保持使用者用手把持主体部16,并用手按压边框20b或者腿部24的状态,为了变形成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方式而想要使显示部14转动至360度位置。该情况下,连杆部件42受到由连杆销26使其向后方移动的力,但由于边框20b或者腿部24被按压而阻止其前进运动(上动),所以滑动部件46无法移动。因此,对显示部14、铰链机构12、以及连杆机构40增加较大的负担,各部有可能发生破损等。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中,对连杆机构40设置缓冲部44,构成为能够解除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与边框20b以及腿部24的进退动作的通过连杆机构40实现的连动状态。即,缓冲部44介于与铰链机构12连动的连杆部件42和与边框20b等可动部件连动的滑动部件46之间。
由此,缓冲部44在没有如上述那样边框20b或者腿部24被按压的通常时,通过螺旋弹簧44a使连杆部件42与滑动部件46一体动作(参照图7的铰链机构12R侧的连杆机构40)。
另一方面,当如图15(A)所示,例如在用手指F按压了边框20b或者腿部24的状态下使显示部14转动时,在通过铰链机构12的连杆销26想要向后方移动的连杆部件42与基于手指F的按压力而想要留到原地的滑动部件46之间,螺旋弹簧44a伸长。于是,如图15(B)所示,连杆部件42的导轨42b与滑动部件46的滑块46a滑动,只有导轨42b向后方移动。由此,由于显示部14、铰链机构12、以及连杆部件42能够毫无问题地进行规定的动作,所以能够避免对显示部14、铰链机构12、以及连杆机构40的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而在各部产生破损等。
这样,缓冲部44作为使连杆部件42与滑动部件46之间接触分离的离合器发挥功能,起到对边框20b或者腿部24被按压的状态下的各部的负担的产生进行缓冲的功能。另外,在缓冲部44的螺旋弹簧44a伸长的状态下显示部14转动到360度位置等之后,如果从该状态起使手指F从边框20b或者腿部24离开,则滑动部件46基于螺旋弹簧44a的弹力按照追赶连杆部件42的方式向规定位置移动,边框20b、腿部24也上动。
鉴于此,优选构成缓冲部44的螺旋弹簧44a由具有在通常时能够将连杆部件42与滑动部件46一体连结、在异常时能够将连杆部件42与滑动部件46实际上断开的程度的弹簧常量的弹簧部件构成,只要采用与该电子设备10的规格对应的最佳规格的构成即可。
5.电子设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在主体部16设置有:与显示部14相对于主体部16从180度位置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连动,并相对于该主体部16的主体壳体22在前后方向移动的连杆机构40;和作为与该连杆机构40的移动连动地从主体部16的外面进退的可动部件的边框20b或者腿部24。并且,连杆机构40具备能够将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与作为可动部件的边框20b或者腿部24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的缓冲部44。
因此,即使在以保持从主体部16的外面进退的边框20b或者腿部24例如被使用者的手按压的状态转动操作了显示部14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缓冲部44将由连杆机构40实现的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与作为可动部件的边框20b或者腿部24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因此,可避免对显示部14、铰链机构12、以及连杆机构40的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而在各部产生破损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使显示部14为360度位置来举起驱动线48的基底部48e而使边框20b为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构成为第三臂部48d以及按压部48f不是90度姿势而成为80度姿势(参照图9(B))。因此,假设即使在将处于上升位置的边框20b向下降方向强制按压的情况下,也如图16中的(1)~(4)的动作图所示那样,驱动线48的第三臂部48d以及按压部48f以着于下罩22a上的第二臂部48c作为支点进行旋转,最终倒向原来的0度位置~180度位置中的0度姿势(参照图16中的(4))。由此,即使在将处于上升位置的边框20b向下降方向强制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发生驱动线48的基底部48e、按压部48f倒向与规定的位置相反方向的不良情况,还能够防止驱动线48本身产生大的负荷而损坏按压部48f等或使按压部48f等发生破损。
这样,在边框20b被强制按下的情况下,滑动部件46(滑动框46c)也要从0度位置后退到180度位置处的位置,从而与通过连杆销26而前进运动的连杆部件42之间产生分离的方向的力。鉴于此,该情况下,由于通过缓冲部44的螺旋弹簧44a伸长,仅连杆机构40中的滑动部件46顺利地后退,所以也能够避免对铰链机构12、连杆机构40的各部增加较大的负担而在各部产生破损等。另外,在边框20b被强制按下而缓冲部44发挥功能之后,停止了边框20b的按压的情况下,滑动部件46基于螺旋弹簧44a的弹力按照追踪连杆部件42的方式向规定位置移动,由此驱动线48以及边框20b也向原来的上升位置复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当然能够自由进行变更。
边框20b、腿部24的进退结构当然可以是使用了上述的连杆机构40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成为利用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检测显示部14的转动动作,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驱动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由此使边框20b、腿部24进退的结构等。例如,在是使用了电动马达的构成的情况下,缓冲部也可以检测电动马达的负荷来使其工作、停止等。
并且,在电子设备10中,也可以成为通过设置有缓冲部44的连杆机构40来使在主体部16的底面设置的底面腿部70、72(参照图2~图4)进退的构成。如果能够使这些底面腿部70、72进退,则在图4所示那样的作为平板型PC的使用时,可使底面腿部70、72埋没于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避免电子设备10整体的厚度变大。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通过铰链机构将具有键盘的主体部与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连结成能够转动,并能够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显示部从显示器与键盘相面对的0度位置经过显示器与键盘朝向同一方向而相互平行的180度位置,转动至显示器与键盘的背面彼此相面对的360度位置,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连杆机构,其与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连动,并相对于该主体部的主体壳体在前后方向移动;和可动部件,其与该连杆机构的移动连动而从所述主体部的外面进退,
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缓冲部,该缓冲部能够将所述显示部的转动动作与所述可动部件的进退动作的连动状态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具备:
连杆部件,其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在前后方向移动;和
滑动部件,其通过与所述连杆部件一同移动,来使所述可动部件进退,
所述缓冲部是将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连结的弹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是被配设在所述键盘的周围的边框,
该边框在所述显示部从所述0度位置位于所述18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为比键盘的各键的顶面靠下的下降位置,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上升,在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36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为与键盘的各键的顶面近似处于同一面的上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是被配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腿部,
该腿部在所述显示部从所述0度位置位于所述18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成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埋没的位置,伴随着所述显示部的从所述180度位置到所述360度位置的转动动作而上升,在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360度位置的情况下,变成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突出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机构是第一轴旋转到旋转终点位置之后,第二轴开始旋转的双轴结构,并且是所述第一轴从所述0度位置旋转到所述180度位置,所述第二轴从所述180度位置旋转到所述360度位置的结构,
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轴的旋转连动动作。
CN201410466366.8A 2013-09-27 2014-09-1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514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1324A JP5814997B2 (ja) 2013-09-27 2013-09-27 電子機器
JP2013-201324 2013-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4800A true CN104514800A (zh) 2015-04-15
CN104514800B CN104514800B (zh) 2017-05-24

Family

ID=5273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6366.8A Active CN104514800B (zh) 2013-09-27 2014-09-1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46458B2 (zh)
JP (1) JP5814997B2 (zh)
CN (1) CN1045148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2684A (zh) * 2015-10-08 2017-08-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2340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8914B2 (en) * 2013-07-30 2016-02-09 Intel Corporation Hinge assembly
US9715255B2 (en) * 2014-06-27 2017-07-25 Intel Corporation Belt driven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290976B1 (en) * 2014-10-22 2016-03-22 Chin-Hsing Horng Position-limit hinge
US9625953B2 (en) 2014-11-11 2017-04-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ed multi-pivot hinge
US9910465B2 (en) 2014-11-11 2018-03-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ed radius hinge
US9625954B2 (en) 2014-11-26 2017-04-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ivot hinge
US9851759B2 (en) 2014-12-31 2017-12-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ivot hinge cover
US10174534B2 (en) 2015-01-27 2019-01-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ivot hinge
TWM504996U (zh) * 2015-03-11 2015-07-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鍵盤升降之驅動裝置
JP5980374B1 (ja) * 2015-05-12 2016-08-3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0162389B2 (en) * 2015-09-25 2018-12-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ed multi-axis hinge
US20170123463A1 (en) 2015-10-29 2017-05-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amera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6068698B1 (ja) * 2016-02-19 2017-01-2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240739B1 (ja) * 2016-07-11 2017-11-2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18010422A (ja) * 2016-07-12 2018-01-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6219457B1 (ja) * 2016-07-21 2017-10-2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0437293B2 (en) 2016-09-23 2019-10-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axis hinge
TWI656433B (zh) * 2017-02-08 2019-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TWI621786B (zh) * 2017-02-18 2018-04-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多軸心轉軸以及具有此多軸心轉軸的電子裝置
KR102414445B1 (ko) * 2017-12-27 202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축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한 컨버터블 타입 전자 장치
WO2019194796A1 (en) 2018-04-04 2019-10-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al-axis hinge assemblies
JP6714046B2 (ja) 2018-07-11 2020-06-24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09032263A (zh) * 2018-09-30 2018-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I727309B (zh) * 2019-04-17 2021-05-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沉入式鍵盤裝置
CN112546599B (zh) * 2020-12-05 2022-02-08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23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承载座
WO2011049050A1 (ja) * 2009-10-21 2011-04-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CN102625632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掀式连动机构
CN103324245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采用的支撑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5913U (ja) 1993-02-02 1994-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JP3192040B2 (ja) 1993-09-17 2001-07-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機能付き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JPH0822343A (ja) 1994-07-07 1996-01-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4227420A (ja) 2003-01-24 2004-08-12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5333054B2 (ja) 2009-08-26 2013-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8687354B2 (en) 2012-01-30 2014-04-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ual shaft hinge with angle timing shaft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23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承载座
WO2011049050A1 (ja) * 2009-10-21 2011-04-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CN102625632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掀式连动机构
CN103324245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采用的支撑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2684A (zh) * 2015-10-08 2017-08-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102684B (zh) * 2015-10-08 2020-08-1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2340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223401B (zh) * 2018-11-27 2021-1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9296A (ja) 2015-04-13
CN104514800B (zh) 2017-05-24
JP5814997B2 (ja) 2015-11-17
US20150092331A1 (en) 2015-04-02
US9846458B2 (en)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4800A (zh) 电子设备
CN104238663B (zh) 电子设备
US10180739B2 (en) Input dev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457592B (zh) 压力敏感按键
CN102692964B (zh) 枢轴装置及扩充基座
US7813125B2 (en) Latch mechanism for latching a monitor and a host of a portable computer
CN207164630U (zh) 插接站
US878701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40321043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8014074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05826114B (zh) 按键及其键盘
JP2014229871A (ja) 表示装置の保持機構
JP5544622B2 (ja) 電子デバイス
CN203861902U (zh) 一种手机控制杆
JP5976079B2 (ja) 電子機器
CN107605931A (zh) 连杆式翻掀机构
JP5955876B2 (ja) 電子機器
JP4922206B2 (ja) 電子装置と拡張ユニットとの接続装置
CN105514645B (zh) 卡连接器
US108600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ointing stick
US10936019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keytops from protruding from a top surface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370266U (zh) 笔记本电脑
TWI824363B (zh) 鍵盤模組及具該鍵盤模組之電子裝置
CN202633647U (zh) 电连接器模组
JP6134827B1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