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20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205A
CN104512205A CN201410472137.7A CN201410472137A CN104512205A CN 104512205 A CN104512205 A CN 104512205A CN 201410472137 A CN201410472137 A CN 201410472137A CN 104512205 A CN104512205 A CN 104512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outside
tap drain
pattern bloc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21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205B (zh
Inventor
岩田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2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确保直行稳定性、并提高转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所述充气轮胎在内侧主沟(3)与外侧主沟(4)之间设置有中间陆地部(6)。中间陆地部(6)设置有多个将内侧主沟(3)与外侧主沟(4)连接起来的中间横沟(8)。中间横沟(8)包括内侧主沟(3)侧的内侧部(11)、外侧主沟(4)侧的外侧部(12)、以及将内侧部(11)与外侧部(12)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13)。内侧部(11)以及外侧部(12)的沟深比中间部分(13)的沟深浅。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确保直行稳定性能、并提高转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的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条中间横沟,且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沟深比中间横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沟深浅。这种充气轮胎在直线行驶时,提高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从而能够发挥优良的直行稳定性能。
然而,近几年,期望对这种充气轮胎提高例如转弯性能、耐偏磨损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9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中间横沟为基本,确保直行稳定性能、并提高转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至少设置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内侧主沟、以及在上述内侧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外侧主沟,从而在上述内侧主沟与上述外侧主沟之间设置有一对中间陆地部,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上述内侧主沟与上述外侧主沟连接起来的多个中间横沟,上述中间横沟包括上述内侧主沟侧的内侧部、上述外侧主沟侧的外侧部、以及将上述内侧部与上述外侧部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上述内侧部以及上述外侧部的沟深比上述中间部分的沟深浅。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内侧部的沟宽比上述外侧部的沟宽小。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陆地部因上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从而被划分为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的中间花纹块。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花纹块具有沿着上述外侧主沟延伸的外花纹块边缘、以及沿着上述内侧主沟延伸的内花纹块边缘,上述内侧花纹块边缘的轮胎周向长度为上述外花纹块边缘的轮胎周向长度的105%~115%。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花纹块因设置有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中间横沟之间连接起来的周向沟,从而被划分为外侧花纹块片与内侧花纹块片,在上述外侧花纹块片设置有外侧刀槽花纹,在上述内侧花纹块片设置有内侧刀槽花纹,上述外侧刀槽花纹与上述内侧刀槽花纹向不同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内侧花纹块片在由上述内侧主沟以及上述中间横沟以钝角相交的角部设置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凹下的凹部。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周向沟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中间部分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部分的沟深为上述内侧主沟的沟深的80%~100%。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部的沟深为上述外侧主沟的沟深的40%~60%。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部分包括沟宽恒定的等宽度部、以及将上述内侧部与上述等宽度部连接起来并且趋向上述等宽度部而沟宽渐增的渐增部,将上述内侧部与上述渐增部合在一起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24%~34%。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内侧主沟与外侧主沟连接起来的多个中间横沟。中间横沟包括配设于内侧主沟侧的内侧部、配设于外侧主沟侧的外侧部、以及将内侧部与外侧部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内侧部的沟深比中间部分的沟深浅。由此,在直行行驶时,将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确保为比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中央的刚性高,从而提高直行稳定性能。
外侧部的沟深比中间部分的沟深浅。由此,在转弯行驶时,将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确保为比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中央的刚性高,从而提高转弯性能。
另外,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刚性比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中央的刚性高。因此,在整个轮胎轴向上均衡地确保中间花纹块的刚性,从而提高耐偏磨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3…内侧主沟;4…外侧主沟;6…中间陆地部;8…中间横沟;9…中间花纹块;11…内侧部;12…外侧部;13…中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简单地称为“轮胎”。)优选作为例如无钉轮胎来利用。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内侧主沟3、3;以及在该内侧主沟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外侧主沟4、4。
内侧主沟3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多个方向倾斜。内侧主沟3的作为轮胎轴向内侧的沟缘的内侧缘3x与内侧主沟3的作为轮胎轴向外侧的沟缘的外侧缘3y为相互不同的锯齿状。因此,内侧主沟3的沟缘3x、3y具有多方向的胎缘成分。这种内侧主沟3提高转弯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主沟4呈直线状地延伸。这种外侧主沟4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提高直行稳定性能。此外,内侧主沟3以及外侧主沟4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
能够根据惯例,分别决定各主沟3、4的沟宽(轮胎轴向的平均沟宽)W1、W2以及沟深D1、D2(如图3所示)。各主沟3、4的沟宽W1、W2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7%。各主沟3、4的沟深D1、D2例如优选为8~12mm。
在胎面部2因内侧主沟3以及外侧主沟4而设置有多个陆地部。本实施方式的陆地部包括中央陆地部5;一对中间陆地部6、6;以及一对胎肩陆地部7、7。
中央陆地部5被划分在一对内侧主沟3、3之间。中间陆地部6被划分在内侧主沟3与外侧主沟4之间。胎肩陆地部7被划分在外侧主沟4与接地端Te之间。胎面部2的陆地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各种形态。
上述“接地端”被设定为,对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至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使该轮胎以0度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的正规负载状态时的、最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在正规状态下,接地端Te、Te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被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在不特别指出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都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轮辋,例如在JATMA的情况下为“标准轮辋”,在TRA的情况下为“Design Rim”,在ETRTO的情况下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高空气压”,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INFLATION PRESSURE”。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正规内压为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载荷,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大负载能力”,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LOAD CAPACITY”。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与上述载荷的88%相当的载荷。
在图2中示出了图1的右侧的中间陆地部6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中间陆地部6设置有将内侧主沟3与外侧主沟4连接的多个中间横沟8。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横沟8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由于这种中间横沟8具有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所以能够均衡地提高转弯性能、直行稳定性能。
中间横沟8全长向相同的方向倾斜。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横沟8向右上方倾斜。由此,抑制中间陆地部6的刚性的降低,确保耐偏磨损性能高。其中,中间横沟8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为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不同方向延伸的V字状。
中间横沟8包括内侧主沟3侧的内侧部11;外侧主沟4侧的外侧部12;以及将内侧部11与外侧部12连接的中间部分13。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部11呈直线状地延伸。这种内侧部11在直线行驶时,确保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高。因此,提高直行稳定性能。
内侧部11与内侧主沟3连通。由此,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
在图3中示出了图1的A-A剖面。如图3所示,内侧部11的沟深D3比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浅。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直行稳定性能。
在内侧部11的沟深D3与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相比过于浅的情况下,存在中间横沟8内的水无法向内侧主沟3顺畅地排出的担心。另外,存在形成于中间横沟8的雪柱变小而使雪路上的制动性能变差的担心。因此,优选内侧部11的沟深D3为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的45%~65%。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优选内侧部11的沟深D3为内侧主沟3的沟深D1的40%~60%。
如图2所示,内侧部11的沟宽W3比外侧部12的沟宽W4小。由此,能够更高地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因此,进一步提高直行稳定性能。
在内侧部11的沟宽W3与外侧部12的沟宽W4相比过于小的情况下,存在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与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的平衡变差反而使耐偏磨损性能降低的担心。另外,存在排水性能变差的担心。因此,优选内侧部11的沟宽W3为外侧部12的沟宽W4的50%~80%。
优选内侧部11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1为22~32°。这种内侧部11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刚性高,并具有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转弯性能。角度α1是中间横沟8的沟中心线8c的角度。
外侧部12呈直线状地延伸。这种外侧部12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高。
外侧部12与外侧主沟4连通。由此,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外端侧的轮胎轴向的刚性高,有效提高转弯性能。
如图3所示,外侧部12的沟深D4比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浅。即,在转弯行驶时,确保作用有大的横向力的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大,所以转弯性能提高。另外,对于中间横沟8而言,轮胎轴向的两侧的沟深比轮胎轴向的中央部分的沟深浅。由此,在整个轮胎轴向上使中间陆地部6的刚性平均化,因此提高耐偏磨损性能。
从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的观点来看,优选外侧部12的沟深D4为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的45%~65%。此外,在外侧部12的沟深D4与中间部分13的沟深D5相比过于浅的情况下,存在中间横沟8内的水无法向外侧主沟4顺畅地流动的担心。
从相同的观点来看,优选外侧部12的沟深D4为外侧主沟4的沟深D2的40%~60%。
如图2所示,外侧部12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2是比内侧部11的角度α1小的角度。对于这种外侧部12而言,由于发挥大的雪柱剪切力,所以提高雪路上的制动性能。另外,提高转弯行驶时的排水性能。在外侧部12的角度α2与内侧部11的角度α1相比过于小的情况下,存在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变小而使转弯性能变差的担心。因此,优选外侧部12的角度α2为5~15°。
优选外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为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的21%~31%。在外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不足中间陆地部6的最大宽度Wa的21%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提高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内侧的刚性而使转弯性能变差的担心。在外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超过中间陆地部6的最大宽度Wa的31%的情况下,存在转弯时的排水性能变差的担心。
中间部分13包括沟宽恒定的等宽度部13A;以及将内侧部11与等宽度部13A连接并且趋向等宽度部13A而沟宽渐增的渐增部13B。这种渐增部13B将内侧部11与等宽度部13A平滑地连接,消除内侧部11与等宽度部13A的连接位置上的刚性阶梯差,从而确保耐偏磨损性能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等宽度部13A及外侧部12它们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不同。由此,中间横沟8具有不同方向的胎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为了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中央侧的刚性高,优选等宽度部13A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3是与内侧部11的角度α1相同的角度。
优选等宽度部13A的沟宽W5为外侧部12的沟宽W4的90%~110%。由此,等宽度部13A与外侧部12平滑地连接,能够确保中间陆地部6的刚性高。更优选等宽度部13A具有与外侧部12相同的沟宽。
优选将渐增部13B与内侧部11组合而成的狭沟部分14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w为,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的24%~34%。在狭沟部分14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w不足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的24%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提高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的担心。在狭沟部分14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w超过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的34%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将中间横沟8内的水顺畅地向内侧主沟3排出的担心。
如图3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渐增部13B而言,沟深趋向等宽度部13A而渐增。
除了使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平衡而发挥优良的耐偏磨损性能之外,为了高排水性能、提高雪路上的制动性能,优选中间部分13的沟深D4为内侧主沟3的沟深D1的80%~100%。
如图2所示,中间陆地部6被内侧主沟3、外侧主沟4、以及中间横沟8划分为沿轮胎周向排列的中间花纹块9。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花纹块9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由此,在作用有大的横向力的转弯行驶时,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中间花纹块9、9相互支撑,中间花纹块9具有大的表观上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因此,提高转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
中间花纹块9设置有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中间横沟8、8之间连接的周向沟10。
本实施方式的周向沟10呈直线状地延伸。这种周向沟10确保中间花纹块9的刚性大。
周向沟10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中间部分13、13之间连接起来,更具体而言,将等宽度部13A、13A之间连接起来。周向沟10设置于中间花纹块9的轮胎轴向的中央附近。由此,均衡地确保中间花纹块9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周向沟10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由于这种周向沟10具有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的胎缘成分,所以均衡地提高冰路上的转弯性能、直行稳定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优选周向沟10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4为3~10°。
优选周向沟10的沟宽W6为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的3%~13%。在周向沟10的沟宽W6不足中间陆地部6的最大宽度Wa的3%的情况下,存在排水性能降低的担心。在周向沟10的沟宽W6超过中间陆地部6的最大宽度Wa的13%的情况下,存在中间花纹块9的刚性过度降低而使耐偏磨损性能、转弯性能变差的担心。更优选周向沟10的沟宽W6为中间陆地部6的最大宽度Wa的5%~11%。
如图3所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优选周向沟10的沟深D6为内侧主沟3的沟深D1的80%~100%。
如图2所示,中间花纹块9被周向沟10划分为外侧花纹块片9A与内侧花纹块片9B。即,外侧花纹块片9A是由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中间横沟8、8、外侧主沟4、以及周向沟10划分的。内侧花纹块片9B是由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中间横沟8、8、内侧主沟3、以及周向沟10划分的。
在外侧花纹块片9A设置有外侧刀槽花纹17。本实施方式的外侧刀槽花纹17为锯齿状。此外,外侧刀槽花纹17并不限定于锯齿状,例如也可以为直线状、波浪状。
在内侧花纹块片9B设置有内侧刀槽花纹18。本实施方式的内侧刀槽花纹18为锯齿状,但是例如也可以为直线状、波浪状。
外侧刀槽花纹17与内侧刀槽花纹18以不同朝向延伸。即,外侧花纹块片9A以及内侧花纹块片9B分别具有不同方向的胎缘成分,从而提高冰路上的转弯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刀槽花纹17向右上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刀槽花纹18向左上方倾斜。即,外侧刀槽花纹17与内侧刀槽花纹18相对于轮胎轴向朝相反方向延伸。由此,产生于两刀槽花纹17、18的边缘的相反朝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从而提高冰路上的直行稳定性能。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这种作用,优选使外侧刀槽花纹17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与内侧刀槽花纹18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相等。各刀槽花纹17、18的角度θ1、θ2是以锯齿的中心线被定义的。
为了均衡地提高冰路上的直行稳定性能与转弯性能,优选各刀槽花纹17、18的角度θ1、θ2为10~30°。
为了确保中间花纹块9的耐偏磨损性能,并且确保胎缘成分直到磨损后期,优选外侧刀槽花纹17以及内侧刀槽花纹18的深度(未图示)为内侧主沟3的沟深D1的50~90%。
分别在外侧花纹块片9A或者内侧花纹块片9B设置有3~7个外侧刀槽花纹17以及内侧刀槽花纹18。在外侧刀槽花纹17以及内侧刀槽花纹18超过7个的情况下,存在中间花纹块9的刚性变小而使耐偏磨损性能变差的担心。另外,在外侧刀槽花纹17以及内侧刀槽花纹18不足3个的情况下,存在胎缘成分变小的担心。
在内侧花纹块片9B还设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凹下的凹部19。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9为椭圆状。这种凹部19确保内侧花纹块片9B的刚性并具有多方向的胎缘成分。因此,提高转弯性能。
凹部19设置于由内侧主沟3与中间横沟8以钝角相交的角部K。另外,凹部19不与其他的沟连通,而在内侧花纹块片9B内形成终端。由此,确保内侧花纹块片9B的刚性高,维持耐偏磨损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那样的作用,优选凹部19的深度(省略图示)为1~3mm。
中间花纹块9具有沿着内侧主沟3延伸的内花纹块边缘9x、以及沿着外侧主沟4延伸的外花纹块边缘9y。
优选内花纹块边缘9x的轮胎周向长度La为外花纹块边缘9y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b的105%~115%。在直线行驶时,中间花纹块9的轮胎轴向的内侧与外侧相比,沿轮胎周向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因此,在内花纹块边缘9x的轮胎周向长度La不足外花纹块边缘9y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b的105%的情况下,存在无法确保中间花纹块9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大,而使直行稳定性能、耐偏磨损性能变差的担心。在内花纹块边缘9x的轮胎周向长度La超过外花纹块边缘9y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b的115%的情况下,存在转弯行驶时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花纹块9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刚性变小,而使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心。因此,更优选内花纹块边缘9x的轮胎周向长度La为外花纹块边缘9y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b的108%~112%。
从均衡地确保轮胎轴向的刚性与轮胎周向的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a为外花纹块边缘9y的上述长度Lb的105%~115%。
如图1所示,在中央陆地部5设置有将一对内侧主沟3、3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中央横沟20。本实施方式的中央横沟20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一方侧(图1中为左上方)倾斜的第一中央横沟20A;以及朝与第一中央横沟20A相反方向(图1中为右上方)倾斜的第二中央横沟20B。
第一中央横沟20A与第二中央横沟20B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配置。由此,产生于各中央横沟20A、20B的沟缘的相反朝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因此,进一步提高直行稳定性能。
在中央陆地部5设置有与第一中央横沟20A或者第二中央横沟20B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中央刀槽花纹21。由此,均衡地提高直行稳定性能与转弯性能。
在胎肩陆地部7配设有将外侧主沟4与接地端Te之间连接起来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胎肩横沟22。
在胎肩陆地部7设置有与胎肩横沟2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胎肩刀槽花纹23。由此,进一步提高冰路上的转弯性能。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而言,作为冬天用的无钉轮胎,优选陆地比设定为60~70%。由此,均衡地提高冰路上的转弯性能与耐偏磨损性能,而不使直线行驶稳定性降低。陆地比是全部的陆地部5~7的踏面的总表面积Mb与填满胎面部2的全部的沟3、4、8、10、20及22、凹部19、还有各刀槽花纹17、18、21及23等而得到的假想踏面的假想表面积Ma之比(Mb/Ma)。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来试制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的尺寸225/65R17的充气轮胎,并对各供试轮胎的冰路制动性能、冰路上的转弯性能、冰路的直行稳定性能、雪路的制动性能、排水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各供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胎面接地宽度TW:180mm
内侧主沟的沟宽W1:8mm
内侧主沟的沟深D1:11mm
外侧主沟的沟宽W2:8mm
外侧主沟的沟深D2:11mm
内侧部的沟宽W3:3.5mm
内侧部的沟深D3:6mm
周向沟的沟深D6:9mm
中央横沟的沟宽:3.5mm
中央横沟的沟深:6mm
胎肩横沟的沟宽:6.5mm
胎肩横沟的沟深:10mm
各刀槽花纹的深度/内侧主沟的沟深:64%
冰路上的制动性能
在下述条件下,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排气量为2400cc的四轮驱动的轿车的所有车轮。然后,测试司机在结冰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并根据测试司机的感官,对此时的与制动力相关的行驶特性做出评价。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轮辋(所有车轮):17×6.5J
内压(所有车轮):220kPa
冰路上的转弯性能
对于上述测试车辆,测试司机使其在上述结冰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并根据测试司机的感官,对此时的与转弯行驶时的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力等相关的行驶特性做出评价。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冰路上的直行稳定性能
测试司机使上述测试车辆在上述结冰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并根据测试司机的感官,对此时的与直线行驶时的方向盘稳定性以及抓地力等相关的行驶特性做出评价。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雪路的制动性能
对于上述测试车辆,测试司机使其在压雪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并根据测试司机的感官对此时的与制动力相关的行驶特性做出评价。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排水性能
测试司机使上述测试车辆边逐渐加速边驶入在半径为100m的沥青路面设置有水深为6mm的水坑的测试跑道上。然后,计算50~80km/h的速度下的前轮的平均横向加速度(横G)。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评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耐偏磨损性能
测试司机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8000km。之后,在轮胎周向上测定8处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的磨损量。然后,计算上述8处各自的磨损量之差的平均值。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在表1中示出了测试的结果。
表1
测试的结果是,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均衡地提高了各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至少设置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内侧主沟、以及在所述内侧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外侧主沟,从而在所述内侧主沟与所述外侧主沟之间设置有一对中间陆地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所述内侧主沟与所述外侧主沟连接起来的多个中间横沟,
所述中间横沟包括所述内侧主沟侧的内侧部、所述外侧主沟侧的外侧部、以及将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
所述内侧部以及所述外侧部的沟深比所述中间部分的沟深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部的沟宽比所述外侧部的沟宽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中间陆地部因所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从而被划分为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的中间花纹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花纹块具有沿着所述外侧主沟延伸的外花纹块边缘、以及沿着所述内侧主沟延伸的内花纹块边缘,
所述内侧花纹块边缘的轮胎周向长度为所述外花纹块边缘的轮胎周向长度的105%~11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花纹块因设置有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中间横沟之间连接起来的周向沟,从而被划分为外侧花纹块片与内侧花纹块片,
在所述外侧花纹块片设置有外侧刀槽花纹,
在所述内侧花纹块片设置有内侧刀槽花纹,
所述外侧刀槽花纹与所述内侧刀槽花纹向不同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花纹块片在由所述内侧主沟与所述中间横沟以钝角相交的角部设置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凹下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沟将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中间部分连接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分的沟深为所述内侧主沟的沟深的80%~10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的沟深为所述外侧主沟的沟深的4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分包括沟宽恒定的等宽度部、以及将所述内侧部与所述等宽度部连接起来并且趋向所述等宽度部而沟宽渐增的渐增部,
将所述内侧部与所述渐增部合在一起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24%~34%。
CN201410472137.7A 2013-10-07 2014-09-16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512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0411 2013-10-07
JP2013210411A JP5926714B2 (ja) 2013-10-07 2013-10-0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205A true CN104512205A (zh) 2015-04-15
CN104512205B CN104512205B (zh) 2017-11-07

Family

ID=5278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2137.7A Active CN104512205B (zh) 2013-10-07 2014-09-1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26714B2 (zh)
CN (1) CN1045122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3809A (zh) * 2020-12-21 2022-06-21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5252B2 (ja) 2016-07-12 2021-02-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26467B2 (ja) * 2016-12-22 2021-08-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769A (zh) * 2004-01-09 2005-07-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1042328A (ja) * 2009-08-24 2011-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45858A (ja) * 2011-05-26 2012-12-1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73521A (ja) * 2012-01-26 2013-09-0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3534B2 (ja) * 1996-06-26 2004-09-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84116B2 (ja) * 2008-02-04 2013-04-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769A (zh) * 2004-01-09 2005-07-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1042328A (ja) * 2009-08-24 2011-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45858A (ja) * 2011-05-26 2012-12-1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73521A (ja) * 2012-01-26 2013-09-0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3809A (zh) * 2020-12-21 2022-06-21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4289A (ja) 2015-04-20
CN104512205B (zh) 2017-11-07
JP5926714B2 (ja)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4575B2 (en) Tire
US10894446B2 (en) Tire
CN102815173B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20B (zh) 充气轮胎
CN101856954B (zh) 充气轮胎
CN103909787B (zh) 充气轮胎
CN103085609A (zh) 充气轮胎
CN105564160A (zh) 充气轮胎
CN103381741A (zh) 充气轮胎
CN102774242B (zh) 充气轮胎
CN105936197B (zh) 充气轮胎
CN105437872A (zh) 充气轮胎
CN102458883B (zh) 充气轮胎
CN105270101A (zh) 充气轮胎
CN104842717A (zh) 充气轮胎
CN103707722A (zh) 充气轮胎
EP3015288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2729737A (zh) 充气轮胎
CN102673318A (zh) 充气轮胎
CN102745022A (zh) 充气轮胎
US11046117B2 (en) Tire
CN104044407B (zh) 充气轮胎
CN102756619A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A (zh) 充气轮胎
CN105324253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